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篮球文化(共8篇)
浅谈校园篮球文化 篇1
浅谈校园篮球文化
在当今我国校园文化现象中,校园篮球文化可以说是如火如荼、生机勃勃,是整个校园文化景观中的一朵奇葩。体育课中或课余时间的篮球场,总是热闹非凡,轰轰烈烈,充满了青春和朝气、激情和活力、时尚和个性,校园里常见的篮球赛事不仅有对抗赛、邀请赛、班级、校际的篮球联赛,还有趣味篮球赛,篮球技术单项赛:远投大赛、扣蓝大赛、三人制大赛、花式篮球表演赛等等,有的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甚至还设立了“篮球节”等等不一而足。篮球文化的发祥地是校园,孕育篮球文化的最佳场所也是校园。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素质教育深化的结果,是现代大教育观的体现。
从篮球运动的起源看,校园篮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就具有浓郁的游戏属性和娱乐属性。篮球运动诞生于一百多前的美国校园,篮球运动的发明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先生,最初的发明初衷只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为了在漫长的冬季里,发明一种“简单有趣的、易学好玩的室内球类运动”。自从篮球运动诞生起,在很短时间里风靡全球,并造就了伟大的NBA。正是因为篮球运动中强烈的游戏和娱乐特征深深的吸引了学生们,满足了学生们的对快乐的,有趣的篮球游戏的运动需求。使学生们忘情的投身其中,心甘情愿的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享受篮球运动给他们带来的激情与快乐。他们并不是想练就篮球绝技或成为职业高手,或者以交流篮球技术、技巧,追求球技的高效、规范等为主要目的。他们只追求享受篮球的情趣,追求轻松、快乐、酣畅淋漓的娱乐心情,能和玩伴们尽情的游戏,交流感情,分享乐趣,增进友谊,这就是校园篮球文化的游戏性和娱乐性之所在。
源于篮球运动本身具有典型的竞技性,校园篮球文化充满了朝气和活力。篮球运动的竞技性要求参与活动的运动员们灵活多变、快速敏捷、勇敢机智,身体素质突出、技术水平超人,才能在篮球竞技中表现突出、创造优异的战绩。行云流水般的配合、百步穿杨般的神投、神出鬼没般的妙传、勇猛强悍的强攻;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美感和享受。使球迷、观众们以及球员自己都深深的陶醉其中,留恋往返,并与篮球运动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甚至是难以割舍的情结。校园篮球文化就是在观众和观众之间、球员和球员之间、观众和球员之间的情绪互动中,共同分享竞技篮球运动的快感和乐趣,从而推动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这就是校园篮球文化的竞技性之所在。
校园篮球文化的教育性也是十分突出的,是其他教育手段、教育途径无法替代和比拟的。首先,校园篮球文化活动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一场激烈的比赛中,同学们都非常关注自己班级球队的胜负、或是自己支持的球队的胜负。在观看篮球比赛的过程中他们所表现出的那种强烈的热爱集体的精神、或集体荣誉感是主动的、自发的、十分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自主地、悄然形成的。不需要任何刻意的说教或动员,仅仅靠同学们的自觉和自悟、现场互动的感染性和强大的导向作用,以及竞技篮球运动自身的魅力就会产生特别显著的德育教育效果。其次,在校园篮球文化活动中,同学们也时常表现出团结互助精神,与人合作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都是其他德育手段难以企及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再次,校园篮球文化活动也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有力补充。
校园篮球文化还具有社会性。在构成校园篮球文化的庞大群体中,无论是球员、观众、球迷,还是校园篮球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传播者,他们都有非常明确的组织性,而不是校园里一个个自然人或个体。他们都有各自的目标和任务,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主动性: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默契的协作。球员们出力流汗是为球队的胜利和荣誉而战;热心观众也在为自己心中的球队呐喊助威;球队的后勤工作人员忙于为队员们提水、倒茶、送毛巾;球队的智囊团在出谋划策在研究战况,商量对策;球队的宣传人员在忙于宣传,打出横幅标语:“我运动,我快乐,我锻炼,我健康”。这些都显示出校园篮球文化极为突出的社会性。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热衷于传播篮球文化:诸如解说篮球比赛;讲解篮球运动知识;评论球员特点;模仿篮球明星们的发型、举止、装束;配备篮球明星们的服装、背包、鞋袜等装备;收集篮球明星们的招贴画、广告、杂志、比赛光盘、录像带、纪念品、吉祥物等等;传唱或创作球队的队歌„„等等不胜枚举。这些现象的出现又可以孕育出巨大的社会商业机会,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给相关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也相应的刺激了这些相关的企业产品研发方向,产品开发的力度和速度。这就是说校园篮球文化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推动了社会进步。
浅谈校园篮球文化 篇2
1 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分析
校园体育文化本身包括了多个层次的内容,其是多种体育文化的整合,而并不是一个对高校内部体育问题和发展的描述。在校园体育文化中,体育文化对于学生与教师自身的体育意识和观念进行了反应,并且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化氛围。体育文化是以现实社会文化为背景,包含了高校内部体育物质产品、精神等多方面的整合。在校园文化中,体育文化一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具和其他文化相同的价值方向和特点。在校园体育文化中,学生逐渐受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和同化,并且不断地通过实际行动来参与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建设当中。
2 高校篮球文化的基本分析
相对于其他文化来说,篮球文化本身具有独特的特性,其主要包括了篮球运动相关的活动、制度、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包容性。篮球文化的发展主体是大学生,并且活动对象也是大学生。大学生本身对于篮球这一项运动的认知、观念对篮球文化的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英系那个。在高校篮球文化发展过程中,其篮球文化本身也受到实际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篮球文化本身对于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工作来说有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并且以实际的娱乐建设活动过程中为基础,结合不同的竞技活动形式,在校园空间中来开展不同的活动形式。
3 高校篮球文化对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篮球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有个性的文化,它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篮球文化来源于学校的体育文化,并且其本身又具有相对独特的表现形式。篮球这一项运动广受年轻人喜爱,通过篮球运动的开展,可以更好地推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成长,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思想,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3 . 1 高校篮球文化有助于学校自身体育文化制度的完善
为了使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并且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一个行之有效的体育文化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后续体育活动开展的关键。高校内部篮球精神的培养也需要一个完善的体育文化制度作为相应的执行保障。有关部门应该提出相应的建议建议,督促高校内部成立体育活动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并且为篮球文化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一般来说,大多数的高校开展篮球运动主要以课内篮球教学和课外自由活动的方式来开展。课内篮球教学主要是由学校内部体育教学的相关部门进行指导下来进行的。很多高校对于篮球教学的制度都进行了重新改革与数理,并且从规定性教学转化为更加灵活的选修课教学。这种篮球运动所带来的对制度发展方面的推动作用,其给予学生带来了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并且更加有利于高校构建自身的体育文化氛围。
3 . 2 高校篮球文化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综合素质成长
作为宝贵的人才财富和推动当前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衡量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就是学生的身心素质。保证良好的身心素质,可以更好地让大学生投入到社会发展当中,进而有效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是高校办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篮球运动的开展可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提高,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与此同时,长期进行篮球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篮球运动作为校园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着理性的思维、思考,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积极参与篮球运动,可以让学生提高对自身状态的认知,并且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提高,从而让学生逐渐成为更能符合、适应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3 . 3 篮球文化可以对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进行丰富
