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考

2024-10-07

海南高考(共10篇)

海南高考 篇1

一、命题特点及趋势

从命题思路来看, 2014年海南高考英语试题力求变化, 这主要体现在———

1. 题型的调整。

原来的语法单选题变为语篇型语法填空, 顺序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该题和语法单选题一样, 主要考查考生能否灵活运用语法知识。该题型只有10个考点, 覆盖面相对较少, 有些大的考点如从句在今年的考题中没有出现, 而且个别考点相对集中, 如非谓语动词考点就占了4个。

海南省今年第一次采用该题型, 在难度上持谨慎态度。从得分的情况来看, 是历年来语法项目得分最低的一年 (见下表) 。

但这种难度并不是由于题目的难度导致的, 而是因为考查类型转变。原来的题型更侧重考查考生的认知能力, 而现在的题型却要求考生有很好的读写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再者, 该题型基本上杜绝了考生通过乱蒙得分的情况, 这无形加大了考生间得分的差距 (见图1) 。

2. 考点的变化。

(1) 完形填空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是一种补缺式障碍性阅读。与往年的考点设计主要以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 今年副词为6个 (1个介词短语, 其作用相当于副词) , 所占比例大为上升, 仅次于动词 (8个) 。这一变化, 使完形填空的信息类型更为丰富。

(2) 高考书面表达多年来一直都是沿用书信类应用文。今年的书面表达题由书信类应用文变成了新的“版本”---要求考生写一篇题为“十年后的自己”的征文。书面表达迈出新的一步, 这可能预示着今后的英语书面表达不会禁锢在某种固定的框架内。写作能力的考查变得更有层次, 更有想象, 更有深度, 对英语写作教学将有很好的反拨作用。

书面表达的这个变化对部分考生和高三老师有点突然。许多老师在复习时仍围绕着书信格式进行, 而部分考生也没有很好理解, 开头仍然是:I am writing to tell you what will happen to me in the future.结尾也是: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或your early reply will be appreciated.往年写信时套上这一开头和结尾都能得点分, 但今年不一样了, 所以今年书面表达的零分得分人数增加了不少。

从考生答题的情况来看, 部分老师对高考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理解片面, 如:评分标准中对5档的作文要求“使用较复杂的结构和高级词汇”。的确, 书面表达的内容就这些, 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准确地表达出同样的内容, 要判断其高低, 表达能力是个重要的评判标准。考生能否驾驭和准确使用比较复杂的结构, 是判断其表达能力的显性指标, 但不是越多越好, 一定不能忽略了文字表达的通顺得体。

今年高考书面表达要求写“十年后的我”, 那是让考生畅想未来的, 应该是一篇充满想象的抒情性短文。按理这样的文章应非常“感性”、富有柔情。但是部分考生套用了太多的所谓“万能句式”, 严重破坏了这种“感性”, 使文章刚硬乏味, 不够得体。然而今年海南省考生书面表达的平均得分为8.7分, 是采用新课标卷以来的最高分, 详见下表:

(3) 难度的调整。我省2014年高考英语的平均分文科为58.5分, 理科为67.4分, 为近五年来平均分最高的一年 (见图2) 。

但这是否意味着今后高考英语试题的难度会越来越小?现在下结论显然为时过早。从2011-2013年的难度变化来看, 高考试题的难度基本上还是比较稳定的, 今年难度的降低应该是暂时的, 可视为变革阶段的一种平衡手段。

二、备考建议

1. 以不变应万变。

变的只是形式, 不变的是对能力的考查。“变化”也许是今后命题的常态, 这也是对应试的一个破解办法。任何形式一旦固定不变就会出现很多应对方法, 如这些年来书面表达一直考书信类的应用文, 于是就出现许多的“万能句式”“万能框架”等教条式的东西, 那不利于学生真正写作能力的提升。老师应该花时间去研读课标、考试说明和了解学生、了解考试对学生能力的具体要求, 并针对学生实际, 采取有效的措施。如2014年书面表达的变化, 让不少老师体会到让考生花时间去记一些所谓的“万能句式”和“万能框架”等语言材料, 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分数, 而应鼓励学生在积累写作词汇和不同题材的功能句式, 以及规范句子结构等方面下工夫。只要能力提高了, 任何形式都不是问题, 就像今年虽然突然变了方向, 但五档作文的得分人数 (1322) 比往年任何时候都多得多。新题型“语篇型语法填空”虽然平均分较往年减少了许多, 但高分段 (13-15分) 的人数却有所增加。有些学校从高一开始就急于进行“语篇型语法填空”训练, 这是很盲目的。

2. 找准复习的切入点。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起点, 有不同的水平。2014年全省1万8千多学生得分为40分以下, 但也有100多人得分超过140分 (见图3) 。如果不根据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进行复习, 就无法达到预设的效果。理想的高三复习课应该“成全”学生, 让学生重新定位, 使原有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获得新知识。大多数老师对高考考什么, 考到什么程度有较清晰的认识, 但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了解不透, 无法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这是复习低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 教师应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现有水平, 找准复习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来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3. 科学检测, 重塑学生自信。

进入高三, “教”的时间大为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周考”、“月考”, 以“考”促“学”, 这已经是各高中学校备考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潜在思维是:只有通过“考”, 学生才会积极应对;只有通过考, 才会消除考生对“考”的恐惧。但是, 有谁对这一做法进行过考证?至今没有人研究过考试的频率、考试的内容、考试的难度对考生的影响。从许多一线老师反应的情况来看, 学生对频繁的考试有点反感, 有不少学生在考试的时间里请假, 也有不少考生在考场上睡觉。老师和学校都应该深入研究每次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所选择测试的试题是否能更好地达到测试的目的, 也就是用来衡量学生的“尺子”是否科学?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有不少学生因为“统测”, 信心屡受打击, 以至于最后放弃学习。从高考得分分布的情况 (见图3) 也可以看出这一现象。

4. 有所侧重, 寻求突破。

例如, 历年高考书面表达的得分都远远低于总分的平均分, 使考生觉得书面表达高深莫测。其实不然, 书面表达是英语高考为数不多的主观题, 是唯一考生能“自主”掌控的题目, 尽管仍有12709个得零分的考生 (见图1) , 但这并不能说明书面表达难易, 而恰恰说明考生的“绝望”。往年在只要能写出“My name is Lihua.”就能得到一分的送分前提下, 仍有几千考生得零分的情况, 就可以看出考生缺乏的已不仅是能力, 而是信心。从评卷结果来看, 考生写作主要问题如下:

(1) 基本写作词汇缺乏, 句子结构不清, 写作信心不足。高考的书面表达只要有初三的英语水平就可顺利完成, 但有不少的考生连基本的写作词汇和句型都不具备。

(2) 缺乏适当的训练。大多数考生仍习惯于母语思维, 而他们的母语水平和英语水平相差太远, 结果导致用有限的英语无法表达出母语的思维方式, 这使他们用英语表达的信心大受打击。其实, 只要加强训练是可以改善目前这种状况。笔者曾经让一位六年级的学生用同样的时间来完成某年的高考书面表达, 他基本能把高考题目的要求表达清楚, 并能达到及格的分数。这说明词汇并不是制约书面表达的最大因素。我们都清楚, 同样一篇作文, 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 尽管表达水平不一样, 但都能表达出来, 从这点看, 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作文得零分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海南高考 篇2

这些其实只是个例,因为基数太大,所以看起来有很多。20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官方口径,可以算出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7%左右。可以看出学历低的人数远高于学历高的人数,所以即便低学历者成功率远低于高学历者,也照样会导致低学历者出现大批成功人士。

对于高学历者,普通人既会关注成功的人,也会关注那些没成功的人,并且高学历却落魄的人尤其受关注,容易被当做新闻报道;而对于低学历者,普通人往往只关注成功者,忽视了广大学历低又没成功的人。正是因为忽视了这些“沉默的数据”,才产生「读书无用」这种错误结论。

此规律也适用于考试备考的时候,考上去的往往被视为“标杆”,它们的做法被争相效仿。而其实有些也许只是因为偶然原因幸存下来了而已。

越是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反而要愈加保持理性,别人成功的经验当然要吸取,但是一定要记住是有选择的汲取,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切不可因为别人成功这个前提因素就直接忽略了经验的不可复制性。

海南高考 篇3

学会放弃

一考生

如果放弃也是一种美,那就让它永远美丽。

——题记

茫茫人生,我们面临着许多选择,许多人单纯地认为只要抓住,便是拥有,而放弃,则是懦弱、胆小的体现。得失,仅仅是这么简单吗?

