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帮扶工作(精选8篇)
如何做好帮扶工作 篇1
如 何 做 好 入 户 帮 扶 工 作
内乡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培训材料征求意见稿)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县上下积极参与扶贫一线工作,6200名党员干部下沉到村到户参与帮扶工作,作为贫困群众脱贫退出的第一道防线,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8年是我县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9月份后我县要接受中央、省、市各级的考核验收,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入户帮扶工作,全面提升“两率一度”,真正展示我县脱贫攻坚成效,需要我们念好“七字诀”。
一、“透”:沉下身子,吃透户情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调查清楚每一户贫困群众的家庭实际情况、摸清吃透户情是我们精准帮扶、因户施策的第一步。作为一名帮扶责任人,我们既是贫困户的帮扶人、引路人和贴心人,也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责任人,摸清户情,找准症结、因户施策是我们的首要职责,因此必须沉下身子、扎实用心。去年以来,全县上下帮扶责任人舍小家为大家,不仅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规定的逢五扶贫日和每周二政策宣传日,而且主动牺牲节假日,冒酷暑、顶风雪坚持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在摸清底子、吃透户情上都动了真功,下了大力,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石。在这其中,很多帮扶责任人为了摸清底子创新了很多方式方法。有的帮扶责任人自费制作了爱心联系名片,方便贫困群众群众联系;有的帮扶责任人把贫困群众的手机号和自己的号设
—1— 置成一键拨号;也有帮扶责任人把自己分包的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信息书写出来、打印出来,装在包里、别在手机壳上,方便随时记忆、随时联系。但是反过来看,为什么在各级组织的考核验收、明查暗访中,我们的“两率一度”仍然不高,还是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呢?结合各级检查督导和外县学习的经验情况来看,问题都是出在细节、出在小处、出在我们容易忽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基础信息不清、档卡信息混乱、政策落实遗漏、收入算账不认可、群众应答有偏差等等。然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基础信息不牢,入户时问的没有各级检查调研询问的详细仔细、没有带着问题导向来看工作是否落实,没有带着自我批评的态度去看待帮扶工作。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其实入户不在乎去了多少次、也不在乎呆了多长时间、更不在乎打了多少电话,而在乎我们是否真正沉下身子,是否真正用心吃透户情。往往我们只是简单记了该户是因病致贫,没有深究是谁有病、什么时候得的病、得了病之后大概花了多少钱、欠不欠外债、现在有没有后遗症、还要不要吃药、吃药一个月或者一年大概花多少钱等等。知道是因学致贫,到底有几个学生、都在上什么学、都在哪上、学费大概多少、什么时候毕业等等;知道某某在外务工,是否知道到底在哪务工、什么工种、一年干几个月、工资大概是多少;知道喂有牲口,是否知道几只、一年能出栏几只、市场行情是多少等等。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吃透户情,弄懂家庭状况,所以我们的档卡才会有逻辑错误、收入算账群众才不认可、政策落实才有遗漏,所以在各级考核验收时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问题才像海绵里的水一样不能消除。譬如:前不久在我县组织的督导中,一
—2— 户贫困户向调查人员陈述自己因灾(车祸)致贫,但督导人员却从和他的交谈中,发觉该户名下还有辆轿车,虽然因为车祸已经报废,但是并未完善保费手续,行车证的证件依然有效,这如果在上级检查中就可能出现问题。
二、“懂”:结合户情,弄懂政策
脱贫攻坚以来,省、市县各级针对贫困群众的帮扶政策众多,尤其是我县顶层设计十分到位,如何记好用好这些政策,是帮扶责任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因为部分帮扶责任人年龄偏大,总是感觉对政策记忆有困难,或者记忆之后容易健忘。如何有效的提高政策掌握率,我们认为可以通过结合户情去记忆去弄懂政策,这样既简单易懂又能有效提高我们工作,帮助解决落实行业政策“最后一米”的问题。譬如说,我们帮扶的某户某人口述有慢性病,我们就要去对比卫生系统规定的19种慢性病,看他是否符合慢性病条件,如果符合就协助其办理慢性病证;如果不符合,就及时告知他不符合慢性病政策,让他及时去村医或卫生院治疗,并叮嘱他在今后的各级考核时不要再说自己是慢性病,以免引起误判;如果该户有残疾,就要去看他是否办理残疾证,没有办理的是否进行过鉴定,已办理的是什么类型是几级,(残疾证比身份证多两位最后一位是代表残疾等级:共分四级,1级最重,4级最轻。倒数第二位是代表残疾类别:1是视力残疾、2是听力残疾、3是言语残疾、4是肢体残疾、5是智力残疾、6是精神残疾、7是多重残疾。),然后看其是否是低保,是否享受生活补贴、是否享受护理补贴。看家中几个孩子,是男使女,是否是双女户,是否是独生子女户,独生子女是否残疾,是否是失
—3— 独家庭等等。有几个学生,在哪里上学,上几年级,教育补贴应该享受多少。上大学的是否贷款,如果有贷款,是否知道毕业后考取“三支一扶”、贫困地区基层教师全额免除贷款的政策等等。在3月份年初省里组织的调研评估中,其中一户出现的问题就是该户已经把耕地流转出去,只有补贴收入和流转收入,但是明白卡上想当然计算了种植支出和收入,上级部门判定有数字脱贫的嫌疑。这就是没有弄懂政策、没有吃透户情造成的。
三、“算”:实事求是,算好账目
通过前两步的工作,我们基本吃透了户情,弄懂了政策,这个收支账就好算了,两个全覆盖每季度1550元;耕地地力保护每亩109.05元(一般每年第二季度);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二四季度每期600、500、625、1300、2000等(一般每年第二、第四季度);2018年低保130、160、190每人每月(一般每一度已发放);有低保五保就有电费补贴每月10度电(每季度16.8元)、2018年双节补贴每人有200元(第一季度);有残疾证一二级又是低保户的就有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每项每月60元,每季度合计360元)、残疾证三四级有低保(五保没有)证(要注意持证本人是否是低保)每月生活补贴60元(每季度180元);独生子女、双女户(不能光看户口本,一定要问清是否有别的子女)60岁以上每人每年960元(一般算在第四季度),独生子女是否残疾(伤残三级以上父母每人每年8400元),是否是失独家庭(父母每人每年10800元)等等,这样我们在算账时就比较简单且不容易出错。去年以来个别乡镇和村甚至自己设计了能自动计算的电子表格,提高了计算准确度和效率。但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在
