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2024-06-21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共12篇)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篇1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元素性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编写的音乐教材采用的是最原本的、最朴实的音乐素材, 如用简易、不断反复的固定节奏, 用易唱的五声音阶旋律, 用最常用的大、小调式, 用短小的回旋曲式……他用这些最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来表达人类最本原的思想情感。他认为, 表达得越具有本原性、单纯性, 效果就越直接、越强烈。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主体性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 教育人才是目的。因此,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 使他们乐意参加音乐活动, 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 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同时, 也必须为今后要从事音乐艺术的孩子打好基础。奥尔夫说:“我想到的不是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教学, 而是最广泛基础上的教学, 哪怕是中等的和才能较差的儿童也能参加。”因此, 他主张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 在师生、儿童之间平等对话和交流中, 共同建构音乐教学活动。如:在校门外空地上上课, 教师爬到树上吹笛子, 孩子在地面上围着树干敲打乐器、唱歌、跳舞。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综合性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观认为: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 (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 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上看, 音乐、舞蹈、语言本来就是连为一体不能分割的。儿童从事音乐学习行为实际上就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再现, 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音乐范围之内。在综合性艺术观的指导下, 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组合了大量的自由吟诵、即兴舞蹈、歌唱、奏乐等艺术实践活动。可以说, 音乐、舞蹈、语言及创作、表演、欣赏等艺术实践活动的一体化综合性教学己经成为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注册商标”。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创造性的音乐教育

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样, 奥尔夫倡导的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正如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思想所确认的:音乐是一种必须由人们自己创造的音乐, 人们不是作为听众, 而是作为合奏者参加到音乐中去。奥尔夫还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 自己去创造音乐, 是最重要的。”因此, 仔细观察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就会发现:创造, 尤其是即兴创造在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中占有很大比例。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它对幼儿音乐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音乐教育应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奥尔夫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天性”、“儿童是音乐活动的源头, 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儿童的内在需要”。因此, 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的建构应充分尊重儿童, 促进儿童个性的自主发展, 必须研究和了解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将贴近儿童生活的素材和内容纳入到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去。例如, 奥尔夫就将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 儿童的名字、儿歌、童谣以及花草树木等作为词的起点。这些素材符合儿童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是儿童容易进入的天地。

二、音乐教育应整合多种艺术形式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 儿童不仅唱歌识谱、演奏乐器, 而且还自由朗诵、即兴舞蹈、歌唱、奏乐。这种歌、舞、乐三位一体与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形式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 同时也符合个体发展处于初始状态的儿童的音乐学习的天性。它为儿童创造了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的机会。因此, 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避免人为地割裂各种艺术形式, 应合理整合各种艺术形式, 发挥它们的综合效应。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本身就是综合的活动, 只有将课程内容、形式、方法等综合起来, 才能促进儿童健全的审美心理的建构, 使其成为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三、音乐教育应注重发挥儿童的创造性

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的创作活动主要表现为即兴创作。他认为, 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创作形式, 是人生而具有的, 是情感表现的最直接形式。在即兴创作过程中, 儿童面对挑战, 内心充满创作欲望, 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创作中去, 进而唤出他们潜在的创作能力。因此, 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尽量避免“技能化”倾向, 注意激发儿童音乐创作的兴趣和欲望。让儿童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 在体验的基础上, 鼓励儿童运用多种形式将自己的音乐理解表现出来, 突破传统模仿式教学的弊端, 真正发挥儿童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篇2

奥尔夫 在教育理念 上强调人类性、原本性、实践性、艺术性、系统性、挖掘人潜在的音乐性。在教学内容上从朗诵、声势、节奏、歌唱、形体、读谱、作曲、乐器、欣赏、戏剧等诸方面进行训练。

在教学形式上 通过元素的、原本的、综合的、探索的、即兴的、创造的等各种手段实现其教育理念。音乐教育必需是通过自己实际唱、奏来体验音乐并表现音乐感受。体验与尝试,在这里意味一切。奥尔夫教学法提供了具有创新的、独特的,充分考虑发展个性的、高度重视创造力培养的学习氛围,提供了帮助孩子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方法。特别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音乐,创造感受体验音乐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去创造,对音乐感受及再现音乐的方法。

音乐及音乐教育本身并不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目的,人的整体素质教育,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科学家认为:影响人一生成功与幸福的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情商。音乐对于个性、情感、毅力等情商因素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音乐教育因该是终身的教育。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

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① 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整体。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如小鸟的呢喃,和风的呼吸,汽车的抱怨,然后试着用自己的嗓音模拟,用自己的肢体去表现,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发声的物品去表达,并用戏剧的形式来综合,最后还可能用画笔来将这发生在他生活周围的经由他自己的想象而产生的这些故事视觉化„„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还培养了一种“团队”的意识,它需要孩子们互相配合协作,学会领导与被领导。譬如上面所说的那个指挥奏乐的游戏,它不仅让孩子体验音乐,同时也训练了他们合作、服从的意识。② 即兴创造性。

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在奥尔夫的课堂里,每个人都不是静坐着的,孩子们的思维和肢体都在积极地运转着。老师会经常地问:想一想,还有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办法。。你可以拍手来表现节奏,也可以跺脚,可以拍肩膀,甚至拍小肚子拍屁股。即兴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去让孩子用自己全身心去表现自己,表现音乐,与用语言一样得早!想象一下,有着这样的创造体验的孩子对他(她)的一生有着多么深刻的意义。③ 参与性

奥尔夫不同与传统音乐教育的很明显的一点是参与性。在它的课堂里,没有旁观者,人人都在老师的带动下通过说、唱、动、奏。。来体验音乐,而不是老师的说教、传授、和示范。奥尔夫说过:尝试和做在这里意味着一切,因为所有语言文字的解释,只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室里不需要技能技巧的反复训练’ 需要的只是你一颗全身心投入音乐的心 ④ 适合所有人

哪怕是在襁褓中的小婴儿,也能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当孩子小的时候,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发展远远先于其表现能力,他们不会唱,也不懂得演奏,只能用稚拙的肢体摆动和含糊不清的儿语来表现他们听到音乐时的欣喜与兴奋。这就好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明白成人的语义要远远先于他们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所以,在宝宝的小嘴还不会唱,小手还不能演奏,身体还不会跳舞的时候,他已经能感受音乐了!你可曾尝试过,抱着你尚在襁褓中的小宝宝随着轻快的音乐轻轻旋转摇晃,他会快乐地手舞足蹈——虽然他并不能用语言抽象地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但从中得到的快乐却已全然“溢于言表”。我看到孩子们的妈妈们,也同样那么快乐地游戏着,丝毫没有大人的矜持和羞涩。倪老师说,她们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放得开的,是上了不少课后才克服了羞涩,现在已经是摸爬滚打毫不含糊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妈妈对音乐有热情,才能带动宝宝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3.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 ① 听力训练。

② 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

③ 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④ 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

⑤ 创造性能力培养。“为孩子们的音乐”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内容。这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说白。内容取自本民族、地区的儿歌、童谣等。在实际教学中常把所学歌词以说白形式教给学生,并配以音韵、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等。②唱歌。对于初学音乐的孩子,奥尔夫教学法并不要求他们必须学会读谱。它选择的歌曲多为五声调式,并采用听唱法教学,从感知入手使学生摆脱纯理论的识谱、视唱、乐理知识等的学习。这种方法对于从幼儿园刚走进小学校门的低年级学生更为合适。③声势。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并多以“卡农”形式出现。④打击乐器。这里所指打击乐器包括两种。即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沙球、三角铁、双响筒、手鼓、西斯特等和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音条乐器(钟琴、钢板琴、木琴等)、定音鼓等。奥尔夫乐器具有简单易奏的特点,以五声音阶为主,通常是为主旋律伴奏。以一个低音或一个五度“波尔动”(通常为调式的主音与属音)或将几个音按固定节奏型组成“固定音型”反复使用于全曲,是奥尔夫乐器伴奏中常用的方式。⑤舞蹈。这里指的舞蹈包括律动、表演等。同时,又都不能等同于有关艺术门类的专业概念,而具有“元素性”的含义。奥尔夫教学法所设计的舞蹈对于任何没有学过舞蹈的人也能学会。它所要求的是按音乐的节奏跳、按音乐的形象去想象,最重要的是即兴,学生们可以自由设计,自由编排自己理想的动作。⑥音乐与美术。奥尔夫教学法经常把一首乐曲用美术图形表示。根据乐曲的旋律、力度、速度、重复等设计几种不同的符号把乐曲的结构明确地显示出来,形成一个极易看懂的图形谱。根据这个图形谱或说白或运用打击乐就能极方便而有效地为所学乐曲伴奏了。此方法多用于欣赏音乐。⑦游戏。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当然这种游戏不是单纯地玩,而是通过游戏学习音乐知识。它所设计的游戏都是具有音乐性的,都和音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⑧戏剧。奥尔夫教学法把本民族的民谣、童话、民间故事等编成音乐舞蹈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歌舞剧。当然,这里一切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他们的创造精神在欢乐和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得发展。⑩欣赏。奥尔夫教学法欣赏音乐的原则是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直接去感受音乐。它有时用不同的节奏乐或不同的声势表现音乐中某一特定乐句,有时则采用图形谱分析出乐曲的结构,让学生在读图形谱的过程中欣赏音乐。它提倡的欣赏是主动地欣赏,而不是被动地听,然后逐一地分析。音乐,就该是快乐的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音乐”是一座山,早早地,他们开始拽着孩子的手开始往上爬(学琴,学五线谱„„),一路的美景“不许看!”“没时间看!”,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山顶”,只有到了山顶,才是音乐。那一路烂漫的山花,叮咚的泉水,啾啾的鸟鸣都被忽略。然后,我们就看到很多孩子在这个爬山的过程中累了,乏了,家长们也倦了。于是,他们就停下了脚步。而“音乐”那座山还在那里,遥不可及。

