单簧管的特殊演奏技巧

2024-11-10

单簧管的特殊演奏技巧(共3篇)

单簧管的特殊演奏技巧 篇1

在某种层面上, 音乐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通过音乐, 人们可以表现出心中的真实感受。当然对于不同的演奏乐器, 它所传达出来的感情也不一样。就本文所论述的单簧管而言, 采用不同形式的演奏方式, 它所表现出的感召力是不一样, 因此, 在演奏时更要注重演奏技巧的熟练掌握, 把握深层次的技术要求, 最大限度的发挥单簧管的感召力, 震撼到人的内心深处。下面我们谈谈单簧管演奏艺术的技能要求。

一、发音

一般来说, 发音在单簧管的演奏过程中的作用非常深刻突出, 要求也比较严格。所以我要注重对发音技术的熟练掌握。首先, 要了解它的发音原理, 不断地反复揣摩, 直到吃透它的精髓部分, 从而使它的发音更加具有专业性;其次, 分辨不同的音色和音质, 从而了解它们的本质区别, 才能更好地演奏单簧管, 发挥它的独特魅力;然后, 每一种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了解这些不同的风格, 根据它们的演奏特色, 发掘其中的演奏技巧, 增强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从而完善自身的乐感升华;最后, 完成身体各方面的配合度, 协调感官之间的契合度, 从而最大的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二、节奏

对于音乐而言, 节奏在表演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它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节奏可谓是音乐表演的细节, 所以我们要着重把握细节, 如果在表演中出现一个小小的失误, 会影响演奏者的情绪, 从而导致整个演奏的失败, 为避免这种失误的发生, 要加强对节奏的把关, 做好对节奏的把握程度。应该如何把握演奏的节奏呢?应该从三方面做起:节拍、演奏速度以及节奏感。找到演奏中所出现的节拍, 从节拍出发, 从而把握演奏的节奏, 使演奏速度有了保证, 演出效果也就更加丰富精彩。还有就是保持演奏的节奏感, 让听众依据这些节奏感跟随演奏者的步伐, 是演奏变得更加得活灵活现。

三、运指

所谓运指是指对演奏乐器按键的有效操作。只有对这些按键合理操作, 才能使演奏的效果在很大程度的提升, 所以我们要加强对运指的练习, 不断掌握要领, 减少失误发生的概率, 从而提高演奏的效果, 形成自身独特的演奏效果。了解了基本的运指规范, 灵活运用手指的功能, 满足不同的手指变换的需求, 对于手指的力度, 要坚持适中的原则, 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 努力把握演奏的基本技巧, 使整个演奏变更加顺畅、自然。

四、吐音

由于单簧管是一种木质管弦乐器, 所以它的吐音有着严格的要求。只有对吐音熟练掌握, 不断加强练习, 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规律, 才能使演奏的效果更加明显, 演奏氛围才能达到高涨。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吐音的控制, 划分不同的音乐结构, 把握演奏的节奏;协调口腔内舌头之间的灵活度, 保证发出的声音更加符合标准。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对吐音的练习, 使得自己的吐音技术不断提高, 从而提高单簧管演奏的水平, 提升自身的艺术修为, 完善对艺术的最高追求。

五、结束语

在单簧管的表演过程中, 要侧重把握单簧管演奏的技术要领, 加强对单簧管演奏技巧的练习, 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和鉴赏能力。努力掌握单簧管演奏的基本技能, 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培养较高的演奏技巧, 使单簧管的演奏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单簧管的艺术表现力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许蕾.单簧管演奏艺术的技能要求和艺术表现析要[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2 (6) :44-46.

[2]张望.谈单簧管演奏中的音乐处理[J].乐器, 2014 (10) :36-37.

