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综合运用论文

2024-10-04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综合运用论文(共12篇)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综合运用论文 篇1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综合运用论文

一、建筑工程中项目管理的内涵以及特点

(一)项目管理的内涵

对于项目管理来说,其主要内容也就是对所需要管理的对象,即施工的项目。在这个环节中需要遵循其施工的项目的规律,制定出全面的、科学的实施方案,对于整个的项目施工进行指导和把控,这样来达到项目工程应有的经济效益。在这个环节中,对于施工中所需要的项目管理技术,应该根据相关的合同内容来进行制订,可以选择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的办法来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管理,采取这个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达成建筑方案的预期目标。对于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来说,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的管理手段,需要结合实践以及施工的经验,来对项目管理的内容进行不断的补充、更新,再次运用到实践中去,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相应的项目管理水平。

(二)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

1.协调性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一般在施工的环节中需要较多的施工资源而且还有着较长的工期,还是在露天的状况下进行,会牵扯到较多的利益主体。在施工的阶段中,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需要在施工的环节中采取一些比较特殊的流动方式。因此,对于项目管理来说,应该有着相关的协调性,这样才可以保障整个施工的有序进行。

2.阶段变化性

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一般都是对于施工项目的一段时间的管理方案,对于施工的.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给予每一个的施工环节充分的施工时间,这样可以保障整个的建筑工程有着良好的施工条件。另外,在施工的环节中施工单位还应该积极采取新型的施工技术以及方法,简化已有的施工工艺,进一步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提高,对整个工程的建筑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可以保障整个工程的如期完工,实现工程应有的经济效益。

二、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的应用分析

(一)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中,有着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是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项目质量的基础保障。所以,在实际的施工中,施工单位应该结合工程的实际状况,来对项目的管理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方式以及策略进行引进,然后在实际的施工中形成符合自身需要的管理模式。同时,还应该建立与之相关的责任体系,这样可以对管理制度的实际实施进行科学的保障。把每一份责任进行合理划分,落实到每一个的工作人员,这样的体系可以有效的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更加可以对于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保证。

(二)对工程的造价、质量以及施工进度进行科学协调

对于建筑项目的实施,建筑单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于整个的建筑项目质量加以重视。在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科学的保障下,这样才可以对于项目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施工的计划进行制定的时候,应该对于各个阶段的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保障每一个的施工环节都有着充足的时间,使得整个的建筑项目有序的进行。与此同时,在施工的环节中应该对新科技加以运用,简化当前的施工手段,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

(三)做好项目的成本预算,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责任制

在工程中的各个项目成本指标,施工单位都是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做好成本的预算评估制度,这不仅仅是现阶段的成本管理的相关需要,也是施工单位控制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一项建筑工程来说,在其初始阶段就应该由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结合实际的管理原则对于整个工程的项目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与评估。

(四)重视项目管理人才的建设工作

在项目的管理中,人是其主要的因素。因此,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可以保障整个工程的有序进行。所以,施工单位应该对于项目管理方面的人才进行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结合实际的施工工程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把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真正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建筑工程中项目管理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与丰富。所以,在今后的施工环节中,施工单位应该在施工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管理,结合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现阶段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水平,对于工程的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提升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使得项目管理的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简华晋.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的造价风险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06):151~152.

[2] 董文菊.淖酆系ゼ勰诤分析施工项目造价风险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03):63~64.

[3] 焦红.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综合运用论文 篇2

一、节能施工技术概况

节能施工技术是基于当代先进建筑理念, 在长期施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产物。具体而言, 就是指本质以建筑节能的目的, 在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现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 通过行之有效的施工管理方式, 利用先进节能的施工工艺, 选用环保的施工材料的一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随着节能技术的不断的应用于与推广, 已经取得显著的效果, 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需要在后期的实践中逐步改进与完善, 促进建设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节能技术的意义

(一) 降低施工成本

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应该尽量的使用传统施工材料, 一方面会降低施工成本, 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材料的浪费。此外, 还应该积极的开发利用新能源, 比如风能、太阳能等, 可以有效地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些新型施工材料的应用可能在短期来看会增加成本,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会降低总体成本。

(二) 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施工单位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也会不断的研发新技术, 在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 也会提高施工技术, 降低施工成本。所以应该不断的创新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要充分发挥节能技术的优势, 将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紧密结合, 从而提高施工技术的含金量, 对于施工单位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提升建筑物的适宜居住程度

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工程的成本投入,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还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建筑物的宜居性, 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因为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的应用, 一方面能够充分的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 另一方面在各方面的性能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会显著的提升居住的舒适性。

三、建筑工程中的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 风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利用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重要天然能源, 具备可循环、环保和方便使用的特点, 因此, 我们可以对其充分的利用。要利用风能, 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设备将风能收集转化为电能才能再利用。而太阳能和风能一样都属于自然资源, 但又各不相同, 他们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联性。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 我们可以在阴雨天气利用风能, 在天气晴朗时利用太阳能, 两种自然能源都能充分利用, 有效的减少了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土建工程的正常运行。

(二) 加大墙体节能施工技术的使用

对于建筑工程整体而言, 外墙是占有面积比例比较大、能源消耗量最多的部分, 因此, 在能源消耗的问题上要将外墙做为重点部分开展。对外墙进行节能设计, 参考的主要系数就是传热系数, 节能效果的发挥主要是依靠保温隔热材料, 这样看来保温隔热材料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就是看材质和机构。目前的保温隔热材料的结构主要分为外保温、内保温和夹心层保温三种类型, 并各具特色。冷桥热桥在实际建筑工程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外保温的使用可以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 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主体结构, 降低能源消耗, 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 外保温体系优势显而易见, 在节能设计中是最常采用的方式。

