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上网心理

2024-07-26

小学生上网心理(共12篇)

小学生上网心理 篇1

1 大学生上网的心理特点。

1.1追求时尚。追求时尚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征之一。不少大学生把上网看作是一种时尚, 觉得代表着世界最新技术发展潮流的互联网是以高新技术为重要依托的, 能够上网就意味着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而且“世界每天都在变化, 而互联网可以使我们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上网者可以从每天都在更新的互联网上获得大量最新信息, 丰富知识, 使自己紧追时代潮流, 因此, 不上网总觉得有点落伍, 跟不上时尚。1.2渴求知识。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知识更新、知识和信息量的迅猛增加以及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现状, 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单凭学校的教学根本满足不了大学生对求知成才的需求, 而及时、快捷的网络信息大大地缩短了求知的路径、时间以及降低了获取知识的成本。并且, 网络知识的开放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种知识的垄断性、独占性, 使大学生基本上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信息。于是, 求知就成为大学生上网的重要需求。他们通过网络下载一些软件或课本上学不到的专业技术知识, 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和扩大知识面。1.3休闲娱乐。上网娱乐是大学生课余休闲的重要选择, 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 利用课余时间到网上打打牌, 下下棋, 玩玩电子游戏, 观赏最新的影视, 调节一下紧张的大脑, 既时髦, 又潇洒。许多大学生都喜欢光顾网上的游戏、娱乐项目。1.4情感交流。每个人都有交往的需要, 特别是处于情感萌发阶段的大学生更是迫切需要纯洁的友谊和精神上的共鸣。但是由于人与人的复杂关系, 情感交流在现实环境中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其消极个性和生理特征可能引发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恐惧和社交障碍, 一方面个体呈现孤独、自闭的心理状态, 另一方面却又渴望着理解和信任。而网络交往能隐藏个体特征的特性所产生的心理安全意识和非功利意识, 能让渴望情感交流的大学生轻易找到自己的心灵家园。同时, 通过网上聊天或发送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打破了交往的地域限制, 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途径和方式;只需在网上申请一个免费电子邮箱, 便可以“网而通天下”, 既省去了较高的电话费, 又克服了写信太慢的弊端, 上网交往既便宜、又方便快捷。这种全新的人际交流方式深得囿于校园生活圈内的大学生的青睐。1.5抒发抱负。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在校大学生, 对社会和国家事务有着强烈参与愿望的不在少数, 这是大学生富有爱国信念和具有广阔视野的表现。但是, 现实生活中由于身份决定无法真正参与社会事务决策, 缺乏能够发表看法、建议的场所和渠道, 同时在信息传播方面, 学校的简单环境也限制了他们对社会复杂现象的认知和信息反馈。而网络赋予大学生们很大程度上的自主性、平等性, 他们在网上可以自由表达, 平等对话, 自主认知, 自由参与, 那些平时没有机会发表的高见、主张、建议, 都可以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1.6表现意识。许多年轻人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处于青春后期的大学生尤甚, 他们渴望自己的才华、特长、能力被人们赏识, 并得到尊重和景仰。这种意识有时表现出了一种非理性状态只要能引起注意力就成。但是, 在校大学生的这种表现欲望得到满足的机会很少, 大多呈现一种压抑状态, 这一方面是受传统文化的限制, 另一方面也是自身条件的限制。而在网络这个领地里, 种种限制都消失了, 为大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的最佳场所。只要参与进来, 都可以在网上按自己的意愿表现自己、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比如, 制作一个有特色的主页, 使人了解自己、显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华;发表各种独到的高见, 赢得别人的刮目相看等等。

2 针对大学生上网心理, 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2.1引导大学生端正上网动机。动机是个人行为的推动力, 上网动机决定了大学生上网的具体内容。一方面, 大学生以“求知”、“关注社会”等积极心理需求上网, 另一方面, 由于其社会经验不足和自我意识尚未完善等特点, 使他们的网络行为呈现出诸如“猎奇”、“避世”等消极需求的特征。因此, 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要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读者的引导, 促使他们端正上网动机, 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以防病态上网。2.2引导大学生进入网络学习环境。网络为公众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而又广阔的学习知识和技术的新天地, 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去利用。比如开放式的网络教育突破了时空、地域、单一学校以及以教育为主的限制和校园的界限, 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远距离的交流, 可以任意调用和学习所有的教育信息资源, 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并且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网络这种有利于学习的优势, 引导大学生进入网络学习环境。对一些信息基本知识、信息检索知识和计算机技能比较缺乏的学生要教会他们使用搜索引擎, 掌握从网上下载学习资料的方法, 搜索与学习有关的各类信息, 并使他们学会利用网上的E-mail、BBS等交互式软件提交作业。对于熟知网络的学生要经常向他们推荐所需要的优秀网址, 增加其对知识的掌握、对世界的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3开辟网上思想教育阵地, 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电子阅览室应积极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宣传教育, 占领思想阵地, 把握学生引导工作的主动权。比如, 可以利用自己的网上阵地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在网上开辟“传统文化”、“外国文化”、“国外思潮”、“专家点评”等专题或栏目, 介绍不同社会的不同文化、意识形态, 让大学生在了解的同时能有一个比较, 学会鉴别, 并通过专家学者的指导和讲解, 让大学生认识不同文化和思想观念的真谛、本质, 弄清利弊所在, 从而能剔其糟粕、取其精华, 最终选择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和思想, 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4开展网上心理辅导服务。在网上对大学生进行现场心理辅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对提高上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且网上心理辅导具有相对程度上的隐蔽和保密性, 因此, 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可以通过电子布告、网络电话、线上交谈以及设立咨询信箱等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情感、人际关系方面的矛盾和困惑进行咨询和开导, 并介绍一些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自我调节等方面的知识和做法, 帮助大学生克服消极心理。2.5引导大学生守法上网。上网读者遭遇网络污染难以避免, 为了防止网络污染带来的危害, 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规定》等法规, 有效地减少了互联网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应大力宣传我国政府制定的与互联网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 并用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大学生, 提高大学生读者守法的自觉性, 增强抵制有害信息诱惑的自制力。2.6加强电子阅览室的管理。首先, 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网上信息的分析和监控, 积极探索进行控制的手段, 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方法, 有效防止有害信息的入侵。其次, 对上网大学生要加强管理, 通过建立信息反馈渠道等方式, 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上网心理, 如果发现问题, 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再次, 要适度掌握大学生上网娱乐的时间, 帮助他们把握上网尺度以及正确处理好上网、学习、休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有必要着重提一下: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明确, 关注大学生的上网心理, 关怀他们的精神世界, 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理和思维能力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针对在校大学生钟情于上网也因此而钟情于电子阅览室的现状, 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上网的心理特点, 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要把握大学生的上网心理以及为确保把大学生引导到积极、健康的方向上来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上网心理,电子阅览室,服务措施

参考文献

[1]夏志红.网络时代的电子阅览室信息引导与控制[J].现代情报, 2003, 1.