—4— 我县行业政策基本落实到位的前提下,现在各级检查出现的问题收入方面集中在务工、养殖等方面、刚性支出问题集中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在这里要再次强调刚性支出“明不减暗减”的原则,这在脱贫户中一定要高度注意,稍不留神就出现“错退”现象。譬如说,上级来检查时,他不了解户情,就是通过档案发现问题。看到因病致贫就要问,谁得病了,得的什么病,最近住院了没,住了几次,花了多少,报销了多少,这样一是能了解该户是否享受了医疗五次报销一次兜底和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二是能估算出该户医疗支出有多少,是否跟我们填写的刚性医疗支出一致,是否存在因病返贫现象。在教育方面,是否有外地上学的学生,教育补贴是否因为地缘因素不能享受等等。这方面,我县扶贫办出台了收入支出计算的指导性意见,非常实用,大家一定要对照掌握。今年在市里组织的调研评估中,一户脱贫户对市检查人员口述2018年春季得了大病,动了3次开颅手术,花费14余万元,市检查人员算账后当时定性为错退。陪调人员给他们解释咱们县五次报销和一次兜底的政策,市检查人员不相信。通过及时联系村医,拿出报销凭证后(该户三次手术共花费148960元,报销完个人自费5632元),市检查人员不仅转变了态度,更是对我县的医疗兜底政策给予高度称赞。这就是一起典型的因为包村人员和帮扶人员没有吃透户情、弄懂政策,及时给户家解释沟通到位,引起的误判情况。
四、“讲”:动情晓理,宣讲政策
每个月逢5是全县确定的“集中扶贫日”,每周二是“政策宣讲日”,我们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之后,主要工作还是要用群众自己
—5— 的语言去讲他现在享受的咱们党和政府好政策,去讲他家因为党和政府帮扶发生的改变,去讲如何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回馈社会,去讲如果上级考核评估如何通过应答实事求是的反映家庭因为帮扶发生的巨大变化。这项工作非常重要、非常困难、非常辛苦,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开展,每次入户一方面要根据他们的家庭情况和文化程度给他们讲政策,文化程度高的,会说话的要让他们知道的细一些、实一些;文化程度低的,让他们知道大概,知道发了那些钱、省了那些钱、补了那些钱;憨聋傻哑的要留好证明。另一方面,让他们知道感激,常怀感恩之心,知道这些政策不是他本来就该享受的,是因为党的政策好、国家富裕了、因为习总书记的领导,才能有这么多、这么好的政策,要学会感恩、学会说三个好“扶贫政策好、共产党好、习总书记好”,学会说三个感谢“感谢政府、感谢帮扶责任人、感谢你们这些好干部”、学会说三个改变帮扶后“我们困难现状改变了、我们家庭面貌改变了、我们生活目标改变了”。三是要让他们认同,认可我们的政策、认同我们的工作、认同我们的算账,在这期中最难的就是认可我们的算账,尤其是一部分对政策有担心的脱贫户和拟脱贫户,因为担心脱贫后政策不能再享受,所以故意恶意隐瞒收入,对我们的算账不认同、不认可,最可怕的是表明认同、在上级检查时不认可,这就极易造成误判,被定性为错退。所以说收入算账最重要,一定要实现零差错、双一致。四是要学会应答,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问不答,不要扩大范围、闲扯扶贫之外的东西,言多必失,很多问题都是在贫困户随意乱说中暴露发现。五是要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正确处理“输血”与“造血”的关系,要
—6— 通过尊重他们、夸奖他们、表扬他们,从根子上真正帮助困难群众。我们县提出的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办1-2件小事实事。献一次爱心。打扫一次卫生、留一套影像资料等“五个一”活动很好,这都是保护我们帮扶责任人的,大家要坚持好。同时又不能一味的惯着他们、宠着他们、由着他们。要让他们知道脱贫致富不能靠国家、不能靠帮扶责任人,要靠他们自己努力。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给他扫地,不是作秀、也不是我们该做、更不是我们要一直做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们、感化他们,让他们主动养成好的习惯。听说个别地方,帮扶责任人在给贫困户扫地,贫困群众在看电视、在吃东西、无动于衷甚是还看笑话,这样的家庭我们就要转变思路,要主动借力村组干部、借力三带五联、借力红黄黑旗去教育他、鞭策他、督促他自己改正。在这我举两个例子,今年在咱们山区的一个村督导时,一个脱贫户的瓦房有点小问题,有几个地方能看到天,但是这户户主很理直气壮的说,你不懂,我这房子可好了,你能看见天,但是下雨根本不漏、真的不漏,冬暖夏凉,我在这住一辈子了我能不知道漏雨不漏,党和国家对我的帮助够多了,我这个老人知足了。在这里不是让大家教贫困户说谎话,而是要教他们实事求是客观的陈述情况,要变换角度转换思路,变“一味的伸手要”为“真心的感恩”。
五、“交”:结对帮扶、交心交友
我们扶贫干部尤其是帮扶责任人,不仅是各级党政机关派出的工作队,也是党的政策宣传队,更是党的形象直接代言人。要主动同贫困群众打成一片,通过日常工作、生活、交往,和他们建关系、交朋友、从心底打破隔阂,详细了解掌握他们的真实意
—7— 愿。在指导和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过程中,决不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要求干什么或怎么干,而是要放下身段,用平视的目光,耐心地和群众进行平等交流。要以感恩之心负责的态度去帮助困难群众,要按照规定定期深入所帮扶贫困户,做好“五个一”工作,用行为去引导教育他们。有能力有条件的帮扶责任人可以及时解决帮扶对象在就医、家庭子女上学、证件办理、代买代卖、跑腿服务等方面的日常实际困难,用小事、用细节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让他们认为你是自己人、是他的亲人、是贴心人。同时要经常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去关心他们,影响他们,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里一定要注意,对我们不熟悉的行业政策和乡村政策(比如危房改造、低保五保、临时救助等),我们还是要以乡村工作为主,不要也不能轻易表态承诺,否则一旦不能办理反而给我们今后的工作造成影响。在湍东某村检查时,某户贫困户一谈到帮扶责任人感动的哭起来,这种情况在迎检中就对我们非常有利。
六、“跟”:跟进关注,掌控变化
贫困群众的户情不是一成不变的,帮扶责任人在入户的过程中要及时掌握贫困户家中的各种变化,譬如人口自然增减、婚丧嫁娶、学生升学、就业务工、突发疾病的情况。尤其在春季行动后,很多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家庭属性、疾病病种、残疾等级、享受政策等都发生了变化,需要我们每次入户都及时掌握及时修改及时备注,并将情况上报给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去年在市级交叉检查中,教育补贴计算错误。经核实发现是因为该户学生的上学情况出现了变化(春季是小学,秋季升入初中),帮扶责
—8— 任人没有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导致教育补贴计算错误。
七、“帮”:主动作为,因户帮扶
帮扶责任人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直接责任人,在做好前面六点的基础上,主要工作还是要在产业、就业上因户施策,做好帮扶,尽快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就业上,要结合户情,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能务工的,要积极主动与乡村结合,将该户该人的情况和务工意愿反馈上去,及时安排其到企业务工。在最近的督导中,很多贫困户都不知道我县龙头企业飞龙、仙鹤、牧原的招工政策,不知道我县“重度残疾人集中供养”的第六个全覆盖,这说明我们工作仍然有短板,依旧没有沉下去。在产业上要结合乡情,结合村情,看当地是否有特色种养业,家中是否有意愿、有资金、有技术参与产业发展,如果有条件,要通过帮助其进行培训、协调贷款、加入合作社积极帮助其发展产业,提高家庭收入,帮助其脱贫致富。
各帮扶责任人要在念好七字诀基础上,结合单位实际,结合贫困户具体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方法,科学开展好入户帮扶工作,让自己的帮扶工作更加精彩,为全县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力量!
—9—
如何做好帮扶工作 篇2
一、我国工会目前发展状况
