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习

2024-09-17

艺术学习(精选12篇)

艺术学习 篇1

小班的美术活动中, 教师通过PPT导入七色花的故事, 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准备好的大小瓶盖组合, 印画有七个花瓣的七色花。故事导入环节最后为幼儿 呈现了一 幅标准的 七色花的“ 示范图”, 并在过程 中强调了 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活动进行中, 很多孩子都选择了两个不同大小的瓶盖, 大瓶盖的圆画花心, 小瓶盖围着大瓶盖的圆画花瓣, 圆画好后很多孩子便开始在自己画的“七色花”上涂色 (大多数孩子都选择了“示范图”的颜色) 。豆豆选择了两个大小相同的瓶盖。他先在白纸上分散画了多个圆, 然后分别为每个独立的圆涂上一种或多种色彩, 有的圆甚至被多种颜色重叠混合成了深棕色。教师指导到了豆豆这桌的时候, 表扬了豆豆同桌的一位幼儿画得非常“标准”的画, 很多小朋友便开始抢着把自己的画给教师看。豆豆还差一个“圆”就涂完了, 他没有急着给教师看, 仍然在奋力地涂着。教师指导完其他小朋友的画后, 看到了豆豆的画, 非常严肃地说:“豆豆, 你画的什么呀? 画那么多圆干什么, 重新拿张纸画吧。”说完, 教师便转身去拿白纸。豆豆抬头看了看教师, 又看了看同伴的画, 小声地说:“我画的是还没有开的七色花。”教师拿着白纸过来后, 豆豆又一次举起画说:“老师, 我画的是没有开的七色花。”他想再次给教师解释他的画。教师什么也没有说, 匆忙看了一眼, 抽走了豆豆的那幅没有来得及绽放的七色花。茫然的豆豆看了看白纸, 看了看教师, 又看了看周围很多已经开始交作品的小朋友, 没有再去选择瓶盖, 而是拿着各色的笔, 在白纸上留下了天马行空的彩色曲线团。

以上案例是一个艺术活动中教师教育行为的缩影, 如“重新画”“强调标准”“直观评价”“示范”, 是很多教师在艺术领域教育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的问题。“艺术”本身是一门大学问, 是“人类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对于艺术教育, 我们做了什么? 应该做什么? 怎么做? 值得每一位教师常常思考。在《指南》艺术领域开篇提到:“每个幼儿心里 都有一颗 美的种子。 ”对于这样一颗艺术的种子, 我们应该如何去呵护呢? 在这里我有一些想法和思考:

思考一: 心灵的窗户———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幼儿园从小培养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对于他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感受大自然赋予万事万物的美, 学会欣赏他人, 欣赏自己, 欣赏不同的人生际遇, 这是幼儿从幼儿园走向终身发展的起点。作为成人应明白, 要让幼儿感受和欣赏世界, 单靠教给幼儿艺术上的技能技法是远远不够的, 成人应带领幼儿体验不同形式的美, 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不同的人事物, 体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帮助幼儿建立足够丰富的内心世界, 用眼睛开启心灵的窗户。同时, 成人也要做幼儿的伯乐, 有一双发现孩子美的眼睛。在案例中, 教师如果能换一个角度看豆豆的画, “咦, 豆豆的画和别人的不一样, 他为什么这样画? ”相信, 当天班上一定会开出更多不同的七色花。

思考二: 蜗牛的旅行———要让孩子慢慢来

慢慢来是留白, 留出更多幼儿可操作的空间, 等待幼儿逐渐去将它丰满, 留出更多可尝试的机会, 等待幼儿通过不断尝试自己总结出有益经验。慢慢来更是支持, 支持失败。幼儿体验了失败, 才会获得更多有益经验。作为成人, 应转变观念, 变欣赏结果为欣赏过程。在案例中, 教师如果能欣赏豆豆的“不一样”, 相信又将会是另外的答案吧。我们应该学会“种失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尝试获得答案, “这两种颜色可不可以一起涂? 大圆能不能画在小圆上? 一朵花要画几个花瓣? ”在实践中, 教师应该给予机会、时间、耐心让幼儿尝试, 践行构想, 不应该在幼儿还很小的时候, 过分讲求艺术结果, 应重视幼儿成长走过的每一步。让孩子慢慢来, 在等待中收获更多无限的可能。

思考三:想象的翅膀———要拥有自己的艺术创想

绘画大师毕加索曾感慨:“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为什么大师要像孩子那样画画呢? 因为孩子们创作中的那份独特灵性是成人无法模仿的。“表现和创造”是一个整体, 绝不能厚此薄彼, 要有一定的表现技能, 更应有独特的创造力。要鼓励幼儿的自主创造, 而不是干预;要理解幼儿的创想, 而不是否定;要支持幼儿的构思, 而不是临摹。让孩子们学着用艺术说话, 成为真正的艺术魔法师。在案例中, 教师的“示范图”折断了孩子自由创想的翅膀。“七色花”绘画活动本是想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颜色代表自己的愿望, 而该教师为幼儿示范了一朵有七个花瓣、七种颜色的花, 没有留白。这限制了孩子对“花”的创想, 也无形中强调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限制了孩子们对颜色的选择和对愿望更新的诠释。教师在这个环节, 故事不一定要讲完、花不一定要画完整、颜色也不一定要全部涂上, 一定要为孩子们留下足够想象的空间。

思考四:自由的空间———要把“画纸”还给孩子

孙瑞雪老师曾讲过:“爱他就给他自由! ”并强调“自由 ”不是没有规 则 , 而是自我探 索、自我 发展的空间。 爱是给予孩子自由的方式, 是信任。放手不是没有原则, 不是放下应该有的准则, 更不是把一切丢给孩子, 而是尊重他、理解他、包容他、支持他。孩子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应该用自以为是的权威剥夺孩子自身的权益, 应多创造机会和平台提供丰富而适宜的开放性材料, 抓住一切孩子能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的机会, 让孩子成为主角主动体验。在案例中, 教师通过投放瓶盖让幼儿感受艺术的不同形式以及学会借助材料解决自己画不好圆的问题, 再由勾画、盖印、组合等方式画七色花, 本身是很不错的想法。但是教师没能扮演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第一, 在教师对豆豆的态度上, 我们看到教师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没有深入了解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 没有正确评价幼儿作品, 更没有真正理解幼儿的想法, 以至于在这次绘画活动中来之不易的创意被轻易否定了。第二, 教师没有更好地利用投放的材料, 投放的材料也比较单一。幼儿在选择瓶盖时教师没有做过多的引导, 只是单一示范了可以一大一小的选择, 没有拓展幼儿的选择项, 如:大和大、小和小、大小和小大等, 错过了让幼儿自由探索排列组合的好机会。尊重幼儿, 这不是一句口号, 而是要切合实际、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幼儿的各方面发展, 并给予幼儿支持。对于孩子们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 其体验的过程往往比结果重要。在材料投放上, 教师可以投放更多不同材质的材料, 如瓶盖、扣子、钥匙环、泡沫等圆的物品, 让孩子们在听了故事后自主探索画七色花的方式方法, 并且自己总结排列的方法。这样, 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才能学会学习。教师只有把“画纸”真正还给幼儿才会收获更多的可能。

