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夫精神

2024-06-23

赵亚夫精神(通用7篇)

赵亚夫精神 篇1

学习赵亚夫精神心得体会:向亚夫看齐,做最美党员

赵亚夫作为一名党员,带领戴庄村农民创造“戴庄模式”的先进事迹深深的感染了我,他40多年来扎根农村,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为民情怀。要学习亚夫精神,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以民为本,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上下工夫,真正做到心系群众,服务群众。

早就听说,赵亚夫是“中央电视台2007十大三农人物”,心里由衷地敬佩。他把爱写在广袤的田野上的历程,他的朴实、他的艰辛、他的执着、他的奉献。赵亚夫凭借坚定执着的信念,扎根农业51年。在为农奉献的日子里,赵亚夫坚守着他的诺言: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卖,实现农民富。

作为一名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如何结合自身岗位实际,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致力推进水利事业的发展是当务之急。通过学习赵亚夫精神,我深深地体会到岗位虽然很平凡,但一定能够书写出不一样的精彩。

一、认真学习,做“学问人”

干好工作,必须有坚强的本领。赵亚夫为了“兴农”两个字,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24次远渡扶桑,学习研究农业技术。因此,工作中,一定要坚决摒弃干工作就是为了完成任务,理论学习是“虚功”、是“软任务”的观念,沉下身子,认真而又系统地强化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提升思维层次和理论水平。通过学习,在水利工作中切实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换句话说,就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每一个水利项目上,使得每个工程项目建设都能保证质量和安全,经得起任何检验。

二、埋头实践,做“实干人”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别人都去“闹革命”了,赵亚夫却每天怀揣两个烧饼,天不亮就往农村跑,一跑就是20多里,与农民一起劳动,查看农作物长势;1986年,赵亚夫从日本带着20株草莓苗回到句容,随即带领农科所人员投入试种,露天草莓第二年便在白兔镇获得成功。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位有为的领导,都需要一批扎扎实实干事的人。面对水利服务社会,防汛防旱保安全的职能,我将严格自身要求,不怕苦,不怕累,在工作中注重学习,能及时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标准规范,便在工作中加以应用,坚持根据工作需要学习,将学到的技术及使用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具备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能根据工作需要,服从领导的安排,从事多个岗位上的技术工作。在茅山水库工程施工中,我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施工和质量监督,竣工资料整理等工作。在水库日常管理工作中,尤其是防汛期间,服从安排,关注雨情,一有汛情,立即上坝,保证水库安全度汛。认真做好防汛值班和非汛期值班工作,及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

总而言之,我将把优秀党员干部“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工作作风带入到现有工作岗位,吃苦在前,不计个人得失,实实在在干事,开开心心奉献。

三、团结共事,做“有缘人”

赵亚夫从事农业科技工作51年,担任市农科所和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职务前后20多年,经他主持或经手的项目经费数以千万计,可他从来不把这些当做个人进行“等价交换”的资源,也从不为自己或小团体作“稻粱谋”。因此,他和贫困山区的农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每到一处,他都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赵”。他的为人,使我感受到了人格的魅力。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如果没有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就根本干不出什么令人折服的业绩。因此,工作中,我将自觉守住做人道德底线,踏踏实实工作,实实在在为人。注重用真情换真心,时时刻刻与领导保持一致,与同事和睦相处,努力提升“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把筷子拧成团”的为人境界,真正做到在平凡中奉献,在奉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

实践中学习、从他人那里学习,再加之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成绩和不足是同时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也是相伴而行,克服不足,学无止境,路在脚下延伸,我将一如既往继续在工作中尽心尽力,不断学习,努力进取,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细、更好。按照“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从我做起,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继续加强学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以更高的工作热情,更强的敬业精神,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本职工作。

(刘朗)

赵亚夫精神 篇2

从1999年底, 镇江茅山镇丁庄村成立了江苏省第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葡萄协会, 至今江苏规范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突破1万户。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 “合作社再联合, 入社农户再入社”的合作联社也在江苏悄然发展起来。2008年12月“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正式成立, 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区域性的农业专业合作联社。而后, 一批各类型专业合作联社随之成立。

农业合作联社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联社是一场变革还是合作组织发展的新阶段?这个变化对农户增收究竟有怎样的影响?联社的发展前景又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评判。基于此, 本文将通过案例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剖析“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 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可借鉴的佐证。

二、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的发展概况与运行机制

(一) 创建宗旨

联社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句容市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章程》创建及运营, 属合作社企业法人。组织、指导各成员合作社, 联合开发句容优势农产品, 通过研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及新技术, 大力开拓沪宁线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 并以此引领、推进句容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城乡统筹进程。

(二) 发展概况

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于2008年10月注册, 由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茅山百事特鸭业有限公司、万山红遍农业园、白兔镇柏生草莓专业合作社、丁庄老方葡萄合作社、后白镇二圣砂梨专业合作社和市供销合作总社7家合作社联合组建。

现已建成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研发中心现有研发人员10多人 (其中高级研究人员6人) , 有试验基地及示范园1000亩, 拥有江苏省 (6项) 和镇江市地方标准 (5项) 。农产品生产基地8000亩, 参加农户700户, 带动周边3000户。在南京、镇江等地设有农产品直销店, 拥有万山红遍、野山小村、柏生等知名品牌, 生产和销售镇江及周边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近1500种, 绿色和有机产品的占大多数。2008年度联社实现销售总额2437万元, 实现净利润130万元。