[2]刘海龙.把握大学生上网心理,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3.

小学生上网心理 篇2

玩电脑玩出心理毛病,起因在于痴迷电脑者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影响工作、休息,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境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该病的典型症状表现: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网络性心理障碍的早期,患者逐渐感受到上网的其乐无穷、上网时间不断延长,由此出现记忆力下降,有些患者晚上起床解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打开电脑到网络上“溜达溜达”,以后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晚期患者出现与心理因素无关的体重减轻,外表憔悴,每天连续长时间上网;一旦停止上网,就会出现急性戒断综合征,甚至有可能采取自残或自杀手段,危害个人和社会安全,

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发病年龄介于15-45岁,男性者占总发病人数的98. 5%,女性占l.5%,20-30岁的单身男性为易患人群。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起因应追溯到口唇期,婴儿通过哺乳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并保留了对代表母爱的温暖。关怀、安全等美好感觉的回忆和思念,而患者通过上网,重新获得这种从口唇期结束后就似乎消失而义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满足感,成年后,受到挫折如工作上的失落、社交恐惧、失恋等,为了寻求解脱,而沉溺于网络之中。

对聋生上网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聋生;心理健康;趋利避害;健康上网

学生为什么沉迷上网?要使学生能够“健康”地上网,从事特殊教育的班主任对待学生上网的心理问题,要辩证地分析,不能像一些家长那样一味地反对和阻止学生上网,或者对上网问题避而不谈。

一、班主任应当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与经验

只有自身具备了上网知识和上网经验,才能与学生在网络方面有共同的话题,才能与学生交流,教育才有说服力。由于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有关教育网站,他们上网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消磨时间,而不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因此,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优秀的教育网站,指导他们如何搜索和下载学习资料,积极鼓励学生上教育网站进行学习。另外,我还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实用的软件,如PHOTOSHOP、PPT等,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在班里进行展示,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从中寻找乐趣,而不再是“无事可做”。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科学、准确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意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克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对学生心理障碍判断得准确,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教育学生。我把一段时期内新闻媒体报道因中学生上网而引发的事件搜集整理起来进行分析,在学生向我咨询或我发现学生有什么异常行为时,可以进行科学、准确、有效的心理教育。如开学初,我发现班里的小华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下课总是爱往电脑室跑,并且学习成绩有所下滑。于是我主动找到他谈心,从刚开始的“斗争”到最后敞开心扉,我得知,由于父母常常在外打工,对小华的生活不管不问,只要他向父母要钱,父母因觉得亏欠孩子,每次都要多少就给多少,从不问钱的去向。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上网聊天,小华就经常上网与别人聊天并结交了一些朋友。我了解情况后对小华耐心地进行了辅导,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同时充分肯定了他各方面的能力,特意安排了一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他一起学习。对于交网友这点,我向小华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帮助的意见,现在的他有了很好的转变,学习成绩提上来了,人也开朗了。

三、要为学生保守秘密

当学生因上网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时,往往会涉及到个人和其他人的隐私,对于这些隐私问题,班主任绝不能予以泄露,即使是对其他教师和学生家长,也不能公开。如果泄露学生的秘密,教师不仅会失去了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而且还会造成其他的后果。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绝不能把某个学生向自己反映的心理问题作为典型材料使用。

四、加强与家长的配合进行家庭教育

大部分家长由于对网络不甚了解,过多干预子女上网,这样做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导致学生的反叛心理。因此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能够辩证地看待上网问题。

心理辅导个案:挽救上网的孩子 篇4

齐学, 男, 15岁, 初二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中下游, 性格上太内向, 但体育成绩优异。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 孤独, 自卑感强, 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说话, 曾经因上网的事对老师撒过谎, 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齐学属于外地生, 他的父母平时都忙于打工, 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他交流沟通。唯一的交流就是问考试成绩, 一听说成绩不理想或者上网, 会对孩子发火。长期这样, 齐学会经常偷着去上网。其家长并非不爱自己的孩子, 而是缺乏心理上的沟通。通过半个学期的观察与了解, 我发现齐学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这三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的原因:排斥心理, 人际交往障碍, 屡次转学导致对学习产生畏惧和腻烦。因此, 作为老师, 只有给予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促使他改掉自卑, 忘却孤独, 增强自信, 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 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 心理逐步健康, 成绩才能得到提高。

二、辅导过程和情境

(1) 劝父母, 再忙也要与孩子交流。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方式, 劝说齐学父母多为孩子着想, 初中阶段不宜频繁地转学, 这样会造成孩子对新环境的畏惧和排斥。我把齐学这半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 建议他们综合考虑的实际情况, 适当地给予和提出一些他能够达到的目标, 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齐学对网络游戏非常着迷, 几乎每周都去上网, 导致周末作业未完成, 而且影响新的一周。而且他也曾经上通宵, 被其家长找回后挨了一顿打, 于是导致父子关系进一步恶化。他对父亲也有误解, 认为父亲总是忙于工作, 忽视了他的存在。事实上, 他的父亲经常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于是, 我告诉他的家人, 周末的时候尽量拿出时间来与他交流。对于他的母亲, 在我与他的交流中得知, 他明知道母亲对他很好, 但他自己却对母亲有些许反感。究其原因是母亲对他要求太多。于是, 我对他母亲的建议是:允许孩子缺点的存在, 多说一些孩子的美言, 牢骚的话用平和的语气说出来, 对他要多鼓励少批评, 多关心少打骂, 为他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 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 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 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沟通。