(三) 建筑的外窗系统节能施工技术运用

影响建筑外窗系统的因素由于是比较繁杂的, 例如外窗与建筑衔接部位出现的缝隙、建筑材料综合性能差等, 都属于影响因素, 因此在施工中要对外窗系统给与高度的重视。首先要从选购的材料入手, 在节能施工的前提下选择门窗密封性、抗压性较好的材料, 要严格的把控和审核, 在安装中也要杜绝出现变形和缝隙等问题的出现, 充分的利用好密封条, 做好密封工作。在选择密封条时, 要综合审核, 在使用中不但具备防水的功能, 还有很好的透气性。因此, 在实际开展施工时, 要把握好材料的性能和特点, 才能确保节能施工技术效能的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

(四) 建筑工程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

一方面, 用于清洗车辆、路面、水泵等的用水直接排放掉是非常浪费的现象, 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强调废水循环, 利用循环水车辆冲洗系统原理, 将冲洗用水收集起来经过过滤、沉淀再用作施工用水, 既大大减少了废水排放, 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 建筑工程中由于制作混凝土而产生的废水, 含有大量砂、石、水泥浆、各种外加剂以及骨料等, 致使这一部分排放水呈强碱性, 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会导致严重的污染, 甚至危害人身体健康。所以, 我们必须再一次利用水资源循环技术, 将制作混凝土产生的废水回收, 经过一系列处理重新用于建筑工程中, 要保证废水零排放, 才能达到理想的节能施工效果。

(五) 地源热泵技术的合理运用

地源热泵是对地下浅层地热资源的利用来达到供热和制冷功能的一种高效的节能环保空调系统。这种系统是通过能源的输入来实现的能量由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转变的。具体来讲, 在冬季, 地源热泵是将热能从土壤中提取并加温, 用于室内采暖;在夏季, 就是将热能从房间中提取出来释放回土壤中, 这样底下的温度就常年保持一种均衡的状态。

(六) 对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是众多自然能源中实用性较强的一种, 但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较大, 因为各地区存在光照时间不同的情况, 因此, 在利用上也会有地区的差别, 要因地适宜, 以客观环境为基本参考因素合理的利用。太阳能具有不限制使用和无污染的优势, 唯一的就是在阴雨天气无法使用, 因此, 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是最普遍和广泛的,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 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通过特定设备的使用进行能源的转化来投入施工的运用, 做种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但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 太阳能的利用还是受到很多制约, 如太阳能设备研发的资金问题, 天气问题等, 因素是要经过实践改进才可以实现。

当前, 我国能源的消耗量十分巨大, 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运用的意义也就越为重要。近年来, 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层出不穷, 节能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但由于节能施工技术自身专业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 通常要有专业团队配合。作为施工人员, 必须加强学习这些新技术, 并将其成功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切实保障施工质量。有效节约在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损耗, 促进资源节约型建设施工。

参考文献

[1]刘伟.节能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价值分析[J].四川水泥, 2016, 04

[2]陈明.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19

[3]付东伟.浅析节能施工技术在土建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门窗, 2016, 08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210-01

前言

信息技术在上个世纪率先由美国人提出并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到其重要的功能作用。我们国家也在上个世纪末期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利用,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信息化技术已经相对完善,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也基本成型,信息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应用,但是与建筑工程管理的融合还刚刚起步。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投入,节约经济成本,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质量。但是,信息技术并不是单一的学科,随着该项技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它在建筑管理领域中的作用也将会扩大,未来能够更好的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进程。

1 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现状分析

1.1 信息技术在建筑管理领域的应用时间短。

我国的信息技术研究工作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引进信息技术后,由于认识不到位、掌握技能和方法有限等因素的制约,其利用的范围具有局限性,率先应用在国防和军事等重要领域内。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的应用才刚刚开始。而且,两种技术和管理模式的融合,还没有适应,融合的方面不够完全,只是在部分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应用,由于经验匮乏,实际的融合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国内大部分建筑企业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认识还不够深刻,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接触不够,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涉及的领域还只局限于一些事务的信息化管理与交流问题。对建筑行业的负责人来说,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的监控、组织等方面的影响,忽略信息技术在这些细节上的运用造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这方面的进展不深,发展不起来。

1.2 相应的软件开发还不够到位。

软件开发跟上时代的同时,也要做好方向的把握。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软件开发还相对较少,这样就直接导致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不够的全面。软件开发要加快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发展进程,要积极研发相关产品,只有高效可行的相关软件得以开发,才能提高建筑行业对这方面的认识。企业负责人的认知要不断地提高,行业发展还是要靠负责人的正确领导才能有所发展。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是关键的,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在行业不断提高竞争能力的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发展,建筑行业也逐渐投入到信息化建设的方面上去,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在,在软件开发不断完善的今天,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正在不断地发展。然而,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但是,相信未来几年,建筑行业的信息技术会发展得更好。

1.3 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运用上,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不相符合,并且差异较大

