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子学院的看法

2024-07-21

对孔子学院的看法(共8篇)

对孔子学院的看法 篇1

对孔子美育思想的一点看法

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 陈方敏

美育,即审美教育。这个概念虽然是近代以来才从西方引入(王国维、蔡元培首倡“美育代宗教”),但在中国古代,就一直有着美育的传统。《尚书·尧典》中就有舜帝命夔“典乐”(掌管音乐)以“教胄子”(教育子弟)的记载。这可算是中国传统美育的发端。后来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更加重视美育了。

通常情况下,美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鉴赏来实现的,孔子非常重视文艺作品的审美功用,他认为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其中的“兴”,朱熹注曰:“感发志意。”也就是说,通过欣赏诗歌(在这里指《诗》,即《诗经》),可以感动人、鼓舞人,激发人的心志。这表明,孔子已看到了诗(文学作品)对人的艺术感染作用。“观”是通过诗歌可以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情况(盛衰得失);“群”是说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交流思想感情,从而使社会保持和谐;“怨”是说诗歌可以引起欣赏者对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等否定性的情感。“兴”侧重于个人心志的感发,而“观”“群”“怨”则侧重于对社会生活的关注。这实际上指出了个人需要借助文学作品而实现两个方面的需求:个体自身情志的熏陶提升和对社会群体的责任感。“兴”是基础,“观”“群”“怨”是延伸,是个体视野和心胸的外向作用。正因如此,受儒家文化支配的中国古代美学史便形成了这样一个传统:对艺术欣赏,总是先强调人的精神从总体上产生的感发、激动、净化和升华,而不是首先强调某一局部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功用。如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所说:“能兴即谓之豪杰。兴者,性之生乎气者也。„„圣人以诗教以荡涤其浊心,震其暮气,纳之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贤,此救人道于乱世之大权也。”就阐明了“兴”对灵魂的净化激励作用,它可使人变得有志气,有作为,从而上升到豪杰、圣贤的境界,最终实现“救人道于乱世”。孔子同时也很重视《诗》的启发性,如《论语·八佾》中的一段: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启予者商(子夏名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孔子认为子夏由他对“巧笑倩兮”等句的解释而引申出“礼”后于“仁”的见解对自己是一种启发,当然这是他自谦的话;反过来说,正是他的解释启发了子夏。除了教导学生以外,孔子教育自己的儿子孔鲤:“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地也与?”(《论语·阳货》)这正是他身体力行贯彻自己主张的有力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古代的统治者和许多思想家都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如荀子认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而“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荀子·乐论》)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也十分重视对音乐的学习和鉴赏。他曾向乐官师襄学习,在齐国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他评论《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八佾》)“美”是就声音(即形式)而言,“善”是就内容而言,可见他对音乐也有极高的鉴赏力。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的完美的音乐应是“美”和“善”的统一,即于形式美之外,还强调艺术要应包含道德内容,这个道德内容主要就是仁。孔子认为只有符合仁的要求的艺术才能在人的主观意识修养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他评论《韶》“尽善尽美”,是因为《韶》表现的是舜接受尧的“禅让”,能继承尧的德业;而评论周武王时的《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则是因为它表现的是武王伐纣建立新王朝,而孔子看重的是“以德服人”。同时,由于孔子认为“礼之用,和为贵”,所以,在他看来,音乐重要的不在于音调本身的和谐,而在于音乐表现的情感要受到“礼”的节制,要适度。文学作品应“发乎情,止乎礼义”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因此,孔子重视诗乐,更是看重它们的教化作用,看重它们对个人修养和社会政治的影响。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他的美育思想的最终目的是为德育服务、为实现“礼”和“仁”的政治理想服务的。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主张首先强调的是“修身”即注重个人的道德学问的修养,而“诗”和“乐”正是实现“修身”的根本途径。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也就是说,君子修身从学《诗》开始,(“诗”主要给人以语言智慧的启迪与感发)在“礼”的基础上修身、立身,(“礼”给人以外在规范的培育训练)最后在“乐”的陶冶中完成品德的修养。(“乐”给人以内在心灵的塑造、完成)如前所说,《诗》可以“观”,即可以通过诗来观察社会民生,了解政治得失,又因为《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内容纯正(“思无邪”),合乎德治仁政的标准——这当然是孔子亲自编审删定之后的结果,所以利于君子的修身和树立政治理想。同样,对音乐的鉴赏和评价也体现着孔子的思想主张。所以孔子提出修身的施行准则和方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六艺”,为六种技艺,包含“诗”和“乐”)。”(《论语·八佾》)就是要以“德”和“仁”为核心。他甚至认为:“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没有“德”和“仁”,学习音乐也是没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的。

不仅是文艺作品,就是自然山水,孔子也与道德品质挂上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就是说智者从水的形象中看到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动”,而仁者则从山的形象中观照到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静”。“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等也都是在欣赏自然美的时候把自然物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即“比德”。

因此,近代的王国维指出:“其(孔子)审美学上之理论虽不可得而知,然其教人也,则始于美育,终于美育。”(佛雏《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然而,在孔子那里,美育实际上只是实现德育的一个手段,并没有提到本体的地位,这是与他的政治思想紧密相关的。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归根结底,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政治家,他一生都在为他的政治主张而奔走,都在谋求为国家、为社会、为统治者服务,所以他更看中“仁”和“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偏差却伴随着儒家思想传统在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使得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一直成为主流,而美育的地位也未能得到应有的认识。

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作为素质教育内容之一的美育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然而真正的实施和进展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之一就是整个社会并没有形成合适的环境。社会风气日下、就业机会相对减少(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愈来愈高),使人们将希望聚于学校教育上,而急功近利的追求升学率以及和实际相脱节的德育并不能对此有所改变,美育在实际中更是没有被正视(基本上是从属于德育)。

