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课堂中的导入方法

2024-06-18

文言课堂中的导入方法(共7篇)

文言课堂中的导入方法 篇1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对于新课导入来说同样如此。新课导入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效率, 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以初中文言文教学为例, 探讨如何在初中文言文课堂中有效运用导入艺术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导入有效性, 让初中生在课堂导入阶段就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故事传说导入

文言文从古流传至今在民间流传着很多与文本相关的逸闻趣事。因此, 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之前, 可以搜集这些逸闻趣事, 在课堂导入阶段给学生们介绍。对于这些逸闻趣事学生们往往都是非常感兴趣的, 从而在无形中增强他们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例如, 我在执教《木兰诗》的时候, 就先给学生们介绍一些关于花木兰的故事:“南北朝时期, 突力子侵犯北魏边疆, 地保持军帖命花弧应征入伍。花木兰想到父亲年老多病, 弟弟花木力年幼无知, 决意女扮男装, 以弟弟的名字, 代父从军……”这样的故事传说导入很快勾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 在正式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 学生们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也会理解得更加快捷。

二、成语名句导入

文言文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 在其中蕴含有很多高超的写作技巧。可以说文言文中所蕴含的内容是博大精深的, 其语言风格也是简洁、凝练的。流传至今的很多成语名句都出自于文言文, 这些成语名句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经常听到。收录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言文也不乏大量的成语名句。基于此种情况, 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 完全可以借助这些成语名句来进行导入, 从而激发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例如, 在执教《醉翁亭记》的时候, 可以“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个名句进行导入。这句话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 看到这句话居然出自《醉翁亭记》, 他们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对该篇文言文学习的亲切感;在执教《曹刿论战》的时候可以“一鼓作气”这个成语进行课堂导入等。这些成语和名言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 由此导入新课的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三、精美语段导入

收录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有很多精美的语段。在课堂导入阶段,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酌情选择其中的一段文字进行事先朗读, 让学生们对其进行细细品味。尝到“甜头”之后, 学生们自然会对整篇文言文的内容倍感兴趣。例如, 在执教《小石潭记》一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配上背景音乐深情地朗读出“潭中鱼可百许头……乃记之而去”这句话, 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可以给学生们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 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大增。新课程标准中最多强调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那么就很难实现有效教学。因此, 笔者认为实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导入阶段就激发起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而精美语段导入正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四、插图画面导入

初中文言文课本当中亦存在不少的插图, 教师完全可以从这些插图入手, 激发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果没有插图, 教师也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图片或画面。例如, 在执教《爱莲说》一课的时候, 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就可以先引导初中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 让他们先对莲的外形特点进行观察,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进行相关的课文教学。又如, 在执教《木兰诗》的时候, 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电影《花木兰》的部分画面让学生们进行鉴赏,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再如, 在执教《醉翁亭记》一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欧阳修在醉翁亭宴请宾客的画面让学生们观看, 然后再进行相关的教学。相关研究表明, 绝大部分学生都属于视觉型的, 他们对于视觉产生的冲击非常感兴趣。这也就是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道理所在。

激发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新课导入方法绝不仅仅止于上述几种, 可以选择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肯研究、肯探索, 相信一定会探索出更多的新课导入方法。事实上, 课堂导入讲究的并不一定是方法, 更重要的则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用心的投入。不论是何种课堂导入方法, 如果没有教师的用心投入, 那么都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华平.浅析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新课导入[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34) .

[2]章慧芳.初中语文新课导入的设计方法例谈[J].考试 (教研) , 2011 (4) .

文言课堂中的导入方法 篇2

周 增 琼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就是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在开始传授新课之前,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如何能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便吸引学生的目光,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眼球,勾住学生的心,让活泼好动的学生尽快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课堂气氛中来是尤其重要的。课堂导入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它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重、难点,不同的教学目标,其导入方式都应有所侧重。