我国的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科学技术的基础雄厚,人们的思想行为也比较开放和文明,所以在这些地方,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人们对于该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也比较深,能够很快的使其融入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去,并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在内陆地区和较为偏远的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科学技术基础比较薄弱,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认识还是企业的发展模式,都与南方的发达地区有着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性限制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一个不完善的技术,必然不能够与建筑工程进行高效的融合。这样的现状需要加以改善,政府也要相应地加以干涉。要倡导信息技术走进建筑行业。要加大信息技术的建设开发,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软件研发要与时俱进,要加大发展速度,寻求各地区相对小的差异发展。要协调各地区的综合发展。

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落实

建筑工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利用不仅是口号,也不仅是表面文章,需要对该工程的管理起到促进作用,并让领导和管理人员切实的感受到这种优越性,才能实现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建筑工程中信息技术的具体落实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1.一定程度上简化建筑工程管理流程。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管理任务量重的工作,信息技术的运用首先要解决这些复杂的流程管理问题。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数据的处理效率。庞杂的管理任务必然伴随着大量的管理数据信息,传统的管理办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记录、核实和调阅等。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获取的信息数据能够实现自动化处理,只需要在计算机内部安装既定的软件,就能够实现自动数据输出,同时实现了数据联网之后,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便于信息的详细管理。3.建筑工程管理还有注重成本的控制,成本的计算、优化、控制问题依靠相应的信息技术实现最优化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4.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不仅是对建筑施工的程序和质量进行监控,还需要对工期进行掌控,确保在合同约定的工期内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传统的工期管理工作必须经过人工计算和预定。融入了信息技术后,计算机系统能够根据内部的变成,确定不同施工任务的最合理施工工期,并能够对每一个工期的具体情况列出详细操作明细。数据中心的建立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之一,数据中心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金钱,这样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一旦建立起来,就能够为建筑工程提供很多的相关资料,对建筑工程的进程发展相当重要。要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技术化,就首先要落实哪些可行的部分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是很好的辅佐条件。建筑工程管理运用信息技术要符合行业的发展规律,要实现科学的管理手段,另外,要将各个工作流程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对象完整、全面、有序的工作流程。信息技术要科学地加以运用,实现各部分内容的有机结合,实现系统化管理,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只有协调各方面的工程细节,统筹大局,才能实现各个模块的有效结合,从而有效地监控好建筑工程的实施建设。

3 实现管理平台的多样化

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在于实现管理平台多样化的问题上。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涉及到多方利益问题。有的涉及到政府、群众等等。实现管理平台的多样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筑工程管理要实现多样化管理平台,要充分考虑各方的需求,从不同需求的方向考虑建设不同的管理平台,从而充分实现有效的监控、汇报、综合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多样化建设对协调多方利益起到很大的作用。管理平台的多样化发展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建筑工程管理实现完整的需求,只有统筹多方面、多层次的管理平台和管理系统,才能够照顾到不同的人群,才能实现各项资源的科学化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通过经验的累积和理论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必然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同兴,高萍,孙建钢.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6)

[2]陈春梅.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5)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综合运用论文 篇4

【关键词】:流水施工;基本参数;组织方法;工期;应用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随着社会的进步,分工将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协作的体现也将越来越明显。显然,流水施工是顺应这种时代潮流的。以分工协作和成批生产为实质的流水作业,最显著的优点在于专业的分工以及生产的连续性、均衡性与节奏性,这些特性确定了流水施工在工程施工组织中的优先地位。虽然现阶段流水施工已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施工组织过程中因组织不当或设计不严密而导致施工紊乱、甚至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的事情仍时有发生。本文基于这一点的考虑,将对流水施工这一科学、有效的施工组织方法作简要介绍,并将对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作重点分析。

1流水施工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流水施工就是指所有的施工过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投入施工,各个施工过程陆续开工、陆续竣工,使同一施工过程的施工队组保持连续、均衡施工,不同的施工过程尽可能平行搭接施工的组织方式。流水施工组织方式具有以下五项特点:

⑴科学地利用了工作面,争取了时间,工期比较合理。

⑵工作队及其工人实现了专业化施工,可使工人的操作技术熟练,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⑶专业工作队及其工人能够连续作业,使相邻的专业工作队之间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合理搭接。

⑷单位时间投入施工的资源量较均衡,有利于资源供应的组织工作。

⑸为文明施工和进行现场的科学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2流水施工的分类及表达形式

2.1流水施工的分类

2.1.1按流水施工的组织范围分类

⑴细部流水(分项工程流水):对某一分项工程组织的流水施工。

⑵专业流水(分部工程流水):对一个分部工程组织的流水施工。

⑶项目流水(单位工程流水):组织一个单位工程的流水施工。

⑷综合流水(建筑群的流水):组织多栋房屋或建筑物的大流水施工。

2.1.2按施工过程的分解程度分类

⑴彻底分解流水:将工程对象的某一分部工程分解成若干个施工过程,且每个施工过程均为单一工种完成的施工过程。

⑵局部分解流水:将工程对象的某一分部工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分,有的过程已经彻底分解,有的过程则不彻底分解。而不彻底分解的施工过程是由混合的施工班组来完成。

2.1.3按流水施工的节奏特征分类

⑴有节奏流水:同一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都相等的一种流水施工方式。有节奏流水又根据不同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节拍是否相等,分为等节奏流水和异节奏流水两大类型。

⑵无节奏流水:统一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不完全相等的一种流水施工方式。

2.2流水施工的表达形式

流水施工的表达形式主要有水平指示图表(横道图、甘特图)、垂直指示图表(斜线图)和网络图。

3流水施工的基本参数

在组织工程项目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施工工艺、空间布置和时间排列方面开展状态的参量,统称为流水参数。它包括工艺参数、空间参数和时间参数三类。

