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范文

2024-07-14

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范文(精选8篇)

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范文 篇1

小学生评价1

你是一名聪明文静而勤奋好学的孩子。学习上能刻苦钻研,课堂上总能听到你那清脆悦耳的回答声;你的作业一次比一次整洁,并能写一手好作文,成绩总是坚持优良;你工作进取,乐意当教师的小助手。平时你总是带着甜甜的笑容,与同学友爱相处。期望你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提高!

小学生评价2

你尊敬教师,团结同学,进取参加公益劳动,干得满头大汗,上课能专心听讲,进取举手发言,作业也能按时完成,要是你能把字写端正,考试时多检查,肯定你的成绩会更出色。

小学生评价3

你是个老实害羞的人,在班内与同学团结互助,学习中较认真,但思维反映迟钝,有疑难的不能灵活运用,学习成绩很不梦想。希你认真细心些,努力提高小成绩。

小学生评价4

你遇事反应快,说话本事强,聪明好学,同学和睦,为人大方,同学们喜欢和你做朋友,教师也以你为骄傲。可是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不想超越人家。今后教师期望你鼓足劲,拼一拼,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小学生评价5

在教师眼里,你是个不善多言的孩子。你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心团体,乐意为大家服务,学习上你自觉认真。期望你以后上课要进取举手,大胆发言,抓住机会,努力培养自我的口头表达本事,为写好作文打基础。

小学生评价6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热爱学习,思维敏捷,反应快,喜欢表现自我。在纪律上有提高。如果你能在纪律上更严格要求自我,自觉学习你会更棒的!你是以为聪明,活泼的男孩,每一节课,你都专心听讲,大胆举手发言,按时完成作业,工作认真负责。教师同学都喜欢你,期望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小学生评价7

你是位聪明又可爱的小男孩,是全班同学和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你上课专心听讲,勤奋好学,平时关心团体,团结同学,在这次校际艺术节中,你还为班级争了光,教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高兴。有句话“虚心使人提高,骄傲使人落后”聪明的你必须明白,相信你会是很优秀的学生。

小学生评价8

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习认真的小学生,大家心目中的小男子汉。每每看到你优异的成绩,教师由衷的高兴。只是,小男子汉,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严格要求自我。课堂上,再活跃些,你的思维将会变得更敏捷。

小学生评价9

你活泼大方,心直口快。你劳动认真,待人热情,敢于伸张正义。课堂上你清晰响亮的回答“一语中的”的见解令人心悦诚服。忘不了你精彩到位的节目主持,忘不了你声情并茂的朗读,忘不了你越来越漂亮的书写,望不了你让人舒心的试卷……张教师期待你在学习中能更胆大心细,博览群书,不断积累,相信你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小学生评价10

在教师面前,你是一个天真可爱的男孩,但走出校门,就会贪玩,把作业丢在脑后,忘记了自我是个学生,并且字迹较差,上课老走神,期望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以学业为重,上课多动脑筋,进取举手发言。只要努力,相信你能行。

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范文 篇2

一、因社会心理效应作用导致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认知偏差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 人们在对各种社会生活事件或人进行认知评价的过程中, 往往因一些社会心理效应的作用而产生这样与那样的认知偏差, 致使这些偏差直接妨碍人们对有关认知对象评价的客观真实性。学生往往会因以下社会心理效应作用所导致的认知偏差而影响到他们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真实性。

1. 首因效应作用引起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认知偏差。

社会心理学家琼斯 (E.E.Jones) 的实验表明, 人们在对他人进行认知的过程中, 往往会因首次对人及其表现所形成的印象而影响其对人以后的表现的看法与评价。这种现象也往往会发生在学生对教师及其教学认知反映中, 即当学生对老师及其教学形成好或不好的第一印象时, 往往会因此影响到他们对以后教师及教学的看法与评价, 即令是这位教师以后的实际教学与最初相比有显著的不—样, 他们也有可能根据自己对教师教学的最初的印象去评品这位教师及其教学。显然, 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的反映。从客观现实情况来看, 教师及其教学工作不可能总是一成不变的, 它总要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而且这种变化有的是朝积极的方向进行的, 有的可能是朝消极的方向进行的。因此, 毋庸置疑, 学生因首因效应作用所形成的对教师及其教学的评价显然是一种认知偏差, 它将直接影响到对教师及其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与真实性。

