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术的心得体会

2024-07-22

对武术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对武术的心得体会 篇1

武术的功能与作用及其特点和我对武术的心得 什么是武术?武术是以搏击为主要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识的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作用 改善和增强体质 武术具有强健身体的作用。长拳的动作幅度开阔,关节活动范围大,而动作又复杂多变,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弹性都有较高的要求,这有助于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和耐力等素质,太极拳则要求松静自然,柔和缓慢,就更适合年老体弱和慢性病患者进行锻炼,是一种良好的体育医疗手段。提高防身自卫能力 武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经过练拳习武,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掌握一定的攻防格斗技能,这样可以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经过系统的训练,还可以直接为国防,公安建设服务。磨练意志,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 拳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拳不仅能培养人们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良好手段。“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通过练拳习德,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讲理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良好品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是以套路和攻防格斗为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的套路运动,是武术功力和技巧的体现,而两人斗智较勇的散手运动,又是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地具体表现,这些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此外,群应性的武术活动,可以成为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形势。武术特点 1.既有搏斗运动,更有丰富多彩的套路运动。中国武术最大的特点是:既有相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在武术套路的动作和练法中,一般的都具有攻防含义和技击内容,如:踢,打,摔,拿,劈,刺,撩,挂等动作,既是组成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都具有不同的使用特点和技击方法,各门派的风格和特点及个人、地点特色也不尽相同。2.对抗性的攻防技术。武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攻防技击性。练习武术,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能够掌握一些格斗的攻防技术。3.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和民族风格。所谓内,指的是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志活动和气息运行。所谓外,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式活动。武术运动无论哪种拳术和器械,都强调内在的意念气息与表现在外的肢体动作相统一。长拳强调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力,功就是对长拳的内外活动的具体要求。而太极拳要求先“以心使身”,而后“身能从心”。并提出“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锻炼方法。八卦掌提出重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内修“心,神意念足”。形意拳则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统称“六合”。南拳则要求“內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总之,所有的拳种都要求做到手到,眼到,手眼相随,上下协调,意领身随,以气催力。意识,呼吸,动作必须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这种练功方法,对外能够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够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这就形成了武术的运动特色和民族风格。4.刚柔相济、形象逼真、变化多端的艺术性。由于武术的健身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武术套路的动作和编排及具有刚柔相济,变化多端的搏击刚勇,又具有形象逼真,节奏鲜明的艺术特点加之单练,都柔和集体表演等多种形式使武术的表演或比赛一向为群众喜闻乐见。他表现出的形体美,动态美,造型美,节奏美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同时,各种拳种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征。有的一苍劲挺拔著称,有的以潇洒取胜,有的以敏捷灵活见长,有的以身手柔韧而舒展,有的状如飞禽走兽,有的醉态可掬形象生动逼真,有的舒展大方,有的动作紧凑,有的勇猛快速,有的朴质明快。总之,可以从形态和精神方面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从而体现武术的艺术特色。

5.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同拳种,不同器械,其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套路的运动量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可以使不同年龄,性别,体质,职业和爱好的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同时,武术运动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场地器械也可以因陋就简,这给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我的体会 通过这近半学期的武术的学习,我们应该获得如下的体会,并且把它们融会于我们的人生中。懂得“积累”。武术的每一个姿势、动作都不是看一眼、练几遍就能学会的,必然经过一次一次地重复,而且是不断调整中的重复。必然走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积累”。“百遍才会”“千遍始精”“万变能神”说的就是积累和目标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想达到既定的目标,一点一滴的积累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这就是古人说的“积跬步而至千里”。可以说,通过武术的一个姿势、动作的正确掌握,你就能体会出在人生中成功要素的积累是多么重要。注重“细节”。武术的博大精深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的,是每一个关节、每一块肌肉、甚至每一个细胞的充分协调的结果,其中细微的变化正是它的奥妙所在,我们把它称之为“细节”。武学造诣高的人,他的一静一动必然是所有细节的整体和谐。“浑身无处不丹田”“浑身无处不弹簧”等警语指的就是这样的细节。有一句流行语说“细节决定成败”。没错,学武术的过程实际就是在锻炼你怎样把握细节。学武术如此,做人做事也莫不如此。培养“勇气”。人生中有一个东西,挥之不去、迎之不来。人们把它叫“机遇”。成功的人肯定是抓住了机遇,失去机遇就意味着功败垂成。所有的机遇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都会稍纵即逝,唯有勇气可以扩大这种偶然性、可以使机遇的概率增多。还有什么比两个人相博更能让你培养勇气呢!二人相博,立见生死输赢,只有勇者才会在该低头的时候低头、该出手的时候出手,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常把人生比作战场,勇气是我们活下去、活得更好的必须。其实学习武术的用处还有很多,作为初学者的我来说一定要坚持,抓住每次的学习机会!跟着老师好好学习武术。

对武术的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武术,武术影视,传播,发展

武术影视作品从上个世纪20年代末到现在,经历了产生、发展和繁荣阶段,利用其浓厚的个性氛围,反映了武术影视主角的英雄气慨、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并通过其精湛的武术技艺充分向观众展现了武术的价值和魅力。武术影视作为一种功能齐全、覆盖面广、普及性强的一个绝佳载体,它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中华武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增强了中华武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下面我们就从武术影视在武术传播中的优势和在武术传播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让武术影视更好地为武术的传播发挥重大的作用。

1 武术影视在武术传播中的优势

1.1 武术影视充分体现了武术的文化内涵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把竞技、健身、娱乐等进行了有机融合。武术影视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强健的体魄、尚武崇德、舍生取义等精神更好地体现了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

