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井控应急能力(精选5篇)
切实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井控应急能力 篇1
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井控应急能力
井控工作是钻井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整个钻井的成败,关系到现场员工和周围群众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公司在国内、国外的声誉。因此,做细井控工作,加强好员工岗位培训,提高员工井控应急能力是对我们现场施工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安全钻井的基本条件,特别针对我们长期打探井的井队来说更为重要。通过这几年我们队承钻的几口探井就可以看出,探井的地质情况尚不熟悉,地层岩性、含油气情况尚不可知,工程复杂、井喷危险性也就更大。为此,我们坚持常抓不懈、严格执行井控岗位职责,严格落实井控九项管理制度,把井控工作做细、做严,落到实处,使我们的员工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准确、快速的作出反应,能够在第一时间控制住井口,防止井喷事故发生。下面就我们队井控培训工作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强化井控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员工学习气氛和思维能力 首先是理论知识的培训,理论知识是基础,是提高员工应急能力的前提。我们每年除送一些员工到井控培训中心学习取证外,还利用工作之余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井控理论知识培训,内容主要是井控技术和井控设备以及井控知识应知应会,采取统一学习和自学两种方式,有时队长和责任工程师亲自讲课,目的就是让每位员工都要明白井喷发生的原因,井喷的预兆、危害、溢流的几种现象,溢流的处理方法、“四七”动作内容和井控设备的原理、使用、检查和保养等等,把这些内容装入自己的头脑,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去。其次就是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实施细则的培训,主要掌握钻井井控设备的安装、配套、检查标准,加重材料、消防器材、防爆电器的配备标准等,只有我们掌握了这些标准,我们才能在险情发生时,正确的运用,根据四七动作,有效的控制井口,利用配备的设备和物资进行应急,预防井喷事故发生。每次开钻前,我们都要按细则高标准井控设备,要求技术员现场指导、责任工程师现场监督,钻台大班具体负责,带领班组人员搞好井控设备的现场安装:比如封井器四通、内控管线法兰等处的连接螺栓均要求两头余扣一样多,放喷管线的基墩摆正、垫实,压板垫好胶皮等等,从安装上就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就是井控典型事故案例的学习和培训,这种学习对员工教育意义最大,员工也爱听。也爱学。这里面有事故井基本情况、发生经过、处理过程、原因分析和应吸取的教训五个方面,员工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同时可以联想到我们正钻井如果出现事故井的情况该怎么办,怎么应对,这是提高员工应急能力的最好的方法。上半年有一次在学习讨论时,一位井架工提出,二层台逃生装置只有一副,而且一个方向,如果在起下钻铤时,二层台有两个人,且在下风口有着火的危险,我们该怎么逃生,问题很尖锐。现在我们装了双向逃生装置两副,按东北和西南方向分别安装,这样就可以按季节风向进行逃生,解决了上述问题,我们的井控工作正逐渐走向完善。
有培训就有考核,我们在井控考核办法上专门做了详细规定,每月进行一次井控理论考试,凡是持证人员在井控考试中,高于95分的每增加一分奖励50元,满分就奖励100元,低于95分的每低一分罚款 50元,社会用工减半,连续两次低于80分的,要从主要岗位撤下来,等考试合格后再恢复原职,强化学习,使每位员工都有压力有危机感,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积极向上,有动力,形成了一种学习的好风气和习惯。
二、加强岗位操作培训,落实岗位职责,提高员工应急操作水平
岗位培训是根本,是员工行为准则,是提高员工应急能力的保障。我们平时很注重岗位培训,落实岗位井控职责。让每位员工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重点把握好那些环节,如何及时的发现溢流,如何应急,如何检查自己所负责的井控设备,一旦设备发生故障该如何应对,一环扣一环,采取多种方案,实施第一、第二、第三方案,目的就是锻炼员工不慌不乱,分清重点,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发生,以在短时间内控制井口。防止员工死板教条,一条道走到黑,第一方案行不通,就不知所措,无法处理了,也就是所说的“傻”了,这样只能贻误战机,两眼干看事故发生,甚至威胁到自己和周围人群的生命安全。岗位培训的重点就是钻井班组,司钻、副司钻由工程师对其讲解井下情况,钻遇特殊地层的现象,以及关井程序等,井架工由安全监督对其培训如何逃生,如何检查和使用节流控制箱,实行软关井操作等。泥浆工、场地工分别由泥浆大班和工程技术员为其讲述坐岗的重要性,井漏、井涌的征兆,溢流的显示,他们是井下情况的第一知情者,也是井垮、井漏、井涌复杂情况的第一发现者,发现的及时就会使我们的工作处于主动,有力于后续作业,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另外,我们还加强缺岗人员的培训,根据岗位责任制要求,每个 岗位的上一级岗位不在时,要顶其岗位操作。这就要求每个岗位不但要干好本职,还要学习上一级岗位的操作规程,学习“四七”动作规定的各种操作。比如副司钻在换司钻吃饭过程中要操作刹把,如果这时发生井喷,就不可能等司钻上来再控制井口,关井时间越短越有利,因此,副司钻只有操作司控台进行关井。副司钻不在时由井架工顶其岗位操作远程控制台,泥浆工不在时,我队规定由泥浆大班顶其岗位进行坐岗和钻井液的维护。这也是提高班组应急能力的一项举措。
三、加强岗位练兵和防喷演习,提高员工实战应急能力
井控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控制住井口,防止井喷。因此,防喷演练是关键,员工熟练快捷的操作是第一位的。按照井控细则,我们严格执行了作业班每月不少于一次不同工况下的防喷演习,不光是从演习时间上严加要求,就连一个手势、一个跑步的姿势我们都按照标准、严格要求、反复练习、强化记忆,发现有不合格的地方就一直演练到合格为止。通过演习来增强员工的应急能力,达到发现溢流或井涌现象能在第一时间有效控制井口。我们始终认为演习质量的好坏、关井是否迅速、有无误操作关键在司钻,因为关井的具体操作和指挥都是由他发出的,其他岗位只是与他配合,所以司钻的头脑必须清晰,熟能生巧,只有常练才能有备无患。
