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管理论文

2024-11-11

收益管理论文(共8篇)

收益管理论文 篇1

一、研究背景

收益管理 (Revenue Management) 是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政府放松对民航的管制后, 从航空运输的实际应用问题中产生的一个概念, 关于收益管理的定义, 目前应用得最广泛的是Kimes在1989年提出来的:收益管理是运用信息系统和定价策略, 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价格将产品销售给合适的顾客, 即所谓的“4R”观念。

20世纪90年代, 国外酒店业开始引入收益管理指导实际工作, 大量关于收益管理的实证研究相继出炉, 至今, 收益管理已经帮助酒店业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在国际上, 酒店业是继航空业之后, 收益管理应用得最为广泛的行业。相关数据显示, 美国的马里奥特 (Marriott) 酒店在90年代初率先引进收益管理系统, 并取得了惊人的收益, 各大酒店集团继而纷纷效仿, 自建立收益管理系统以后, 凯悦 (Hyatt) 饭店俱乐部客房的预定率上升了20%, 希尔顿饭店公司 (Hilton Hotels) 更是创造了空前的收入记录。

二、酒店收益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 收益管理的研究内容

收益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它涉及众多学科, 主要有运筹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等。Jeffrey和Garret (1999) 整理了超过190篇文献之后得出关于收益管理学术界探讨得最多的几类问题, 主要分为以下4个方面:需求预测 (Forecasting) 、超额预定 (Overbooking Research) 、库存控制 (Seat Inventory Control) 、定价 (Pricing) 。

需求预测曾一度被认为是收益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得到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通过多次反复验证, 泊松分布模型由于其预测的准确性, 以及符合饭店需求的离散性而被广泛采用。关于超额预定的研究开始得最早, 历史最悠久。Rothstein (1968) 在其博士论文中建立了首个超定DP (Dynamic Programming) 模型, 尔后, 研究者们纷纷提出各自的超额预定模型, 以期求出最佳的超额预定数量, 实现最大的收入。冯首春、童金华等人还提出了给予DB (Denied Boarding) 旅客的补偿方案。Jeffrey和Garrett (1999) 研究发现, 自1972年以来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库存控制的研究, 其中包括最初的单程库存控制研究, 以及后来的出发地——目的地控制研究。

关于本文着重研究的定价管理, 早期许多航空业定价管理的文献都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他们一般都是从行业层面来分析价格和价格竞争策略, 与我们所定义的收益管理没有太大的关联性, 然而到现在, 定价日益成为收益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原因显而易见, 多级机票价格的制定是进行收益管理的必要条件, 而价格也是旅客是否购买机票的最重要决定因素。

(二) 收益管理的适用范围

Kimes (1989) 总结出了6条收益管理的适用范围, 在学术界堪称经典, 并且被广泛引用。它们分别是:可以细分的市场;易腐的库存;产品可以预售;波动的需求;低边际销售成本;高边际生产成本。后来, 企业的能力相对稳定也被认为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三) 定价管理

1、定价的目标。

根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理论, 企业在定价之前必须首先确定定价的目标,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以获取利益为目标;以扩大销售为目标;以市场占有为目标;以改善形象为目标;以应对竞争为目标。

2、定价的方法。

从价格制定的不同依据出发, 可以把定价方法分为3大类:首先是成本导向定价法, 即以营销产品的成本为主要依据, 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制定价格的方法;其次是需求导向定价法, 即以产品或服务的社会需求状态为主要依据, 综合考虑企业的营销成本和市场竞争状态, 制定或调整营销价格的方法;再次是竞争导向定价法, 即以同类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供应竞争状态为依据, 根据竞争状况确定是否参与竞争的定价方法。

3、价格策略。

现行的价格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新产品价格策略, 相关产品价格策略、差价策略, 折扣价格策略, 心理定价策略。

价格策略在酒店业当中应用的最多的就是价格歧视原理, 它是构建收益模型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价格歧视 (Price Discrimination) 就是公司以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应成本比例差异的价格来推销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服务。价格歧视分为3种:一级价格歧视, 将每一单位产品都以可能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 根据顾客购买产品的数量, 执行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 将顾客划分为不同的群体, 对不同的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如何防止高价目标市场的顾客, 按低价标准进行购买。从市场营销学角度出发, 以上方法被称为差别定价方法, 从经济学角度看就是三级价格歧视 (见图1) 。

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 随着客房等级数量的增加其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因此客房价格等级的数目不可能无限地增加, 所以需要提出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的定价方案。

三、酒店价格决策及相关模型研究

Eliashberg J、Steinberg R (1991) 通过调查发现, 对于价格决策的研究或多或少的独立于收益管理的研究, 但是在基于定价管理的收入管理的研究当中倾向于将价格而非存量控制作为处理需求的主要变量。存量和价格控制并不总是矛盾的, Gallego、Van Ryzin (1997) 认为关闭一个折扣等级可以看作是把产品价格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等级。国外通常将定价决策归结为一个动态定价问题 (Dynamic Pricing Problem) , 下面我们主要探讨收益管理当中价格决策及其相关模型的研究。

(一) 最优饭店细分市场模型

收入管理中价格决策的关键就是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的实现依赖于有效的市场细分。最优饭店细分市场指的是饭店确定最优的客房价格等级及数目。SP Landany (1996) 对最优的细分市场及数目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相关的模型及使用的前提条件:

假设1:饭店有一条已知的确定型需求曲线 (deterministic demand curve) , 且该曲线是非线性的。

假设2:饭店拥有的客房数量固定且同质。

那么, 在一家拥有Q间客房的饭店中, 每日价格和需求的关系为:p=f (q) , q>0, p为满足某日需求q的价格。

第一, 假设n=1, 分配到该细分市场的客房数目为q1, 则p=f (q1) :

p1 (q1) 为每日以p价格分配给需求的利润。对 (1) 式进行求导得:

q0为某一整数。

第二, 当有n个细分市场时, 总共有qn个房间被分配, 第n个细分市场的客房数量为:

就是最优的细分市场, 即房间价格等级数, 对应的价格分别为f (q1) , f (q2) , ..., (qn) 式中, n为饭店的细分市场数, F为每日饭店的固定成本, V为每间客房的可变成本, K为每日各细分市场的固定成本。

冯寿春虽未提出产品定价及细分市场的模型, 但是他以某酒店为例, 引入了预定时间、预定约束条件、驻留时间3个变量, 来定义收入系统中的产品, 从入住天数的角度去设计饭店房价的优惠金额, 为如何优化客房收益提供了另一种方案。