1.1.1 武术的强身健体功能

武术运动注重内外兼修,它与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导引术等相融合,长期锻炼可以起到壮内强外的独特的健身效果。

1.1.2 武术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品德

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武术套路的熟练掌握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对习武之人的真实写照。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永不自满、永不言弃、坚韧不拔的斗志和刻苦、勇敢、顽强、虚心等良好的习性和意志品质。

1.1.3 武术的防身和娱乐功能

经过长期习武,不仅可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还可以掌握一些攻防技法,危难时刻可以用于防身、自卫。此外,练习武术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教育,丰富业余生活,带来美的享受。

1.1.4 武术同样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

武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例如:各种武术比赛以及武侠文学和武术影视,在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1.2 武术影视对武术的传播有着其独特的特点

武术影视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主要方式,在传播的覆盖面和速度上有着其他传播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武术影视传播与传统武术的“口传身受,耳提面命”的传授方式相比,具有范围广、速度快、可重复性、信息量大、趣味性强、易接受等优势,使观众拥有“视、听、读”三位一体的传播体系,极大地加深了观众对武术信息的记忆深度,提高了影视媒体的文化信息和传播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武术影视对中国武术的传播在中国的传播史上也拥有了一席之地。特别是上个世纪70年代,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等武术影视明星,让中国的武术在世界快速传播开来。

武术镜头的切换可使观众欣赏到武术独有的视觉冲击和韵味,有身临其境之感。武术影视在武术传播中的最大作用在于通过影视的各种效果、特技、镜头剪辑等手法,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集中、典型地表现了武术的运动形态和变化过程,使武术有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2 武术影视对武术传播的影响

2.1 武术影视使武术有了更广阔的传播和发展空间

影视作品中的武术超越了语言、文化、时间、空间差异和障碍,以最直观的方式向观众传播着武术信息,更把武术的文化内涵传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开始,中国功夫片逐渐发展起来,到上个世纪70年代,李小龙的一系列功夫片———《唐山大兄》、《精武门》、《龙争虎斗》、《猛龙过江》等,在国际电影市场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中国功夫名震世界,让西方人真正领略到了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让世界对中华武术刮目相看。此后,随着《醉拳》、《少林寺》、《卧虎藏龙》、《叶问》等一批优秀武术影视作品的出现,再次把中华武术推向了世界,让世界人民认识武术、了解武术、喜爱武术,武术借助武术影视这一载体把自己迅速地传遍了海内外。

2.2 武术影视在对武术的传播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教育功能

武术影视倡导人们追求正义、尊师重道,对人是一种正面的教化。武术影视中表现出来的轻生死、重大义、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了观众们的爱国热情,陶冶了观众们的情操,振奋了民族精神。同时武术影视在其传播武术的过程中,把武术中所蕴含的健身、哲学、生理学、美学、伦理学、医学等文化在影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3 武术影视推动了武术的普及

武术影视中武侠人物强健的体魄、精湛的技艺、高尚的武德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让观众充分认识到了中华武术的多种功能,进而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的投入到武术健身的行列。例如:社区公园内中老年的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中小学校园内课外武术训练小组;大学校园内蓬勃发展起来的武术社团(长拳、刀、双节棍等社团),另外国内还有很多的武术学校,招收着国内外的习武之人,这些武术爱好者大都是受武术影视的影响而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加入到练习武术的队伍中的,所以说武术影视在武术的普及过程中,有着很大的贡献。

2.4 武术影视促进了武术产业的扩大

武术影视的传播推动了武术产业的发展,由此而产生了不可估计的经济效益。武术产业主要有武术服装、武术器械、武术学校、武术期刊和书籍、武术电视栏目、武术旅游项目的开发等等。

例如:《少林寺》的热播曾经给河南登封少林寺的旅游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繁荣,让少林寺成了国内外著名旅游景点之一。随着人们对武术认识的提高,慕名来少林寺习武的人群增多,由此在少林寺周边应运而生了许许多多的武术学校,象塔沟武校、鹅坡武校等。这些武术学校吸引着国内成千上万的带着不同的习武目标(有的想当武术明星,有的想使自己更加强壮,有的是为了防身,有的为了比赛,有的为了当保镖,有的是为了当教练……)的习武者,也有不少不同肤色、不同国界的洋弟子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中国的武术学校亲身体验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据统计,在全国就有6000多所民间武术学校,6000多万武术练习者,大大增加了我国的习武力量。

武术刊物以1982年第一个全国性武术刊物———《中华武术》的创刊为标志,接着《武术健身》、《武林》、《武当》、《少林与太极》(《中州武术》)、《武术科学》、等武术刊物也相继出现,一些武术声像教材的出版,一些武术书籍的刊出,既加深了武术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又扩大了武术对外的影响力。

武术电视栏目的开发,不仅弘扬了中华武术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华武术蕴含的强大、威猛和刚劲,同时也为习武之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如:河南电视台的《武林风》、中央电视台的《武林大会》等。

武术影视作品促进了武术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同时这些武术产业也为武术影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元素,更好地为武术影视服务。

3 武术影视与武术的关系

影视与武术的结合,给中华武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传播与发展。短短一个世纪的传播效应就超越了在此之前的上千年的传播。根植于华夏民族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武术随着中国武术影视的发展走向了世界。

3.1 武术影视和武术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融合

武术为武术影视提供了丰富的武术内容素材和表现形式。可以说是武术催生了影视武打片,同时武术影视也影响了武术的发展。武术影视推动了武术的发展与传播,扩大了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3.2 武术影视和武术之间的区别

武术和武术影视之间又存在着区别。武术影视属于艺术,需要场境的渲染来表现故事的主题,其中把一些武术动作进行了夸张的运用。例如:影视中出现的飞檐走壁、魔光幻影等特技动作。因此我们要学会正确欣赏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一些超现实的武术动作而不是盲目相信。现实中的武术属于体育项目,它来源于生活,并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是靠勤学苦练才能掌握的一种技能。

4 结语

在中华武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武术影视是传播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将中华武术推向了世界,促进了武术的繁荣和发展。武术影视对武术的传播是一种社会责任。因此武术影视作品应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创造性地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的价值观、审美观、宗教观,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更好的为中华武术的传播创造条件。我们要正确认识武术影视和武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武术影视为武术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传播作用,让中国的武术,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尤海臣主编.体育与健康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9):173-175.