(2) 身为人师, 做优秀的学生家庭关系改善“大使”。在我与齐学家长的交流中, 我发现他的父亲是个标准的“严父”, 对孩子的为人处世和学习成绩都很关心。在初一时也有上通宵的经历, 但由于当时老师的疏忽让其觉得只是小事一桩, 于是初二也曾经以生病为由出校门上网夜不归宿, 被我找到后他也很害怕, 但我没有大声训斥, 只是平静地问他自己该怎么处理。他求我不要告诉他的父母, 倒不是因为挨打, 而是因为他们身体不好。于是我在与其父亲的交流中把他的话说了出来。他父亲的举动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从此不管工作多忙, 也会定期向我询问他的在校情况。有一次, 我与他们进行了一个心理测试的游戏, 让他们在九个方格里写下一生中最重要的九样东西, 最后把它们一件一件地扔进大海里, 所有的学生都把父母列入其中, 98%的学生选择最后放弃的是父母。当然, 齐学也是其中一员。这个测试的结果表明, 他是很爱父母的, 只是自己没有觉察到。当时, 他因为又去上网被父亲狠狠打了一顿而耿耿于怀, 我于是借机让他给父亲道歉, 他非常配合。于是齐学的表现好了很多, 我在春节收到了他父亲的祝福和感谢, 这表明我做了一个成功的改善他们父子关系的“大使”。

(3) 老师也要和学生“讲和”。齐学上网是出了名的, 一离开学校就得去网吧。我几乎每个星期一都要与他进行一次“侦察”。我得到消息他上网了, 可他死活都不承认, 并且对我有了些许敌意。到了假期干脆天天去, 作业一点没写。开学后, 我与他又摊牌了。看得出他也很痛苦, 自己说不清为什么那么迷恋游戏。我知道再约束他只会让他越来越反抗, 于是我与他约法三章:上网的次数一个月一次, 而且每次不得超过3小时。他也很吃惊我的决定, 没想到我会做这样的让步。但是我有一个条件:不准因为上网耽误作业和新的一周的学习。其实我了解到上网时间3小时以下算不上网瘾, 我何不让上网成为他前进的动力呢?更何况网瘾也是需要循序渐进地戒掉的。我的让步让他的心理负担释放了很多, 他在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好, 已经不像那个内向的齐学了。

(4) 班级是家庭, 集体的力量无穷。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在培养齐学交往自信心方面, 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 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爱护, 帮助齐学在集体中找回自信, 学会交往。我们学校提倡小组教学, 于是我在分组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女生做他的同桌。这样当他有困难时, 同桌能热情地帮助他, 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帮助他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 也能让他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乐于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 帮助齐学走向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其次, 我在选班委时让同学们自己投票, 让我很吃惊的是齐学因为体育成绩优异被大家推选为体育委员。想不到他也会欣然接受这个工作。我们初二参加社会实践时, 他又被选为组长, 所在的小组表现最好。他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班级也成了最有凝聚力的同学。后来, 他成了该班星期五的值日班长, 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我趁此机会鼓励他再把学习成绩提一提, 他在学习上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在心理辅导过程中, 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 个体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我通过与家长合作共同激励个体的方法, 发挥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循序渐进, 有条不紊地转变。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 齐学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 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 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 有了很大的自觉性。在校内, 能和老师进行交流, 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 他孤独, 不说话, 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 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 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真正做到了全面发展。

三、反思

通过这个案例, 我懂得了使孩子心理成长更甚于孩子的身体成长, 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从孩子的内心解决问题, 不要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玩偶。现代的孩子, 成熟较早, 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要多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只有多给问题儿童更多的关爱, 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孩子,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立能力, 才能让他们打开心门接受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少了任何一面, 教育都很难成功。

本案的辅导中, 我着重引导他与外界的沟通, 让他认识到人不是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的, 我们周围有很多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和老师。不要抗拒接受外界的善意, 也不要吝啬给别人关爱, 让他打开心门。

小学生上网心理 篇5

最近,姚强的家长打来,说姚强今年上高一,有网瘾,为了上网,有时连学校也不去,只想在家玩游戏。不过,这孩子有个好处,就是说好了玩多长时间的游戏,能够说到做到,到时候真的能刹住车不玩了。这就有点奇怪了,说不玩就不玩,这还是网瘾吗?

我跟姚强的家长约好第二天见面详谈。第二天,他们带姚强来了。经过沟通,我发现姚强的问题不是有没有网瘾,他逃学上网只是表面现象,隐藏在其网瘾背后的有更深层次的问题。

据姚强家长介绍,姚强听话、内向、不善交际,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一直很好,是班里的尖子生。可是到了初三下学期,他的学习开始退步,考试名次一再下滑。就在这时,他有了厌学心理,不想上学了。有了厌学心理之后,他的名次下滑得厉害,更加不愿意去学校了。

姚强说,每次被迫走进教室,他的心里都会想不知同学们怎样看他,谁说点什么他都特别在意。一次,老师说他弓腰缩背的姿势不好看,他认为老师轻视他,看不起他,久久难以释怀。之后,体育老师也说一个人要是总弯腰缩背的,干什么都难以成功,他更是耿耿于怀,还气愤地对妈妈说,他将来一定要当大官,好好修理一下这两个老师。由于担心别人说出伤害自己的话,他平时在学校总是躲着大家,以至于后来说什么也不去学校了。

姚强除了和父母说话外,很少和别人交流,包括跟我对话时都是吞吞吐吐的。姚强的父母说,这孩子后来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往,就喜欢自己一人待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姚强说,自己上网时最舒服,不用担心与人打交道的问题。

浅谈学生文明上网 篇6

【关键词】网络;文明上网

通过禁止学生上网来解决学生不健康上网问题,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上网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我们要做的是要想办法把它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为此,我与同事主要做了以下一些活动:

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生教育

1.课堂教育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大力加强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治本之道。加强网络道德伦理宣传,特别是加大对《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宣传。让学生学会上网、上好网,组织学生上网浏览“红色中华网络展播”博客,建立主题博客。也让各科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学习资料,积极引导学生从网络中吸收有益的知识,使之无暇理会也不愿去理会网络中无益的东西。努力引导学生增强网络道德意识,自觉维护网络文明。

2.开展各类活动

(1)与团委合作,开展“青春自护——青少年网络文明”活动,推进“绿色上网”在学校、家庭、社区、网吧的应用,普及青少年安全文明上网知识;开展“文明上网、健康成长”主题活动,组织评选班级“网络文明代表”、学校“网络文明使者”。

(2)全体学生举行庄严的宣誓、签名仪式,表示要严格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明健康上网,做网络中的主人。

(3)各班开展以“上绿色健康网,做阳光青少年”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提高网络道德素养,自尊自律,点击文明,绿色上网,增强自护意识,为营造一个健康纯净的网络空间积极贡献力量。创办网络手抄报、主题队会等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3.开展“一对一”教育和矫治工作

针对学生进入网吧、沉溺网络游戏、不道德聊天等突出问题,开展“一对一”教育活动。广泛动员学校老师,对沉迷网络的学生进行心理矫治。培养学生文明上网骨干,运用身边案例,潜移默化地对同伴进行网络文明教育,加强课余时间的监督和辅导。招募在校大学生作为网络志愿者,担任我校学生“文明上网”志愿辅导员。

二、构筑家校桥梁,携手教育学生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监护人,要更多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义务,加强对孩子校外时间的管理。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

一是帮助家长提高对网吧的认识,掌握学生进入社会营业性网吧的危害,管理好自家的网络;二是告知家长学校的作息时间,请家长加强校外时间学生的监控和管理;三是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各方面表现;四是请家长协助网吧专项整治和主题教育活动,发现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立即与学校或当地派出所联系。以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讲未成年人安全文明上网的重要意义,大力提高家长的监护能力和辅导水平,通过上网的利弊对比,推出了网络不容回避的现实,全体师生、家长观看网络图片展览,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共创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三、举办专题讲座

举行“点击文明,绿色上网”知识讲座,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培训;各科教师根据教材实际情况,尽最大可能渗透网络知识教育,特别是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根据学校条件、整理年级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把网络知识和运用,作为教学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过去只重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现在传授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同时,重点进行了网络文化和网络文明的道德教育。

通过这些活动,大大促进了家校合作,取得了家长的充分理解,增进了家长与学校的相互沟通,从而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

参考资料:

[1]《文明上网自律公约》.中国互联网协会

如何引导学生上网 篇7

当我告诉学生, 他们就要有机会进行网上学习的时候, 学生们既感到不可思议又异常兴奋。我们知道在一些教师和领导的眼里, 上网无异于“与狼共舞”, 学校里无处不是谈“狼”色变, 教师竟然还要引“狼”入室, 难怪他们奇怪呢。我校是一所县城中学, 学校领导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抓到逃学上网的、通宵上网的学生, 学校对这方面是屡禁不止。当其他教师听说学生上课还能上网, 也都不理解, 禁止还来不及呢。也有的信息技术教师怕上网不好管, 也干脆就跳过去不上了, 我在上第一节网络课时, 就和学生说“狼来了”, 并和学生共同探讨为什么说互联网是只“狼”。

纵观原因, 有几种观点值得商榷, 如, “学生的心理不成熟, 对一些网站和游戏常常抱着好奇心看看, 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 沉溺于其中。”“网上有好多不良网站和游戏, 好多人自制力太差, 极易受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的诱惑而不能自拔。”“我们的学习太单调, 老师就知道一味地要我们的分、分、分, 所以我一到网上就不想下来了。”

二、与“狼”共舞, 现在开始准备

如果要杜绝学生上网, 可以说是因噎废食, 不仅不能起到好的作用, 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部分网络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很重要一部分内容, 信息技术教师不但有责任, 而且更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在学生上网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积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 还尝试着和他们在网上聊天、做网友, 了解学生的心理。大多数学生以前对互联网的认识是片面的, 很多学生连上网的基本操作都不会。因此, 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 要和学生多沟通, 共同学习网络知识, 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让他们的生活丰富充实起来, 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生活很有意思, 就不会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寻找感情寄托。首先, 要对学生进行交流和心理疏导。其次, 社会和教师应对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正确引导, 转变学生对网络的态度, 网络是不能禁止的。

有一次网上QQ聊天, 遇见一位我班学生, 他说要发个病毒文件给我, 我说:“不要, 我很怕的。”然后我跟他讲病毒的原理和对电脑的危害。他还问我会不会黑别人的电脑, 我说我不会, 对那个也不感兴趣, 而且那样做有可能会构成犯罪的。我知道他们对电脑病毒和黑客感兴趣。这也不是坏事, 只要给他们讲清道理。其实, 教师也不必去刻意怎么样,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信息素养传授给学生了。

三、与“狼”共舞, 你们准备好了吗

上课时我经常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与狼共舞, 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们的回答是:

“我到现在连个QQ号都没有, 学校一直都禁止上网, 我以为只有坏学生才去上网呢!原来上网不是坏事呀!”

“我已经学会如何在网上下载文件了, 我还知道如何保存网页上的各种信息。”

“程序软件的安装听老师讲了后知道很简单, 我想上网安装QQ程序。”

“我打算这节课下载一些音乐, 还要发送一个电子邮件给我的同学, 还要和以前的老友通过QQ沟通一下。”

“我很想有个博客, 这节课我也要弄一个试试。”

“以前从来没上过网, 也没去过网吧, 到现在我连一个QQ号和E-mail都没有, 这下好了, 我要好好地利用它。”

我说:“呵呵, 大家都是有备而来呀, 好了, 现在你们就到互联网的网海中尽情的‘冲浪’吧!”

