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文中的时间表达

2024-09-25

古代文言文中的时间表达(共9篇)

古代文言文中的时间表达 篇1

古代文言文中的时间表达

我国古代汉语语言的词汇相当丰富,表示一个事物的词语往往有好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也相当多,现举几例如下:

岁:年。《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期年:满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积年:好几年。《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曩:从前。《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向:先前。《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

久之:很久。《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良久:很久。《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异日:将来。《黄生借书说》:“日姑俟异日观云尔。”

旦旦:天天。《捕蛇者说》:“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

旦日:第二天。《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日:一天天。《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

翼曰:明天。《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翌日:次日。《(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旦:早晨。《术兰诗》:“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质明:天刚亮。《(指南录)后序》:“质明避哨竹林中。”

亭午:正午。《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宵:晚上。《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暝:天黑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

即日:当天。《鸿门宴》:“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中夜:半夜。《祖逖传》:“中夜闻鸡鸣。”

失时:过时。《论积贮疏》:“失时不雨,民且狼藉。”

无何:没有多久。《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

尔来:从那时以来。《蜀道难》:“尔来四万八干岁。”

尝:曾经’。《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素:一向,平素。《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

既:已经。《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既望:阴历十六。《观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适:刚才。《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

几:将近。《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初:刚开始。《赤壁之战》:“初一交战。”

未几:没多久。《口技》:“未几,夫驹声起。”

寻:不久。《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

已而:不久。《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遽:立刻、马上。《察今》:“遽契其舟。”

瞬息:一眨眼。《活板》:“瞬息可就。”

顷刻:一会儿。《狼》:“顷刻两毙。”

少顷:一会儿。《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食顷:一顿饭工夫。《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卒:同猝”,突然。《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

倏尔:忽然。《灌园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尔又变了?”

秋: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哿亡之秋也。”

朔:阴历每月初一。《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今者:现在。《齐桓晋文之事》:“今者,有人语此,力足以举千钧。”

夜阑:夜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

薄暮:傍晚。《岳阳楼记》:“薄暮冥冥。”

表示时间很短的词,例如俄尔、少顷、俄、俄而、俄顷、少顷、少时、少间、须臾、斯须„„相当于一会儿的意思。

“旋、寻、未几、无何、既而、已而”意思是随即、不久。

再小结一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如:尝,其意思相当于“曾经”。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②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表示动作、状态在继续进行或持续存在,如:

1、会,意思是“恰逢”、“正赶上”。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陈涉世家》)②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

2、方,意思相当于“正”、“刚”。①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蒲松龄《狼》)

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①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罗贯中《杨修之死》)②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

三、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发生,如:是时。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林嗣环《口技》)“当是时”,即“正在这个时候”的意思。

四、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①忽一人大呼:“火起。”(林嗣环《口技》)②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罗贯中《杨修之死》)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林嗣环《口技》)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⑤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干宝《宋定伯捉鬼》)⑥急令医士调治。(罗贯中《杨修之死》)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动作的急促之外,它还着重表示仓促、忙乱的意思。

五、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一时”译为“同一时候”,表示行为、状态存在的时间短暂。

六、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如:顷之,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间,相当于“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的意思。①顷之,客请与予对局。(钱大昕《弈喻》)②俄而百千人大呼。(林嗣环《口技》)③未几,夫齁声起。(林嗣环《口技》)④少时,一狼径去。(蒲松龄《狼》)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蒲松龄《狼》)⑥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林嗣环《口技》)⑦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韩非《扁鹊见蔡桓公》)

七、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在前不久发生或完成不久,如:初,甫。①大儿初醒声。(林嗣环《口技》)

②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钱大昕《弈喻》)

八、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其间相距的时间较短,如:既而,寻,相当于“不久”“旋即”的意思。①既而儿醒,大啼。(林嗣环《口技》)②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桃花源记》)

九、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动作就要发生或完成,如:将,意思是“快要”“就要”“将要”。①不治将恐深。(韩非《扁鹊见蔡桓公》)②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

十、表示过了一些时候才发生。如:已而。①已而太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十一、表示时间过了很久,如:久之,“很久”的意思。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司马迁《陈涉世家》二是用干支记年。干,即“天干”(天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地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是我国古代用以记录时间的一套专门的序数系统。干、支按顺序两两相配,至六十次为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或“花甲子”):甲子、乙丑、丙寅„„辛酉、壬戌、癸亥。如:③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四册·《西湖游记二则》)④己亥之二月也。(五册·《满井游记》)⑤天启壬戌秋日。(四册·《核舟记》)三是用国君的年号记年。我国古代帝王年号,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年号开始,此后多以年号记年。如: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二册·《桃花源记》)⑦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三册·《记承天寺夜游》)

二、记月古代记月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用地支记月。按阴历,寅为正月,卯为二月,其余(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依次类推;二是在春夏秋冬各季前(分别)依次加上孟、仲、季等字,组成孟春、仲春、季春„„孟冬、仲冬、季冬,古人用它们作各季中相应月份别称;三是如同现代记月,在月前加数字记月。初中文言诗文中常见的是第三种,如:⑧胡天八月即飞雪。(四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⑨五月人倍忙。(五册·《观刈麦》)⑩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六册·《墨池记》)