实际上孔子也并非不懂得欣赏自然人生中的美--超脱了现实的功利主义的美。有一次在与子路、曾点等人的谈话中,孔子问到各自的理想时,曾点回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长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这里表现的,也是他对于人生的体验。人生中并不是只有知识、道德、理性,还有许多情感、体悟和非理性的东西。正如有的论者所指出的,美育是关涉人的情感和生命体验的,它更注重生活本身,它的目的在于使人们看到理性生活之外的另一层面,充分领略生活中的美,以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今天,我们来谈孔子美育思想,不仅是为了了解,更是要批判地继承,如他对文艺作品社会功用的重视,我们要发扬;而他提倡的艺术创作和欣赏以“仁”“礼”为核心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我们应赋予其新的历史内涵。我想,除非社会上的主流观念开始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个体存在,重视人的生活体验和生的意义—当然,学校教育也不再只为升学、不再压抑个性—我们的美育才能真正得以施行。

对孔子学院的看法 篇2

一、文化传播与孔子学院

关于文化传播的理解众说纷纭, 我国学者吴瑛指出:文化传播是指发生在特定时空范围内, 人们的精神追求、行为模式的交流、互动的过程, 既包括特定族群、社会内部, 也包括不同族群、社会之间发生的文化互动现象。[1]

对于海外孔子学院来说, 其设置宗旨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 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 [2]是文化传播中不同族群和社会之间进行文化交流, 增进不同地域文化了解、提升文化族群和社会亲和力等目标的重要体现。

二、“耻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同源性和差异性

考古发现文物说明, 中日两国在2000多年前就相互来往, 在文化上相互影响, 在经历了崇尚亚洲文化、脱亚入欧、东西文化徘徊和交融、军国主义文化[2]后, 时至今日, 即使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逐渐植入日本社会, 成为影响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依旧一代又一代地沿袭着。抹开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发展观念不谈, 现代日本众多的文化就如其语言和汉字一样, 继承了与中国文化的同源性, 在其多次改造和创新之后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同时表现在面对不平等待遇的容忍程度上、个人与集体“羞耻心”的约束上、男性气度的表现上, 以及最重要的“岛国”意识的显露上。

面对这样一个与中国文化同源又存在差异的民族文化, 文化的双重性决定了民族的矛盾性格, 继而决定了传播者对其进行文化传播的态度、方式和对策等。那么孔子学院在日本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文化传播?

三、孔子学院对日的文化传播策略分析

语言和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孔子学院应在保证汉语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展现中国人的民族成就和人文关怀, 前文所提及的海外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模式恰恰体现了文化与人文并重的思想。

古迪昆斯特的“焦虑与不确定性管理理论”认为, 处于一种文化中的人与“陌生人”交往时, 会出现因为接触成本的增加而不希望与陌生人接近、不了解对方而较少给与尊重、文化背景和行为模式的差异导致的误会、对于误会的错误解读而产生的不友善情感四个主要障碍。[3]与此同时, 日本的“耻感文化”和其独特的“岛国意识”, 使其保护自己的心理超越了其他任何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孔子学院在对日进行文化传播的时候, 应以“我们不是陌生人”为基础, 对于形成传播模式的各个要素, 即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中的各传播要素进行剖析, 并探索能将信息传递效果最大化的传播策略。

(一) 传者:我们不是“陌生人”

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 信息接收者不能容忍的一点莫过于传播者以“高姿态”, 或者“俯视”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民族或者文化。“耻感文化”的影响使得日本民族对于集团、国家“秘密”予以坚决的维护, 他们会担忧小小的岛国所不能承受的“入侵”和“毁灭”。因此, 对于一个逐渐强大的邻国, 且是文化的来源地, 心理防备的意识会凸显出来。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日本孔子学院的传播人应充分承认和肯定日本文化, 了解并接受日本文化, 对“异文化”[4]给予认同, 对日本民族予以肯定, 把握“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 一切以“我们不是陌生人”为基础, 本着互帮互助、互相沟通和学习的原则, 取长补短, 以平等的姿态和亲和的态度与日本民族进行交流, 力求获得相互认同。只有在树立平等意识之后, 双方的沟通才会更加和谐, 剔除日本人与中国人交流时可能出现的“羞耻感”与“排斥心理”, 减少文化传播过程中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规避情绪, 以此赢得日本民族对于中国文化的再度认可, 为培养中日两国更为深厚的友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渠道:我们共住“地球村”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新兴媒介和媒体层出不穷, 孔子学院对日的文化传播不仅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 更需要依赖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覆盖面。目前, 孔子学院设有名为“网络孔子学院”的网站, 从文字到视频, 从动态课堂到静态图片展示, 从古代国学和文化到现当代的中国介绍等应有尽有, 但是该网站只有中英两国的语言文字, 这对于如日本非英语的国家带来了一定的语言困难。与此同时, 除了几家较成熟的孔子学院设有官网并时常更新外, 其他的孔子学院和课堂要么没有建立官网, 要么长久未更新, 这对于日本国内12家孔子学院和课堂来说, 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可能性存在着质疑, “闭门造车”在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过程中是一大忌。

打破地域的限制, 打破单一的传播渠道, 对于网络教学进行普及和完善, 以弥补传统授课教学方式的不足, 同时丰富的网站资源和网络频道, 设立学员网络学习的激励措施, 并完善互动、反馈, 以及网上专家授课和学业考评的环节, 对日本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共住“地球村”这一预期也不再遥远。