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开始把音乐看作是一个花园。宝宝还未出生,妈妈就会倘徉其中,让我们的宝宝在安适、愉悦的母体中孕育成长。宝宝出生后,爸爸妈妈会抱着他们在音乐花园中闻一闻音乐的“花香”,看一看“多彩”的音乐,摸一摸,尝一尝音乐的“肌理”和“味道”。他们开始了解音乐的“乐”也是快乐的意思,他们要让孩子在音乐中快乐地成长。奥尔夫教育理念——让孩子感觉节奏

奥尔夫(Orff)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专家卡尔•奥尔夫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创造人。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它通过奥尔夫乐器的演奏,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形式,让孩子在玩耍中感觉音乐、触摸音乐,从而综合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带领孩子们接触音乐的同时,并进行认识、记忆、协调、美术、反应速度、心理、注意力、创造性思维、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训练过程,对孩子的情商、智商开发大有好处。奥尔夫教育理念具体教学内容 音乐能力的培养 以节奏为基础,从游戏入手,使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音乐,从而提高孩子的节奏感、即兴创作等能力。

语言能力的培养 采取歌唱、朗诵等形式,让孩子更形象地感受语言。动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游戏、律动、舞蹈、戏剧表演以及奥尔夫乐器演奏以提高孩子的肢体动作能力。

以上这些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中是综合运用的,也就是说孩子们的各种能力的培养费是同时得到提高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特点

综合艺术教学

综合艺术教学是奥尔夫教学的最主要特点,它以节奏作为连接各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将音乐、舞蹈、话剧、美术等各科目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教学手段,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音乐游戏课

奥尔夫音乐课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带领孩子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带出学习方法,使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奥尔夫音乐课一反以往那种学唱一些歌曲、学习一些节奏或加入一些简单的律动的做法。它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并能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逐步调整教学形式和手段,始终让孩子在完全放松、心情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奥尔夫教学关键词原本性音乐教育 孩子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参与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乐器”以节奏性和旋律性的打击乐器为主、易于演奏、是一种简单而不简陋、简单而同样丰富的器乐演奏;奥尔夫的器乐以重奏、合奏和伴奏为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一)概述卡尔·奥尔夫(1895年~1982年)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1914年毕业于慕尼黑音乐学院。受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表演的影响和启示,1924年,他与舞蹈家军特创办了“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开始进行音乐与舞蹈结合的实践探索,其中,节奏成为音乐方面训练的重点。为了进行新的节奏教育,奥尔夫设计出一套节奏性乐器,现在被称为“奥尔夫乐器”。尔后,奥尔夫开始考虑把军特学校的教学经验用于儿童音乐教育试验。直到1948年,由儿童们在一组奥尔夫乐器上演奏的音乐被制作成系列广播节目播放后,引起音乐工作者的关注。于是,奥尔夫开始了他在儿童音乐教育方面的试验。1950年至1954年,随着奥尔夫的5卷《学校音乐教材》的陆续出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逐渐形成。1961年,奥地利萨尔茨堡的莫扎特音乐学院成立了奥尔夫学院。由此,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德国及世界各国得到广泛传播。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核心观念“是关于一种元素性的音乐教育的观念”。奥尔夫解释“元素性”是指那些属于原始素材、原始起点,接近人本能的、自然的,适合于开始的,能为每个人体验的,适合儿童的基本要素。如元素性的音乐,是以音乐中最基本的因素——即节奏为基础的音乐。元素性的节奏,是指最简单的不断反复的固定节奏型。元素性的音阶,是最基本的五声音阶。元素性的和声,是最基本的Ⅰ、Ⅳ、Ⅴ级(甚至只是Ⅰ级)的和声。素性的乐器,是指最没有技术负担的打击乐器和“人体乐器”。元素性的动作,是基于生活的走、跑等动作等等。奥尔夫指出:“元素性音乐永远不单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人们自己参与的音乐”。正是由于采用上述这些最基本、最原本的音乐素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奥尔夫的“元素性音乐教育”中,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充分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音乐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培养人。因此,奥尔夫的另一观念是更注重教学过程,即注重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按各自方式、意愿去做,去参与音乐活动,发挥其想像和独创性。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基本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综合了语言、动作、歌唱、演奏、欣赏、表演和创作等内容的综合教学,其基本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嗓音训练活动、动作练习活动和乐器演奏活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独立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常常是综合地有机结合在一起.(1)嗓音训练活动嗓音训练活动是指运用人的嗓音进行的音乐教学活动。嗓音训练活动主要分为歌唱活动和富有节奏性的语言朗诵活动。其中富有节奏性语言朗诵活动是奥尔夫体系在教学内容方面的一大独创,它使儿童首先在进行语言节奏的体验中,获得具有音乐节奏要素的概念。富有节奏性语言朗诵既可以是谚语、词汇(甚至是地名和人名)的组合,也可以是儿歌、小诗、童谣。奥尔夫学院的专家指出:富有节奏性的语言朗诵最好选用本地儿童们熟悉的语言,如:儿歌、童谣等。既可以是单层次的语言朗诵,也可以是构成多层次的语言朗诵。(2)动作练习活动动作练习活动是指运用人身体的动作来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动作练习活动主要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导和声势活动。其中的声势活动是奥尔夫体系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又一大独创。声势活动是指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的各种有节奏的声音的活动,其中最基本的四种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其又称为身体乐器)。声势活动教学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①为语言朗诵即兴创作声势。通常采用当地儿童们熟悉的儿歌、童谣。②为歌曲即兴编配声势。③集体练习声势做速度和力度等变化。④采用“回声”的方法,即老师即兴做声势以示提问,而学生重复模仿或者也即兴做声势以做答。(3)乐器演奏活动

奥尔夫与乐器制造者合作,设计了一整套以打击乐器为主的包括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各类乐器。奥尔夫乐器演奏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又一大特色。人们常简称“奥尔夫乐器”,这些乐器不经过专门的训练就可以直接演奏,对儿童来说是极易掌握的。奥尔夫乐器有: 奥尔夫乐器

无固定音高的乐器

人体打击乐器 捻指 拍掌 拍腿 跺脚

小型打击乐器

金属类 三角铁 钹 串铃 西斯特 沙球

木质类响木 双响木 木棒 响板 皮膜类手鼓 双面鼓 巴斯克鼓 小鼓 大鼓

有固定音高的乐器 定音鼓 音块 音条乐器钟琴金属琴钢板琴 铝片琴 木琴(整个合奏的核心)其他旋律乐器 竖笛 大提琴 吉他 波尔动有时加入玻璃杯琴 口哨 这些乐器色彩丰富,容易操作,它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想像力,为儿童即兴演奏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奥尔夫的乐器演奏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演奏旋律,也可以演奏较为复杂的多声部作品,还可以采用“回声”方式(见声势活动“回声”方式)相互即兴问答式的演奏。奥尔夫乐器配奏极富特色,主要是采用固定音型和多声部织体的原则(即对于每一个学生只演奏某一固定音型,但把全体学生演奏的固定音型组合起来就具有多声部织体的音响效果)。运用固定音型并构成多声部织体的配奏应注意:

① 组合起来的各种固定音型的节奏应形成相互补充支持。②各种固定音型的音与乐器性能要相适合。③各声部同时发响的音在结构上应有主音、属音。2.教学方法及特点

(1)教学方法奥尔夫体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创作法”。引导创作法是指在教学中,学生运用元素性材料(如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式等),遵循探索——模仿——迁移——即兴创作的学习过程,在集体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进行音乐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作为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探索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尤其是即兴创作,可以说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在其教学法中具有重要的更深的意义。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是情感表现的最直接形式。在即兴创作的过程中,有利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是十分重要的。(2)教材特点