其次,我们在井下许可的条件下,还时常组织员工进行非常规的防喷演习,以锻炼员工的应急能力。演习时,当班值班干部在钻台上检查各岗位的操作情况,并统一指挥全班井控工作。队长或责任工程师对某个岗位进行设障,比如司钻在操作前,我们 把司控台气源断掉,以观察司钻和副司钻的反应能力。看司钻有没有反应,副司钻能否采取补救措施利用远程控制台关井。最为复杂的是对副司钻设障,可以锻炼全班岗位的应急能力。演习时,可设几个障碍,电泵不能用,用气泵,气泵也不能用,只能实行手动关井。远程控制台不能用,节流管汇也处于瘫痪状态,因此,班组还要打开N1和Y4闸门进行软关井。这样整个班组都调动起来,同时操纵两面手动操纵杆,以实现安全关井。有时我们还在夜间进行演习,利用专线探照灯照明,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控制井口的目的。通过作业班组的多次演练,每个岗位都达到了熟练操作的程度。在集团公司的井控检查中,在多种障碍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快捷的控制井口,得到检查团领导的满意。
钻井队
切实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井控应急能力 篇2
1 整合课程体系适时安排部件测绘
《机械制图》、《机械原理与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公差) 是工科院校重要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在内容上有许多重复的弊病, 而且由于这些课在开课的先后顺序不同在应用起来相互脱节, 为了解决这些弊端, 我校从04级以CAM专业作为试点, 将原来单独设课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公差) 中与《机械制图》关系密切的内容:尺寸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公差与配合的选用、测量原理、表面粗糙度等内容融入到《机械制图》课程当中, 这样再加上《机械制图》课原有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等内容, 形成了现在的《机械制图与测量技术》 (暂定) 课程,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公差) 不再单独设课, 整合后的《机械制图与测量技术》这门课程的学时数由原来的78学时增加到现在的120学时, 原来一个学期结束的《机械制图》课现在分为两个学期, 将专业制图 (机械图) 部分放在第二学期授课, 这部分内容与第二学期开课的《金属工艺学》同步进行, 将金工实习和部件测绘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一起, 学生在金工实习四周后接着搞一周部件测绘, 通过金工实习, 使学生初步了解工件的加工过程、加工工艺、工艺结构、尺寸公差等工程常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部件测绘, 对于机件的表达、基准的选取、技术要求的给定都有一定的根据, 避免以往部件测绘存在的无从下手盲目抄袭的现象, 真正达到了测绘的的目。
2 精心组织搞好部件测绘
部件测绘是一次工程实战的演习, 通过测绘既要使学生得到一次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又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兴趣, 所以对部件测绘要精心组识和安排。
2.1 选择适当的测绘部件
选择测绘的部件通常应考虑下列因素:从结构形状上来说不能太复杂, 结构复杂的装配体对于一个初次接触实践的学生来说, 从机件的表达和结构的分析上都有很大的困难, 不易培养学生的工程兴趣。从部件的装配关系上, 要选择一个具有常见装配连接关系和典型零件的部件, 通过这样的部件测绘, 使学生了解到装配体中常见的各种装配关系, 对部件中各种既简单又典型的零件在机件的表达上也得心就手, 使学生测绘完成之后有一种成就感。例如齿轮油泵, 该部件中有螺柱连接、螺钉连接、销连接、键连接;有齿轮传动;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有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典型零件有盘、盖、轴、壳体;常用件有滑动轴承、弹簧、齿轮;此外还有防泄漏、防松、减压结构。另外, 如小减速器、阀类等部件也都适于学生测绘。
2.2 编写详尽的测绘指导书
测绘指导书是测绘指导性教学文件, 在内容上应详尽, 对被测部件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工作性质、应用场合、各种零件之间的装配联接关系等做详尽的说明。不能在指导书上只粗略的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概括了解被测部件, 相关资料有时很难找到。所以测绘指导书应详尽编写, 其内容应包括:a.被测部件的概况;b.部件示意图;c.测绘方法和步骤;d.拆卸零件、测量尺寸等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e.指定要测绘的零件;f.安排测绘进度等等。
2.3 在测绘过程中给予学生具体指导与帮助
在测绘过程中, 教师随时跟踪监控测绘进展情况, 及时解决测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绘制零件草图之前要组织学生对零件进行构形分析、对视图的选取及机件的表达进行指点。在画零件图之前, 教师对零件草图进行讲评, 侧重于尺寸标注的合理性分析和订正, 并提供尺寸公差、配合代号和表面粗糙度Ra值。
2.4 做好测绘的总结
在测绘工作结束之后要做好本次测绘的总结, 总结时以被测对象实际应用的工程图样为蓝本进行对照, 对测绘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点评, 优点给予肯定, 同时对蓝本中测绘者的意图加以分析, 对其进行必要的讨论和评价, 在借鉴和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克服测绘结束之后给个测绘成绩了事的做法, 真正达到测绘实训的目的。
切实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井控应急能力 篇3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原因
1.阅读面窄。学生阅读的多是面对中学生发行的报纸期刊以及与考试有关的复习资料,而阅读文学作品的很少,古代文学名著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读过,更不要说当代作品了。喜欢课外看书的学生,多半读的是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读书不读名著的现象很普遍。
2.阅读时间少。学生被沉重的课业负担所笼罩,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有的学校不开设阅读课,学生只能利用闲暇时间粗略浏览。没有时间做保障,课外阅读只能流于形式。
3.缺乏选择,没有计划性,盲目性很大。很多中学生阅读的还是童话、寓言之类,停留在浅层次上。即使读有一定深度的作品,理解也很肤浅,至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情节等很少去分析思考,更不要说鉴赏运用了。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一些学校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觉得课堂教学是主要任务,而课外阅读则处于无人倡导、无人引导、无人指导的状态。其次是个别家长认为孩子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在看“闲书”,只让孩子看与考试有关的书籍,很少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家长担心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影响到考试成绩。所以,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不予支持。三是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由于校舍紧张或经费不足等原因,学校很少购买图书,没有专门的阅览室,这些都是造成课外阅读不能正常开展的原因。
