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教案

2024-05-16

奥尔夫音乐教学教案(共15篇)

奥尔夫音乐教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感受乐曲轻松开心、诙谐幽默的心情,初步理解乐曲ABAB’…反复的构造,感知A段欢快跳动、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的特点。

2、引导幼儿在现有生活阅历的根底上,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活动预备:

教学图谱一张,用小纸张将“牙膏条〞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个;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轻松、诙谐的心情,并大胆用动作开心地表现。

难点:初步理解乐曲的构造,感知A段欢快跳动、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

活动过程:

1、幼儿完好地倾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诙谐的心情。

2、教师结合教具简述故事?牙膏舞会?,关心幼儿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初步理解乐曲构造。

〔1〕教师听音乐指图谱,依次出示牙膏条;提问:牙膏跳舞时,音乐是一样的吗?

〔2〕幼儿随音乐指图谱提问:挤牙膏时,音乐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3〕请力量强的幼儿听音乐领指图谱。

4、教师启发幼儿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5、完好地随音乐表演。全体幼儿跳圆圈舞,B段时,教师依次请幼儿进圈当牙膏条,做出各种造型。

6、教师简洁介绍乐曲,启发幼儿起名字。

活动延长:

1、可在欣赏音乐的根底上,学惯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可启发幼儿用牙膏盒、牙膏皮制作美工作品。

奥尔夫音乐教学教案 篇2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原理

1.综合原理。艺术的进步有赖于科学的发展, 科学的发展又促进了艺术门类的划分, 分门别类的艺术一直是独立而又密切相联的体系。音乐发展到今天, 早已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的, 它是一种系统的整合, 歌唱、跳舞, 再加上乐器的演奏, 才能表达音乐丰富的内涵, 方能体现音乐真正的魅力。奥尔夫指出:原始的音乐就是从反映人类本来状况中产生的, 是人们原始活动的综合表达, 是人类外在活动和内在心灵的紧密融合。人类发明音乐, 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形式, 音乐总是和语言、动作、舞蹈以及劳动等人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 音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

2.创造原理。每个人都是从小长大成人的。面对纷繁多彩的世界, 每个孩子都有天然的敏感性, 好奇心驱使孩子时刻在思考, 感受所能接触的一切。对世界的理解, 每个孩子因环境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见解。小孩看到图画, 是有可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达图文内容的。小孩接触音乐, 是有可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表达音乐含义的。在没有受到社会环境过多污染的情况下, 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体验, 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种不同其实就是创造, 所以, 孩子有天然的创造性。作为音乐教育者, 我们的责任是挖掘孩子的潜能, 引导孩子从事艺术家的工作, 指导和鼓励孩子用音乐去创作, 发挥他们天赋的想像力。

3.人本原理。情商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 也是影响人们智力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人们往往不知道怎样去培养情商, 其实, 奥尔夫教育法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奥尔夫倡导, 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 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来开发孩子的潜能。原始的音乐就是要求人必须自己参与其中的, 音乐的作用是使人们成为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并乐在其中, 仅仅作为聆听者, 不是音乐活动的目标。以人为本, 释放孩子本能, 营造一种氛围, 让孩子自然地置身于音乐意境中, 亲身体验音乐, 在看、听、感中, 引导孩子学、做、唱, 在孩子跳和唱中, 促进其情感的宣泄, 培养音乐感, 推进情商发展。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既可以达到音乐就学的目的, 也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4.融合原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强调理念, 不搞固定的模式, 没有标准课程。它解开框框的束缚, 提倡音乐教育工作者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本国的文化, 结合民族的传统, 落地生根, 发出新芽。它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给各国各民族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形成各具特色的奥尔夫本土化特点。

按照融合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工作者就可以结合本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语言、各种民歌童谣甚至是地方方言来进行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音乐, 更容易被理解, 被接受。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音乐形式总是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因此, 即使具体内容不同, 只要理念相同,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就不会受时代、国家、民族、地理的局限, 而是可以不断融合, 推陈出新。

5.平等原理。平等原理就是平等的看待和对待每一个孩子, 认为每个儿童都是有艺术本能的, 都能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这个原理出发, 不预设前提而扼杀孩子的天性, 不认为哪个孩子有音乐细胞, 哪个孩子没有音乐细胞。在音乐教学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这与圣人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异曲同工。奥尔夫强调要引导每个孩子对音乐语言的理解, 从小培养儿童的节凑感, 体会乐曲韵律, 让孩子的天性在音乐世界里尽情挥洒。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优势, 也是它的可贵之处,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面向全体学生。音乐教育不为培养贵族, 而应重在启迪儿童心智, 开发人体潜能。要真正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 就必须面对大众, 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所有孩子都有机会感受音乐, 学习音乐, 表现音乐。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开放式教学。它打破传统音乐教学的“死记硬练”, 把孩子从吹拉弹唱的固定模式中解脱出来, 不再被动地只是听老师教, 教后自己练。而是造成一种环境, 把孩子由被动变主动, 老师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 把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和音乐基础知识融入到学生主动参与, 自然学习之中, 尽最大可能使孩子感受不到学习音乐的无聊、无趣、乏味。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它不提倡孩子老是被动地学习固化的音乐知识, 而是在传授本源音乐的基础上, 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 通过观察、体验而有所“悟”, 创造性地学习音乐。

4.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团结合作。它通过活动、表演、比赛等形式把孩子集中起来进行学习或演奏。由单纯的个体化训练引向团体合作、互学互帮的天地, 让孩子早早地体会主导与协助、团体和个人的关系,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孩的集体荣誉, 感受团结的力量。

5.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寓教于乐。它让学生“玩”音乐, 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 在“玩”中产生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 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群体协调能力, 玩中乐, 乐中学。

当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不是学习高深音乐技能的好方法, 只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 在利用奥尔夫教育法教学时, 既要充分发挥其优势, 也要明白其局限,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奥尔夫音乐 篇3

卡尔·奥尔夫(Orff-Schulwerk)是德国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指挥家,慕尼黑人。1924年与舞蹈家歌特(Gother)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初级学校,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儿童音乐教育事业,这也使得他和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并称为儿童音乐教育专家。

在当时的20世纪初,欧洲兴起了一种“回归自然”的运动。青年们手拿吉他,赤着双足,唱着民歌,跳着一种赤足“表现舞”。这种歌与舞的新风格,新结合,给了奥尔夫很大的启示。他赞赏欧洲古典音乐,但他认为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另辟蹊径。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歌特合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使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探求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以进行综合的教育研究。他们所编的基本教程,成为后来奥尔夫音乐学校的先导。

下面,我们来看看奥尔夫音乐为什么有别于传统音乐呢?