工会已经成为了我国很多企业的必设机构之一,达到了很高的普及率,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工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国目前的工会发展状况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改进,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一)工会设立流于形式
虽然在我国的各个企业都有工会组织的存在,但是通过工人的反映我们发现,很多工会的设立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很多工会的组建都成摆设。首先就是工会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没有专职的负责人员。其次就是企业也不重视工会,没有给工会相应的资金支持。最后就是工会的管理权限受到限制,很多工会的管理都是由企业管理者代劳,无法发挥帮助困难职工的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工会的存在成了一种形式,长远发展下去,必然会给企业的生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工会职责不明确
很多企业无法意识到工会的具体作用,这就严重制约了工会的发展。工会是一个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和保护职工利益的组织,因此工会要明确自身存在的重要意义。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工会是企业的帮手,而不是困难的制造者。工会可以深入了了解每个基层员工的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从而促使其努力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很多非常实际的问题。工会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保障员工的利益,当员工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工会可以有效地对员工进行保护,解决用工者和工人之间的矛盾。
但是在现阶段的很多企业工会都无法做到这些,这主要就是因为工会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无法对自身的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不仅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困难,还不能有效地保护职工的利益,造成了一个双输的局面。
二、在新时期下做好工会帮扶工作的策略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员工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利益的保护,企业也应该认识到尊重员工就是尊重企业,保护员工就是保护企业。因此在新时期的工会帮扶工作中,工会要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切实做好困难员工的帮扶工作。
(一)完善工会帮扶制度
拥有一个完善的工会帮扶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工会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真正地帮助员工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在传统的帮扶制度中,工会的管理者主要帮扶手段就是,定期去困难职工家庭进行慰问,同时发放一些生活用品或现金补助。但是这种做法往往只能解决困难职工家庭一时的困难,从长远上看,还是无法真正帮助困难职工解决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工会的管理者就要明白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这是因为工会缺乏一套完善的帮扶制度。工会针对这种状况,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做到不仅要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眼下的问题,还要帮助他们解决长远的困难。工会应该对困难的员工做好评定工作,针对不同的困难程度进行分级,并积极制定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并要将这些工作内容制作成文件进行审批和公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这样工会的帮扶工作才会有法可依,真正发挥工会的作用。
(二)做好工会的建设工作
企业应该重视对工会的建立,不仅要给予工会一定的资金支持,而且还要将工会的管理权限下放给工人,这样才能在根本上让工会发挥出促进企业生产的作用。工会的主要工作就是帮扶困难职工,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肯定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加强工会的资金供给,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工会的建设工作。其次工会的发展应当不受企业的制约,企业要给予工会自由发展的权利,这样工会才能够更好、更有效地解决企业和员工之间存在的问题。只要企业做好这两点,那么工会的建设工作就会获得质的飞跃。
(三)深入基层探寻职工需求
做好工会的帮扶工作,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对需要帮扶的员工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根据经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一般的困难职工都存在家庭收入低、家属有疾病、家里人口多等问题,因此工会应当多进行家庭走访,多了解情况,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
首先就是做好困难情况的了解工作,工会应该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那些员工需要帮助,因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就是自立自强,很多人都宁可自己受罪也不想向别人寻求帮助。因此工会应转变工作理念,积极主动地去了解那些职工在生活上和工作中有困难,变被动帮助为主动帮助。其次工会应该加强和困难职工的沟通工作,切实明白困难职工真正的需求,这样才能够将有限的帮扶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最后工会一定要做好帮扶工作的后续跟踪,因为很多困难职工的问题不是工会给予了物质方面的帮助就能解决的,工会应当指派专人做好后期的跟踪帮扶工作,为困难职工出谋划策,力求每次的帮扶都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工会帮扶工作中,我们的工会帮扶工作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应该让工会切实发挥自身的作用,明确工会的职责,不再让工会成为一个摆设。只有以这些为前提,再通过建立完善的工会帮扶制度,做好工会的建设,走入基层去了解困难职工的需求,这样才能正真发挥工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帮扶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娟.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工会帮扶工作[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4(5):125-125.
