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战略管理论文

2024-07-23

银行战略管理论文(共8篇)

银行战略管理论文 篇1

第一节 贷款的种类及组合

贷款的重要性:

在市场主导金融体系中,资金需求者的融资需求可以有资本市场满足,交易成本的高低称为融资者选择融资方式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银行主导金融体系中,国内经济的增长和衰退与银行体系贷款发放规模呈高度正相关性。

我国国内商业银行而言,贷款活动占银行总资产三分之二以上,带来的收益占银行总收入的四分之三甚至更多。贷款的种类:

偿还期限分:活期贷款和定期贷款; 保障程度分: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

偿还方式分:一次性还清贷款和分期偿还贷款; 贷款数量分:“批发”贷款和“零售”贷款。贷款组合:

决定银行贷款组合的因素:特定市场环境(首要因素)、银行经营规模

第二节 贷款政策与程序

贷款政策原则:6C原则——品质,能力,现金,抵押,环境,控制

品质:贷款目的明确,有能力按期偿还贷款,通过客户以往记录、其他贷款人与该客户往来经验以及客户信用评级

能力:贷款人具有申请贷款的资格和行使法律义务的能力

现金:贷款人要有充足的现金流,信贷员要用现金流量分析法判断借款人的现金状况 抵押:抵押资产的流动性、价值稳定性等关系到贷款安全的保证程度

环境:至借款人或行业的近期发展趋势、经济周期的变化对借款人的影响等,银行通过阅读借款者的信息档案获得相关信息

控制:涉及法律的改变、监督当局的要求和一笔贷款是否符合银行的质量标准等问题 贷款政策:贷款政策是指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称,是银行从事贷款业务的准则。

基本内容:贷款业务的发展战略,贷款审批分级授权,贷款期限和品种结构,贷款发放的规模控制,关系人贷款政策,信贷集中风险管理政策,贷款定价,贷款的担保政策,贷款档案的管理政策,贷款的审批和管理程序,贷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政策,对所有贷款质量评价的标准,对不良贷款的处理

贷款的决策程序:综合分析——确定贷款结构(X则拒绝贷款)——提出贷款结构方案——与客户谈判——贷款能否满足银行与客户的需要(X则拒绝贷款)——完成贷款文件——发放贷款

贷款协议:内容包括贷款金额、期限、贷款用途的规定;利率与计息;提款条件、提款时间及提款手续;还款;担保;保险;声明与承诺;违约事件及处理;扣划;税费;抵消、转让予权利保留;变更与解除;法律适用、争议解决及司法管辖;附件。

第三节贷款审查

贷款审查的重要性

贷款审查银行减少损失、减低贷款风险的重要环节,因为贷款发放后,会因借款人主客观因素的变化导致借款质量发生变化,这会影响借款人的清偿能力。贷款审查的原则: 定期对所有类型的贷款进行审查,大笔贷款审查周期较短,小笔贷款可以随机抽样审查; 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与还款能力;

贷款文件的完整性和贷款政策的一致性; 银行对抵押和担保的控制程度; 增大对问题贷款的审查力度。

第四节贷款的质量评价

贷款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正常:借款人有充分把握还本付息;

关注:目前有能力偿还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素;

次级: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明显的问题,依靠正常经营收入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者担保,也肯定造成部分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贷款分类过程:

阅读贷款档案——审查贷款基本情况(贷款目的、还款来源、资产转换周期、还款记录)——确定还款可能性(评估还款能力,评估担保抵押状况,非财务因素分析,综合分析)——确定分类结果

评估还款能力: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

非财务因素分析:行业风险、经营风险、还款意愿„„

综合分析:现在的财务状况、过去的经营业绩、现有和潜在的问题、未来的经营状况 贷款分类结果: 量化指标:

不良贷款余额(次级+可疑+损失)/全部贷款余额(正常贷款余额+关注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 加权不良贷款余额/(核心资本+准备金)

(参考:正常1%,关注3%~5%,次级15%~25%,可疑50%~75%,损失100%)其他比率:

逾期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 重组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 停止计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

第五节问题贷款的发现和处理

问题贷款至借款人不能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贷款或者银行对该贷款存在潜在的部分或全部损失。

问题贷款的产生和发现:

产生问题贷款的三个因素:借款人自身因素;借款人外界的因素;银行自身错误 发现问题贷款的三条防线:信贷员、贷款复核(不够及时)、外部检查(太晚)贷款出现问题的早期财务信号:杠杆作用;获利能力;流动性

贷款出现问题的早期非财务信号:企业管理风格改变;行业、市场或产品变化;信息获

取的变化

问题贷款的处理程序:

追加资金:要保证能够收回资金 如不能追加资金: 减债程序和时间限制;增加抵押品、担保人、第二抵押;索取财务报告;立即监控抵押品和借款人;建立损失—安全点

破产清算 呆账准备金:

三种类型:按贷款组合余额一定比例提取的普通呆账准备金;根据贷款分类结果,对各类贷款按照不同比例提取的专项准备金;按照贷款组合的不同类别提取的特别准备金

(普通和专项准备金参考:正常1%,关注5%,次级15%~25%,可疑50%~75%,损失100%)

第六节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现状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信贷资产的增长:我国近20年来金融机构信贷资产以极快速度增长。我国银行体系信贷资产的结构:垄断现象严重;非国有商业银行地位不高;信贷业务的高度

垄断不利于银行业的自由公平竞争,运行效率低下;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誉优势和规模优势可能是造成垄断的主要原因;国家银行体系垄断地位在削弱。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与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

密切相关。国有商业银行从90年代以来资产盈利率持续下降。

处理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4月20日,第一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

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

要全面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发展资本市场是解决国有企

业对银行过分依赖的重要途径之一;改革银行体系、加强竞争、消除垄断是提高银行体系经营效率的关键。

银行战略管理论文 篇2

工商银行历来注重电子银行产品的建设,目前已构建起由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渠道组成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电子银行逐渐成为其优势业务,为了对电子银行进行准确定位,创立精品,集中力量以优势业务服务优质客户,同时也为了向世人展现新世纪工商银行电子银行的新形象,工商银行自2002年推出“金融e通道”、“金融@家”等一系列品牌,对于推动全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工商银行金融服务电子化步伐的加快,电子银行品牌逐步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市民享受金融新服务的首选。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在实施电子银行品牌的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为此,笔者就工商银行电子银行的品牌战略管理发表一些观点和意见,借以抛砖引玉,推进工商银行电子银行的品牌战略管理。

1 品牌战略是品牌成功的必由之路

今天的市场竞争实质上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自己的强势品牌、优势品牌,是企业文化内涵是否丰富、经济实力是否强大的综合体现[1]。创立、培育与发展优势品牌,已成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工商银行电子银行品牌也只有实施品牌战略规划,才能创立一个优质品牌,通过对品牌进行战略管理,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打造出一个强势的品牌,推动工商银行电子银行品牌迈向成功。

1.1 品牌战略是宣扬企业文化的传播媒体

品牌的灵魂是优质、是精品、是卓越、是特征,是走向成功的商业文化。一个优质的品牌总是会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涵,因此,品牌战略也就成为企业文化精神传播的宣传媒介。在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企业文化已显示出作为一种“知识资本”所产生的文化力和生产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工商银行实施电子银行品牌战略,目的就是为了在全社会传播其先进的企业文化精神,让员工、社会公众在心目中树立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功能全面、运用广泛、服务畅通,随时随地轻松理财的金融理财新概念,宣扬工商银行“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的服务精髓。

1.2 品牌战略是增强竞争实力的先进利器

品牌竞争就是以品牌形象和价值为核心的竞争,是品牌之间的较量,是一种新的竞争形态和走势。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用户最终需求的是品质卓越的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顾客往往是根据品牌来区别和选择同类商品和服务的。只有具有良好品质的品牌产品,才能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工商银行推出的电子银行品牌是建立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之上,其产品技术紧跟世界科技潮流,并不断发展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因此,工商银行电子银行品牌代表的是品质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将会成为争取优质客户、战胜竞争对手的一项“杀手锏”。

1.3 品牌战略是降低营销成本的有效措施

众所周知,高度差异化与个性化的信息天然具有吸引公众眼球的能力,并能以很低的成本提升销量和品牌资产。工商银行实施电子银行品牌战略的目的就是向社会展示一个与众不同的品牌标识和品牌核心价值,充分体现其与传统金融产品的差异性,通过高度差异化的定位和精心提炼的核心价值引发消费者的共鸣,从而达到以较低的营销成本实现提升其电子银行品牌知名度和迅速抢占市场的目的。

1.4 品牌战略是提升服务水平的必然趋势

一个品牌是否能历久不衰,关键取决于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而客户对产品服务的满意度是影响客户品牌忠诚度的重要因素。一个优良的品牌是建立在企业所提供的优质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基础上,因此,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是品牌成功的必然趋势。工商银行实施电子银行品牌战略,就是要通过品牌战略再造一组快捷、完备、标准的客户服务流程,努力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以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对电子银行品牌的美誉度、忠诚度和满意度。

2 推广电子银行品牌战略存在的误区

2.1 产品的功能特性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

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战略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品牌营销传播活动的原点。那么什么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核心价值就是品牌的特质[2],是品牌向消费者承诺的功能性、情感性及自我表现型利益,是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点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乃至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目前,工商银行虽然推出了电子银行品牌,并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传播品牌形象,但是却没有对品牌的核心价值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许多的客户甚至是工商银行的员工都不能够说出品牌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有的人只是单纯地认为,电子银行产品的功能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只要客户看了我们的广告宣传就对我们的品牌有了认识和了解。其实,这种思想是十分片面的。品牌核心价值之于品牌有如灵魂之于人生。没有灵魂之人不可能有成功的美好人生,同样,一个品牌没有清晰的核心价值是不可能成长为强势大品牌的。因此必须准确定位电子银行品牌的核心价值,让客户明确、清晰地识别品牌,并了解品牌的利益,最终爱上我们的电子银行品牌。

2.2 品牌产品的开发上强调自我性,忽视了市场需求

工商银行在电子银行产品的开发上,仍未摆脱传统产品开发思路,片面强调产品的功能“以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和研究;或者是由于市场信息传递管道的不畅,导致产品在某些功能上不能满足或不适用于客户的需求,造成产品开发与使用脱节的现象,使得客户对电子产品的功能产生了疑虑,对品牌形象的树立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产品开发必须遵循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通过实施调查研究,获取客户、业务部门对产品的需求信息,同时还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并将相关信息及时传递至技术开发部门。技术开发部门在充分考虑客户、业务部门的需求基础上,制造出具备人性化、个性化的精品,切实满足市场的需求。

