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物流的发展及借鉴

2024-09-17

美国物流的发展及借鉴(通用4篇)

美国物流的发展及借鉴 篇1

1 概况与分类

美国的卫生服务体系较为松散,包括各类医院、诊所、护理院、老年病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在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中,大多把美国医院分为政府医院、民营非营利性医院和民营营利性医院。政府医院均为非营利性医院[1,2]。

按照美国医院协会(American Hospital Associate, AHA)规定,医院是指至少拥有6张病床,并有相应医护人员,能提供住院服务的诊疗机构。本研究中,参照美国医院协会分类标准,把医院分为联邦医院(Federal hospital)、社区医院(community hospital)和其他医院。其他医院包括:不对公众开放的医院或医务室(如监狱和学校医务室);用于收治特殊人群的医院(如弱智人群护理院)等。根据这种分类,开展常规疾病治疗、护理,并针对全体人群的是指联邦医院和社区医院。而社区医院是美国医院的主体,包括:州及地方政府医院、民营营利性医院、民营非营利性医院[3]。

2 美国民营医院现况

2.1 机构数目及床位数

2005年美国共有5 756家医院,其中联邦医院226家,占医院总数的3.93 %,有1 110所为州或地方政府医院。因此,美国的政府医院有1 336家,占医院总数的23.21%,拥有病床173 512张,占病床总数的18.30%(表1)[3,4]。社区医院共有4 936家,占医院总数的85.75%。社区医院中,民营医院共3 826所,占医院总数的66.47%。社区的民营非营利性医院有2 958所,营利性医院有868所。民营医院中,非营利医院的比例高达78.31%。从床位看,民营机构的床位数占总数的71.24%,其中,民营非营利性医院床位数和营利性医院床位数所占比例分别为59.25%和11.99%。不同类别医院中,民营非营利医院的病床使用率高于联邦政府医院和州及地方政府医院病床使用率(69.1%、66.0%和66.7%),但营利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比其他机构低了近10个百分点(59.6%)。

2.2 住院服务及门诊服务的提供情况

美国2005年住院总人次数为3 700.6万,其中,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医院中的住院人次数为569.2万,占住院总人次数的15.38%,民营医疗机构提供了82.42%的住院服务,其中,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营利性民营医院分别提供69.94%和12.48%的住院服务(表2)。2005年美国的就诊人次数为67 368.9万,各级政府医院提供了服务总数的26.24%,民营医院则提供了72.39%, 其中

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院分别提供65.56%和6.83%[4]。

3 美国民营医院的发展趋势

美国民营医院一直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民营医院数目占医院总数的比例从1975的57.49%上升到2005年的66.47%,同期民营医院床位数所占比例则从49.92%上升到71.24%。从服务提供上看,1975年,民营医院提供了全美72.93%的住院服务和54.60%的门诊服务,在2005年这两个比例分别上升至82.42%和72.39%。因此,民营医院在美国卫生服务体系中,无论是其数目、病床、提供的住院和门诊服务次数,都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医院中政府医院的床位、住院服务及门诊服务所占比例,分别降至2005年的18.4%、15.4%、26.2%。

在1975-2005年30年间,民营医院数目和其床位数在总体中的构成比分别增长了8.98%和31.32%,住院人次数和门诊人次数相应比例则增长了9.49%和17.79%(表3)。同期,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在机构数目、床位数、住院服务人次数和门诊服务人次数的构成比上,均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倾向:营利性医院构成比逐渐上升,非营利性医院的构成比有所下降。与1975年相比,2005年民营医院中营利性医院在数目、床位数、住院和门诊服务的构成比分别上升了3.85%、6.90%、5.11%和3.90%。

4 美国民营医院的管理

4.1 民营非营利机构的组织框架和特征

按照美国财政部国内税(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IRS)501(C )条款定义,非营利机构必须以IRS501(C)(3)设定的一个或多个目的来组织和运行,并且其利润不能属于任何利益方或个人。此外,非营利机构从事的主要活动不能试图影响立法,也不能参与竞选活动或反对政治候选人;IRS501 (C)(3)条款对非营利机构所设定的目的主要包括:慈善、宗教、教育、科学、文化、公共、安全、保护儿童和动物、推动国内和国际非职业运动竞赛等。这些组织也通常被称为慈善组织(Charitable Organizations)[5]。

根据该条款,民营非营利医疗机构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⑴非个人利益性机构;⑵不得参与和医院业务无关的集团活动,接受政治性捐款;⑶不得进行资产分配和支付额外工资;⑷关闭时不得对私人分配资产;⑸非营利性机构享有税收豁免;⑹非营利性医院捐助者享受税收减免待遇(Tax deductible donations)[1]。非营利性医院通常由理事会进行管理,理事会由医院行政官、医师和社区领导者通过定期选取组成,而院长则由理事会聘任。

非营利机构的筹资主要来自债券和个人捐赠,因此,要求医院及时、准确地披露其相关信息,做到信息完全公开,以吸引投资者。而且,非营利医院也实行扩大规模、连锁经营、降低成本的管理模式。

4.2 相关的税收和医保政策

一般而言,美国的税收主要包括联邦政府开征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公司所得税、遗产与赠与税、消费税和关税,以及州政府与地方政府征收的其他相关税种,其中,州政府征收的主要税种为销售税,地方政府的主要税种为财产税(表4)。

