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行政处罚资料

2024-07-26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资料(共8篇)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资料 篇1

西安市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文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

(蓝市监)处字〔2018〕135号

当事人:蓝田县三里镇新庄村卫生室 地址(住址):蓝田县三里镇新庄村 邮编:710500 组织机构代码(身份证)号:6XXXXXXXXX6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李直林 性别:男 职务:负责人

当事人基本情况

蓝田县三里镇新庄子村卫生室位于蓝田县三里镇新庄子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PDY700243612212D6001。卫生室负责人李直林,男37,岁身份证号:6XXXXXX6家住蓝田县XXXXXXXX小组。

违法事实

2018年6月4日,我局执法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査时发现该诊所药架存放的湖北济安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生脉饮,产品批号160901A,生产日期2016.09.12日,有效期至2018.02,规格每支10毫升,每盒10支,共四盒;山东大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藿香正气水,规格10毫升*10支,产品批号1406241,生产日期2014年6月24日,有效期至2016年6月23日,共十四盒;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的维D2果糖酸钙注射液,规格1m1*10盒,产品批号151106,生产日期2015.11.04,有效期至2017.10,共三盒;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藿香正气胶囊,产品批号160626,生产日期2016.06.23,有效期至2018.05,共九盒,2018年6月11日,经我局执法人员询问调查,湖北济安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生脉饮每盒4.8元,4盒,共计人民币19.2元;山东大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藿香正气水,每盒1.4元,14盒,共计人民币19.6元;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的维D2果糖酸钙注射液,每盒2.5元,3盒,共计人民币7.5元;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藿香正气胶囊每盒1.4元,9盒,共计人民币12.6元。以上四种药品,货值金额为58.9元,无违法所得。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禁止生产、销售劣药。第三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三)超过有效期的规定进行立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生产、销售劣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或者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结合本案事实决定给予该诊所

1、没收以下超过有效期的药品。湖北济安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生脉饮,产品批号160901A,生产日期2016.09.12日,有效期至2018.02,规格每支10毫升,每盒10支,共四盒;山东大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藿香正气水,规格10毫升*10支,产品批号1406241,生产日期2014年6月24日,有效期至2016年6月23日,共十四盒;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的维D2果糖酸钙注射液,规格1m1*10盒,产品批号151106,生产日期2015,11.04,有效期至2017.10,共三盒;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藿香正气胶囊,产品批号160626,生产日期2016.06.23,有效期至2018.05,共九盒。

2、罚款人民币壹佰柒拾陆元柒角的行政处罚

请在接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将罚没款缴到 中国建设银行蓝田支行 银行。逾期不缴纳罚没款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并将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如不服本处罚决定,可在接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者蓝田县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于6个月内依法向蓝田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公 章)

2018年7月9日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资料 篇2

《规定》共八章六十一条, 将原来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化妆品等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进行了整合, 对管辖、立案、调查取证、处罚决定、送达、执行与结案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为适应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实际需要, 《规定》将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四品一械”全部纳入适用范围, 并对委托执法、授权执法等作了进一步规范。针对执法实践难题, 对地方协查、立案前调查或检查取得证据的效力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将办案有关环节与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接, 增加行刑衔接、境外证据要求以及当事人不配合行政执法的应对措施等内容。同时, 结合办案实际, 《规定》对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处理、查封扣押财物处理、查封扣押补办批准手续程序、证据范围、责令改正的适用以及听证程序等内容进行了完善。

《规定》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行政处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法律法规规章适用准确适当、执法文书使用规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行政处罚监督制度,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的违法或者不适当的行政处罚决定, 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依法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本期点睛:

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病密切相关, 因此根除Hp对上述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质子泵抑制剂 (PPI) 三联疗法是目前常用的一线方案, 补救治疗方案多选用PPI+铋剂+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 随着Hp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 四联疗法补救治疗Hp的根除率逐渐下降, 近年来, 左氧氟沙星被应用于Hp的根除治疗, 在Hp初次治疗和补救治疗中均有较好的疗效, Maastricht-Ⅳ共识推荐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可用作Hp根除的二线方案。本研究比较了10天与14天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补救治疗Hp的疗效和安全性。参见“10天与14天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P932

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155例, 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A组 (无症状组:66例) 和B组 (阴道出血组:89例) , 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绝经后若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B超显示子宫内膜增厚者均为正常绝经后改变, 部分呈良性病变, 但对于既往存在超重、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患者需谨慎对待, 通过分段诊刮术排除恶性病变。参见“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临床病理分析”。P946

本研究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66例垂体瘤患者, 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收集60例患者的垂体瘤手术切除标本, 根据垂体瘤侵袭性有无分为侵袭性垂体瘤与非侵袭性垂体瘤, 其中侵袭性垂体瘤共36例, 非侵袭性垂体瘤共30例。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在两组垂体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 VEGF表达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同时染色Von Willebrand因子显示血管内细胞, 以对肿瘤内微血管密度进行检测。得出结论:VEGF在侵袭性垂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作为侵袭性垂体瘤诊断和治疗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VEGF与新生血管形成与垂体瘤的侵袭性有关。参见“垂体瘤微循环与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探究”。P964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过程中采用不同剂量猪肺磷脂注射液 (固尔苏) 联合鼻塞式管道正压通气 (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 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 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作者以该院2010年12月~2013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9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 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得出结论:在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过程中, 采用剂量固尔苏 (首次剂量为200mg/kg) 联合NCPAP治疗方法的临床实践效果显著, 是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可靠选择。参见“不同剂量猪肺磷脂联合NCPAP治疗NRDS临床疗效分析”。P1022

