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费者调查报告

2024-09-28

市消费者调查报告(共8篇)

市消费者调查报告 篇1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及时了解我省广大消费者对目前社会消费环境的认知评价,掌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消费者消费结构、消费能力及消费意愿等基本情况,昨日,四川省统计局民调中心发布了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专项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当前居民消费结构已逐渐步入转型期,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有更高的要求,“网络购物”成为重要消费渠道,“旅游娱乐”和“购买汽车”成为消费新时尚。但目前市场提供的产品及服务与消费者的期望有一定差距,11.0%的受访者因产品或服务品质不高导致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需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引导,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促进产品服务质量提升,以适应居民消费升级新需求。

关键词:消费维权

调查结果:遭遇消费问题的受访者比例整体呈小幅下降趋势

在问及受访者“在消费中是否遇到过产品质量安全、消费欺诈、商家宰客等问题”时,有26.4%表示“遇到过”,其中城镇为27.8%,农村为24.8%。

在20遇到问题的受访者中,选择积极维权的占60.5%,其中包括:“直接与商家交涉”的占54.9%,“通过消费者保护机构协调解决”的占3.9%,“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的占1.1%,“通过媒体曝光”的占0.6%。另外,有38.3%的受访者选择“怕麻烦,忍气吞声算了”,选择“其他”处理方式的占1.2%。分城乡看,农村受访者选择积极维权的比例为53.8%,低于城镇受访者的65.6%。

调查人员表示,对比20-调查结果,可以看到遭遇消费问题的受访者比例整体呈小幅下降趋势,但遭遇消费问题选择积极维权的受访者比例变动不大。“这表明,消费环境整体有改善,但消费者主动维权的意识有待增强”。

关键词:消费能力

调查结果:与前两年比较,43.3%的受访者消费能力有提升

调查了解受访者个人或家庭消费能力与前两年相比变化情况时,剔除回答“说不清楚”的样本,选择“有很大提高”的占7.9%,表示“有一定提高”的占35.4%,两者比例相加为43.3%。此外,还有选择“基本持平”“有一点下降”和“下降了很多”的分别占34.1%、14.3%、8.3%。

向选择消费能力没有得到提高的受访者追问其主要原因时,表示“工作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加,物价上涨增收困难”的比例最高,为59.8%;其次是“为子女教育预留资金”,占44.2%;第三是“为医疗预留资金”,占25.6%。

调查人员表示,结合受访者的收入变动情况看,收入增长与消费能力提升之间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变动关系,因此促进消费,重点是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效提升消费者购买力。

关键词:消费渠道

调查结果:“网络购物”成为受访者重要的购物渠道

调查了解受访者目前购买商品的主要渠道时,选择“商场或超市”的最多,占84.6%;第二是“网络购物”,占44.2%;第三是“便利店或小卖部”,占29.7%。此外,还有选择“专卖门店”的占26.0%,“乡镇集市或农贸市场”的占12.9%,“商品批发市场”的占12.2%。

进一步向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受访者追问年网络购物金额占全年消费支出比重时,剔除回答“说不清楚”的受访者样本,选择“10%及以下”的占30.5%,表示“11%-20%”的占17.2%,“21%-30%”的占17.5%,“31%-50%”的占19.1%,“51%及以上”的占15.7%。

关键词:消费偏好

调查结果:购买商品时,最看重“质量”的受访者最多

当问及受访者在购买商品时,最看重的因素是什么时,选择“质量”的比例最高,为81.3%;其次是“价格”,占51.8%;第三是“服务及售后保障”,占33.4%。此外,还有选择“品牌”“外观”和“售卖场所”的分别占30.0%、21.2%、5.1%。

关键词:消费结构

调查结果:享受型消费成为新时尚

调查了解受访者近期或今年主要消费支出情况时,选择“购买食品服装”的比例最高,占44.3%;其次是“子女教育”,占39.2%;第三是选择“购房或建房”,占23.9%。此外,受访者对“购买汽车”和“旅游娱乐”的选择比例也较高,分别为15.5%、12.3%。结合受访者偏好看,选择“购买家用电器”“购买汽车”“旅游娱乐”的受访者对品牌的关注度都较高。

向选择“旅游娱乐”的受访者进一步了解出游目的地时,选择“国内省外”的比例最高,为41.3%;其次是“省内其他市(州)”,占30.5%;第三是“境外地区”,占15.8%;第四是“本市(州)”,占12.4%。以上结果表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出境旅游便利性提升,出省出境游成为旅游消费新时尚,居民消费结构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和享受型转变。

关键词:消费意愿

调查结果:11.0%的受访者认为当地市场(不含网购)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不能满足现有消费需求

调查了解受访者所在居住地市场(不含网购)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能否满足其消费需求时,剔除回答“说不清楚”的受访者样本,选择“完全满足”的占11.4%,回答“比较满足”的占18.5%,认为“基本满足”的占59.1%。还有选择“不太满足”和“不满足”的分别占7.5%、3.5%,以上两者比例相加为11.0%。

进一步向表示不能满足现有消费需求的受访者追问原因时,选择“商品或服务不够多样化,不能很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比例最高,为51.5%;其次是“商品或服务价格不合理”,占35.8%;第三是“商品或服务质量不好”,占35.1%。

结合消费渠道看,认为当地市场“不太满足”“不满足”消费需求的受访者中,选择“网络购物”的比例分别为52.0%、46.3%,均高于受访者整体选择比例(44.2%);结合消费偏好看,认为当地市场“不太满足”“不满足”消费需求的受访者中,对“品牌”的选择比例分别为34.1%、36.0%,均高于受访者整体选择比例(30.0%)。报告指出,以上结果表明,随着居民消费观念升级和购物渠道多样化,消费者对产品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各地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才能有效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谢志军 记者 尹婷婷)