在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想真正的提高群体活动的质量,就必须保持各项活动开展才持续性和整体质量。篮球运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也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让学生感受到 来自于他人的 善意,提高学生的合 作精神,打造坚强的意志品格,使他们一点一点的养成好的运动习惯,培养他们坚韧、顽强、团结、向上的优良品质。通过参与篮球体育运动,可以让学生对紧张的学习节奏进行缓解,放松身心,实现对自我的调节,进而获得一种满足感,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以球会友、增进感情、加深友谊、提高交际能力。而多种多样的篮球联赛的举办,也让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得到了锻炼,并且让当代大学生容易缺失的合作意识和帮助他人的思想观念得到激发,启迪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格。
3 . 4 篮球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运动理念
在高校中,篮球文化本身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运动理念,其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篮球运动也深受广大师生们的喜爱。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目标就是育人,通过长期的运动,培养了大学生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促进了自主学习、锻炼意识的形成。校园篮球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中,逐渐形成科学的体育运动习惯和意识。在高校开展体育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篮球文化的发扬,可以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进行良好的激发,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户外篮球活动当中,在培养学生体 育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 间的相互交流。随着当代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也相对较大, 通过篮球运动的实现, 可以让学生的压力得到舒缓和释放,并且减少学生心灵上的疲惫,让学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通过篮球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持续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培养和发展了大学生从事体育活动自觉性,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并逐步形成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学生在毕业之后,其本身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体育运动意识,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并且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健康观念和终身的体育文化思想。
3 . 5 校园篮球文化促使校园体育实现产业化
在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各种产业化的社会资源可以更好地推动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符合高校自身的发展需求。高校内部各项篮球赛事活动的开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产业资源,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和形式与社会、企业进行联合,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内部的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形式,从而实现更加深入的发展。校园体育产业化的实现,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通过广告效应的实现,提高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力,并且帮助高校形成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篮球运动是其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篮球运动对于重塑当前大学生的创新观念、意志品质和体育运动观念上都有着 不可磨灭的作用。与此同时,校园物质文化、体育文化形式都在篮球运动开展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丰富。在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推进篮球文化的发展对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校园是个浓缩的小社会,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篮球运动隶属体育范畴,它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文章通过运用文献检索、逻辑分析、教师咨询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高校篮球文化的内涵,阐述了高校篮球文化对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浅谈校园篮球文化 篇3
【关键词】篮球运动 高校 体育文化 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的来源是多元化的。高校的教学特色,能够凸显高校教学文化;人文气息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高校的体育运动项目,促就了校园的体育文化精神,对校园文化的完善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是要高于体育活动本身的意义,是一种精神力量。同时,体育精神文化对体育活动有着重要的反作用,推动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体育精神文化是高校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并与高校所倡导的价值观相结合,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在体育精神文化的潜移默化下,也不断完善着人格,提升精神力量,感受精神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会受此力量积极投身于体育健身运动当中。篮球运动无疑是高校当中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本文重点对篮球运动当中所产生的精神文化进行研究和分析,阐述其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重要影响。
一、对创新精神的影响
篮球运动是一种传统的运动项目,该运动引入高校的时间久远,基本已经形成一种特定的特征。高校当中,篮球运动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新。篮球运动规则的创新、运动内容的创新、运动形式的创新等等。如今,篮球运动在高校中的创新随处可见,特别是在篮球运动进行过程当中,学生通过肢体协调、脑力开放、团队配合等不断创新篮球运动当中的战术和其他技巧,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篮球运动当中的这种创新精神在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气氛,大家都明白,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在篮球运动当中赢下对手,取得胜利。这种创新精神开端于篮球运动,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体现。
二、对竞争拼搏精神的影响
如今,社会竞争仍在继续加剧,大学生毕业之后将面临十分残酷的社会竞争,工作岗位的竞争、能力的竞争、人脉的竞争等各种社会资源的竞争。因此,大学生的竞争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而篮球运动本身具有着竞争与拼搏的精神,直面困境、勇于战斗、永不服输等精神充分在篮球运动当中展现出来。学生在这种竞争与拼搏的篮球运动中不断提升自我,加强竞争能力,有利于在以后的社会生涯当中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众所周知,社会的竞争是一个持续性的状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具有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才能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当中站稳脚跟,才能充满自信地面对人生每一个竞争阶段。而高校当中的篮球运动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为学生争取得步入社会生存的又一大技巧。
三、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影响