思考五:得当的出入———要做孩子成长的助推器

教师在孩子的游戏中始终扮演着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 及时观察和分析幼儿的需要, 根据需要介入。教师的介入是有目的的引导, 是推动幼儿更有效地学习, 而不是盲目干预幼儿。在案例中, 教师在介入指导时, 对“标准画”作品的表扬和肯定, 无形中给孩子们透露“标准答案”的信息, 忽略了艺术的自由创想。同时, 教师还没能捕捉到教育的契机, 武断地干预了幼儿的自由创想。另外, 教师还失去了两次发现幼儿作品独特美的机会, 第一次失去机会是在她一口气说出了自己武断的评价时, 她没有试着问一问孩子为什么那样画;第二次是孩子主动靠近时, 她没有听一听孩子的创想。两次机会都失去了, 最后用一张白纸否定了孩子全部的努力。教师在介入活动前一定要充分地观察和分析, 深入了解幼儿, 保护好幼儿创意的过程, 并及时捕捉幼儿的需要, 把握时机, 过早、过晚都不行。如果介入过早, 会干扰孩子的自主发现, 介入过晚又会让孩子们在长期的无助下失去兴趣。此案例中, 教师的介入过晚, 没能深刻了解幼儿作品。在导入环节可以取消“PPT”后半部 分的“标 准画面”, 为幼儿留出 幻想的空间。 在幼儿开始创作时, 教师就应介入鼓励有独特想法的幼儿。教师的介入, 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而是通过倾听、引导让幼儿思考问题并通过自我尝试获得方法和经验。幼儿有了独特的表现时, 教师并不是直接否定或给出答案, 而是通过问题了解幼儿、引导幼儿。例如:“你画的是什么? ”“你的七色花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颜色? ”这样的引导就会让孩子有独特的创想和构思。

艺术学习 篇2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是艺术,艺术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之前,我只对艺术有一点了解,通过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我充分了解了艺术,它让我受益匪浅。

艺术概论也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她是以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为研究对象,阐明其性质、特征及基本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具体地讲,它涉及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家、艺术作品、创作过程、艺术风格、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市场等。它是艺术理论家从一定的立场出发,在一定的艺术理论指导下,对诸如艺术本质、艺术现象、艺术创作、艺术批评等予以深入地分析、研究和理性的思考结晶。其目的是指导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促进艺术的良性演进。

什么是艺术,恐怕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真理的答案。我想艺术大底是“人类社会最复杂的精神创作之一”,“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具备了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社会意识形态这四大特征。能够称为艺术的物品必须是高超技艺的人造物,能够真实深刻的反映社会生活,有较高的精神文化,特别是审美性质,它还必须参与社会生活。

而艺术概论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除了学习了解有关艺术的理论知识外,我想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高我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提升我们对艺术的理解。艺术概论是一门全面、系统、准确的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艺术观和方法论的课程,是对多种艺术门类的共同本质及普遍性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通过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我可以用理

第1页

论知识为后盾,更好地欣赏分析艺术作品,提升艺术欣赏水平才会成为可能。我们学习艺术概论,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艺术观,指导我们的创作实践,指导我们的欣赏、评论实践,也可指导我们对其它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艺术来源于现实,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了自然界,但它又超越了自然界本身所表现的。以绘画为例,很多艺术创作并不完全是被动的,它有我们作为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这里边是包含着情感的,某一时间人们认为肥硕的马是最美的,这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实践的发展水平相关的。其实在人的本性中就有对美本身的追求,而艺术总是以美为标准和目标的,艺术的基本品格也是审美。

艺术作品是真善美的结晶,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禀赋的诗心,映射着天地的诗心。《诗纬》云:“诗者天地之心。”美的愉悦感来自人类文化意识。优美所评价的是表现和形式,而深刻和崇高,作为审美价值,却体现了艺术在文化中的价值品格和价值理想。这如黑格尔《美学》中所言,“在艺术里,精神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艺术家们无不把体现着“历史理性”的“真实”视为艺术的生命,表达的真实是作品成为杰作的前提,艺术作品美不美就看真实于否,而艺术的真实性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

第2页

艺术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艺术的创作也不是那么随意的。基于这点,在欣赏了《日本对旧房屋的改造改建》之后,我有了更深的感触。片中的改建大师,通过自己对美的构思,将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在最有限的区域内,使得所有的事物最大化的利用并且给人情感上的一种享受,使人感到震撼。当然,我承认并佩服创作者那奇特的创意,我不得不说这种创造是人类更加文明化的体现。这种将原本普通的事物和艺术组合竟将艺术的美感表现的如此尽然。她给人精神上的愉悦感是不能用单调的语言来阐释的。我想对艺术的审美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情感的投入的。

艺术是属于人文的,这种艺术审美能力是作为每一个现代潮流下的人更应该学习和具备的,我想就我自身而言,作为一个理科类的学生,先前对艺术的学习和理解总是很肤浅、欠缺的。在所选的这门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秀的艺术创作,包括老师自己的创作,欣赏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于我这样的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难得的,同时给我的印象却是深刻的。一方面我了解并学到一些基本的与艺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直观的欣赏,即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这种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展现的魅力,让我对艺术有了一些好奇和喜欢。她带来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能够培养一种艺术精神,能了解相关的艺术知识,更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

艺术学习对我们文化素养的提高总是很重要的,对我们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知道好的艺术作品的欣赏总是能够提起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我们愉快地从中受到教育。这也正与

第3页

现代社会注重大学生人文气息的培养相吻合的。时代在变迁,为适应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感知、领会美,提高审美素质也就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的人力资源。因此,必须正确引导大学生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吸纳我们人类那些先进文化成果,抵制不良文化影响,提高其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这才有助于我们获得全面发展,这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大学生艺术审美的学习和培养对造就高素质、完美的人格有很大影响。我们深知:高雅的艺术作品往往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是高雅文化的集中体现,他们吸纳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因此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助于我们审美能力的快速提高。艺术学习能够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人的审美认识深化到观念、再到美感的知觉是逐渐的,而艺术学习与我们的文化修养的密切程度也不可估量的。大多情况下,人的艺术修养程度越高, 审美能力越强, 就越容易接受进步的政治信念和道德观念, 就越能激发人们追求真理的力量。每一件艺术创作都有其表现自己的目的,都隐含着某种思想的感染。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其感情上的喜、怒、哀、乐与荣、辱、美、丑,都伴随着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而发生。我们感官到的一方面是创作者的情感寄托与思维,另一方面是表演者的真情演绎。在欣赏了老舍的话剧《茶馆》之后,那种

