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行学生评价模式的反思(精选7篇)
对现行学生评价模式的反思 篇1
对现行学生评价的反思
上海市第三期教育管理硕士班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第三期海外高级研究班学员 静安小学 施学兵
[摘要]学生评价问题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焦点。针对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是:从以“甄别选拔”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甄别性学生评价向以“促进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发展性学生评价转变。
[关键词]甄别性 发展性 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评价的核心,具有导向和教育作用,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正确把握学生评价的内涵与功能,反思传统学生评价中的问题,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标准,是学生评价改革的中心问题。
一、学生评价的含义与作用
学生评价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个性发展、情感态度、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事 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活动。1
不同的学生评价模式隐藏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蕴涵着不同的教育理念,覆载着不同的社会意义。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评价过程具有作用,它规定着学生评价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等。
1、学生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状况 在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也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前提。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方面的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学生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得失并改进教学活动 通过学生评价结果的分析,对学生学习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程度的判断,教师可以得到有关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疏漏。当教学比较成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法巩固已有的成绩。当教学活动与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的时候,教师就要找出问题所在,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学生评价有助于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和调节学习过程 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是对教育目标与课程目标的恰当把握,体现了对预期教学结果的明晰描述,能为学生发展提供比较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同时,评价还为学生与他人比较提供了标准,是学生自我完善的重要参照和依据。通过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身的发展情况,获得有关学习进步的反馈信息,反思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1 张敏主编,学生评价的原理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P1 从而激发学习的动机,不断依据目标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在比较鉴别中不断改进、发展和完善自我。
二、现行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价值取向功利化
当前在学生评价过程中,过分地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优秀率、升学率等,把这些作为衡量学校与教师业绩的唯一标准,这种“近视”或“短视”行为带有明显的功利取向,与人的发展的全面性、长期性及复杂性的要求是相悖的,进而也就忽视了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和改进的功能。“评价的最主要目的是通过教育改进学生的表现,而不是审计学生的表现”。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通过评价,要能够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来唤醒被评价者的主体意识,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教育乃是个人自我实现的过程。所以,不应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过分关注评价的功利价值,而应关注学生在评价中的发展与成长,即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取向。
2、评价内容片面化
学生评价内容的片面化,单纯定位于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这属于学业成就方面。虽然学业成就是学生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学生评价除学业成就外,还包括对学生智能、态度、个性以及兴趣、爱好的评价。
3、评价方法、手段单一化
在现实的评价中,我们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过多地注重 定量方法而忽视定性的评价手段。不管是对学生进行哪方面的评价,几乎都是以考试和测验形式进行,因此评价结果自然是以量化的分数为表现形式,由于过分强调分数,导致了以分数为对象的“偶像崇拜”,分数高者自然也就成了“优秀”学生的代名词。
4、评价主体一元化
在传统学生评价中,存在着管理主义倾向,也就是学生评价思想的定位、指标的制定及评价的实施等都是由管理者来完成的。他们既是管理者,也是评价者,而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对象,只能接受来自于管理者的评价和指导。
三、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发展性学生评价
我们现实的学生评价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弊端,非常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强调的学生评价改革体现了从以“甄别选拔”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甄别性学生评价向以“促进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发展性学生评价转变的评价改革方向,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发展”,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是当代课程改革倡导和传播的学生评价新模式。
(一)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
1、评价目的: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传统学生评价主要以“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目的,即“选择适合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为评价活动的宗旨。发展性学生评价则强调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评价的根本目的。通过评价了解和 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发现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预测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将来发展的方向,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2、评价功能:强调改进与激励功能
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而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长期以来,学生评价主要用于对学生进行区分和认定,其功能主要体现为鉴定甄别、选拔淘汰。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的思想,认为学生评价的作用不仅在于区分工作的优劣程度,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做出选择,对教育实践活动予以指导、调整和控制。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而且,评价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应着眼于学生未来,应力求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以达到教育所要求的培养目标。同时,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馈调节。将评价结果以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学生,使其了解发展状况,尝试改进提高。(2)展示激励。将评价活动当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在各种评价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通过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获得进一步努力向上的动力。(3)记录成长。通过评价全面记录学生个体成 长中的点点滴滴,描述学生成长的过程,总结发展中的经验,确立新的发展目标。(4)积极导向。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并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引导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建构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课程发展模式。
3、评价主体:强调多元互动,他评与自评相结合
一直以来,学生评价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家长等管理者,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表现出害怕、恐惧、逃避或对立、应付、冷漠等态度。发展性学生评价重视以评价对象为主体,提高评价对象的参与意识与主体意识,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它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建立教师、学生、同伴、家长、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平等、开放、动态、互动的交互评价模式,尤其强调学生对评价过程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在评价活动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这种主体多元互动、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也有助于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有效地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
4、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关注个体差异
以往的学生评价过分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发展性学生评价则要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性、一般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表现。评价不仅要重视智能上的广泛适应性,而且要体现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不仅要涉及各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学生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情感体验、价值观等,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综合评价。同时,在保证学生评价标准的全面性、综合性、基础性的前提下,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从多元的角度确立不同层面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标准。