本研究选择2008年1月~2012年3月期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慢性咽炎患者12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2例,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甘露聚糖肽胶囊,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匹多莫德胶囊, 连续治疗3个月, 比较两组疗效。得出结论:甘露聚糖肽能有效提高慢性咽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减少抗生素使用量, 降低反复发作次数, 安全性好。参见“甘露聚糖肽治疗慢性咽炎62例临床疗效观察”。P1040

本研究报道了胃一点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总结如下:胃一点癌临床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 在内镜检查时应顺序、仔细、全面, 提高操作技巧, 对可疑病灶多处取材, 并提高第一钳活检的准确性。同时, 鉴于H.pylori与胃癌发病密切相关, 提示了注意事项。参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疑胃一点癌1例报道”。P1059

本期重点基金论文: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围绝经期妇女睡眠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P921

“经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临床研究”P924

“S-100β蛋白、NSE在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P926

“下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P1046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资料 篇3

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再结合行政处罚法对在卫生行政执法中实施的食品卫生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以及在实际工作的应用简单的表述,以有助于进一步的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执法的综合水平和能力。

在实施食品卫生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在实施食品卫生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是指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在处理食品卫生违法案件中,对违法者有权在法定的职权和范围内,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目前,社会上对在卫生行政执法过程中,实施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问题说法不一。但本人认为,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食品卫生行政处罚中使用自由裁量权是非常必要的。其原因这是由卫生监督机构本身的业务及实际情况所决定的。食品卫生监督业务内容广泛,客观情况经常处于变化中,而《食品卫生法》不可能把一切违法行为都具体明确的规定出处罚措施。所以,卫生行政部门在进行行政执法监督时,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决定。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资料 篇4

为适应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需要,进一步规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使行政处罚权,建立统一有效的行政执法体系,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号《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基础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组织起草了《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一、起草过程

起草工作从2013年7月开始。在充分调研执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局借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相关规章,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号《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为蓝本,起草了《规定》初稿。经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形成本《规定》,并于2014年3月14日经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

二、基本框架

本《规定》共八章六十一条,基本框架如下:

第一章“总则”(共5条),包括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处罚原则、公民权利、处罚监督制度等。

第二章“管辖”(共11条),包括地域管辖、级别管辖、管辖权争议、指定管辖、移送管辖、移送司法、委托执法、协查义务、撤销许可证照的事权划分及程序等。

第三章“立案”(共3条),包括案件受理、立案条件、回避原则等。

第四章“调查取证”(共15条),包括调查取证的一般要求、笔录制作要求、证据的范围和要求、境外证据、证据保全、查封扣押、当事人不配合的处理、样品抽验、调查终结以及

责令改正等。

第五章“处罚决定”(共10条),包括案件合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听证程序、行政处罚的审批、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行政处罚的作出、没收的程序等一般程序以及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程序实施、案件备案等。

第六章“送达”(共4条),包括送达的一般要求、留置送达、代为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

第七章“执行与结案”(共8条),包括行政处罚的执行、行政处罚的停止执行、罚款收缴要求、当场收缴罚款的一般原则及其例外、罚款的缴付、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结案报告等。

第八章“附则”(共5条),包括名词解释、执法文书的印制、施行日期等。

三、修改的重点内容

(一)适应机构改革需要,满足适用性要求。

将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号《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适用范围扩展到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明确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明确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乡镇或者区域设置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使行政处罚权。

(二)解决执法实践难题,增加规章可操作性。

明确协助调查的时限,解决协查办案不力问题。规定立案前调查或者检查过程中依法取得的证据,可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明确证据的法律效力。针对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执法现状差异大问题,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的实施细则,可以参照总局制定的文书格式范本制定本行政区域行政处罚所

适用的文书格式并自行制作。

(三)与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接,对办案有关环节进行制度更新。

增加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的规定,明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查处案件时,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的程序和材料要求。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增加境外证据要求。依据《行政强制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讼诉法》有关规定,增加当事人不配合行政执法的应对措施。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如何处理“四品一械”监管共性与个性的问题。

如何将原先各自独立的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相关规定进行有机整合,是立法技术需要解决的难题。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根据行政处罚法,找出 “四品一械”行政处罚活动的共性,进一步理顺行政处罚程序。其次针对 “四品一械”监管中各具特色的环节,在规定中进行概括性规定。如关于“样品的抽验”,由于实践中食品和药品抽验的具体要求不同,在本《规定》中仅做原则性要求,食品药品监督执法人员调查违法事实,需要抽取样品检验的,应当按照监督抽验的有关规定抽取样品。再如关于“查封扣押适用情形”,由于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对查封扣押适用情形的规定不同,在本《规定》中仅简要概括: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管负责人批准可以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

(二)关于委托执法的问题。

目前,各地食品药品执法机构的设置形式、人员编制等情况存在很大差异,有公务员编制,有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还有事业编制。由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具有行政处罚法意义上的处罚主体资格,各地往往通过当地编办在三定方案中明

确执法机构职责,由当地政府法制办统一发放执法证,以解决委托执法的问题,这样做程序复杂、耗时较长。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职权内委托符合《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本《规定》符合行政处罚法对委托执法法规性文件层级的要求,可以规定执法权的委托。因此,规定了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而不需再经过当地编办和法制办发布文件再次委托。

(三)关于授权执法的问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文件精神,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可在乡镇或区域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但对于派出机构的执法权,目前只有《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八十条规定派出机构有权作出警告、罚款、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方面均没有法律法规授权派出机构的执法权。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和《行政复议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或复议的,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向该行政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由此可见,除《行政处罚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外,规章也可以授权。因此,本《规定》明确了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乡镇或者区域设置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使行政处罚权。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行政处罚法》第十七条对授权执法进行严格规定,目的是规范执

