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法

2024-06-18

现行法(通用12篇)

现行法 篇1

一、实现开放小区所面临的困境和应考虑的问题

(一)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以外部分的法律分析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下,住宅小区的业主对该小区有两部分权利,即业主对小区内的住宅或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小区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各业主共同享有,而住宅或者经营性用房占地范围内的建设用地显然并不包括在开放小区的规划之列。该意见的规划范围主要包括住宅或经营性用房占地之外小区范围以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该建设用地上面的用于服务业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绿地以及其他公共建筑或公共设施,这些是开放小区制度所涉及的部分。

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住宅或经营性用房占地之外小区范围以内的建设用地,国家对该部分享有所有权,国家通过有偿的方式出让给开发商,等小区建成以后,业主再从开发商手中购买过来,此时该建设用地使用权归业主共有。而该建设区划范围内的绿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公共绿地或者属于个人私有的以外)、道路(除法律规定属于城市公共道路以外)、公共建筑或公共设施归业主共有。

单位大院由于是基于公共利益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其院内的建设用地属于划拨土地,因此国家可基于政策考虑无偿收回其办公大楼及其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以外的部分,但也不能搞一刀切,比如军队、中小学等具有优先利益值得保护的大院,能不能也实行开放小区还值得考量。而对于一般住宅小区来讲,由于业主在买房的时候对该共有部分已经付费,因此政府在实施开放小区制度的过程中也应当将其考虑在内。

(二)实施开放小区以后将面对的问题

1. 首先面临的就是安全隐患

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各小区实行的是门禁制度,在小区门口大多有保安负责查验,尽管不能完全做到使小区得到安全,但至少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在晚上,大多数小区是封闭的,但是一旦实行开放小区制度之后,这一安全屏障将不存在,到那时,小区内的私家车包括室内安全问题将面临巨大隐患。如果不能在制度上或者技术上解决,该制度的推行势必遇到极大阻碍。

2. 其次是乱停车的现象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保有量呈井喷式发展,但是车位有限,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乱停车现象的产生,在现有的封闭式小区制度下,没有车位的业主只能停在小区外面的道路两旁,使得本来就已经拥堵的道路更加拥堵不堪,一旦将封闭小区开放,小区外车辆也能停在小区内,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小区内乱停车的现象将出现。

二、开放小区的实现路径及解决之道

(一)通过征收解决权利归属问题

对于基于公共利益的实现需求这一征收目的需要符合法律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8条对此采取了列举式规定,尽管这是对房屋征收的法律规范,根据“举重以明轻”的法律原则,可以比照适用于封闭小区内的征收。当然在对公共利益的论证过程中,需要考虑解决交通路网布局这一重要原因。

在征收的主体和程序上,其征收依据应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行政该法规或者其他地方性法规以及相关规章并不能作为其征收的依据。在征收之前需要组织相关利益主体及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举行听证程序,使其能够充分的表达其意见,当然最后决定的做出必须是基于听证及论证过程中合理主张而做出的。

在对被征收人进行经济补偿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要遵循公平等价有偿的方式进行补偿,要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政府不应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其低价征收的保障;其次,在进行补偿的过程中要注意实质公平,注意对拥有私人车位或者车库以及实行开放式小区临街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业主利益保护;最后,由于部分高档小区的业主对共有部分及物业服务支付较高的服务费用,实行开放小区之后相关的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及安全保障也应与之相匹配。

(二)通过法律及相关技术措施解决其他问题

对于小区安全问题,可通过推行高科技人脸识别或者指纹识别技术来解决安全问题。封闭小区开放以后,对于乱停车以及噪声污染等现象,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这些违法现象加大惩处力度,当然还需要宣传教育。对于停车位还需要政府做好相应的规划,保证车位的供应量。通过这些制度和技术的应用,必将实现和谐文明、交通便捷、生活幸福这一理想城市蓝图。

实行开放小区或街区制度的设计初衷就是要解决现在城市道路拥堵和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关法律规范的变化以及公共服务的提高和完善,其实施路径可以参考《物权法》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相关法律规范,然后可以通过试点来积累经验,最后在全国全面铺开,最终实现开放小区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圣平.开放小区的现行法路径[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3).

[2]李兴.从法律的角度解析“开放小区”[J].法制与社会,2016(9).

[3]黄胜开,刘霞.“街区制”模式下小区道路公共化的法律规制[J].理论导刊,2016(5).

[4]马特.如何合法拆掉小区的墙[J].方圆,2016(5).

[5]张思宇.论住宅小区停车位、车库的权利归属[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6]李珺.商业住宅小区停车位法律问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6(10).

[7]冯墨.顺浅析安宁权——以河北翔云小区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

[8]韦孜.浅论城市规划建设新规与城市规划现状及对策[J].法制博览,2016(10).

现行法 篇2

2、他接着说:“即使那样,对现行政策的改变不可能像有些人生存的那样具有戏剧性。”

3、虽然印度方面现行的策略明显失败了,但直到为期三天的会议结束,却很少有迹象表明印度愿意尝试新策略。

4、但是如果要保留现有的开发环境,那么可能需要修改某些现行的开发惯例。

5、请告诉我英国货币的现行兑换率。

6、将现有的客户基础迁移到新的技术模型,同时又不冻结当前产品的现行的`销售,是一个挑战。

7、人们广泛批评现行用农作物生产生物燃料的做法,原因是这一方法占用了种植庄稼的土地,从而推高了食物价格。

8、现行的404处理程序允许我们为各种错误提供一些建议链接,比如说将用户指向站点目录。

9、在跑步距离较短的那个周末,你可以完成一半的现行运动距离。

10、为控制氮污染,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做出了许多尝试。但我们认为最大的挑战还是将现行的政策领域联系起来使它们共同发挥作用。

11、现行的拼写校正模块无法为此情况提供一个有用的链接。

12、但是关于个人行为的现行标准,例如关于公开行为影响的声明不会改变。

13、由于我们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构思与那个复制困难且不完善的时代,它似乎跟网络世界越来越背道而驰,这一点都不奇怪。

14、在我记忆这第一件事,大多数的美国都和我一样相信,我们的现行路线,我们的孩子将不会和我们走同样的路。

15、美国将审议现行政策,以确保我们能尽一切努力促进人道主义组织的工作,这些组织面临着来自缅甸政权的明显阻力。

16、由于现行的控制政策,30%的购房者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国内市场转向海外市场。

17、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大量国际间协作才会使得这个现行制度发挥作用。

18、现行的管理方法必须考虑可以得到的新的关于疫苗佐剂的科研资料。

19、国务院曾在这次纪念活动前坚持说,美国受难者的家属根据现行法律已经得到他们所能得到的一切福利待遇。

论我国现行法定婚龄 篇3

关键词:法定婚龄;生育;人权

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68-01

法定婚龄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允许男女结婚的最低年龄,是结婚申请人能否享有结婚行为能力的基本条件。我国1980年《婚姻法》第5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继续沿用1980年的规定,该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该法定婚龄的本质是为了降低生育率,因此其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对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这一规定已无法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

一、我国法定婚龄的反思

第一,男女结婚年龄规定的不统一。我国《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岁,女不得早于20岁。”由此可见法律对男女结婚年龄的规定是不一样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人权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是因为它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2004年我国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宪法,充分体现了宪法是人民基本权利的确认和保障的真谛。《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其规定相违背,《婚姻法》作为下位法对男女结婚年龄规定不一难免有违背宪法的嫌疑,无法体现男女平等的人权理念。

第二,不应规定“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因为法定婚龄和鼓励晚婚晚育是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旨在禁止早婚,是区分婚姻合法与否的强制性标准,属婚姻法范畴;后者旨在预防早生,是非强制性倡导,应由计划生育法调整,且晚婚并不等于少生或不生,过晚生育对母亲造成的伤害很大,而且生出来的小孩患有疾病或者畸形的概率也高,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第三,规定不够灵活。《婚姻法》第6条只是简单规定了结婚的年龄,但没有考虑特殊情况的存在,比如:男女双方相爱,女方已经怀孕,但一方或双方没有达到法定婚龄,两人结婚又不违背公序良俗及法律的其他规定。以及没有对男女均已达法定婚龄但因学业、职业或行业、部门等需要不得在一定期间内或一定年龄下结婚作出除外性规定。

第四,缺乏对国外立法经验和国内开放需要的考虑。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结婚年龄:俄罗斯法定结婚年龄14岁;法国法定结婚年龄15岁;菲律宾法定结婚年龄16岁;巴西16岁;中国香港16岁;中国台湾16岁;英国16岁;德国18岁;美国统一结婚法规是18岁,但美国各洲不一,部分州规定男21岁。而我国的法定婚龄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是比较高的,这与以18 岁为法定婚龄的国际发展趋势是不符的,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且跨国婚恋渐成潮流的情况下,既不利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斷深入,也不利于我国在世界上树立文明、进步的大国形象。

二、我国法定婚龄的完善

第一,修改法定婚龄,各族男女的结婚年龄不得早于18周岁。虽然我国法律允许民族自治地方变通法定婚龄(一般是男女各降低2岁),这既不符合民族平等原则,也不利于法制的统一。我国《宪法》第34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平等的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此外,我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处罚法》等法也将18周岁作为承担完全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标志。因而在我国,18周岁是一个成人能完全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结婚是一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可以为的民事行为,所以将男女结婚年龄定在18岁,既有利于我国法律的统一,也维护了民族之间、男女之间的平等。