接下来的时间, 学生可以说是各取所需, 学生在快乐无比的上网冲浪中, 不知不觉就学到了很多知识。

上网对学生的影响 篇8

不一而足。校园里放学时, 学生三三两两背着书包回家, 一路上谈论最多的是网络游戏, 甚至上课时, 几个特别迷恋游戏的学生也会低着头交流网络游戏的心得。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哪里听得进去。

有的学生初中时并没有上过网, 不会用电脑。但有些同学已经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接触过网络, 或游戏, 可以说很少有男同学接触过网络游戏而不因此着迷。同学之间接触一段时间后, 以前没上过网玩过游戏的同学也知道有这样一个好玩又不贵的东西, 只要将生活费稍微节省一点就可以去感受一下这个神秘的东西, 然后, 老网迷新网迷就一起去上网, 然后新网迷变成了老网迷, 老网迷又带动他那个圈子中的其他人成为新网迷, 如此反复, 上网在学校中已经非常普及, 大家都在谈论关于网络的话题, 不会上网简直就落伍了。那同学去上网到底都做些什么?

据我调查, 大部分在玩网络游戏, 大约70%, 小部分在聊天和浏览黄色网站和看新闻28%, 极少人去查资料。学生迷恋上网, 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边缘, 有的学生发展到旷课上网, 旷宿上网, 通宵上网, 或者口袋里只要有钱, 马上到网吧中包夜, 网络游戏的强大吸引力使尚处在心理发育期的学生们流连忘返, 网吧中, 这些16、17岁的学生弓着背, 弯着腰, 两眼盯着屏幕, 一手点着鼠标,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 1小时, 2小时, 有时可能持续7、8个小时。从座位上站起来时觉得腰酸背痛脖子僵硬, 又累又饿, 才想起昨天的晚饭还没吃, 或是午饭没吃。走出网吧, 外面的空气好清新。

最新研究表明长时间上网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包括干眼症。而且晚上不睡觉, 饮食无规律, 对孩子的健康极为不利, 他们现在还年轻, 不觉得。更糟糕的是网吧中空气浑浊, 密不通风, 长时间呆在里面就像鱼儿呆在有毒的水中一样慢性中毒, 而且据说网吧老板晚上自己回去时可能是为了防盗, 一般会将网吧的门从外面反锁, 网吧中电脑密布, 电线纵横, 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钱花完了, 离开网吧, 回到学校, 教室里就又多了一个早上第一课就扒在桌子上熟睡的学生, 这样的生活状态会严重破坏正常的学习规律。学习成绩差不说, 能够不迟到, 不早退, 不旷课就不错了。然后, 当父母给的生活费在上网中用完后, 有的同学会问同学借, 同学处借不到会编个理由向老师借, 有的同学会在周四周五饿肚子, 还有的同学会去敲诈, 并继而导致打架斗殴等严重违纪。上网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是现在学校, 至少是我班面临的最大问题。

他们才16、17岁, 自制能力很弱, 老师家长的话就像一种有效期只有一两天的药, 过了之后他有会想到上网打游戏多有趣, 在教室里听天书多无聊, 所以口袋里有了钱就会蠢蠢欲动, 虽然家长老师的话还在耳边, 他还会找到空余时间去, 可能心想我玩到5点然后去吃晚饭, 然后上晚自修, 可进了网吧一玩起来, 时间就忘记了, 等想起看时间时, 也许晚自修已经开始了, 回去也迟到了, 那就干脆包夜吧, 于是就坐在电脑前直到第二天早上, 到早上才发现自己还是昨天晚上那个姿势, 晚饭都没吃。我想了很长时间, 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听说网吧要实施实名制, 也许是个好办法。

中小学能否开放学生上网时间? 篇9

调查显示:有69.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每天都会在教室上网,有85.9%的大学生认为课堂上使用手机网络很普遍……有95.6%的学生选择携带手机到课堂,其中90.9%的学生选择将手机处于待机状态,而只有9.1%的学生将手机关机。超过80%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曾经使用过手机网络,58.8%的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源于“上课过于单调”,22.1%的学生是为了查资料,8.9%的学生是因为有急事。(赵希.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4(4):43-47)

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在今天已经见怪不怪,这个问题被称为“国际难题”,连人民网对此都有报道,手机成为了课堂上打不退的“第三者”。面对“第三者”,中小学教师的对策是没收。个别大学对待课堂上这种“低头族”,也采取没收手机的办法,不过没收一个月后会把手机还给学生。然而,我认为,消极的阻碍无济于事,必须要积极应对。

我主张应该在校内留出学生的专门上网时间,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我发现一个现象:在中小学,“班班通”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很多实现了“班班通”的学校,其实是不准学生上网的,甚至连课间也不准,有的教师干脆把网络关闭了事。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违背了时代潮流。

但我也不主张动不动就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学习与交流,尤其反对那种在课堂上用人机互动替代最直接的面对面交流的“改革”,课堂上还是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教师能好好讲课,少一些折腾。现在的问题是,中小学对网络的恐惧太深了,课堂上学生基本没有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空间,回到家里有些父母也不准他们上网。

因此,我建议学校每天为学生开辟一两节网络学习课,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网络(不只是校内的局域网和学习平台,而是互联网)查找资料、开展交流(不只是在本班或本校交流,而是与其他班、其他学校甚至其他国家的学生进行社会化交流与合作学习),指导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通过网络搜集的信息、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开展网络探究性学习等。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上网的愿望,也培养了学生网络学习的习惯。

在网络学习课上,还应该不局限于教材,直接从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与内容,允许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网络学习,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引导、示范、监督。以往那种信息技术课内整合模式实际上还是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的,还是以应试为目的的。网络时代的学习与生活、工作密不可分,试图将学校与生活及未来的工作分开,按照统一的标准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是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

这种大胆的设想有多大的可行性呢?首先我觉得最大的障碍在于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家长的观念。以往单纯在课堂上引进新技术及其产品要花很多钱,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如果教学内容不变、评价方式不变,不仅意义不大,还会给教师带来很多麻烦与工作量。而按照我的思路改造学校的课堂教学无需花太多的钱,很多学校已经实现了“班班通”,大多数学生也有上网的经验和条件,只不过他们上网主要是为了娱乐而非学习。让学生在学校的一个专门时间段上网,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并不存在什么条件上的障碍,只需转变观念就可以了。

其次,这种学习模式无需对教师进行过多的专门培训,只要适当组织与管理一下就可以了,就像组织一次班级活动。教师无需成为专家,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教学相长。内容可以不一样,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开展主题式的研讨,又可开展个性化的自学,没有统一标准与模式,只要大家通过网络学到了知识、提高了信息素养、建立了个性化知识结构就可以。教师在这样课堂上的作用只是引导、示范、监督(不准玩游戏,除非与学习有关的游戏,或者通过游戏能学到什么;不能接触不良信息等)。我曾在新建构主义理论中提出,网络时代教师的五大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搜索、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教会学生如何交流、教学学生如何思考、教会学生如何写作。

若能做到这些,就足够了!