5、评价方法:强调多样化评价手段,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在现实的评价中,学生评价的方式多采用量化评价,采用纸笔测验形式,以分数、等级为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人们对于量化评价的重视,其原因是对科学的顶礼膜拜,似乎认为只要目标分解了,加权赋值了,指标量化了,评价活动就科学客观了。但单一的量化评价存在把复杂教育问题简单化的倾向,抽象的数据无法体现学生发展的生动性、丰富性,以及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面对学生评价内容综合化的要求,单一的量化评价对学生发展的评定就表现出简单、僵化、表面化的特点。
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尤其强调质性评价方法的应用。质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观察、调查、描述及解释等方式对评价对象的属性在概念或程度上进行说明。其特点在于能够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量化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质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描述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也可以更有效地评定复杂的教育现象。因此,要重视采用行为观察、成长记录或学习日记、成果展示、情景测验等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主要思路
1、实现评价主体的转变,变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长期以来,对学生评价都是教师说了算,在这种机制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和受压抑的状态之下,既不利于学生良好品格形成、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更谈不上创造能力培养。从实践的效果及其发展的趋势来看,强调自我评价,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使其处于主动的地位,具有积极参与的意识,这不仅能使评价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也可促使评价主体认真反省,不断上进。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行自我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强调学生自评,改变任课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的传统做法,实行多方评价,即在教师和学生评价同时,发动同学互评,班主任、其他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有关人士都来参与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建立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来关心、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家长、社区人士参与评价的方式以综合性居多,可以采用观察记录、轶事记录、活动鉴定或评语、专题评价以及参加家长会、专门的评价会议等方式参与评价工作。实际上,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过程,则是一种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 生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而让家长参与评价能够让父母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成长过程,从而更为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整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自评与他评相互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发展。
2、实现评价内容的转变,变评价标准单一化为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强调以“学业成绩”为标准,这种片面的考试评价方式使得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以及全社会形成了一种误解:考高分的学生是好学生;班级平均分高的教师是好教师;升学率高的学校是好学校。量化的分数成了主宰命运的上帝,成了区分好与不好的标准。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式的负面影响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教育变成了为考试做准备,而不是为学生生活做准备。实际上有些教学效果不是马上就能显现的,需要以过程标准和素质标准来配合。因此,新课标的要求不但有学习结果方面的,还有学习过程方面的和发展素质方面的。与之相适应,教学评价不仅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力、学生的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他们关注自己的认知过程及质量;注意改进自己的认知活动,增强自我调控能力;要重素质、重过程、重表现,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克服评价标准单一的传统做法,消除学生对传统评价的抵触情绪,减少对考试的恐惧心理。对学生全面、系统的评价才具有客观性、准确性,才能使评价突出学生的个性,发 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成长。
3、实现评价方法的转变,变评价手段的唯一性为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传统的评价往往以纸笔测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已往太多的“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可不说是传统纸笔测验带来的恶果,评价方法的单一化和简单化,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改革,要求采用不同方式对学生的品德和个性发展、课程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情况进行评价,实行评价方式多样化。发展性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注重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坚持以质性评价为主,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的特点。在学生日常评价实践中,采用作业(纸笔作业、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测验(随堂测验、单元测验、阶段性测验),成长记录袋、学习档案袋等多种方法全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变甄别与选拔评价为诊断和发展评价。
传统学生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导致学生更关注于能力目标而非任务目标。在学校里,学生关心的不再是“我掌握了多少”,而是“有多少人比我好,又有多少人比我差。”考试分数和班上排列名次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关注的焦点。这样的评价体系带给学生过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斯塔弗尔比姆1983年在其所著“方案评价的CIPP模式”一文中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 因而评价工作不能只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应该使之全程化,淡化传统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实行全程性评价,包括两方面含义:
①学习全程的评价。即对学生学习全程进行评价。着重从知识、技能、方法、态度、情感等方面考察,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形成性评价,用作业、提问、观察、谈话等多种形式,及时、动态地了解学生,从中发现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以便学生及时地、准确地、有效地对学习做出适当的调整,改变只重视终结性评价的传统做法。
②发展全程的评价。即在坚持进行全程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中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记录和评价。如使用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发展的过程性作品与资料,以便于考察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着重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从中受到鼓励,增强进一步发展的信心,也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要不足之处,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因此,在进行学生评价时,要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总而言之,学生的发展是根本,这是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立足之本,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落脚点。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提出与实施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终结点。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参考文献:
1、张敏主编,学生评价的原理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8
2、严育洪编著,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3、王斌华著,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
4、钟启泉 赵中建丛书主编,【美】Peter W.Airasian,课堂评估: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5、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沈玉顺主编,现代教育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对现行学生评价模式的反思 篇2
目标模式的提出者拉尔夫·泰勒, 被誉为“教育评价之父”。在课程研究发展史上, 他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泰勒所著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目标模式就是出于此书。
目标模式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实践背景。它是“八年研究”特定条件下的产物。1929年西方世界开始经济大衰退, 许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进入学校, 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无上大学的计划, 中学课程对他们来说既没意义又没兴趣, 因为他们没有更多的自由和机会自我指导。但是除了学校他们无处可去, 改革问题迫在眉睫。而学校又不希望改革, 以免影响那些准备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因此, 进步教育协会组织了一个“中学与大学关系委员会”, 他们在充分辩论、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实验性方案。他们挑选了大约30个学校和学校系统, 让他们花8年时间制定自己认为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方案, 而无需考虑大学入学要求和本州认可机构的规定。学校有责任汇报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 这些信息会有助于大学的新生录取。委员会将确保试验方案得到全面评价。1934年, 为满足对评价的需要, 泰勒组织了编制课程评价程序和工具, 摸索怎样编制课程和实施新课程和教学大纲的方法。评价小组提出了包括课程和教学计划编制必须回答的4个基本问题, 目标模式应运而生。
这四个基本问题如下:
1. 应当帮助学生达到什么教育目标?即帮助学生学习什么?在教育计划中, 应当帮助学生发展哪些思维、感觉和行动的方式?
2. 为了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目标, 应当提供什么学习经验?即怎样帮助学生学习预期的东西?
3. 怎样组织学习经验以使这些经验的累计效果最大?即怎样的学习顺序和学习经验的整体计划会有助于学生内化他们所学之物, 并将其应用于适当的环境?
4. 怎样评价方案效果?即随后采取什么步骤以不断检查期望的学习活动发生的情况?