第二,规定除外情况,建立弹性法定婚龄制。比如:对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并且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且不违反法律的其他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的,根据本人申请,可以允许其结婚;对于女性已经怀孕或者结婚申请人一方因患绝症即将死亡等特殊情况下经各地婚姻登记机关批准后也可不受此年龄限制;对男女均已达法定婚龄但因学业、职业或行业、部门等需要不得在一定期间内或一定年龄下结婚作出除外性规定,避免有关单位滥用权力对某些行业或公民群体的结婚权利和年龄作出法律之外的限制。

第三,删除“晚婚晚育应予鼓励”的规定。因为早结婚并不代表早生孩子,虽然一些传统的观点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等在影响着一部分人,但从整体看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结婚观、生育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大学毕业、研究生或博士生毕业就已经达到了“晚婚”的年龄了,况且结了婚也并不意味着要马上生孩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很多人更希望在自己有了一定物质保障的时候才选择生孩子。况且晚育对母亲和婴儿造成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晚婚晚育无需再提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的法定婚龄应该降低到男女结婚年龄不得早于18周岁,这样既能与以18 岁为法定婚龄的国际发展趋势相一致,又能体现以人为本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但也应对特殊情况做出一些灵活性的规定,避免规定过于僵化,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洪.婚姻家庭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77页.

[2]周文洋.关于我国现行法定婚龄的法律司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周良勇.建立弹性法定婚龄制的思考——兼论《婚姻法》第6条的修改[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0月.

[4]高留志.婚姻和生育的分离与我国结婚制度的改革[J].河北法学,2006,( 9).

[5]顾海兵、杨诶.降低法定结婚年龄: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必然趋势[J].学术研究,2008年第8期.

[6]王跃生.法定婚龄、政策婚龄下的民众初婚行为——立足于“五普”长表数据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5,(6).

[7]邵兴华.婚龄的法理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3月.

现行法 篇4

紧跟时代步伐, 注重世界眼光, 关注市场高效性构成商标的概念扩大——非视觉商标进入商标法保护范围可视性商标体现了静态要素, 而非可视商标如声音、气味体现了动态要素。但是没有任何法律法规认为商标必须是静止的。[1]国外很多国家很早就对声音商标、气味商标进行了规范。我国对声音商标的保护, 首先符合国际的趋势;其次声音商标的保护适应了我国现代的商标发展的需要, 市场化经济的转型以及高速发展, 人们的商标意识越来越强, 对于商标内容的完善是市场的趋势;第三声音商标可以保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否定所有的可视性商标都可以核准注册的警钟, 要坚强商标审核的力度有利于规范商标的稳定性。

(一) 修改意见稿将模糊语言具体化[2]

商标使用一词在现行商标法中多次出现, 而商标法并未对该次进行详细的解释, 仅在《商标法实施条例》第3条中规定:“商标法和本条例所称商标的使用, 包括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 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且《商标法》第44条第4项规定中有注册商标“连续三年不使用的”, 商标局可撤销该注册商标。但是本草案在新修改的条文中对“使用”一次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并且删除了“连续三年不使用”的规定。这确保了法律的明确性, 给司法审判起引导作用。

(二) 修改意见稿加大对商标侵权打击, 同时加强对相关权利人的保护

1.修改意见稿加大了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

增加了法定的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将《商标实施条例》中的内容上升到商标法的阶层。扩大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 以法律的方式将侵权行为规范化有利于实践中采纳和操作。

2.修改意见稿加大对侵权行为处罚

首先是规定对五年之内有超过两次的侵权行为的行为人要进行从重处罚。其次是将法定赔偿由最高五十万修改为一百万一下的赔偿。同时还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人请求赔偿是应当提供此前三年内使用该注册商标的证据和其他相关证据。

二、修改意见稿中存在的问题

(一) 关于“不正当手段”以及“有一定影响”的具体细化[3]

商标法修改意见稿第三十一条 (方案二) 中的“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意见稿与现行商标法均为对“不正当手段”以及“有一定影响”做出具体的内容规范, 什么手段是不正当?什么程度构成不正当?真对影响, 在多大范围内是一定影响?多大范围有事巨大影响?笔者认为, 对这些具体内容的细化对于实践的意义比原则性的抽象东西大得多。对于细化这些原则性内涵, 可以学习西方国家的判例法, 抽象的词语用判例对其进行丰富是再好不过的解释。

(二) 关于著名商标的法律规范[4]

修改草案规范明确规范了驰名商标的法律问题, 但是对于著名商标却只是用第十四条“著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按照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办理”条款进行概述。笔者认为著名商标尽管不如驰名商标一样影响力如此巨大, 也正因为它影响力弱于驰名商标才正是要将其进行统一规范, 因为不是所有的商标都可以达到驰名商标的影响力, 达到著名商标的程度更加容易, 因此著名商标的数量较驰名商标多, 其涉及的范围更广, 用法律规范其认定和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仅可以将全国的标准统一化, 同时也有利于对著名商标权利人的保护, 可以用一条水平线对驰名商标进行规范, 那么针对著名商标也是适用的, 同时可以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加强对著名商标的认定, 减少浑水摸鱼的可能性。

三、对商标法修改的几点建议

(一) 建议设立商标权限制制度[5]

修改意见稿仅在第六十三条规定了由于注册商标含有不被商标法保护的内容致使商标权人去劝禁止他人的正当使用, 但是没有规定商标权人的权利应当如何受到限制。权利如果没有了法律的限制将会出现权利滥用的情况。商标权的限制是指因商标权人与他人的权利及社会公众利益发生冲突, 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 在某些情形下, 法律对商标权人权利的行使和保护作出限制的规定。[6]而对其权利限制的内容很少, 本次草案也同样, 加大了对商标权利人的保护, 这是好的一方面, 但是应有一定的机制对其权利进行平衡, 否者社会的天平会向一边倾斜造成不合理现象。笔者认为可以学习著作权法的立法模式建立商标合理使用制度, 成为法律的例外模式, 来平衡商标权利人的权利。

(二) 建议设立肃清无用商标制度

近年来, 我国注册商标大力膨胀, 商标领域出现大量“无用商标”, 很多商标注册人仅仅是注册商标之后不进行使用, 而拥有者空荡荡的排他性权利。笔者建议制定有效的清理无用商标的制度, 扫清商标注册领域的垃圾, 还商标领域一个美好环境。

摘要:现行《商标法》实施十一年后, 《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从2003年至今历经九年终于落成商标法修改草案。国务院法制办于2011年9月2日公布的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现行商标法作了四十项的改动。笔者将仅对显著修改的部分进行分析, 并且提出自己对商标法修改的一些立法建议。

关键词:商标法修改,商标侵权,恶意抢注,异议程序,立法建议

参考文献

[1]黄晖.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33.

[2]毛禾枫.关于<商标法>第三次修改草案的几点探析[J].法学之窗, 2010 (6) :25.

[3]孙国瑞.对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的三点建议.http://ip.people.com.cn/GB/11243908.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2/11/17.15:28[EB/OL].

[4]刘晓霞.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的进展情况及主要问题[J].中华商标, 2010.10:5.

[5]王莲峰.我国商标权限制制度的构建-兼谈<商标法>第三次修订[J].法学, 2006 (11) :126.

中国现行教育模式 篇5

这种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非常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应试教育”是一种不

正常的教育,它是把应付考试作为整个教育的重心,对教育的基本职能“尽可能的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人创设良好个性最佳成长的空间,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不能顾及或者干脆不提甚至对教育“基本职能”产生“负作用”。“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考试分数、忽略人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不健康”的教育。

(2)智育目标狭隘化。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3)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

重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通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知道国家是如何的对教育的重视。我也体会

到了很多,纲要中提及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这是国家对教育人才提出的鲜明要求。以学生自身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另外教育也重在改革创新!改革创新作为教育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师学生都应该时时刻刻保持着一颗勇于创新的精神。以下三点是我针对中国教育改革提出的解决方法。

(1)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首先,应淡化考试的选拔作用,增强考试作为检查教与学得失的评价功能。其次,考试题目数量要减少,内容要科学,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要取消用来给学校,给教师或学生排名次,并借此给予奖惩的各种统考统测的考试方法。把考试作为一种手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原则是“注重知识,突出主力,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淡化期末”。再次,考试形式采取口头测试与阅读测试相结合;听力测试与动手操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的成绩可采取等级+特长+评语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自己。高考的改革,我认为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改变目前的高度集中,一卷定终生的做法,进行多种考试模式实验,使试卷题多样化。二是由主要考查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了什么转向为检验学生是否具有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能力。

(2)实行教学改革:改革教学模式,由以往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而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变为以“引导—探究—发展”作为教与学的基本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新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所有的事物都应当是学生认知的客体,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应当以学生的现实成长需要和未来发展为中心,要彻底改变搞应试教育形成的思维定式和所谓的经验:认为学校教育,就是教学生掌握顺利通过考试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毕业或升学考试中得高分获得好成绩。在教学中还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新认识学生,让自己成为教学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具有活动意义的学习环境和内容,才能使学生有可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体验相应知识形成过程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改革现行体制 建设现代学校 篇6

