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预算

2024-07-09

现行预算(精选9篇)

现行预算 篇1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基本体系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构成。现行的预算会计只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预算会计的基本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 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产生和显现出来。

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适应绩效预算的问题分析

1.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使用的方法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方法, 在收付实现制会计制度下, 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现金支付来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 同时也不能将资本性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这使得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 与绩效预算的注重效率和效果以及财政透明性不相适应。收付实现制对于推行绩效预算制度改革是存在一些局限性。

2. 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局限性

(1) 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 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 许多承担的现实债务不能得到反映, 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2) 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 各级财政部门经常出现预算已安排, 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无法支出而不得不作为年终结余处理, 从而出现年终结余虚增的现象。

(3) 造成人为操作的问题。它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支付现金, 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 同时, 也不能将资本性项目的购买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

(4) 没有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从报表上无法反映固定资产净值情况, 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 报表价值量的汇总没有任何意义, 同时也不利于准确地反映行政单位政务成本情况, 不利于考核政绩。

(5) 只将政府参股反映为当期的财政支出。没有对国有股权和有价证券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国有资本运营状况没有全面反映, 不利于考核国有资本运营绩效。

(6) 预算会计不能真实反映政府资金运动, 出现财政“假平衡、真赤字”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单位结余。在政府财政中, 很多已经作了拨款处理的款项, 在预算单位的会计账目上, 由于尚未实际支付, 还没有作支出处理, 因而形成单位账面“结余”。二是财政平衡、单位赤字。政府财政表面上达到平衡, 却实际面临着巨大的“隐性债务”风险。

二、绩效预算的改革与实施

1. 计划与绩效预算

计划与绩效预算, 目的是对政府活动的产出成本予以衡量。在这种预算制度中, 公共部门的产出与投入都受到重视。换言之, 比较重视效率性。这种预算制度是由于政府公共部门追求效率产生的, 也就是说是在投入—产出工具的推动下产生的。

2. 设计、计划和预算制度。

这种预算制度的雏形是1924年的通用汽车公司的一种管理制度。设计—计划预算制度的基本内涵是:在设计阶段, 预算编制者寻求的是确认目前与未来组织之目标, 以及对达成这些目标的各种可能途径作出评估;在计划阶段, 预算编制人员将设计阶段所提出建议加以整合, 并根据优先顺序形成各种计划, 以备组织中不同层级进行决策制定时用;最后一个阶段即预算阶段, 它的任务是通过工作分配和相应的资源分配, 将每一个年度计划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年度活动。

3. 零基预算是将每年的预算, 从“零”的基准开始, 不局限于上年度或以前年度预算数字的高低, 重新审视其业务活动, 决定其优先级, 并根据成本—效益的分析, 就下年度预算做出最适当的安排。由于决策技术的发展使得零基预算在个人决策时显得简单和有效, 因此零基预算主要应用于小规模的组织决策, 在地方政府层面上零基预算得到了发展和广泛应用。

三、绩效预算管理的优势

第一, 绩效预算管理工具改进了政府预算部门公共服务的方法与技能。绩效预算分析工具的实行带来了一系列以结果绩效为本的管理措施的运用。预算部门围绕其绩效战略进行绩效管理, 采用目标管理、全面标杆管理等手段, 强化政府对顾客 (公民) 的责任;增加顾客选择的机会, 尊重顾客选择的权利, 调查和审视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满意程度, 让顾客参与管理;实行战略资源控制和成本核算, 建立以结果导向为基础的公共预算制度, 实行绩效审计和反馈与财政预算拨款挂钩。

第二, 绩效预算分析工具提高了公共预算的效率, 产生良好的绩效预算执行效果。现代化的绩效预算制度要求决策者必须专业化, 顾客 (公民) 不会仅仅因为政府公务员的权威而信任, 而是更因为政府公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而维护其服务, 接受政府的预算决策。利用不断创新的绩效预算分析工具可以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水平, 使其更加专业化。专业化的决策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也使实现预算结果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四、绩效预算管理分析工具的应用

1. 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方法应用在绩效预算中, 其分级实施将促进信息在组织层级之间的上下流动, 提高决策效率。与传统的绩效预算评估方法相比, 分级实施平衡计分卡更能促进绩效预算部门内部各组织之间的良好沟通。而且在公共绩效预算部门, 要达到绩效目标, 经常要跨越各层次和各服务部门, 分级实施平衡计分卡技术能够促进内部协调。

2. 全面标杆管理

全面标杆管理在绩效预算中应用, 其核心是给公共预算决策者提供一个恰当的方法途径, 通过对领先部门的管理学习对比, 提高本部门的管理流程和效率。在绩效预算中全面标杆管理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在学习和引进了其他机构或私营部门的一些较好的做法后, 会自觉主动地找出自己与之相比较显现出来的不足, 从而缩短差距。首先, 对公共预算部门的组织绩效而言保证组织活动方向的正确。采用标杆管理, 借鉴其他组织如何进行决策、如何配备组织人员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可以尽可能地做到最优决策, 从而保证方向的正确。其次, 在保证组织活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 推行标杆管理可使组织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再次, 采用标杆管理可使部门绩效得到提高, 有效实现组织的绩效预算战略目标。标杆管理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引进并严格但非僵化地遵循一系列的程序。程序是工作不断反复的一种机制。组织工作人员能通过对业务处理中存在的显在或潜在的程序的认识, 作出预测、保护程序, 有效地处理业务。

公共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绩效预算实施的必要条件, 如果没有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也就不可能推进绩效预算, 绩效预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的预算制度;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绩效预算的实施至关重要, 绩效预算要求项目成本衡量准确, 要求反映政府活动成本充分和完整, 这些都需要财政信息完全充分, 只有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 才能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财政信息;绩效预算的科学管理工具和方法能够促进绩效预算的实施进程, 同时提高绩效预算的决策和执行效率, 也能够通过反馈进行正向激励;绩效预算的实施要求有一支能熟悉制度框架、了解政策内涵并运用现代化手段处理业务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队伍。

摘要: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 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产生和显现出来。公共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绩效预算实施的必要条件, 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 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财政信息;运用绩效预算的科学管理工具和方法促进绩效预算的实施进程, 才能提高绩效预算的决策和执行效率。

关键词: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分析,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德祥.美国新绩效预算改革及其对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12) .

[2]刘群, 邱锦异.浅议项目绩效预算[J].现代商业, 2008 (23) .

[3]孙达男, 宋良荣.科研项目绩效预算管理探讨[J].商业时代, 2007 (6) .