泰勒对自己的评价观作了概括的说明:“评估的过程, 从本质上讲, 就是判断课程和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但是, 既然教育目标从本质上讲是对人类进行改变, 也就是说, 目标旨在让学生的行为模式产生期望中的改变, 那么, 评估就是这样一种过程, 即判断这些行为实际上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变化。”
根据泰勒的看法, 评价的观点隐含着两个重要方面。首先, 评价应针对学生的行为而进行, 因为教育寻求的正是学生行为的改变。其次, 评价应包含在任意一段时间内做的一次以上的评价, 因为评价要反映的是行为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必须通过两次乃至更多的评价活动的相互对比才能反映出来。
二、目标模式评价的可取之处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作为课程评价领域第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型, 目标模式曾在国际范围内广为流传, 并一度成为评价的代名词。它所讨论的问题奠定了评价的基础, 后来的评价模式都和它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我国的基础教育也从中受到了不少的启发。
1. 泰勒指出, 行为发生的变化必须通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评价, 因此, 突破了只依据在教学计划结束时对学生的测验来评估一门课程, 即后来我们所讲的诊断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过去我国的评价只侧重于总结性评价, 即期末测验, 在一些重大测验中“一分定终身”, 把学生划分三六九等, 这种评价方式成了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种紧张源。泰勒提出的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评价通过学生行为的变化来展示其学习成果, 似乎更加人性化。
2. 泰勒指出:“既然评估设计获得有关学生行为变化的证据, 那么任何有关教育目标想实现的行为的有效证据, 都为评估提供了一种合适的方法。”泰勒批评单纯的回忆式的纸笔测验无法客观地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学习的各种学程设计中的进展情况, 而且会使学生误以为这就是期望他们学习的东西, 学生可能因记忆具体信息取得良好的测验而受到奖励, 但却因此丧失了更重要的东西, 如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情意能力, 更惶论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泰勒指出无法用纸笔工具进行评价的行为可通过观察、访谈、调查问卷、档案袋等来收集学生行为的变化, 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评价观。
3. 泰勒认为:“通过评估获得的结果, 不是一个单一的分数, 或一个单一的描述性术语, 而是表明学生目前成绩的一个剖析面, 或一组综合的描述性术语。”这表明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报告学生的成绩, 更要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的一致程度, 从而发现问题, 改进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的方案、方法。这种以“描述”为主的评价改变了过去通过成绩测验学生简单的技能和对信息的回忆, 推动了课程评价领域的发展。
21世纪初,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了评价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此次课程改革立足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强调评价方法的多元性得益于泰勒目标模式评价倡导的用“教育评价代替测验”的概念, 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因此, 虽然评价模式几经嬗变, 但目标模式评价也未过时。
三、对目标模式评价的批判
目标模式是建立在严格的“目标—手段”二分理性基础之上的, 它开始于确定目标, 然后用学生行为的语言来陈述目标。泰勒认为, 目标要从学生、当代社会和学科专家的建议引申出来, 并经过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筛选。评价者的任务不是探究这些课程目标的价值, 而是判定目标中规定的学生行为实际实现的程度。这种做法虽然简单易行, 但却使课程计划陷入一种预测模式——评价只是将结果与预定目标相比照, 而计划的其他步骤中有价值的东西和目标以外的结果却被忽略了。目标模式评价只强调对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 同时也忽视了对目标本身的评价。因此, 它几乎成了所有后人对之批判的靶子。
目标模式评价追求评价成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将预定的课程目标以行为目标的方式来陈述, 但它却忽视了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目标以外的生成性东西, 更重要的是忽略了具有积极能动性的人本身, 这种对实践过程的有效控制的做法甚至阉割了课程实践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因此, 目标模式评价在强调人的主体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今天遭致了严厉的批评。
当前,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 教师们遵照纲要中提出的各种主旨精神, 尝试着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 力图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更加人性化、主体化。泰勒的目标模式评价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洗礼,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甚至在评价领域界独占鳌头。虽说它也存在自身的缺陷, 但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它。从某种意义上讲, 我国的教育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 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将评价引向合理的轨道, 引向促进我们的教育宗旨得以实现的境域。
摘要:目标模式由拉尔夫.泰勒提出, 他使课程评价走上了科学化的轨道。本文主要从目标模式的评价观出发, 分析了其存在的可取之处及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并分析了它由于本身的缺陷导致的批判。
关键词:目标模式,评价,启示,批判
参考文献
[1]Ralph W.Tyler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2]钟启泉, 崔允漷, 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对现行学生评价模式的反思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反思;对策
受大众教育、高校扩招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高层次及优质高等教育的期望值迅速提高,特别是教育部第26号令的出台,对独立学院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坚持以生为本,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已经达成共识。独立学院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评价体系进行初探和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独立学院实行学生评价制度的现状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作为教育部授权的全国首个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独立学院,在独立学院教育改革试点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自2006年开始,在充分调研、酝酿、修订、模拟、试点运行等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推行改革版的学生评价体系,改革版的学生评价体系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了突破:(1)在评价目标和内容方
面。以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为导向,着重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各项能力和身体素质。(2)在评价方法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议和纪实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同学评议相的结合的方法。(3)在评价结果运用方面。发挥评价过程的甄别、激励和导向功能,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价选优、入党推优和就业推荐的主要依据。(4)在奖学金设置方面。以单项奖学金为主,综合奖学金为辅助,单项奖学金包括德育奖学金、第一课堂奖学金、第二课堂奖学金、优秀团队奖学金,综合奖为精英奖学金和院长奖学金。