2. 近因效应作用引起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认知偏差。

人们不仅因首次印象的作用而影响其对人以后的认知评价, 同时, 社会心理学家安德森 (N.H Anderson) 的研究发现, 在一定条件下, 人们往往因对人最近形成的印象的作用, 而影响到对人以往的认知与评价。这种情况仍然有可能反映在学生对教师及其教学的认知评价中, 即学生也有可能会因受最近教师及其教学表现的好与不好的印象的影响, 对有关教师过去的教学形成相应的好与不好的认知反映, 并因此而失去对教师以往教学评价的客观真实性。显然, 学生因这种近因效应的作用所形成的对教师过去以来的整个认知评价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的反映。因为我们知道,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不断变化而且需要创新的工作, 而在这个过程中, 有时可能会取得成功, 有时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 这样就往往容易因教师最近在教学方面的成功或失误而造成学生对教师以往的教学作出或好或不好的评价。诚然, 学生这种忽视教师过去的实际表现, 仅以教师最近在教学方面的一点成功或失误为依据而形成的对教师以往整个教学的认知评价, 将有可能影响到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3. 晕轮效应的作用引起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认知偏差。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对他人的认知过程中, 往往因对方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形成非常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而这种印象往往会影响其对对方其他多方面的乃至整体反映, 这种现象叫晕轮效应。尼斯贝德和威尔逊研究发现, 学生往往因对教师某个方面的突出的特点形成深刻而鲜明的印象的作用而导致对教师的其他多方面的一种笼统认知反映。如在学生中往往有可能因某个教师人长得漂亮而对他的教学作出更多的其他方面的肯定评价, 或仅因某个教师因性格内向而表现的某些冷淡有可能对这个教师的教学的其他方面作更多的否定评价。这就表明, 由于晕轮效应的作用, 往往有可能使学生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过程中, 因教师的某一突出优点被扩大而缺点被其忽略掉, 也有可能因教师身上所存在的某一突出弱点而掩盖其对优点的反映。诚然, 这是一种毫无逻辑的主观类推与泛化表现, 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的认知偏差反映, 它往往会因此而掩盖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4. 标签效应作用引起的对教师教学评价的认知偏差。

在教育实践中, 往往有许多教师被赋予这样与那样的荣誉和头衔, 如“特级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讲师”、“教授”、“校长”等, 尽管所赋予的这些荣誉与头衔是社会根据教师以往的实绩所给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 所有这些等于说是给教师贴上了这样或那样的标签, 但这些只能说明教师的过去, 并不能反映教师在当前现实中的种种实际表现。而在现实中学生往往因受到这种标签作用的影响, 对教师的教学作出一些与事实不相符的有失偏颇的评价。一般在同等的条件下, 他们更容易对那些被社会赋予更优越地位的教师给予更多的肯定性评价, 而对那些被社会赋予较低地位的教师往往有可能给予较低的评价。一位教授和一位讲师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有基本相同的教学表现,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学生对他俩的评价往往不仅难以做到基本相同, 有时甚至有可能大相径庭。他们通常对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教授的教学评价要比普通的讲师的教学评价高一些。因为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 对有教授头衔的教师更多的是以一种敬佩与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其教学, 因此, 他们更多地注意的是教授教学中的优点, 而对其一些不足他们就不那么注意到。因此, 除非这个教授讲课一塌糊涂, 在许多情况下, 他的讲课恐怕比一般讲师更容易得到学生肯定的评价。而对于只是普通头衔的讲师则刚好相反, 学生更多地会以一种略带轻视甚至挑剔的眼光去认知他的教学, 因此, 他们更多地只是注意到他在教学中的不足, 至于他的一些优点往往难以进入他们的注意范围内, 除非这位讲师的课讲得实在是无可挑剔, 而在通常情况下, 具有讲师头衔的教师比具有教授头衔的教师恐怕更难以得到学生应有的肯定评价的。由此可见, 受教师身上的不同标签的影响作用, 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知出现偏差而使评价结果失真。

5. 刻板印象作用引起的对老师及教学评价的认知偏差。

与前面的客观标签有所不同的是, 因学生在长期的学校生活实践中所积累的主观经验所形成的对教师刻板印象所导致的认知偏差, 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他们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实践表明,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生活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关于好教师与好的教学的认知模式和不好的教师与不好的教学的认知模式, 即在他们主观上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是好的教师, 什么样的教师是不好的老师, 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 什么样的教学是不好的等认知图式, 他们便用自己所建立起的这种图式及其标准去形成对教师及教学的评价。如果教师及其教学符合他们关于好教师和好教学的认知模式及标准, 他们就给这样的教师与教学予以好的评价;相反, 当教师及其教学符合他们关于不好的教师和教学的认知模式及标准时, 他们就会对这样的教师与教学给予不好的评价。虽然每个学生关于教师及其教学的好坏的模式及标准中不乏一些合理的成分, 但其中更多地折射出学生的一些非理性的东西, 反映了学生个体的一些兴趣、偏好而缺乏应有的客观公正性。因此, 如果学生凭这样的认知模式与标准去评价教师及其教学的优劣, 显然是不科学的。

