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动态化地处理课堂教学论文(通用10篇)
如何动态化地处理课堂教学论文 篇1
如何动态化地处理课堂教学论文
1、背景:
地理课上,通常是一个教师讲,全班学生听,以课本章节顺序有计划地向下进行,或是教师讲授,或师生互动,或进行讨论,这可以说是几十年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以这种方式从事教学,也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活学体现在哪里?地理学活了没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到底有没有发展?这些问题常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新课标、新大纲都指出,地理教学应突出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如何在地理学习中体现这一精神,如何在教学活动中灵活把握,把地理教活、让学生学活,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我自己近来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
2、案例过程:
随着上课铃声响起,我走到讲台中间,与往常一样,准备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班长一声 “起立”,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刷地站在我的眼前,此时,一声带着闪电的巨雷在耳边响起,把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引向窗外,顷刻间,窗外天空乌云翻滚,下起阵雨,不一会儿,又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伸手不见五指,使同学们的心情很压抑,过了一会儿,天空逐渐亮了起来,雨小了,风力减弱,天气转晴,这时同学们的心情也随之愉快了,我正准备讲课,“接话大王”开始了提问,老师你能给讲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吗?当时我的脑袋翁地一下,如果按学生的要求来上这节课,恐怕今天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若不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斟酌后说,那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天气状况,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从周日到今天(周三),近几天的天气状况有什么不同?大家讨论,请把这几天你对天气的体验用地理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每组派一名代表把讨论结果说出来。同学们讨论开始了,大部分同学议论非常激烈,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同学还争论得面红耳赤。时间过得真快,讨论结束了。请同学们发言:(简单概括)
第一组:周日,天气晴朗,刮偏北风,风力不大,气温高。
第二组:周一,气温降低,西北风加大,天空多云。
第三组:周二,白天多云,晚上下小雨。
第四组:周三,上午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降水强度大,历时短。讨论气氛越来越热烈,我都来不及评价,就又有同学发言了
然后,我又接着引导设问,未来几天的天气谁能预报一下 ?同学再一次掀起讨论的新高潮,甲说:天气晴朗,气温会升高。乙说:可能阴天,气温降低,气压高。丙说:风力减小,气压降低,气温升高。丁说:天气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等等,相互之间各抒己见,气氛非常热烈,一浪高过一浪。同时我对同学的预测给予鼓励与肯定性总结。今天的作业就请同学们画一张冷锋示意图(本次降雨为典型冷锋天气过程)。下课。
3、教学效果:
下课后,学生说:“这堂课过得真快,希望经常上这样的地理课,地理课与生活这样贴近,这么有意思,可以把大自然的现象解释清楚,以后上课再也不睡觉了。”然而我却为没有按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而疑虑重重。两天后,作业交来,一批阅,心中阴云顿消。我真没有想到连平时作业马虎的同学都画得非常认真。
4、教学反思:
地理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时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很难断定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故而人们常常以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落实教学重难点来衡量一堂课的成败是不全面的。从这一角度看,单就这一节课孤立地看,可以说是不太成功的;但从学生突破常规,能从亲身体验来学会获得地理知识突破教学难点看,我觉得自有它成功的一面。
课堂气氛有所转变,真是令我高兴,然而高兴之余,也促进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例如不可避免的还有个别几位学生不为所动、置身课外。这当然有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问题,有待老师帮助端正。我想,也肯定还有教学实践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有待教师去完善,以便能更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另外,学生是否会因为上课新鲜而主动投入,可是时间一长就故态重现呢?我很担心,因此这也督促我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针对不同内容应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同时,通过这件事,也让我认识到作为教师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及时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多观察、多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的变化,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如何动态化地处理课堂教学论文 篇2
课程教材改革新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而“教学不应只是平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 更多的是师生双方在课堂上互动对话、实践创造, 随机生成与资源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课堂上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 利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资源展开再教学的过程。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的真实性, 它追求课堂的真实、自然、和谐, 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生态情境, 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高境界, 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不断超越” (1) 。显而易见, 动态生成性资源是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及教师与教师等双向和多向互动时产生的资源。它主要存在于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互动之中。而这三者的互动往往会产生无限的资源。那么如何有效而正确地处理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呢?必须依靠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的精心预设。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教学不能没有一定的目标预设,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正确地分析学情教情。尽管“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布卢姆) , 因为课程资源开发中生成性与预设性相结合的必要性生成从其本质而言, 是非线性的、动态变化的, 是不可以被预设的, 那是否意味着教师就只能被动地处理课堂上生成性资源呢?这倒未必。我们强调的课堂动态的生成, 并非纯自然状态下无序的生成, 因为随意的生成决不是高水平的生成, 而是要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 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全面把握和对教学方案的预先设计, 并在预案中就为学生的参与探究留出时间和空间, 为课堂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预设不一定是僵化的、固定的, 可以是动态的、开放的, 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生成的。可以说, 预设只是一个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学科内容的框架构建, 最终实现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生成的 (2) 。教师对学生学习及自己教学方案预设得越周密, 考虑得越详尽, 则转换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强, 生成就越精彩。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 并不意味着教师角色的缺失, 而是需要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导课堂动态发展的过程中, 把握课堂主旋律, 切实渗透“三维目标”, 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二
当然, 强调预设, 并不意味着轻视生成的重要性。长期以来, 我们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过分追求教案设计的科学性、严谨性, 使本该灵活多变、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学变成讲究“套路”、固定不变的封闭式教学 (3) 。而新课程强调教学实施方式的转变, 倡导为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余地和空间, 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教学应当追求理想的教学生成, 追求预设和生成的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给学生留下悟的空间、自主体会的空间, 在预设的基础上创造动态生成的精彩, 是语文教学孜孜以求的。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 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4)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 而且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 更重要的是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她认为:只有通过教师对学生“活”起来的“动”的“重组”, 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使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项互动。
但是, 我在执教过程中, 每天的课堂几乎都会碰到类似这样的一些思维的火花, 因为学生个体认知的差异和认知需要, 以及师生情感交流的不同导向, 产生很多课前超出预想, 光靠教师课前精心预设也没法解决的动态资源, 因为是动态生成, 往往让我处理起来很被动。在不断进行课堂反思之后, 我不禁思考, 这些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有多大?教师有没有必要展开讨论?假如当学生对文本提出异议时, 教师却不能敏锐地把握教学契机, 不知从哪里入手深入点化、引导, 巧妙地指出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假如面对生成, 教师无所适从, 只能将问题推给学生集体讨论, 往往此时从表面上看来, 集体讨论热热闹闹, 好像是教师在指导学生, 实质上是学生牵着教师的鼻子走, 教师被动地隐身于学生“异彩纷呈”的讨论之中, 彻底丧失了自己作为引导者的地位。
那么对于这些“节外生枝”的资源, 我们在现实的课堂上怎么去正确地“重组”解决呢?