1.首先,它是多种元素的综合

奥尔夫认为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我们要怎样来理解它的综合性呢?1.它可以是教学资源和手段的综合:我们可以将音乐、舞蹈、语言三者融为一体,让孩子用词语来模仿、创造节奏,用肢体和舞蹈来表现音乐,抒发情感。2.音乐可以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诠释:艺术是相通的,儿童可以通过绘画来展现音乐,通过戏剧表演来创作和延伸。3.音乐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唱一首歌,演奏一段乐曲或表演一段舞蹈,而是要通过这些活动去了解音乐带来的丰富内容。在掌握节奏、节拍、音效、曲式、指挥等音乐各个方面知识的同时,音乐中还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各种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原理等。

2.其次,奥尔夫音乐强调即兴性

即兴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部分,奥尔夫说:“一切都是幻想。”

音乐是无形的,因其无形而给孩子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对音乐有更直接、原始的反应。

我们可以给孩子更大的自由去欣赏感受音乐,而不是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给孩子。乐器的选择也可以更广泛,生活中的许多常见物品都可以成为孩子们敲敲打打的乐器。

3.再次,奥尔夫音乐可以让孩子随性表演

奥尔夫的音乐不是表演,也不是舞台艺术,而是人自我流露和交流的需要,尤其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当音乐响起,孩子们会不由自主的扭动身体表达喜悦,小屁股扭起来、嘴里哼唱起来,有的还会几人拉起圆圈自由旋转。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它能够表达孩子最自然的情感体验和艺术创造。

奥尔夫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孩子和每一位参与者,如果您也想和孩子一起尝试,在律动、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音乐中一起感受、体会音乐带来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可以尝试:

1.有趣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组成的基本元

素,是音乐的灵魂。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节奏活起来,以便孩子用心去感受、掌握节奏。

在节奏中,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用身体各部位去尝试拍节拍或节奏,让孩子的身体变得会演奏。刚开始父母给音乐配上自编的、有趣的词语,以词语为引导进行节奏练习,然后渐渐地培养他们注意倾听乐曲的节奏。通过这样的活动,儿童已经可以很好的运用多种肢体动作来表现同一种节奏。

例如在《加沃特舞曲》当中,我们可以用大小不同的国王的王冠来进行节奏训练,大的王冠代表四分音符,小的一组两个则代表八分音符,孩子可以更直觀的感受到音的时值长短;在音乐《大西瓜》中,鼓励孩子探索用肢体的各部位模仿嘴巴吃西瓜,打出节奏,并用不同的西瓜代表不同的声部,各声部用不同的节奏型进行演奏。

2.即兴式的肢体造型表演

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在音乐活动中我们要秉承着这种理念,鼓励孩子在聆听音乐的同时用肢体动作表达内心情感,体验音乐,展现每个人的独特个性。

在音乐活动《爆米花》中,孩子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颗小小的种子,通过在机器中的不断碰撞,最终变成各式各样的爆米花;在《加沃特舞曲》当中,请宝宝想象,如国王的动作是帅气的,精灵的动作是可爱的,王后的动作是美丽的,启发宝宝进行动作的创编;在听音乐《冰冻游戏》时,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在听到特殊音效的时候定住造型。我们为孩子创设一个神奇的氛围,儿童需要想象,根据冰冻人出现的不同场景做出不同的造型,有时变成石头、有时变成大树、有时变成小鸟或其他小动物。

3.随心的感应曲式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的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

在音乐活动《库企企》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孩子:“在我们身边,住着许多美丽的仙女…… 今天,我们要找一位叫做“库企企”的仙女,她可以给我们带来智慧。可是,找到她,需要翻过四座大山,登上四个台阶……(引导他们感受音乐中的8拍和音乐的上行,也体会到了乐曲的四个乐句);教师又引出仙女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地图”,把音乐的图谱完整的展现出来,将音乐图像化、形象化,给孩子一个完整直观的体验。

《加沃特舞曲》中,我们可以以角色感应的方法帮助孩子进行曲式结构的分析,用国王、王后和精灵的不同角色划分曲式,便于他们清楚地区分乐曲的结构;在《小老鼠打喷嚏》这首乐曲中,以小老鼠打喷嚏来表现A段有规律的划音,以小老鼠晒太阳取暖表现B段舒缓的音乐,儿童很容易就理解了曲式。

4.乐器的创新性探索

这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了。为了增添他们探索乐器的兴趣,父母可以同宝宝一起进行自制乐器的尝试。 自制乐器大都取材于生活,创设和使用时更广阔随意,能很好的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动手能力。特别是在提倡环保的这个时代,自制打击乐器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变废为宝的意识,为孩子提供自由创造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自然的状态下接触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让幼儿感受到音乐无处不在的魅力。

在生活乐器区,有许多从生活中搜集出来的、能够发声的乐器,例如:厨房里经常用到的锅、碗、瓢、盆、铲子、锅盖等可以变成敲奏乐器;洗衣服用的洗衣板作为刮奏乐器;洗衣桶作为低音打击乐;奶粉盒装上豆子变成海鼓;饮料玻璃瓶子一个个悬挂起来,成简单的音阶……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组生活中的打击乐队,孩子参与搜集、演奏、配乐,充分体会到了音乐无处不在。

在变废为宝区,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乐器。有纸盒上绷上皮筋做成的弹拨乐器;果冻盒子堆叠装入豆子做成的散响乐器;贝壳中粘上石头变成了响板;粗筋可以模仿大提琴作为低音;奶粉桶作为打击乐器,薯片桶可以做成腰鼓;废旧光盘制成的镲;当然也有孩子简单的将易拉罐装上豆子敲击等等。因为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孩子们对乐器音效的探索兴趣就会高涨很多,他们可以随意地敲敲打打,展示自己的乐器,音乐的创作自发自然。

音乐的本质具有不确定性,因其无形我们可以充分的让孩子感知、体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经验;音乐是美的,它的感染力会带动孩子全身心投入、舞之蹈之。别犹豫了,和您的孩子一起开始音乐的畅想吧!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4

课程基础说明:孩子在前几节课中已掌握X(走)XX(跑跑)X-(跳啊)的节奏类型。并且孩子已经具备一定创想声音的基础以及会击打42强弱拍。

一、活动目标:

1、复习X(走)XX(跑跑)X-(跳啊)节奏类型,通过图谱以声势律动感受音乐和声的奇妙,从而培养孩子对声音多种表现形式的探索兴趣以及集体合作的快感。

2、通过节奏练习,熟悉歌词的节奏,从而快速学唱歌曲《小鸭子》。

3、鼓励孩子大胆进行角色扮演。

4、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5、活动重点:

1、各种角色节奏性的合奏表演:鸭子<< << << <<(嘎嘎 嘎嘎 嘎嘎 嘎嘎)

小朋友0 0 0 0(踏 踏 踏 踏)

河水~~ ~~(哗------哗--------)

二、活动准备:CD《音乐王国》《小鸭子》《虫儿飞》视频《蝴蝶演变过程》

三、活动过程

1、问候曲《音乐王国》声势律动,复习42强弱拍。集中孩子注意力,稳定情绪。

音乐起,教师击掌拍腿打42拍,引起孩子关注与模仿,中间过渡时,教师提示孩子创想身体上的一个部位做乐器击打42拍。(以后每段前都提示孩子下一段的击打要求,可把走、跑节奏融入到42强弱拍中,最后一遍,老师也可把问好融入到节奏中XX X 你 好,杨老 师 您 好)在乐曲中,老师带孩子已经走成了一个圆圈。

2、单音听力练习《和小音符捉迷藏》

故事引入:在音乐王国里,住着许多淘气的小音符,他们的首领每天造成都要站在城堡上大唱起床歌(老师唱出标准音la)然后小音符们就都赶紧起床跑到la这集合,向他看齐,有一天,首领听说小朋友门要去王国里做客,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小音符们,这些淘气的小音符连忙躲了起来,说,看看哪个小朋友的耳朵最灵,能够把小音符找出来,就可以让他进城做朋友了,于是-------练习要点:老师每弹一个音前,都要先弹la,孩子要模唱la 达(不要求唱出音名,只要求音准)如果唱准就可以坐到椅子上了。

3、歌曲《小鸭子》

1)小音符为了欢迎小朋友门做客,准备给大家表演一个来自小朋友世界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唱的是什么?播放小鸭子,在听歌曲的时候,老师通过肢体动作让孩子了解歌词。2)学习歌词的节奏,通过引导孩子分辨歌词里的角色,画出节奏图谱

鸭子<< << << <<(嘎嘎 嘎嘎 嘎嘎 嘎嘎)

小朋友0 0 0 0(踏 踏 踏 踏)

河水~~ ~~(哗------哗--------)让孩子模仿各种角色的声音节奏

3)分组,通过声势练习节奏:现轮流进入,再一起律动。4)加入歌声:听歌曲一起做声势节奏律动。

5)可以启发孩子边做声势边对歌曲的理解加入表演。

4、音乐欣赏:《虫儿飞》感受音乐的不同风格所带来的情绪变化,并训练孩子上肢的协调与舞蹈表现力。

1)视频:蝴蝶演变的过程,背景音乐《虫儿飞》

2)让幼儿说出《虫儿飞》与《小鸭子》两首歌有什么不同?

3)带孩子做《虫儿飞》的上肢舞蹈动作,提示孩子要带有一点忧伤和恋恋不舍的心情表演。

4)创意想想:可让孩子在熟悉上肢动作的基础上,任意编排下肢动作(可以离开椅子,但要关注安全)

5、再见《开火车》

老师当火车头,通过问答方式一个一个接上孩子离开教室。老师开着火车跑到孩子身边唱:火车火车来了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5

1、利用图像引导幼儿,找出语词、声音与图画的对应之处。

2、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动作,根据歌词模仿小老鼠的身形特征。

3、能拍念出固定的语词节奏,并以点、捶、摇的方式敲奏铃鼓,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能找出语词、声音与图画的对应之处,会运用肢体动作模仿小老鼠的身形特征。

2、会拍念出固定的语词节奏,并以点、捶、摇的方式敲奏铃鼓。

活动准备:

语词节奏图谱,铃鼓。

活动过程:

1、出示音乐图画书,让幼儿观察。

1)这是谁?它要跑到哪里去?(引导幼儿说出:灯台)

2)小老鼠是怎么下来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滚下来。)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小老鼠的歌,我们来听听,小老鼠究竟发生了蟹什么事?

2、播放歌曲,让幼儿聆听。

1)你听到了什么?

2)小老鼠滚下来发出什么声音?

3)我们来数数小老鼠犯了几个跟斗。

3、学唱歌曲。(点音乐图画书学唱、轮唱等)

4、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小老鼠

小老鼠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动作?头油吃呢?叽里咕噜叽里咕噜呢?

5、尝试拍出语词节奏,并用点、捶、摇的方式敲奏铃鼓。

1)小老鼠跑呀跑,跑到哪里?(上灯台)

2)小老鼠头油吃后发生什么事?(下不来)

3)小老鼠叫妈妈,妈妈来了吗?(妈妈不来)

4)最后小老鼠怎么样了?(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滚下来)

5)引导幼儿用点、捶、摇的动作拍出语词节奏(出示图谱)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6

1.通过律动游戏,感应AB曲式和高低问答句。

2.初步学习顽固伴奏* * * *

3.体验营地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以及集体搭帐篷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一张、桌布、CD、呼啦圈

三、活动过程:

1、以《小松鼠进行曲》进场。

2、节奏问好。

3、故事导入:

宝宝跟着爸爸妈妈到郊外野营,第一次野营,宝宝觉得好新鲜… … (音乐)

4、律动游戏――营地活动

1)宝宝的小手(小脚)会唱歌:(* * * *)我们去野营,一起搭帐篷… …

2)音乐律动――搭帐篷

A段:边念语词,边做钉钉子状。

B段:用肢体感应高低问答句。(噜噜噜噜放低低,啦啦啦啦举高高)

3)听音乐进行搭帐篷游戏

教师先配班教师给幼儿做示范

A段:用脚踏出顽固伴奏(可以根据情况走动)

B段:1 3 2 1放低低,6 6 5 3举高高

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4)最后请全体幼儿一起围着桌布进行搭帐篷游戏。(游戏中注意幼儿安全)

5、结束游戏《小松鼠进行曲》

奥尔夫教学法中声势教学初探 篇7

1.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利用身体作乐器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人体乐器和其他自然界中的声音把音乐表现的淋淋尽致, 活力活现, 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开发智力, 用这种教学方法把音乐回归自然, 享受这种音乐带来的乐趣。

2.奥尔夫声势教学是律动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能和节奏节拍组合训练, 培养学生心中稳定拍, 通过声势教学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 把生活中的物品、声音、动作、语言都能融入到音乐中去。