一、导入的方法

1、旧知导入法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要以已学的知识掌握为前提,才能保证与此联系的较高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类知识要提升到新的台阶更需要原有知识作铺垫。在开始新课前,教师可以针对上节课的内容,以复习、提问、做练习等教学活动开始。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如在教学PEP三年级下Unit6 How many?一课时就可采用旧知导 入法。本课内容是学习数字11——20。在三年级上Unit6 Happy birthday day 我们已学习了数字1——10。我们可以带着学生复习主题句How many?和数字1——10。可以直接出一些示物品问学生How many pens/books/...?或问How old are you?,学生在回答时就自然地复习了数字1——10。同时在问或答的过程中把数字1——10写在黑板上,这样的导入会唤起学生对数字1——10的音、形、意的记忆。紧接着就可以开始新课的学习,这就为学习新的数字做好了铺垫。同样地,在上四年级下Unit2 What time is it?时我们就可以用数字来导入。Unit4At the farm我们可以用What’s this ?/What’s that ?及回答It’s a....来导入引出What are these?/What are those?及回答They’re....在运用旧知导入法时,我们还可以用“头脑风暴”来进行。比如上四年级上册Unit5 Dinner’s ready时,如果是上随堂课可以先准备已学过的许多食物卡片,让学生快速看或者读一遍后再让他们复述出来,一遍觉得难度大就两遍。再结合主题句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进行本节课的开始。紧接着就出示新的食物名称,进行替换练习。如果是运用多媒体就更方便了,直接在屏幕上快速出示已学过的食物单词,教师问What would you like ?并引导学生回答I’d like....接着又导出新词按此方法进行。

在上六年级上册Unit

What does he do?时可以这样导入。在六年级前我们学过What do you do?和一些职业名称,比如teacher,student,pupil,worker等等。可以这样导入:

T(分别提问几个学生):What do you do? S:I’m a pupil.T:What does Amy do? Ss:She is a pupil.T:What does she do? Ss:She is a pupil.这样变换职业名称再导出新的职业名称。

2、直观导入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用图片、简笔画、投影片、实物、图表、录像片等直观教具创设情境,进行导入。利用直观教具可以真实有效和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经验。由于直观教具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食物、水果、文具、颜色、服装和身体部位这些内容时,可采用直观导入法。文具、服装、颜色和身体部位是学生本身就有的,水果和食物是容易准备的。上身体部位时,我们可以教师先做示范(边做动作边说):Look at me.This is my head /body/ face....导出重难点单词和主题句This is my....让学生跟着也边说边做。记得多年前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这一课。她是先画了一个机器人贴在黑板上,指着画一个一个部位地教。最后在巩固操练时才让学生边做边说。虽然学生也会说了,但画这张画我觉得是多余的。身体部位是每个孩子都知道的,画一张画既费时又比不上用自己的身 体部位直观。又比如在教学水果和蔬菜时,我们可提前安排学生准备好,直接拿到课堂上用。这样既方便又直观。

3、游戏导入法

“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课前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教学游戏。从游戏导入,使学生边玩游戏边学习,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接受英语、喜欢英语,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游戏的种类有很多:猜谜语、顺口溜、捉迷藏、找朋友、藏东西等等。游戏的设计一定要新颖,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可以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开动脑筋,自己思考一些问题。

在教学三年级下Unit4 Where is my car?时就可用游戏导入法。教师先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放一个学生已学过的物品。教师问“What’s in the box,guess please?”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会集中起来,都尽力的猜。学生猜了几次后教师才拿出来。“Oh,it’s a ruler.It’s in the box.”教师又快速的悄悄把橡皮捏在手里,不放进盒子里,又问“What’s in the box?”学生肯定会回答“It’s a ruler.”这时候把空盒子出示给学生“Ruler?Where is my ruler?”学生也会觉得奇怪,于是教师边说“Where is my ruler?”边到处寻找。并作出终于找到的样子“Oh,it’s under the chair.”这样来开始方位介词和主题句的学习。和这个类似的猜测游戏还有摸口袋里装的物品。比如上水果就可以用直观导入法。准备一个不透明的口袋装上各种水果,让学生来摸摸并猜出是什么。这样使学生有好奇心和成就感,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4、歌谣导入法

歌谣,特别是英语儿歌和Chant是小学生喜闻乐唱的一种形式,如果课的导入就有目的地引入一些能结合本节课教材的、优美动听的乐曲、歌曲、童谣,那么不仅能使学生得到乐趣和享受,还可以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思维。如在第一节英语课上,学生还不太明白上英语课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可以先给他们欣赏一首英文歌曲 HELLO来导入新课。