我在实践中, 根据自己所执教的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学习需要的关联性, 尝试将这些不可预知的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分为以下三类:其一, 少数学生 (优等生) 偶得的学习内容超前性动态资源;其二, 教学过程中可以解决且为大多数学生所需要解决的教学资源;其三, 因学生 (学困生) 思维误区产生的问题资源。
三
面对这三类不可预知却一定会在教学中遇到的思维之花, 绕道而行或者避而不答肯定不是解决的办法, 于是我在不断的实践中, 根据教材三维目标的贯彻和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 分别做了以下尝试。
其一, 针对少数优等生学生偶得的学习内容超前性动态资源, 可为课堂延续性的探究题, 既满足优等生的求知愿望, 又不在有限的课堂上无限地展开, 导致教学基本目标无法达成。
如苏教版语文八年级 (下) , 我在教《紫藤萝瀑布》时:有个男生举手并站起来, 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 用鼻子闻到的味道怎么可以用眼睛看到?”
我备课时本来计划不涉及“通感”这个问题, 因为这是高中要讲的修辞格之一:通感。我发现提出这个问题的男孩, 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孩子, 而且平时成绩不错, 他很敏锐地发现了这样一处细节, 很快引起其他一部分好同学的共鸣, 所以当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 我立即开始思考, 像这样的一类生成性课程资源, 对教学有一定的支持作用, 有意义, 但却不是本课一定要解决的, 只是少数学生在超前学习的前提下偶尔产生的课程资源。但是我此时如仍回避, 强行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上来, 就势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于是, 我决定即时打破预设的课堂教学流程, 立刻以课外拓展为突破口, 让感兴趣的孩子当作一道课外习题课下进行自主探究, 在他们小组合作中查阅资料和相关具体实例, 了解什么是“通感”及这种修辞的特点和起到的修辞效果。一部分优等生立刻被激起了兴趣, 他们课后积极参与了拓展题的探究, 通过初步阅读和比较, 深入了解了“通感”这种修辞格的特征。可以说此时这些有能力超前学习的学生受益匪浅。很显然, 这种分层式的引导, 便课堂中出现的这类超前课程资源让一部分优等生受益匪浅。
其二, 对于教学过程中可以解决且为大多数学生所需要解决的教学资源, 那么是必须借用教学智慧及时解决的。
例如:苏教版语文八年级 (上) , 我在教《背影》时:在解读父亲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中, 几个学生一讨论居然读出了为我买桔子的父亲因为是翻越月台是一种违反了交通规则的行为……而且这样一个“节外生枝”的答案一出现, 就引起绝大多数学生的疑惑和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论断?很明显, 时代不同造成了在意识上的差异, 使“90后”的学生在分析父亲的形象时将视线定格在了父亲攀爬月台是违反交规的行为, 因此仓促地断定父亲是不守交规的人, 而不是理解朱自清的父亲穿越月台的最终目的是否就是为了违反交通规则。再次深入点拨探讨后发现, 是对儿子的爱, 让这个中年男人不顾年龄已大和身形笨重攀着栏杆越过月台帮儿子买橘子。正是此时, 父亲这个并不伟岸的背影定格在了儿子的脑海中。我们有理由相信, 让作者满怀情感回忆父亲的背影是因为, 真正高大的是父爱的深沉和厚重。如我不进行及时的判断和纠正, 带领学生合理处理背景文化的差异、情感和规则之间的矛盾, 那么必将导致生成性课程资源的误解和滥用, 学生对于作品的主题的理解也将扭曲。所以这样一类生成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是有意义的, 更是大多数学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时生成, 也提醒了教师学生存在认识的偏差, 是需要及时解决的。
其三, 因学生 (学困生) 思维误区产生的问题资源, 不可随意开发, 应引导其按照正确的途径和规则分析,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苏教版语文七年级 (上) 有一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在第二课时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深刻把握童话作品的思想意义, 设计了一个情境———模拟法庭:我讲清模拟法庭要求、大致过程, 征集学生当审判长、公诉人。学生讨论、交流, 准备审判。表演过程:公诉人代表真理, 起诉骗子、皇帝、大臣。罗列罪名, 进行审判。各被告找到合理的理由为自己申诉、辩护。旁听者提出质疑。
可当扮演骗子的两个学生上了审判席之后, 他们的申辩理由让我和七年级的学生一片哗然, 他们的申辩理由是:骗子无罪。俗话说:存在即是合理, 骗子以欺骗谋生, 那么“欺骗”就是他们的职业, 他们为此也付出了相应的脑力、体力, 他们最后得到看起来合乎正当获得, 那么这样看来, 何罪之有……这个突发的“节外生枝”的思维的火花一时间燃烧了整个课堂, 绝大多数学生明明知道而且肯定骗子的行为是错误的, 可是就是找不出反驳之词, 这不仅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一时间也成了学生议论纷纷的端点……
此时, 我并没有避开这样一个敏感而棘手的话题, 因为面对这种种偶发性错误的思维火花, 我当然有责任有必要帮助学生判断起码的是非曲直。于是我巧妙地点拨学生:很明显这位学生已经在潜意识地偷换“正当职业”的概念, 将只要是付出脑力和体力的劳动都视作有效劳动, 应该得到相应回报。很显然学生忽略了这种“骗”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是危害社会发展的, 是不容于整个社会的。很快学生就能总结出:“这个骗子哪怕付出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能掩盖他欺骗的事实和结果。他是有罪的!”假如本堂课我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这些问题不加选择地被动地都视为动态的生成资源而进行随意的开发, 而不进行及时的调控和评价, 就会完全否定文本价值, 更有可能误导学生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要及时分清这些课堂生成资源属于哪一类, 然后, 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在课内“合理重组”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师要做生成信息的鉴别者:对课堂上随机生成的即时信息作出迅速反应, 鉴别出生成信息的应用价值, 做到有价值的为我所用;更要做生成信息的重组者: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信息, 并将之合理重组, 提炼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价值信息, 从而将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引向深入。这样才能在课中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 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 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 见机而作, 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 形成新的教学步骤, 使课堂教学有可能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 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 兴趣盎然, 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 擦出创造的火花, 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 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引领学生共同进入发幽探微的教学境界。
“不去认真预设, 那是不负责任, 不善实时生成, 那是不够优秀”。叶澜教授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 只有正确地处理动态性生成的课程资源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让思维的火花美丽绽放, 让课堂真正具有勃勃生机。
摘要:动态生成性资源是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及教师与教师等双向和多向互动时产生的资源。它主要存在于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互动之中, 而这三者的互动往往会产生无限的资源。一般而言, 处理这些动态性资源的前提是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预设。本文着眼于课堂中出现的那些无法预设的“节外生枝”的思维火花, 分类阐述如何有效处理这些课堂动态性生成资源。
关键词:节外生枝,动态生成,精心预设,合理重组
参考文献
①周顺友.构建动态生成课堂的点滴做法.科学教育, 2008, (11) :78.