第4页

情感上的赏心悦目,那种心灵上隐隐约约的含蓄美的感受总是让我有所联想,同时也会引发人的一些新的思考。

艺术给我最初的感受总是高深,难以捉摸的,而通过对一些艺术作品的赏析已经让我对生活有了一些新的感触和思考。我很清楚,单单凭借几个艺术作品的赏析是不可能像专业艺术学生那样有很深的见解,但作为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欣赏一些高尚的艺术作品对专业的学习总是利大于弊的。在大学学习中,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审美的塑造与培养也是必须的。毕竟以后针对就业,从事这种工作是要求一定的设计能力,但也需要审美能力,一个好的设计或是创意只有是美的,才会让人心动,引起人的注意,进而产生兴趣。这样的互动才会有好的反馈,所以对美的创作的欣赏是很有必要的。试想一个缺乏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差的机械设计者,为设计提供毫无艺术性更谈不上外观美感的好创意、那么势必是很难在竞争中获胜的。我们不能不说---艺术应成为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艺术修养说到底便是一种人生修养。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不难发现自己的人生轨迹以及自己的审美趋向和精神认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欣赏就是欣赏者对自己人生和生命的欣赏有一种遥远的距离。对艺术创作的欣赏在一定程度上总是能调动我们的情感共鸣,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思索。

我想,艺术教育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艺术是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激发我们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我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其全面和谐的第5页

发展;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及发展的。这种培养是需要更多的投入的,只有在思想上重视她,去接近她,这样我们才会在人格上提升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学习英语词汇的艺术 篇3

一、利用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掌握单词的拼写形式

词的读音和拼写形式是词存在的基础,是各个词相互区别的第一要素。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统一与结合,使学生把一定的音同可能对应的形联 系起来,又把一定的形同可能对应的一定的音联系起来,通过反复练习在大脑中建立起来一类一类词的音、形 模式联系,如让学生把长元音[i:]和she,see,sea,piece等单词中的元音字母及元音字母组合的形联系起来。

二、利用具体情景掌握单词的读音和语义

具体情景指的是生活情景、模拟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 景、想象情景,在具体情景中教单词、学单词,不但可以克服孤立记单词容易遗忘的缺陷,而且能培养学生灵 活运用单词的能力,学会在交际中使用单词。

三、教新词的艺术

(一)介绍新词汇(让学生先不看书,看教师示范表演。)

1.翻译法。把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译成汉语介绍给学生,这样教单词既快又简便,适合初中一、二年级 学生。

2.直观法。

1)利用实物介绍新词汇。如:Look,this is a watch.(用手指着手表)

2)利用图片介绍词汇,如:面部(faces)

(附图 {图})

简笔画要画得快,边画边交流,达到用画表达词义。

3)用模拟、示范动作或面部表情介绍词汇。如:Look——I am opening the door. I am writing some words on the paper.然后利用手势、动作指导学生模仿做。

总之,用直观法教词汇,生动活泼、快而有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记。

3.用举例的方法介绍词汇。如:教lazy 这个词时,就可以说:All of you study hard,but Xiao Ming doesn‘t study hard. He is very lazy.He gets up late and then does nothing all day. He is not a good student.这样通过一个例子使学生既练习句子,又清楚、准确地领会了单词lazy的意思及其怎样灵活运用。

4.同时使用几种方法介绍词汇。如:Look,he is smiling. Now look at me.Iam smiling,too.(用面部 表情)smile. We smile when we are happy(作手势让学生重复),学生:smile.老师:Good,what does it mean?(学生说出汉语意思"微笑")

5.使用斜线介绍新词。如:I go there by bus. He goes to school on foot.在斜线旁给一个句子或一个 词,目的是斜线上的词放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来区分词的意义上的细微差异。

(附图 {图})

6.利用诱导的方法介绍新词汇。如:老师指着眼睑问What about this? Look -I can open and close them. They are …eye…?学生答"眼睑"。老师接着板书出eyelids。这样诱导的优点是在于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 到这个新词上来,对了解这个词产生兴趣。

7.利用直接介绍法。直接介绍讲解词汇,让学生重复。如:介绍新单词wrist,老师:(Pointing to wrist ). Look,this is my wrist. Can you say it?学生重复说wrist两遍。

8.利用下定义法。如:breakfast——the first meal of a day. Anoun is the name of a person, plac e or thing.

9.利用各种关系解释词义。

1)利用事物的特征:

Ice is cold. Water turns into ice in winter.

coal is black. Coal burns When coal burns, we get fire.

2)利用因果关系:

Xiao Li has not taken his lunch, so he is hungry.

I have drunk a lot of water, so I am not thirsty now.

3)利用先后关系或自然顺序:

Spring comes before summer.

Sunday comes before Monday.

We take our breakfast at seven in the morning.

We take our lunch at twelve.

(二)操练和使用新词汇。介绍新词汇,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词汇,而操练和使用词汇目的是保证学生正确而 迅速地说出新的词汇。

1.操作的方法:

1)教师提出词汇让全班同学思考,在人人思考的基础上,让个别同学说,并让同学们纠正。

2)让学生互相说(一问一答),鼓励人人开口。

3)做听写练习。让上、中、下三种程度的同学代表到黑板上听写,其余同学在原座位上听写,然后让同学 们先纠正。

2.使用新词汇。如:学习market(市场)这个词,教师围绕这个词连续提问问题,让学生回答,重复使用 这个词,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掌握这个词。如:

Do you often go to the market?

Do you live near a market?

When does your mother go to the market?What does she buythere?

(三)词汇的扩展。学生学习一个新词汇时,往往想知道一些其它与其相关联的词,这给词汇的扩展提供了 自然的良机。下面介绍几种词汇扩展的方法:

1.关联词群或称联想词群。如:教fruit时,指出这是水果的总称,为让学生联想到有关水果的词,教师在 黑板上表示关联词群:

(附图 {图})

这样联想,就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同学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2.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将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密切结合起来。如:

1)利用拼读规则:学生知道了ar读[a:]的规则后,可帮助记忆arm,art, part,party, dark, argue等词。

2)利用词形变化规划。如总结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可分为:

A-A-A型:cut-cut-cut put-put-put

A-B-B型:build-built-built dig-dug-dug

i-a-u型:begin-began-begun drink-drank-drunk

3)利用构词法知识。

a.利用同根词:如教过use后,经过构词分析,学生就可以推测出useful,useless, user的词义来。教师就 可以说:"useful" comes from"use".It means "of use". "Useful" comes from "use", too. Itm-eans "ofno use"or "not useful".

b.利用分析前缀的方法。如教retell,rewrite,学生已掌握了tell,write,要向他们解释前缀re-的含义 是"again"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推测出retell, rewrite的意思来。教师就可以说"Retell"comesfrom "tell". "Retell"means "to tell again."

c.利用分析后缀的方法。如在学生已学过China, Japan的基础上,指出后缀-ese的含义,学生就很容易推 测出Chinese, Japanese的意思来。

d.利用分析合成词的方法。如在学生学过wait与room的基础上,就很自然推测出waiting-room, reading -room的含义来。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4)利用归纳、对比法。

a.利用同义词。同义词都是相对的,比如nice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它的同义词可能是pleasant(令人愉快 的),kind(亲切的),fine(好的)……。根据这个特点,不要孤立地看某词的同义词,而要把它放在句子 中来看是不是同义词。如:The weather is nice today.和Thew-eather is fine today.这两个句子中,nice和 fine就是同义词,可以相互代替。

b.利用反义词。在英词中表示相对的概念的词汇经常可以遇见。如学过big以后,当学到small时,可以指 出Small means not big.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 解small的意思了。常见的意义相反的词很多很多,如:g-

c.同音异义异形词的对比。如:

(附图 {图})

5)利用联想找规律。如由tree联想到branck, leaf, green,yellow, colour,flower等。

6)把单词放在句子里,放在各种搭配里记。如:pronunciation可放在Your pronunciation is good. My pronunciation is poor. I m-ust improve it.