[2]郎勇春,张文涛,李伟艳.论电视媒体与武术传播——以“武林大会”为例[J].体育学刊,2009(2):101-104.

[3]闫学荣.从大众传媒看当下武术传播[J].科技创新导刊,2009(13):215.

[4]杜君鹏.优秀武术影视传播者在武术传播中的积极作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10):7-8.

[5]陈孝慧.浅析中国功夫的明星效应[J].搏击.武术科学,2007(9):26-28.

[6]欧阳友金.武侠影视对武术国际化的影响[J].电影评介,

[7]牛志宁.探析现代传媒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7):38-40.

对武术的心得体会 篇3

摘要:自2003年新的武术套路竞赛新规则实施以来,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从近几年发展情况来看,对武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新旧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比较,以及近几年武术套路变化的情况来探讨和分析武术套路新规则对武术的影响,深入分析了武术套路竞赛新规则的评分、武术套路的发展方向、新规则中创新动作分值的变化对武术训练和比赛的影响、新规则对武术教学和运动员选拔的影响,从而为今后武术的训练、推广和普及提供参考。

关键词: 套路 新规则影响

武术竞赛新规则作为武术套路竞赛进行的依据和武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其内部的变化必将引导着武术的发展和变化,其内部的修改都会对武术各方面产生影响。2003年修订的新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施行以来,武术界教育界人士都做出了不同的反应,目前尚无定论;从近几年的武术竞赛来看,已经对武术的技术内容、结构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但更多的业内人士只是看到了新规则的优点而忽视了它的不足,换句话说只是从高水平的比赛角度剖析了新规则的科学性、可行性,而忽视了新规则对武术套路结构、内容、技术训练及武术推广普及等方面的影响。本人将对新规则的成效和今后要改进的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 新规则执行后对套路的评分的成效。

新规则较之旧规则在评分方面有了突出的改进,由1996年前的裁判主观评分变为量化评分。新规则通过这些方法对动作质量、演练水平、难度动作采取现场即时扣点,以保证评分的客观性。因此新规则提高了评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充分体现了比赛的客观性,增加了竞赛的可比性,促进了运动员的公平竞争,有利于运动员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武术竞赛裁判员是武术竞赛规则的执行者,是赛场上的法官。裁判员执裁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武术运动员的发展。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裁判员队伍才能保障武术套路比赛的顺利进行,并推动竞技武术运动不断向前发展。武术套路竞赛与体操一样,同属于技能类评分项目,它没有直接的量化指标;也没有可以判别胜负的客观标准,主要是依靠裁判员根据武

-------------------------------------------------------------------------------

(作者吴德兵,男,2002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 从事专项武术,国家二级武术裁判员、运动员,湖北省随州武术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武术的发展与普及。本文在2009年第七次全国职教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术竞赛规则来评定运动员的成绩。因此易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妨碍武术套路竞赛评判的公正和公平。新规则实行以后采取了电脑评分的方式,新规则在借鉴体操裁判规则基础上,根据武术套路的特点对难度动作进行了等级分类并用字母数字编码进行翻译,在评分中,要求每位裁判员对出现的错误动作在2秒内打分。这样不仅避免了比赛过程中裁判员主观上的不利因素,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而且也提高了裁判员的执裁能力和素质。

二 武术套路新规则体现了奥运会的发展方向

现代奥运会的发展方向是“更高、更快、更强”。2003年武术套路新规则修改后继续向“高、难、新、美”的发展方向。其修改的背景是作为难美技能项目,竞技武术要想进入奥运会,必须和其它同类项目如体操一样,不仅要在比赛的评分中充体现客观性、公平性,同时还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提高动作难度,使竞技武术更精彩,更具有观赏价值。

在武术套路演练中,所谓的“高”,指的是套路演练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的高质量,也是武术跳跃动作的高度,这也正是奥运会“更高”发展方向的体现。而“难”既是指难度系数,又是专项素质和技能的体现,这又突出了奥运会“更强”的发展方向。

而武术中所谓的“新”不仅是动作的新颖和独创性特征,它要求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套路、技术要不断更新和创新;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和经久不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需要。在奥运会中“更快”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更快不仅仅是比赛中的速度,更多的是强调奥运会发展的速度要快,内容也要不断更新。

关于武术中“美”,指的是武术套路中的武美表现力特征。武美表现力指动作的姿态、节奏、韵律、气势、及运动员的体形、精神、意识等感染力。同时又表现在套路编排设计及服饰、音乐、灯光的配备上。因此武术套路中表现了体形美、姿态美、气质美、节奏美、音乐美、器械美、及人与器械的协调没美。而奥运会也正好说明了这一切。奥运会它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美,这种美在比赛的场地、器材、服装、理念、口号上足以证明。因此可以说武术发展的方向与奥运会发展方向是一致,而且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武术套路新规则有利于武术进入奥运会,向更高的方向发展,体现了奥运会的发展方向,即竞技武术的发展方向。