(二) 基于两个细分市场的固定库存服务定价模型

赵涛介绍了基于两个细分市场的固定库存服务定价模型, 这是收入管理的经典模型。两个细分市场指的是:价格不敏感市场 (Price Insensitive Market, 简称PI) 和价格敏感市场 (Price-Sensitive Market, 简称PS) , 文中主要分析了PS市场中以及贴近于典型收入管理应用环境里的定价战略。

定价战略通常取决于固定库存能力下的顾客效用价值, 同时取决于顾客的到达特性, 将这种到达特性用两阶段模型表示, 顾客分别在阶段一和阶段二到达。定价决策模型中将用到一些变量:VLow (第一阶段价格敏感性客户到达购买服务的较低价格) , VHigh (后来的客户购买服务的较高的价格) , CLow (较低的时间成本) , CHigh (第一阶段承担的较大的时间成本) , NL (价格敏感性市场的容量) , NB (价格不敏感市场的容量) 。

1、可预见需求下的价格决策。

在对价格敏感性细分市场和几个不敏感市场容量的确凿掌握下, 最优的定价战略为:

第一, 当价格敏感性和价格不敏感市场都足够大的时候, 采取单一价格VHigh, 同时:

第二, 当价格敏感性市场足够大, 价格不敏感市场小的时候, 采取单一价格VLow, 同时:

2、部分不可预知的需求市场定价战略。

在价格不敏感市场未知的情况下, 上述结论同样有效。

3、完全不可预知市场。

第一, 当两个市场足够大, 采取单一价格决策最高价格:VHigh, 有:

第二, 当价格敏感性市场足够大, 而价格不敏感市场足够小时, 采取单一的折扣价格决策VLow, 有:

4、库存预定限制 (Book-Limited) 定价。

第一, 当价格不敏感市场足够小时, 即, 单一折扣策略是最优的。

第二, 当价格不敏感性市场足够大时, 即, 采取基于收入管理 (订票限制) 的价格策略是最优的。第一阶段的最优价格是最低折扣价格Vlow-CLow, 第二阶段的最优价格是VHigh, E[NB]将以最高价格出售, (T—E[NB]) 将以折扣价在第一阶段销售。

5、超额预定下的定价决策。当第一阶段的销售限制 (Limited Sales) 最优的情况下有:

第一, 在超额预订量C确定和单一阶段销售的情况下, 将以确定的未能出现数量超额预售。当未能出现的数量上升时超额预售数量也相应上升, 并且销售的平均价格会相应下降, 同时更多的库存会面向价格敏感性顾客开放。当取消预订的顾客数量C不可知, 并在0至最大的C之间分布时, 超额预售的数量将远远小于未能出现的期望数量, 否则这将承担巨大的风险成本。

第二, 在两阶段销售并且未能出现数量可确定的情况下, 早期的超额预售数量将大于未能出现数量。

(三) 其他定价决策模型

除了上述研究之外, 张传斌还提出了酒店前瞻性定价模型, 这是个概念性模型, 酒店前瞻性定价模型共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酒店整体目标的设置, 第二层次是以价值为导向的定价策略, 第三层次是管理定价过程, 即酒店定价管理的战术层次。吴茂峰提出了客房软结构决策树模型, 其中涉及了两个概念, 即保护水平和订房限度, 为定价决策模型的提出提供了参考。

四、研究的前景及展望

收益管理被研究者称为“管理科学的新应用”, 甚至被华尔街杂志评为商业策略的第一名, 被认为是有待探索、前途光明的实践, 其带来的潜在高收益吸引着酒店业研究者的目光。我们目前提到的关于酒店业收入管理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酒店客房, 但国外已经出现了对酒店餐饮和娱乐等的收入管理研究, 例如, Kimes、Thompson (2004) 研究了餐厅的餐位组合与收入管理的关系, 酒店始终是一个集客房、餐饮、娱乐、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接待设施, 如何将各功能区给酒店收益带来的贡献融合成一个整体模型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虽然着重分析定价决策, 但是收入管理包含着需求预测、前期的预定、库存控制和定价等诸多内容, 它不仅需要当代信息手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更加需要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据此作出英明的决策, 因此, 仅仅提出理想的模型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不断的检验并且优化模型, 使收入管理体系更加丰富、圆满。

重塑酒店收益管理 篇2

该客户为一家位于国内一二线城市,拥有及管理多家四、五星级酒店的管理公司旗下的酒店。目前酒店正面临新品牌酒店加入竞争群、客户流失、酒店装修改造、缺乏酒店收益管理专门人才等严峻挑战。为帮助酒店应对挑战,我们主要围绕人员、流程和工具三方面帮助酒店推进收益管理并提升其能力。

首先是人员。在项目初期,酒店尚没有专职的收益管理人员,因此收益管理工作无法全面展开。先期我们通过与酒店不同员工的沟通,为酒店关注其内部是否具有收益管理潜能的人员,遗憾地未有所获。

随后酒店通过其它渠道找到了有潜能的应聘者,我们得到酒店的信任,为其考察应聘者的能力,最终为酒店选择了一位让人满意的收益总监。在收益总监到任初期,我们与其进行一个多月的指导及交接工作,使其在此项目结束后,可以独立开展收益管理工作。而通过为期一年的合作,我们的咨询顾问通过日常收益工作指导,帮助酒店对各个参与部门和人员(包括市场销售,运营特别是酒店管理层)进行培训,促使酒店团队正确理解收益理念,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其次是流程。收益管理流程是收益管理工作的规矩和标准,我们为该酒店建立并实施了每日收益管理工作内容与标准,从市场细分定义,价格体系建立,价格敏感度测试,房量管理标准及渠道管理等方面全面建立标准作业流程;也帮助酒店完善了每周及每月收益管理会议的议题和程序等等,使收益管理工作得以系统而持续地开展。

这解决了酒店以往依靠管理者个人经验判断,作出大量具体工作,但不系统、不具体且缺乏持续性的问题。与此同时,也为酒店新上任的收益总监继续推进工作提供了指导方向。

再次是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于前期人员缺失,该酒店的IDeaS自动化收益管理系统未得到充分利用。于是我们为酒店建立了日报、周报与月报标准,同时也通过每周与每月的会议展现充分利用该系统的优势,例如在对需求量预测方面,避免了人工计算带来的时间浪费及人为错误。

酒店如何做收益管理(宋德标) 篇3

收益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找到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和每年等销售量、销售价格和成本费用之间的最佳平衡,以获得最大化的利润。