3.1工艺参数

3.1.1施工过程数:参与一组流水的施工过程数目,以符号n表示,主要依据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在客观上的作用、采用的施工方案、项目的性质和建筑单位对项目建筑工期的要求确定。

3.1.2流水强度:施工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一般以Vi表示。

⑴机械施工过程的流水强度:Vi=ΣRiSi

式中,Vi为施工过程i的机械操作流水强度;Ri为投入施工过程i的某施工机械的台数;Si为投入施工过程i的某施工机械的台班产量定额。

⑵人工施工过程的流水强度:Vi=RiSi

式中,Vi为投入施工过程i的人工操作流水强度;Ri为投入施工过程i的工作队人数;Si为投入施工过程i的工作队的平均产量定额。

3.2空间参数

3.2.1工作面:某专业工种在加工建筑产品式所必须具备的活动空间。它是根据该工程的计划产量定额和安全施工技术规定的要求确定的。

3.2.2施工段:拟建工程项目在平面上划分成的若干个劳动量大致相等的施工段落,通常以m表示。通常根据划分施工段的目的并依据划分施工段的原则确定。

3.2.3施工层:为满足专业工种对操作高度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将拟建工程项目在竖向上划分的若干操作层,一般以r表示,按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楼层来确定。

3.3时间参数

3.3.1流水节拍:在组织流水施工时,每个专业工作队在各个施工段上完成相应的施工任务所需要的工作延续时间。通常以ti表示,可按以下方法确定:

⑴定额计算法:ti=QiHi/RiNi=Pi/RiNi=Qi/SiRiNi

式中,Qi为某专业工作队在第i施工段要完成的工作量;Hi为某专业工作队的计划时间定额;Ri为某专业工作队投入的工作人数或机械台数;Ni为某专业工作队的工作班次;Pi为某专业工作队在第i施工段需要的劳动量或机械台班数;Si为某专业工作队的计划产量定额。

⑵经验估算法:ti=(a+4c+b)/6

式中,a为某施工过程在某施工段上的最短估算时间;b为某施工过程在某施工段上的最长估算时间;c为某施工过程在某施工段上的正常估算时间。

⑶工期计算法:ti=Ti/m

式中,Ti为某施工过程的工作持续时间;m为施工段数。

3.3.2流水步距:组织流水施工时,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在保证施工顺序、满足连续施工、最大限度搭接和保证工程质量要求的条件下,相继投入施工的最小时间间隔。

3.3.3平行搭接时间:在工作面允许的条件下,前后两个施工队组在同一施工段上平行搭接施工所用的搭接时间。

3.3.4技术间歇时间:由建筑材料或现浇构件性质所决定的相邻两个施工过程在时间上不能衔接施工的间歇时间。

3.3.5组织间歇时间:由施工技术或施工组织的原因,造成的在流水步距以外增加的间歇时间。

3.3.6工期:完成一项工程任务或一个流水组施工所需的时间。

4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及具体应用

流水施工主要是采用不同的专业工作队相继投入施工,且同时在不同的施工段上进行工作,以达到加快工程进度、均衡消耗资源、尽量减少窝工的目的,

根据各施工过程时间参数的不同,可将流水施工分为全等节拍流水施工、成倍节拍流水施工、不等节拍流水施工、无节奏流水施工。

4.1全等节拍流水施工

全等节拍流水施工是指同一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都相等,并且不同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节拍也相等的一种流水施工方式。

4.1.1全等节拍流水施工的特点:

⑴流水节拍彼此相等:t1=t2=…=tn=t;

⑵流水步距彼此相等,且等于流水节拍:k1,2=k2,3=…=k=t;

⑶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

⑷各个专业工作队都能连续施工,施工段没有空闲。

4.1.2全等节拍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

⑴确定施工流水线,分解施工过程得到施工过程数n,确定施工顺序。

⑵划分施工段,施工段的数目m确定如下:

①无层间关系:m=n;

②有层间关系,但无搭接时间c、技术间歇和组织间歇时间z时:m=n;

③有层间关系,但无搭接时间c、技术间歇和组织间歇时间z时:m=n+ΣZ/k-ΣC/k。

⑶计算流水节拍t。

⑷确定流水步距k=t。

⑸计算流水施工工期:

①无层间关系:T=(m+n-1)k+ΣZ-ΣC;

②有层间关系:T=(mr+n-1)k+ΣZ1-ΣC

⑹绘制流水施工进度表。

4.2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成倍节拍流水施工是指同一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相等,不同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节拍不完全相等,但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之间存在整数倍(或公约数)关系的流水施工方式。

4.2.1成倍节拍流水施工的特点:

⑴同一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相等,不同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节拍之间存在整数倍(或公约数)关系;

⑵流水步距彼此相等,且等于流水节拍的最大公约数;

⑶施工队组数大于施工过程数;

⑷各专业工作队都能保证连续作业,施工段没有空闲。

4.2.2成倍节拍流水的组织方法

⑴确定施工流水线,分解施工过程得到施工过程数n,确定施工顺序。

⑵确定各流水节拍,取流水节拍的最大公约数kb作为流水步距k。

⑶确定每个施工过程的施工队组数n1:

计算公式为:bi=ti/kb

N1=Σbi

⑷划分施工段,确定施工段数目m

①无层间关系:m=n1

②有层间关系,但无搭接时间c、技术间歇和组织间歇时间z时:m=n1

③有层间关系,且有搭接时间c、技术间歇和组织间歇时间z时:m=n1+ΣZ/k-ΣC/k

⑸计算工期:

①无层间关系:T=(m+n1-1)k+ΣZ-C

②有层间关系:T=(mr+n1-1)+ΣZ-C

⑹绘制流水施工进度表。

4.3不等节拍流水施工

不等节拍流水施工是指同一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的流水节拍相等,不同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节拍既不相等也不成倍的流水施工方式。

4.3.1不等节拍流水施工的特点:

⑴同一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的流水节拍相等,不同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节拍既不相等也不成倍。

⑵各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步距不一定相等。

⑶施工班组数等于施工过程数

⑷各施工工作队能够在施工段上连续作业,但有的施工段之间可能有空闲。

4.3.2不等节拍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

⑴确定施工流水线,分解施工过程得到施工过程数n,确定施工顺序。

⑵划分施工过程,确定施工段数m

⑶确定各流水节拍,计算流水步距Ki,i+1

①当ti≤ti+1时,Ki,i+1=ti;

②当ti>ti+1时,Ki,i+1=mti-(m-1)ti+1

⑷计算流水工期:T=∑Ki,i+1+mtn+∑Z-∑C

⑸绘制流水施工进度表

4.4无节奏流水施工

无节奏流水施工是指同一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流水节拍不完全相等的一种施工方式。

4.4.1无节奏流水施工的特点:

⑴每个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不尽相等。

⑵各个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步距不完全相等且差异较大。

⑶施工队组数等于施工过程数。

⑷各施工工作队能够在施工段上连续作业,但有的施工段之间可能有空闲时间。

4.4.2无节奏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

⑴确定施工流水线,分解施工过程得到施工过程数n,确定施工顺序。

⑵划分施工过程,确定施工段数m

⑶确定各流水节拍,计算流水步距Ki,i+1

①当ti≤ti+1时,Ki,i+1=ti;

②当ti>ti+1时,Ki,i+1=mti-(m-1)ti+1

⑷计算流水工期:T=∑Ki,i+1+∑tn+∑Z-∑C

⑸绘制流水施工进度表

参考文献:

[1]周国恩.工程施工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郭庆阳.建筑施工组织[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3]赵玉彬.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综合运用论文 篇5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是建筑单位管理水平的真实体现。因此,进度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建筑工程进度的管理,也是保证建筑工程正常完工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进度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仅保证了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工期,也避免了建筑工程因为延误工期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且对其加强进度管理的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对我国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给予一定的帮助。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综合运用论文 篇6

1 BIM的概述

BIM主要是指建筑信息模型,是近几年来工程建设中出F的一种新型数字化技术,BIM的出现,逐渐改变了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运作方式,并在工程建设行业产生极大的影响。BIM一方面将工程建设从二维空间带人三维空间,另一方面还通过数字化技术,为建筑三维模型提供了一个与实际情况相同的工程信息库,在这个信息库中,不仅能搜索到建筑物构建信息、专业信息、状态信息等基本信息资源,还能将空间、运动行为等非构件对象的状态信息通过三维模型展现出来,

这就极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集成程度,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处于一个可视化控制状态,极大的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

2 BIM 技术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价值与意义

2.1 加强施工过程的可控管理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 的诸多工艺流程被数字化、信息化、量化与参数化,使得工程建设的精确度更高,以往难以精确化管理的工程施工过程都会变得更加易于规范与管理。

2.2 促使建筑施工的规范性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综合运用论文 篇7

在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研究中, 大多局限到对建筑质量的提高方面以及建筑工程减少成本支出方面以及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对于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方面, 却有不同程度的忽视, 在建筑工程管理的领域中, 要加强对现场施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对于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经济的快速有着重要作用。

1、现场施工管理分析

现场施工管理主要是说在施工的现场进行建筑工程的有关管理, 包括对施工管理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和施工的有关设备、机械, 施工的材料和施工技术等进行的一系列统筹兼顾和调控, 最终实现工程管理的高效和低耗。现场施工管理是属于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场施工管理时要做到对施工现场的定置管理, 使施工能够有序进行, 还要加强对施工的工艺和技术管理, 针对现场施工的实际条件, 选择优化的施工工艺, 从而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 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此外, 还要对施工的现场进行优化组织, 提高施工的效率以及资源的利用率, 使生产的成本有效得到降低。

现场施工管理在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有人员管理上的不尽规范性, 主要是说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中, 一些施工人员不按规定操作施工, 而现场施工管理又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使得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技术达不到质量要求, 同时还缺乏一些专业的培训和业务锻炼。在现场施工管理的制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制度的不健全方面上,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活动中, 往往会由于自身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 而忽视度建筑现场管理的制度, 从而压缩生产成本, 忽视施工现场管理。而目前, 我国关于此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 导致缺乏一定的法律约束力。

在施工的安全方面, 是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工作, 要放在首要的位置加以重视。目前, 很多施工企业对于现场施工管理中, 安全问题得不到充分的重视, 一些管理人员甚至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和加快工期, 对于建筑工程的成本过分地进行压缩, 对原材料的质量不重视, 在施工过程中, 不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 没有强制施工人员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无形中加大了施工的安全危险系数, 导致出现施工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威胁, 在建筑工程的整体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现场施工的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 对于管理不够全面的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在现场施工管理中, 其作为主体的是施工人员, 还有一些其它因素, 例如对施工的设备以及施工的原材料等各种因素, 有关管理人员在管理中往往不能够从整体和全面性上综合考虑, 而通常只是关注其中的一个方面, 忽视其它方面的管理, 导致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片面性, 忽视了其现场管理的宏观性和全面性。