在美国,公司是按照州法律规章组建,并分为三类课税公司:普通公司、S公司和特殊形式公司,大多数州明确规定医疗卫生行业属于特殊形式的专业服务公司。因此,营利性医疗机构作为特殊形式公司,可享有部分税收优惠:其联邦政府规定的公司所得税适用35% 的单一比例税率,在部分州免征营利性医院处方药和医疗服务的销售税,有些州甚至会免除非处方药的销售税。但营利性医院不能享有除此以外的其他税收优惠[6,7]。因此,美国的营利性医院可免除地方政府开征的销售税,但一般需缴纳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开征的其它税种。主要包括联邦政府及州政府征缴的公司所得税、财产税等。而所获得的税收优惠,与其是否提供社会保险覆盖服务无关。但另一方面,营利性医院对所获取的利润可以随心所欲进行分配,其中包括给管理层和雇员优先认股权和给持者分红[6,8,9]。

而民营非营利性医院属于公益性公司,按照税法规定,该类医院在申请注册非营利组织成功后可至联邦税务局申请免税资格,且申请程序极为简单,90%以上的申请能得到批准[6]。申请成功即可享有符合法典501规定的免税政策,即免纳公司所得税、州政府的销售税、地方政府财产税。此外,当非营利性医院从债券市场筹集资金时,其发行的债券也免税。

IRS明文规定承担公益性社区服务是获得税收优惠的条件,因此美国对民营医院的税收主要与民营医院是否承担社区服务相联系。如果非营利医院未能完成相应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就会面临取消税收优惠的指控。如2004年,伊利诺伊州香槟地区委员会计划取消拥有6所医院的Povena Covenant医学中心的财产税免除待遇,州财政部拟举行听证会以支持该计划。随后,康尼迪格州Yale-New Haven医院也因为没有向无保险人口、低保险人口或贫困人群提供足够的慈善性社区医疗服务而面临法律诉讼。众议院税赋委员会(Ways & Means Committee)已经着手调查纳税人是否从非营利性医院得到应有的服务。

虽然当前美国民营非营利医院的税收优惠政策面临一定挑战,但争论焦点集中在税收减免是否与其提供的社区公益服务相匹配、社区公益服务的界定及价值评估上,而对于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并无争议。除此以外,各方都认为:社区从非营利医院所得到的慈善性服务价值评估不应基于医院提供服务的价格,而应基于其提供的成本[10,11,12]。

美国无论营利性医院还是非营利性医院,只要接受社会医疗保险(Medicare和Medicaid)在特定服务价格及质量方面的要求,就可以与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签订合同,成为其合同医院。

5 讨论与建议

5.1 民营医院能否成为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部分

民营医院已经成为美国卫生服务体系的最主要部分,承担了大部分医疗服务的提供,这与日本、德国情况类似[13,14,15]。但在中国的卫生服务体系中,超过95%以上的医疗服务均由公立机构承担,民营卫生机构作用极小,2005年其床位数、住院服务和门诊服务提供量占总数比例分别为1.6%、2.5%和2.7%。公立机构过多的现状,一方面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僧多粥少”状况,即每所公立机构都不能获得充足的财政补偿[16]。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居民所需的基本卫生服务,保证其健康水平。医疗机构的性质,可能会影响其行为,却与其提供的产品性质没有必然联系。国外经验已经证实,民营机构也能成为医疗服务提供的主体,而政府则可以通过服务购买、监管的形式,保证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由于我国国情与其他国家差别较大, 民营机构虽然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成为主要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但也应该发挥比当前更大的作用。这一方面可以满足部分社会资本拥有者渴望进入医疗市场的潜在需求,也可以部分缓解财政卫生投入压力。

5.2 民营医院应以非营利性医院为主

虽然美国营利性医院占民营医院比例在过去30年内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极为有限,非营利性医院还是民营医院的主体,这其实符合医疗服务的性质。大多医疗服务虽是个人产品,但具有公益性,而且影响健康和生命,因此,保证居民享有所需基本医疗服务成为政府干预的目标之一。营利性医院在利润最大化激励下,产品的选择和生产并不能达到这一目标,不追求最大利润而注重社会效益的非营利性医院则有助于达到这一目标。这也是其他国家中民营医院虽然是服务提供的主体,但民营医院则是以非营利医院为主的原因所在。

5.3 应从产权形式上保证非营利医院的非营利性

要保证非营利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杜绝其利润最大化激励的最主要方式是从产权角度,切断出资者与民营医院的直接利益。美国为了确保其非营利性,规定出资者捐赠后就与医院脱离关系,医院的管理则交由理事会,理事会的组建与出资者也无关系,而资产与利润也不能用于分配。除此外,非营利性医院不能从事与公益性服务无关的活动。

当前我国非营利医院的产权形式,与国外有较大差异,不仅没有切断出资者与医院之间的联系,甚至有的地方还明文规定出资者可以通过非营利医院获益。这可能是我国非营利民营医院行为不规范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文化习俗等的差异,照搬国外非营利医院的产权形式和管理模式可能并不适应中国国情,但无论如何,杜绝非营利医院的营利倾向,建立其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激励机制,应该是产权形式和管理模式的设置原则和追求目标。