(本文摘编自王竹立老师博客)

七嘴八舌热议进行时:

武健北京市东四九条小学

为了上网,学校准备好了没有?

竹立老师提到了一个并不新的问题。其实问题核心并不在于每天增加一两节网络学习课。更多的是上网要“干什么”,是关于目的与手段的争论。

现状是:越来越多的学生越来越早接触网络,越来越多地使用更方便的手机上网。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与聊天,网络学习只占了很小一部分,当没有学校引导时更可以忽略不计。由于未成年人并不擅长时间管理,当其上网娱乐时间过长时,家长、教师的控制就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从小处说,这是家长、教师的管理与学生被管理之间的矛盾;从大处说,这是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的矛盾。存在即有道理。想让学生有一两节网络学习课,需要教育者先进行多方面的反思:

上网查资料、交流对于纸笔考试来说,是一种“效率”不高的手段。我们需要问一问:纸笔考试就是教育的全部目标吗?为了学生上网,我们的教育目标与评价变革准备好了没有?

在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习中,有多少学习内容需要通过网络查询?为了学生上网,我们的学科课程变革准备好了没有?

现有的信息技术课95%以上的内容是计算机操作。工具熟练了,学习者能否有自动处理、加工巨量信息的能力?为了学生上网,重操作不重信息的信息技术课变革准备好了没有?

……

想法是行动的开始。对于学校来说,改变不仅仅是增加学生的上网时间。

齐伟苏州易水禾软件有限公司

“中小学能否开放学生上网时间”这个话题,最好不要用简单的“能”、“否”或者如文中所述划出一个上网时间段来回答。

教育部曾搞过一个“京剧进课堂”的活动。但实际情形如何?有的学校条件具备、积极响应,并让该活动成为了一个办学特色;而有的学校就是当时让歌曲《说唱脸谱》“进了课堂”,遑论现在。

在教育界,类似的事例应该还有吧。

这说明就一个微观教育行为而言,不可用简单的方式来规定。目前教育界,直到现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还在延续,不管是行政管理还是教育教学活动,都喜欢给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来一个“统一规定”,结果就是“规定”之初“四方朝贺”,逐渐便悄然无息。

回到本文的话题,其结论应该是由教师——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去回答。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让学生上网,而不是统一规定出一段上网时间来。

如果教师秉承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即使规定了上网时间,恐怕在那段时间内也是“在线做题”。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中认同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并且有这个教育管理的能力和实施条件,那么探索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完全有必要的。其实,此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探索过,只不过我们善忘罢了。推荐各位去柳栋老师的网站(惟存教育:www.being.org.cn)读一读有关“网络主题探究(Web Quest)”的文章,虽然是大概10年前的探究,于今还是有借鉴价值。

刘向永江南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

王竹立老师所说的现象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我的课堂上同样出现了。许多时候,我正在讲课时,学生却在低头用手机上网。当然,我自己也是“低头党”的一员,也会在觉得会议或者讲话没意思时拿起手机上网。其实,对于网络、手机等信息时代的新技术,人们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也在努力摆脱对它们的依赖。特别是听课时,看似眼前无用的知识,也许就会引发我们的思考,进而使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得到重构。但是如果一有时间就上网的话,那么自然会影响到人们的深度思考。我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学习者听着感觉没意思就去看手机上网,等到再抬头时已经难以跟上讲授者的节奏,从而错过了关键知识点。

信息时代的教师,首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降低讲授的比例,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学习,这样自然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不愿意也不敢去使用手机和上网了。其次,该制订规则时要制订规则。现在的学生习惯于一遇到事情就上网搜索找解决办法,这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技术不是万能,但是当今时代技术也是万万不能缺失的,如何把握好一个“度”是我们教育者需要进一步实践和探索的。

姜秀珍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在中小学开放网络是可以考虑的,但在时间安排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而网络能够给他们更广阔的放松平台,学生在网络中畅游就像和自己心灵对话一样,且每天有一次机会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例如,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上QQ、浏览一些网页,及时与人交流、倾诉,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灵鸡汤。

其次,当代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一的书本知识学习,他们需要摄取更多的知识源泉,因此,教师每天安排一定的上网时间,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上的难题。例如,在教授《IP地址的学习与管理》一课时,由于书本上只介绍了IP的一些基础知识,而对于IP的深层探究,如如何查询自己的IP、如何查询别人的IP、IPv4为什么匮乏等没有详细介绍,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上网时间详细查询自己不知道的知识,继续探究。

浅析怎样正确引导学生上网 篇10

●引导积极健康上网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网络时代, 引导学生健康正确上网, 不仅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学生学会网络技能的同时, 要教育学生健康文明上网, 传播网络健康文明的环境, 建立起一个绿色、安全、健康的网络天地和绿色信息通道。平时一定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避免他们在不被父母和教师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

我利用班会课, 对学生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1.向学生说明目前社会上网吧给社会、学校、学生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2.举办学生对社会网吧看法的谈话会, 尤其是周末经常上网吧的一些学生, 使他们充分认识社会网吧的危害。3.在信息技术课上开放学校绿色网吧, 给学生营建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的上网环境。4.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网络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 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不能将网络单纯地当作娱乐的工具, 它更应该是学习的工具。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才是教师鼓励学生上网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网络资源, 通过自己的分辨、处理、创新, 从学会到会学。