一、四个先行,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实验

“健脑”先行,提高认识

根据中央和省《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去除学校行政化的要求,2009年初,惠州全市范围开展了现代学校制度的调研活动。市领导亲自带队,前往有关学校传达《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精神。召开全市创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动员大会、现代学校制度专家报告会、现代学校制度研讨会,对校长们进行“健脑”,促进校长们更新办学理念,转变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加快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步伐,实现扁平化、流程化、精细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实现有效教学,逐步去除学校行政化,着力营造民主、高效、科学、创新、专业、特色的办学环境。

转型先行,简“政”放“权”

惠州市大胆优化调整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指导、监督型”转变;把学校内部的干部任免、招生、招聘、财务等权力下放回学校,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提高办学专业化水平,回归学校“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服务于师生发展”的本位。先行试点学校拥有了人事管理权、自主招生权、财务自主权三个方面10多项权力。人事管理权方面,副校长由校长提名,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学校可根据人事和教育主管有关政策,聘用教师。在自主招生方面,允许学校制订“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报市教育局审批,自主考试招收特长生。教育部门的简政放权,让学校要求多年的办学自主权得到落实。

政策先行,统筹安排

2010年初,在广泛征求意见后,惠州市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惠州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决定》和《惠州市教育系统“现代学校制度创建年”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各县(区)教育局、各级中小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校民主建设,加快构建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在抓好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工作的同时,从市直学校开始,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计划2012年9月起,在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现代学校制度。

试点先行,总结推广

2009年起,惠州市在市华罗庚中学与部分县(区)学校设置试点,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验。同时,鼓励市直学校与县(区)其他学校,积极进行现代学校制度的探索。

市华罗庚中学把“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作为创新项目来抓,以“理顺行政关系、转变工作职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为重点,突出抓好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素质教育模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办学质量评价制度、学校发展水平评估和社会协调等各类新机制的研究。建设发展目标明确、评价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完善、思想内容与方法先进的学校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育人水平,引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进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良性发展轨道。通过全面实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校发展潜力得以进一步激发,管理效能显著提升,学校品牌形象、教育教学实绩等居全市前列。

2010年,市华罗庚中学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广东省教育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2011年,市华罗庚中学首届高考一炮打响,取得辉煌成绩,本科上线人数突破700人大关,上线率达54%。

近两年,华罗庚中学师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多,层次高。60多名教师获国家级、省级奖励,100多名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奖励。学生合唱团获2011年广东省中小学红歌比赛二等奖; 5名同学获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惠州市多次组织各校各界人士观摩学习华罗庚中学试点经验,不断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步伐。

二、成效明显,臻于“五化”

2009年以来,现代学校制度创建年活动持续开展,惠州市加快了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学校管理结构得到优化,学校管理水平与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各试点学校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呈现百花齐放、千校千态、各具特色的可喜局面:

(一)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

办学理念是学校建设发展的方向与“灵魂”。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以来,惠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加快学校转型升级。深入分析查排“障碍”,往传统的学校制度里注入新思维、新理念、新举措,确立了“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教师,推动教师专业提升与全面发展”“服务社会,兴办适应国家发展需求与受教育者满意的教育”的宗旨,进一步充实丰富了办学内涵,提升了办学水平。

华罗庚中学确立以“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服务”为办学宗旨,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学校精神,着力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谐发展,个性成长”的素质教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

一是扁平化管理模式成效明显。

构建以服务年级为重心,服务教育教学为中心的扁平化管理工作体系。通过整合优化职能相近或重叠的部门,减少中间环节,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学校的运转和保障完全向年级服务倾斜。扁平化管理的实施,进一步明晰了管理职责,提升了执行力,提高了服务意识、管理效能、专业管理水平和团队的合作精神,使各部门的工作开展简便、高效、规范。

市一中实行“五部制”扁平化管理模式,为各年级“编制”副校长。年级组直接对分管领导负责,实现年级由学校组织管理的“二传手”向管理实体转变,使学校管理高效规范。

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的特色,构建“四效四化”管理模式(“四效”即教学有效果、管理有效率、经营有效益、服务有效能;“四化”即校本化、专业化、精细化、窗口化),实现学校管理的高效运作。

二是人事制度改革,激励教师奋发进取。

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破除职务终身制,实行任期制和竞争上岗制,按照“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与“公开招聘、凡进必考、择优录取”的原则,公开招聘校长和教师。用人制度由“相马”向“赛马”转变,大大激发广大校长与教师“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进取意识。

2011年以来,各县(区)、市直学校按照《惠州市直属学校教师招聘管理工作意见》和《惠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招聘工作流程及要求》自主招聘各级各类学科教师(包括在职教师和应届毕业生)近1000名。教师招聘工作有序公正,透明度高,达到了应聘人员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督查机关满意,社会一致认可的程度。

三是绩效工资实现“两持平一鼓励”。

“ 绩效工资”代替“职称补贴”是惠州市推行工资改革的有效做法。绩效工资制的实施,改变了过去“唯职称论”的分配弊端。通过各县(区)政府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较好地解决了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步增长,达到“两相当”。教师的福利待遇得到了有效保障,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四是民主参与凸显成效。

通过设立校务委员会,建立学术委员会、家长与社区委员会、学生代表会和教代会,实行民主议政和工作督查制度,落实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制度的作用和重大事项的监督,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教职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得到健全和完善。

nlc202309011128

五是师资培训各具特色。

面对“惠州市人民教育家培养计划”,各试点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切合当前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目标明确、层次分明、长短结合、内外互补、综合提高的培养模式,造就了一支教育理念新、创新意识浓、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师德风尚高、一专多能的名师、能师的师资队伍,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素质,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

市华罗庚中学设立“华中名师制”,精选师德高尚、专业素质高、业绩突出、合作精神强、协调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组成“华中名师”团队,设立“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主体成立华罗庚中学学术委员会。名师参与评课、评优、评职、招聘等教育教学和办学决策工作。学校原有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逐步转向教育家办学的新模式,使学校办学向专业化方向转型。“华中名师”制度让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更高更大的平台,增强了教师的成就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市实验中学实行“导师职级制”模式,打通教师专业发展通道,使学校形成了教师多元发展体系,解决了传统模式中制约教师发展的弊端。使优秀骨干教师在“助理导师、学科导师、副主任导师、主任导师和特级导师”五个级别上,不断发展。有力激发了教师发展活力,促进教师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也为名师、专家型教师及教育家的成长,营造了发展环境,创造了条件。通过建立教师“整体发展规划”“个人发展计划”及青年教师“双导师”培养等一系列制度,鼓励青年教师拜师,名师带徒。通过规范各级“导师”的职责和义务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为优秀骨干教师、名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发挥优秀示范作用与核心骨干作用,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开辟了道路。

惠东县建立“三名培训”(名家讲坛、名师授徒、名校进修)。惠州卫校构建“一二三五培训工程”(一个教师成长规划;两支队伍——骨干教师队伍、专业带头人队伍;三个工程——青蓝工程、双师工程、名师工程;五大平台——专家讲坛、校长讲坛、名师讲坛、教师论坛、网络课堂)的师资培训制度等。

六是教(科)研先导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我市实施“生本教育实验”,各单位遵循“以改革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确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的办学思路,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建立与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领导,广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增强教育教学活动的科技含量,提高教研的层次和水平,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促进学校发展。

市华罗庚中学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三学四式”教学流程,即“学生自学”“老师导学”“同学互学”三学结合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四式交互的方式,构建起快乐而高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知识。“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提供实践依据,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外部合作进一步“强化”

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结合自身地缘优势,积极与社区、家庭协调沟通,及时化解矛盾,建立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

一是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搭建家长和学校交流的桥梁和平台,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方法,让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促进家校和谐。

二是与校外友好单位开展共建活动。积极与人民解放军与武警部队、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热心教育的企业、兄弟学校以及台港澳地区现代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定期友好往来。

三是与学校周边社区开展互助活动。学校充分运用社区资源为学生成长、成才创设更多的条件。同时也与社区共享学校的教育资源,为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和营造全民学习的环境,作出积极的努力,实现互利双赢。

(四)资产管理进一步“刚化”

试点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建立新型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报告和财务监督、财务内控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同时加强学校预算管理,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绩效考评和监督检查等管理制度,全面刚化财务行为,保障了教育经费正常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自主办学进一步“亮化”

试点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实际出发,在自主管理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学校运行规律及时转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单位的经验成果。进一步深化自主办学内涵,制定相应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办法”“教师招聘办法”“自主招生管理办法”“财务自主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构建起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学习型社会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体系,推动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进程。

(粤教宣)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现行工程投标模式 篇7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将使我国的经济更多的融入世界经济中, 为能和国际市场接轨, 参与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 国家开始积极推行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主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可以将各种经济、技术、质量、进度、风险等因素充分细化并体现在综合单价的确定上。开展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研究, 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保证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顺利推行, 增强《招投标法》的可操作性, 推动我国工程造价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真正营造一个既符合国际惯例, 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市场竞争机制与市场竞争环境。