二、因社会归因问题所导致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认知偏差

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知评价过程, 实际上就是对教师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原因进行判断的过程, 因此, 根据社会心理学所揭示的有关归因原理, 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在对教师教学的归因评价中有可能产生的认知偏差。

1. 因非动机性归因失误而导致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认知偏差。

这里所指的非动机性归因偏差, 是学生在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归因评价时, 由于加工信息资料及认识上的原因而产生的偏差, 这种非动机性归因失误而导致学生对教师归因评价的偏差主要反映在学生对教师进行教学归因过程中, 由于过于重视教师自身“行为”表现而完全忽视影响教师教学的“场”所造成对教师教学归因的偏差方面。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曾指出, 对他人进行归因中常常太多的根据行为者所表现的行为, 而不大注意根据行为发生的环境的前后关系来作出。他认为这是一种“行为”吞没“场”的归因偏差。它具体表现在学生对教师教学归因中, 学生往往会过高估计教师自身的行为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而常常忽视或贬低了教师及其行为以外的其他实际上对教学构成重要影响的各种环境条件的作用, 以至于将教学成败的原因完全归属于教师自身。虽然教育学揭示了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但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 而在他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完全的意志自由。事实上, 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其行为还要受到诸如教材内容、教学设备、场地、时间、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客观地讲, 有些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上述因素的自由度较大, 有些学科的教师在利用上述因素困难较多, 而学生在对教师的教学归因评价中往往会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些对教师教学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更谈不上去考虑不同学科在这些方面所存在的事实上的差异性, 而是更多地甚至完全地根据教师个人的教学表现而论其成败优劣。显然, 这种忽视其他因素对教学影响的作用, 而孤立地凭教师的自身因素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归因评价是缺乏应有的客观合理性。

2. 因动机性归因失误所造成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认知偏差。

一般来讲, 教师与学生之间虽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 但却存在一些事实上的利害关系。在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 出于维护自尊和自己某种个人利益的需要, 有些教师往往会将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归属于学生自身, 而学生出于维护自己的颜面而不伤害到自尊则会将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较差的归因于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对同样一件事, 相关的主体会作出绝然相反的归因, 从理论上讲, 这是一种出于自我保护而形成的“自我服务性倾向”所导致的动机性归因偏差。由此不难看出, 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较差的学生, 他们往往有可能将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较差归因于教师的教学, 这就自然会直接影响到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教师应该有一定的责任, 因此, 教师如果将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学生自身的问题, 显然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表现。同样, 如果学生将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较差的原因完全归属于教师显然也是极其片面的。这是因为,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 教师的教学毕竟只是一种外因条件, 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方面的因素, 而事实上, 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优劣成败往往要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 如果学生仅仅以自己学业的好坏去论教师教学的优劣, 其至将自己学业成绩不理想或较差的原因完全归属于教师的教学问题, 这是有失偏颇的。

综上所述,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与作用, 往往有可能不同程度地造成学生对教师教学反映方面的一些认知偏差, 而且这些导致认知偏差发生的因素大多数在现实中是自觉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 因此, 由这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的认知偏差在许多情况下是无法有效控制与完全避免的, 因而, 由这些认知偏差所造成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失实或失误也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表明, 学生在对教师及教学的评价中很难做到应有的客观公正性。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很难做到客观公正的情况下, 就自然会因此而伤害到教师的自尊和工作积极性, 如果学校将来自学生方面关于教师教学评价的信息作为教师奖惩、晋降等的主要甚至唯一依据, 这对一些教师来讲是很不公平的。有鉴如此, 笔者以为, 有关部门在对教师的管理与决策中, 应审慎使用从学生方面得到的有关教师教学评价结果的信息。否则, 不但不会调动大多数教师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反而有可能使一部分治学严谨、平时严格要求学生, 且实际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受到不应有的伤害;不但不会促进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朝积极方面转化, 反而有可能助长少数教师与部分学生在教与学方面的不正之风, 最终将会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全全, 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体育教师如何对学生实施评价 篇3

彰显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体育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热爱体育的学生往往会乐此不疲,但也有学生不愿参与。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细节,就会对学生的体育兴趣产生深刻影响。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营造快乐的氛围,使学生们兴致盎然 体育课堂应当是最快乐的天堂。教师在组织好课堂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幽默而风趣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中的独特魅力。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助手,就是幽默。”笔者在执教中曾经遇到一个胖乎乎、不爱动的学生。在一次罚篮测试中,他的成绩为零;而其他同学的哄笑声,更使他显得难堪。为了化解眼前的尴尬,笔者及时说道:“奥尼尔罚篮也很差。”随即又补充道:“但是他打球很动脑筋,别人拿他没办法。”其实,笔者只是间接地评价他的罚球是不合格的,但鼓励他不要放弃,做事多动脑。后来,他不但赢得了“小奥尼尔”的称号,还顺利通过了初三体育考试。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不但能够有利于构建轻松、快乐的课堂,有时对学生的将来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运用人文的方式,使学生们增添信心 体育课堂中,教师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多样化的。不仅仅是语言,有时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笑容就能触动学生心灵,使学生信心倍增,从而彰显出体育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比如,一名学生规范地完成了“前滚翻”,你可以竖起拇指以示肯定;一名学生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投篮,你可以上前击掌以示鼓励;一名学生未能顺利地完成“后滚翻”,你可以轻抚脑袋以示安慰……总之,评价方式既要多样,凸现学科特色,也要注重人文性,彰显教师之爱。