●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

无论在媒体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 青少年因受到网络的侵害而走向犯罪的例子不胜枚举。而网络所带来的便利也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就显得极为重要, 耐心的劝导一定能使学生渐渐地领会网络的真谛, 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我把自己的E-mail告诉学生, 如果需要帮助的话, 可以随时给我发电子邮件, 我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们, 也可以成为你们最好的倾诉对象。有自己写的文章或其他觉得好的内容, 都可以上传给我。这样不仅加深了师生的关系, 学生看见自己的文章发表, 还可以得到成功的体验。

●多与家长沟通, 同时需要家长的配合

由于学生年龄小, 自控能力差, 易辨不清是非, 需要家长适当地控制和监督孩子上网。还要及时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建立平等的对话环境, 了解他们在网上做些什么, 心里在想些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 家长们要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 掌握网络知识。家长不懂网, 就不能正确引导孩子, 督促他们健康上网。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上网, 共同探讨问题, 查找信息, 也要适时监督, 把握孩子在家上网的质与量。其次要多和他们谈心。培养孩子除了要“养”, 还要“育”, 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减轻压力, 为他们出谋划策, 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好导师。要注意选择教育孩子的时机、角度和语气, 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家长的观点, 而不是表面的顺从, 一定要具备极好的耐心。最后尽量督促帮助孩子们做一些其他活动, 比如分配一些家务, 多参加体育锻炼, 假期期间去旅游或者去打工, 都可以分散他们对网络的注意, 将他们引导到健康的生活轨道上来。

●学校的强化管理和社会的力量

学校多举办课外的娱乐活动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网络成瘾的学生往往内心孤僻, 对事物淡漠, 同学之间关系疏远。通过活动可让大家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乐趣、同学间的友谊和自我价值, 帮助学生远离网络的阴影, 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阳光。学校和社会要为学生创办网络课程辅导, 将微机教学课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使学生更加广泛地了解网络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减少学生上网的盲目性。这样既可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又可帮助学生远离网吧污染, 减免危害。

当然, 社会对于网吧要依法管理, 通过严格执法, 坚决打击网络犯罪, 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规范、健康、文明的网络社会环境。

班主任或相关工作者要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 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帮助学生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途径, 尤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小学高年级学生上网的干预 篇11

所谓干预就是过问、参与(别人的)事情。正确的干预指的是出于某一种或某一些预期的良好目标,使用正确的方法或策略参与到别人的事情中,帮助别人做好某一件事,防止负面影响或后果。正确干预学生上网就是通过榜样示范、知心谈话等策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上网一事上存在的问题,学会自觉、合理地上网,正确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增添色彩,远离“网瘾”。

小W同学,是我特别关注的一个学生,他喜爱上网,甚至有点痴迷。一次课间,我刚离开讲台,就听到他和同学交流他玩梦幻西游到几级水平了,还邀请其他同学和他一起玩。听他那么一说,我很担忧。因为网络游戏是我坚决禁止他们涉及的。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这件事,我从他的好友小H那了解到,平常小W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打开网络音乐和QQ,一边做作业,一边和同学聊天。更为严重的是,只要他喜爱的网络游戏一开始,他就会呼朋引伴地叫大家和他组团一起玩。只要他一开口,三句话不离网络。开学两星期后,我发现他的数学成绩和原来比下降了,背诵也不如以前快了,还有一次,他竟然在音乐课上睡着了。

为此,本着帮助他正确合理上网的目的,以他为研究对象,我调动了班级学生、个别家长,并联系学校少先队组织一起来正确干预像小W同学一样热衷于上网的同学,让他们重新认识网络,合理上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初步形成了一些干预学生上网的方法。

一、 班级干预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班级,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当他们迷茫、困惑、无助和犯错的时候,班级应该成为他们心灵启航的港湾。

1.加强思想教育

众所周知,思想往往左右行动。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利用晨间谈话、午间聊天、班会宣讲,让孩子制定好一学年的奋斗目标和实施细则,张贴在自己的课桌边;同时,制定了每学期的奖惩制度挂在班级墙壁上。我还把学生意志力、控制力和责任心的培养也纳入思想教育工作的范畴,目的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力和辨别力。

2.变电脑为学习工具

通过组织班级辩论会——“上网的利弊”,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网络的利弊,还让他们清楚上网应有选择和控制,进而达到合理运用电脑的目的。

3.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朋友,做他们学习的引路人,正确纠正学生在运用网络中的偏差,努力去改变他们。我联络孩子创立了班级QQ群,加入他们的组织。为了有效监督他们上网的时间和上网的内容,我在班级制定和颁布了班级群“上网十不”的规定。

4.丰富班级课外活动

借助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让学生多多参与到一些制作、动手的活动中。一学期下来,我们做了香袋、盆栽、编织等许多小东西,有效地把学生的精力引到了手工制作上。同时还请家长配合,告诉他们利用节假日多陪孩子去外面走走,参加一些小团体活动,这样孩子就不会在周末沉迷于电脑,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生活里处处有精彩。

5.同学的影响

我积极发动班级里上网自觉、表现良好的同学成为班级QQ群的管理者,做那些上网成瘾学生的榜样,鼓励他们给这部分学生有目的地留言、聊天,起到规劝和同化他们的作用。策略有:每周一次浏览那部分同学的空间,每周给同学留一次言,每月写一篇网络日志,每月评选优秀网民,每学期一次班级网络管理员大竞选。在虚拟的世界里也分群长、副群长、小组长、纪律组长等等。

二、 家庭干预

学期初,我与部分因上网而耽误学习的学生的家长暗地联络,了解孩子在家的上网情况,以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家长们是否在有效引导孩子上网。我发现大部分家长不是谈网色变,就是坚决抵制孩子上网,因此感觉到它们的做法无益于正确引导孩子上网。所以,我开始以家长会的形式,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和老师说一说如何帮助孩子正确上网。