市消费者调查报告 篇2

对于低碳消费的概念,陈晓春等人(2009)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广义的定义:一是“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二是“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三是“安全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四是“可持续消费”,即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五是“新领域消费”,即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1]。张浩等(2010)则通过对比分析低碳消费、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后指出,低碳消费的内涵与外延比“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要大,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其目的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2]。刘敏则从消费者个人角度指出,低碳消费生活方式是消费结构低碳化,低碳消费品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实现低碳消费数量与质量相结合[3]。

二、低碳消费的影响因素

关于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其的阐述基本集中人口统计变量、心理意识、制度政策变量方面。在人口统计变量方面,一些学者认为性别、收入、年龄、教育水平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但是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些人口统计变量与低碳消费行为不相关甚至是负相关。在心理意识方面,胡晓(2008)、刘庆强(2007)、杨敬书(2010)、于伟(2009)认为从众心理是影响低碳消费的重要变量,但不必然导致非低碳消费行为的产生[4~7];刘志梅(2009)、袁少锋(2009)则认为炫耀性消费会影响城市居民的低碳消费行为[8~9]。对于低碳环保意识的认知水平,Arbuthnot(1975)、Marguerat(2004)、Hoch(1989)、高维忠(2003)指出低碳环保认知水平对城市居民的低碳消费有一定影响[10~13]。在社会责任意识及制度政策方面,对此研究的学者基本上都认为这两方面直接影响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

三、低碳环境下城市居民消费行为影响因素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1.问卷设计

问卷共设置24 个问题,选择低碳消费行为作为因变量,针对因变量指标及结合城市居民日常的生活习惯设计了11 个题目并按照李克特五级量表制,根据城市居民消费行为是否低碳进行赋值,低碳程度越高,数值越大:5 代表是,4 代表经常,3代表有时,2 代表偶尔,1 代表从不。在自变量的选择中选取环境变化认知水平、低碳环保认知水平、社会责任意识、制度政策作为自变量,共设置了13 个题目(见下页表1)。在人口统计因素中,选取了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人均月收入(税后)进行调查。

2.数据来源

调查主要在温州市进行,样本来源为温州单个居民,调查地点为五马街、大南门、小南门、温州图书馆、江滨路、学校、居民区、公园等公共场所。共发放问卷900 份,回收900份,剔除信息不完整问卷180 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720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0%。

四、城市居民低碳行为调查总体分析

问卷总体分析显示,男性受访者340 人(47.2%),女性受访者380 人(52.8%),男女比例接近1:1;25~54 岁的受访者为530 人(73.6%);初中文化程度以下140 人(19.45%),研究生及以上60 人(8.3%);职业分布也较为合理,基本覆盖常见职业;收入在1 500 元以下130 人(18.1%),8 000 元及以上0人(见下页表2)。

从居民对环境变化认知水平角度进行分析,一直关注气候变暖问题(A1)的共有26%,44%的人认为气候变暖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A2);27%的人感觉气候变暖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直接的影响(A3);而关于导致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A4),28%的表示知道;而对于如何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A5),22%的受访者能够列举出至少一种方法。与之相反的,对“环境变化认知水平”变量持完全反向意见的(即回答否或者不知道)的所占比例较少,只有13% 的受访者从来没有关注过气候变暖问题(A1),3% 的人认为气候变暖不严重(A2),9%的人表示气候变暖没有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A3),10%的受访者不知道温室气体(A4)。另外,7% 的人不知道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A5)。

受访者经常通过新闻或者其他渠道获得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将导致严重后果的信息,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在他们身边很明显的凸显或者已经出现了其获得信息中的严重后果。因此,有可能受访者认为,虽然全球正在变暖并且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给个人生活造成明显的不便,因此没有特别关注。对环境变化的认知处于是和否之间的受访者都超过了50%,原因可能是,这些受访者并没有真正关注过气候变暖对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只是在各种渠道中较为频繁地获取国家乃至居住地政府倡导保护环境、低碳生活以及绿色出行等信息,这种反复的信息刺激使得他们形成条件反射,直觉地认为应当重视这个问题,但是具体措施以及所涉及到的内容并没有真正关注或者进行深入了解。

从对低碳环保认知水平分析看出(见下页表4),20%的人能够区分低碳产品和高碳产品(B1),45%的人支持低碳消费(B2),仅有1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中国市民具有较好的低碳环保意识(B3)。结合环境变化认知水平变量(A)进行分析,这个结果比较符合逻辑,有28%的人知道什么是温室气体(A1),22%的人知道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A5),而20%的人则能够区分低碳产品和高碳产品(B1)。关于是否支持低碳消费(B2),虽然支持的受访者占43%,但是当进一步问道“低碳消费”的具体内涵时,多数受访者表示不是很清楚或者仅仅有很少的了解。大部分受访者指出虽然“低碳消费”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具体内容不是很了解并且不好判断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否属于“低碳消费”。与之相对应的“认为目前中国市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好吗”(B3),超过一半以上(58%)的受访者持不确定的态度,因为除了公众都认可或者熟知的行为外,受访者对于某些行为是否属于环保很难判断。

在社会责任意识方面,20%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倡导并开始低碳经济与生活(C1),认为低碳生活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占43%。这两个比例相差较大,因为“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与“低碳消费”类似,其内涵比较复杂,受访者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或者接触到的行为或者产品,只代表了其内涵一部分,不能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构成全面的解释,并且对该问题认识的内部差异性也较小,仅仅为0.854。同样,当问及“如果让您为低碳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您是否愿意”(C3)时,58%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因为获得相关知识有限,使得受访者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为低碳事业做一些事情(见表5)。