法主体资格,避免不适合的主体执法、乱执法。因此,本《规定》执行过程中,派出机关的上级机关,应当加强对派出机关执法行为的管理,防止乱执法、不规范执法行为,避免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

(四)关于案件核审制度的问题。

为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部分基层监管部门提出,在采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增加由该部门法制机构对案件进行核审的程序,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越权办案、违反程序、处罚不当等执法过错。经慎重研究,考虑到法制机构在做出行政处罚之前就介入案件,将可能影响其在听证程序或行政复议中的中立性,目前,各地对案件核审制度的执行情况不一,国务院法制办内部对此也有不同意见。因此,《规定》没有对此做出强制性规定,各地方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措施,如在执法机构内部设置审核部门或者人员,进行案件核审,也可以达到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五)关于执法文书的问题。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资料 篇5

第一条为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行政处罚行为。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

(二公正、公开地行使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行政职权。(三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文明执法。第二章管辖

第四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发生的安全生产违法案件行政处罚。

伤亡事故案件的行政处罚,由组织事故调查的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实施。第五条涉及两个以上辖区的案件,由案件发生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处理,如发生管辖争议,报请共同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裁定。

第六条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可根据工作需要,将自己管辖的案件交由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理。

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对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工作实行监督指导,必要时,可直接办理下一级管辖的案件。

第七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现所查处的案件不属于本部门管辖时,应填写《案件移送书》,及时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或其他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管辖。

第三章监督检查

第八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九条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在实施监督检查时,应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安全生产监察员证》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员证》等有效的监督检查证件,表明身份,说明监督检查的法律依据,检查的目的和内容,并对被检查单位明确指出需要提供的有关资料和配合检查的要求。

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为其保密。

第十条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应当详细记录存在的问题和不安全因素,填写《现场检查记录》,由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分别签字,存档备查。发现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的,按下列要求填发有关法律文书:(一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规定,危及安全生产的设施、设备、器材,填发《查封(扣押决定书》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十五日内依法做出处理决定。

(二发现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当场改正的,应当责成其当场改正;不能当场改正的,发出《整改指令书》,责令限期整改。

(三发现事故隐患,责令立即整改;对事故隐患不能立即整改的,发出《整改指令书》,责令被检查单位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

(四对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在排除前或者在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下达《强制措施决定书》,责令暂时停止作业,或停止危险设备、场所的使用,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整改指令书》、《强制措施决定书》等的执行情况,应当进行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在整改期限内应及时认真整改。对完成整改和整改到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整改指令书》、《强制措施决定书》等的执行情况进行复查,发出《整改情况复查意见书》。

第十二条对有关单位和人员拒绝监督检查,阻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的,依法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对情节严重的,及时提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清楚、情节简单,而且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律依据,对个人处以五十元以下罚款、对生产经营单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填写《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事后应当及时报告,最迟在五日内报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四章立案

第十四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中,发现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调查:(一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伤或死亡的;(二未按规定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发证等,取得相应资质、资格而非法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

(三已取得安全生产有关事项的批准、认证,但已不再具备相应条件的;(四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五群众举报、投诉,有证据证实存在严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六在行政监督检查中已认定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有严重违法行为的;(七有伪造、涂改、非法转让和出租安全生产有关证照行为的;(八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在安全生产服务工作中弄虚作假,超资质服务,或出具虚假证明的;(九发现有关单位及其人员在申报安全审批等有关事项中弄虚作假,或有欺诈行为的;(十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拖延不报的;(十一根据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权立案查处的其他案件。

第十五条对拟立案查处的案件,监督检查人员应填写《立案审批表》,并附上相关的资料,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审批。经批准之日为立案时间。

第十六条已经批准立案的案件,不得随意终止、撤销。确实需要终止或撤销的,应写出书面报告,由批准立案的单位负责人审批。

第五章调查

第十七条对已立案的案件,应由两名以上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负责调查,调查应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掌握合法有效的证据,查清事实。

第十八条对于发生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案件,具有案件管辖权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与事故调查组同时开展事故处罚的立案调查,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的证据包括以下种类:(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陈述;(六鉴定结论;(七勘验笔记、现场笔录。

事故调查报告不能代替事故现场调查(如勘验笔录、现场调查笔录和询问证言等必须要具备的调查证据。

第十九条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可以询问当事人及证明人。询问前应当告知其如实陈述事实,提供证据。询问时应做好《调查笔录》,询问结束后,笔录应交被调查人核对;对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向其宣读。笔录如有差错、遗漏,应允许其更正或者补充,笔录涂改处应由被调查人签名或押印。经核对无误后,被调查人逐页在笔录上签名或者押印。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在笔录上签名。

第二十条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与案件调查有关的证明材料,并由当事人在有关材料上签名或者盖章,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在材料上注明。

第二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收集、调取与案件有关的原始凭证作为证据。调取原始证据有困难的,可以复制,复制件应标明“经核对与原件无误”,并由出具证据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二条需要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或场所勘验检查时,应通知当事人到场,并做好《勘验检查笔录》;当事人拒绝到场的,可以请在场其他人作证,并应在《勘验检查笔录》中注明。

第二十三条因办案需要抽样调查的,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并填写《抽样取证凭证》,由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和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到场的,可由在场其他人作证并签名或盖章。

第二十四条对涉及专业问题的,应指派或聘请有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相应资格的单位或专家进行技术鉴定,并出具鉴定意见。

第二十五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并填写《证据登记保存通知书》,并在七日内做出以下处理决定:(一违法事实不成立,解除登记保存措施;(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作出查封或者扣押决定。

