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特色饮食

2024-11-11

海南特色饮食(精选9篇)

海南特色饮食 篇1

人文社科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海南特色饮食文化研究

——论其对旅游业的促进

摘要: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随着旅游事业的兴旺,游客的增多,与旅游行业息息相关的饮食业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从生活意义、现实意义以及经济意义来探讨海南特色饮食文化对餐饮业的发展和促进。

关键词:特色饮食餐饮业繁荣发展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把海南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性的旅游地区,所以旅游事业的发展是整个海南岛建设的重中之重。海南岛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项目,有足够的魅力吸引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游客的到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兴旺,游客的增多,与旅游行业息息相关的饮食业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中国有句老古话,“民以食为天”,所以吃、怎么吃、吃些什么,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游客来到海南岛后在一饱眼福之后,一饱口福就十分迫切。所以研究海南特色饮食有着广泛的生活意义、现实意义以及经济意义。

一、海南特有的饮食文化介绍

提到海南特色饮食我们就不能不说家喻户晓的“海南四大名菜”——文昌鸡、嘉积鸭、东山羊、和乐蟹。这四道名菜可以说是海南地方特色饮食的一个集中代表,我们团队也就此出入各个饭馆、酒店去实际考察了一番。我们发现不管是在一般的小餐馆还是在几星级的大酒店,一般到海南岛旅游的游客都会必点这四道名菜。我们走访了解到,很多人都是冲这四大名菜的威名去的,当然他们也表示四大名菜名不虚传。

文昌鸡是四大名菜之首,以其色香味俱全闻名。首先文昌鸡是经过精挑细选,选择优良品种的优质育肥鸡,文昌鸡的特点呢是个头不大、毛色鲜艳、翅短脚矮、身圆股平、皮薄滑爽、肉质鲜美。其次呢是经过特殊的烹调加过处理,一般是白斩,这种吃法能够体现文昌鸡的原汁原味。最后再配上特殊的作料,作料是由白

醋、酱油、蒜蓉、香菜等等调制而成。我们拿鸡块蘸着吃,鸡肉滑而不腻、香而不俗,而且是真正的纯天然有机食品。嘉积鸭是早年从国外引进的品种鸭,这种鸭生长周期短只需要20天就可以成为肉鸭。所以嘉积鸭的肉质肥嫩、皮白滑爽,中间的那层脂肪肉非常肥美。东山羊因产于万宁的东山岭而闻名,有诗曰“徒彼东山岭,调羹独爱羊。天桥攀不上,岩洞步难杨”。东山羊的吃法有很多,但是每种不同的吃法都能将东山羊的独特风味体现出来,比如说有红焖东山羊、清汤东山羊、椰汁东山羊等等。最后是和乐蟹,其膏满肉肥为蟹中罕见。它具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吃法也很多,但是一般都是以清蒸为主,然后在配上蒜蓉等调制的作料蘸着吃。

海南四大名菜在游客的餐桌上扮演着高贵者的身份,具体原因是由于其口碑好、市场价值高,所以吧价格一般很高。大多数在酒店或者餐馆点这些只是为了尝尝鲜,而成为游客餐桌上的必吃的是那些特色的海南小吃。美食家都认为真正的美食是在民间,而我认为吧真正的美食是在当地的小吃上。所以本次调研的海南特色饮食文化的重点是放在琼南特色的小吃上,从小吃看海南的饮食业。

我们在海南的街头巷尾看到最多的是特色粉之类的小吃店,至于粉在海南主要有三种很有特色的粉,分别是抱罗粉、陵水酸粉、海南炒粉。首先是抱罗粉,抱罗粉的卤水好,有人说粉粗、软、全手工制作,还有粉汤上很有特色的牛肉干、花生米、酸菜等。其次是腌粉,腌粉是在粉上淋以特殊的作料,配上葱花、香菜。味道好的腌粉首推澄迈的。腌粉以腌技见长,一碗粉要用十余种作料腌制。这些腌料往往是各店摊自制。最后是炒粉,炒粉以琼海市塔洋镇最为出色。炒粉最讲究的是在火候,炒时加猪肝、瘦肉、葱,并用生粉打芡,吃时再撒上胡椒粉,香味扑鼻。

海南还有特色美食比如海南鸡饭、东山烙饼、锦山煎堆、海南棕特色、黎族甜糟特色以及黎族竹筒饭特色等等。这些小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首先是这些的小吃店分布广、地域广阔,所以在当今海南岛的国际化建设中这些小吃店是海南特色的重要标志。小吃店分布在大街小巷也是来岛游客的饮食首选之地,人们大多有猎奇心理,都希望能在平凡的小吃中发现真正的美食。其次,这些小吃有浓郁的海南当地特色,最能体现海南的饮食文化。最后,小吃店的存在有着很重要的经济效益,旅游业的发展拉动着饮食行业的发展,带动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对于海南本地居民的经济收入等民生的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二、高速发展的餐饮业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调查中,我们认识到国际旅游岛餐饮体系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一些商贩由于海南特色小吃的成本低,像海南粉、陵水酸粉、抱罗粉的成本只需两元钱,然而一些商贩为了降低摊位成本费或是饮食环境的卫生标准,在路边就随意设点,造成游客与海南小吃的疏远,也影响到了海南饮食小吃的评价度。又如,由于海南的热带资源优势,正宗的清补凉应该有近20种原料,但是一些商贩同样的为了降低食料成本,使得市面上卖的清补凉食料品种少了很多,甚至只有简单的几种也叫海南“清补凉”,这就在游客心中大大降低的对海南“清补凉”的印象。此类现象还有很多,比如三亚大排档的“宰客”现象都值得长久重视。

这些问题虽然只是看似很小的方面,而且在全国各地都存在,但是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中这些小问题就是非常大的问题。因为这些小问题从总的方面影响着人们对海南岛的服务行业的印象,我们要建设高标准的国际旅游岛就不能去忽视这些问题,食品健康卫生部门应该加大监督组织力度。我们要从根本杜绝这些不好的影响,给全世界的游客以美好的印象。

三、对所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本次调研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海南特色饮食文化又好又快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从海南饮食文化的基本情况出发,制定出适合本地方特色的管理机制以促进海南饮食行业的健康发展。以下我们本团队此次调研探讨出来的几条意见: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深度开发、挖掘海南特色饮食文化,推进餐饮业连锁经营,大力培养海南餐饮品牌。