2 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的工作程序

在招投标的准备阶段, 招标单位首先请估价人员编制工程量清单, 估价人员要根据工程的特点以及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 依据图纸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并提出具体的质量要求。由于不同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对分部分项的划分以及各分部分项工程所包含的内容可能不会完全相同, 所以在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时要注意详细说明该分项所包含的项目和工作内容以及相应的质量要求, 有利于投标单位对各分部分项工程作出正确的报价。

工程量清单由招标单位编制完成后, 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随招标文件分发给各投标单位。投标单位在接到招标文件后, 可对工程量进行复核。关于分项工程单价的报价方式应由部分费用单价模式向全费用单价模式过渡, 这样做既可以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 同时又可以在招投标和工程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工程量清单的作用, 使单价中的量、价、费全部由企业根据市场自主确定。

在评标时可以对投标单位的最终总报价以及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的合理性进行评分, 由于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 所有投标单位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因而竞争更加公平合理, 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 而且在评标时应坚持倾向于合理低价中标的原则。当然, 在评标时仍然可以采用综合计分的方法。或者采用两阶段评标的办法, 先对投标单位的技术方案进行评价, 在技术方案可行的前提下, 再以投标单位的报价作为评标定标的唯一因素。这样既可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又有利于业主选择一个合理的、报价较低的单位中标。

3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标工作

3.1 招标文件的编制。

工程量清单招标工作中, 业主可自行或委托具有资质的咨询单位, 编制招标文件, 在招标文件中除了通常包括的内容外, 如招标须知前附表、投标须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合同格式、技术规范、图纸、投标文件参考格式等, 还必须提供工程的工程量清单。在工程量清单招标中招标人和投标人均以工程量清单为依据进行招标投标, 以求得合理的工程价格。

要保证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a.要有统一的编制工程量清单的依据, 其组成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设计修改、变更通知等技术资料;施工现场地质、水文、地下情况的有关资料;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消耗量标准、说明、工程项目划分及计量单位;招标文件及其补充通知、答疑纪要。b.工程量清单的每一个子项应准确地列明定额的编号、工程项目名称及内容、工程量和工程计量单位。c.工程量清单发出后, 若发现工程量清单的工程量与施工设计图纸、招标文件不一致时, 应通过招标补充通知或答疑纪要予以更正。

3.2 标底价格的编制。

标底价格由五部分组成: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措施项目清单计价、其他项目清单计价、规费、税金。标底编制单位按工程量清单计算直接费, 并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然后按现行定额或招标文件规定的材料价格和取费标准、取费程序及其他条件计算综合单价, 含完成该项工程内容所需的所有费用, 即包括直接费、间接费、材料价差、利润、税金等, 最后汇总成标底。

3.3 评标工作。

评标工作是招投标工作的核心部分。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 工程项目的评标工作和以往发生了很多变化, 主要表现在:a.定额计价模式下, 工程评标主要看总造价, 清单形势下由于清单本身具有的特点, 评标工作不能只简单的评工程总价, 还要进行分部分项清单费、措施项目费、主要清单单价、主要材料价格、是否有计算错误等的评审。b.定额计价时企业报价都依据主管部门颁布的定额, 不用考虑企业的特点, 企业之间对同一项目的报价基本相同, 在清单形势下, 材料价格、人材机消耗量等全部由企业自主报价, 评标时必须考虑其报价是否合理, 是否不低于企业的成本。c.定额计价时施工合同主要签订总价合同, 结算时以定额为依据。由此可见, 清单执行后, 评标工作更加细化, 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 我们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评标方法。

4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投标策略

在工程量清单投标时投标单位应针对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的每个项目进行认真分析, 并结合当时市场的材料价格、劳务情况和自身企业的管理体系, 同时考虑工程的难易程度、环境的优劣、工期质量要求以及问明施工等因素都相应体现在报价上, 真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成本。

投标策略是指承包商在投标竞争中的指导思想与工作部署及其参与投标竞争的方式和手段。投标策略作为投标取胜的方式、手段和艺术, 贯穿于投标竞争的始终, 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种:a.靠提高管理水平取胜。通过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科学确定施工方案;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 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有效地组织材料供应并以较低的价格采购, 减少二次搬运和材料损耗;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 安排紧凑的施工进度, 力争少用人力和资金, 力求节省管理费用等, 从而有计划地降低工程成本。b.靠改进设计和缩短工期取胜。即仔细研究设计图纸, 发现有不合理之处, 提出能降低造价的修改设计建议, 以提高对业主的吸引力, 另外, 靠缩短工期取胜, 即比规定的工期有所缩短, 达到早投产、早收益。c.低价中标策略。低价投标是工程招标的一种特有形式, 即投标报价的评标价最低中标。在参与此类项目投标时不可为了中标而盲目压低投标报价, 造成中标后亏本施工。投标单位要认真阅读、反复研究招标文件, 充分了解工程全面情况, 优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本单位的管理水平, 测算出工程施工的成本价 (保本价) 。d.着眼于发展。为了争取将来的优势, 而宁愿目前少盈利, 就采用这种策略, 如施工单位为了掌握某种有发展前途的或国家品牌工程的施工技术, 如建造电视塔等工程, 只要有了第一次建造的经历, 与其他企业相比就有了绝对优势, 这是一种较有远见的策略。e.加强索赔管理。这种策略主要着眼于施工索赔, 报价较低, 往往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采用这种策略, 在报价过程中, 需认真研究报价文件、施工图纸及合同条件, 发现较多漏洞时, 可以把报价压得低一些, 中标后, 在施工过程中利用这些漏洞进行索赔, 以寻找索赔机会, 提高利润。

参考文献

[1]John skinner, Clicking For contracts[J].Rocky Mountain Construction, 2004, 8 (2) .[1]John skinner, Clicking For contracts[J].Rocky Mountain Construction, 2004, 8 (2) .

[2]W.K.Fu, D.S.Drew, H.P.Lo, Competitiveness of Inexperienced and Experienced Contractors in Bidding[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3, 129 (4) .[2]W.K.Fu, D.S.Drew, H.P.Lo, Competitiveness of Inexperienced and Experienced Contractors in Bidding[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3, 129 (4) .

[3]袁洋志.诠折招标工程量清单法[J].福建建筑, 2002, 5.[3]袁洋志.诠折招标工程量清单法[J].福建建筑, 2002, 5.

我国现行“营改增”综述 篇8

一、当前我国“营改增”工作取得的成果

我国“ 营改增”开展四年来各项工作开展较为顺利, 改革工作一步一脚印,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目前 “ 营改增 ”工作正稳步推进 ,在总体上达到了税改的目的 。

(一“) 营改增”工作在地区和行业上全面展开

我国“ 营改增”工作在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试点工作首先选择在上海地区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展开, 至2012年底扩大到10个省市。 2013年8月1日,“ 营改增”进一步扩围,已推广到全国试行。 2014年1月1日起, 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到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目前“ 营改增”已经对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行业全覆盖。 自2014年6月1日起,电信业也开始实行营改增,由原先征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目前“ 营改增”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不仅体现在覆盖的地区方面, 也体现在覆盖的行业上面。 2015年将是我国“ 营改增”工作重要的年度,“ 12五”即将结束,而要在“ 12五”期间实现全面“ 营改增”,我们还有好多工作要做,好多艰巨的任务需要完成,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有一些行业营改增工作还没有完全展开,如金融业等行业。

(二)试点规模不断扩大且总体减税效果明显

自本轮税制改革以来,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不仅体现在试点地区方面更体现在试点行业上面, 这些范围的扩大最终都体现在试点纳税人规模上。 本轮“ 营改增”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使企业转型升级,减轻企业税负,实现企业发展。“ 营改增”实施以来,虽然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税负有不减反增现象,但在总体上企业税负有显著减低。

1.试点纳税人规模情况。 自2011年我国开始正式试行“ 营改增”到2015年6月底,我国共计有509万户企业被纳入到了“ 营改增”试点范围,在509万户试点纳税人中,一般纳税人共计94万户,占比为18.47%;剩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共计415万户,占比为81.53%。 就我省(江苏省)而言,我省试点纳税人已达34.4万户。2015年预计全国还会有将近1000万户企业会被纳入到“ 营改增”试点范围内。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自“ 营改增”以来我国试点纳税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表明我国“ 营改增”工作正稳步实施。

2.“ 营改增 ”总体减税效果明显 。 自“ 营改增 ”实施以来,所有纳入“ 营改增”试点企业总体上税负累计减轻了近4900亿元。 仅2015年上半年,试点纳税人就少负担了约1100亿元的税收。“ 营改增”不仅使得试点企业得到了税收减负的好处, 对于原先的纳税人也获得了一定税负的降低,主要由于“ 营改增”扩大了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 使得好多企业从中受益。

(三)通过“营改增”拉动了企业投资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

由于营业税实行全额征税, 购买资产无法抵扣进项税额,所以在实行“ 营改增”之前好对企业对资产的更新与改造需求不旺,存在大量资产超期使用问题。 实施“ 营改增”后,购入资产可以做进行税额抵扣,企业因此可以减少大量税额。 因此,好多企业刚好以此为契机淘汰了旧的资产,对资产进行了升级改造。 所以,通过“ 营改增”拉动了相关企业投资需求,促进了相关产业经济发展,从而也带动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二“、 营改增”工作实施以来的不足