三、记日古代记日的主要方式亦有三种:一是用干支记日。如:是月丁未。(旧教材·《登泰山记》)二是用特定的节日、节气名称记日。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册·《过故人庄》)三是在一月之内,古人常用“朔”(农历每月初一)、“月出(fěi)”(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等表示日期。如: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三册·《观潮》)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旧教材·《登泰山记》

四、记时古代记时的主要方式也有三种:一是古人根据天色、人事把一天分为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入定。二是用地支记时,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后世(清代)又把每个时辰分为先“初”后“正”,使十二时辰变成了二十四段,正好与现代时段相对应。三是记夜。古时没有钟表计时,特在城市或寺院的钟鼓楼置铜壶滴漏,并派人负责守漏、击鼓报时(更):漏一下为一更;漏两下为二更,余类推。一夜共五更。古今时段、时辰对照,如下表:(见文末)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册·《两小儿辩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六册·《君子于役》)杭州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四册·《西湖游记二则》)夜半,客曰:“吾去矣!”(旧教材·《大铁椎传》)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同例紒紟矠)除以上所述之外,初中文言文中还有表示时间长短的词,诸如“少时”、“未几”、“俄而”之类,此不赘述:只要我们在阅读时联系语境,弄清文意,也就不难理解它们所表示的意思了。间:一会儿。“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晓:清晨。“晓驾炭车碾冰辙”(《卖炭翁》)顷之:过一会儿。“顷之,客请与予对局”(《弈喻》)久之:很久。“久之,目似瞑”(《狼》)旦:早晨。“旦辞爷娘去”(《木兰诗》)暮:傍晚。“暮投石壕村”(《石壕吏》)寻:不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顷刻:一会儿。“顷刻两毙”(《狼》)未几:没多久。“未几,夫鼾声起”(《口技》)旋:立刻,马上。“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瞬息:一眨眼。“瞬息可就”(《活板》)俄而:一会儿。“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少顷:一会儿。“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夜阑:夜深。“夜阑卧听风吹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既而:不久。“既而儿醒”(《口技》)是时:这个时候。“当是时”(《口技》)即:立刻。“即书诗四句”(《伤仲永》)立:立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日:天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已而:不久。“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曩:从前。“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旦旦:天天。“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捕蛇者说》)旦日:第二天。“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尔来:从那时以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素:一向,平素。“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既:已经。“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秋:时候。“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岁:年。《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期年:满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积年:好几年。《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曩:从前。《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向:先前。《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久之:很久。《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良久:很久。《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异日:将来。《黄生借书说》:“日姑俟异日观云尔。”旦旦:天天。《捕蛇者说》:“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旦日:第二天。《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日:一天天。《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翼曰:明天。《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翌日:次日。《(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旦:早晨。《术兰诗》:“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质明:天刚亮。《(指南录)后序》:“质明避哨竹林中。”亭午:正午。《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宵:晚上。《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暝:天黑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即日:当天。《鸿门宴》:“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中夜:半夜。《祖逖传》:“中夜闻鸡鸣。”失时:过时。《论积贮疏》:“失时不雨,民且狼藉。”无何:没有多久。《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尔来:从那时以来。《蜀道难》:“尔来四万八干岁。”尝:曾经’。《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素:一向,平素。《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既:已经。《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既望:阴历十六。《观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适:刚才。《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几:将近。《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初:刚开始。《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未几:没多久。《口技》:“未几,夫驹声起。”寻:不久。《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已而:不久。《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遽:立刻、马上。《察今》:“遽契其舟。”瞬息:一眨眼。《活板》:“瞬息可就。”顷刻:一会儿。《狼》:“顷刻两毙。”少顷:一会儿。《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食顷:一顿饭工夫。《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卒:同猝”,突然。《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倏尔:忽然。《灌园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尔又变了?”秋: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哿亡之秋也。”朔:阴历每月初一。《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望:阴历每月十五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今者:现在。《齐桓晋文之事》:“今者,有人语此,力足以举千钧。”夜阑:夜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薄暮:傍晚。《岳阳楼记》:“薄暮冥冥。”

一、记年古代记年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按照王公即位的年次记年。汉武帝建元以前,帝王没有年号,只能直书“某某王(公)某某年”或“××年”。例如:①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四册·《陈涉世家》)②十年春,齐师伐我。二是用干支记年。干,即“天干”(天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地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是我国古代用以记录时间的一套专门的序数系统。干、支按顺序两两相配,至六十次为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或“花甲子”):甲子、乙丑、丙寅„„辛酉、壬戌、癸亥。如:③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四册·《西湖游记二则》)④己亥之二月也。(五册·《满井游记》)⑤天启壬戌秋日。(四册·《核舟记》)三是用国君的年号记年。我国古代帝王年号,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年号开始,此后多以年号记年。如: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二册·《桃花源记》)⑦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三册·《记承天寺夜游》)

二、记月古代记月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用地支记月。按阴历,寅为正月,卯为二月,其余(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依次类推;二是在春夏秋冬各季前(分别)依次加上孟、仲、季等字,组成孟春、仲春、季春„„孟冬、仲冬、季冬,古人用它们作各季中相应月份别称;三是如同现代记月,在月前加数字记月。初中文言诗文中常见的是第三种,如:⑧胡天八月即飞雪。(四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⑨五月人倍忙。(五册·《观刈麦》)⑩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六册·《墨池记》)