1.建立安全上网的规定

例如,不许孩子浏览不良信息、控制周末上网时间等等。

2.让家长做孩子的倾听者

请家长平常多和孩子聊聊网络上的事,和孩子一起上网,帮助孩子辨别网络的优缺点。

3.评选十佳网管家长和学生

我会在QQ群、网络空间里颁发虚拟奖状给那些支持和热心网络管理的家长。

三、 学校干预

1.由学校大队部发起

评选班级网络写手、网络画手、网络贴图手等。利用这个契机,我组织班里学生向学校文学社团投送优秀作文和网络周记,并借此机会在孩子的空间日志上大加评论,鼓励他们发现网络上的“真、善、美”。

2.学校的图书室、体艺馆、操场

根据我们学校的午间活动安排,每逢周一和周四午间,我组织同学积极参与户外运动,让学生不再迷恋网络。

3.进行上网指导

利用学校开设的电脑课,请电脑老师有目的地帮助学生选择进入优秀的网站浏览学习。

经过多方努力,小W同学课堂上不再神情恍惚,回答问题也很自信,能自觉完成课堂作业,不再把网络游戏挂嘴边了。小W在家也像变了个人一样,能自觉完成作业并不再挂QQ了,也不会周一至周五在家上网。让父母最欣慰的还是孩子在家学会了尊重家长,主动分担家务。

对于热衷上网的学生,只有耐心地反复地进行教育和帮助,增强他们的自制力和培养多元兴趣,积极沟通,才能帮助他们提高自控能力。老师、同学和父母应经常保持联系,争取多方面的合作,多措并举,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网络,让网络为自己所用。

《中职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分析》 篇12

一、中职学生上网成瘾的现状和危害

上网成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精神医生格登博雷在1994年提出, 后来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金伯利·扬博士认为, 中职学生上网成瘾症是指中职学生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 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一种心理疾病, 表现为一系列的精神和心理症状、躯体和生理症状以及其它不良社会行为。

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 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人数约为2404.2万, 我国中职学生中有有网瘾人数高达447万, 即20%的中职学生有网瘾。

患有网瘾, 不仅大量挤占了中职学生的学习时间, 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长时间沉溺于网络, 更容易导致学生本人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损坏身体健康;同时上网成瘾更容易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 对现实社会和学校管理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 不服从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管理;甚至网络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 极容易使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 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 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中职学生网络成瘾人数会如此之多, 这和该群体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他们原本学习基础就比较差, 学习压力不大, 加上父母监管不到位, 因此更容易沉迷网络, 形成网瘾。

1.家庭教育缺失

一些网络成瘾研究专家研究证实, 中职学生有网瘾者往往存在单亲家庭、父母亲的文化水平低 (小学及以下) 、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态度 (粗暴惩罚、不管不问、溺爱、金钱奖励) 、不良的亲子关系 (不和、敌意) 等方面因素。这些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造成中职学生上网成瘾的主因。

2.学校应试教育的失败

《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调查表明, 自认为学习成绩越不好的在校学生中, 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越高。自我评价“成绩较差”和“成绩不好”的学生中, 网瘾青少年比例分别达到28.8%和28.7%, 自我评价“成绩一般”的学生中, 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为14.5%, 而自我评价“成绩很好”的学生中, 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仅为11.4%。

现阶段, 我国的中职学生还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他们基本上是被重点高中或普通高中拒之门外的“差生”。学习基础差使他们更加缺乏理想, 厌恶学习, 一旦接触网络, 就更容易产生逃避心理, 到网络中寻求安慰和满足进而上网成瘾。

3.社会监管不到位

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会上网成瘾和我国不健全的网络安全制度特别是网络环境净化和监管力度不够有关。虽然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网吧不得对未成年人开放, 但是仍然有的网吧为了牟取暴利而无视这一规定, 有的网吧专门设在中职学校附近, 不仅允许未成年人学生进入, 甚至有的还专门提供色情影片来吸引青少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 (2009) 》调查表明, 网瘾青少年最经常上网的地点是“网吧” (37.9%) , 而非网瘾青少年最常在“自己家里”上网。

三、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中职学生上网成瘾的成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行动起来, 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家庭:加强沟通, 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大多对孩子沉溺网络深恶痛绝, 但大可不必谈网色变, 对孩子上网要正确引导而不是遏制。父母要尝试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 关注孩子的良好性格和健康人格培育, 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与孩子共同健康成长。

同时, 父母对中职学生在学业等方面不要期望过高, 要学会正确、合理的管教方式, 过于宽松的管教使孩子缺乏监管, 过于严厉的管教又导致孩子的逆反。此外, 家长要学会正确认识网络, 能够在子女的上网活动中给予正确的引导, 对孩子在网络世界的活动起言传身教的作用。

2.学校:发挥优势作用,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中职学校应购置网络资源, 专人负责指导, 积极开展丰富的网上活动, 避免学生到社会的网吧中去上网。学校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 让学生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抛弃不良的信息, 引导学生健康使用网络, 正确分辨网络世界的是非。

同时, 中职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认可学生, 避免他们在网络上寻求认同。中职学校和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特点, 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展示和表现自己, 使他们充分得到关注、鼓励与认可, 进而提升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信心,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社会:共同关注, 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该与学校、家庭相互配合, 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为中职学生及青少年上网保驾护航, 提供丰富、健康、益智的网络信息空间, 把网络不良影响尽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

在提供健康网络信息空间上, 政府应加强网络管理, 积极建设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绿色网站, 清除暴力色情网站。组织网络游戏公司大力开发健康的、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网络游戏, 加强防沉迷系统的建设, 让孩子在健康的游戏中娱乐益智。

同时, 政府应该针对网瘾少年设立国家级预防救助中心,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 积极参与网瘾青少年的研究和救治工作, 帮助青少年预防和戒除网瘾, 以帮助网瘾青少年健康成长。

摘要:上网成瘾是许多中职学生的通病, 这些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 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更容易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 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 将中职学生从网络世界中拉回, 是许多家长和老师亟需完成的任务, 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角度分析中职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 并对症展开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职学生,网瘾,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7月20日.第21期

[2][美]麦道卫JoshMcDowell.王培洁译.《模范爸爸》.江西人民出版社

[3]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

上一篇:婴儿辅食的添加下一篇: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