从高校篮球运动的本质来看,其本身以一种集体性的运动,运动的规则和内容都讲究团队集体的合作性。在篮球运动过程中,只有集体的协作与配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相反,如果团队互相不配合,或者缺乏良好的配合方式,整个团队就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到来的只能是失败的结果。将这种情形放大,在一个学校,班级是一个集体,社团也是一个集体,放大到社会,企业是一个集体。学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以使學生在班级团体、社团团体、乃至以后的公司团体当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快速融入集体,重视集体荣誉感,积极参与集体建设,为集体贡献力量。因此,篮球运动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四、对公平竞争精神的影响
篮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其本身又具有这严格的规则制度,篮球运动的有效开展必须在这些规则制度范围之内进行。规则的认同很大程度上就保障了篮球运动的公平竞争性质。在高校篮球运动一般的比赛当中,所谓的公平竞争通常是指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篮球比赛,对篮球运动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这种规范性体现出篮球运动的公平竞争原则。在实际的体育活动当中,不止篮球运动具有公平竞争品质,其他所有运动也都一样,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公平竞争意识。学生通过对篮球运动中公平竞争精神的感受和领悟,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品德素质,这种公平竞争的精神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候都是难能可贵的。
五、对组织纪律性精神的影响
高校当中,篮球运动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校方组织的篮球运动,还有一种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篮球运动。在校方组织的篮球训练或者篮球比赛当中,体现出来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引导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加强。后者的初衷是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热爱篮球运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有组织、有纪律的开展篮球运动活动,更加强化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精神,这种精神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将反映为道德行为的规范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篮球运动当中所蕴含的精神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重大,同时对学生日常生活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到其中的联系,加强对篮球运动的引导,并反映到学生生活和工作当中,加强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强.篮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8:239-240.
[2]马应强.试论篮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5,04:125+131.
校园文化 浅谈校园楼道文化建设 篇4
一、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功能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兼具文化建设和育人环境建设的两大功能,即“以文化人”的目的,同时也具有教育功能,我们要让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成为思想、精神、德育和文化的教育基地和前线。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应展示学校的核心文化理念。包括校风、学风、校训、学校标识、名人字画、名人箴言等从而增强归属感、成就感,增强向心力、凝聚力,使学校的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它们也是校园楼道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更应该注意各年级、各班级和学校自身的优势、特长、两点,并生动呈现,从而增强全校教职员工、学生以及校友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还应对学校的各种制度进行相应的文化成果展示。它们是校园楼道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各项管理、教育、服务的制度章程,各类导视、指引标牌,各种文明警示牌等
二、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几大原则
育才育德,育人优先的原则。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首先功能就是教育,要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
以师生为主体的原则。要树立共建共享的思想,要以人为本,从而让全体师生都能参与进来、融进来
协调和谐的原则:在布局上统一并形成健全的校园楼道文化建设体系,在色彩调性上统一,切记杂乱无章;在风格上要变化中统一,或统一中变化,避免不伦不类,不土不洋,不中不西。
全面建设,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原则。校园楼道文化建设要在全面的基础上,进行重点与主次区分,切忌平均主义;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主次之分,要明白内容服务于形式;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篇5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高校这一特殊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式,是全体校园人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合,是一种团体意识,是维系学校团结的一种精神力量。大力发展高校校园文化,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必要前提,这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一致。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保障其传播优秀的思想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进而保证学校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同时,在高校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得到传承。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校园文化相关理论概念
(一)文化
国外对“文化”的研究很多,较早给它做了相对精准解释的是英国学者泰勒,接着许多学者都对“文化”做了解释,但未形成统一定论。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整理了相关164个解释,整理分析后认为“文化”很难进行解释,勉强作了一个自己的解释,即文化是“一种源自行为的抽象概念”。
在我国,“文”本义为各种交错的纹理,随时间的变迁,引申出其他内涵。一是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象征符号,二是由伦理之说引出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三是在前两个意义基础之上,导出美、善、德行之义。“化”本义和字面意思都是改变,从开始的事物形态的变化逐渐发展为教行迁善之义,而将两个词合在一起是在西汉以后。现代我们所用的“文化”概念,是19世纪末从日本转译而来的。现在我们更多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所共有的价值观和意义的总和,是全体人类在社会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创造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校园文化
人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观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认为校园文化就是社会活动。这些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就是课外活动,所有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都是校园文化。第二,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校园人创造的各种校园综合环境的总称。这些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所有成员的意识和观念的总和。第三,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这些学者认为在学校的生活中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办学条件,来进行补充,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是在教书育人这个主体环境下,以师生为主体,以教育为导向,以学校支持和管理为辅助,全面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目的,由全体校园人共同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及其创造的全过程。按照表现形态把高校校园文化可分为高校物质文化、高校精神文化和高校制度文化。
二、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
1.目标一致性。以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创造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来教育鼓舞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为校园活动的顺利执行提供保障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主体,通过教育的方式来实现人们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以素材的方式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校园文化也作为途径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目标的真正实现提供了有效载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目标一致。