从表6 可以看出60%的受访者对于“认为目前政府对低碳的宣传工作或提供的咨询服务是否到位”(D1)所持态度较为模糊并且65%的受访者认为社区中对于低碳环保的宣传似乎有,但是具体内容记不清楚。综合上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现在低碳环保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基本上每位受访者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有关低碳的话题。但是,经过深入访谈,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现在低碳环保是热门话题,基本上天天通过各种渠道能够接触到,但是很少有深入的了解或者能够有渠道让其进行深入了解。

五、城市居民低碳行为调查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表7 的模型检验结果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水平为0,该模型具有显著地统计意义,容差值和VIF值体现该模型中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影响城市居民低碳行为的因素依次是受教育程度、社会责任意识、年龄、环境变化认知、政策制度。

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越注意日常行为以及对低碳环保话题和知识的关注和更新;反之则相对较差。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强,平时越关注环境变化及低碳知识方面的状况,对于相对复杂的概念理解较快;同时,其掌握知识越多就越懂得何种行为符合低碳和环保的内容,更加倾向于日常行为低碳化。

城市居民社会责任意识的高低,决定了其日常生活行为低碳化的多少,居民社会责任意识越强,其日常生活会不自觉地遵守低碳要求,反之则趋向于自由化。社会责任意识也会对居民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一半左右的受访者认为低碳生活与自己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在这些受访者心中,低碳行为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义务。这种心理较为普遍的存在应得到更好的引导。

年龄对城市居民低碳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的行为会日益倾向于低碳化。随着年龄的增加,在家庭和个人消费上会更加强调节欲勤俭,主张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反对奢侈浪费;对于“面子”消费意识逐渐淡薄,花费在娱乐项目、手机、服装、KTV、咖啡吧等处较少。年长者一般在生活中较年轻人更为节约,即使他们没有接触过“温室气体”、“低碳经济”、“低碳消费”等专业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一些行为无意中充分利用了资源,达到了低碳的目的。

大部分受访者对于环境变化及其造成的影响有所感知,说明大部分受访者已经意识到了环境的变化不再是理论问题,已经影响到实际生活。如果能够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以及强化,丰富他们的低碳知识,则其行为将会逐渐趋向低碳化。

政策制度对于城市居民的影响也占较大的比重。受访者表示相关部门对于普及低碳知识有所作为但是作为不够,针对日常行为的具体措施较少,感觉低碳环保的概念仍旧存在于政策面,较为宏观;而关于低碳、环保、温室气体等话题多见于新闻以及深度访谈节目,即使有较为通俗的科普形式也显得相对单一,内容更新较慢,缺乏吸引力。

六、促进城市居民低碳行为的对策建议

1.强化城市居民低碳消费消费行为的意识

加强城市居民低碳行为的意识,有助于进行自我监督,促进行为由高碳化向低碳化转变。除了多渠道灌输相关知识外,还应该建立并实施对城市居民低碳行为的激励和奖惩措施,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低碳行为反馈制度,对社区内居民的低碳行为进行反馈并结合结果进行奖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城市居民的低碳行为的改变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促进城市居民低碳行为责任意识的增长和由无意识或低意识到社会贡献观甚至义务观的转变。

2.加强对年轻人的低碳消费行为引导

营造低碳行为氛围,通过文化传播、社会媒体等对低碳行为进行宣传,对年轻人热衷的消费项目进行适度引导。培养年轻人使用低碳产品的意识,政府可督促生产厂家强化环保标志,并对低耗能、轻污染的产品进行适度补贴。以社区为单位,定期对年轻人进行低碳消费行为指导,并对其节能行为(合理使用电器、科学用车、照明节能)、低碳消费行为(购买低耗能电器、汽车、建筑装修材料)、减少高碳消费行为(少买新衣、少开车、尽量不要浪费食物、尽量杜绝一次性塑料制品、杜绝复杂装修等)进行评价,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激励。

3.加强低碳消费行为教育及进行多样化的知识普及

腕上消费“市不可挡” 篇3

最近,意大利外交部长在北京购买了一款假冒的名表而受到舆论的关注。弗拉蒂尼在参加中国和欧盟高层会议期间,购买了一款假冒的卡迪亚豪华手表。意大利媒体引述总理贝卢斯科尼的话说,致力于打击假冒赝品的外长配戴价值20欧元的赝品卡迪亚手表,是为了证明确实有这样的假冒事情存在。此后不久,弗拉蒂尼便趁机要求中国采取行动打击假冒产品。不过,打击假冒名表在中国可以说并不容易——毕竟,这个市场太大了。

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购买力水平不断提高,对名牌手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假冒名牌手表的制售也就十分猖獗。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内地的手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深圳市工商局在机场候机楼的营业大厅里,曾经查获涉嫌假冒的劳力士等近10种世界名牌手表614只,这些“名表”仅标价在3200-3500元之间,大都是从台湾或内地其他地方进的货。据悉,销售人员一般不直接把表摆放在柜台里,而是用一些比较精致的手提箱装好,藏在柜台下。

假冒的名表多为欧米茄、帝舵、浪琴、雷达,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表名。在中国人心目中,瑞士是钟表的王国,对其品牌、质量,有很高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因此在选择高价位手表时,瑞士品牌无疑是首选。而其他未进入中国的像百达翡丽、雅典、万国、宇宙表、航行表等在内地则知名度并不高,也没有人假冒。

谁为名表买单?