人们原本想友好地和各种动物成为朋友,所以,把鸟、鱼、小老鼠等当作宠物,给它们舒服的住所、美味的食物,却发现它们一天天“沉默”了,失去活力了。是啊,除了食物、住所,人们还能给动物什么?一片蓝天?一汪大海?一处草地?什么都没有,留给它们的只有孤单。

人啊,为什么不肯放手,动物有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天天在窄小的空间里“饭来张口”。放弃这种不健康的关爱吧,还给它们属于自己的天空和自由。当大自然百鸟齐鸣、鱼翔浅底时,你会感受到:原来,放弃也是一种美。

一只小手伸进装满榛果的瓶中,抓了满满一大把榛果,却卡在不大的瓶口上,怎么办?想得到榛果,就必须放弃手中的大部分,才能真正地拥有。放弃虽然有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那次震撼世界的东南亚海啸中,一位母亲当时正带着两个孩子在近海地带游泳,不想海啸突然来临,这位母亲想救两个孩子但不可能,两个孩子中只能选择一个,对于一位母亲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痛心的选择。最终,母亲放弃了大一点的孩子,抱着小孩子躲过海啸。然而,上帝开恩,被放弃的大孩子也被救了出来,安然无恙!我想,是母爱的伟大感动了上帝,让放弃也呈现母爱的美吧!放弃——一种选择美。

面对我们无法拥有的东西,放弃也是一种美。

传说中,凤凰是百鸟之王。但日复一日,百鸟破坏树林,污染河水,杀害同类,弄得尸横遍野,枯木丛生。宇宙之王忍无可忍,要惩治这些丧心病狂的败类。而凤凰,一心只想要做让臣民幸福的王,毅然决然地替臣民受罚。代价是——失去生命。凤凰涅槃,一晃就是五百年。凤凰的放弃,呈现出的,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大美。

现在,百鸟安居乐业,为了自己,也为了替它们死去的王。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确,要懂得凡事有得必有失,往往抓得越紧,失去得越快。放弃,也许会有一种全新的结果。

要学会放弃,学会让生命绽放美丽!

【名师点评】先破再立发人深省,事例推进步步为营。“欲立则先破”,文章先说“只要抓住,便是拥有,而放弃,则是懦弱、胆小的体现”,此为竖“靶子”,然后反戈一击,“得失,仅仅是这么简单吗”,话中有话,不能如此理解“得失”,过渡到正面论证。第二、三两段开始质疑“人啊,为什么不肯放手”,接下来的两个事例,分别说明“放弃虽然有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放弃,呈现出的,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大美”,前者是放弃的原因,后者则交代了放弃的崇高美,一层进一层,主题步步升华。

爱,并不仅仅是拥有

一考生

爱是什么?爱是放飞鸟儿的愉悦和超然物外;爱是什么?爱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坦然和感动;爱是什么?爱是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的默默祝福……

所以说,爱并不一定是拥有,当你拥有时你反而不会感到快乐。当你不是抱着占有者的心态,而是抱着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你所拥有的事物时,你就会有一种洒脱和欣慰。

人活着,应该选择一种这样的境界。

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文物馆,都会被那里的奇珍异宝深深吸引和震撼。而这些珍宝中有三分之二、约三万五千余种都是一位姓许的先生捐赠的。许先生祖先家世显赫,从明到清一直是朝廷大员,因而留下了这些珍宝。许先生的父亲为保护这些珍宝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而许先生却并没有把这些几代人用心血和生命保存下来的珍宝继续收藏,也没有转卖他人,而是将其全部献给了国家。看到世人对这些珍宝的称赞,许先生笑了。

如果许先生自己收藏的话,也许只会落得孤芳自赏的地步。他爱这些珍宝,但是他没有把珍宝深藏起来,而是献给国家,供千千万万的人欣赏。他把他的这种爱变成了千千万万的人的爱。当人们被这些珍宝所深深的吸引时,许先生内心又何尝不感到一种幸福呢?

许先生献出这些珍宝,成就了爱的经典和永恒,他的爱也更显得伟大。

这种例子很多。中国财富大亨邵逸夫,在中国福布斯排行榜上,前80名中都没有他的名字,为什么呢?因为他的钱全都奉献给了社会,造福于人民,个人的资产当然不会很多。他追求的不是个人资产的多少,而是为人民、社会出了多少钱。邵逸夫的爱如细细的雨丝,弥漫在我们周围,他有钱却不占有钱。这种洒脱和率性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

放飞了心爱的鸟儿,却拥有了自由飞翔的天空;

送出了珍贵的玫瑰,却有了芳香弥漫;

失去了喜爱的事物,却有了默默祝福。

那飞去的鸟儿徘徊啼鸣,它诠释的真谛就是:爱,并不仅仅是拥有……

【名师点评】首尾呼应别具匠心,两次发问画龙点睛。文章开头自问自答,从三个方面诠释话题;文章结尾妙用排比,也按三个方面回应中心。前呼后应,句式齐整。读之朗朗上口,有音韵美;观之气势逼人,有形式美。构思独特,文采斐然。许先生大义捐赠为国,“许先生内心又何尝不感到一种幸福呢”,一问问出了忠心;邵逸夫慷慨解囊为民,“这种洒脱和率性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再问问出了爱心。忠心也好,爱心也罢,都在说明“爱,并不仅仅是拥有”的真谛,都在回答“人活着,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境界”的问题,画龙点睛。

形式主义可以休矣

一考生

道路越来越宽,人口越来越密,大厦越来越高,可很多时候,当我们的视线里褪去了都市里的荣光幻影之后,剩下的只有空荡荡的壳而已。很多事物就是这样,徒有其虚无的形式抑或外表,却不能给人带来灵魂的震撼和长久的心灵感动。

形式主义的脸庞让人作呕,但遗憾的是,我看到了太多形式主义的东西粉墨登场,然后只能任其肆虐却无从“出手”制止。

前一阵子,有人呼吁设立“国家读书日”。很多人举手叫好,也有很多人再一次忧心忡忡,担心再一次陷入形式主义漩涡。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每年已有“世界读书日”,没必要增加类似节日。再则,设立了国家阅读日,不代表就培养了国人的阅读习惯。设立国家阅读日,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注定是一厢情愿式的建议,即使设立了国家阅读日,也难以达到全民阅读的预期目的,倘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虽然没有像余秋雨先生所说的“是浪费生命”那么严重,但不过是徒增了一个节日,浪费了大家的精力和时间而已。

近日,某学校打着“发扬国学精神”的幌子,将学校改成学堂。老师穿长衫讲课,学生席地而坐,每天叩拜孔子。

这可谓典型的形式主义。

发扬国学在于吸收国学中的精髓,而不在于我们的穿着与坐姿。就像猴子穿上人的衣服并不代表它就成为人一样。

“有些事物,倘若不能赋予其生动的灵魂,就让它自生自灭吧!”罗素如是说。

珠海市金湾区3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的夫人,在该区领导干部助廉座谈会上签下了配偶助廉承诺书,通过对所有家庭成员“约法三章”,确保丈夫干净干事、廉洁从政。名不正且言不顺,还乐此不疲地在一个又一个地方上演,组织者真不知道在做着无用功么?

形式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惯性。黄仁宇有一部著名的书《万历十五年》,特别准确地描述了这种惯性的可怕:整个社会在惯性中运行,做着没有实际意义的、只为了给别人看的事业。

四川汶川地震后夷为平地,于是举国捐款,为的是让四川人民重建家园,这本是我泱泱大国爱心和凝聚力的体现,可有些私营企业竟然采取逼捐的方式,不捐到500就开除,然后再拿着所有员工捐的钱,挂上牌子,用庞大的数额达到为企业涨名气的作用。钱的确是捐了,可他们难道不觉得捐款上没有爱心的痕迹,连人民币都会冰凉?难道不觉得自己的爱心只是一种形式,只是一种令人恶心的做秀?