所以第一条意见是:创造出海南餐饮的品牌。从品牌目的出发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走创新的道路,创造出属于海南本地特色的餐饮服务行业,让游客到此吃喝有着不一样的感觉。比如说我们依据海南本地丰富的海产品以及动植物的品种多样化,在餐饮种类上我们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在物资丰富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菜系,推出新的菜品种。我们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去超越别人,开发出一批最受欢迎的作为重点打造品牌对象,在量的基础上提升质的水平。

第二条建议就是:针对饮食行业脏、乱、差、坑、骗、少等问题,我们要从管理者的角度去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岛内管理模式的整顿以及发展模式。岛内的餐馆主要以民营私营为主,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餐饮集团并不多。这种

小作坊的经营无论是从卫生,服务方面,还是菜品质量方面都满足不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不仅突显不了海南特色饮食,反而会给特色饮食文化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卫生的检查和监督,还游客们一个干净、卫生的饮食环境;另一方面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一些不合理的经营模式,在海南本地饮食行业多是私人经营而且合法经营较少。我们提倡建立连锁形式的经营模式。通过市场调控和运用市场机制来加大餐饮业的投资建设,以合资、联营等手段促进餐饮业的规模统一。建设一个健全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理念及经营模式广纳贤才,促进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第三条建议就是:针对海南饮食行业的封闭性和依赖性的特点,我们建议在开展国际旅游合作的同时,开展有关国际餐饮文化交流。政府积极扶持国外品牌餐饮进驻海南,一方面加强了与世界其他国家旅游行业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开拓了国际旅游市场,提高海南岛饮食旅游的魅力。让西北菜、东北菜、湘菜、南昌菜、徽菜、湖北菜、云南菜、潮汕菜、淮扬菜、川菜等均已进入海南餐饮市场。对于海南菜而言,多样化的菜系进军海南对于海南餐饮业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

四、总结

在如今飞快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民以食为天”这一传统思想仍有重要意义。餐饮业的健康、繁荣、发展如何直接影响到海南岛的国际化建设,也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海南旅游业的繁荣和昌盛吸引到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的观光和游玩,这是提升海南岛国际形象的重要机遇,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从餐饮行业做起,让其在饱览其独特风光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海南独特的菜肴。我们要以审时度势的态度去做起,为海南独特饮食文化献计献策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为此方便海南餐饮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昭宽.《海南旅游导趣》[J].海南出版社,2001

[2] 刑植朝、王静《海南民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

[3] 朱华友、傅君利《先有海南后有天堂 国际旅游岛建设导读》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4] 李晓洁.《阳光三亚》[J].广东旅游出版社,2007

海南特色饮食 篇2

1.1 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的社会群体在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 以及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 即由人们饮食生产和饮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1.2 海南饮食文化背景

2010年1月4日,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入正轨,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 如何发掘海南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使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之一的“吃”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树立海南饮食文化的品牌和形象, 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针对海南饮食文化中的传统特色饮食文化进行深度研究, 并探讨如何对其开发和整合营销。

2 海南特色饮食文化调研

2.1 传统名菜

2.1.1 四大名菜

(1) 文昌鸡:

海南最负盛名的传统名菜, 号称“四大名菜”之首。因产于文昌而得名, 而且还是驰名中外的一道名菜。据传, 文昌鸡最早出自该市潭牛镇天赐村, 村外多榕树, 鸡食榕籽、觅昆虫, 自然放养长大。在海南素有“没有文昌鸡不成席”之说。海南人吃文昌鸡, 传统的吃法是白斩 (也叫“白切”) 。吃白切文昌鸡要有好的佐料, 一般用煮鸡的鸡汤配上蒜泥、姜末、橘子汁、香菜末、酱油等几种原料制成。再煮上一锅鸡油、鸡汤煮的白米饭, 俗称“鸡饭”。白斩文昌鸡在海南不论筵席、便餐, 还是家庭菜皆派用场。在中国香港、东南亚一带出备受推崇, 名气颇盛。

(2) 嘉积鸭:

嘉积鸭盛产于海南琼海市加积镇, 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相传嘉积鸭是300多年前由华侨从马来西亚引进的良种鸭, 故称“番鸭”。它形体扁平, 红冠黄蹶, 羽毛黑白相间。嘉积鸭的肉质特别, 在于鸭肉肥厚、皮白滑脆, 皮肉之间更夹着一层薄脂肪, 特别甘美, 其烹制方法繁多, 但以白切最能体现原汁原味, 因而最为有名。

(3) 东山羊:

东山羊产于万宁县东山岭。在山上放养的山羊, 毛色乌黑发亮、皮嫩肉厚、味美、无腥味。据传早在宋代, 东山羊就列为皇室贡品, 民国时期, 南京政府也将其列入“总统府”膳单, 而今更是名扬四海。东山羊的食法多样, 有红焖、清汤、椰汁、干煸及火锅涮等多种吃法, 配以各种香料、味料, 经过滚、炸、纹、蒸、扣等多种烹调。以东山岭宾馆的“白汁东山羊”最具代表性。

(4) 和乐蟹:

和乐蟹产于海南万宁县和乐镇, 以甲壳坚硬、肉肥膏满著称。和乐蟹得烹调方法多种多样, 蒸、煮、炒、烤, 均具特色, 尤其以清蒸为佳, 既保持了其原味之鲜, 又兼原色形之美。“清蒸和乐蟹”的特点是:突出了和乐蟹的原汁原味, 其蟹肉鲜嫩, 蟹膏为黄色, 似咸蛋黄, 配姜、醋佐料而食, 味极鲜美, 极富营养。

2.1.2 临高乳猪

临高乳猪是全国特有的猪种, 体小腰直, 皮薄肉瘦。临高乳猪烤、焖、炒、蒸皆可口, 尤以烧烤为最佳。烧烤时, 师傅将乳猪屠宰好, 将其剖开、碎骨, 上好佐料, 而后置于炭火之上文火烘烤。一边将其轻轻翻动, 一边还不时涂上花生油, 使皮不起泡又增色增味。四五个小时后, 一只全身焦黄、油光可鉴、散发着浓郁香味的烤临高乳猪就制成了。切片而食, 皮酥肉香。此猪种畅销中国港澳, 久享盛名, 是海南传统的出口产品。

2.1.3 那大狗肉

那大狗肉是与海南“四大名菜”齐名的美味, 因为传统认为“狗肉不上席”, 故“那大狗肉”没能挤进“名菜”之列。那大狗肉产于儋州市那大镇, 此处狗肉加工方法和佐料与众不同, 所烹之狗, 肉美骨香。狗肉吃法一般采用火锅。其汤料有红枣、党参、枸杞、胡椒、熟芝麻等补药和南国独特调料10数种, 将熟狗肉切块下到汤料中烫热即可食, 香味浓烈, 风味自出。