5.4 民营医院的税收政策应与其提供的服务相符

美国虽然对营利性医院征税,但考虑到医疗服务性质,其税收政策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主要体现为免征某些直接转嫁给消费者的药品销售税。而我国当前参照一般服务业的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即没有考虑医疗服务特性,也没有考虑税种,这可能会影响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民营医院的发展。事实上,营利性医院的税收已经成为当前的争议焦点。此外,美国非营利医院的税收优惠直接与其所提供的社区公益服务有关,这提示我国的税收政策应更为灵活,对于某些没有提供相应社会公益性服务的非营利医院,则应减少甚至取消其税收优惠。

美国物流的发展及借鉴 篇2

Dr.Carl Braunlich

美国国际大学

工商管理博士 Dr.Liping A.Cai

布朗(服务质量)咨询公司 总裁

美国普渡大学旅游及市场学教授 国际旅游教育协会 理事

美国的经济型旅馆

博凯教授 国际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博凯服务质量咨询集团公司总裁。

蔡利平教授 普渡大学哲学博士,密歇根州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普渡(大学)旅游、旅馆研究中心主任。

1、美国旅馆业中经济型旅馆概观:发展过程与特点

(1)经济型有限服务的旅游业市场

经济型旅馆提供清洁、舒适、花费不多的客房,满足客人的基本需求。经济型旅馆主要适合那些对价格很介意的旅行者,他们需要一种设施很简单而很舒服的房间,这个词避免了诸如“budqet ”或“motel”,因为这类词会让人感到质量很差。经济型旅馆这个概念是基于价值和价格关系上的,这里包含高质量的设计、建筑与管理。(2)国际与美国旅游业市场的分类

经济型旅馆类别是根据日常平均房价来划分的。一般说,某一地区的旅馆业市场中,有30%的平均房价属高档的,30%属中档的,有40%的平均房价最低,就属经济型。

在美国旅馆业市场中,属于经济型客房的数量相当可观。根据各地的市场情况,60%——80%的客房可划在经济型这一类。(3)美国旅馆业市场的发展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廉价的汽车旅馆出现时,美国就开始有经济型旅馆。七十年代初期,建筑业迅速发展,这类旅馆生意兴隆。低价的旅馆进而演变成品牌系列,产品定位后就有价格较高和质量较好的产品,他们仍然让人们觉得物有所值。这些众多的品牌产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除了提供客房外,很少提供服务。到八十年代初,经济型有限服务这个词才被用来描述旅馆业中这类旅馆。

商业环境对经济型旅馆的促进作用:市场要求旅馆价格有弹性,价格水平会对购买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此外,航空公司、火车、汽车、主要公路干线等交通基础设施在提供大批旅客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这是经济旅馆繁荣的必要条件。美国的经济型旅馆的

美国的经济型旅馆

发展依赖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建立起达到州际公路系统。经济型旅馆都位于重要公路系统的出口处和主要的道路交叉口。(4)经营特点

经济型旅馆可细分为两种:经济实惠的旅馆和廉价的旅馆。两者个占经济型客房的一半。经济型旅馆的所谓“经济”可概括为:一次性投资(费用)低,经营效率和住客量大。经济旅馆住客量大是因为它的价格、地理位置和价值,旅游者选择经济型是因为价格低。在美国旅馆业中,经济型旅馆的利润幅度最大。经济连锁店的利润比独立经营的旅馆的利润高。

经济型旅馆的布局和设计:客房较小,公共区域面积极小,地皮费用低,设计间洁。降低建筑质量不会带来经营效率。较小的客房客降低建筑费用、内装修费用和较低的土地使用费。经济型旅馆尽量压缩其公共区域,诸如会议室、宴会厅、大厅、餐饮服务设施和行政办公室。

经济型旅馆的人员配备和管理费用成本较低。不设行李员、餐厅、房内用膳服务和娱乐设施,可降低工资费用和经营费用。

紧凑的设施和很少的对客服务使经营效率高,而费用较低。由于客房和公共区域小,经济型旅馆的清洁和维修工作量较低,供暖、照明的效率更高。(5)经济型旅馆的发展前景

经济型旅馆比其他旅馆的发展潜力大。低价位的旅馆产品对经济周期不太敏感。经济发展放慢时,客人往往会转向低价位的产品。由于创办成本较低,进入经济型旅馆的障碍较小。然而在美国有些地区,旅馆市场中的低价产品已经饱和、增长缓慢。

日趋剧烈的竞争是经济型旅馆提高其设施和服务的档次,从而转向中等价格层的旅馆。设在美国的经济型旅馆可能会继续寻求海外拓展,但这种拓展不是资产投入,而是出售特许经营权。开发国际型经济旅馆产品取决于某一地区市场对品牌旅馆产品及连号系统的接纳程度。许多国家和地区,低价位的小旅馆长期以来是有家庭和小公司经营的。在这种情况下,旅馆业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定位不会产生市场需求。在其他地区,联号经营和品牌模式是成功的并在不断的发展。

2、美国廉价型和经济型旅馆的市场细分和品牌战略

(1)销售经济型旅馆产品

特许经营协议的特点

美国的经济型旅馆

特许经营协议涉及一系列付给授予特许者的费用――连号店名、商标、产品特性、形象、信誉、程度和控制、市场推销、推荐和预订系统的利用都须缴费。特许权使用费通常包括最初的申请费和协议期间的连续费用,包括广告费(或称市场推销费),预订费以及支付经常性的旅费和其他杂费。

市场开发问题

联合一些关键性的旅馆,发展品牌,互相介绍业务,确认品牌,建立必要支撑体系,分摊费用,从而能大大地节约企业的管理费。区域市场形成以后,经营者不得在同一市场中经营相互竞争的旅馆。(2)经济型旅馆的细分

