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收益

2024-05-11

安全收益(精选12篇)

安全收益 篇1

摘要:以粮食安全的概念界定为研究起点, 通过选取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使用量等粮食安全成本相关指标的长期数据, 运用最小二乘法, 分析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的成本;通过选取粮食总产量、农业人均收入等粮食安全收益相关指标的长期数据, 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的收益。通过实证分析, 发现中国粮食安全水平相对较高, 但是, 粮食安全成本也相对过高。

关键词:粮食安全,成本,收益

2014 年, 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09.9 万t, 比2013 年增长了0.9%, 实现了粮食生产的 “十一连增”。 然而另一方面, 2013 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 第一, 此新战略强调“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 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度进口”;第二, 提出“数量质量并列, 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粮食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第三, 强调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统筹兼顾, 注重永续性发展, 强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发展循环农业。

1 粮食安全概念的界定

粮食安全于1974 年《消除饥饿与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中首次被提出。40 多年来, 粮食安全的概念一直在发展和演变。 主要的观点如表1 所示。 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一些专家学者均从不同角度予以解析。

基于中国的粮食安全新战略的背景, 我们的粮食安全概念可以界定为:一个国家 (或者地区) 应该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与其生存和健康相适应的足够粮食, 同时应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 并注重粮食质量与环境保护。

2 粮食安全成本 ———实证分析

粮食安全是有代价的,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 可以用成本予以衡量。

2.1 实证分析过程

假设粮食进出口、自然气候等影响因素不变, 并选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使用量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具体方法是运用表2 中的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得出表3 所示的结论和表4 所示的相关系数。 假设回归方程为:

Y=C+β1X1+β2X2+β3X3

( 其中, X1: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X2: 有效灌溉面积, X3: 农用化肥使用量, Y:粮食总产量。 )

基于表2 中的数据, 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得到表3 的回归结果。

基于表3 得到回归结果为:

可以看出:由于R2接近1, 同时F=199.06>F0.05 (3, 32) =2.90, 所以, 粮食生产与上述变量间总体线性关系显著。 但是, 由于符号的经济意义不合理, 所以理解为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将相关系数列入表4。

从表4 中数据可知, 与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分别作与、、间的回归找到最初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 得到最优拟合度结果:

Y=29356.26+0.63X1+1.12X2+4.56X3

2.2 实证结果分析 ———成本偏高

从上述结果中可看出, 每增加1000hm2的播种面积, 则粮食产量会增加0.63 万t; 每增加1000hm2的灌溉面积, 则粮食产量会增加1.12 万t;每增加1 万t化肥施用量, 则粮食则会增产4.56 万t。 很显然, 播种面积与灌溉面积的弹性不大, 即粮食生产的这两项投入成本是现对偏高的, 显然粮食安全的产出率不大。 虽然化肥对粮食的产出影响最大, 然而, 过度使用却会对土地、水资源等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即产生高昂的生态环境成本。

2.3 其他方面的实证分析

2.3.1农用薄膜和农药使用量的投入效率低下。从近20年农药的使用量和农用薄膜的使用量来看, 1991~1999年, 虽然农药和塑料薄膜的投入使用量不很大, 不过粮食产量就已经达到了43000万t以上;1999~2013年之后, 虽投入了更多的塑料薄膜和农药, 但是粮食产量的增加相对不明显, 甚至在1999~2003年期间, 随着上述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粮食产量反而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农业年鉴,2014》整理得到。

2.3.2政府支出对粮食的支持效率存在边际递减效应。政府对粮食的支持, 除了直接支出以外, 还有多项惠民政策, 如农业税减免、农机具购置补助等等。政府对粮食的投入从1978年的150.7亿元, 持续增长到2012年12387.6亿元, 但是, 却存在着边际递减效应。1991~1998年, 政府投入的每年增加力度并不大, 不过,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1998~2003年期间, 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粮食产量非但没增加反而下降;2003~2013年政府对粮食投入急剧增加, 然而, 粮食产量的增加却不同步。

2.3.3 机会成本挺高。 随着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的逐渐增加, 可谓是提高了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 1989~2012 年, 中国农民工的人均工资性收入逐年递增, 同时, 其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家庭粮食生产收入的增幅。 2012 年年底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幅达16.3%, 家庭经营收入增幅只有9.7%。 此外, 城镇化的推进导致大面积土地被占用, 换言之, 若保障耕地面积就会一定程度导致城镇化进程放缓。

综上所述, 我国粮食安全成本的投入比较高的, 尤其是1999~2003 年之间;2004 年以后随着惠民政策的实施虽然有所改善, 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水平有所提高, 但是, 与其成本的投入相比而言, 效果不是太显著。

3 粮食安全收益———实证分析

由于粮食安全收益的社会收益难以用具体的数据去衡量, 因此, 选择经济收益作为代表去衡量粮食安全收益的大小。 由于, 只有在保障了经济收益的前提下, 粮农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粮食生产中去, 因此, 选取粮食农民收入为被解释变量 (Y) 粮食产量为解释变量 (X) 。

3.1 实证过程

实证过程为运用表5 中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并得出表6 的回归结果。

运用表5 的数据作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结果如表6 所示。

根据表6可知, 回归方程为:Y=-26230.87+0.075。R2较大接近于1并且F=217.25>F (1, 33) =4.12所以该回归方程有意义。

3.2 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可知, 农民的粮食收益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 收入产量是富有弹性的, 即粮食的增产对农民种粮收入的贡献并不大。 其主要原因是:首先, 优质粮食的出产相对不足, 粮食供给与居民需求结构不太相符;其次, 粮食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完善, 生产资料价格增长幅度高于粮食价格增长的幅度。 再次, 不少农民依然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不敢大胆创新, 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但交易成本过高。

综上所述, 一方面, 1998~2003 年期间, 由于粮食价格提高、耕地面积减少等, 诱使农民加大了对农药、化肥、农机具等的投人, 结果导致了粮食生产成本的上升和粮食的总产量下降。 同时, 粮食产量波动明显, 人均粮食占有量从1998 年的412.5kg下降至2003 年的334.29kg。 以此同时, 我国GDP在此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8.86%, 而粮食安全成本的年增长速度为13.60%。另一方面, 从2003 年到现在, 粮食总产量连年增加, 同时, 粮食产量波动不明显, 同时, 农民的人均收入增速加快。这些说明, 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水平是比较高的, 可谓是朝向粮食安全 “新战略”的方向发展, 但是, 粮食安全成本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付恭华.中国粮食生产的多维成本研究—兼论中国粮食安全新保障模式[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14.

[2]周武军, 等.河南省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 2014 (11) .

[3]王国敏、杨莉芸.我国粮食生产主体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基于粮食安全的角度[J].青海社会科学, 2010 (3) .

[4]高铁生.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28) .

[5]曾福生.粮食生产收益影响因素贡献率测度与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11 (01) .

[6]尹义坤.粮食安全成本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2005.

[7]赵予新.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与制度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30) .

安全收益 篇2

余额宝理财通收益对比-余额宝理财通收益对比?