3.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创造的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 很多作品是靠团队的共同努力去完成的, 培养学生团结意识, 集体意识, 对孩子们的品行和道德修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声势教学法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运用在教学实践上, 主要通过人体乐器:拍手, 拍腿, 跺脚, 捻指等人体动作发出声响, 是奥尔夫中非常有特点的教学方法。它的基本形式主要有“拍手、跺脚、拍腿、捻指”四种, 当然现在发展出了更多的声势形式, 使人浑身充满音乐, 也锻炼了身体机能, 极具表现力。

一直以来, 音乐就是对美好事物和情感的表达, 所以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始终千篇一律、枯燥单一, 教师只会生搬硬套, 不能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我实习的这段时间对声势教学法的实践中, 音乐课堂发生了新的变化, 通过声势教学中的动作身体节奏训练极大的促进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使学生开始真正地喜欢音乐。以前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的学生现在也开始喜爱音乐, 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活动, 音乐课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度过。经过这半年多的训练, 孩子们的节奏感、对音乐的感知力也越来越强。这就更加使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运用这种方法, 带给孩子们乐趣的同时也教会了他们音乐知识。

声势教学法中的“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练习, 加深了学生对基本节奏的感知力, 而且还使孩子们体会到音的时值关系, 体验其中的节奏感, 理解不同节奏节拍的音乐。声势练习中培养了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 使孩子们能自觉主动地投身到语言、律动的模仿中, 对于孩子来说大幅度的夸张动作表演对他们有点难为情, 但做些简单的声势游戏教学, 他们还是非常喜欢的。声势教学法使音乐课本中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 并真正具有音乐性, 不仅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了音乐, 更是通过音乐开发了学生自身的能力, 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主动创造力, 开发了学生潜能。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本能的唱、奏、演是很容易的, 而且通过这些表现能达到他们内心的满足感,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 所以需要我们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去加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 那么音乐课的开展也达到了目的。当音乐课成为孩子们内心的追求, 那么学习起来就得心应手一些。声势中的动作练习看似简单, 每一步的动作难度的加深都是一种挑战, 而且我发现孩子们通过肢体的训练以及小组的配合, 他们越来越喜欢接受挑战, 把音乐的学习过程当成一种内心得渴望。在课堂上, 学生模仿自然界的声音, 形象有趣, 加上动作和伴奏形成了一曲动听的交响乐, 使他们乐在其中。所以说声势教学法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以人的本性出发去探索音乐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要靠每一位音乐教育者的努力。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挣脱守旧思想的束缚, 提高自主创新意识, 积极主动学习各地优秀教学方法如声势教学法, 并合理运用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去。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抓住学生身心特点激发潜能。声势教学法课堂教学的引入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也使得我们反思, 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多采用创新的方式向前发展, 把课堂艺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引领中小学音乐教育向前发展。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 其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多样化的, 它的思想能和当地本土文化相结合, 这也是它能传遍世界各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音乐教育事业逐步向前发展, 教学方法也日渐多样化。作为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其自身的特点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 在中国各大城市中得以运用并取得很大的成果。声势教学法作为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特色教学方法, 在课堂的运用中有颇多表现, 丰富了音乐课堂。

关键词:奥尔夫教育体系,声势教学

参考文献

[1]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2]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3]何维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学教学参考, 2010.

[4]秦德祥.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教学”.中国音乐教育, 1993, 03.

中班奥尔夫音乐咚咚锵 篇8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学会演唱歌曲,感受喜庆的热闹气氛。

2、学会用鼓、锣正确演奏“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的节奏。

3、巩固幼儿对四分、八分音符的辨别。

活动准备:

音乐、乐器等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问候歌

师:看,谁来了?

二、复习歌曲《围个圈圈》

三、学习歌曲:《咚咚锵》

1、出示手鼓图谱,引导幼儿用手拍出手鼓的节奏。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乐器宝宝,看,是谁呀?你们知道手鼓属于哪类乐器吗?(告诉幼儿这是“皮类乐器”。)听,手鼓会发出什么声音?(咚)看,这里有几个手鼓,手鼓走呀走,走到我们的小手上,怎么拍?一边拍一边念。

2、出示小锣图谱,引导幼儿在腿上拍出小锣的节奏。

师:我还带来了一个乐器宝宝,看,是谁呀?小锣属于哪类乐器?( 告诉幼儿这是“金属类乐器”。听,小锣发出什么声音?(锵)看,这里有几个小锣,小锣走呀走,走到我们的小腿上,怎么拍?

3、出示手鼓、小锣的图谱,引导幼儿在小手、小腿上拍出“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的节奏。

师我是一个魔术师,变变变,这里既有手鼓又有小锣,怎么拍?

(1)拍“咚 锵 咚 锵”的节奏。

(2)拍“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的节奏。

(3)分两组把“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的节奏敲奏出来。

师:手鼓、小锣两个住在一个格子里,就向ti ti宝宝,所以我们要念得快一些。

4、师朗诵歌词,幼儿跟读。

师:听,小鼓、小锣在说话。

5、学唱歌曲《咚咚锵》。

师:听,小鼓、小锣唱起歌来咯!

6、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师:你们唱歌真好听,我们拿着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四、舞蹈:《恭喜恭喜》

奥尔夫音乐教案举例 篇9

中班音乐游戏:《鞋匠之舞》 活动目的:

1.通过元素性的节奏/律动/游戏等体会角色游戏的乐趣,奥尔夫音乐教案举例。2.通过图示体会音乐的曲式结构。

3.培养幼儿模仿能力、想象能力,节奏感等。活动准备:

道具(鞋匠的包);音乐《鞋匠之舞》、《玩具兵进行曲》;黑板、粉笔。活动过程:

1.律动《玩具兵进行曲》a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行进,教案《奥尔夫音乐教案举例》。例如: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等。体会运用身体乐器的乐趣。b教师提醒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玩具,边表演边行进。2.欣赏音乐《鞋匠之舞》,老师模仿鞋匠,跟音乐节奏做缝和捶的动作。

3.引导幼儿画图并通过图示体会音乐的曲式结构:a-b-b’。看图示跟音乐做动作,体会a缝的动作及节奏;体会b和b’的节奏区别。4.幼儿扮演鞋匠练习动作,启发幼儿在捶的动作时的创编,例如:不同方位的捶。

5.分角色游戏:一半的幼儿扮演鞋匠,一半的幼儿扮演顾客。提出要求,鞋匠要利用各种语言或方法招揽顾客。顾客在a 时找鞋匠修鞋,b时伸出脚,跟着音乐节拍做出得意或满意或不满意的表情。一个乐句结束时换脚。b’结束要付钱。第二次a 开始再换一位鞋匠修鞋。

6.小朋友交换角色,创编不同的修鞋方法,再次游戏。7.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做活动小结。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 篇10

执教教师:蒋慧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草原上的舞会》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使幼儿可以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通过各种模仿表演,让幼儿从单一感官到多个感官体验到音乐中的快乐,自然进入全身心的音乐体验,并感受到原野风生活的热情奔放。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应音乐的特定音效,感受原野风乐曲的节奏明快和热情奔放。

2、尝试发明不同的欢呼声,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 口哨、道具火堆、手偶、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听辩音乐中的特定音效,感受热情奔放的乐曲。难点:能听辨特定音效变换动作。

四、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走进活动室“草原上的小骑手” 师:—— 刚才小朋友们听到这首歌感觉像到了哪里?