2.1.4 琼海温泉鹅

琼海温泉鹅是万泉河沿岸农户饲养的本地杂交鹅, 从小放养在万泉河边的沙滩上, 靠食用生长在河边的鹅仔草、野草, 以及农户家中的碎米和萝卜苗长大, 待到羽毛交叉, 农户才会用家中的米饭、花生饼、番薯和米糠精心地混合填喂, 十多天后就成了正宗的温泉鹅。琼海温泉鹅食法大多以白切为主, 也有烤鹅, 具有营养丰富、肥而不腻、清淡原味、醇香可口的特点。很多海口人及路过琼海的人专门驱车去温泉镇吃鹅肉。

2.2 传统名小吃

2.2.1 椰子系列特色饮食

(1) 椰子饭:

椰子饭, 又名椰子船, 在海南的文昌等地, 食用此种以椰子肉为底的船形小食品, 是当地人民祈求幸福的象征, 也是宴请贵宾和亲朋好友的上等佳品。把椰子的硬壳去掉, 留下整只肉瓢, 在顶端切开小口留盖, 倒掉椰子水, 将糯米填入椰盅内, 同时加入白糖及鲜椰汁, 灌入淡鲜奶或沸水, 用椰盖封口缚紧, 放进盛有清水的锅中加盖煮熟, 吃的时候用刀切成若干块两头尖、中间宽的船形, 椰子饭装盘即成。椰肉和糯米饭紧密结合, 色泽白净, 饭粒晶莹半透明, 状如珍珠 (故有“珍珠椰子船”之称) 。

(2) 椰子糕:

椰子糕是海南特色小吃中的一种, 椰子糕呈扁圆型有碗底般大小, 外面用椰叶或香蕉芭蕉叶裹成。拨开外面的叶子, 里面是白色的年糕, 其馅一般有椰丝花生馅和椰林芝麻馅的。吃起来清爽、柔软、韧劲, 更重要的是闻起来椰子的清香和吃起来椰丝的浓香都让人齿颊留香。在海南的明珠、解放西等大街小巷及菜市场入口处都有叫卖椰子糕的阿姨, 用一个箩筐装着垒好的一层一层的椰子糕。

2.2.2 海南粉

海南粉是海南米粉大家族中的鼻祖。它是米粉与十几种色味独特的佐料腌制而成的。海南粉源于福建闽南。相传明末有一位陈姓的住户迁居澄迈老城, 以加工米粉为业。由于生意好, 拜师学艺者众多, 海南粉便遍布全岛。《正德琼台志》记载, 当时全岛共有121个较大的圩市, 都设有海南粉加工作坊和小摊。

2.2.3 清补凉

清补凉是海南各地特色夜宵, 在路边、广场都可见到, 生意非常好, 4元一碗, 内容非常丰富, 有芋头、西瓜、龟苓膏、花生、红枣、通心粉、贝壳粉等多种材料任你选择, 再加上浓浓的椰汁, 放点冰块, 即解暑又营养。

2.2.4 鸡屎藤粑

鸡屎藤是一种野生的蔓生植物, 据说鸡屎藤是因为其叶闻起来有鸡屎的臭味而得名, 将鸡屎藤手工制作成粑子, 加水煮熟后, 放入红糖姜汁, 现在人们也喜欢在里面加椰奶, 吃起来非常有嚼劲, 鸡屎藤粑在海南海口、琼海、万宁一带有悠久的制作历史, 也深受人们喜爱, 在琼海鸡屎藤粑已经成为了一些高档酒楼的特色招牌小吃。

2.3 热带特色饮食

2.3.1 热带海洋海鲜

海南四面环海, 鱼虾蟹贝种类非常丰富, 马鲛鱼、石斑鱼、沙丁鱼、雪蛤、基围虾、青蟹、花蟹等数不胜数。在海南比较著名的是马鲛鱼, 在海南, 马鲛鱼俗称黑鱼, 在民众生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 海南明朝一位高官与黑鱼颇有缘分, 民间将他封为“黑鱼祖”。海南人过年送礼都是拎着整条马鲛鱼上门的。

2.3.2 热带水果

海南地处热带, 椰子、榴莲、山竹、菠萝、菠萝蜜、莲雾、香蕉、鸡蛋果、木瓜、杨桃、火龙果等各种热带水果应有尽有, 数不胜数。

2.4 传统特色饮食方式

2.4.1 老爸茶

老爸茶是海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一种休闲方式, 在海口的老爸茶馆里的客人, 坐在海南任何一家老爸茶馆里, 叫上一壶茶, 一碟花生或小吃, 就算两块钱的茶也可以从清早一直泡到下午黄昏, 在老爸茶店里最常见的是三三两两的“老爸们”一边喝着老爸茶, 一边研究彩票。

2.4.2 打边炉

打边炉, 是海南人对火锅的普遍叫法。现在海南本地人在家吃饭也总喜欢打边炉, 他们最常用来打边炉的是海鲜, 也就是海鲜火锅, 打边炉的锅底很清淡基本就是白水放点生姜, 再放入少许香菇、枸杞、葱、姜、地胆, 水一开就可以放入海鲜尽情享用了。而蘸料就是什锦酱、虾酱、蒜蓉、姜末、香菜、酱油、海南小橘子、海南黄灯笼辣椒等, 端上来, 食客自己调配。当然除了海鲜, 什么都可以拿来打边炉, 如鸡、鸭、羊肉、带皮小黄牛等, 很受当地人的喜爱, 打边炉店像定安骨汤、猪肚包鸡等生意非常火暴。

2.4.3 猪脚牛腩饭

猪脚牛腩饭是备受海南人喜爱的一种饮食方式, 在海口的一些老街有不少卖猪脚牛腩饭的老店, 食客络绎不绝。店门口架两口砂锅, 一锅是猪脚、一锅是牛腩, 冒着热气夹着香气, 一般的客人都会点上一份猪脚饭, 店里的小妹给客人装上一小碗猪脚, 端上来的饭还要浇上一勺猪脚汤。当然猪脚饭店里并不是只有猪脚、牛腩, 还有酸笋、五花肉、各种现炒青菜可以搭配, 价格实惠, 味道让你吃了还想再吃。

