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教师的做法(共5篇)
学生评价教师的做法 篇1
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 还要关注过程。通过评价, 教师应帮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 促进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我就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学生自我评价
1. 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Pair work应用得最频繁, 几乎在每一节英语课中都要用。它不仅适用于单词、对话教学, 也适用于Let’s do、Let’s chant的学习。如:在学完单词后, 我经常请同桌互相读一读, 互相检查, 达到认读本课单词的目标。由于PEP教材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 因此, 同伴之间的分角色表演, 对话使用尤为频繁。例如:在教学Unit 4 Part B Let’s talk时, 我设计了一个与自己的好朋友表演对话的活动。我请表演的同学戴上Sarah和Chen Jie的头饰, 一人扮演Sarah, 一人扮演Chen Jie, 同时准备一个Teddy bear。学生们跃跃欲试,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 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类型的合作方式, 往往是在教师想让学生用语言来完成一项任务或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调查时采用。例如:在教学PEP教材第一册Unit 5 Let’s make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型教学活动, 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 让他们用“What do you like?I like……”来询问组里的同学喜欢吃什么, 并记录下来。这样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英语, 并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每一单元的storytime, 我都让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比赛。由于这一部分不是精讲部分, 在简单的指导后由小组长组织听录音、读课文, 然后再表演、各个小组之间展开互评。我发现学生表演得非常好, 能脱离课本, 还会联系以前学过的内容。
二、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是对学生进行人本关爱的立足点。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他们有自己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 应视为正常现象。一次课上, 我让全班学生分两组竞赛, 各自出题, 对方组员回答。话音刚落, 就发现A组的几个学生狡黠地看着B组的那位他们“看好”的学生咯咯笑。那位学生在A组的欢呼声、B组的责备眼神中回答了问题。我急中生智, 说了三句话:“某某同学敢于回答问题值得大家学习, 他深刻思考了该问题, 但遗憾的是他的答案不正确。”第一句评价是对于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的赞赏, 第二句评价是对学生积极思考的肯定, 第三句评价则是揭示了该生答案不正确的信息。在课堂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生命发展的差异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发展, 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三、宽容学生
要使学生发展, 首先要对学生宽容, 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例如:一位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女学生突然举起了手, 我高兴地让她发言, 可是这位学生站起来后, 一紧张, 什么都忘了, 急得哭了起来。我没有批评她, 而是鼓励她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 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 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在随后的提问中, 我多次通过目光暗示或鼓励这位学生大胆发言, 有一天, 她终于顺利地回答了问题, 并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教学是一门艺术, 要想有效地把握好教学评价的尺度, 只能靠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学习、自主创新、因材施教, 才能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评价教师的做法 篇2
http://
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使语文课堂呈现出了灵性生成性和丰富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加以反思,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索自己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二、要注重指导、鼓励为主,使学生乐于自我评价“授人以鱼,可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供一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使学生行之有法,乐于进行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多进行赞许和鼓励,低、中年级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要淡化学生之间的互相比较,更多地引导学生寻找自身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以补己之短,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如,不要过多地追问学生:“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而应引导学生:“你自己试着读一读”“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为什么?”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整地作出自评,不要急着自己单一地评价学生。当学生在自评时
语言不流畅、感到紧张时,教师要给予热情的鼓励与帮助,使学生有勇气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
三、指导学习方法,学会自我反思
评价能力的提高依赖于良好的认知策略。教师在平时要多结合课文的学习,渗透“字、词、句、段、篇”的学法指导,重视“理解、分析、表达”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中结合具体课文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情节曲折、人物对话精彩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表演、改写、仿写等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人物刻画的传神。