一、高需求期的收益管理策略

1、适当提升对外散客价,停止或限制打折

1)停止实行房价折扣。

2)只给住店时间较长的客人房价折扣。

3)适当提高房价水平,拉大不同房型之间价差,但价位要控制在中心订房系统和饭店宣传册上公布的价格范围内。

4)加强价格监控,每天上午和下午至少各研究一次未来7-14天每天竞争群酒店价格的变动情况。根据需要适当提升对外散客价,不要闭门造车。建议使用鸿鹊公共微信号上的免费价格监控功能,它能每四小时检测和提醒一次。

5)不能改变的协议价,如公司价、政府价、团队价和会员价等要通过及时关闭低价房型和销售高价房型来提升销售单价,尽量减少免费升档。6)延住客人要按当日价收取,不能沿用旧价格。

2、采取严厉的信用政策

1)减少或取消无信用担保订房,甚至只接受预付和担保预订。2)认真确定每一个预订,清洗预订的水分。3)紧缩取消政策,减少客房的闲置。4)对于住宿期较长的顾客,要求定金付到最后一晚。

3、测算好每日团队用房量上限和团队价格下限,控制好团队预留房释放日期(Cut off day)

1)控制特定日期的团队用房占比,预留足够客房供高价的散客预订。防止低价团队或包房商占用太多房,高价的散客订不到房。

2)控制特定日期订房客人的抵达日期,只接受在饭店某一指定日期之前抵店的客人预订(Close to arrival)。

3)设置最少停留天数限制(Minimum length of stay)。

4)团队价格与对外散客价挂钩,水涨船高,可能每天都不一样,报价是根据停留日期,取平均数报价。

4、团队入住模式优化(Stay pattern optimization)

1)削峰补谷,提高需高求时段团价,用低价鼓励团队住到需求低的时段。2)研究调整团队入住时间和入住天数的可能性,尽可能避开饭店销售的高峰期。3)合理减少团队房配额,优先接受愿意支付高价位的团队。4)挤掉团队订房数量的水分。

5)团队如增加团房,要加价,尽量不要免费升档。

6)用置换分析法报价,把团队带来的客房收入、餐饮、会议、宴会等总体收入和利润都计算对比后,才报价。不要分开报价。

5、通过连住、超额预订等措施提高满房天

1)高需求时期,如果价格灵活,措施得当,很容易满房。此时卖一间房,相当于淡季卖1.5间房,甚至2间房。旺季做到最大化,可以弥补淡季的不足。要知道淡季即使价格很低,都没有多少需求。为何不在有需求的时候,多卖一些呢?用旺补淡。旺季最大化了,全年通常就好了。

二、低需求期的收益管理策略

1、创造顾客需求

1)深入分析每个公司协议账户、团队在客房、餐饮、会议和宴会等方面的产出,找到隐含的需求,鼓励和奖励这方面的客人使用较少使用的服务项目和设施,如农夫般深耕细作,提高已有客户的综合消费及单产。

2)与客人多谈本酒店产品和服务的特色、价值及超越竞争对手的地方,少谈价格。3)确立全员销售的理念,使全体员工都成为酒店的销售代理人。4)如猎人般主动出击,寻找新的业务、客源、渠道,不要守株待兔。

2、实施价格折扣

1)实行淡季价格折扣。对外散客价实行阶梯定价。

2)针对特定的市场、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产品实行限时限量的优惠促销。3)在特定时期,只要能产生边际利润,都是饭店可接受的短期最低房价。

4)团队报价采取阶梯报价法,第一个团队价格较低,第二个团队适当提高,以此类推。此举有效转移需求,带旺酒店各部。

3、提供包价和住店奖励

1)把客房与其他有吸引力的产品结合在一起销售,采用一揽子报价形式,以增加营业收入。以会议、宴会、培训等带动客房和餐饮消费。

2)采取措施奖励订房人员,如协议公司的秘书和会议、宴会组织者。3)给予住店期较长的客人住房奖励,如积分和优惠券。

4、放松控制,并鼓励升档 1)暂时取消对客人抵、离店的时间和停留天数的限制。

2)推出套房或豪华房特价促销,客人花同样多的钱,但得到更好的产品,有效把客源从竞争对手那里转移过来。

3)适当缩小各种房型之间的价差,鼓励升级销售,提高ADR和收入。4)加强钟点房的销售。

5、采取灵活的团队报价,设定每天最少团房数量和最低团价,促使销售团队主动寻找淡季团队业务,用团房打底,保本并带旺客房、餐饮、会议、宴会和康乐等消费,增加人气和提高酒店整体收益。

6、在产品、渠道和细分市场下功夫

1)淡季的价格可能已经很低了,但销售量还不够高,说明调价作用不大了,就要从产品、渠道和细分市场方面下功夫,因地制宜,开发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给顾客来自己的酒店消费和停留时间更长的理由。

2)向竞争对手学习,研究他们的渠道、细分市场等与自己有什么不同,大胆尝试开发没有用过的渠道和没有开发过的细分市场,如MICE和SMERF等,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OTA致胜秘诀

1、把OTA的客源转化成直客

1)OTA的作用应该是广告牌、引流、补充客源的作用。不能过分依赖OTA,定价权和库存分配权不要被其控制。

2)OTA的价值应该在于给酒店带来额外的客源,而不是把酒店直销渠道的客源抢过去,然后酒店用佣金买回来。

3)酒店要努力提高顾客对酒店直销渠道的忠诚度,而不是对OTA的忠诚度。4)要研究OTA的客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流程和绩效考核标准,努力把OTA客源转化为酒店直客,如会员、公司协议客、长住客、团队等,并使他们养成到酒店直销渠道预订的习惯,包括官网、微信、人工预订等。设立目标,进行绩效考核,争取做到新客人第一、二次在OTA上预订,第三次及以后就到酒店直订了。

5)坚决杜绝酒店员工怕麻烦叫客人直接到OTA上预订的现象,应积极主动为客人直订。

2、图片:一张好图片胜过一千字

1)高像素、高清晰度,突出酒店特色。2)最新的照片,不是几年前的。更不是效果图。

3)适当精选一些周边旅游资源的照片放上去,不要太多,太滥,也不要没有。

3、内容:内容为王

1)换位思维,从客人的需要出发,多用客人搜索的热词,联系景点、事件、交通枢纽、设备设施、价位等,提高被搜索到的概率。

2)顾客在OTA上写的评论是酒店的宣传和展示的内容的延伸和补充。研究它们,为我所用。

4、价格:一碗水端平,公平竞争

1)坚持价格一致性,防止价格倒挂。显然,如果酒店直销渠道(官网、步入、电话、微信等)价格比OTA高,客人肯定流失到OTA预订,并对OTA有忠诚度,酒店将损失差价和佣金