2、现场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对于现场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主要是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 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工作, 从而使其职业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施工的业务水平得到熟练的掌握。同时, 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以及协调工作, 使有限的人员能够得到合理的使用。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主要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考虑, 从而抓住主要问题, 使人员的管理达到一定的要求。最终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使工程得以顺利的开展和进行。

在现场管理中, 其应用还应对管理的制度进行科学的制定。特别是要建立健全现场施工的管理制度, 而目前, 对于管理制度的现状主要是管理不足, 且管理出现的这种缺失, 主要是由于制度的漏洞和不健全, 要对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健全, 并进行合理的优化。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明确法律法规, 规范有效的强制执行力, 使得现场施工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同时通过科学建立健全有关制度, 使得现场管理的有关方面, 填补了许多管理漏洞, 利于工作上的顺利进行和施工的有条不紊, 最终保证施工能够按照工期圆满完成任务。

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上, 要加强施工建设的安全, 把安全施工放到重要的位置, 使有关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够加强安全施工的观念, 对安全管理从心底上受到重视。同时, 还要做好安全施工的监督管理工作,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成本的有关管理应用方面, 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以及成本控制, 还应对原材料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以及调配, 使生产资料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避免资源利用的浪费, 降低成本费用。此外, 还应从宏观的角度去考虑, 对工程的有关项目施工周密考虑, 从而强化成本控制, 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的优化管理。例如, 对与工程管理中的材料管理方面, 需要加强对管理的科学控制, 有关管理人员要充分的了解并掌握建筑砂石以及各种原材料的供应情况, 以及在现场管理时, 要注意材料的入库情况以及用料情况。同时对较大项目进行合理控制, 细化为小项目。

3、现场施工管理案例应用

某地商业街有一建筑用地, 主要作为大型商场使用, 且该工程项目和周围的文化广场相邻, 是较繁华的商业街, 同时交通非常便利, 环境较好。在对此工程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使, 由于陈本比较大, 超出了一定的限额, 而且对广场的完整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 从施工的成本方面考虑, 还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保护周边的文化建筑, 在施工中需要应用现场施工管理, 要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 选择恰当和合理施工方案。对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施工的原材料等都要进行合理的调配。

在现场施工的管理中, 对于施工进行了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使得本工程的施工实际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 达到了降低预算成本15%之多。而且, 在现场施工管理中, 有关管理人员特别重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广场的影响, 最终使周边和广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没有对其产生破坏。最终, 本工程为施工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成本费用,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现场施工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 同时使施工得以有序进行, 就需要科学的现场施工管理。随着我国建筑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更加重视现场施工管理, 对于现场施工管理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针对目前现场施工管理的中一些不足, 尚需要建筑行业引起重视,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李继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问题的若干思考[J].民营科技, 2011, (8) :221-221.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综合运用论文 篇8

【关键词】安全施工;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建筑事业随之迅猛发展。安全生产始终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可谓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薄弱环节,部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这就为施工安全隐患创造了机会,这表明施工单位管理力度不够,同时监管单位的执行管理力度也不够,因此建筑施工单位要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一、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性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更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重点内容。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缺乏有效的建筑安全防范措施,则施工现场必然会一片混乱,造成了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从而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的发生,轻则作业人员受伤,严重的甚至会牺牲生命。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发生安全事故,那么必然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对建筑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媒体时代中,企业的施工情况和生产能力时刻受到社会和百姓的关注,企业在施工中如果缺乏有效安全管理,管理不到位,施工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通过媒体的报道,施工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将直接受到影响,形象信誉不佳的企业,相应很少有客户会选择,企业的业务量逐渐下降,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必然面临着淘汰出局。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要切实提高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彻底消灭,不留发展的机会,这不仅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更是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徑。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1.施工现场缺乏有序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现场管理混乱是引发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存在很多的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无序,使得施工现场十分的混乱,现场消防区域设置不规范,甚至存在个别施工企业没有设置施工现场消防区域,施工作业人员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加之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带来安全隐患。

2.建筑单位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有待加强,在安全施工管理方面设施和人员投入较少。建设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安全施工管理中刻意的减少了安全防范方面的资金开支,从而造成了安全隐患,并引发安全事故。此外,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没有认真的做好自身所负责的工作,对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对施工单位落实的安全措施没有发挥出自身监督管理的职能作用,在施工中即便发现了安全隐患,也没有及时整改消除,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3.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完善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缺少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当前实施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建筑施工安全法规还存在漏洞。同时,建筑工程监管体系还有待健全和完善,这直接造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不到位。虽然与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相关的法律有很多,但是还不够全面和细化,执行力度也不够,这就无法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

1.完善安全监督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监督管理要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实时监控,将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彻底排除,并找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风险存在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将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另外,监督管理系统的补救职能也不容忽视,充分发挥该职能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评价体系,合理评价建筑施工安全性能,保证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建筑工程安全信息是安全施工管理的重要资源,要保证安全信息的可靠性,如果安全性出现问题,那么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必然呈现出一片混乱的局面,所以应对安全信息实施动态管理,加强控制和反馈,确保安全监督管理有效实施。