现行预算 篇2

1 引言

预算会计体系是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 分,是实现国家财政职能、执行国家预算的重要手 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特别是我国 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的 预算会计暴露出不少问题,有些问题已经明显不适应 当前改革开放的需要。这就迫切要求对我国现行的预 算会计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建立起适用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需要,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使其更好地为政府行政管 理和社会大众服务。

基于政府公共管理改革内容,以我国现行预算会 计环境因素的变化为切入点,分析我国财政体制改 革、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的改革等对我国现行预算 会计体系的影响,探寻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在核算主 体、核算范围、核算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为推行全面政府会计改革奠定理论依据。

现行预算 篇3

【关键词】双链融合;项目管控;实践

一、“双链融合”的形成背景

1.如何推进“双链融合”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财务是业务活动的价值反映,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其他企业一样,是一项全面、综合的管理活动,与电网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财务与业务的专业壁垒,存在不少业务活动甚至已全部完成,财务账面都未能及时完整反映;由于业务与财务的管理角度不同,业务部门在考虑实施时未充分考虑公司的风险控制,造成后续公司经营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在预算安排上,公司经营预算已基本完成安排时,才得知此时业务项目库已完成储备并需要安排实施,造成需要履行公司预算调整等一系列问题,给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一系列的管理问题的源头在于财务、业务环节的脱节。如何推进“双链融合”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2.实现业务链上价值体现,是深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电网公司全面建设三集五大管理体系,要求按照专业化归口的角度实行专业管理的“纵深细”。为此,在公司经营策略上推行了分专业预算管控“+”动因管控手段,实行资本性项目预算分年度内和跨年度强控,成本类项目预算按总体分配及“+”专业化归口逐级审批控制,非项目类预算根据形成动因“人员、资产、营业规模、行为、政策”等实行按标准成本方式编制控制。这就要求在深入本单位的各项业务经营基础上,将价值体现在业务链上各项经营活动中。

二、“双链融合”的内涵和特征

1.“双链融合”的内涵

基于价值链的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借鉴价值链和作业链成本法的管理思想,以内部价值链为基础,以价值创造为指导思想,实现“业务流、资金流”上双链集成的预算管理模式。

2.“双链融合”的特征

特征一:“双链融合”是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内在途径

现行市场经济的竞争不仅是产品或劳务的竞争,更是企业战略的竞争,企业战略运作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内部价值链与业务链的融合正是落实企业战略实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是围绕价值链的竞争,它绝不是来源于价值链的某个环节,而是来源于整个价值链。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业财融合预算管理不仅要覆盖价值链中每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必须体现不同活动之间的业务逻辑,强调业务驱动预算,从而实现预算的闭环管理。

特征二:“双链融合”是实施预算管理刚柔并济的具体体现

预算管理的刚性是指以物为本的管理,是制度管理。企业依靠严明的组织体系、严密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奖惩激励手段对预算过程进行控制,进而实现预算目标。预算管理的柔性是指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指在预算的前提假设发生变化、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能够快速而经济地适应弹性变化的能力。充满人情味的人本管理是预算管理刚性的转化和升华。因此,在预算管理的执行与落实过程中,既要依靠强有力的刚性体制约束,又要辅以预算管理柔性调节。既要保持预算管理中组织、制定、程序、预算的执行及预算考评等方面的刚性,增强预算管理的可控性和有效性。同时也需要在预算的编制、预算指标的分解及预算适时调整等方面保持可控范围内的柔性。由于其企业的经营环境在不断变化,预算管理应适合经营环境动态变化的需要,同时企业价值链的各项业务活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双链融合”的预算管理应该与实践活动保持一致,及时修正预算或业务活动,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充分融合。

特征三:“双链融合”是推动全员绩效提升的有效方法

电网企业的绩效提升需要依靠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全面预算的管理也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当前电网企业的业绩关键指标分为效率效益指标和核心业务指标,目地就是要推动企业实现全员绩效有效提升。“效率效益指标”主要是从财务角度反映,“核心业务指标”主要是从业务角度反映;企业内部推动业务链与财务链的“双链融合”,正是有效实现企业关键业绩目标,推动企业全员绩效提升的有效方法。

三、“双链融合”的主要做法

1.专业化归口管控奠定了Y公司“双链融合”的管理基础

理顺专项预算管理路径,优化管理方式。过去Y公司的专项预算在管理上存在专业口与管控口不一致,引起部分专项预算业务实施与管理上交叉,难以实现预算管控。针对此类情况,公司通过多次协调,从业务归口和管理归口不同角度出发,明确各类专项预算申报与管控职责,从管理路径上理顺了归集专项预算的渠道。

2.业财融合座谈开会辟了Y公司“双链融合”的有效途径

拓展多元化沟通渠道,优化管理思路。以往因各业务职能部门所处的不同专业管理角度,对同一项目存在管理断点和分歧,为达到从项目申报时就能合规的储备要求,公司从上至下,积极谋划, 通过开展业务、财务融合座谈会,专项业务推进会,分专业交流会等方式,集思广益,通过纵向、横向多元沟通方式,畅通业务诉求渠道,确保项目预算储备合规管理目地有效传递。

3.预算编管控结合诠释了Y公司“双链融合”的管控精髓

(1)在专项预算储备安排上

专项预算储备是各业务部门依据业务发展规划建立的,用来解决电网企业要做哪些投资,投资时间和投资金额,但电网企业财力资源有限,如何将其用在刀刃上,需要业务与财务一起,共同做好紧急、重大、重要项目安排与预算支出,尽量避免因财力有限需平衡投资造成急需实施的项目被踢出。合理安排储备项目预算。项目预算支出是下达投资计划的前提,也是公司年度预算的基础,项目支出安排偏差过大,不仅会导致电网企业财力受损,还会影响资产经营管理对标业绩的提升。

Y公司业务部门在每年下半年左右,就未雨绸缪,提前筹划,梳理来年需要安排整改事项,并统一布置、整理收集,9月末之前基本完成下年度项目储备安排工作。财务部门在每年三季度,提前与业务部门一起,在实时反馈当年专项预算执行情况的同时,还将年内各专项安排从财务角度上存在的审核难点、业务实施涉及的相关风险及专业冲突等问题,整理反馈供业务部门参阅,为业务部门安排来年项目时做参考,避免出现被上级部门审批排除。

财务部门通过省内统一的项目编码器,从源头上建立闭环管理基础,在预算龙头上提供财务专业建议、业务部门从专业安排上区分储备级次和业务实施必要性为基础,共同在年度预算总体额度内,实施预算总控、储备级次、专业管控的编管路径,实现公司业务链与价值链的双链融合。

(2)在预算内资金保障上

为了有效保障公司各类预算安排资金的使用,YG公司通过信息化系统-财务管控现金预算来实现资金的调度,以确保资金供应,增加资金使用效益。财务部门通过提前一周向业务部门收集各专业现金预算需求,来筹集安排次月的各类现金预算支出,以满足Y公司内部不断发展的经营需求。

在具体的管控上,要求业务部门根据业务经营需要,合理安排资金支付时间序列,并按月编制现金预算,细致到每一个具体项目、每一份订单活动、需求时间按旬计划;从而为财务部门的资金筹集明确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业务支撑,便于及时筹措安排不同时间和不同额度的资金支付与备付额度。

