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咨询工作计划

2024-07-09

小学心理咨询工作计划(通用8篇)

小学心理咨询工作计划 篇1

李家畔小学心语室工作计划

(2012-2013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工作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2、重视心语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做好班级保健的培训工作。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做好家长辅导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

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继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二)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1、加强心语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心理辅导室于每周二、周四中午12:00—下午2:00开放)。

咨询途径:

(1)学生自愿前往咨询(团体咨询为主)。

(2)班主任老师推荐(个体咨询为主)。

(3)辅导老师访谈。

(4)开设心理辅导课。(与双周任选班级进行,目的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设立信箱,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工作。

3、在家教指导活动中,举行专题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教师利用课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3、心语室开始开放(周二、周四中午12:00—下午2:00)。三月份:

1、举办青春期心理卫生讲座(六年级学生)。

2、做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四月份:

⒈组织全体老师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2.召开特殊学生会议,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3.开设“心灵之声”广播。

五月份:

1、开放心语室。

2、团体心理健康辅导。

六月份:

1、做好学期工作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

小学心理咨询工作计划 篇2

中国是世界上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受其自身专业要求,如师资力量、专业技术等的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一直处于次要地位,与学生强烈的心理需求不相对等。 学生情绪上的焦虑与抑郁、行为上的攻击性问题在我国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缺失、心理帮扶力量缺乏、心理师资和技术贫乏等成为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障碍。而心理援助计划下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为扫除这一障碍提供了有效途径。

1.心理援助计划的研究现状

心理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以下简称EAP),是指组织通过外部应用心理学专家, 为组织及其个体提供系统、长期的专业指导、咨询, 解决相关心理问题,进而提高个体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心理援助计划。EAP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始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取得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EAP全方位体现了人文关怀,有效地解决了不同领域员工的心理问题。如丁文俊[1]等人的研究发现,EAP服务制度有助于预防和解决民警身心疲惫、心理紧张和认知偏激等消极心理现象,促使民警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正向情绪体验,提高民警的幸福感。黄旭辉[2]的研究也认为,EAP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干预方面可以起到帮助教师减轻压力、克服负性情绪、保持身心健康的作用。陈鑫磊[3]也对EAP与小学教师心理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探讨了EAP对小学教师心理干预的实际应用。而如何将EAP运用到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开发方面,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2.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发展现状———以广西地区为例

目前,从广西中小学校的实际调研情况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专业性十分欠缺。据蔡伟林等[4]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总体上广西地区只有28.53%的中小学生上过心理健康课;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只有32.66%的学生明确表示其所在学校配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45.23% 的学生表示自己学校没有专业心理老师;超过60% 的学生对心理咨询持有消极看法,认为接受心理咨询是心理素质不好或不正常的表现,甚至有近45% 的学生认为是精神有毛病的表现。学生的认知偏差、错误观念阻碍了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使心理帮助的积极效果受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缺乏的外在表现。温小珍[5]的研究也发现,按照每500名学生至少配备1名心理老师的正规标准,在广西农村超出500人以上的学校,基本上没有招聘心理专业教师的计划,一般由班主任兼职。学校心理师资缺乏、专业度不够、技术欠缺、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错误认知等,均反映出目前广西地区中小学心理课程建设的专业性缺失,学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合理、正确的满足,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开发研究亟待深入。

二、心理援助计划下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发

心理援助计划下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发,是指中小学校依托高校心理专家团队的技术督导,借助社会心理专业资源,整合学校自身人力资源,建立起心理干预服务系统,切实解决当前教育机制下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匮乏问题,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纵观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课外缺乏),辅以个案心理咨询的方式存在,但却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课内与课外发展不均等问题,如何在学校力量与学生需求间寻找平衡点, 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消减和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成为重点。心理援助计划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该思路下的心理健康课程开发在教育界并未深入展开,这是本研究的重点、新颖之处,为本课题开展提供了新机会,对解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三、心理援助计划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发模型

心理援助计划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开发,即通过搭建学校- 家庭—社会合作平台,依托高校心理专家团队的技术督导,借助于社会心理专业资源,整合学校自身人力资源,帮助学校建立心理干预服务系统,助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的打造,切实解决当前教育机制下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匮乏问题,探索一条适合当前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其具体步骤如下。

1.启动EAP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的合作项目

学校与相关心理教育企业明确合作意向,心理教育企业进驻学校,启动EAP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的合作项目。通过该项目的有效运作,搭建起学校- 家庭—社会合作平台,依托高校心理专家团队的技术督导,借助于社会心理专业资源,整合学校自身人力资源,设计出适宜学校的EAP心理干预服务系统。

2.建立心理干预层级评估系统

通过RTI干预反应模式(Responaiveneae to Intervention) 的多层级筛查系统来甄别不同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层次,在专业测评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状况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以便提供不同的服务。