单簧管的特殊演奏技巧 篇2

一、困难手指技法的类型及练习方法

1、先从小字一组C往小字一组降B, 由高到低进行连接, 因为在C音的指法上需要左右两手的多指相配合。

而降B只是左手的食指和拇指两个手指按键, 这样由多指按键到少指按键慢速进行连接联系。

2、利用符点音符节奏 (前面音长, 后面音短) 练习由降B到C的连接, 由慢到快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3、用下字一组的降B和小字二组的C、D做三个音的连接, 由高到低, 再由低到高做循环反复练习。

另外, 快速演奏时, 右手的食指可以不用离开音孔。在练习降B大调琶音时, 为了把小字二组的F、降B和小字三组的D音连接好, 需要右手食指的左侧面和指肚相互交替的按两个键子, 通过和右手臂自然装动相结合才能连接好。在练习曲当中困难指法也是比较多的, 以普遍使用的是十七键单簧管为例, 十七键单簧管从结构上讲存在着一个比较明显的弱点, 就是小字二组的#F到#G没有连锁键子, 所以演奏这两个音的连音时就非常困难。而萨克斯、双簧管、长笛等木管乐器, 因为有连锁键子就相对容易的多。

4、在单簧管的独奏和协奏曲中, 困难指法也是比较多的, 最常见的就是八度以上跨度比较大的音程。

由于单簧管结构的特殊性, 使它在演奏跨度较大的音程的上行时, 演奏起来比较容易, 而演奏下行时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单簧管在演奏高音时除了嘴型和气息的配合外, 还要按下高音键子。也就是说通过以上所述的三个条件完美的配合才能吹奏出悦耳动听的高音。单簧管在演奏中, 从中音区或低音区一个音往高音区连接, 只要按下高音键子加上嘴型和气息的配合, 这个从低到高的连接即能够顺利完成, 反之则是相当困难的, 甚至有个别音程的下行的连线连接是很难做到的, 只能借助舌奏吐音来帮助完成。

在演奏颤音时, 如果是自然音还比较容易演奏, 如果演奏带升降号的颤音时就比较困难。例如, 如果在小字组的#G上有一个颤音记号, 演奏起来就需要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同时起落按动键子和音孔, 两个手指的起落必须一致。就单簧管颤音奏法与键盘乐器相比, 单簧管相对键盘乐器困难的多, 这是因为键盘乐器演奏单音颤音时无论有无升降记号, 只需要两个手指交替进行运动按键既可完成, 而单簧管必须两个手指 (个别音还需三个手指) 同时起落来按键, 才能完成。如:以小字组#G的颤音指法为例, 可分为以下两点。第一, 先做由高到低从A到#G做连接练习, 因为低音A是关闭所有音孔后右手抬起无名指, 而#G则是关闭所有音孔后哦右手小指再按一个键子, 这样从A到#G右手小指是从上往下按键, 如果相反则是右手小指从下往上抬起, 从上往下比从下往上的手指粒度相对好掌握。第二, 在练习低音区#G颤音时, 也可把右手小指一直按在#G键子上不动, 只做右手无名指的起落练习 (一般来讲无名指不如小指反应灵巧) 这样多做一些无名指的练习使得无名指和小指在演奏低音#G颤音时配合默契。

二、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以上谈到了一些关于单簧管演奏中手指技巧的难点, 而如何解决这些难点, 通过什么手段能够解决这些难点并且能够较快的熟练的掌握单簧管的演奏技巧, 这是个主要问题。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左右手的配合, 单簧管有许多手指的技巧问题容易出现在左右手的配合上。多练习些小字一组的E到A或者D到A, 这两组练习都是左手腕前后转动的动作, 平时多做这些练习就能够很好的把A音和B音连接好。为什么强调这两个音的连接问题, 因为这两个音连接的数量与否是关系到演奏者从初学演奏到以后熟练掌握演奏是很关键的。单簧管从低音区到高音区这两个音的转换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另外, 单簧管所演奏的升号调性的音阶或练习曲乐曲等都是通过这两个音连接组成的 (也包括#A和B的连接) 。除了降号指法的难点外, 在升号调式里困难手指技法上很常见的如:小字一组的#G和A音这两个音的连接, 平常在练习中会经常见到的, 这两组的连接的指法在单簧管演奏中也是比较困难的。演奏这两个音连接时手指技法如果掌握不好就会出现左手食指在这两个音之间滑动, 其结果不但这两个音连接不好, 而且会把左手正确的演奏姿势破坏掉。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要明确连接这两个音的正确演奏技法, 用左手的食指跟部贴紧并按住#G键, 然后食指上端自然弯曲按下A键, 这样经常反复的练习就会逐渐地掌握好连接这两个音的手指技法。中音区的#F、#G、#A这三个音的连接和高音区同样这三个音的连接都非常困难的。首先要区分开演奏这两个音区的#F、#G、#A这三个音的不同的手指技法特点。第一、中音区这三个音的连接是靠左手单手动作来完成的。第二、高音区这三个音的连接是左右手不同的指法配合来完成的。第一个问题里提到的单簧管演奏中音区的#F、#G、#A这三个音是靠左手单独手操作来完成的, 下面就是这三个音连接的困难点做一细致分析。首先, 左手食指按住#F、然后食指跟部靠紧并按下#G、第三个动作就是食指和拇指同时按下A和#A两个键, 按照以上提到的指法动作顺序连续做, 这三个音就连接好了。但只是能吹还远远不够, 这是因为如果乐谱上要求奏一遍, 困难还小些, 要是反复连续几遍这三个音, 这在单簧管演奏技巧中应该算是比较困难的。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我认为要开平时联系中, 用较慢的速度按照以上提到的指法动作顺序反复练习, 掌握每个动作的基本要领, 逐步的把这个难点克服掉。 (如果乐谱要求必须反复多次并且快速演奏, 在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 也可采用A调乐器来演奏) 。如果我们常用的Bb调管演奏#F、#G、#A这三个音可以换用A调单簧管升高半音演奏。反之, 用A调单簧管演奏#F、#G、#A这三个音, 也可以换用Bb调单簧管降低半音演奏。除了训练自己的双手按键的速度和配合协调性, 为了追求完美的效果, 用不同调的乐器, 也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