学生评价教师的做法 篇3
但是由于我们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对于学生的评价还仅仅停留在“以获取知识的多少为唯一目标”的评价体系上, 这样往往会使很多学生在人生刚刚起步的小学阶段就已经丧失了自信心。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起自信呢?现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自信受到成功率的制约。一个人的自信程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次数越多, 自信心越强;反之, 失败次数越多, 自信心越弱。我的班级中原有一名学困生, 各科成绩都很差, 他自己也很自卑, 最后有点“破罐子破摔”, 变得比较顽皮, 其实他的内心是渴望得到大家关注的。可他越玩皮, 大家越不喜欢他, 他对学习越没有兴趣。我原以为这个学生成绩差是因为家长对他放任不管, 可是在家访中我意外地发现, 其实他的父母亲为了他的学习费了很多心思, 做出了很大牺牲, 尽管他学习成绩不理想, 可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给他信心和帮助。我震撼于爱的力量如此伟大, 同时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们往往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我决心从培养他的自信心入手。
机会终于来了!一次数学课上, 这个“笨孩子”兴奋地举着手, 迫切希望回答问题。看着他自信的表情, 我暗想, 等他回答完了一定要好好表扬表扬他, 可没想到他站起来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这引来其他同学的笑声。我示意其他学生耐心地听他讲, 可他绞尽脑汁还是回答不上来。“怎么回事?看他举手的神情应该是有自己的思路。难道是紧张导致暂时遗忘。”想到这里, 我对全体学生说:“张洋同学今天能主动举手, 我们很高兴, 让我们为他的勇敢而鼓掌。”大家的掌声, 让他感到很意外, 他腼腆地笑了。我发现, 这一节数学课, 他听得特别专心, 而且举手也特别积极。基于刚才的情况, 我也不敢轻易请他发言, 只是试探性地挑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请他回答, 他好不容易答对了。我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同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望着他灿烂的笑容, 我似乎看到了他向着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在以后的数学课上, 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尽量挑一些适合他的问题让他回答, 并适当地鼓励他, 他逐渐有了自信。在应用题单元的教学中, 我意外地发现他在这方面的理解能力特别强。有一次, 大部分学生对一道应用题的另一种解法感到困惑, 这时他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其实这很简单……”他自信的语气和清晰的思路令全体学生和我目瞪口呆。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 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 越需要外界的鼓励。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要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期待、多一点鼓励, 这样学生就能在自信中成长, 在成功中快乐。
二、加强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自信也受能力的制约。能力不足, 便难有自信。所以, 提高能力是增强自信的必要条件。我曾对班级中那些智商较高, 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分析, 发现他们之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生活自理能力差。他们的家长往往比较重视知识技能、艺术技能的培养, 而忽略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上、学习上包办代替。但是, 他们没有想到, 他们的孩子不仅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 而且也严重制约了知识技能的学习, 导致他们面对困难缺乏自信。
如:我班有一位男生, 吃饭是父母喂的、书包是父母整的, 连做作业也非要父母陪在旁边……尽管他非常聪明, 但是他在做作业的时候常常找不到文具、没人督促他就边玩边做, 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连考试也不例外。既然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影响了知识技能的学习, 我就及时进行了家访, 与他的父母达成共识:要全面培养孩子的能力, 敢于放手, 凡是孩子自己可能做好的事, 就要放手让他做, 并且相信他能做好, 使孩子感受到大家对他的信任, 他才会产生信心。一段时间后, 他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写作业、考试也不需要别人督促了。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对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性亦有其必要性。在培养学生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 学生会懂得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在提高能力的同时, 也有助于使学生养成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和独立做事的好习惯。
三、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自信还受期望值的制约。他人对个体的期望大, 信任程度高, 就会增强个体信心。反之, 则会削弱个体信心。所以, 一个人的自信程度往往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有关。
如:我班里有一个女生, 父母都是大学生, 但她的成绩在班级中只处在中下水平, 为什么呢?我在上课时观察到这样一些现象:每次她站起来回答问题, 其他学生都表现得很不耐烦, 嫌她说话啰嗦, 表达不清。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她对自己的判断, 影响了她对自己的信心。因此, 有时明明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却在其他学生的质疑中放弃了自己的观点;有时明明已经极清晰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却总是怀疑自己没讲清楚, 于是又绕过来绕过去, 讲了一大通, 更显得思路不清了。一次, 我请她分析一道思考题的解法, 刚一开口, 下面的学生就开始不耐烦了, 我示意其他学生安静、耐心地听她把话讲完, 原来她采用的不是常规思路。这时我对学生说:“多么巧妙的方法啊!我们刚才差点失去这次学习的机会。”慢慢地, 其他学生也跟着改变了对她的评价, 认为她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只是语言表达上有点欠缺。由于经常受到积极的评价, 她开始变得自信、变得活跃了, 学习成绩也上了一个大台阶。