奥尔夫体系的教材是以奥尔夫写作的5卷《学校音乐教材》为代表,它的内容主要来自德国的儿童游戏、童谣和民歌。奥尔夫认为,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成为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教材。

奥尔夫的《学校音乐教材》没有具体规定教学过程和方法,按奥尔夫的说法,这套教材仅仅是提供一种“教育应该如何顺应儿童本性”的思路。它的目的是启示教师按照这种思路,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内容,而不是生搬硬套奥尔夫教材。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篇3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着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兴趣。后学习音乐。他从不把自己禁锢于某一学科,相反,他对作曲、指挥、戏剧、舞蹈等专业均报以极大的热诚去关注、研究。

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1935~1942年三部成名作问世《卡尔本娜布拉讷》、《月亮》、《聪明的女人》。1950~1960年任慕尼黑音乐学院作曲大师班教授和负责人,1948年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育”,连播五年。1950~1954年出版《学校音乐》。这部教材的出版为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成立奥尔夫学院,建立了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了奥尔夫教学法的热潮。80年代进入我国并逐渐被认识和推广。奥尔夫说过:“我写这部教材,是为了表明一种观念,所以,关系到世界的不是这部《学校音乐教材》,而是这个观念本身”。所以我们要了解奥尔夫这个教育体系,必须了解他的基本思想观念,理解他的教学法和具体教学内容,并要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才能取得教学改革的卓越成果。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原则

1.以自然的本性为出发点;2.诉诸感性;3.发挥即兴性、幻想性和创造性;4.必须自己动手去唱、奏、演、跳;5.学生自己设计音乐(包括伴奏、合奏的安排和创作);6.从朗诵人手;7.以节奏为基础;8.重视体感(结合动作);9强调兴趣。作为5教学体系,奥尔夫的教学法是倍受关注的。奥尔夫教学法,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思想。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教学生很快地学会歌唱、奏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接触音乐实践。如果孩子喜欢音乐,他就能唱好奏好。奥尔夫教学法面向全人类,它能和每一种文化融合,贡献是巨大的。奥尔夫教学法是不断发展的,同样采用这个教学法的教师,在具体教学上也不会完全一样。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启发式

1.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教学计划安排与单元设计有充分的弹性。3.教学活动不拘泥于陈规,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触类旁通。在教学中注重发展求异思维,以限制定势的消极作用,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浪漫的奥尔夫课堂

在奥尔夫教学体系中课堂无疑是一个重要环节。奥尔夫眼中的课堂应是充满“浪漫”的。充满“浪漫”的优秀课堂标准是:“教育,应该使儿童从一开始就体验到发现的欢乐”。“最好的教育,是通过简单的装备来获得最优秀的信息”。“教育的环境,必须在本质上是一种有助于启动和启发思维的酵母”。“学习是一件无缝的外衣,是不能随意裁剪成碎片的”。“在教学中,如果你忘记了学生是有身体的话,你一定会后悔莫及”。“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警惕缺乏活力的死板概念,也就是未经思考,未经检验的,对观念囫囵吞枣式的接受”。

具备以上特征的课堂才是奥尔夫所希望的。教学中,学习是由浪漫、精确、概括三个特征组成的。浪漫阶段是一种发现阶段,一种倾向于求知、求异思维的阶段,一种琢磨问题,追求答案,图谋新经验的阶段。奥尔夫对这一阶段特别关注。他说:“应该唤醒和应该训练的,不是别的。而是想象”。其立论的基础是人本身是极具创造性的动物。我们要鼓励即兴就是唤醒创造力的有效手段。接下来就是把最初的想象冲动引导到音乐的作曲和表演。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成功之处就是以浪漫为核心起步,激发创造性,把课程创建于自由之上,这个自由只创造于人的内部,而不是外部强加之自由。

四、奥尔夫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音乐教育现状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深刻的社会现实。中国人对音乐的喜爱由来已久,早在《乐论》中写到“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道出音乐本源是有感而发。当前的音乐教育更重视技能技艺的训练,以表演为主要目的,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扼杀了感性的成分。只把音乐当作一门技艺、学科、学问来作。从而将音乐与大众隔开,使音乐这种自然感性的东西过分神秘。奥尔夫对音乐教育是这样定义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人,音乐教育,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教学的目的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的过程”。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主要是艺术,但学习音乐也必须熟悉它的规则。无论是节奏语言,还是其他内容的教学,都要自然,不一定要充满音乐性。音乐中的对比因素,在课堂教学的纪律方面也有所体现,如吵闹后的安静等,所以音乐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

我国当前推行的音乐课程改革,其基本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重视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从目标上更加突出人的审美体验与创造精神的培养,从内容和方法上,更突出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这与奥尔夫教学体系的主导思想是完全吻合的。

1.突出创造性。创造来自感性思维,是现实在大脑中的折射反映,一种发现的过程,好奇思维的过程,形成问题的过程,寻求答案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允许自己来做、来看、来听,只要十分注意的聆听和观察,创造终会出现。这种创造过程是透明的,鼓励每个人投身其中的。音乐是最有益于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奥尔夫教学法正是从根本上抓住了这一点,从小培养创新的思维模式,并使创造力大大发展。

2.重视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真理的来源。一切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中而又指导实践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正是以实践作为最有效的手段的。只有在实践中亲自听、唱、跳、奏,才能由浅及深,由表及里。使学习者通过自己的眼、口、身体来体验音乐,接触音乐,从而热爱音乐。真知真会,才可能得心应手地掌握音乐。另一方面重视实践可以提高学习兴趣,避免枯燥乏味,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的弊病。国外教育家提出“面向行为”的行动及与其相关的教学改革,从而是让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彻底贯彻学生“做”的精神,以使音乐教育提高对实践的重视。

3.概括性原则是奥尔夫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课例的内容到形式都十分丰富。集演唱、演奏、舞蹈、朗诵、表演于—体,内容不仅关乎音乐,更与人文精神息息相关,有利于全面提高音乐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4.从感知到认知。总结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水平,在充分的实践之后每节课老师都会启发同学去做总结以提高其理论水平。这样的结果是提高了学员归纳水平、理论水平,增加了自信,使每个学员由开始的不敢说、不会说成长为“我会说”“我要说”。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篇4

关键词: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学,原本的音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学前音乐教育研究的重点顺应世界儿童音乐改革浪潮经历了三个重要转折: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焦点主要是儿童的音乐概念发展;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焦点主要是一般思维力和创造力发展;20世纪90年代国内研究者开始对国民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全面反思, 而素质教育成为90年代教育的新视点[1]。在这改革开放后的二、三十年里, 中国儿童音乐教育观念已逐渐成熟, 教学模式日渐更新, 教学内容日趋合理, 教学方法亦呈多元化。在此过程中, 以匈牙利的柯达伊、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德国的奥尔夫、日本的铃木镇一等为首的国外优秀音乐教育体系的引进与发展亦为上述成就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世纪伊始, 世界学前教育组织 (OMEP) 和中国学前教育界已充分意识到艺术教育与审美是培养人格、提升境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对知识世界和规范世界的批判之下, 热切呼唤儿童艺术教育回归到生活世界中来, 让枯竭冷漠的教育回到真实、鲜活、丰富的生活世界中来, 让它获得源头活水, 这既是儿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还是儿童作为一个生命体应该享受的权利。[2]

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将幼儿教育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领域, 并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各个领域并非各自分立, 而是相互交流、相互会通的。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除了有其艺术教育的功能之外, 在不同的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还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各个领域都不能比拟的。所以说艺术教育在整个幼儿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3]。相比较于传统的艺术教育, 《纲要》在艺术教育的价值观念、人文内涵以及其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方面均有极大的改变。其在艺术教育的价值观念上更为关注帮助幼儿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美的收获以及成就感,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乃至创造性地表现美, 以期培养审美能力, 强调自我表达, 最终赋予幼儿满足感与成就感。在艺术教育的内容与组织形式上提出应与幼儿周围的生活环境相契合, 此契合绝非朴素意义上的相同或结合, 表现为内容具有生活性、形象性以及愉悦性的特征, 强调内容本身是否隐含强烈的人文精神及与其他领域是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形式上则具有开放性、宽容性、自主性等特征, 其更为关注儿童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既能自由感受生活之美, 更能超越常理与常规, 以卓越的创造精神来创造生活之美。