(二)以小客人进行导入 ——(出示手偶娃娃)今天有位从草原上来的小客人我们一起来欢迎她。老师模仿手偶娃娃说话:“小朋友们好,我叫点点,我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告诉你们,我家今天来了许多客人,妈妈说要举行一场篝火晚会,可是妈妈问了我一个问题:什么是篝火晚会,可是我就就是不知道,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我们吗?你们知道什么是篝火晚会吗?篝火晚会都有些什么呢?”

(三)感受音乐

1、第一遍音乐:幼儿安静欣赏,教师动作提示。导语:听!点点家的篝火晚会开始咯!篝火晚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个特别的声音,一起来听听是什么声音。提问:在音乐里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哨声、呼应声)音乐让我们感觉怎么样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2、第二、三遍音乐:手足律动 导语:你们想参加篝火晚会吗?音乐里有一个哨子声,当你听到哨子声时把你的手举起来打招呼(哟呵~)。a.音乐:(坐)拍身体各部位 哨声:做举手状(欢呼)导语:你们的欢呼声真好听,我再站起来表演一次。b.音乐:(站)拍身体各部位 哨声:做举手状(欢呼)

3、第四遍音乐:动物律动 导语:你们的欢呼声把小动物都叫来了,我们来看是谁来了?(老师逐一出示动物手偶像幼儿打招呼)(学动物律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当听到哨声的时候就变成一种小动物,再听到哨声就再变成另外一只动物。(老师先示范一遍)音乐:模仿动物特征 哨声:举手 呼唤声:动物的叫声。

(四)口技表演 师: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音乐中点点开心的时候是怎么喊的?我们也来学学吧(哟呵 ~)。除了可以这样叫,还可以怎样叫呢?配上相应的动作(发出各种声音练习)。音乐:做舞蹈动作 哨声:举手 呼唤声:小朋友自己开心的叫声。

(五)篝火游戏 导语:我发现你们参加篝火晚会的时候会唱会跳了,我呀给你们准备了篝火晚会里必须有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火堆)注意:交代游戏规则,练习一遍 音乐:手拉手跳舞。哨声:举手欢呼声

奥尔夫教学法的借鉴意义 篇11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总体上还处于比较传统的模式,比如疑难生词学习,中心思想概括,段落大意总结等几个重要部分的分析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尤其是受制于教师参考用书的固有提示和参考。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很固定的思考模式,不论什么样的文章,粗略阅读后习惯性地就想要找到文章的段落划分与中心思想,总是忽略了阅读真正的快乐和体验。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小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很少或者是意识不到洋溢在文章字里行间的美感。很多学生对于大纲要求的背诵课文可以背得滚瓜烂熟,但要是问他们课文好在哪里,他们大多不知所措,大部分学生会知道文章的思想,但也是基本雷同的,大都逃不出参考用书中概括的内容。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定向思维模式。

奥尔夫这一独创的教学法是针对音乐课堂教学所独创,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对全世界的音乐课堂,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更高层次以及各种音乐培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完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以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为重的教学方法,他强调学习的过程,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天生的音乐舞蹈的天赋,只不过高低不同,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激发出来,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这种热情和天性。让他们真正体会学习中的快乐并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阅读中同样也存在上述类似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考试要求和上课方式的影响,学生在阅读中总是抱着一种寻找答案的心态和思路对待阅读,基本上忽略了阅读本身的快乐感,所以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再加上现代科技的影响,小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热衷,对于纸质文章的阅读兴趣更加淡化。面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对于小学阅读的传统教学模式亟待转变和改善。那么具体如何将音乐教学中的奥尔夫教学法借鉴和引入阅读中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首先,传统的阅读教学总是在学生阅读前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所以阅读文章实际上变成了寻找答案的过程,学生对待文章只是简单急切地要找到回答问题的词句。其他东西基本都是被当成没用的皮毛被忽略。所以笔者认为在学生面对新文章的时候先不要接着提出问题,也不要做对文章太过于具体的提示,只是对文章中的生词给予提示和学习即可。让学生自由地去朗读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对于文章的认识和理解。笔者在课堂中用这样的方式尝试后发现,学生在没有被提醒的情况下阅读文章,他们对于文章的整体认识和关注点是多方面的,结果非常丰富多彩,这主要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不同所呈现的结果。而且这样阅读之后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和想法,分享后也使课堂变得有趣和活跃。当然,从表面上,这样的结果与参考用书所给的提示是不太吻合的,但这样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可以做到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再进行二次阅读,然后回答自己的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其次,笔者认为阅读一定要读出声,中国传统的诗词文章教学都讲究声韵调律,这些正是蕴藏了阅读的巨大美感。所以对于现代的小学阅读也应该借鉴古人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带着韵律大声朗读出来,让文章真正地活起来,从而也可以营造一种课堂的氛围和情景感。

最后,笔者认为对于奥尔夫教学法的运用并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只是在安排上要有所思考。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由式的阅读,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提问和思考。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大纲和参考用书的提示,对学生做出必要的引导,将两者结合起来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奥尔夫音乐教学教案 篇12

一、构想策略

课堂教学前教师的备课重在构想。即首次接到课题时, 先不接触教材, 从课题出发, 苦思冥想教材内容和活动方案, 构想策略对奥尔夫课堂教学的意义体现在:构想的原生态符合奥尔夫“原本性”原理;构想的自组织契合奥尔夫“即兴性”特征;构想的穿越性迎合奥尔夫“综合性”特点。