3.设计适合学校的EAP合作干预方案

一是学生群体干预方案,根据学生心理档案, 利用企业的专业资源为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二是家长群体的心理干预方案,设计针对家庭教育问题的专业化指导方案;三是教师群体干预方案,在满足学生需求时,也为学校提供了一条适合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4.启动EAP心理干预反馈机制

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启动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以及同一类型心理问题的不同程度,采用适宜性的心理教育干预方式和手段;针对不同的家庭教育问题,启动专业化的心理指导服务;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帮助学校提升老师服务于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和增强心理教育科研能力,并为有需要的教师群体或教师个体提供必要的心理服务。

四、EAP心理干预机制的实践成效———以南宁某校为例

南宁某学校是一所集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学校,在校生人数较多。然而受师资力量、技术、课程内容单一等因素限制,该校心理健康课程不能满足在校生的需求。为贯彻中共十八大会议精神及习总书记的“加强心理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需要”等重要讲话内容,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教育规划纲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各项要求,该校依托高校心理专家团队的技术督导,借助于社会心理专业资源,与广西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展开合作,利用公司专业心理帮扶队伍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新路径,以开展心理和学能辅导工作为突破口,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领域,取得如下工作成效。

第一,心理与学能教育理念深入人心。A公司在学校开展的心理教育和学能辅导工作,让在校师生主动走进其中,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心理特点、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利于师生预防心理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该工作也得到了校领导和家长的重视与认可,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与喜爱,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二,密切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合作。 A公司在学校开展的心理、学能教育工作,经过前期的试点,实现了“学校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学生家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共同教育的合作模式。 同时A公司和学校明确了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规范了A公司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保证了心理、学能教育时间和必要的教学活动场地(已建立心理咨询室、箱庭沙盘室、注意力训练室、心理测评室),同时还在课外时间通过团辅、马术活动、教师沙龙、家长沙龙等活动形式丰富学校的心理课程内容,帮助在校学生及其家长、老师正确应对和处理学龄期、青春期等发展阶段的心理危机和学能问题,搭建了成长平台。

第三,进一步规范心理与学能教育工作,提高了教育实效。2014年,A公司根据学校的不同需求, 起草、修改和完善了进入学校(小学)和幼儿园开展心理、学能教育工作的流程,有效地确保学校和幼儿园工作有据可依、有理可查,为学校开展规范化的心理、学能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公司在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能辅导工作以来, 对学生成长产生了积极作用,受辅导的50名学生已在学习动机上表现出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可喜现象,如能自觉拓展兴趣爱好,寻求自我理想,激发学习动力;在生活中能用语言合理表达内心的愿望和要求,减少了负面情绪的积压。

第四,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准。在高校心理专家的指导下,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并获得市级课题立项。 同时,A公司协助该校申报南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目前正在审核中。

第五,分年龄阶段做好心理与学能辅导,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校方在A公司心理教育专业团队的支持下,全年开放心理辅导室,为全校师生提供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辅导、教师教学心理减压等专业服务。同时,A公司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技术督导由广西高校心理专家团队负责,确保了围绕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各具特点的课程,为学生顺利度过入学适应、同学交往、学习规则、集体生活、升学考试等挑战提供了心理保障,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并取得了良好的辅导效果。

小学心理咨询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学校心理咨询;心理氛围;心理咨询技术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319-02

21世纪,随着物质世界的极大丰富、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社会如此,学校亦如此。据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3.4亿青少年中,有各类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达3000万人。这样高比率人群的存在,需要引起我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高度重视,而如何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亦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

那么,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呢?笔者认为,改变心理咨询的外部环境——学校师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塑造学校心理知识氛围是其中的关键,完善咨询室的硬件设施会为其提供便利,正确心理咨询方法的运用会拓宽其影响力。

一、改变师生及家长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心理咨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一提到心理咨询,80%左右的人会立即与"心理不正常"、"心理变态"、"精神病"这样的字眼联系起来,人们对于普通人进行心理咨询不能接受。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要想做好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其实,当我们遇到心理困惑去找心理咨询师,就如同我们感冒需要看医生一样平常。我们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更应该用一种崭新的眼光来看待心理咨询。

当然,要想改变师生、家长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我们还需要在校园中宣传心理知识,让师生们在生活中更多地接触心理学。

二、学校心理知识氛围的塑造

在学校中,塑造一种心理的氛围可以让师生们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随时随地接触到心理学。当心理真正地融入了生活,才会让师生们以平常心去对待心理学。对于如何塑造一种心理知识的氛围,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一是通过海报宣传心理咨询室。通过海报向同学们宣传心理咨询室,让大家了解到这一机构的存在及其为学校师生服务的宗旨与意义;让大家了解到学校有这样一个机构,随时准备着为全校师生及家长服务。