我们也许在逐渐遗忘什么叫做“内涵”,于是光着身子,走在大街上,仿佛穿着皇帝的新装,自以为荣耀,其实肮脏。

形式主义可以休矣……

【名师点评】独辟蹊径耳目一新,针砭时弊入木三分。作者从材料“自从有了放生活动,鸟儿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鸟才能供得上”这句话出发,看出了“门道”。是啊,“形式主义可以休矣”!好文章就应该想人之所未想,写人之所未写。千篇一律的文章怎么能新人耳目呢?别人叫好的时候,作者却“叫骂”,反弹琵琶,看出了问题后的问题。发扬国学不在于“穿着与坐姿”,“就像猴子穿上人的衣服并不代表它就成为人一样”,发人深省;举国捐款无须“采取逼捐的方式”,“没有爱心的痕迹,连人民币都会冰凉”,耐人寻味。对时弊的针砭入木三分。

放生背后

一考生

宋代陆游诗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放生活动,源于我国古代民俗,加上佛教经典的依据,在我国民间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一般说来,放生是寄托着深厚的佛教意蕴的,因而是十分庄严的,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放生原旨不符的现象。比如,一些人专门从事捕捉禽兽鸟鱼,以供放生之用。因此,历来放生都提出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放生无定物,放生无定日,不可限定时日,以免有人专门于此日前大量捕捉生灵。放生无定处,即不要受仪规的束缚,遇有特殊情形,即可随处放生,不一定要举行完整的仪式。

据报道:近日数百名爱心群众自发聚集在X山上,将自己买来的鸟放飞,群鸟齐飞,回归自然,预示着我们人类能够自觉地融入到自然当中,能够与动物和谐相处,同时也说明了我国人口素质在不断地提高,中华传统美德得以传承和发扬。

听到这样的报道,我的内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情在涌动,我想那该叫做欣慰吧。可一个鸟商的自白却让我有种突然间落入山崖的感觉,再没有一丁点喜悦,反而弄得我有些哭笑不得。那鸟商说:“这几年都盛行放生,市场上鸟的需求量在不断地扩大,这可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机会,利益可不小,光白天抓鸟不说,连晚上了也要去。”

一些人买鸟放生,于是卖鸟的就要抓紧捕捉来满足买者,到头来鸟类依然在减少,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放生的背后依然是原来的老样子。

试想,既然要保护鸟类,相信只要法律明文规定,执法严肃,这种事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选择放生呢?

对于许多买鸟放生的人来说,表面上有较强的环保观念,内心却是要通过放生来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爱心,这实质上就是虚伪;当然也有一些虔诚的人真心热爱自然,热衷于环保事业,然而却走错了门路,给了商人牟利的机会。

实际上最可恶的是那些卖鸟的人,本来放生活动是好事,可经他们一参与,却成了他们盈利的渠道,他们是在利用一些人的善心、爱心牟取利益,这种行为为世人所不耻。他们欺骗的不仅仅是那些买鸟放生的人,最重要的他们破坏了精神环境的高度和谐,其实也是在欺骗自己的良心,他们的骨子里透着“奸诈”。

总之,放生背后更多的是欺诈、虚伪,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靠全民族的共同努力,要靠一颗颗虔诚的心。

【名师点评】追本溯源妙趣横生,辩证分析精警绝伦。不读不知道,一读“喜”一跳,原来“放生”竟然还有如此深广的文化内涵——“放生无定物,放生无定日”、“放生是寄托着深厚的佛教意蕴的”。文章中的民俗介绍,既有助于纠正“放生”的曲解和误解,又让作品增添了情趣。“买鸟放生”谁之过?如果是“炫耀自己的爱心”,“这实质上就是虚伪”;如果“真心热爱自然,热衷于环保”,那则“走错了门路”。“买鸟放生”谁是祸首?卖鸟的人,“他们欺骗的不仅仅是那些买鸟放生的人,最重要的他们破坏了精神环境的高度和谐”。文章分析不偏不颇,论证严密,无懈可击。

放手也是一种爱

一考生

当拥有变成了对你的伤害,当我的爱变成了禁锢你的鸟笼,那么,我心甘情愿放开那双保护着你的手,让你去自由地飞翔,让你拥有自己的那一片天。

美丽的鸟儿,我喜欢你那清脆的歌声,婉转悠扬;我喜欢你那多彩的羽毛,炫烂华丽;我喜欢你那可爱的姿态,充满生机。而我以为给了你一个可以避风的港湾,给了你生活的需要,给了我对你的喜爱。可是我却发现,你的歌声越来越苦涩,你总是对着笼子外的天空,凝望,哀鸣……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发现我错了,爱不一定是占有,我应该尊重你的选择,应该为你打开那个用我的爱编织成的鸟笼,应该让你去追寻、去争取那属于你自己的一片天空。

人们总是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充满了占有的欲望,于是就不顾他人的感受,一心努力地想去拥有,去占有。得到后,才发现,自己带给他的是伤害,是牵绊。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是真爱,又为什么要去占有,去剥夺他们的自由呢?

很喜欢刘若英的歌,特别喜欢她的《很爱很爱你》,喜欢歌词中说的“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舍得让你,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飞去”,“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不牵绊你,飞向幸福的地方去”。我以为,这样的放手,也是一种了不起的爱。

放弃是一种爱,同时也是一种尊重,尊重鸟儿们的自由,尊重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你爱它,就应该放开自以为充满关爱的手,给它们以尊重,给它们自由。

人和鸟儿一样,也需要自由。或者人比鸟更看重自己的人格和权利,最爱孩子的是父母,可是他们为了让孩子变得聪明,多才多艺,于是爱变成了数不清的担子和巨大的压力。他们不知道,这种爱并不会对儿女们有很大的帮助,却会让孩子们变得更加叛逆,两代人的误会也会越来越深。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爱它,就给它自由,让鸟儿回到天空,自由飞翔;让花儿尽情开放,展现精彩;让孩子们露出笑脸,健康成长。我们只需为他们默默地祈祷,为他们真心祝福!

给予帮助是一种爱;给予关心、照顾是一种爱;叮咛是一种爱。放手、给予自由也是一种爱。

【名师点评】触类联想撰美文,排比造势写华章。就事论事不是好文章,同样,就鸟说鸟也非真美文。作者触类联想,“人和鸟儿一样,也需要自由”,突出奇语,由“养鸟”过渡到“养人”,即“爱孩子也要‘放手”,一下子触及了材料的实质,文章立意上扬。文章排比妙,如“美丽的鸟儿,我喜欢你那清脆的歌声,婉转悠扬;我喜欢你那多彩的羽毛,炫烂华丽;我喜欢你那可爱的姿态,充满生机”、“让花儿尽情开放,展现精彩;让孩子们露出笑脸,健康成长……”,再如“给予帮助是一种爱;给予关心、照顾是一种爱……”等,不但文采斐然,而且增添了抒情效果。

2014年海南历史高考试卷分析 篇4

一、试卷的特点

1. 试卷较好地体现了高校选拔新生的命题原则, 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全省参加考试人数23371人, 全卷平均分44.55分, 最高分89分。90-80分数段的人数为19人, 79-70分数段的人数为467人, 69-60分数段的人数为2519人。及格率为12.9%。60-45分数段的人数为8517人, 45-30分数段的人数为8599人, 29分以下分数段的人数为3114人。

2. 试卷最突出的特点是加大了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考查力度, 不回避重大时政热点。目前中日关系正处于敏感时期。全卷有三处涉及了这一热点问题。如:21题就考查二战后美日关系, 27题考查了抗日战争中的文化统一战线, 31题考查《旧金山和约》。28题用意在于广泛借鉴, 吸收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为新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29题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 能体现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

3. 试卷注重对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考查。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历史试题命题的基本发展趋势。非选择题部分更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 对所预设的问题根据材料提供的史实, 并结合所学知识, 进行概括、说明、分析、理解、比较等。如选择题第2、3、5、9、13、15、16、19、20、21、24题为“反映”类, 第6、12、18、22题为“表明”类, 第10、14、21、2 3 题为结果、作用类, 第8、25题为原因类。非选择题第26、2 7、28、29、30、31、32、33题主要考查特点、原因 (背景、历史条件) 、影响 (作用) 等, 尤其侧重考查学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解释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两大能力。

