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昆山经验”,推进我县服务业跨越发展(20130726定稿)
借鉴“昆山经验”,推进我县服务业跨越发展(20130726定稿) 篇1
借鉴“昆山经验”,推进我县服务业
跨越发展
昆山市近年来在加速提升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实施服务业跨越战略,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6年的1.1:67.9:31.0调整为2012年的0.9:59.9:39.2,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昆山市与我县同属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区域,均处于和上海的交界处,两地区位相近、人脉相通,昆山市跨越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做法,对我县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均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一、昆山市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总量规模持续扩大。昆山市域面积92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9万,下辖3个国家级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综合保税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园区(江苏省花桥经济开发区、江苏省昆山旅游度假区)和8个镇。服务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289.1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069.6亿元,年均增长 24.4%;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31.0%提高到2012年的39.2%,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6年的34.1%提高到2012年的57.9%,年均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业已经成为昆山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昆山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30%提高到2012年的5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金融支撑不断增强,汇丰
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彰化银行等一批外资银行先后在昆山市开业。二是总部经济加快集聚,共培育认定总部企业77家,总部企业注册资本达到130多亿元,控股企业和分支机构数量超400多家。三是服务外包快速发展,2012年共接包合同额6.9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2.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3.6%、63.9%。四是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共有A级物流企业86家,其中,4A级物流企业9家,3A级物流企业27家。
(三)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昆山市服务业投资由2006年的111.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69.6亿元,年均增长27.2%;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06年的39.6%提高到2012年的61.0%,年均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超20%,去年生产性服务业完成投资164.9亿元。同时,昆山市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共引进服务业外资项目164个,注册外资9.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6亿美元。
(四)集聚效应加快形成。一是花桥国际商务城龙头效应显著。2012年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城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5亿元,增长41.8%,先后引进中银商务、华道数据、东南融通等知名企业和润华商贸、哈森商贸等百亿级、十亿级企业总部。二是昆山软件园发展较快。以软件研发、孵化与出口为主导,共累计入区企业230个,新增省级软件企业46家。三是综保区物流园发挥优势。2012年完成保税物流总量690亿美元,实现保税物流营业收入10亿元,实现内销30亿元。四是科技园区成果显现。目前已有2个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1个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火炬计划产 2
业基地,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二、昆山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一是实施全市域整体规划。先后编制了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等专项规划。引入新加坡“白色地段”理念,以城市整体发展带动城市服务产业加快发展。二是实施高水平载体规划。聘请麦肯锡、日本野村和上海城规院等国内外著名机构,编制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规划。特别是把花桥国际商务城作为规划重中之重,编制具有前瞻性和国际水准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三是实施精细化产业规划。不断细化服务业各相关产业的专项发展规划,锁定了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贸会展、科技创新、现代商务等行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昆山市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叠加发展、融合发展。
(二)以重点园区为依托,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一是集中打造花桥国际商务城。昆山市以花桥国际商务城为龙头,加快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资源集聚和要素配置,推动服务业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构建。花桥国际商务城先后被列为江苏省级经济开发区、中国十大最佳服务外包园区、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核心区。二是重点推进海峡两岸商务合作区建设。昆山市是海峡两岸经贸交流最紧密的地区,吸引台资约占大陆吸引台资总量的九分之一。因此,昆山市积极推进海峡两岸(昆山)商贸合作区,推进台湾商品交易中心、展示中心、分拨配送中心、物 3
流保税中心、综合服务配套中心等发展,今年年初国务院还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三是全面推进服务业平台建设。昆山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昆山阳澄湖科技园工业技术研究院被认定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昆山软件园成为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省服务业集聚区,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成为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
(三)以产业发展为关键,引领服务业跨越发展。昆山市着眼于全球服务业产业链高端资源,以全球化、科技化和市场化为发展路径,加快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产业体系。一是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大力吸引境内外企业总部;引导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或分离发展服务业;做大做强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先后举办中国(昆山)品牌产品进口交易会、昆山电脑电子博览会等重要展会。二是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形成了以花桥商务城金融后台为主的金融BPO服务外包,以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的信息技术外包,以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为主的知识流程外包,昆山市各类服务外包企业超过600多家。三是提升发展传统服务业。昆山市顺应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消费层次不断提升的新趋势,大力发展汽车、通讯、装潢、家具、数码产品等城市经济,年均增长超过20%。