2.3 品牌的树立就是通过广告宣传策划来实现的

由于广告传播对品牌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因此不少人误以为只要广告栩栩如生、贴切到位地传达出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核心价值就能水道渠成地烙在消费者脑海里,从而建立起丰厚的品牌资产。殊不知品牌的确立是一个战略,它必须建立在企业自身的核心价值理念基础上,不仅需要通过传播得到体现,而且营销策略如产品功能、包装、分销等也必须有效体现品牌核心价值。品牌的核心价值如果仅仅在传播上得到体现,营销策略如产品功能、包装、分销未能有效体现品牌核心价值或干脆背道而驰,消费者就会一头雾水,大脑中无法建立起清晰的品牌形象乃至根本不信任品牌核心价值。因此,在电子银行产品功能、营销策略、广告传播、客户服务等所有向客户传达品牌信息的机会中都要体现出电子银行品牌的核心价值,即用品牌核心价值统帅一切营销传播活动,从而使客户在每一次接触品牌时都能感受到核心价值的信息,这就意味着每一分的营销广告费都在加深消费者大脑中对核心价值记忆与认同,都在为品牌做加法[3],这样才能使客户深刻记住并由衷地认同工商银行电子银行品牌。

3 电子银行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在对品牌内涵的认知及品牌在确立中所存在误区的认识上,笔者对工商银行推广电子银行品牌战略管理提出以下实施策略。

3.1 品牌的推广要实施战略化

品牌制胜,战略第一。工商银行要培植电子银行的品牌,就必须走品牌战略化的道路。品牌战略就是制订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系统,然后以品牌识别系统统帅和整合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展现在客户面前的是营销传播活动),同时优选高效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不断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并且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品牌资产。通过对品牌实施战略化发展,达到提高产品美誉度、扩大品牌知名度、培养客户忠诚度和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的目的,创建高效强势的品牌。工商银行品牌的战略化发展主要围绕以下三条主线实现品牌的战略规划与管理工作:

(1)规划以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系统。当前,工商银行已推出了“金融e通道”、“金融@家”等品牌,但是尚未对品牌的核心价值进行准确定位。因此,当务之急是进行全面科学的品牌调研与诊断,充分研究市场环境、目标客户群与竞争者,并在此基础上,提炼高度差异化、清晰明确、易感知、有包容性和能触动感染客户内心世界的品牌核心价值,以核心价值为中心规划品牌的识别系统。

(2)以品牌识别统帅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在规划好品牌的识别系统的基础上,以品牌识别统帅银行的营销传播活动,即在每一次对电子银行品牌的产品开发、业务宣传、客户营销、技术服务等活动中都演绎传达出电子银行品牌的核心价值,确保每一份投入都在为品牌做加法,都为提升品牌资产作积累。

(3)科学的管理品牌资产。要在完整理解电子银行品牌资产的构成基础上,结合工商银行的实际,制订品牌建设所要达到的品牌资产目标,使其品牌创建工作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其次,在贯彻品牌核心价值的原则下,围绕品牌资产目标,创造性地策划低成本提升品牌资产的营销传播策略。同时,要不断检核品牌资产提升目标的完成情况,调整下一步的品牌资产建设目标与策略。

3.2 品牌的开发要倡导人性化

电子银行品牌的产品在设计开发上,要倡导一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海尔的品牌价值为什么屡创新高?是因为它在产品的功能设计上,始终遵循着“用户需要的不是复杂的技术而是使用上的便利”这一原则[4],不断推出人性化的产品,让消费者享受高科技文明的成果。因此,我们对产品的设计开发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只要是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客户提出的问题就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通过实施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努力提高品牌的美誉度。

首先,在产品的设计开发之初,就必须开展对产品功能的需求调研,对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客户进行抽样调查,根据产品的主要服务对象,由业务部门提出产品功能意见书,提交技术开发部门进行可行性的论证和业务开发。其次,要实行对已投产产品的功能进行监测,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将客户的需求清晰、完整、准确地传送到产品开发部门,产品开发部门要及时对信息反馈作出反应,做好产品功能的调整工作。最后,要制订缺陷产品的退出机制,产品的品质是品牌的生命线,缺陷产品的品质会扼住品牌生存和发展的“咽喉”,因此,必须树立品牌品质的意识———“有缺陷就等于废品”。我们宁可缺少一种产品,也不能将有功能缺陷的产品投入市场,否则,它将会毁掉品牌的美誉度。

3.3 品牌的宣传要注重效率化

在品牌战略中,品牌的宣传推广是一个必要又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电子银行品牌推广的核心是将品牌信息准确传递到目标客户,从而建立和扩大银行品牌的知名度。我们知道,最好的品牌战略和营销策略,也要表现在具体的广告中,否则将毫无意义,因为这些都是消费者能看得见摸得着的[5]。同时,对品牌的宣传还要注重效率,否则,品牌形象的宣传效果也要大打折扣。第一,品牌的宣传应遵循品牌的核心价值,提炼出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一个具备丰富内涵的品牌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以品牌的核心价值规划品牌的识别系统,使营销传播活动具有方向性和可操作性。第二,优选品牌实战顾问,对工商银行品牌进行战略规划、整合营销传播策划和广告创意,以“三个一”的形象创意(一句打动人心的广告词、一张单纯有力的平面、一个“30秒定江山”的广告片)打动目标客户,迅速扩大工商银行品牌知名度。第三,利用多种渠道传播工商银行品牌形象,比如广告媒介、巡回展演、网点形象等,通过长期的深度沟通,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品牌的核心价值,认同并忠诚于品牌。第四,品牌的宣传必须以品牌的核心价值为原点展开,不得轻易做出变动。只有以“水滴石穿”、“百年磨一剑”、“愚公移山”的定力来维护品牌核心价值的长期不变,才能创建强势大品牌[6]。

3.4 品牌的营销要展示个性化

品牌具有一定的个性形象,因此,对品牌的营销不仅要说出其独特之处,树立品牌形象,还要赋予品牌鲜明的个性形象。个性形象更强调与其他品牌的区别,无论消费者是否看到该品牌的标志和字体,都能意识到该品牌所代表的利益和形象。品牌的个性形象越突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越深,该品牌在市场上将占有的优势就越大,否则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就越肤浅,无法引起购买者的足够注意力。因此在对工商银行品牌的营销中必须进行准确的市场细分,以界定品牌的适用范围。同时,还要了解竞争对手产品的特点,熟悉目标客户的业务需求,提高营销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严格的市场细分,品牌个性化的强调,强化客户对工商银行品牌的优先效应,努力培养客户对电子银行品牌的忠诚度。

3.5 品牌的服务要实行标准化

电子银行品牌的实施需要建立一整套标准化的服务体系,特别是在客户财务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日益扩大的前提下,电子银行服务标准化建设显得格外重要。推进电子银行服务标准化建设对于提高客户对品牌服务的满意度、增强客户的信任感、扩大市场占有率,以及提高银行自身的工作效率、减少各种浪费和重复劳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增强工商银行的竞争力、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有非常重要意义。工商银行电子银行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电子银行服务文件化质量体系建设。文件化质量体系建设是工商银行网上银行服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在于界定质量体系中每个人的职责和权限,使整个质量体系成为职责分明、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文件化质量体系建设需要对工商银行的服务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同时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教训,总结出符合工商银行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

(2)电子银行服务流程标准化建设。优质的服务必须有优质的服务流程,工商银行服务流程标准化建设应当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的特点,对每个工作环节进行设计,保证各个服务环节上下衔接、环环相扣,同时保证最优效果和最高效率。

(3)电子银行服务专家队伍建设。服务人员的技能和整体素质是保证电子银行服务质量体系顺利执行的重要基础。为此,工商银行需要进行全行整体规划,对服务人员统一进行从业资格认证,大力推进电子银行服务专家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严敬华.品牌的力量[EB/OL].http://www.emkt.com.cn/article/99/9934.html.2003-03-28.

[2]李晓华,牛锐.如何提升你的品牌力[EB/OL].http://www.yewuyuan.com/article/200305/20030508003.shtml.2003-05-08.

[3]翁向东.本土品牌战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4]贾冬莉.浅谈品牌人性化[J].经济问题,2004,(07):44-46.

[5]吴金河,于长江.如何打造一个实效品牌[EB/OL].http://www.emkt.com.cn/article/103/10381-2.html.2003-05-12.

银行战略管理论文 篇3

上海市金融党委书记孔庆伟、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上海农商银行董事长冀光恒出席签约仪式,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上海银行行长胡友联及上海农商银行行长徐力代表三方签署协议。

上海市金融党委书记孔庆伟指出,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顺利推进,上海市属金融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三家市属银行率先联合、共谋发展,聚焦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重点发展领域,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有利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守牢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希望三家市属银行加快形成战略合作机制,牢记金融本质使命,主动对接实体经济,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当前要特别注意在应对风险形势方面加强协同合作,加快打造信息互联平台,共享风险事件评估,共商风险资产转换模式,共同应对好复杂经济形势,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力度,努力开创上海金融同业合作新局面。

浦发银行表示,此次三方签署的协议承载了沪上银行同业加深合作、优势互补、创新共赢的美好愿景,更是顺应上海金融“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快人民币产品市场建设、拓展金融市场开放度、提升金融机构体系活力、优化金融中心发展环境的新举措。“十三五”是上海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决胜阶段,也是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时期,浦发银行将联合银行同业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发挥和自贸区的联动优势,进一步推动自身改革转型,不断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高标准的银行业务发展体系。

上海银行表示,近年来上海银行围绕建设“精品银行”战略愿景,坚持以战略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聚焦转型发展,持续推进专业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资产规模连续多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正稳步跨入中等银行的行列。此次三家银行在巩固原有合作基础上建立战略协同合作联盟,将有助于实现三方优势互补,更好适应经济新常态;有助于促进业务共同发展,实现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协同效应;也有助于共同发挥本土优势,推动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上海农商银行表示,该行是全国首家在省级农信社基础上整体改制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该行自2005年改制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推进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努力培育经营特色。经过多年来业务的稳步增长,上海农商银行已经成为上海金融系统中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的重要力量,不断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这次三家银行“强强联手”既可有效协同、共享三方优势,亦可为各类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专业服务,共同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超级平台。

此次《三方协议》签署后,三家银行将致力于强化传统同业业务合作,上海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合作,上海要素市场、资金清算领域合作以及上海自贸区和中小科技创新金融业务等合作。在全面业务合作内容基础上,三方将选择阶段性重点合作内容开展深入合作,逐步拓宽业务合作领域,最终实现全方位紧密合作,联手开创新常态下金融领域发展的崭新模式。