利用以上教词汇的艺术,可以克服过去词汇教学中的孤立教词汇,讲得过多,消化不良;接触少,重现率 低,吸收少;主次不分,平均用力,负担过重;系统性不强,边学习边遗忘的缺陷。相反,能够贯彻质量并重 ,逐层加深,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着眼于词汇教学之外,集中分散,交替互补的原则和方法。同时还能使词 汇的意义和用法的教学、词汇的读音和拼写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英语词的读音和书写形式时,不感到杂乱,而感到有条理、有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习管理的艺术 篇4

我把自己看成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桥梁, 先从高层那里理解战略思想, 然后传达给员工。我压抑住自己的好奇, 克制住每件事都要自己过问的冲动, 充分信任员工, 给员工一定范围的自由。我深信, 这才是真正有艺术的管理。而且作为管理者, 当员工的价值观与公司的不符时, 你要大胆做出决策。

当然, 这些管理经验也是从大大小小的“挫折”中得来的。

1992年, 我成为语音识别小组经理时, 只有31岁, 没有任何管理经验。我不仅要管理和我年龄相仿的工程师, 还要管理资历比我深得多的“老苹果人”。

一位年近60岁的老工程师分进了小组, 他根本不把我这个年轻经理放在眼里, 非但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还故意反对我的决策, 在会上公开对我发难。我一忍再忍。结果, 部门的某项指标常完不成, 我的火又发不出来, 憋在心里很难受。

怎么办?我想到了公司为每个中层管理人员配备的“管理导师”———佛瑞德。他语重心长地说:“开复, 作为管理者, 你的性格过于软弱。当你需要作正确选择的时候, 你需要拿起手里的武器。做经理, 不仅要有智慧, 还要有决心。我命令你, 一个月之内, 把这个人开除。”

回到组里, 我试着以坚定、严厉的态度对待这个老员工。在会上, 他如果故意反对我的观点, 我会正告他, 九成以上的人都赞成这个观点, 因此没有讨论的必要。在非公开场合, 严厉警告他漫不经心的工作态度。另外, 当他达不到明确的工作目标时, 我会及时提醒他。对他说话时, 我也不像温吞了, 而是有条不紊、斩钉截铁。一个月后, 他终于发现, 开复已经不好惹了, 苹果已经不好混了, 不久, 他主动离开了公司。

“管理导师”听到后说:“好的管理者不能只是个技术专家, 他需要有多元化的领导力。在领导力方面, 我觉得你的同情心很强, 所以员工大都喜欢你、信任你, 这很重要。但很多时候, 你需要展现你的魄力。所以, 我给你出了个难题, 希望你理解, 并不是对每一个人好, 就能赢得尊重。尊重原则, 有效执行, 才是管理的真谛。”

此时, 我才体会到“管理导师”的良苦用心。

如果说, 这一次裁员考验的是我的决心, 那么下一次裁员, 就真的是考验我的勇气, 因为我要裁掉的这位, 是我的“同门”师兄。

这位师兄工作散漫, 没有太多的业绩, 经过多方打分和测评, 他被列入了被裁员名单。名单里的另一位是一个年轻人, 他刚来, 还没有机会表现。我觉得, 应该把留下来的机会给年轻人。

师兄知道危机后, 跑来恳求我。他说, 自己已经40岁了, 又有两个小孩, 希望我念及同窗情谊, 放他一马。瑞迪教授甚至也给我打来电话, 暗示我尽量照顾师兄。

我真是不知所措, 于是, 用“报纸头条测试法”, 检验自己的言行。这种测试法, 就是在一件事情还没发生前, 假想一下:明天, 如果你的亲友读到你做这件事的新闻, 他们会读到怎样的标题?是否对得起你的价值观?

我的测试结果是:第一, 裁掉那个新员工, 头条是《徇私李开复裁掉无辜新员工》;第二, 裁掉师兄, 头条是《冷酷李开复裁掉同窗师兄》。相比之下, 前者对我的打击更大, 因为他违背了我基本的诚信原则。如果是这样, 我将无法做一个尽责的职业经理人。

最后, 我还是选择了裁掉师兄。虽然我相信是正确的决策, 但也让我痛苦, 因为它毕竟违背了我怜悯和同情他人的原则。师兄走的那天, 我告诉他, 将来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 我都会尽量去帮他。

这之后, 我经常郁郁寡欢。导师开导我说:“学会如何管理人, 其中重要的一步, 就是怎样处理裁员的问题。当你迈出了这一步, 你已经在不知不觉地成熟和长大。”

被我裁掉的师兄十分气愤, 他甚至在名片上印了一行红字———“被李开复裁掉”。我确实感到相当不舒服, 但是, 当我反复审视自己的决定, 发现我并没有做错时, 也就迈过了这道心理难关。

从1993年开始, 苹果的业绩下滑, 经常裁员, 停止涨薪, 员工们总是带着失望的情绪, 这对管理者是非常大的“考验”。

一次开会, 一位员工的妻子和朋友全被裁掉了, 对公司的政策非常不满, 就把怒气都发在我的身上。他当时说了一连串很难听的话, 其语言的粗俗程度, 即使在最鲁莽的美国人中也极为罕见。我的第一反应是气愤, 就在即将爆发的那一瞬间, 我想到:“人难免会在亲人受到伤害时失去理智, 难免会在灾难来临时失去风度。”接着我又想到, 一定有不少员工也持他这样的想法, 只是不敢表达罢了。最后我想到, 我代表的是公司的利益, 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影响了正常工作的进展。

于是, 我非常冷静地说:“现在这个时候, 对你、对我、对公司来说, 都是非常困难的时期。我理解你的心情。等你冷静下来, 如果有什么建议, 请你告诉我, 你认为最合适的做法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可以仔细聊一聊。”

后来, 那个员工私下向我道歉, 并感谢我没有让他难堪。后来, 这位员工举家搬到欧洲, 每年都会寄贺年卡给我。

学习艺术作文 篇5

在我还上低年级时,总能听到、看到一些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在学校里吹号打鼓,我当时想,原来吹号、打鼓这么神气呀!等我上高年级时也要参加鼓号队。后来,在我上五年级时,学校选队员于是我也参加了,当时我很兴奋。终于可以神气一把了。可是当我学习吹号的第一天就让我感觉到了吹号并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简单的。

还记得老师第一次教我们吹号时让我们把嘴先绷紧,然后吹一下号嘴,就可以吹出声音了。当时我想吹号原来这么简单,于是照着老师说的我使足了劲吹起号来,怎么没有声音,我又鼓足了劲吹一次还是没有一点声音,这时老师又说不是憋足了劲就会把号吹响的,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接下来的几天里我都按着老师说的方法去练习终于把号吹响了。当时我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号是吹响了,接下来练习吹音符可就更难了,声音吹的就像老黄牛一样。虽说第一个音是最轻松的但对于我这种个子小、肺活量又不大的人来说,真是困难极了。而且刚开始练的时候嘴还会痛。看到别的同学进步的那么快,我真是心急如焚啊!