4. 命题角度贴合海南学生和教育水平的现状。首先, 表现为材料的呈现不采用全文言文材料, 没有出现晦涩的长篇外文翻译材料。其次, 设问充分体现教材知识与材料的结合, 所有的历史主观题, 几乎都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的字样, 说明今年高考题较之往年更注重所学知识与所给材料的结合, 让学生在理解与思考方面不觉突然与陌生。其三, 设问的关键词比较明确, 这样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解答, 减少了审题理解的模糊性和难度。今年的历史高考题关键词集中体现在这几方面:一谓语用词有“概括”、“简析”、“指出”、“说明”, 二宾语用词有“背景”、“原因”、“历史条件”、“影响”、“特点”、“历史作用”、“变化”、“影响因素”。体现了历史试题难度降低的趋势, 更贴合了海南学生和教育水平的现状。

5. 试卷的不足。 (1) 试卷内容的设计上看, 整张试卷都是文字材料, 材料呈现形式单一。 (2) 没有体现海南特色的试题。

二、考生答题情况

1. 客观题考生得分情况。

2. 必答题26、27、28题考生得分情况。

呈现的特点: (1) 本次评卷通过评分细则的制定和各题组长的努力, 基本界定全抄材料和摘抄材料的区别, 评分尺度的把握比较准确, 使考生的得分体现出较好的区分度。 (2) 问题的设置均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原因 (背景) 、影响、概括特点, 学生无理解障碍, 容易作答。 (3) 27、28题只要恰当地摘抄材料就可以获得4-5分。 (4) 26题比27、28题平均分稍低的主要原因是材料中有部分文言文, 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3. 选修题29、30、31、32、33题考生得分情况。

呈现的特点: (1) 选择33题作答的考生人数第一次超过29题。说明更多的考生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中, 摆脱教师讲授的固有模块, 懂得“趋利避害”, 理性思考, 独立判断。 (2) 从各题平均分来看, 32、33题得分最高。主要原因是32、33题第一个设问为“根据材料作答”, 直接从材料可以找到4、5分, 其他选修题目两个设问均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命题人在选修模块试题部分, 企图实现形式和难度上基本保持一致的意图还尚未达到。 (3) 29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 现代文材料呈现, 结果平均分之低出乎意料, 经过分析发现该题是所有选修题当中唯一没有办法直接从材料找到得分点的。其次学生思维层次较为单一所致。 (4) 30题平均分最低是意料之中。原因是相对于中国史, 学生认为世界史更难掌握。其次从该题问题设置看, 第一问历史条件要求学生的思维跨度要大, 第二问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设问比较拗口, 学生审题不到位, 解题乏力。 (5) 31题平均分为近几年以来选修三战争与和平得分最高的一次。主要原因是第一问可以从材料中完整地得出答案。

三、从学生答题情况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时间错乱, 史实混淆, 概念模糊。

2.对材料没有任何加工和整理, 照搬材料原句来撞分的情况比较严重。3.思路单一, 发散性思维能力不足。特别是在特点类、影响类答题时, 单纯从一个角度写三四点, 不会考虑从其他角度作答, 答案普遍缺乏逻辑性与层次感。

四、教学策略建议

1. 教学中要降低难度, 提高灵活度。注重人文素养、社会科学综合素养的长期积累和培养。

2. 针对历史卷中出现的关键词, 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

3. 要注重引导学生去认识呈现材料的历史大背景, 尤其是时代的主要矛盾, 高屋建瓴地审视材料, 学会用比较史观、整体史观去分析运用。

4. 培养学生条分缕析、层次分明的逻辑思维能力。

涉及背景、原因、特点等考查项目, 一定要在平时的高三复习课堂上专题专练。高考仅有90分钟, 但学生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 教师要注重平时严格细致的培养和课堂教学的训练, 注意纠正学生在主观答题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并告知行之有效的答题技巧。如: (1) 忌脱离材料与时代特征, 天马行空式地空发议论; (2) 忌挂一漏万, 宜点到为止; (3) 贯彻论从史出的原则, 答史实比空发议论更有得分力; (4) 有意识地模仿和记忆关于背景、原因、作用、影响、特征的概括性词句、动词。体会其层次和逻辑关系; (5) 学会抄材料:要摘抄而不是整段抄, 找标点、分层、写序列号, 最好对材料有稍微地变化或调换位置; (6) 强调答题规范:提示语、序列号, 重要答题要点写前面, 补充要点写在后面。

5. 对学生而言, 背书不是万能的, 不背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该背的还是要背。

五、对命题者的一点建议

海南高考作文题目 篇5

对此,外国语中学高三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宋老师第一时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今年作文题目体现了社会热点、生活细节和公共道德,是三者的完美结合体。作文难度跟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学生拿高分的话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能体现出一些核心的价值观。

“20的云南高考作文题蕴含了要尊重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学会自省自律的道理。”宋老师认为,今年作文材料中的到动物园随便给动物投食这种行为,这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细节话题,像中国式过马路一样,虽然是小节,但要值得注意。这告诉考生们要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学会自省自律,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延续了近年来关注社会人生的理念,选材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宋老师说,今年的作文从整体上看,依然是贴近生活的,就是告诉大家要遵守公共秩序,比如过马路不要闯红灯,到动物园里不要随便给动物乱投食,不要乱踩草坪,不要乱丢垃圾,都是属于生活中的小事,但都要从小事做起,注意小节。

对此,宋老师建议,学生们以后要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

在审题方面,今年作文题给出的材料主题比较明确,审题不难,主题明确,学生跑题可能性不大。拿高分要看考生平时的积累,同时,考生要能将这个问题看得深刻一些,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能体现出一些核心的价值观。“立意要明确,论证要严谨,题目要好,书写要工整,这些也都是考生拿高分的必要条件。”

今年的作文在立意上减轻了难度,学生可从多角度进行写作。考生们可以从保护动物、保护资源,遵守公共秩序、公共道德等角度入手,再延伸的话,可以探讨培养人才不要一味投食,就如野生动物有自己的需求何规律,培养人才也要尊重规律等。

海南高考 篇6

今年历史高考第31题, 以图表的形式再现了伊拉克战争的前因后果, 考查学生比较伊拉克战争和海湾战争的不同之处, 可谓视角新颖, 独具匠心, 既考查了学科基础知识, 又考查了学生学习能力。但有老师说, 这道题是对海南省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的极大挑战, 虽然这个说法过了一些, 却也不无道理。新课程背景下的海南省高考, 属于委托国家考试中心自主命题, 《海南省历史学科高考考试说明》 (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是老师和学生备考的重要依据之一, 2009年的《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二战后的局部战争不属于考试范围, 而在试卷中出现这样考查内容, 也难怪老师和学生有想法了。

19世纪中期, 世界历史发展有三大潮流, 即社会主义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第12题和14题分别考查了“美国内战”和“玻利瓦尔”, 其中就涉及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两大历史发展潮流。毋容置疑, 其题目本身没有多少难度, 且突出学科主干知识, 试题也以新材料的形式呈现, 彰显了历史新课程的理念。问题在于无论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和教育部颁发的《考试大纲》, 还是《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范围中, 都没有相关的内容。记得在今年高考备考中, 我们也注意到了2009年教育部颁发的《考试大纲》中, 增加了这样一句话:“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 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果真如此, 在高三备考时, 还要将初中的知识拿来复习一遍, 真的让老师和学生勉为其难。

新课程强调以新情境、新材料来考查学生, 客观地说, 今年的高考试题, 不管是选择题, 还是非选择题, 基本上都以新情境、新材料的方式呈现。如, 第8题, 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 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 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 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 那么只能说, 别了, 君主统治!第13题, 2009年2月, 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中的兔首、鼠首。第18题, “万里长征, 辞却了, 五朝宫阙, 暂驻足, 衡水湘水, 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 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 复神京, 还燕碣。”这类试题材料生动, 情境鲜活, 令人耳目一新。但是, 旧高考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 题干呆板, 9道非选择题, 虽是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 然而, 问法用词单调, 仅“概括指出”在整套试题中就用了8次, 缺乏新意。如, 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概括指出晚清教案发生的历史背景;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告诉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概括指出张居正整顿吏治的内容;概括指出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历史背景;概括指出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的不同之处;概括指出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后政治态度的变化;概括指出敦煌学所依靠的资料。

《考试大纲》规定, 历史学科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学生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说今年的高考试题, 在考查学生学习历史能力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方面做得相当好, 同时也给日常历史教学和高三历史高考备考指明了方向, 这个方向就是“以材料带问题”进行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归纳、比较和论证等方面的能力。而如第9题, 《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 《独立宣言》还提出:A.生命权;B.自由权;C.财产权;D.反抗压迫权。历史新课程中已经很少涉及《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内容, 此题明显超出了学生能力范围, 确实让老师与学生无所适从。