三、记日古代记日的主要方式亦有三种:一是用干支记日。如:紒纭矠是月丁未。(旧教材·《登泰山记》)二是用特定的节日、节气名称记日。如:紒紝矠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册·《过故人庄》)三是在一月之内,古人常用“朔”(农历每月初一)、“月出(fěi)”(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等表示日期。如:紒紞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三册·《观潮》)紒紟矠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旧教材·《登泰山记》

四、记时古代记时的主要方式也有三种:一是古人根据天色、人事把一天分为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入定。二是用地支记时,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后世(清代)又把每个时辰分为先“初”后“正”,使十二时辰变成了二十四段,正好与现代时段相对应。三是记夜。古时没有钟表计时,特在城市或寺院的钟鼓楼置铜壶滴漏,并派人负责守漏、击鼓报时(更):漏一下为一更;漏两下为二更,余类推。一夜共五更。古今时段、时辰对照,如下表:(见文末)如:紒纺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册·《两小儿辩日》)紒紣矠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二册·《石壕吏》)紒紤矠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六册·《君子于役》)紒紥矠然杭州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四册·《西湖游记二则》)紒紦矠夜半,客曰:“吾去矣!”(旧教材·《大铁椎传》)

纾纷矠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同例紒紟矠)

除以上所述之外,文言文中还有表示时间的词,此不赘述:只要我们在阅读时联系语境,弄清文意,也就不难理解它们所表示的意思了。

少顷:一会儿“昔、向、曩”意思是“过去”、“从前”初:当初“已、既”意思是“已经”及:到了„„的时候“适、向”意思是“刚才”自是:从这以后“食顷”意思是“一顿饭工夫”既而:不久;紧接着慌“曙、质明”意思是“天刚亮时”“黎明”是时:这时“他日”意思是“另外的一天”、“有一天”未几:不久“旦日、翌日”意思是“明天”、“第二天”一时:同时“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忽:忽然期年、岁”意思是“一年”,“载”意思是“年”俄而:过了一会儿“明年”意思是“第二年”始:起初日中:正午时:„„的时候晚:晚上少时:一会儿顷刻:一会儿

古代文言文中的时间表达 篇2

古代诗词中,同样是愁,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表达。最常见的是比喻言愁,将情感具象化。如把愁写得有长度,杜甫《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其一:“何人却忆穷愁日,日日愁随一线长。”回忆起从前穷困坎坷的日子,一天天的愁,像一条条线越拉越长。

以山喻愁,愁有形体,有高度。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云:“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忧愁像终南山那么高。赵嘏诗句:“夕阳楼上三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杨凝《别李协》:“明月峡添明月照,峨眉峰似两眉愁。”“峨眉”和“蛾眉”同音,峨眉山就像两眉的愁,比喻非常形象。

以水喻愁。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二:“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诗人横渡过江,江上风波凶险,愁如江水绵绵不断地生发出来,且有万里长。李群玉《雨夜呈长官》:“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江水既长且大,源源不断,无始无终,滚滚东逝,如此将愁形象化。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人越远离,愁绪越绵延不断。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春水不断涨,愁亦不断生长,满江春水都是泪。又《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愁像乱花飞舞,举目望去,满空中都是愁,且如海辽阔广远,无边无际。朱弁《春阴》诗也以大海喻愁:“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愁又似雨,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南宋杨炎正《蝶恋花》:“万点飞花愁似雨。”愁似万点飞花,又似雨。

愁有重量,可用船来装载。苏轼《虞美人》:“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陈与义《虞美人》:“明朝有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是从苏轼词化用而来。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苦至极,重到连船都载不动,写得很形象。郑文宝《送别》:“亭亭画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张元干《谒金门》:“艇子相呼相语,载取暮愁归去。”辛弃疾《水调歌头》:“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散曲中亦多写以船载愁者,张可久《蟾宫曲》:“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贯云石《清江引》:“江声搅暮涛,树影留残照,兰舟把愁都载了。”

愁还可用马驮,石孝友《更漏子》:“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驮得动。”离愁比山还重,马也驮不动,构思奇特。

作者还以春草喻愁,李煜《清平乐》:“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离人越行越远,离愁别恨如春草不断地生长出来,越来越长,越来越多。以丁香喻指愁思凝结,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以“雨打芭蕉”喻离愁,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徐再思散曲《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愁似柳絮满天飘飞,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李煜《相见欢》则以丝麻喻愁绪:“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作者还用博喻,将几个比喻排列一起言愁。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以景结情,用一连串比喻,把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愁绪表达出来。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赞曰:“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沈谦《填词杂说》云:“不特善于喻愁,正以琐碎为妙。”朱淑真《眼儿媚》:“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中午被黄莺的叫声吵醒,唤起她的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处处都是愁。向子■《七娘子》:“满地落花,漫天飞絮,谁知总是离愁做。”落花飞絮都是离愁做成的。