2.提升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要将教育培训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彻底落实,并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技术水平过硬的安全管理人员,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施工现场的规定要求,合理开展安全施工组织作业,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必须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语,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提供参考。此外,还要做好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确保施工机械设备安全作业,并符合施工现场的安全标准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可能对建筑安全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施工作业人员要会正确使用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具和设备,并遵循施工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性。

3.健全施工现场安全考核机制

健全施工现场安全考核机制,加强安全施工管理,建立奖罚制度,对于安全施工管理检查结果好的要给予奖励,提高全体施工作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而对于安全施工管理存在隐患的要立即整改,整个合格后可投入施工,安全考核机制在施工单位内部适用,同时在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中也非常适用,各参建方可在合同中建立考核机制和奖罚制度。

4.提高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要收到好的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作业人员直接参与建筑施工中,并且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高低,决定了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的安全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防护设备施工,最重要的是提高作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从而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施工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安全施工管理要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解决,事前要加强安全施工的宣传,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将施工中的各项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大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投资力度,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主要以控制为主,并配合事后解决。使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有目的性,有明确的目标,这样必定会减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储著峰.概述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247.

[2]谢刚,刘兰,刘洋.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与措施[J].硅谷,2011,04:152.

[3]卢茜,邱浩斌.探析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门窗,2014,11:286.

探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 篇9

就一般情况而言,对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的管控需要实现以下两大目标:其一,从投资管理角度入手,采用适宜建筑施工法律法规的管理机制,提升施工质量指标;其二,从技术层面入手,采用良好的施工工艺与施工管理模式确保相应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够符合于国家标准与使用者需求。简言之也就是必须要让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能够尽可能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适用性与耐久性,提高其可靠性指标,进一步降低其失效概率。而在对工程质量加以监管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建设地点情况与项目特点,对其施工质量监管的模式进行适当修正,以确保所建设项目能够在预定年限内能够完成预设功能。

建筑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 篇10

第一,建筑施工中,钢筋搭接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其原因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节省钢筋材料,往往在加工钢筋的时候,按照负公差进行下料和制作,从而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钢筋搭接长度不够的情况。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人员将钢筋的位置摆放错位,如果在钢筋绑扎过程中没有发现这一情况,那么就会使得钢筋在搭接的时候,出现一端长,一端短的情况。第二,在建筑施工中,钢筋位置不准确,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在钢筋制作过程中不规范,如箍筋大小、角度有差别,导致柱、梁主筋位置不能绑扎到位。另一方面是钢筋交叉导致主筋位置不准确,如框架梁与框架柱交叉处,主次梁交叉处,剪力墙水平筋与暗柱端柱竖筋交叉处。第三方面是成品保护不好,如在柱墙模板和混凝土施工中把已经绑扎好的钢筋局部损坏,导致钢筋位置偏移。钢筋位置不准确会导致构件受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同时对后续工程进度和质量也造成影响。第三,在建筑施工中,钢筋保护层不均匀,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主筋的位置不准确导致主筋的保护层过大或过小。另一方面,成品保护差,如浇筑混凝土中负弯矩钢筋受到人员踩踏或泵管、布料机挤压导致保护层严重超过规范要求。第三方面是垫块的质量差,受到钢筋自重和其他荷载的挤压后垫块碎裂,起不到控制钢筋保护层的作用。第四,在建筑施工中,钢筋节点处理不当。钢筋节点处理是钢筋施工过程中重要的施工工艺之一。因而,钢筋节点的处理对于整体建筑质量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钢筋节点处理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梁与梁之间的节点处理不当、梁与柱结合处的位置节点处理不当、剪力墙和顶部现浇板结合处的位置节点处理不当、剪力墙和剪力墙边上的暗柱在节点上处理不当。第五,在建筑施工中,直螺纹套筒连接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钢筋切断套丝完成后对丝口保护不好导致月牙碰损和锈蚀严重。另一方面是现场用套筒连接钢筋时不使用力矩扳手,扭力是否达到规范要求不是看数据而是凭操作人员的感觉,同时现场的抽检数量也不足。第三方面套筒试件取样不是在已连接好的成品钢筋中抽取,多数是套丝人员自己制作试件再由取样员拿走去实验室检测。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综合运用论文 篇11

关键词:建筑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18-0072-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中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越来越多,建筑规模越来越大,钢筋混凝土施工中高支模系统必须具备高要求的刚强度与稳定性,由于高支模体系施工技术的不熟练及经验的不足,造成工程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就模板支撑体系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1材料选用

本工程高大支模施工部分全部采用钢管脚手架(扣件式)搭设支撑体系,选用钢管和50 mm×100 mm方木作为背楞方木,18 mm木模作为底模。钢管规格全部为标准件Ф48×3.5 mm,但由于目前市场钢管壁厚存在误差,经现场实际检测,均按Ф48 mm×3.0 mm进行计算、校核,立柱顶端高度调节用可调钢支托。

2材料技术要求

杆件材质要求:钢管应符合国家标准GB/T700。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和硬弯,两端面切斜的偏差<1.7 mm;壁厚允许偏差-0.35 mm,外径允许偏差<-0.5mm,钢管内外两面的锈蚀深度之和不得大于0.50 mm,且必须涂防锈漆进行