以上内容是我学习单簧管多年来对单簧管演奏手指技巧的难点及其训练方法的总结, 希望各位练习者能尽快的掌握手指技巧的突破点, 运用一切合理的训练方法把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手指技巧的难点克服掉, 使每位单簧管演奏者通过娴熟的演奏技巧把所演奏的作品出色的完成好, 准确无误的把每个乐章、乐句、至每个音符都表现的出神入化淋漓尽致。

摘要:单簧管演奏手指技巧一直是初学者较难掌握的技术, 本文从训练方法着手, 加以解决。

单簧管的特殊演奏技巧 篇3

普朗克单簧管奏鸣曲, 是普朗克室内乐作品的一部代表作, 深刻体现了普朗克晚期的创作风格。乐曲第一乐章就涵盖了快慢快的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形式是由普朗克深刻的创作背景与创作意图衍生出来的, 演奏时通过复杂的速度变化, 丰富的节奏形式, 独特的乐思, 夸张的音乐跨度, 体现了作曲家晚期对社会与政治的严肃思考;第二乐章为轻柔的、浪漫的曲调, 让听众充分感受到了法国独有的浪漫情调;第三乐章为火热的快板, 乐曲的技巧难点也集中体现在了这里, 复杂的节奏型, 变化音与大幅度的音高跨度, 主要技巧包括重吐、平衡音、装饰音、颤音等, 技巧之难, 即使是最优秀的演奏者也视其为挑战。

二、普朗克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一) 第一乐章的快板

普朗克的单簧管奏鸣曲, 几乎是每一个专业演奏家在公开场合都要表演的乐曲。因为技巧性是这首曲子的灵魂, 开头三个小节为每分钟138拍, 谱面是十六分和八分音符的音型不断重复, 不停地刺激听众的神经 (参见谱例1) 。五次反复后, 随着最高音小字三组的降“sou”进入高潮, 紧接着乐曲急转直下, 迅速由亢奋的状态归于平静, 以两组短促的段音回到起点 (参见谱例2) 。短短几个小节, 普朗克通过娴熟的运用单簧管各种演奏技巧把音乐的主题烘托得淋漓尽致。

要演奏好这一段, 重吐与气息的配合紧密相连, 吐音需要气息作为支撑才能奏出力度, 气息的力度与重吐的强度呈正比。熟练运用这个原理后, 把它用到每个重吐上才能把音乐以合理的音色推向高潮。顶端三个平衡音“fa”“mi”“fa”把乐曲推向顶点, 处理上依然是气息的连续支撑。下行时, 第六小节两组段吐短促有力, 舌头不能过重或过轻。过重体现不出下行的感觉, 太轻又缺乏颗粒感, 情绪就很难再继续下去, 这种演奏力度介于重吐和段吐之间, 需要舌头充分控制发音的力度。练习时, 可把节拍器调成慢速, 反复体会舌头的力度, 随后再慢慢加速, 这种方法叫做“慢速体会法”, 在下文中会多次提到并作更细致的解释。此外, 主题结束是在第7、8小节, “p”的力度预示着第一次高潮走向回归, 也预示着下一次暴风即将来临。