自“ 营改增”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是我们继续实施“ 营改增”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我国本轮税制改革的成败。

(一)部分行业出现税负不降反增现象

虽然“ 营改增”实施以来有大部分企业享受到了“ 营改增”带来的减税红利,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利好, 还是有部分行业和部分企业出现了税负不降反升现象。 既然“ 营改增”的目的之一是减低企业税负,现在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这一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如果不能使得这些企业实现税负减低, 从改革的最终目的来说,这样的改革也是不成功的。

(二)进项税额抵扣问题

“ 营改增 ”实施以来出现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部分行业和企业没能获得减税的效果。 这一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很多原因导致的, 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进项税额抵扣的问题。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比如税率、收入等条件不变,那么“ 营改增”后影响企业税负最重要方面就是进项税额问题。 进项税额越多企业税负就越低,如果没有足够的进行税额可以抵扣企业的税负就会增加。“ 营改增” 政策实施以后, 由于不同行业所处的产业层次不一样,导致一些企业的进项税额几乎为零,因此这些企业就没有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从而导致这些企业税负变高。 比如建筑业,其大多数采购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进项税额偏低,从而税负不降反增。 有些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偏低,其成本主要由人力资本构成,而人力资本不允许做进项税额抵扣,因而也会导致其进项税额偏低,从而导致其税负不降反升,如会计师事务所。 还有一些企业虽然资本有机构成很高,但资产更新周期偏长,而目前“ 营改增”政策不能对存量资产进行抵扣,因而也会在短时期内导致这些企业进项税额偏低,税负出项不降反升的问题, 比如交通运输业。

(三)税率选择问题

在“ 营改增”之前,我国增值税税率存在三档税率,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还有一档零税率。“ 营改增”之后,增加了两档税率,分别为11%和6%。“ 营改增” 之前我国营业税税率分别为5%和3%, 只有娱乐业税率为在5%到20%之间,税率相对较高,其他行业营业税税率只有3%和5%,相对税率较低。“ 营改增”之后试点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税率为17%; 提供交通运输业服务,税率为11%;现代服务业服务除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税率为6%。 所以,有些行业税率提升太高, 在没有足够进项税额抵扣的情况下试点纳税人的税负就会不降反升。 因此,“ 营改增”在税率选择上应该还有调整空间,使得相关纳税人税负能够降低。

(四“) 营改增 ” 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问题

“ 营改增 ”对地区和行业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 营改增”对行业影响在本课题的上篇论文已有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营改增”减税效果在地区上也出现不平衡现象,有些地区整体减税效果明显, 而有些地区整体减税效果不明显,甚至也出现了税负增加的现象。“ 营改增”实施以来,截止2014年上半年,上海市共有21.1万户企业经确认纳入到了“ 营改增”试点范围,试点企业及与试点企业相关产业链企业共减税负约为500亿元。 可以说上海地区“ 营改增”后企业减税效果明显,为试点企业减轻了税收负担。 2014年云南“ 营改增”情况和上海地区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2014年云南省国税局相关行业“ 营改增” 入库增值税41.44亿元,相比2013年增加了30.94亿元, 交通运输业入库16.03亿元, 现代服务业入库18.33亿元,邮政业入库658万元,电信业入库7.02亿元。排除“ 营改增”扩围的影响,税改收入还是有部分增长,由此可以看出云南省总体上“ 营改增”减税效果并不明显。

(五“) 营改增”工作要关注细节

“ 营改增 ”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关注“ 面”上工作,也要关注“ 点”上工作,要做到“ 点”和 “ 面”的协同发展 ;我们不仅要关注改革的宏观层面 ,同样应关注改革的微观方面。“ 营改增”工作还涉及到跨地区协调发展的问题,由于我国地缘广阔,各地区发展有一定差异,所以“ 营改增”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到这些细节问题, 避免由于一些细节问题导致一些不和谐的情况发生。 因此,细节问题看起来都是一些小的问题,但是不解决也会影响到改革的成败。

三、小结

我国现行的坐标系统 篇9

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建立了国家大地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 测制了各种比例尺地形图, 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进步, 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科学研究等对国家大地坐标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迫切需要采用原点位于地球质量中心的坐标系作为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心坐标系, 有利于现代空间技术对坐标系进行维护和快速更新, 测定高精度大地控制点三维坐标, 并提高测图工作效率。采用地心坐标系, 可以更好地阐明地球上各种地理和物理现象特别是空间物体运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最新科技成果, 为国家信息现代化服务。

2 坐标系

坐标系:是定义坐标如何实现的一套理论方法, 包括定义原点、基本平面和坐标轴的指向, 同时还包括基本的数学和物理模型。

坐标系根据原点位置的不同分为参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站心坐标系。从其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大地坐标系等。从数维上可分为二维坐标系、三维坐标系和多维坐标系。

2.1 参心坐标系

“参心”意指参考椭球的中心, 由于参考椭球的中心一般和地球质心不一致, 因而参心坐标系又称非地心坐标系。

其定义为:原点位于参考椭球的中心OT、ZT轴平行于参考椭球的旋转轴, XT轴指向起始大地子午和参考椭球赤道的变点, YT轴垂直于XT、OT、ZT的平面, 构成右手坐标系。

由于参心坐标系所采用的参考椭球不同或采用的参考椭球虽然相同, 但参考椭球的定位与定向不同, 因而有不同的参心坐标。我国现行的参心坐标系有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

2.2 地心坐标系

地心坐标系是以地球质量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 其椭球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 且椭球定位与全球大地水准面最为密合。通常用两种表现形式, 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地心大地坐标系。

(1) 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 (XYZ) 的定义为:

原点O与地球质心重合, Z轴指向地球北极, X轴指向格林尼治平子午面与地球赤道的交点E, Y轴垂直与XOZ平面构成右手系。

(2) 地心大地坐标系 (BLH) 的定义为:

地球椭球的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 椭球的短轴与地球自转轴相合, 大地纬度B为过地面点的椭球法线与椭球赤道面的夹角, 大地经度L为过地面点的椭球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大地子午面之间的夹角, 大地高H为地面点沿椭球法线至椭球面的距离。

(3) 国际地球参考系

国际地球参考系 (Internatioal Terrrstrial Refernce System, 简称ITRS) 是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定义的一种协议地球参考系统。原点位于地地球质心, 地球质心是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

国际地球参考系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根据一定要求, 在地球表面建立地面观测台站进行空间大地测量, 并根据协议地球参考系的定义, 采用一组国际推荐的模型和常数系统, 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 解算出各观测台站在某一历元的台站坐标及速度场。由此建立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就是国际地球参考系的具体实现。

(4) 坐标参考框架

坐标参考框架是一组用于定义可实现一个特定坐标系的参考点及其所采用坐标的集合。考虑坐标变化时, 还需要一个时间历元, 故时间尺度也是坐标参考框架的一部分。如对于动力学参考框架而言, 该集合是由于定义该框架的大地测量卫星、行星或其他天体的星历构成, 在该参考框架下, 其他点的坐标可以通过其相对于这些参考点位置的观测量来确定。

(5) 历元

在天文学研究工作中, 常需标出数据所对应的时刻, 即历元。

星表 (星图) 历元, 由于岁差和章动以及自行的影响, 各种天体的天球坐标都随时变化。因此, 星表 (星图) 所列的各种天体的天球坐标, 都只能对应于某一特定时刻, 所以需要注明属于某一历元, 如1950.0、1975.0等, 这种历元称为星表 (星图) 历元。在使用星表 (星图) 时, 可以利用岁差、章动和自行的资料, 将各种天体对应于星表 (星图) 历元的天球坐标换算为使用时刻的天球坐标。

观测历元, 为了比较不同时刻的观测结果, 需要注明观测资料所对应的观测时刻, 这种时刻称为观测历元。

(6)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参考框架是坐标参考系的实现。参考系定义明确且严密, 抽象难把握。需通过一些具体直观的点来描述或反映某一特定的坐标参考系, 这些满足特定坐标参考系的点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坐标参考框架, 一般而言, 只要涉及与空间位置有关的问题, 就会涉及参考系;而涉及参考系必将会涉及坐标参考框架。

任何大地测量坐标基准除包括坐标系统的定义外, 还应有相应的框架点的点位坐标 (含精度) 及相应的历元与之对应, 同一定义下的坐标系可以由不同的框架点标定, 同一坐标系下的框架点也可能有不同精度和不同历元的坐标。

国际地球参考系 (ITRS) 的实现方式是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Internatioal Terrrstrial Refernce Frame, 简称ITRF) , 即它是通过一组固定于地球表面而且只作线性运动的大地点的坐标及坐标变化速率组成, 这些站点装备有不同的空间大地测量系统并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 (IERS) 中心局的地球参考框架部负责建立和维护。

定义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必须明确规定:坐标原点的位置、坐标轴的指向、长度单位。框架原点、定向、尺度均隐含在IERS所确定的基本站的直角坐标与速度场中。框架原点位于地球质量中心, 其中心误差小于10cm, Z轴为北天极, 尺度为国际单位m, 需通过具有高精度且满足下列条件的站点来实现ITRF网的建立。连续观测至少3年;远离板块缘及变形区域;速度精度优于3mm/a;至少3个不同解的速度残差小于3mm/a。