[2]张丽华.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工会帮扶工作[J].河北企业,2013(8):109
如何做好帮扶工作 篇3
关键词: 中职校 问题学生 教育帮扶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及其影响
什么样的学生是“问题学生”?孤儿、单亲家庭学生是不是“问题学生”?性格孤僻、思维异常的学生算不算“问题学生”?经济困难、残疾的学生能不能归属“问题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问题,如学习优秀的学生可能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家庭优越的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可能比较弱。不能把自身存在发展上的不足与遇到暂时困难的学生叫做“问题学生”,所说的“问题学生”是从班级管理的角度讲的。所以,本文研究的“问题学生”是指因家庭、性格、思想、心理、学习等原因而影响班级管理的学生,如单亲家庭的学生、无父无母的学生、性格怪异的学生、奇思异想的学生、具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学习后进生等。因为这些学生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经历,形成与众不同的动机、思想、心理、性格等,在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中不能正确理解他人、不能正确交往、不能恰当处理共同利益,常常给班级管理带来障碍,影响班级的进步与发展。
二、教育、帮扶“问题学生”的有效措施
(一)全面了解学生
通过观察、谈话、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学生的成长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班主任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研究他们的心理、个性特点及形成原因,才能因材施教,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同时,全面了解学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班主任的教育威信,为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帮扶扫除障碍。全面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两个方面,就学生个体而言,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方方面面的情况。如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状况、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包括学业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等;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学生与家长的关系等;以往表现,包括在家、在校、在社会上的表现;成长环境,包括家庭环境、交友情况、经常涉足的场所等;家庭情况,包括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家庭是否健全、家长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等;学生的求学动机及对学校生活的适应状况。就学生群体而言,主要包括班级学生全体、男生群体、女生群体、非正式群体,以及以另外特定标准划分出来的群体类型,如后进生群体、特殊家庭群体、心理问题群体、学业不良群体、品行不良群体等。通过了解学生群体,使班主任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班集体所处的发展层次、班级传统、班风状况、整体师生关系、不同层次学生的结构和比例等。
(二)真情关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于优等学生来说,其身上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缺点,而对于所谓的“问题学生”,其身上肯定也会有亮点和可爱之处。对于“问题学生”身上的亮点,班主任更应该善于发现,深入挖掘,及时肯定,恰当评价,以促使“问题学生”重拾自信,逐渐转化。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应主动深入学生,融入学生,真心把学生视作自己的子女或者弟妹。职中学生大多数还未成年,心智不成熟,有的学生第一次离开家门,生活自理能力欠缺。这就需要班主任时刻把学生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通过聊天、座谈、家访,多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除思想上的各种困惑,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正视学生的学业现状,因材施教,适当提出要求,科学予以指导。班主任还要深刻理解、正确把握“爱”的内涵,要明确教师对学生的爱,既不同于母爱中的溺爱,又不是单纯的情感作用,而是通过理性培养起来的一种普遍的高度责任感,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教育之爱。对于“问题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应对学生坦诚交流、实话相告,指出危害,提出要求,适时、严肃、妥善处理。这样就会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教育是“严而不苛,爱而不偏”,是一种充满理性精神的教育大爱。
(三)尊重、理解学生
人人都有获得尊重的需要,“问题学生”也具有获得尊重的需要。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育人的过程中应摒弃“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与学生平等交往,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欣赏他们成长的脚步。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问题学生”不断转化,才能使他们有尊严地成长。只有尊重学生,班主任才能走进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才能使学生愿意聆听自己的教诲。尊重“问题学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在学生的心中留下光明,产生温暖;促使学生在这种持久的光明与温暖中发生变化。教育、帮扶问题学生时,班主任不应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要说过头话,不能侮辱人格、侵犯人权。对“问题学生”说话要讲究方式,对其评价要客观、公允,对其的批评要裹上“糖衣”,对其表扬要提出适当要求。同时,班主任应允许“问题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解,在学生的辩解中以坦诚的态度帮助学生分析错误行为的性质、危害,从而找出“病灶”,挖出“病根”,廓清认识,指明方向。
(四)言行引导学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科任教师中,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其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时刻都对学生有渐染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在与学生接触中,应衣着美观、整洁、大方,言语文明、举止得体。在与学生相遇时,要向学生问好或及时回应学生的问好,在学生面前不吸烟、不酗酒,不胡侃乱拉,上课时不带手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其给学生留下的应该是为师的风范、做人的信用,以及传道授业的水平。班主任应当时刻注意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用符合教师道德的行为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无形熏陶下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五)活动激励学生
“问题学生”有既有的思想观念,受到不良性格与习惯的制约,仅仅依靠教师喋喋不休的说教是很难对他们形成“杀伤力”的。班主任要对学生做好教育帮扶工作,必须转变“老生常谈”的工作思路,应当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实际出发,以一定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产生感悟,在活动的锻炼中提升思想境界。如通过各种才艺展示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增强自信,激发上进;通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阳光个性,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精诚团结、相互协作的竞争意识;通过文明学生评选、内务评比、小组学科竞赛等活动,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通过安全知识竞赛抢答、消防逃生演练、观看安全教育图片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等。总之,只有将对学生的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中,教育的影响作用才可能是深远的、持久的。
(六)有效帮扶学生