此外, 海外孔子学院的内容载体, 即孔子学院本身兼具塑造自身形象和选择媒介载体的双重任务, 他们在实现“地球村”的设想过程中, 不仅是在传播中国的文化, 更是现代中国人形象的重新塑造和完善, 融入“地球村”, 推动“地球村”的进步和发展, 任重而道远。

(三) 内容:你的“需求”我来满足

如前文所述, 日本文化继承了古代中国文化的衣钵, 与中国的文化一脉相传, 日本虽然是个矛盾的民族, 但对于中国的文化充满了好奇和崇拜。2010年, 日本文化厅对4108个16岁以上日本国民有关对于汉字兴趣的一项调查显示, 近5年来, 日本人学习汉字的兴趣有所提高, 对自己在汉字读写方面能力的自信也显著增强;由于汉字能力考试的普及和使用汉字的游戏软件及智力竞赛节目大受欢迎, 日本人对汉字的兴趣正在提高, 下功夫学习汉字的人也有所增加。[5]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 用适当的方式将汉语及国学文化进行“包装”, 将现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及现状进行“装饰打包”, 使其趣味化、竞技化、故事化, 使可创新性、可实践性和可参与性程度得到增强, 经过包装的中国文化不仅能够激发日本人的渴求欲和兴趣点, 满足日本民族创新性和追求自我满足的需求, 这种互惠互利的交流方式更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带来新的探索路径。

(四) 受者:我们都来学“汉语”

汉语仅仅是博大的中华文化海洋中的一叶扁舟, 对于海外孔子学院的办学, 正如其宗旨所述, 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国民的友谊奠定坚实的基础。海外孔子学院要对外传播的远不止中国的“方块字”, 更多的在于中国博大精深的典型文化表现形式, 如太极文化、京剧文化、书画文化、饮食文化、医药文化等, 以及现当代中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所折射出的一切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然而, 文化传播的受众是多层面的, 不同层面的受众对于文化的接受程度和需求不同。日本的孔子学院面对的不仅是学院的学员, 还应包括日本的社会精英、日本政府和媒体, 以及更多的普通日本人。日本民族的“集体意识”可能使得其个体将自身处于某个“集团”中, 有意或者无意地选择或过滤某些传播内容。从受众层面的划分, 恰恰可以避免“集团”内部成员因为接受文化的不平等机会而产生的规避、不确定或逆反的情绪。因此, 不同的文化活动形式对于文化传播受众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今孔子学院办学活动多种多样, 但受惠者仍大部分集中在学院的学生上, 对于普通日本受众来说, 接触中华文化及语言汉字的机会少之又少, 因不了解而产生的偏见和成见仍然没有消退。在此情境下, 孔子学院应打开“校门”, 设置可供普通民众参与的公开讲座和文化活动, 如京剧汇演、武术和太极的表演、书画展, 设置兴趣班, 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对于日本的社会精英来说, 他们是受人尊敬和敬仰的, 在人群中可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此时, 中日文化交流会、联谊会、演出活动、讲座课程的邀请等, 可为中日的交流增加更多的机会, 也随之“抓住”了精英们的兴趣和“心”。对于政府和媒体来说, 他们是支持孔子学院在日办学的重要保障, 时常性的交流活动、盛大活动的举办、文化信息的互通有无, 对于和政府、媒体关系维持、两国文化的认同, 互相亲信和信赖感培育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者, 培养兴趣须从娃娃抓起, 孔子学院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受众针对性地设立不同层次的兴趣班, 以满足更多日本民众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需求。

(五) 效果:你们, 接受了吗

传播效果反馈机制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孔子学院在日本进行文化传播的同时, 要注重检验传播效果, 及时了解受众的情绪、态度、认知程度、接受程度等, 验收传播效果, 以便于对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的选择等进行调整和完善, 对传播者个人素养的培养, 使得传播活动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关于反馈机制的建立, 绩效的判断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首先, 定期调研数据的反馈。组织学校的老师或请专业调研机构, 结合普通问卷、网络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在校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态度和感知、课程设置、活动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 对普通民众, 以及日本的官员和媒体工作人员的情绪、文化认同和接受的程度以及态度的变化等进行调研, 了解各方面信息, 以促进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更快更好地深入日本民众的心里, 使双方的文化传播渠道成为两国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

其次, 举办文化公益活动的参与率和影响范围。该类型的活动可包括国学类, 现当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类, 两国友谊互助类等活动, 从民众的参与率和活动的影响范围便可轻松获得民众对于传播效果的直接反馈。

第三, 政府与民间机构的支持率。孔子学院的创办经费来源通常是中外双方共同承担, 屡次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到场人员影响力都可评定孔子学院在日的认同和接受的程度。

第四, 反思媒体的报道倾向。孔子学院的传播者们不仅要在教学和文化活动方面倾注心血, 还应时常与当地的媒体进行交流和沟通, 定期收集和分析各家媒体的报道以评定社会舆论倾向, 从而调整学院的工作方向。

综上所述, 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 一个民族的性格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来文化传播的策略。毋庸置疑, 海外孔子学院在对日进行文化传播时, 也必须了解和认同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耻感文化”。传受双方以平等的心态进行交流, 对两国文化的了解、认同和肯定是进行有效传播和沟通的基础, 也只有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传播活动, 才有可能减少相互之间由于不确定性而产生的误解, 使两国真正进入沟通和交流的状态。可以说, 孔子学院的发展预示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中国文化, 接受中国文明的存在, 肯定中国的发展。然而, 获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反思, 如何将孔子学院深入世界各国人民的心里?如何根据不同国家文化和民族性格将中国的文化传承于世界民族?这些是值得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不断追寻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http://www.hanban.edu.cn[DB/OL].国家汉办官网 (孔子学院) .

[2]吴瑛.文化对外传播:理论与战略[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14.