2)提供给OTA的促销价,在酒店直销渠道也要提供。道理与上面一条一样,一碗水端平,让客人自己选择到OTA上预订还是直订。

5、不要在同一渠道上制造自己的敌人:清除OTA上的代理商 1)不允许包房商和旅行社用马甲或代理的方式在OTA的公开渠道上销售,与酒店的直销竞争,否则无疑是酒店在同一渠道上制造了自己的竞争对手,而且他们的价格往往比酒店的低,无疑是在同一口锅里抢走本来属于酒店的肉,然后又卖给酒店,赚取差价或佣金。

2)允许并鼓励根据需要提供优惠价給包房商和旅行社,通过房+机+门票等不透明渠道销售,给酒店带来额外客源。

6、分析OTA的客源的喜好、消费习惯、预订习惯

1)不同的OTA的客源在出行目的、停留时间长短、预订规律、房型喜好、来源地、同房人数、房间类型、餐饮和其他消费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分析,可采取不同的策略。

2)海外OTA的客源预订窗口较国内OTA长,综合消费更高,住店天数更长。可提前推出针对海外OTA的促销价,吸引这方面客源。

7、尽量不关房和不关价格

1)如果要关房,关低价房型。如果不关,可提高价格,或者设置入住天数限制。因为一旦全部价格和房型关闭了,连住的客人就预订不了,损失前后几天的出租率和收入。

8、不要把所有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

1)尽量与所有的OTA渠道合作。不要因某些OTA产量不高而不与它合作。如果一个OTA一天能带来3个订单,一年就是1095个,其实不少了,积少成多。2)只与一两家OTA合作,容易被人卡脖子。

3)合作的OTA越多,酒店在互联网的曝光率就越大,广告牌的作用就越大,这对品牌知名度不高的单体酒店尤其重要。

9、宁可提高佣金比例,也不要把OTA的价格降到比直销渠道低 1)如果预测,发现有低谷,生意不好,可以在选定的时段提高OTA的佣金比例,或按价格一致性的原则,在特定时段,降低所有OTA的价格,包括直销渠道的价格。2)与特定的OTA搞促销,要规定OTA在促销期间的产量目标。跟进产量,采取阶梯佣金奖励。

3)适当做团购,如果保本都难的话。用团购带动人气。但是,价格不要太低,不要长期做。

10、利用网评互动,做好客户关系管理

1)及时回复客人在OTA上的点评,最好在48小时内回复。

2)及时感谢他们的赞许,对他们的投诉,积极采取措施补救,做好客户关系修复工作。3)回复和处理方式要个性化,人性化,不要程序化、刻板机械。

4)要想办法把写点评的客人,尤其是写好评的客人转化为酒店的会员,变成直订客。

四、坚持召开收益管理例会,往前看,往前用力

1)坚持召开收益管理日例会,研究一次未来7-14天每天的预订量变化情况。每周坚持召开一次收益管理周例会,研究未来30-60天每天的预定量变化情况和市场供求情况。用嵌套式算法重新预测和优化,及时调控量价配比和渠道。

2)要做上述各项工作,显然要有酒店内外部环境的数据,包括过去的数据(实际发生数)、现在的数据(到手的预订数)、市场环境的数据(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展会、事件、活动、天气、竞争对手每天的价格情况等)等等。

收益管理论文 篇4

1.推动业务创新与拓展

企业通过“智囊团服务”,获得了新的技术、管理理念和专业能力,从而:

?优化企业应用系统架构和功能,提高应用管理效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

?推动业务流程优化和拓展;

?将企业IT资源重新分配到核心流程和应用,支持业务创新和增长;

?获得更多的IT创新支持。

2.促进管理整合与业务灵活性

“智囊团”的专家为企业提供了业已证明的方法论、宝贵的行业经验、丰富的技术和知识等,可以帮助企业:

?不仅满足现有的应用和业务需求,更重要的是规划和预见未来的应用管理发展,为企业扩张、转型、变革、创新和持续提升做好充分准备;

?迅速提高系统整合能力,特别是并购后的系统整合;

?引入先进的IT管理流程,从质量、效率、安全等方面提升IT管理流程成熟度,降低系统复杂度,提升系统整合性;

?加快应用管理标准化,降低跨国、跨地区经营的管理复杂度;

?在实现各地区管理统一性的同时,更便捷地实现当地应用管理的灵活性,满足当地业务和监管需求,

3.优化资源利用

“智囊团服务”的全球交付网络、人力资源、技术、经验、专业能力等与企业内部资源相结合,可以帮助企业:

?降低总拥有成本,主要途径包括提高资产利用率(例如网络硬件、软件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风险等;

?快速满足企业需求,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合格的人才和技能;

?缩短面世时间,缩短应用系统上线和升级所需时间,降低应用系统实施的风险;释放IT资源到核心领域,减少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面世时间;

?提升服务水平,大幅减少缺陷,降低应用系统不稳定对关键业务的损害,提升对终端用户的支持,提高用户满意度;

?解决应用管理人才在招聘、培训和挽留中面临的难题。

收益管理论文 篇5

5.1 体育比赛产品收益产生及分配

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使用过程包括参加体育比赛和从事广告等商业活动,参加体育比赛是运动员人力资本的核心效用。竞技赛事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指无形资产形态的产品组合[14]。下面以运动员人力资本的比赛产品收益为例,对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产生及分配原理加以分析。

我国运动员的劳动分为为国家服务和受资本雇佣劳动形态。运动员为国家服务,指运动员代表国家参赛或以其他形式为社会提供体育公共产品。这种产品在供给形式上也有一定的私人与政府联合供给的成分[15]。在运动员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提供体育公共产品的比赛时,不同项目运动员付出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是相同的,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主要表现为社会收益,在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当中以按劳分配为主。国家收益表现为国家政治需要或大众体育需求的满足;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个人收益表现为工资、奖金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企业收益表现为知名度的提升。