海南高考 篇7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试卷 (海南卷) 分为I、II两卷, 共设置试题19道。

1. 题型及分值结构表:

2. 内容及分值分布表:

从以上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试卷的题型及分值结构完全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必考模块内容及分值分布并非均衡, 选考3-1模块中的内容份量较重, 选修3-2内容份量较轻。所占分量基本上与该模块涉及的考点的数量和要求层次正相关, 且基本保持2008年试卷的总体结构。

二、试题基本特点分析

2009年的高考试题, 尽管在结构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但在试题设计及编排上还是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1. 试题突出基础, 注重对学科核心内容的考查

无论是必考内容还是选考内容, 试题都是紧扣基础, 围绕核心内容展开。如模块物理1、2 (力学基础) 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等;必考选修模块3~1和3~2 (电学基础) 中的:“电流的磁效应、磁场”, “电磁感应现象, 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静电场中点电荷的场强、场的迭加、电势差”,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平行板电容器基本概念及充电过程”, “交变电流、理想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电功、电功率”, “电表的量程及刻度值的确定”, “正确读取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据”等;选考模块3~3中“分子动理论中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功与热”、“三个气体实验定律”;选修3~4中“全反射现象、临界角”, “波长、频率和周期以及波的图像”;选修3~5中“光子”, “放射性同位素”, “原子核衰变过程中, 质量、动量和能量”等。

显然, 对于这些内容, 教师与学生们都耳熟能详。必考内容自不必多说, 相关知识点的考查, 新课程高考几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就是选考内容也同样如此。除了在试题情境呈现及表现方式上有一些变化外, 在知识点的考查上变化很小。如选修3~4的考查内容, 2007年主要考查简谐横波的振幅、周期、位移、传播速度以及光的全反射;2008年主要考查横波和纵波 (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以及相对论中的质能、质速关系;2009年则基本又接近于2007年的考试内容, 只不过设计的问题情境有些不同而已。

2. 能力元素仍然是学科考查的重点

物理考试说明中强调的各项能力在试题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1) 考查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试卷对知识点的考查并不是简单的记忆和重现, 而是理解基础上的分析和运用。如选择题第1题关于合力的取值区间判断, 就是基于对力的矢量性及其合成法则的理解;题3中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是基于对牛顿运动3大定律的理解;题5的平行板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场、电势问题解决是基于对电容器中电场与电势的关系的理解;题7中的变力做功问题是基于对F-t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功的概念的理解;题8中同向运动物体的追赶问题是基于对匀加速直线运动以及图象的物理意义的理解;题12的钳形电流表的读数及量程问题则是基于对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交变电流、电表的量程、刻度值的理解, 等等。尽管这些试题对概念的要求相对简单, 但都凸显了选拔性考试对考生理解能力的基本要求;

(2) 考查分析综合能力。作为能力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题也突出了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首先, 综合性较强的实验题 (题14) 、计算题 (15、16两题) , 以及模块选做题 (17、18、19) 等理所当然地关注了该能力。如题15是力与运动的综合问题, 需要对具体问题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加以分析和解决;题16是电磁场的综合问题, 涉及到磁场及其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匀速圆周运动方面的内容。需要综合运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类平抛运动”的规律以及“函数”加以分析、计算得出结论。选择题也同样有所体现, 如:第3题的“平衡”问题;题4的电流磁效应、电磁感应问题;题7的变力做功问题;题8的“追赶”问题;题10的静电场的合成问题;题12的“钳型电流表”在环境变化情况下的使用问题……等等, 都是在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分析综合基础上的问题解决。需要考生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找出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及条件, 结合简化的物理模型使用加以解决。

(3) 考查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新课程高考3年来, 试题始终关注对考生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今年也不例外。题7的F-图像的理解和运用;题8中图象的运用;题10关于场强叠加过程中正、余弦函数以及极限概念的运用;题16中分析“磁场区域”时涉及的“函数及其图像”等等;这些试题对数学工具的运用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能力的考查目的显而易见。

(4) 考查实验与探究的能力。2009年的实验题中, 题13是常见的长度测量仪器的读数, 题14是“利用两个电流表和测量干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不难发现, 试题保持了对考生基本实验技能 (如仪器读数、连接电路) 考查, 而且通过一个具体的实验及数据处理 (图像法) , 考查重点考查考生运用原理的方法以及处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探究能力。命题者在设计14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数据的误差范围) 时, 不但关注了数据处理结果, 同时也渗透了对考生处理数据过程中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考查。不能想象, 一个随意描制数据曲线, 不根据曲线特征及其提供的数据求解的考生, 能够正确得出评分参考所要求的答案。该题对新课程的实验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螺旋测微仪的读数连续两年都在考试之列, 对习惯于凭经验猜题、押题的复习陋习, 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3. 更加关注试题难度的梯度。

在试卷设计方面, 今年的试题给人直观的感觉就是关注了考点难度的把握。单选题不但总体适度降低了要求, 而且从易到难, 难度梯度非常清晰。单选题中“合力的取值范围”问题设计、“安培力的作用方向”问题设计、物体的“平衡问题”设计、“电磁感应”问题设计……, 应该说都是日常练习中很普通的。多项选择题在选项的设计上也关注了考生的实际, 构建了“得分不难、得满分不容易”的赋分机理。填空题、计算题和模块选做题也是易难相间, 避免一个问题障碍影响全题解答的“掐脖子”现象出现。同时也提醒广大考生, 不要轻易整体放弃所谓“压轴题”的解答, 将能做的做好, 该拿的分拿到。

三、考后反思

1、试题存在的不足

从考试过程和考生答卷的基本情况分析看来, 2009年高考试题 (海南卷) 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 试题的运算量较大, 影响了考生的发挥。表现比较明显的就是多项选择题和选做题。四个多选题中3个运算量较大, 计算题由于运算步骤较多, 每个步骤甚至还“摊”不上1分。尽管运算本身并不难, 但鉴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和现在学生大量使用计算器, 运算能力普遍下降, 在90分钟内完成具有一定的困难。并且因为时间的紧张影响考生考试的情绪, 最终影响考试结果。

(2) 试题的文字量较大, 读题耗时多。其实, 新课程几年来的高考都有这方面的问题。一方面, 基于考试内容较多的缘故, 试卷设置了19道试题, 阅读量大都在3500字左右;另一方面, 考试时间的限制, 90分钟的时间, 光阅读完全卷内容就需要花费2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于物理这样不能靠死记硬背, 需要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学科, 用来思考和分析的时间显得捉襟见肘;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 就是语言的习惯问题, 导致我省不少考生的读题能力相对偏低。综合这几方面的因素, 影响显而易见。

2、对教学的建议

(1) 面向大多数学生, 实事求是地制定教学目标和考试目标

(2)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夯实必考内容的基础

(3) 重视实验教学, 重视教学与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 的联系

海南高考 篇8

一、试题评价

2010年海南卷的整体结构稳定, 保持超量给题, 限量答题的形式, 全卷分为Ⅰ、Ⅱ两卷。比之往年, 2010海南卷在选择题上有一些调整。第Ⅰ卷选择题, 1-6小题为单项选择题, 7-12小题为不定项选择题。第Ⅱ卷选考部分的每一模块, 由往年的3道单项选择题及1道综合题, 调整为1道多项选择题及1道综合题, 要求考生从三个模块中任选其一作答。考试时间90分钟, 全卷满分100分。全省参加考试的人数为34532人, 第Ⅰ卷 (满分36分) , 考生平均分18.23, 第Ⅱ卷 (满分64分) , 考生平均分15.32, 全卷平均分为33.55分, 难度系数0.336。全卷题量控制合理, 题目长度适中。考点覆盖面较广, 分布合理, 设计的试题不偏不怪, 较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一) 重视主干知识、核心概念, 体现基础性

2010海南卷重点考查主干知识、核心概念, 不回避往年考点, 知识覆盖面广。如: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化学方程式、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化学电源、盐类的水解、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常见的有机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

(二) 考查新课标增加的内容, 体现时代性

实施高中新课程, 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对考试内容的要求也与过去有所不同。2010海南卷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第5、18-Ⅱ (6) 、19-Ⅱ (3) (4) 题等。对于引导广大教师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关注教材内容的变化, 更好地落实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 选考模块力求等质, 体现选择性