(3)在项目实施及决算转资上

Y公司严格按照预算安排开展各类项目的节点跟踪工作,及时开展工程完工结、决算工作,加快工程资金清理,避免年末决算与支付高峰,为公司整体预算实施有效控制提供管控参考。

建立月度“项目预算执行一张表”跟踪机制。积极推行“项目预算管控一张表”制度,对公司专项项目、省控和自控项目实行月度跟踪,逐条分析,实现各类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为公司综合计划与预算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保障。

建立“业务流执行节点”责任机制。Y公司对项目的执行,依照物资、非物资推进情况逐条实行流程节点分析,做到招标、采购以及服务确认业务流程全过程监控到位,确保每个业务节点,责任清晰,可圈可点,管理界面进一步明晰。

实现“项目预算执行全程”跟踪监控。利用套装软件SAP系统,对项目从预算下达到项目结决算共十多个项目预算执行关键节点信息进行提取和整合,按月或定时提取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并实时反馈各管控部门及管理层,体现方式不仅仅在“一张表”上,促进各部门及时了解节点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和降低执行差异。为项目资金闭环跟踪自业务发起至全面归集提供了动态保障,实现项目预算执行全程跟踪。

实施一个周期内“项目清零制”。所有项目资金计划在期末通过系统关闭进行清零。及时清理关闭已完工项目,针对各专业需要跨周期结转项目,须报Y公司预算统一归口,并经Y公司预委会集体审议决策批准,由财务部门申报上级结转下年。从而避免跨周期项目资金计划不断叠加,实现项目计划与周期内预算的有效衔接。

四、“双链融合”的实施成效

成效一 :明确了项目预算管理各环节的责任主体。Y公司通过建立健全综合计划与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专业部门负责人为综合计划与预算执行监督成员,定期召开综合计划与预算执行解析会,通报项目执行情况,落实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要求,协同各专业部门加强项目计划与预算执行进度管控,提高综合计划与预算执行力度。

成效二: 项目预算执行进度显著提升。自实施该责任分工、项目预算管控以来,Y公司各月项目预算完成情况大幅提升。通过做实项目预算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加强了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深度融合,提高了预算的调控力和执行力。公司通过对项目预算执行过程实施分析、通报、考核等监控措施,强力推动了项目实施各环节的进度,提高了年度成本预算执行的均衡性,保障了工程投资决算全面完成。截止2015年末,Y公司的企业负责人业绩指标:Y公司层面专项预算完成率达96.17%,居全省前列。

成效三:减少资金沉淀,提高公司经济效益。自实施该责任分工体的项目预算管控以来,Y公司各月现金预算准确性均位居省公司前列,进一步减少资金沉淀、降低省内融资成本,提高了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效应。Y公司年度现金预算执行准确率全省首位;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由2014年的37次提高到2014年的117次,资金利用效果达上年3.16倍。

成效四 :公司项目管理及专项预算管控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Y公司通过开展项目预算管控和专项资金跟踪管理,明确责任、推进进度,优化管理流程,强化全业务链上的过程协调,全面清理并推动了公司历年来的基建、技改资本类跨年度项目各项工作。

截至2015年底,Y公司比往年提前近一个月完成了当年成本性127个项目0.67亿元、资本性112个项目1.83亿元的项目投资,并完成当年项目决算及投运增资工作,为Y公司年度决算及审计迎检做好了铺垫、赢得了时间。全面清理Y公司历年久拖未决项目共115个,完成跨年项目投运增资额1.13亿元,完成已决算增资349个项目预算资金龙头的关闭,不仅Y公司来年折旧资金增加来源,还为全面完成项目清理工作清除了隐患源头。

作者简介:

对我国现行复式预算的探讨 篇4

我国的复式预算制度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1年的《国家预算管理条例》规定:从1992年开始, 国家预算采用复式预算的编制办法。因此, 在1992年中央对1991年的试编方案进行调整, 对复式预算的实施级次、地方政府经常性预算出现赤字如何处理等方面都做了规定。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 “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 主要有两部分的变化:债务收入、归还债务本息支出和当年的财政赤字全部反映在建设性预算中, 明确列出收支差额数。从1995年起, 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 复式预算分为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处于初期阶段, 政府有必要运用计划手段和财政政策干预经济, 而我国有相当大比例的社会产品掌握在国家手里。采用复式预算是国家预算功能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 其必要性表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由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决定。国家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出现, 它还是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者的代表, 这使得政府具有国有资产的拥有者和社会经济和社会的管理者两种身份。作为所有者, 不仅要为国家正常运转筹集资金, 还要进行宏观调控;作为管理者, 要对国有资产的经营进行管理, 使其保值增值。社会主义国家的双重身份产生双重功能, 也决定着在国家财政具体运转时的不同使命和任务, 采取不同的政策。显然, 在单式预算中, 很难明确具体地反映出双重身份的客观要求, 尤其是在国家财政出现困难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第二, 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首先,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直接投资的规模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有所减少, 但是政府对社会的直接投资比重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其次, 我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 也必要要求财政职能的转变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以往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 财政的重点是筹集和供应资金。现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 财政的功能更多的转变为宏观调控, 不同形式的财政资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同。最后, 国家财政中拥有大量的债务收入, 投资主体和投资体制均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不同的资金性质必然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复式预算适应了这种变化的客观要求。

第三, 由增强国家财政分配透明度的要求所决定。实行复式预算即可以反映财政资金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之间的流向和数量, 也可以体现出资金的经济性质。将复式预算分列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 可以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收支体系, 使两者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较为清晰, 便于对各类性质的财政收支进行管理和监控。同时, 便于分析财政赤字也是复式预算的另一个优点。财政如果出现赤字, 复式预算收支平衡表中就会具体地反映出赤字的规模、出现环节、原因, 便于国家预算发挥“晴雨表”的作用, 也有助于审议机关和公众了解国家财政的具体和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为宏观调控的决策者和民众监督国家预算提供较为清晰的数据。

二、我国复式预算存在的突出问题

复式预算产生后, 世界许多国家相继推行复式预算。由于各国国情不同, 其复式运算的具体形式也各有特色, 形式上也各有不同, 但也有相通之处:一是各个国家预算的分类和编制比较全部的显示了不同预算的经济性质;二是各个国家的预算模式体现了政府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和不同功能;三是各个国家基本上把政府的活动范围收支体现在国家预算中。这些经验无疑给我国的复式预算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也在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复式预算模式, 但是在复式预算的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

第一, 财政职能和预算的范围过窄, 并没有完全反映政府的收支活动范围。现行的复式预算收支科目只是将原有财政收支科目进行粗略的划分和归类。这些科目早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现行的国家预算大都仅仅局限于对原有单一预算的一种技术性处理。虽然复式预算在尽量囊括政府的收支活动项目, 但是仍然有许多名目的专用基金游离在国家的预算之外。预算管理范围过窄的问题。还反映在目前的复式预算编制大多数是围绕当年预算收支进行的, 很少提及对行政事业资源存量的预算控制。