2.文化同质性。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必定具有文化属性。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下产生的,反应师生的物质形态和精神财富。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文化属性,在课堂中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是在社会实践中提取的理论精华。这些思想都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文化的精髓。
3.功能互补性。高校要发挥其育人功效,更多的是通过精神文化来实现的,它引导学校的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同时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贡献,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存在交叉,两者之间相互独立,但也有互补。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指高校校园文化通过其自身的优势,引导大学生接受积极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向社会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当学校的校园文化形成后,就会建立起相应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当学校部分成员的价值观、行为取向和标准出现偏差时,校园文化就会发挥它的导向功能。
2.创新功能。创新功能是指校园文化本身具有的创新因素及对其中生活的成员的创新意识的激发。一方面,校园文化包括了多种多样的知识内容,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灵感。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对情感、兴趣、等的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凝聚功能。凝聚功能是指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巩固成员之间的团结和融合功能。当一种价值观念在校园中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同后,就会使师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就会把全体师生的思想凝聚在一起,激发其共同的奋斗目标,进而使精神情感化为巨大的合力。
4.规范功能。规范功能是指校园文化为其成员提供为人处世的规范和准则。总体上看,大学生在道德认知上基本是正确的,但大部分只是停留在认识的水平上,实际行为不尽人意。通过校园文化活动,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保证当他们离开校园的时候,也能符合社会的需要。
5.娱乐功能。娱乐功能是指校园文化可以活跃师生的生活,调节生活节奏,增加生活乐趣。师生在学习和工作劳累的时候,通过参加校园文化相关的活动,来协调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更加有效地投身到下一步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高校的领导和决策者没有给校园文化足够的重视,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起的作用,也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办学目的结合在一起来理解它的重要性。当然也有很多高校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的负责人,有了几个负责人还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的情况,这就导致校园文化相关的活动不能及时顺利开展,校园文化的多方位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有时,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费用不能及时到位,致使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保障,影响校园的整体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鲜明
校园文化只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保证其生机和活力。部分高校未能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只是对优秀文化的简单套用,这就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上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没有把自己的特色展现出来。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缺乏对本校定位的深刻认识,这就使得许多高校在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上的雷同、校园文化建设的趋同。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缺乏对学校整体的规划,这样就导致大量的面子工程、劣质工程的出现。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各种指导学生行为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对上级文件要求的简单修改和调整,这就导致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精神文化建设未得到重视
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手段,是精神文化的承载,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存在的意义体现。校园文化发挥其作用主要还是通过校园精神文化来实现的,但是在经验中不难发现,许多高校在建设的过程中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高校不断扩招的情况下,学校在校园景点、文化场所和设施方面的投入大,对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投入不够。还有部分高校在评价系统的促使下,只关注可以直接衡量和体现的校园物质文化,而没有给校园精神文化应有的关注度,也没有把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只存在形式上。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成果不显著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学校的总要求是一致的,都是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很多高校对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缺乏足够的思考,在实际的建设中没有给校园精神文化应该有的重视和关注,也没有把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统一起来,更没有体现在对人才的培养上。首先,教师没有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人们普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有学校团委和宣传部的工作,这就使得大部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被闲置起来,没有发挥其应该起的作用。其次,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单一,水平层次不齐,这就不利于他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要求高校必须制定先关的制度和发展规划,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高质量开展。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完善
为了使高校校园文化的长期规范发展,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全体校园人都为之自觉行动,并以此作为行动的标准。从目前校园文化的现状来看,并没有相关的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比较随意,没有标准和规章可以遵循。首先表现在高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同时领导和相关人员对其研究较少,也没有相关的建设体系。另外,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对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成果的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指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之处,也无法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做出合理的指导。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坚持的途径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必定以学校的主流文化为基调,体现民主平等的形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当代高校校园建设,必须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最新理论成果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其成为一条主线贯穿到整个学习教育过程中。