二是通过心理健康课宣传心理知识。心理健康课是学生接触心理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通过课堂的游戏与活动进行体验与感悟,让心理亲近学生。这也是在学校中,让学生了解、接受心理咨询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三是通过活动塑造心理知识的氛围。通过举办各种与心理相关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涉猎与心理相关的知识,让心理走进学生的生活。在学校的大范围内,可以举办的活动包括:邀请国内外知名人士到校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举办心理手抄报大赛、心理日记大赛、心理剧大赛等比赛类活动;组织学生心理社团,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亦是让学生接受学校心理咨询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四是通过印发与心理有关的刊物宣传心理文化。通过印发与心理有关的刊物,让同学们接触前沿心理知识;组建自己的团队,创建属于学校自己的心理报纸。同时,通过形成学生记者团队,让前沿记者随时采访、记录关于同学们特殊心理状况的前沿信息,在生活中融入心理。

五是通过国家级课题的实验研究拓宽心理知识的用途。通过申报国家级课题,提升学校的心理科研水平;通过课题的实施工作,让课题深入学校工作,给师生带去实惠,让同学们切实体验与感悟心理课题给自身创造的价值。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遍布心理知识的脚印。让同学们在全面接触心理知识的同时,远离谈心理色变的状态,从而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校心理咨询的进行

(一)咨询室的环境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应设置在学校内相对安静、僻静的场所。心理咨询机构应设有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宣泄室、档案室等。另外,可根据学校的需要,设置其他相应的功能室,比如沙盘室、团体心理活动室等。

学校心理接待室中应设有书架、椅子,以备来访者安排等待的时间;墙上应挂有心理咨询条例,以备让前来咨询的师生了解咨询师、来访者的责任、义务及咨询的原则。

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一般要求十多平米即可,不会太大而给人空荡荡的感觉,也不至于太小而让人感觉压抑。室内主色调应为暖色系,以粉与米黄为佳;室内应采光、通风良好,视野开阔;墙壁上挂一些风景画,令人心境舒畅;室内放一些象征生命力的植物,让室内富有生气、充满生机。另外,对于心理咨询室,有一些必不可少的设备:比如心理咨询圆桌、舒适的椅子、钟表、心理量表、纸与笔等。

学校的心理宣泄室一般要求有宣泄的设备,比如宣泄沙袋和宣泄人。另外,应设有关于正确宣泄方法的指导。

档案室内,历年咨询记录、咨询信件、课题相关资料、测试问卷等资料应配备齐全。

(二)咨询的相关问题

1、心理咨询对象

学校心理咨询的对象以学生为主体,兼有教师与家长。

2、咨询的主要问题

学生前来咨询,所涉及问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性格问题、自我认识问题、情绪问题等。另外有少数偏于严重的问题,比如说强迫性人格、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家长前来咨询,以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及学习问题为主,兼有亲子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前来咨询,大多以个性、班级管理、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为主题。总之,学校心理咨询的主要问题,都是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所发生的,大部分皆与"学"相关。

3、心理咨询的面接方式

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比较特殊的,他们不仅是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心理教师。所以,学校心理咨询师不仅接待因困扰和心理不适等主动前来求助的师生及家长,同时,在心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心理教师也要随时发现有心理困扰或个性问题的学生,对其采取时机性咨询。

4、心理咨询的前提

进行咨询的前提是要建立信任。前来求助的学生很多常带着困惑与不信任而来,他们常在心里琢磨着"究竟该怎么讲才好?怎么说才好?""会不会有帮助呢?";因师长的压力前来咨询的学生常带有"还是不来为好"的思想。所以,第一次咨询能否建立起来访者对于咨询师的信任至关重要。如果第一次咨询使他感到"想不到,来咨询了倒更好"、"这位老师对我很理解"、"还是来谈了好"等等,将有利于咨询关系的延续、咨询问题的深入。

5、心理咨询的原则

⑴ 保密性原则。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是咨询双方建立和维系信赖关系的基础,也是取得良好咨询效果的保证。很多同学前来咨询都会有一个顾虑,就是怕心理老师把他们的事情告诉班主任,从而对他们造成伤害。所以,一般当学生进入咨询室之初,我们就会把这一保密原则告诉他们,以使来访学生放下心来。同时,我们也会把保密例外条款告诉他们,那就是当来访者有危害自身和他人倾向时,就已经突破了保密性原则的限制。

⑵ 理解性原则。咨询人员对来访者的语言、行动和情绪等要充分理解,不得以道德的眼光批判对错,要帮助来访者分析原因并寻找出路。

⑶ 时限性原则。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一般规定小学咨询时间为30-40分钟,初高中为50-60分钟,电话咨询30分钟以内;对于长期的心理咨询个体,一般每周咨询一次,如果情况特殊,可考虑一周2-3次。原则上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