第二十六条案件调查结束后,案件承办机构整理汇总案件证据,制作案件调查报告,并附案件的全部材料,报送案件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进行初步审核。

第六章审理

第二十七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设立案件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案审委,负责对本单位立案查处的案件进行集体审议。

第二十八条案审委设3~9名委员,其中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担任,委员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法律审查人员担任。

案审委成员必须取得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十九条案审委应当设立案审委办公室(或法律审查专职人员,负责处理案审委日常事务。对案件材料齐全,具备审议条件的,案审委办公室即可提交案审委进行集体审议。

第三十条案审委办公室对案件材料进行初步审核,案件通过审核后,案件调查机构填写《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由案审委办公室提交案审委进行集体审议。

第三十一条案审委审理案件实行集体审议制度。

案审委会议由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召集。对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有关证照、较大数额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折合人民币三万元以上(含的行政处罚的案件,应当由半数以上审委会委员参加集体审议;对其他立案查处的案件,可以由3人以上(含委员参加集体审议。

第三十二条案审委实行民主集中制。案审委的决定必须获得半数以上的参加案件审查委员同意方能通过。少数人的意见可以保留并记录在卷。

第三十三条案件承办机构和行政机关法制机构在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或者听证活动结束后的3日内,将有关情况及笔录报送案审委办公室,案审委办公室将上述情况报送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必要时,可以再次召集案审委进行审议。

第三十四条案审委对案件进行全面审议,并提出以下处理意见:(一经调查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予行政处罚;(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三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四违法案件依法不属于本部门管辖或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填写《案件移送书》,移送有关部门或者依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移送同级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五违法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的,由案件承办机构补证。第七章处罚

第三十五条经立案审理,依法应当给予处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可根据其情节,遵守“先取证,后裁决”的原则,依照法定程序,分别给予以下种类的处罚:(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四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建设;(五关闭;(六吊销有关证照;(七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给予关闭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

第三十六条按一般程序进行行政处罚的,在发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书应当载明当事人违法的事实、理由、法律依据。

第三十七条《行政处罚告知书》由案件调查部门送达,送达告知书时应当告知当事人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法律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和申辩权利,对符 合听证条件的(给予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有关证照、较大数额罚款和没 收违法所得折合人民币三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应当

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听证权利。当事人逾期未行使陈述、申辩权或未要求举行听证的,视为放弃上述权利。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进行陈述和申辩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应当认真听取,并将当事 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制成笔录。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应组织听证。并在听证七日前发出《听证会通知书》,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程序应符合《行政处罚法》和《浙江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第四十条 经过听证的,听证主持人依据听证情况,制作《听证会报告书》,提出处理 意见。第四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和法律审查人员应当及时对案件有关资料、当事人 的陈述和申辩的材料、听证会笔录和《听证会报告书》等进行审查核实。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证据成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当采纳。第四十二条 经告知、听证程序、案审委审查后,决定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安全生产 监督检查人员制作《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 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第八章 送 达 第四十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送达文书,应当采取以下方式:

(一)直接送达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由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向当事人宣告,并在宣告后当场交付 当事人。送达时,当事人不在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 政处罚决定书于七日内送达当事人。直接送达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有《行政处罚送达回执》,由受送达人在《行政处罚送达回 执》上注明收到日期,并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在《行政处罚送达回执》上签收日期为送 达日期。2.受送达人为公民的,本人不在时,可以将行政处罚决定书交与其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并由其在《行政处罚送达回执》上注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3.受送达人为法人,经营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交法定代表人或 者负责人,或者该法人、其他组织的收发部门签收,并由其在《行政处罚送达回执》上注明 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4.受送达人已向行政机关指定代收人的,应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交代收人签收,并由 代收人在《行政处罚送达回执》上注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

(二)留置送达 被处罚当事人拒绝签收行政处罚决定书时,送达人应当邀请当地乡镇、街道或当地居民 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基层组织或者受送达人所

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行 政处罚送达回执》上注明拒收的事由和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行政处 罚决定书留在当事人的住处或者收发部门。

(三)委托送达 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送达,受委托单位接受委托后应 立即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直接送达受送达人,以受送达人在《行政处罚送达回执》上的签收日 期为送达日期。

(四)邮寄送达 直接送达有困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由行政机关指派专人直接交付邮局挂号寄给受送 达人,挂号回执上注明的收到日期为送达日期。

(五)公告送达 采取上述几种方式无法送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可以公告,自公告发布之日起经过 六十日,即视为送达。第九章 执行 第四十四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执行的效力。当事人对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 规定的除外。第四十五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作出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后,必须监督有关单位和人 员履行。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期满之日起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对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的下列情况,发出《强制执行申请书》,依法申请人民 法院强制执行: 1.当事人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未向人民法 院起诉的; 2.当事人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3.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作出维持行政处罚决定的判决或者裁定生效的。第四十六条 对经停产停业整顿,逾期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危险性较大的企业或经 营单位,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予以关闭。第十章 结 案 第四十七条 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结案:

(一)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的;

(二)经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执行的;

(三)免予行政处罚或者不予行政处罚的。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下列案件,应当向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局报告、备案。

(一)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交办的案件;

(二)跨行政区域移送的案件;

(三)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四)行政复议的案件;

(五)经人民法院审理判决的案件;

(六)向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本条所列

(四)、(五)、(六)案件,应同时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第四十九条 按照《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执法

监管条例》的规定,县级以上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局作出下列具体行政行为的,应当将处理决定按月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一)对公民处五千元以上、对法人和其他组织处以五万元以上罚款;