3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海南饮食文化营销

3.1 海南饮食文化营销存在的问题

3.1.1 饮食产品有待整合

海南饮食博大精深、品种多样, 但是这些饮食产品分散在岛内的各个地方, 没有得到整合, 对于外地来的游客, 很难在短时间内或者说在一个区域内品尝更多的海南美食。

3.1.2 品牌意识有待加强

文中所述的很多海南美食都没有形成品牌, 只在民间流传, 在这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 没有形成品牌是缺乏影响力的。但海南目前仍然存在着商标意识普遍淡薄, 缺少品牌意识的现象, 如“四大名菜”之一的嘉积鸭在琼海已有150年以上的饲养历史, 早已远销岛内外, 却在2004年被在琼海经营活鸭批发的广东人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嘉积”商标。为阻止“嘉积”被注册, 琼海市政府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异议, 建议撤销“被抢注”的“嘉积”商标, 但至今未果。另外还有“五指山野菜”也被抢注。

3.1.3 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在海南各地开始兴起举办美食节, 但是参加美食节的大多为本地人, 对海南饮食文化走出海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太大。

3.1.4 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和展示不足

品一种菜肴, 不仅仅是味道, 更重要的是品味其文化, 只有具备了深层的文化内涵, 让食者在品味这种食品时, 体会其色香味形之外的意义, 该食品才能流传更远、更久。

3.2 建 议

3.2.1 构建海南饮食文化圈

在中国知名的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中, 每一种菜系都围绕其有代表性的菜肴构建了一个包括菜肴、小吃、酒水、茶艺、口味、选料、食俗及与这些饮食要素相关的历史、故事等在内的饮食文化圈, 这些饮食文化圈构成了该菜系的内涵和特点, 并且大都形成了可查阅性的资料如美食文章、书籍和光盘, 使探寻美食的旅游者和食客们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而海南的饮食文化资料还是很零散的, 大都在一些海南旅游书籍里附带介绍, 并没有专门介绍海南美食及其文化的资料。要把海南饮食文化圈构建起来, 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外传递, 使品尝海南饮食自然而然成为海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游客来海南必不可少的旅游项目。

3.2.2 深度发掘海南饮食文化内涵

要构建一个有内涵、有影响力的海南饮食文化圈, 要把琼菜打造成知名菜系, 必须要深度发掘其饮食文化内涵, 将与这些菜肴、小吃、水果相关的饮食习俗、传统深层次的内容发掘出来, 例如海南四大名菜, 在这些菜肴形成并发展的历史中是否有什么历史、名人典故可以整理出来, 形成最经典的故事, 使该菜肴更形象、更具生命力。

3.2.3 打造海南美食中心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 深度开发、挖掘海南特色饮食文化。以此向海内外游客展现一个独具文化特色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美食天堂。要让海内外游客在海南很容易地品尝到各种海南美食, 必须要将这些海南特色美食集中起来, 打造海南美食中心, 如在省会海口建设一座美食城, 请省内各地的菜肴、小吃名店入驻, 让游客一上海南岛就可以直奔美食中心, 大快朵颐。

3.2.4 加强促销力度

首先, 海南饮食文化的促销需要政府牵头, 整体运作、策划, 可以利用各种赴岛外、国外参加各种展览会、交流会、贸易会的机会, 整体推出海南饮食文化;其次, 可以利用海南、海口本地电视台、旅游卫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 专门开辟美食专栏, 向观众、读者宣传海南特色饮食。

3.2.5 增强品牌意识

一方面引导海南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树立自身品牌, 形成品牌优势。另一方面要鼓励和督促企业对拥有的特色产品申请注册商标, 并进一步形成自身拳头产品, 以拳头产品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

参考文献

[1]徐文苑.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京郊特色民间饮食 篇3

被誉为延庆县“十大特色文化遗产”的延庆火勺,是风味特色小吃。和烧饼、驴肉火烧不同,延庆的火勺是用天然的火炉烘烤而成,里面有瓤,有一股椒盐的香味儿。过去,有钱人在火勺中间夹肉吃,延庆人则发明了在火勺中间夹油饼的吃法。近年来,随着民俗旅游日益兴旺,当地很多农家院又开始按照古法制作火勺。

延庆火勺的制作叫做“打火勺”,一个“打”字简洁、生动、内涵丰富。延庆火勺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据考证,在明永乐年间,山西移民到延庆,将当地的肉夹馍带来,演变成后来的火勺。又据说:明代初期,蒙古人退回漠北,明朝政府开始设立居庸关千户所,进行军屯,到1567年,延庆当时驻军总数应在四万人。

这些官军都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以及江南的官兵,要定期到北京接受皇帝的检阅,之后部分就被抽调到京师北方戍边,驻守延庆的官兵也应是这样抽调出来的。

这必然带来各地的饮食习惯。作为干粮,各地的火勺成为首选,因延庆气温较低不好全发酵,不全发酵的面烤出的火勺,冷的时候食用,对于不能按时吃饭的戍边士兵来说,胃是不好受的。

“延庆火勺”能适应延庆地区的环境和气候,更为大众接受和喜爱,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延庆火勺瓤嫩皮脆,好吃便宜,易和其他食物搭配,形成一种新口味儿,而且既可作早点又可当正餐。刚出炉的火勺,只要沿边儿轻轻一捏,就会裂开一道口儿,爱吃素淡的可以在里面夹上油条;爱吃荤的可以夹上各种熟肉,如果把那肉切得细细的,再加上大葱香菜鲜辣椒,就成了肉夹馍,那就更有滋有味了;暴火炝个汤,加上佐料,把火勺切成细条烩,趁热连汤带水的吃到肚里很舒坦;延庆火勺还有一绝,因瓤包得严实,带它做干粮不油包儿,且不易变质。