三 武术套路新规则难度、创新动作分值变化对武术训练比赛的影响

2003年新规则实施后,在难度分值上有了很大的改变。2003年后难度分值增加到了2分,而1996年前则是没有的。在创新动作上1996年旧规则只有0.2分,而新规则则采取了未封顶的加分方式。作为每一位比赛的运动员都希望在塞场上取得好的比赛成绩。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呢?是争取难度和创新动作,进而促进动作质量上的得分,从而达到取胜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以后的训练比赛中,一定要在完成成套动作的同时,加大对难度动作的训练,不断提高难度动作的水平,减少在比赛中的失误,同时积极培养运动员的理论水平,不断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武术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要使中国武术不断适应社会和各国人民的需要,就要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中国武术不断向前发展。在2003年新规则实施以前,正是由于旧规则缺乏鼓励创新的导向,造成了武术比赛上套路的演练单调雷同的局面。2003年前旧规则中规定了指定难度,使得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创新精神受到了压制;在比赛中为了增加比赛的效果,烘托气氛,击向动作如:拍脚、拍地、砸拳等大有增加。器械中,扎刀、刺剑、刀花、剑花、劈棍、云棍、随处即是,创新动作则相对较少。在比赛中谁是冠军便模仿谁的动作,缺少了武术创新的精神。新规则中创新分值的增加就是要运动员去不断的创新。对于运动员来说创新也是运动员夺取优异成绩的法宝,由人们对新动作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摸索适应过程,所以率先创新者往往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与对手形成技术上的“落差”。使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专项技术水平中保持明显的优势。所以创新动作分值的增加,促进了武术技术动作的创新和发展,丰富了武术套路的内容;也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取胜。

四 新规则对基层武术教学、选拔运动员提供了新的方向

武术套路新规则作为武术竞赛进行的依据和指导性文件必定为基层武术教学和运动员的选拔提供了新的方向。基层武术教学和运动员的选拔关系到未来武术发展的前途,所以在基层武术教学和运动员的选拔过程中,要以武术套新规则为导向。

武术运动员的选择,其最终目的是选择优秀的运动员,以达到取得良好比赛成绩。但是运动员如何选择呢?选择的指标又是什么?一个最好的指标那就是:“武术套路竞赛新规则”,通过分值分配的比重,对不同运动员在动作规格、演练水平、难度动作、和创新技术等方面的进行综合考试,最终得出综合成绩 。对综合成绩突出的运动员进行综合培养,而对在某方面有突出优势的,可以根据其特点,制定不同的运动项目,使人才得到合理的运用,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这样既避免了盲目选材和人才浪费的现象,又可以挑选到优秀的运动员为比赛创造良好的比赛成绩。

五 存在的问题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继承这一优秀文化,并使之推进奥运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然而我们在将中国武术推向世界的同时,应立足于中国。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但是基层体育运动发展并不乐观,武术更是如此。武术套路新规则作为武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但是并不适合基层武术的开展和普及,由于在竞技武术的发展和基层武术开展普及两方面,两者在要求和目标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专业运动员与基层武术学生,爱好者在身体素质上有着差异性,武术专业运动员是竞技武术的主体和主要参与者,他们以争取运动成绩为主要目标,在运动选材和运动训练上与竞技体育保持一致。武术学生则是要通过国家的统一考试,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运动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基层武术爱好者他们只是为了培养兴趣和娱乐。

其次:两者在目标上的不同性。专业运动员以争取优异成绩为主要目标,反映在运动训练上就要求运动员要以高质量的完成难度动作,走高难新美的路子。武术学生的教学和训练则应以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是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科研素质的培养。而基层武术爱好者只是为了娱乐和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

因此,在基层武术中,对武术学生和武术爱好者按武术套路新规则的要求进行教学和训练,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在我国基层武术的开展和普及时,我们应在武术套路新规则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的特点出发,发挥地方优势,针对武术套路新规则,制定适合本地方武术开展和普及的规则和方案,从而为我国基层武术的开展和普及作贡献,进而实现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

结论

1通过新、旧武术套路规则的比较,武术套路新规则的实行后,评分方式由主观变为量化,提高了裁判员的执裁能力和素质,使武术评分变得更加标准,增强了比赛的可比性,避免了裁判员的主观干扰,有利于运动员之间公平竞争,有利于运动员个人潜能的发挥。

2武术套路新规则的出台和实施,体现了奥运会的发展方向,使武术继续向着高、难、新、美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武术进入奥运会,符合竞技体育的本质规律。

3通过对2003年新规则和1996年旧规则进行分析,新规则在动作难度分值上的增加,使教练员、运动员更看重武术难度分值,在武术训练过程中更倾斜于对难度动作技术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给今后的武术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

4武术套路新规则在创新动作分值上的大大提高,使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内容更加充实。增加了武术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和水平,因此武术套路新规则实施有利于武术内容的发展和更新,促进了武术工作者和运动员不断创新,有利于运动员的比赛和在比赛中取胜。

参考文献:

[1]武术套路竞赛规则[S].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2]武术套路竞赛规则[S]. 中国武术协会,2003,12

[3]张君,姜周存.从2003年新规则看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趋势[J].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

[4]龚双安.武术竞赛规则改革的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0,(11)

[5]刘同为.十运会后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修缮诌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6]刘涛,李国冰,王明建.从新规则的实施谈武术套路教学的优化设计[J]. 四川体育科学,2005

[7]林小美,费兰.竞技武术套路新旧规则比较研究 [J]. 体育科学 2004,

[8]李传国,王成.关于武术套路技术内容单调、雷同倾向之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

[9]温佐慧.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发展变化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

[10]辛双双.从竞赛规则的嬗变看竞技套路技术的发展[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

学习武术的优秀心得体会 篇4

多年的学习和体会,使我深刻认识到: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为后人,我们有责任继承下来,传授下去,并使之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多年的习武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习武“以德为上、以悟为得、以技击为末”。