其实这本不是新鲜的话题, 早在古代《吕氏春秋·古乐》便有记载:“帝颛顼生自若水, 实处空桑, 乃登为帝, 惟天之合, 正风乃行, 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 乃令飞龙作乐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 以祭上帝”“帝尧立, 乃命质为乐, 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听凤凰之鸣, 以制十二律”。可见聪慧的古人早已发现模仿是音乐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音乐赖以实现的物质材料——声音——本身是先于音乐而存在的。模仿若天然的教育带领人们感受自然的音响, 向自然学习。此外, 人亦是相互学习, 例如《淮南子·道应训》中论述了音乐的起源:“今夫举大木者, 前呼邪许, 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即人们是在共同劳作的过程中为发表意见方渐渐练出复杂的声音。可见音乐本是来自生活, 如美学家滕敬尧教授近年来所提倡艺术教育的“创生观”, 即创造从来都是“有众生有”, 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回归儿童生活, 还要充分切实地利用本土文化, 达到同质与异质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近年来以南京师范大学为首的研究人员明确地提出了自己在学前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中所持的基本立场:从“生态和谐”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出发, 力争将“自我中心、相互对立、强调孰轻孰重的状态”, 转化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强调相互支持和共同发展的状态”, 并具体地提出:1) 适当的知识技能是获得审美体验的基础;2) 完美的艺术作品是获得审美体验的媒介;3) 高主体性参与的实践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途径;4) 审美体验的获得是一切教育价值实现的根本保障, 我国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返回到了追求全面和谐发展的轨道[4]。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无疑为这一新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示范, 上述改革的立场中提出的教育理念无一不贯穿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精髓, 新课程的实践也很大程度地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实践。于此,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自身所蕴含的生态性、自主性、开放性、即兴性等价值特征已逐渐被大家所认识、所关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概念是“原本的音乐”。关于此概念的特点是以奥尔夫先生本人的解释为蓝本的前提下, 众研究者具有的共识, 即民族性、根源性、实践性、综合性、即兴性、音乐性。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教育具有时代的意义, 即音乐的教育不再囚禁于古典音乐的藩篱, 音乐的传承不再局限于纸质文本。基于某种意义上来说,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更像是帮助儿童重返音乐艺术诞生的元年, 感受那来自自然纯朴的音乐, 从本质上来说更像是对音乐的发生与发展历程的复演。

卢梭早在18世纪便提出“顺应儿童的天性”这一精彩而具里程碑的命题。现代音乐教育则在儿童音乐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这一思想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具体化。“音乐始自人自身”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立论点。因此他认为儿童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 而并非是传统意义上被动的听众。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就是:“倾听自己”, “从内心出发”, 从“玩和奏”开始。而奥尔夫的歌唱、演奏、舞蹈、形体合为一体的音乐教育行为也是基于对儿童感受音乐后主动表现的观察[4]。他认为:“不是音乐配合某一动作, 或是动作配合音乐, 这两者是自然地结合为一的。”[5]

1980年, 亲赴德国学习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廖乃雄教授将此教学法首次介绍至国内, 从此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开始在中国进行漫长的本土化之旅。在这30余年里,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中国音乐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幼儿园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它给中国儿童音乐教育界秉承了数千年的重技能的教育理念带来的冲击远没有消退, 在教学实践中也产生了许多的困惑。其困惑主要集中在如何冲破文化的坚冰把握改革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力度, 如何让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合理的本土化, 乃至如何正确地理解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精髓——“原本的音乐”……

三十载春秋已过, 今日不同于往日。幼儿园教育改革已然开始, 对于儿童音乐教育给予了新的启示。幼儿园音乐教育即将回归生活, 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 富有生态教育性的奥尔夫教学法到底是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被正确地认识, 合理地使用还是流于表面效果和形式上的模仿乃至“被全然误解地使用"呢?

参考文献

[1]许卓娅.20世纪我国学前音乐教育发展概述[J].早期教育, 2001 (03) :8-9.

[2]黄进.生活·生态·创生:“今日之儿童艺术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J].早期教育, 2002 (11) :10-1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4]杜悦艳.回归本原:论现代儿童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篇5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作为20世纪流传甚广,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其创立之初,就有远见地选择了“原本性音乐”作为自己教育体系的标识,同时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随世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本书的介绍不仅符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并且同时构成了本书不同于其他图书只介绍外国音乐教育体系和方法的特点。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用一句话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什么是原本的呢?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期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宗旨

通过音乐去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培养健全人格。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

1、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本能,每个人天生都是喜欢音乐的)

2、以节奏为基础。

3、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戏剧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则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适于开端。(适于孩子)

5、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文化教育。

6、为全体学生的。

(五)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篇6

关键词:奥尔夫舞蹈音乐教育理念;舞蹈教学;教师;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舞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教师要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为舞蹈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舞蹈技巧的讲解,没有重视奥尔夫教育理念的所起的作用,使学生丧失了舞蹈教学的主动性。舞蹈教师将奥尔夫教育理念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舞蹈教学的魅力,调动学生舞蹈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舞蹈学习提供帮助。奥尔夫认为音乐创造和音乐教育能够激发人的音乐本能。从通俗意义上说,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参与的音乐,是多种艺术的统一体,融合了舞蹈、美术、诗歌等,目的是为了培养健全的人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础是节奏,充分结合了多种音乐,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1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教学特征

卡尔·奥尔夫强调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音乐教育思想被引入中国后,给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带来了深刻变革。[1]教师针对奥尔夫的音乐特点,调动学生学习舞蹈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舞蹈与音乐的独特之处,奠定学生坚实的舞蹈知识基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具体内容即原本性、开放性、综合性、即兴性、和民族性。[2]下面举其中的以其中的两点为例:

(1)综合性特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是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奥尔夫改变了传统的单纯性音乐教学,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集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在课堂上,学生能够把握音乐,也可以了解到戏剧和舞蹈的特点,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音乐学习兴趣。舞蹈教学也是这样的,要配合音乐,基于音乐节奏变化,变换舞蹈动作,将舞蹈者内心的情感更好地体现出来。舞蹈教学要将舞蹈和音乐结合起来,方能实现综合性的教学目标,提升舞蹈课堂教学的水平。

(2)即兴特点。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教师的教学要具有即兴性,这样可以保障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有助于学生学习大量的音乐知识。音乐与舞蹈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教学时,舞蹈教师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即兴,调动学生参与到舞蹈学习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舞蹈视野,了解舞蹈技巧的趣味性和多变性,保障学生的舞蹈学习具有较高的质量。即兴音乐教学理念还让学生进行充分想象,实现创造,深刻认识音乐和舞蹈,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音乐舞蹈精神。

2 舞蹈教学中倡导奥尔夫理念的重要性

《乐记》对舞蹈专业特点的有评价,说其融合了诗、歌和舞蹈,乐器起到伴奏的作用。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艺术的本质融合了诗、歌、语言和歌唱,彼此之间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人不论处于什么年龄段,原始的艺术本性是不会消亡的。人类参加艺术活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是一种必然。在教学中,舞蹈教师将这一点作为教学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习舞蹈课程。奥尔夫教学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寻求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满足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要。舞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在原始社会时期,这种艺术就已经出现,是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全部。

3 奥尔夫教学法舞蹈教学启示

(1)回归教育主体。舞蹈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是一种让学生用心体验的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机械式和模仿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保持学生的身心健康,展开和内心的交流,实现身心的和谐,更加自信地舞动在舞蹈世界中,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感受生命的契合,产生一种满足、快乐的感觉。

(2)整合新旧知识。首先,舞蹈教学是综合性较强的体系,包含舞蹈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等,在总原则上,各部分内容是相互独立的。其次,各艺术门类需要调整和合并。针对教学实际,舞蹈教学有必要拓宽外延,最大限度上将音乐、美术和艺术等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吸收进来。基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合并各种藝术,交换相互之间的位置,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3)传承民族文化。奥尔夫特别看重本土文化的传承,将音乐理念和音乐教育相结合,整合土文化和先进文化。教师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欣赏不同地区的特色舞蹈,感受不同的舞蹈风格,拓宽学生的舞蹈知识,促进学生舞蹈事业更好的发展。必然,舞蹈者在基于本国家优秀民族舞蹈的技术上,也要借鉴先进的国外舞蹈艺术。

(4)用即时性训练创新思维。作为世界上著名的三大教育体系之一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以其“原本性”的教育思想理念,“即兴性”、“参与性”的教育特点,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展现出它独有的趣味性与创造性。[3]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创新精神是艺术创作的根本动力,促使舞蹈个性的产生,起到基础性作用。即兴也是对人束缚的一种解放,完全即兴是一种自由化的教育,产生卓越的起点。

第一,不要崇洋媚外、盲目借鉴。我国引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运用到舞蹈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借鉴,结合我国本土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身体发展和情感知觉特点。杜绝出现片面化和形式化的情况,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普遍应用到学生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二,改变落后模式,使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在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选择性引入国外其他优秀教学理念中的精髓部分,像科尔曼的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就是很好的例子,这种音乐教学模式注重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再如,达尔克洛斯的体态律动学将学生的身体当作乐器,借助优美的舞蹈动,感悟音乐。另外,像柯达伊音乐教学思想注重将民间文化作为根本,培养学生悠久的优秀文化,使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舞蹈教学要结合奥尔夫教育理念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法间整合,形成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舞蹈教学的发展。

第三,走本土特色的创新型艺术教学模式。舞蹈教学要删去脱离学生现实生活、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内容,使优秀的民族舞蹈艺术和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结合,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培养需求作为出发点,形成一套最完善的先进本土艺术教学大纲,普遍推广这种优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舞蹈艺术教学提供借鉴,更好地服务于本土艺术教学。

4 结束语

教师在舞蹈教学中,需要将奥尔夫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享舞蹈教学的快乐,拓宽学生的舞蹈和音乐视野,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舞蹈教学上,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舞蹈空间,将学生的情感更好地融入舞蹈中,借助舞蹈技巧表现自己的舞蹈思想,展现舞蹈特有的人格魅力,实现舞蹈教学的目的,保障学生的舞蹈学习具有较高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骏玮.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J].音乐天地,2015(03):8-10.