[3]庄晓东.文化传播研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 2003 (2) :59-63.

[4]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77.

对孔子学院的看法 篇3

关键词:二级学院;学生会外联部;赞助工作

赞助是学生举办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申请赞助也是外联部很重要的工作。那么赞助是什么意思?赞助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向某活动单位、社会团体提供资金支持的一种行为。所以外联部必须明白一件事,申请赞助不是向商家要经费,而是一种更直接和更廉价的广告和宣传,所以赞助是一件互利的事情。

据调查,有30%左右的商家表示不反感学生来申请赞助,学生举办活动需要经费,商家也需要宣传。外联部要事先了解好商家的经营情况和商家的心理,洽谈活动的影响范围及赞助的目的和意义,让商家对所举办的活动有所了解,从宣传效果上提出自己的资助意见,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所以,在争取赞助前需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策划阶段

1.明确目标,知己知彼,与对方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使合作双方都受益,提出一个双方互惠的合作方案。

2.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让双方为活动的开展出谋划策。虽然每个赞助方需求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通过彼此合作产生宣传和广告效益,最终带来经济效益。

3.把握自身优势,人多力量大。大学生人数众多,可以通过对外宣传,加大对赞助方企业的宣传,宣传企业的良好形象或影响力,从而为企业带去经济效益。

4.诚信合作,严格履行双方协议。诚信的基石是坚不可摧的,外联部要履行自己的诺言,与商家达成的协议要尽心尽力地完成,以一种诚实守信、诚意合作的态度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加强对赞助方的宣传力度,两手齐抓。

二、交涉阶段

该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了解对方的疑惑,通过商讨合作的细节解答对方疑惑,从而最终确定具体的合作模式。首先应该注意一些礼仪上的细节问题:

1.衣着得体,尽可能稳重些,给对方暗示,“我是尊重你的,有经验的”。

2.不迟到,适时早到,向对方表明,“我是守时守信用的,跟我合作没错”。

3.注意第一印象,尤其是双方初次见面的时候,良好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

4.注意以语音、语调、语气、手势表情等感染对方,仔细观察,灵活应变,察言观色,与赞助商友好交流。

以上主要是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事实上,该阶段的重要任务是与对方商讨合作细节问题,真正的目标是确立合作关系,当然前提是态度要诚恳,能做什么,准备做什么,如何做,要求明确而详尽。特别注意的是,没有把握的事项不能随意答应下来,因为这是投资,投资就要承担风险。首先,宣传效益并不等于经济利益,利弊得失的判断工作应该由对方去完成。其次,宣传效益最终要通过宣传行为来解除后顾之忧,引导对方作出有利于我方的判断。经费预算是谈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果能够调整价格,该退让还是要退让的,以免因小失大。仔细揣摩对方心理,并有针对性地化解商谈中的分歧和矛盾。在整个过程中,要对站在对方的利益角度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让对方从活动中受益,使他主动投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落实阶段

大多数人认为,申请赞助仅局限在前两步,以为拿到赞助费就结束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拿到赞助费,只是合作的开始,真正的工作由此展开,外联部还要落实协议条款,提供反馈资料。对于协议条款的落实,不仅仅是态度问题,还是性质问题,决定了双方合作的成败。因此,外联部要严格落实合同条款和协商决议,对条款和协议在实践过程中有出入的地方一定要主动及时地和赞助方沟通联系,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四、反馈阶段

首先,要求反馈,就是鞭策学生把承诺落实到位,工作做到位。其次从学习和锻炼的角度来看,只有反馈,与商家多沟通才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得到更大的提高。及时向赞助商反馈结果,可以达到长期合作的目的。好的合作能招来“回头客”,这些“回头客”往往可以从中穿针引线,融洽关系。这时再加之较高的沟通水平,就可以促使学生与企业建立更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对方信任。

申请赞助不仅仅是为了申请赞助,每一次申请赞助,无论是否拥有物质上的收获,至少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申请赞助的要诀是坦然、真诚、积极,坦然可以突破与陌生人交谈的障碍,真诚可以实现互惠互利和双方共赢的目的,积极可以督促自己主动寻找新的目标,把握更多的成功机会。

参考文献:

[1]杨晨晖.外联部操作实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孔子学院学习心得 篇4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以去赣榆孔子学院感受一番,因为我接到的临时变更通知,所以对一切显得很茫然。以前只是在媒体上听过孔子学院,没有实际了解过。在去的路上,从别的学员那里了解了一点皮毛,“要吃素”、“要没收手机”、“封闭式管理”,这就是我当时对孔子学院的全部认识。我当时心想,难道孔子学院是信奉佛教不成。

经过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赣榆孔子学院,刚下车我们一个人都没有看见,后来出现一名保安让我们往后面走,走到距离学生公寓还有几十米的时候,看见一群穿着当时叫不上名字的制服的老者分列两排,当我们到达之时,整齐的深鞠躬向我们问好,我当时感觉自己很无知,竟然不知道如何回礼,只是简单的冲他们点头微笑。

到达学员宿舍,我们得到了跟那群老者一样的制服,后来知道那是唐装,但是还不明白为什么要穿唐装,到达的当天下午就开始了这次修行之旅。这期的所有学员被分成了孝悌忠信仁爱和平礼义廉耻恕这样的十三个组,我们被分在孝组。学院的第一堂课就是宣读孔子学院院规,以后不管是吃饭,上课,休息都要按照院规行事。