第二, 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的划分标准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目前的经常性支出并没有按照复式预算的要求进行改革, 更多的是承认与维持现状。建设性预算中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部分划分不明确, 社会公共需要没有在复式预算明确和全部体现。并且, 现行的复式预算模式不能将国家预算清晰地分成经常性预算与建设性预算, 也就不能体现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家所有者职能。两种职能划分不合理或交叉在一起, 既不能满足两种职能相分离的改革需要, 也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第三, 建设性资金来源不稳定, 导致建设性资金不易形成固定的资本性预算。在目前我国的预算制度下, 建设性资金的支出大多数是来自于债务收入, 而债务收入不能作为国家的常规收入, 故债务收入本身就存在不稳定性, 而且债务是有偿的, 所以建设性资金很难形成资本性的资金。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经济是国家的重中之重, 建设性资金作为国家发展建设国民经济的财政经济建设性支出, 是国有资产增值的一个重要途径, 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客观需要。因此, 我国的建设性资金开支不能仅仅依靠债务收入, 需要建立专门的资金作为建设性资金的来源。

三、我国复式预算的改革设想

出现问题解决问题, 复式预算出现的问题就是我们改革的着手之处。复式预算的改革是各级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 需要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复式预算改革应视实际国情而定, 视各地的具体情况而定, 尤其是经济发展程度和财政状况。

第一, 扩展预算范围, 清理整顿各种预算外专用基金。对国家的预算项目进行重新规整, 尽量使预算全部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活动方向和活动规模。若没有条件实行零基预算, 也应将前期的资源存量纳入到复式预算之内。再者, 在国家预算之外, 存在着名目繁多的各项专用基金由各部门自行管理, 脱离财政监督, 这既不能正确反映国家财政对经济建设的投入规模, 也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复式预算时, 应采取不同形式把一些主要的基金纳入预算管理。

第二, 要适当控制举借内债和外债的规模, 合理安排建设性资金。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 现在利用举债来筹集建设资金是完全必要的。但必须强调, 不等于建设性预算资金不足时可以无限制地举债, 必须把举债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规模和合理的结构之内。对某些国家优先发展、建设周期又长的项目, 可采取低息或贴息的办法;对那些社会急需发展又没有偿还能力的项目, 可采用无偿投资方式, 用经常性预算结余来安排。建设性预算中安排的属于国家直接投资的部分, 可考虑实行资本金制度, 作为国家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投入资本, 也可用于投资项目借款的贴息。同时, 相应改变目前实行的基本建设基金“拨改贷”办法。

第三, 重构复式预算体系, 修订预算法规。适当地修订预算法规, 管理全部的政府税收预算, 取消基金预算;将公共预算分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部分, 将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并入建设性预算和其他预算中。设立债务管理预算可以加强政府对债务的管理, 防范债务风险, 有利于更好地运用财政政策从而建立覆盖面宽、各个分预算间界限清楚、收支之间基本对应、收支科目性质明确的多元立体交叉的复式预算体系, 即由经常性预算、建设性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债务管理预算组成的复式预算体系。

第四, 确立复式预算的审批制度和法律审批制度。为确保政府财务预算信息的可靠性, 需要建立相应的审计制度。政府预算报告应该向公众披露, 同时建立有制约力的审计监督制度。以法律形式规定复式预算的形式、程序实施程度和范围可以有效地保证复式预算编制的强制性, 且利于复式预算的推广。人大对复式预算的审批主要是在宏观资金布局和财政资金分配上考核其是否符合具有合法性、可行性和可行性, 同时考虑国家的相关政策及其配套措施。预算一经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就具有法律效力, 必须严格执行。未经有权机关批准, 任何人不得擅自变动, 使通过的预算真正具有约束力, 维护复式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规范预算管理。

四、结语

任何制度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复式预算也不例外。复式预算引入我国时间尚短, 对复式预算及其影响做出全面的评价为时尚早, 但是从西方各国复式预算的发展来看, 其确实促进了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 在现阶段我国应该坚定地实行和贯彻复式预算。不过, 应当认识到复式预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赤字问题。财政赤字问题的解决在于合理分配国民收入, 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向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复式预算的发展方面, 还应该明确, 预算科目之间的平衡制约关系, 合理调整预算体系。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复式预算在我国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找到问题, 对症下药, 才能使复式预算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摘要:复式预算引入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试编复式预算也已有十多年。复式运算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有其产生的必要性。但与西方各国比较, 我国现行复式预算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诸如预算范围过窄, 划分标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建设性和预算资金来源不稳定等问题。因此, 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复式预算制度, 包括扩展预算范围、适当控制举借规模、合理安排建设性资金、重构复式预算体系、确立审批制度和法律审批制度等。

关键词:复式预算,国家预算,财政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明慧.政府预算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2]袁星侯.复式预算制度改革主张评析[J].经济学家, 2002 (06) .

[3]安秀梅.复式预算模式的国际比较[J].财政研究, 1995 (12) .

[4]何志浩.重新审视我国复式预算制度[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4) .

现行预算管理的不足及对策 篇5

关键词:现行预算,不足,建议

一、现行预算及其步骤

预算编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直接影响了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雨伞执行质量的提升。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与核心环节, 所以保证了预算管理的合理化和规范化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财务管理的质量。相应地, 想要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改革, 其突破口通常就是预算管理。目前现行预算体系的不足存在着深层次的原因, 需要进行彻底的变革, 否则, 财政之处的效益将会继续受到影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政府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和深层次上来改革我国的预算体系, 进而影响了我国财政支持的实际效益。

如果想要解决现行预算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 则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预算的编制问题。处理好预算编辑问题不仅可以完善财政的管理体制, 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合理界定、约束尤其是监督政府活动。目前现行预算体系的不足存在着深层次的原因, 需要进行彻底的变革, 否则, 财政之处的效益将会继续受到影响。根据我国现行的预算体制, 完整的预算过程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审议批准、执行以及决算四个步骤。通常情况下, 编制预算主要由财政部门负责, 并以预算草案的形式呈交给我国的立法机构;经过立法机构批准之后, 该预算草案便具有了法律效力;之后开始进行新的预算年度, 由各个的行政单位分别贯彻执行, 由审计单位进行监督管理;预算年度完毕之后, 各个行政单位负责提供决算报告, 并呈交给立法机构进行审议和批准。但是我国的现行预算体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不利于我国预算体制的发展, 也很难充分我国我国财政资金的真正效用。在本文中, 笔者首先着重分析了现行预算存在的不足, 而后提出了解决该不足的相关建议。