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将愁情拟人化。

古人表达感情多不是明白直率,而是用含蓄的方式,移情于景,寄情于景,以景物写愁,比兴寄托。杜甫《曲江》二首其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人愁,却说景物使人愁,实际上不是花来愁人,而是人自愁。又《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怎么会有眼泪,鸟怎么会惊心呢?也是寓情于物,愁眼观物,故满眼都是愁。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芭蕉叶卷起,丁香花结起,不舒展,如愁凝结,李商隐不写抒情主人公如何愁,而是说芭蕉不展像愁,丁香结着也像愁,写它们愁,实际上是写人愁。秦观《减字木兰花》:“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为什么说过尽飞鸿字字愁?大雁是群飞,飞的时候一般有两种队形:一种是“人”字,一种是“一”字。“字字愁”,意谓大雁飞时不论是什么队形,变成什么样子,都是愁。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细雨、黄昏,皆撩人愁绪。辛弃疾《鹧鸪天》:“梦断京华故倦游,只今芳草替人愁。”芳草替人愁,好像知道人的感情,写得富有情味。辛弃疾《南乡子》:“只记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人心中愁,却埋怨昨夜的月亮,月亮不管词人的心情,只管独自圆。

用景物写愁,实际上是一种衬托,这种衬托有正衬:物有情人有情,更多的是反衬:物无情而人有情。戴叔伦《湘南即事》:“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驻少时。”沅水、湘水不为愁人停留半刻,只管自己东流,流水无情,不解人意。程垓《最高楼》:“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蜜蜂不知人的苦,燕儿不懂人的愁,皆用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

“递进”言愁,一层深一层。辛弃疾《瑞鹧鸪》:“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更添愁。”“我”这一身的愁已经没完没了,“愁”已到极致,还有更不堪的,愁上更添愁。

作者常直抒胸臆,直白率露言愁。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记》:“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登楼看远处的山,山献愁供恨,即说满山都是愁。又《祝英台近·晚春》:“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春天将愁带来,却没有将愁带去,直白言愁。刘过《唐多令·重过武昌》:“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词人重过武昌,见战乱后的景象,旧江山都是新愁。感情积蓄到一定程度总爆发,喷涌而出,一吐为快,故不用含蓄。

不少作者喜夸张言愁。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高度夸张,一般说愁白了头发,而李白形容愁,不仅愁白了头,而且还有三千丈长,就更夸张了。感情是抽象的,不可见,不可触摸,李白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具象化。元好问《梦归》:“贫里有诗工作祟,乱来无泪可供愁。”诗人经过离乱,眼泪都没了,极度夸张,即把离愁表现出来。

作者还将愁比作物体可分类。南朝梁何逊《与胡兴安夜别诗》:“念此一言笑,分为两地愁。”诗人与朋友夜里话别,想到现在是欢笑,可马上要分别,分为两地愁,构思别致。苏轼于惠州所作《临江仙》:“三分春色一分愁。”他把春色三分,其中有一分是愁,将愁情具象化。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叶清臣《贺圣朝》:“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风雨实际上也是愁,那么整个春色便都是愁了。

愁还可“邮寄”。范成大《南柯子》下片:“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居家的女子怀念远行之人,欲双鱼缄素、红叶题诗,都不可能。又想靠江水寄离愁,可江水东逝而不肯西流,也不可能,真让她陷入绝望的境地。如此抒写离愁别恨,真是淋漓尽致。

以上都是名句写愁,还有整首写愁的。如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整首词都是写愁,把过去“少年”和眼下作比较:少年时不识愁滋味却是强说愁,而今是满怀愁苦,真的识尽愁滋味,却不说了,麻木了,却说天凉好个秋。这样,词人用对比手法把一生坎坷穷愁都表现出来。

英语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篇3

【关键词】时间 空间 隐喻

一、隐喻观

当代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不属于纯语言的范畴,而属于认知的范畴,隐喻是通过人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果,抽象性的概念主要以空间概念为基础隐喻而成。我们在日常语言中见到的隐喻表达法不过是隐喻概念系统的浅层表现。隐喻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途径。

二、时间表达与空间隐喻

时间作为构成世界的维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但时间是抽象并且难以表述的。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当遇到抽象或难以言说的概念、体验时,往往借助于熟悉的概念来对新事物进行描述。这便产生隐喻。蓝纯指出:“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示隐喻,即以空间概念为始原域,构建其它非空间性的目标域。”时间隐喻是指用隐喻的方式来表征时间,即将别的范畴里的概念、表达、关系映射到时间范畴中,从而获得对时间的理解和表征。

三、时间是空间隐喻的具体体现

王寅在《认知用语言学》中提到:“我们通过身体的感知逐步理解现实的空间。在此基础上人类逐步形成了一个空间意象图示结构,与此同时也获得了一个内在的空间逻辑,在通过人类的理性思维和想象力,便能发展出若干新的概念意义和语言表达。比如,许多原来表示空间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副词,介词可延伸来表达若干其他语义域。” 并且早就有学者论述过时间的表达是空间的延伸,即时间是空间的隐喻。Lyons 和Jackendoff 认为英语中几乎所有表示空间的借介词也可以表示时间,不仅表示空间的介词可以表示时间,许多表示空间的动词也可以用来表示时间。所以本文将从名词,动词,介词和副词角度寻找语言例证,研究英语是如何通过空间概念来表征时间概念的。

1.名词的时间隐喻。Haster 曾说,如果仔细研究每一个词的词源 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出隐喻的影子其中心意义是任意的,非中心意义是有动因的主要通过隐喻延伸而来。一些名词起初是用来表示空间概念的,随着人类表达时间需要的不断发展,逐渐赋予他们表达时间概念的功能。笔者查阅了21st Century Thesaurus 中time的同义词,词典中一共列出了51项同义词,出去一些常见的时间表达词汇,笔者发现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同义项如,bit,continuance,extent,instant,interval,juncture,point,shift,space,span,spell,stage,stint,stretch,tide。笔者逐项查找了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的确,这些词开始都是表示空间范畴的词,然后逐渐的发展出描绘时间概念的功能。这是因为时间概念是抽象的,所以时间必须借助其它一些为人所熟悉的、具体的范畴的词语通过隐喻表述。例如:

The battle had reached a crucial juncture.