二、加强指导,制订计划,将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1.激发阅读兴趣,明确阅读目的。古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对某种事物产生需要时,才能产生内驱力,从而自发地去为满足需要而努力。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如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读书格言,把它作为读书的座右铭。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越读越薄。”等名句,都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其次是向学生讲述古代和现代一些历史人物刻苦读书的事例,来增强学生的自读意识。
2.因人而宜,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计划,势必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阅读心理和阅读实际,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文学作品。要想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切不可一开始就把一些大部头的长篇作品一股脑地推给学生,应该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初中生阅读以中国的近现代作品为主,高中生逐渐向古典和外国作品延伸。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来制订阅读计划。如有的学生爱读小说,就侧重于读现当代小说和古典小说,通过阅读达到鉴赏的目的。这样阅读的好处是针对性强,理解深刻,有深度。要让学生感到读书是自己的需要,书既是益友,又是良师,从而改变由老师布置的被动性阅读为自觉去寻觅探索的主动性阅读。
3.及时检查,做好督促和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制订好计划后,教师还要定期检查,及时督促,要针对学生缺乏坚持性这一特点,及时给予鼓励。检查时要对读书笔记做的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课外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使学生在读书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4.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为了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还要通过组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辩论会、读书讨论会等活动,使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在认识上产生质的飞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认识层面上,使学生“读,然后知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读书。
总之,读书贵在坚持。只要坚持下去,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切实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井控应急能力 篇4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全会精神,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是组织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需要组织部门落实或配合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因此,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各级组织部门好范文版权所有要把学习贯彻活动与大规模培训干部、调整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结合起来,使各级领导班子做到讲政治、顾大局、重团结、守纪律,真正成为带领干部群众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坚强领导集体。各级组织部门要把四中全会精神列入各级党校的学习计划,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要通过培训和引导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创建“和谐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使其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上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探索和完善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扩大党内民主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二是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各级组织部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不断探索和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模式,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基层组织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入总结做好基层组织建设的方法和经验,并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各级组织部门要结合“强村工程”工作,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谋思路、强素质、促发展”的有关制度和措施的基础上,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各级组织部门要做好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前期准备和动员部署工作,并按照上级要求适时推开。同时,要探索途径、强化措施,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要努力探索在新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方式方法,并在实践中积极稳妥地加以贯彻落实。要深入调研,切实建立有效机制,重点解决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和思想僵化问题,切实发挥党员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以此为突破口,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切实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井控应急能力 篇5