⑷ 助人自助的原则。咨询师所进行的心理咨询不是为来访者出主意、想办法,而是帮助来访者自己想清楚问题的所在,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咨询本身就是一个来访者学习并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咨询师"助人自助"的过程。

⑸ 客观中立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尊重)原则。无论来访者说什么,咨询师都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不以道德的标准去评判事情的对错。对来访者抱着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态度,不冷漠、不攻击,充分地尊重来访者。

6、心理咨询的方法

⑴ 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是帮助来访者重新回忆或体验幼年的生活经历,通过对其深层次心理活动的研究,从中觉察到心理发育或人格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及所致的冲突,在回顾幼年经历的体验中塑造和完善自己。在学校心理咨询范围中,精神分析疗法虽不是特别常用的方法,但每当因需要运用时,皆十分有效。

⑵认知疗法。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是情感活动和行为结果的中介过程,治疗时通过调整不正确的认知评价,从而引起情感和行为的改变。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所接待来访者以学生为主体,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完善的一个年龄阶段,他们的认识常常以感性为基础,受表象所迷惑,所以,认清情感活动与行为结果的关系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⑶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帮助来访者纠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小学生的年龄小,可塑性高,行为疗法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效果最明显。

⑷ 系统式家庭疗法。家庭疗法是将家庭作为一个人际关系系统进行处理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孩子成长、发展于家庭,有很多心理问题亦是根源于家庭。于家庭中可以找到心理问题的根,亦可以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家庭疗法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利用率不是很高,但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

⑸ 森田疗法。森田疗法强调"顺其自然",在治疗师的指导下,体验打破由于躯体不适或情绪烦恼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为所当为"地逐步改变自己,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在学校中,森田疗法的利用率是很可观的,对于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师生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心理咨询方法。

7、心理咨询效果反馈

一般情况下,心理咨询的效果反馈是与学生约定时间来进行的,也可以在与学生私自接触的时间来提及。介于学生咨询后,会对老师有一些抵触心理,担心老师将自己的秘密说出去,所以,切忌在公共场合对孩子进行过多的关注,以免对他们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其实,不论我们运用哪些手段,我们的目的非常明显:给师生及家长带去心灵上的阳光,让他们摆脱心灵的困扰,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去。总之,学校心理咨询的有效进行,对于学生的心灵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徐光兴.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小学心理咨询工作总结 篇4

一、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心理咨询师的道德修养比咨询技术更加重要,对于咨询师的道德要求应该比一般人群更高。我觉得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不仅要坚守道德底线、严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而且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坚持更高的道德水准。心理咨询师应该有良好的品德,要做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抱持的心态应该是积极乐观向上的。

2、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保密是心理咨询师应该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会将其所有隐私毫无保留地告诉咨询师,建立这种信任的基础就是保密原则,良好咨访关系建立的基本前提也是保密原则。所以,作为一个咨询师,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应该泄漏来访者的个人信息,尤其在内部专业交流等活动中更要注意。当然,如果来访者涉及刑事犯罪、伤人、自杀等情况时,可以启动保密例外。

3、严格基本设置。

在咨询活动中,要进行严格的咨询设置,对咨询时间、收费、流程等均要进行严格规范,并在首次确定咨询时告诉来访者,并签署咨询协议。严格的基本设置不仅可以很好地保障咨访双方的合法权力和义务,而且可以更好促进来访者的动力,保证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理念。

1、树立良好的职业理念。

对于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来说,要做好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理解掌握心理咨询的理念和原则问题,其次才是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心理咨询师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理念,才能把心理咨询工作做好,否则很难做好心理咨询,严重的还可能伤害到求助者或心理咨询师本人。

心理咨询师要明确三个维度。求助者的身心是否得到最大的维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否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心理咨询师的健康是否得到最大的维护?所以说心理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或躯体症状。除此之外,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外心理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时,一定要使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掌握职业所需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遵循相关的法律、政策、法规,同时要考虑我国传统的习俗,充分结合历史、现状、进行科学的帮助。

2、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一定要明确。

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进行心理咨询,而我们还有另外一个角色那就是老师。所以我们自己的角色定位一定要把握好,不然不仅影响咨访关系,还会直接影响咨询效果。我们知道老师都是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等教育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模式是通过启发引导求助者,提高其心理能力,促进其心理成长,自己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不是进行教育、说教,不是替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保持价值中立原则至关重要。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举止言行也千差万别,这些差异来源于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如果希望或要求别人的看法和自己完全一致,这显然是无理的。心理咨询师应该保持价值中立原则,接纳求助者,不把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强加给求助者,不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求助者,不对求助者进行批评和指责。