二、独立学院学生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改革版的学生评价体系相对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来说是一种冲击,它突破了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功能片面化、评价内容狭窄化、评价方式刻板化、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运行终结化。相对传统学生评价模式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其运行的效果难以达到更高的教育要求,在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评价功能方面
改革版的学生评价体系突破传统学生评价只在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它还附加了导向、改进和促进等功能,具备了导向、诊断、选拔、激励、改进、管理的多种功能。在实施运行中,促进评价功能中导向、改进和促进等发挥的方法不多,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难以起到学生培养自我发展化、全员化、全过程化。
2.评价内容方面
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通过学生的一些关键性行为表现,考察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拼搏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诚实守信精神等思想品德表现。其中,关键性行为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出勤表现,学生在宿舍表现;学生参加或组织各项集体活动的表现,学生在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事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校纪校规的表现。评价内容主要通过学生一些关键性的行为表现,主要关注学生的智育,注重学生知识技能、道德品质、团队精神、创业精神等。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窄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3.评价方法方面
评价方法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议和纪实相结合。其中,思想品德得分=评议得分×30%+日常表现得分×70%;日常表现得
分=基础分(20分)+课堂出勤(30分)+宿舍表现(30分)+其他奖惩分数(封顶20分);学业成绩计算公式为课程学分绩点和=∑(必修课程绩点×学分)/∑(必修课程学分)×[1+(选修、辅修学分总和)×K]。评价方法中,仅仅以百分比或以“基本分+加减分”的方式进行处理,尤其是思想品德等非认知因素难以量化。数字量化方式和纸笔测试俨然成了评价体系的主要的评价手段,导致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状况。
评价采取一学期一评价的静态又被动的评价方式,强调了总结性评价,忽视了阶段性评价。与设定的主动性和过程性预期有所偏离。
4.评价主体方面
评价主体由学生本人、同学和教师等三个主体组成。学生作为成熟的个体,通过自评教育过程,使大学生能发扬自身优势,发现自身不足,由此产生了自我约束和内驱力。同学互评将学生个体置于集体中,通过评价,能让学生本人更清晰地认知在集体中的状况。教师评价是辅导员老师、专业课教师对学生平时活动信息的反馈,以班为单位组织对每个学生进行总结性的评价。评价的主体缺失了社会主体部分的补充无法组合成更全面、更综合的评价组成体,导致难以更加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
三、独立学院学生评价制度改进策略
为发挥评价体系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中更有效地发挥指挥棒作用,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功能上突出发展化、标准上强调差异化,主体上坚持多元化,方法上讲究灵活化,实施上注重过程化的升级版学生评价体系。
1.在评价功能上突出改进和激励
學生评价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把评价看成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作为改进教育教学,明确学生努力方向,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一个手段。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和谐地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优化教育教学行为;通过评价,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形成科学人才观、就业观,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2.在评价内容上注重综合化和个体差异化
评价内容上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总要求,结合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新要求和我校的培养特点,评价指标应包括学业成绩、品德素质、学习态度、体能素质、社会工作、公益实践、创新创业、个体特长、技能素质、特殊经历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在培养目标和要求上有所不同,设置个性化的内容和标准,体现共性指标和差异化的内容体系。
3.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化
在评价方法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议与纪实相结合的
方法。在评价中容易量化的领域,如学业成绩以定量为主的方法进行评价,并因引入模糊数学方法、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方式完善量化评价方法;在品德素质、学习态度、体能素质等难以量化的领域进行质性评价,在社会工作、公益实践、创新创业、个体特长、技能素质、特殊经历等十个领域实行写实评价。
同时采取平时评价、学期末评价和毕业综合评价相结合,学生电子档案、笔纸测验、口头汇报评价等多样化的方法并重。定量评价以数字为评价,评议以“优秀”“合格”“需努力”为评价,纪实以“有”“无”为评价。
4.评价主体上注重多元化和互补化
评价主体上采取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和社会等四个主体组成,通过主体评价,形成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之间的沟通协商,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自我意识,实现知识能力的积极建构;通过主体评价,贯穿学生在评价指标的十个领域,使学生在过去和现在的每一个变化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激励和鞭策。
四、独立学院学生评价制度注意的方面
1.普遍性与差异性兼顾原则
评价要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既要体现大学生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体间的差异,从而体现人文关怀;既要考察其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新型发展。
2.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统一原则
作为一种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设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既要体现学生教育的客观规律,又要符合人才需求的规律,同时评价体系要具备“可比、可测、简易”三个方面要求。
3.导向性和即时性相统一原则
测评的目标是为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能充分利用指标体系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品格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评价要实时反映学生的最新发展,伴随大学生各个时期、各个学习生活阶段进行,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
4.目标一致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应与评价目标一致,同时评价指标体系内部各项二级、三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之间必须相融,不能把相互冲突的指标放在同一体系内。一致性原则还包括计算方法、时空界限、计量单位等的一致。
参考文献:
[1]武鹏.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工作的思考[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杨慧莹.浅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M].三江学院学报.
[3]张霞燕.以评价促发展:对学生评价改革的思考.宁波大学 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4]潘玉驹,何毅.论发展性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9).