余额宝理财通收益对比

支付宝推出余额宝培养了用户互联网理财的使用习惯,眼看到了大面积丰收的时候,腾讯的微信跳了出来,推出了理财通。培养一种新的习惯难度可想而知,腾讯似乎就是在等这个时刻,微信几亿用户一下子就让余额宝坐不住了。关于余额宝和理财通的比较很多,在这里就余额宝和理财通的收益进行比较分析。

余额宝收益怎么样

余额宝背后的货币基金是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它的收入比银行要高出很多。由于可以和支付宝内的钱一样消费,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把零钱存到余额宝内。有具体资料显示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的走势,可以看到余额宝的收益没有上过7%,并且大部分时间在6%之下,余额宝的收益走势比较平稳。

理财通收益怎么样

微信理财通背后是华夏财富宝货币基金,理财通的收益要比余额宝要高一点。最高的时候七日年化收益率有超过7%的收益,最近的收益不到5%,跟余额宝差不多持平。但是使用余额宝的用户要比理财通要多。现在理财通没有余额宝火。

余额宝和理财通未来收益

单从理财通上市以来的趋势看,理财通的收益明显完胜余额宝,那么在未来会发生什么呢?首先余额宝不会坐以待毙,已在定期理财产品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尝试,推出了新的理财收益。而理财通也必然会有新的动作。

余额宝和理财通规模大小

余额宝和理财通规模大小不可忽略,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规模是1853.42亿元,而理财通仅有10.65亿元,在理财通继续成长的过程中,其收益走势我们将拭目以待。

余额宝和理财宝哪个更安全

余额宝先火了,接着理财通又推,两家公司互牵对于用户是件好了,他们现在拼的是收益。下面小编以大家最关心的安全来对比一下这两种理财产品。

1、余额宝可以转账和直接消费,安全方面和支付宝是一样的,如果有了支付定绑定的手机和支付密码。就可以把余额宝内的钱转出来。所以用余额宝的朋友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如果手机丢了,不是先找手机,而且先挂失手机号码。这样让拿到手机的人不可以接到收短信验证码。

2、理财通呢?就算是有了安装并登陆了微信账号和绑定银行的支付密码。这样里面的钱是转不出来的,因为理财通没有转账功能。如果把理财通里的钱续回来,钱会把到绑定银行卡的账户上。不过拿到手机的人,可以消费,冲值手机话费,游戏币。所以手机和支付支付密码一定要保存好。同样,如果手机丢了,不是先找手机,而且先挂失手机号码。这样让拿到手机的人不可以接到收短信验证码。

3、由于其在手机端上线,为了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微信理财通官方宣布账户资金安全由中国人寿全额投保,如果用户账户资金被盗,由中国人寿保险财产提供7×24小时全额承保。但是在损失发生时,还要满足《财付通服务协议中》中例如“......该损失非基于您故意或重大过失”、“......操作环境、支付过程中使用财付通公司推荐或认可的安全工具”等条件,方可获得赔偿。

4、相比较余额宝如日中天的声势,微信理财通的上线则显得低调的多,其上线首日未见大规模宣传造势,微信系统本身也没有任何推广,不过从体验上来看,微信理财通简洁易用,功能线条很轻巧,充分沿袭了腾讯强大的产品设计能力。个人觉得理财通的安全性要高一点。但是如果以后理财通有转账功能就会和余额宝的安全指数是一样的。

支付宝和理财通如何选择

支付宝是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是由前阿里巴巴集团CEO马云先生在2004年12月创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关联公司。目前,支付宝实名用户超过3亿,在电商支付、移动支付、航空支付等多个领域占有优势。

微信理财通,这款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上线前,没有发布会、没有交流会、也没有媒体宣传。它是腾讯财付通、微信与华夏基金合作推出的,一个货币基金类的理财产品。

1、我们来看下流程哪个比较简单。相对来说,支付宝、微信两款产品都是大家熟悉和常用的,注册等流程自然不需重复操作。然而,微信在用户的生活中高于支付宝,所以微信占据优势,但是两者的操作都非常简单。

2、大家都知道支付宝是第三方支付工具,是网络支付方式。通过银行卡与支付宝绑定,可以在线支付网上购物的费用,若与合作商合作,还可以使用支付宝支付,无需使用复杂的网银。支付宝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支付工具那么简单,其已经发展成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您可以实现多种支付体验,交水电费、交网费等等,还可以实现银行卡转账等多种功能。

3、理财通背后的金融产品为货币基金,2014年1月22日正式上线,当天合作的华夏基金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为7.394%。而且理财通自上线推出以来收益率一直保持稳定水平。

4、支付宝与理财通的主要区别在于,理财通可以获取收益,而支付宝则不能,另外在安全性方面,支付宝要比理财通安全。

★ 怎样理财才安全?

★ 微信祝福语

★ 微信邀请函

★ 微信招聘模板

★ 微信策划书

★ 微信文案

★ 微信优秀作文

★ 春节微信贺词

★ 微信投票倡议书

收益率与收益额孰重孰轻 篇3

银行针对小额账户开始收取年费,这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作为普通用户如何应对?问过几个朋友,不约而同的是将恰好符合免征起点的现金存在银行中,从而逃过年费的征收。

免费午餐吃了那么多年,突然取消的确让人不爽。但不爽归不爽,接下来如何理财,就不该意气用事了。

在笔者看来,这几个朋友的做法不可取。让我们来算一笔账:以某银行账户总额超过1万元可以豁免12元的年费来计算,这1万元的年收益为:豁免的12元年费+1万元活期存款的利息76.95元(0.81%的年利率扣去5%利息税后所得)=88.95元。以此计算我们这1万元的年收益连1%都不到,实在是少得可怜。

如果我们不和银行怄气,让其收那12元账户管理费,而是把这1万元购买流动性最接近活期存款的货币市场基金,那么以过去1年数据来看,获得2.5%的纯收益是没有问题的,即使扣去12元账户管理费,再加上不幸买到一个管理水平欠佳的货币市场基金,那么,做到2%的收益也绝不困难。很显然,后一种方案从理财角度要明显优于前一种方案。

之所以仍会有那么多人选择把钱存在银行逃避年费,除了不习惯支付服务费所以要和银行怄气外,其实根本原因还是不具备一种真正的理财思维——重收益率而非收益额。他们只考虑到这样可以减少12元的损失,却没有考虑到那1万元的收益率下降了多少。

为什么善于理财的人应该考虑收益率而非收益额呢?原因很简单,在投资中,你的收益额=投资额×收益率%。由于我们的收入水平会伴随年龄的成长不断增加,而投资额伴随积蓄年数的增加也水涨船高,我们在投资上的绝对收益更多是取决于投资额,而非收益率。当你的投资额变动了,但是你紧盯绝对收益做决策的思维模式还未改变,那么就可能要出大问题。

笔者认识一个朋友,在大学里就拿出1万元炒股票,投资业绩很不错。看了一下他的投资方法,一大特色就是持有绩优股后绝不认输,短期亏损不当一回事,自然有利于骑上大白马。曾问过他为什么无所谓短期亏损,他的回答是“我就1万元,即使输掉10%也就1000元,打工勤快点一个多月也就回来了,怕什么”。

听到他这样的回答就有些担忧,本以为他已经有了巴菲特式长期投资不理短期波幅的耐心,原来不过是抱有年轻输得起的心态。

后来,这个朋友的父母看其以往业绩不错,就拿出了50万积蓄让其操盘。很可惜,即使在过去的疯牛行情中,他的业绩反而有所退步——往日不理会短期亏损的心态一去不复返,稍有浮亏就割肉,白白逃过了大量疯涨的股票。“50万元的10%就是5万元啊,你让我怎么敢承受这样的损失,那可能是我毕业后一年的收入啊!”同样是10%,但是当他用绝对值去看待时,却做出不同的决策,进而导致了不同的投资结果。

另一个朋友,是个高级白领,月收入上万元。除了买基金外,突然对股票也产生了兴趣。在我的劝导下,最初就拿出了1万元试水。朋友投资以长线死捂为主,不过我劝他既然要体会炒股的感觉,不妨在长线持有的前提下,拿出部分持仓利用技术分析做做当日交易的短差。朋友是个有天赋且心理素质颇好的人,有段时间短差做的相当不错,一个月10%~15%并非太难的事情。但不过坚持了两个月,他就放弃了。“太累了,要盯着股价走势,为买入卖出操作费心费神,一个月也就赚1500元,不划算。”这是朋友的理由。

又是一个只看收益不看收益率的投资初哥。其实,聪明人都明白,假如本金是10万元,按照这样的收益水平那么每个月就可以赚到1.5万元,比他的工资还多,而付出的劳动力和之前赚1500元是完全一致的。同样是15%的收益,当你投资额不同时,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绝对回报。如果你只考虑绝对回报,同样会让你产生错误的决策。