尊师重道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武术讲传承。老师们一生中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财力才得到的功夫和心法,很希望传承下去,但不会传给得宝忘师者,只有传给有道德有修养且热爱中华武术的传人。所以,武术的传人,必须心怀一颗对中华武术的热爱和对老师的感恩之心来学习和继承前辈的功夫和心法。

习武之人要谦虚谨慎,不要心存门户之见,不要老子天下第一,要注意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以别人之长补己之短。惟有如此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德有多高,艺有多高”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习武之人讲“悟性”。以我多年练散打的体会,没有悟性是得不到散打真谛的。散打运动是我国优秀的武术运动,它不像跆拳道、空手道那样一招一式讲究规矩体面,它在乎的是一种灵活制敌的本领,散打是最灵活,有实战价值的功夫,练习散打能培养机智、顽强、勇敢、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要了解自己:这样你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知道进退,自知则明,知止不辱,所以习武首先必须修德,这不是故弄玄虚,只知道进攻的个性永远不可能向武术的巅峰近接!要改变你的思维:练习和实战也是两种不同的运动,实战的时候面临不同的对手也需要调整自己的应变思维和技击状态,所以习武之人还有一个最忌——那就是呆板一成不变。在练习时叫做悟性,在实战时叫做心如止水,不要心浮气躁。总结起来,我们的身体和思维应该调整到象水一样的状态,无形无相而能成任何形相。

切忌急功近利:有的习武者,他们习武很是勤奋刻苦,早练晚练,不怕吃苦不怕受累,这种精神是好的,习武就要有“没有做不到,只又不想做”的这种心理认识。不过有的习武者走进了禁区,有的希望速成,急功近利,比如现在很多练习散打的,他们多数都是在十五六岁才开始,练四五年就开始出赛。这样子也许会出一些成效,但是很不利于运动员的身体。另外,他们也不大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融合吸收众武术文化中精粹的东西,他们成名后也最多只能感到自己是一个打架选手,而不是一个中国武术家,因为他们没有这种心理素质和内涵。武德也要同步修行。

不可恃强凌弱:武德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道德精神表现实质还是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在武术领域内的体现。它的内容虽然也随着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展而不断的补充和丰富,但其本质仍表现为:仁、义、礼、智、信、勇。

“仁”: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识,这也是习武者层次的品德追求和德行的境界。仁的基本涵义就是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仁的核心是悌,要求武林中人具有师慈徒孝、兄贤弟恭、朋亲友爱。忠恕则是为人之方。要求习武者忠于师门。更广义的理解,就是要忠于事业,民族和社稷,要与人为善,以爱人之心宽恕他人,求及安宁祥和。

“义”:义为行善之本。再武德中还可以理解为“仁”是通过“义”的环节过渡到人的道德行为。“义”是依“仁”而行的方法、途径和标准,“义”还根源于羞恶之心,所以它还有裁断性的道德判断,是羞耻与否、善恶与否的“应该”标准。此外,在武德中还把“义”理解为秩序、等级。“义者,宜也”,就是要习武者的言行举止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等。君臣父子,师徒兄弟的纲常不能乱,这是武林中人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伦。

“礼”:“礼”来自人的恭敬辞让之心,是仁义道德的节度及由此产生的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武术界对“礼”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并由此而衍生一系列具体的、形式化的礼仪,直接付诸于习武者道德践履,以作为其行为的文饰。“礼”还包括制裁制度,对违背“礼”的人要给予处罚。“礼”再武德中具有实践的意义,它不但告诉人们习武者“应该做什么”,而且还告诉其“应该怎么做”,是“仁”与“义”向行为落实的一个重要环节。

“智”:当习武者有了武德情操和礼仪规范后,还须有自觉的道德意识,这就是“智”。智的功能就是认识“仁”“义”,并保证它的实践。它根源于人们的是非判断之心,其功用就在于体人生、知人伦、明是非、辩善恶,唯有如此,不能进行坚定的行为选择,才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做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侠义之人。

“信”:“信,诚也”,“诚,信也”。“信”、“诚”互训,自然是说诚实可靠就是诚守诺言,二者一也。守信用,重许诺是武林的传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武林俗尚。实践诺言,不失信于人,不畏艰难险阻,甚至甘愿牺牲生命,只身赴死的事迹,历代多有所闻。可见,守信重诺是武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勇”:武德中的“勇”既是道德标准又是行为实践。但“勇”又有“大勇”和“小勇”之分。武德中提倡的是“大勇”,指的是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之后,果断采用的举止行为。为国为民,匡扶正义,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弱济困等,即为“大勇”之举,在武林中是被极力推崇和效仿的。为私利或意气用事而逞强斗狠,则被视为“小勇”,也称做“匹夫之勇”,为武林中人所不屑。

对中华武术的认识 篇5

我对中华武术最初的印象应该就是《鹿鼎记》《神雕侠侣》《小李飞刀》《楚留香》《太极张三丰》《笑傲江湖》等等武侠剧里面的英雄人物和“一阳指”、“九阴白骨爪”、“如来神掌”、“打狗棒法”、“吸星大法”、“降龙十八掌”、“移花接木”等等绝招。当然,长大以后,对这些已由当初的崇拜变为漠视;就连某些网游中的技能名称也令我鄙夷。

我对中华武术真正开始感兴趣,是由《叶问》开始。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叶问(甄子丹饰)与三藩将军决战的场景。也许就是在中国人饱受屈辱的历史背景下,我感受到咏春的魅力,我感受到中华武术的魅力。或者是叶问大义凛然的宣告:“武术虽然是一种武装的力量,但是我们中国武术,是包含了儒家的哲理,武德,仁也,推己及人,这是你们日本人永远都不明白的道理!因为你们滥用武力,将武力变成暴力,去欺压别人,你们不配学我们中国武术。”那一刻,我喜欢上中国武术。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除了在健身和技击方面有良好的作用,还能磨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品格修养。武术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门哲学,一门艺术。