快速发展的中国可以说是国际上最大的手表市场,内地的消费能力也比人们想象的要高。前段时间,借着自由港开放的东风,内地富人纷纷出手,在香港大手笔消费。坊间就有一富人共买走了总值200万元的名表,表行还特别向其奉上花篮答谢的新闻传出。

目前,在内地万元以上高价位手表中,进口名表可以说是一统天下。2002年中国商场零售的高档品牌几乎都是进口手表。去年以来,内地的零售商场销售的手表品牌平均为280个,其中万元以上的高档品牌18个,比前年同期增长了80%。除欧米茄、雷达、帝舵、劳力士、浪琴、卡地亚、爱彼、宝珀、名士外,今年积家、万宝龙、天梭、英纳格、艾美、宝齐莱、伯爵、罗马、梅花、格林艾申等也在高档手表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包括机械的、自动的、电池驱动的,品种非常之多,用途广泛、款式新颖,可以说在内地市场上是应有尽有了。

最近北京零点调查公司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有30%左右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比自己实际消费能力高出一个级别的商品。这个数据表明,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得中国消费者普遍存在一种想象性富足以及追求完美的消费性格。

调查还显示,最近几年来进口表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持续升级,从沿海到内地再到西北,情况大同小异。区别只是不同地区出现的时间先后。

究其原因,中国社会结构正在从金字塔型向纺锤型调整。高档奢侈品的消费群体正在扩大,高档表的消费文化也在孕育形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中国新富阶层对整个中国手表消费潮流的强大引导能力。

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高收入阶层,他们的消费品味提升,并不追求手表的单纯计时功能,而更注重手表的品牌、质量、款式和档次,尤其是贵金属、钻石等制成的高档手表可以显示其“身价”,在交际场合,洽谈生意、宴会等重要时刻都要戴上名牌手表。

因此,国外的高档知名钟表厂商,正是看好中国这个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由于高档手表的单位价格高,商品零售额很高,因而利润也相当可观。有数据表明,2003年高档手表零售额占手表总零售额的36.94%,比去年同期提高9.8个百分点。除了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劳力士、西铁城等著名的品牌外,其他国外品牌钟表也将大量进入中国。

新品牌空间有多大?

随着关税的降低、配额的逐步取消,降低了国外钟表进入中国的“门槛”,将有更多的外国手表进入中国。按照加入WTO时承诺的非关税措施和关税措施减让安排,中国自2003年起手表进口税率从23%下调到17.5%;到2004年,最后6个税号的手表进口最终税率平均值将下调到12.58%;到2005年,手表产品的进口关税将调至10%左右。在配额方面,除对6个税号的手表实行数量限制的配额管理外,其他品种均根据市场需求,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

据一些经营进口手表的行家反映,今年春节后,由于配额的取消,手表销售曾一度受到影响,这是特殊情况下的非正常状况,一段时间的销售萎缩后又有了较好的恢复,基本上恢复了以往的销售水平。业内人士认为,取消手表进口配额限制不会对内地手表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虽然有一些新牌子进来,但原有进口品牌的销售仍然平稳。

尽管内地进口手表的品牌、种类日渐增多,但与国际名表的品牌总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品牌数量总体上不算多,像百达翡丽、雅典、万国、宇宙表、航行表等都没有进入内地市场;另外,在内地市场销售的进口品牌虽然已经过百,但真正被中国百姓认知的品牌却很少,而世界顶级名表如PatekPhilippe百达翡丽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业内人士分析,取消配额限制之后,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不见得会有大量涌入的情况,事实上并没有打乱进口手表成熟的市场次序,原有的经营渠道仍会继续井然有序。进货限制取消,进货渠道放宽,也未必会改变进口品牌持有人长期以来的经营方式,也不会改变其价格取向。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400种平面媒体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进口品牌非常舍得在品牌推广上花钱,如欧米茄品牌之所以根植于中国百姓心中,与其不遗余力地进行品牌宣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欧米茄每年在内地平面媒体的广告投放占手表品牌广告投放的25%左右,与之呈正相关的是:欧米茄在百家商场的销售额一直稳居第一,并占有15%左右的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指出,高档手表销售渠道以商场和手表专卖店为主,人们认识品牌的最直接渠道的途径是各种媒体(包括电视、报纸、杂志),进口品牌进入中国市场,除了产品本身过硬的质量、适合中国国情的价格定位、健全的销售网络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外,至关重要的是系统地持续地进行品牌推广和宣传,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就能在中国市场与最早进入中国的老品牌分享市场份额。

国产表的困境在哪里?

最近几年,瑞士、日本、尤其是香港和台湾地区的钟表业纷纷转移到内地办厂,使深圳、东莞、广东、福建等地钟表业发展尤为迅速。据中国钟表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钟表行业共有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数达20余万人。

但是,国产表远远不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事实上,虽然中国生产了全世界70%以上的成品手表,但所获利润还不到全球手表业的10%,厂商大部分靠给瑞士和日本企业“打工”来维持收入。目前世界钟表成品出口金额为160多亿美元,中国2002年钟表出口金额为19.4亿美元,仅占13%。而瑞士2002年手表产量2780万只,数量只占世界的3%,出口金额却达到66.5亿美元。以欧米茄与中国国产表的“领头羊”飞亚达表相比,业内人士估计,2001年欧米茄瑞士总部只有300名员工,外加700位制表师,营收大约在100亿人民币以上,而同期飞亚达以2倍于欧米茄的员工数,创造的营收却只有欧米茄的1/50。

中国原有的老品牌如上海、钻石(天津)、中山、宝石花、红莲(青岛)、丹东等,也几乎都销声匿迹了,而作为国产表龙头的飞亚达近几年在内地手表市场也已经开始失势。国产表不仅仅在高档手表市场上,即使是中低档青少年流行表中都难占一席之地了,即使是内地生产的手表,纯内资的国产市场甚至都有缩减趋势,而合资企业以品种多样、款式新颖、质量稳定、价格适度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占据了相当内地市场,销量稳居大中城市前列。