1.原生态。备课前的构想往往能产生清新的、鲜活的、美妙的想法, 这种想法是最符合奥尔夫“原本性”原理的本质特征。许多有经验的奥尔夫教师在正式备课前都有“裸备”的偏好, 例如教师刚看到“律动———小跳蚤”, 立马对教材内容与活动方案进行构想:在一阵清脆悦耳的童声合唱声中, 有只顽皮的小跳蚤伴随着强弱分明、上下有序的旋律音阶跳动着……。这样做比直面教材、教参还要真切、新奇、富有创意。可见, 构想的原生态是对奥尔夫“原本性”的最佳诠释。

2.自组织。构想是教师自主性、创造性的充分展现, 是授课教师“自组织”的, 而非教材或教参编写者“他组织”的。就拿填补目前国内同类教材空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用教程》 (以下简称《教程》) 来说, 书中设计的绝大部分课例不都是参与研发的教师通过预先的构想得来的吗?如当教师对“小组曲”教学目标进行构想时, 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相互链接的、层层递进的目标体系, 然后再打开《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精选》, 选择适宜的《小组曲一》、《小组曲二》等教学内容, 对这些内容作有益的修剪和补充, 使之与构想的目标相吻合。这与奥尔夫倡导的“即兴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穿越性。构想的原生态、自组织使构想充满穿越性。奥尔夫课堂教学的特征, 就是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自由施展的空间。例如在“固定音型训练———宝宝”这一具体的教学情景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的不同, 灵活地调整教学目标, 并对教学进程 (跟诵歌谣—学唱歌曲—即兴创编伴奏音型和形式—学习、赏析大师的单、双声部声势伴奏及多声部音条乐器伴奏) 进行填充或删减。故此, 教师唯有在备课时, 做到穿透教材、游刃有余, 完全融入自己个性化理解中, 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心怀大目标、大内容, 灵活地调整小目标、小进程, 自如地应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各种质疑。

二、情境策略

奥尔夫的课堂教学终究是一种交往行为, 这种行为是多维互动的。其中, 师生活动中的认知、交往、审美等各个侧面是相互依存并共同统摄于教学情境中。不同的教学情境有着不同的教学价值。那么, 奥尔夫课堂教学的情境又有哪些变化呢?不同的情境又蕴含着哪些不同的价值呢?

1.激趣情境、亮化开端。新颖独特、引人入胜的教学开端, 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能让学生迅速明确学习目标, 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在奥尔夫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导入环节, 都凝聚着教师精心设计的热身游戏, 如稚趣十足的力度游戏《小小老鼠》;活泼可爱的韵律游戏《两只小鸟》;情趣盎然的手指游戏《王婆婆的茶馆》等。为了体现课改精神, 一要富有情趣, 易于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积极性;二能引领学生感悟音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以引起关注;其三, 明确情境不仅是导入, 更是本次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

2.置疑情境、突破重点。为使教材内容能成为师生互动的载体, 使教与学不偏离教材轨迹, 引发学生把握教材内核、体验教学内容意蕴。诸如为本《教程》开设的第一堂课, 在热身活动结束之后, 教师立马抛出三个精心设置的、循序渐进的问题, 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聚拢学生关注的焦点:我们在进行一系列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之前, 有必要先了解:“奥尔夫是何许人士?他的生平与音乐活动有何关系?他的音乐教育发展与国际化情况如何?”以此引导学生关注教材重点, 把握教材的内在结构, 进而主动学习知识, 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留白情境、化解难点。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大师, 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在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学课堂里, 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 (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础的节奏、最原始的动作) , 然后把空白留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即兴来完成学习任务。如即兴吟诵韵文、编创动作或创造音响, 并即兴设计图形来记录音乐、创造“舞谱”或“乐谱”, 通过各种标记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 使音乐学习能力逐渐得到培养和锻炼。足见, 留白是一种智慧, 更是一种境界。

三、实操策略

奥尔夫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重在实操。学生的实操绝非置身于活动之外, 或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发号施令, 机械地进行模仿和无味地训练, 作为课堂的亲历者, 全身心地投入课中的活动, 并在集体行动中体验和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 合作与交流探索的经验和成果。因此, 实操策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具体实施:

1.体验与表达。如果说体验是一个人所能感觉到的信息的总和, 那么表达就是通向成功殿堂的天桥。当你的思想像泉涌一样, 从内心通过四肢流畅地表现在体态动作上, 或从舌头通过麦克风或日常谈话流露出来, 你的生动体验才对别人赋予意义。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上,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亲历者, 教师试图在每一个知识点学习的前后, 寻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体验的路径, 这条路径的开拓就是:“说———以声音表达”, 如达到艺术境界的歌唱、朗诵、嗓音游戏等;“做———以行动表达”, 如选择富有具象性的凭借物:《长长的手臂、长长的腿》、《老巫婆和小巫婆》等;选择与生活事例连接较紧密的内容:《家乡美食》、《挠痒痒》等。这些素材更容易撞击学生主体, 激发其强烈的表达欲望。

2.合作与交流。我们在《教程》里设计的每个实操环节, 都会为学生设置一个由学生自己主导的环节。如在嗓音即兴《声音的故事》里,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和集体创作, 让学生个体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锻造能力。记得小组交流时, 表演《生孩子》的一组最受推崇。他们分工合作, 有人动作表演有人嗓音伴奏, 把一个产妇怎样从“在家待产—突发阵痛—120急救—产房产子—婴儿出世—鞭炮声中顺利出院”的过程, 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最后教师再从不同层面分析, 促使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 对知识有新的领悟, 并能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变更, 进而创造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模式。

四、反思策略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师和学生通过进行教学反思, 不仅能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 还能通过追求教学整体的善, 来提高应对情境的能力, 构建自己个人的知识。奥尔夫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反思策略, 既可以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也可以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时进行。具体阐述如下:

1.过程性反思。过程性反思主要用于系列活动过程中。如针对练习的细节 (视谱进行协调的拍手、跺脚) 、新尝试的方法 (探索不同打击方法产生不同音效) 、即兴创作的作品 (俩人即兴演奏的“情景对话”游戏) 等进行, 一般时间较短, 以不影响下一环节的活动为准, 目的是不断修正补充, 完善创作和表演。例如在“情景对话”伊始, 学生俩人或仨人一组, 各自选取1~2件乐器, 共同商量一个对话小情景, 并尝试运用乐器进行即兴对话。教师全面巡视, 观察学生表现, 给与适时的鼓励和肯定, 必要时以伙伴身份参与其中, 给予隐性的建议和引导。