经济型旅馆产品可分为一系列提供有限服务的旅馆产品。价格高一点的经济型旅馆产品有较大的客房,提供一些餐饮服务,如品种较单一的早餐,拥有一定的设施,如游泳池、洗衣房或小的健身房。价格再低一点的经济型旅馆产品不包括这些设施,客房较小,内部陈设、毛巾、床上用品的档次较低。

按人口统计学进行市场细分,有针对收入水准、年龄段和家庭构成的目标市场。对于那些有小孩的家庭,经济型旅馆产品必须包括游泳池,有了它,有孩子的家庭才能成为旅馆的忠实顾客。对于那些独自旅行的商人,旅馆必须针对商业活动,客房内必须有能上高速的因特网和供他们工作的空间。

按心理图案进行市场细分,则应该考虑消费者的兴趣,态度、信仰、价值观以及他们的个性。即使那些很关心价格的消费者,他们也会把某一经济型旅馆的品牌产生与一定的身份联系起来。市场推销人员同样会瞄准这样一些消费者,他们相信自己能识别那些物有所值的产品,并经常购买某种经济型旅馆产品。

经济型旅馆品牌的定位,包括给那些对价格敏感的潜在顾客进行心理学的和人口学的描述。经济型旅馆产品的定位包括旅馆的选址、客房设施、旅馆设施和价格确定。

3、国廉价型和经济型旅馆的价格政策和销售策略

(1)经济型旅馆产品的定价

同其他旅馆产品一样,我们要用收益调控使每间客房的收入最大化,方法是让平均房价和平均住房客房率最大化。价格较低的经济型旅馆产品在当地旅馆市场的需求增加了,因此他们住房率比那中、高档次的竞争者要高。授予特许权者能够创立品牌忠诚和品牌产权,加上特许经营者能满足回头客的需要,这样经济型旅馆产

美国的经济型旅馆

品的收入就增加了。(2)销售策略

广告和促销策略。经济型旅馆品牌需利用出版物、电视、广播和因特网进行全国性的宣传,创立并保持其品牌的知名度。

收益调控策略力求增加每间可出售的客房的收入,从而提高旅馆整体赢利能力。特许经营者授权者往往给获特许经营的业主或经理派一名“品牌经理”,同获得特许经营的业主或经理一道工作,他们根据当地市场的一贯需求和本旅馆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竞争性的房价。收益调控策略可以使房价在市场需求高的时候到达最高,而使住客率在市场需求低时最高化。

市场份额策略。经济型旅馆越来越重视对常住客的奖励方法。经常住店客人得到的“分数”可以用客房房间天数、航空公司的飞行公里数零售商品等给予返还。

鉴于美国的经济型旅馆竞争日趋激列,旅馆推销又有新招。“汉普顿旅馆”提出“服务承诺”,如果客人对服务不满意,可以不付(一天)房费。这种经营承诺为旅馆树立了另一种形象,不再以低价吸引客人了。

4、在中国发展廉价和经济型旅馆的有关问题

(1)经济型旅馆的市场需求

有利于经济型旅馆的商业环境,包括中国迅速发展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和国内因公或休闲的旅行者对旅店的需求。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十多年来以令人羡慕的7-8%的速度稳定增长。单就休闲业而言,2001年创下7.8亿人次的记录,十年前旅游人次不到2.4亿,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其他任何国家不能相比的。旅游业已跃居中国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国内旅游占总旅游人次的90%,占旅游总收入的70%。

更多的人将开私人汽车旅行,现在私人车数已超过城市人口的1%。600多万辆私车奔驰在公路上。私车数仍在增长。外出的人越来越舒适。中国2亿部移动电话形成通讯网是世界

美国的经济型旅馆

机地兴建了许多旅馆,造成了旅馆业市场的供应过剩。目前更迫切地是解决现有的旅馆问题,而不是建新的旅馆。要开创相对较新的旅馆市场片,发展费用不可估计。

在其他地方运用得很成功的经济模式和管理模式对中国而言,要结合实际去思考,受启示:A、中国经济型旅馆最关心的可能不是规模经济,而是其他方面。在交通便利的商业或旅游地区建商业型旅馆能为社会服务,也能为经济服务。B、美国经济型旅馆采用那种控制人工成本的典型做法是残酷的,近期中国员工对这种做法是不能接受的。C、创建品牌。D、连锁经营。E、有限服务等。

(3)外国品牌还是创中国自己的品牌

国际旅馆公司对中国旅馆市场仍很感兴趣。比较活跃的几个公司似乎是纯联号经营公司,他们对资产投资不感兴趣。多品牌公司主要想在中国市场更新那些不成功的国内品牌。获特许联号经营权是要付出代价的。在考虑引进国外经济型旅馆品牌时,有必要从不同角度问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从这一品牌上能得到什么?”如果你认为有吸引力的是该品牌的知名度或诚信度,只有当你的目标市场和该品牌的目标相似,引进这一品牌才有意义。或者你认为有吸引力的是其预订系统,用一次性投资建立一个类似的预订系统,它能产生比巨额特许经营费还要大的回报。如果是为了管理专业技能,与国内成功的品牌管理公司签订管理合同可能是更可行的选择。