这会让孩子们感到愉快、轻松。在教数字时我们可以用Ten Little fingers等这些简单易学的英文歌,虽然有的教材上并没有出现过,但我们教师可以给学生听。

在2014年10月份的优质课竞赛,我们听了28节课。有好几位老师也是用歌曲或Chant来导入。我印象比较深的一节课就是陈海燕老师上的四年级上册Unit5 Dinner’s ready。她的教学内容是Let’s do,这部分的内容是学习

Rhythm kitchenPass me the bowl.Pass me the knife.Cut the vegetables.Use the spoon.Use the fork.Now let’s try it.她把它设计成一个“动感厨房”,教学生做沙拉来作为一条线,整节课都贯穿着这条线。上课一开始,她出示了一段chant,带着学生一起唱。

食物food真good,牛肉beef蛋egg 米饭rice汤soup,Chicken是鸡fish鱼;

牛奶milk果汁juice,松软面包bread,吃完noodles喝soup,Vegetables蔬菜记心上

你也来,我也来,健康饮食快快快!你也来,我也来,健康饮食快快快!

学生配合着老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始了这节课。她的导入和她的“动感厨房”紧紧相扣。所以整节课学生都很High,但一点儿没乱。

在前几年听课,我们有时看到的、听到的用歌谣作为导入的课也很多,但有的老师在选择歌谣时可能忽略了,她选的歌谣与这节课内容没有什么关联,只起了活跃气氛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注意。

5、情景导入法

模拟真实情景来导入新课,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情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缩短了进入语境和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的过程,并且既真实又生动。我们的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情境会话,如购物、打电话、问路等,内容接进生活且篇幅短小,有利于学生学后直接用于生活。比如,上三年级上Unit4 We love animals一课时我们可以把它设计成小动物们在动物园里开音乐会,这一课A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的内容是掌握pig,bear,cat,duck和cat这5个动物名称,主要句子是Wha’s this?It’s a....我们可以模拟动物的声音、动作和配上头饰导入。把音乐会这条线从头到尾都连起来。上三年级上Unit6 Happy birthday时可以把它设计成开生日晚会。经过这样的情景导入,学生身临其境,就更贴近生活了。在上My room时,我们可以设计成请学生到家中做客,把自己家的各个房间拍下来,给学生介绍自己家房间来导入。在上三年级Unit2 My family时可以先请6个学生上前台,他们的角色分别是grandpa, grandma,father, mother,brother和sister。学生手举着卡片或带头饰。这样导入:

T:This is my family.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This is my grandpa./This is my grandma....(顺次介绍,再请两组。)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学生很快就会掌握家庭成员名称。

6、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多媒体导入新课也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比较好的多媒体导入。

二、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回到我们自己的课堂,我们还是发现在课堂导入环节,有些教师对课堂导入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导入环节或匆匆而过,或拖沓冗长。我综合了一下,有以下四种现象:

1、目的不明确,师生难配合。

导入不可只求表面上的热闹而忽视其主要目的,它应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说,在课的开始,有的教师试图通过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遗憾的是,他所选择的歌曲与本节课的内容却没有什么联系。这可能是在选择歌曲时没有从教学目标出发,没有结合教学内容导致的。这样的导入只是履行了导入这个程序,并没有为下一步教学做好热身和铺垫,没有起到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作用。又比如,有时候运用情景导入法,教师只是开课设置了情景,上着上着这条线就断了。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导入法,都要与当节课的教学目标紧紧相扣。

2、学情未分析,话题难展开。

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优劣需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导入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水平。有的教师在设计情景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话题很难开展下去;有时候,有的教师一开始语速过快,无形之中设置了语言信息输入的障碍,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也是造成话题无法展开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异地上课)。如果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很容易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产生学习焦虑。

3、活动不新颖,兴趣难激发。

合理的导入能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兴奋感,能将学生带入学习的准备状态。有的教师在设计导入活动时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活动过于单调、重复,导致整节课效果差。有位曾经支教的老师给我们讲过,每次隔壁班上英语课,她都有些担心,因为学生整节课都是在读,从上课一直读到下课,要么教师教读,要么学生读。这位老师的课根本就没有上课的必须环节。当然,农村小学的师资是薄弱,但我们还是应该尽力给学生创造条件,长期这样下去,孩子们是会感到厌烦的,最起码会没兴趣。