现在回想一下发生在孔子学院的一切,发现一切皆有深意。首先是我们到达之时,那群老者给我们深鞠躬敬礼,当时我们为什么没有人觉得是作秀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礼节的本质是敬,缺少敬就是仪,就是作秀,就是虚伪。当时那群老者行礼时都很虔诚的表达了敬意,所以我们觉得很震撼。其次是让学员穿唐装,而且让我们要把所有的纽扣都扣好,因为有的学员觉得不适应最上面那颗纽扣就没有扣好。唐装很宽松,有表心胸宽广之意,也表不要束缚自己之意。弟子规教育我们: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最后为啥学院第一堂课就是宣读院规呢,因为礼仪的最低标准就是入乡随俗,要守规矩,不要让人讨厌,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这次修行的主题。孔子关于孝有三句话:养、敬、谏诤。养即供养吃穿,敬即尊敬父母的人格,谏诤即父母的言行有不妥之处要提出建议,不要愚忠愚孝。孟子对其观点进行了补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诫我们不仅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要孝顺他人的父母。我们国人很多碍于面子,没有很好的做到对父母的关怀。王永泳老师在讲述弟子规时告诫我们行孝贵在当下落实,行孝贵在情感关怀,行孝贵在全面细致,行孝贵在恒常坚持。我们应该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及时行孝,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很多人没有理解“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真谛---不要计较父母的过错。

对孔子学院的看法 篇5

日期:2016-02-22来源:点击次数:115 为进一步支持孔子学院工作,根据国家汉办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我校推荐选拔孔子学院志愿者的工作通知如下:

一、推荐岗位

我校与国外友好学校合作共建的海外孔子学院共计18个汉语教师志愿者岗位(其中智利圣托玛斯大学孔子学院3个岗位,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10个岗位,阿塞拜疆巴库国立大学孔子学院5个岗位),2016年下半年赴任。

二、推荐对象

1.汉语国际教育等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在读研究生,相关专业2016年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回国汉语教师志愿者,退休教师。具有教学经验、掌握俄语或西班牙语、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优先。

2.具体人选条件

(1)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热爱祖国,志愿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具有奉献精神,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品行端正,无犯罪记录;

(2)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3)掌握汉语、中华文化、当代中国国情和教学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好的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中华才艺专长;

(4)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英语达到大学英语六级425分或相当水平,或者熟练掌握俄语、西班牙语;(5)年龄在22岁至50岁之间(退休教师除外)。

三、推荐选拔程序

1.申请人下载附件中的《安徽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后备人员申请表》,填妥有关信息后,由所在院系负责人在“所在院系意见”栏内签署意见、签名并加盖院系公章,于2016年3月2日17:00前将申请表交至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磬苑校区行政楼A616,电话:63861639),同时下载并填写《安徽大学 2016年赴孔子学院(课堂)志愿者候选人信息表》发至qiqingqian@ahu.edu.cn信箱。

2.学校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候选人由学校推荐至国家汉办。

3.志愿者候选人须参加国家汉办统一组织的选拔考试,主要考察其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国家汉办将根据外方岗位需求和候选人面试、心理测试成绩确定参加储备培训人员名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4.国家汉办的储备培训将根据项目要求分批分期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5.国家汉办将根据外方的岗位需求数量和培训综合考核成绩确定赴孔子学院志愿者录取名单。

四、派出及待遇

1.志愿者派出时间根据各孔子学院(课堂)具体要求确定。2.志愿者(包括留任人员)派出前须前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体检,由派出单位审核其体检结果并报国家汉办备案,体检合格方可派出。

3.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汉语教师志愿者享受国家财政津贴和艰苦地区补贴。

五、管理措施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赴国外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服务期满相关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2】3号),汉语教师志愿者在保留应届毕业生待遇、保留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和学籍、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加分、申请国家公派留学项目优先录取、申请国家公派出国教师和孔子学院专职教师优先录取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参加培训并最终被录取的志愿者不得擅自退出项目。否则须补缴培训费用,并永久取消其申请汉语教师志愿者资格。

案例丨孔子学院 魅力何来 篇6

对于我一个从事了一辈子英语教学研究和学习研究莎士比亚等著名作家作品的英语教授来说,可能自己也从未想到过此生会和汉语教学、和孔老夫子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有时也会扪心自问,我这是不是在浪费时间、虚度年华,但这种想法只是瞬间。我深深体会到对目前工作所投入的努力和做出的牺牲是十分有价值的,是为了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那是因为孔子学院是一座规模巨大的新舞台。在这座舞台上,我们在向世界人们讲述中国人民的新故事。孔子学院是讲述中国故事的大舞台

世界上没有一所语言文化机构具有孔子学院这样的规模,即使在世界各国之中办得比较成功的德国歌德学院,要和孔子学院相比较,其规模差异也是天壤之别,更何况孔子学院是一个非盈利机构。