[5]潘玉驹.陈文远.高校学生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发展研究,2010(9).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我对有效课堂评价的反思 篇4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获益匪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下自己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效课堂评价的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困惑。
我们都知道:“表扬是最廉价、最有效的奖品。”老师们也发现,积极的鼓励是肯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进心、自尊心。在教学中,我们不失时机地运用“回答的很好”“考虑的周到”“问得好”等激励唤醒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可教学中一些过多的、笼统的表扬,就导致了评价缺乏真情实感。记得在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中,听课的教师对我说,在我的课上,听的最多的一句表扬是:“太好了!”,而且频频出现,这种评价虽然是表扬性的,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但对于学生的学习却帮助不大,因为他们不明白对在哪里,好在哪里。学生则无从获得真正的成就感、惊喜感。
如何使激励性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催化剂呢?我认为,1.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2.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恰当地选择评价的切入点。总之教师评价要源于对学生真诚的爱,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学生身上瞬间即逝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发现知识。
在课堂上,我进行过“幸运大抽奖”,课前我首先准备好要提问的题目,然后编号,其中有一个空号,抽到空号就不需要回答问题,在课堂复习时用这个方法学生积极性很高;在课堂上,我还经常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竞赛,回答正确的小组会赢得一分,为了督促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在赛前做了规定:凡未参与小组活动的学生或回答错误的,将在小组总分中扣除相应的分值。小组的竞赛活动十分活跃,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我每给获胜组加上一分,得分组就发出欢呼声。活动结束时,获胜方激动不已,而失败方则垂头丧气,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再也打不起精神,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
在课上,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教学情景,学生在进行小组竞赛活动时,有时选择了一个平时基础不是很好,但今天积极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该学生却说错答案。按竞赛规则,这组就会失去得分的机会。该生在本组同学的抱怨声中尴尬地坐下了,此后,该生在本节课上再也不敢尝试回答问题了。
显然,评价挫伤了该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兴趣索然。小组竞赛是课堂活动进行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小组竞赛中,教师应考虑评价的方式、规则、时机及评价细节的处理。如:在实例1中激励暂时落后的小组在下个环节中继续努力。在实例2中该生回答不够准确的时候,可以请组内其他成员及时给予补充和纠正;亦或是对该生给予适时表扬和鼓励,如表扬该生积极举手,敢于尝试的勇气。
但这样的评价过程却具有一定实效性,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组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小组评价也促进了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协作精神,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和鼓励的作用,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此评价方法易缺乏准确性,不能把握好评价的尺度,抓住评价的最佳时机,容易挫伤部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常常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学生只要得到恰如其分的认可,得到尊重,他们的动机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只要你的评价能够促进和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就会以加倍的努力去实现更高的目标。
在课堂评价中我也出现了困惑:一是表扬过多,而偏废了批评。现在对于一些课堂上捣乱或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我一般视而不见,不批评他们一般是考虑他们的自尊,这样会不会纵然他们?二是评价学生的方式单一,而忽视的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在课堂上一般是我们教师评价学生是好是坏,很少让学生自评或互评,因为我担心自评或互评时有的学生说话比较直或刻薄而伤害的其他同学的自尊心,或者影响的同学之间的友谊。
对现行学生评价模式的反思 篇5
一、现行成本核算模式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成本核算的理念落后
就目前而言, 大多数企业在成本核算的理念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 只注重对生产成本进行核算, 而忽视了对其他成本的核算。在传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高低决定了该产品在市场中价格的定位;而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的生产成本在所有产品的成本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已被逐步降低, 而销售成本和研发成本等非生产成本在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中的比重却在逐步上升。但是, 目前许多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仍以生产成本为中心, 通过对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所发生费用的核算为基础, 向企业的决策管理层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因此, 这种成本核算重心与实际成本构成的偏移导致了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 缺乏必要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严重制约了企业正常成本管理活动的开展。
第二, 只注重对内部成本进行核算, 而忽视了对外部成本的核算。在现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除了生产产品所必须产生的内部成本外, 还产生了一定的外部成本, 也即社会成本。例如, 企业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必不可少的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部分由于给社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产生的成本即被称为外部成本;但是, 在通常情况下, 这部分成本却往往会被企业有意或无意的忽视, 而忽视的原因除了企业并不愿自身来承担此项外部成本外, 还有该成本很难被核算或量化的缘故。总之, 由于外部成本的存在,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的核算范围被扩大, 其核算难度也被加大。