目前,武术的概念表述为;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武术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武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先民的生产活动中去。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武术不断变化,内涵不断得到丰富,逐渐演变成为今日的民族体育。如今,武术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如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和集体演练套路等,还有对抗性的格斗。武术是将技击寓于格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的体育运动。

中华武术具有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中国武术往往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不二”,“对立与统一”等等哲学思想。中华武术一招一式无不蕴含哲学之道。所以,中华武术是一种哲学,一种智慧,一种精神。

中华武术充分展现了武德精神美、动作造型美、劲力节奏美、技击对抗美及意境和谐美。经过几千年的世代相传,中华武术表现出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美韵,武术也是一种艺术。

武术课心得体会 篇6

姓名:侯青玉 学号:201522040104 班级:信管152201H

武术课心得体会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之间,进入大学已将近三年的时间,大学体育课也伴随着我两年之久了。大学体育是本着发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娱乐我们的身心,提高我们身体素质的原则。在大学这两年里,我的体育课学习的是武术,一直以来武术在我的生活中都是神秘的,我心中的武术就是从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李小龙之类的地方了解的,但是还是非常地神秘,怀揣着对武术的憧憬慢慢的我长大了。转眼间成为一个大学生,在这儿我们遇到好多好多与高中不一样的东西,其中体育课让我感触很深,特别这里的体育是选修的与初高中一点都不一样,特别是这体育选修项目里竟然有武术。这儿的体育课里充满了责任,而不是单纯像小学初中和高中一样只是为了玩。

在第一节课上体育老师就告诉我们,武术不是这么神秘的,也不是这么简单的需要好多基本功。于是第一节课学的就是压腿,劈腿,马步。虽然学的挺累的但是我还是觉得很有趣。在学习武术的同时也让我们接受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在学习五步拳时,我们老师用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让我们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用三句话总结这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与感受就是: 在开心中运动,在运动中流汗,在流汗中健身!心情愉快了,每个人自然也能全身心投入。大家忘记了一切烦恼,都全身心投入,整整一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尽管如此,脸上的笑意还是不减。体育课不仅仅是让我们学习某几项体育技能,更基础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因此,必要的素质训练是不可少的.比如每堂课穿插的跑步、等训练。既然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好,同学们对这些训练依然是全力以赴,认真练习。一个半小时过后,汗流光了,身体顿时也感觉轻松不少!在缺乏运动的学习生活中,体育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调节身心的机会。几乎所有人都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对武术的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传播,武术文化,武术的作用,影视媒介

1 引言

中国的艺术都是融会贯通的。京剧中有“唱念做打”之说,其中的“打”指的就是武术。早在1905年,中国的影视最初也是将戏台上的戏剧用摄影机复制下来,逐渐演变而至今,武术与影视相互契合就不难理解了。影视是反映时代主题、折射民族文化的视窗,武术又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二者的有机结合创造了具有中华文化特质的武打影视。这样对于武术的宣传与推广是很有价值的。

2 影视为武术艺术发展提供平台

2.1 武术的技术美学与影视镜头组接

从技术层面出发,武术的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1]。武术可归结成为一种空间的技艺,没有空间就得不到施展。而影视是记录空间和时间的最好工具。同时,武术的技术博大精深,实用且具有观赏性,影视选择了武术作为拍摄对象去传播也奠定了自己的市场。因此,武术的技术美学特征在影视中被展现出来。

2.2 影视展现出武术的“暴力美学”和“动作美感”

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风靡全国的《少林寺》,再到前几年的《精武门》,和新世纪得大奖的《卧虎藏龙》,这类与武术功夫联姻的电影所产生的影响之大,出乎人们的意料[2]。从当年艺惊世界的李小龙到当代走红好莱坞的成龙、李连杰,让全世界对中国功夫刮目相看,而吸引人们的地方正是武术本身的魅力。武术由套路和攻防两个部分组成,而在电影中,两个人或多个人对练就是对于攻防的延伸。武术包含着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在影视语言的表现下,就会更加流畅,更加凝练,所以武术的“美”就被升华了,也自然而然的感动和感染了影视的观众,使观众自然接受武术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暴力美学”,或者是一招一式中的意蕴和“动作美感”[3]。

2.3 在影视平台下太极拳充分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在电影《太极宗师张三丰》的对练和集体演练的场面令人难忘。主角张三丰的太极拳行云流水的招式令观众刮目相看,过目难忘,而这部电影正是对太极拳的介绍和推广。通过臆想和杜撰,结合一定的历史根源,运用故事中的武术穿插,通过镜头的一个个组接,展现出了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借力打力的技巧,并体现了拳中的禅宗佛意。电影中流畅的动作,力量的完美使用,都为太极拳的传播起到了正面的促进作用。

3 影视故事提升武术文化价值

3.1 影视情节体现武术文化品质的精髓———武德

武术传习中,强调武德教育,要求习武者讲手德、口德和公德。手德即较技时以武力伤人,两个人比试点到为止,做到打拳的两个人都不伤;口德即不出言不逊用语言伤人;公德即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不做扰乱社会治安的事。《叶问》中叶问出场时的宁静祥和、谦虚和善就是这种武术精神的体现。而这一点,被影视拿来作为表现主题是很有价值的。所以在许多影视中,侠义精神、武术品质、武德就成为表现的重点,也是贯穿影视内容的主线。观众可以从中看到武术文化品质的精髓。