②郑金洲.课堂教学变革的十个要点.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6) :29-31.
③刘永慧.目标:预设和生成要有机结合.语文建设, 2004, (7) :26.
如何正确地处理犯错误的学生 篇3
一、本子的失踪
一次,我发现学生上交的作业本少了一本,问了半天也没有谁承认是他没交。通过翻阅名单,发现没有丁同学的本子。问到她时她却说昨天已把本子交给了科代表并且用铅笔在上面写了自己的名字,科代表也证实了这一点。科代表还告诉我,昨天放学她把交过来的本子一直都放在抽屉里的,今天一来就没有看到丁同学的本子了。此时,我已断定是班上的某个同学拿走了丁同学的本子。还涂改成了自己的名字。个别小学生拿别人的东西,开始是因为喜欢,若不加以阻止,发展到后来就会形成习惯性地拿。这种行为虽然不同于“偷”,但也是一种贪小便宜的行为。作为教师应立刻给予制止。不能因为这是小事而忽略,一定要查出真相。
二、本子的真相
逐一检查学生的本子,发现杨同学写的名字笔迹不同。再细看,原来她把“丁”添了几笔变成“杨”。如此简单地使它瞬间变成了自己的本子。真是“聪明绝顶”啊,可惜就是用错地方了。
开始明了事理的七八岁孩子都知道偷盗是可耻的,因而一个孩子在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时,内心一定有些恐惧和不安,唯恐被发现。一旦被发现就会满脸通红,感到无地自容。为了试探这个孩子此时是否有羞愧,我在班上先进行了一次关于“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光彩的偷盗行为”的思想教育。我注意到杨同学一直不敢直视我的眼睛。最后,让全班同学每人用一张纸写出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在这些纸条中,大多数同学对此事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有的还给老师提一些建议。杨同学的纸条这样写着:“老师,对不起,她的本子是我拿的。我知道错了,明天我买一本新的还给她,请你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字迹书写很工整,此时我得意自己的所做没有白费。
三、心与心的交流
既然这个同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何况她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将来的路还很长,应该维护她在同学面前的自尊,所以我决定课后找她单独交流。课上无精打采,老是发呆走神的她,一下课就跟着我进入办公室。还没等我开口,她已是泪流满面,嘴里还不停地说:“老师,对不起,让你失望了。我知道不该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下次我不会了,请你原谅我吧。”“你敢于承认错误是好的。老师不会骂你。你能老实的告诉我,这是你第一次偷拿别人的东西吗?”结果不出所料,以前她多次拿过别人的橡皮、小尺、笔等等。尽管有心理准备,这样的答案仍令我吃惊,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明知这样做不对,却又多次去偷拿别人的东西呢?是她的行为从来没有被发现过,还是每次对她的教育不到位,因为那些不太起眼的小事,经常会被老师和家长所疏忽,所以没有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及时的阻止,正确教育和适当的引导。
我们如果发现孩子偷了别人的东西,应该立即向他说明偷盗是可耻的行为,并启发孩子的羞耻心和羞愧感,然后劝说孩子把东西物归原主。这样做虽然不容易。但必须这么做。切不可见孩子做了这种见不得人的事,就劈头劈脑的打骂。这样对少数极端胆小的孩子,或者多少还有些羞耻心的孩子可能收效一时。但大多数的孩子,效果不会太大。因为他们一旦敢偷。就是已经不顾羞耻心了。所以简单的打骂,只会使他们暗地里偷,千方百计不让你发现罢了。
看着不停哭泣的她,想必今天这件事对她的打击很大,现在心里肯定特别难受。教育的话已无须说得太多,我想此时,她最需要的是老师的耐心开导和对她心底最痛处的关怀。交流到最后我很慎重地告诉她,犯错是每个人经常会遇到的,哭泣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这才是你最需要做的。只有这样你才会继续成为同学们的好伙伴、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
四、与家长的联系
对于她提出的不要告诉家长这一请求,我不仅没有同意。而且当面告诉她会打电话通知家长,并希望她在老师打电话之前,能自己先向父母讲明事情的经过并承认错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有权利知道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以后可以让家长多加关注。重要的是找到她这种行为的引发原因。并对她今后的行为起到真正的监护作用,这样对她的帮助才是最大的,对她的伤害才是最小的。在电话里我知道她已向的父母承认了错误。第二天一早,他的父亲便来到学校买了一本新本子还给了丁同学,并让自己的孩子向她道歉。我注意到他父亲的眼睛里带着血丝。看来是一夜未休息好。他告诉我,自己从不知道这个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很痛心。孩子本人这一次也受到了很深的教育,心理压力也是存在的。家长表示以后会多加关心和疏导。
我想在教育孩子不应私自拿别人东西的同时,对初犯者,可以运用旁敲侧击的教育方法;对屡教不改的同学则要严厉批评,甚至可以对他们采取一些强制的手段。不管怎样,应更加热情地关心孩子的需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走这一步。如果是正当需要,应向孩子说明可以向父母索取,或者自己通过正当的渠道获得;如果是在外面吃玩,那就应该跟孩子耐心说明,同时也要进行批评教育。一个孩子不应在外面乱买吃的东西或玩赌博的游戏。即使是电动玩具,也不可多玩。否则就会荒废学业。这当然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漫长的教育过程,简单的打骂是不能奏效的。
如何有效地进行音标教学 篇4
黄晗
*** 在英语中,有48个国际音标,学生要想熟练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必须先学好音标。就好比刚入学的小学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的第一个知识就是识记及拼读拼音;我本人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第二外语修的是日语,而在学习这门语言前,将日语的“拼音”—平假名,片假名—背的滚瓜烂熟。48个国际音标就好比英语的“拼音”,学生要想学好英语,熟练识记并拼读音标是第一步。
但是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学生们学习起音标来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甚至在读字母的时候会习惯性地读成汉语里字母的发音。所以音标教学仅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取得好效果,我们得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
1,善于归纳总结。
对于每个音标的发音位置及发音规律的掌握是进一步学习音标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授音标时,这两点是必须跟学生讲明的。但是过多的强调爆破音,摩擦音等概念,只会给学生学习音标增加难度。其实我们可以根据音标的发音位置及规律,将音标分成小组学习,从而弱化概念。例如,辅音/p/, /b/分别是清辅音和浊辅音,但是发这两个音时的嘴型是一样的,因此教师可以把这两个音分成一组进行学习,学生不仅可同时掌握两个辅音,而且还能区分清辅音和浊辅音。学习元音时,教师就可以将发元音时口腔位置接近的元音分成一组学习,例如短元音/I/ 和长元音/i:/。当然,音标教学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贯穿始终,直到学生真正熟练掌握。因此在系统地学习完音标后,教师可制作一张音标挂图挂在黑板旁,方便学生平时复习。
2,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他们强大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努力学习。采用游戏教学能紧扣学生好玩、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潜意识,将英语教学寓教于乐,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对教师来说,让学生在游戏中接受知识,是十分愿意做的事。
如果音标教学只是停留在第一步,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会比较枯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分析学情,从学生们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出发,增强语音知识的趣味性和可学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安排一些趣味活泼的游戏,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来加快认读,促进记忆。
例如,在第一步学习音标发音后,教师可设计“小鸭子回家”的游戏。将辅音与元音贴在小鸭子身上,然后画一座房子写上元音,让学生们将元音鸭子带回家,谁找的最多谁就赢。通过这样一个PK游戏环节,学生巩固了音标的学习。
进一步学习音标拼读后,教师可设计“找朋友”的游戏环节,比如将 [u]、[k]、[g]等音标贴在几个小朋友身上,再将book、ruler、bike、good等单词分别贴在另外几个小朋友身上,然后各小组派队员将好朋友连线:看他们身上单词划线部分读音与哪个音标相同,就用连线的方式将两个好朋友连在一起,找得又快又准的小组就成为优胜者。通过这样一个练习,学生们的积极性就被极大调动起来,他们也在愉快又紧张的气氛中将所学的音标复习了一遍,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歌曲教学
曾经有位在教学上取得不凡成就的音乐教师告诉我,他的儿子作为新机制教师被聘到一所乡镇小学教书,刚过去是接手的5年级,可是班里大部分学生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于是他给他儿子出主意,将26个英文字母用《两只老虎》的曲调改成儿歌,教给学生唱。这个方法还真不错,教师教授音标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将音标改成儿歌,使得枯燥无味的音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例如,《两只老虎》这首歌,曲调简单易学。教师可利用其曲调改为音标歌。如:/ai,lai,fai,nai/tai,kai,bai,gai/,/ai,lai,fai/, tai,kai,bai/,I like /ai/,you like /ai/,we like /ai/, we like /ai/.既学习了音标/ai/,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首歌也可以用其他元音进行替换练习,一举多得。