(二)吊销许可证或者责令停产、停业。第五十条 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案件自立案之日起,应在三十日内办理完毕;由于客观原 因不能完成的可以延长,但不得超过九十日;特殊情况下不能办理完毕的,报经上一级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可延长至一百八十日。第五十一条 案件办理完毕后,执法人员应当填写《结案审批表》,报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局负责人审批结案。案件调查人员应将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文书、图表、视听 资料等编目分类,并按省档案局《行政处罚案件档案管理规则》立卷归档、集中管理。第五十二条 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督促检查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执法办案的 情况,并有权调阅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处理违法案件的卷宗。第十一章 执法纪律 第五十三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履行监督执法职责,并建立 执法岗位责任制度,明确本部门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职责。第五十四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建立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依法行政的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第五十五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将执法依据、职责范围、执法程序予以公开。第五十六条 对符合立案要求的案件,必须立案处理;按规定应上报的案件,应在指定 的期限内上报。第五十七条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的,应当回避:

(一)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二)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第五十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依法行政,秉公执法。对不认真履行监督执法职

卫生行政处罚程序 篇6

(1997年6月19日卫生部发布)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保证卫生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根据《行政处罚法》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

本程序所指行政处罚,是指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关依据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对应受制裁的违法行为,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以及卫生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三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关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行政处罚,适用本程序。

卫生法律、法规授予卫生行政处罚职权的卫生机构行使卫生行政处罚权的,依照本程序执行。

第四条

卫生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坚持先调查取证后裁决、合法、适当、公正、公开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卫生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对卫生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上级卫生行政机关对下级卫生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进行监督,卫生行政机关内部法制机构对本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进行监督。

第二章

第六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关负责查处所辖区域内的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案件。

省级卫生行政机关可依据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地区的实际,规定所辖区内管辖的具体分工。

卫生部负责查处重大、复杂的案件。

第七条

上级卫生行政机关可将自己管辖的案件移交下级卫生行政机关处理;也可根据下级卫生行政机关的请求处理下级卫 生行政机关管辖的案件。

第八条

两个以上卫生行政机关,在管辖发生争议时,报请其共同的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第九条

卫生行政机关发现查处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应当及时书面移送给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机关。

受移送的卫生行政机关应当将案件查处结果函告移送的卫生行政机关。

受移送地的卫生行政机关如果认为移送不当,应当报请共同的上级卫生行政机 1 关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十条

上级卫生行政机关在接到有关解决管辖争议或者报请移送管辖的请示后,应当在十日内作出具体管辖决定。

第十一条

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律、法规实施的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国境卫生检疫机关管辖。

生部卫生检疫局负责查处重大、复杂的案件。

卫生部卫生检疫局下设的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管辖发生争议时,报请卫生部卫生检疫局指定管辖。

第十二条

法律、法规规定的受卫生部委托的有关部门的卫生主管机构,或者由卫生部会同其规定监督职责的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卫生主管机构,负责规定管辖范围内的案件。

第十三条

卫生行政机关与第十二条所指的有关部门的卫生主管机构对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省级卫生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第三章

受理与立案

第十四条

卫生行政机关对下列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做好记录:

(-)在卫生监督管理中发现的;

(二)卫生机构监测报告的;

(三)社会举报的;

(四)上级卫生行政机关交办、下级卫生行政机关报请的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

第十五条

卫生行政机关受理的案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

(一)有明确的违法行为人或者危害后果;

(二)有来源可靠的事实依据;

(三)属于卫生行政处罚的范围;

(四)属于本机关管辖。

卫生行政机关对决定立案的应当制作报告。由直接领导批准,并确定立案日期和两名以上卫生执法人员为承办人。

第十六条

承办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当事人有权申请承办人回避。

回避申请由受理的卫生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四章

调查取证

第十七条

对于依法给予卫生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卫生行政机关应当调查取证,查明违法事实。案件的调查取证,必须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参加,并出示有关证件。

对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应当保守秘密。

第十八条

卫生执法人员应分别询问当事人或证人,并当场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经核对无误后,卫生执法人员和被询问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被询问人拒绝签名的,应当由两名卫生执法人员在笔录上签名并注明情况。

第十九条

卫生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应制作现场检查笔录,笔录经核对无误后,卫生执法人员和被检查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被检查人拒绝签名的,应当由两名卫生执法人员在笔录上签名并注明情况。

第二十条

调查取证的证据应当是原件、原物,调查取证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由提交证据的单位或个人在复制品、照片等物件上签章,并注明“与原件(物)相同”字样或文字说明。

第二十一条

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检查笔录等,经卫生执法人员审查或调查属实,为卫生行政处罚证据。

第二十二条

卫生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卫生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执法人员应当向当事人出具由行政机关负责人签发的保存证据通知书。

卫生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卫生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卫生执法人员调查违法事实,需要采集鉴定检验样品的,应当填写采样记录。所采集的样品应标明编号并及时进行鉴定检验。

第二十四条

调查终结后,承办人应当写出调查报告。其内容应当包括案由、案情、违法事实、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具体款项等。

第五章

处罚决定 第一节

一般程序

第二十五条

承办人在调查终结后,应当对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进行合议并作好记录,合议应当根据认定的违法事实,依照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分别提出下列处理意见:

(-)确有应当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依法提出卫生行政处罚的意见;

(二)违法行为轻微的,依法提出不予卫生行政处罚的意见;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依法提出不予卫生行政处罚的意见;

(四)违法行为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五)违法行为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同时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还应当依法提出卫生行政处罚的意见。

除前款第一项、第五项所述情形之外,承办人应制作结案报告,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结案。

第二十六条

卫生行政机关在作出合议之后。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适用听证程序的按本程序第三十三条规定。