银行银行卡风险防范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前言

第一条 为加强银行卡业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风险的产生与损失,保障银行资金和持卡人资金安全,特制定本办法。银行卡业务风险,是指发卡银行、特约商户及持卡人在发卡、受理及使用等环节上出现的非正常情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案件。

第二章 安全管理

第二条 银行卡实物管理

1、个人金融部及各营业机构建立银行卡档案管理制度 银行卡档案是指办理银行卡业务过程中,使用生效的有关开户申请表等文件资料。个人金融部及各营业机构应制定专人负责管理银行卡档案,注意防止虫蛀、鼠咬、霉烂等事故的发生,保证银行卡档案完整无缺。

2、银行卡库存盘点制定

(1)个人金融部对空白卡要由专人入库保管并定期盘点。(2)各营业机构应建立银行卡库存登记簿,记载账面及实物库存情况。定期查库,核对账簿与库存,做到账实相符,每次查库完毕,应将库存情况详细登记,以备查考。如发现帐、实不符,应立即报上级管理部门组织追查处理。

(3)个人金融部对空白卡、回收作废卡等,均要入库保管,按照重要空白凭证进行管理。回收的作废卡,应剪角作废后入库保管。统一销毁时,应有个人金融部、党群保卫部、纪检监察室、稽核审计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现场监督销毁,严防作废卡散失。

(4)如发生空白卡遗失被窃等事件,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同时上报主管领导或主管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银行卡领用制度

(1)各营业机构须派专人向个人金融部领取空白卡,领卡人须持《凭证调拨申请》,《凭证调拨申请》须写明卡领用种类和数量。(2)个人金融部凭证保管员审核上述手续无误后,并开具一式二联《出库单》,并由领卡人在领用人签字栏签收。其中,第二联由领卡人带回领卡行,第一联由个人金融部凭证保管员作出库凭证。

(3)领卡营业机构收到银行卡后,应立即核对种类数量。经复核无误后,及时在核心系统进行入库操作。

4、银行卡即申即办制度

(1)我行采取银行卡即申即办,柜面领取制度。(2)在银行卡申领时严格执行账户实名制规定,对账户信息进行核对,确保申请人身份的真实性。

(3)各营业机构均可接受客户申请,直接办理银行卡柜面申请业务。

(4)各营业机构对前来申领银行卡的客户,符合申领手续,即进行柜面办理,当场领取银行卡。在客户领卡时,发卡机构要做到:

(A)领卡人开立活期储蓄结算账户;(B)核实本人有效证件,确保证件真实有效;(C)向其说明银行卡的使用、挂失等注意事项。(5)旧卡换领新卡时,持卡人应同时上缴旧卡,由营业机构剪角作废,并予以收回。各营业机构将收回的旧卡定期上交总行个人金融部,做作废卡的核销处理。

第三章 风险管理

第三条 涉及银行卡人员职责的要求及管理

1、必须熟悉银行卡业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有关法律与条例,具备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银行卡风险事故的能力。

2、个人金融部应与人民银行、银监局、公检法机关等部门建立经常的联系,互通情况,密切配合,严格防范,严厉打击犯罪分子。

第四条 风险控制工作管理制度

1、对冒用、伪造、欺诈等案件要及时上报,并责成专人进行调查、处理,包括起草案件调查报告、法律诉讼等一切相关工作。

2、掌握银行卡的挂失、止付状况,对支付的卡户要记录在案。

3、经持卡人同意,对大额交易采取电话等渠道向持卡人确认或进行风险提示。

第五条 积极配合其他发卡机构做好查询工作,必要时应协助或参与其他发卡机构的办案工作。

第六条 个人金融部应与我行的运营管理部、清算中心、稽核审计部等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做好银行卡业务工作。

第七条 内部风险防范制度

1、岗位业务操作实施分离制度,所谓分离是指关键岗位之间业务操作人员要相互分开,不得互相串岗兼办。

2、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及相应的处罚条例。视责任人违章违纪情节轻重量给予处罚。

3、加强对取现营业机构的管理。应对各营业机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银行卡的操作规程。

4、要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制度。对重要岗位(如空白卡的保管)的检查,时间周期不应过长,特殊需要还应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第四章 数据安全管理

第八条 数据安全管理的对象包括与银行卡相关的数据库、数据文件、系统日志、相关资料、相关文件或数据的复制等。

第九条 数据管理要坚持保密和安全的原则。

第十条 调阅相关资料、复制相关文件或数据等,都应建立登记、签字制度;复制的文件或数据一般不应带出工作场所,如确需带出的,必须详细登记带出文件或数据名称、数量、带出原因、文件与数据的最终处理方式、责任人等,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第五章 事故和风险、损失报告制度

第十一条 发卡机构遇有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以书面材料报告上级管理部门。

1、空白卡或代发卡丢失或被盗;

2、恶性案件;

3、截获伪冒卡或发现伪冒卡但未及时截获;

4、其他对业务构成严重风险的情况。

第六章 附则

银行战略管理论文 篇5

格考试

第一章 银行业运行环境

第一节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是国家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货币政策由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部分内容构成。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媒介,同时,货币政策会改变宏观经济的实际运行以及经济主体对未来的预期,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客户和经营环境,进而对商业银行形成多方位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一)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最终要达到的目的。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直接引起操作目标的变动,操作目标的变动又通过一定的途径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引起中介目标的变化,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1.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分为对内币值稳定和对外币值稳定两个方面。

2.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指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通货和吸收的金融机构存款构成。我国基础货币由三部分构成:金融机构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

货币供应量指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存量。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现阶段,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其中,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2被称为广义货币;M2与M1之差被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二)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措施。主要包括:

1.一般性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1)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

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2)再贷款与再贴现

再贷款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也称中央银行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渠道之一。近年来,适应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再贷款所占基础货币的比重逐步下降,结构和投向发生重要变化。新增再贷款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投放。

再贴现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商业汇票予以贴现的行为。再贴现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影响商业银行以再贴现方式融入资金的成本,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供求:二是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促进资金的高效流动。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同时,中央银行买入证券还可导致证券价格上涨,市场利率下降。相反,当中央银行需要减少货币供应

量时,可进行反向操作。

2.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根据货币调控需要,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工具创新。主要包括: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等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也包括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中长期流动性调节工具。

(1)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 SLO)是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

(2)常备借贷便利(SLF)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 SLF)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的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特点: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二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三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

(3)中期借贷便利(MLF)

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 MLF)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采取质押方式发放,金融机构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引导其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4)抵押补充贷款(PSL)抵押补充贷款(Pledged Supplemental Lending, PSL)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改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抵押补充贷款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抵押补充贷款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级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

3.存款保险条例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已成为各国普遍实施的一项金融业基础性制度安

排。

自2015年5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行《存款保险条例》,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金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

《存款保险条例》规定的存款保险具有强制性。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含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都应当参加存款保险。外国银行在中国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以及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存款原则上不纳入存款保险,但我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对存款保险制度另有安排的除外。

从存款保险覆盖的范围看,既包括人民币存款,也包括外币存款;既包括个人储蓄存款,也包括企业及其他单位存款;本金和利息都属于被保险存款的范围。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投保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机构的存款,不在被保险范围之内。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存款准备金率的传导机制与运用

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指商业银行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这个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

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的直接效果是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水平,通过货币乘数效用对信用活动产生影响。

(二)基准利率的传导机制与运用

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主要包括: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

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或再贴现利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中央银行降低再贷款或再贴现利率的作用过程与上述相反。

第二节 财政和产业政策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本小节主要介绍

财政政策的内容与工具,以及财政政策对金融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内容与工具 1.财政政策内容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以及相应措施,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2.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指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主要包括税收、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和国债等。

(1)税收

税收具有形式上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这些特征使税收调节具有权威性。税收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宏观税率和具体税率的确定、税种选择、税负分配(包括税负转嫁)以及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等规定体现出来。

(2)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指政府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部分。购买性支出包括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是一种政府的直接消费支出。转移性支出通过“财政收入→国库→财政支付”过程将货币收入从政府转移到微观主体。

(3)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

的固定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的项目主要指那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公共设施、基础性产业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政府的投资能力与投资方向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关键性作用。

(4)国债

国债作为一种财政信用形式,最初是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的。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国债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国债的作用主要通过国债规模、持有人结构、期限结构、国债利率等综合体现出来。

(二)财政政策对金融的影响

根据调节国民经济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2.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消除通货膨胀,达到供求平衡。

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

二、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一国经济的运行方向和产业资本流向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产业政策及相关内容

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经济体制的发育完善,依据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设计有关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的总和。一般认为,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其中,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是产业政策的核心。

1.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包括产业发展重点的优先次序选择和保证实行该次序等政策措施。其主要内容有:主导产业的选择政策,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衰退行业的转型和转移政策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总的功能是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效化,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体来讲,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功能有: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换、推动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和引导资源配置结构合理化。

2.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是指为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调整产业的市场结构、规范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市场经济规模和市场竞争效率,建立正常的市场秩序,取得现实的利益;主要手段包括控制市场结构、调整市场

行为和控制市场绩效以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状况等;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秩序政策、产业合理化政策和产业保护政策。

3.产业技术政策

产业技术政策是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产业技术结构的选择和技术发展政策和促进资源向技术开发领域投入的政策。

4.产业布局政策

产业布局政策是为了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国家对产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规范的政策措施。产业布局政策一般遵循的原则有经济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平衡性原则。

(二)我国主要产业政策的发展变化

从新中国经济发展史看来,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我国才比较系统地实行产业政策。

2015年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我国推出了更多产业政策,一带一路将促使中国更多企业走出去、中国制造2015将引导创建制造业强国战略,互联网+将推动互联网经济的深度发展,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融合和提高竞争力。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自贸区建设、政府大数据行动、互联网金融监管等政策给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中国的银行业不仅面临着实体经济结构的新常态,同样面临着金融政策和监管的新环境。2015年5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行《存款保

险条例》为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中国金融秩序的提供了保障制度;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正在到来;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推进了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将推动人民币资产和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三)产业政策对银行的影响

产业政策是国家规范产业资本发展,引导资本流向的重要手段。按照产业政策内容划分,产业政策对银行的影响可以分为:产业结构政策对银行的影响,产业组织政策对银行的影响,产业技术政策对银行的影响和产业布局政策对银行的影响。