十八大提出来“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对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绘制了蓝图,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就必须坚持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全面发展四项任务作为根本目标和教学思路,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校实际、师生实际出发,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侧重点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培养“四有人才”作为大学根本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实际效果。由此看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重视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1.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效用。高等学校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渗透到方方面面的教学工作和教学任务当中,将马克思主义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有效无缝地结合。
第一,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来指导具体的校园文化实践。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法论根本观点来指导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路线和方向不断深化和强化,反过来高校校园文化反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开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不动摇,并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和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依据和根本内容。学校是天然的学习场所,尤其是运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思想教育工具,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路线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2.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功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根本价值目标。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精神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创造可供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生存并茁壮成长的文化土壤和校园环境,采取多种方法鼓励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积极的、正确的、宏伟的奋斗目标和精神追求。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努力学习、扎实本领,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伟大事业中去。
3.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改革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时代观念。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强调:“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和社会主义为旗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凝聚起师生的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校园文化活动必须以宣扬爱国主义、历史人物、历史事迹为主要方向,重点是宣传在近代百年来全国各民族反压迫、反侵略、反封建的重大胜利以及全国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的一条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幸福的康庄大道,以此来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其主动参与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二)全方位投入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处理好不同文化现象、不同文化形态间的关系,研究探索不同文化形态共存并相互促进的方法,保证不同文化形态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大格局中都能和谐有序的得到发扬。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类成长不可缺的精神食粮,有健全人格、激励人们不断发展、引领向上的功能作用,在高校中更应重视文化的诸多功能作用,以此来营造积极向上、发展规范、有序严整的良好气氛,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并优化高校校园建设。
1.坚持精神文化的核心地位不走样。高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精神追求。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场所是高等学校,而主要群体是大学生,我们要坚持在高校中积极培育土壤、努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严谨务实的工作和学习作风,不唯心、只唯实的科学精神,加强高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回归到教学工作的本源,教师以教书育人、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学生以努力学习、成才报国为根本追求。
2.坚持物质文化的基础地位不走样。物质文化的建立健全不应追求享受和奢华的标准,而是要以有利于于促进大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为目标和原则。高校在做整体规划时,要有长远的眼光考量一段时间内的建筑布局、建筑内涵、建筑特色,要将新建的建筑同已有的建筑形成一个统一的、密不可分的整体。在高校当中加强园林景观、绿化美化的建设,以增强学校的“美”的氛围,体现历史的美感和厚重感;加强运动、娱乐、休闲场所及设施的建设,增强师生体质,倡导团结协作,增加艺术性、趣味性;加强网络媒体、学校社交平台的建设,规范网络文化,抵制恶俗文化,营造健康积极的氛围,通过组织高质量的社团活动为高校物质文化的建设注入活力。
3.重视制度文化的重要保障作用。制度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规章制度的建立,建设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制度文化对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代,实施高校依法治校,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章程来办事,要在高校内开展有关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党章党规的教育活动,保证大学生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重大事项民主研究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公开公示接受民主监督,保证师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以实实在在地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工作学习以法律为准绳,在遇到不公正对待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卫合法权益。
4.以行为文化为衡量标准。在所有的大学文化活动中,行为文化是最能直观体现大学文化的,行为文化活动是衡量一个学校文化水平的一把尺子。现在大学中开展的绝大多数的校园文化活动都可称作是行为文化,如学术宣讲、公益服务、科技比赛以及体育竞赛等,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要从学校的传统出发,要以本校特色为主要依据,挖掘并发展符合时代和社会特征的高校风气。学校各相关部门要加大联合力度,并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创新活动的题材和样式,要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相结合,开展富含趣味性,促进运动健身益智和团结协作的活动,在活动中要能体现和反映出来多种素质并有侧重,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汲取营养,全面提升自己、促进身心良好发展、提升想人文素养、陶冶道德情操、充实精神生活。
(三)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优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当今高校发展和建设的主要思路是依法治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者合而为一。高校校园文化是综合评价大学实力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已经成为被普遍接受的社会共识,它是高校建设的软实力,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其它学校的最明显的地方。人们接受一种文化形态,并受这种文化形态影响并施加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文化形态碰触到人类内心深处的某一个点,使得人类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向其靠近,接受并认可这种文化形态,形成归属感。而要想形成这种文化的归属感,那么就必然是富有地域、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才能具备,也只有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释放,文化才能被广泛的认可和接受。本校特有的一定是传统,而传统的才有可能成为本校校园文化特色。在我国要想规范高效优质地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只有遵从高校的特殊实际情况,宣扬本校自建校以来所存在并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以之为本校的独有特点并将之不断完善发扬才能使被广大的学生接受并认可,以本校传统文化特色为基础,不断总结和提炼学校发展进程中新的特点特色,海纳百川,吸纳其他高校的有益的符合本校特征的文化形态,构建新的校园文化体系,这样才能永葆学校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丢失本校最根本的文化传统和特色,才能形成本校区别于它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开展。