把握学生心理,获取学生信任

学生的言行是其内心的真实写照,要想自己的评价使学生心悦诚服,就必须了解學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树立自信,而不是毁坏其自信,阻碍其发展。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做到以下两点:

学会换位思考,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初中生处在成长期,思维日渐成熟,情感日益增长,他们很容易动感情。因此,评价时要换位思考、审时度势,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面对信心不足的同学,评价时要多一些鼓励,切不可一味地责怪;面对逞强好胜的学生,评价时要因势利导,切不可一味地表扬或粗暴的批评……总之,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的评价才更有权威,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心悦诚服。

关注内心波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成长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可能绕过学生心理。初中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具有两级性(即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内心波动,从而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在笔者班上,有一位文化、体育都很优秀的同学。一次,在学习“前滚翻”时,动作要领已经基本掌握,可他仍然觉得自己完成得不够好,不断地重复练习着。当到他展示时却又突然放弃。笔者知道:他是一名好胜心极强的学生,他的内心从“我要最出色”好强演变成“我不是很优秀”的放弃。于是,笔者做出及时评价:“你追求完美的精神值得表扬,但你轻言放弃的做法值得批评。你的‘滚翻技术可能不是最好的,但请你向大家展示最好的自己。”后来,他认真地完成了“前滚翻”。其实,教师的合适评价,有时会使学生如沐春风,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师生和谐

学生在身体素质、智力水平、性别、成长背景等方面是不同的,学生的差异性确实是客观存在的。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收益。因此,教师在评价时既要确保客观、公正,也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性。比如,身材瘦小的学生在完成体操基本动作时可能会有其独特优势,但在投掷等田赛项目时往往就劣势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时灵活机动,努力挖掘出每一名学生身上的特长,使其更自信地成长。另外,不同的学生对评价的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不同的。面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可以在严厉中不失鼓励;面对心理承受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可以在严格中不失和蔼。总之,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回避学生的差异性,而要做到既讲公平公正,又要因人而异。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笔者深信:这样的师生关系一定会融洽无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质,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可以说,评价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整个教学目标能否完成,课堂是否融洽。尽管评价方式是多元化的,新课程理念也强调学生的自评、互评,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做一名优秀教师,请从成为一名懂得运用评价这一方法的教师开始吧!

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范文 篇4

——小学生考试评价初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程改革尝试以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也日趋成为困惑广大一线教师的现实问题。

在考试评价形式上,我们习惯于一张考卷,一个分数的简单考试评价形式,并认为这是最为公平而有效的评价方式,所以一直来许多教师乐此不疲。孰不知分数测评一方面有其偶然性,另一方面有其片面性,无法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评价,仅仅靠分数并不能真正客观地反应出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教师的教学问题,它注重了评价功能而忽视反馈调整功能,从而误导了许多家长、学生唯分数论。

同时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家长要求学生取得高成绩,也为此不惜一切代价让学生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让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高于别的孩子,这样才在同事面前有了炫耀的资本。也正因为如此,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变得越来越来重,各种作业、练习册也随之而来,要让学生感到考试不是“终点”,而是“中点”,不是“压力”而是“动力”,除了“独作”还可“合作” „„让学生不再厌倦和害怕考试,所以要改变小学考试评价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思考与探索。

那么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既要学习有关教育评价的一般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又要研究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1

对他们的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于处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评价的功能也不完全相同,对小学生的学习而言,评价应该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习评价看作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从而起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怎样把适应学生的成长发展,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力作为评价的主流,让我们的考试“评价”更具有生命力呢?