学生评价教师的做法 篇4
[案例一]
莱福·艾斯奎斯是小学五年级教师,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学生二十多年。在很多方面,他非常“中国”化:加班加点,乐此不疲地给学生“补课”,把几乎所有的时间放到了教育上。让我们看看他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吧一—
6:30他打开了教室门,学生们自愿来上他的早课,还有别的班级的学生也来了。
7:00他的数学小组开始活动,他教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
8:00他给学生上语法课,学生们要写出20个句子,必须写对18个,否则要改过来。
8:30他给学生上数学课。
9:30这一个小时是一天中最重要的,那就是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每个学生一年要读12本文学作品。
10:30他给学生上科学课,学生每天做一个科学实验。
11:00学生休息,不过可以自愿跟他一起学习演奏古典吉他。
11:20他给学生上美国历史课。
12:00上经济学课,这个是最有趣的。他的教室是一个最小的经济体,可以选择打工挣虚拟的工资(设货币单位为元),如打扫卫生是650元、财务记录是600元等,然后学生们要“租”座位,桌子和座位有不同的等级和价格。好的每个月“租金”1000元,有的仅要550元。表现好可以得到奖金,表现不好要被罚款。如果钱积累多了,可以把座位买下来。但是要付财产税,也可以买下别人的座位,然后出租。这个时间就是处理这些经济问题的,发钱,存钱,结账。
12:30学生午餐。然后学生玩耍,也可以跟着他演奏摇滚乐和唱歌。
13:20他给学生上美术课。学生一年内要完成几件长时间的美术作业,有绘画、摄影、手工艺品。
14:20他给学生上体育课,训练棒球和排球技能,每天还要跑一英里。
15:00学生放学了,他与部分学生开始排练莎士比亚戏剧。这也是自愿的,也有别的班级学生加入。
16:00排练结束,但是学生还可以自愿留在艾斯奎斯的56号教室,学点他们爱学的东西。有的甚至在18:30到19:00才离开学校,当然艾斯奎斯走得更晚。
[体会]
艾斯奎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生长需要,安排了大量的深受学生喜爱的音、体、美等课程,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迅速扩张课程资源,加进古典吉他、摇滚乐的演奏、唱歌和莎士比亚戏剧的排演。除了安排丰富多彩的自主型课程外,他也能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有效地完成国家课程规定传授知识的任务。他在教学科学、经济学等这些知识性较强、内容较枯燥的国家课程时,采取让课程走近生活、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比如教科学课时,他要求学生每天做一个科学实验;在教学经济学时,他把教室虚拟成一个小的经济体,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这个经济体的一员,在一些规则的指引下安排自己的经济生活,在运用和实践中学习经济学的知识,这种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融合,符合知识的本来意义,也为学生将来在生活中处理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二]
克拉克老师不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学生素养。他制订了55条班规,每年开学初第一个月一定要让学生记住并按此去做,他总结的这55个细节从餐桌礼仪到积极心态培养,从学习生活到学会感恩,涵盖了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这些内容完全来自于克拉克对教育细节的思考,而且简单易学,行之有效。他在纽约的时候,接了一个差班。一开始校长坚决不让他上规则课,认为没用,要求立即上数学课。克拉克并没有听校长的,而是等校长走后把门关上,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后,仍旧教自己的规则。在克拉克眼里,学生必须会做人,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最后,他的班级从最差的一个班变成了最好的一个班。更可贵的是,克拉克每次都去寻找学校中最差的班级任教。
[体会]
克拉克老师本着对学生的爱和对其未来发展的责任,顶着权威的压力,不是把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而是教给学生建立自尊、自信和掌握受用一生的技能和学习方法。为此,他总是先研究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然后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觉得学习变得更有趣了,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考试分数。“我没有教学生‘应试’,我教给他们学习内容,尽我所能把教学变得有趣和吸引人。”克拉克说,“我认为应该寻找创造性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提高成绩不必‘应试’而教。”在他看来,“没有什么课能够教给学生自尊,但你可以教给他们技能,能够让他们获得自信,进而从自信中获得得到自尊的技能”。克拉克老师重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与我国教师普遍的做法相似,但是,他能从研究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开始,始终坚持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第一位,教给学生受用一生的技能和规范,值得我们教师学习。
[案例三]
在美国某校的一节英语课中,一位教师一进教室,就向全班学生开宗明义:“Today,we’ll learn a story about Mark Twin.Now you may ask each other.Answer my questions.Who is Mark Twin?What did he do?What about the story?”学生纷纷聚成小组,有上网查资料的,有七嘴八舌议论的,还有两个小组干脆举行辩论赛。教师先是观察学生讨论,随后自己也参与进去,课堂气氛异常热烈。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还在议论Mark Twin的话题,听课的教师觉得纳闷,问这位教师:“这节课你并没有告诉学生结论啊?”教师答:“让他们各说其是吧。”课堂氛围自由、宽松,上课期间学生可以随意走动,自由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体会]
第一,美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独立的个性化思维活动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很多问题禁止教师提供唯一的答案,允许多种不同见解的存在,反对用教师的答案代替学生的思维。第二,美国教师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合作学习环境,不仅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们在相互交往中,不断地认识自己,并发现同伴的优点,理解他人的感受,明白为什么与他人合作,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在合作中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案例四]