资本雇佣运动员劳动,指运动员将人力资本的暂时使用权出让,参加商业性比赛或商业活动,为社会提供私人体育产品或其他私人服务产品。运动员被资本雇佣劳动参加体育比赛或商业活动,是运动员为社会生产私人产品,不同项目运动员劳动力价格不同。运动员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条件下,以商品的形式通过市场来优化配置,并和物力资本具有同样的一般属性——保值增值,即能为其所有者凭借其财产权带来一定收益。运动员人力资本在生产中,通过转化为商品,即运动员把自己的人力资本的使用权暂时出售给企业,继而转化为企业的可变资本,企业再把所购买的运动员人力资本作为可变资本投入到赛事产品的生产,通过运动员人力资本对体育服务效用的增进,创造超出预付资本价值的生产利润。在价值创造的问题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此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劳动价值论认为创造剩余价值的是活劳动[16]。在体育产品生产中,可以认为价值创造的最终源泉在于异质型运动员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通过与非人力资本的结合与使用能够增进体育服务的效用,创造新价值,不同含量的运动员人力资本创造不同的效用,即生产剩余不同。体育产品生产的物力资本是以资本范畴界定的生产资料,包括资金、体育设施、运动器材、相关服务设施等的集合;体育产品生产的人力资本是以资本范畴界定的劳动力,是资本化的劳动力,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赛会工作人员等所提供的劳动力,而运动员人力资本是在产品生产中效用最大的人力资本要素。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相对立,又统一于资本范畴的共性之中,它们的社会属性是相通的,同为财产或资源。资本雇佣劳动中,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主要表现为经济收益。运动员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在资本市场上出现,人力资本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运动员工资就是劳动力价格。所以,在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当中,应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运动员人力资本国家收益的形式是税收;运动员和教练员个人收益形式是工资和索取生产剩余;项目中心或协会作为半企业化部门,可以提取少量利润;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企业收益的形式是生产利润。

图1中个人指运动员和教练员,国家包括国家税收部门和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

5.2 广告收益产生及分配

无论是职业运动员还是专业运动员做广告,其经济属性与其他社会名人做广告无本质差异,从事广告等商业活动都是受资本雇佣,广告收益的分配遵循按生产要素报酬分配。

图1 比赛产品收益产生及分配原理图

5.3 资本雇佣劳动中运动员人力资本参与价值剩余分配原理

优秀运动员“身价”高昂,表面看来是由供求关系决定运动员劳动力价格,但这并非运动员工资来源的本质。运动员人力资本是运动员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表现为运动员比赛中的竞技能力及因此而获得的影响力等精神存量。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创造体育产品生产利润,物力资本的投资获利已是生产行业人们习以为常的一般规则,但对于人力资本如何制度化地分享生产利润却缺乏规范。资本雇佣运动员劳动从事体育产品生产,在劳动产出大于投入时,产生劳动剩余。在生产中的要素投入为:

生产要素=劳动+资本+自然资源+企业家才能

运动员参与体育生产,不仅投入劳动要素,更重要的投入是资本要素,优秀运动员人力资本在体育生产中高度稀缺,运动员人力资本要素价格才是运动员劳动力价值的主体。所以,运动员作为体育产品生产中的劳动者,投入了劳动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

运动员生产投入=劳动要素+资本要素

上文已经分析,资本雇佣运动员从事体育生产,在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中是按生产要素报酬分配,则运动员的工资表现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工资,即一般劳动力价值;第二部分是对生产剩余的分配,这个生产剩余包含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

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工资+利润,即运动员一般劳动+运动员人力资本→工资+劳动剩余分配。

职业运动员高收入得以实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运动员拥有与企业的谈判力。明星运动员资源极度稀缺,雇佣困难,使运动员拥有与企业谈判的“本钱”,凭借其人力资本投入获得对体育生产剩余的索取。而一般运动员则不具备与企业的谈判力,只是普通的被雇佣者,除去提供劳动之外一无所有,只是个“打工者”,与企业处于不平等地位,没有索取生产剩余的能力。

运动员人力资本决定体育竞赛产品的经济价值,没有优秀的运动员,体育竞赛的观赏性就会下降,受社会关注程度就要降低,赛事市场开发的经济效益必受影响。自马家军退出赛场,多年以来,全国田径锦标赛一向是观众寥寥,然而在2006年的比赛中,石家庄裕彤体育中心比赛门票售罄,比赛组委会意外盈利,其原因就是本届比赛有刘翔参赛。110m跨栏比赛一结束,观众几乎走光,运动员的商业价值可见一斑。运动员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由运动员劳动力转化而来的价值,这种价值能够增进体育服务产品的效用而创造新价值。运动员人力资本创造了新价值,运动员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不仅要获得劳动力价值——工资,而且,还应该参与运动员人力资本创造的价值剩余的分配。运动员个人作为其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之一,参与体育生产剩余的分配,就是目前优秀的职业运动员高工资的秘密。

6 结论

1.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制度是由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的,在运动员人力资本使用过程中,运动员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在生产中形成不同的劳动关系,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由此决定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分配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2.我国运动员的劳动分为为国家服务和受资本雇佣劳动形态。运动员为国家服务、为社会生产体育公共产品,在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分配中以按劳分配为主。资本雇佣运动员劳动,是运动员为社会生产私人产品,在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分配中以按要素分配为主。

3.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分配的分配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运动员、来源单位、教练员、中心或协会。分配力次序有可能因各投资主体投资量的次序改变而改变。职业运动员为国家服务时,在运动员人力资本收益分配中应充分考虑人力资本私人投资特点,保证职业运动员和俱乐部的经济收益。

4.运动员对其人力资本的天然占有、运动员人力资本实际使用者的惟一性、资产专用等特征决定运动员的分配力永远处于最强地位,运动员人力资本只能激励,不能压制,否则可能造成运动员以对抗的方式与管理者博弈,造成运动员人力资本生产能力降低。

5.资本雇佣

劳动中,运动员投入到生产中的是一般劳动和运动员人力资本,运动员有权参与劳动剩余的分配。运动员参与体育劳动剩余的分配,是目前优秀职业运动员高工资的经济学原理。

【参考文献】

[1]刘平,张贵敏.论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研究的当代价值[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1):1-4.

[2]张作云.评西方收入分配理论[J].高校理论战线,2001,(12):54-55.

[3]孙祖芳.现代西方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理论、实践与思考[J].社会科学,2002,(11):26-30.

[4]陈应鹤.人力投资与经济增长[J].社会科学,1991,(6):73-76.

[5]张东辉.人力资本理论与人力资本投资[J].山东社会科学,1992,(2):30-34.

[6]卫兴华,林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赵广山.试论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J].经济评论,1998,(6):39-43.

[8]刘思尚.对我国目前分配制度的几点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2):29-32.

[9]刘树成.现代经济辞典[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0]张贵敏,曹继红.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转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5):1-6.

[11]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71-80.

[12]国家体委.国家体委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工作规范暂行规定[Z].1997.11.

[13]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工作规范化有关问题的通知[Z].2001.10.

[14]程维峰,张贵敏.竞技赛事产品的经济特性[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5):657-658.

[15]杨雪.体育服务产品的公共性与私人性[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4):36-38.