[2] 王芳芝.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幼儿音乐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4.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篇7

奥尔夫所强调的音乐教育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个性化的教育, 其目标就是培育人的品格, 大力发展人文化教育。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及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艺术课程标准研修》中提到, 音乐教育应体现“人文性”这一特点。因此,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使学生从人文性角度参与音乐教学。如曲子的情绪如何?听到曲子后想到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发?通过这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向世界各民族音乐敞开胸怀, 培养学生健康的品格及人文素养。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仅局限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与“学”这两方面内容, 忽略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人的教育, 他的音乐教学法体现了人本主义基础。[1]音乐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 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将理解人、尊重人的精神贯穿于音乐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通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挖掘学生自身潜能, 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的品格。奥尔夫提倡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从宏观上看, 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中, 它是面向全社会的国民性教育,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音乐文化素养。从微观上看, 音乐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 倡导自主教育的主体性教育模式。现代音乐教育应体现一种主体性教育, 它充分肯定并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明确“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的观念。因此, 音乐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演奏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奥尔夫音乐教育主张促进学生丰富的个性发展, 体现了当今社会新型的音乐教学理念。

二、音乐教师应具有很强的责任感

合格的音乐教师需要具有很强的教学责任感。真正对学生负责的老师不应以自我为中心, 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为目的, 以引导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前提, 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学生天生的乐感不是很好, 但经过教师的启发, 同样可以表达出美丽、动听的旋律。有些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 常常将教学的失败归因于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没有音乐天赋, 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紧张, 失去自信, 最终导致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

一个优秀的教师无论是在专业领域上还是在学术态度上都应是十分严谨的, 对待工作应是认真的, 而不应出现上课情绪不高, 随意给学生串课、停课, 讲授的乐理知识不准确, 自身的演奏技术停滞不前等问题。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很重要。因此, 希望广大音乐教师转变观念、改变行为, 提高教学责任心, 为做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好教师而努力。

三、教师应具有准确的听辨能力以及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 要求学生在听到音乐后通过演唱、演奏反映出来, 再由教师对学生的表演做出准确的判断, 这就决定了教师应具有准确的听辨能力。在音乐教学中, 音乐教师的听觉分辨能力是促进学生取得进步的有利保障。教师应准确、清晰地分辨出学生的演奏是否准确。这里的准确包括:学生演奏音符的准确性、掌握力度强弱变化的准确性、演奏风格的准确性、情感把握的准确性等。在期末考试时, 很多学生暴露出错音的现象, 这个错音指的不是在考试演奏的过程中将练对的音符弹错, 而是指其在拿到谱子后, 从练习起就没有将其识对。由于能力有限, 有些教师不能准确听辨出音符是否准确, 不能及时为学生找出弹错的音符, 使学生一直在用错误的音符演奏, 最终导致学生考试或演出的失利。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积累自身的演奏曲目, 经常听有价值的音乐会, 也可以对所演奏的曲子找来不同演奏家的音像资料, 并对他们的演奏方法与风格进行归纳与总结。《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一书的副主编崔学荣曾在这本书中对山东省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的盛青老师的音乐课有着这样的评价:“盛老师良好的语言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 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修养可以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2]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用贴近学生的、亲切的语言使学生理解与接受。

奥尔夫主张音乐教师应具有全方面的综合素质, 奥尔夫的《学校儿童音乐教材》成为音乐教师综合素质训练课程内容的一部分。[3]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师除了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还应从思想上、行为上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音乐教师而言, 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当代音乐教师应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 就音乐教学现状进行认真剖析, 找出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案, 根据音乐教学规律, 结合实际, 灵活运用, 以求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 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我们必须认识到, 就音乐教育而言, 教师的演奏水平固然重要, 但某种意义上更重要的是, 要清楚掌握有关演奏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怎样的步骤与环节建立起来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入我国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 曾经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其理论以及教学方法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实践运用进行了研究, 但大多是研究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或儿童的音乐教育, 将其与钢琴教育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打破了以往的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普通学校音乐教学以及儿童音乐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打破了专门通过专业技能性研究国外的音乐教学方法来照搬他国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思路, 从适应于普通学校甚至是儿童教育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中找寻适应我国钢琴教学发展的核心理念及教学方法。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尝试寻找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音乐教学方法, 这就要求有优秀的音乐教学方法理论为指导。只有采用优秀的理论指导音乐教学实践, 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 进而将演奏与教学实践引入一个和谐的状态。

本研究以奥尔夫音乐教育为出发点, 目的是通过研究其教学方法的思想精髓, 为我国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寻求科学的理念与指导依据, 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核心理念的借鉴, 实现我国钢琴教育教学更快、更好地发展。

面对当今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 音乐教育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这包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制度的转变, 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转变。为了更快、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 我们应努力实施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策略。音乐教育要从传统单一的教学观念桎梏中解脱出来, 必须借鉴外国优秀的教学理念及方法, 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必将为我国音乐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3]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48, 32.

奥尔夫英语音乐教育的应用性研究 篇8

教育是我国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采用有效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但原先我国的“教学方法多以句型训练、语法翻译、以汉语来讲英语的字母、单词、句子的老一套为主,教学趣味性差,不太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所以教学效果欠佳”[1]。目前,中国正大规模地推广一种新式的音乐教学方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该方式将枯燥的音乐教育音乐化、情景化,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儿童的潜能,开发儿童的右脑,同时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旨在寓教于乐。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是音乐教育的主流,可以说这是一种十分成熟的创造性教学方式。前人的研究表明,幼儿英语教育音乐化是可行的,能够广泛地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语音的敏感度,但并没有明确地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我将该教学方式应用于儿童英语教学,实践后取得了异常出色的效果和成绩,有效解决了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适合在中国大范围推广。我主要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英语早期习得中的作用,以及把奥尔夫教育中的优势运用到儿童英语早教中去。

儿童双语教育被认为是能启发儿童,开发儿童智力,帮助儿童树立另一种世界观,最终儿童成长为国际性人才的有效教育手段。而如何让孩子们习得英语也是我国一直在摸索的。国内儿童双语教育市场各式各样,有中国教师主持,亦有外国教师主持;有各类兴趣班,亦有各类辅导班;有亲子教育,还有家教式教育。但林林总总的教育方式普遍存在着英语环境严重缺失、语音标准化困难、母语控制强、儿童兴趣缺乏及“哑巴”英语等问题,这些问题正在挫伤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很多儿童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反思我国儿童英语教育的现状,总的来说,无非是两类形式。其一,过于强调语言习得。部分教育模式仍长期使用以单词、老师上课一字一句解析学习英语的陈旧模式,忽视了学生对英语及音乐的热情和环境对他们学习的影响,忽视学生在通过游戏音乐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吸收的能力。其二,过于强调兴趣培养。我国音乐教育传统模式是单纯地教唱英语,强调音乐性,缺失音乐的律动性、情境性。学生主要是模仿着老师的发音等,很被动。这类教育短期内,学生有一定的兴趣,但长期则无法提高语言习得能力,即学生只是简单地学会唱英文歌而已。这样单一的兴趣培养因为语言习得的缺失而丧失了长效性。在这两类教育中,更具有负面影响的是,无论家长还是教师均一味地追求出成绩,严厉地对待学生,若学生不能达到期望就将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由于每个人在学习能力方面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目标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老师的预期目标很远,于是他们自然对英语教学敬而远之,教师也无能为力。这正阻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步伐,导致每个人都学过英语却一直停留在初期阶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的,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完全获得知识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元素性”音乐教育,“元素性”包含了音乐的入门各要素,又包含音乐作为一个人自生生态平衡、人格全面发展的不可缺的因素这一重要原则。[2]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是旋律和节奏,而是儿歌等不同艺术形式的有趣的游戏。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声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它与传统的教育方法完全不相同,因为这其中把音乐融入了教育中。奥尔夫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学生“动”起来学习音乐,然而,这和我国音乐教学有很大的出入。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课堂上,教师的音乐引导会让学生沉浸在欢乐的游戏中,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着英语氛围的熏陶。“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重点在于让小朋友们在音乐游戏中无意识地学习英语。这不仅不会让他们对学习有不开心的印象,反而会使他们的学习效率提高不少,培养孩子的认知、体格及语言能力、韵律节奏感,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对英语、音乐的热爱。