如何做好帮扶工作 篇4
我是从2005年开始投入到“三农”扶贫中来的,我记得当时看到在贫困地区,有那么多孩子们坐在地上写字,于是一口气捐了46所希望小学。由于长期从事慈善与扶贫工作,我得到了社会的不少肯定,也收获了不少荣誉。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怎么能使扶贫更加有效。
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总书记的“精准扶贫”真正找到了中国扶贫工作的痛点和难点。很多慈善家捐赠的希望小学,校园里面都长了草,根本没有孩子去上学,这说明我们在做帮扶工作的时候,必须要脚踏实地的做好调研工作。
如何做好帮扶工作 篇5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服务党政工作大局,履行工会维权职能,充分发挥工会协调劳动关系、调节社会利益矛盾的作用,积极协调党委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推动我省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维护职工队伍的团结和稳定,动员广大职工为河北更快更好地发展、构建和谐河北贡献力量。
一、特困职工的认定标准
1、特困职工是指按照有关政策规定领取了最低工资或下岗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养老金,具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享受了补差或经有关部门救济后,因下列情形之一,不经救助生活难以为继的职工(包括家庭在城镇定居两年以上、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工);
本人及家庭成员患有大病、重病、慢性病(具体病种按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及省市相关的配套办法、规定执行),年医疗费个人自付部分超过家庭当年全部收入的;
家庭子女人数符合《计划生育法》,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以外的全日制学历教育,支付学费特别困难不经救助面临辍学的;
家庭成员就业能力或就业能力和意愿但经本人努力未实现就业的零就业家庭;
经民政部门认定的“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中的职工; 由于天灾人祸等原因,家庭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影响基本生活的; 家庭人均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贴数额达到当地平均补差标准1.5倍以上,生活特别困难的(依此条件纳入特困职工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当地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总人数的5%);
其他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
二、特困职工的申报审批
2、特困职工的申报审批包括:申请、审核、公示、审批和备案。申请。当职工因上述原因出现特殊困难时,可向本单位工会(社区化管理的离退休特困职工向居住地基层工会)提出申请并填写《特困职工申请表》(见附件1)。基层工会应切实负担起“第一知情人、第一救助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对个人没有申请而生活确实特别困难的职工,要主动帮助其填写申请表。做到严格掌握标准,不虚报瞒报,是最需要救助的特困职工及时得到各级工会帮扶救助。
审核。基层工会在接到申请材料后,依据特困职工标准,对申请人家庭生活情况进行初步审核,一般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紧急情况当日完成审核。
公示。经基层工会审核符合特困职工标准的,在本单位(或居住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不低于5个工作日。确认符合特困职工标准后上报县(市、区)总工会或设区市总工会审批。
审批。基层工会上报的特困职工申请表,县(市、区)总工会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上报社区市总工会、省直工会、独立管理经费的省产业工会、对口单位工会将特困职工电子档案报省总工会备案,省 总工会进行抽查核实。
对于突遇特殊困难的职工,可在基层工会救助的同时,直接向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求救,由帮扶中心给予及时救助后再按程序补办审批手续。
三、特困职工帮扶工作的管理
3、帮扶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按工会隶属关系分级管理、上下联动、重在基层。省总工会侧重源头参与、宏观指导,为帮扶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设区市总工会、省直工会、独立管理经费的省产业工会和对口单位工会帮扶中心作为帮扶体系的龙头,对本级特困职工和经县(市、区)帮扶后仍然特别困难的职工再次进行帮扶,对县(市、区)工会和基层工会的帮扶工作予以指导。县级工会帮扶中心和未建帮扶中心的县总工会,对经基层工会帮扶后仍然特别困难的职工进行帮扶,及时掌握特困职工的状况,对基层工会帮扶工作予以指导和监督。乡镇(街道)工会将帮扶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做好特困职工的信息搜集和反馈。基层工会要充分发挥好帮扶“第一道关口”作用,为特困职工提供快捷的帮扶服务,在切实履行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基础上,自身无力解决的,及时向单位党政和上级工会报告。
4、市、县(市、区)总工会和基层工会都要建立特困职工档案。档案记载每个特困职工及家庭的基本状况、困难原因及被帮扶的情况。基层工会为每一个特困职工建立《特困职工基本情况登记表》(见附件2)。设区市和县(市、区)总工会、省直工会、独立管理经费的省产业工会、对口单位工会要建立特困职工统计制度,填写《特困职工统计表》(见附件3),实行微机化管理,与省总工会联网。
将“12351”职工维权热线纳入帮扶中心平台,对信访接待和帮扶信息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总梳理,每季度初7个工作日内逐级上报。建立工会与党委政府的信息沟通联动督办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信息,反映情况,督促解决问题。
5、对特困职工实行动态管理。每年4月底,各级工会对特困职工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审核,根据审核结果进行调整,对已经解困、生活稳定的要及时办理退出,对于符合特困职工标准的要及时纳入管理范围。
四、资金筹集和管理
6、资金的筹集。落实帮扶资金是建立帮扶工作长效机制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各级工会要结合当地情况,建立可靠的资金筹措渠道。积极争取当地财政部门将帮扶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年增加;县级以上地方工会、省直工会、独立管理经费的省产业工会和对口单位工会把帮扶资金列入预算,以2005送温暖资金和其他帮扶资金之和为基数,根据各级工会经费收入状况逐年增长;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帮扶工作捐款,组织职工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互济活动。
7、资金的管理。帮扶中心已批准为事业单位的,要设立帮扶资金专门帐户,不是事业单位的帮扶中心设立帮扶资金专门科目,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县级以上地方工会应设立由政府有关部门、工会、主要捐资单位和个人代表、特困职工代表组成的帮扶资金管理机 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制定帮扶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帮扶资金支出审批程序,确保帮扶资金用足用好。
8、加强对帮扶资金的审计监督。每年对帮扶资金进行一次内部审计,向资金管理机构汇报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情况,接受政府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对单位管理帮扶资金的主要负责人实行离任审计制度。
五、帮扶方式和帮扶标准
9、帮扶方式。帮扶资金的使用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和公开、公正、透明、快捷的原则,按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每个特困职工每年给予不低于一个月的生活救助。生活救助以发放实物或发放超市购物券为主。帮扶款物由帮扶中心直接发放到特困职工。未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由县(市、区)总工会负责发放。对特困职工的帮扶情况记入特困职工档案并定期会总上报。
10、帮扶标准。对本人及在城镇生活的家庭成员患有大病、重病、慢性病,年医疗费个人自付金额(扣除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报销、商业保险赔付和其他各类救助后的余额)超过家庭当年全部收入,且医疗费用符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和诊疗目录的,根据个人自付医疗非数额分段计算,给予一次性救助:
年自付额5000元以上不足2万元的,救助总额的10%; 年自付额2万元以上不足5万元的,救助总额的8%; 年自付额5万元以上不足10万元的,救助总额的6%; 年自付额10万元以上的,给予不低于8000元的定额救助。医疗救助方式包括协调医疗机构(单位)减免、工会直接给予补助等。