打延庆火勺有四手绝活:面要滋润,瓤要鲜嫩,棰子要清脆着听,炉火要不暴不温。面粉和好发酵加碱,和面要肥、碱适量,十斤面加二斤面肥,一边和面一边加碱,直到那面和得不软不硬,筋叨滋润不沾手,呈现出淡杏黄色,用手一拍“啪啪”脆响有弹性才行。面和好揪成小剂,每剂再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用特制火勺槌擀成小饼碗状,用另一部分面团“火勺瓤”沾上花椒油盐包在其中,再擀成碟状后,放在饼铛上再烙八成熟,下面烙好翻过来再烙上面,然后再放炉边烘烤。那讲究点的火勺铺,打火勺的白炉匠敲火烧棰子是拿手绝活。那棰子尺把长,硬木,中间若一个掐头去尾的心里美萝卜;两端是比大拇指稍粗,头尖尖的把儿。白炉匠每擀一个火勺都要用它在案子上敲一阵,棰子的声音浑厚而沉实,棰把的声音轻逸而脆生,比快板书的开场板还好听,教人觉得那火勺的香味儿不是烤出来而是棰子敲出来似的。敲火勺棰是学做白炉匠第一课,不会敲火勺棰子的,火勺打得再好也没人用。最后是火候得当,那炉火要既不暴又不温,每炉放10多个火勺,烤10多分钟即可熟。过火或不及就会焦糊或塌瘪,就没了它该有的味道。烤好的火勺里面充满了热气,象个透香的圆荷包。做好的火勺饱满如鼓,皮焦脆,瓤鲜香,味美价廉,人人爱吃。好火勺扔上房,滚落到地上准会摔成三瓣,两瓣是脆巴巴的皮儿,一瓣是鲜灵灵的瓤儿。火勺正面中間有一个圆圆的圈儿,如淡黄色的月晕环绕着一团圆月,如果圈儿不明显或变黑,就是火勺火候没掌握好。

“延庆火勺”发面和炉火烤是传统火勺制作必备的特点,这样做出来的火勺香而脆,深受老乡们的喜爱。延庆人偏爱“延庆火勺”的原因有:一、继承了传统制作工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面,不掺食用添加剂;二、口味突出,香而脆;三、传统火勺的铺子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吃法,热火勺出炉,尚可将其侧剖夹入熟肉或油条食用,别有一番风味,或者一碗豆腐脑加一个火勺,几个人围坐在路边的桌旁,边吃边看过往的行人和路边的花草,能更多的体味和谐社会生活的快乐。延庆火勺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美味,它更赋予人们思考的时间和回归自然的体验,让人们在京郊绿色生态天然氧吧的延庆又多了一份享受。

元旦饮食特色 篇4

导读: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家的方式,元旦就快要到了,元旦吃什么呢?元旦各国有什么样的饮食习俗呢?快来增长一下见识吧!

元旦节就到了,元旦吃什么呢?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独特庆祝元旦的习俗,甚至是各式不同的饮食习俗,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瞧瞧世界各国有趣的元旦饮食习俗吧。

美国——吃鲱鱼

很多美国人要吃鲱鱼。因为这种鱼总是成群结队地游弋,象征着家族的富裕繁荣,美国人偏爱鲱鱼的另一缘由是这种鱼在水中总是向前方努力,吃了它,在新的一年中会出人头地。

意大利——先吃小扁豆

在意大利,人们在新年里首先吃小扁豆。因为这种豆子宛如古币,食之必日进斗金。近年来,人们把面粉团捏成小扁豆形状,烘焙后再浇上蜂蜜入席,在新年来临之际不仅祈求生活富有,而且寓意爱情甜蜜。

法国——酒庆新年

从一天看一年: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英国——瓶中有酒,橱中有肉

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 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

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西班牙——吃十二颗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而且能按钟声吃下12颗,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

印度——“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朝鲜——药饭

新年期间,吃类似我国八宝饭样的“药饭”,朝鲜的药饭是用糯米、栗子、枣、松子、核桃仁等加香油和蜜拌匀蒸制的。味道非常好,以示日子过得甜蜜。

伊朗——“团圆饭”

除夕,全家欢聚,吃顿丰盛的“团圆饭”。这时桌上摆着七样东西,其波斯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称为“哈夫特辛”。七样东西及其含义是:麦苗或豆苗——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苹果——硕果累累,鲜美滋润;醋——生活美满,有滋有味;蒜——驱除恶魔;金、银币——招财进宝,发家致富;香料(调味用)——生活美好;麦芽糖——生活甜蜜。此外,桌上还放着《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什叶派鼻祖阿里的画像,表示主人的虔诚;还有象征光明、诚挚、前程似锦的镜子、蜡烛、彩蛋和金鱼。

希腊——面包藏硬币

希腊人过新年总要在家中烤制一些面包在面包中藏一枚硬币谁能吃到这枚硬币,谁能吃到这枚硬币谁就是新年最幸运最富有的人。

巴拉圭——冷餐五天

巴拉圭人将新年之前的五天定为冷餐日,大家都不举炊。等到元旦到来的那一天,教堂的钟声鸣响,才升火做饭,饱餐一顿,互祝新年快乐。这种习惯,和该国历史有关。当年巴拉圭被外族统治,国人奋起反抗,战争持续一年,粮食不济,处于弹尽粮绝的危险关头。之后,援军及时赶到,在元旦那天才有粮食补充。为了纪念昔日的艰辛,便有冷食和元旦举炊的习俗,以志不忘。

加纳——节日桌上烧公鸡

加纳在元旦时,人们用棕榈叶建成各式各样的房子,在房子里放着节日桌,桌上摆着诱人的新年菜肴——烧公鸡,全家老小都围坐在桌旁,那些在过去争吵过的人,借此机会和解。

马达加斯加——赠送鸡尾鸡腿

海南特色城镇化建设 篇5

配音:今年海南省财政安排城镇化建设方面资金7200万元,较去年增加4200万元,增长140%。截至2011年底,我省的城镇化率为50.5%,低于同期全国51.27%的水平。小城镇建设专项补助安排3000万元,增加1500万元,增长100%;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及城镇化建设补助安排2000万元,为纯增加额;村镇规划编制补助安排2200万元,增加700万元,增长47%。

省委、省政府要求,以特色风情小镇作为我省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风情示范小镇。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选择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浓郁、产业基础相对扎实、群众工作基础较好的小城镇,集中财力,加大力度,加快建设和改造一批,树立起城镇化建设的典型和样板,发挥好对全省的示范带动作用。

端午节的特色饮食习惯 篇6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粽籺

粽籺:古称“角黍”,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雄黄酒

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端午节各种传统民俗活动

划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挂艾草与菖蒲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的相关传说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

品味南疆特色饮食 篇7

新疆美食多, 风味独特, 早已为人熟知, 在全国各地到处都可寻到大盘鸡、手抓饭、拉条子、羊肉串的踪迹, 尤其是蓄着短须, 戴着花帽的维族小伙, 在烤炉前扇着板子, 高喊“羊肉串, 新疆羊肉串”的形象, 大家都不会陌生, 但是要想品尝到正宗的新疆味道, 还是得到新疆去。