2012年12月,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五周年庆

有如此之大的规模从事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的宣传,其效果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拿我们那不勒斯孔院来说,每年各项汉语班招生人数接近400人,下设5个孔子课堂,学生接近300人。目前在那不勒斯地区,已有19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除此之外,我们孔院每年还会举行十多项文化宣传、庆祝活动。因此在很多场合,当地人碰到我们,已不再问“你们是日本人吗?”,而是用选择疑问句“你们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各家餐馆和许多商店都用汉语贴出了“欢迎光临”或“本店打折”的中文广告。许多旅行社免费发放的旅游指导手册也都有了中文版。会说汉语的商店营业员和餐馆招待员随处可见。甚至在过海关时,海关的年轻官员们,一边在我们的护照上盖章,一边微笑地用汉语打招呼“你好吗?”。这一切都给了我们一种无可比拟的自豪感,因为这一切都渗透着我们努力工作的心血。孔子学院是讲述中国故事的新舞台 孔子学院是一座讲述中国故事的新舞台,首先是因为它组织结构的新颖。它是由汉办总部领导,协调中外方高等院校合作举办。孔院理事会理事长由中外方校长担任,理事会成员由中外方教师组成,各孔子学院由外方院长和中方院长共同领导,教师队伍由汉办通过中方院校派遣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及外方兼职教师所组成。这样的组织形式就使得孔子学院自上而下地通过中外方的协作和共同努力来巩固和建设。孔子学院这种协作模式也促进了中外方院校之间其他方面的交流,开设新的项目。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于2014年荣获国家汉办授予的“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孔子学院之新还在于它的经费投入形式,中外双方的投入比例大体保持在1:1。除了指导各孔院开展各类汉语教学外,汉办还推广建立了很多新颖的项目。如在优秀汉语教师和志愿者中间,挑选组建中方首批专职教师队伍;面向外国学生的孔子学院奖学金和赴华留学;在海外高校建立了汉语师范专业,培养本土师资,加强自我造血的功能。每年举办汉语桥世界大、中学生中文比赛、在华留学生中文比赛;组织了校长团、高访团和夏(冬)令营学生访华。中外文对照版孔子学院期刊;实施“孔子新汉学计划”,拟定了百余个人文交流和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招收来华攻读博士和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实施青年领袖项目,邀请当地政治、经济、媒体等各界有为的青年访华,开展深度交流。领略中国剪纸艺术 孔子学院是一座新舞台是因为孔子学院的教师们在努力讲述中国的新故事。孔子学院的建立,不仅是为了推广、促进汉语教学,更是为了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每一种语言背后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价值,所以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由于中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闭关自锁,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文化的了解并不全面。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一些报道往往是负面较多;各国文化机构,包括高等院校也是如此。就拿所放映的中国影片来说,往往也是选播表现中国历史上人们愚昧无知以及建国以后一些政治运动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痛苦的影片为主。这样的教育和宣传往往使世界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文化得出不很客观,或者可以说是不很正确的评价和看法。意大利南部,美丽的城市那不勒斯 我十分赞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先生的一句话“历史的观点和现实的观点、纵向的比较和横向的比较形成一个交点,这样就可能得到一个对你要研究对象的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孔子学院这个舞台不仅在纵向,更着重的是在横向的比较上,给世界各国人们提供了一个中华文化“和为贵”的核心思想,消除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中华文化的误会和消极的评价。我们不能让世界各国人民只知道拿破仑所说的那句话“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惊整个世界”,而应该通过各国孔院让世界人民牢记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孔子学院是锻炼人的特殊舞台

回顾我的职业生涯,我担任过教学小组副组长、教研室副主任、系主任、院副院长,所承担的领导工作往往只牵涉几个特定领域,譬如教学或科研、外事等。而担任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提供了一个培养锻炼个人综合能力的机会。中方院长要承担教学任务的安排、文化活动的举行和许多十分具体的工作:如教室的安排、办公用品的需求、教材的申请这些在国内归属学院办公室的工作;学生的奖学金和学生的各类比赛这些在国内院校归属于学生辅导员的工作;还有教师、志愿者的病事假和生病教师的关怀原属于工会的工作。这些事无巨细的全方位的工作,都在锻炼中方院长的个人组织领导能力、完善他的个人素质。更重要的是中方院长要学会如何和外方、尤其是和外方院长的合作与协调。和外方院长合作协调工作是对中方院长跨文化交流知识和技能的考验。本人曾对跨文化交流做过一些研究、写过几篇论文,常常喜欢开口东西方文化,闭口东西方交流,自认为在英、美留学过,对西方文化有相当地了解。而实际上我们所说的西方文化包含了一个十分宏大的范围和领域。譬如我所在的意大利,它的文化、传统习俗、人的价值观,包括生活习惯等等,都和我们以前所了解的西方文化大相径庭,何况各国的文化习俗等还在不断地发展和进化。

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白莱慕教授和她的孙子在“孔子学院日”上

和外方院长合作协调不仅是一个跨文化交流的问题,也是一个个人性格、个人价值观之间的磨合。而中外方院长是否能成功协作是孔子学院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磨合是相当艰难,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虽然中外方院长之间所产生的矛盾都是为了工作,但这并不能阻碍我度过许多不眠之夜。还有几位女院长在打电话向我诉苦时失声痛哭。但这种痛苦,包括个人的牺牲,可谓是忍辱负重,都是为了一个全盘大局:那就是孔院的神圣使命----推广汉语教学、宣传中华文化,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促进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增进世界和平。和这神圣使命相比,任何个人得失都轻如鸿毛。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汉办主任许琳女士工作汇报总结里的一句话指出了中方院长的重要性,她说:“关于中外合作的问题,能够明显的找出这么一条规律来:办得好的孔子学院肯定是中外双方合作的很好的,办得不好的你去找原因,可能会发现第一个原因就是中外方院长的合作不是那么顺畅,因为文化是多元的,多元就会有不同,所以大家要互相理解,互相磨合,我们要稍微有点儿耐心,要替别人想一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是大家要互相包容。”我个人认为作为中方院长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了这一神圣使命的成功实施和完成,任何个人荣辱都可一笑了之。工作这三年来,我也是遵循这一原则,努力工作着。担任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给我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令我自己较满意的句号:锻炼了我的能力,改进提高了我的个人素质和个人修养。对自己工作所得到的成果和领导给予的肯定深感自豪,也衷心希望我们这些中方院长所做出巨大努力所拓展的孔子学院这一大舞台,能在后任的继续努力下,发挥更灿烂的光芒。

作者介绍龚龙生老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教授,全国商务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曾赴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

对孔子学院的看法 篇7

关键词:孔子学院,对外传播,工作成就,存在问题,对策

一、前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世界各国掀起了“汉语热”, 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 作为汉语及中国文化推广机构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孔子学院秉承“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 必将在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以及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 孔子学院的建立也有利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让世界摒除对中国的误解, 帮助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