零点调查集团的研究认为,之所以内地手表制造企业面临困局,在于他们满足消费者的能力有两方面的缺乏:

第一,走大众消费品路线,时尚感匮乏。主要体现在对时尚的捕捉两种能力缺乏:一种是,国产表企业缺乏持续不断地融合最新科技成果到手表中的能力;另一种是,对时尚产业流行元素实施“文化再造”的能力缺乏。最显著的症结是在国际上被极其看重的手表设计师在内地手表行业中被漠视,地位边缘化。手表与服装在文化内涵上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手表设计融合了工业设计与艺术品设计、时装设计、首饰设计的元素,相当具有难度,内中创造性和知识含量很高,然而这一点在内地少为人知,间接造成了手表设计的不景气。当下在内地,搞服装设计的比搞手表设计的要风光得多,知名服装设计师可谓星河灿烂,但是知名手表设计师却寥寥无几。

第二,在手表作为高档奢侈品路线上的技术与品牌资源匮乏。除曾经以一款“护滩使者”在巴塞尔钟表展上获得瑞士设计大师赞誉的飞亚达之外,内地几乎没有一家能够在机芯技术与品牌资源两个方面协同适应中国社会变革所激起并不断膨胀的对高档奢侈品手表的需求。

市消费者调查报告 篇4

今天,市消费者协会隆重召开x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大会,表彰“消费者满意单位”,对今年315系列维权活动做出部署,这对于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对于落实全市环境创新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再过几天就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这是我们以及所有消费者一个值得庆贺的特殊的节日。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消费者表示节日的问候!向一直辛勤工作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一线的各职能部门表示诚挚的谢意!向荣获“消费者满意单位”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各级消协组织、广大经营业户要以他们为榜样,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消费维权重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推动我市消费维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过去的一年,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市消费者协会团结带领各理事单位,站在实践“xxxx”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充分认清消费维权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认真贯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团结协作,通过专项整治、强化执法、发动群众等措施,有效净化消费环境,不断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引向深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特别是工商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认真开展“打假劣、保名优、讲诚信、反欺诈”行动,尊重消费者意愿,倾听消费者呼声,并且在消费维权工作中努力做到“三结合”,即:一是与工商执法职能结合,紧紧依托政府三级为民服务网络,全面推进“一会两站”建设(即消协分会,消费者协会投诉站.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完善了862个村级“两站”服务机构,对862名维权联络员颁发聘书并专题培训,使维权网络覆盖全市行政村的比例达到95%以上,真正实现了农民群众“消费投诉不出村”的目标,也极大丰富了政府为民服务工作的职能和内涵。二是与宣传引导职能结合,围绕“健康、维权”年主题,在全市主要干道及商贸集中区增设大型12315宣传版面,在报纸开设专栏以强化《消法》宣传、曝光侵权案件,先后组织“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大型宣传、“金秋315维权知识电视竞赛”等活动,既促进了企业诚信经营,又提升了广大消费者科学消费、依法维权意识。三是与合同调解职能结合,成立合同争议调解中心和22个基层调解站,尤其加强对“订单农业”的帮扶指导,延伸了消协的职能范围。一年来,共受理消费咨询1600余件,受理投诉和申诉举报1146件,立案查办466起,处结率达95%以上,反馈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0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7个,查获假冒伪劣商品11大类24个品种,有力维护了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去年,国家工商总局王东峰副局长、山东省工商局李华理局长先后专程来我市视察,听取我市消费维权工作汇报;市消协首次承办全省消协工作会议,并以《深入推进“两站”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维权工作》为题做了经验介绍,受到与会领导的充分好评。年底,市消协被中消协评为“落实消协法定职能最佳单位”,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

消协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全市各级对消协工作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各部门各单位的团结协作,得益于全市广大经营户、广大消费者的积极参与。2012年,是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按照“xxx”规划,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年,开局年。要实现“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目标,离不开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离不开安全、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因此,市消协各理事单位、市直各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把做好消费维权工作提高到维护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人民安全消费这样一个高度上来认识,增强维权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使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的得到保护。

下面,就做好今年消费维权工作,我讲以下三点意见:

一、开展四项活动,努力营造和谐消费环境

中消协自1997年开始实施“年主题”制度,即每年确定一个年主题,整合全国消费维权资源,统领全年消协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社会认知,有力推动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中消协将2012年年主题确定为“消费与民生”,旨在促进市场秩序规范,倡导健康文明消费,营造和谐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为贯彻落实“消费与环境”年主题,我市主要开展四项活动:

一是召开“消费者满意单位”表彰大会。隆重表彰XX全市96家“消费者满意单位”,颁发奖牌证书,组织经验交流,以弘扬诚信理念,为广大经营者树立榜样;组织参加山东省第六届“消费者满意单位”评选活动,争创省级“消费者满意单位”,提高企业的社会公信度和竞争力。二是开展消费维权大型宣传活动。3月13日或14日,将在百脉泉广场举行大型宣传活动,由24个部门制作展版和宣传标语,向市民发放维权联系卡、公开举报电话、现场受理投诉;同步组织“名优商品让利销售”活动,为企业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集中宣传过后,将组成“消费维权宣传服务队”深入乡镇街道、深入田间地头,向广大群众介绍维权常识,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三是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山东)3¡15名优商品(服务)博览会。按省市消协部署,将择优挑选4家企业代表我市参展,以帮助企业开阔眼界、展示风采,增强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能力。四是举办2012年金秋3¡15系列活动,将结合“一会两站”在全市908个行政村的全面覆盖,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扩大服务范围,提升维权档次,增强社会效果,使315的社会认同度、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把315这一服务品牌打得更响,为推动消协工作全面开花提供有力保障。