1.产业政策引导银行的贷款走向。

2.产业政策对银行的风险规避具有提示作用。3.可能出现的产业政策和银行盈利之间的矛盾。

第三节

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由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其他要素组成。

一、金融市场

(一)金融市场概念、分类和功能 1.金融市场概念

金融市场是货币和资本的交易活动、交易技术、交易制度、交易

产品和交易场所的集合,是以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资金供求关系的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包括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工具、交易的组织形式和交易价格等。

2.金融市场分类

(1)根据期限不同可以将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融通市场,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内。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融通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上,偿还期长,流动性差,风险较高。

(2)根据金融交易合约性质的不同可以将金融市场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现货市场是指现货交易活动及其场所的总和。一般而言,现货交易是交易协议达成后立即办理交割的交易。期货市场是指期货交易及其场所的总和。期货交易一般是指交易协议达成后,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才办理交割的交易。期权市场是期货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延伸。期权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按成交协议签订合同,允许买方在交付一定的期权费用后取得在特定时间内、按协议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证券的权利。

(3)根据市场功能不同可以将金融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也称初级市场或发行市场,是初次发行的有价证券的交易市场。一级市场是金融市场的基础环节,主要发挥融资功能。二级市场是指已经发行证券的交易市场,又称次级市场或流通市场,其主要功能在于为证券投资者提供流动性,也就是给金融产品的投资者提供一个将投资转换为现金的渠道。

(4)根据金融产品成交与定价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金融市场分为公

开市场和协议市场。公开市场是指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通过众多的买主和卖主公开竞价而形成的市场。公开市场一般是有组织的交易场所,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协议市场一般是指金融资产的定价与成交通过私下协商或面对面的讨价还价方式完成的市场。

此外,按交易的标的物还可将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

3.金融市场的功能

(1)货币资金融通功能。这是金融市场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2)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3)风险分散与风险管理功能。(4)经济调节功能。(5)交易及定价功能。(6)反映经济运行功能。(二)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资金交易市场,又称为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的基本功能在于实现资金的流动性,从而便于各类经济主体可以随时获得或运用现实的货币。货币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低风险、低收益;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性小;交易量大、交易频繁。

1.同业拆借市场。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性的、临时性的资金调剂所形成的市场。主要满足金融机构日常资金的支付清算和短期融通需要。该市场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

主要限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加,二是拆借期限短,三是拆借利率市场化。

2.回购市场。回购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回购协议是指证券持有人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购买商约定在一定期限后再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售证券的协议。在回购交易中先出售证券、后购回证券称为正回购;先购入证券、后出售证券则为逆回购。回购市场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参与者的广泛性。二是风险性;三是短期性,回购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通常为隔夜或7天;四是利率的市场性。回购利率由交易双方确定,主要受回购证券的质地、回购期限的长短、交割条件、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3.票据市场。票据市场是以商业票据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狭义的票据市场仅指交易性商业票据的交易市场,广义上的票据市场则包括融资性商业票据和交易性商业票据。从广义角度介绍票据市场的构成来看,票据市场主要由票据承兑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构成。

(三)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以长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融通市场。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主体所筹集的资金大多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融通的资金期限长、流动性相对较差、风险较大而收益相对较高。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

1.债券市场。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交易债券的市场,它是金融市场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债券期限划分,债券市场可分为短期债券市场和中、长期债券市场。

2.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是影响力最大的金融实体之一。它们向投资者出售公司股票,为公司筹集运营资本。作为回报,投资者获得公司所有权的股份,并分享公司的利润。股票市场一般分为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和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

二、金融机构体系与金融工具(一)金融机构概述

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被统称为金融机构。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由货币当局、金融监管机构、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

(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1.政策性银行

1994年,我国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需求;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则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

2.商业银行

(1)大型商业银行。从同质同类机构监管的角度,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这五家银行统一归类为“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

(2)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指大型商业银行以外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称。如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等。

(3)城市商业银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各地纷纷组建城市商业银行。

(4)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

(5)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6)外资银行。外资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经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下列机构:一家外国银行单独出资或者一家外国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外国金融机构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外国银行代表处。

3.非银行金融机构

(1)证券类机构。主要包括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

(2)保险类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

(3)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等。

(三)金融工具的分类与特征

按期限的长短划分,金融工具分为短期金融工具和长期金融工具,前者期限一般在一年及以下,如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回购协议等;后者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如股票、企业债券、长期国债等。按融资方式划分,金融工具可分为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前者包括政府、企业发行的国库券、企业债券等;后者包括银行债券、银行承兑汇票、人寿保险单等。按投资者所拥有的权利划分,金融工具可分为债权工具、股权工具和混合工具。债权工具的代表是债券,股权工具的代表是股票,混合工具的代表是可转换公司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

金融工具具有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的特点。金融工具的风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信用风险,即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不能按约定期限和利息还本付息的风险。另一类是市场风险,即因经济环境、市场利率变化或者证券市场上不可预见的一些因素的变化,导致金融工具价格下跌,从而给投资人带来损失。

(四)货币和信用

1.货币。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是货币的本质特征。货币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曾先后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现行的纸币本位制。金本位制又可分为金铸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

2.信用。信用是指以现有的财务和货币,回复将来支付的一种承诺,通常以信用主体为标准,把信用划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等。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的重要交易对象。信用工具由面值、到期日、期限、利率、利息支付方式组成。

三、综合化经营概述

(一)综合化经营的基本概念 1.综合化经营与分业经营

所谓分业经营,即指各子行业相对独立,一类子行业机构不得从事另一类子行业机构的有关业务,业务主体在法人层面互为隔离,并按照机构分类受到不同监管主体监管。在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各子行业逐步呈现交叉发展态势,业务边界逐步模糊,就会慢慢向综合化经营的方向靠拢。所谓的综合化经营,即指同一金融企业同时开展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多种金融业务。

2.综合化经营的组织形式(1)全能银行(2)银行母子公司(3)金融控股公司

(4)通过代理协议实现的综合化经营(二)综合化经营的主要特点 1.公司主体规模大实力强。2.明显的集团化特趋势。

3.经营领域广阔,基本可以提供金融全领域的服务。我国综合化经营的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采取分业经营模式,但也存在多种方式的综合化经营的案例。根据控股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金融机构控股模式。其中的代表有光大集团、中信集团等。

2.银行控股模式。其中的代表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

3.工商企业控股模式。其中的代表有海航集团、宝钢集团等。

第二章 监管体系 第一节

监管概况

本节我们将重点学习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和我国银行监管变革的主要内容。

一、国际银行监管改革(一)《巴塞尔协议》的变化

为了加强银行业资本监管,提高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通过了第一版巴塞尔协议,随后在2004年又修订出台了《巴塞尔协议Ⅱ》,构建了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并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都纳入资本监管要求。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宣布通过《巴塞尔协议Ⅲ》。

《巴塞尔协议Ⅲ》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1.扩大资本覆盖面,增强风险捕捉能力 2.修改资本定义,强化监管资本基础 3.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弥补资本充足率缺陷 4.建立宏观审慎资本要求,反映系统性风险 5.建立量化流动性监管标准

(二)《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主要变化

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以下简称《核心原则》)是国际银行业良好监管实践的最低标准,许多国家将其作为评估本国监管体系质量和明确未来工作要求的标杆,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和世界银行也将其运用至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中,以评估各国银行业监管实践的有效性。巴塞尔委员会于2012年9月正式发布第三版《核心原则》。

第三版《核心原则》将原《核心原则》和《核心原则评估办法》整合为一份综合性的文件,此次修订主要反映了危机后银行监管的以下变化趋势:

1.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2.引入宏观审慎视角。3.重视危机管理、恢复和处置。4.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三)公司治理改革

2015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最新版《加强公司治理的原则》(以下简称《原则》),在以下方面进行了重点修改:

1.重新定义谨慎义务、忠诚义务、风险偏好、风险偏好框架以及风险文化等概念。

2.引进合规原则,即银行董事会应对银行经理层的合规风险负起监督职责。

3.扩大董事会在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的监管职责。4.强调董事会整体及其成员的任职资格要求。5.建立有利于强化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薪酬体系。

6.重新定位公司治理中监管者的职责,强调监管者需针对银行运作情况、董事会成员选择提供指引。

(四)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成立和改革进展

2009年4月2日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期间,金融稳定论坛正式更名为金融稳定理事会,同时扩大成员和职能,目的是增强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机构代表性,以应对金融体系脆弱性、制定和实施稳健的监管政策,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金融稳定理事会成立后,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1.督促修改国际会计标准。2.加强宏观审慎监管。3.扩大监管范围。4.推进执行国际监管标准。5.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6.加强薪酬和激励机制的监管。

二、主要经济体银行监管改革

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积极采取新的监管措施,改革监管体制,制定新的监管标准,力求更好地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更好地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功能。

(一)美国

2010年7月2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力图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填补旧体制的监管漏洞,提升监管有效性。银行监管体制机制方面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建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SOC)。2.扩充了美联储的监管职能。

3.扩大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监管权。4.新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CFPB)。

5.撤销了储贷监管署(OTS),并将相关监管权转移给其他监管者。6.制定并实施“沃尔克规则”。(二)英国

危机前,英国采取的是“三头监管体制”,即:英格兰银行、金融服务局(FSA)和英国财政部。由于这种割裂的“三头监管体制”未能有效发挥监管职能,暴露出宏观审慎监管不力、缺乏有效监管工具、不能有效实现对破产银行有序清算等问题,受到了广泛的批评。针对上述监管缺陷,英国政府开始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新成立了金融政策委员会(FPC)。2.新设立审慎监管局(PRA)。3.新成立金融行为管理局(FCA)。4.银行体制改革。(三)欧盟

从2011年1月起,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ESRB)、欧洲银行业监管局(EBA)、欧洲证券和市场监管局(ESMA)和欧洲保险和养老金监管局(EIOPA)等四家欧盟监管机构宣告成立并正式运转,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强化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在上述机构中,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负责对欧盟整个金融体系进行宏观审慎监管。欧洲银行业监管局、欧洲证券和市场监管局和欧洲保险和养老金监管局三家机构分别负责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的微观

审慎监管,统称为欧洲监管当局(ESAs)。但三家机构对单个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并无直接的监管权,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将继续负责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并保留了大部分现有的监管权力。

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演变,银行危机突破了国家界限,从欧洲层面对银行业进行监管变得非常重要。为此,2012年9月,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就设立欧洲单一监管机制(SSM)达成了一致意见。原则上,欧洲央行(ECB)将被赋予最为广泛的监管权力,从2014年开始对欧元区成员国近6000家银行行使监管权。在监管职责的划分上,根据一家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欧洲央行负责对所有重要银行进行直接监管;非重要银行则主要由各国监管当局直接进行监管,但各国监管当局要按照ECB总的指导原则进行监管。