4,词汇教学中渗透音标教学
我在上文中提到过,音标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一个班级里,可能有部分学生在音标的集中教学过程中已经掌握,但是仍有一些学生可能还不会读。可是一个学期有规定的任务量,教师不可能花更多的时间进行音标的集中教学,因此在平常的词汇教学中就可以渗透音标教学。例如,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安排1个或2个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为小组长。学习新课文之前,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预习新单词,自己拼读,然后读给小组长听,小组长检查并纠正发音。这样既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复习语音知识又学会了新单词,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
如何诗意地进行语文教学 篇5
摘要:《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应充满着浓郁的诗意。对课堂教学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只有在充满诗意、富有情感意味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会感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幸福。因此,我们应抓住语文诗意的灵魂,诗意地教语文,诗意地处理教材,诗意地和学生相处,师生互动,共同营造出诗意课堂,让诗情画意徜徉在课堂之中。
关键词:诗话的语言 情境营造 想象的翅膀 关注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178-02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马卡连柯也早在《教育诗》中理直气壮地把教育说成是“一首诗,一首激情、含蓄而又精湛的诗。”只有在充满诗意、富有情感意味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会感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幸福。因此,我们应抓住语文诗意的灵魂,诗意地教语文,诗意地处理教材,诗意地和学生相处,师生互动,共同营造出诗意课堂,让诗情画意徜徉在课堂之中。下面谈谈笔者的点滴体会: 用诗话的语言营造诗意的课堂
1.1用诗话的导语引领,激发诗情画意
“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的导语上做精心的设计,而富有诗意的导语,就像教师在课始放飞的一群“蜻蜓”,或是送过的一阵“微风”,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时,笔者先播放了一段有关九寨沟风光图片,配着背景音乐《神奇的九寨》导入: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尤其是九寨沟的水,它是是九寨沟的灵魂。九寨之水时而婉约,时而恢宏。九寨之水因其清纯洁净、色彩丰富、姿态万千而著称,故有“九寨归来不看水”之美誉,走进它,就像步入了一个人间仙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九寨沟》(生带着愉快心情朗读了课题),因此,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身处充满激情的氛围,获得了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
1.2用诗意的对话,智慧解读文本
“对话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通过学生民主、平等的参与课文意义的生成,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运用能力,同时起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启发学生心智、构建学生独立完美人格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用诗意的对话,智慧解读文本,是诗意课堂的神韵。
例如在《黄果树瀑布》一课教学中,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利用课件欣赏了黄果树瀑布的风景后,笔者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五至七自然段,自己在读通的基础上,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者画面来感受作者那种“舒服极了”、“灌满了活力”、“无限的生机”的韵味,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然后,我在课件中演示第六、七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运用“摆擂台比读书”的形式激发读的欲望,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有感情,通过有感情的读,品味、了解文章用词的准确和美妙。这样以境激趣,以情促读,读中解疑,带学生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在活跃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并通过读中的感悟,不断地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生本的三重对话。用情境营造诗意的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必须高举创造之斧,与时俱进,崇尚教学创新。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创设情境,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
2.1乐声悠悠,渲染诗情
音乐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一种艺术。在教学中将那些生动感人的文字配上感情真挚、悦耳动听的乐曲给学生导言、配乐朗读、配乐朗诵、配乐叙述等,这种融音乐艺术和情感体验于一体的教学,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更能开启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例如以《黄山奇松》一文为例,为使学生体会黄山松的千姿百态,笔者给课文配上古筝曲《高山流水》,用音乐渲染意境,让学生眼前浮现出那一座座险山,那一棵棵造型各异、千姿百态奇松,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让学生在惊叹中体会古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
2.2以画释义,释放诗情
图画普遍受到孩子的欢迎。这是因为画面是形象的,儿童正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图画再现了生活画面,孩子用不着通过语言去理解,一看就明白。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体,已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媒体展现画面释放情感。如在教学《莫高窟》时,考虑到多数学生没有看到过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如果只通过读课文去理解,就不能很好地去体会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和壁画的精美。因此,在上课时笔者借助媒体播放彩塑和壁画,并配上优美的钢琴曲,在播放过程中又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图片特点等等,使学生完全沉浸在惊叹、赞美之中,给学生一个直观的体验感受,犹如把学生带到了莫高窟,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学生情不自禁发自内心的赞叹:敦煌莫高窟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2.3表演观照,感受诗意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精神的发展正处于感性时期。他们大多是形象观照长于抽象演绎,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逻辑分析,想象再现强于实证推理。这一时期的学生,是在大量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参加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的。
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笔者安排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这一表演活动。之前通过对人物外貌、对话、动作等描写的朗读品味,学生已体会感悟课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鲜明的个性特点。尤其是武艺高强、谦让有礼的林冲,更赢得同学们的爱戴和钦佩。为了进一步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笔者采用了表演重演的教学手段,在学生感兴趣的一招一式中,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这个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林冲是个大丈夫、大英雄。在表演中让学生不知不觉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与作家进行心灵的对话,产生情感的共鸣,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感染,丰富、提升、美化自己的精神家园。