谱例1 (第1~3小节)

谱例2 (第6~8小节)

当普朗克用精湛的作曲技巧一次又一次的诠释着这首暴风骤雨般的奏鸣曲的时候, 听众再次被强烈的强弱落差和善变的速度形态所打动, 然而在这一系列的背后出现了一个让听众意想不到的平静, 像一双冷峻的眼睛注视着整曲浮夸的曲调。“p”的力度符号在第40~41小节的出现非常显眼, 仿佛四周顿时安静了下来, 重吐的符号照旧, 然而演奏却与前面的重吐大相径庭。第一个音要像小精灵一样跳出来, 俏皮, 干净, 此时嘴迅速收紧, 让下唇微微抵住哨片, 帮助压低音量, 用舌头小心翼翼地在笛头上碰触, 继而瞬间收回, 其它的音用腹部的气压顶好后一代而过即可, 无需刻意发力, 整句乐曲只需“弹”出第一个音, 呈现出“大头小身”的形状即可。在指法上也出现了特殊的运指, 左手小指与右手食指反向配合, 一个抬起的同时另一个按下, 这在单簧管指法中是个个例, 演奏时极易出现杂音, 演奏者需要对指法非常清晰才能达到要求, 这时“慢速体会法”则是唯一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把速度调整到原速的四分之一, 用极慢的速度反复进行练习, 慢慢熟练后再适当增加速度。速度的快慢可根据演奏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此类推, 速度越来越快, 练习的次数逐次递减, 手指也越来越干净, 最后到达谱面要求的速度即可。

随着这两组小精灵的谢幕, 乐曲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起伏, 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几乎贯穿着整个乐章。然而, 当听众几乎对这种情绪已经习以为常的时候, 作曲家曲风一转, 立刻把听众带入了平静。第78~104小节把听众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带入了安静优雅的森林, 作曲家不停地使用双附点加六十四分音符重复着同样的旋律, 这旋律开始听起来似乎感觉到悠然, 恬静, 安详, 然而随着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听者心理产生了变化, 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 一种哀怨, 他意识到了即使有前面的波涛汹涌, 前赴后继, 然而最终还是逃不过失败的结局, 这是在为年少轻狂而反省与自嘲, 正与普朗克晚期偏向严肃政治性风格相符, 体现出这首乐曲的深度。

(二) 第二乐章的浪漫曲

第二乐章是浪漫曲, 进入这一乐章终于体会到了法国人久违的浪漫。开头两小节作为引子, 乐曲从漫不经心的极弱开始, 然而听众刚刚探究到引子的旋律, 情绪立刻转变为极其自由的强音, 仿佛在告诉听者, 那个年少轻狂的普朗克又回来了。这里演奏的时候, 需要强大的气息支持第一个重吐, 演奏时尤其要注意音色的把握, 作曲家需要的是放松的重音而不是撕心裂肺的重音, 做到这点要气息下沉, 重心在腹部, 口腔放松且张开, 呈现“下紧上松”的状态。紧接着两个延长音符号同时落在了小字二组“la”上面 (参见谱例3) , 这进一步体现了法国浪漫自由的风格。这两个音之间是递进的关系, 第一次对“la”只是点到为止, 演奏者做适当的延长, 只要演奏平稳即可, 而第二次的“la”沿袭第一次的长度与力度并给与加强, 短暂的强调之后迅速渐弱, 承接后面三十二分音符下行音阶, 仿佛在表达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而无果的失落情绪。“la”的处理需要演奏者充分体会作曲家的心境, 一方面抱有极大的希望, 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结果与之相反的巨大失落。

谱例3 (第3小节) :