“幼儿感知能力发展较快,除各种音程外,还可听辨一些简单的和弦;可以记住八到十六小节的乐曲;可以完整地演唱、演奏一般的乐曲。对音乐的兴趣逐渐增大”[3]。“奥尔夫英语音乐教育法”则是将“奥尔夫音乐教育”应用于儿童英语教育之中。“并且大部分儿童的模仿能力较强,在听到一个新的句子或词之后有一个几秒中的沉默期,这之后便能基本准确地发出听到的音”[4]。这个教学方法的应用,综合考虑了儿童的生理构造、儿童心理学、二语习得等各个领域所提出的儿童英语教育存在的现状和提出的问题。在该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以下五点是特别需要引起教学者注意和重视的。

1. 合适的音乐

根据语言习得的图式理论,奥尔夫音乐英语教学法中,首先要选取的就是节奏简单、具有重复性、耳熟能详的音乐。所以英文歌曲的选择应该为经典儿歌歌曲,歌词不必太难,只需要有几个关键词的出现就可以了。《快乐游戏》这本教材即具有以上特点。教材中的英文歌曲音乐动听,层次分明,在美国风行几十年,家喻户晓。在一遍一遍重复的音乐下,孩子会不自觉地跟着节奏拍手,会跟着音乐哼唱。儿童的学习能力是无法忽视的,只要他们重复几遍就可以完全记住音乐的旋律。旋律熟悉后,英文的词汇和句子马上就会习得。

2. 相符的游戏

“对于幼儿来说,玩耍和游戏都是他们积累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在玩耍中快乐成长,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和能力”[5]。如果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法真正融入英语学习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不仅强调好的音乐,更强调好音乐的参与性,即游戏和情景。因此,在教学之前,应设计好本次与音乐相符的游戏动作。比如一首简单的英文歌曲《Follow Me》,可以设计了七个动作(包括拍手、小花、兔子、翻手腕等),让小朋友一边哼唱一边跟着做动作。这些动作都是比较简单的,在平时小朋友们上幼儿园的时候也会接触到。一开始只有手或者脚的动作,一会以后换成难度稍大一点的手脚并用的动作。游戏中,大多数小朋友可以在几次重复之后一边唱一边跟着老师做动作并且在重复的单词“follow me”上声音比较清晰明亮,从而使他们在游戏中明白“follow me”的意思。

3. 变化

儿童注意力集中问题也是儿童教育中一个很难攻克的课题。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变化是吸引儿童注意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儿童的注意力大概只能集中半个多小时。一旦教学时间过长,孩子就会坐不住,并且可能使教学场面变得混乱。所以在教学之前,必须让小朋友们做好各项准备,比如上好厕所,尽量中途不出现各种突发状况。一旦中途停止教学很有可能会无法再次上课。音乐虽然可以吸引他们,但重复会让他们觉得乏味。而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游戏和情景启发则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有效手段。

4. 重复回忆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无疑,这在儿童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在每次上课前及上课后都应重复弹奏一下以前学过的歌曲。小朋友们一听到熟悉的音乐就会自觉地唱起来,这不仅可以让学过的英语单词更加牢记,还能帮助小朋友们纠正可能错误的发音。在一次一次的重复中,小朋友们可以不用音乐起调就自己唱出歌来,这时就可以不再重复前面的歌曲了。

5. 乐器

现在国内英语教育正在大力宣传“多媒体”设备,强调电脑、电视、触摸屏的应用,甚至在很多教学中,大家都是直接放录音,但有些设备播放的歌曲模糊,反而对孩子造成错误的指导。这样的教育手段完全不符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宗旨。电子设备的应用固然有其优势,但恰恰是儿童心理所不喜爱的。儿童喜爱可以直接触摸到的、能自己实践的教具,所以在“奥尔夫英语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选择用钢琴或者吉他来伴奏。这样一来,好处显而易见。其一,音乐不会失真。儿童的音乐分辨能力得到提高。其二,儿童的参与性提高。孩子们能直观地看到老师弹琴的样子,对音乐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老师甚至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触摸弹奏,同时强化教学内容。其三,因材施教。器乐教学方式是真正考虑到儿童习得能力的一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速度得到控制,并随时根据孩子的习得程度进行调节。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压力大大减少,能轻松地跟上老师的节奏。

在实践教学中,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对改变我国儿童英语教育的现状及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缺乏兴趣培养的英语教学的状态大有裨益。音乐是属于右脑习得记忆的,英语却是左脑记忆,右脑记忆很早就是公认的最佳记忆。“奥尔夫英语音乐教育法”正是利用了人类的生理习得功能,同时结合语言习得教学法、儿童心理学等,旨在让孩子在轻松愉悦地环境下进行有效的二语习得。

参考文献

[1]廖道胜.论中国幼儿英语教育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S3) .

[2]刘云松.浅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的认识[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4) .

[3]王丽红.儿童音乐心理学浅说[J].大舞台 (双月号) , 2008 (02) .

[4]张晓晴.当前中国儿童二语习得现状[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8.

[5]李妲娜.奥尔夫教学法 (Orff-Schulwerk) 在中国[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5 (03) .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篇9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运用的是综合性的教育方式, 该体系是由当今时代有名的德国作曲家兼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作建立的。该体系积极提倡“原本性”的教育理论, 强调音乐教育教学目标如果想要完美的实现, 就必须首先使学生对音乐的元素进行参与式体验和创作, 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种教育体系是对我国教育改革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应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 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将音乐游戏、声势活动、律动与舞蹈、语言节奏等等方式, 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以主体形态完成音乐体验, 从而达成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该体系作为音乐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适用于音乐教育教学的开端, 可以培养基础薄弱的非音乐专业学生, 并使教学妙趣横生, 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情商等全人格的培养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此外, 我们应该认识到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仅仅是一种独特而创新的教育方法, 它也是教育价值观的一种表达形式。该体系将“即兴”融入教育教学中, 充分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方式, 即兴参与并创作音乐活动, 教师作为引导者给予一定的教学帮助, 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音乐的个性特点与审美差异的表现。

二、该体系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原本性”教育理念的基础上, 突出“元素性”教学的。将音乐中的元素进行分解构建, 使之成为一个以节奏为基石的音乐理论与实践体系, 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在教学手段上, 通过声势、律动、语言等教学途径, 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方式参与音乐学习与音乐创造中。在教学形式上, 常常以独立个体与集体创作为主要形式, 即兴并有规划地进行编排与表演。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找到理解音乐的关键点, 并以自身的或团体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创作于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有敏捷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 并训练其表现力。最终, 达到综合的音乐素质培养目标。

例如某高校公共音乐专业向学生开设音乐欣赏课程, 内容为德沃夏克的《幽默曲》。在欣赏音乐过程中, 教师指导学生听辨乐句之间的断奏语句与连奏语句音效的不同, 并以配乐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分组进行活动创编, 以生活体验乐趣为主要切入点让学生扮演“厨师”, 找到烹饪中的断奏与连奏的肢体动作, 并进行角色扮演。学生通过规定时间内的小组创作, 表演过程中有的将断奏乐句演绎为“打年糕”活动, 有的将断奏乐句演绎为“切菜”活动, 有的将连奏乐句表现为“做面条”活动, 有的则表现为“熬汤”的活动……在创作与表演的过程中, 学生全身心投入, 其创造力与表现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从而达到音乐课程的寓教于乐效果。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原本性”教学理念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原本性原理强调学生自主的参与音乐整个过程, 其中最好体现出的亲身参与活动的特点便是“即兴”。它促使了自由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 使自由教学永久性的成为发展音乐教育事业的始发点, 同时原本性自身也成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核心的结构内容。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积极践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环节中,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富有即兴内涵的音乐活动中, 使学生的肢体动作施展的得体而完美, 学生思维得到相应的培养和锻炼, 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创新潜能发挥出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环节的有效应用,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 对于音乐教师的影响价值也是很大的, 教师便积极的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 不再认为即兴音乐教学活动是带有强烈神秘色彩的, 使教师感觉自己教不好以及学生学不好的内容, 此时教师的思想发生了更替, 健全了创新的意识观念, 为日后音乐教育工作高质量的开展提供了大力的保障。