论文浅谈廉洁文化进校园 篇6
作者单位 岳池县普安小学 李友勤 联系电话 *** 邮编 638300 摘要: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对人民教师,我们不仅提倡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更注重强调学校和教师的义务感和责任意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廉洁从教”,加强学生廉洁教育。本文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阐述如何在小学校园进行廉洁教育。
关键词:校园 廉洁文化 目的
前言: 有人说:廉政文化进校园是无病呻吟,学校是一块净土,又不是”衙门”,特别是对农村小学来说,除了一点公用经费,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又不能收半点其它费用,没有腐败的土壤。小娃娃除了贪点零食解馋嘴,还是大人给的,那里扯得上”腐败”二字,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认为廉洁文化进校园就是针对学校和师生有什么不廉不洁的问题开展的,在学校开展反腐倡廉是小题大作,没有必要,更是多此一举,这种错误的认识存在是对概念的模糊和断章取义。廉洁文化进校园,是有的放矢,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有益探索。青少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无论他们今后从事何种职业,都应持“清正廉洁”之念,安身立命,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兴邦之源。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代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全党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配合和支持。如果我们现在不去以廉洁的理念抢先种入孩子们幼小稚嫩的内心世界,那么社会污染就可能长驱直入,根深蒂固了。廉洁文化进校园,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廉洁意识和廉洁观念,使他们自觉养成自律,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和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好行为习惯。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浅见。
一.如何在小学校园开展廉洁教育
(一)树立廉洁意识,加强党政廉风建设
我校成立了廉洁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把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学校开展“廉洁文化校园活动”的实施方案,围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五个“有”的创建标准,一有廉洁文化建设工作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二有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的廉洁教辅资料和辅导老师。三有适应师生需要的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活动。四有固定的廉洁文化传播渠道和阵地。五有完整的廉洁文化建设督查考评制度。夯实廉洁文化建设基础,注重党风廉洁建设,党员教师廉洁执教;注重加强教师队伍中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从教道德教育,营造“崇尚廉洁”、“褒扬廉洁”的良好道德风尚。积极实行校务公开。对于学校的重大投入、重大维修,招投标申报等按规定申报审批。通过工会、校务公示等方式,及时通报重大工程的进程和各项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学校重大事项。严格执行民主理财,财政透明制度,在日常耗材方面厉行节约,节能减排。各项现代化装备都登记在册,做好各项台账,保护好学校公共财产。
(二)渗透廉洁思想,提高师德素养
现在,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已不知不觉中侵入到学校内部。有些学校部分老师利用职权贪污腐败,生活奢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有偿家教,强行推销学习资料和乱收学费等行,严重偏离廉洁道路,他们的行为破坏了教师的形象,给学校教师队伍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俗话说:“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教育是来不得半点含糊和怠慢的,来不得半点杂质和虚假的,教育要谨慎、要及时、要趁早、要身体力行。否则,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因此,开展老师廉洁建设有其必然性。我们要以圣洁的心,教神圣的书。在此信念的引导下,积极开展教师廉洁建设,要求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的要求,为学生树立好榜样。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争创佳绩,弘扬正气。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有偿家教,强行推销学习资料和乱收学费等行为。
(三)加强廉洁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判断是非能力较弱,就像一张白纸,易受腐朽现象的侵蚀,不良意识一旦形成,很难根除。只有从娃娃抓起,加强对学生公正廉洁、无私奉献等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打好根基,才能培养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建设贡献才智的合格人才,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们的学生中,也有部分人从家庭中,从社会上,从影视剧中接受了不良的影响,认为当官就是为了发财,有了权就有了钱,这些社会上腐败文化和腐败行为的不断扩散,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接受正面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敬廉崇洁教育,牢记古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至远”的古训,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文化,极大地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丰富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所以我们必须在学生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廉洁教育。培养学生敬廉崇洁、诚实守信的品质,潜移默化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坚实的道德基础。廉洁文化教育遵循生动活泼、形式丰富的原则,运用符合学生特点、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来开展,将廉洁文化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
二.如何对在校学生进行廉洁教育
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就要在学生中开展“敬廉崇洁、诚信守法,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活动要紧扣五项主要内容,即以“胸怀大志,为民为公”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以“诚信、责任、正直”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品质教育;以“清廉、节俭、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以“公正、民主、守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意识教育;以“规则、程序、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意识教育,通过学科中整合、活动中体验、阅读中领悟、生活中体味等四条途径,使学生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做到:
(一)、将廉洁教育贯穿到教学内容中
小学语文学科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情感,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找出课文的知识点、训练点,还应找到廉洁教育的突破口,也就是找准这篇课文最主要的廉洁教育因素,即廉洁教育点。教学时我们可以从课题的关键词入手,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课文的重点词句入手,抓住那些能够表达文章思想教育线索的点睛之笔,挖掘词句的内涵,让学生在朗读理解词句时感受廉洁教育。如:《将相和》中,当人们讥笑蔺相如怕廉颇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时,蔺相如说:“我所以避着不见廉将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这正点明了蔺相如避开廉将军忍辱负重的直接原因,也是他勇敢机智,完璧归赵,智斗秦王,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基础。正是“相”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使“将”受到教育,改正错误,“将相”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可见,“为的是赵国的利益”这句话,就是这课的廉洁教育的关键句。学生在理解这个故事时也自然而然的激发起学习蔺相如一心为国,以大局为重的崇高品质,这样的廉洁教育才是真正渗透于教材中、渗透于学生心灵中。