用想象的翅膀营造诗意的课堂教学氛围
鲁迅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出天空,他想钻入蚁穴。”事实上孩子们的心里本就栖居着诗意,跃动着诗性,扑棱着诗情。他们倾听花开的声音,描绘生命的绿色小河,欢呼冰雪融化成的春天――他们天生就是诗人!学习《黄鹤楼送别》这一文,当读到“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时,笔者说:“此时的李白内心思绪万千,作者也以省略号留下艺术的空白,给读者以广阔的感悟空间,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李白,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此时的学生诗兴大发,有的说:“也许他在想,且让一江春水捎去我对兄长的不尽思念吧!”有的说:“孟兄,你何日才能与我再见面?”有的说:“我们的友情一定会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还有的说:“分别是短暂的。明年的暮春三月,黄鹤楼上再相会。”更有的即兴吟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学生的感悟和想象,博得了同学的阵阵掌声与赞扬。是啊!教师只是用生命的激情和活力,导引着学生飞扬青春、真实地表达自我。关注学生个性,构建诗意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了解自己的学生,时时洞察他们在课堂上的情感变化,体验他们的情绪状态,合理创设情景,从而去满足他们的情感要求,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构建具有诗意和美感的育人空间。这样,通过创设情景去指导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动机,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同时也领略到了成功的喜悦,使整个课堂洋洋洒洒,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学要有诗情画意
营造诗意的课堂,更是对教师本身素质最大的挑战。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永葆一颗“童心”。培根说过:“阅读使人充实。……诗歌使人智慧……”教师不一定都能写诗,但至少应该喜欢读诗、背诗,喜欢诗意地读书,懂得欣赏,自觉地汲取滋养。
学习《如何更好地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学习《如何更好地教学》心得体会
在上学期,我拿到了《如何更好地教学》这本书。在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本最具有原创性、最全面、最实用、可读性最强的教学指南,详细地指导你如何把教学做到最好!”而本书的作者菲尔.比德尔被誉为英国最鼓舞人心的老师,更是每一个优秀教师都无法忽视的传奇人物,他集多重荣誉于一身,英国最佳教师、英国纪录片《超级教师》中的明星教师,英国《卫报》教育专栏主笔。
带着虔诚的心,我拜读了这本书,它让我了解了它是一本内容新颖,观点鲜明,方法独特,幽默风趣,应用性极强,充满了耳目一新的教学方法。对作者而言,教学是一种“表演艺术”,只要对学生判断正确,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极具创新和实用性的教学忠告和建议。其中有几点让我受益匪浅:
1.学生难管怎么办?翻到书的第一章,你就会它以这样一个问题来命名,它非常吸引我,因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也这样抱怨,学生难管怎么办?到底该怎么落实在平时教学中呢,作者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六条规则,听这些规则的名字,你已然知道具体该怎么做了。它们分别是:规则一:陪伴学生,最坚硬的坚果也会破壳;规则二:协调座位改变学生行为的有力武器;规则三:最细小的地方不能忽视;规则四:处理学生嚼口香糖和课堂上吃东西的诀窍;规则五:绝对不要相信孩子的借口;规则六:在老师讲话时,不要允许学生说小话。其中讲话也是有小技巧的:停止课堂活动的时间必须恰到好处,讲话之前,坚持要学生放下手中的笔。讲话之前,坚持要求学生看着你,讲话之前,行停顿一下。
如果以上的这些方法还是让你还是教育不了学生,还是仍然出错,怎么办?菲尔还向我们介绍了
1、用肢体语言警告。
2、用稍严重的责备。
3、“要么„„要么„„”准则。
4、换座位,5、离开桌子,起立,站到墙角。6站到教室外。7留校惩罚。这七种方法就各种具体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办法。让我觉得真的是贴近我们的教学生活。作者不是说教,不是理论。是把这些方法融会贯通到教学中的具体事例,所以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2.最优教学方法,如何运用: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需要区分出哪些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材料;哪些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而安排的过渡性练习或者是更好地领会所学内容的背景材料。只有区分不同性质的材料,才便于确定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设置和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探索)欲的问题,要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恰当的教学方法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运用教学方法是教学技能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是有规律可循的。选择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有所依据。一节好课,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从直觉上,学生学习情绪很高,学习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状态。二是从效果上,学生知道怎样去学。一节好课,应该做到使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爱学是学会和会学的动力,只有爱学,才能学会。课堂上一种生气勃勃,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能提高学习的热情。如果教师讲课有气无力,枯燥无味,千篇一律,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现在的知识,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和创新意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通过自己的语言、音调、节奏和表情,用自己对所教知识的情感,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教学成为一种和谐而又充满乐趣的过程。
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 篇7
词汇是英语的基石, 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当前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介绍几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以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他们能以轻松的心情高效地掌握单词,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一、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 之一, 是语言的基本材料, 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 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 就无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事实上, 英语词汇量的大小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因此, 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生在学习词汇时出现的问题
1. 缺乏自信, 不敢张口读单词。
学生对语音掌握不好, 遇到新单词时就容易望而却步, 不敢张口尝试。很多学生读单词时依赖老师的领读, 然后死记硬背, 而不能将音、形、义相结合, 划分音节去识记单词, 就更谈不上发现和总结记单词的规律和技巧了。
2. 缺少必要的复习与巩固。
在教学中, 有许多学生反映, 单词记得快, 忘得也快。他们认为, 只要在早读完成记单词的任务就万事大吉了, 实际上复习才决定成败的关键。学生的学习科目多, 课业负担沉重, 导致不能合理安排各科的学习时间, 在英语词汇学习和复习上投入的时间过少, 这也是影响词汇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学生不清楚怎样才算真正掌握词汇。
大部分学生简单地认为只要掌握了单词的拼写就是掌握了该单词, 不清楚怎样才算真正掌握词汇。因此, 他们的词汇学习仅仅停留在能读、能写及知道相应的中文意义上, 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就不会重视词汇的运用了。所以, 让学生明确词汇掌握的评价标准是词汇教学的当务之急。
三、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对策