回到家里我曾对父母抱怨说:“号真难吹,我不想学了。”听了我的抱怨,爸爸并没有生气,而是告诉我“做任何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面对困难不放弃,不半途而废的人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后来,父母和老师鼓励我,使我有了信心,并决心一定要吹好。

讲究教学艺术 激发学习兴趣 篇6

一、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阅读既要通过对课文的语言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每节课都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使导言、结语、讲述、点拨、小结等都力争达到明晰,富于启发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巧设悬念,设计了这样的导言:“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学生一听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马上接着说:“什么地方呢?”说完板书:桂林。“哦!”学生恍然大悟,议论纷纷。没去过的学生产生疑问:桂林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而去过的学生则大谈桂林风景之美。这时,我顺势引上一语:“桂林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她的美丽吸引了广大的中外游客。谁知道桂林什么最吸引人?”去过桂林的学生马上回答:“桂林山水!”我接着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桂林山水!”接着把课题板书完整:桂林山水。这样的导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学习。当然,设计导言因文而异,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以中心命题的课文,适宜“开门见山,直接释题”;那些节选的文章,则需要“交代出处,简介作者”;成语故事、童话、寓言一类的课文,可以在导言中“揭示中心,说明道理”……总之,导言应当鲜明而富有启发性,简洁而富有艺术性,既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应引导学生定向思维。

讲解一篇课文,推敲导言固然重要,斟酌结语也不容忽视。结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可以结合板书设计,有的应照应导言设计,有的应扣准文题设计,有的应抓住中心设计,有的应根据写作特点或训练要求设计,从而达到“课尽趣尚浓”的效果。

二、巧妙引导体会情感

教学艺术,是移隋的艺术,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教课入“情”,学生读书才能入“境”。老师讲课总要带着一股激隋,才能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也想像老师那样投入情感,倾情阅读。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我先用带感情的描述,把学生带入情景——一个又阴又冷的大年夜,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卖火柴。再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是怎样卖火柴的,让学生体会,在那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苦的小女孩受尽了欺凌和痛苦;接着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想象大年夜街头的情景,体会富人们是如何欢度佳节的,再让学生把穷富两方对照,联系起来体会,唤起全班学生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闪亮明旺的大火炉,冒着香气的烤鹅,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的圣诞树,并且启发学生——与可怜的小女孩的悲惨处境对比,然后把课文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就使学生进入作者创造,老师再创造的情景中,更进一步激起他们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进而再一步要求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动用想象的艺术来抨击那个人压迫人的不合理的社会,以表达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的。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断地随着老师的引导,在十分活跃的状态下得到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也同老师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很好地领会了文章的中心。

三、注意创造课堂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究。要形成这样一种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而当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意料的。

我在指导学生给《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划分段落时,课堂上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将全文分为两段,根据地点的变化来分;一种是划分为四段,他们是依据话别对象的变化来分:先写跟大娘告别,接着写跟小金花告别,再写跟大嫂告别,最后写跟所有亲人告别。课堂上双方据理力争,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理由上,后者都占了优势。经过认真分析,我当即表态,两种说法都对,因为各有道理。学生们各自带着胜利的喜悦,学得有滋有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而言之,注意讲究教学艺术,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优化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篇7

一、导入新课的艺术

“施之教法, 贵在启导。”英语新授课的“导入”, 不仅是新授内容的导入, 还是前后课、上下环节的承上启下。如:以复习数数—count from one to thirty。引出得题“Lesson Thirty”;让学生自由谈论天气“It’s fine.”引出四会句:“How’s the weather today?”的新授句式;教新词boat, 先听旧词的发音后替换成, 学生就能由会拼coat到自拼新词boat, 再看外衣的图片, 小船的图, 连贯自然地听、猜、拼引入单词学习, 学生既巩固了“oa”发[əu]的发音规律, 又认识了“c”发[k], 学生就会说、会拼、会写、会义了, 顺当又便捷。

二、变换教学形式的艺术

从生理上讲, 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的单调, 使兴趣转化为抑制, 降低学习效率。小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等特点, 采用多种形式, 如唱英语歌、看录像、做游戏、表演、竞赛、多媒体等进行有趣的比赛和角色扮演, 寓教于乐, 吸引学生。同时, 教师需要创造一种有利于开发智力的、积极进取的、紧张的课堂气氛, 紧张中要有活泼。围绕教学目标,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加快语速, 培养学生快想, 动口快, 动作快。采用快节奏教学, 情境新, 手段多,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 教师应注意语言要幽默风趣, 态度要和蔼可亲, 举止要端庄文雅。对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诚如一句谚语“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一般说来, 学生对某位教师产生了恐惧, 那么对他所教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反之, 被学生所喜欢的老师一走进课堂, 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泼,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所以,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经常变换教学形式, 每天给学生一种新颖的感觉, 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才会持久。

三、动静结合的艺术

不过教师不同于演员, 演员的表演在于逼真, 要形神毕肖;教师的表演在于会意, 要有感染力。同时, 教师也是导演。一堂课如果教师导演得好, 已是成功的一半。例如, 在教“come here, go to bed, sand up, sit down”时, 我先让学生通过动作领会词组的意思。比如:学“go to bed”我先作出去睡觉的动作, 反复重复几遍, 然后问“What’s the meaning?”学生自然会想到“去睡觉”。“stand up, sit down”是一组相反的动作。我先让学生认真地听, 注意朗读时的语言语调, 再配以动作, 让学生领会其意思, 然后熟读。最后, 表演“听命令, 做动作”游戏。如:“Stand up, boys.”“Sit down, girls.”“go to bed.”在学生完全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一系列动作加深、巩固新知识, 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这里先由学生的静——“听”, 再到学生的动——“做”, 两方面结合起来, 既让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 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艺术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使英语课堂教学熠熠生辉。在小学五年级Lesson19 (Book2) 中的词组“play a game”时, 电脑出示几幅一群小朋友在兴高采烈地做各种游戏的画面。老师问:“What are they doing?”, 学生很轻松地说:“他们在做游戏。”接着听录音和学着说“play a game”。然后老师说:“Class, let’s play a game today.”, 学生神采飞扬地说:“Ok.”这时电脑上出现一个小男孩——李雷, 指定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对李雷说:“Li lei, show me your hand”, 电脑先回答“Great!”, 再闪烁“手”。“Li lei, show me your foot”, 电脑先回答“Great!”, 再闪烁“脚”。“Li lei, show me your……”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体验到满足和乐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 更加坚定其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