(二)、将廉洁教育联系到学生生活中
儿童的认知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阅历的丰富而逐步提高的,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对廉洁教育因素的理解程度、可接受程度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一定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思想实际和认知水平,去把握廉洁教育的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廉洁教育收到实效。
(三)、将廉洁教育浸透于学法教法中
小学廉洁教育的内容分散而又丰富,“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径,只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水到渠成,真正感悟、欣赏到文本的廉洁因子。
一是在挖掘中心时领会用意。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都是通过文章的中心表达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对文章的中心挖掘得深,概括得准,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螳螂捕蝉》一文中同样是劝,大臣的劝阻遭到了吴王坚决的反对,而少年的劝说却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位少年的劝说究竟 “妙”在何处?,这位少年与大臣们不同,他没有直接去劝,而是用“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让吴王明白了攻打楚国是非常危险的,打消了伐楚的念头,这就是他的巧妙之处——智劝、巧劝。教师巧设疑问,顺势引导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中心的过程中领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意,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只顾眼前利益,身后一定会隐伏祸患”的教育。
二是在朗读讲解中渗透感情。任何一种思想都是寄托在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的,只有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使之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而重视朗读训练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感知“道”,接受“道”。学生在朗读中,通过不同语气、语调容易进入文章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教育感化的目的。
(四)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我们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增强抵御拜金主义、物欲主义、享乐主义的能力,增强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学好本领,健康成材,报效祖国。我校利用少先队对学生的文明行为进行劝导督查。将廉洁教育渗透到一日常规建设管理中。同时我们不断完善校园文化阵地建设,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橱窗、班级手抄报、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廉洁教育、积极宣扬廉洁文化,深化廉洁文化宣传推进力度,向全体学生发出“敬廉崇洁、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做文明人”的倡议。发动寻找身边的廉人廉事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珍藏“廉洁”格言;收集“廉洁”故事,把廉洁的格言、廉洁的故事记心中,廉洁的行为落实到行动中,帮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体验、积累,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营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三、如何全方位进行廉洁教育
廉洁教育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合一。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以高尚的行为、良好的道德去影响孩子,我们以“廉洁崇洁——廉洁进校园,我把廉洁带回家”家庭廉洁教育活动为抓手,使用《廉洁教育文化读本》,组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廉洁文,说廉洁事,学廉洁人”小小宣传员活动,更是在活动中增进了老师、学生与家长多方面的沟通和交往,倡导社会文明新风,打造文明和谐校园,让廉洁清风深深地扎根于每个家庭,实现廉洁文化教育向家庭延伸。以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从小培养学生重操守、重清廉、轻名利的情感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还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合力才能事半功倍。总之,“廉洁文化进校园”是反腐倡廉工作和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件大事,是构建和谐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需要,是学校领导班子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和加强学生的廉洁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设廉洁校园,让廉洁走进校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们要把所有的汗水全部浇灌给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使他们吸收阳光雨露,健康成长。让圣洁廉正之风永驻校园,吹开稚嫩的花朵。参考文献
河南省高校校园篮球文化初探 篇7
篮球文化是文化一种表现形式,是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文化现象。高校校园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对篮球运动充满激情。在我国高校中篮球运动有着其它项目不可比拟的感召力。篮球文化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下,主要由学生和教师为参与主体,进行以篮球运动为主体的相应内容和手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种层面,是特指高校校园中以学生群体为主的文化表现。高校校园篮球文化受学生关注程度较高,其它体育项目无法相提并论。河南省高校学生数量加大, 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精神文化和财富。其表现出一种具有校园独特形式的学生群体文化生活。
1.1、高校校园篮球文化表现形式
篮球运动是服务于学生身体健康为宗旨,通过篮球知识和技能获得自身素质的提升。 高校通过举办篮球比赛的同时,可以举办与其相对应的校园篮球文化节,内容有会标设计、篮球漫画、篮球摄影、篮球电脑小报、篮球知识比赛、篮球征文、篮球宝贝啦啦队等文化活动。
1.2、高校校园篮球文化特点
校园篮球文化是区别于篮球教学,与课程教学相联系但又有区别,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功能。 篮球运动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游戏性,表现高度的集体性的同时强调个人能力。 具有强烈的对抗性的同时需要同队队友的相互配合形成技战术, 借此获得团队优势。正是篮球运动存在多样性,临场比赛的复杂性,吸引着广大的学生参与其中。正是因为篮球运动能够带来从技术上、精神上、身体上和心理上各种感受。 通过篮球教学进一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团结意识得到陶冶。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意义
(1)高校学生通过校园篮球文化活动,可以加强大学生对创新意识的认知。 篮球运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方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篮球运动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在快速的运动中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相应科学合理的判断,争取获得优势。 一系列的动作需要球场上广阔的视野、敏捷的思维、创新的意识,从而寻找时机,实现得分优势。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2)高校学生通过校园篮球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竞争意识,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社会发展需要竞争,竞争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之一,有竞争才能有发展,才能有个人素质的提高。 优胜劣汰是现代社会中竞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自然界和人类赖以进步的客观规律。高校大学生理想中的工作岗位不是轻而易举获得,而是时时都处在一种激烈的竞争之中,而这种竞争可以说近乎于残酷。 篮球活动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依靠个人能力和团队意识,建立在队友的彼此信任基础之上的群体活动。 激烈的对抗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注重比赛中个人的体验和团队配合。 尽管人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会出现不平衡,但是篮球场上培养了大学生应具有积极向上、勇于进取、不满足现状、超越对手、超越自己、敢于冒险的良好竞争意识。