对当年考入大专院校的特困职工子女,按照省总工会“金秋助学”的有关规定,一次性补助本科生不低于2000元∕人、专科生1500元∕人。有条件的市可提高补助标准。单亲特困女职工在上述标准基础上增加补助500元。
积极协助有劳动能力的特困职工及子女实现就业再就业。不具备就业计划的零就业家庭,要协助民政部门将其纳入城镇“低保”范围。工会帮扶机构按当地城镇“低保”标准每年再给予特困职工本人不低于一个月的生活救助。
对自然灾害等原因家庭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影响基本生活的,按每人不低于600元标准,一次性提供可维持基本生活的衣被、粮油、炊具、燃料等基本生活用品。
对困难劳模的帮扶,按照劳模分级管理的原则和劳动模范生活困难救济办法进行帮扶后,生活仍然特别困难的,纳入特困职工的帮扶范围。
其他原因造成的生活特别困难的,针对具体原因,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帮扶。
11、继续做好重大节日期间工会干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人心”的送温暖活动,在各级工会联系扶持特困职工基础上,发动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进行“一帮一”帮扶特困职工活动,给予特困职工生活救助。
12、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突出做好特困职工再就业援助。对有 就业能力的特困职工,工会优先免费进行援助,优先建议政府解决公益岗位,工会再就业基地优先安置,通过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等多种形式,增强特困职工的“造血”功能,使他们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13、对于特困职工之外的困难职工,各设区市总工会根据本地实际确定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帮扶方式和帮扶标准,基本情况向省总工会备案。
六、帮扶工作的内外协调
14、加强与外部的联络协调。政府是社会救助的主体,工会的帮扶工作是社会帮扶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政府救助机制的补充。要把工会组织的帮扶工作纳入社会化帮扶救助体系,加强与党委、政府的工作联系。主动参与地方政府的特困职工帮扶工作领导机构,协助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努力争取政府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信息支持。
15、建立健全工行内部帮扶工作协调组织。各级工会要建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全面抓、主管领导直接抓、主管部门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协助抓,形成合力抓帮扶的工作格局。定期研究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七、帮扶机构和队伍建设
16、各级工会根据帮扶工作任务的大小确定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的配备数量。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帮扶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业务知识的培训,制定学习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帮扶工作人员队伍。工作人员要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能力,加强学习、尽职尽责、认真做好帮扶工作。
17、帮扶中心正式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参照机关在职人员执行,对直接接触特困职工的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在政策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给予适当补贴,保证帮扶工作人员的开支和办公经费。建立健全对帮扶中心工作人员的考核奖惩制度,对做出突出成绩的要给予表彰奖励。
如何做好帮扶工作 篇6
中共苏州大学委员会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文件
苏大委创办„2011‟5号
关于做好2011党员关爱基金帮扶贫困
大学生工作的通知
各党委、党工委,校党委各部门:
在今年苏州市开展的“党员关爱行动月”期间,我校党委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各党委、党工委及时宣传动员,精心组织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党员干部积极带头,在职党员踊跃捐款,奉献爱心。为巩固和扩大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行动成果,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感受到党的温暖,根据苏州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通知要求,现将我校开展党员关爱基金帮扶贫困大学生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帮扶对象 帮扶对象为我校在籍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中家庭经济
困难的学生。具体条件如下:
1、符合《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标准,并经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认证的贫困大学生;
2、遵章守纪,道德品质良好;
3、学习勤奋,学习成绩优良。
二、帮扶名额和帮扶标准
苏州市根据我校党员向关爱基金捐款总额,拟划拨帮扶资金32.4万元,帮助我校贫困大学生648名,按照每名贫困大学生500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名额分配详见附件1)。
三、有关程序和时间要求
1、申请(11月24日——11月28日)
凡符合申请党员关爱基金条件的,由贫困大学生本人向其所在党委、党工委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苏州市党员关爱基金帮扶申请表》(附件2),提供贫困生证明材料。
2、审核(11月28日——12月2日)
各党委、党工委对提交申请的贫困生的有关情况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按照分配名额填写《苏州市党员关爱基金帮扶贫困大学生汇总表》(附件3),报校党委组织部。
3、公示(12月5日—12月9日)
党委组织部会同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对各党委、党工委上报的拟帮扶对象情况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报校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审批。
4、审批(12月12日——12月16日)
经学校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审批后,将拟帮扶对象名单报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5、发放(12月20日之前)
由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共同组织发放。
四、上报材料和要求
1、《苏州市党员关爱基金帮扶申请表》一式三份,由符合申请党员关爱基金条件的学生使用钢笔填写或打印(请使用16K纸打印),本人签名不可打印,于11月28日前上交所在党委、党工委。各党委、党工委签署审核意见并盖章,汇总后于12月2日之前报校党委组织部。
2、《苏州市党员关爱基金帮扶贫困大学生汇总表》一式二份,由党委、党工委审核汇总,并加盖党委、党工委公章后于12月2日之前报校党委组织部,并将《汇总表》的电子稿发至sudacxzy@163.com邮箱,联系电话:67507257。
此次党员关爱基金帮扶贫困大学生活动面广量大,请各党委、党工委高度重视,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及时上报,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
特此通知。
附件:
1、《苏州市党员关爱基金帮扶名额分配表》
2、《苏州市党员关爱基金帮扶申请表》(见组织部
网页表格下载栏)
3、《苏州市党员关爱基金帮扶贫困大学生汇总表》
(见组织部网页表格下载栏)
苏州大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领导小组办公室(代)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党员关爱基金 贫困 大学生 通知
抄送:苏州市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办公室。
苏州大学党委组织部2011年11月23日印发
附件1:
如何做好帮扶工作 篇7
一、新时期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重新定位与现状
在全面实行收费制度之前,除了一小部分计划外自筹经费的研究生之外, 其余的大部分研究生不涉及学费的问题,在学校对于他们最大的经济支出就是住宿费和日常生活费,住宿费的标准每年一般也就在千元左右,日常生活费的来源主要靠每月的国家普通奖学金和家庭少量的经济补贴。对于这样的经济支出绝大多数研究生还是可以承受的, 这些研究生再通过“三助”等工作来缓解平常的较大支出,如添置学习工具、会友恋爱旅游等。只有极少数的研究生(一般是个别自筹经费的研究生) 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数额较大的住宿费支出,他们也就被学校定位为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