目前的ITRF已有ITRF 88, ITRF 89, ITRF 90, ITRF 91, ITRF 92, ITRF 93, ITRF 94, ITRF 96, ITRF 97, ITRF 2000, ITRF 2005。常用的有ITRF 94, ITRF 96, ITRF 97, ITRF 2000, ITRF 2005。

3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3.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 简称CGCS2000) 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 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作为初始指向来推算, 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 (历元2000.0) 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尺度为在引力相对论意义下的局部地球框架下的尺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数值为:

长半轴a=6 378 137 m

扁率f=1/298.257 222 101

地心引力常数GM=3.986 004 418×1014 m3 s-2

自转角速度ω=7.292 115×10-5 rad/s

3.2 WGS-84坐标系定义

WGS-84坐标系的原点为地球质心M;Z轴指向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极;X轴指向BIH1984.0定义的零子午面与CTP相应的赤道的交点;Y轴垂直于XMZ平面, 且与Z轴、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WGS 84坐标系采用的椭球, 称为WGS 84椭球。其常数为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IUGG) 第17届大会的推荐值, 椭球参数数值为:

长半轴a=6 378 137±2 m

扁率f=1/298.257 223 563

地心引力常数GM= (3986 005×108±0.6×108) m3/s-2

自转角速度ω=7292 115×10-11 rad/s-1

3.3 WGS-84与ITRF框架的关系

WGS 84坐标系统最初建立于1987年, 它是修正美国海军导航星系统参考系NSWC9Z-2的原点和尺度变化, 并旋转其零度子午面与国际时间局定义的零度子午度面相一致而得到的。

截至目前共进行了3次修订, 第一次1994年引入了完全基于GPS观测建立的WGS84, 这个框架命名为WGS84 (G730) , G后面的数字为精密星历推算的GPS星期数。由1994年1月2日开始, 这个实现通常认为与ITRF92框架是一致的, 单点定位的精度为30cm, WGS84的第二次实现同样是完全基于GPS观测, 是由1996年9月29日引入, 1997年1月29日由GPS运行空间段采用, 这个WGS84则为WGS84 (G873) , 历元是1997.0, 站位置坐标分量的精度约为5 cm。基本等同于ITRF96, 第三次实现的WGS框架为WGS84 (G1150) , 历元是2001.0, 采用的坐标框架为ITRF2000, 符合程度为±1cm。通常认为等同于ITRF00, 于2002年1月20日采用, 大约可持续到2010年, 在某一WGS84框架中计算的GPS位置转换到另一WGS84框架下其差异在几个厘米。这意味着WGS84坐标在厘米级精度范围内可以认为与ITRF相同。

3.4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点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框架点, 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具体实现。CGCS2000框架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 国家级连续运行站网 (简称国家CORS系统) , 第二部分是国家高精度的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 第三部分为纳入地心坐标系的, 在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基础上完成的天文大地网联合平差获得的在ITRF97框架下的近5万个一、二等天文大地网点, 在ITRF97框架下平差后获得的近10万个三、四等天文大地网点。

3.5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由国家测绘局布设的A、B级网, 联合总参测绘局布的GPS一、二级网以及由中国地震局、总参测绘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共建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 还有其他地壳形变GPS监测网等。所有参加三网平差的上述GPS网点, 经过筛选和相邻点合并, 最后选取了国内2542个GPS点 (其中CORS站25个) 参加了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数据处理, 通过联合数据处理将框架点坐标统一归算到一个坐标参考框架 (参考框架为ITRF97, 参考历元为2000.0) 下, 处理后网点相对精度优于10-7以上,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提供的地心坐标的精度平均优于±3cm。可满足现代测量技术对地心坐标的需求, 同时为建立我国新一代的地心坐标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6 为什么要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我国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均为参心坐标系, 所采用的坐标系原点、坐标轴的方向等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 均与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测定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其原点与地球质量中心有较大的偏差, 坐标系下的大地控制点的相对精度仅为10-6;这导致先进的对地观测技术所获取的测绘成果在使用时精度损失, 无法全面满足当今气象、地震、水利、交通等部门对高精度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要求。而且现行参心大地坐标系只能提供二维的点位坐标。并行使用两个国家大地坐标系给实际应用带来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国家大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造成测绘成果的精度损失, 不同坐标系下相邻地形图的拼接误差较大。因此, 现行参心大地坐标系已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3.7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现行参心坐标系

(1) 椭球定位方式

现行坐标系均为参心坐标系, 参心坐标系实际是为了研究局部球面, 在使地面测量数据归算至椭球的各项改正数最小的原则下, 选择和局部区域的大地水准面最为吻合的椭球所建立的坐标系。如1980西安坐标系在全国范围内, 参考椭球面和大地水准面符合很好, 高程异常为零的两条等值线穿过我国东部和西部, 大部分地区高程异常在20米以内, 它对距离的影响小于1/30万。但由于参心坐标系未与地心发生联系, 不利于研究全球地球形状和板块运动等, 也无法建立全球统一的大地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为地心坐标系, 它所定义的的椭球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 且椭球定位与全球大地水准面最为密合。因地球形状的不规则与质量分布的不均匀, 与全球大地水准面密合的椭球则与局部地区吻合就不一定很好。

(2) 实现技术

我国现行参心坐标系是采用传统的大地测量手段, 即测量标志点之间的距离、方向, 通过平差的方法得到各点相对于起始点的位置, 由此确定各点在参心系下的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框架是通过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技术、获得各测站在ITRF框架下的地心坐标。

(3) 维数

现行参心坐标系为二维坐标系统,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为三维坐标系统。

(4) 原点

现行参心坐标系原点与地球质量中心有较大的偏差,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原点位于地球质量中心。

(5) 精度

参心坐标系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 缺乏高精度的外部控制, 长距离精度较低, 在空间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 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精度比现行参心坐标系精度要提高10倍, 相对精度可达10-7~10-8。

4 坐标转换方法

4.1 参心坐标系与CGCS2000坐标系相互转换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显而易见的。故需把现有的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 转换形式及方法根据原成果的存储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常用的转换模型有平面四参数、二维七参数、三维三参数、三维七参数、多项式回归等。

(1) 模型选择。

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 以保证平面精度;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

(2) 重合点选取。

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均有坐标成果的点。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 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 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 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 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 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 但不得少于5个, 能够包围整个转换区域, 且均匀分布。

具体转换时根据转换精度、转换区域大小及重合点数选取合适的模型进行坐标转换。

不论采取哪一种模型, 其基本原则都必须根据转换目的的需要, 满足一定的精度指标。

4.2 ITRF框架之间转换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目前采用的是ITRF97框架2000历元, 基于ITRF97框架后和基于ITRF97框架前完成定位的GPS网点, 要获得高精度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点位坐标, 必需进行框架之间的转换。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 按已公布的ITRF框架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转换

用这种方式进行转换必须要知道网中各站的速度场。通过参考框架和参考历元转换的方法, 将原GPS网ITRF框架, 历元下的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所在的ITRF97框架和2000.0历元下。

(2) 坐标转换

通过公共点进行坐标转换, 即用三维七参数模型, 将以国家高精度原GPSB级网, 其框架为ITRF93, 历元为1996.365基准建立的GPS网成果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成果, 使其成果保持一致。

各地已建立的基于WGS84坐标系及ITRF框架下的GPS网的坐标成果根据ITRF框架与ITRF97框架之间转换关系转换到ITRF97框架、2000.0历元上, 则可视做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成果, 并依此完成现有测绘成果的转换。

广西的A、B、C级GPS网点整体平差时, 坐标都统一归算到参考框架为ITRF97, 参考历元为2000.0下, 可视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成果使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平面坐标投影仍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海图仍采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4.3 参心坐标系图幅向地心坐标系转换

(1) 1∶1万、1∶5万图幅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

国家测绘局向各省测绘局提供《1∶1万图幅80系向2000系的转换改正量dx、dy》和《1∶5万图幅80系向2000系的转换改正量dx、dy》成果表, 可实现1∶1万、1∶5万图幅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用每幅1∶1万或1∶5万比例尺地形图4个图廓点的80系坐标加上该图幅4个图廓点的80系向2000系的转换改正量dx西南、dy西南、dx西北、dy西北、dx东北、dy东北、dx东南、dy东南。即得该图幅4个图廓点的2000系坐标。

(2) 1∶1万、1∶5万图幅1954年北京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采用两步法:

计算1954年北京坐标系向1980西安坐标系转换改正量, 计算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改正量。

将1954年北京坐标系向1980西安坐标系转换改正量与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改正量叠加, 即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改正量。

5 结语

经国务院批准, 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 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衔接的过渡期为8至10年。本文介绍了我国现行坐标系的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结合个人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 对参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的关系及转换方法进行了阐述, 使更多行业用户了解现行坐标系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更好地推广应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参考文献

[1]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M].测绘出版社, 2008 (10) .