一、卷面要人性化

部分学生对于考试本身存在一种恐惧心理,如果我们还是以那种单调、严肃、纯粹的语言出题,无形中就给学生一种更压抑、更紧张的心理氛围。我们在命题时可以使用邀请式语言(请你„„);或增添鼓励性语言(我最行);或变成询问式语言(你知道吗?);或旁注提醒式语言(可要认真哟);或配用卡通式图像等等。接下来就是版面设计了,字体要适中,间隙要合适。如果试卷版面设计不合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更加加重学生的恐惧心理,如此以来,孩子们还有好的心情去答题吗?所以我们在命题时应注意语言的亲切性,使语言充满人情味,体现卷面的人性化。

二、试题要生活化

素质教育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从一味的死记硬背中走出来,而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本地知识融入到教学和评价当中。如在语文试卷的作文或口语交际中,让学生说说我们民勤的文化人情、民勤的节水增效或怎样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等等。这样既能了解自己的家乡,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阅卷要灵活化

试题种类繁多,但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即根据评分的客观性程度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由于客观性试题(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题目量大,答题所需的思维量也大,评分标准容易掌握,阅卷便捷,越来越被普遍采用。但是,如果要测试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不可能单靠客观性试题来完成,还必须依靠主观性试题来测试。例如:语文中的阅读分析题,口语交际题等,这就需要我们的阅卷老师制订一个合理的,灵活的评判标准,例如低年级的儿童并不十分理解“分数”的意义,所以不轻易给学生简单地打分或“×”,而是给他们“☆”或“△”,同时鼓励他们订正错误,正确了再给予肯定。记得在一次试卷批阅时,有这样一道句型训练题:请把“花儿开了”改写成拟人句。大部分同学改后是“花儿笑了”,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小花在春风的吹佛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向过往的行人平平点头”,无疑后面的句子表意新颖,思维灵活,却出现了两个错别字。如果按标准计分是要扣分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阅卷老师就要灵活处理,如果打上一个“×”,一棒子打死了孩子创新和思考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找出学生错误的同时,还要鼓励这种创新精神,所以不予扣分。我们要善待前进中的错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孩子的学习行为,关注孩子们的整体发展,不再分分计较,因为我们不能造就高分低能的人。

四、评价要多元化

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小学生评价只在期末时评价一次,几乎由班

主任个人包揽,对学生的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依据,是一种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没有学生的自我评价,没有家长的参与评价。这种传统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甚少,忽视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很好地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单一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导致人的片面发展、被动地发展,这与新课程所提倡的人的全面、主动地发展是相背离的。为了实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全人发展的目标,必须更新我们的评价观念,我们的教学评价要多元化。

我认为,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应该很好地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1、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价的客体,更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可以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学生自评、互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改正学生错误的途径之一。

2、家长评价

学生家长群体是由各个文化层次、各种家庭背景的个体组合而成。学生的个体差异、家长及家庭的个体差异本身也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的点评让我们感受到家长不仅是在指导孩子学习,同时也是在娓娓地引导孩子做人,他们是心理医生,同时也是引导孩子做人的导师,“家长评价”搭起了老师与家长联系的桥梁,也为家长了解孩

子,并适时作好心理沟通开辟了园地。因此家长和学校之间要多沟通,多了解学生在两种环境中的表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也不要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要看到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其自然发展。

3、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过程进行中的评价,平时的评价要及时,但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度,千万不可滥用,这样才能激励学生;而总结性评价常为学期结束时的评价,现实情况是,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学生在平时的个性表现,这样就会以偏概全,不能真实客观的评价,而要从学生的成绩、平时的表现等多方面来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积极性和促进作用。

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各有其特点,也各有其适用范围,应实事求是的结合使用。现实的情况是只习惯于定性评价,如“综合成绩”记B等是一个什么情况?是经常不完成作业?是成绩差?还是书写差?还是质量差?这样得出的评价结果模糊笼统,弹性较大,难以精确把握,同时学生看不到自己的努力,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其时,小学生喜欢实实在在教学的累加,因此,评价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增加定量评价,如:参加了几次活动?作业几次得“A+☆”?迟到几次?为集体做了几件好事?„„这些定量的评价是学校对学生的一些基本要求,更是学生每天努力的实际情况和要去努力的内容。这些定量评价,让学生容易看出自己努力的程度,也容易显示出进步的情况,家长、老师、学生看了则一目了然,便于接受。

高三教师对学生评价 篇5

2.你是一个聪明、勇敢、集体荣誉感极强的孩子。课堂上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作业每次都能按时认真完成。你勤于思攷,所学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能遵守学校各项的规章制度。希望你继续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3.你爱好广泛,知识丰富,好学好问,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善于思考,上进心强。你的学习目的很明确,态度也很认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希望你继续努力,成为品学兼备的好学生。

4.你是一个乐于助人,待人有礼的孩子。课堂上你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每次打开你的作业本就有一种美丽的享受。学习上能刻苦钻研,成绩优秀。能大胆指出同学的错误。希望能发扬刻苦学习精神,保持优秀成绩。

5.你是个受老师与同学们都喜欢的孩子。课前能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注意力集中。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上你积极进取,善于想象,敢于创新。关心班集体和热爱公物。愿你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奋学习。

6.你是个学习认真,工作负责的好孩子。能在课堂上听到你正确的发言,令我很欣慰。每次的作业都完成得不错。在学习方面非常出息,每次测验都是优秀。乐于接受老师交给的任务。希望你继续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7.你在学习上的认真与执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业每次都能按时认真完成。学习上能刻苦钻研,成绩优秀。每次的值日工作都能出色完成。在尊师爱友方面你做得非常出色。希望能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 篇6

山西省静乐县致远中学教师

巩靖赟

一 赞赏式:对学生表示由衷地赞美和赏识。

我忍不住要多看两遍,真好!2 你真棒!最近学得真棒!