二、突出四项重点,切实强化维权工作措施

市消费者调查报告 篇5

一、**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现状

2005年,**市的农业人口为64.5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82.9 %,是**市当前最大的消费群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显著增强。“十五”时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4%,根据农村住户百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农村居民“十五”期间的消费支出增副分别是:食品消费支出7.7%;衣着支出为5.54%;居住支出为9.0%;家庭设备支出为1.36%;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9.10%;医疗保健支出为21.12%;交通和通讯支出为34.33%;其它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为3.34%。总的来看虽说是程上升区势,但消费起点还是比较低,2005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493.7万元,其中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4369.9万元,人均消费仅为1985元,与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5153元相差3168元,市场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二、制约**市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村收入增长减缓。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也逐年增加,特别是2000---2005年这段时间里,农产品的价格普遍看好,农民收入比较稳定,对家电、建材等大件消费品的需求较强烈,农村市场稳步发展。但从2002年开始,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2003年以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民收入大受影响。收入增幅连续几年回落,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减弱。

2、消费观念比较落后。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在逐渐改变。但在农村,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量入为出”的传统生活方式,“攒钱养老”、“积累为后”的消费心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态度普遍存在,电风扇、电视机仍是农户家中主要耐用物品,对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购置持谨慎态度。而农村婚丧喜庆舍得铺张浪费等旧习惯还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费环境仍然较差。据调查,目前**市农村居民家庭已购的大件物品中不少处于闲置状态,原因是农村的基础设施不配套。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力供应跟不上,电压不稳定,二是大部分农村没有自来水,用水不方便,洗衣机的使用受到限制,三是广播电视信号比较弱,收听、收视效果差,四是交通、道路建设滞后,商业网点乡村设置不方便,五是服务网点少,维修不方便等。

4、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表现在农村市场秩序不好,农民对购买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心有余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也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5、缺乏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据调查,不少企业拿城市需要的商品来供应农村市场,有些生产企业和流通组织将库存滞销积压、长期卖不出去的商品向农村推销,致使商品的生产和供应与农村需求结构严重错位,已成为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的一个障碍性因素。

三、开拓**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对策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农村市场销售滞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的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收入不提高,整个市场就像无源之河、缺水之海,流动不起来。当前,一要解决农产品收购问题,抑制农产品价格下降,农资价格过快增长,保证农民增产也能增收。二要增加对农业的有效投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民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要鼓励农民发展非农产业。发挥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消费自然就会活跃起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除政府增加对农村的水利、电力、公路、通讯等投资外,可鼓励农民投资办企业,搞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产出效益。

3、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要配套。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市场和批发市场,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集中本地农产品,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专业批发,以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的辐射网络。另一方面加速培养土地、人才、金融、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提高农业市场的应变能力。

市环境调查报告 篇6

一 引言

临沂,我们美丽的家乡,她位于山东省南部、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市。她境内源远流长的沂河水,惠泽着沂蒙人民,孕育了临沂的文明。改革开发以来,临沂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的临沂城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然而经济的发展、工厂不断的建设给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家乡的一员,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因此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对临沂的环境污染状况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望冀此了解家乡的环境现状,找到改善家乡环境的对策,为家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二 调查过程及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资料,力求真实和准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到图书馆查阅了一系列图书、报刊资料,以便更好的了解家乡概况,历史沿革、发展规划;到市环境保护局索取了有关环境监测数据;在城区选点实地观察并采取水样;到几家企业调查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城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准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只能以主观估测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家乡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一)实地观察过程及结果

本次城区实地调查,我们一共选取了六个观察地点(分别为沂河橡胶坝处、西郊步行街处、第一实验小学附近、市展览馆附近、荣华工业园附近、南道村委附近)进行了大气和水污染状况调查。观察表明,临沂大气状况尚属良好,城区西郊靠近工业区大气有少许刺激气味,晴天时大气能见度不太高。个别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市第一实验小学附近的青龙河河段水色浑浊,散发出臭味,水样PH值测定表明,其PH为酸性。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水质变黑发臭是水中氨氮含量超标,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据调查这种状况主要是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体造成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河道的下游,一台台挖掘机正在进行清淤工作,据了解,是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大力治理此河道,几个月后此河段的水有望变得清澈。

(二)企业调查结果

我们走访了几家造纸厂和钢管厂,发现这些企业内都有一定的污染治理设施,排出的废水的水质都较好,能达到排放要求,有的企业还能够将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三)居民调查结果

据调查,很多人认为,目前临沂的环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经过环保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努力,几年前脏臭的河水如今已经变得清澈了许多,污浊的空气也变得新鲜了许多,我们周围的环境状况确实改善了许多,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还有一些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时候市区内的空气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等等。被访者普遍认为,确实应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被访者就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纷纷提出了意见和看法,他们也表示愿意从自身做起,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把我们的临沂城建设得更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见人们对周围的环境还是十分重视的,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很强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目前这种环境状况,光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地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2、慎用清洁剂,选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防止造成富营养化。

3、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7、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以临沂市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一活动为新的起点,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通过这次自我组织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我们都认为这次活动开展得很成功。

市消费者调查报告 篇7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中, 共发放1210份调查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1190份。从问卷反馈结果来看, 普洱市整体金融消费环境良好, 银行服务业的整体满意度较好, 但同时金融消费环境建设相对滞后、消费维权能力相对欠缺成为基层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面临的现实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银行营业网点服务环境有所改善

随着近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硬件设备和人员配备、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等软硬件两个方面不断增加投入, 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理念, 进一步提升了金融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调查中, 认为银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冷漠的89人, 仅占7.48%, 营业网点服务环境一般的257人, 占21.6%;服务态度热情的585人, 占49.16%, 服务环境好的581人, 占48.82%, 均接近一半。