国内现行评标方法比较 篇10

评标方法是评标的标准和依据, 是影响中标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 评标方法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标结果的合理性。目前运用的评标方法总的来说就是分为有标底评标和无标底评标两种, 单纯的运用有标底评标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这种方法本身就缺乏合理性, 因为其有效操作已暗藏了一个前提条件, 即标底本身必须是准确、真实的。否则, 当标底出现错误时, 评标定标也就毫无意义可言。同样的, 只运用无标底评标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一, 对于评标价由投标报价求得的情况, 如果投标报价普遍偏高, 则评标价也会偏高, 从而可能导致中标价高于合理水平;其二, 不设标底会使招标人对投标报价的总体合理性缺乏科学的判断, 对投标人串标、围标等行为难以防范。下面就目前运用的各种评标方法做一个比较详细的分析。

1 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 (又称百分法) , 即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 将报价、施工组织设计、业绩与信誉等赋予不同的权重, 用打分的方法评出中标人。

综合评估法的思路是:将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取代以往的标底作为评审商务标的参照标准 (即评标价) 。投标报价越接近评标价得分越高;反之, 得分越低。 为防止不合理的投标报价 (报价过高或过低) 影响评标价的合理性, 可以规定:最高 (或最低) 报价高于 (或低于) 次高 (或次低) 报价的15%, 则不参与平均值的计算。为增加低报价中标的概率, 可以做出如下两种规定:其一, 将算术平均值乘以 98% (或一个小于1的数值) 作为评标价, 与之相等的报价得满分;其二, 每高于评标价1%扣5分, 而每低于评标价1%扣3分。这样评标得到的结果对招标人将更加有利。这种办法同样能使商务标的评审得到量化, 从根本上解决评标的随意性的问题。但这样评标产生的中标人往往是报价更接近评标价的投标人, 而不是报价对招标人更有利的投标人。在避免低价低质风险的同时增大了投资。

采用“综合评估法”评标, 中标人的投标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即在商务合格、技术合格条件下, 由招标人制定主要评标因素 (如工程报价、工程质量、施工工期、业绩信誉、优惠条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 和相应的加权分值;评标委员会成员每位成员分别对每个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人进行评价、打分, 按照评委会所给分值的高低确定中标人。其中工程报价的分值较多。该方法是目前建设工程招标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综合评估法的优点:综合考虑了工程报价、工程质量、施工工期、业绩信誉、优惠条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施工组织设计等;技术标占的权重较大, 能够加强投标方对施工方案的重视, 有利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兼顾了价格技术等方面因素, 能客观反映工程招标文件的要求;能全面评估投标单位的总体实力;业主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 调节评分项目及分值权重, 有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综合评估法的缺点:评分标准中某些项目及其定量标准不科学不准确;评标时间太短, 评标专家对各投标文件中的资料不可能进行全面仔细的阅读、了解、核实、比较;业主和评委的主观性较大, 会制约评标的公平公正;由于评分标准中工程报价分值计算方法的确定原因, 可能造成中标价偏高, 不利于降低工程项目投资成本, 提高投资效益。

2 经评审的低价评标法

经评审的低价评标法 (又称合理低价法) :即能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 选择经评审的低价投标人为中标人, 但投标报价低于成本的除外。

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法评标关键是详细评审, 经初步评审合格的投标文件, 评标委员会对其技术部分和商务部分作进一步评审、比较。在评审过程中, 评标委员会发现投标人投标报价平均值低于10%以上, 或明显的低于其他报价或低于造价部门公布的最低控制价, 使其投标报价可能低于个别成本, 就应当对投标报价进行重点评审。

评标委员会可以对明显低于其他报价可能低于个别成本的投标人采用实现低报价的相关措施进行咨询, 评标委员会认为合理、现实的, 并认为其低报价是不低于其投标的个别成本, 评标时才认定有效, 以防止由于过低的成本报价中标导致偷工减料、工程质量低劣现象的发生, 为最低价中标法确定公平的评审办法。

经评审的低价评标法的思路是:先将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标价;再核对最低报价是否准确, 对不准确的报价在征得投标人同意后予以修订 (如不同意则废标) ;然后看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是否有明确的让利因素、让利数额和降低成本的措施。如果投标报价高于评标价与让利数额之差, 并且让利因素存在, 让利理由充分, 降低成本措施能够落实, 则可以认为该报价不低于其个体成本予以接受。否则, 不予接受;并对次低价进行评审, 办法相同, 直到评审出可接受的报价。这种办法, 最能体现市场竞争的本质, 理论上可以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得到对招标人最有利的中标结果。但在评审过程中需要评委多次做出职业判断, 评委拥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权;并且在评委的判断不一致的情况下, 没有什么科学有效的统一意见的办法。 因此, 评标过程无法得到量化,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评标的随意性的问题。

3合理低价中标法

合理低价中标法是采用业主控制价控制投标人的报价上限, 业主控制价不参与最高分标价 (基准价) 的计算。

合理低价中标法的优点是:中标价不会超出控制的报价上限。评标价分计算简单;无业主标段概算 (标底) 泄露问题;经过合理取舍后的平均值, 较能体现投标人的总体报价水平。1) 节省投资, 效果十分显著。其部分原因是来自激烈的竞争引起的降价, 另一个原因是来自政府定额标准与现实市场价格和企业内部定额的价值严重背离;2) 防腐倡廉效果好, 没有暗箱操作, 是一种真正公正的招标方法;3) 操作简便, 商务标书中谁报价低谁中标, 简单的招标过程节约了交易成本;4) 加大了对施工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只能依靠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信誉。这些优点对解决工程招标中存在的内外合谋违纪有特殊的效果, 体现出潜在的使用价值。

合理低价中标法的缺点是:投标人报价是否低于其成本价的认定较为困难, 工作量较大。有时无法认定, 主要为:1) 对投标者资料审查严格, 确保投标者都有能力完成工程;2) 对招标前期工作质量要求高, 无论勘察还是设计都要提高深度和精度, 特别是招标文件的编写要十分细致周到, 工程规模越大、技术越复杂, 招标书要求越精确细致;3) 投标人要有独立的估价信息, 可以按照自己的内部工程造价标准进行报价;4) 要求招标保证措施齐全, 最主要的是要有工程担保措施。

事实上, 很多招标投标工作的失败就是由于评标办法不科学。只有集各种评标方法所长, 扬长避短, 总结归纳出一个优化后的评标办法, 才能为评标提供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吴光泽.招投标中评标指标的分解、量化及评定[J].建筑经济, 1998 (6) :31-34.

[2]孙进.试析评标专家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3 (1) :44.

[3]阮连法, 温海珍.建设工程招标评标的模糊方法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 (理学版) , 2002, 29 (2) :233-240.

现行楼市调控政策很虚伪 篇11

众所周知,2005年3月出台的“老国八条”与此前1998年“23号文”以及2003年“18号文”最大的区别在于突出了稳定房价的调控目标,并冠以所谓的“政治高度”。由此拉开了政府透过层层加码、不断触动微观经济神经的调控政策全面干预楼市的序幕。除2008年10月之后的短短7个月之外,楼市调控政策从取消房贷优惠政策、上调首付比例、套型限制、强化税收、限制外资、限制开发商贷款、限制居民购房贷款直至限制居民购房资格、限制开发商自主定价权等等,无不以控制房价(微观经济的核心就是价格)为首要目标。不夸张地讲,自1986年确立城镇经济市场化改革目标之后,过去七年并延续至今的楼市调控政策,称得上是最严重的逆市场化浪潮。

所谓楼市调控的“政治高度”,原本应当是在发展商品房市场的同时维护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利益。但事实证明,随着城镇家庭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尽管低于GDP增幅),以及随之而来的城镇家庭支出由消费品主导型向住房主导型的转变,旨在抑制房价上涨的调控政策不仅以房价屡调屡涨、越调越高的败笔为施政结果,也不断加剧了住房领域的贫富分化。最不能令人容忍的是,公务员阶层居然成了楼市调控政策最大的赢家。最近曝光的湖北十堰市4500套商品房半价出售给公务员的事件,表明楼市腐败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其实,早在“老国八条”出台前后,政府便被告之,发展商品房市场与维护低收入家庭住房利益之间并不矛盾,如果政府将来自发展商品房市场的收益足够多地用于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实现双赢并不困难。相反,如果政府一味限制商品房市场,过度干预价格,结果只能导致二者之间的严重对立,并升级为广泛的社会矛盾。这不幸被言中。

2007年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以至随后的全面金融危机向人们揭示了一个真理,任何一个经济体,哪怕是高收入经济体,都不可能直接透过市场的途径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宅问题。

对比之下,国内的问题显然是忽视了楼市的宏观转移支付功能,以至于有着“政治高度”的楼市调控政策看上去很虚伪,既限制了楼市的健康发展,又牺牲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利益。

我深信,一个专注于宏观调控而不是微观干预的楼市政策,必将是国内住房制度改革的大方向,其基本思路依旧是上述关于发展商品房市场与维护低收入家庭住房利益之间互不矛盾的认知,而前提是不留情面地纠正上届政府过度干预楼市的政策失误。

目前政府每年得自商品房市场的收益逾3万亿,其中包括1万多亿的税费收入和只多不少的土地出让差价收益。按照现在扣除政府收益的的开发成本计算,这可以每年建造不少于1200万套60平米左右的保障性住房,是目前水平的2倍以上。据初步测算,未来十年政府得自商品房市场的总收益将不少于50万亿,即便是考虑到建筑成本的上涨,十年解决1.5亿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能力绰绰有余。