喜欢你独特的思维,喜欢你爱思考!4 祝贺你每次都考一百二十分!5 就这样做下去,孩子!6 喜欢你的认真劲儿!

你努力,你收获,你勤奋,你成功!8 我发现你的成绩又提高了!

今天我太高兴了,因为看到了你的作业!10 喜欢你的书写格式,规范工整而逻辑严密。推荐给大家!

二 肯定式:对学生的作业或作业中的某方面表示关注和肯定。

这一次做得不错,再努力些就会更棒!2 孩子,你在努力!我能感觉到!3 这就是耕耘后的收获!4 这段时间学习状态很好!5 有进步啦!

孩子,我喜欢你的进步,为你高兴!7 字迹美观,页面整洁!8 这么端正的作业,一定下了很大功夫!9 作业挺多,你还能写这么好,这就叫坚持!10 我知道你昨天生病了,没想到作业还能做这么好!

三 批评式:直接点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促其改正。

学习退步,我会注意你!2 你没有认真完成!3 放松要求了吧……

为什么总有算错的题?我等待你的回答!5 这不是你的水平!

认真做了吗?我喜欢你上次的作业!7 骄兵必败!

你的朋友们快超过你啦,还不努力!9 后面没有前面认真,“持之以恒”!

不可以对自己降低要求!因为你能做到更好!

四 激励式:激发和鼓励学生,使其奋发!

加油!超过别人!2 放飞梦想,突破渴望!3 让大伙儿看到更出色的你!4 相信你能做得更好!5 加油!加油!加油!!

对,希望你更专注些,再把目标定得高些!7 你很认真,继续努力吧!你会做得更好!8 下次要拿第一哦!

一切皆有可能,你的努力也一定能收获成功!10 老师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能写得更好!

五 说理式:通过说明道理,帮助其战胜困难,转变学习状态。

失败乃成功之母,别泄气!2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对自己的要求有多高,就能达到多高的水平!4 你的汗水不会白流,你的努力也不会白费!5 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

不要辜负老师和家长对你的希望啊!7 你是全班同学的榜样,你觉得该怎么做? 8 作业是巩固知识的必要途径,必须用心完成!9 从容面对失败,就有超越自己的底气!10 孩子,懂得珍惜就会拥有更多!

六 导行式:直接指导学生行为,帮助其学习进步。1 看看你同桌的作业,他的格式更美观!

数字和字母的大小相同,图形规范的画,你能做到,加油!3 再加把劲!

不要叹息时间的消逝,要热情而执著地抓住它!5 要结合自己上课的感受灵活选择解题方法。6 把你的作业和××同学的交流,你们都会有收获!

试着看一些课外例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我觉得你需要这些知识!

选择一些综合题的例题,对你的书写过程会有好处!9 如果像上次的作业那样做,我会更欣赏你的耐心!10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吧?

七 指导式: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书写过程不完整!

你应该推理的更严密些!加油!3 方法可以更简单些!

尝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思考一下,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5 在拓展创新题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些!6 图形要规范的画,不要用手潦草画。

我想,你作业的时间分配可能需要调整,我们可以商量一下。8 眼到,心到,手到。你能做到!9 沉住气,看清楚,算准确!你能做到!10 图新右边画,推理格式上下要对齐。

八 谈心式:与学生交流思想,增进情感,促进学习的内驱力。

给自己一个笑脸,你会发现,生活,完全不一样。2 今天我看到你做题时专注的神情,被你感动!你从第一页翻起,便会看到自己的进步!

孩子,老师发现你这两天有点灰心,别泄气,你能行!4 我相信自己的学生,你也要相信自己,你能行!5 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让我感动!6 太喜欢你的思维了,计算简单而又易理解!7 你让我送给他一个微笑,对吗?孩子。8 鼓励,对你很重要,我记住了!谢谢你!9 你能感觉到老师对你的期待吗?

用你的努力,给我一个鼓励,让我们一起冲!

九 总结式:针对学生的作业内容、形式,进行总结。

你的解题思维告诉我,用眼睛和心灵发现世界,我们就仿佛比别人多活了很多年。

学会数学可以使人更加明智,你做得好呀!