美国物流的发展及借鉴 篇3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慧物流发展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物流装备、物流管理滞后,物流信息标准化缺失等问题。因此,本文比较中外智慧物流发展的差异,从而获得相应的经验启示,以期促进我国智慧物流业的发展。

一、国外智慧物流发展经验分析

(一)拥有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环境

国外政府积极打通物流通道,多式联运发展迅速,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设施环境。一方面,国外政府积极推进流通基础设施的衔接。如欧盟从1996开始实施全欧交通网络计划(简称TEN-T)。TEN-T计划将衔接各国主要的公路、铁路、内河航道、机场、港口、交通管理系统,消除跨国境运输瓶颈,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TEN-T计划预计到2050年,将打通9条贯穿全欧洲的“核心运输通道”,其中包括2条南北走廊、3条东西走廊、4条对角线走廊。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国外政府允许可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完成运输过程,推出一系列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行动计划,从而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如欧盟支持多式联运项目的马可波罗计划和组合运输试点示范的PACT计划等,并通过财政激励、关税豁免等手段对多种运输混合运营方式提供信用优惠,如德国政府对联运设施的资助比例最高可达85%。国外政府通过推进流通基础设施的衔接性以及多式联运发展,实现国家之间及国内政府、区域、企业等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设施环境。

(二)拥有雄厚的技术保障,物联网技术应用较强

智慧物流是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的,物联网是其发展的技术基础。国外企业积极参与并开发物联网技术,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如美国IBM 公司在2008 年11月率先提出“智慧地球”战略,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大坝等各种物体中,实现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2015年,亚马逊无人机快邮系统初见雏形,摆脱第三方货运,实现独自拥有大量物流份额。此外,英国 Tesco、美国沃尔玛、德国麦德龙等企业都宣布自己的射频识别(RFID) 计划,大多实力较强的物流公司如联邦快递、联邦包裹等都实现对物流跟踪和监控技术的应用,进而形成 RFID 的巨大市场和完整产业链。

国外企业积极参与并不断开发新型技术,促使物联网技术发展较快。据市场调研机构 Technavio数据显示,在欧洲地区,物联网稳步发展,年复合增长率平均超过6%,这又反作用于智慧物流的发展,为其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拥有较完善的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

国外政府在物流信息和数据采集上投入量大,使其智慧物流发展拥有了较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以美国为例,美国交通统计局与大学和物流公司加强合作,对不同运输方式及不同区域展开调查,形成 CFS数据,为物流公司的发展起着积极引导作用。(CFS)数据也为城市运输通道进行规划,为物流大通道超前谋划提供重要参考。如美国交通局2002年预测到,2020年时公路将会超负荷运行,货运需求量较2000年将增长50%~70%,公路网将出现严重拥堵。为此,2012年美国政府制定the Moving Ahead for Progress inthe 21stCentury Act法案。依据此法案,美国政府建设了4.1万英里长的公路货运通道网络,其中主货运网络就长达2.7万英里。

同时,美国政府充分应用科学的信息化平台,对货运需求进行统计分析,为物流大通道规划、布局提供重要量化支撑。目前,美国政府通过工业互联网联盟来推动物联网发展。目前该联盟已包括思科、通用电气、IBM、AT&T、英特尔等212家成员。随着国外政府对物流信息化的投入,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了完善的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

(四) 物流园区为智慧物流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性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集疏方式,通过整体规划物流业服务功能、运输网络、信息网络,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了机遇,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以德国为例,在区位选择上,联邦政府出于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性,根据经济布局、现有运输枢纽、交通干线,尽量选址处于公路、铁路、水路运输的交叉点上,以实现多式联运。空间布局上,通过科学规划现有物流园区布局、未来发展进程、发展规模,来布局物流园区,目的是增强物流园区企业集聚力。如德国不莱梅货运村物流园区从1987年开始运营,到目前为止,企业总数从5家集聚到190多家,物流园区集聚效应非常明显。再如德国纽伦堡货运村当前已集聚多达250多家企业,可总面积还不到3.5平方公里。并且在物流园区建设过程中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力度大,扮演主要投资人角色。如图林根物流园区,其建设投资比例分别为:市政府占42.5%,州经济开发部占35.5%,联邦铁路〔DB〕占14.7%,行业协会占7.3%。

此外,德国政府强调物流园区企业之间信息网络建设,设立专门物流园区协会,协助并监督各物流园区运作,进而实现园区网络化。如德国排名前20的物流公司德迅、辛克、DHL等都依托物流园区形成自身网络系统,而实力相对较弱的物流企业通过组建联盟来形成共同网络。如Cargoline联盟由80家物流企业组成,各企业将联盟成员在各园区投资作为共享资源,按照议定的内部交易规则协作。依托各物流园区实行网络化的运作,也使各物流园区之间形成一个紧密连接的整体。

二、中外智慧物流发展的差异比较分析

(一)智慧物流信息标准体系存在差别

物流信息标准化是智慧物流建立的基础,这要求智慧物流在编码、数据接口、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方面实现标准化,以避免企业间沟通时出现障碍。最近几年,发达国家已经在条形码和信息交换接口方面有了很大突破,共同制定出一套非常实用的标准,为物流企业与客户、供应商沟通、分包方提供了极大便利。而我国由于信息基础标准不完善,信息系统的接口不同,导致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完善。据2015版《物流标准目录手册》统计,美国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1200条,德国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2500条,而我国只有835条。由于物流相关标准缺乏,多数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是依据自身规范运行,难免会造成企业间、组织间信息交换和共享不便。2015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234家企业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家企业的数据与贸易伙伴一致,信息一致率仅为2.6%。由此可见,我国整个电子化物流网络之间数据信息不一致现象较严重,进而造成商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各环节很难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给物流行业管理与电子商务运作带来严重影响。