4、时间未控制,结构不合理。

课堂导入需要有针对性,要简洁、精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3——5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就会主次不分,使课堂的主要环节时间不充裕。如果导入的时间短,又会使课堂导入起不到唤醒旧知、推出新知的作用,影响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这方面我自己就有亲身感受。这学期我上六年级四个班。第一课是Unit1 How tall are you?我的导入是这样的:

T(请一个个子较高的学生到前台):How old are you? S:I’m 12 years old.T:How tall are you?(学生听懂了,不知怎样回答,老师说可以用中文回答)。

S:I’m(1.62...)S:I’m 1.62 meters.(告诉学生,长度单位“米”是meter,1.62米读one point sixty-two教读。接着又请了一个学生后)S:How tall is Ms Zhou,guess please?(学生兴趣来了纷纷猜测。若没有猜对的,待时机成熟直接告诉学生:I’m 1.50 meters.)He is 1.62meters.I’m 1.50 meters.So he is taller than me.(引出比较级。)I’m older than him.我用这种方式导入,三个班的效果都不错。只有一个班,感觉很费劲。因为在我刚走进教室上课,教师里边有点乱,招呼了一会纪律,感觉上课时间较紧,就直接让两个学生比了一下就开始比较级的学习。所以,整节课都觉得学生的反馈没有到位。

三、课堂导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切忌时间过长

导入应简洁明快,内容恰当,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在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到语言简洁,内容简单,即当堂所学(训练)内容之重点。否则会影响到整节课的进程。

2.导入切忌过于追求“乐”

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导入时会采用一些游戏、唱歌等比较活泼的手段来创设情景。但教师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在这些趣味性较 强的活动中,虽说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但也往往容易出现学生情绪失控,导致课堂“一团乱”的现象。所以,我们在运用这些活动来导入新课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切忌过于追求“乐”。

3.导入切忌过于“重导入”而“轻过程”。教学过程由“复习”、“导入”、“操练”、“练习”和“巩固”构成。“导入”的重要功能就在于“介绍、引入话题及任务”。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他环节,便犹如舍本逐末,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总之,课堂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重难点,不同的教学目标,其导入方法都应有所侧重,不能千篇一律。教师只有不断地在课堂实践中运用导入的各种方法并加以比较、总结才能摸索出最适合的方法。设计好了导入这一环节,我们的教学环境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英语教学的目的才能如期达到。

论生物课堂中的导入原则及方法 篇3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导入环节 学习积极性

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生物教学改革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有效的课堂必然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样一来,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就转变为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了。在课堂教学中,承担着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就是课前的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在讲课之前帮助教师和学生恰当、有效地导入新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一旦导入设计的科学有效,就会直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接下来整堂课所实施的教学活动具有积极影响。在生物课堂上,有效导入需要遵循这样四个原则:简洁性、生动性、目的性和多样性,只有遵循这四个原则的导入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导入功能。遵循以上四个原则,在生物课堂上,具体有哪些方法可以应用与导入环节呢?

一、直观导入法

由于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涉及大量的微观世界的知识,一旦教师所讲的内容用肉眼难以观察到,学生就只能通过思维想象理解某些微观知识,这样必然会造成生物学科知识的抽象性的增强,从而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一定的阻滞。如果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就可以轻松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能在直观材料的刺激下产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兴趣。针对生物学科的这一特点,在生物课堂导入方法中,直观导入法是一个常用的导入手段。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细胞膜的结构、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等抽象性很强的知识点时,就在上课的一开始给学生呈现生物模型,模型一拿出来,学生就立刻被模型吸引住,都非常认真地观察教师手中的模型。就这样,通过直观的模型导入,学生一下子就清楚立体地看到细胞膜的结构、DNA分组的双螺旋结构,接下来结合模型,笔者再进行知识讲解,学生不但兴趣很浓,理解也更深刻。