银行现金管理业务收益与风险分析 篇6

一、现金管理业务收益分析

(一) 现金管理服务有助于稳定银企合作。

现金流量决定一家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 在国际企业界素有“现金为王”的说法, 因此, 现金流量管理便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鉴于此, 企业更倾向于使用数目尽可能少的银行平台来进行现金流量管理;而另一方面, 现金管理平台的搭建主要以银行资金结算网络为依托, 涉及面广, 流程复杂, 合作关系一旦建立起来, 企业对银行的结算与信息服务就会产生依赖, 其转换银行的成本也往往会很高, 所以会倾向于继续集中使用这家银行的服务。如此一来, 不但企业的分支机构, 就连其经销商、甚至下游企业也会被合作银行收入囊中。因此, 对于有实力的银行来说, 现金管理业务, 无疑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稳定银企合作的有效手段。

(二) 现金管理服务促进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 产生了新的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在传统上以获取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 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是其主营业务。但随着当前传统业务上的激烈竞争和外资银行的进入, 为了能够适应竞争的需要, 商业银行需要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 加强发展高品质的中间业务和专业服务成为实现经营转型的关键, 商业银行在现金管理中获取的主要收益也不是利差收入, 而是服务费用, 从长远利益来看, 这种盈利模式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才具有持久性。作为一项中间业务产品, 现金管理风险低, 能够带来稳定的结算和其他手续费收益, 是银行利润增长的一大亮点。

(三) 现金管理有助于建立长效的信贷管理机制。

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直接反映其经营状况和支付能力。一位资深银行信贷人员如是说:“贷款发放, 不能光看项目前景, 而不顾企业的财务状况, 因为项目前景不一定能实现, 最终还贷的是企业, 而不是项目;也不能光看报表利润, 而不看现金流量, 因为报表利润不一定代表可用资金, 用来还贷的只能是企业可以支配的现金, 而不是数字利润。实际上, 只有现金流, 才是企业的真金白银”。显然, 基于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银行能够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更为准确、及时的监测与控制。

(四) 现金管理有助于对优质客户的深层开发。

现金管理服务目前面对的主要是高端客户, 包括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这些客户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信誉高、经营状况良好、有精明的管理层和合理的组织架构等, 他们构成了银行的优质客户群。银行为这些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所承担的风险较小, 而获得的收益较高。现金管理关系的确立, 意味着客户对银行能力的信赖与认可。银行可以利用这种优势, 凭着对客户第一手财务信息的掌握, 方便地营销其他高价值产品, 以成功实现存款、贷款、电子银行、国际结算等多个业务领域的“全面开花”, 可获得更多的直接或间接效益, 直至包揽对客户的绝大部分金融服务。

(五) 通过现金管理服务, 加强银行内部资源的整合和银行内部的协调。

银行现金管理服务是总行、分行、支行的许多部门和人员高度配合的综合性服务, 从调研客户需求, 到设计产品, 再到产品的推广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都由多部门人员参加, 而环节间的衔接更需要各部门的高度协作。所以, 现金管理的业务流程是需要纵向总行、分行、支行间协同, 横向多部门人员的紧密配合。因此, 现金管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银行的内部资源整合和流程改造。

(六) 良好的现金管理服务有利于提升银行的市场形象。

提供优质的现金管理服务体现了一家银行的综合实力, 同时现金管理服务的对象一般都是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为他们服务也提升了银行本身的市场形象, 达到了银行与企业的双赢, 这种无形的财富将为银行带来更长远的利益。

二、商业银行提供现金管理服务风险分析

现金管理服务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主要面临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风险。

(一) 外部风险

1、政策法律风险。

首先, 从法律上来说, 在没有贸易背景的情况下, 只是单纯以母子为集团公司的方式就实现了资金的自由划转在目前的一片真空区, 所以银行目前也可以说在钻法律的空子。因为对于企业来说, 任何一笔收入或支出在做账时必须反映出来, 但现在现金管理的实际情况是企业仍在做它自己的账, 但钱却都在母公司账上, 根本不在他的账上。集团资金管理和运作机构将下属企业资金上存集中管理, 在权益上无法准确划分, 有挤占挪用下属资金之嫌;其次, 通过对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可以知道目前商业银行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集团企业中, 部分尚无法达到设立财务公司的准入标准。如果银行为尚不具备市场准入资格的企业集团提供现金管理服务, 一旦企业发生重大的经营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时, 提供信息和结算平台的商业银行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遭受损失, 甚至面临监管风险。《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

套利交易是指同时买进和卖出两张不同种类的期货合约。交易者买进他认为相对“便宜的”合约, 同时也卖出他认为相对“高价的”合约, 从两合约价格间的来回变动中获利。在进行套利时, 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约之间的相互的相对价格关系, 而不是绝对价格水平。这里所说的期货合约可以是同一期货品种的不同交割月份, 也可以是相互关联的两种不同商品, 还可以是不同期货市场的同种商品。套利交易者可以同时在一种期货合约上做多、在另一种期货合约上做空, 通过两个合约间价差变动来获利, 与绝对价格水平关系很小。套利一般可分为三类: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和跨商品套利。

一般来说, 进行套利时, 由于所买卖的对象是同类商品, 所以价格在运动方向理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 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 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受到汇率、利率、股价等市场因素的影响给客户带来未预料到的损失, 从而使银行遭受声誉、客户等方面损失的风险。现金管理服务是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一种中间服务, 因此, 银行并不承担客户的损失。例如, 银行为客户提供的资金风险管理, 虽然银行可采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帮助客户规避风险, 但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变化使得银行提供的规避风险的方案并不能避免所有的风险, 存在一定的风险暴露, 这时客户如果遭受到了经济损失则应由其独自承担, 但客户可能会把这种损失归咎于银行, 银行的声誉可能受到破坏, 严重的可能导致银行丧失掉新老客户。

3、客户信用风险。

首先, 企业集团往往是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 是商业银行所谓的优质客户, 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重点。从总体上看, 企业的资金供给是充裕的, 部分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比较粗放, 导致银行贷款和授信超过其实际资金需求, 出现了资金富余的现象。这就容易出现相关问题。例如, 相关企业往往不是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工程进度, 科学测算所需资金量、期

套利交易的优点与不足

□文/蒋太才罗君黄文佳

上是一致的, 盈亏会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因此, 套利可以为避免价格剧烈波动而引起的损失提供某种保护, 其承担的风险较单方向的普通投机交易小。套利一般包含了两笔交易, 并且这两笔交易是同时发生的, 为了鼓励不同期货合约间的套利, 国外的交易所规定套利的佣金支出比一个单盘交易的佣金费用要高, 但又不及

限结构和现金流、合理确定和调整银行贷款的规模, 而是将富余资金以违反法律规定的方式从事企业间融资借贷, 牟取非法收入。因此, 企业集团的现金管理在成员之间有偿调剂的资金部分可能来自银行信贷资金、甚至造成银行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或固定资产投资领域, 这违反了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贷款通则》第20条规定:对借款人的限制: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得用贷款在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从事投机经营。不得套用贷款用于借贷牟取非法收入。其次, 客户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而违约的可能性会存在, 当发生违约时, 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二) 内部风险。