(二)智慧物流信息技术建设存在差别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物流信息技术建设已得到很大发展,然而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成为阻碍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条形码、射频识别、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我国应用较少,中小型企业物流设备落后。据新华网数据显示,我国人均仓储面积为0.52平方米,是美国水平十四分之一。市场总供给量为6.8亿平方米,其中6%是现代化物流设施,约为0.43亿平方米,物流设施水平落后。高科技技术在我国大型物流企业应用为12.5%,在中小企业应用仅为1.5%。由于缺乏对公司信息系统的优化升级,部分功能难以充分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不科学,整体服务水平低。此外,我国运输网络密度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美国这一数据为6869.3,德国这一数据为14680.4。与韩国相比,韩国这一数据为4934.38公里/万平方公里。运输网络发展严重滞后,阻碍了智慧物流发展。

(三)智慧物流低碳技术存在差别

我国低碳物流运输水平较低,耗油量高。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业石油制品消耗量占全国总能耗的1/3。据新华网数据显示,我国货车每百吨公里的油耗量接近发达国家两倍,机动车油耗比美国高12%、比日本高22%、比欧洲高26%。我国不同运输工具CO2排放比的情况为:航空3%,铁路3%,海运6%,货运汽车31%,小轿车52%,其他占比5%。从各国每辆汽车年均消耗燃油量来看,日本为1.2吨/年,欧盟为 1.6 吨/年,美国是1.9 吨/年,我国是2.3 吨/年。由此可见,我国运输车辆的能源利用率与国外相比明显较低。此外,近年来,国外在提高行车安全方面主要是利用ITS(智能运输系统),从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最大程度减少环境污染,但是我国这项技术应用还不成熟,和发达国家相比水平差距很大。

(四)智慧物流成本控制存在差别

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铁路货运的平均运营速度为46.4公里,公路货运的平均运营速度为50公里,而内河航运速度则更低。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企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方面,中国为20%-40%,发达国家在9.5%-10%;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中国为18%,美国是8.5%。物流成本高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物流业对企业乱收费现象仍然较多,例如:船舶登记费、新车购置附加费、新车上户检测费、机场处置费、污水处理费、环境监测服务费、卫生费、工商查询费等,这些费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配送成本。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化水平低,调配车辆运输效率低。我国中小企业运输有大约40%是处于回程空载状态,造成我国物流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一到两倍。

三、提升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相应的智慧物流发展规划

由于在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在营造环境、全方位引导、培育整个产业的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已有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同步实施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在物联网基础上实现信息沟通有效性。同时,加快物流企业智慧化层次的分工,重点培育扶持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智慧物流企业,形成以重点企业为导向,其他企业为辅助的格局,通过相关智慧产业协调发展来推动智慧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产业建设,促进企业间要素流动,构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努力构造社会化、专业化、智慧化、规模化的智慧物流产业体系。

(二) 建立智慧物流标准化体系

建立并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保障物流科技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引领物流业向智慧物流发展。首先,加快信息数据安全、编码标识、接口等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关键技术标准如感知(RFID)技术的应用标准。其次,强化统筹协作,制定和完善相关物流法规、配套规章。推进智慧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协调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物流,形成标准化的物流作业;以此构建出系统、科学的智慧物流标准体系框架。最后,统筹协调不同领域的物流作业,总结在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共性特征,依据我国物流作业发展现状,借鉴国外智慧物流的成功模式,制订出物流、信息化标准,以此实现我国智慧物流产业的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三)完善智慧物流信息化

智慧物流是通过信息化实现各个供应链上多个环节间的良好沟通。因此,企业可以把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在产品配送等多个环节应用,构筑成一个先进的、能够及时收集信息的系统,实现产品配送环节中的信息采集、筛选、分析、跟踪、汇总,从而加强智慧物流层次之间的衔接。此外,政府应加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在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基础上,以企业标准化需求为导向,加强制订和推广技术标准、信息标准及业务协同标准。政府再以招标等方式直接组织或引导企业,来完成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并加强与企业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成果运用于物流产业。

(四)合理选择智慧物流平台服务供应商,促进智慧物流长远发展

随着云计算在全世界的广泛普及,云物流平台服务供应商也随之不断增加,国外有微软、亚马逊、IBM等,国内有阿里巴巴和中国移动等云计算供应商。因此,选择怎样的服务供应商,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关键。由于建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必须从最新的网络通讯技术发展程度和计算机管理技术角度出发,在设计平台时,必须综合运用多种物流信息管理技术。例如GIS、GPS 和FRID 射频识别技术等,可以借助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且准确读写相关数据。智慧物流平台的建设者在选择服务供应商时,需要根据平台的长远发展和企业具体需求,从厂商经验、系统集成度以及系统可扩展性等方面来对比,最终选择出既服务质量好,又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供应商。这样,才能促进智慧物流平台更好地发展。