第11小节进入这一乐章的主题, 优美与浪漫的情绪弥漫着整个乐章, 仿佛听众闻到了阵阵花香。

(三) 第三乐章的演奏技巧

乐曲开头由钢琴弹奏出一个重音后便引出单簧管暴风骤雨般的主题, 开头使用“ff”的力度在告诉听者新一轮的抗衡又一次到来, 此乐章主题的演奏需要具有穿透力, 仿佛是一把利剑直穿听者的心里 (参见谱例4) 。开头的重吐尤其重要, 腹部需要强有力的气压, 之后利用腹部的气压轻轻弹出舌头。第3~4小节三个连续32分音符要有向后撤的感觉, 之前的附点16分音符的休止需要准确无误, 多数演奏者由于运指太快, 往往出现提前进入32分音符的情况, 这样虽然速度跟上了, 但乐曲节奏出现了混乱。作曲家本意是想表现革命你追我赶的紧张气氛, 这种混乱的演奏对乐曲本意的紧张感便打了很大的折扣, 中心含义也就没有那么准确。

谱例4 (第1~4小节) :

第三乐章第18~20小节音乐走向进入高音范围, 且配合段吐技法演奏。这时注意段吐要轻巧、干净、短促, 高音区要保证每个音的音准, 这是对演奏者基本功与演奏水平的考验。充足的腹部气压是演奏的基础, 如果演奏者对气息运用不熟练, 在演奏前需进行气息练习, 使用胸腹式呼吸法。其原理是先将气吸到胸腔里, 在吸气结束的瞬间使气息向下挤压横膈膜, 进而让横膈膜产生气压激发哨片。初学者通过练习长音重复这个过程, 先慢慢体会气息下沉的感受, 当演奏者能够准确找到腹部的位置后, 再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完整的练习。这里要注意的是, 这种练习要贯穿于每天的基本功训练, 而非一蹴而就即可完成。气息问题解决后, 接下来要进行段吐练习, 即舌头轻触哨片。这里要注意两个位置:第一个位置是舌头碰触的位置, 要用舌尖去碰触, 这样做的好处是缩短舌头每次接触哨片的距离, 进而增加舌头的灵活性;第二个位置是碰触哨片的位置, 大多数人往往选择是哨片尖向下3到5毫米的地方, 认为这样的吐音比较好发, 易于上手。而正确的方法则是舌头碰触哨片尖部才是正确的位置。这样做的好处是, 吐音可以轻巧短促的发出来, 符合这首乐曲的要求。

第三乐章最后一个小节指法较为复杂, 且力度要求“ff”。倍高音区指法不同于低音区规律的运指, 手指跨度较大, 此时需要用“慢速体会法”。笔者建议此处以八分音符为一拍, 使用80的速度练习, 先增强手指的位置感。练习五十遍以后, 位置感增强, 此时可适当加快速度, 反复练习。指法问题解决后, 按照谱面要求增加力度, 很多演奏者由于演奏音高的原因嘴会咬的很紧, 这样会严重影响力度的表现, 因为嘴咬的紧就会限制哨片的震动。众所周知, 物体震动产生声音, 反之, 不震动或限制震动自然也就不会发出好的声音。正确的方法是口腔上下颚打开并放松, 腹部力量顶住, 这是发出强音的基础。下唇微微给哨片一点力度, 保证音准即可。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普朗克单簧管奏鸣曲的深入分析, 系统地阐述了第一乐章的结构特点、第二乐章的气息运用以及第三乐章的演奏技巧, 作品的演奏难点集中体现在复杂的节奏型、变化音与大幅度的音高跨度, 包括重吐、平衡音、装饰音、颤音等, 通过复杂的速度变化, 丰富的节奏形式, 独特的乐思, 夸张的音乐跨度, 体现了作曲家晚期对社会与政治的严肃思考, 而作品轻柔、浪漫的曲调, 也让听众充分感受到了法国独有的浪漫情调。

摘要:弗朗西斯·普朗克 (Francis Jean Marcel Poulenc, 1899年1月7日-1963年1月30日) , 是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和钢琴家。在室内乐作品方面, 他曾为各种乐器创作奏鸣曲, 其中的单簧管奏鸣曲是他晚期的一部代表作, 深刻地体现了普朗克晚期的创作风格。本文探讨普朗克单簧管奏鸣曲的乐章结构、情感运用与演奏技巧, 旨在加深对作曲家创作情境的理解, 高质量地把握和演奏单簧管奏鸣曲。

上一篇:电网调度中心下一篇:终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