新疆羊肉好, 尤以南疆塔里木河流域出产的羊肉最好, 因为羊吃了含碱性的草, 中和了体内的酸, 所以肉质鲜美, 不膻不腻, 街道上、市场里铁钩子挂起一排排的肥羊, 小巷里、餐馆前造型如清真寺塔模样的烤炉炭火正旺, 烟雾缭绕, 浓香四溢, 驻足在此, 吃上几串焦嫩的羊肉大串和馕坑烤肉, 擦擦嘴边的油花, 那感觉, 自己去想象吧。

找更地道的, 就去乡下。那一次我们到塔里木河边的尉犁县喀尔曲尕乡, 这里居住着罗布人的后代, 以前多是以打鱼和放牧为生, 现在他们把发展乡村旅游当成了一项主业, 接待八方来客。我们到达时, 主人已经准备好了充足的原料, 几公斤一条的塔里木河鱼剁成段, 腌在大盆里, 新宰的羔羊肉色紫红, 切好的肉块在砧板上堆得像小山, 用半米多长红柳枝穿起来, 肥瘦搭配, 一串儿足有半斤重。烤肉的方法也很原始, 在院子里的地面上摆几块砖做成火槽, 放进通红的炭火, 在肉串上撒上盐和作料, 翻几个来回就成了。

库尔勒北部几十公里的焉耆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历史文化丰厚, 多民族聚居, 饮食上也是丰富多彩。2012年国庆节期间, 县里举办饮食文化节, 新建成的小吃街隆重开市, 集中了焉耆和巴州各地的名吃, 简直是新疆美食的大观园, 让人眼花缭乱, 直流口水。这只是个缩影, 在新疆各地的城镇乡村, 到处都有货真价实的美食市场。

新疆少数民族的饮食是以清真为特征, 人们在习惯上又常常把主要居住在新疆的维吾尔等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味菜肴划分出来, 称为新疆菜, 特指清真菜。清真菜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初, 当时与邻国特别是西域各国通商频繁, 不少阿拉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也带来了穆斯林独特的饮食习俗和饮食禁忌。

清真菜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在于饮食禁忌比较严格, 其饮食习俗来源于伊斯兰教教规。伊斯兰教认为, 人们的日常饮食不仅为了养身, 而且还要利于养性, 因而主张吃佳美、合法的食物。清真菜选料主要取材于牛、羊两大类, 以酸辣口味为主, 洋葱、番茄、辣椒、土豆等是常用的蔬菜配料, 当然也少不了孜然、辣椒粉、醋等调味料, 所以新疆菜总是香喷喷、又酸又辣, 特别开胃。总的来说, 新疆各民族的人们都偏爱吃面食、奶制品、牛羊肉及各种瓜果。除了维族, 新疆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的美味, 哈萨克人吃牛、羊、马肉, 爱喝马奶, 也喜食抓饭, 平时很少吃蔬果, 回族撒拉族自制的酸奶绝对地道。面类食品中的拉面已普及到维吾尔族的千家万户中, 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像纺线一样把面条依次拉长放入锅中;另一种是用两手将一根面条加倍式地反复重叠拉长的方法。这些拉面可以看作是起源于汉族的拉面文化。

维吾尔族通常是把米饭制作成称作“朴劳”的什锦炒饭 (即抓饭) 。人们在米饭中放入羊肉、蔬菜和葡萄。内地的许多人千里迢迢到新疆, 主人招待的第一顿佳肴就少不了“抓饭”。吃的时候用右手中指、食指、无名指并拢, 同大拇指、小拇指形成铲状或勺子状, 在主人的示范中, 将手伸向盘中, 慢慢地拢住饭食轻轻地送到嘴边, 别有一番异域风味。但是现在很多餐馆里已经改用勺子或筷子, 以适应各地的游客。

维吾尔族是新疆从游牧民族较早转为定居农业的民族之一。在一般情况下, 大多数维吾尔族群众以面食为主要食物, 馕是维吾尔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 也是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种食品, 主要用白面或玉米面在特别的火坑中烤制而成。在维族村镇上, 家家户户都修有馕坑。维族人吃馕是有讲究的, 都是用手掰开后再食用, 不允许拿着整个馕咬食。馕很耐放, 不易霉变, 加上新疆的环境也比较干燥, 所以馕很适合作为出门旅行的干粮。无论馕干到什么程度, 只要泡到水里一会儿就可以变软, 所以新疆人很喜欢馕, 有句话这么说, “可以一日无菜, 不可一日无馕。”可见馕在新疆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吃法别致的抓饭、手抓羊肉是新疆少数民族最喜欢的食品, 也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必备食品。脆香而薄的烤馕、烤包子、拉面、油馓子、油塔子、薄皮包子、奶茶, 则是该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牧区的少数民族能将牛奶、羊奶加工成八九种奶制品, 或香或甜或酸, 都带有浓郁的奶味, 营养丰富, 可饱口福。用马奶发酵而成的马奶子酒微喷酒香, 清凉适口, 沁人心脾。

在焉耆的小吃街上, 见到店家油炸的馓子叠床架屋般一层层堆起, 很是招人喜欢。油馓子是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的风味名点之一。在古尔邦节和肉孜节, 家家户户的餐桌上, 都有一盘黄澄澄的多层的圆柱形的油馓子。当客人来到的时候, 宾主互致节日问候。客人入座后, 笑容可掬的主人首先掰下一束油馓子递到客人面前, 然后斟上香喷喷的奶茶或砖茶, 油馓子色泽黄亮, 香脆味甘。现在过春节, 有的汉族人家也请少数民族的邻里巧手帮做油馓子, 用以招待兄弟民族客人, 油馓子也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名点美食了。

全羊是新疆最名贵的菜肴之一, 它可与北京烤鸭、广州脆皮乳猪相媲美。高级筵席中, 如果有烤全羊餐车出现在宾客们中间, 整台筵席将顿时生辉, 显得格外豪华阔绰。烤全羊之所以如此驰名, 除了它选料考究外, 就是其别具特色的制法。烤全羊是选择周岁以内的肥羊羔为主要原料, 宰杀后, 去蹄及内脏, 用精面粉、盐水、鸡蛋、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 均匀地涂抹于羊的全身, 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 从头穿到尾, 放在特制的馕坑里, 盖严坑口, 并要不断地翻动观察, 约1小时左右即成。全羊烤成后放于餐车之上, 烹制者在羊头上挽系红绸, 打成花结, 羊嘴放置香菜或芹菜, 餐车备有小刀, 服务人员推车围绕餐桌转动, 恭请客人启刀食肉, 其热烈闲逸古朴浪漫的情景, 非身临其境的人, 是难以想象其盛况的。