二、复习式导入

生物学科在知识系统上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也就是说,生物学科各个章节的知识之间存在前后相依、密切联系的特点。依据这一学科特点,依赖于寻找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诞生的复习式导入方式就这样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之中。例如,笔者在讲“DNA复制”这节内容之前,考虑到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习的DNA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于是在讲新课之前就带领学生先把这部分内容复习一遍,并提出问题:“DNA怎样实现准确的复制?”问题一提出,立刻就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让学生通过对该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顺利地进入接下来要讲的新内容的范畴,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无缝对接。这种复习式导入不但便于教师设计操作,而且可以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更可以强化知识点之间的系统性,便于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无疑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三、问题式导入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而在导入环节,提问的恰当运用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导入技巧。问题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源泉,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迅速调动人们的思维积极性,同样在导入环节,教师如果围绕接下来的新课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则学生的思维自然会被这些问题驱动,从而顺利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例如笔者在讲“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节内容时,在开讲之前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之上的,而染色体又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并且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那么基因与遗传之间到底存在哪些关系呢?他们之间是否可以画等号呢?”[1]这个问题的提出,基本上就点出了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而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给接下来要讲的“基因是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样一个知识点打好了思维基础。

四、谚语、俗语导入法

生物学科是一门来源于大自然本身、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的一门科学,而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劳作中掌握了很多的生物知识,而这些生物知识很多都蕴含在口口相传的俗语、谚语之中。这些俗语、谚语不但蕴含丰富的生物知识,内容本身也很生动有趣。因此,我们在设计生物课导入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以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谚语、俗语作为导入方法,这样往往会取得非常不错的导入效果。例如,讲到“遗传与变异”时,以一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谚语作为导入语,瞬间就把学生逗乐,同时,简单直白地说明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还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等也蕴含“遗传与变异”的生物科学在其中。这些丰富而带有趣味性的谚语、俗语一旦运用恰当,会给导入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源。

在生物课堂上,远远不止以上提到的几种导入方式,像多媒体导入法、实验导入法等是常用且有效的导入方法。各种导入方法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恰不恰当之分,教师只要结合教学实际选择设计最恰当的导入方法,就能有效发挥导入功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导入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2]王翠云.生物课堂导入策略[J].黑河教育,2008(02).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导入方法 篇4

导入的方法从以下四方面简单介绍:

一、直接导入法

这是常用的导入方法。一上课,教师直接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提出教学目标。开门见山,点明课题,指出学习意义。如:在讲解集合的运算中,我们可以这样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集合的一种运算——交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集合的另一种运算———并运算。这样导入新课,可达到一开始就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效果。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被自然获得新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如:在学习过对数函数图像画法时,可以先复习指数函数图像画法,学生可以自主运用指数函数图像画法推导出对数函数图像的画法。

三、数学歌导入法

这种方法运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把数学原理编成顺口溜,引起学生兴趣,顺口溜押韵得当,易懂易解,从而加深印象。如:在复习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时,可以先复习“函数值不变,符号看象限”,“一全,二正,三切,四余”,在复习指数函数图像时,可以先复习“图像像束花,(0,1)这点把它扎,撇增捺减无例外,重视数形结合法”。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四、生活情境导入法

这种方法要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很多抽象的数学问题,能从学生熟悉的、易懂的、生动活泼的事实来创造情境引入正题。例如,在讲集合的概念的时候,就可以把抽象的集合概念转化为超市购物筐,我在超市买了“面包、饼干、彩笔、橡皮、薯片、尺子”。那么,如何将这些商品放在食品购物筐和文具购物筐?学生很快就能把面包、饼干、薯片放在食品购物筐中,把彩笔、橡皮、尺子放在文具购物筐中,这时,我们就把面包、饼干、薯片组成了食品集合,彩笔、橡皮、尺子组成了文具集合。而面包、饼干、薯片、彩笔、橡皮、尺子就是其对应集合的元素。这样就把集合的概念形象的表现出来了。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篇5

数学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因此,我们的教师在设计课前导入环节的时候,可以尝试着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和现象来导入新课,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例如,我在给学生介绍直角三角形之前就给学生先提了几个问题:大家想知道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吗,有没有什么方法不上楼也能够测出它的高度呢?在我们的学校后面有一条河流,我们能不能不过河就能够侧出河流的宽度呢?大家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那么它的高度是怎样侧量出来的呢?难道是一步步登上山去进行实地测量的吗?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们不用登山也能得出珠穆朗玛峰准确的高度呢?就这样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就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这种通过生活实例来进行导入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神奇,这样自然容易引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动手实践导入新课