安全收益 篇4

AFC系统是广州地铁中直接面对乘客, 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的系统之一, 也是广州地铁最大的收益系统。该系统的安全、稳定及收益数据的准确性, 直接关系到接受服务乘客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公司的收益安全及日常的经营状态。以下从几个方面来介绍AFC系统的设备安全:

1) 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AFC系统每个车站都设置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网络。采用环网设计, 保证了网络资源的稳定可靠、合法使用。通过在中央的网络交换机上进行设置, 车站和车站之间不能直接通信或者网络访问, 必须通过中央服务器才可以进行网络访问, 减少了病毒大面积传播的可能性。SC服务器、SC工作站和票房售票机均安装防病毒软件, 可以在线实时升级, 可很好地抵御软件病毒的入侵。

2) 防火墙的应用。在车站的终端设备上均安装防火墙软件, 除允许的IP可以访问设备磁盘资源外, 其余任何IP均不可以访问车站的终端设备, 来加强网络访问控制, 提升系统性能, 从而实现以下安全目标:将AFC系统与其他网络进行有效隔离, 避免与外部网络直接通信;对来自外网的服务请求进行控制, 使非法访问在到达主机前被拒绝;全面监视对服务器的访问, 及时发现和组织非法操作。

3) 数据加密。AFC系统内所有的敏感数据采用高安全加密方式, 主要包括票卡、读写机具、SC、LCC和数据通信网络内的存储、访问、修改和传输。票卡、读写器和专用终端设备采用高安全加密方式进行传输。SC、LCC和数据通信网络内的存储、访问、修改和传输通过TCP/IP协议, 并采用地铁线网专用的通信协议进行报文组织传输, 确保控制信息和关键数据在网络上的安全传输, 防止机密信息被恶意窃听、修改、伪造或拦截。

4) 数据传输。AFC系统内的数据生成、保存和上传下载都有安全防护机制,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唯一性, 保证设备数据不会因为误操作或者恶意破坏而被修改。

系统数据具有如下安全机制:

a.TAC码校验安全, 交易数据的最后包含有4个字节的TAC码, 该TAC码是通过一定的算法, 根据设备的SAM卡信息与交易数据共同计算出来的, 因此该TAC码是唯一的, 无法伪造。数据完整性安全交易数据、班次数据和寄存器数据三种数据上传到SC和LCC上, 在SC和LCC上会对这三种设备进行一致性审查, 已保证数据的准确、安全。b.CRC校验安全, 交易文件、参数文件在网络中传输时, 均具有CRC校验, 该CRC校验码是通过指定算法, 将整个文件的内容进行CRC计算校验, 交易文件如若发生任何修改都会导致CRC码校验无法通过, 可在很高程度上保证交易文件的完整性和防伪性。

5) 数据备份。在网络通信正常的情况下, 车站级AFC设备产生的交易数据即时上传到SC服务器, 再从SC服务器上传到线路中央计算机, 避免了数据长期寄存在设备本地所带来的交易数据丢失的安全隐患。在网络通信中断的情况下, 车站级AFC设备产生的交易数据会保留在设备本地, 待网络通信恢复正常后, 及时将未上传的交易数据补传到SC服务器。在网络通信长期不通的情况下, 也可以使用存储介质, 导出本地设备中的交易数据, 再通过SC服务器上的数据导入功能, 将站级设备的离线交易数据导入到SC服务器。

6) 加强系统数据管理。AFC车站终端设备在交易数据产生之后, 一方面即时上传交易数据, 另一方面定时上传寄存器数据、收益数据, 通过2种渠道分别收集交易数据后, 各自生成收益报表, 再通过报表的数据核对, 两表数据一致时视为正常, 不一致时则查询相关数据, 找出差异的原因, 从而增强系统的数据准确性。

二、作业流程的安全管理

任何系统的运作都离不开人员的操作, 因此在相对稳定、安全的设备基础上, 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技能, 规范操作人员的执行情况, 将更进一步地确保系统设备的安全稳定, 有效地保证了地铁的收益安全。

1) 人员权限。AFC系统的操作人员权限分为两大类:AFC设备维修人员权限和车站操作人员权限。车站操作人员又分为普通站务人员及客运值班员, 两者分别对应不同级别的操作权限。以BOM设备为例, 普通站务人员登录BOM设备后, 可进行票卡分析、发售、更新、退款、行政事物处理等操作, 但当票卡闪卡导致锁屏时, 普通站务员没有解锁的权限, 此时需要客运值班员进行确认解锁, 解锁后设备才能投入正常使用, 从而确保了设备操作的安全性。而AFC设备维修人员除了具有以上两操作员权限外, 为了方面设备的维护维修, 还具有退出设备应用软件的权限, 也是为了预防非专业人员刻意退出设备应用软件, 修改设备本地配置文件或损坏设备交易数据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确保设备数据安全。

2) 钥匙交接管理, 多部门协作互相监督。对AFC设备的钥匙进行统一管理, 规范钥匙借用等级流程, 避免多头管理钥匙而产生的漏洞。目前AFC设备钥匙统一由车站人员管理, AFC维修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维修、维护作业时, 需要向车站人员借用相关钥匙, 并填写钥匙借用登记表, 使用完毕后及时归还并再次双方确认已归还。对于涉及到设备关键部位的票务钥匙, 要求多部门相互协作, 相互监督管理。

3) 票款的交接登记。AFC维修人员在维修、维护过程中, 从AFC设备中取出的任何纸币、硬币, 都需要上交给客运值班员, 并做好交接记录表的登记工作, 双方确认签名。而从设备中取出的车票, 经分析显示为有值车票时, 需加封后上交车站, 做好登记记录, 以防止票务收益流失。

4) 建立规章制度, 规范设备操作行为。确定不同部门的安全管理范围, 各负其责, 相互监督, 不能超越自己的管辖范围。车务部门通过认真总结日常票务审核工作中频发的票务问题, 制定详细的票务规章制度, 要求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票务制度, 按照规范进行日常设备操作。AFC维修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设备维护、维修制度及规程, 对故障原因, 维护内容和维护前后的情况均有详细的记录;建立健全的应急保障措施, 确保在紧急情况下, AFC系统能尽快恢复, 使损失降至最小;维修人员需严格遵守票务规章制度, 形成自检、互检、他检的管理机制, 加强票务工作管理。

三、结束语

官员自杀的收益 篇5

1.消除罪证,保护同僚。由于反腐败法律和政策日渐趋紧,单个官员要想贪腐后不被抓住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近年来集体腐败、“塌方式腐败”和“家族腐败”才日渐增多。

2.保护家属的部分既得利益。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死者为大”。一旦某个人死了,即便他是贪官,社会舆论也希望“手下留情”、“适可而止”,穷追猛打、挖地三尺的做法尽管合理合法,但是却不合情。

安全收益 篇6

在Wind资讯2007年基金业绩统计报告中,银河基金公司旗下的银河收益基金以44.9%全年净值增长率在普通债券型基金中排名第一;通过晨星公开数据查询。银河收益自2005年以来连续3年蝉联债券型基金收益的第一名,2005年曾被评为金牛基金。展望2008年。银河基金固定收益总监兼银河收益基金掌门人索峰对固定收益类产品市场充满信心。

宏观政策为债市发展提供可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双防”调控目标。并提出了近10年来最为严厉的从紧货币政策。因此从政策面上看。2008年债市可能并不理想。但实施效果存在两方面的变数:一是出口受外部需求和人民币加速升值影响可能大幅度回落;二是房地产因预期改变和资金紧张可能导致行业投资降温,并进一步波及联动行业的投资。在内需尚无法快速提供经济增长动力的现实国情下,从紧货币政策有可能出现先紧后松。从而为债券市场孕育重大机会提供了可能性。

经过2007年央行的数次加息。居民实际存款利率仍为近10年最低。利率依然存在上调的可能。但受制于控制汇率升值预期和美联储降息趋势。2008年存款利率上调空间有限。届时中期债的优势可能会凸显。