1.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词汇教学。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有很多, 笔者觉得以下几个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1) 教学生基本语音, 通过划分音节来记忆词汇。有人说:“学英语犹如刷牙, 一要张口, 二要坚持。”许多学生不敢读、记不住单词, 主要是因为对单词读音把握不好。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学好基本的音标, 走好学英语的第一步。我在每学期上第一节课时, 总会领着学生复习语音。如果是教七年级, 我会花上几节课的时间, 结合具体单词来教语音, 引导学生读准单词, 特别是长单词。然后再引导学生按音节将单词分成几个部分, 分段记忆。比如, 我们在教“successful”一词时, 可以将它按音节分成“suc”、“cess”、“ful”三个部分, 并且让学生知道“ful”是后缀, 让学生联想以“ful”结尾的形容词。这样既能练习发音, 记准单词, 也能扩大词汇量。
(2) 运用构词法教词汇。英语词汇的构成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原词的基础上借助前缀、后缀可以派生出具有不同词性或语义的新词, 如:“happy”前加“un”变成其反义词。学生掌握这类技巧后, 不但能准确掌握单词, 还能减轻记忆负担。
(3) 通过英语词义的关系及语境教词汇。词汇意义关系主要有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比如, 在教“long”时可以同时教“short”, 在教“autumn”时可以同时教“fall”, 在教“ill”时可以同时教“sick”。另外, 一个单词有多个意义, 究竟是哪个意思, 离开语境谁也说不准。如“take”, 既有“拿”的意思, 又有“搭乘”的意思。因此, 学生要想确定一个单词的确切含义, 只有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语境教单词, 既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词义, 又有利于掌握词语的具体用法及搭配, 可谓“一箭双雕”。
2. 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能激发出学生玩的天性, 以游戏的方式代替呆板、沉闷、枯燥的词汇记忆, 使词汇学习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也就能够调动起他们学习词汇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常用游戏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单词接龙、根据描述猜单词、利用单词编故事等游戏, 也使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3. 建立正确的评价标准。
建立正确的评价标准在词汇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能促使学生对自己词汇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 从而改进学习效率。常用的检查方式有: (1) 创设语言环境, 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 (2) 根据上下文意思及所给的首字母, 填入适当的单词; (3) 用所学单词造句; (4) 完形填空, 可对学过的文章进行挖空练习, 给出需要掌握的重点词汇, 让学生用其适当形式填空。
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培训方案 篇8
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培训方案
长岭县利发盛镇中学马凤燕
一、指导思想
为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扎实实提高教学水平,立足我校作文教学的实际,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抓好作文教学的同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改革完善教学方法和措施,扎实开展作文教学方法研究工作,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有效性作文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让“规范作文课堂”成为需要,让“反思作文课堂”成为习惯,让“高效作文课堂”成为素养。
2、通过多样化的研修形式,进一步明确有效的作文教学的标准及特征,实现作文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
3、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探讨高效的“有效性作文课堂教学”元素构成及评价。
三、工作思路及方法
(一)加强研究,提高认识。
教师难教、学生怕写的作文教学难题至今难以得到根本的解决。教和不教没有多大差别,写和不写没有多大差距:多写几篇作文,少写几篇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几乎看不出有多大的长进,也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同一个学生就同一个作文题目,初三时写的质量未必有初一时的好。而从初三到初三,都花了上百课时,作文课堂教学的收效依然雾里看花,模模糊糊。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应该教得分明、学得清楚,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必须讲到点子上、练到实在处,每一堂作文课都能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有所长进。课改作为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大问题,每个教师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教学探究,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重新认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重任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而在教学中教师也常常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只有通过校本培训,达成共识,教师主动地由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围绕学生设计课堂教学,体现学生是“国培计划(2016)” ——吉林师范大学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长岭县二班
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三)将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希望通过实行有效教学把先进的模式带入课堂。
(四)通过有效教学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1、营造浓厚氛围,积极科研探索。定于每周三下午第一二节课进行交流,理论培训。
B、每位教师自学教育教学科研的基础方法。如论文、案例、教学设计、教学故事等的撰写和说课的要求。
C、加大教科研的力度,促教师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高。要求一学期教师相互听课不少于32节,每次课要做记录并写出听课反思。
D、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光盘,并写出观看后的心得体会,按时上交。
(五)以全员性参与为基础,探讨“有效性作文课堂教学”。
各位老师提前公布教师研究课的教学内容,结合研讨课例开展参与式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展示课结束,现场进行效果检测;进行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与评课,最后由点评、提升。评课的过程中,既要客观地评出优点,也要评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篇9
内容摘要: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所教的内容,不断创新改善教学方法,活化拼音教学的课堂,激活孩子智慧的火花,使抽象枯燥的拼音变得具体可感,鲜活灵动,易于接受。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关键词:兴趣引导 寓学于乐 方法灵活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它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汉语拼音学得如何?对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其思维能力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汉语拼音完全是抽象的发音符号,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也不太紧密,因此教师教得无奈,学生学得被动。陶行知曾说过“喂鸡”原理 :“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消化的,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那么如何指导刚入学的儿童,掌握好这一重要工具,喜欢上拼音,乐于学拼音呢?如何提高我们的拼音教学呢?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活化拼音教学的课堂,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拼音教学生动趣味起来。让孩子们亲近拼音,激活他们的学习情感,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轻松快乐地学习拼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和成功的密友。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建立接纳的、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激活孩子稚嫩的童心,让孩子在创新思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可以从以下两个途径去尝试:
(1)学龄初期的儿童活泼好动,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表演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声母j、q、x与ü相拼时,可采用制作头饰、教儿歌、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等形式进行。儿歌:“j、q、x好朋友,一块儿出去玩,路上碰见小ü。小ü小ü有礼貌,脱下帽子问声好。”
(2)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但特别爱听故事。可以说故事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延长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编说童话故事,寓教学内容于故事情节中。在教学中,可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趣谈,让儿童在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所要学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zh、ch、sh、r”时,教师把课本上的情境图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喜欢上要学的声母 :一天早晨,一轮红日(出示“r”)
刚刚爬上山头,一只小猴子就出来找小伙伴玩“比爬树”的游戏。正当它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一只狮子(出示“sh”)张着血盆大口,要吃(出示“ch”)树下的一只小猴 子,树上的猴子赶快伸下一根树枝(出示“zh,)大叫 :“快!抓住!,只见树下的那只小猴子一把抓住树枝,跳到树上得救了。这样通过故事学生将会对“zh、ch、sh、r”印象特别深刻。再如: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 时,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天,i u ü三个小孩到公园去玩,可是他们三个年纪太小了,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于是,它们就请大y和大W带路,大y带着小i一块儿走了,就成音节yi,(画面出示)大W带着u小走了就成了音节wu,(画面出示)只剩下小ü没人带他,急得哭起来,怎么办呢?大y听到哭声转过身来,见小ü哭得很伤心,就来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说:“我把你也带着吧,可是你得把眼泪擦干净。”小ü高兴地擦干泪水(老师擦去ü上面两点),就跟大y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u(画面出示)。这样,学生对yi wu yu接受快,记忆深,而且记住了ü跟在大y的后面两点要去掉。
二、从表象入手,直观感知
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无意注意占据优势。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1)根据实验教材拼音部分的编排特点,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图示法。选择接近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图,利用插图表音、表形的特点,启发学生掌握字母。例如:在学习单韵母a o e时,课文画面出现了优美的乡村河畔晨景图,女孩唱歌a a a,公鸡啼叫o o o,鹅在水中
倒影e e e。(2)可用实物演示法:用这个方法既直观,学生也易于接受。比如说:在教学声母h和x时,搬一把椅子,拿一把剪刀来让学生观察。在学t和f时,拿一把拐杖进行直观演示。拐杖朝下“ttt”,拐杖朝上“fff”。在区分b和p,d和t,g k和h的发音时,拿一张薄纸放在嘴边,有意识地发出不同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1、运用儿歌、顺口溜、绕口令、口诀等形式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拼音教学中运用儿歌、顺口溜、绕口令、口诀等形式让孩子记忆抽象的拼音字母,把抽象符号变成鲜活的形象,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和记忆。如:汉语拼音的声母一共有23个,我和孩子们根据插图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把它们一一 编成顺口溜,孩子们只要看到一个字母,一句或几句有关这个字母的顺口溜就出来了。如像个9字“qqq”;“i”字加弯“jjj”;两个门洞“mmm”一个门洞“nnn”…… 这些顺口溜读起来琅琅上口,浅显易记,能够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儿歌也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例如:教学“bpmf”时我就根据图编成语境歌: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从而使所学的声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它充满韵律,节奏感强,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唱,枯燥的字母学习就变得轻松有趣了。
2、游戏中学习
“孩子们的工作就是玩,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这是教育家卡罗林针对儿童的特点而提出的理念。低年
级的学生更是喜欢游戏。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快乐地学会拼音。我经常玩的游戏有①变魔术:课前用绳子变魔术,变出学过的一些字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完新字母后,让学生自己用绳子玩变魔术的游戏,变出今天学过的字母;②摘苹果:板画苹果树,将声母、韵母分别写在半个苹果的贴片上,拿对了声母、韵母卡片,合起来就是一个苹果;③猜口型:这个游戏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来说很有帮助。如平舌与翘舌的区分,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别。猜的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教师可摆好口型让学生猜,或者学生摆老师猜,也可以同学之间互摆互猜。学生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高,不仅学得轻松,而且读得标准;④击鼓传片:用准备好的小鼓一边敲一边传卡片,鼓停了传到谁谁就读出来。如果读错了,大家教他;读对了,大家跟着学。除此之外,还有“快乐大转盘”“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拼音教学中恰当地安排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中来。
3、自主创新法: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方为终生受用。”因此,教学应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终生受用。例如:在教学拼音时,我问学生:“谁能想个办法记住c这个字母?”马上有的同学弯下腰说:“同学们看我现在像不像c?”还有的伸出左手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摆成c状,说:“我这才叫像呢!”学生们兴趣高涨,跃跃欲试,有的用手摆成一个月牙状,说:“老师,这不是一个月牙吗?”同学们想出了许多方法,来证明自己方法的独
特,一个个竞相发言。孩子们的思维就这样被激活,打开了创造之门。
4、利用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从儿童的心理分析,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时期过渡的过程。他们的理解能力差,记忆与思考不够完善,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对抽象的概念与思维的空间较为陌生。多媒体课件声像俱备、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尤其是在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上有很大的帮助。鉴于此,我们可以把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教学,融入到原本枯燥、抽象的拼音教学中,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快乐。例如:音节拼读是拼音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事先把与所学音节有关的活动、环境、用品等的画面输入电脑,再在图下配上音节。音节拼读练习时,让学生通过点击使电脑显现自己所喜欢的画面,然后看图拼读音节,再运用所学音节,看图想象说话。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想说愿说,并说得有声有色。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地学习,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得到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增强,个性得到张扬,学习思路不断开拓,学习效率倍增。但是,多媒体地运用要讲究方法,掌握好“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的功效,吸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两者相得益彰,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5、融入生活,巩固学习
拼音符号抽象枯燥,若与生活联系起来,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定会收到事斗功倍的效果。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 的语言情境,将学习拼音与识字训练和听、说、阅读结合起来。我的做法是:读音节、口头组词、再说话。如教学音节ma,先让学生组词,然后再用所组的词“妈妈”来说话,说一些有关于妈妈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学会了拼音,认识了词语,又学会了说话,何乐而不为呢!