二、我国现行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和弊端

(一) 预算编制不详细, 审议不严格

在预算编制方面, 进行预算编制时, 主要任务就明确预算的指标数以及具体化每一项收支项目数额。所以, 预算编制内容越是明确化、越是具体化, 便能够越有效地约束政府的财政活动。目前, 现行的预算制度让预算编制内容仅仅罗列了一些收支大类, 不仅非常不详细, 而且缺乏应用的透明度, 也为预算的挪用和虚报提供了滋生土壤。

在预算审议方面, 我国的全国人民大表大会在每年的三月份召开, 但是在每年的一月份便开始了预算年度, 因此经常会出现, 预算没有经过权力机构审计批准便已经已经进入执行阶段的情况, 导致预算审议工作流于形式。同时, 人大代表通常来自于不同的行业, 受到专业知识、工作精力的影响, 人民代表大会很难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否决或者修改意见, 有时候即便是进行一些较小的修改也非常困难, 导致人大对预算的审议和批准的形象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二) 利用“基数+增长”作为预算编制方法

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方法所编制的预算, 不对基数部分进行分析, 只是根据财力状况考虑增长水平, 这种方法导致预算支出只能增不能减的刚性增长, 各部门的预算苦乐不均 (1) 。各部门经费需要量不是取决于事业发展的需要量, 而是取决于原来的基数, 而基数固化了财政资金在部门之间的分配, 预算资金被“套牢”后, 财政无法根据机构和人员变动情况调整支出规模, 基数法实际上是只增不减的增量预算, 它不利于控制和优化财政资金的结构 (2) 。基数中包含了过去太多的不合理因素,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不合理因素还会增大。它没有分析影响收支的一些主要变量, 只是就数字论数字, 长此以往, 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数字游戏 (3) 。

三、解决我国现行预算管理不足的相关建议

(一) 积极落实部门预算模式

在市场经济国家, 政府部门普遍采用部门预算的方式, 具体而言就是, 政府机构根据社会事业的发展需求以及本部门的具体职能, 将本部门的所有开支项目融入到预算编制中。积极做好部门预算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大力推行综合预算模式, 统一管理各个收支项目

综合预算是指各部门编制部门预算时, 要全面考虑预算内外所有的收支情况, 实现部门预算内外的综合平衡。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 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 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预算就是要将这些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实现全口径的收入和支出 (4) 。

2. 重点落实零基预算方式

采用何种预算方法将会直接影响预算内容的编制效果以及预算的执行效果。以往, 预算采用“基数+增长”的基数法来安排预算, 但是我们无法定量分析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 因此也就很难挤出预算中的水分。所谓的零基预算方式就是根据政府机构的实际人员编制状况、当年的工作任务、事业发展规划, 并参考有关支出标准, 从零开始进行预算, 需要每年重新确定。由于没有基数的限制, 采用零基预算方式会在更大程度上保证财政预算的合理性, 让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落实零基预算方式, 在编制部门预算时需要非差详细的公众管理信息和相关财政信息。有着这些信息参考, 进行预算审核的时候便有了相关依据。需要特别支出的是, 并不是所有的支出项目均适合使用零基预算方式, 所以, 在进行预算编制时, 需要统筹考虑, 力求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

3. 积极构建指标明确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

现行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存在两点不足:首先无法满足某些合理的、正常的需求;其次, 现行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本身也无法真正做到规范性、安全性和合规性。在构建指标明确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过程中, 建议参考国际比较通行的预算支出绩效3E评价原则, 即Economy (经济性) 、Efficiency (效率性) 、Effect (效果性) 。同时, 也应该加入一些规范性、安全性和合规性的内容, 保证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科学合理性。

(二) 积极落实预算执行的动态管理模式

执行预算实际上是执法的过程, 法定性不但体现于预算编制过程, 也体现在预算执行的动态管理中。

1.预算草案的修正

《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只规定了预算由同级人大审批, 但在人代会审查预算草案时, 对发现的问题如何修正, 并没有明确规定, 致使预算草案的修正无法可依 (5) 。面临的选择只能是:被迫批准或会后再修正。这就给预算执行带来了极大隐患。随着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应修改包括预算编制审查时间、科目设置、部门预算的地位、监督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对预算修正和调整在预算执行中的特殊性做出规定 (6) 。

2.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是指经人大批准的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 增加举借债务时, 需要调整预算。按照《预算法》规定, 政府应该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提出预算调整方案, 由人大常委会审批通过。这是预算编制的一个延续过程, 财政部门和其他部门不得擅自进行调整, 也不允许先用后报 (7) 。

参考文献

①马晓玲.《预算法》修订与预算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J].地方财政研究, 2011, (1) , 第156-158页.

②俞光远.我国现行预算法修订的主要内容与对策建议[J].地方财政研究, 2011, (1) , 第120-121页.

③宫瑞华.论我国预算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 (16) , 第205-207页.

④安丽娟.浅谈事业单位预算制度改革的思考[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 (7) , 第225-226页.

⑤王德春.我国预算制度变迁的历程描述与思考[J].会计之友 (下) , 2007, (2) , 第123-124页.

⑥龚希魁.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措施[J].民营科技, 2009, (11) , 第109-111页.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问题及对策探析 篇6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该制度最早始于1988年, 在各级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成为我国财政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尤其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过程中, 预算会计制度为我国政府更好利用好财政杠杆, 增强政府市场调控功能, 培育新型的服务型政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开拓作用。现行会计制度中的预算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原有财务预算管理的修正和完善, 为帮助政府更好的履行会计职能, 增强二者之间的协调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 政府面临的经济环境和自身的改革任务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有的会计预算制度已经非常不同, 而且针对经济发展和服务型政府的塑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具体而言其必要性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共财政的持续、深入发展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提出挑战。公共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标准就在于透明性, 政策的透明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共财政的公正性。而预算会计制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公共财政的透明度。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 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在公共财政过程中需要处理得的财务问题越来越多, 一些新增事项和业务没有清晰的会计制度对应。而预算管理中也涉及更多的新增预算。这些预算没有正确的会计制度与之对应。而政府预算又由于其事物的增加而不得不对其作出明确的回应。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财政预算制度的相对滞后, 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明显的制度落后。公共财政政策的发展对现行的会计预算带来重大挑战。