四、该教育体系的应用转换了学生的学习地位

如今, 奥尔夫音乐教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该体系在我国部分公共音乐教学应用以后, 使音乐教学的质量有了新的提高。我们知道高校公共音乐专业学生掌握, 吸收音乐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 有些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学的节奏而放弃了对这堂课程的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学习很可能产生厌学的烦躁情绪, 最终放弃了对音乐专业技能的探讨。奥尔夫曾经这样认为, 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 那么以此类推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学生也是极为稀少的。因此教师积极的应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原理, 力争对个别的学生实施特质的教学模式, 力求在某一点上去打动学生, 去感染学生。例如, 在音乐欣赏的课程中, 教师不强行要求学生必须用聆听的方式完成学习工作, 鼓励学生采取多中多样的形式完成音乐体会, 可能此时有的学生就会利用绘画图像或者戏曲编排的样式完成该项作业的, 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在参与绘画与表演中提高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致。教师发现,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进程中, 有些性格内向的同学不再是音乐知识被动的接受者, 他们以独特的形式展示了自己对音乐内涵精神的热爱, 教师应该具有敏感的洞察能力, 通过对学生音乐表演形式的观察, 丰富了他们自身的内在。从某种意义上说,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实现了学生综合发展的教育目标, 与此同时,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所以对音乐教育工作具有强烈的指导性意义, 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从知识灌输的被动角色转换为主动参与吸收专业知识的音乐受教者。如今的时代下, 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必须对音乐教学课程重新规划,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将平等, 民主以及个性的教学特色巧妙的渗入音乐教学活动中, 最终使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永久性的保持高涨的状态, 丰富学生对音乐内涵精神的领悟能力, 使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高效的提升, 学生最后达到学有所得, 学有所获的学业目标。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教学中的科学渗入, 使学生构建完整的音乐艺术心理结构, 最终促进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事业蓬勃发展的整体教育目标。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国际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这种音乐教育体系强调音乐的“原本性”体现, 即实现通过肢体、语言等途径亲身参与音乐、表现音乐与创造音乐。正因如此,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得以应用, 使学生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亲身体验音乐并创造音乐, 从而使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本质进行浅析, 通过探究其在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总结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夜雪.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6.

[2]肖玉.试论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 2015 (1) .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篇10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现状分析,发展

在音乐教育教育系学习的这几年里,对我产生较深刻印象的便是西方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借鉴了外国音乐教育的许多有益的经验,逐渐变得更现代化、走向世界!中西音乐教育的交流在改革开放以后变得更加积极活跃,几种在世界范围内有着重要影响的音乐教育学派作被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包括德国的奥尔夫音乐、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日本的铃木音乐教学法等教育体系,其中我最关注的是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推行进程。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位来自比利时的神父把奥尔夫教育体系从国外引入了台湾。自此,台湾便涌现无数年轻的音乐工作者去往萨尔斯堡奥尔夫学院进修,进修完毕后便回到台湾组建了奥尔夫教育学会。与此同时大陆的音乐教育也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他们先后来到国内开设研讨会、学术报告会等,这一切都大力加速了台湾与内地的音乐教育研究交流! 到了七十年代的后期,我国内地的教育受改革开放影响步入了崭新的阶段,也终于有机会能引入西方的先进教育文化思想。

新中国成立前后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许多好的经验在音乐教育家们的总结下,成为了推进发展艺术教育的重要依据。同时,我国的教育工作者通过收集、研究国外各种艺术教育学派的理论方法和经验作为借鉴。

1979 年,时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的廖乃雄教授慕名前往德国进行音乐教育研究及考察,怀着对奥尔夫先生崇敬的心情,廖乃雄教授前去拜访了当时已84 岁高龄的奥尔夫先生。奥尔夫先生本身就对中国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于是使得廖教授得以有机会将奥尔夫先生赠与的全部珍贵的音乐影响资料及作品、乐谱带回到祖国!

在廖乃雄教授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中国后,我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才真正开始能接触到奥尔夫音乐教育,他们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与教学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上。短短30 年间,国内涌现了了一批批音乐教育工作者接触并爱上了这种音乐教育观念及实践,也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成果。我国的音乐教育迎来了新的改革突破点,这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开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就像任何一种理论在实践过程中都会遇到被改变、甚至被歪曲等问题一样,奥尔夫教育体系在其推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着被歪曲的待遇,在发展过程中许多难题也接踵而至,在学校及社会共同尝试着尝试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尤其在社会上出现许多异化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机构:奥尔夫音乐是面向全体的,但有的机构将奥尔夫音乐包装为贵族式的教育内容,只有缴纳昂贵的课时费才能参加课程;奥尔夫音乐是多样的,但有的机构把奥尔夫音乐理解为仅以节奏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死板的乐器演奏课;奥尔夫音乐是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而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而有的地方则是盲目的把错误、不明确的教育目的传递给了学生。

我认为首先应由各地教育部门推行针对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工作的实施标准。在教育经费上增加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援助,在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上也应更加完善以保证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正向发展。其次,要避免教育行业中部分以盈利为目的机构盲目跟风,杜绝管理不严格、教育不扎实的现象,这些的行为扭曲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根本,极大阻碍它前进的脚步。

最重要的是各地教育部门应着重培养有资格成为奥尔夫教学的师资力量,使他们可以充分掌握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的思想,结合我国各地的本民族风土人情、民风习俗等进行本土化教学,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奥尔夫与中国”的发言中,廖雄教授表示“由于奥尔夫体系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发展,所以它有着巨大的容他性”,而我国的教育工作者重视并尽快解决西方音乐教育在国内本土化的推行。

作为教学实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奥尔夫音乐从各个方面都体现出它的全面与完整,并且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其中涵盖了音乐审美,音乐历史以及音乐功能等方面。由于地方的差异性以及我国音乐教育中本身所具有的不足,若是有尚未解决的问题长期积累起来,优秀先进的西方教育思想将不得以完整地被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引入。具有鲜明特点且仍在继续蓬勃发展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目前已经被引入到世界各个国家,而我国必须要将自有的具有民族本土特色的特点与其结合!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2]胡颖.音乐教育对发展学生个性的影响[J].河北: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8:52-53.

[3]余冰.论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J].上海:中国音乐教育,2006,143:10-11.

[4]张晓云.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J].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编辑部,2011.17:90-92.

[5]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6]李丹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

[7]刘沛著.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

[8]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人民音乐,上海出版社.

[9]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10]成露霞.音乐教育研究[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篇11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育;幼儿学习与发展;审美体验

一、彰显魅力:萌发幼儿的审美体验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音乐的魅力常常带来一种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走路时忽然听见了轻快的音乐声,自己的步履也随之变得矫健起来;当围着圆圈集体跳舞时,会因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合拍一致,感到集体的力量与欢乐。奥尔夫认为:“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1]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他提倡从幼儿时期音乐教育,就应呵护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激情、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鼓励孩子通过与众不同的探索活动思考问题,唤醒幼儿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创造条件和机会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和肢体动作,还原儿童最真挚、最原本的性情,让儿童通过动作、节奏、朗诵、舞蹈、奏乐、即兴游戏等大量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愉悦去感受并体验音乐,开发音乐潜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助于促使幼儿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可见,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是对以往语言的渲染、按谱识音、反复教唱、跟随模仿等枯燥单调模式的摒弃,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有趣和快乐,达到愿学、想学、爱学、会学的效果,这就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魅力所在。

二、提升活力: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原本的音乐不仅包括音乐,它还是肢体、舞蹈、表情、语言、伴奏等的结合体。“自我游戏、说话和发出音乐都是未成年人为自己定位和对世界定位的原始表现,同时也帮助他们获得了社会交际的最初经验。”唱歌和跳舞只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其实质目标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选取幼儿熟知的点鼓、手鼓、木琴,甚至桌子凳子等器具,以及有利于儿童自然、畅快表达的生活素材,促使幼儿进行音乐性的动脑、动口、动手、动脚,辅之以拍手、呼唤人名、模仿各种声音等即兴创作的肢体运动,让幼儿沉浸在欢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接受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全身心地去感受和表现音乐,没有环境的依赖约束,只有天真无邪的情感宣泄,天性释放,没有课堂的枯燥沉闷,只有活跃的学习氛围,这是奥尔夫音乐的活力体现。

三、发展创造力:开发幼儿的探索潜能

“探索、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即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表现形式,是真正的创造性活动。即兴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孩子全身心去表现自己,表现音乐,开发创造性学习的潜力。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只是手段,教育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才是目的。每个幼儿都拥有音乐的潜力,没有学不会和学不好音乐的学生。只有通过回归音乐的本源,让幼儿通过亲身动手实践和体验,不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才能发展其音乐创造力。他不用固定的答案模式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经常让幼儿根据图片充分想象,大胆探奇,即兴创编节奏,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表现出来,通过音乐、语言、游戏、绘画、舞蹈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形式促进儿童思维、动作和情感的整体发展。提升幼儿所学音乐与非音乐的相关知识,对于调动幼儿大脑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能力、感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正如《指南》所说:“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训练幼儿调动大脑的快速反应,将发散性思维能力向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向转变,在完成对动作的掌握、节奏的控制以及音乐熟悉的过程中,不仅开发幼儿的音乐创造力,也为幼儿将来更快更好地适应节奏快速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四、提升“三力”的有效尝试