秦伟(中共信阳市委党校河南信阳)
【摘要 】 各种突发事件考验着政府应急处理能力。自非典疫情发生后 ,我国政府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全面提速。我们应全面
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提高到新水平。
【关键词 】 应急管理政府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人类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应对挑战、战胜危机的历史。近
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 , 还是发展中国家 , 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 : 地震、山体滑坡、水灾、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海难、空难、火灾、爆 炸、大规模断电等重大事故;非典、禽流感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恐 怖主义袭击、暴力冲突、社会骚乱等难以预料的重大突发事件 , 不 仅给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 而且有的还危 害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国内生产 总值增长多年来一直平均保持在 8%的速度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 发生灾害较多的国家。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 生态环境的恶化 , 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新材 料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 , 体制转轨、利益分配、社会结构 的剧烈变动等因素的变化 , 使突发事件日趋常态化、多样化、复合 化 , 突发事件的形式规模、传播速度和影响程度有所扩大。如何有 效地应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 , 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挑战 , 考验着政 府应急处理能力。
一目前我国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危期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 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 ,危及公共安全的紧 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 , 分为以下四 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 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 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 ,我国 70%以上人口 , 80%以上 工农业和城市受到各种灾害严重威胁 , 三分之二百万人口以上大 城市位于地震高危险区 ,在台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中丧生 的人数每年都有上万人。[1]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 事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近十多年来 , 我国安全生产事故居高不下 ,重特大事故屡屡发生。最近几年全国平均每天发生 7.2起一次死亡 3-9人的重大事故 , 每 周发生 2.5起一次死亡 10人以上特大事故 , 每月发生 1.2起死亡 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平均每年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经济损失 约 2500亿元。[1]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 命安全的事件。近年来 , 有些已得到控制的传染病有所抬头 , 一
些新的传染病开始出现 , 污染中毒事件、食品中毒事件、各种灾害 带来的疫情风险、生物侵害事件有所增加 , 防不胜防 , 对人民群众 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 有的甚至引起一定的恐慌 , 所以 , 我们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任务十分艰巨。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 突发事件等。此外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 , 由于体制转轨、利 益关系、社会变革、社会矛盾等因素的变动变化 , 突发群体性事件 发生的机率、规模和形式有所扩大 , 像群体上访、静坐请愿、聚众聚 会、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等事件 , 也成为目前影响社会稳定的 一个突出问题。
目前全世界正处于现代化后期的“风险社会 ”时期 ,国际经验 也表明 ,人均 GDP达到 1000~3000美元 ,社会面临着“高度风险 ”。现在我国正处于这样的“高风险 ”时期 ,即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易 发、频发期。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国家行政 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李军鹏提供的资料显示 : 2003年 ,我国 因生产事故损失 2500亿、各种自然灾害损失 1500亿元、交通事故 损失 2000亿元、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损失 500亿元 ,以上共计 达 6500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损失我国 GDP的 6%。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作的统计显示: 2004年 ,全国发生各类 突发事件 561万起 ,造成 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全年自然灾 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4550亿 元。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安监总局提供的资料显示: 2005年我国