(2) 预算会计在信息报告方面还存在量的不足。预算会计体系建设在我国各级政府的管理和改革中历来受到高度重视, 预算跨级信息也为各级政府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这其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预算会计信息在存量方面还存在重大缺陷和不足, 并且这在其中的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并且随着事物的增长和管理过程的跟进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这为他么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会计预算成为影响政府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问题。信息量不足导致了政府不能客观的认清和评价自身的财务状况, 不能精细的管理每一笔收入和支出, 由此对政府财政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3)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与我国的国际化战略不对不畅。现行的会计预算制度为我们的发展造成了一些障碍。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全球化战略节奏加快。这要求政府在管理过程中也应当服从于这一重大战略。自身的财政管理也应当尽量与国家化战略接轨。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还应当更加有效的面临这一重要任务状况。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建立都是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济环境为基础的, 当时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还不是非常紧密, 虽然适应了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 但是外向型的财政制度的建立仍没有成为这项制度的主要内容。为此,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必须在这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和改革, 使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2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政府资金的收支活动和政府采购的新业务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出来。预算会计以政府资金活动和流向为主要筹划和管理内容, 预算会计信息为政府财政决策和各项管理措施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简单地说, 预算会计制度的建立就是为政府更好的、更精细的管理好每一分钱服务。其工作要求以精准性和客观性为主要目标, 但是在这项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不得不是他们更加有效的承担起活动的本质。政府职能在转变, 涉及财政管理的资金收支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政府采购业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预算跨级制度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因此这成为影响和提升预算会计制度建立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和作用, 使之成为影响和提升工作质量的一项关键之举。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对于一些新增业务和内容的针对性还存在很大的迷糊性。

(2) 政府部门的债权债务信息没有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找到相应的对应位置。我国政府在近几年的发展和改革过程经常以国债和地方性债务的形式作为调节市场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 而且政府债务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地方财政和金融生态体系。但是这些债务信息作为地方财政管理中的一重要内容却没有在预算会计信息中发挥重要的、明显的作用, 这成为影响整个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这在地方债务的管理中也造成了诸多不便。甚至有的政府无法从预算管理中合理规划自己的债务, 造成举债过多, 债务信息不准确等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财政管理的真实能力。同时这也为经济的发展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 同时这也成为导致整个经济发展的一项非常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

(3) 核算科目设置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环节。近几年由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较快, 出现了一些新的财政管理实务, 这些在预算会计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管理科目设置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也都在管理过程中造成了财政管理上的诸多不便, 这样的条件下造成了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事项不能及时的作为财政管理的基本信息出现在正常的事物性管理过程中。因此, 核算科目设置应当将这些新增业务内容囊括在内才能符合当前的财政管理发展形势。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 预算科目设置必须在适应其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其在发展过程中制定适应各种变化的核算科目调整机制, 帮助其发展质量的提升。

(4) 我国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冲突。未来我国政府的投融资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影响地方经济和财政状况改善的一项重要措施。而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尤其需要财政预算管理,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更好的规划好投融资的力度和方向。而现行的预算会计信息对这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制度设计和安排。确切的说投融资制度还没有完全成为影响和提升整个政府工作的关键所在, 这为我们的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基础和机遇, 成为整个政府财政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任务。这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和影响。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尤其需要将政府投融资管理能力与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建立打造相互联系的桥梁。

3 现行预算会计存在问题的完善对策

(1) 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完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预算会计核算体系应当能准确反映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状况,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财政管理的能力和对经济调节的控制力。当前, 一些核算体系中的内容不能正确反映政府财政收支状况,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预算制度在建设过程中不能正确面临整个经济状况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 并在这样的程度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和原因所在。为此, 政府必须以财政管理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不断完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具体工作中应当组成专门的改革小组, 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重新评估。对于符合当前财政管理情况的制度条框应当保留下来, 而对于那些由于时代因素出现的漏洞、偏差等问题应当根据当前的状况提出实际改革政策和原因。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具有时效性的完善策略和对策。

(2) 预算会计制度中应当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债务信息应当成为预算会计体系中管理和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在具体的制度中应当引入债权发生的核算方式, 并在这样的基础上使之与预算会计制度相互对应。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动态调整机制。政府在发行债权或者其他形式的债务过程中必须对具体内容和数额做好严格预算, 并应当依据预算作出改革调整的具体措施。这有利于我国政府债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在建设过程中实际应用这些债务基础的关键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也应当成为影响和提升这些债务的关键原因所在。

(3) 完善预算会计科目的设计体系。预算会计制度中核算科目也是影响预算会计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在其基础上按照他们的过程使之相对应。就预算会计制度本身的性质而言, 它的核算科目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财政支出项的增加而不断调整的。当前我国政府财政预算的一些支出状况之所以没有在预算体系中给出具体的指导和对应,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预算会计制度中的这些内容没有预算科目的设计和设置。因此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状况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努力措施, 并且这在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提升作用, 成为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作用和基础支撑。

(4) 加强预算会计的核算制度建设。核算制度是整个预算会计制度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原因。我国预算会计中的核算制度自建立以来, 其调整和改革的力度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 以至于出现了一些财政管理过程中并不是十分完善的项目, 而且这些内容也都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完善性和其他方面也都出现和存在一些问题。为此,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形势下, 预算会计制度必须对自身的核算体系做出必要的完善和改革。核算的内容, 核算的依据, 核算的目标, 核算的流程等内容都应当与自身的财政管理实际情况和预算项目深入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一笔预算客观的反映在报告当中。

摘要: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财务管理实际存在一些偏差, 为此, 首先对预算会计改革的意义和必要性做了深入分析, 并在这样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当前预算会计中的一些问题, 并以此为依据论述了解决这些不足之处的对策方案。

关键词:现行,预算会计,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峰.试论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齐鲁珠坛, 2014, (01) .

[2]赵婧, 王晓苑.对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 (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 2013, (10) .

[3]王艳丽.浅议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J].成功 (教育) , 2012, (02) .

[4]顾海英.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04) .

现行预算 篇7

1 医院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分析

预算绩效管理由预算资金、支出目标、完成效果3大内容构成。这3大内容又与下一年度的关系紧密相连, 形成一个不断改善进步的可评价体系。对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起重要作用。

(1) 目前各大医疗组织单位对预算的制定与执行的关心程度并没有上升到一个重要层次。科学的预算则可以更好地指引实际活动的开展, 然而部分医疗组织单位或个人却视预算为鸡肋, 认为其会影响实际活动的开展, 经常开展突发的开支活动, 造成与预算目标有冲突。

(2) 前期绩效考核由于没有重视业务数据的收集, 部分统计数据指标缺乏长期、全面、客观的参考意义。我们在此基础上做了全面的调研与现状整理分析, 得出基础数据即科室人员结构及编码统一化很重要, 很多数据由于缺乏一致的编码与名称, 造成各大系统各自为政, 结果数据无法对接整合。如何将所有字典数据整合统筹管理是关键。

(3) 激励机制尚未完全与绩效成绩挂钩。部分利益既得者不认同新的激励机制, 在试行绩效挂钩方案时放大统计数据存在的误差, 从而使绩放与收入无法挂钩。而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处理好系统统计数据的误差, 如何尽量优化精简统计指标的种类, 设置好统计数据的准确入口是前提条件, 使误差减到最少。

2 目前医院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2.1 全面预算认识程度不够

现如今, 医院的相关领导和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医院的预算工作认识不够, 在多年的发展中, 预算管理工作都是由财务机构完成, 也出现过随意预算的现象。不仅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 医院的预算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没有体现出全面性。如果遇到一些不明确的数据, 工作人员就会胡编滥造, 应付了事。