2008年固定收益类基金面临机遇

股市的现实压力主要来自于经济减速甚至硬着陆风险。宏观紧缩政策遭遇美国经济衰退等外部风险。上市公司盈利保持超预期增长很难成为现实。这对整体估值并不低的A股市场将构成较大压力。与此同时,具有安全和稳定收益的固定收益类基金面临较好的机遇。

近两年来股市的持续牛市,使得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降低了债券和货币基金的配置比例。尽管如此。2007年下半年以来。银河收益基金一直处干净申购状态,2007年底这种趋势进一步加速,预示着投资者主动调整资产类型的行为已经出现。同时。国内企业年金,养老基金、机构定向理财等力量的壮大。将从根本上推动固定收益类基金的长期增长。因此有理由对固定收益类基金在2008年的市场占有率充满信心。并对其长期成长抱乐观态度。

另外,索峰表示。随着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大。股市的不利因素也在聚集。而债券市场的转机可能在2008年出现,面对更加复杂的宏观环境。投资者应该主动降低收益预期。个人资产配置要更重视安全性和防御性。在2008年继续单纯持有股票型基金可能并非最好选择。依次增加平衡型、偏债型、打新型债券基金的配置比例,将会实现更为稳定的投资回报。

直接融资市场或将丰富固定收益类投资

索峰还认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解决流动性过剩,化解潜在金融风险的战略之举。随着制度逐步变革、各方面理念趋于一致。以及内外部宏观环境推动,2008年是对发展企业债、公司债较为有利的一年。长期来看形势更加乐观。而当前直接融资市场的供给潜力很大,需求在短期内虽有制约。但逆转条件初现曙光,值得期待。

目前,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公司债市场的全面发展。2008年公司债将面临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这将从很大程度上改变当前企业的融资结构。丰富固定收益类基金的投资品种。提升固定收益基金的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需求。以债券等同定收益类为投资标的的债券基金。更值得放进理财篮子,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分散风险的利器。

安全收益 篇7

一、事业单位资产安全性与收益性协调管理的客观条件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求通过各项资源的利用, 为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提供或创造某种经济权利或经济潜能。换句话说,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要求安全性与收益性协调配合是存在一定客观条件的, 笔者将从事业单位资产的特征、资产管理任务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一点。

1、事业单位资产的特征

为了更好地对事业单位的各项资产进行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管理, 我们必须结合事业单位资产的特征来进行。事业单位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 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

事业单位的资产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 其作用范围为各级党政机关、科学、文化、教育等非生产经营单位。事业单位的各项资产是国家行使政治职能、发展各项事业的物质基础,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不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当然, 事业单位资产过量也不利于社会效率的提高, 过量意味着资源的浪费。事业单位资产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过程, 但是它为经营性资产的高效运行提供了环境。没有这个环境, 企业就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本应由社会解决的问题。

(2) 使用目的的社会效益性

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 而是以经济稳定、经济增长、经济开发, 国民收入再分配、国家及居民的安全、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为其基本目的。而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目的是资产的保值增值, 即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经营性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使用目的不能混淆, 否则, 就会给两个方面的资产使用效率带来不利影响。事业单位资产用于“创收”, 不仅使本来不足的事业经费更加捉襟见肘, 影响社会管理和国家安全建设。

2、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任务

根据事业单位资产的特征, 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和收益协调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1) 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最基本的任务。国家要督促事业单位建立完整的账目, 切实反映国有资产的存量状况;严格制度, 健全手续, 明确责任, 落实措施, 使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化、程序化;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及时掌握资产的使用及增减变动情况, 并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 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处理。

(2) 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节约有效使用

按照物尽其用的原则, 对事业单位中长期闲置不用的资产要积极进行调剂, 增强资产的合理流动, 实现优化配置, 以充分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

(3) 对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

对事业单位以非经营性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要坚持有偿使用的原则, 通过征收国有资产占有费的形式, 将一部分资产收益集中起来, 用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同时, 对事业单位用国有资产开办的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企业和经营单位实施有效监管, 以此规范企业行为, 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的保值增值。

研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性与效益性的协调的目的在于有效防止这一部分国有资产的流失, 遏制腐败, 促使这一部分资产保值增值, 为规范和加强这一部分资产的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二、事业单位资产安全性与收益性管理的体系构建

1、事业单位资产安全性和收益性管理的具体内容

(1) 事业单位资产的检查监督要求体现安全性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资产是否登记齐全、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资产是否帐实相符, 统计数字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合理、有效、节约使用;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是否经过审批和评估, 是否做到了保值增值, 收益是否按时收缴;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处置报批手续;是否受到侵犯、损害;其他需要监督的内容。

(2) 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和处置要体现收益性

事业单位资产使用和处置的原则是推动资产的合理、有效、节约使用;对用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 做到保值增值和取得收益。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管理的重点是固定资产的管理, 无形资产管理, 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和闲置资产调剂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主是要求建立健全登记制度、入库验收、保管、领用、检查、维护的制度、损坏损失赔偿制度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主要是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主要是加强审批制度;对闲置资产调剂的管理, 应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进行处置或调剂, 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

2、完善事业单位资产安全性与收益性管理的对策

为确保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协调管理, 更好地为单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服务, 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以完善事业单位资产安全性与收益性管理的体系建设。

(1) 强化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与调剂的管理

资产处置和闲置资产调剂是提高资产配置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强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与调剂的管理, 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其一, 建立严格的资产处置程序。对事业单位处置规定标准以上的国有资产, 要向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申报, 经批准后方可处置;事业单位在处置资产时还必须经过评估, 以评估确认的结果为基本依据作价处理;其二, 为了保证资产处置的公平、公正, 资产处置时要进入产权交易市场, 实行公开竞价转让, 防止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 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其三, 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的调剂制度。对各事业单位需要新购、新建的资产应先从现有资产中调剂, 必要时, 将行政管理与市场经营两种手段相结合, 制定与事业单位经济利益挂钩的资产调剂办法, 鼓励和促使资产占用单位将闲置资产拿出来进行交易。

(2) 推进事业单位非公益性资产的社会化管理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应该超出发挥公共作用所应拥有的资产数量, 一旦超出应拥有的国有资产数量界限, 就应该通过财政部门成立资产调剂中心或产权交易中心进行资产重新分配, 实现资产重组和功能的重新释放。这种资产要逐步向企业资产转轨, 把非公益性事业单位过渡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这样, 既可以减轻财政压力, 又可以促进产业之间的结合和资产的流动, 调动非公益性事业单位创收的积极性。因此事业单位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应按市场化运行方式管理。推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社会化管理是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的, 是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经济管理职能的客观要求。过去包括现在仍然有部分事业单位追求建立自给的服务体系, 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和组建无所不包的后勤保障体系, 承担许多本来应由市场提供服务的职能。这部分资产占有相当的比例, 应当尽快予以剥离, 推向市场, 实行社会化管理。

(3) 建立高效的事业单位专项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事业单位专项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专项资产管理的阳光工程, 通过管理审计和跟踪监督等, 有效降低或消除事业单位专项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非客观因素影响, 保证国有专项资产管理的流程化、科学化、规范化, 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建立高效的事业单位专项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切合实际, 根据地方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国资管理、财政管理、分级授权等不同管理模式, 选择符合地方特点、满足实际需求的事业单位专项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要能够对从专项资产预算开始、一直到资产的购置申请、领导审批、资产购置、入库、调拨、出库、配发, 然后到资产的处置、捐赠、出售、出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与此同时, 还需要对资产的维修、模拟折旧等提供对应的功能。

(4) 创建规范的资产监督制度

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监督, 建立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单位内部监督的监督机制, 做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通过审计监督, 查错纠弊, 实现快速纠偏, 促进各项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办法切实实行和执行。