从幼儿园开始,美国学生就要做“研究项目”,这种研究是“从一而终”的,方法也是“从一而终”的,定题目、查资料、做总结、成文。项目内容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小学生做黄瓜的生长研究,高中生可能就要研究国际关系了。一位美国朋友用两粒花籽,给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做研究。半年之后,孩子的研究报告出来了——《鸢尾花的生长评估》。小姑娘在封面上放了一幅剪贴画,第一页是她查到的有关鸢尾花的介绍和培植方法,接着是她每天的工作情况和花的生长情况的记录,结果是花没有开,结论是鸢尾花大概不适合种在花盆里。虽然每一页只有几句话,非常简单,却很清楚。据这位美国朋友介绍,为了这个项目,他女儿不但寻求父母的帮助,而且通过网络和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培养,到了中学,好学上进的学生已具备相当的学习和研究水平了。另一个在美朋友上初中的女儿,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了研究。恰巧她的奶奶来美国探亲,小姑娘就认认真真地将“采访”奶奶的记录加入到研究成果中,做成了一个小册子。还有一位在美国上学的中国高中男孩更是借了一台微型录音机,事先拟好问题,采访父母的一个同事,他研究的课题是中国人对中东问题的看法。美国的图书馆都设有儿童专区。很多走路都不利索的小孩子,趴在地上翻阅自己喜爱的图书。刚跟电脑台一样高时,他们就会点鼠标找资料,令人心生感慨。
[体会]
学生评价教师的做法 篇5
一、更新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
要培育出创新型人才, 就要求教师具备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从何处入手呢?更新观念是首先要做的事。教师只有从思想上更新了观念, 才能在工作中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具体来说, 更新教育观念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教学和教师自身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认识, 建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师观。
1. 新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传统的学生观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 学生就怎么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 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 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不是知识的占有者, 也不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是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
2. 新的教学观。
教学观是指教师对于教学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其中包含了教师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基本认识。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要善于反思与创造,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增强教学设计意识,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学会充分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 新的教师观。
教师观指教师对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看法, 即对教师的作用与角色、教师的性质、教师自身发展等方面的认识。传统的教师观强调教师的经验, 强调教师的权威, 这显然不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新型教师观提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观察者、设计者与帮助者;教师应成为反思型、学者型教师, 而不是“教书匠”;教师是终身学习者。
二、改变备课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传统的备课中, 教师是为了方便教学、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设计教学方案的, 是把教学看成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单向活动过程。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课堂上的一切活动、所有时间都由教师一人掌控和支配着, 学生没有较多的主动性, 更谈不上有创造性。所以,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
1. 变重备教师的“教”为重备学生的“学”。
传统的备课往往只注意知识的传授方法, 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结果往往导致教师为完成教案而教。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多是“灌输式”的教学, 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 机械记忆多, 深刻理解少;单向交流多, 集体讨论少, 严重束缚了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 创新教学就是要变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为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 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再发现。所以, 我们在备课时要重点备学生的“学”, 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从而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的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
以往教师的备课只关注教科书上有什么就教什么, 一味地接受和照搬, 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的角色, 很少有自己的思考。长此以往, 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 学生必然厌学, 更谈不上创新。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 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 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 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 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 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对于偏离生活较远的数学例题要大胆进行改造、改编,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如, 李师傅接受了加工300个零件的生产任务, 他每小时加工36个, 工作4小时后, 还剩多少个没加工?这样的问题比较简单, 答案也单一,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无需进一步收集选择信息, 不利于创造。我们把问题改为“工作4小时后有没有完成任务的?”这样, 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改变传统单一的备课形式。