很多时候,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正因大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边讲解边动手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新课导入。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受到多重感官刺激,同时也可以将原本抽象化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直观,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文言课堂中的导入方法 篇6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导入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方法归纳为以下七大类,并逐一举例说明。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导入法,顾名思义,就是上课伊始,教师直接点明本课课题,概述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或者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和要求,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做好参与教学的准备的课堂导入方法。开门见山导入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课堂导入方法。这种导入方法直奔主题,不拐弯抹角,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例如上课伊始,金陵汇文学校的魏然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目光扫过每一位学生,等学生安静下来后说:这节课请大家为我们的校刊《汇文苑》设计制作本期的封面和封底。魏教师的一句话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此外,很多教师在复习课和测试课上也经常会用到这种课堂导入方法。

二、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是指通过设置悬念或问题、比较等各种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课堂教学的课堂导入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考的前提。疑问式的导入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例如笔者通过下面几个问题导入《信息与信息技术》新课:我们这门课的名称是信息技术,有些同学习惯把它叫做电脑课或计算机课。请问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么?如果不是,那么,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从学生对课程的称呼出发到本节课关键概念的提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最佳状态。

三、情境创设导入法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利用语言、图片、视频等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在引出新课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景导入是以情感为纽带,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这种导入方式往往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些教师利用故事、寓言等导入新课也是属于情境创设导入法。

南京聋人学校董媛老师的《作品评价》一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通过故事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内容:春天来了,**社区举办了“我在南京找春天”的小报评选活动,菜菜MM也想一展身手,于是经过他的努力,终于一口气拿出了5个word作品。然而,小麻烦却接踵而来……整节课用了“帮帮忙”的故事化的情境来贯穿教学始终。董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激情洋溢;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很好。

四、作品展示导入法

作品展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用课堂待授知识制作出来的电脑作品,引起学生对电脑作品的兴趣,然后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欲望的课堂导入方法。教师可以展示本节课或本单元最终完成的作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任务;也可以展示本节课练习以外的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2010年全国义务阶段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吉林省吉林市第五中学的郭洪彦老师通过展示用PowerPoint动画功能完成的素描效果的动画作品和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美丽的星空来引入新课,独特的创意和优秀的作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调。

五、活动导入法

活动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例如游戏、竞赛、实验等,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课堂导入方法。初中生还是比较愿意参与活动的。用活动来导入新课,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拉近师生的距离,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乐于接受。

1.游戏导入

学生喜欢游戏,我们不妨投其所好,将课堂中的相关知识隐含在游戏中,让学生从玩乐中开始我们的课堂。在上《Flash遮罩动画》这一节时,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的钱静老师带着学生玩Flash小游戏—暗中寻物,让学生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然后教师再借助photoshop图片制作的遮罩效果浅显地介绍游戏原理,引出本节课内容——遮罩层动画。此时,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遮罩”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遮罩层动画。

2.竞赛导入

竞赛导入,即教师在导入时,采用小组竞赛或个人竞赛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很多老师在《初识EXCEL》一课导入时,会组织全班的学生进行比赛:给出一个表格,看看谁最先统计出数据。然后请前两名同学介绍计算方法。教师再演示更好的统计方法:用EXCEL快速处理数据,让学生感受到excel强大的功能。整个过程学生热情高涨,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较好。

(下转第97页)

(上接第96页)

3.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指上课伊始,教师巧设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规律,进而总结归纳,推导出结论来切入新课的方法。这种导入方法可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让学生印象深刻;同时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观察能力。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的赵斌老师通过下面的实验引入了新课内容《动态彩虹文字和放大镜效果》:首先点燃一根蜡烛,接着拿来一块黑布,在布的中间挖一个小孔,然后将这块布放在蜡烛前面来回移动,让学生通过小孔注意观察看到的烛光。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基本掌握了遮罩层动画的原理,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

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是指运用学生身边的实例、时事新闻或有魅力的时代话题作为切入点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课堂导入方法。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巩固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进行《设计主题网站》第一课导入时,笔者先播放了一段有关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里三十多只珍贵野生动物先后被饿死的相关报道,然后请同学们谈谈感想,学生看后义愤填膺,有的学生则提出了要“保护珍稀动物”的想法,笔者又问道:作为学生该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这些珍稀动物呢?学生们积极讨论,主动发言。最后提出我们不能夸夸其谈,要行动起来,创建一个“保护珍稀动物”的网站,呼吁更多的人来保护动物。此时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和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情感内化,产生了良好的学习动机。