Many people suffer from mental illness at some point in their lives.

They had achieved a lot in a short space of time.

This project must be completed within a specific time span.

A spell of warm weather;

People tend to work hard at this stage of life.

He did a two-year stint in the navy.

通过查词源字典我们可以知道Juncture 最初在14世纪的意思是指“a place where two things are joined,”borrowed from Latin word “Junctura”.然后在17世纪中叶才有“point in time”的意思。Span最开始的意思是“distance between the thumb and little finger of an extended hand”(as a measure of length,roughly nine inches),所以span是测量长度的单位,逐渐衍生出“distance between two objects,”的意思,直到16世纪末才衍生出“length of time”的用法。

同理,通过查词源字典我们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是space,spell,stage,stint等词最初的含义都是指空间的一段范围,然后才逐步延伸出表示时间范围的抽象意义。

2.动词的时间隐喻

(1) 一些动词也被赋予表述时间概念的功能。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介词或副词一起使用来隐喻人或物体在时间中的运动,甚至隐喻表示时间自身的运动。时间虽然是抽象的概念,但人们通过感知发现时间具有与自然界里的物质相类似的特性,就将物质所具有的特性投射到时间范畴,所以英语中经常把时间视为一种实体,通过实体来理解时间,就可以对时间做出物质性的描写,使其带上某种物质上的特征。例如:

Time hangs/lies heavy on someones hands

Ten years have passed/ elapsed since I last heard from her..

The towns history stretches back to before 1500

Im not going to spin this out

I think we should space our meeting out a bit more.

No more frittering time away

Consume most of somebodys time/Apportion one's time,

这些例子都是将时间看成一个实体,通过空间动词来隐喻时间是有重量的,时间可以像物体一样消逝,时间可以像物体一样延展,时间可以像手里的金钱一样被挥霍掉。时间还可以被贮存、消费、分配。

(2)尽管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无始无终,但人们却将时间设想是有边界,能进能出的。英语中一些表示趋向性的空间动词如:come/go/enter/leave/ascend/descend/return/pass/rise/approach等表示人或物体在空间中移动的词,可以用来隐喻人或物体在时间中的移动。

We are going into the new century with hope

He was famous by the time he entered his early thirties.

He filled in the time of waiting by reading a magazine.

Ascend into the prehistoric period

Her mind returned to the year of 1940.

这些例子中,go into,enter,fill,ascend这些词都具有一定的趋向或者位移意义,所以大多可以用来构成时间隐喻的表达方式。

(3)人通过自身对时间的体验,除了赋予时间与自然界的物体相似的实体和空间特性外,还赋予其人一样生命。时间仿佛有自己的思维、判断、感情和力量。

This last year seems to have slipped away.

Time works great changes.

W e must catch /take time by the forelock.

The rainy season will be coming around soon.

Kill some time.

Fleeting youth never returns.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这些例子把时间比喻成人,时间不但具有空间物理特性,还具有人一样的情感思维,他可以像人一样溜走,像人一样工作等。

3.介词的时间隐喻。Lakoff曾经指出,由于人类对于时间没有直接的生理体验,所以借助于对空间的体验来感知时间的存在,这一点可以从介词的使用来加以证明。介词的“空间”意义是人们最先认知的也是介词最初获得的义项,所以每个介词的空间语义是一个原型范畴,通过隐喻手段将其空间概念映射到时间或者其他概域,从而使得介词获得抽象的隐喻义。在许多语言中经常用具有明确空间意义的介词来表示时间概念,而英语中几乎所有表示空间范畴的介词都可以用来表述时间概念。例如:

Its a quarter to four by my watch.

In the middle of March the flowers will be in bloom.

I will have time after next Sunday.

It wont last beyond midnight.

The meeting extended from2:00 to 6:00.

The meeting went on for two hours

By the time we get home this pizza will be cold.

这些介词或介词短语都是概念隐喻认知的结果。介词通过空间概念映射到时间概念,派生出了时间域的引申意义。王寅教授曾对英语介词AT-ON-IN通过意象图式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在表示地点时基本遵循着点面体的规律,这一规律被大致映射到时间概念域中。如:At 表示“空间的某一点,指示较小的地点,表示零维度的空间概念,用来标志时间点,所以是at the moment而不能用in the moment,in the moment 用法虽然存在,但其表示的是另一种含义。On表示一个平面附着在另一个平面上。表示二维空间,所以on标志一件事附着在一个相对具体的时间段上,如 on Monday,on your birthday。In表示处于三维的空间之中,可以视为表示“体”的三维概念。三维空间介词in 和within 用于时间概念,通常表示处于某一段时间之中,人必须穿过或经历这段时间,如in a day, within a week,应为时间不具体,所以不能用at或on。

4.副词的时间隐喻。和介词类似,英语中副词的隐喻主要体现在一些方位副词上。运用诸如上下,内外,前后,远近,深浅,中心-边缘等表达空间的概念来组织表达时间概念。英语的方位副词既可以与动词搭配也可以单独构成时间隐喻表达方式。它们在词义上明显带有“位移”与“指向”的意义。如: forward/backward/ahead/front/back/up/down等。如:

I look forward to your reply.