2.2 没有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

经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 医院内部几乎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 有些领导者认为这是一种资源和人员的浪费。在实际管理工作中, 由于工作不到位,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或是资源应用不完善的现象。

2.3 预算编制方法单一

在进行实际的预算工作时, 往往要依照上一年的预算, 然后对下一年的预算进行估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可变性相对较大, 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 单纯依靠原有的预防方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医院发展的需要, 所以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预算编制方式, 符合国家的经济发展动向, 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4 预算控制滞后

在医院中, 预算管理工作往往还是遵循形式主义, 对于医院报销的支出, 根据领导的审批, 如果符合相关的标准就可以入账。工作人员非常重视项目支出的合理性, 但是对于项目资金是否符合预算等方面严重忽视。这种情况是对医院预算管理工作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 医院的预算控制工作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及时认识到这一问题, 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改进, 必然会严重影响到医院预算工作的整体状况。

3 当前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研究

3.1 树立全面管理的理念

医院在进行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工作时, 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意识, 对医院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宣传, 要逐渐强化医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还应该建立相对科学的机制来对全面管理的理念进行约束, 同时保证工作人员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仅如此, 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采用多样的形式来提升预算管理的高效性。

3.2 健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在实际预算管理工作中, 完善的预算管理机构是基础和前提。医院应该形成预算管理小组, 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预算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问题, 同时还能够对医院内部的预算管理工作中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 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作用, 辅助管理小组的工作。明确管理目标, 促进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3.3 运用零基预算法

采用零基预算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由于传统的预算方式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因此, 需要根据医院的发展状况来采用更加高效的预算方式。所谓的零基预算法就是一种综合性的编年预算。对下一年的预算内容进行重新审核, 提升资金支出的科学性, 促进资金使用的高效性。建立健全资料数据库, 将人员、资源、资金等因素考虑到其中, 实现预算工作的科学性。

3.4 强化预算约束力

实现预算经费卡管理模式。采用这种方式就是在预算经费批复之后, 工作人员就要严格地执行, 无论是人员经费、公用支出、科研经费等等都是比较重要的支出内容。加强预算约束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经费卡管理模式。支付的岗位在支出预算项目时, 需要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主, 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运行的风险性, 制定采取预算可控经费的标准定额。行政、后勤管理部门办公费、差旅费等可控经费按定额和人数来核定预算指标。每当发生费用报销时, 财务稽核人员通过登记经费卡的形式来核减预算数, 并及时告知预算部门执行进度。

3.5 全面预算分析考核和奖惩相结合

医院财务部门除要按上级要求编制年度决算报告外, 还应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为下年度预算编制打下良好基础。建议各科室按季度或年度评比预算执行效果好的先进科室及个人, 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因主观过失造成的损失, 按收入减少、超支额度酌情确定责罚额度。对医院每年的预算实行指导、审核、平衡及最终确定预算方案, 并在执行过程中定期监控与开展考核评价。通过预算管理小组来强化各科室每年制定预算的意识, 并督促其根据上年年度完成情况, 在每年年底前均需制定新年度计划, 并交由预算管理小组审核。

4 结语

为适应新的会计制度及面对未来不断发展的形势,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 对医疗组织单位进行全面的绩效和预算管理改革是必要和迫切的。我们必须抛弃旧的管理观念, 务求在医院管理思维上有所创新, 努力提升整体运营能力, 更好地执行预算管理, 将更好地医疗资源投入到社会医疗服务项目上去, 以期将我国医疗事业做好。

摘要:新的会计财务制度对医疗组织的工作重点做了调整。这次调整主要体现在预算与绩效管理方面。新的医院财务制度着重于医疗组织的预算管理, 而将预算的执行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内容, 其核心内容是指引医院要将预算执行结果与成本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和业务工作效率一并作为考核的内容, 其目的就是要与收入挂钩, 实现综合考核的前提条件就是需要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与指标数据采集平台, 从而保证激励机制与责任机制的实施。在医院各项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预算管理工作是重点, 是对医院各项设备, 医疗用材以及其他方面的花费情况, 所进行分析和估测, 为医院其他工作的正常进行奠定了基础。由于医院预算管理工作所包含的范围相对较广,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 笔者根据新制度的要求, 提出科学地制定预算, 执行预算, 高效地完成预算绩效目标的措施, 从而完成财政预算要求。

关键词:医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杨灵.医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 2006 (12) .

[2]冼崇.加强预算管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卫生经济, 2005 (4) .

[3]单文卫.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研究[J].医学与社会, 2012, 25 (1) .

现行预算 篇8

一、现行政府预算编制方法存在的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政府职能日益多样化,建立健全政府预算编制方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相比于传统的基数预算编制方法,现行的政府预算编制方法有长足性的发展,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与问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分配权过于分散

当前,我国政府预算分配权相对比较分散,导致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财政部门之间存在资金分配上的矛盾。这样一来,不仅造成项目确立滞后,而且不利于预算指标的及时到位,影响了政府预算编制的有效实施。此外,当前的预算编制方法表现出割裂式的显著特点,这就导致可供分配的资源无法进行有效核定,不利于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的实施。

(二)预算支出缺乏有效制约

首先,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由于基础数据不完整,且数据源于各部门,其真实可靠性难以保证。且在方案的制定、选择上,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这也是当前预算编制存在的显著问题;其次,预算支出编制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在软指标的确定、执行等方面存在不足;再次,一些部门单位申请额外专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预算分配的准确性、公正性,也不利于财政部门的综合平衡。

(三)预算编制的技术手段滞后

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由于编制过程比较繁琐,需要构建相关的数学模型,这就需要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预算编制的有效完成。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预算编制的技术手段比较滞后,缺乏成熟的系统软件,以及相对成形的模型,这就弱化了预算编制方法的可操作性。尤其是零基预算编制法、绩效预算编制法的技术比较复杂,对系统软件、成形模式的要求较高。

二、完善政府预算编制方法的策略

优化并调整政府预算编制方法,是新时期政府预算编制改革发展的重要的基础,具有显著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笔者看来,完善政府预算编制方法,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政府预算编制方法,逐步夯实改革发展的内外环境,狠抓落实关键环节,实施绩效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从本质上完善政府预算编制方法。

(一)夯实改革的内外环境,推进政府预算编制方法改革

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政府预算编制方法的改革发展,是我国发展的必然需求。首先,建立科学的政府预算编制方法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强调依托完备的理论体系,确保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其次,预算编制的完善应基于“有效性”、“目标”和“效率”三大原则,指导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再次,确保相应配套措施到位。建立预算单位信息库,以便于及时了解其人员编制、收支等情况;建立数据库,对信息库中的信息情况进行量化,以便于计算机管理;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为预算编制方法的完善创造条件。