三、我国银行监管改革

(一)紧跟趋势,强化各类监管指标约束 1.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2.新增杠杆率监管要求。3.完善流动性监管体系。

(二)简政放权,梳理优化行政审批流程(三)架构调整,全面深化银行监管改革(四)建章立制,加强银行业消费者保护(五)多措并举,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第二节

监管指标和方法

为了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中国银监会建

立了完整的、与国际接轨的银行监管指标体系以及监管方法。从监管级别看,商业银行风险监管与管理指标分为监管、监测、和关注三大类,本节我们将主要介绍监管类指标。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指标 资本充足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5%,储备资本2.5%,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1%。

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6%,储备资本2.5%,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1%。

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8%,储备资本2.5%,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1%。

杠杆率,不低于4%。信用风险

不良资产率,小于2%。不良贷款率,小于3%。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拨贷比(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小于15%。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小于10%。全部关联度指标,小于50%。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比例,大于等于25%。

流动性覆盖率(LCR),大于等于100%,5年过渡期。存贷比,小于等于75%。

同业市场负债依存度,不得超过三分之一。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市场风险

外汇总敞口头寸比例,小于等于20%。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损失收入比,小于0.25%。

二、监管方法

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是中国银监会的两大基本监管手段(一)非现场监管

非现场监管是指通过收集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行业整体的业务活动和风险状况的报表数据、经营管理情况以及其他内外部资料等信息,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行业整体风险状况和服务实体经济情况进行分析,作出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的持续性监管过程。

1.非现场监管的主要作用

一是非现场监管的工作结果可以反映被监管机构最新、最及时的状况,提高监管实效性。二是非现场监管能够帮助监管机构有效配置资源,降低监管成本。三是非现场监管对被监管机构干扰程度小,不会影响被监管机构的日常运营,更容易得到被监管机构的认同。

2.非现场监管的基本程序(1)制定监管计划。

(2)日常监测分析。(3)风险评估。(4)现场检查联动。(5)监管评级。(6)监管总结。

3.系统性区域性非现场监管(1)确立工作组织架构(2)明确风险监测分析重点(3)提出风险防范控制要求(二)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是指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派出检查人员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场所以及其他相关场所,采取查阅、复制文件资料、采集数据信息、查看实物、外部调查、访谈、询问、评估及测试等方式,对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业务活动和风险状况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

1.现场检查的分类

现场检查包括全面检查、专项检查、后续检查、临时检查和稽核调查。

2.现场检查的主要方式

现场检查中,检查人员可以查阅文件和资料、查看经营管理场所、采集数据信息、测试有关系统设施设备、访谈或询问相关人员,还可根据需要,收集原件、原物,进行复制、记录、录音、录像、照相等。

除此以外,检查人员还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深入检查:

(1)约谈外审人员。(2)抽调内审人员。

(3)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了解情况。(4)相关调查权。3.现场检查的主要作用 一是发现和识别风险。二是保护和促进作用。三是评价和指导作用。

第三节 银行业法律体系

依法合规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前提。银行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不仅有助于防控经营管理中的法律合规风险,也有助于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本章的学习,银行管理人员应了解我国银行业法律框架体系,熟悉和掌握与银行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2003年12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下简称《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6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个别条款作了修正。

(一)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

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规定,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具体职责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制定并发布监管规章、规则 2.实施行政许可(1)机构准入许可。(2)业务准入许可。(3)人员准入许可。(4)股东变更审查。3.非现场监管 4.现场检查

5.报告和处置突发事件

6.对银行业自律组织的指导、监督(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措施 1.对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监管措施

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中国银监会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或者其行为严重危及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损害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经中国银监会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区别情形,采取下列监管措施:

(1)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2)限制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3)限制资产转让;

(4)责令控股股东转让股权或者限制有关股东的权利;(5)责令调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限制其权利;(6)停止批准增设分支机构。

2.对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接管、促成重组、撤销等监管措施 3.其他监督管理措施(1)延伸调查。

(2)审慎性监督管理谈话。(3)强制披露。

(4)查询涉嫌违法账户和申请冻结涉嫌违法资金。(三)法律责任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既规定了银监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也规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法律责任,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是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中国人民银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下简称《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为: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其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权 1.检查监督权 2.建议检查监督权

3.中国人民银行在特定情况下的检查监督权(三)法律责任

为惩罚违法行为,针对《中国人民银行法》中的各项禁止性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法》设专章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商业银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下简称《商业银行法》)以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维护金融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立法宗旨。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三性四自”经营原则,即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规则 1.存款业务规则

《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存款业务基本法律规则如下:

一是经营存款业务特许制。

二是以合法正当方式吸收存款。三是依法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2.贷款业务规则

《商业银行法》从贷款业务指标、风险控制以及业务保障等方面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进行了规定。

(三)商业银行的接管和终止 1.商业银行的接管

接管是商业银行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的利益时,中国银监会对该银行采取的监管措施。接管的目的是对被接管的商业银行采取必要措施,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恢复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能力。

接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2.商业银行的终止

《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因解散、被撤销和被宣告破产而终止。

无论是因解散、被撤销还是被宣告破产而终止,商业银行在注销之前都必须经过清算。

(四)法律责任

《商业银行法》设专章规定了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借款人、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违反《商业银行法》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五、相关立法

(一)反洗钱法

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法律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

我国的反洗钱法律规范主要由一部法律和四部央行的行政规章组成,简称“一法四规”。其中,“一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四规”是指《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

根据上述法律规范,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

根据上述法律规范,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主要包括: 1.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

2.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3.建立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 4.执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5.按照反洗钱预防、监控制度的要求,开展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工

作;

6.保密义务和报告义务。(二)民商事法律

与银行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民商事法律包括民法、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等。

1.《民法通则》确立了我国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守法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等。

2.《物权法》和《担保法》中关于担保的相关规定与银行经营管理密切相关。实际业务中,商业银行主要涉及保证、抵押和质押三种担保方式。

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保证的方式有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物权法》对可以抵押的财产以及不得抵押的财产进行了列举,并规定只要法律和行政法规没有禁止抵押的财产均可抵押。《物权法》建立抵押合同成立与抵押权设立分离的机制,即抵押合同可以先生效,而抵押权设立则需经过一定的法定手续后方能生效。

我国《物权法》确立了两类质押,一是动产质押,二是权利质押。《物权法》对可以出质的权利进行了列举,并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可以出质的财产权利方能设立质权。这是《物权法》在抵押物

范围和质物范围上确立的不同原则。

3.商业银行在业务中签署合同应符合《合同法》的要求,并特别注意遵守《合同法》关于格式合同的规定,公平制定格式合同条款,保护银行业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刑法

《刑法》对金融犯罪进行了规定。

金融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使公私财产权利遭受严重损失,按照《刑法》规定应予处罚的行为。

金融犯罪侵犯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犯罪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金融犯罪是一种图利犯罪,其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有的还要求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金融犯罪主要包括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两大类。(四)其他金融法规

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国务院以及相关监管部门还出台了大量行政法规和监管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储蓄管理条例》、《存款保险条例》、《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贷款通则》、《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等。

第四节 行业自律规则

自律组织即自我管理机构,是监管机构进行监管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一、中国银行业协会

中国银行业协会(China Banking Association,CBA)成立于2000年5月,(一)协会宗旨

中国银行业协会以促进会员单位实现共同利益为宗旨,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能,维护银行业合法权益,维护银行业市场秩序,提高银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为会员服务的水平,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协会的运行机制

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大会,由参加协会的全体会员单位组成。会员大会的执行机构为理事会,对会员大会负责。

(三)协会的功能和职责

《中国银行业协会章程》规定,中国银行业协会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责。

(四)行业自律公约

2006年,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实施《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和《中国银行业自律公约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了行业自律的原则、组织机构和基本规定。行业自律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合规、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团结协作、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促进发展。协会会员大会是行业自律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

二、中国信托业协会

中国信托业协会(China Trustee Association)成立于2005年5月,是全国性信托业自律组织,是经中国银监会同意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

中国信托业协会以促进会员单位实现共同利益为宗旨,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能,发挥相关管理部门与信托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信托业合法权益,维护信托业市场秩序,提高信托业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为会员服务的水平,促进信托业的健康发展。

三、中国财务公司协会

中国财务公司协会(China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inance Companies)成立于1994年,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行业自律性组织,是全国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法人。在中国境内批准设立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可自愿申请成为中国财协会员。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认真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职责,促进会员单位实现共同利益,推动财务公司行业规范、稳健发展。

第三章

银行基础业务 第一节 负债业务

一、存款业务

存款是存款人基于对银行的信任而将资金存入银行,并可以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行为。存款是银行对存款人的负债,是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存款业务是银行的传统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包括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两大类。人民币存款又分为个人存款、单位存款和同业存款。

(一)个人存款业务

个人存款又叫储蓄存款,是指居民个人将闲置不用的货币资金存入银行,并以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行为,是银行对存款人的负债。

《商业银行法》规定,办理储蓄业务,应当遵守“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除法律规定,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储蓄存款。

国务院颁布的《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规定,个人在金融机构开立个人存款账户时,应当出示本人身份证件,使用实名。

1.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指不规定存款期限,客户可以随时存取的存款。《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从2005年9月21日起,我国对活期存款实行按季度结息,每季度末月的20

日为结息日,次日付息。《通知》还规定:除活期和定期整存整取两种存款外,计结息规则由各银行自己把握,即可以沿用普遍使用的每年360天(每月30天)计息期外,也可选择将计息期全部化为实际天数计算利息,即每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每月为当月公历的实际天数。

《通知》中提供了两种计息方式选择:一种是积数计息法,另一种是逐笔计息法。目前,各家银行多使用积数计息法计算活期存款利息,使用逐笔计息法计算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息。

2.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个人事先约定偿还期的存款,其利率视期限长短而定。根据不同的存款方式,定期存款分为4种,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其中,整存整取最为常见,是定期存款的典型代表。

(1)存款利率

定期存款利率视期限长短而定,通常,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如果储户在存款到期前要求提前支取,必须持存单和存款人的身份证明办理,并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2)到期支取的定期存款计息