五、运用体态语的艺术

实践证明, 非言语交际形式, 在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卓有成效地用它来进行交际, 诸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眼神与学生接触的距离和声调等, 例如, 在每堂课开始后, 要进行Free Talk的教学, 我经常微笑着走到某一学生的面前, 带着手势, 先打招呼, “Hi, Huang Min.Good morning (握手) 或Nice to meet you again (握手) ”, 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

艺术学习 篇8

一、帮助学生认识素描,感受素描魅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第一步就是让学生了解素描的重要性。比如,美术教师站在美学创作的角度上,和学生一起分析经典作品。让学生明白,任何一幅作品,如果不从素描开始,就无法称之为作品。特别是艺术生未来想从事的行业都是和艺术设计有关,素描就成为了基础技能。第二步就是让学生发现素描的真正魅力。素描不仅是一项基础技能,更是一门创作。很多美术大家的经典作品都是依靠素描技能展现出来的。比如,达芬奇的人体素描作品,形象的将人体结构展现出来。

二、引导素描名作鉴赏,感受素描之美

当下,对素描的教学模式就是“临摹、照片、临摹”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将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作业点评上,没有帮助学生培养欣赏经典作品的能力。高校的专业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走进艺术大家的作品当中,感受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学习素描这门课是同样的道理,首先要让学生欣赏名家的作品,稳扎稳打。美术专业教师可以安排课程,带领学生到艺术馆欣赏经典作品,体会素描作品所展现出的美感,揣摩艺术大家的手法和他们所传递的情感,进而临摹这些作品,感受素描艺术作品真正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爱好。

三、改变素描教学的模式,建立新型课堂

在过去的素描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台上对其进行简单的讲解、示范,学生在下面进行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对其没有一点兴趣,导致学习效率非常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比如,带领学生进行欣赏艺术大家的作品、围绕素描的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等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电子白板、先进的网络,形成一个全新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合理运用激励的手段,唤起学习激情

关于素描课的教学,教师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不仅需要教会学生素描技能,还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大胆的创作。为了激发学生的艺术细胞,教师在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的时候,要利用亮点原则,多用肯定的、鼓励的话语,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由衷热爱。在品评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互评,鼓励他们发现对方的优势,培养他们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素描的修养。如果有特别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参加比赛,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素描的兴趣。

五、灵活选择绘画工具,鼓励自由表达

由于美术考试中,对素描的工具有所限制,只有铅笔和炭笔。很多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只允许学生使用简答单的工具,加上学生的技术水平有限,导致所创作的作品没有太大的新意。其实,在素描学习中,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所产生的效果也非常神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素描工具,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不要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而是将培养学生学习素描兴趣放到首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如户外写生、名家作品欣赏、临摹作品等,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真实、有艺术价值的内容带入课堂,为学生营造出现代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自己独特的创作魅力。老师对这些作品要及时给予肯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这门课程的欲望,让他们在精神层面上对素描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能够在某个学科上有所成就,第一步就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素描水平。

摘要:高校美术专业包含了很多门课程,其中基础课程就是素描,为学习其他美术方面的知识奠定了基础。美术专业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的是“3+4”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却很难培养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3+4”艺术生素描学习的水平。

关键词:3+4艺术生,素描,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肖萍艳.论如何在中职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J].美术教育研究,2015(6).

[2]张学慧.如何提高中职素描基础课的吸引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4(12).

学习言语表达的方法与艺术 篇9

一、众里寻他千百度———课本中的“变式句”

在备课时如对课文的言语作一番研究, 往往就会有这样一些惊奇的发现———变式句, 学生有“陌生感”的句子。

(1)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 坐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语言的魅力》)

(2) 渐渐地, 它的胆子大了, 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冯骥才《珍珠鸟》)

例⑴这个句子的基本句式 (即常式句) 是: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坐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为了突出表达盲老人是“坐在大街的路旁”, 故状语前置, 凸显了盲老人坐的位置, 同时又让“施动者”———盲老人后出现。显性的“繁华”与隐性的“可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时将变式句与常式句相比较, 使学生领会由于词序的变化, 而带来的情感差异。

例⑴的基本句式的修饰语很长, 阅读起来十分吃力。教学时还可以把这个长句改写成短句, 以丰富学生的表达。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 坐着一个老人, 他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或“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坐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 衣衫褴褛、头发斑白。”

例 (2) 这个句子的基本句式是:“它的胆子渐渐地大了, 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渐渐地”故意被提到句子前面以示强调。教学中将变式句与基本句子比较, 情感的差异性便了然了。

(3) “瞧, 先生们, 这盏灯亮些。” (《生死攸关的烛光》)

(4)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李星华《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两个句子主谓易位表示说话人心情急切。与常式句比较, 急切心情的语意就更明显。

(5)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 没有, 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 (《夜莺的歌声》)

(6) 请起来, 廉将军, 请起来吧! (《负荆请罪》)

以上两句为了强调谓语, 将其提在句首以后, 在通常的位置上仍然让它重复出现。如果将前置的谓语“没有”“请起来”删去, 句子表达的情感就减弱了很多。

笔者不厌其烦地列举, 目的是说明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言语、智慧的表达。教学中我们可以与孩子一道尝试着做一些常式句与变式句之间的转换练习, 体会表达情感的差异, 丰富表达手法。比如:

(7) (可是) 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包公审驴》)

(8)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包公审驴》)

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学着把这样句子的词序做一点调整或结构做一些改变, 品味言语情感的细微变化。例 (7) 可这样表达: (可是) 驴却是瘦驴了, 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例 (8) 可表达为:王五爱护它, 就像珍宝一样。

二、犹抱琵琶半遮面———含蓄的言语表达

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是把话语说清楚, 让别人明白所表达的意思。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语境, 特殊的情感言语者不便直接表达, 故意隐匿自我感情。相同的文字, 不同的意义, 这就要求读者不仅关注语言形式上的意思, 还要通过联想或推断, 探究文字背后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含义, 这就是语言的间接表达, 笔者称其为含蓄的表达。

(1)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鲁迅《少年闰土》)

很多教师在教学《少年闰土》中的这段文字时, 重点教授两个破折号的作用, 和“无端”“一件”等词语的意思。却忽视了思考这段文字这样表达的含义。

笔者以为这是作者在表达上的需要, 故意造成句意不连接, 不完整。含而不露的意思就是———不知道, 不知道, 瞎猜知道, 其背后就是隐藏着一种强烈的“想知道”的情感, 表达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把我们平时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不知道但又迫切想知道”这种欲罢不能的情感, 表达得淋漓尽致。

(2)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 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喜欢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是反问句还是设问句, 这就没有真正抓住本句的深切含义。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小女孩迫切想擦燃火柴暖和暖和小手, 却又不敢擦燃火柴。她一整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 现在又要擦燃火柴暖和小手, 她害怕爸爸打她。可是天寒地冻, 穿着单衣, 赤露着脚, 饥寒交迫, 实在难以忍受, 这种痛苦斗争折磨着小女孩,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是怎样的思想斗争和痛苦的决定啊!平淡的语句, 滴血的情感, “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啊!