在心理咨询的全部过程中,咨询师对咨询中涉及的各类事件均应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只有这样,咨询师才能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其问题有正确的了解,才可能提出适宜的处理办法。中立性态度可以保证咨询师不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入咨询之中。在咨询中,如果求助者的情绪或者看法与咨询师有分歧,咨询师可以用一句中性的话表明态度:“你有这样的情绪或想法,我表示理解。“理解”既不代表赞同 ,也不代表反对,是中立态度最恰当的表达词。

4.不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咨询关系中。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各种烦心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尤其要注意保持空杯状态,要把自己的情绪放在咨询之外的时间去处理。在咨询中要全身心投入,设身处地的站在求助者的立场考虑问题,让求助者能感觉到咨询师的真诚和全身心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很好的咨访关系,咨询才有更好的效果。

5. 感情限制至关重要。

咨询师的工作要以有助于求助者的成长为最终目的,不能借机满足自身的欲望和好奇心,不能与求助者建立除咨访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因为双重关系的建立会阻碍咨询的进程,甚至会瓦解咨访关系,不利于求助者的问题解决和个人成长。彼此的沟通必须限制在工作范围内,其他的感情因素必须严加控制,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关心,只能限制在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方面,除此之外,不能有意或无意地涉及其他问题。特别是异性之间的咨询,超越咨询以外的任何形式的个人关系,都在限制之内。

三、追求自我终生成长的理念。

1、接受个人分析和督导。

我们每个咨询师作为一个普通人,也会有自己的很多局限,也会深受幼年成长经历和既往成长经验的影响。所以,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对来访者的某些言行产生思维、情绪的反应,到底是对来访者的情况出现的对应的反应,还是我们自己过往类似的经历激起的反应,这二者不可混为一谈,需要分别处理。初为心理咨询师,我们在做咨询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需要完善和纠正的地方,这个时候接受上级咨询师的督导就非常重要,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即使做不到上级督导,也最起码要进行同辈督导,进行深入的案例讨论。

2、加强自我修复和觉察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心理咨询是一项特殊的工作,而咨询师所能运用的唯一工具恰恰是其自身,因此咨询师的自我成长和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咨询师的人格魅力,咨询师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直接影响着咨询的效果,这就需要咨询师具备敏锐的自我觉察和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

咨询师要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既要接纳自己的优势,更要接纳自己的不足,只有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才能去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往往最难面对的缺点,恰恰是我们个人成长的关键点。在做咨询的过程中,要让自己保持一种觉察和悬搁的状态,头脑进行思考的时候,要时刻关注自己身体、情绪以及场域的状态,这样既能让自己深入到来访者的内心、感同身受其感受,又能保持相对抽离的状态,尽量做到出入自如。

3、不断加强学习和总结。

作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除了通过认证考试,还需要不断学习并要广泛涉猎各个学科,丰富自己的阅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当求助者前来咨询时,他的心理行为不涉及绝对的对错,如果你对很多文化、宗教、习俗不了解,就很难理解他的行为,无法进行深入的沟通,更加难以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治疗,故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一个杂家,需要不断地进行终身学习。作为一个咨询师,要不断进行总结,尤其要对自己的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总结,只有不断自我完善,才能让自己的咨询师之路走得更加顺利。

小学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 篇5

一、目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我校的具体工作目标如下:了解自我。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努力使小学生成为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合格的小学生。并对孩子的学习有个好的支持作用。

二、实施方案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5、面对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6、预防和矫治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8、助人与自助相结合9、心理教育宣传和心理辅导相结合三、具体工作内容安排

四、具体时间安排

周一至周五:中午12:50——13:50

下午16:10——17:10

小学心理辅导室工作计划 篇6

小学心理辅导室工作计划

篇1

一、目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我校的具体工作目标如下:了解自我。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努力使小学生成为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合格的小学生。并对孩子的学习有个好的支持作用。

二、实施方案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5、面对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6、预防和矫治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8、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9、心理教育宣传和心理辅导相结合。

小学心理辅导室工作计划

篇2

本学年,在吸取前两年兼职工作经验基础上,将继续保持和完善已有工作,发挥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的作用,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以教学、咨询、心理问题预防为一体的工作格局。

现将本学年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如下:

一、继续建设并开放“心语小屋”心理咨询室。

(一)加大咨询室的开放度,深化咨询工作。

1.本学年,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放心理咨询室“心语小屋”。真诚、热情、认真地接待每一位来访学生,给他们以心灵的帮助。

2.认真做好信箱的及时回复工作。让心理咨询室成为学生信任的心灵港湾。

3.开设预约制度。借鉴别校的经验,建立班主任预约和孩子自主预约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利用兴趣课和自习课时间来访,改善放学后孩子扎堆来访的状况,切实解决孩子和班主任的“心病”。