参考文献

[1]韦昌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04

[2]殷珍儿.关于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改革与开放, 2010;04

[3]杨翠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益管理的探析.中国商界, 2010;08

[4]张月玲, 陈红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构建.财会通讯, 2010;01

[5]高显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山东纺织经济, 2010;04

安全收益 篇8

据了解 , 这12台谷王DF168混流式烘 干机组投 入运营后, 日处理量可达400吨,能够辐射当地6万亩小麦、玉米作物的干燥需求。 东阿县义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张义松是东阿县谷王高端烘干示范基地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当地农业发展目前急需高品质、高效率的粮食烘干机,去年“ 三秋”本应是玉米的大收时节,可是连日的阴雨天气却让种植大户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正因为如此,张义松才决定上马大型烘干机组项目,而在产品的选择上,他更看重烘干机的作物兼容性。

在购买烘干机产品前,张义松做足了功课。 他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主流烘干机产品多以横流干燥方式, 技术水平较低,适用作物少,烘干效率低,每小时降水率为0.5%-0.8%。 中联重科谷王DF168烘干机采用先进的混流干燥方式,能够让热风与谷物充分接触,从技术上大大提高了干燥效率,降水率也提高到每小时0.8%-1.2%。 张义松说“: 目前市场上横流式烘干机产品较多,我做过比较,虽然不少产品加大吨位、改进干燥设计,但是在烘干效率、 粮食品质等方面, 与混流式烘干设备相比仍然存在本质上的差距,因此我选择一步到位。 谷王DF168烘干机组技术更先进,能够满足玉米、小麦、 水稻等多种作物的烘干需求,兼烘性强正好匹配我们这里多作物的种植特点,‘ 三夏’‘ 三秋’都可以保证作物颗粒归仓。 ”

据测算,由于晾晒不及时或是晾晒不当, 造成粮食虫害、鼠害、霉变、发芽,山东每年要损失45亿斤粮食,约占全省粮食产量的5%, 其中玉米的损失占很大比重。 业内专家指出,玉米水分降低5个百分点,安全贮藏天数约可提高10倍, 将大大降低贮藏损失。 在玉米籽粒机械化烘干的技术上, 玉米具有含水量较高,籽粒较大、含淀粉多的特点, 籽粒的果皮结构紧密光滑,对内部水分的蒸发有很大阻力,特别是在高温干燥介质作用下,会导致表皮胀裂,产生裂纹,因此对烘干机产品的热风温度、热风风量、热风相对湿度、粮层厚度等干燥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考虑粮食品质的同时,还要保证产品的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问题,才能更大规模地推广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

作为农业生产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中联重科依托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 针对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推出谷王DF168 ( 5HX215D) 低温混流循环式烘干机, 填补了玉米机械化烘干高端产品的空白,真正做到玉米、小麦等作 物 “ 一机兼烘 ”。 谷王DF168烘干机采用变径的混流式干燥层设计,烘干效率高,干燥均匀;独有风量变频节能系统,全自动调节热风量,适应各种谷物;谷王二代干燥监控系统的采用,让操作更智能、 管理更得心应手; 搭载进口在线谷物水分测试仪, 能够实时精准检测水分值。

据了解,谷王DF168烘干机适用谷物品种广, 既能烘粮,又能烘种,适用于干燥玉米、小麦、 稻谷、高粱等多种作物。 作为一款节能环保型产品,谷王混流式烘干机单位热耗比横流式烘干机产品更低,且相同条件下所需风机动力更小,干燥介质单位消耗量也更小, 具有便于清理、不易混种的特点。

6月15日,山东省农机局局长高明飞一行来到聊城市东阿县谷王粮食烘干机械化示范基地了解三夏粮食烘干贮藏情况。

在谷王烘干机示范基地,高明飞仔细询问了谷王烘干机的补贴、作业量、烘干效果、燃料等情况,并指出“ 粮食的收获后处理是粮食颗粒归仓的关键环节, 有了烘干机就不怕粮食霉变,对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在了解到谷王烘干机不仅可以用煤、还可以用秸秆作为燃料时,他高兴地说“ 秸秆综合利用是当前国家重点关注问题,烘干机可以燃烧秸秆对社会有益、对农民有利。 ”

在待烘干的麦堆前,高局长抓起一把麦粒仔细查看, 说“: 水分还不到标准,要抓紧烘干。 ”在得知谷王烘干机示范基地是山东省最大、 也是国内领先的烘干机示范基地时, 他表示希望抓住国家政策扶持的大好时机, 在其他地区大力推广谷王烘干基地的模式, 让山东省的粮食烘干实现多地建设、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与审计 篇9

(一) 会计收益的概念

从操作的角度讲, 会计收益被定义为本期交易中已经实现的收入和与此相对应的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计收益的五个特点:一是会计收益是基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 (主要是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收入减去实现这些收入的必要的成本) 。从传统意义上讲, 会计界是用交易观来计量收益的。二是会计收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之上的, 是指某一期间的财务成果。三是会计收益是建立在收入原则之上的, 需要对收入进行定义、计量和确认。四是会计收益需要依据历史成本计量费用, 要严格遵守历史成本原则。一项资产按照获得时的成本核算直到被销售, 才能确认所有的价值变化。因此, 费用是耗费的资产或耗费的获得成本。五是会计收益要求当期实现的收入与适当的或相应的相关成本联系。因此, 会计收益是建立在配比原则之上。从本质上讲, 某些成本或期间成本被分配或与收入相配比, 而其他的成本则结转为资产。

(二) 经济收益的概念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最早将经济学上的收益定义为“财富的增加”。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 尤其是艾尔弗雷德·马歇尔 (AlfreMarshall) 遵从斯密的收益概念并将其引入企业。当代经济学家J·R·希克斯 (Hicks) 在《价值与资本》一书中将经济收益定义为:“一个人在期末与期初保持同等富裕的情况下所可能消费的最高数额”。该定义虽然指的是个人收益, 但企业收益也可以用这个最基本的收益定义来加以解释, 即在期末与期初资本没有变化的情况下, 企业本期可用以消费或分配的最大金额 (汤云为, 1997) 。由此可见, 经济收益是与资本保全或资本维护密切联系的, 它实际上要求在确认企业收益时必须严格区分资本收益和资本保全。

二、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

(一) 会计收益的计量

会计期间损益的确认和计量, 应分析该期间实际发生的交易, 确认和计量各种收入和费用, 根据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来计算。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必须遵循收入实现、应计制、历史成本、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原则。对于资产或负债价值的波动, 如无客观事实认定, 不予确认。会计收益只确认已实现收益, 不确认未实现收益。

(二) 经济收益的计量

根据经济收益观, 期间损益的确认和计量应比较该会计期间期末和期初的净资产, 在扣除投资人追加投资、加回已对投资人所分配利润后, 即为该期间的损益。若期末和期初净资产相等, 资本得到保全;若期末净资产小于期初, 资本就没有得到保全, 差额为资本亏绌;若期末净资产大于期初, 资本不仅得到保全, 而且产生盈余, 差额即为利润。人们按资本计量属性的不同, 又将资本保全分为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前者强调名义货币资本的保全, 后者强调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能力的保全。在资本保全观下,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为取得收益而发生的费用必须以现行成本 (资产的现行购买市价) 而不是以历史成本来计量, 在企业已经耗费的资产未得到重置之前, 不得确认企业收益。在这类资本维护概念下所确定的企业收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收益。此时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概念所确认和计量的收益在量上存在如下的关系:会计收益+未实现的有形资产变化-前期发生的已实现的有形资产变化+无形资产价值的变化=经济收益 (公式1) 。上式中的无形资产不是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传统的无形资产, 而是另一个概念即主观商誉。以资本化方法举例加以说明:

[例1]某经营实体总资产剩余有用寿命4年, 每年期望的净现金流转额如表1: (假设贴现率为5%, 每年折旧7000, 单位为﹩)