(二)抓住预算编制的关键环节,积极完善绩效考评制度

预算编制方法的完善,应注重关键环节的狠抓落实,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支出绩效管理专家数据库,逐渐打破传统行政关系的束缚,完善绩效预算编制方法;进一步明确绩效考评的实施主体,尤其是是在考评措施的设定方面,要遵循适用性和科学性;量化考核指标、完善考评组织方式。量化考核是完善绩效考评制度的重要内容,而绩效考评组织形式的完善,旨在强化考评制度的适应性,以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三)绩效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完善政府预算编制方法

无论是绩效预算,还是零基预算,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单一的方法实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若实施绩效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博采众长,也是完善预算编制方法的有效措施。一方面,我国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实施绩效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两者相结合,改进了预算编制的方法,提高了预算工作水平和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府预算编制方法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强调发展内外环境的优化、抓好关键环节工作,这些都是预算编制方法改革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政府预算编制方法的完善,应注重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并逐步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实施绩效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从本质上完善政府预算编制方法,突出预算编制方法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莹.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04

[2]李燕.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现存问题及其改革[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0;01

[3]刘虹.关于我国政府预算编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政研究,2011;08

现行预算 篇9

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只反映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而没有提供整个一级政府的营运业绩和公共资金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例如,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内容不全面,范围过于狭窄,主要是核算政府部门、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结余情况,而对财务收支业务以外的其他活动,如涉及资产负债业务,其核算就不十分规范,反映的相关信息也不充分,没有全面反映政府和政府部门、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再如,会计核算基础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在收付实现制下,没有成本核算,收入减去支出后的结余既不能反映政府或者政府部门、单位的成本控制情况和投入产出情况,也不能反映其实际的经营绩效等等。由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使得政府的内部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信息来源,结果导致政府无法对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系统的、有根据的分析,也无法为财政政策的选择和预算的编制提供充分的依据。这样的预算会计系统不能完全适应以“建立公共财政,实行部门预算,建立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为核心内容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惯例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改革预算会计,建立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体系

为了满足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也为了适应公共财务管理的需要,应积极推进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体系建设,深化我国会计改革。

(一)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会计概念框架

概念框架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组成的协调一致的系统,是用来指导并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市场经济要求规范会计实务,而要取得较好的规范效果,就必须研究会计准则基本概念,并建立一套科学的、首尾一贯的会计准则基本概念。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规范是以制度模式存在的。随着我国政府会计的建立和完善,其会计规范必将从制度模式逐步向准则模式转变,这是会计规范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防止政府会计出现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基本概念定义不一致的现象,应当先制定一套完整的、内在一致的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然后再制定具体的政府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概念框架相类似,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应当包括:政府会计目标;政府会计假设;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政府会计要素;政府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

由概念框架统驭的多层次政府会计准则将有助于政府会计目标的实现,并增强准则的可理解性和发展演化能力,从而形成高效的制度安排。

(二)关于政府会计的对象

政府会计对象要解决的是政府会计的核算内容问题。政府会计的核算内容除了反映预算资金运动情况及结果外,还应该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整个预算资金运动连续的过程及累积的结果,即应当对政府及各部门的整个财务收支情况及财务状况进行反映。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将预算会计的对象仅仅定位于财政性资金运动。预算会计仅核算和报告预算资金运动的情况和结果,提供当年的预算收入构成、预算支出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预算收支结果等信息,其反映的只是预算执行的受托责任。这给我国政府部门履行财务受托责任和公共财务管理活动带来许多问题,例如造成国有资产的产权和收益权界定不清,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大量公共债务被忽略或低估,导致公共财务风险加剧;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控制不严,挪用盗用现象严重等等。

为了全面评价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规范公共部门财务行为,我国政府会计的对象必须由预算资金运动扩展为价值运动,不仅要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还要反映相关资产、负债以及收入、成本费用等方面的信息。

(三)关于政府会计基础

目前,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基本上采用收付实现制对预算收支进行会计确认。从预算执行角度看,收付实现制确认的是实际入库的预算资金,这就便于安排预算拨款和控制预算支出进度,也便于落实预算余缺,并如实反映预算收支结果。同时,收付实现制简单易懂,操作成本低。但收付实现制也有许多缺点,主要表现在:按这种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受托责任比较狭窄,提供的财务信息有限且相关性较差,而且其反映的财务结果容易被管理当局操纵,使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一贯性。这些问题使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大大降低。

而权责发生制对于新公共管理模式下的政府会计则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它充分提供了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的信息,不仅提高财政透明度,也有利于政府正确的融资决策和预算政策的制定。其次,权责发生制为量化政府部门计划和活动的成本耗费、以及评价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提供了一种机制。同时,它还增强了预算信息和实际财务信息之间的可比性,有利于政府部门的业绩评价。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政府会计领域推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的只有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其他大多数国家选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或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应循序渐进,政府会计最好先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其逐步转向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待条件成熟时再采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四)关于政府会计模式:基金会计

预算是对公共收支活动的一项“硬约束”,各项公共财务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预算的规定以及合同、管理或财务的规定。为了反映预算限定,防止公共财务资源被滥用,更好地贯彻专款专用原则,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政府会计普遍采用基金会计模式。从会计角度分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此外,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还强调基金应被视为一种会计主体,设置相应的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科目,并有各自的平衡关系。

我国预算会计中虽然没有明确将基金这种形式单独列出,但实际上却存在一些与基金相近的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比如专用基金、财政周转金、社会保障基金、扶贫基金以及社会捐助基金等等。有关的预算会计制度规定,对不同用途的资金,必须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单独核算,以及按规定或需要单独报告。但从实务操作上来看,目前我国对专项资金的反映还不到位,既不利于追踪专项资金的来龙去脉,又混淆了专项资金的性质。

基金管理应该要有相应的会计账户及会计报表加以配套,否则就无法真正做到“专款专用”。而且,缺乏对基金使用情况相关数据的掌握,也不利于公共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的基金会计模式,将按照法律法规或其他限定用途的财务资源设立的各种不同基金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报告基金的使用情况和结果。

(五)关于财务报告

目前,我国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政府预算会计报告披露的主要是预算执行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对政府的财务状况、业务运营状况和服务成本信息等相关内容却很少涉及,所体现的政府财务受托责任面过于狭窄。而且,报告主体只是政府层面的,专门用途的资金,并不是独立的会计与报告主体。由于存在以上缺陷,使得目前的预算会计报告并不能提供全面、完整、真实、可靠的政府公共部门财务信息。

政府会计应对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映,并把相关信息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披露出来。具体来说,政府财务报告应满足如下要求:1.不仅要反映年度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结果,而且还要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活动结果,包括政府公共部门全面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及预算收支情况。2.全面、客观、真实反映政府公共部门成本费用情况,而不仅仅是反映预算支出或经费支出情况。3.全面、客观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情况。

上一篇:高考古诗文默写下一篇:复杂装备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