到期支取的定期存款按约定期限和约定利率计付利息。(3)逾期支取的定期存款计息

超过原定存期的部分,除约定自动转存外,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并全部计入本金。

(4)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计息

支取部分按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提前支取部分的利息同本金一并支取。

(5)存期内遇有利率调整,仍按存单开户日挂牌公告的相应定期存款利率计提。

3.其他种类的储蓄存款

除常见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外,还有下列四种存款种类,包括定活两便储蓄存款、个人通知存款、教育储蓄存款、保证金存款。

(二)单位存款业务

单位存款又叫对公存款,是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将货币资金存入银行,并可以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行为。

按存款的支取方式不同,单位存款一般分为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通知存款、单位协定存款和保证金存款等。

(三)人民币同业存款业务

同业存款,也称同业存放,全称是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入款项,是指因支付清算和业务合作等的需要,由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于商业银行的款项。同业存放属于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与此相对应的概念是存放同业,即存放在其他商业银行的款项,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四)外币存款业务

目前,我国银行开办的外币存款业务币种主要有9种:美国、欧元、日元、港元、英镑、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瑞士法郎、新加坡

元。

1.外汇储蓄存款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2007年2月1日起施行)规定:“个人外汇账户按主体类别区分为境内个人外汇账户和境外个人外汇账户;按账户性质区分为外汇结算账户、资本项目账户及外汇储蓄账户。”外汇结算账户用于转账汇款等资金清算支付,外汇储蓄账户只能用于外汇存取,不能进行转账。

《办法》对个人外汇管理进行了相应调整和改进,“不再区分现钞和现汇账户,对个人非经营性外汇收付统一通过外汇储蓄账户进行管理”。

2.单位外汇存款

(1)单位经常项目外汇账户

境内机构原则上只能开立一个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限额统一采用美元核定。

(2)单位资本项目外汇账户

包括贷款(外债及转贷款)专户、还贷专户、发行外币股票专户、B股交易专户等。

(五)大额存单业务 1.定义

大额存单是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是银行存款类金融产品,属一般性存款。

大额存单采用标准期限的产品形式。个人投资人认购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不低于30万元,机构投资人认购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大额存单期限包括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18个月、2年、3年和5年共9个品种。

大额存单发行利率以市场化方式确定。固定利率存单采用票面年化收益率的形式计息,浮动利率存单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为浮动利率基准计息。大额存单自认购之日起计息,付息方式分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和定期付息、到期还本。

2.发行与投资条件

大额存单的发行主体为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金融机构等。

大额存单的投资人包括个人、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等非金融机构投资人;鉴于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具有一般存款属性,且需缴纳准备金,这两类机构也可以投资大额存单。

3.发行渠道与定价

大额存单发行采用电子化的方式,既可以在发行人的营业网点、电子银行发行,也可以在第三方平台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渠道发行。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还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大额存单业务提供第三方发行、交易和信息披露平台,进一步丰富大额存单发行交易渠道。

大额存单发行利率以市场化方式确定。固定利率存单采用票面年

化收益率的形式计息,浮动利率存单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下简称Shibor)为浮动利率基准计息。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具有基准性高、公信力强等优点,以Shibor作为大额存单的计息基准,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促进形成合理的存单市场价格,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

(六)存款的管理 1.存款管理的原则(1)维护存款者权益的原则 A.谁的钱入谁的帐、归谁支配。B.存款自愿,取款自由。(2)业务经营安全性原则 2.存款的定价

银行的存款定价是指确定存款的利率、附加收费和相关条款。银行的存款定价原则应该是在明确银行的阶段经营目标前提下,综合分析价格对存款人的吸引力、银行的承受能力、资金用途、盈利能力、资金价格走势等因素后,制定出最有利自己的价格标准。存款定价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与市场价格保持均衡、区别确定差别价格等。常用的定价方法主要有市场竞争定价、随行就市定价和成本覆盖定价。

3.存款价格的调整

(1)根据利率走势调整存款价格(2)根据经营需要调整存款价格

(3)根据资金头寸调整价格

二、其他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借款包括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两大类。短期借款是指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借款,主要包括同业拆借、证券回购协议和向中央银行借款等。长期借款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一般采用发行金融债券的形式。具体包括发行普通金融债券、次级金融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可转换债券等。

(一)金融债券发行

金融债券是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的、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我国商业银行所发行的金融债券,均是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和交易的。

1.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应具备的条件

按照监管规定,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应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 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 最近三年连续盈利;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

风险监管指标符合监管机构的有关规定; 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其他条件等。

根据商业银行的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豁免前述个别条件。2.金融债券的特点

(1)发行者有较大的主动权,筹资对象范围广泛,筹资效率较高;(2)债券的盈利性、流动性较好,有较强的吸引力;

(3)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因而筹集的资金稳定,并且不必向中央银行账户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

发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筹资成本较高、债券的流通性受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管理当局的限制较严等。

3.发行方式(1)私募。(2)公募。(3)直接发行。(4)间接发行。(5)直接公募。(6)间接公募。行政性发行。

4.中国金融债券发行的特殊性。主要有:

(1)发行的金融债券大多是筹集专项资金的债券,即发债资金的用途常常有特别限制;

(2)发行的金融债券数量大、时间集中、期次少;

(3)发行方式大多采取直接私募或间接私募,认购者以商业银行为主;

(4)金融债券的发行须经特别审批。(三)债券回购

1.定义

债券回购是指债券交易的双方在进行债券交易的同时,以契约方式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以约定价格(本金和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利息),由债券的“卖方”(正回购方)向“买方”(逆回购方)再次购回该笔债券的交易行为。债券回购的最长期限为1年,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债券回购是商业银行短期借款的重要方式,它还包括质押式回购与买断式回购。与纯粹以信用为基础的、没有任何担保的同业拆借相比,债券回购风险要低得多,对信用等级相同的金融机构来说,债券回购率一般低于拆借率。因此,债券回购的交易量要远大于同业拆借。

2.债券回购交易方式

回购交易方式按照期限不同可以分为隔日回购和定期回购。回购期限长短不同,其信用风险也不同。

目前我国开展的国债回购业务,都是定期回购方式,隔日回购方式尚未开展。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回购期限为7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四种。

3.主要特点

回购交易可以说属于远期交易的一种特殊方式。它与国债的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同属于国债派生市场交易形式,但又有其特点。

(1)回购交易是现货交易与远期交易的结合。(2)回购交易要发生两次券款交割。4.交易单位

即证券交易所对回购交易双方参与回购交易委托买卖的数量规

定。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参与回购交易进行委托买卖的数量规定为:

(1)申报单位为手,1000元标准券为1手。(2)计价单位为每百元资金到期年收益。

(3)申报价格最小变动单位为0.005元或其整数倍。

(4)申报数量为100手或其整数倍,单笔申报最大数量应当不超过1万手。

(5)申报价格限制按照交易规则的规定执行。(四)向中央银行借款

商业银行在需要时还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借款。但是,商业银行一般只把向中央银行借款作为融资的最后选择,只有在通过其他方式难以借到足够的资金时,才会求助于中央银行,这也是中央银行为什么被称为“最后贷款人”的原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有再贴现和再贷款两种途径。

第二节 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也就是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资金贷放或投资出去赚取收益的活动。主要包括现金资产、证券投资、贷款、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一、贷款业务(一)贷款业务概述

贷款业务也称信贷业务或授信业务,是商业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给客户并约期归还的业务。

1.贷款业务分类

(1)公司贷款和个人贷款

(2)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3)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4)表内贷款和表外业务

(5)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

(6)按贷款利率是否变化,分为固定利率贷款和浮动利率贷款(7)按照贷款币种不同,分为人民币贷款和外汇贷款(8)按照偿还方式不同,分为一次还清贷款和分期偿还贷款 2.贷款基本要素

(1)借款主体,包括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

(2)信贷产品,在信贷业务中,特定产品要素如借款人、用途、利率、办理方式、担保方式、风险特征等进行不组合后的相对固定的信贷服务方式。

(3)信贷金额,银行承诺向借款人提供的以人民币或外币计量的金额,其中表内贷款有明确的金额,表外业务是指合同名义金额。

(4)信贷期限,广义的信贷期限是指银行承诺向借款人提供以货币计量的信贷产品的整个期间,即从签订合同到合同结束的整个期间。狭义的信贷期限是指从具体信贷产品发放到约定的最后还款或清偿的期限。在广义的定义下,贷款期限通常分为提款期、宽限期和还款期。

(5)贷款利率和费率

银行战略管理论文 篇6

【颁布日期】 19990105 【实施日期】 1999030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银行卡业务的管理,防范银行卡业务风险,维护 商业银行、持卡人、特约单位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及有关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下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商业银行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得发行银行卡。

第三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办理银行卡业务的商业银行、持卡人、商户及其他当事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第四条 商业银行应在协商、互利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共 享、商户共享、机具共享等类型的银行卡业务联合。

第二章 分类及定义

第五条 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银行卡按币种不同分为 人民币卡、外币卡;按发行对象不同分为单位卡(商务卡)、个人卡;按信息载体不同分为磁条卡、芯片(IC)卡。第六条 信用卡按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分为贷记卡、准贷记卡两类。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账户余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

第七条 借记卡按功能不同分为转账卡(含储蓄卡,下同)、专用卡、储值卡。借记卡不具备透支功能。

第八条 转账卡是实时扣账的借记卡。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和消费功能。

第九条 专用卡是具有专门用途、在特定区域使用的借记卡。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功能。专门用途是指在百货、餐饮、饭店、娱乐行业以外的用途。

第十条 储值卡是发卡银行根据持卡人要求将其资金转至卡内储存,交易时直接从卡内扣款的预付钱包式借记卡。

第十一条 联名/认同卡是商业银行与盈利性机构/非盈利性机构合作发行的银行卡附属产品,其所依附的银行卡品种必须是已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品种,并应当遵守相应品种的业务章程或管理办法。发卡银行和联名单位应当为联名卡持卡人在联名单位用卡提供一定比例的折扣优惠或特殊服务;持卡人领用认同卡表示对认同单位事业的支持。

第十二条 芯片(IC)卡既可应用于单一的银行卡品种,又可应用于组合的银行卡品种。

第三章 银行卡业务审批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开办银行卡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开业3年以上,具有办理零售业务的良好业务基础;

(二)符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指标,经营状况良好;

(三)已就该项业务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明确的内部授权审批程序;

(四)合格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相应的管理机构;

(五)安全、高效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六)发行外币卡还须具备经营外汇业务的资格和相应的外汇业务经营管理水平;

(七)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四条 符合上述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开办银行卡业务,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报告:论证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市场预测;

(二)银行卡章程或管理办法、卡样设计草案;

(三)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范措施;