随着研究生学费收费制度的全面展开,研究生的经济支出陡然增加,由原来的千元左右陡增到万元左右,对于没有进入社会工作没有薪酬的研究生来讲, 确实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尤其是经过4~5年的大学本科阶段,一般研究生的家庭经济收入对教育的投入已经接近极限, 突如其来的巨额支出给研究生带来很大的难题,从而一些研究生就走进了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行列,成为新时期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
这些研究生大多通过贷款、借款等渠道克服遇到的困难。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2014年是教育改革收费的第一年, 研究生贷款数量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在此之前,研究生三个年级一共有贷款人数才5人。而在2014年一下就达到了143人,其中生源地贷款88人,校园地贷款55人。由于教育收费的连续性,预计未来几年,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高校要重新审视和面对新的工作任务,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二、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致困”因素与学业影响
诚然,导致研究生“致困”的原因是包括学费支出在内的多种因素的集合, 研究生承受着这种经济压力对顺利完成学业也带来诸多影响。
1.“致困”因素。(1)学费与住宿费:每年两项资金总和平均基本达到万元,它是研究生“致困”的最主要因素,也是给研究生带来经济压力的最直接困难。(2) 日常基本生活费:包括基本伙食费、购置学习工具、衣着、交通、通讯等其他必须支出,这些费用维系着研究生正常生活、 学习、工作活动,是无法克服的必需开销。因每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而不同,平均每人每年在万元以上,有的甚至更多。 (3)社会交往费:包括上网、会友、恋爱、 旅游等发展人际关系拓宽人脉所需开支。这些开支是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实效投资,也是满足研究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留用创业费:一些研究生通过贷款交纳学费与住宿费,留用下预支的资金作为家庭亟需的生产投资资金,来缓解家庭经济的紧张状况。也有一些研究生把这笔资金留作自用,进行小型创业资金,如做小笔生意、股票投资等。
2.学业影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无论怎样都始终无法回避资金困境的事实,绝大多数研究生都能正确对待这样的困难,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同学相比,他们在这个问题上要投入比较大的精力,无形中在学业完成上产生分心。而一小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就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来交纳学费,研究生还要继续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学费问题,在较高的资金债务面前,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总是在思考将来如何偿还,心理承受能力发生了变化,导致心情压抑、愁眉不展、郁郁寡欢, 甚至对任何人或事都失去了兴趣,更严重的造成心理疾病。
三、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帮扶育人工作体系的构建
随着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数量急剧增加,高校要及时转变固有观念,它不再是个案问题,而是一类群体所共有的问题,必须调整工作任务和工作思路,构建科学的帮扶育人体系。
1.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力度。国家助学贷款分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高校助学贷款两种形式。对于研究生来讲,他们更喜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种贷款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便于跟踪和管理,并能够减少研究生投入申贷精力。国家应加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覆盖面,形成以“生源地贷款为主渠道,高校贷款为补充”的助学贷款运作模式,同时尽量缩减高校助学贷款的申贷手续。
2.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在研究生全面实行收费制度的同时,国家也加大了研究生奖助力度。原有国家普通奖学金更名为国家助学金,硕士生在资助金额上翻了一番。又设立了金额相对很高的国奖奖学金和国家学业奖学金,大大加强了研究生的奖助力度。高校依照国家政策,纷纷增加研究生奖助投入,成立研究生学校助学金、学校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新生奖学金等各种形式的奖助项目。 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积极向学校捐助设立社会奖学金,来资助或奖励研究生。形成了国家、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大大改善了在读研究生的经济状况。但在制定研究生各种奖助政策时,一般都是从整体层面设计,大多没有提及或只是粗略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政策内容,建议将此项内容进行单列或作具体说明,更能凸显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帮扶和关怀。
3.加强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简称“三助一辅”)岗位的管理工作, 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三助一辅”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更是最重要的助困渠道。“三助一辅”岗位基本都设在学校,他们不用走出校门就能找到助学岗位工作,不需再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他们来讲,这是最好的改善个人经济环境的方式。通过“三助一辅”, 让他们体会到通过辛勤劳动换取应得的薪酬,比无偿接受给予更能体现他们的价值,无论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都是一种极高的鞭策和鼓励。高校针对他们应不断加大“三助一辅”岗位的设置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4.创造研究生勤工助学环境。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大多数研究生不再过多依赖家长,他们思想日臻成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更能认清自己的处境。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社会兼职工作,如家教、快递员、导游、大型超市服务员等,他们不怕吃苦,踏实肯干,在各行业都能赢得良好的口碑。有的研究生甚至通过组建创业团队,撰写创业计划书,争取创办资金,筹办微型企业,在创业道路上开辟出一块新天地。但由于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一直在学校专注学习,与社会交往不多,高校应积极与政府、企事业等单位联系,为他们搭建勤工助学平台,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机会。
5.用好研究生临时困难补助。当研究生发生重大疾病或家庭发生重大经济事故(如地震、自然灾害等)时,研究生承受着比平时更大的精神压力,亟需得到组织的关心和关怀。临时困难补助正是作为组织针对这类研究生的关爱资金,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给他们送去温暖,不求锦上添花,愿为雪中送炭。一般临时困难补助经费不会很多,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好这笔资金,是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者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
6.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工作机制。高校应成立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积极出台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认定办法,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档案,为他们积极办理“绿色通道”、 助学贷款和提供勤工助学机会,跟踪了解他们的生活经济状况,听取他们的心声和反映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要积极树立他们当中的典型人物,通过榜样作用,带动其他研究生树立身穷志坚、敢于挑战的奋斗精神。
做好导师帮扶工作的五大关键点 篇8
关键词:军队化管理 导师帮扶 心得
为了丰富军队化管理内涵,进一步突出全员参与的特色,凸显个性化管理的工作效果,笔者学院在前期开展导师制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一百余名干部和教师,开展了百名导师帮扶工作。