4.面对教师开放。加强宣传,建立信任。老师们可以找咨询师咨询,因为考虑到隐私问题,也可以来借阅相关心理学知识的书籍,使咨询室做到“助人自助”。

(二)加强硬件建设:

1.尽早配备箱庭咨询系列咨询工具(这是一种来访者在沙盘内摆放各种沙具,看似游戏形式,但具有诊断和治疗作用的现国际流行的咨询工具,比较符合儿童的心智特点。)现只能花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学习心理咨询技能,服务于学生、家长和老师。

20xx年xx区很多学校已配备箱庭,并由xx区教育局进行了统一的咨询教师培训。预计配备中档沙盘需一万三千元左右。

2.改造咨询室书柜并购买一定数量的心理咨询、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推荐给需要的老师、家长借阅。

此事已和范老师讨论过操作方案。作为校图书馆的一个分支书柜,年终管理归校图书馆。本学年初步预计配置50本书籍,开支一千五百元左右。

(三)规范文档资料管理,全面配合学校评估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件档案。

包括:

1)上级发放的有关文件,本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文件,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等。

2)心理健康教育各项活动开展情况档案。

3)对外新闻宣传资料,各种活动策划、开展资料、培训工作等。

4)预约记录,接听电话记录,接待记录,咨询记录等。

5)学生档案:包括初步建立六年级学生档案以及重点学生档案。

二、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

“独木不能成林。”一个学校心理工作开展得到位与否不是取决于专职咨询老师有多优秀,而是看是否能够建立一支团结优秀的团队,看这个团队能否把心育工作落实到每个孩子的心田,落实到每个老师的思想深处。由于学校平时工作繁重,很多老师都身兼数职,再加上大家的认识还没有到位,所以靠专职老师招兵买马或学校的号召或压制,恐怕很难奏效。所以为了尽快建立团队,我建议从以下几步入手:

(一)学校动员,请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报名参加“心理咨询工作室”,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二)为了团队更加稳定、更有战斗力,鼓励老师自觉参加学习。

1.鼓励考取资格证。建议学校顺应时代需要,鼓励老师们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和二级证,并予以相应的报销制度。随着xx市心理健康教师职称系列的出台,给更多的老师指出一条个人发展的道路。

2.鼓励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组织老师们参加省级和市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A、B、C证的学习。鼓励班主任持证上岗,并予以相应的班主任津贴上的区别。金额不需要差别很大,但实小的老师上进心强,一定会努力争取。

一开始学习会有点辛苦,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心理健康知识给大家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的轻松和好处,会带动全校进入良性的运转状态,帮助学校真正实现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目标。

(三)课题带动。

请校领导出面或牵线,使我校尽快和市级或省级专家建立联系,得到高层系的指导,寻找有效的心理健康科研课题,课题搭台,组织老师们尽快进入角色。

三、以心理学知识普及为特色,丰富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

根据不同的需要,为不同年段的家长开设以心理健康知识为基础的家教讲座。如:一年级的《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如六年级的《青春期心理辅导》。其他年段的《怎样提高注意力》等等。

师资来源可以是:

1.有能力有研究的本校领导老师。

2.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老师。

3.从家长及社会关系中挖掘潜力,聘请免费讲座。

4.学校出资外聘心理学专家为我校讲座。

四、配合工会活动,面对全体教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根据学生来访,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是“师源”性的。我校一些老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一些老师快乐感降低,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差,感到来自于生活或工作的压力很大。

为了更有效地为老师服务,为教学服务,我准备了《掌控情绪,成就孩子》的心理讲座,十月即可开讲。我还结合自己学习催眠的一些体会,可以从如何放松心灵,提升睡眠质量和老师们进行分享,帮助大家学会放松。

另外,我愿意结合这些年学习团体心理辅导的收获,为老师们进行团体辅导。

课题是《有效沟通》、《绘画心理疗法》、《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等等。(一次团体辅导要用时2-4小时)

五、初步拟建网络工作,树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外窗口的良好形象。

因为教师工作精力的限制,我校心理健康网站一直处于拟建状态。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到本学年末,也就是20xx年6、7、8月,在其他工作目标都已达标的情况下,团队建设初具规模,在家长、社会上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的的大氛围下,应该腾出手来把网站建设作为一项工作重点来抓,以树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外窗口。

现在xx市不少中小学(如:英才、双十)已经引进了福州师范大学研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测评与管理系统(网络版)”,在网络上构建了测评、档案、咨询系统,省时高效。在我校现阶段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这项开支并没有提前预算,所以我建议本学年做好人力准备,到学年末,将此项工作提前准备,为下学年真正开设网络平台做好准备。