3.2 影视情节提升了“神形兼备,内外合一”特色

武术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如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4]。许多影视中也都有表现,例如由金庸先生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中都有体现。《卧虎藏龙》一部电影一举拿下4项奥斯卡金像奖。其中对于剑与人要人剑合一,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等,都给予了渲染。《卧虎藏龙》你的人物“碧眼狐狸”教过徒弟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5]。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3.3 影视情节再现了武术教育培养的作用

武术始终让个体的心身处于不断的协调配合当中,并适当加以外在的压力进行艰苦的训练,达到与常人不一般的体质特征。如有力、强健、有毅力等。而在武术的学习中,有毅力,能吃苦是一种精神品质的体现。许多影视中都有明确的体现:《叶问》中,男主人公叶问带着自己的徒弟勤加练习,持之以恒,吃苦耐劳,将咏春拳一遍一遍的钻研吃透,用手臂击打木桩的镜头,给予我们很神的印象。这些精神和武术品质都是令观众难忘的。这样一来,武术的价值观得到了很好传播。吃苦耐劳,不怕牺牲,仁义当先,这样的价值观在人们的心中建立,也是为武术增添了光彩。

3.4 影视情节展现了武术与电影文化的内在关系

武术哲学的根基十分深厚。中国古典哲学,从其源头分析,太极阴阳和五行学说是他们的两大源头,再与三才、四象、六合、八卦的思想相互补充,构成了其基本框架[6]。而武术就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分支,或者就是一种体现,所以在武术中到处体现在中国古典哲学的气质和内在要求。而单纯的用理论和教学来解说是很难推广普及的,但是有了新的尝试,放在影视里面,通过人物的台词,习武时老师的教诲,通过影像和注解的多层次说明,这些最为内涵,最为抽象的理论也都会被人们所理解,所接受。故事情节中,常常隐含着哲学的深意,假若单独拿出来告知与人,是很难被买账的,可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古典文化,绝对是两全其美的手段,推广和教育的目的自然容易达到。

4 影视情节体现武术艺术的作用价值

4.1 影视情节充分体现了武术的技击作用

武术作为一种竞技体育项目,竞技作用是最明显的。有很多影视都是通过武术的竞技性,设计到故事当中,作为重要情节,推动着影视的进行。《拳霸》系列影视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

4.2 影视情节充分体现了健体防身作用

在电影《精武英雄》中,李连杰饰演的陈真这个角色,电影中的陈真不但武德高尚,一心为家为国[7]。同时,在他学习武术的时候,强调精益求精,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通过习武和赢得与日本人的武术比赛,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在这样的历史中,不难看出武术的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提高素质,强身健体”。电影通过人物的语言在电影中体现出这一点。

4.3 影视情节充分体现了武术对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的主要作用

电影的人物和武术在电影《霍元甲》中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个方面:霍元甲习武时,对功法精益求精,从不怠慢,一丝不苟,而切注重武德。所以在电影的最后,日本人在霍元甲的茶里下药,使得霍元甲中毒而亡。但是在中毒后,霍元甲明知自己已经危在旦夕,却仍然坚持将比赛打完,而且即便是死了,也绝对不向对手低头,这是意志力的体现,也是品德的高尚都令人由衷敬佩的品质。

5 武术在影视传播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5.1“神功”的误导

武术技术始终是贯穿武侠电影的主线,但是特技技术在电影中的泛滥使用,使武术大大失去了真实面目,造成观众对武术了解的错觉。好多人直奔少林寺去学武术。但是执意要练“轻功”“飞檐走壁”就是因为影视中的所谓“神功”误导了观众,人们开始憧憬自己也会那种“隔山打牛”的神力。歪曲了学习武术的真实意义,也影响了武术的品德。电影《卧虎藏龙》中,章子怡和杨紫琼的一场追打戏,“飞檐走壁”很明显是吊着钢丝完成的,夸大了武术中,真正飞檐走壁这门功夫的意义和形式[8],误导了很多不懂武术的人。

5.2“舞蹈化”,的影响

武术是一门艺术,对待艺术就要一丝不苟。而为了影视好看,有卖点,演职人员将戏中的武术情节设计得十分“舞蹈化”,致使武术的品格和特征别偷梁换柱,非但不能体现武术的灵魂,并且误导了观众。武术不像武术,舞蹈也不像舞蹈。对武术的严谨传承遭到了影视镜头的挑衅。

6 武术与影视的契合与对推动武术发展的作用

武术在影视中的展现不是用以炫耀、更不是用于征服、逞强,而是用于修身自卫、维护社会安宁、维护伦理秩序的一种手段;武术技术始终是贯穿武侠影视的主线,但是特技技术在影视中的泛滥使用,使武术大大失去了真实面目,造成观众对武术了解的错觉;武侠影视为武术的推广与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带动了中国武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武术是中国武侠影视的源泉,中国武侠影视是武术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这样看来,武术和影视通过一个“点”很好的契合了,武术得到了发扬光大,而影视也通过武术找到了营销的卖点。两全其美,堪称完美。只不过,有得必有失,在大战过程中我们也应当看到其中的弊端和影视对武术的副作用。

7 结论及建议

武术可以通过影视高科技新形式载体作为推销自己的工具。中国影视包括国外的大量影视,关于武术的部分,体现了武术的技巧性美学特征,展现了武术的文化品质精髓,也揭示出了武术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使得人们在看过影视后对中国传统的体育———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的一种营销方式能够使得武术作为产业时继续发展,继续发扬光大。关于两者结合时的矛盾与弊端,应该认真对待,认真分析,尽量避免。武术在影视中的发展点和结合方式应该在以后的实践中取长补短,不断发展、更新、壮大。

武术可以与影视制片公司联合,签订合约,每年出一定数量关于武术的影视,发掘武术题材,这样不但推广武术还加大了影视的看点;把专业武术运动员定量输入到影视公司,做专门的武术演员、武术指导、武术替身等。拍摄关于武术的记录片,用特殊的片种带动武术的传播,利用电视栏目、电影平台、高校宣传等多方联系、推广所拍摄的记录片。联合社会上的武术组织或者武馆,拍摄系列武术短片,为武馆等机构宣传的同时,也提高了武术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知名度。(下转第80页)(上接第20页)

参考文献

[1]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2]黄琳.影视艺术——影片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187-191.