主要是由于银行自身的原因而造成的风险, 主要包括技术风险、操作性风险和道德风险等三个方面。

1、技术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技术工艺、设备及手段等不完备或失效引发风险, 从而使得技术控制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因为现金管理服务是一种依托于网络和IT技术、技术含量极高的网络化金融服务, 因此其必然面临着一定的技术风险。而在现金管理中, 银行端、企业端都要有配套技术和设备才能保证现金管理的顺利开展, 达到预想目标。银行端的网上银行系统、企业端的ERP等财务软件非常复杂,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一个回合单盘交易的两倍。同时, 由于套利的风险较小, 在保证金的收取上小于单纯投机交易, 大大节省了资金的占用。所以套利交易的成本较低。

一、套利交易的优点

(一) 收益稳定, 风险低。套利交易具有对冲特性, 所以通常比单边交易有更低的风险。这是在比较套利和单边交易时应

的故障, 同时如果系统内部流量过大, 还可能造成系统的瘫痪, 这些都是可能导致服务的中止和客户信息丢失等后果, 给银行和客户带来损失。

2、操作性风险。

银行现金管理服务中涉及的操作性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银行人员操作现金管理系统不当引发系统故障而导致客户利益损失的可能性, 还包括企业财务人员在操作系统时出现错误而造成的损失。因此, 操作人员必须通过培训才能上岗, 以减少由于不当操作造成系统故障引起的客户和银行的损失。

3、人员素质风险。

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员有意识、有目的的作弊或因责任心不强而造成客户损失的可能性。现金管理业务在水平结构上涉及众多不同部门的人员, 在垂直结构上又涉及总行、分行、支行的人员, 业务流程复杂, 对于人员的监控存在着较大困难, 一旦出现漏洞就可能给银行和客户造成巨大损失。因此, 需要完善的监控体系以防范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锦华.当前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7.1.

[2]韩国芹.浅谈企业的现金管理[J].会计之友, 2006.5.

简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分配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44-01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问题的相关规定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与税收、基金等收入一样,同属于国家财政收入,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管理也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由于事业单位可获得的收益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少,国家对这一部分收益的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事业单位自行支配收入,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单位内部分配不公现象长期存在。2006年5月,财政部公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自2006年7月起施行。这是理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完善收入管理的重要举措。但是,对于事业单位的收益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国家所有,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第29条);而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却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第23条)。把对外投资、担保、出租、出借国有资产获得的收入纳入单位预算,实则规定为由单位享有,并由单位自行分配。本文认为这一规定不符合国家所有者的权益,违背了国家作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产权利益要求,把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收益权割裂的规定及实施,无助于从根源上解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归属界定及分配现状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包括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益及通过对外投资、担保、出租、出借国有资产获得的收入。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为了缓解改革开放之初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问题,国家从政策上允许各事业单位通过经营单位国有资产组织收入。目前,通过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的行为在各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从产权关系上讲,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为国家所有,单位享有对这部分资产的使用权、管理权,其享有的收益权要通过财政预算程序和财政分配的方式来获得。事业单位要对外投资、担保、出租、出借单位国有资产活动,首先要通过主管部门的审批,并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在这些活动产生之后,无论其使用方向发生什么样的变动,这部分资产的所有权关系并未发生改变,国家依旧享有对这部分资产的收益权以及对这部分收益的分配权。

从实质上看,在这部分资产国家所有的性质并未改变的情况下,事业单位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从事经营活动,也不论使用方向变动之后产权关系如何变动,都是由事业单位代表国家对这部分资产行使相应产权,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享有资产的收益权及其它相关权利。事业单位并不是该资产的所有者而仅仅是该资产的管理者。这部分资产的收益,应视为国有产权利益,国家作为所有者享有对这部分收益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分配权。

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归属,有助于解决当前事业单位对于使用国有资产获得收益的管理及分配问题。在现实中,国家对事业单位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以及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收益管理一直处于空缺状态,产权单位在收益分配中也未体现国家所有者的权益。相反,事业单位把通过投资、出租、担保等各种形式获得的收益,在单位内部以“小金库”、“账外账”的方式实现集体占有。这种由国家向集体再向个人倾斜的收益分配方式,使事业单位正常工作及社会经济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局面。从国有产权关系看,集体完全占有资产收益本身就是对资产所有者权益的侵蚀,直接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在单位内部分配的失衡,又使追求个人私利成为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的主要目标,因此,有必要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及收益分配秩序进行规范治理。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管理的策略。

鉴于目前国家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对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管理使用、分配去向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到国家与产权单位双方的利益,做到既要维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国有产权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又要照顾到产权单位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的积极性。根据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如下两种基本思路以供探讨。

(一)将收益纳入单位预算应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使用实行相应监管

根据《办法》的规定,将收益纳入单位预算,国家要补充完善相关条文内容,强化事业单位收益管理、使用及分配制度和监管制度,以利于对事业单位收益管理的具体操作和监管。将收益纳入单位预算之后,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只能弥补事业单位经费的不足,杜绝将其用于各项消费性支出或私设小金库截留国有资产收益。这就需要对事业单位收益使用状况进行严格监管。

一般来说,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并形成了由各级财政部门一主管部门一事业单位三级分管格局,事业单位自然是直接对本单位国有资产收益进行监管的主体。这种监管方式使对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管成为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个内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监管职能的弱化,为国有资产收益的流失留下空隙。同时,由于事业单位专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难以判断和杜绝单位财务核算过程中的真实性问题,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国有资产流失。

如果由国家授权与主管部门作为这部分资产收益的监管主体直接监管,则减少了一个监管环节,无疑加大了监管力度。主管部门通过向单位派驻人格化主体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进行实时监督,检查并监督其使用、分配国有资产收益行为的有效性、合理性,以便更好的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更好的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按道理说,这种监管方式应该比由事业单位直接监管更有效率,能更好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这样做增大了监管的复杂性,也加大了财政上的投入,造成了无意义的国有资产流失。

(二)将收益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应实行更为严格的监管

修改《办法》相关条文内容的规定,将收益纳入政府国有资产预算,进入政府财政预算程序重新分配使用,是体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国家所有权权益,促进国有资产合理、合法使用的有效举措。鉴于目前国家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鼓励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就要照顾事业单位利益,科学制定一定的分配比例,使国有资产收益在国家与事业单位之间合理分配使用。据此,首先要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事业单位收益专户,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按国家非税收入政策全额上缴财政,由财政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其次,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审计、核算,保证收益全额上缴;再次,收益上缴之后,由财政局以35%的比例返还原单位,进入事业单位经费账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余收入由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统一分配使用。