此外, 企业还存在着只注重对物质成本进行核算, 而忽视了对人力成本进行核算的弊端。在很长时期以来, 企业的成本核算主要以对物质成本的核算为重心, 而并未将人力成本核算纳人其成本核算的范围;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人力资源成为了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 而人力成本和知识资本在企业所有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甚至在某些高科技企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未将人力成本纳入成本核算的范围, 缺乏对人力成本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控制, 无法形成人力成本和物质成本相结合的新型成本核算机制。
2、成本核算的内容及方法落后
许多企业在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上都比较落后, 与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不相适应, 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 受传统成本核算理念的影响, 成本核算的内容过于陈旧和狭窄, 亟须更新和拓宽。以人力成本和知识资本为例, 由于这两者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从而使得对其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和核算活动也应被相应的加强, 以便有效的引导和控制这两者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巨大作用。但是从目前看来, 虽然现行的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都将包含着人力成本和知识资本的无形资产纳入其管理费用科目来进行管理, 但在对其进行摊销时却并没有记入企业的产品成本之中, 这显然并不符合知识经济下成本的新概念。因此, 如何准确、完整、合理的核算企业的无形资产, 如何对以人力成本和知识资本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并将人力成本和知识资本的价值逐步分摊至企业的产品成本之中是现行成本会计所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第二, 受传统成本核算理念的影响, 成本核算的方法不够科学和合理, 亟须改进和提高。从成本核算的定义出现之日起, 品种法和分步法这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成本核算方法就一直被沿用至今, 并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企业的肯定。一般而言, 品种法和分步法适用于大批量、品种单一且重复生产的产品类型, 其采用的直接材料分配法、直接人工分配法和制作费用分配法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充分的保证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因此在几十年以来被大多数企业一直沿用。但是就目前而言, 企业产品的成本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 在制造行业的某些企业中, 制造费用在产品的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 已由原先的不到10%增加至80%以上, 取代了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成为了企业产品的最主要的成本;此时若依然按照各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分配, 则会使工艺程序复杂、产量不高的成本偏低, 而使工艺程序简单、产量较大的产品成本偏高, 因而引起了成本信息失真情况的不断发生, 严重的影响了依据成本所进行的各种决策的质量。
二、对现行成本核算中所存在问题的相关改进
1. 实施安全稳健的战略, 严格控制成本费用
在当前发生金融危机的国际大环境下, 企业有必要实施安全稳定的发展和管理战略, 通过严格控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来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降至最低, 从而达到在危机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的目的。为此, 企业首先要建立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成本费用控制理念, 积极通过降低产品中各种成本及费用的消耗, 来减少企业的不必要开支。由于金融危机势必会减少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产品需求, 因此企业不可能依靠扩大销量来弥补成本增加而带给企业的利润损失。为此, 企业要针对产品的制造成本、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开展相应的控制活动, 使其保持在一定的成本限额之内。此外, 企业还应建立整个价值链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通过实行财务从紧政策, 严格成本管理制度, 来压缩各种成本费用的开支;企业在组织生产中要实行精细化管理, 努力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以提高其劳动生产效率。
2. 以作业成本法替代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
由于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制造费用构成的复杂性, 现有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不足以准确、合理、真实的反映各种产品实际的成本水平, 所以必须对目前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予以改进, 使之充分与新经济环境相适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 以不同成本动因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为依据, 从而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 然后按照各种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种最终产品之中, 最后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由于作业成本是从成本动因上寻找各项费用的分配标准, 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因分配标准不科学所造成的成本核算偏差, 实现企业成本的准确核算。但是, 实施作业成本法核算所需的条件比较高, 企业应具备电脑一体化的制造系统和可进行适时控制的生产系统, 而目前大多数的企业还不具备这一条件。为此, 企业可运用先试行后推广这种模式, 并根据其实际情况的不同选择其推进的程度。
3. 实现成本核算的会计电算化, 强化内部审计的力度
由于成本核算的工作量比较大, 既有直接材料的收发存核算, 人工费用、间接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摊, 还有包含半成品在内的中间产品的成本核算等等, 其核算比较复杂, 牵扯面较广, 技术难度较大。而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引入, 使成本核算工作可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信息交互系统, 在及时、全面、正确地提供企业成本信息的基础上, 可实现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业务沟通, 这就大大地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另外, 企业还要在成本核算中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力度, 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检查或抽查, 并将其检查或抽查的结果同绩效评价相挂钩, 使企业的所有员工真正认识到成本核算的作用, 充分发挥成本核算在加强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对现行学生评价模式的反思 篇6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电子账套是由相互关联的一系列财务数据库文件组成的集合体。所有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都必须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存在,例如未记账凭证和已记账凭证就分别存储在“临时凭证库文件”和“正式凭证库文件”之中。在电子账套中,记账是一项最为关键的数据处理功能,是凭证数据在不同数据库文件之间的自动传递和更新,不再是手工会计对凭证数据在账簿上的重复转抄。而现行的各种会计软件中具有的模拟记账、实时记账、成批记账、跨月记账和恢复记账几种功能又是记账过程发生这一根本性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一、模拟记账