(3) (花生米并不多, 可以数得清颗数, ) 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何其芳《一夜的工作》)

花生米的分量究竟增加了没有?诗人何其芳为什么不直接地、清楚地、明白地告诉读者?此句的真意在于表达了周总理生活简朴。如果教学中一味地探讨究竟花生米增加与否, 就陷入了教学的误区。

间接婉转的语言表达, 使读者在品味言语中体察其本意, 认识更深化, 感受更强烈。这种意在言外, 思而得之的智慧言语, 教学中应让学生读之、悟之、学之、仿之, 方能真正提高学生言语表达的技能。

三、僧敲月下门———炼字艺术

对词语的推敲与选择, 古人谓之曰“炼字”。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用词典范, 文辞优美, 其中不乏“炼字”艺术。

(1) 石级边上的铁链, 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真叫人发颤。 (《爬天都峰》)

(2)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谈歌《桥》)

(3) 他们的头上只有一个房顶, 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 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4) 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 …… (冯德英《春潮》)

例 (1) 中一个“挂”字, 夸张修辞, 说明了石级几乎是直上直下。例 (2) “疯”字暗含夸张, 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异常表现。例 (3) (4) 对比“灌”与“挤”奇妙之处跃然而出, “灌”说明了裂缝很大;“挤”说明门窗的缝隙很小, 且有拟人的修辞手法。

小组合作学习中聆听的艺术 篇10

小组合作中要求组内成员根据一定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然后在课堂上加以展示。不管是小组内讨论的环节, 还是全班小组互相展示的环节, 认真地聆听是十分重要的。而我的学生基本上能够做到小组之间认真讨论, 然后给出答案, 可是他们在展示的环节中, 只是在看他们自己的结论, 或者准备自己的, 而不能集中精力关注别人的发言和展示的内容, 所以这样相对来说, 他们就失去了全班这个大的“组”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 他们有的只是组内五六个人的集体智慧的总结。

聆听在小组合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它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能够听取别人的观点和想法, 那小组合作在这个课堂中就真正的黯然失色了。

人的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 要想改变是很难的。而学生的这种习惯也是长期形成的,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我实行了以下解决的措施:

一、重视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上课之前学生要充分预习好老师上课所要讲授的内容, 这样在小组合作环节他们才会准备得更充分。在展示环节他们不关注别人的回答,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自己讨论的结果不够自信。如果他们的准备工作做好了, 那么他们就会自信满满地去倾听别人的发言, 而不是在各顾各地准备自己的展示。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重视预习并教会学生预习。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 我们学校把预习指导编写在导学案中让学生完成。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做到要有具体的思考问题、预习方法、细致的预习步骤。预习做到“三给”, 即给时间、给要求、给方法。通过反复的训练,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重点培养小组长

组长在一个小组中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要学会合理地给组员分配好任务, 也要负责选好纪律组长, 在讨论和展示的环节监督各个小组成员, 这样从外部因素, 有利于帮助同学们形成一个良好的聆听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组长要帮助大家分工, 谁完成什么任务, 在讨论后要和组员们一起总结小组的观点, 提醒别人认真地听取组员的汇报, 给予组员发言和动手的机会, 并阻止组员的不当行为等。在小组合作的初期, 这种借助外力的互相监督和帮助还是很有必要的。

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还是协助者。组长就是小组里的小老师, 小组中作业的收发, 需要小组长完成;学生的作业情况需要小组长汇总;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需要小组长观察汇报给老师;课堂上教师的指令需要小组长贯彻。所以, 小组长的培养直接决定着小组合作的成败。

三、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学会聆听不仅仅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人与人的交往中, 学会聆听别人的话, 这是对对方最起码的尊重。教师不应该仅仅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聆听, 在生活中也应培养学生们养成了这样的一种好习惯, 那么在课堂上, 不用老师强调, 他们自然就会做到很好。

在平常的教学中, 针对学生急于发言的心态,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如果一个人在陈述意见或提问时, 你自己也想发言, 对同一个问题, 你必须等别人发表完见解后, 可以直接站起来说;对不同的问题必须先举手再回答。这样的方法必然要求学生在认真倾听以后才能做出决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如果自己在发言时同学们不听会怎么想?真正懂得倾听是一种礼貌, 是尊重和理解。

条条大路通罗马,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 而且我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沿着这条道路摸索这前进, 相信我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向奥巴马学习管理艺术 篇11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一个成功的总统背后则有一群男人和女人。奥巴马,美国第56届、第57届总统,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总统,他的背后是一群80后。2013年1月21日,奥巴马宣布就职连任,其演讲稿就是由一个叫法罗的80后年轻人带领着自己团队,在白宫的一角吃着成盒的比萨熬夜写出来的。

80后,被称为个性一代的新新人类,是一群不折不扣的“个人主义者”,面对如此一支“个性化”的新生力量,奥巴马是如何让他们变“个性”为“共性”,并拼尽全力助其竞选和连任总统成功的呢?

为梦想而战

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步入社会时,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站队”——跟对人。站队即你要从事的行业,你要跟随的领导,你要开拓的领域。正确的站队,会让你的仕途更加顺畅,更有机会平步青云;错误的站队,也许就难有出头之日。

谁会想到一个无钱、无权、无靠山,而且名字还有些滑稽的“三无”黑人能当上美国总统,可是在美国这样一个民主的国度呢,一切皆有可能。但是站在这样一个“三无”黑人的旗下,是不是过于冒进,还是赌一把风险与机会共存?是什么吸引了无数精英纷纷投靠奥巴马麾下,是丰厚的待遇?是入驻白宫谋个一官半职的许诺?都不是,依然是马丁·路德·金慷慨激昂的“I have a dream”,“美国梦”激励着年轻人聚集在奥巴马身旁,并为了共同的梦想而并肩奋斗。奥巴马向其团队描绘了一个未来美好的愿景,告诉所有人“不是为了某个人工作,而是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这一招,两千多年前的汉高祖刘邦也用过。刘邦是个高明的政治家与企业家,刘邦只用了四字便得到了天下的统治权——“奖赏封用”,这四字真言是汉高祖刘邦智慧的表现。对于工作干得好的下属刘邦会给予奖赏以作鼓励。“封”在汉朝就是予以封地,同姓的封王,异姓的封侯,在现在来说就是放权,对于自己信任的员工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把权力和责任都交到员工的手上,会激发员工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工作。“用”则是对非常有才干的人加以重用。因此张良成为刘邦的智囊,为刘邦出谋划策;让韩信成为外联主管,带兵打仗,扬名在外;萧何则成为后勤部长,振国安民。

确定管理制度

明确的使命和团队文化是一支渴望所向披靡的队伍所必备的两个因素。俗话说商场如战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总统选战的竞争程度更甚于商战,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