卫生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卫生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二十七条

对当事人违法事实已查清,依据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应给予行政处罚的,承办人应起草行政处罚决定书文稿,报卫生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卫生行政机关负责人应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于重大、复杂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由卫生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卫生行政机关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二十八条

卫生行政机关适用一般程序实施行政处罚时,对已有证据证明的违法行为,应当在发现违法行为或调查违法事实时,书面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机关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前款规定的时间的,应当报请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批准。

第二节

听证程序

第三十条 卫生行政机关在作出的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卫生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听证由卫生行政机关内部法制机构或主管法制工作的综合机构负责。

对较大数额罚款的听证范围依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或人民政府的具体规定执行。

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二万元以上数额的罚款实行听证。

第三十一条

听证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以公开的方式进行。

听证实行告知、回避制度,依法保障当事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第三十二条

听证由作出行政处罚的卫生行政机关组织。当事人不承担卫生行政机关听证的费用。

第三十三条

卫生行政机关对于适用听证程序的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告知书。

听证告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三)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四)告知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和听证组织机关。

听证告知书必须盖有卫生行政机关的印章。

第三十四条

卫生行政机关决定予以听证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在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之日起二日内确定举行听证时间、地点和方式,并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听证通知书应载明下列事项并加盖卫生行政机关印章: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三)听证人员的姓名;

(四)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五)告知当事人准备证据、通知证人等事项。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接到听证通知书后,应当按期出席听证会。因故不能如期参加听证的,应当事先告知主持听证的卫生行政机关,并且获得批准。无正当理由不按期参加听证的,视为放弃听证要求,卫生行政机关予以书面记载。在听证举行过程中当事人放弃申辩和退出听证的,卫生行政机关可以宣布听证终止,并记入听证笔录。

第三十六条

卫生行政机关的听证人员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书记员。

听证主持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指定本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一般由本机关法制机构人员或者专职法制人员担任。

听证员由卫生行政机关指定一至二名本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协助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

书记员由卫生行政机关内部的一名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负责听证笔录的制作和其他事务。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认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书记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听证员和书记员的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听证主持人的回避由听证机构行政负责人决定。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举行听证:

(一)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场的;

(二)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理由成立,需要重新确定主持人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场,或者有新的事实需要重新调查核实的;

(四)其他需要延期的情形。

第三十九条

举行听证时,案件调查人提出当事人违法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案件调查人员对认定的事实负有举证责任,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

第四十条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案由;

(二)听证参加人姓名或名称、地址;

(三)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姓名;

(四)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方式;

(五)案件调查人员提出的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

(六)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内容;

(七)听证参加人签名或盖章。

听证主持人应当在听证后将听证笔录当场交当事人和案件调查人审核,并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由听证主持人在听证笔录上说明情况。

第四十一条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依据听证情况,提出书面意见。

第四十二条 卫生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情况进行复核,违法事实清楚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违法事实与原来认定有出入的,可以进行调查核实,在查清事实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三节

简易程序

第四十三条

对于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机关可当场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决定:

(-)予以警告的行政处罚;

(二)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三)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四十四条

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并加盖卫生行政机关印章的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

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及条、款、项、目)、具体处

罚决定、时间、地点、卫生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

第四十五条

卫生行政机关适用简易程序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在处罚决定书中书面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第四十六条

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在七日内报所属卫生行政机关备案。

第四节 送

第四十七条

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并取得送达回执。当事人不在场的,卫生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本节规定,将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由承办人送达被处罚的单位或个人签收,受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时,交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由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其他组织负责收件人员签收。

第四十八条

受送达人或者其同住成年家属拒收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人员到场并说明情况,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执上注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盖章),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留在被处罚单位或者个人处,即视为送达。

第四十九条

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就近的卫生行政机关代送或者用挂号邮寄送达,回执注明的收件日期即为送达日期。

第五十条

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依据本程序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以公告方式送达。

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第六章

执行与结案

第五十一条

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但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裁定停止执行的除外。

第五十三条

作出罚款决定的卫生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关分离,除按规定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卫生行政机关及卫生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

第五十四条

依据本程序第四十三条当场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罚款的;

(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卫生行政机关及其卫生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第五十五条

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卫生行政机关及卫生执法人员依照本程序规定作出处罚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的,经当事人提出,卫生行政机关及其卫生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第五十六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的,卫生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七条 卫生行政处罚决定履行或者执行后,承办人应当制作结案报告。并将有关案件材料进行整理装订,加盖案件承办人印章,归档保存。

第五十八条 卫生行政机关应当将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在结案后一个月内报上一级卫生行政机关法制机构备案。

卫生部卫生检疫局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报卫生部法制机构备案。

第七章

第五十九条

本程序所称卫生执法人员是指依照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聘任的卫生监督员。

第六十条

卫生行政机关及其卫生执法人员违反本程序实施行政处罚,将依照(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卫生行政处罚文书规范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六十二条

本程序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资料 篇7

1 同一个违法行为和同一性质违法行为的认定

在《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一事不再罚”, 这里的“事”强调的是行为, 而不是指违反了同一个法律条款即同一违法事实, 这是行为和事实的区别。所谓“同一性质违法行为”, 指在性质上相同的多个违法行为;而同一违法行为即独立的一个违法行为, 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同一个当事人检查存在的违法事实, 即“三同”, 这也是判断是否属于重复处罚的关键。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行为应该认为一个行为, 行为连续或者继续过程中行政主体依法作出处罚并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后, 行为人继续违法的, 应当构成一个新的违法行为, 即一个事实二个行为, 应当再次受到处罚, 还应当在法律权限内加重处罚。法学界认为, 在行政机关查处的情况下, 该违法行为即告结束, 因为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时, 应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由于责令改正或限期改正是一种行政处罚补救性措施,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并同时责令当事人即时或限期改正, 当事人负有即时或限期改正的义务, 如果当事人不改正, 则就构成新的违法行为。因此, 从概念逻辑上排除了“一事”, 当然也不存在“再罚”。