A new life lay ahead of him.

This town dates back to Raman times.

The custom may be traced up to the medieval times.

A story that has come down from medieval times.

All school matches will be held over until the exams are finished,

Time marches on.

From adolescence upward he was interested in music.

We will study hard and run toward the splendid tomorrow together.

人在头脑中构筑了一个时间模型,一方面人类认为自己在时间中的位置是过去在后,未来在前。所以,相对于未来的事情,我们从后向前移动,所以表述过去用back,表述未来用forward;另一方面从宗教角度看,人类认为过去的人更纯粹,和神更接近,而越现代的人越迷茫越堕落,所以人类认为过去在上,现在在下,提到古代时期的人事,就会怀有一种崇敬的态度,所以用trace up to 描述古代,hand down 描述从古代时期流传下来的东西。

四、结论

本文从英语词性角度分别寻找例证来证明英语确实是用空间概念来隐喻抽象的时间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它将语言研究从单纯的语言层面深化到了人类的认知方式层面。的确,无论是从隐喻角度还是语言的实际运用角度看,语言绝不单单是词汇语法的叠加,它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卡尔马克思曾说:T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is to possess another soul。这个灵魂在Lakoff看来就是隐喻,他认为隐喻首先是思维问题,隐喻语言只是隐喻思维的派生,人类语言整体上是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隐喻是思维与语言之间的桥梁,研究隐喻就会理解一门语言是怎样一点一点演变成如今的模样。隐喻承载着语言的过去,也引领着语言的未来。研究所以理解语言中的隐喻思维才是掌握这门语言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71:504.

[2]束定芳.隐喻与转喻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94:229.

[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96.

古代文言文中霸气句子 篇4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汪洙《勤学》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古代句子

波渺渺,柳依依。是谁,伫立开满蘋花的汀洲,望穿秋水,歌断离殇,离人犹未归。

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燕燕于飞,杨柳依依。陌上红稀,零露漓漓。浅水之湄,佼人僚兮。素颜缟衣。美目清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落落成思,久而绕之。日月轮回,丝网千织。

千与千寻千般苦,一生一世一双人。

尘缘飞花,人去楼空,梦里花落为谁痛?

他唇角开出凤凰花,只温柔一刹,轻抚额上朱砂,她重拾那繁华。

以我粉身碎骨,佑你一世无伤。

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红尘中,等你千年万载,你却未曾归来。红尘中,盼你世世代代,你却早已不在。伤,满怀,痛,满怀,伤痛聚,化尘埃。

古代句子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冷风低语,回首百年去,等你花开,只顾此生有幸,望不是空欢一宿,花落风雨断心肠。犹记梦约天涯,浅斟樱花繁开。只是梦醒一场空,问君君不回!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空吟几句声声慢,仍望故人步步远。

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千军万马未乱我半分心跳,最后竟败给你浅浅一笑。

铺一张纸,蘸几点墨,抒几卷云烟故事,写一段似水年华。

长安月冷,章台歌舞新;谁惜流年脉脉与殷殷。簪花弄影,持酒送流景;折尽春风无情碧。

月圆之夜,紫禁之巅。一剑西来,天外飞仙。

本欲起身离去,奈何影子落人间。

想绝尘而去仗剑天涯做一个无牵绊的浪子,在不知名的酒馆自斟自饮把所有一言难尽一饮而尽。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生我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长歌长,孤烟凉,枯骨许谁故地葬,风月心中藏;携天苍,泪千行,举杯与谁诉天长,倚楼天涯望。

身似浮云,心如飘絮,气若游丝。

古代句子

秋来春去,谁怜曲院风荷,韶华白首,不过浮生一阙。

风掠过树梢,碎落一地的花瓣,成为季节里的残痕。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幸福右边,荒芜人烟。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纵使我打败情敌三千又如何,我不在你心上。

所有悲欢离合,最后都不过付与说书人。

你看这春风过尽了,桃花也落尽了。我还唱着这断续的歌。

回眸望,你的容颜,只一眼,万水千山,只一眼,碧落黄泉,只一眼,便此生不换。

黑色的飞鸟掠过天空。我站在城中。看时间燃成灰烬。哗哗作响。

安然的度过一世春秋。浑噩自知。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谁在陇间低吟离歌,我且幽幽轻和。

十里桃花吹诉了感情,十里红妆见证了感情。

古代句子

花落长川草色青,暮山重叠两冥冥。逢春便觉飘蓬苦,今日分飞一涕零。

不洗残妆凭绣床,也同女伴绣鸳鸯。回针刺到双飞处,忆著征夫泪数行。

一枕恬然宠辱忘,宁神便体气舒张。任他檐雀声声唤,日未三竿不起床。

偏倚绣床愁不起,双垂玉箸翠鬟低。卷帘相待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湘中老人读黄老,手援紫藟坐碧草。春至不知湖水深,日暮忘却巴陵道。