第一年期望的净现金流转额 (R1) =7000, 第一年初总资产的资本化价值:7000× (1+5%) -1=6667, 8500× (1+5%) -2=7710, 10000× (1+5%) -3=8638, 12000× (1+5%) -4=9872, 合计为32887。第一年末总资产的资本化价值:8500× (1+5%) -1=8095, 10000× (1+5%) -2=9070, 12000× (1+5%) -3=10336, 合计为27531。第一年的主观商誉= (折旧) 7000- (32887-27531) =1644, 每一年的会计收益=每一年的净现金流转额-每一年的折旧, 第一年的会计收益=第一年的净现金流转额-第一年的折旧, 0=7000-7000。同理可得第二年、第三年和第四年的主观商誉和会计收益, 将各年的数据带入公式1可得到各年的经济收益 (本题中有形资产未发生变化, 故其数值为0) , 汇总见表2:

三、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差异对审计的启示

(一) 以会计收益为基础的审计

应综合考虑企业的持有利得、现有资产实际价值及实物资本保全。一是已实现收益与全部收益的差别。会计收益只包括已实现收益, 而将未实现损益排除在外, 经济收益则将企业的经营收益与持有利得同样对待, 而不考虑收益是否已经实现。因此, 在通常情况下, 两者之间不一致, 其差额主要是持有利得。二是历史成本与现时价值的差别。会计收益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 有利于客观反映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管理责任。但是, 由于历史成本原则内在的缺陷, 特别是收入按现时价值计量而费用按历史成本列支, 使得会计收益的计算缺乏内在的逻辑统一性, 而且使配比原则难以贯彻执行, 以至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 成本也不能得到足额补偿。而经济收益按现时价值计量, 其反映的是资产的实际价值, 有利于成本的足额补偿。三是财务资本保全与实物资本保全的差别。会计收益维护财务资本保全, 即只要求业主投入的货币价值不受到损害, 企业收入超过投入价值部分即作为会计收益, 注重报告经营财务成果。经济收益则坚持实物资本保全, 只有当业主投入资源的实际生产能力得到保全时, 才能确认收益, 只有保持企业实际生产能力, 企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二) 内部治理方面的经济收益审计

应完善的内部控制带来的经济收益、良好的内部治理战略带来的经济收益、妥善的风险管理策略带来的经济收益。一是企业有健全的管理系统、财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和责任机制, 以及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这样的企业管理是科学的, 无管理漏洞能使企业减少由于内控混乱而造成的损失。即从管理角度来考察被审计项目的收益状况。如建设单位通过改善管理, 使一个建设项目的工期得到提前;一个仓储企业通过管理或重新设计使一个仓储设施的布局更加合理, 使有限的空间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等都属于这一范峙。这些方面管理的改善虽不能马上反映在用货币价值来衡量的评价结果上, 但最终会对用货币价值反映的经济收益产生影响。二是内部治理战略的好坏也会影响到企业最终的经济收益, 对其进行审计, 实质是站在一个较高角度审视企业内部治理状况。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深入,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审计内容也将更加丰富, 对人力资源审计的内容不仅是当前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问题, 而更关注的是其治理战略的最终效果问题。三是风险管理旨在确保组织有效运转, 即确保组织的技术先进、道德规范、环境优良、避免意外风险的侵扰,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面对风险, 高级管理层应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建立风险管理部门, 并将风险管理置于公司的整体管理过程中, 将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的职责放在最了解企业经营过程的人身上, 发挥公司治理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风险管理审计的关键是确认、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审计经营管理人员为降低经营风险所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管理者是否有助本企业降低风险, 以实现企业经济收益增加的目标。收益与风险对称是经济生活中的普遍规律, 企业在高风险状态下运行而获取中等甚至低水平的收益显然不是投资者所愿意看到的。收益的稳定性是企业所面临风险大小的表象特征, 收益稳定性越差说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大, 反之, 说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小。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有着不同的概念和含义, 两者在计量上也存在量差, 而经济收益力图计量企业的实际收益而非名义收益, 因而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收益。因此, 在对企业的收益进行审计时, 应在对其会计收益进行审计的基础上考虑其经济收益的审计, 因为它不仅能帮助企业查错纠弊, 而且也有利于管理政绩、管理责任等方面的审计, 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益水平。

参考文献

安全收益 篇10

收益是财务会计的核心概念之一, 对收益的研究是会计理论的重心, 并且随着新型经济业务的出现及报表使用者需求的变化, 收益表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传统收益确定模式以历史成本、收入的配比和稳健原则为基础, 传统收益报告只有在资产现有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 才予以确认损益, 没有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对资产价值的总体影响。因此, 传统收益报表反映的是过去的信息, 滞后于经济事项的实际发生, 不能满足使用者对业绩信息的要求。

基于以上因素, 收益报告的改革及应用成为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世界各国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团体纷纷提出改革意见:综合收益报表 (综合收益表) 或第四财务报表被提上日程, 并已在一些国家应用。

二、概述

综合收益概念是相对于传统收益概念提出的, 即“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 (净资产) 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权益的一切变动。”

与传统收益相比, 综合收益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它比传统收益更接近经济收益, 服务于决策有用观, 体现的是损益满计观, 采用了资产负债表观, 而且更符合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理论。综合收益的确认计量更好地贯彻了权责发生制, 体现了适度稳健原则。

综合收益各个组成项目的确认与计量仍是难点, 比如, 综合收益应以现行价值或是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但在实务中还将保留混合计量模式。此外, 对于各组成项目何时应在财务报表中确认、哪些项目应计入综合收益、这些项目应采用何种计量属性以及如何区分净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等问题, 目前还没有一个适当的标准, 各国都在进行着探索和改革。

三、综合收益项目

笔者在对我国上市公司执行综合收益报表列报的研究中发现, 由于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比较宽泛, 除明确为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项目外, 其他项目的认定存在一些模糊之处, 加之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后一些新的概念不断提出, 却又缺乏明确的概念定义, 导致会计实务中对诸如“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权益性交易”等概念出现了较多的混淆误用。很多上市公司在执行会计准则的过程中, 对其他综合收益各个项目的金额来源不清晰。因此下面将对报告中各个项目进行具体分析, 旨在为报告的编制者提供依据。

(一)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

该项目主要受核算中的如下几方面影响: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价。即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上涨, 会增加此项其他综合收益利得, 公允价值下降, 会增加此项其他综合收益的损失 (报表中以“-”号列示) 。需要说明的是,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分为股权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 债权性投资使用摊余成本计提本期产生的投资收益, 本期可实现的损益受企业确定的实际利率影响, 通过阅读年报, 笔者发现上市公司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中很少出现债权性投资, 年报中大部分为股权性投资, 公允价值主要从公开的证券市场获得。

2.处置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时, 原已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已确认的损益 (即前期已计入资本公积中的利得或损失) , 应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入净收益 (即从资本公积中转入投资收益) 。利得的转出会导致其他综合收益在当期减少, 同时当期净收益增加;损失的转出会导致其他综合收益在当期发生增加, 同时当期净收益减少, 两种情况均不影响综合收益的金额。年报中上市公司绝大部分均在其他综合收益表中披露了此项内容, 但是几乎均未披露转入损益的项目及对净损益的具体影响金额。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问题对其他综合收益也会产生影响, 具体表现为以下3点:

现有会计准则规定:

(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 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 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 应当予以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

即当确认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贷:资本公积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此时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尚未终止确认, 但原已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损失已经转出, 即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中成为重分类调整事项从其他综合收益此项目中转出, 使得本期净收益减少。

(2) 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 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 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 计入当期损益。

债务工具的减值转回不再影响其他综合收益列报金额, 因为它是通过损益转回的。

(3) 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 在该权益工具价值回升时, 应通过权益转回, 不得通过损益转回。但是,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 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 不得转回。

允许转回减值的权益工具在价值回升时是通过所有者权益转回的, 即通过资本公积转回, 使得其他综合收益此项列报利得增加。转回分录为:

4.上述影响均需要考虑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的差异的问题, 调整所得税对该项目的影响。

现以一实例来解释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由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列报金额的形成过程。

某企业2011年3月5日购入某公司普通股股票4 000股, 每股价格11元, 各项交易费用330元。企业将其列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 购入时会计分录为:

2011年12月31日, 股票价格上升, 每股价格上升为每股11.87元, 共升值4 000×11.87-44 330=3 150元, 会计分录为:

2011年12月31日, 企业递延所得税负债为3150×25%=787.5

2011年12月31日, 企业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列报的项目及金额为: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产生的利得 (损失金额) :3 150

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所得税的影响:787.50

前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期转入损益的净额:0小计:2 362.50

(二) 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的份额

此项内容主要受如下核算的影响:

1.采用权益法核算时, 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投资企业应按照持股比例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中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 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此时造成企业其他综合收益此项目利得增加或损失增加。

2.在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 应将原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与所出售股权相对应的部分转入“投资收益”。此时造成重分类调整金额增加, 利得转出会造成本期其他综合收益减少, 同时净收益增加, 损失转出导致本期其他综合收益增加, 同时本期净收益减少。重分类调整的金额对综合收益的总额不产生影响。需要注意的是, 上述处理均建立在合理已分重分类调差损益的前提下。

3.上述项目均需考虑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 调整所得税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影响。

现举一实例说明:

2011年8月7日, 甲公司出售所持B公司10%股份, 取得价款2 000万元。原持有B公司40%的股份, 对B公司有重大影响, 采用权益法核算。出售时, 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7 500万元, 其中:成本6 000万元, 损益调整1 000万元, 其他权益变动500万元。甲公司出售该长期股权投资时的会计分录为

所得税影响额为250×25%=62.5

2011年12月31日, 被投资单位B公司确认的其他权益变动为500万元。则甲公司应确认的其他权益变动为150万元 (500×30%) , 会计分录为:

所得税影响额为150×25%=37.5

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中所分享的利得 (损失金额) :150

减: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中所分享的利得 (损失金额)

产生的所得税的影响:37.5

前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期转入损益的净额:187.5

小计:-75

(三) 现金流量套期工具项目

此项内容主要受如下核算的影响:

1.现金流量套期的公允价值变动额。现金流量套期工具利得和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应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期末公允价值上涨, 会增加此项其他综合收益利得, 公允价值下降会增加此项其他综合收益的损失 (报表中以“-”号列示) 。

2.被套期项目为与其交易, 且该预期交易使企业随后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 原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 应当在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影响企业损益的相同期间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原已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已确认的损益 (即前期已计入资本公积中的利得或损失) , 应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入净收益 (即从资本公积中转入投资收益) 。利得的转出会导致其他综合收益在当期减少, 同时增加当期净收益;损失的转出会导致其他综合收益在当期发生增加, 同时减少当期净收益, 两种情况均不影响综合收益的金额。

3.企业预期原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净损失全部或部分在未来会计期间不能弥补的, 应当将不能弥补的部分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原已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已确认的损益 (即前期已计入资本公积中的利得或损失) , 应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入净收益 (即从资本公积中转入投资收益) 。利得的转出会导致其他综合收益在当期发生减少, 同时增加当期净收益;损失的转出会导致其他综合收益在当期发生增加, 同时减少当期净收益。两种情况均不影响综合收益的金额。

4.上述影响均需要考虑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的差异, 从而考虑所得税对该项目的影响。

现举一实例说明:

2011年1月1日, 某公司预期在2011年6月30日销售一批商品X, 数量为100 000吨。为规避该预期销售有关的现金流量变动风险, 公司于2011年1月1日与某金融机构签订了一项衍生工具合同Y, 且将其指定为对该预期商品销售的套期工具。衍生工具Y的标的资产与被套期预期商品销售在数量、质次、价格变动和产地等方面相同, 并且衍生工具Y的结算日和预期商品销售日均为2011年6月30日。2011年1月1日, 衍生工具Y的公允价值为零, 商品的预期销售价格为1 100 000元。2011年6月30日, 衍生工具Y的公允价值上涨了25 000元, 预期销售价格下降了25 000元。6月30日, 公司将商品X出售, 并将衍生工具Y结算。公司采用比率分析法评价套期有效性, 即通过比较衍生工具Y和商品X预期销售价格变动评价套期有效性。公司预期该套期完全有效。假定不考虑衍生工具的时间价值、商品销售相关的增值税及其他因素, D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 2011年1月1日, 公司不作账务处理;

(2) 2011年6月30日。

所得税影响金额25 000×25%=6 250

(确认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

所得税影响金额=25 000×25%=6 250

当期产生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产生利得25000

减:所得税影响金额为6 250

当期期末同时转入损益的净额为18 750

小计:0

(四)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

根据外币折算的“资产负债表”中“报表折算差额”填列其他综合收益中的该项目金额;根据当期转入损益类科目的金额, 分析填列“处置境外经营当期转入损益的净额”。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为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净资产减去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股本, 累计盈余公积及累计未分配利润后的余额。

上述处理是根据现有会计准则作出的一些解释和说明, 笔者认为在后续的调整过程中还需规范与综合收益相关的业务处理方法, 调整相应的会计科目, 力争在核算阶段就进行明确的划分, 建议在会计核算上单独设置。权益类会计科目“其他综合收益”, 将明确为其他综合收益的交易或事项, 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会计科目;或者在资本公积下设置“其他综合收益”二级会计科目, 将其他综合收益形成的资本公积与权益性交易形成的资本公积彻底隔离, 避免继续出现混淆, 也便于统计数据填列报表项目。

摘要:财政部于2009年6月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 (财会[2009]8号) , 其中第七条对利润表的列报内容与方式做出了适当调整, 首次在财务报表中引入综合收益指标, 要求在利润表中增列“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 同时对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格式进行了相应调整, 并要求上市公司在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在现有报表中,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项目被明确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由于在新会计准则中其核算方法存在一些模糊及难以确认的事项, 使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如何形成比较模糊, 有可能造成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不够准确。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综合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综合收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及2010.

[2]程春晖.综合收益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3]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8[M].财政部会计司组织翻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4]王辉.综合收益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

安全收益 篇11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小盘股票在一季度的大幅飙升,偏好成长股的私募业绩更是十分骄人,3只产品收益翻倍,82只产品涨幅超50%,430只产品涨幅超30%,808只产品涨幅超20%,占比54.45%。

不过,与往年一样,业绩严重分化的情况仍在延续。一季度股票策略私募产品中虽然有3只产品跌幅超过20%,首尾相差高达惊人的273.98%。

从一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倚天投资叶飞管理的“倚天雅莉3号”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其以一季度248.39%的超高收益摘下季度冠军。从该产品的净值表现来看,2015年以来,实现爆发式上涨,累计净值达到2.6018,暂时领跑私募群雄榜。其基金经理叶飞在两年前就看好创业板上2000点,因此提前布局,主要受益于互联网金融、次新股、网络安全软件和在线教育等热点。2015年叶飞重点关注券商、军工、次新股和高科技(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四大方向。

中山证券旗下的“中山宝睿精选”以120.51%收益暂居股票策略第二名,累计净值高达6.0013。和聚投资于军管理的“中信信托-和聚鼎宝2期”则以102.30%的高收益夺得一季度探花位置,该产品目前累计净值为2.9231。

股市常胜将军徐翔掌舵的泽熙投资仍然保持着一贯的高水准,旗下两只产品杀进前十名,泽熙3期、泽熙1号,分别录得99.27%、86.82%的收益率,排在一季度第四名和第七名。

安全收益 篇12

本文与他文探讨的不同之处在于: (1) 归纳了各个层级的教育等级分别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不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教育的数量上, 而更加关注教育层次。 (2)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也并非是经济总量, 而是对人均GDP的影响, 原因在于, 对于不同人口基数的时期, 若只比较国民经济总量, 则不能较全面的说明社会经济进步。

一、明瑟收入函数及个人教育收益率

(一) 函数表达

明瑟收益率指的是利用明瑟收入函数计算出的教育边际收益率, 反映了受教育者多受一年教育收入的变化率。通常设定明瑟收入函数形式如下:

其中, Y是就业者的收入, S是就业者受教育年限, X是就业者的工作经验 (年限) , 按照劳动就业理论和国际上劳动力市场的实际经验, 工龄对收入呈现二次曲线关系。