收益管理论文 篇8

【发布文号】深府办〔2005〕27号 【发布日期】2005-03-16 【生效日期】2005-03-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暂行规定

(深府办〔2005〕27号 2005年3月16日)

市国资委关于《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转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收益管理,规范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使用行为,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根据《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及其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以下统称企业)。

第三条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国有资产收益包括资本性收益和产权转让收入。

第四条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资本性收益,包括以下收益来源:

(一)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上缴的利润;

(二)国有控股公司中市属国有股权应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三)其他单位因占有使用市属国有资产形成的应上缴收益。

第五条第五条 本规定所称产权转让收入,包括以下收入来源:

(一)市国资委转让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产权的净收入;

(二)市国资委转让国有控股公司中的市属国有股股权及配股权的净收入;

(三)市国资委转让其他市属国有资产的净收入。

第六条第六条 市国资委负责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使用和管理。

第七条第七条 国有资产收益实行预算管理,国有资产收益预算与公共预算分开,国有资产收益预算和决算工作由市国资委负责组织实施。

第八条第八条 国有资产收益应按本规定及时足额收缴,并按规定的范围合法、有效使用,不得用于公共性开支。企业及其他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国有资产收益。

第二章 国有资产收益的预算和决算

第九条第九条 市国资委负责编制国有资产收益预算、决算草案,并根据需要编制国有资产收益预算的调整方案。

第十条第十条 国有资产收益预算和决算范围包括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和国有资产收益的使用。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国有资产收益预算按以下程序编制:

(一)市国资委拟订年度国有资产收益预算编制的具体要求、报告格式、编制方法,并于每年10月底前向企业布置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具体要求。

(二)企业根据市国资委要求,编制本企业当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并由国有产权代表报市国资委。

(三)市国资委审核汇总并编制国有资产收益预算草案,报市政府审查和批准。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市国资委根据市政府批准的预算,组织预算的实施并监督执行。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经批准的国有资产收益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必须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需要进行预算调整的,应由市国资委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市政府审批。预算调整一般应在每年9月份做出。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市国资委于每一会计年度结束后汇总编制国有资产收益决算草案,报市政府审查和批准。企业应当清理核实国有资本数额、往来款项,做好决算数字的对帐工作,确保决算收支数额准确。

第三章 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及时进行利润分配。上一年度利润分配一般应在每年的4月末前决定。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当按照市国资委的批复决定利润分配方案。

国有控股公司在利润分配前,国有产权代表或市国资委授权代表应当按市国资委对预算的批复意见,依法在企业股东(大)会等决策机构会议上表达意见和行使表决权。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每年应缴利润和国有控股公司市属国有股权每年应分股利、红利必须在次年6月末前缴清。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上缴利润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当年度企业净利润的30%,具体比例由市国资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本规定所称企业净利润是指按合并会计报表计算的企业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损益后的净利润。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市国资委根据年度审计报告确定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年度应缴利润数额,并下达利润收缴通知书。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当根据利润收缴通知书,按时足额上缴利润。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国有控股公司每年向全体股东分配的利润,原则上不得低于当年度净利润的40%。提取的公积金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50%以上的,每年向全体股东分配的利润原则上不得低于当年度净利润的60%。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国有控股公司应当按市属国有股权比例分红,坚持同股同利。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侵犯、放弃国有股的收益权。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应当同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其他占有使用市属国有资产的单位应当上缴的收益,由市国资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收缴办法。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市属国有股权和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收入,由市国资委按照有关转让合同规定的时间和金额收取。转让净收入全部列入国有资产收益,由市国资委依照有关规定统筹管理和使用。

第四章 国有资产收益的使用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国有资产收益应当按照下列用途使用:

(一)资本性支出;

(二)企业改革成本支出;

(三)国有资产监管费支出;

(四)为所属企业提供融资。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资本性支出,是指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根据市场经济原则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等要求所进行的国有资本投入。具体包括下列资本性支出项目:

(一)新设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投入;

(二)现有企业增加注册资本金;

(三)购买企业股权;

(四)其他资本性支出。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所称企业改革成本支出,是指为符合条件的改制企业人员安置提供的部分资金支持。具体包括下列支出项目:

(一)发放安置补偿金;

(二)支付欠缴的社会保险费;

(三)支付所欠工资;

(四)其他资金支持。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所称国有资产监管费,是指市国资委为履行国有资产监管职能,在行政办公经费以外发生的费用。具体包括以下支出项目:

(一)审计费用;

(二)企业经营者奖励费用;

(三)资产评估费用;

(四)清产核资费用;

(五)投资项目前期费用;

(六)诉讼及律师代理费用;

(七)咨询顾问服务费用;

(八)课题调研和培训费用;

(九)信息化建设费用;

(十)其他费用。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国有资产收益用于资本性支出和企业改革成本支出的,企业应按本规定第十一条的要求向市国资委编报预算。实际发生时,由企业向市国资委提出申请。未列入年度预算的,市国资委原则上不予受理。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国有资产收益预算内支出和本规定第三十一条规定金额以下的预算外支出,由市国资委决定使用。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下列预算外支出应当报市政府审批:

(一)资本性支出单笔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元)的;

(二)企业改革成本支出,以及向企业提供借款,单笔金额分别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

(三)国有资产监管费支出单笔金额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

第五章 国有资产收益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国有资产收益实行专户专存、独立核算。市国资委负责收缴国有资产收益,并按月编制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和使用情况表。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国有资产收益要严格按规定范围使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挪用、截留及私分。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企业按规定上缴国有资产收益,因特殊原因需延期上缴的,应当经市国资委批准。对未按规定期限上缴的,应按同期银行利率收取收益占用费。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国有资产收益用于资本性支出的,在国有资本到位之日起一个月内,企业应当完成资本变更的相关法律手续,并商市国资委完成企业的账务处理工作。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企业按规定进行利润分配后剩余的未分配利润,应列入所有者权益,由企业全体股东按股权比例享有权益。未分配利润可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未经批准,企业不得擅自调整未分配利润余额。

企业应当加强对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留存收益的管理,留存收益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的,国有产权代表应当向市国资委事前请示。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企业国有产权代表为国有资产收益上缴的责任人。企业未经批准欠缴利润或不按规定程序决定分配利润的,市国资委一律取消国有产权代表年度考核的奖励资格。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凡拖欠、挪用、截留及私分国有资产收益的,除足额补交和加收收益占用费外,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开班宣言下一篇:海南特色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