绿水疏林影静涵,秋容秀野似江南。乡愁触拨干何事,忽向风前皱一潭。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白革素罗换季令。鸳侣莺俦姿娉婷。夏来何处最销魂,月光净。清宵冷。马路风情滋味永。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珍惜时间古代名言 篇5

2) 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 ——唐·刘禹锡

3) 少壮及时宜努力,老大无堪还可憎。 ——北宋·欧阳修

4) 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北宋·陈师道

5)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明代·文嘉

6)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唐·李白

7)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唐·孟浩然

8)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

9) 天波易谢,寸暑难留。——唐·王勃

10) 岁往弦吐箭。——唐·孟效

11) 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唐·窦巩

12)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唐·王贞白

1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14)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5)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南宋·朱熹

16) 莫轻易,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南宋·岳飞

17)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代·文嘉

18)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汉朝·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19)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三国魏·曹植

古代表达爱情的诗句 篇6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人如风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假如时间可以回到古代 篇7

妈妈常说,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它不能为我们改变,也不会为谁停留。但每当捧起一本有趣的历史书,我却常常陷入瞎想:我能不能像电视里一样穿越到古代?如果可以回到古代,我一定要去拜访我的那些偶像们。

首先,我会搭上时光机,输入时间:春秋战国。“嗖——”的一声,时光穿梭,机器把我带到了春秋时期。在那里,我寻访到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先生,他正在周游列国的路上,为学生们讲解着《诗经》。“您好,孔子先生,您是怎么获得如此之多的学问的?有什么捷径吗?”我抛出了困惑多年的问题听完我的问题,孔子先生笑了:“当然没有,不发奋读书,怎么可能有很多学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接着,我去了秦朝,秦国的荆轲冒着生命危险去刺杀秦王,他的勇气也是我非常佩服的,虽然我也很害怕这样危险的事。找到荆轲时,他正准备出发,我问:“荆轲先生,您明知行刺有很大风险,为何还要去呢?和其他人一样平平安安过一生不好吗?”荆轲叹了口气,说:“就算刺秦不能成功,但我还是要尽力一试,因为自己想做的事,只有尽力了,才会没有遗憾。”

最后,我去了三国时期,拜访了枭雄曹操。很多人不喜欢曹操,但我觉得他能成为一方霸主,一定有他厉害的地方。我问:“曹丞相,魏蜀吴三国争霸,您如何能做到魏国独大?”曹操考虑片刻,回答道:“战争除了看天时、地利、人和,还要有冷静的`思考。不管何时何地,思虑周全,处变不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最后的赢家。”

表达思念情人的古代诗句 篇8

1、表达思念情人的古代诗句: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出自于《诗经·唐风·绸缪》

2、表达思念情人的古代诗句: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出自于《台湾竹枝词》

3、表达思念情人的.古代诗句: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出自于《虞美人》

4、表达思念情人的古代诗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出自于《更漏子三首其三》

5、表达思念情人的古代诗句: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出自于《室思》

6、表达思念情人的古代诗句: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出自于《蝶恋花》

7、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出自于《清平乐二首其二》

8、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出自于《节妇吟》

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于《长恨歌》

10、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出自于《红豆词》

11、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出自于《昼夜乐》

12、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出自于《高阳台》

13、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出自于《千秋岁》

1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出自于《雨霖铃》

15、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出自于《卜算子》

16、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出自于《长相思二首其一》

17、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出自于《印记》

1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出自于《无题六首其六》

19、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出自于《玉楼春》

20、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出自于《鹧鸪天》

2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出自于《玉楼春》

22、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出自于《题春绮遗像》

23、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出自于《三五七言》

24、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出自于《有所思》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于《离思五首其四》

26、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出自于《寄外》

2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于《诗经·邶风·击鼓》

28、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出自于《摊破浣溪沙》

2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出自于《月满西楼》

30、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出自于《鹧鸪天三首其一》

31、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于《横塘路》

32、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出自于《遣悲怀三首其二》

33、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出自于《本事诗》

3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出自于《雨霖铃》

35、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出自于《涉江采芙蓉》

36、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出自于《遣悲怀三首其三》

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出自于《减字浣溪沙》

38、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出自于《相思曲》

3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出自于《长恨歌》

40、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出自于《赋别》

4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出自于《诗经·周南·关雎》

42、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出自于《寄外二首其二》

43、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出自于《踏莎行》

44、表达思念情人的古代诗句: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出自于《怨》

45、表达思念情人的古代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于《凤栖梧》

46、表达思念情人的古代诗句: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出自于《江陵愁望有寄》

47、表达思念情人的古代诗句: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出自于《鹧鸪天》

48、表达思念情人的古代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出自于《陇西行》

49、表达思念情人的古代诗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出自于《鹊踏枝》

高考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篇9

1. (?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答案: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2. (2010?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①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注释看,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可知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表达了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3. (2010?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岁 暮①

(唐)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仗)”“双关”,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的对比,等等。

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4. (2010?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言之成理也可)

5. (2010?天津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 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1. (2010?江西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题目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4分)