(五)注重新技术开发,建立深度感知的智慧化仓储管理系统

相比国外,我国智慧物流行业“大而全”的运营方式不成体系,约束条件也较多。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广泛应用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鼓励建设自动化物流仓储服务中心,引导企业采用信息化方式,对订单运营、分拣加工、客户服务等进行统一整合,从而搭建智慧化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应该注重高科技感知技术的使用,例如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可以提高货物信息录入的准确率和效率,以便企业能准确、及时地掌握物流信息,进而随时调整企业库存,或者推广高性能货物搬运设备和快速分拣技术,提高仓库管理工作效率。加强仓储管理系统与生产制造企业和终端零售企业信息系统有效衔接,促进供需信息精准对接,提高货物调度效率。例如,海尔物流中心在使用无线网络和相关管理系统之后,工作人员只要扫描物料周转箱上的条形码,就可以自动完成收货提醒。一旦物料不属于定单范围内,信息终端便会自动发出报警提示,可以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库存增加。这种高效的配送模式可以在全国推广,提高仓库的利用率,使企业趋向“零库存”。

(六)加快交通运输业的互联互通建设,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保障

从国外成功经验来看,打造完善的交通运输业是智慧物流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应该加大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力度,着眼全局,制定战略,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保障。我国应该加强改善交通运输体系,包括:高速铁路、公路、“四沿”通道、港航设施、民用机场、城市群交通、农村交通、城市交通、交通枢纽等。应该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并完善航空枢纽综合功能,扩展支线机场航线布局。同时,还需要建设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链条。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统筹并发展多种交通方式联运。在优化港口布局方面,应该加快建设武汉、重庆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以及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注重集疏运体系建设,发展江海联运、水铁联运,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此外,优化枢纽空间布局。加强中西部、沿边重要口岸枢纽建设,提升枢纽内外辐射能力。以北京、上海、广州为突出点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实现整个物流体系的互联互通,提升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水平。

参考文献:

[1]章合杰.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和实施框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21):30-32.

[2]汪鸣.智慧物流重在智慧[J].物流时代,2011,(11):13-13.

[3]王智明,张云勇,房秉毅.云化物联网在智慧物流的研究与应用[J].互联网天地,2013,(8).

[4]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3):80-83.

[5]张军杰.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0,(34):62-64.

[5]童婧. 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9):51-52.

[6]张春霞,彭东华.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3,(10).35-37.

[7] 文丽青,马丁.我国智慧物流与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 2015(3):4-7.

[8] 范春.区域性智慧物流信息化的规划与设计[J].电子政务, 2012(7):96-105.

[9] 李远远.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研究[J].学术论坛, 2013(5):140-143.

美国老年住宅发展经验研究及借鉴 篇4

在很多发达国家,由于较早面临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加之经济实力雄厚,老年住宅发展相对成熟,其开发建设的经验往往为其他国家所借鉴。美国的老年住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目前已形成了政府、非盈利团体、民间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开发经营模式,在老人社会福利制度与老年住宅设计理念上均表现出先进性,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老年住宅的发展经验

美国第一次将养老问题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是联邦政府1930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其中重点就是关于老年社会保障。1965年颁布的《老年法》以老年福利为中心,包括老年住宅、老年养老机构、医疗、再就业等措施,使美国老人福利政策的中心开始转移到政府、社会养老的方向,其基本宗旨是使老年人得到尊重,确保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完善政府在老年福利方面的立法。随着美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政府出台了《医疗照顾保险法案》、《老年人志愿工作方案》、《老年人营养方案》、《老年人社区服务就业法》、《老年人个人健康教育和培训方案》等相关法规,使得老年人在居住、医疗服务、养老金、再就业、学习等方面都有所保障。美国在发展老年住宅的过程中,通过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慈善机构、民间团体等的积极配合,构建了一个完善的老年人福利制度保障体系。这些保障措施对于推进美国老年住宅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美国老年住宅的类型

1975年美国参议院老人委员会将老人居住建筑分为了独立退休住宅(independent retirement housing)、集合住宅(congregated housing)、个人照护住宅(personal care housing)、专业护理之家(skilled nursing home)、生涯照护社区(lifelong care community)5种类型;2000年美国老人住宅协会将老人居住建筑分成了6种类型,分别是老年公寓(senior apartments)、老人集合住宅(congregate senior housing without assisted living)、老人服务住宅(congregate senior housing with assisted living)、生活援助型住宅(free-standing assisted living)、专业护理之家(assisted living with a skilled nursing or specialty care unit)、持续照护退休社区(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ies)。其中,持续照护退休社区实际上就是包含了多种老人居住建筑模式的集合体,当退休社区、老人集合住宅、老人服务住宅、生活援助型住宅、护理之家等相邻布置且规模较大时,就会被称为持续照护退休社区。如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Farnsworth Gardens社区就属于持续照护退休社区(图1),是由独立的老年公寓、生活援助型住宅、老年人俱乐部以及附带一定数量床位的专业护理之家组成。

根据不同的目标服务人群,美国老年人住宅的建筑类型、户型、相应的配套服务功能都有所不同。由于美国老人住宅分类没有固定的标准,为了方便研究,笔者将美国老人住宅分为以下五种基本形式(表1)。

2. 美国老年住宅设计

(1)户型设计

Foxdale Village持续照护退休社区(图2)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Foxdale Village,建设始于1987年并于1990年完成,由老年公寓、老人集合住宅以及附带一定数量床位的专业护理之家组成。老年公寓由于服务对象多为收入水平较低、生活能自理,且年龄多为65岁左右的老人,因此公寓单元面积一般很小,但每套住宅功能齐全(图3)。专业护理之家更像个医疗机构,提供24小时的医疗服务和医护服务,与社区服务中心相邻布置。该案例注重通过建筑空间的设计,来达到环境治疗的功能。方案以围合式的建筑布局,形成了一个个中庭花园。花园经过精心设计,成为老年人园艺疗法的治疗场所。