新疆盛产牛羊, 是我国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以食牛羊肉为主。牛羊肉风味小吃名类繁多自不待言, 即便只用羊的内脏作原料, 也能烹制出鲜香异常的美味来。米肠子与面肺子便是其中的代表。将羊肺和羊大肠洗净, 把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面筋, 呈糊状加油和盐, 灌入面肺内, 然后扎紧气管, 放入水中煮两小时左右即成。米肠子是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肠油, 加入胡椒粉、孜然粉、精盐拌入大米, 用水煮, 待半熟时, 在肠中扎眼使之漏气, 煮一小时即熟。这种小吃做工细, 味道香, 深受各族群众的欢迎, 在焉耆的小吃街上, 随处可以买到。

海南:海钓产业成为致富特色项目 篇8

近海渔民居住在海边,生活水平低,劳动效率低,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收入更是逐步下降。而海钓是一项以海洋为依托的休闲娱乐项目,产业链很长,能够充分利用海南省现有的资源,将渔民从以捕捞业为主的直接海洋经济模式转变成依托海洋资源创造陆地经济的模式,拉动的上游产业如造船、钓具生产业等制造业的兴起,下游产品如渔民渔船陪钓、救生、向导、旅游、渔家乐、鱼产品等等,仅仅从产业链上分析,海钓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就不比游艇或高尔夫运动低。据海南省海钓协会秘书长白殿卿介绍,只要顺势引导,以海钓产业为契机,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渔民“出海不捕鱼、转产不离船”的转产转业,通过几年的努力,让海钓产业成为海南省休闲渔业的标准项目,把海钓产业做成国际旅游岛特色旅游项目,拉动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及船艇制造业、鱼饵加工业和餐饮、宾馆等服务业。

据介绍,海南省近海作业渔船有两万多艘。海之约海钓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鸣说,公司近期将在海口新港周边修建一个休闲渔船临时码头,准备在沿海南岛东南和西北海岸线分别选择一到两个旧的渔业码头改造成休闲渔业的专业码头,从而逐步拉动与休闲渔业相关的陆地产业链的发展,打造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开展休闲渔业活动中,海上安全是头等大事,用木渔船改造的休闲渔船动力有限,在出现搁浅、触礁和动力机械故障时,自救能力相对较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海南特色饮食 篇9

2009年,省妇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服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妇联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主要工作与做法

一、搭平台、促发展, 组织动员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取得新进展

培训先导提升妇女发展技能。组织参与省第五届科技月活动,14.93万人次妇女增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本领。全省实施“万名新型女农民培训工程”,其中,妇女科技致富、“阳光工程”妇女、农村大龄女童、黎锦技能四大培训为1.56万名妇女实现就地转移创造了条件;与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联办三年制“巾帼励志中专班”和“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 553名贫困女生将获得学历,增强就业技能和参与竞争的实力。在各地创建的“妇女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妇女职业培训学校”、“妇女社区服务站”等培训阵地,使近2万名女性提高了创业创新能力。

多措并举帮扶妇女实现发展。主动联合人劳部门开展“春风送岗位 妇女得实惠”活动,为2773名女性提供了岗位技能培训、14359名农村女劳力提供了免费职业介绍,帮助5542名农村女性实现了转移就业。依托大学资源,开展“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创建省级女大学生实践基地8个,为女大学生提供培训和指导服务。注重以项目带动和 “公司+家庭”方式开发妇女手工制品产业,培育妇女经济组织与协会。2009年来,香港回归扶贫基金项目扶持了250户种植哈密瓜、海巴戟等农作物并实现增收。全省新培育的45个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了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新创建的15个 “妇字号”黎锦、苗绣和藤竹手工编织组织、1个“三八”绿色示范基地及屯昌妇女手工艺制品就业基地,直接带动1万多名妇女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创业就业。

典型引导激发妇女建功创优。深化“巾帼建功”创建活动,评选表彰三八红旗手、巾帼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并在《海南妇女网》、《海南妇女工作研究》开设“巾帼风采”专栏广泛宣传。把开展技能擂台赛作为激发农村妇女科技创新创业热情的有效抓手,大张旗鼓举办菠萝蜜大比拼、咸水鸭大比拼、青皮冬瓜大比拼、电子农务大比拼电视知识竞赛、黎族织锦技能比赛等活动,促进妇女致富典型与妇女群众的交流与合作,带动了妇女创业致富奔小康。

二、强服务,谋实招,改善妇女儿童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

推动提高农村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积极推动农村妇女妇科病检查工作,全面启动农村妇女“两癌”项目试点工作,落实《海南省农村妇女“两癌”项目实施方案》、《海南省中央补助地方卫生资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深入开展海南母婴健康快车、“平安·健康家庭大行动”、“阳光三月·关爱女性”阳光行动暨海南省“百万爱心援助女性健康”系列公益活动,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全省基本实行孕产妇免费产前检查政策,“海南母婴健康快车”为全省17市县100多个乡镇开展“女性健康普查公益活动”300多次,为2万多名妇女儿童免费进行了健康检查。

关爱妇女儿童弱势群体。成立“海南省妇联妇女帮扶中心”,配合政府做好亮睛工程的宣传发动和患者初筛工作,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开展特困母亲、孤残儿童“三八”、“六一”送温暖、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和推进春蕾计划等活动,2009年,创建2所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书屋;筹集资金近20万元帮扶困境儿童4000多名,筹措“春蕾计划”资金80多万元,建成琼中县和平镇中心小学教学楼,新设春蕾班3个,资助贫困女学生293名,把党的关怀送到了妇女儿童心坎。

三、尽职责、显优势,发挥妇女促进和谐稳定作用取得新突破

坚持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源头维权,主动跟进地方立法进程,参与《海南省志愿服务条例》、《生育保险条例》的修改;关注和调研女干部成长、后备干部和女性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学前教育,建立健全劳动监督员制度等情况调研,向省“两会”和有关部门提交一批调研报告和提案议案;抓住2001——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实施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期,协助政府着力抓好全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情况考核督导工作,推动了妇女儿童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三八”维权周、“6·26”禁毒日、“12·4”法制宣传、“亿万妇女学法律、家庭平安促和谐”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进机关”工程宣传月等活动,近11万群众接受妇女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维权意识。强化社会化维权,积极构建畅通的信访投诉、舆情分析、民情反馈渠道,推动省高院在各级法院设立妇女维权合议庭26个,充分发挥12338维权服务热线、妇联法律帮助中心、家庭暴力投诉站、家庭暴力庇护中心、律师志愿者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妇女儿童提供了有力的维权服务。