一、端正态度,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导师工作中
“态度决定一切!”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是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导师帮扶工作也不例外。笔者学院组织开展导师帮扶工作的初衷是通过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形成全员参与学生管理的工作局面,为学生军队化管理工作增添新的内涵。然而在前期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出现了流于形式、虎头蛇尾的现象,通过调研分析,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拿出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而且平时各自的本职工作千头万绪,无暇顾及这项“额外”的负担,再加上没有建立适合的考核评价机制,从而导致了疲于应付、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了“导师制工作无用论”。
“没有付出哪来回报!”在总结和分析前期导师制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随着新的一轮导师制工作的开展,笔者学院进一步调整了工作思路,精简了导师工作队伍,形成了一支由一百余名能力突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干部、教师组成的导师工作队伍,并定义为“百名导师帮扶工作”,突出“帮”与“扶”的理念,同时制定了考核评价机制,并通过组织召开导师工作座谈会、导师工作论文交流、评选表彰优秀导师、导师工作先进集体等形式,促进导师帮扶工作的有序开展,激发导师们的工作热情,收到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二、准确掌握受导学生信息,找准突破口,确定辅导方向
在导师制帮扶工作实际运作中,受导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的是自我约束能力差、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还有的是在个性心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等等。因此引导者要全面认识自己的工作对象,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所结对的受导学生为例,笔者所辅导的是电气工程系13级的小谢同学。在“结对仪式”举行前,笔者就事先与该系学生工作负责同志、班主任进行了交流,对小谢同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咨询,得知小谢同学平时表现一直不错,而且是学生干部,但短板是学习兴趣不浓、成绩不太理想,每次考试都存在不及格的现象,严重影响其综合操行成绩和各项评优。在举行“结对仪式”后,笔者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进一步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日常生活和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并与他约定,就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以消灭考试不及格现象为突破口。对此他不仅满口答应,而且表现出了强烈的自信。
然而多年养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尤其在学习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小谢在学习方面表现出的欠缺让笔者感到吃惊,他甚至连现在开设什么课程、任课老师是谁都掌握不全。在与其家长沟通后,笔者得知小谢在小学期间成绩还不错,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中学习就跟不上并逐渐放弃了。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对小谢的辅导就确定从培养其学习兴趣入手。在随后的指导中,笔者要求他首先要弄清每门课程的特点,与每位任课老师做一次深入交流,虚心听取老师的学习建议和方法,并积极引导他培养阅读习惯,在每次面谈后给他布置阅读任务和学习作业,并在下次面谈时检查。这样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慢慢培养小谢的学习兴趣。
三、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可急功近利
改变和培养一个人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经历一个曲折反复、循序渐进的过程。还是以小谢为例,如果仅凭几次交流,就让他改变对学习的态度,甚至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显然是不现实的。在随后的一次面谈时,小谢带来的作业就暴露出了问题:作业带有明显的应付成分,不仅只是挑选了一些简单的题目作答,而且笔者提问了作业上一些简单的问题他也答不上来,甚至还有他人代写的现象。在随后的期中考试中,小谢的表现也不理想,仍然有三门功课不及格。笔者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同时内心也暗自抱定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并不时提醒自己不能急功近利,只有循序渐进,才能慢慢帮助小谢培养起学习兴趣和习惯。
期中考试以后,笔者继续坚持给小谢布置作业,并不时地督促他、鼓励他。令人欣慰的是,在提问他问题时,他基本能回答上来,相比过去“一问三不知”有了明显进步,这也让笔者看到了希望。笔者鼓励小谢,并承诺在期末考试中如果消灭了不及格现象,就给予奖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考试中,小谢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终于消灭了不及格现象。当他兴奋地将这个消息告诉笔者的时候,笔者由衷地替他感到高兴,也兑现承诺,把早已准备好的奖品交到他手里,和他再次约定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四、持之以恒,切忌半途而废
导师帮扶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是导师通过近距离地接触学生,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长期过程,如果只是“三分钟热度”“一日曝十日寒”,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和执著做保障,就不可能真正地贴近学生,学生也不会真正把教师当做“知心人”,那么导师制工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更不会有什么效果可言。因此,要避免这项工作虎头蛇尾,每个导师就要按照导师帮扶工作的要求扎实工作,以身作则,做受导学生的表率,在两人的关系中做一个主导者,主动与受导学生联络,主动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持之以恒地把工作开展起来。
笔者与小谢一对一帮扶结对后已有一多年的时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按照导师制帮扶工作的要求,坚持定期辅导交流,及时填写辅导记录,不仅相互之间增进了了解,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渐渐形成了一种默契。笔者和小谢不仅面对面交流,而且还通过微信、短信进行交流,例如在小谢被安排到青岛海信集团实习期间,笔者就一直与他保持着微信、电话联系,保持了导师工作的延续性。
五、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拉近与学生的感情距离
导师关心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取得学生信任、促进工作开展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学院专门利用QQ网络平台建立了“导师制工作交流群”,以利于大家多方位、多角度参与导师制工作,拉近与学生感情上的距离。一次,有学生在群里反映宿舍洗涮间下水道堵塞,意见挺大。笔者一方面问清楚详细情况,一方面通知公寓管理科抓紧联系维修人员疏通,问题很快解决了。事后该学生留下了“谢谢老师”的留言。虽然笔者与他并未谋面,但我相信他的内心一定会增添一份对导师制工作的认可。
新学期开学不久,小谢在一次打篮球时受伤,造成了鼻梁骨折。起初他为了不给笔者添麻烦,就没有告诉笔者。当笔者得知这一情况后,首先告诉他双方之间的默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最能体现,不应该瞒老师。随后笔者询问了他的伤情及恢复情况,并帮他联系了保险公司,咨询了意外伤害保险赔付的相关事宜。不久,保险赔付及时得到兑现,小谢的伤情也很快恢复。通过这件事,师生之间更增加了一份信任。
一次笔者在校园巡视中巡查到一名学生,他用套近乎的语气对笔者说:“老师,我认识你。”笔者本以为因为是学生处负责人,经常在校园“整风肃纪”给学生留下了印象,就随口问了一句“你是怎么认识我的?”他说:“你不是小谢的导师吗?!”这样的回答让笔者感到的是一种认可,甚至是欣慰。在他眼里,笔者首先是一名导师,这背后一定蕴含着他们对导师工作的认知和评价。
【如何做好帮扶工作】推荐阅读:
如何做好销售 工作07-02
如何做好部门工作05-17
如何做好督察工作06-20
如何做好保卫工作08-08
如何做好包村工作08-12
如何做好计量工作12-03
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工作08-27
如何做好谈心谈话工作05-26
如何做好夏季防汛工作06-02
如何做好教务工作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