作为与中国毗邻的泰国, 随着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泰国的各行各业也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正是在这种形势的感召下, 中国西南大学以其与泰国多所高校长期保持着的交流与合作优势, 于2006年8月与泰国孔敬大学合作成立了泰国第一所孔子学院。

二、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概况

学院在国家汉办、两所合作高校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 逐渐探索出一种能够促进自身发展壮大并带有推广性的运行模式, 为孔子学院在泰国乃至全球的发展都提供了一份可供参考的范例。2007年学院荣获国家汉办“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院在八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工作成效如下:

1. 领先全球的办学模式

学院为孔敬大学学生开设了课型齐全、满足各种学习需求的汉语选修课, 课程已正式纳入孔敬大学的教育体系, 学生可通过修习汉语课程获得学分, 优秀学员还将获得到中国参加“秋令营”的奖学金, 这一模式正在向泰国乃至全球其他孔子学院推广。

孔子学院与西南大学开办了“1+2+1”商贸汉语合作办学项目, 真正实现了汉语教学的学历化和正规化。

2. 卓有成效的师资培训

学院自2007年10月受泰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委托开展第一届泰国汉语教师培训至今, 先后组织泰国东北部、中部地区大中小学从事汉语教学的本土教师进行包括汉语语言文化知识及汉语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学院还从每期参加培训的教师中选拔一批优秀教师前往中国高校参加汉语提高课程培训, 这一项目的拓展极大地激发了泰国汉语教师不断提高汉语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的热情, 使得本土教师的师资力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 形式多样的文化推广

( 1) 学院每学期都会根据中国传统节日推出一系列文化推广活动。已形成在中国传统佳节给孔敬大学师生赠送特别定制的中式礼物的传统; 还会在每年一度的“国际食品文化节”上从国内邀请知名厨师到现场表演制作中国美食, 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 2) 学院定期开设“太极拳”“书法”“剪纸”“中国音乐鉴赏”“中国概况”等课程供全校师生以及社会人士前来学习, 感受中国文化。

4. 理念创新的教学模式

学院努力探索新的汉语教学模式, 已经推出广播汉语、电视汉语, 并借助网络和手机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了学生单机或联网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汉语教师实行集体备课、集中讨论、课后及时反馈的教学思路, 同时还组成了汉语教学研讨小组, 定时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 针对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开展反思性教学, 加强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

5. 范围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

为中泰两国的教育、文化和经济交流活动穿针引线: 促成了孔敬大学及孔敬府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与国内教育机构的相互交流和交换, 促成孔敬及重庆两地多次的商务考察和互访, 促成两所合作院校在桑蚕生物技术、农学和兽医等多个领域的技术交流。

三、孔子学院运行过程中的问题

1. 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

学院自2006年成立至今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上很难做到规范化、持续化, 制定的长短期发展规划常常因为学院领导的更换而不能持续贯彻下去; 欠缺基本的规章制度, 如教职工管理条例、图书管理条例、教学设施设备管理条例等。

2. 师资力量缺乏及不稳定

随着孔子学院承担的教学任务的多样化、学生学习层次的提高, 需要更高水平、更富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力量。但目前由于国内合作大学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力量的缺乏, 派出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由于学科专业背景不强已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而且公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频繁的更换导致学院师资力量极不稳定, 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持续性。

3. 缺乏教学监管和评估、激励机制

学院教师和志愿者的教学工作缺乏监管, 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进行教学。另外, 学院欠缺评估和激励机制。汉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与差, 工作人员工作认真与否, 都没有一个比较明确合理的评估及激励制度, 这不利于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长此以往, 必将极大地影响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4. 影响范围较窄

学院办学本身依托着中国和泰国综合实力都较强的两所高校, 本可将学院的工作范围和影响力拓展到整个孔敬及周边地区, 甚至应该成为整个泰东北地区的汉语教学、文化推广及教育科研的典范, 从而达到推进整个泰国汉语教学及文化推广工作的目标。但目前, 孔子学院除了在孔敬大学两个学院、两所附属中学以及孔敬府内四所公立中学设立教学点外, 没有在其他地区增设教学点, 这使得孔子学院的工作范围相对较窄, 影响力相对较弱。

四、推动孔子学院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1. 树立团队形象的品牌效应

( 1)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合作团队。学院教职员工应该努力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做事, 真诚待人, 树立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作为学院的最高领导者, 中方院长在整个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就要求中方院长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对外文化政策, 自觉为国服务, 要跟国家汉办、中国使领馆、泰方合作院校、所在地区政府部门、学校机构等方面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并加强沟通。

另外, 孔子学院的品牌归根到底要靠高质量的教学成效支撑, 而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正是其重要保证。因此, 应该大力加强汉语教师队伍建设, 选拔教师的时候必须要求教师的专业背景与汉语教学有关; 对学历层次应该有所要求, 以应对学生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形势。

( 2) 建章立制, 明确分工。为改善学院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及教学监督和评估机制的问题, 学院可制定行政和教学管理规章, 明确职责分工, 让每位教师和员工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另外, 可参照国内或合作院校的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教学监督及评估机制, 以进一步促进学院的高效运行。

2. 汉语教学的扩充及提升

( 1) 提高汉语教学的定位。充分利用孔敬大学作为整个泰东北地区教育中心的优势, 努力将孔子学院打造成泰东北汉语教学、中国文化推广、汉语教学研究以及中泰交流的平台, 应加强与整个泰东北地区设有汉语教学点的中小学校的交流与合作, 在时机发展成熟的情况下, 可建立起向其提供优秀师资力量、优质教学资源及开展语言项目合作、本土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 2) 开发远程汉语教学模式。在高科技及网络技术迅速普及的情况下, 学院也应紧跟世界潮流, 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为语言教学服务, 增强汉语学习的趣味性和覆盖面。学生可通过网络等媒介进行单机版或者网络版的汉语学习, 让学生体会到网络学习的便利性及高效性, 也为解决学院因师资匮乏而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扩大汉语教学范围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明路。