四、不断鼓励,及时评价
一年级的孩子喜怒皆写于脸上,他们的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当他们情绪高时,学习的兴致很高,记忆效果也较好,学习效率不用说也较高。反之,则较差。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给以肯定;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也许就是你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个简单的抚摸,一句适时的赞美,都会让你的学生一整天心情舒畅,保持着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它是学生很好的精神食粮,能让你的课堂变得快乐有效。
如何科学适度地制定教学目标 篇10
教学目标精细具体, 序列分明, 且多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 命题对应目标, 有很强的针对性、科学性, 能准确测定达标效度, 便于及时评价, 及时反馈, 及时矫正, 查漏补缺。回收补救, 一步一回头, 一课一评价, 不放过一个知识点,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把对全体学生负责和防止两极分化落到了实处。
在制定目标上我们参照了布鲁姆及其它学派的教育目标分类,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 按学习内容和能力水平。对单元教学目标搞分类, 课题教学目标搞分析。切实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的第一环节, 它可以起如下作用: (1) 启动旧知加忆; (2) 明确学习结果; (3)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学目标这个职能的制定能否实现是衡量这一教学环节质量优劣的标准, 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准确有度。科学、适度地制定教学目标, 它能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处在有期望, 有目的的控制之中。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不同, 目标是目的的分解, 是目的具体化。在制定目标时, 要确立知识点和学习水平要求。而且一般地分为两类和四个水平层次。两类指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 基础目标是指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发展目标是对学习内容的较高要求, 是基础目标的拓宽和延伸。前者面向大多数, 后者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条件。四个层次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水平划分的。其顺序为:识记、理解、应用、综合。
一、识记
即记住、知道。指对原材料的再认、再现。在制定目标时一般多用以下行为动词:写出、背出、认出、记住等。它要求回答的是“是什么”、“什么是”。如在初一课本中, 教英语反身代词的构成及其用法, 首先指出识记内容:1、myself 2、themselves3、yourself 4、ourselves 5、himself。授课一开始, 师生就以自然流畅的英语对话, 巧妙地转入本节的重点知识学习。出示卡片:What’s the English for“我自己”How to spell it老师回答, 学生跟着repeat, 这时老师指出:myself是反身代词。由my+self组成。这时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语音知识, 正确地拼读5个反身代词。进而进行构词法知识教学, 讲述反身代词的构成。并启发引导学生看单词, 抓特点, 找规律。
二、理解
即领会、懂得, 指学生对所学知识通过简单的思维之后的替换作用, 包括形式上的转换等。它要求回答的一般是“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采用的行为动词有:区别、掌握、辨认、判断等。’例如:The shop near our school一课中共有七个单词和短语, 在示范教学时, 我紧紧抓住“a lot of”和“on one’s way home”这两个语言点, 引导学生围绕行为动词, 系动词be的一般现在时和情态动词进行课文复述, 最后设计了一类似的话题:The shop near our home。
三、应用
指将所学的规律、概念、结构运用到新的环境中去。比如情景交际、阅读等。如教初一教材其中一课时, 我就运用情景交际进行现在进行时的技能练习。给学生一个装满水的茶杯, 并请他喝水。伴随这一动作, 提问What are you doing并启发:You can answer。“I'm drinking.”然后再给学生苹果、画册、粉笔之类的实物, 反复提问并启发学生:What are you doing?I'm eating/reading/writing, 通过这种直观情景教学, 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学习产生了强烈学习动机后, 并有所感悟, 运用自如。
四、综合
是指所学语言材料的综合分析、综合使用, 如翻译、写作等。学会how to plant trees这课后, 我就鼓励学生写一则日记。关于植树节的情况, 内容侧重于怎样植树, 即植树经过。这样通过达标检测, 完成了对how to plant trees用语的学习。使学生从感知到理知, 并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另外, 在制定目标时, 应本着下保底不封顶的原则, 对每个知识点的不同层次作以具体、明确的说明。为防止偏差, 保证实施的准确性, 对所制的目标都应配有相应的例子、练习。因为目标绝不是纯知识的。它应包括知识、技能、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科的思想方法, 也应包括思想教育的具体要素:所谓客观性是指目标的质和量的规定与学生认知发展的统一性。既要符合大纲教材的要求, 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简言之, 其基本作法是“分析内容、提出要点、明确要求、对应验证”。
在制定目标时, 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 对档次不同的学生也要提出不同的目标。这就要摒弃一刀切的做法, 做到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 因此这就要求教学目标需要达到使A层学生尽善尽美, 要求B, C学生努力向更高层递进, 例如, 在应用方面, 老师所设置的练习题筛选分两部分, 普遍掌握题和提高题, 后进生一般只作普遍掌握题。让各类学生都能跳起来摘果都有成功感的喜悦, 这样心理优势就自然地树立了。
【如何动态化地处理课堂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如何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论文07-04
李锋老师:如何有效地处理客户异议07-05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论文08-30
处理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07-27
如何灵活地进行乐理教学07-12
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培训方案08-15
教师如何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05-29
如何轻松快乐地进行幼儿园英语教学06-01
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的调整和修订09-20
如何有效地激励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