一个公式,解决了这么难的一个题,今天我又明白了学习的乐趣。

做得多好呀,一道“复杂题”,动动手操作简单完成!5 特殊值法,有助思维,你做得好!

勤奋地学习,获得成功,你做到了,我很高兴!7 是的,有时,逆向思维也能给人很大的启发!8 数学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其乐无穷!9 做得好,你是这样想的吗?做一只鹰!10 “马上做”而不是“慢慢来”,你说得对!

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范文 篇7

教师的个人魅力首先应体现为学高为师。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生动的、激情的、有趣的, 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要在课堂上展现丰富的知识内涵和丰富的人文修养。

一.是亲情导入, 显示教师亲和的魅力

语言教学活动是交际活动, 其中充满着情感和乐趣。而要想取得一堂课的成功, 导语的设计就非常重要。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进入到文章所设计的情感之中, 可以使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授《竹影》一文时, 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 大家小时候画过手掌印吗?把一只手按在一张白纸上, 然后用彩色笔轻轻的描绘出这只手的轮廓?”话一出口,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有”。一句简短的导语,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唤醒了学生的记忆, 恰倒好处地引出了课文的内容, 让学生沉浸在探究课文乐趣的兴奋之中。

又如在一堂作文指导课的开始, 我仿照综艺大观中的问题设计模式, 设计了几个描述性的问题, 让学生猜猜他是谁。“此人身体壮实, 喜欢打篮球, 学习成绩优秀……”说到这里, 大家就非常肯定的猜出了这是班长, 当他们沉浸在回答正确的兴奋中时, 我便顺理成章的引出了人物描写的作文指导课。带着这样的激情, 我顺利完成了课堂的教学任务, 同学们也恍然大悟, 原来作文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难。

由此可见, 在一堂课开始的时候就深深地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 让他们在整堂课都沉浸在预设的氛围当中, 不愧为展现教师魅力的好方法。

二.是质疑问难, 显示教师启发的魅力

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交流的活动过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有许多临时生成的情况。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问题, 老师如能机智而又合理地处理问题, 让学生学有所得, 是展示教师魅力的又一关键。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 思维是从疑问的惊奇开始的。学生头脑中只有存在问题, 才会去思考, 才会有求知的欲望, 才会主动去学习, 知识的获取对于他才有意义。

在教学《变脸》一文时, 面对变脸这一国粹, 学生兴趣盎然。我随即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让学生猜测一下变脸绝技的秘密妆容藏在哪里。结果学生的答案让我大吃一惊, “藏在帽子里”、“藏在宽大的袖口中”。还有一位同学的想象更加奇特, 说是“变脸者头上的帽子有机关, 头一转相应的脸谱就掉下来了, 而宽大的披风是用来遮挡视线的”。话一出口, 同学们顿时激情高涨。顺着他们的热情, 我顺水推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么高超的技艺, 水上漂为什么一定要传给一个男娃子, 从中可以看出什么社会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 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一堂语文课就在老师恰当的提问和学生热烈的讨论中, 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 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古时候信息传播没有现在这样发达, 那诗歌是怎样流传到现在的?”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是像传家宝一样传下来的”。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 我适时地给他们补充了另外几种古诗流传的途径, 例如题诗, 互赠等, 并告诉学生学习古诗能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就是培养学生进取的人生态度, 就是教给学生创造美好未来的本领。所以, 语文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质疑问难的启发魅力。

三.是问题处理, 显示教师智慧的魅力

现代教育论认为,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一起进行交流, 往往能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但作为教师,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 因为年少, 他们难免会在课堂上顽皮、犯错, 甚至会闯祸。那么, 当学生出现上述行为时,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列夫托尔斯泰》是描写托尔斯泰, 展示其思想精神的一篇文章。文中语言形象, 人物描写细致入微, 很好地展现了托尔斯泰的性格特点, 但文章没有多少生动曲折的情节, 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无味。我经过精心准备, 满怀激情地给学生讲课, 却突然发现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同学打起了瞌睡。面对此情此景, 我该怎么办, 厉声呵斥呢?还是委婉规劝呢?我灵机一动, 那就干脆让他上黑板画肖像吧!学生静静地等待, 他也充分展示了他的美术特长, 寥寥几笔就勾画了一个人物头像。还没等他回到座位, 教室里哄堂大笑, “这个头发不够浓”、“这个鼻子不像”、“眼睛太大了”、“像诗仙李白”……同学们的点评此起彼伏。此时, 那位打瞌睡的学生恍然大悟, 原来老师是借此机会让自己了解托尔斯泰啊!他回到位置后没有立即坐下, 而是站着说了一句“老师, 我画得不像”。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枝末节, 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中一段小小的插曲, 彻底驱散了学生沉闷的学习情绪,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处理问题的智慧魅力, 从而渐渐地爱上了语文。