坚持立足家庭社区引领妇女参与文明和谐建设。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模范评选、海南省“读书的女人最时尚,读书的家庭最和谐”读书征文等活动,组团参与全国妇联亿万妇女健身大赛,在妇女和家庭中唱响了时代主旋律。结合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深化学习型、环保型、廉洁型等特色家庭创建,深入实施平安家庭示范社区(村)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村)创建、妇女禁毒会创星“三大工程”,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游客VIP,妇女·家庭齐出力,告别脏乱差,共建国际旅游岛”和评选表彰“美德在我家”文明社区示范点、“文明卫生示范村”等活动,在妇女和家庭中倡扬了文明新风。结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深化小公民道德建设和“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组织“联通爱之旅”家庭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在家庭和社会中营造了科学育儿的良好氛围。

四、夯基础、强能力,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取得新提高

示范带动,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推进。坚持党的领导,争取省委出台《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妇联工作的意见》。坚持党建带妇建,深入开展“强基固本”示范创建活动,抓好妇女进村(社区)“两委”典型推荐和提高女性进“两委”比例工作,妇代会组织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省22个市县(区)、223个乡镇(街)、2560个村委会和428个社区都建立了妇联或妇代会,组建率100%。

学习提高,干部队伍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妇联系统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理论素养、工作方式、工作作风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培训理念、制度、模式和手段,落实妇女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计划安排全省妇联系统干部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妇干院校、党校培训,努力实现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实践锻炼相结合,妇联干部的创新能力和开展妇女工作的能力不断提升。

2010年工作思路与任务

2010年妇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五次党代会、省委五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全力推进“四个三”工程,以创业建功促进发展,以服务妇女凝聚人心,以维护权益促进稳定,以强基固本夯实基础,努力为促进海南加快发展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一、坚持抓好三项工作,在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中作出新贡献。

抓好妇女技能培训工作。要深化和拓展“双学双比”、妇女科技月活动,积极争取政府培训资金、项目,依托各类教育阵地、信息服务网络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深入实施万名新型女农民培训工程,进一步抓好妇女科技致富、“阳光工程”妇女、农村大龄女童、黎锦技能培训和巾帼扶贫励志班学历教育。

抓好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继续深化“春风送岗位”等活动,深入实施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组织女企业家进乡村结对扶持创业项目,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抓好香港回归扶贫基金项目,依托推进“巾帼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新培育一批“妇”字号龙头企业、一批种养殖专业户、一批科技示范基地、一批合作化经济组织,一批巾帼专业村、专业镇;推动妇女手工制品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妇女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妇女、家庭手工品加工项目,发展手工编织制作业,打造黎锦手工编织制作品牌。

抓好典型引导工作。继续深化“巾帼建功”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巾帼示范岗”的品牌效应,积极推进创建活动进行业、进社区、进农村,深入开展女性突出贡献奖、三八红旗手(标兵)、三八红旗集体评选、岗位读书、技能竞赛等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

二、全力推进三大行动,在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中实现新突破

全力推进妇儿规划目标落实行动。要配合省妇儿工委全力完成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和分性别统计工作,攻克进一步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水平和比例、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推动婚前医学检查、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和儿童营养水平、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加强儿童早期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合格碘盐食用率、加大改水改厕力度等重点难点问题,全面开展终期目标监测评估工作,推动纲要规划目标如期实现,迎接国家督导评估组的检查验收。同时,组织编制下一个十年新“两规划”。

全力推进妇女维权行动。加大源头维权、普法工作力度,深入开展“三八”维权周,“6.26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促进法律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整合妇联信访、热线咨询、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功能,完善妇联系统信访处理制度,健全妇女维权合议庭、家庭暴力庇护中心等社会化维权机制,发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指导中心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律师志愿者服务中心作用,加强个案的跟踪服务,努力打造12338妇女热线服务平台。

全力推进妇女文明和谐创建行动。要抓住纪念“三八”妇女节100周年和庆祝海南解放60周年的有利契机,深入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要深化和谐家庭创建,深入实施平安家庭示范社区(村)、妇女禁毒会创优和零家庭暴力社区(村)创建工程,推进特色家庭创建活动,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游客VIP 妇女·家庭齐出力 告别脏乱差 共建国际旅游岛”等活动。要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海南省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继续做好“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与未成年人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的结合工作。

三、精心打造三大品牌,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争取新作为

打造巾帼家政服务品牌。结合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和家政服务市场的需求,逐步、有序地把全省妇联系统的家政服务组织起来,把安置妇女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提升全省家政服务水平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政府部门支持、妇联组织推动,人民群众受益,集家政管理、心理疏导、家教辅导为一体的巾帼家政服务业,带动全省家政服务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打造巾帼和家庭志愿服务品牌。以“家庭志愿者同心牵手情感关爱行动”为抓手,发展壮大巾帼和家庭志愿者队伍,在全省建立千支巾帼和家庭志愿者队伍;要加强巾帼和家庭志愿工作的制度化建设,队伍的规范化管理,效果的社会化评估,促进巾帼志愿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

打造巾帼关爱品牌。加强与党政部门、社会各界的沟通,主动承办妇女儿童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帮扶关爱机制,运用各项救助政策、各类救助平台,深化“爱心妈妈”、“留守儿童代理妈妈”活动,为贫困、孤残、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妇女等弱势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做大做实“春蕾计划”、“海南母婴健康快车”、“贫困母亲救助”等公益活动,推动农村妇女疾病普查普治和农村妇女“两癌”项目实施工作,使党的民生工程真正惠及广大妇女。

四、注重加强三大建设,在推进妇联组织改革创新发展中提高为妇女儿童服务的水平。

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妇联工作的意见》,争取省委组织部门尽快出台《海南省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意见》。要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创建活动。要抓住全省村(社区)党组织和第六届村(社区)委员会换届的有利时机,推进提高农村妇女进“两委”以及担任正职的比例,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农村妇女组织。

加强妇联干部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落实《海南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2007—2011年海南省妇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推进妇联组织“双五能力”建设,着力培养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妇女干部。要继续加强与党委、组织部门的协调沟通,推进妇联干部交流轮岗、上挂下派,抓好妇女人才库建设和妇联后备干部建设,把妇联建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习型组织和培养输送优秀女干部的重要基地。

上一篇:收益管理论文下一篇: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