2.总结性反思。总结性反思主要用于课堂活动行将结束时进行。教师可以围绕整个活动或整个项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反思并总结,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认识和体验, 为下一次更好地开展活动埋下伏笔。我们仍然以本《教程》第一堂课为例, 当学生学习完第一章第一节后, 教师先让学生轻闭双眼, 静默三分钟, 思考置疑情境中提到的三个问题, 然后协助学生梳理巩固:卡尔·奥尔夫, 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走两条路, 一是音乐创作, 二是音乐教育。他的一生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幼时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 为日后形成的“原本性”原理和“整体的艺术”观念奠定基础。总之, 引导反思的问题或总结的言语宜概括、精当、重点突出, 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为进一步探索做准备。

综上, 要在本国本地的音乐课堂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奥尔夫的教学原理及借鉴其方法, 而不至于陷入“被全然误解的使用”等僵局, 音乐教师们不妨尝试“构想”、“情境”、“实操”、“反思”这四大课堂教学策略, 同时必须进一步探索更多适宜的、丰富的教学策略去引导学生, 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2]于世华.课堂的苇草[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奥尔夫, 凯特曼.为儿童的音乐[M].廖乃雄, 编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奥尔夫音乐教案节选范例 篇13

(东方爱婴音乐课程第三阶段,选材的原名是奥尔夫音乐)适合年龄:2岁以上

课程简介:奥尔夫音乐课程共分为四个阶段,通过音符、音阶、各种音乐知识的系统趣味学习,可以让宝宝认识基本的音乐符号,为宝宝步入实际演奏作铺垫;通过对古典世界名曲的图谱欣赏,加强宝宝对音乐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让宝宝通过舞蹈、打击乐器来感受四大族(蒙族、藏族、鲜族、维吾尔族)以及各地方的音乐和风情;通过演绎世界各国有名的儿童剧,让宝宝感受舞台剧的魅力;通过音乐厅礼仪学习,让宝宝学会如果去音乐厅欣赏音乐会,听着音乐的故事成长。未经马老师改编的原型教案:

一、小金鱼

歌词:我是小金鱼,住在池塘里,游过来,游过去,总是不适宜,努力游努力游,游过了小河,一天又一天,来到大海边。

材料准备:1、较大的毛绒金鱼、鱼网、钓鱼玩具 乐器准备:2、铝板琴、砂锤

操作过程:

1、引出金鱼,讲解金鱼的外貌和生活特性

2、出示毛绒金鱼,串讲歌词

3、闭眼听一段曲目

4、跟音乐拍手念一遍,再唱一遍

5、出示铝板琴,和着歌曲刮奏

6、出示沙锤,和着歌曲匀速振动

7、律动表演:两手手腕交替摆动,做小鱼前后左右游泳的动作,宝宝跟学

8、游戏表演:沿蒙氏线和着歌曲做游泳的动作,蒙氏线外侧为大海,唱到“游到大海边”时,跳到外侧,摆动两臂做在大海里游泳的动作

9、游戏表演:教师各拿鱼网(纱巾)两端四处捉小鱼(宝宝)

10、出示金鱼图,宝宝给空白的金鱼图涂色

11、拍手:宝宝再见

改编后的祥案: 课例:曲目及操作: 小金鱼

歌词:我是小金鱼,住在池塘里,游过来,游过去,总是不适宜,努力游努力游,游过了小河,一天又一天,来到大海边。

材料准备:1、较大的毛绒金鱼、小鱼模型,鱼网、钓鱼玩具 乐器准备:2、铝板琴、沙锤

操作过程:

1、请宝宝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红苹果坐下,小手放在膝盖上,背挺直,现在老师要向宝宝问好了,老师说“手起”时,请宝宝把小手像老师一样端

平,“手起”节奏问好:宝宝好—

节奏问好环节:主课教师引导宝宝及家长坐在教师对面的蒙氏线上,进行节奏问好练习。

A、教师边说边拍手

︱X X

X —︱

B、配课教师带领宝宝回答︱X X

X —︱

好(不出声音)

好(不出声音)C主课教师不出声音说“宝宝好”同时拍手︱X X

X —︱ D、辅课教师带领宝宝用同样的方法回答︱X

X

X —︱

E、主课教师向家长讲解节奏问好的目的:“节奏问好主要通过简单的问答呼应教宝宝练习四拍子节奏。回家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带宝宝练习。”

2、律动:丰收之歌。配乐之前做分解动作练习:洗脸、刷牙、漱口、大象、小猫、鸭子的手势动作

3、引出金鱼,讲解金鱼的外貌和生活特性:今天,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客人,这位小客人呀,它的家在水里,它有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身的金衣裳闪闪发亮,它还有一条漂亮的大尾巴,在水中摆来摆去,优美极了,宝宝猜到了吗?这位小客人是谁呢?

4、出示毛绒金鱼,串讲歌词:这条小金鱼是一只很有志气的小金鱼,它不满足在小小的池塘里游泳,它对它的妈妈说:我在这里觉得不适宜,(插入,小朋友,什么是不适宜呢,不适宜就是不舒服,不自在的意思),我要到大海里游泳。妈妈对小金鱼说,孩子,到大海游泳要走很远的路,经过高山和小河,你能坚持下来吗?小金鱼说,我能。它勇敢的向大海游去,一天又一天,终于来到了大海边,小金鱼在大海里游泳可真开心呀。

小金鱼的故事好听吗,勇敢的小金鱼是不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呢?老师把小金鱼的故事配上了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为了很专心的听歌曲,我们要把眼睛闭起来。

5、闭眼听一遍曲目

6、念唱歌曲;跟音乐拍手念一遍,再唱一遍,四拍节奏:好,请睁开眼睛,我们一起来唱一遍这首歌。手起,注意间奏时手不打节拍,轻轻摇动身体,(老师对宝宝的提示语:摇头),尾奏时继续拍完(老师提示语是继续)

7、乐器演奏:

1)出示铝板琴,和着歌曲刮奏,两拍一次:我们会唱这首歌了,现在可以用我

们的乐器来给这首歌伴

奏了。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件乐器叫铝板琴,它有7个音块,可以敲奏,也可以刮奏,(示范)今天我们用刮奏的方法给小金鱼伴奏。2)示范:我是小金鱼,住在池塘里

3)教师把乐器按宝宝人数放成一排,请宝宝有秩序的上前取乐器 4)提示宝宝随意练习敲打、刮奏乐器,同时在老师说“收”时停止 5)和着音乐用乐器伴奏,提示宝宝大声唱出歌词 6)请宝宝有秩序的把乐器摆回老师面前,老师收回乐器