(二) 银行业机构风险防范意识有所提升

由于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投诉纠纷时有发生, 因此近年来银行业机构也主动加大了与金融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据调查, 有72%的居民认为银行服务收费价格公开公示, 清晰明了;当银行工作人员推销理财产品时, 没有过分夸大收益率, 并在购买前详细介绍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三) 银行网点排长队现象时有发生。在银行柜台办理

业务时, 等候时间过长的原因70%的调查对象认为是网点窗口数量少, 20%的认为窗口被VIP客户挤占。欠发达地区消费者习惯到银行柜面办理业务, 但银行网点经常排长队, 尤其在节假日、年终等时段较为突出, 致使消费者浪费大量时间。

(四) 自助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

欠发达地区ATM机具布设较少, 维护不到位, 有694人, 占50%的调查对象曾遭遇过机器出故障、吞卡的情况, 550人, 占40%的调查对象遭遇过没钱可取的情况。

(五) 金融消费者维权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 当与银行发生纠纷时, 25%的居民认为忍了算了, 35%的与银行协商解决, 18%的向银行行政主管部门反映, 有22%的居民向消协或银行客服部门投诉。虽然目前欠发达地区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所提高, 但金融消费者维权知识匮乏, 对自身权利认识不清, 发生纠纷后对权益受损时不能准确判断, 使金融消费者不能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原因分析

(一) 金融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相对匮乏

相对发达地区居民而言, 欠发达地区消费者对金融知识认知度较低, 了解的金融知识主要局限于银行业, 对证券、保险知识知之甚少。即使是银行业务, 除了存款、贷款外, 对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等缺乏了解, 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宣传和交易风险评估, 缺乏准确的判断, 很容易误入金融陷阱、遭遇金融欺诈。

(二) 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与能力不强

欠发达地区金融消费者接受程度低, 一些偏远地区乡镇的村民文化素质较低, 本身对金融消费的定义就不太了解, 在了解金融消费维权方面理解力弱, 接受度低, 而正因如此, 一些居民, 特别是老年人最容易在平时简单的金融消费行为中受到利益的损害。监管机构缺乏对金融消费者的指导和教育, 使得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淡泊, 这也助长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侵权行为。从调查情况看, 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收到的投诉案件不多, 主要原因是群众知晓度不高, 宣传面不够,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理念尚未在民众心中广泛确立。

(三) 缺乏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协调机制

欠发达地区金融消费者对工商部门、“12315”的认知度较高, 很多不知晓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职能和程序, 目前我国“一行三会”按照监管职责都相应组建了各自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构, 但在基层证监、保监没有分支机构, 部分消费者发生纠纷后很多都找当地人民银行, 甚至有些政府信访件也批转人民银行处理, 但人民银行在处理非职责范围的金融消费保护投诉缺乏依据, 没有有效的手段。

(四) 对金融机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监督检查力度

不够。在整个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机制中, 金融机构是重要环节, 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利益驱动下, 十分容易出现自身不规范经营行为, 金融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权益就被侵犯, 而这些问题往往需要人民银行主动开展现场检查才能发现,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基本上处于等待金融消费者的投诉的状态, 主动出击检查金融机构较少。

(五) 人员素质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

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才起步, 个别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认识还不尽到位, 相关制度机制还不健全, 欠发达地区基层人民银行消费保护机构、专业人员普遍缺乏, 随着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咨询投诉电话的不断推广深入, 金融消费的纠纷投诉日益增多, 在精力和业务知识上均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三、相关建议

随着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的全面推进, 面对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 这就需要人民银行站在维护金融秩序稳定的角度出发, 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有机融合, 切实维护群众在金融消费中的合法权益, 促进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规范操作,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一)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

针对基层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现状, 要重点加强社会宣传, 提升金融消费者素质, 在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时, 应充分收集广大民众的实际需求, 选择与百姓日常金融消费行为关联密切的金融知识进行普及, 或是将抽象金融知识与具体金融消费活动相结合。开展金融知识普及中, 应积极收集群众接纳情况与反馈, 及时发现金融消费者可能存在的误解和疑惑, 进而修正或完善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内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加强金融产品的宣传和专业知识的教育;政府及相关媒体也应搭建宣传教育平台, 为金融机构宣传提供便利。通过多形式、广渠道的常态化宣传, 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法律意识。

(二) 探索灵活多样的金融消费保护协作机制。

一是强化内部整合, 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 在投诉处理和检查监督中加强配合, 共同推进该项工作开展;二是与银监、消费者组织、保险业协会, 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建立金融消费者维权机制, 加强沟通联动, 有效化解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纠纷;三是要与司法部门联动, 探索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非诉解决机制, 落实金融纠纷现行调解、诉调对接、“信息共享, 风险共防”、职能延伸服务等机制, 形成金融纠纷调处合力。

(三) 加强对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

探索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专项检查、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评价方式, 并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融入人民银行综合检查和综合评价;更要擅长运用约见谈话、工作通报、调研座谈、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 致力于此项工作实效的提升。

(四) 加强辖内金融维权队伍建设

市农业局调查报告 篇8

××市农业局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上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阐述了“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民增收也将发生新的变化。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今后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将进入常规阶段,未来一个时期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农民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规模化水平、产业化水平、适应市场的能力、竞争的水平等,最终的落脚点是效益水平。从现阶段我市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一是农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还比较大,农民增收受农产品价格和政策的影响还比较突出。入世后的农业,面对的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最终只能通过市场竞争。现阶段农民是单个的小生产者,一家一户面向市场有很多困难,发展市场农业主要靠“两腿”支撑:一靠龙头企业,二靠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我市在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两条腿还明显较短,而且质量不高,支撑力不够。