(3)高校学生通过校园篮球文化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协的作能力。 篮球运动是集体性对抗项目,要求场上队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但又不得缺乏个人能力的突出表现。 合作是提高群体的竞争能力和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团队意识是比赛最终获胜的前提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群体内的合作,依靠个体之间的统一目标、统一的思想意识,以及相互沟通理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展开与对手的竞争对抗。 ”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可以把松散的个体有机的整合,在整体对抗中克服困难。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体技术水平使团队力量得到最充分的发挥,用整体的效能去夺取胜利。
3、河南省高校校园篮球文化建设方略
(1)积极争取领导对篮球运动的支持度。 以高校院系为单位进行小群体间篮球活动的开展,让篮球文化足迹遍布校园,使大家能无时不刻感受到篮球文化的熏陶,形成学校体育工作的特色。
(2)将篮球规则适当修改,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参与度。 篮球运动历来备受男性热爱,如何将高校多数女同学吸引到篮球运动中是高校体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篮球器材改动较为不易如何就规则和活动参与形式进行探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路径诸如将比赛中运球走步进行量化宽松,三分线投篮距离缩短,试行三人制或四人制半场篮球赛等形式。
(3)以院系部社团为核心,在高校内部进行相应的篮球知识竞赛,进一步举行学院与学院之间的篮球知识竞赛,最后在高校间进行相应的篮球知识竞赛。 这在河南省部分大学城之间,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可以提高兄弟院校之间的友谊,同时促进学生的社交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篮球课程教学、成绩考核要结合学生对篮球活动的参与度将以往终结性评价逐步过渡为学生对篮球活动参与程度、 学习态度、关注程度等等列为评价要素,实现科学、客观的评价方式。
浅谈校园篮球文化 篇8
篮球运动的诞生和发展始终与校园的发展相伴随,篮球文化是在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内,通过对校园文化的选择与重构,在不断构建与完善自身的同时,聚合出校园文化与篮球文化的交汇点,使篮球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园篮球文化价值功能
校园篮球文化是指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和教师参与为主体,以篮球运动为主要内容和运动手段,所创造的篮球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表现出一种具有校园独特形式的学生群体文化生活。其价值功能主要有:
1.健身功能
篮球运动属于综合性的集体性运动,从事篮球竞赛和各种篮球活动,有助于增进身体健康,活跃身心,增长知识,对锻炼人的综合能力提升起到积极影响。从生理学角度而言,适量参加篮球活动,对促进人体的生理机能,特别是内脏器官与感受器官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以及提高身体素质、心理修养等均有积极作用。
2.增智功能
篮球运动已进入科学化、技艺化、谋略化的新时期,技术与智谋的渗透结合,促使练习者既要从篮球竞赛中汲取文化营养,又要鞭策自己具有更高的文化知识,这样有利于其对篮球运动本质理解能力的提高。篮球运动可以改善学生大脑的物质结构和机能状况,帮助其提高思维能力,为智力的开发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和环境条件。
3.娱乐功能
通过参与篮球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道德文化、娱乐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也能够增进友谊,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很多学生深深体会到,打篮球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种放松和调节生活、学习的科学方法,更是一种娱乐的自然过程。它能使学生成为主动的体育实践者,从而为终身体育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得更加文明、健康、幸福。
4.群育功能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项目,充分体现在团队精神和协同作风上,体现在球场上一切个人行为都要基于全队整体的目的任务之中,此核心体现在“集”字上,要依靠集体力量倡导团队精神。它要求每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做到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只有把个人的技能融汇于集体,集体才能为个人作最佳保障,为个人技术的发挥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篮球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遵守规则、平等、公正和竞争等社会观念和行为模式。
5.教育功能
篮球运动具有强大的教育作用。首先它是一个集体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具有显著作用。这与在校学生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是相符合的。开展篮球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同时通过篮球竞赛也可以培养其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校园篮球文化建设现状
1.物质文化建设现状
物质文化作为校园篮球文化的基础,主要是指场地设施、运动器材、服装等。篮球运动一直是校园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个校园都有一定数量的篮球场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校学生越来越多,篮球场地显得捉襟见肘。从篮球场地的质量来看主要还是以室外场地为主,其中水泥场地和塑胶场地各占一部分,篮球馆的数量仍然很少。
2.制度文化建设现状
制度文化主要涉及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和组织机构。在学校体育运动中,篮球运动的开展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篮球教学和课外篮球活动。篮球教学由学校体育组在教导处的指导下进行,篮球教学正在或已经从以前的规定性教学转向选修课教学,从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充分给予学生选课的自主权,这更有利于篮球运动这一群体流行的体育项目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3.精神文化建设
学生通过篮球与他人交往,篮球场上有时能表现出谦让和大度,比赛中能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了合作与竞争意识。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养成锻炼习惯,享受体育乐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构建校园篮球文化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促进校园篮球文化建设的要素
1.基础设施的保证
基础设施是校园篮球运动开展的保证,是篮球运动开展的基石。随着学生的逐年增多,运动场地已不能满足需要,加强场地建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搞好各种宣传,让篮球文化的足迹遍布校园,使学生能时刻受到篮球文化的熏陶,形成学校体育工作的特色。
2.建立完备竞赛制度
建立完善的篮球竞赛制度,定期开展篮球文化周、篮球文化节等,传播篮球文化,以促进校园篮球的进一步发展。
3.举办篮球文化活动
在开展篮球联赛期间,举行与篮球相关的比赛,如,篮球知识竞赛、篮球动画设计比赛等。开设篮球规则与裁判法讲座,使学生懂篮球、爱篮球。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篮球文化所蕴含的竞争与合作理念,激励学生的拼搏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1.进一步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搞好各种宣传,让篮球文化足迹遍布校园,使学生能感受到篮球文化的熏陶,形成学校体育工作的特色。
2.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育规律,进一步简化篮球规则,多举办篮球趣味活动,真正体现校园篮球文化的特点。如,可将篮筐降低,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灌篮”,过一把球星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3.举办小型多次的各种篮球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
4.进一步提高学校篮球队的水平,使全校学生能引以为荣。
(作者单位: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北街小学
【浅谈校园篮球文化】推荐阅读:
篮球进校园情况汇报05-10
篮球进校园策划书09-05
楼子店小学校园篮球做法特色11-16
浅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12-01
浅谈篮球教学方法07-31
农村篮球文化10-23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与中国篮球发展分析11-29
浅谈如何加强地处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08-31
高校篮球教学体育文化06-05
高校篮球的精神文化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