8、出示沙锤,和着歌曲匀速振动,步骤同上。注意提示宝宝演奏前把沙锤放在自己面前时,两个沙锤的距离应与肩同宽,方便拿取。

9、请宝宝坐在老师的位置,面对着家长进行沙锤乐器的表演,老师在对面做提示动作。

表演结束提示家长给予鼓励和宝宝鞠躬答谢,并坐回自己的位置

10.律动表演:老师出示玩具小金鱼或鱼缸里活动的小金鱼,请宝宝观察,请每个宝宝说出并模仿

小金鱼游泳时的样子,老师总结,并请宝宝跟做:两手模仿金鱼尾巴的动作交替摆动,做小鱼前后左右游泳的动作,一忽儿上,一忽儿下,左右前后,两侧等变化

11、律动表演:请宝宝站起,沿蒙氏线和着歌曲做游泳的动作,在间奏时老师讲解:蒙氏线外侧

大海,宝宝唱到“游到大海边”时,跳到线外侧,摆动两臂做在大海里游泳的动作

12、游戏表演:请宝宝当小金鱼,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哪个小金鱼游得最快,不被老师捉到。教师各拿鱼网(纱巾)两端四处捉小鱼(宝宝),被捉住的宝宝要跟着歌曲唱一句歌词。放歌曲做游戏的背景音乐(注意音量较低)

13、总结:宝宝坐回自己的位置,老师总结:小金鱼的歌曲我们会唱了,也学习了用乐器给这首歌

伴奏,还做了小金鱼的表演。小金鱼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现在把好朋友小金鱼画出来,带回家,在家里让小金鱼和我们一起唱歌。出示金鱼图,提示图上小金鱼穿着漂亮的衣服,请宝宝给空白的金鱼图涂色。要注意涂色要均匀,涂在线内,注意保持画的整洁。

请宝宝上前取画,并放在妈妈身后。在位置上坐好,手放在膝盖上。

14、手起,宝宝再见

A、主课教师拍手与宝宝再见︱X

X

X

X︱

B、辅课教师带领宝宝与主课教师再见︱X

X

X

X︱

奥尔夫音乐教案 魔法师 篇14

活动目标:

1.认识力度术语和记忆PF渐强,减弱。2.能根据音乐进行语词轮念。活动准备: 音乐,道具,乐器。活动过程:

一、律动《哈罗歌》

二、故事讲述

魔法师给piano一瓶药水,并告诉他变大的咒语。

三、介绍术语 1.熟悉全曲语词。2.幼儿根据音乐分组轮念。3.介绍术语和记忆PF渐强,减弱。4.分析全曲节奏。

5.幼儿学习两声部或敲奏乐器轮念。

四、即兴演奏。

1.语词替换,例如:帽子辨出“花束。。

2.念词传琴缒,最后传到的人发明咒语或发明“把你变成。。哈哈哈哈

3.咒语即兴:每人一只魔法琴,打拍子和节奏,并即兴咒语。:如需配套音乐欢迎幼教同行们添加幼教联盟-欧阳老师的微信:3231821756,QQ同号

奥尔夫音乐教学教案 篇15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节奏

若要对音乐的诸多构成要素进行归类划分挑出重点的话,本人认为节奏当属音乐构成要素中最为重要的音乐存在。人类可以仅利用多种节奏的敲击便奏出一段音乐,却无法摆脱节奏而单独使用音高、力度、速度、音色等等。因而,节奏于音乐之重要性自音乐产生之日便已决定。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节奏的体会、感受、认知、判断、学习是非常全面深刻的。本人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从乐曲的节奏入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节奏的多样性,从而达到最终感受音乐、享受音乐的高级目的。同时,本人通过长时间的授课发现,在具体的高中音乐课堂实践中,从学生心理的接受程度上观察,能够看到学生对于乐曲节奏的感受与体会是非常易于进行的一种学习过程。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声乐作品亦或是器乐作品都会先引领高中音乐学生将聆听的关注点集中在节奏上。在声乐作品中,不仅音乐部分是有节奏要素进行支撑的,其歌词部分的韵律节奏感也非常鲜明。如此一来,将歌词与音乐相结合,便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寻找歌词中的节奏律动。同时,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改编作品的节奏而保留音高的游戏,如此一来,学生更能够深刻的体会出不同节奏对于音乐情感的表达具有多种效果。其次,面对一首音乐作品,若能够将节奏部分单独抽出,调动学生击打出节奏形态,这个过程对于羞涩的高中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阶段相对于少年时期更加的“害羞”,这种“害羞”常常令常规音乐课程的教学活动如一潭死水。而这种教师刻意设计并故意而为之的击打节奏环节能够让高中学生更多参与一首节奏型音乐的完成。同时,多个学生参与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人可击打不同的节奏型与乐曲向配合,不论形成什么样的节奏、节拍。在这一过程中,参与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乐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奥尔夫的各类乐器。乐器是声音的承载者与传递者,不同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不同的表演方式,这些丰富多样的乐器对于音乐课程的展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乐器可以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被设计为多个声部、多种音色的纵横向对比教学模式,部强调一件乐器的独立表现,而是多件乐器的重奏表达,这需要高中生们相互之间的配合,如此一来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不论学生们采用何种乐器,编排出何种音乐,不论每个高中生演奏的声部简单或困难,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团队意识被逐渐建立起来,我想这就是奥尔夫音乐家学最重要的核心内容。

在国内传统音乐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对于乐器类的经费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常常只具备一架钢琴。这种没有乐器支撑的音乐课只能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初级阶段,故而,音乐课也称为最易被主科“占用”的一门边缘学科。但是,面对新课标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音乐课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便成为一线教学工作者最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本人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发现,将乐器交由学生演奏常常会带来令人惊讶的效果。因为这些高中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审美观,有自己喜欢的音乐形式,乐器在他们手中被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音效。多种乐器的不同组合形式需要中学生们不断的尝试、创新、思考。最为重要的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乐器从起始之处都是非常简单的一些肢体活动,因而,学生在使用乐器之初完全是以一种感受、领会、体悟的方式进行,并不会给高中生带来学习压力。当心理负担减轻后,高中生们获得了自由表达的机会,从而达到使高中生的音乐课教学贯穿在一种其力所能及的主动状态下,学生乐于参与、喜于参与。

摘要: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学法在当今世界音乐教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世界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体系。现如今,其德文版《学校音乐教材》已经被翻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流通。而依托此套教材出现的奥尔夫乐器也不断的被挖掘创造,这些乐器已经在许多国家、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将主要阐述奥尔夫教学法及奥尔夫乐器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及其其可行性分析、必要性分析。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高中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2016教师思想工作总结下一篇:参观德加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