各类自然灾害死亡 2475人 , 直接经济损失 2042.1亿元;各类安全 生产事故发生 727945起 ,死亡 126760人。
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 来的严峻考验。
.从自然的角度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的国家之一 ,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度高、灾害损失严重。由于 受灾害影响的人口大体在 2亿左右 ,占全国人口的 1/7以上 ,自然 灾害在中国有着较强的社会性。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灾害造成 的损失也逐步增加。我国有 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生产值 ,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 重的沿海及东部地区。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般都要 超过上千亿元。[2]
从社会的角度分析 ,我国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 ,既 是关键发展期 ,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一些值
得重视的新问题 , 如就业问题、医疗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保障 问题 ,如果处置失当 ,有可能会出现社会危机。李军鹏认为 ,目前 , 我国公共服务体系薄弱 ,很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冲击。
其一 ,对社会变动和市场经济波动起抗衡和缓冲作用的综合 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建立 ,社会保障覆盖面较低。劳动和 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 2004年底 ,全国参加基本养老 保险的人数为 16342万人 ,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 10584万人 ,参 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 12386万人 ,而我国就业人员总数高达 7亿
?50?多人。其二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还很低。据 2003年第三 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我国 44.8%的城镇人口 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基本上靠自费看病。
另外 ,我国很多地区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潜在的危机有可能随 时爆发。而建国以来建设的大量基础设施 ,年代久远、老化严重 , 又缺少及时的维护和更换 ,安全隐患非常多 ,也是一个个定时炸 弹。而且 ,我国对公众的危机教育不足 ,防灾应急教育还没有纳入 教学体系中。社会的警觉性较差 ,市民缺乏自救、救护的防灾意识 和能力。在这一方面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因此 , 政 府今后需要加强应急管理 ,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二加强应急管理 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对于我国在应急公共事件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
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 ,一再作出重要指示。事实上 ,自非典 疫情发生后 ,我国政府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工 作就全面提速。“一个聪明的民族 ,从灾难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 多得多 ”。非典疫情 ,让我们付出了不少代价 ,也给了我们深刻的 警示和启迪 ,让我们切实认识到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应急管理的极 端重要性。
2003年 7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深刻 指出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 ,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能力。我们要高度重 视存在的问题 ,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2003年 10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公共卫生服务 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2004年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 会预警体系 ,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 机制 ,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全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 案编制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2003年 12月 ,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
2004年 1月 ,召开了国务院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和完善突发公 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会议。
2005年 1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经国务院常 务会议讨论通过。
2005年 4月 ,国务院作出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 急预案的决定。