【预期阶段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课和个体咨询让学生对自己有个初步认识,在自尊、自爱等人格发展方面有所成长;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自我管理、压力管理、人际交往的简单技巧。

2.通过家长咨询及培训,让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改进家长的教育态度,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

3.给教师提供一个更温馨、更人性化的教学环境,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对教师精神上的关怀,帮助部分老师提高生活、工作质量。

小学心理辅导室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完美人格为目标,做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尊重“一个教师能有多健康,就能把他(她)的学生带得多健康。

”的理念,对不断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给予支持与保障,从而更好服务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继续做好学生日常的心理咨询服务。

继续做好学生日常的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每天开放心理咨询室,做好学生的来访接待和咨询工作。对于问题较明显的学生,坚持个案的跟踪,及时与家庭联系。

(二)开设心理辅导讲座。

本学年,邀请心理教育专家、行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准备开六年级学生心理教育会议,结合青春健康教育、人际交往、学习压力等内容,积极为学生提供知识指导和帮助。

(三)认真做好心理咨询室来访者的记录工作。

但对咨询案例的情况要进行保密,不得任意传播,以免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

(四)心理辅导员要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在缺少专业书籍的情况下,主要通过网络等媒体来充实相关知识,为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同时,争取本利用假期安排一部分心理咨询员去深造相关专业知识,争取让每一位咨询员都具备心理辅导的一般常识。

(五)加强同兄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联系。

准备在第一学期,组织全体咨询员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从他们那里获取一些资料和经验,为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三、值班要求

1、心理咨询员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按照下面时间值班。

2、心理咨询员轮流交替值班。

小学心理咨询工作计划 篇7

关于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整合工作是我校一直探索的课题, 以下内容将对此作出比较具体性的分析。

一、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在教学实践上的整合

小学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以及小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 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地整合起来, 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具体而言, 首先, 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在课程上的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传统的德育课程, 在这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可以考虑将心理健康的内容融入到相关章节中去。比如, 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如何找寻真挚的友谊等, 使得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实际, 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在正确调节心理状态的情况下掌握更多的德育知识。其次,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真实状态, 运用相关的心理健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查, 并且建立相应的档案, 在更大的程度上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 并将所获得的这些信息和数据融入到德育教学中去, 开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工作。再者, 学校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为学生举办诸如考试前的心理指导、道德事迹褒奖等相关健康讲座, 并且借助板报、橱窗和墙报等形式大力宣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和德育理念, 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不仅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而且促进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发挥心理绘画日记的重要作用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主要开展途径是通过心理小报、广播和心理活动课等形式, 也相继获得了不少良好的教育成效, 在教育进程中充分发挥心理绘画日记的作用, 能够收到锦上添花的功效。具体来说, 其一, 喜欢绘画是儿童的天性, 我们要把握小学生的这一特征, 通过绘画比赛的形式, 以“我眼中的阳光生活”为主题, 引导小学生在思考和挖掘生活中的美好善良、积极向上事件的基础上, 运用手中的画笔将所思所想画出来, 教师要给予必要的主题性的引导和帮助, 并且根据比赛的结果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 让学生在绘画的世界中挖掘心灵深处更纯真的美好。其二, 在绘画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绘画日记的方式, 引导小学生将绘画时的心理状态以及画面的主题用文字表达出来, 并且日记后面要有家长的评语, 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 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不仅能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而开展更切合实际的教育活动, 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家校配合, 双管齐下

要想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成效, 学校与家长就要密切地沟通和配合, 在家校合作的情况下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品德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活力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之间是否和谐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等, 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措施。比如, 教师可以通过开设主题性的亲子活动、以“我眼中的幸福家庭”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等方式, 调动家长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主动性和热情, 在活动中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感受到关怀和温暖的重要性, 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对孝顺品德的深刻理解。与此同时, 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家长的影响, 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重点还应当放在家长身上, 这首先需要教师要通过工作之余的自我充电,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更加宽阔的视野, 通过家长会、家长茶话会等手段掌握家长的教育理念、生活态度等, 对不恰当的想法和规划, 教师要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建议, 从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再有, 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的黑板报、展示牌里的内容除了陈列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内容之外, 还要将家校合作的最新情况, 包括图片、文字、图画等展示出来, 让学生在随处可见的文化熏陶中逐步成长, 也进一步提高了家长积极配合的热情。

小学心理咨询工作计划 篇8

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饰系的意义

一所中学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好不好,需要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例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有量化的标准。事物的某种性质或属性要通过一定的数量来表现。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必须注意量化的科学性问题。现在只有极少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目前的形势迫切需要通过研究和实践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以此检验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的科学体系不仅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课题之一。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的目的