美国老年住宅一般单元面积较小,以Heritage Oaks老年住宅(生活援助型住宅)为例,生活援助型住宅偏重于酒店式管理模式(图4),尽可能为每套住宅提供私密性和完整性。为了使老年住宅沉闷的空间气氛得到改善,方案没有采用酒店式住宅中间走廊两侧单元的格局,而是仅以一侧布置单元,形成较大的建筑中庭空间(图5),创造一个健康、有活力的交流环境。

(2)住宅服务配套

老年住宅不仅要求住宅本身要满足老年人需求,同时还要增设相应的老年人服务配套项目,即医疗服务配套设施(包括个人照护、医药指导)和一般服务配套设施(包括生活服务、娱乐服务、教育服务)。在设施规划方面结合老年人特点,如Foxdale Village持续照护退休社区配套设施中包括急救中心、心理咨询室、康复治疗室、老年人室内外活动中心、健身俱乐部、保龄球馆、网球场等(图6~图9)。

(3)住宅细部设计

美国老年住宅设计细致入微,体现了人文关怀。如Foxdale Village,在老年住宅和为老年人提供的公用设施上,充分利用电器化技术,注重室内的采光、通风、保温等设备的安装,保证电梯、室内呼叫系统、烟感器、卫生间拉手等的配置。住宅设计也基本实现无障碍设计,建筑外有遮阳避雨连廊、无障碍步行道、无障碍防滑坡道、过道扶手,室内有防滑地板、低按键、高插座设置,在细微之处体现老年住宅的设计特色,使得老年人能够在生活中实现自助和自理。

二、中美老年住宅发展主要差异比较

1. 中美养老模式的差异

美国大部分年轻人成年后会和父母分开居住,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须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政府兴建了大批社会福利机构,提供医、食、住、行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一些慈善机构和民间团体在社会养老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老人集合住宅的经营者中很大部分是非政府的慈善机构、民间团体和工会组织。老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经济状况选择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此外,政府还大力支持以社区为基础提供方便老人的上门服务。美国的任何护理服务都需要专门注册,一些没有专门医疗护理机构的老年人住宅,如老人公寓、老人集合住宅等的照护和护理工作,都是定期外包给一些医疗服务机构。

而中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道德风气以“孝道”为主。由于传统文化与道德观念、家庭结构的核心化、经济状况的限制、社会养老机构不完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老人集合住宅、养老院、老年公寓短期内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化养老模式的主要选择,居家养老还是将长期作为我国核心的养老模式。

2. 中美制度的差异

健全的养老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是老年人解决住房问题的前提条件。美国老年人的住房条件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中国虽然已经建立了社会保障体制,但由于实行的年限还不长,更多的人仍然处于社保养老体系之外,大部分老人经济实力还较弱。另一方面,中国的土地资源稀缺、土地价格高,目前已开发的老年住宅,客户定位相对较高,只有少数有经济实力的老年群体才能负担得起。这些因素都导致老年住宅项目开发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有一定的难度。

三、借鉴美国老年住宅时要注意的问题

1. 住宅的软硬件设施

美国老年住宅的设计理念、人文关怀值得我们借鉴。建造中国特色的老年住宅,还是要以居家养老为主,老年公寓、老年人集合住宅、老人之家(养老院)等为辅,相互协调发展。在建造老年住宅时至少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住宅必须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老人居住的空间必须是特别为老年人设计、符合老年设计规范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二是提出适合老人养老配套的软性服务,如由社区所提供的照顾服务、家政服务、紧急救援、安全预警系统、简易护理等项目,特别是居家养老型的住宅,居家照顾(含专业治疗、技术性护理)无法完全提供,可外包给一些外部的医疗服务机构,如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便可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医疗护理,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护理员按约定时间到家中为老人提供服务。

2. 中国社会养老相关政策规范发展

中国社会养老政策并不完善,老年住宅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消费的配套服务和规范也相对滞后,老年人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制约了老年住宅的发展。因此,要促进老年住房的发展,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老年人住房法律和法规体系。

国家有必要制定相关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这对于开发具有社会化养老性质的老年住宅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操作方面,要考虑到诸多因素,详细了解美国老年住宅的可行性参考指标并借鉴;各地区应重视对开发老年住宅优惠措施的制定,使开发商在税费减免、金融方面得到相应优惠,有利于促进高质量老年住宅的开发。

四、结语

今后几十年内,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以超过年均3%的速度递增,并将在长期内居于世界首位,老龄化趋势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将越来越严峻。老年住宅的建设应体现“居住亲情化、养老社会化”,理想的老年住宅不仅要借鉴西方先进的开发管理模式,而且要能融入东方伦理孝道,把以居家养老为主的模式提升到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范畴,这将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Schless,Preede.Senior Housing Statistical Digest.Washington,D C:American Senior Housing Association,2000

[2]Regnier V.Assisted Living Housing for the Elderly.New York:John Wiley&Sons Inc,1993

[3]姚栋.当代国际城市老人居住问题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3)

[4]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5]卢春玲.美国老年保健计划与改革.美国研究,2003

上一篇:艺术学习下一篇:PFI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