想要赢得最后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对外。因此,内部团结一心是赢得选战胜利的前提条件,也是必备要素之一。内部的钩心斗角,互相猜忌是奥巴马团队的大忌。在奥巴马团队中绝不允许有这样的事情出现。与其他候选人团队中的内斗、背后捅刀子、不择手段上位相比,奥巴马的这种“团结政策”更具吸引力。

创建新团队,必须先树立原则。奥巴马为其团队规定正确的竞选战略以及人与人之间要互尊互重,无论你职位高低,保持彼此的尊重是首遵守则,在遇到危机时要携手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互推卸责任,互相埋怨。明确整个竞选团队是为了服务于这个事业,为了共建美国梦,而不是为了私人野心。这种“大同”式的管理制度,在以“自由”与“民主”著称的美国特别受用,这是奥巴马吸引精英投其麾下的一个重要竞争优势。

任何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团队都需要管理,奥巴马对团队的管理在于他给所有的团队成员一个对于未来的美好期望,使所有人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管理的作用就像是磁铁与铁钉一样,企业就是磁铁,员工就是铁钉,没有磁铁,铁钉永远不会自动聚集在一起。

设置薪酬上限

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 它的成功主要原因应归功于沃尔玛独到的企业管理模式,其中成本控制在企业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沃尔玛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成本控制体现在许多细节上,在沃尔玛的各级管理人员办公室中,看不到昂贵的办公用品,办公室也没有经过豪华的装修,沃尔玛还鼓励员工尽力为公司节省不必要开支而开动脑筋,出谋划策。沃尔玛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对于那些能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此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合理的开源节流可以使企业积蓄实力,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奥巴马就是一个“过日子”的高手,在其竞选总统的准备中,设置薪酬上限是他的一大精明之举,把省下来的钱都用于总统竞选上,而对于其团队,美好的前景则是奥巴马给其团队最好的福利待遇。

设定薪酬上限不失为一个精明决策。除财务总监之外,团队中所有人的月薪不得超过一万两千美元,虽然这个数目在普通行业中属于高薪范畴,但在很多州竞选中,许多人都可以拿到高于此薪酬两倍以上的收入。设立薪酬上限的目的是可以免于在薪资谈判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这些时间可用于做一些对竞选成功更有益的事情。对于所有低级别员工则采取分级工资制度,新来的员工一视同仁,只要是有能力并怀有美国梦的热血人士,无论资历怎样,都有机会在奥巴马团队中实现他们的梦想,这一点在其他竞选团队中是不存在的。

整个团队不仅对薪酬设定了上限,而且还实行了一条不提薪制度,除非更换岗位,且职位担当责任更加重大,否则一直到竞选结束薪资标准都与最初设定的相同。一切省下来的金钱与精力都用于竞选。奥巴马向其团队描绘了一个宏伟的愿景,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会一步步向成功迈进。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薪酬上限的设定可以避免内乱的发生,加薪问题是一个令许多老板头疼的事情。一些繁杂的工作内容尽量简化,这样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花在总统候选人的主要职责上,对于奥巴马来说,没有什么比适时调整竞选理念,大范围地宣传自己更为重要。

步步为营的个人营销术

根据目标设定竞选策略,明确每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及任务,做到各个击破,步步为营,这也是奥巴马取胜的关键。

正如企业或品牌渴望拥有较强的知名度一样,选择宣传渠道十分关键。信息时代,互联网是最便利、最有效的宣传渠道。画面与声音同步的视频传播相对于单一的图片或是文字传播更显直观。奥巴马以视频为主要宣传途径,采取层层剥笋之宣传法则:先在网上宣布奥巴马正在为参选组建团队。几个月之后,待奥巴马的团队真正意义上组建起来之时,正式公布参选信息。

每一步营销宣传策略,奥巴马本人都会参与其中。在拍摄视频之前,稿件会由其御用文胆“精雕细琢”,奥巴马还会亲自对文章进行润色,修改措辞,以求达到完美。

艺术生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初探 篇12

一、艺术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在中学阶段,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跟着老师走,整个教学完全由老师支配,学生只是按照教老师的思路形成流于形式的被动学习,对老师依赖性较强。进入大学后,许多新生注意到大学英语课内教学活动以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实践性练习为主,自己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对如何安排、支配这些时间,很多学生甚感茫然。尤其是艺术生,由于在高中阶段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专业课学习和考试上,甚至有些学生为准备艺术专业考试,几乎在高二下半学期至高三近一年半的时间都不再接触英语,导致英语成绩差,底子薄,语法与词汇尤其薄弱。入学后,专业课程安排密集,专业作业比较费时,相比之下,学习大学英语时,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有一定的跨度,许多学生感到难度加大,压力倍增;另外,艺术生专业课是小班授课,而英语课通常为合班教学,七八十人甚至更多的学生上合堂,因基础差,不积极参与课内教学活动,势必造成教师在讲台上用多媒体不停地讲,而学生在下面只能被动地听的局面,教学效果自然不佳,继而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久而久之,英语学习就会懈怠,对英语学习也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应对策略及学习方法

(一)转变学习观念,增强学习主动性。

选择好突破口,有个良好的开端,对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初学阶段至关重要。大学艺术生应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改变学习方法。大学英语学习不同于中学英语的基础学习,是一个提高的阶段,重在增强听、说、读、写、译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不应继续把教师看作主要知识来源的传授者。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不是完全依赖老师。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注意归纳、总结所学内容,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中学会做学习的主人,主动把握学习进度,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技巧,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采取有效学习方法。

平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往往是对知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常常对学习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学习的兴趣越低,主动性就越差,学习的效果自然不会好。因此,培养正确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艺术生应树立自信心,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不应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坚信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克服任何困难、障碍。其次,艺术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下,要尝试把个人原始、自发的好奇心转变为有目标的求知欲,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此外,还应注重自身学习习惯的培养,使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复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学生可按照老师课前布置得预习提纲去做,也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自主把握预习范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养成多观察,勤思考,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习惯。学习知识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和应用,对于新知识和语言技能要趁热打铁,尽快运用,进行造句、交际对话等实际操练。及时复习、定期复习是掌握和巩固语言知识和技能重要的强化手段。任何新知识,不论当时听得多明白,理解得多深刻,如果不尽快复习,短期内就会遗忘绝大部分,英语学习更是如此。学生自己应制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短期、中期、长期学习目标。对学过的内容要定期、有规律地复习,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以便能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认识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三)尝试探究式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觉地利用其他渠道学习英语。Dickinson (1995)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艺术生要主动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即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不再把英语学习只局限于课本和练习题上,自己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利用广播、报纸、图书馆资料或网络获取更多知识,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如课外阅读时,学生可依照教师课内提示的猜词法,根据上下文语境、构词法、词类转换法等猜测词义,以把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水平;摘抄、背诵文章中的佳句和精彩片断,有利于加深对语篇的理解和有用句式结构的记忆;就已学课文进行仿写、缩写、改写练习,既能熟悉和把握语篇结构和写作风格,同时又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上一篇:髓细胞性下一篇:美国物流的发展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