二是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助推力不够。一方面科技应用的支撑条件还不成熟。如科研与推广方面的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的青黄不接和“不务正业”等,另一方面科技供给没能形成聚集农民生产力要素的良好效应,从而导致农业生产中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的客观脱节。

三是资源禀赋差异的存在使农民增收空间很小。在土地资源方面,一是规模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商品率低,现金收入少;二是农业的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稳定程度低;三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使农民对土地资源占有不完全产权,出售权、转让处置权、风险抵押权不到位,很难成为其固定资产,难以带来其他利润,如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这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与调节中失去很多获得收益的机会。在劳动力素质方面,由于素质不高,一是影响其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影响其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增收上的比较与决策能力,三是影响其创新能力。在产业链条方面。农业的产前环节属于工业,产后环节属于商业,使农民对农业产业占有的不完整性,失去了分享二三产业利润及剩余的机会,形成了产业利益获得的空洞。产业环境的不良背景严重影响着农民的增收,同时加大了农民收入对农产品供求形势与价格的依赖程度。

四是劳动力转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方式难以得到快速转变。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不够,服务滞后,劳动力结构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将会逐渐显现,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速度可能趋缓,甚至出现“回流”现象,从而使我市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压力。

因此,现阶段要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优化我市农业内部结构。

围绕龙头企业的需要和自身特色,从培育优势产品入手,扬长避短,构建农业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基地,使全市生产布局不断优化,逐步实现区城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一是继续深化农业种植结构。粮食面积稳定在115万亩左右,其中水稻60万亩、夏粮30万亩、大豆15万亩、玉米10万亩;棉花保持在20万亩左右;建设100万亩的油料生产基地,其中油菜籽70万亩,花生、芝麻等30万亩;蔬菜面积15万亩左右。

二是加强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优化品种,提高效益。稳定生猪生产,年出栏100万头;改良畜禽品种,畜禽出栏1000万只;扩大牛羊养殖,牛出栏10万头,羊出栏20万只;发展优质品种,提高肉禽市场竞争力,使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三是突破性发展水产养殖业,使其尽快发展成支柱产业。尤其是名特优新水产品要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名特优水产品放养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形成水产养殖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幅射带动作用。

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加入WTO的要求,加速农产品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的产出率、优质率和商品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是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着重扶持金林木业、新美香、宏发集团、兴利食品、中粮祥瑞油脂等一批重点领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让这些龙头企业突出主业,搞好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组建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所从事的产业中加大投入,提高效益,全面增强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是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订单农业的市场导向和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发展规范化、法制化的订单农业,切实促进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三是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农户为基础,根据自愿互助的原则,自下而上建立的各种民间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维护和保障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扶持一批农村经济能人积极参与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四是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合同制、合作制和股份制,建立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使企业和农民形成互利互惠,兴衰与共的一体化经营实体。

五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扶持龙头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大力推进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提高产品的加工、包装、销售水平;同时,抓好农产品的优质化,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企业对原料的不同需求。

三、在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上实现新突破,提升我市农产品档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品牌的创建开展标准化工作。

一是把农业标准化渗透到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从种子、种禽、种畜、种苗木及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抓起,逐步在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贮藏保鲜和批发销售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二是围绕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围绕特色产品和支柱产业,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今后两到三年内我们要根据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和我市农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相关标准的技术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切实加大宣传培训的力度,提高生产者、消费者、管理者的标准化意识。要在如何形成品牌,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创建名牌,扩大市场上做标准化文章。

三是把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作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突破口抓紧抓好。坚持以点带面,建设一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示范样板基地,带动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坚持大宗农产品按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要求组织生产,地方名、特、珍、稀产品按有机食品要求组织生产。

四是严格投入品的管理,确保生产的产品达到质量标准,并完成产品的申报认证。抓好××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到2008年,全市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绿色食品产量达到100万吨,产值5亿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龙头企业采用的原料基本实现无害化,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也取得突破。

四、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一是积极引进开发一批优质新品种。种植业要确保主要农作物一年推出一年新品种;畜牧水产养殖,要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满足农民发展养殖的需求,力争全今年养殖业的突破性发展。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生态农业和渔业水域生态修复以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型农药、兽药、肥料等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二是围绕六项优质农产品和三大农业科技工程,着力推广十大农业实用技术,即保温设施栽培技术、转基因技术、化调技术、测土配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轻型栽培技术、水果保优技术、立体养殖技术、高效种养模式技术等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提高全市农业科技水平。

三是利用多种形式,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办各类示范样板,带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采取多种形式的科技承包,推动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引导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是加快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做好“放大窗口,扩展平台,延伸网络”三项工作,办好办精“××农业信息网”。及时掌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农业科技动态信息,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要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准确性和权威性,要逐步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促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民当好参谋,搞好服务。

五、在农业行政执法上实现新突破,维护农业生产正常经营秩序。

一是加大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涉农单位和广大农民依法治农护农的法治观念,营造农业行政执法的良好氛围。

二是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重大案件的查处和对坑农害农的严厉打击,严格控制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进入市场,杜绝或减少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保护农民和消费者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三是加强农业执法队伍自身建设,确保从严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切实贯彻执行“执法四制”。同时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业执法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力争农业执法再有新的突破。

六、在劳动力转移上实现新突破,减少农民促进增收。

从世界经验看,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就业比重就下降1个百分点。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能够明显影响农民收入。美国等国家的人力资本之所以在其农业生产经营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主要是得益于这些国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转移,结果提供了规模经营和人少地多这样一个农业人力资本的收益条件。因此今后我们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建设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

上一篇:冲刺中考国旗下讲话稿下一篇:那人暖了曾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