结合我国幼教实际,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落实《指南》提出的幼儿音乐艺术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1.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教师以语言培养儿童的节奏感。语言的不同音调及节奏,使它富有独特的艺术表现魅力。节奏训练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每次课前引导跟幼儿问好、吃饭、起床等活动中,加入拍手或其他肢体动作进行练习,促进幼儿对节奏加深印象。每个人都在积极地想该怎么说,做什么,怎样才能有所创新。看似简单的游戏,却蕴含着想象力的发挥、创造力的体现、注意力的集中,以及音律节奏的变化。

2.调动幼儿的主动参与性

教师以游戏调动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游戏比模仿和观察更有利于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赋予成语、谚语、格言以优美的节奏和韵律感,运用“节奏述说”“节奏律动”等即兴游戏的形式。借助幼儿的翻绳游戏进行“秋叶飘飘”的情景表演,利用串珠的各种颜色启发幼儿根据串珠的不同颜色做不同的动作等。教师可要求幼儿每当听到长音时就找别人握手,长音一停赶紧松开手自由活动,长音一响再握住另外一个人的手。有的孩子长音一响找不到可以握手的人时,灵机一动就用小手紧紧地握着桌子腿儿不放,长音一消失再松开手。只见大家随着快速变化的音乐,一会儿松开手,一会儿又像抓救命稻草似的抓住另一个孩子的手。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是激发幼儿探索和创造欲望的最佳环境。

3.启发幼儿思维

以即兴活动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奥尔夫充分运用被冠以“人体乐器”的身体各部位,使之发出声音参与演奏。教师可借助故事、玩具、器物,促使幼儿对眼前景物、声音、有所感触后发生兴致而创作或者表演,在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并从同伴身上互相分享探索结果。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启发幼儿“还有没有不一样的”“下面我们还能做什么”等。设计的问题允许有最优答案,但尽量不要有唯一答案,允许得到多种解决方法。正如《指南》所要求的:“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4.以肢体为乐器训练幼儿音乐节奏

教师以肢体为乐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如展示各种节奏图谱,请幼儿选择自己身体能发出声音的部位来拍手、跺脚、搓手掌、捻手指或将桌面、椅子、玩具等作为打击乐器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音乐所包含的抒情优美、活泼快乐、激昂澎湃等不同情感。不少幼儿能根据一段音乐创编出多种动作,敲击出各种节奏和花样,为自己设计一套最符合乐曲情绪、形象的舞蹈动作,有时还会穿插一些小情节增加妙趣。每一种不同的音乐情绪都会激发幼儿不同的灵感,以此培养幼儿注意力、创造力、记忆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体现了奥尔夫“培养社会的人”“具有创造力的人”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思想,这与《指南》强调“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等要求具有共性和完全契合。

另外,教师在借鉴过程中应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本质内涵,结合中国幼儿的实际情况,实现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中国化”和“本土化”;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掌握个体差异,要围绕儿童生活取材,从幼儿不同特点和需要出发,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展现音乐教学的自然活力;教师应遵循探索—模仿—即兴—创作—表现的学习过程,适时了解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因势利导,随着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调整训练目标;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充分挖掘幼儿巨大的创造潜能;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通过眼神、表情、动作传导对音乐的理解,并利用言行、歌声、舞姿对幼儿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版,2013.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 篇12

论文课题编号:2012XJJG-C11

当今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 孩子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当前从国家到每个家庭, 都重视到儿童的发展。在培养意识方面, 也由早期的主要科目的学习 (数理化等) , 过度到对孩子美育及各项素质的全面培养。从而说明学前音乐教育就成为了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学前音乐教育指的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 培养儿童审美素质, 提高儿童智力, 塑造良好个性以及促进儿童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所进行的一系列相关工作。

一、中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目前中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幼儿教师的素质有所提高。第二, 家长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了解增多, 而且越来越重视。第三, 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支持和重视, 出台了一些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但是, 中国的学前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家长方面, 由于家长工作的繁忙不能够有时间及时的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 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其次, 家长的盲目、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抵制。再次是幼儿园方面, 从我国整体来看, 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相对比较低, 他们不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情况, 就很难对症下药。另外, 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也比较落后。如今的社会, 很多幼儿教育机构多是为了盈利, 而不会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国家在对学前教育领域的投入还不够, 所以笔者认为, 把学前教育也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是必要之举。

我们来看一下西方的学前教育是怎样的吧:

“音乐属于所有的人”“让孩子在每个伟大的艺术中活跃起来”“我们必须把民众带到音乐环境中来, 但器乐永远无法完成普及大众文化的任务。”“人的心灵中有的地方只有用音乐才可以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应该接受匈牙利最伟大的音乐作品的浩荡。”“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唱出自己的声音, 每个孩子的歌声都应当得到他的尊重。”这是匈牙利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

匈牙利是历史上唯一把音乐家与作曲家的号召付诸教育实践的国家。匈牙利的早期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音乐教育法”。至今, 匈牙利的音乐启蒙教育仍然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

据调查资料显示, 匈牙利幼儿园的平均状况不如德国, 但它的音乐教育仍能够达到高超水平。幼儿园里不存在天才儿童, 但那些只有5岁的孩子们已经能很自信地用芭蕾舞来表达艺术的节奏。他们能够演唱很多匈牙利民歌, 或者用外语唱外国歌曲。学齡前开始, 孩子们已经学会在练习旋律、节奏和舞蹈中进行“思考”。用心去歌唱, 体会音乐中的每个音符, 进而用肢体的语言去表达。而且, 在幼儿园老师的培训中音乐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由此可见, 音乐在匈牙利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开设“奥尔夫音乐教学”课程的必要性

因此, 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是为我们国家培养优秀的学前教师, 或者说是幼教做准备的。那么学前教育专业在大学所学的课程一定要进行改革, 音乐教育要占居首要的位置。当今最先进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该被纳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行列之中。那么“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怎样的一种教育体制呢, 我们来了解一下: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著名、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由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 (1895—1982) 创办的。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们不是作为听众, 而是作为演奏者表演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 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 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4-6岁, 是人类创新能力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期。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ORFF SCHULWERK) , 正是以培养创造能力为根本宗旨, 通过鼓励孩子们亲自、主动参与的音乐游戏, 使他们身心平衡发展、从而塑造出一个全人格的健康人。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1. 节奏、旋律练习

从朗诵入手, 提取“节奏基石”。刚开始可以从儿童的儿歌、顺口溜和名字提取最短的24拍的节奏单位, 作为教学的起点, 也可以此进行多种形式的演奏和即兴演奏。

“声势”教学。所谓“声势”, 就是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的简称。让儿童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进行演奏训练, 既简单又有趣。

演奏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及旋律性的音条乐器, 可以进一步的扩大儿童节奏表现的可能性。

2. 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反应训练, 体操训练, 动作训练, 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 动作游戏, 即兴练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遵循一切从儿童出发的首要原则, 使儿童通过亲身实践, 主动来学习音乐,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果我们将来即将走上学前教育岗位的学生, 能够把奥尔夫音乐教育融会贯通, 很好的运用到将来的教学当中。试想一下, 我们的孩子将会学到什么:

1.对音乐产生兴趣。由于各种教学游戏化, 使孩子们在玩中高高兴兴地学习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发现音乐与艺术的奥妙, 感受的音乐的乐趣, 从而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

2.循序渐进、结合儿童生理及心理的发展、引发创造力。课程设置按照特别强调即兴创造能力、模仿能力及想象力的培养, 这对于您的孩子一生将受用无穷。

3. 学习与人相处。

在合奏、游戏、戏剧表演、集体舞的活动中, 学习与人交流、协作、遵守规则, 即能听从指挥, 又学习自己当指挥, 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人际关系及礼仪。

4. 在学习的最佳期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对节奏、音准、音色、结构音乐各种基本要素的感知和音乐的表现能力。

5. 生活充满快乐。

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将音乐的快乐带回到日常生活之中, 在平和的心境中成长, 逐渐学会用音乐与艺术来疏解压力。

可见, 奥尔夫音乐教育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惊人的效果, 这样也证实了, 把“奥尔夫音乐教育”纳入学前教育必修课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学前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因为它是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中最具特色的内容, 也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本文作为钦州学院校级教改理想的论文, 重点解析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和跟国外学前教育的对比,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 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以便同学们和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重视奥尔夫音乐教学。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李妲娜.上海教育出版社.

[2].《奥尔夫》 (德) 格丝朵芙著.王天若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一篇: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下一篇:山区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