2 正确理解“一事不再罚”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 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的规定是针对行政处罚实践中存在的多头、重复罚款问题作出的, 是对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的具体应用。这里的“罚”, 仅指行政处罚中的“罚款”之罚种。《行政处罚法》设定了7种行政处罚, 只有罚款可以多次作出, 其他种类的行政处罚多次作出均无实际意义, 因此“一事不再罚”只限于罚款。

“一事不再罚”原则规定, 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违法行为, 不得以同一事实和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的罚款。在行政处罚中贯彻此原则, 是为了防范重复罚款的现象, 保护当事人应有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体现过罚相当和公平、公正的法律原则。根据以上概念理解, “一事不再罚”原则应当包含以下四层涵义。 (1) 同一行政机关对违法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 不得依据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 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同一事实是指同一违法行为, 同一依据是指同一法律依据。 (2) 同一行政机关对违法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 不得依据同一事实和不同依据, 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不同依据是指不同的法律依据。 (3) 不同行政机关的违法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 不得依据同一事实和不同依据, 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4)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 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 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处罚的, 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3 适用“一事不再罚”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确立“一事不再罚”原则, 可以避免重复处罚、多头处罚, 维护行政处罚罚当其过的原则, 保护受罚人的合法权益。但在适用这项原则时, 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区分“一事不再罚”和“并处”“并处”是同一行政机关

对同一违法行为给予不同形式的处罚, 其中也包括罚款的罚种, 这是法律所允许的, 与“一事不再罚”的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并不矛盾。

3.2 正确认识“规范竞合”现象

不同法律规范对同一领域的社会关系进行交叉调整, 造成同一行为违反不同法律规范的情形, 这种现象称为规范竞合。对同一违法行为, 法律规定多个行政机关有处罚权时, 行政机关只能给予一次罚款的行政处罚。给予两次以上罚款处罚的, 最先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是合法的, 但后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认为前面作出的行政处罚, 没有最终消除危害后果的, 可以再作出除罚款以外的其他类型的行政处罚, 不得再适用罚款。

3.3“一事不再罚”与“行政不作为”

在实际工作中, 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 管也不是, 不管也不是, 管了说不合法, 不管说不作为或渎职。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时应当按照《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同时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如果行政机关未采取影响当事人新的违法行为成立的措施, 就增加了行政机关的违法不作为或者渎职责任。但是, 如果当事人在接受处罚的同时, 并没有停止违法行为, 且行政机关处罚的同时已依法责令改正违法行为的, 行政机关应依法强制当事人执行其责令改正的行政决定, 如此处理不仅符合行为构成理论, 而且有利于督促行政机关执法到位。相反, 在对当事人进行处罚时, 也不能只以罚款为目的, 而应强制性使其改正违法行为, 否则即构成了不作为。

4 思考和建议

食品安全行政处罚资料 篇8

主题词:8号令 难点 探讨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规定》(下称“8号令”)自2003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来,已成为海事部门依法对海上海事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理顺各类海上海事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工作方面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规范了海事部门的行政处罚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海上交通秩序和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经过5年多的执法实践,笔者结合日常工作中就8号令在实施过程碰到的难点问题作了分析与探讨,并为本规章今后的修订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对海事行政处罚工作的认识

海事行政处罚是国家海事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海事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惩戒的一种行政行为,它是国家海事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和必不可少的行政措施,其目的是使行政管理相对人依法经营,今后不再出现类似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海事行政管理秩序。同时也对改善行政管理工作、提高执法水平、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起到积极作用。8号令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行为,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行政处罚更规范更符合程序。海事行政处罚遵循以下原则:

㈠ 处罚法定原则

8号令第六条规定,海事行政处罚必须依法进行,确定了海事行政处罚必须坚持处罚法定原则,这是行政处罚的核心。处罚法定原则指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任何行为,只有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应予处罚时,才能受到处罚。

㈡ 过罚相当原则

8号令第十一条规定:“海事行政处罚的轻重,应当与海事行政违法行为和承担的海事行政法律责任相适应。”这就要求海事主管机关在进行海事行政处罚时要遵循过罚相当的原则。罚重于过,无以服人;罚轻于过,难以达到震慑和制止违法行为的目的。

㈢ 一事不再罚原则

8号令第十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海事行政违法行为,不得处以两次以上罚款的海事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指对同一个违法行为,不能以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给予两次以上的处罚,目的在于防止重复处罚。

㈣ 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8号令第六条规定:“实施海事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正,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处罚和教育是实施法律规范的两种不可少的手段。对违法者给予处罚,更应强调教育,行政处罚的目的是纠正违法行为,对违法者进行教育,提高法制观念。

二、在执法实践中遇到的难点

㈠ 经营性与非经营性的划分

根据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国发[1996]13号),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章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 000元;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违法所得的3倍,但是最高不得超过30 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0 000元;超过上述限额的,应当报国务院批准。8号令严格遵循了这一规定,对法律、行政法规未设定处罚依据的海事违法行为,均明确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处罚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这对具体的执法实践造成了障碍。因为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的活动,本身具有其特有的属性,无法准确地将所有的活动区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应当以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为依据,对水上交通安全而言,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该行为是否属于经营性没有必然的联系。以违法行为的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做标准确定罚款金额,很难体现过罚相当的原则。