[3]黎华.武术与艺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31-43.

[4]侯介华.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30-33.

[5]王宜文.影视艺术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76-284.

[6]邱丕相.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32-34.

[7]叶永胜,张公善.电影:理论与鉴赏[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76-84.

对小班幼儿武术活动的思考 篇8

一、武术早操锻炼,健身的好时机

早操时间是对幼儿进行训练的最佳时机,我们在早操的环节中安排武术操,让孩子感受武术带给大家的快乐和向上的精神面貌。小班孩子的运动能力普遍不强,依赖性较重。其次,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缺乏。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幼儿的骨骼、肌肉还处于初步的发育期,所以其运动能力相对会比较差,而且很不稳定;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认知能力、意志、毅力的发展水平就会影响到幼儿运动的水平。早操中,精心选择适合幼儿的武术动作的音乐,编排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基本动作,老师以规范的动作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带动幼儿在早操活动中展现最佳风采,想努力想让幼儿在武术槽中体现武术的精、气、神。但是对于刚入园的的小朋友来说,进入幼儿园的时间不长,个别幼儿在适应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情绪不稳定,不能投入活动等,这使得部分孩子在运动能力方面显得较为欠缺。而且,孩子们大多是由祖辈带大的,较多溺爱,缺少锻炼,因此导致了有很多孩子的运动能力不强,喜欢依赖,不能面对挫折。

二、武术海报制作,感知武术精髓

为了解我国传统武术,体验参加过强身健体的武术活动,激发幼儿对传统武术的热爱,提高宝贝们的运动能力及锻炼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我们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制作武术小报活动,在亲子互动中,共同搜集素材,创意制作,一起踏上探索武术的神奇之旅!以《我眼中的武术》为主题,收集武术起源、武术礼仪、武术动作、武术故事、武术明星、以及身边的武术(太极、木兰扇等等拍摄照片)武术兵器等资源进行亲子武术小报制作活动。

在武术海报制作的后期,我们把孩子们的海报布置成展板,让全员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欣赏,因为每个家长制作的武术海报内容多样,让家长和孩子们又从多方面认知了武术。

三、武术主题开展,提升武术认知

纲要强调:各领域之间可以有效进行整合,我们就将体育课和武术教学合二为一,明确幼儿武术教育的目的,依据幼儿的身体、心理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武术动作,突出幼儿的武术特点,锻炼幼儿身体,感受传统文化、弘扬武术精髓的武术教育目的。于是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亲亲武术》主题,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总目标:通过观看武术表演,丰富幼儿对中国武术的了解,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初步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让幼儿知道武术是中国人才有的,体验到做中国人的自豪感。并且初步掌握武术基本动作的名称(“拳”“掌”“马步架掌”“弓步冲拳”“仆步穿掌”,)乐意参与武术游戏活动,学习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学习武术操。学会简单保护身体主要器官,学会应对练习武术时发生的意外,积累自我保护的方法和经验。让幼儿知道武德是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知道练武术是为了强身健体,不出手伤害同伴,培养幼儿尊师爱友、互帮互助的品德。在全面开展幼儿武术的基础上,我们分别将幼儿武术内容根据聚焦于渗透进各领域,跟各领域课程有机进行整合尝试。让幼儿通过感知,获得生动的表象并与积极的思维、动作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等,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运动能力。同时,我们采用快乐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增强了武术动作教学的凝聚力和感染力,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觉地去学习、操练、巩固提高。

对武术的心得体会 篇9

儒家伦理对明清徽州武术的影响探析

徽州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徽州武术蕴涵着丰富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并对传统徽州习武之人形成了软制约;而徽州宗族严密的规范制度对传统徽州习武之人则形成了硬制约.

作 者:汪俊祺 WANG Junqi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体育系,安徽,黄山,245041刊 名:黄山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年,卷(期):9(5)分类号:B222 G852关键词:儒家伦理 宗族 徽州武术

体育武术课心得 篇10

(二)这一周我为了组建武术活动队选拔队员,安排了一次武术课。学习的内容非常简单,只有两个小组合:五步拳中的第一动弓步冲拳和第二动弹踢冲拳。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出乎我的意料,本来以为这两个动作学生可能接受的比较慢,即使做出来也会很难看,但实际效果却不错。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吧:

1、把弓步和弹踢的动作分解开来,单独练习该动作。特别是弓步,学生练了几分钟,这样在做组合动作时学生的弓步基本上没出错,虽然动作不到位。弹踢一直是一个比较难的腿法,但学生做的还不错,后来问了下学生,他们基本上没接触过其它腿法,所以不会出现腿法的同化现象。从这一点来看,学生无论学什么动作,我们都不能图快、好看,而忽视正确动作的传授。

2、把每个动作的技击要领讲明白。在学弓步冲拳的时候,我找了一个学生帮做靶子,然后把这个动作的技击要领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怎么用这个动作,然后再学习和练习。在学生自己练习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自由两个人组合来套用攻击,效果很好。

上一篇:贫困生申请100字下一篇:校园话剧方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