模拟记账可以使用户预先就知道电子账套中所有未记账凭证在正式记账之后的数据结果,所以又被称为预记账。由于模拟记账针对的是未记账凭证,因此保存在“临时凭证库文件”中的所有凭证,不论其是否已经审核签字,是本月还是上月的,也不管是哪个操作员填制的,都可以进行模拟记账。模拟记账的结果只能供用户临时浏览查看,而不能在电子账套中长久保存和调用,这和具有转移凭证、传递数据和更新数据三大功能的正式记账不同。这样,通过模拟记账的凭证仍然属于未记账凭证而继续保存在“临时凭证库文件”之中,这正是有的会计软件(例如安易软件)将模拟记账功能与未记账凭证的其它操作模块集成在同一个主菜单中的原因所在。虽然模拟记账没有真正处理未记账凭证中的数据,但这一记账功能却能够对未记账凭证进行及时汇总和试算平衡,防止错制、重制和漏制凭证,而且有助于实现预算控制和账簿记账前后的对照分析等工作。
二、实时记账
实时记账是指电子账套中的记账凭证不经审核就能直接记账。对于新增的记账凭证,一旦保存就会立即记账,所以实时记账每次只能登记一张凭证。从实时记账的实质来看,凭证处理过程不仅省略了审核签字这道手续,还将凭证记账和保存这两个过程合二为一。这样一来,凡是进入电子账套的记账凭证都是已记账凭证,不需经过“临时凭证库文件”就直接存储在“正式凭证库文件”之中,制单人也就成为已记账凭证中会计数据的最终责任人。这种记账的关键是能够对在结账过程中(有的会计软件在结账模块中嵌套了机制凭证功能)自动生成的机制凭证进行实时记账,从而不中断整个结账过程并能连续期末机制凭证。实时记账虽然流程简单、操作方便,但由于不对记账凭证进行审核签字,而有悖于会计人员相互制约的原则和要求,同时对错误凭证只能进行有痕迹修改而不能彻底删除。大家知道,记账凭证是电子账套处理会计数据的起点,用户只有充分利用会计软件提供的自动审核和人工审核功能共同对记账凭证进行全面的审核,才能保证电子账套中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此,建议现行会计软件改版升级时对这种记账功能加以改进。
三、成批记账
从表面上看,成批记账一次能够将多张未记账凭证交叉立体同时登记入账,但它与实时记账的根本区别在于凭证必须经过审核签名后才能进行记账,而不是一次能够登记记账凭证张数的多少。也就是说,只要是凭证要求审核签字后才能记账,即使一次登记一张记账凭证也属于成批记账。现行会计软件对进入电子账套的记账凭证虽然可以从借贷平衡、凭证类型、时间顺序和内容完整等方面进行自动审核,但无法预防像数字串行、方向颠倒和借贷同时多记或者少记等这类凭证错误。为了保证电子账套中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合法性,不论是用户录入的手工凭证还是自动生成的机制凭证都必须作为未记账凭证先保存在“临时凭证库文件”之中,等待相关人员进一步审核。一旦发现其中的未记账凭证有错误,用户就能及时进行无痕迹修改,同时还可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存储;审核无误的凭证经过签字后仍然要返回存放在“临时凭证库文件”之中,只有经过成批记账才能转移到“正式凭证库文件”之中。由于成批记账具有工作效率高、控制环节多和数据责任明确等优点,因此,它成为各种会计软件都具有的最基本的记账功
能。
四、跨月记账
会计工作要求日清月结,但在会计实务中用户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按期结账。如果等到本月记账凭证全部记账和结账后,用户再来进行各项辅助账务管理和编制完整的会计报表,就会造成日常会计工作的大量积压。现行会计软件提供的跨月记账功能允许用户在上月未结账的情况下,照常将本月录入的记账凭证及时进行记账。在电子账套中,所有记录经济业务的数据库文件都可以按时间先后进行索引排序,记账凭证只要日期属实,其记账迟早并不会影响相关数据库文件的正确性,会计软件能够自动按照凭证日期有序地传递和更新账套数据。由于本月一旦结账将不能在本月再输入记账凭证,也就是说,只要本月未结账还可以继续进行凭证处理,因此,跨月记账功能使得一个电子账套同时拥有几个活动会计期间,这样不仅给日常账务处理工作带来了便利,也给年度审计调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为了防止滥用跨月记账功能而将会计工作一推再推,会计软件应该要求跨月记账不能超过两个月。
五、恢复记账
恢复记账能够将已记账凭证及其数据还原到记账前的状态。这种反记账功能不仅要把记账凭证从“正式凭证库文件”返回到“临时凭证库文件”中,而且要把当时记账过程中传递和产生的所有数据从相关数据库文件中彻底注销。可见,全面准确地保留记账线索是会计软件实现恢复记账的关键技术,现行的会计软件主要有“最近一次记账前状态”和“本月月初状态”两种恢复形式。恢复记账功能虽然具有避免错误凭证被登记入账、解决病毒导致的账证不符问题 、重新进行意外中断的记账过程等优点,但同时又会给电子账套带来了新的财务风险,例如,已达账项和已核业务等辅助数据被删除后就不能全面恢复,如果再次记账将会引起主体账和辅助账之间的数据不一致;更新过的账套数据与已报告的会计报表数据也很可能不符;另外,该功能还给一些蓄意作弊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现行会计软件对该功能通过隐藏(使用时再激活)和专人负责(如账套主管)等方式进行了严格管理。权衡恢复记账功能的利弊,鉴于已记账凭证的错误还可以采用红冲和调整方法进行有痕迹修改,笔者建议会计软件中最好还是不要设置这种记账功能。
对现行学生评价模式的反思 篇7
在我供职的大学竟然出现这样的事情, 中文系连续几年考上研究生的性别比例, 女生占90%左右, 男生占10%左右。在平时的考试中, 女生成绩普遍高于男生成绩, 排列在前列的几乎全是女生。然而, 近几年该系的学生创作了近10部长篇小说, 作者全是男生。而且这些小说的构思、文字、思想都达到了一度的高度, 恰恰这些写小说的男学生, 考试成绩又普遍落后。长篇小说的创作基本可以检查出作者对中文的掌握程度、知识构建、生活阅历以及对生活的认识、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也可以检查出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写出长篇小说的学生考试却落于人后,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这些学生不适应现行的考试模式。
笔者曾经在一些大学做过调查, 很多具有研究生、博士生学历的老师, 上课只能照本宣读, 离开教科书不知道该讲什么, 甚至一些教授、副教授, 无法独立进行项目的研究, 撰写论文只能靠抄靠凑。“论文靠抄, 专著靠凑, 讲课靠念。”是当今大学教师教学科研的普遍现象。笔者在分析这种现象时认为, 这些层层考上来的硕士博士, 死记硬背的功夫超众, 具有较强的应付现行考试模式的能力, 但阅读量极少, 知识平台的构建狭窄, 所以才造成这样的尴尬。
有新闻媒体披露国外有家权威科学评估机构认为, 中国近几十年无论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 对人类的贡献为0。我们无意对此评估批评和辩解, 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近几十年在科学领域对人类的贡献, 和大国的称号是不成比例的。
如果深层次地思考这些问题, 我们不能不对现在的教育进行思考, 对现行的考试模式提出批评。
现行考试模式:倡导熟记, 忽视知识平台的构建
笔者曾参加过大学的政史考试的监考, 监考过程中阅读了试卷, 靠死记硬背的试题占一多半, 就是论述题也必须熟记概念。试卷中竟有:“抗日战争是__年__月__日爆发的。”“五卅运动是__年__月__日发生的。”等类似的试题。面对这样的考试题, 笔者不得不替当代学生痛惜, 如果按这样的试题要求,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上需要熟记的“__年__月__日”太多了, 学生要把这些都可能出现在考试卷子里的时间概念背熟, 需要花费多大的功力?学生花费巨大的功力背熟这些东西, 又有什么用处?
笔者在监考中文系的考试中看到这样的考试题:“默写出《×××》倒数第×句至倒数第×句”。笔者认为这已经不是考试, 是折腾学生。中国的诗词如浩瀚大海, 难道都要一一背诵出来, 还要熟记某一句是倒数第几句。而且我们还不知道, 出现一个句号算一句, 还是停顿一下算一句?令人惊奇的是相当一些学生还真的默写出来了。
现行的考试模式, 小学考初中、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学、大学考研究生、研究生考博士生, 都有统一的考试模式, 统一的标准答案。甚至连大学的考试试卷的模式都由上边设计好了, 规定若干大类, 每大类若干小类, 每大类、小类的分值。代课老师只是在规定的模式里填上考试内容, 无权更改试卷的模式。由于担心代课老师在改卷子中营私舞弊, 规定每份试卷必须由若干老师共同判卷。别的老师又不熟悉这门课的知识, 又规定代课老师写出标准答案, 别的老师根据标准答案判卷。所以, 给学生的死记硬背又加了一圈绳索, 必须以标准答案为坐标, 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也不能多字少字。这样考试出来的学生, 能有多少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在无数次的考试中, 被围剿得干干净净。所以我们当代大多数研究生、博士生既没有多少知识, 更没有创新思想和能力, 唯一是比别人多经过若干次考试而已。