( 3) 提升学历教育的层次。可充分利用国内合作院校———西南大学的语言类学科优势大力提升孔子学院学历教育的层次, 如可招收商贸汉语的研究生、博士生, 使汉语教学朝着高层次发展。

3. 扩充传播渠道

( 1) 依靠“人”扩大影响范围。孔子学院, 作为中国政府在当地设立的官方组织, 同时依托着孔敬大学这所在当地享有盛誉的名校, 因此可利用这一优势, 跟当地政府和中小学等教育机构的官员建立良好关系, 通过组织他们到中国参观访问、邀请他们到孔子学院参加重大活动等方式, 增强他们对于中国的认同感, 从而通过他们的力量去扩大孔子学院的影响力。另外, 鉴于华人在泰国的影响势力, 孔子学院也可以和当地华人社团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他们自身所携带的“中国印记”以及对于孔子学院的了解在当地给孔子学院“打广告”。

( 2) 依靠传播媒介做好宣传。充分利用当地电台、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来宣传孔子学院及相关的一些政策、活动, 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学院, 参与到孔子学院的汉语学习及文化推广活动中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 一方面, 我们可以看出, 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历经八年的努力奋斗, 创造性地摸索出了适宜于自身发展的道路, 取得了很多领先于全球孔子学院的发展经验, 同时也为全世界孔子学院的发展建设提供了范例。其取得的成就是让人欣喜的。但另一方面,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在其探索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可预见的困难和问题, 在孔子学院已经向世界人民推出、没有退路的情况下, 唯有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 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发挥中国人的创造性和实干精神, 坚定地在这条文化传播之路上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陈桐生.提升孔子学院办学的若干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 (09) .

[3]李春雷, 王云泉.文化传播策略:孔子学院与路加事件的对比研究[J].新闻知识, 2011 (03) .

[4]张西平.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两个重要问题[J].长江学术, 2008 (01) .

[5]张西平.简论孔子学院的软实力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 2007 (03) .

浅谈建立孔子学院的战略意义 篇8

关键词:孔子学院;战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54-01

一、孔子学院的建立与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3年,是改革开放的33年,是持续快速发展的33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不仅仅注重经济的较量,而且更加注重本国文化的传播。面对这一国际形势,以全球化作为支撑,每个国家都力图把本国的文化推向世界,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交流。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也随之攀升,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也日益深入,我国不仅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第一大出口国,而且我国文化的对外开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汉语已经走出了国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人民的喜爱,汉语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汉语已经不仅是中国独有的语言,正逐步的走向世界,全球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二、孔子学院概述

孔子学院作为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旨在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以及国学教育,注重语言与文化的双重教育,使其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的桥梁和纽带。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正是挂牌成立,从成立之初的鲜为人知到今天的声名大噪,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正一步步的发展壮大起来。截至2011年7月3日,目前全球有10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孔子学院349个,孔子学堂400余个,共计749所,注册学员约50万人。在世界文化交流及教育合作方面取得了不错效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孔子学院除了进行课堂的教学外,设有网络孔子学院,作为孔子学院的重要补充,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孔子学院面向全球汉语学习者,提供在线教学,在线交流、在线测试等等,使学习汉语变得更加方便化、网络化、国际化。

三、建立孔子学院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汉语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 扩大汉语的传播范围,提高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是扩大中国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建立孔子学院,可以让世界人民了解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增进国家间的友好关系。以语言作为平台,以文化作为支撑,把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了,让全世界的人民感知一个真诚和谐、友善的中国,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对中国的认同感。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走出去,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文化,可以减少对中国的误会,类似于“中国威胁论”的言论,自然会不攻自破的。因此,中国应该加快汉语国际化的进程,增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以利于提高国际地位,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国家的间的竞争已经不仅局限于以经济、军事为代表的硬实力的竞争,而且以文化、科技为代表的软实力的竞争正在愈演愈烈。早在上个世纪,一些国家为了使本国语言的国际化,就在全球建立一些文化机构力图传播和推广自己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如法语联盟、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等。这些语言机构的共同目标就是以语言为媒介,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而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国以孔子学院为平台,传播和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成功范例,使中国文化软实力随着不断增强,也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思考,许多国家也正在筹备在全球建立具有自己国家特色的文化机构。无不说明了文化这个软实力已经在国家间的竞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一国的语言为越来越国家的人民所掌握,可以为其文化传播,沟通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因此,使本国语言国际化,有利于其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国家间软实力竞争的主要方式。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的建立,是我国软实力提升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也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中国的文化也随之为世界人民所熟知。一方面,人们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可以激发人们对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兴趣,这样有利于我国以汉语和中国文化为载体,推广我国的书刊、影视进军国际市场,可以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对汉语学习需求量的增大,就需要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师,这有利于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国内人民的就业率。

结束语:当代中国面临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两大主题。孔子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旨在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这就需要许多懂得对外汉语教学的高素质的人才来从事这项伟大的事业,有利于增加我国人民就業就会,这就起到了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中国的文化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熟知,有利于中国在推行国际政策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减少国际误会,有利于国家间的友好相处。从而有利于中国发展文化外交,推动构建和谐世界进程。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开花结果,为越来越多国家所认同,最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章一平.软实力的内涵与外延[M].现代国际关系,2006(11).

[2]伍贻康.软权力之争: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潮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候选人简历模板下一篇: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