选考试题力求做到赋分、难度的等值, 体现模块特色。《有机化学基础》以有机合成为载体, 考查了有机化学的核心知识, 包括现代物理方法判断有机物的结构、典型的反应类型等;《物质结构与性质》侧重考查了共价键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晶体结构与物质的性质;《化学与技术》侧重从化学工艺的角度考查了硫酸工业等核心化学知识、生产技术知识, 模块特色鲜明。

(四) 凸显化学用语、化学实验, 体现学科特点

全卷涉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子式及结构简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 分值高达32分。第17题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以及有关误差分析, 凸显设计实验的思路等综合能力。

二、答卷情况

与过去两年相比, 2010年高考试题难度适度增大了。全卷难度系数为0.336。分析下列图表可以看出, 低分率偏高。

(一) 选择题得分率较高

第Ⅰ卷12道选择题, 难度控制较好。考生具体得分情况如下:

(二) 综合题低分率偏高

必考部分共有5道综合题, 从第13题到17题难度逐渐增大, 符合考生心理。整体难度较大, 有利于区分优秀考生与中等程度的考生。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综合题中较难得分, 造成综合题低分率偏高。

1. 第13题借助2个比较简单的转化关系, 考点涉及氯元素、氧元素、铁元素及其化合物。氯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亚铁离子的保存、铁离子的检验等, 是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核心知识。试题提供的信息较多, 均有利于考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故考生得分较高。部分考生因为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不准确等问题而丢分。

2.第14题, 涉及化学平衡、反应热、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平均化学反应速率、平衡转化率的计算等。考查了利用图表, 读懂图表, 获得信息的能力, 综合性较强。从第 (1) 至第 (3) , 难度逐渐加大, 有利于考生发挥水平。

3. 第15题涉及金属钙、钠及其重要的化合物。考查了知识迁移、判断推理能力。综合要求较高, 考生得分较低。此题零分率高达57%左右。考生的主要错误表现为: (1) 不知道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ⅡA族元素是钙元素, 由此引起后面解答的全部错误。 (2) 正确判断A为钙元素, 但因化学式书写错误 (如CaOH) 、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或配平错误而失分很多。 (3) 由F为原料制备单质A, 主要错误有: (1) 直接用碳酸钙加热分解制得单质钙; (2) 直接用电解方法制取钙; (3) 用碳酸钙与碳 (或一氧化碳) 反应制取钙; (4) 电解氯化钙水溶液制取单质钙。

4. 第16题以合成一种陌生的有机物 (乙烯利) 为载体, 考查了必修模块核心的有机物 (乙烯) , 涉及乙烯的加成反应、醇与酸的酯化反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以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解决本题的突破口在于把握有机物A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信息, 判断出A为乙烯后, 第 (1) 、 (2) 问的解答则比较容易入手。

分析上表数据, 2010年必修部分有机化学试题难度最大。课程标准对必修2只要求学生掌握部分典型代表物的性质, 如乙醇、乙酸等, 不要求上升到类别、官能团的层面来掌握有机物的性质, 更谈不上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显然, 要求过高是造成本题得分很低的重要原因。

5. 第17题以氨气还原氧化铜, 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载体, 主要考查了氨气的制备、净化、干燥和利用方程式进行的计算以及有关误差分析。对学生设计实验的思路、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0分率高达52.7%。考生答题的主要问题有: (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误。把生成物写成“NO”、“NO2”、“H2”等。 (2) 仪器连接丢分严重。表现为忽视气体的净化环节、忽视尾气需要吸收、错选干燥剂 (如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等。 (3) 由于化学方程式错误带来的计算式错误。

(三) 选考试题

1.《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选择题考查了考生的信息迁移能力、对有机物结构的理解能力、有机物名称与结构的关系等。部分考生缺乏对有机物结构的空间转换能力, 忽视了另一个正确选项A。18-Ⅱ有机化学综合题一如既往以框图的形式呈现, 考查了用燃烧法求算分子式、用现代物理方法推断结构式、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以及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第 (1) - (6) 题, 有一定的梯度, 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2.《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19-I考查了共价键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杂化轨道类型等方面的知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够, 不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如由CO2类推CS2, CCl4类推SiF4等。19-Ⅱ考查运用构造原理写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共价键类型、配位键、氢键、杂化类型判断、晶体的熔点比较、阴阳离子的配位数、晶体化学式推导等。主要错误有: (1) 不知道镍的原子序数为28; (2) 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23p63d10, 或1s22s22p63s23p63d84s2, 或写成原子结构示意图; (3) 知识迁移能力不够, 不能利用题给信息分析比较NiO、FeO的晶体的熔点。等等。

3.《化学与技术》模块。

20-Ⅱ以硫酸的工业生产为载体, 考查了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凸显了核心化学知识、生产技术知识及技术意识, 模块特色鲜明。

三、教学建议

1.基于课标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建议备课时研究课程标准, 整合各版本教材资源, 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呈现的知识内容所蕴含的思想与理念, 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 即教师在课标课程、教材课程的基础上, 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自身的教学特点, 对教材进行“校本化”、“生本化”处理, 形成自己心中的教材, 制定适于本班学生的教学目标。

2.把握教学进度

违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而实行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的。教学中, 务必落实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理念, 注意从必修到选修的螺旋式上升的关系, 避免一竿子插到底的现象。建议把握教学进度, 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内化巩固的时间, 不要拼命地追赶所谓的“进度”而让学生患了“消化不良症”。

3.关注学生经验

学生的基础是教学的起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的经验: (1) 学生提出的问题; (2) 学生作业或试卷; (3) 学生不经意的谈话中流露出的对某种知识、某种问题的理解。强化与学生的沟通对话, 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与能力弱点展开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

4.开好选修模块

2010年高考, 选考模块的人数比例有较大变化, 其中选考《有机化学基础》的考生从63.50%降低为57.67%。这得益于各高中学校在开设选修模块方面的努力。今后, 应继续挖掘与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尽可能多开设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选学选考的机会, 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5.强化化学用语

审题不仔细、表达不完整、用语不妥当等是部分考生的通病。这不能简单归因于学生的马虎了事, 需要从教学中寻找突破口。如化学用语 (在历年考试中均占较大比例) 书写不规范的问题, 仅仅依靠严格要求与强化训练, 反而会让学生形成化学用语的学习是单纯的技巧问题的思想, 导致学习索然无味。建议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 引导学生从国际视野认识化学用语书写规范的重要性, 从化学用语内涵丰富的角度认识其魅力,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6.重视实验教学

海南高考 篇9

一、试题的强化点

试卷体现了鲜明的稳定思想, 格局不变。在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方向下, 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根本, 突出了实践性、运用性特质。试题的结构稳定, 并无增加新的元素, 板块设置、题型分布、考点安排、赋分情况都与去年基本一致, 可称得上“稳”字第一。

试题难易适度, 并略呈下降趋势, 不出现任何偏题、怪题, 注重学科基础, 使考生容易发挥。

在保证工具性的目标下, 试题注意突显人文属性。特别在选文上, 持续加重文化含量, 不考科普类文章, 以文艺性论文为重点, 围绕文化、艺术这个核心范畴, 选材设题。今年选文体裁多样, 题材丰富。现代文阅读是对《诗经》的评介, 内涵厚重;实用类文本阅读是关于一代艺术宗师黄宾虹的传记, 侧重于大师的人生轨迹、艺术生涯对读者的人生观启迪;文言文阅读仍然集中于历史人物传记, 在人物事迹中彰显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

试题注意呼应教学, 与日常教学逐渐贴近。如第10题的默写, 全部出自中学3篇教材, 其中两篇初中、一篇高中, 分别是《论语·述而》、《蜀道难》、《醉翁亭记》。文言实词的释义大部分也取自教材。作文题更是少有的紧贴日常作文训练 (甚至是小学生、初中生的写作训练, 如《家乡新貌》《学校新貌》等) , 学生感到这种内容与写法“似曾相识”。