笔者了解到大学教学中还遇到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老师在教学中讲解但丁对西方文学的贡献, 学生却没有读过但丁的《神曲》, 更为尴尬的是老师也没有读过《神曲》, 没有读过《神曲》的老师给没有读过《神曲》的学生讲解《神曲》, 不照本宣读怎么教?如果我们认真做个调查, 教中文的大学老师尤其是中青年老师没读过雨果、巴尔扎克、莎士比亚、大仲马、福纳克、托尔斯泰、肖霍洛夫、鲁迅、沈从文等著名作家作品的不是少数。没读过名著的老师却有硕士博士的头衔, 不能不使我们认为博士帽下边是一个个干瘪的大脑, 用这样干瘪的大脑教学生, 只能教出更干瘪的大脑。
有新闻媒体批评中国顶尖的大学, 占有中国最优秀的资源, 却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对此, 笔者认为, 这些顶尖的大学, 确实占有大量的资金、最好的教学设施, 但并不占有最优秀的学生和老师。因为, 按现行高考模式选拔进入这些大学的学生, 尽管是状元、榜元、探花类的高分学生, 却不一定是知识平台构建最广阔、最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同样道理, 尽管这些大学的教师必须是博士生, 甚至双学位, 但这些博士生并不一定具有相应的知识, 并不能胜任培养有创造能力的学生的任务。
所以, 在当代中国, “论文靠抄, 专著靠凑, 讲课靠念”, 科学界、理论界、思想界、教育界几十年没有令国人骄傲的成就, 很多工业产品的核心技术依靠购买, 被自己营造为“世界工厂”“加工车间”就毫不奇怪了。中国每年的论文数量在世界名列前茅, 但论文产生的效益却不敢恭维。论文大量的复制、抄袭、模仿, 也不必奇怪, 因为现行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具备创造能力, 社会又要求他们必须生产论文, 不复制抄袭怎么办?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在人文科学领域有几个人敢拍着胸脯说他的论文不是抄袭复制的?只是有没有留下痕迹而已, 被人发现没有?因为笔者曾经担任过10年之久的转轨经济的编辑, 大量经济改革类的文章基本雷同, 如同一个思想、文本模式生产出来。所以笔者曾经说在当代中国, 没有几个经济学家敢说他写的文章是自己原创, 没有复制别人。
这不能不深究我们现行的教育模式, 不能不深究现行的考试模式。
现行考试模式:素质教育的天敌
中国的教育部门早的很多年前就意识到我们的教育欠缺素质教育, 一次一次地吹响素质教育的冲锋号, 轮盘向素质教育的高地进攻, 但无不铩羽而归。
中国教育部门提出的素质教育, 确实符合广大学生、家长、学校的心愿, 也符合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但是, 大家都迫切需要的好事情为什么得不到有效的支持, 以一次一次的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现行的高考模式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讲, 现行的考试模式是素质教育的天敌。
素质教育无非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对德的考核就是以法规为准则, 法规没有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力, 学校就无权拒收他们。身体的考核更为直观, 可以通过体检的办法确定学生适应哪些学科的学习。比较复杂的是对智的考核。素质教育应有利于学生扩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当时代就业不理想的情况下, 应试者很大成分是为了获取高的学历, 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毕业后获得好的收入。如果不能进入大学, 必定落入高体力劳动的低收入群体。我们的教育部门一方面高呼素质教育, 另一方面却坚持不改革决定学生命运的高考模式, 仍然以衡量死记硬背程度的考试题来决定应试者成绩。谁敢拿自己的命运来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
面对现行的高考模式, 有人提出废除高考, 有人认为各大学自行举办入学考试。笔者认为, 在腐败现象还不能得到有效扼制的情况下, 废除高考和各大学自行举办入学考试, 只能更增加腐败和不公平, 不会带来更多的好处。现行的高考制度尽管不完美, 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目前还没有发现比这更完善更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考制度, 唯一可以做到的是改革高考模式。
高考:应允许携带参考资料和计算器
中国的教育要改革, 必须抓住最关键的部位切入, 这个最关键的部位就是高考, 就像牵牛要牵牛鼻子一样。
科学技术出现了因特网、计算器, 这些科技产品的出现就是为了减轻人类的劳动强度, 代替人类的记忆, 取代手工操作。我们今天撰写材料、研究问题, 谁不在因特网上搜索资料?我们在计算数字时, 谁不使用计算器?
但是, 我们现行的高考模式, 仍然沿袭几十年前的模式不变, 仍然以几十年前的死记硬背和手工计算为主要考试内容。尽管做了一些改变, 也是把“3加2”变为“3加X”, 只是表象的改变, 死记硬背的实质没有丝毫改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们的教学应该由熟记转变为了解, 即广泛的涉猎知识, 需要的时候再上网搜索, 可以说现代教育使学生知道怎么回事情就可以了, 没必要熟记。这样, 学生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用在阅读、锻炼身体、艺术创作等方面。
这些, 必须随着考试模式的改变而改变。考试允许带参考资料了, 谁还去死记硬背?考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了, 谁还去练习手工计算?
笔者和几位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的学生交谈时了解到, 他们考试时允许带一张A4纸, 上边可以写各种文字供考试参考, 同时可以携带计算器。很多考试可以在家中完成, 通过电脑把试卷发送到老师的邮箱里。老师一旦发现是从互联网上抄袭的, 处罚很严厉。笔者还了解到阿德雷德大学的教课书每学期都要更换, 不断有新的知识补充。教学也相当灵活, 比如, 所罗门群岛发生海啸的第二天, 相关专业的老师就给学生出论文题:“所罗门群岛发生海啸后, 政府要做哪里工作?”让学生分组讨论, 并分别撰写论文。
于是, 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阿德雷德大学培养出了2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而中国60年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教学改革如果从高考模式下手, 就像牵住了牛鼻子样抓住了改革的要害和关键。如果高考允许应试者带参考资料和计算器, 高考试卷必然倾向考察应试者的知识平台的构建、倾向于考察应试者的思辨能力。过去的教材必须改变, 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 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掌握新的知识, 一本教材讲一辈子的现象就要杜绝。相当一些教师甚至一些优秀教师, 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就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相当一些学校甚至一些著名学校, 如果不进行根本的改革, 就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可能出现优秀老师和后进老师、著名学校和一般学校的重新洗牌。也要求学生必须大量的阅读相关图书, 关注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并探索研究变化的原因。
【对现行学生评价模式的反思】推荐阅读:
对现行养老模式的思考12-02
现行财政体制对区经济的影响09-22
现行教育评价06-19
现行管理模式12-01
现行文件开放模式10-01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09-30
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08-29
对学生作业评价的改进11-18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大学09-08
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