以往的教案常常写得过详过细。教师精细的提问, 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 预定的标准答案, 教学过程中每一环节所需的时间, 等等, 都写在了教案里。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发现这样的教案往往导致学生的思维被教师套到预先为其设计好的思维圈子里,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所以, 我们要改变这种单一的备课形式, 提倡教师用多种形式备课, 如流程式教案、框架式教案、表格式教案等。这种教案只要求教师备教学的知识点, 备每个知识点的教学总思路以及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具体的每一个细节不要求详细地写下来,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在备课形式上, 鼓励多样化。备课可以是教案、课件、学案, 可以是表格、活页、卡片, 也可以是“简案+课本注释”、“简案+学案”、“简案+课件”, 等等。
三、优化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舞台, 学生是这个舞台活动的主体, 因而我们要大胆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积极创造机会,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使学生掌握知识, 锻炼技能, 学会创新。
1. 新课的引入要力求创新。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 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 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 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吸引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教学工程问题:一段公路长1200米, 由甲队单独修需要10天完成, 由乙队单独修需要15天完成, 两队合修要多少天完成?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列式计算后, 教师再把工作总量改为300米、600米、1000米、200米, 让学生计算, 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工作总量变了, 为什么工作时间总是一样的呢?”这时再引入新课,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的欲望。
2. 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有效参与。
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 教师要高度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开放教学环境, 通过学生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说, 合作交流大胆尝试, 在教师的指导下, 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 要求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 通过割、补、拼等方法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然后观察思考, 小组讨论, 说说新图形与三角形的大小关系, 边与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 等等。之后, 让学生用两个不一样的三角形做实验, 看是否得出以上的结果, 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推导、验证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设计, 促进了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努力营造新型课堂教学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进行创新型教学的根本保证。因此, 教师要努力营造开放性、活动性、创造性、生活性、快乐性等新型课堂。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以及宽松的环境去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 做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进行推测和猜想, 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增强创造的信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给学生自己去安排的时间, 给学生自己去表现的空间, 给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 给学生自己去锻炼的条件, 给学生自己去行使的权利, 让学生学会从“无”创造出“有”。
总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需要教师加强自身学习, 更新教育观念, 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改变传统的备课形式, 大胆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这样, 学生的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的成果。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每个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所以,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更新观念, 树立创新意识。从优化备课、改进课堂教学入手,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评价教师的做法】推荐阅读:
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10-02
哈佛大学学生对课程及任课教师的评价06-15
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范文07-14
学生家长对教师评价表07-13
学生对任课教师评价表08-11
各班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评价09-30
《有效的学生评价》10-15
建立多元的学生评价08-20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09-30
高二学生的自我评价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