㈡ 有违法所得与无违法所得的界定

8号令同样根据国发[1996]13号文件对大部分违反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秩序的行为设定了这样的规定: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最多不超过30 000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 000元以下的罚款等。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各地主管机关对此概念界定模糊,出现了对同一违法行为各地处罚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容易给船方造成执法随意性较大的印象,有损海事形象,法律的公正性、严肃性也得不到体现。有的船主还会钻这一规定的空子:违法所得只有100元或更低,按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则可能比无违法所得的罚款更低。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可能出现对相同类别甚至情节相近的违法行为的违法所得认定结果的不同,从而导致处罚力度不一。航运业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行业,中间环节很多,海事部门对其违法行为的全过程以及有无违法所得的真实情况不可能全面掌握,使调查取证工作有较大难度。如对“低于最低安全配员”违法行为的违法所得的认定,目前各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看法:一是把航次的运费收入和缺少船员节省的工资均认定为违法所得,并将船长当月工资按航次天数折算出其本人的违法所得数额;二是只将航次运费收人和缺少船员节省的工资二者中的一项认定为船舶所有人的违法所得,船长本人无违法所得;三是认定船舶所有人和船长均无违法所得。由于对违法所得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认定标准,所以给日常执法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㈢ “危险化学品以外的危险货物”这一概念难以理解

在8号令第七节关于违反海上危险货物载运安全监督管理秩序的处罚规定中,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这一行政法规设定的处罚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但依据《海上交通安全法》这一法律设定的“危险化学品以外的危险货物” (第六十、六十一条)这一概念却难以理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第二款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确定为:危险化学品列入以国家标准公布的《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剧毒化学品目录和未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由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显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只会加强海上危险货物载运安全的监督管理,是对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管理的具体化,不会也不可能与比之高一层次的《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对危险货物管理规定相排斥或隔裂,如果仅依据《海上交通安全法》对“危险化学品以外的危险货物”进行规范,则难以形成管理合力,造成法律资源的浪费和当事双方的困惑。

㈣ 部分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与相关法规的衔接不紧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经2002年6月19日国务院第60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在一年之后,8号令也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从规范行业管理角度来看,船舶、设施在航经海上、海港(包括含内河航道的河口港,如上海港)或内河水域时,在因违反海事行政管理秩序行为被实施责任追究时,不应有太大的反差,否则容易给船方造成法制的不统一之感觉,削弱了水上管理的整体合力,与“行政执法一面旗、水上监管一盘旗”的指导思想不相协调。《条例》第十章共有22条对违反海事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作出了比较严格的处罚规定,特别是在对“三无”船舶(未按规定悬挂国旗,未按规定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安全作业未报备及超载等违反水上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都有明确的处罚或处置措施,对维护水上交通安全、避免事故发生都能起到较好的管理效果。但8号令在对这些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上与《条例》相比,明显偏轻,甚至没有相应的处罚条款,不利于海上海事行政管理,这也是某些常见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纠正的因素之一。

㈤ 对分支海事机构的授权不统一

在8号令第八十五条中,对海事机构的行政处罚权限作了如下规定:“各级海事局所属的海事处管辖本辖区内的下列海事行政处罚案件:1. 自然人处以警告、1 000元以下罚款、扣留船员职务证书3个月至6个月的海事行政处罚;2. 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警告、10 000万元以下罚款的海事行政处罚。各级海事局管辖本辖区内的所有海事行政处罚案件。”从本条授权可以看出,只要海事机构名称为“某某海事局”的,包括部海事局、直属海事局和分支海事局,则可以依据8号令管辖本辖区内的所有海事行政处罚案件。而海事机构名称为“某某海事处”的,包括直属海事局下的分支海事处和派出海事处,均不能超出第一、二项的管辖权限。从行政执法效率来看,同样为分支海事机构,因名称有“某某海事局”和“某某海事处”之分,后者对本辖区内的海事行政处罚案件的管辖权限就受到较大限制,本辖区内的海事行政处罚案件不能完全及时、有效地解决,影响了行政管理效果。

三、几点建议

鉴于8号令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诸多难点问题,建议在今后的规章修订工作中,或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时,有针对性地对相关问题作出可操作的、统一的规定,便于海上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更有效地开展行政处罚工作,促进水上交通安全管理。

一是在经营性与非经营性的划分问题上,建议将此规定仅作为原则性条款加以明确,并出台经营性与非经营性的认定标准。

二是在有违法所得与无违法所得的界定问题上。如要按违法所得来确定罚款,则建议对有、无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加以统一确定,便于操作。从立法角度对违法所得做出标准性解释,对于当事人有违法所得的违法行为,则根据违法所得的多少,在规定的处罚幅度内,根据统计年报确定一个相对值。

三是在“危险化学品以外的危险货物”这一概念问题上,不应把《海上交通安全法》对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的管理规定仅限定在这一概念范围内,应把《海上交通安全法》的龙头作用体现出来。如要设定“危险化学品以外的危险货物”,则应给予相应的概念范围,哪些危险货物属于“危险化学品以外的危险货物”。

四是在部分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与相关法规的衔接不紧密的问题上,建议依据《内河条例》,明确包括含内河航道的河口海港,在内河航道水域的违法行为执行《内河条例》的处罚规定,保持相关违法行为处罚的统一性。

五是对分支海事机构的授权不统一问题上,建议根据分支海事机构所承担的海事管理职责,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角度,以及当事人行使救济权利后,分支海事机构作为独立执法主体应当承担的相应责任,建议对分支海事机构在本辖区内的海事行政处罚管辖授权上加以统一。

上一篇:浅谈法律意识下一篇:我是否该哭泣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