从这一点看,商品房价格的合理上涨其实对于维护低收入家庭住房利益是件好事。无论是政府、学者还是媒体,都不应该片面地以房价上涨来拨弄是非,火上浇油似的加剧国内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社会矛盾。说到底,如果没有不断扩大的楼市需求,如果没有越来越多的中等以上收入家庭购买商品房,政府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资金将无从下手。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即使十年之后,衡量国内楼市健康与否的关键依然能否切实维护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利益。

台湾现行科技人才战略 篇12

台湾科技人力资源现状

培育科技人才也是新改组后的台湾“科技部”肩负任务之一。首先是利用大型研究计划, 营造卓越研发环境。

台湾“科技部”采取的策略是有效运用科技研发经费, 配合台湾科技发展重点领域, 通过实施“学术攻顶研究计划”、“卓越领航计划”、“尖端研究计划”及“国家型科技计划”等, 充分运用岛内现有先进研究设施, 制定各项补助延揽措施, 提供优厚补助条件, 协助岛内学术研究机构延揽海外优秀科技人才来台参与团队研究, 以期有效运用已投入相当资源的精良设备, 创造出世界级的研究成果。

资料来源:台湾“科技部”网站“全国科技动态调查”

资料来源:台湾“科技部”网站“全国科技动态调查”

资料来源:台湾“科技部”网站“科技动态调查”

资料来源:台湾“科技部”宣传介绍资料

台湾“科技部”还注重选拔岛内优秀有潜力的年轻博士后研究人员, 通过提供稳定研究经费及独立研究机会, 鼓励其提早启动研究生涯规划, 藉以培养岛内高级学术科技人才。

根据2013年台湾《“国科会”年报》统计, 当年共延揽客座科技人才、博士后研究人员参与岛内科技研究计划2334人次;延揽海外研究学者来台执行中长期重大研究计划59人次。

培育科技人才措施

在提高岛内科技人员学术水平方面, 台湾“科技部”认为, 推动基础研究是培育研发团队的最有效做法, 包括持续支持基础研究, 其经费以不低于全部研发总经费的15%为目标;慎选适合的尖端科学研究主题, 给予较长期且充沛的研究经费补助, 使最优秀的科学家能在重要的领域中获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其次是建立有效的补助策略, 对于研究人员及不同类型的研究计划均有不同的补助重点, 如资深、杰出有领导能力的学者, 应鼓励其参与尖端研究, 追求学术卓越;对于新进、绩优、有深厚潜力的年轻研究人员, 应给予较充裕的补助, 以协助其在科学研究历程中快速成长;对于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 则应分别以追求创新和对产业的应用价值为审查要项。另外, 要不断充实研究机构重要设备, 建立良好研究环境, 改善研究团队的组成结构, 使杰出的研究主持人能配有完整的研究团队, 包括专职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员、研究生、技术员及其他后勤支持人力, 以专心从事研究。

“补助大专院校延揽特殊优秀人才”

该计划由台湾“国科会”提供岛内大专院校竞逐延揽优质精英科技人才的经费支持, 并由大专院校正式将受延揽之科技人士纳入编制内按月支给待遇的专职教学、研究人员, 以鼓励国际精英科技人士来台服务, 吸引其长期投入岛内科技研究。2013年共有28所申请机构获得经费补助。

“补助博士生赴国外研究计划” (又称“千里马计划”)

近年来, 台湾高校毕业学生赴海外留学人数不断减少, 为培育岛内优秀青年研究人才, 台湾“国科会”特意设立“千里马计划”, 补助博士生前往海外实际参与国际知名学者7个月至1年的研究, 增加其国际视野。但是, 目前台湾执行此计划的最大障碍就是博士生普遍认为对毕业没有帮助、在海外找到可做博士论文的实验室不太容易, 同时, 基于“千里马”所资助出去研究的时期为论文交稿的关键期、海外适应期约需半年以及就业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造成申请人数少、通过率高等问题。另外, 台湾的“国防训储机制”是留住优秀人才于岛内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一制度已施行20余年, 产生明显效果, 但也导致近10年来台湾优秀人才到海外知名学府就读的人数不断减少。

“博士后研究人员学术著作奖”

为培育岛内年轻优秀高级研究人才, 台湾“国科会”特设此奖金, 鼓励博士后研究人员发表创新优质重要学术著作, 奖助其开展长期深入科技研究。2012年共奖助39位博士后研究人员。

资料来源:《育才、留才及揽才整合方案》

资料来源:《育才、留才及揽才整合方案》

“补助任务导向型团队赴海外研习试办方案” (又称“龙门计划”)

为培育未来发展所需关键科技研发人才, “国科会”在2009年至2011年推动“补助任务导向型团队赴外国研习试办方案” (简称“龙门计划”) , 共补助30个岛内研究团队前往美、日、澳、德、法等17个顶尖大学或国家级研究机构研习。因试行情况良好, 已将该方案自2012年度起列为正规补助业务。根据“国科会”制定的《补助任务导向型团队赴国外研习要点》, 申请补助者必须是岛内有一定工作经验和取得成绩的优秀科研团队, 经审定核准后, 须赴“国科会”所指定的外国世界级公私立研究机构, 研习台湾未来迫切需要开展的关键科技项目, 掌握自主研发能力, 培育关键科技研发人才。2012年共补助6个团队赴美国及瑞士研习, 2013年共补助13个研究团队赴5个国家、11个研究机构, 共41人次。

“补助学者提升国际影响力试办方案” (又称“抛光计划”)

根据2010年9月修订实施的《“国科会”补助学者提升国际影响力试办方案》, 设立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台湾学术研究国际化, 鼓励学者专家进入国际学术领导圈, 发挥影响力, 造福研究社群。

该方案的计划内容可包括的范畴为:担任国际重要学术组织理监事及执行委员、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主编、副主编等;争取或筹备主办国际专业学术旗舰型会议, 建立相关学术社群的影响力;争取重要国际学术组织在台湾设立分会或办公室及其运作;其他有助于推动学术贡献全球化及与国际接轨的计划。

申请机构和计划主持人的资格须符合“国科会”补助专题研究计划作业要点的规定。计划申请书提供的资料须包括:近5年内主要研究工作及重要成果简述, 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的重要成果, 担任国际重要学术组织 (学会) 重要职务工作内容简述, 岛内学术团体 (学会) 对该申请项目的支持意见, 拟争取或已担任的国际重要学术组织理监事及执行委员或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编辑或评审委员的简介, 拟争取或筹备主办国际专业学术旗舰型会议简介, 拟争取来台的重要国际学术组织简介, 带领年轻学者持续参与国际学术组织的运作构想, 其他如国际组织的对应配合措施等。

“补助大专学生研究计划”

除上述专题研究计划类别外, 还有一些特殊的种类计划, 例如“补助大专学生研究计划”。设立该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提早培育储备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研究人才, 鼓励公私立大专院校学生执行研究计划, 尽早接受研究培训, 体验研究活动、学习研究方法, 并加强实验操作的能力。

资料来源:2013年台湾《“国科会”年报》

根据2014年4月公布的《“科技部”补助大专学生研究计划作业要点》, 申请机构为有指导教授任职的岛内公私立大专院校及公立研究机构, 或经“科技部”认可的财团法人学术研究机构, 申请者为公私立大学院校二年级 (含学士后医学系一年级、科技大学或技术学院二年制一年级, 公私立专科学校五专制三年级以上或二专制一年级) 以上在校学生 (但不得为硕士及博士班研究生) , 已获得指导教授承诺指导研究, 学业成绩优良;指导教授必须符合“科技部”专题研究计划主持人资格, 且愿意提供研究设备 (含仪器设备及图书设备等) 指导学生从事研究工作者。指导教授每年度以指导2位学生为限。

研究时间自每年7月1日至次年2月底止, 共计8个月。研究计划范围包括学生自发性研究构想的尝试性题目, 但必须与指导教授专长相符。申请学生及指导教授须提交大专学生研究计划申请书、指导教授初评意见表、指导教授个人资料、学生历年成绩证明等, 由“科技部”相关学术司、处进行审查, 并决定通过补助的研究计划件数、金额等。研究助学金为每位学生每月新台币4000元, 8个月共计新台币3.2万元, 与研究计划直接有关的耗材、物品、图书及杂项费用最高补助新台币1.5万元。

资料来源:2013年台湾《“国科会”年报》

计划完成后一个月内, 申请学生须至“科技部”网站线上交研究成果报告, 且须经指导教授确认。研究成果报告经审查后评定为成绩优良而有创意者, 由“科技部”颁发研究创作奖, 向每位获奖学生颁发奖金新台币2万元及一张奖状, 并颁发一座奖牌给其指导教授, 以资表扬。

资料来源:台湾“科技部”宣传介绍资料

“台湾科技探索” (又称“候鸟计划”)

该计划是为吸引海外第二代华裔台籍学生利用暑期赴台, 在公私立研究机构及业界实习, 了解台湾发展现况, 由“国科会”、“外交部”、“侨委会”、“卫生福利部”、“环保署”、“农委会”、“教育部青年署”、中研院等共同合办。自2005年起, 至2013年已举办9届, 共有2300多位学员参与。

上一篇:错误的分手下一篇: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