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是指对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及其效果作出事实分析与价值判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原则、环境、设备、内容、方法、途径、工作队伍及其成效等一系列因素的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既要对教育过程,也要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的目的是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终实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教育科研专业机构和学校自身是学校德育工作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对象是学校。

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为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合乎中小学教育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与实施方案,这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

二、新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的特点

——评价实践综合化:注重发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综合功能;

——评价技术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评价;

——评价范围全面化:对学校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管理、队伍、效果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对象主体化:增加自评和互评,充分调动评价对象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教育作用。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的意义

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的意义在于能够简洁、明了地反映各省、市、区县以及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使行政部门乃至社会公众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和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水平,加强教育系统的社会责任感,取得社会公众对教育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并切实应用于实践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构成及其依据

笔者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应为三个:第一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包括领导组织和物质保障,这是工作的基础;第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过程,主要指内容和方法,这是工作的核心;第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即实效性,这是工作的关键。

一、组织领导,管理落实(一级指标,30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建立管理操作系统,提供教育的条件,这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学校管理是学校组织、协调、指挥、控制学校工作的过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有利于提供教育条件,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中小学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中。

1.健全领导体制,明确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组织和研究组织的负责人(二级指标,10分)。

实践证明,这些是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得以实现的保证。只有落实组织领导和负责人,才能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包括:领导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流程;工作职责。

2.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制定活动计划(二级指标,10分)。

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并对学校的有关人员提出要求,落实计划。

3.创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环境,落实工作经费(二级指标,10分)。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环境和落实的工作经费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力保证,应列为管理评价的重要指标。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须的基地、场所、设备及教育手段,学校的校园文化、心理氛围、校风等都是这个指标下的内容,例如,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情况等。

二、寻求方法。任务落实(一级指标,30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在活动中进行的,是借各种形式来完成的。没有一定的工作过程,效果也无从谈起。虽然过程并不等同于效果,但它却可以透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般状况,在这个意义上说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因此,评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如何,应对其过程进行考察,并把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结合起来,得出切合实际的评价结论。

1.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符合社会要求和学生实际(二级指标,10分)。

在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就学生的文化学习、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升学就业等问题进行有效辅导,争取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并成为校本课程的组成部分。

2.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应生动活泼,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受学生欢迎(二级指标,10分)。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和内容的手段,只有受学生欢迎的形式方法,才能入理、人脑、入心,才能有实效。故此,笔者认为,此点应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二级指标。

3.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在落实时应具体,有渠道、有时间、有负责人、有场合(二级指标,10分)。

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具体体现,也应成为一个二级指标。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进行检查,以保证计划的执行不发生偏差。因此,应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何时完成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要尽量做到定人、定量、定质、定时。

三、重在实效。成果落实(一级指标,40分)

衡量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最根本的是效果,即对学生产生了多大积极影响。不论教育内容多么无可挑剔,但如果在实践中没有多大作用,这项教育就是不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精神世界和心理品质的变化上,可通过言论和行为表现出来。

1.各方反映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有具体数据(二级指标,20分)。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项评价指标是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关键,包括社会、家长、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反映,可作为具体数据进入评价系统。

2.学校教育者以身作则,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如何(二级指标,10分)。

教育者体罚学生,对学生心灵施暴,撕学生作业本,偷看学生信件或日记,散布学生隐私,随意压堂,随意补课,随意将体音美课变为语文课等都是不对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师源性心理困扰。

学生不仅看教育者怎样说,而且看教育者怎样做。教育者如自觉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学生师源性心理困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自然事半功倍。教育者心理健康水平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

3.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是否顺利,教育工作者发表论文及获奖人次数量如何(二级指标,10分)。

教育工作者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索规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教育效果。科研与中小学教育工作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科研搞得好,抓住了规律,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果的表现形式,通常是指正式发表的、被有关部门采纳应用的和为社会承认的研究产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应该特别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创新性、学术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创新性是学术研究的生命所在。不仅是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索的结果,而且是学术讨论与交锋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内容、方法、师资、途径、评价等应该有新的内容,防止人云亦云。

——学术性是对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一切论点和结论都应当建立在专门而深入的研究之上,实事求是,言之有据,符合学术研究的方法与规范。作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方面深厚的功底的话,将行之不远。没有资料、经验的积累和分析,难以形成真正具有说服力的观点。

——实践性是学术研究的根本归宿。学术研究不意味着远离实际,它应当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吸取生活的养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实验研究,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在普及中研究。

——综合性针对的是画地为牢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应倾听不同学科的声音,跨学科的视野和方法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更加深入、广阔,更加富于活力。

今后的研究课题

1.本文提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的一、二级指标,应通过进一步调研来完善;

2.要研究更具体的指标;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论文下一篇:一)老人与海鸥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