试题具有相当的普适性。较适宜使用该卷的七八个省区, 较符合这些区域的教学实情, 对促进新课程有利。

这些要素均透示出命题人员对语文学科根本属性和新课程推进中诸多重大理念的宏观把握, 颇具匠心。

二、试题的创新点

在稳实的背后, 也透露出许多的改进举措, 使全卷各板块在技术上更加细密成熟, 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和考试改革的走向。这些方面的改进, 不显山不露水, 波澜不惊, 却暗藏玄机, 值得称道。

1.题干设置上删繁就简, 要求单一

在题干表述上, 多年来的试题喜欢叠床架屋, 一道题中几个问题组合式捆绑提出, 文字长, 要求多, 难度也较大, 学生得分困难, 评卷也很繁琐。今年, 许多道题干简洁干脆, 指向单一, 减轻了答题和阅卷的繁复性, 也提高了试题信度。

在阅读题上, 首先是文言文翻译, 已经不再选过长过难的句子, 而是相对简短浅易的句子。古诗鉴赏的两道题则大刀阔斧, 作了较大改进。我们作一比较:

2010年的试题考的是南朝陈江总的《雨雪曲》:

8.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 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2011年考的是唐朝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很显然, 去年的两道题均为连环设题, 考点较多, 层次多, 表述繁复, 今年则趋简洁, 要求集中明了, 考生好答, 同时也方便了评卷。

在表达部分的运用题上, 去年的仿写题提供的示例是三个话题, 今年只是同一个话题, 形式上有所简化。往年是比喻、夸张、拟人连环套, 设计了一道道门坎, 今年只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算是为考生略微松绑。

不仅今年的题在字面上删繁就简, 在表意上也更严谨明快, 不再引发歧义。如2009年的第12题第 (3) 小题:“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 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此题设问有歧义, 一种理解是指描述的方法 (手法) , 如白描、对比、对照、反问等;一种理解是描写了哪些具体的生活内容, 而答案则是指后者, 因此造成大量考生失分。今年则无这种情况, 每道题题干都较简洁, 用词妥当, 表意严谨, 质量明显提高。

2.真正将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在实处

长年来, 探究能力的考查在部分题块有名无实。近四五年的命题实践表明, 文学类试题较好地落实了这方面能力的考查, 设题目的突出, 指向性强, 但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却不尽如人意。

我们来看2009年实用类文本的题:

(4) 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 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2010年的题:

(2) 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3) 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 他是“白费心血”, 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4) 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 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 最终又成为朋友, 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 任选一个方面, 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毫无疑问, 这些题貌似“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 实则几近全为“阐释”, 因为题干全部提供了观点, 非常直白明了, 而答案要么在文本中简单寻找论据抄出即可, 要么是适当阐释稍加发挥也行, 几乎没有思维难度, 只是文字表述的游戏, 缺乏考查价值, 尤其是第4题, 本是考查探究能力, 结果流于形式, 无着无落。

2011年则彻底迈进了一大步, 终于选对了材料, 设题上也终于回到了分析与探究的考查原点上。请看题:

(2)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 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3) 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

(4) 黄宾虹和张大千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 这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这一组题, 能力层级各有不同, 但整个组合, 以思维为核心, 要求考生有发现, 有见解, 有观点, 表达要有条理, 不再是像以前只对现成的观点加以说明解释, 归纳、鉴赏、探究的特质大大增强, 是一大进步。

3.语言运用题进行了新尝试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第16题, 考了句式变换, 将一个很长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 需要用到语法知识。这是近几年高考所没考过的, 不管成效如何, 也算是一个创新。

4.作文在防止套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2011年的作文题要求针对中国的崛起和变化, 结合“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该题出笼后, 论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 该题极大地突破了往常的命题思路, 有很强的探索性, 积极意义要远大于所谓的消极意义, 表现在:

1) 有效防止套作或宿构。治理套作目前是全国上下一致的呼声, 各个环节都在探索, 但核心环节是命题。往年套作盛行, 与命题应该是有较大关系的, 今年终于在命题上动真格, 可说是项大变革。我们在阅卷场欣喜地看到, 考生原先准备的僵旧材料顿时没有了用武之地, 原先习惯了新八股的结构模型, 突然没有了思路, 命题之效功不可没。

2) 大大增加了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关联。题目要求考生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老路、套路, 积极关注和深入思考社会问题, 走出小我, 关注身边的社会生活, 思考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充分体现了文章为时而作、为事而作的经世致用思想, 积极意义极其明显。语文学习与生活关联, 这是作文命题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坚定措施, 是一项进步。

3) 门槛低, 普适性强。因为审题难度大大降低, 材料旨向明确, 开放性强, 写作空间广阔, 利于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写作水平的发挥, 友好平易, 不为难考生, 真正彰显了考题的“人文关怀”精神。当然此题入手容易, 但有深度、有亮色却不容易, 故又有良好的区分度。基础好的考生可以大题化小, 一点切入, 通过身边事物的变迁、某些领域的变化, 以小见大地反映整个社会的巨大发展;善于思考的考生还可以辩证分析, 挖掘原因, 反思不足, 倡言建议, 展示自己的思维深度或广度。总之, 几乎可以人尽其才, 各展所长, 这恰恰是国内所有从事考试命题工作者最为追求的境界, 而今年课标卷实现了。

另外还要提到, 今年在题干上正式标明了要“明确文体”, 而以前是“自选文体”, 这对文体属性的要求更加鲜明。在评分标准中, 对于发展等级, 也是要求“可根据4项16个点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以前是提“一点突出或多点呈现”, 表明对发展等级评分要求在逐渐提高。

三、试题的几个商榷点

1. 个别参考答案的拟制是否妥当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4小题:小说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 你认为是否合适?参考答案提到两种观点, 一是不合适, 二是合适。但评分参考同时又指出:“只要能就以上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酌情给分”, “合适”与“不合适”之间难道还有“其他观点”?显然答案拟制错误。

2. 实用类文本的探究题, 考查点到底定位何处?

语文试卷应该以考语文能力为天职, 但此题点引发我们的怀疑。

题目如下:

“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 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 这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很显然, 这个考点的题, 是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但问题在于, 这种题, 如何界定好是考语文能力, 还是考思想道德认识水平?考生虽要结合原文作答, 但事实上, 多是脱离材料空谈的多, 空谈人生价值和行为取向, 如何评定其“探究”能力?第二, 这种题, 只提供话题范围, 指向太宽, 考生答得五花八门, 阅卷信度极低, 到底合适不合适?

四、对改进教学及复习备考工作的建议

1. 侧重能力, 提高素养总是语文教学的方向。

2011年的作文命题为语文教学乃至高考复习都指示了方向。这就要求考生们平时要关注社会生活, 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多体验人生。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2.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突出学习主体, 不宜在教学中由教师包办代替, 发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使一课一得, 每节课学生都有所收获。

在复习环节中, 各个专题要取得突破, 不要不痛不痒, 什么都是水过鸭背, 毫无收获。

同时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 端正学习态度。目前一部分学生厌学、课堂不听课、不完成作业、不答考试题的现象客观存在,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激发其学习兴趣, 端正其考试态度

3. 回归教材, 突出基础。

要不断地巩固语文基本知识, 提高基础能力。教学中不要好高骛远, 着重于巩固基础, 提高能力。在平时的高考复习中, 坚持课本才是根本, 不要脱离课文而去盲目地找习题来做要强化语文的工具性地位, 特别是加强对常用汉字的书写训练。

4. 加强文言文教学。

对学生要加强文言文的背诵, 牢牢把背诵的篇目抓实。对文言文的实词和古诗词鉴赏题要加强训练。

5. 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海南高考 篇10

语言知识点的考查除了以往必考的动词 (短语) 辨析、时态、从句、非谓语等核心考点外, 新课标卷六年来第一次考查独立主格结构 (28题) 。此外, 句型结构考查的比例也比往年有所增加 (29题、34题) ;完形填空题一改往年以记叙文为主的文体, 六年来第一次以说明文的体裁出现;阅读理解题六年来第一次考查文章出处 (59题) , 及文章的作者 (64题) ;听力的最后一篇材料历年来都是一篇独白, 本次却夹杂着大量的对话, 这也是六年来新课标卷第一次出现。

下面按题型逐项分析。

一、听力

2012年海南卷的听力录音语速较慢, 较去年变化不大 (整个听力用时约18分钟) , 音质非常清晰, 大部分话题贴近生活, 如:图书馆借书、看电影、谈论周末计划、餐厅对话、购物、节日出游等等, 对此考生非常熟悉。听力考查主要根据考纲的要求, 对所听内容做出简单推断, 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理解主旨要义等四个方面能力的考查, 重点依然是考查考生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的能力 (见表1) 。

今年听力的题目设问非常灵活, 考生几乎无法在听力材料中听到问题的关键词。如:

7.What does the boy promise to do for the girl?