2005年 5至 6月 ,国务院印发四大类 25件专项应急预案 , 80 件部门预案和省级总体应急预案也相继发布。
2006年新年伊始 ,国务院公开发布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 体应急预案 》。总体预案共 6章 ,分别为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 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和附则文本。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 系的总纲 ,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 ,规 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 内容 ,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至此 ,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发布后 ,我们还有很多事 情和工作要做。
第一 ,健全体制 ,明确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国务 院统一领导下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 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 效的应急机制。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 ,把人 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第二 , 重点抓好基层和重点部门的预案建设 ,形成“横向到 边、纵向到底 ”的预案体系。应急管理要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 ,还要重点抓好医院、供水、供气等生命线工程以及能源、运 输等重点部门的工作。
第三 ,居安思危 ,预防为主。要做好风险调查、隐患分析;结合 实际对各类应急资源进行普查;将应急能力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相结合 ,并纳入“十一五 ”规划通盘考虑。要健 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 ,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 统 ,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 ,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 ,搞好培 训和预案演练 ,全面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 ,高度重视利用科技力量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 力。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战略规划 ,在相关领域开展基础性和应 急性研究。同时 ,要建立专家库 ,完善公共安全学科建设 ,大力培 养我国公共安全科技人才 ,全面提高科技应急水平。
第五 ,协同应对 ,快速反应。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 责任意识 ,不仅要加强本地区本部门的应急管理 ,落实好自己负责 的专项预案 ,还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 ,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 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 ,明确各方面职
责 ,确保一旦有事 ,能够有效组织 ,快速反应 ,高效运转 ,临事不乱。
第六 ,加强对各级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目前我国多数人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还不够强 ,加强应 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宣传教育十分重要。应对突发事件 ,说到 底是我们社会每一个人的事。事发后 ,政府会尽最大的可能来救 助 ,但最后生命财产损失的痛苦 ,还是需要具体的个人和家庭来承 担。所以 ,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 ,政府的努力很重要 ,全社会每 个成员的积极参与更重要。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时 ,有个 10岁的 英国小女孩 ,根据所学知识从海平面忽然降低推断有可能要发生 海啸 ,及时告诉父母和周围的人迅速撤离 ,从而挽救了百余人的生 命。这个事例说明 ,加强我们全社会每个成员的应急防范意识 ,增 强自救、互救的能力 ,对于加强我们社会整体的应急管理能力来说 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今后 ,我们要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 ,在中小学开设公共安全课程 ,提 高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能力和自救能力。要组织和调动社会各方 面力量 ,共同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处置工作 ,做到全 民参与 ,人人都能自救 ,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
质。
古人云:“居安思危 ,思而有备 ,有备无患 ”。有效应对突发公 共事件 ,是检验我们执政能力的试金石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方面。今后 , 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领导下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全面落 实科学发展观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不断把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 和管理提高到新水平。
参考文献
【切实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井控应急能力】推荐阅读:
切实加强综合监管11-16
切实加强高校师德建设11-04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09-22
切实提高履职能力07-24
切实加强基层关工委建设07-03
加强党的建设 切实转变作风08-09
加强作风建设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10-28
突出解决“四风”问题,切实加强作风建设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