【学生答案】不矛盾,诗人因为即将回家而感到欣喜若狂,但由眼前的战乱局面联想到家乡也好不到哪里去,因而伤感起来。这反映了诗人由喜而悲的内心情感变化。 【失分原因】得1分。考生没有留心注释,不懂得知人论世,对诗句的意蕴没有把握准确,导致严重丢分。

【参考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增分技巧】要读懂诗歌,深刻把握诗文意蕴。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以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

2. (2010?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①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①争:怎。

题目 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学生答案】A“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此处把牛郎织女与群星作对比,写出了七夕之时两人的相会之景。B“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此句把“新欢”与“旧愁”相比较,体现了不想相聚的观点。 【失分原因】得3分。第二例赏析不正确。答题时要紧扣表现方法,举例说明要准确理解诗句大意和诗歌情感。稍不留神就容易出现错答漏答。

【参考答案】“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用牛郎织女的耕织生活与群仙生活进行对比衬托,从而表现了他们的幸福,以致“群仙相妒”。“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通过“欢”与“愁”的对比,表现了牛郎织女对相聚的珍惜欣喜,害怕别离的不舍与痛楚的矛盾心理。 【增分技巧】本题答案包含两个方面:举例2分,简要赏析2分。两例全答对比或衬托不扣分。

考点一 抒情方式

1. (?泉州上学期半期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数离事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湖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态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简析“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的好处就在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描写了淡云飘动,孤雁远飞,残阳如醉的凄凉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漂泊的孤独悲凉之感。(或:这两句描写了淡云飘动,孤雁远飞,残阳如醉的凄凉景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景中寄寓了诗人漂泊的孤独悲凉之感。)

2. (2011?同安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桂州腊夜

戎 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雪落竹林的凄声、回归故里的寒蝉梦、晓角残漏的悲音、掉落灯花的孤灯,暗示抒情主人公长夜难眠、孤独悲凉、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

3. (2011?长汀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末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晖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有声有色地描绘出塞外冬夜天地晴空苍茫的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桑子?彭浪矶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这首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词的上片和下片在感情抒发上各具特点,试分别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上片侧重记事抒情。词人独驾扁舟,避乱江南,如同失群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兴起浓重的羁旅孤寂之感。回首北望烽烟弥漫的中原大地而泪洒“满巾”,直接抒发了无限的国破家亡之痛。②下片偏重写景抒情。暮色笼山,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景色冷清黯淡,表露了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的情绪。日落时分,作者的寂寞感、凄凉感更加强烈;江面平缓恰恰反衬了词人难以平静的思乡心绪。

5. (2011?南平一中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广惠寺

黄庭坚

鸦啼残照下层城,僧舍初寒夜气清。

风乱竹枝垂地影,霜乾桐叶落阶声。

不遑将母伤今日,无以为家笑此生。

都下苦无书信到,数行归雁月边横。

尾联是诗人的言情之语,请分析诗人是如何言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尾联第一句,诗人借“无书信到”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漂泊不定、乡恩难解的苦闷;第二句,诗人荡开一笔,融情于景(或“间接抒情”),借天边归雁尚可归家,反衬自己有家难归的凄苦之情。

考点二 描写手法

6. (2011?福建福州三中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7. (2011?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 溪 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诗的颔联、颈联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通过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8. (2011?河北保定部分重点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廷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9. (2011?上杭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虚 堂

寇 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本诗前两句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句用草虫鸣之动来反衬夜静,正因“寂寂”才能听见虫鸣;起笔的“虚”字双关,一指空堂之分外空寂,一指诗人心灵的孤寂。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枕上作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①。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试简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声衬静,“孤灯无焰”,闻声才知“穴鼠出”,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推想是“邻犬”在行走,由此衬托出深夜的静谧,刻画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形象,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

考点三 修辞手法

11. (2011?泉州五校高三上学期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蒴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①!

【注】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或答“第一、二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坐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或答“失落”“落寞”“惆怅”等);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向远大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

12. (2011?广西桂林中学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浣溪沙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13. (2011?福州市质检)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①

杜 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词的末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比 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遭人排挤,壮志难酬。

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①中玉水仙花

黄庭坚②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③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④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注】①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②黄庭坚:才华横溢,却久谪川蜀,远贬岭南,仕途坎坷。③水沉:沉香木。④酴醾:蔷薇科,春尽开花,花单生,重瓣,白色或浅黄色,甚美丽。

请对这首诗的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连用两个比喻,说水仙花骨如沉香肌如玉,写出了水仙花沁人的芬芳和晶莹澄澈之美。诗人用两个对比,与酴醾比香突出水仙暗香浓郁;与梅比枝条为显示水仙的柔弱。

15. (2011?龙岩高三上学期半期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一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借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拟人(比拟),“春风扫”赋予“春风”人的行为。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实际是表明摆脱了世俗纷扰的隐居生活的清静、自得。

考点四 构思技巧

16. (2011?福州三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①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①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写诗人愿化出千亿个自己,这样,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之情。

17. (2011?泉州市质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暗风”,即阴沉昏暗凄冷的风,表现作者身处垂死病中、挚友被贬的残酷现实中的悲凉凄冷心情。“逆风”,既实指行船的顶头风,也虚指蒙冤被贬、前途多舛的遭遇,表现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不平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1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①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①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上片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片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片“道是”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19. (2011?福州三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20. (2011?江苏省南京市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背夹气球方案下一篇:用心打造和谐班级 创建良好班风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