同时, 教师的个人魅力也应体现在身正为范上。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 学生在语文课堂学到的不仅是简单的语文知识, 还有让他们一生受益的人文知识。语文是一门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学科。所以, 语文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 更重要的是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一.是教师要用自己的师爱感化学生

语文教学是一个充满情感交流的过程, 每一篇文章都渗透着浓郁的情感, 要想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切实得到熏陶, 教师就必须把自己的情感有机的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能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果师生关系紧张, 学生则会把对老师的逆反心理带到教学活动中, 由“不喜欢某老师”发展为“不喜欢某老师的课”, 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要尊重、信任、爱护学生, 要以平等的态度教导他们, 以真诚的心吸引学生, 拉近师生距离。教师在关爱学生的同时, 也要对他们提出适时、适当的要求, 让学生在学习中, 和老师建立起融洽、和谐、平等、协作的师生关系, 为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奠定基础。

二.是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没有情感的支持, 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都是软弱的, 只有点燃学生的情感焰火, 才能激发起他们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于漪也说过“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 精湛的思想, 流入学生的心田, 带学生在美丽的世界徜徉, 让学生学得愉快, 学得兴趣盎然, 获得艺术享受。”所以教师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 用自己的激情来处理文本。教师的教学激情对学生的学习激情有激发作用, 我们难以想象一位对语文冷漠的教师, 他的学生会对语文有强烈的兴趣, 所以我认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始终对语文充满着激情。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 但语文教师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保持自己心态的平衡。只有教师自己保持了平和的心态和愉悦的心境, 才能最大程度的感染学生,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感人心者莫大于情”,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之一。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 用我们丰富的知识、高尚的人格,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让语文成为学生成长的伴侣。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汗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

[2].申继亮、谷生华、严敏著《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范文 篇8

關键词:教师;学生;评价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其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完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决定》,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我校在州教育局、省教育厅的领导与关心支持下,定为全省学校课程开发示范校。我们充分利用当地优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设置了《小学剪纸》课程。淡化课程的学科性,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实践条件,创设创新情境,成为我校校本课程的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的重点。在此,形成了对教师、学生的全面评价。

一、校本课程中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的档案袋的评价制度。

教师的隐形因素(对职业的耐心、对学生的爱心、对教育的忠心)作评价。

建立教师师德档案袋包含内容如下:

1.撰写论文(论文包括学术论文、学科论文、教学管理论文、新课改思考、校本课程新观点等)、计划(工作计划、教研计划、图书计划、学习计划)、总结(工作总结、教学研究总结、图书心得总结、学习总结)、课件(参赛课件、讲座课件、专业课件、校本课件、梦想课程课件)、案例(教学案例、实践活动课案例)、作业批语(总结批语的创新点)、成绩(教研成果、教学成绩、各类获奖);

2.课程纲要(三级课程规划);

3.学生德育实施记录(方案、落实、实效);

4.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校园安全、食品安全、生理卫生安全教育,交往安全教育等);

5.随笔(新课改理念、教育研究、教学创新等);

6.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表、家长对教师评价表、同事互评表、校领导评价表等。

二、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1.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角色及时地给以肯定。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给学生一个客观的评价。

(1)学生要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和各项活动及各种竞赛。

(2)正确对待并协助老师做好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来,更不可能很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关键是行动。知识只有在亲身经历中才能获得,因此,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习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贯彻课改精神、激发和培养师生自主开发课程的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作用,让藏族文化与传统文化全面融合,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的新型人才。

2.以课程带给学生的喜悦程度、知识技能,结合学生对课程的接受能力为重要评价指标;将学生的参与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

三、建立尊重、激励、多元的师生评价体系

1.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对师生的评价,我们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如,《小学剪纸》,教师将平日学生在实践中做的作品别用优、良、达标评价,期末将平日的表现加以综合,进行等级评价。除此以外,还采用了活动课参与、智力竞赛等阶段性评价。另外,建立了个人作品档案夹,以创新作品为重点,随时评价学生。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评价学生。任课教师通过家长会、家访卡,让家长与教师一同评价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家长就能管好自己的孩子。

校本课程给了学校充分的空间,把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与校本课程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供了有力保障。校本课程本身在实施的过程中充满了交流、反馈、反省、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注重了课内外结合,多带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但限于我校实际情况,师资情况,可供参考的系统资料太少,可供学生活动的场所太少等情况,做好校本开发还存在很多困难。相信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很多困难会迎刃而解,校本课程也必将逐步完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学校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完善评价制度,客观地、科学地实现评价,推动学校课程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门秀萍,等.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开明出版社,2003-05.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夏河县藏族中学)

上一篇:制造企业培训论文下一篇:科举考试与公务员考试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