公式中变量S的系数β满足:

称β为明瑟收益率, 其含义是:在相同工作年限条件下, 多接受一年教育的就业者收入比未接受该年教育的就业者的收入的变化率。

(二) 近期中国教育收益率变化及原因

陈晓宇、陈良等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中, 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20世纪后十年, 短短的十年时间里, 教育收益率严重低下的状况得到了基本扭转。中国教育收益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3%左右, 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到2000年的8.5%, 虽然略低于, 但已逐步接近了国际平均水平。

张俊森和赵耀辉的研究发现, 1988—1999年间高等教育收益率依次为3.9%、3.4%、4.3%、4.0%、4.9%、5.2%、7.4%、6.3%、7.4%、6.7%、8.8%、10.0%。

上述调查研究虽然数字有细微的差异, 但均有力地证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高等教育收益率确实呈逐年上升这一特点。

关于明瑟收益率快速增长的原因, 已有如下分析:技术进步 (劳动力需求) 和教育扩展 (劳动力供给) 赛跑导致收益率的长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力流动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则导致收益率短期的增长。

(三) 明瑟收益率的扭曲及收益函数的限制

明瑟收益函数从相当理论程度上可以解释教育与收入的关系, 个人可以设定预期收入, 通过该函数计算自己最佳受教育年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中国的特殊国情及制度下, 尚存在一些影响因素, 使受教育年限不能很好地反映出预期收入水平, 在中国, 工资收入的绝对并非完全取决于或者主要取决于受教育年限, 还受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工龄、职称等工资体制的影响及个人能力:

1. 工资体制。

在中国, 工资中工龄、职称等工资体制对收入的影响要比预期大得多, 中国城镇的企业工资体制是基本不反映劳动者教育程度的差别的。邬剑军和潘春燕在《个人教育投资回报率与企业工资体制》中计算出, 每十年工龄的增长, 工资都以超过20%的幅度增长, 各组平均增长率为25.7%。而小学以下到初中, 初中到高中, 高中 (含技工学校和中专) 到大专, 大专到本科以上, 其增长率分别为1.7%、-0.9%、20.8%和18.8%, 各组平均增长率为12.6%, 低于按工龄分组的平均增长率约13个百分点。

2. 个人能力。

自从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 开始彻底抛弃了“大锅饭”的思想, 实现了按劳分配, 个人能力也便成了决定自身价值及收入的主要因素。但是, 教育程度并非与个人能力直接相关。从某种程度上, 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中, 未避免逆向选择, 教育程度只是一个个人能力的信号发送过程, 并非完全替代。高学历低能力, 低学历高能力屡见不鲜。在市场化的今天, 重视的是能力, 而非教育程度本身, 因此, 收入的决定也不是完全与教育程度相关。

二、教育层次社会收益分析

以往学者关注比较多的是, 各个层级的教育加权为一个量———即人力资本总量和社会物质资本对国民经济总量GDP的影响分析。通常运用的是,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实证分析模型。模型表达为:

其中, A表示技术参数, 往往为便于分析, 假定各期的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以Kt表示各期物质资本投入, Lt表示劳动力投入, Ht表示接受大专及上学历教育的人力资本投入, 代表当年高等教育系统输送的较高层次的人力资本, etμ为随机误差项, Yt表示当期GDP。αβγ分别表示物质资本、劳动力及高等次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

模型采取对数形式:Ln Y=Ln A+αLn Kt+βLn Lt+γLn Ht+μ

本文与之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文章将各个层级的教育进行划分, 归纳了各个层级的教育等级分别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到目前为止, 我们一提到教育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教育的数量上。但是, 仅仅关注数量不能令人满意”, “首先, 没有考虑到教育质量上的差异”;二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也并非分析的是, 经济总量即GDP的影响, 而是, 对人均GDP的影响, 我认为, 中国, 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大国, 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实施对人口影响力巨大, 以往生育观念导致多生, 而使人口增量多, 近来少生、优生的概念相对减少了人口数量, 因此, 对于不同人口基数的时期, 若, 只比较国民经济总量, 而不是人均经济, 则不能较全面的说明社会经济进步。因此, 基于以上观点, 鄙人认为, 将人均量作为考察对象则更适宜。

教育 (或高等教育) 投资的社会收益, 既是投资主体所关心的问题, 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所应当考虑的问题。以下将分析教育对宏观的影响。将以各教育程度作为自变量, 教育对经济的贡献额 (表现为人均GDP) 作为因变量, 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进而得出结论:何种的教育程度对人均GDP贡献最大。

(一) 数据来源及模型建立

把观测到的十二年的不同教育阶段毕业生数量作为该教育水平的主要体现, 同时把对应各时期的人均GDP作为社会进步, 人民生活物质水平提高的主要考察指标。

将从1996—2007年的主要数据———人均gdp (pgdp) (单位:元) 、该年毕业研究生数量 (yjs) 、实际普通大学毕业生 (sjpt) , 普通大学毕业生数量 (pt) 、实际高中生毕业数量 (sjgz) 、实际初中毕业数量 (sjcz) , (1) 研究生招生数量 (yjszs) 、普通高中招生 (gzzs) 和普通大学招生数量 (ptzs) (单位:人) 整合为下表:

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按:普通大学毕业生数量=实际普通大学毕业生数量-研究生招生数量 (即pt=sjpt-yjszs)

高中毕业生数量=实际高中毕业生数量-普通大学招生数量 (即gz=sjgz-ptzs)

初中毕业生数量=实际初中毕业生数量-高中招生数量 (即cz=sjcz-gzzs)

三个计算公式, 合并按年份人均的GDP得出表2:

设定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一) 计量分析及结论

由此, 可初步写出人均gdp决定式:

方程中回归系数下方括号内的数值是其相对应的t检验值, 根据统计经验规则, 若t检验值的绝对值大于2, 则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通过。 (1) 拟合优度检验:R2=0.998178, R2=0.997137, 说明人均GDP的变化有99.82%可以用各类教育毕业生数量来解释, 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 F检验:F=958.74, 是一个很大的数值, 说明回归方程显著。 (3) t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 自由度为n-k-1=6临界值t0.05 (6) =1.9432。由上式t统计量, 研究生和普通大学毕业生因素较显著。 (4) 经济学解释:人均GDP的变化有99.82%可以用各类教育毕业生数量来解释, 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在教育层次对人均GDP的影响中, 研究生和普通高校教育的毕业生数量对人均GDP影响最大:毕业研究生每增加10万人, 人均GDP增加为33 623元;普通高校毕业生每增加10万人, 人均GDP增加为568元。

二、结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1. 通过以上分析看到, 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正相关, 且学历越高对人均GDP的影响就越大。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 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的各种高层次专门人才,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2. 逐步瓦解在中国独特的户籍制度, 实现人力资本的地理流动, 促进和加强市场化改革, 从而从短期实现收益率的提高。

3. 建立能够充分体现知识价值和受教育价值的收入分配企业工资体制。改革的方向应是逐渐加大教育程度差别对工资的影响, 并配以相应的选拔和业绩评估机制。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

4. 国家应继续增加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关注度, 多渠道增加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例如,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有利于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投资行为, 在提高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因此, 政府应积极推行此项政策的实施, 扩大资助的覆盖面, 使得更多学生享受到资助。另外, 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 培养具有更高专业化程度、知识面广的高精尖人才。

参考文献

[1]邬剑军, 潘春燕.个人教育投资回报率与企业工资体制:第1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2) .

[2]陈晓宇, 陈良, 等.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第1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2) .

[3][英]盖伦特.琼斯.教育与经济增长[J].郑磊, 杜育红, 译.教育与经济, 2006, (4) .

【安全收益】推荐阅读:

私有收益05-16

基础收益05-20

创新收益05-21

收益余额05-25

收益波动06-06

谈判收益06-14

粮食收益06-14

收益法06-20

固定收益06-26

收益模型06-28

上一篇:高血压伴高脂血症下一篇:节目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