七、新旧知识联系导入

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也称为复习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它是指教师在教新知识前,通过复习旧知识,由浅入深、承上启下地引出与它们相联的新问题,由此导入新课。旧知识不一定是上一节课的知识,可以是以前所学的知识,也可以是学科间的知识联系。这种课堂导入方法既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构建。

例如南京实验国际学校的王春梅老师在《Excel中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一课中先让个别学生上台利用公式和函数完成“初一年级兴趣小组报名统计表”中“总人数”、“合计”项的统计。接着,教师演示完成“占年级总人数比例”项的统计(先计算羽毛球,其余的直接用填充柄拖动得出),学生发现问题,教师顺理成章地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在这一导入过程中,教师通过让个别学生上台操作复习了本章节公式与函数这一已学内容,利用填充柄复制公式发现了问题,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了矛盾冲突,激起学生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做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巧妙构思,才能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但要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还要认真对待每节课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对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充满期待。

【参考文献】

[1]马友文.拿什么打开思路—名师最吸引学生的课堂切入点[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胡庆芳.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王合平.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艺术[J].中学教学参考,2011(09)

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篇7

一、以旧迎新导入法

课堂上在温习以往知识时穿插部分新知识, 让学生感到似是而非, 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从而引发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思考。教师要让学生们带着兴趣来学习, 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是由数学知识系统本身的发展决定的, 其关键在于教师, 必须熟悉教材, 能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切入点, 设计问题也要似在温故, 而实在知新。可以把新的知识点同旧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能够从以往的知识点复习当中获得新知识。如讲“梯形中位线定理”时, 教师可先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内容及证明。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并且等于它的一半。引发学生思维, 为学生学习“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奠定理论基础, 让学生围绕“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进行思考, 当三角形的顶点慢慢拉开, 从点变成线段时, 三角形就变成了梯形, 进行新旧对照, 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这样导入, 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 发现一串新知识, 并且掌握了证明“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方法。

二、直奔主题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本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直接告诉学生, 让学生非常清楚教师上课的重点和中心的一种方法。如在讲相交弦时, 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 师生共同证明。

三、创设情境导入法

数学课缺乏趣味性, 这就要求教师有意创设情境, 使学生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心理, 即“疑中生智”, 从而达到“疑中生趣”, 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给同学们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 可以先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解答, 当然在解答的过程中, 学生们一定会认识到解答过程的困难点, 在这其中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 适时地进行点拨, 经过认真地解答, 学生们得到的结果确定为正确答案时, 就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学生处在一种急于得知结果的状态下, 急于弄清头绪, 同时又充满了疑问, 与此同时, 教师可以导入当天学习的内容, 提示给同学们:“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一种特定的关系, 是根据什么样的特殊关系来解开的这个问题?接下来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短短几句话, 就引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同时保证这了堂数学课的效率。当然, 创设情境要注意适度, 不“悬”问题学生不用心, 这样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对此问题的好奇心;太“悬”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望而生畏、深思不解, 这样更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问题引诱导入法

数学源于日常生活, 而生活实例是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的最好最新的材料。因此教师可以把生活材料演变成数学问题, 把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如讲直角三角形时, 教师可提出问题:“有什么方法能够不爬山就能知道山的高度?不过桥就能够知晓桥的宽度?能不能从学校不用到车站就知道两者间的距离?……”同学们要想解答这一系列的问题, 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学习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解直角三角形。这样一来, 教师简单的几个问题, 就很轻松地把学生们带入到学习的状态,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问题很容易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样就大大超过了直接奔向主题收到的成效。

五、类比推理导入法

在讲n边形的内角和时, 可以从三角形内角和为例类比。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度,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n-2) ×180 (n大于或等于3) 。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 发现新知识。

六、实践操作导入法

实践操作导入法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矩形的判定时, 让学生用小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当学生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时, 这个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矩形。当学生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的时候, 这个平行四边形也变成了矩形。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轻松掌握所学知识点, 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导入方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异, 要因教学内容而异。这要求教师们精心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 运用新颖别致的导入, 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 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使学生进入积极上课的心理状态, 让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提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使学生乐在其中, 把数学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 这也为提高教学质量作了充分保证。

摘要:导入教学是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良好开端。引人入胜的导入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课导入得好, 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还可以唤醒学生智慧的心灵, 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

上一篇:氧化锆连续纤维下一篇:光伏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