防锈处理。

3模板的计算

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4 m,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的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从以下几方面对高支模各部分进行计算及验算:模板面板计算;穿梁螺栓的计算;梁底模板的计算;梁底支撑的计算;扣件抗滑移的计算;立杆的稳定性计算;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4模板搭设顺序

放线→放置纵向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立杆,底端与纵向扫地杆扣接固定后、装设横向扫地杆也与立杆固定,每边竖起3~4根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一步纵向平杆和横向平杆、校正立杆垂直和平杆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拧紧扣件螺栓,形成构架的起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搭设,直至第一步支撑架交圈完成→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并随搭设进行设置剪刀撑。

5支撑架构造要求

5.1立杆

(1)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 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也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出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 m。

(2)立杆应采用对接接头,且接头位置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 mm;各接头中心至柱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3)钢管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300,且控制在50 mm以内。

(4)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 mm。

5.2纵向水平杆

(1)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 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 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 mm。

5.3剪刀撑

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围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接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 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 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 °~60 °,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

5.4扣件

(1)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扣件螺栓方向尽量一致。

(2)扣件螺栓拧紧力矩控制在45~60 Nm。

(3)在主节点处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 mm。

(4)抗滑扣件间应顶紧,安装完毕应由专职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复核验收。

6主要部位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6.1地下室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外墙为抗渗混凝土,内墙为普通混凝土。先浇筑外墙,后浇筑内墙。浇筑前先将模板底部与楼板混凝土之间用密封条贴牢,下口用砂浆封堵,以防止漏浆。

6.2地下室柱混凝土浇筑

柱子混凝土施工工艺同剪力墙,柱子必须振捣密实。当柱和梁(或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先浇筑柱头处的混凝土,且在柱头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梁、板混凝土,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6.3梁板混凝土浇筑

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先将梁根据高度分层浇捣成阶梯形,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 cm。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长,则可连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的方向应与浇筑方向相反。

当浇筑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的混凝土时,一般钢筋较密集,特别是上部负钢筋部位,撒下料困难,又要注意砂浆挡住石子下不去。浇筑顺序以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确保架体受力均匀,变形协调。

7高大支模的拆除

当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或已达到设计规定强度,需提前拆模或承受部分超设计荷载时,必须经过计算和技术主管确认其强度能足够承受此荷载后,方可拆除。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面受损后,方可拆除模板。

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表1后,方可拆除模板。

表1板、梁、悬壁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

结构类型结构跨度(m)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比计(%)

板≤250

>2,≤875

>8100

梁≤875

>8100

悬臂构件100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

高支模拆除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技术操作责任人。

拆除4.5 m以上模板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并在四周设防护栏,任何人不得在正在搭设或拆除的支模下通行。

高大支模应在日间进行搭设和拆除作业,光线不足的地方应配备足够的灯光照明,作业过程应有质量和安全检查员在场监督。

高支模应设爬梯,严禁操作人员爬支模上下。

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模板的设计规定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拆下的模板不得抛扔,应按指定地点堆放。

当拆除钢楞、木楞、钢桁架时,应在其下面临时搭设防护支架,使所拆楞梁及桁架先落在临时防护支架上。

在提前拆除互相搭连并涉及其他后拆模板的支撑时,应补设临时支撑。拆模时,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撬落或拉倒。

拆模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拆松动、悬空、浮吊的模板或支架进行临时支撑牢固或相互连接稳固,对活动部件必须一次拆除。

当立柱的水平拉杆超出2层时,应首先拆除2层以上的拉杆,当拆除最后一道水平拉杆时,应和拆除立柱同时进行。

当拆除4~8 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一片拉倒的拆除方式。

8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方案设计正确、规范施工、构造措施合理及监测措施得当,重视模板及支架系统安全问题,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主体工程的顺利完工。

Template Support System’s Application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Li Yi

Abstract: This paper detailed discusses the material selection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architecture template, high support frame design of steel tubular, checking, 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al measures, removal and installation requirements, etc.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construction.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template; support system;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综合运用论文 篇12

关键词:沉降观测,建筑工程,应用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层及超高层建 (构) 筑物越来越多。沉降观测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全过程监控, 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 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 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 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 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 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 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 (S1或S05级) , 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 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人员素质的要求, 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 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 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 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 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2) 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 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 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 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只有这样, 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 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为一观测周期,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3) 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 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 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 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再就是, 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4)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 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 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 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 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 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5) 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 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 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 工作协调一致, 认真仔细, 做到步步有校核。6) 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 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 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7) 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 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 依据正确, 严谨有序, 步步校核, 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2 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2.1 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 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 (或城市精密导线点) 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1) 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 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2) 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 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 以便闭合检校。3) 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 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大于1.5米) , 根据工程特点, 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 与基准点联测, 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2 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 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 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 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2.3 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 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 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 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 (基础局边) 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 (临时的) , 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 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 其精度要求非常高, 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 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 (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m m) 。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 直至竣工。

2.4 确定出沉降量

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 进行平差计算, 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2.5 统计表汇总

1) 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 列统计表, 进行汇总。2) 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 横坐标为时间坐标, 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 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 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 连线, 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3) 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 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 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 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座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q=│△Cm-△Cn│/Lmn, △Cm, △Cn分别为m, n点的总沉降量, Lmn为m, n点的距离。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 我们还可以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 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工大有裨益, 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 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

2.6 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1) 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2) 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3) 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4)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 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5) 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 随时观测, 随时检核计算, 观测时要一气呵成。

3 结语

上一篇:副局长个人先进事迹下一篇:安规申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