(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昆山市坚持“投资是第一拉动力”、“项目建设是第一抓手”,全力扩大有效投入。一方面,全力招大引强。创新以商引商、活动招商、精细化招商等形式,拓展招商渠道,每年举办春季南方招商、上海现代服务业投 4
资说明会、金秋经贸招商等重大招商活动,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到香港、印度、日本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另一方面,狠抓项目建设。实行重大项目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加强跟踪服务、全程服务。以各区镇为主体,实行工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考核,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投资结构,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
(五)以完善机制为保障,创优服务业发展环境。昆山市积极制定出台政策和办法,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构建政府、市场、行业等发展配套,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一是加强政策配套。相继出台服务业发展目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以及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文化产业、旅游业、制造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等一系列政策。二是强化人才服务。大力实施“人才生根”战略和“三新人才”计划,培养引进一批以服务外包、科技研发为主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三是创新发展机制。在花桥成立总规模10亿元的国内首个金融BPO产业基金,专注于投资新兴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四是提升服务水平。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邀请产业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著名企业高管为各级干部授课培训;同时选派大批干部赴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地学习培训,更好地谋划和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我县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
昆山市大力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是在制造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产业结构需要优化之时提出的,着重在科学规划、平台建设、产业发展、投资拉动、体制机制创新等五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促成了服务业的大发展。我县目前人均GDP约为10000美元,处于工 5
业化后期发展阶段,服务业开始步入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高速增长时期。同时,我县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也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因此,无论是从我县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还是从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的战略要求来看,都需要我们把服务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寻求服务业发展的突破点,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而“昆山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启示。
(一)围绕服务业发展目标,在科学规划布局上求突破。昆山市近几年经济取得突飞猛进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无异规划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我县虽于2009年编制了服务业发展规划,但随着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县全面推进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增长提速、占比提高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科学规划布局,重新修编服务业发展规划,提高规划的前瞻性、高水准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一是要紧密结合我县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要把大力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作为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明确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和工作内容,并加强与我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衔接。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依托紧邻上海的优势,将我县打造成上海的后花园和承接上海新兴服务业转移的重地,在功能布局体为“一核三带一基地”,即主城区打造商业商贸核心区,东部开发区和姚庄小城市利用良好的制造业基础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北部西塘和陶庄以旅游为突破口,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带;南部大云 6
积极打造高铁经济和一、三产业融合带;西部天凝利用广阔的空间资源积极打造服务业发展基地。三是要高质量修编规划。积极聘请著名规划编制单位,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县服务业发展实际和转型发展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服务业空间布局、主导产业和培育重点。四是要实施产业精细化编制。立足我县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细化服务业各相关产业的专项发展规划,特别是在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休闲旅游、商贸服务、楼宇经济、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的提升发展。
(二)围绕服务业发展空间,在集聚平台建设上求突破。服务业存在集聚发展的规律,昆山市就是抓住了集聚平台这个关键作用,有效推进了服务业的跨越发展。特别是花桥国际商务城从2005年开始规划建设,紧紧依托紧邻上海的优势,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总部经济、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6%,成为昆山市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县服务业集聚区近几年总体发展良好,但规模偏小、影响力不强。为此,一是进一步加强我县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特别是要参照花桥国际商务区的做法,利用我县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积极将嘉善经济开发区、姚庄临沪产业园特别是枫南社区地带发展成为接轨上海的桥头堡,争取国家和省、市、县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持,在制度设计、政策扶持、创新驱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发展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楼宇经济等产业,使之成为我县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极。二是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平台转型升级。对已晋升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的平台要 7