(四)由中国人民银行科技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系统安全性和技术标准合格的测试报告;

(五)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 发卡银行各类银行卡章程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卡的名称、种类、功能、用途;

(二)卡的发行对象、申领条件、申领手续;

(三)卡的使用范围(包括使用方面的限制)及使用方法;

(四)卡的账户适用的利率,面向持卡人的收费项目及标准;

(五)发卡银行、持卡人及其他有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六)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 银行卡的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

(一)商业银行开办各类银行卡业务,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加强内部控制和授权授信管理的规定,分别制订统一的章程或业务管理办法,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审批。商业银行总行不在北京的,应当先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中心支行申报,经审查同意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转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审批。

(二)已开办信用卡或转账卡业务的商业银行可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发行联名/认同卡、专用卡、储值卡;已开办人民币信用卡业务的商业银行可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发行外币信用卡。

(三)商业银行发行全国使用的联名卡、IC卡、储值卡应当报中国 人民银行总行审批。

(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办理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的银行卡业务应当持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文件和其总行授权文件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行备案。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发行区域使用的专用卡、联名卡应当持商业银行总行授权文件、联名双方的协议书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中心支行备案。

(五)商业银行变更银行卡名称、修改银行卡章程应当报中国人民银行审批。

第十七条 外资金融机构经营银行卡收单业务应当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银行卡收单业务是指签约银行向商户提供的本外币资金结算服务。

第四章 计息和收费标准

第十八条 银行卡的计息包括计收利息和计付利息,均按照《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

第十九条 发卡银行对准贷记卡及借记卡(不含储值卡)账户内的存款,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存款利率及计息办法计付利息。发卡银行对贷记卡账户的存款、储值卡(含IC卡的电子钱包)内的币值不计付利息。第二十条 贷记卡持卡人非现金交易享受如下优惠条件:

(一)免息还款期待遇。银行记账日至发卡银行规定的到期还款日之间为免息还款期。免息还款期最长为60天。持卡人在到期还款日前偿还所使用全部银行款项即可享受免息还款期待遇,无须支付非现金交易的利息。

(二)最低还款额待遇。持卡人在到期还款日前偿还所使用全部银行款项有困难的,可按照发卡银行规定的最低还款额还款。

第二十一条 贷记卡持卡人选择最低还款额方式或超过发卡银行批准的信用额度用卡时,不再享受免息还款期待遇,应当支付未偿还部分自银行记账日起,按规定利率计算的透支利息。贷记卡持卡人支取现金、准贷记卡透支,不享受免息还款期和最低还款额待遇,应当支付现金交易额或透支额自银行记账日起,按规定利率计算的透支利息。

第二十二条 发卡银行对贷记卡持卡人未偿还最低还款额和超信用额度用卡的行为,应当分别按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超过信用额度部分的5%收取滞纳金和超限费。

第二十三条 贷记卡透支按月记收复利,准贷记卡透支按月计收单利,透支利率为日利率万分之五,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此项利率调整而调整。

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办理银行卡收单业务应当按下列标准向商户收取结算手续费:

(一)宾馆、餐饮、娱乐、旅游等行业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2%;

(二)其他行业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1%。

第二十五条 跨行交易执行下列分润比例:

(一)未建信息交换中心的城市,从商户所得结算手续费,按发卡行90%,收单行10%的比例进行分配; 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协商,实行机具分摊、相互代理、互不收费的方式进行跨行交易。

(二)已建信息交换中心的城市,从商户所得结算手续费,按发卡行80%,收单行10%,信息交换中心10%的比例进行分配。

第二十六条 持卡人在ATM机跨行取款的费用由其本人承担,并执行如下收费标准:

(一)持卡人在其领卡城市之内取款,每笔收费不得超过2元人民币;

(二)持卡人在其领卡城市以外取款,每笔收费不得低于8元人民币。从ATM机跨行取款所得的手续费,按机具所有行70%,信息交换中心30%的比例进行分配。

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代理境外银行卡收单业务应当向商户收取结算手续费,其手续费标准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4%。境内银行与境外机构签订信用卡代理收单协议,其分润比率按境内银行与境外机构分别占商户所交手续费的37.5%和62.5%执行。【章名】 第五章 账户及交易管理

第二十八条 个人申领银行卡(储值卡除外),应当向发卡银行提供公安部门规定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经发卡银行审查合格后,为其开立记名账户; 凡在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单位,应当凭中国人民银行核发的开户许可证申领单位卡; 银行卡及其账户只限经发卡银行批准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

第二十九条 单位人民币卡账户的资金一律从其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不得存取现金,不得将销货收入存入单位卡账户。第三十条 单位外币卡账户的资金应从其单位的外汇账户转帐存入,不得在境内存取外币现钞。其外汇账户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境内外汇账户管理的有关规定开立;

(二)其外汇账户收支范围内具有相应的支付内容。

第三十一条 个人人民币卡账户的资金以其持有的现金存入或以其工资性款项、属于个人的合法的劳务报酬、投资回报等收入转账存入。

第三十二条 个人外币卡账户的资金以其个人持有的外币现钞存入或从其外汇账户(含外钞账户)转账存入。该账户的转账及存款均按国家外汇管理局《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办理。个人外币卡在境内提取外币现钞时应按照我国个人外汇管理制度办理。

第三十三条 除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定的范围和区域外,外币卡原则上不得在境内办理外币计价结算。

第三十四条 持卡人在还清全部交易款项、透支本息和有关费用后,可申请办理销户。销户时,单位人民币卡账户的资金应当转入其基本存款账户,单位外币卡账户的资金应当转回相应的外汇账户,不得提取现金。

第三十五条 单位人民币卡可办理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款项的结算,但不得透支;超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起点的,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行办理转汇。

第三十六条 发卡银行对贷记卡的取现应当每笔授权,每卡每日累计取现不得超过2000元人民币。发卡银行应当对持卡人在自动柜员机(ATM)机取款设定交易上限,每卡每日累计提款不得超过5000元人民币。

第三十七条 储值卡的面值或卡内币值不得超过1000元人民币。

第三十八条 商业银行发行认同卡时,不得从其收入中向认同单位支付捐赠等费用。

第三十九条 发卡银行依据密码等电子信息为持卡人办理的存取款、转账结算等各类交易所产生的电子信息记录,均为该项交易的有效凭据。发卡银行可凭交易明细记录或清单作为记账凭证。

第四十条 银行卡通过联网的各类终端交易的原始单据至少保留二年备查。

第六章 银行卡风险管理

第四十一条 发卡银行应当认真审查信用卡申请人的资信状况,根据申请人的资信状况确定有效担保及担保方式。发卡银行应当对信用卡持卡人的资信状况进行定期复查,并应当根据资信状况的变化调整其信用额度。

第四十二条 发卡银行应当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对不同级别内部工作人员的授权权限和授权限额。

第四十三条 发卡银行应当加强对止付名单的管理,及时接收和发送止付名单。

第四十四条 通过借记卡办理的各项代理业务,发卡银行不得为持卡人或委托单位垫付资金。第四十五条 发卡银行应当遵守下列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指标:

(一)同一持卡人单笔透支发生额个人卡不得超过2万元(含等值外 币)、单位卡不得超过5万元(含等值外币)。

(二)同一账户月透支余额个人卡不得超过5万元(含等值外币),单位卡不得超过发卡银行对该单位综合授信额度的3%。无综合授信额度可参照的单位,其月透支余额不得超过10万元(含等值外币)。

(三)外币卡的透支额度不得超过持卡人保证金(含储蓄存单质押金额)的80%。

(四)从本办法施行之日起新发生的180天(含180天,下同)以上的月均透支余额不得超过月均总透支余额的15%。

第四十六条 准贷记卡的透支期限最长为60天。贷记卡的首月最低还款额不得低于其当月透支余额的10%。

第四十七条 发卡银行通过下列途径追偿透支款项和诈骗款项:

(一)扣减持卡人保证金、依法处理抵押物和质物;

(二)向保证人追索透支款项;

(三)通过司法机关的诉讼程序进行追偿。

第四十八条 发卡银行采取了第四十七条所列措施后仍不足以弥补的,将按照财政部《呆账准备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十九条 对已核销的透支款项又收回的,本金和利息作增加“呆账准备金”处理。

第五十条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出资加入所在城市的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应当报经其总行批准。

第七章 银行卡当事人之间的职责

第五十一条 发卡银行的权利:

(一)发卡银行有权审查申请人的资信状况、索取申请人的个人资料,并有权决定是否向申请人发卡及确定信用卡持卡人的透支额度。

(二)发卡银行对持卡人透支有追偿权。对持卡人不在规定期限内归还透支款项的,发卡银行有权申请法律保护并依法追究持卡人或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三)发卡银行对不遵守其章程规定的持卡人,有权取消其持卡人资格,并可授权有关单位收回其银行卡。

(四)发卡银行对储值卡和IC卡内的电子钱包可不予挂失。

第五十二条 发卡银行的义务:

(一)发卡银行应当向银行卡申请人提供有关银行卡的使用说明资料,包括章程、使用说明及收费标准。现有持卡人亦可索取上述资料。

(二)发卡银行应当设立针对银行卡服务的公平、有效的投诉制度,并公开投诉程序和投诉电话。发卡银行对持卡人关于账务情况的查询和改正要求应当在30天内给予答复。

(三)发卡银行应当向持卡人提供对账服务。按月向持卡人提供账户结单,在下列情况下发卡银行可不向持卡人提供账户结单: 1、已向持卡人提供存折或其他交易记录; 2、自上一份月结单后,没有进行任何交易,账户没有任何未偿还余额; 3、已与持卡人另行商定。

(四)发卡银行向持卡人提供的银行卡对账单应当列出以下内容: 1、交易金额、账户余额(贷记卡还应列出到期还款日、最低还款额、可用信用额度); 2、交易金额记入有关账户或自有关账户扣除的日期; 3、交易日期与类别; 4、交易记录号码; 5、作为支付对象的商户名称或代号(异地交易除外); 6、查询或报告不符账务的地址或电话号码。

(五)发卡银行应当向持卡人提供银行卡挂失服务,应当设立24小时挂失服务电话,提供电话和书面两种挂失方式,书面挂失为正式挂失方式。并在章程或有关协议中明确发卡银行与持卡人之间的挂失责任。

(六)发卡银行应当在有关卡的章程或使用说明中向持卡人说明密码的重要性及丢失的责任。

(七)发卡银行对持卡人的资信资料负有保密的责任。

第五十三条 持卡人的权利:

(一)持卡人享有发卡银行对其银行卡所承诺的各项服务的权利,有权监督服务质量并对不符服务质量进行投诉。

(二)申请人、持卡人有权知悉其选用的银行卡的功能、使用方法、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适用利率及有关的计算公式。

(三)持卡人有权在规定时间内向发卡银行索取对账单,并有权要求对不符账务内容进行查询或改正。

(四)借记卡的挂失手续办妥后,持卡人不再承担相应卡账户资金变动的责任,司法机关、仲裁机关另有判决的除外。

(五)持卡人有权索取信用卡领用合约,并应妥善保管。

第五十四条 持卡人的义务:

(一)申请人应当向发卡银行提供真实的申请资料并按照发卡银行规定向其提供符合条件的担保。

(二)持卡人应当遵守发卡银行的章程及《领用合约》的有关条款。

(三)持卡人或保证人通讯地址、职业等发生变化,应当及时书面通 知发卡银行。

(四)持卡人不得以和商户发生纠纷为由拒绝支付所欠银行款项。

第五十五条 商业银行发展受理银行卡的商户,应当与商户签订受理合约,受理合约不得包括排他性条款。受理合约中的手续费率标准低于本办法规定标准的不受法律保护。第五十六条 银行卡申请表、领用合约是发卡银行向银行卡持卡人提供的明确双方权责的契约性文件,持卡人签字,即表示接受其中各项约定。发卡银行应当本着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制定银行卡申请表及信用卡领用合约。

第八章 罚则

第五十七条 商业银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中国人民银行应当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0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按有关法律、规章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应当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一)擅自发行银行卡或在申请开办银行卡业务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计息和收费标准的;

(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银行卡账户及交易管理规定的。

第五十八条 发卡银行未遵守本办法规定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控制指标的,中国人民银行应当责令改正,并给以通报批评。

第五十九条 持卡人出租或转借其信用卡及其账户的,发卡银行应当责令其改正,并对其处以1000元人民币以内的罚款(由发卡银行在申请表、领用合约等契约性文件中事先约定)。

第六十条 持卡人将单位的现金存入单位卡账户或将单位的款项存入个人卡账户的,中国人民银行应责令改正,并对单位卡所属单位及个人卡持卡人处以1000元人民币以内的罚款。

第六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一)骗领、冒用信用卡的;

(二)伪造、变造银行卡的;

(三)恶意透支的;

(四)利用银行卡及其机具欺诈银行资金的。

第六十二条 外资金融机构擅自经营信用卡收单业务的,中国人民银行应当责令改正,并按照《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十三条 非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代表机构经营银行卡业务的,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予以取缔。

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类银行卡,应当执行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但发行带有国际信用卡组织标记的银行卡除外。单位卡应当在卡面左下方的适当位置凸印“DWK”字样。银行卡卡面应当载有以下要素:发卡银行一级法人名称、统一品牌名称、品牌标识(专用卡除外)、卡号(IC卡除外)、持卡人使用注意事项、客户服务电话、持卡人签名条(IC卡除外)等。

第六十五条 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办理银行卡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境外机构发行的银行卡在境内流通使用适用本办法。

第六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银行战略管理论文 篇7

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 企业在现金管理方面的需求不断变化和提升, 从最初的加快资金流转, 转变为建立合理的银企关系、控制财务资金成本和资产负债比率等。当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积累大量财富后, 现金管理的目标进一步从筹集资金转变为将财富进行合法、合理的运用以及保值增值等。

北京银行此次推出的全能管家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 将为集团客户提供一站式资金、金融管理服务, 满足企业不断提升的金融服务需求。该系统由统一数据服务平台、现金流管理、资金计划管理、资金结算管理、内部银行管理、金融交易管理、投资理财平台、综合查询系统等多个模块组成, 通过多银行数据服务程序实现企业和各银行机构信息直通式处理, 实现企业多银行账户资金的集中管控与统一划拨, 以全面、专业、便捷、灵活的系统服务, 满足企业掌控多银行账户信息、明晰资金流时效性、有效量化资金流、加强风险管控等多项资金管理需求。

美国银行战略管理体系初探 篇8

美国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84年的马萨诸塞州银行,这家银行在两百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美国银行业监管机制变革,借助于行业整合机遇,经过几十次的兼并、收购,形成今日的规模。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美国银行业不断掀起并购高潮,整个银行业呈现加速集中化趋势。在整个90年代,美国银行业平均每年会发生约504起并购,其中,1998年上半年,当时排名全美第五位的美洲银行与排名第三位的国民银行合并,被重新命名为美国银行。回顾美国银行的发展史,兼并、收购对其业务线的完整和地域扩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3年,美国银行并购波士顿旗舰金融公司,成为美国银行史上的第三大并购案,使美国银行一举成为全国存款份额最大的银行,并在版图上进入“觊觎”很久的新英格兰地区。2005年,美国银行并购美信银行(MBNA),获得MBNA优质的高端信用卡客户群。2008年,收购全国金融公司,但这次计划在金融危机中进一步扩大房屋抵押贷款业务市场份额的收购,使美国银行陷入泥潭。2008年,为弥补高端资产管理业务不足并成为真正让华尔街“侧目”的全能银行,美国银行收购美林。2009年,美国银行CEO兼董事会主席肯·刘易斯因此受到股东诟病,黯然辞职,结束了在美国银行40年的职业生涯。

“有机生长”的战略调整

兼并、收购战略的实施对任一银行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首先是流程整合的巨大压力,以波士顿舰旗金融公司为例,这家银行1999年由舰旗和波士顿两家银行合并形成,由于在并购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和流程对接的管理失误,合并后的银行流失了大量客户。同时,尽管监管当局对地域扩张的限制取消,但在2004年美银对波士顿旗舰的收购过程中,所在州的反垄断官员也进行了重重阻挠,这种阻挠意味着面临触发垄断条款的调查和被分拆的可能。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银行开始思考变革之路,在2001年就提出“有机生长”的战略转型目标,希望通过流程整合、服务质量提升和产品研发提升客户满意度,扩大基础零售客户群,摆脱反垄断拆分威胁。这也是基于美国银行在2001年初的现实挑战,在密集的收购中,中后台系统没有完成全面集成,使得那些想跨州取款的客户,在系统中可能无法找到相关信息,从而处理每日客户的投诉信件成为CEO最头疼的事情。此外,如何管理一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而合并的银行,如何调整相应的组织架构、进行资源整合、真正释放合并公司协同效应、平息股东对高昂收购价格的争议和提升公司价值,成为美国银行战略发展的首要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银行于2001年开始导入战略管理体系,历经近十年的实践,已逐步成熟与完善,成为美国银行战略制定、分解、执行和管理的全流程。

方针战略管理(Honshin Kanri)体系Honshin Kanri是战略制定、分解、执行、评估和调整的系统与流程。其强调战略的规划与执行,在规划方面通过对客户的研究,发掘突破的战略,保证银行经营成功。而在执行层面,与“精益六西格玛”的有机结合保证了战略目标分解成为战略重点项目,通过战略重点项目的实施,对战略的实施进行项目式管理,量化追踪实施的进展,并不断调整修改战略的实施路径。

Hoshin Kanri也将人力、财务、风险的规划纳入战略制定系统,这些部门的战略目标、计划与业务部门的发展目标相互制约、支持,这些是建立在美国银行矩阵式的管理架构之上,对人力、财务、风险战略目标的制定分解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和产品条线。对于这些目标业务部门和人力、财务,风险部门共同承担目标实现的责任。这种机制保证了资源配置的协同,同时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所有对战略目标负有责任的部门进行充分沟通与讨论,形成对战略目标的共同理解,也保证了规划的有效性。在具体战略目标的制定上,美国银行遵循了简化有效性原则,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类似平衡计分卡的战略分解:客户维度,美国银行的目标是成为客户金融服务的首选。员工维度,成熟的商业银行体系中,优秀稳定的员工团队是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在这个维度上,美国银行充分考虑到不同员工的需求,既有灵活的工作安排(如远程在家工作),也有良好的员工培养计划,立志成为最受尊崇的银行和最佳雇主。股东维度,针对股东的价值回报进行管理,成为股东投资的首选

针对相应维度,每一部门在业务条线进行相应三个维度的战略目标分解与定义,同时,根据积分卡进行实施效果的追踪评价。在具体实施层面,运用“精益六西格玛”。为保证战略实施的日常管理,在各个业务条线,由总行质量效率团队派驻Honshin

Kanri管理者,这些管理者都是具有“精益六西格玛”黑带认证的专业人员。他们管辖的团队负责年度战略计划的制定和分解,在形成具体实施项目后,团队负责运用“精益六西格玛”工具进行实施。同时,在每个月结合战略目标进行量化分析,运用事实管理的工具保证不断分析和战略目标间的差距,并根据这种差距不断调整实施方案。这支专业团队既具有极高的管理和分析能力,也由于业务部门的紧密结合,在美国银行的黑带大师被尊称为“变革催化剂”,这是对他们在银行整体战略实施中巨大贡献的充分肯定。这个崗位为业务部门的高管层输送了大量人才,具有战略管理能力,业务实践经验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业务部门渴求的高管人才“后备军”。

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中国银行业在战略制定与实施上还存在多方面问题:一方面,中国银行业的战略制定、分解和执行在部门银行的组织架构下还未充分形成整体能力,大多数银行的战略制定和分解过程为单线条、行政命令式的上传下达,从而无法完成内部资源配置的协同。同时,内部战略制定流程的不完善使战略制定过程中的市场反馈和部门协调机制不到位,从而影响战略制定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战略实施管理缺乏量化方法,整个战略实施过程的战略与部门考核、员工业绩的相关性低,不能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和对业务部门的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具备战略制定,分解,执行综合能力的专业团队,对于分解给个部门和条线的任务的实施缺乏全面的管理,战略的执行层面也有待完善。

切实建立起战略制定与执行能力并非易事,搭建团队、实现战略管理体系知识与理念的导入将是首要步骤,同时,引入相关管理经验的人才也能快速将体系实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逐一解决。美国银行在2001年聘请来自施乐和通用电器的管理专家,通过培训和认证体系的搭建,建立起了自己的人才团队,使企业的核心能力有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战略制定、分解与执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与流程,而“精益六西格玛”是基于流程管理的战略工具。目前,中国民生银行开始大规模导入“精益六西格玛”。民生银行是目前唯一一家在总行层面设有专职发展规划团队并运用三大管理工具(客户之声、“精益六西格玛”、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这种实践,对变革中的中国银行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美丽一瞬间作文500字下一篇:关于开展蒙城县国家税务局干部岗位能力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