A.Buy her a new CD.B.Do some cleaning.C.Give her 10 dollars.

题干中的promise一词在材料中并没有出现, 只能从那个男孩的话去获取:I’ll clean up your room.如果这个问题直接问:What will the boy do for the girl?那就容易多了。第15题也属于这种情况:Why is Ariel in a hurry to leave?听力材料中根本就听不到的in a hurry, 材料中对应的信息是:I’ve got to go now.

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听力问题的顺序排列基本和听力的内容一致, 但在第16题中, What might 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这个问题对应的材料和答案应该是在13题的位置, 但是却出现在第16题的位置, 这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听力的考试结果:文科平均分为13.37分, 理科13.98分。

从近几年的高考听力题来看, 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真实听力水平以及交际能力的考查, 越来越侧重对信息的重新加工, 直接提取信息的题目越来越少。

二、单项选择

2012年海南卷的单项选择题继承了往年全国卷的特点, 题目设计注重基础, 突出语境, 强调考生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题干设计和往年一样简洁, 长度适中, 没有难词和长句, 考查的内容覆盖面也比较广, 尤其加大了动词的考查力度。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未涉及的考点独立主格结构今年也出现在考题中。此外, 词汇题的考查 (put down, persuade) 也选取了课本中都曾出现过的、考生所熟悉的词汇, 这对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具体考点分布如下:

单项选择的得分情况:文科平均分为5.53, 理科6.08, 为6年来该项最低的分数。其中, 得分最高的题目是:30题 (0.58分) 考查的是情态动词, 这本来是考生的弱项, 但由于题目的设计着眼于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 考生反而做得比较好。21题 (0.56分) 考查交际用语, 经过这么多年的考试, 交际用语已经不太容易出得有新意, 常用的交际用语考生也见得比较多了。失分最多的是26题 (0.22分) 、23题 (0.23分) 、24题 (0.26分) 、33题 (0.28分) , 其中23和33题都是时态题, 这恰恰反映了考生对时态的掌握还很欠火候, 尤其是对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有着许多错误的认识, 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26是固定的搭配, 考生在课本上从未见过, 失分在所难免。24题考查名词从句, 按理这样的题平时的练习应该是比较充分的, 可能是题干中的其他成分干扰了考生的判断引起的失误。2011年失分最多的是两道词汇题, 而今年的两道词汇题 (27题和35题) 的得分率就分别高居榜首 (分别为0.54和0.51分) , 因为考查的词汇 (put down, persuade) 在课本中都曾出现过, 是考生所熟悉的词汇。

三、完形填空

2012年的完形填空一改往年以记叙文为主的风格, 不再是以往考生熟悉的那种叙议结合的文章, 而是以说明文的体裁出现, 文章讲述的是“body language”。话题考生非常熟悉, 人教版和外研版都有以“body language”为题的文章。在能力考查方面, 今年的完形填空仍然侧重考查考生对“语义、语境、语篇”的深层次理解, 设空间隔非常合理, 但是, 由于部分题目缺失的不是文章主体的信息 (如:38、40题) , 考生推断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本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试题考点的设计比较全面, 以考查实词为主, 动词、名词、形容词占了大部分, 同时也兼顾了虚词。其中, 名词考了7题, 分别是37、42、44、46、50、53和54题。形容词考了5题, 分别是36、39、40、43和52题。动词 (短语) 考了5题, 分别是38、47、51和55题。副词 (短语) 、介词 (短语) 3题, 41、45、48题。

该项得分情况:文科平均分为11.63, 理科12.77。其中得分最高的选项是52、53题 (0.905分、0.865分) , 具体如下所示:

And when parties are from 52 cultures, there's a strong possibility of 53.

52.A.different B.European C.Latino D.rich

53.A.curiosity B.excitement C.misunderstanding D.nervousness

52和53题涉及的内容是文章的主要思想:“来自不同文化的双方是非常容易产生误解的。”大多数考生有这样的文化背景, 所以“完形”就不太困难。

得分最低的选项为36、50题 (0.27分、0.28分) 。其中36题为完形填空得分最低的题目:

Body language is the quiet, secret and most powerful language of all!It speaks 36 than words.

36.A.straighter B.louder C.harder D.further

解析:体态语言是无声的…, 然而却比一般的语言更加“有力”。考生无法明白既然体态语是无声的, 又如何比一般的语言更“大声”?其实这里的louder不应直接从书面含义去理解了, 相信看过这句谚语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行动胜于空谈。) 的考生一定能做好这道题的。

四、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的五篇文章选材地道, 贴近生活实际。A篇为应用文, 介绍了几个可带孩子去玩的博物馆;B篇为说明文, 介绍了一种借助人们的帮助可以获取隐藏在树丛中的蜂蜜;C篇为记叙文, 作者讲述了一次当群众演员的难忘经历;D篇为说明文, 讲述了一种现象;一种知识和技能, 一旦我们掌握且练习熟练, 即便好长时间不再练习, 依然不会忘记。七选五谈论的是给孩子减压的几条建议。

2012年海南高考的阅读理解题难度适中, 梯度明显, 问题的设计和选项总体比较直接明了, 主要涉及细节、推断、主旨大意、词义判断等几个方面。其中细节题占比较大的比例。具体情况如下:

细节题考了8题, 推断题考了3题, 词义猜测考两题, 主旨大意考2题, 值得注意的是阅读理解六年来第一次出现考查文章出处 (59题) , 同时还考查文章的作者是谁 (64题) , 这是往年新课标卷较少考查到的。七选五难度是阅读理解中最大的 (难度系数为0.39) 。

得分情况:文科平均分为15.57分, 理科17.95分。其中失分最严重的是最后的一篇补全信息的阅读题中的72和73题 (0.5分、0.53分) 。

(1) Get support.When you need help, reach out to the people who care about you.Talk to“trusted adult, such as“parent or other relatives.72 They might have had similar problems, such as dealing with a test, or the death of a beloved pet.

(2) Don't take it out on yourself.Sometimes when kids are stressed and upset they take it out on themselves.Oh, dear, that's good idea.Remember that there are always people to help you.Don't take it out on yourself.73

乍一看, A和F选项都有可能适合72题, 但到了73这个空处, 就会发现A合适这个地方, 用F则显得不够严谨, 且又用词重复, 这反倒更坚定了F更适合72那个空了。

五、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是一篇共有114个词语的短文。和往年一样, 短文改错选材简单易懂, 看似学生的习作, 设题多数是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侧重考查学生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重点检测考生对语篇的校验能力”, 考点分布如下:

短文改错讲述的是个小故事, 由于篇幅有限, 讲述的故事连贯性不好, 加上部分考点用词相对比较陌生, 如aggressive、tear apart、last (延续) 、考生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定位错误时就比较艰难。此外, 还有一处错误涉及到词语搭配 (did wrong改为went wrong) , 这种错误如果不是非常固定的搭配, 是比较难发现的。不过从短文改错的选材及语法知识的考查来看, 它的要求应该并不很高, 但我省考生此项的每年得分几乎都是整卷最低的, 可能与考生长期以来的自我定位及答题策略密切相关。

从我省考生的考试结果来看, 今年的平均得分文科为0.94分, 理科为1.31分, 是历年之最低。

六、书面表达

尽管今年的试题多处求变, 但书面表达还是一如既往地采用了往年的书信形式, 并列举内容要点, 试题材料贴近生活实际, 且已经给出书信的开头和结尾, 考生不需要考虑书信的格式。试题难度不大, 考生只需在完成内容要点的情况下, 能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且能恰当使用少量的高级词汇和复杂结构, 同时注意在句与句之间的衔接, 就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我省考生今年书面表达的理科学生平均得分8.47分, 文科7.31分, 综合平均分为7.89分。比2011年的8.01略低, 但比2009年、2010年都要略高。值得一提的是书面表达近年来得到重视, 理科生的书面表达平均分已是最近4年来的最高分, 作文零分率也从原来的13%降至10%, 但仍有将近5000考生作文分为零。

上一篇:合唱演唱下一篇:电动汽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