进一步加强集群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如长三角嘉善科技商务服务区,应积极在科技、商务服务等方面加快集群发展。对市级服务业集聚区要积极申报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争取上级政策和资源的支持,当前要积极将西塘休闲旅游集聚区申报为省级集聚区。三是创新服务业发展平台。我县是仅次于昆山的吸引台资的县级城市,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借鉴昆山市的做法,在我县设立嘉善浙台经贸合作区,并积极抢抓台湾新一轮产业发展布局机遇,大力推进创意产业、健康产业、旅游业、物流业等发展,并将合作区申报为省级、国家级浙台经贸合作区。同时,积极将嘉兴市出口加工区B区申报为国家综合保税物流区。
(三)围绕服务业发展水平,在优化产业结构上求突破。近几年我县服务业发展也不泛有亮点呈现,但总体上仍不够快,而且在发展水平有落后于兄弟县市的趋势。因此,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服务业提升发展,形成产业层次高、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一是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我县工业发展起步早、基础良好,要抓住生产服务环节相分离的机遇,大力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与制造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的服务业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服务业高端化发展。二要提升发展传统服务业。要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打造西塘古镇旅游、大云休闲旅游和汾湖生态旅游品牌,整合碧云花园、拳王农庄、汾湖湿地、浙北桃花岛、丁栅水村等资源,变“一日游”为“一日留”,把我县旅游业打造成为面向上海、服务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旅游休闲 8
重地。三要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具有较强的成长性,是一个地区提速发展的动力源。要大力推进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行业发展,加强政策引导,放宽准入门槛,积极制定专项发展规划,确保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带动发展和高端发展,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
(四)围绕服务业发展后劲,在扩大有效投资上求突破。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因此,要千方百计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力度。一是扩大有效投资。把握中央加快城镇化步伐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县城东扩、南进、西延、北优,加大对姚庄省级小城市的培育力度,大力实施省级中心镇和市级小城市建设,把城市化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途径。扩大民间投资,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等方面实现“公私”同等待遇,并提供信息、技术、管理、培训等服务,不断拓展服务业投资领域。二是优化投资结构。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服务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投资,推进产品向价值链两端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三是强化项目推进。积极编制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加强项目全过程跟踪,每月督查分析,协调解决项目存在的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制约问题。四是强化招商引资。充分发挥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和低成本的商务优势,全方位对接上海、融入上海,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努力打造上海“后花园”。积极吸引跨国企业、台资企业、大型央企、知名外企、优秀民企和浙商回归。深化服务业开放程度,在旅游、金融、科技、物流、信息等服务领域加强区域 9
合作,提升产业竞争力。
(五)围绕服务业发展环境,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求突破。加快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有效推进服务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我县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要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上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示范,无疑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要有更大的作为。一是创新政策扶持机制。要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政策、基础资源配置和价格上尽可能给予适当倾斜,可参照工业用地的基准地价适当浮动执行生产性服务业用地价格,并给予生产性服务业相当于二产的税收优惠;要保障发展新兴服务业,特别是对于发育初期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计服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加大扶持力度,不以税收为标准;要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强化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按照税收收入给予一定比例的扶持,增强服务业竞争力。二是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要将招才引智纳入到招商引资的全局中考虑,像盯客商一样的盯优秀人才,通过招才引智提升招商引资质态,实现“双招双引”;降低人才引进门槛,放开引进紧缺人才,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大人才经费投入,加快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为主体、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营造引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环境。三是创新绩效考核发机制。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发展越来越强调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相应的绩效考核也要实行差异化考核。要根据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针对不同区镇、不同集聚区、不同行业,按照“兼顾共性、突出个性”的原则,制定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
【借鉴“昆山经验”,推进我县服务业跨越发展(20130726定稿)】推荐阅读:
借鉴东胜区成功经验助力矿区转型跨越发展07-12
借鉴德国经验,加快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07-25
昆山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08-13
经验与借鉴09-02
经验借鉴与启示06-08
成功经验与借鉴08-10
国外社会治理经验借鉴07-21
台湾省经验借鉴08-21
借鉴美国经验 破解城管难题11-14
国外小额信贷机构的经验借鉴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