3年内, 联社计划将开发新的优势农产品3个-5个, 示范推广新品种10个-15个, 新技术20项以上;成员单位将扩大到20个-30个;农产品基地扩大到1万亩, 亩均纯收益5000元以上;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设立直销店;全部投产后帮助社员年增加收入5000万元, 带动面上10万亩-15万亩高效农业发展。

(三) 运行机制

联社管理机构由联社成员会、理事会、监事会、理事、理事长、总顾问等组成。联社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合作联社章程及各成员合作社章程运作。联社与各成员单位都是平等的独立企业法人, 联社以等国际通行的合作社模式实行民主管理。运作资金来自成员单位入股本金、公积金及公共财政或社会支持。联社根据成员会决定联合开展农产品流通、加工业务, 给予非指令性生产经营指导, 实行产品质量监督, 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服务。

联社的经营重点在两头, 即产前的新产品研发和产后的加工、销售, 中间的生产基地建设运行, 主要由各成员单位独立自主开展。产品研发依托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为主组建;生产基地由各成员单位合作社组成, 接受联社的生产、经营指导和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市场营销中心依托成员单位百事特鸭业有限公司组建 (见图1) 。

三、联社的比较优势分析

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的比较优势 (相对于单个社) 是基于提升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依靠农业科技支撑而产生的。联社通过产研结合的有效方式, 组织规模的农业生产,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实现生产发展。

(一) 对接市场, 打破单社发展瓶颈

无法独自建立深入城市的销售网络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联社组建销售中心, 通过百事特鸭业有限公司的企业运作模式和展销中心、直销店等实体, 直销联社的产品, 较好地克服市场营销对个体农户、小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制约, “卖难”问题可得到积极有效的缓解。

(二) 延伸产业, 扩大发展空间

联社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基础上, 扩大外延服务, 包括研发、加工、运输、储藏、销售和旅游服务等, 发挥联社的信息、技术、市场优势, 不断挖掘农业、农村的潜在功能, 将“产品”变成“商品”, 从“无牌”到“名牌”, 实现“产地型”向“产业型”的转变。

(三) 规避风险、促农民增收

联社对外是买卖关系, 对内则是服务关系, 联社只抽取少量资金, 用于构筑销售网络, 所有收益全部返还合作社, 再由合作社全额返还农民。采用合作联社模式, 可以在较大区域范围内, 把分散的农民家庭经营更有效的组织起来, 发展适度规模农业, 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共同致富。

(四) 名人效应, 提升品味

“要致富, 找亚夫”, 赵亚夫是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镇江农科所资深的农业专家, 20多年来, 他帮助指导句容农民发展高效农业20多万亩, 带动了当地2万多农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的名字不仅在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了优质农产品的代表, 成为响当当的品牌。联社发起之初, 赵亚夫无偿地提供自己的名字作为联社的名称, 起到颇具影响的宣传作用, 已经成为联社的无形资产。

四、联社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 适用法律法规的缺失

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在没有相关的法规的情况下,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申请注册的, 虽然在而后江苏省委《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对联社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但是仍然没有相关的政策性规定出台。由于适用的法律法规的缺失, 导致联社在行使某些权利和义务的时候, 仍然以成员合作社的名义进行, 这给联社的管理带来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也非常不利于联社自身的规范化发展。

(二) 内部组织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合作联社尚处于起步阶段, 内部的管理制的尚不完善, 很多规章制度都在摸索阶段。合作社本身就是一个松散型的组织, 由各合作社联合起来的联社组织难度相对更大, 一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很多依靠个人权威来维持, 甚至是以感情为纽带进行管理。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组织的健康发展, 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调整、改进。

(三) 融资渠道少

联社拥有加工、运输和销售实体, 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联社的运作资金主要来自成员合作社入股本金、公积金及公共财政或社会支持, 而这些不足以满足联社的进一步发展。联社的非营利性使得其无法获得社会资本, 而联社为了保持自己的公益性也排斥社会资本的进入;而现有的不完善的金融体系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很难获得贷款帮助。资金缺乏是制约联社发展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四) 管理人才缺乏

在联社中, 社员集所有者、劳动者和管理者于一身。缺乏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专业化知识, 限制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参与民主管理的深度, 且这种决策极易导致失败。因此, 联社面临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严峻挑战, 随着的规模扩大和民主管理成本的加大, 这个问题日益突出, 将制约联社的发展甚至是生存。

总之, 联社在创建和发展中, 必然面临着各种影响和制约因素。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 正确加以区分和对待, 以期促进其健康发展。

五、结论与启示

(一) 联社是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熟阶段

合作社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4个阶段: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分化阶段。在成熟期, 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联社同时兼具横向和纵向一体化的特征, 因此, 是合作社发展的成熟阶段, 也是合作社发展的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二) 企业应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

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的研发中心主要依托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 该园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从事应时鲜果、农牧结合、有机农业等新品种新技术研发的科技型企业。该企业是联社研发新品种新技术, 并对联社成员单位提供科技服务的主体, 成为科技融入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口, 真正发挥了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因此, 只有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找到自身在农业产业中最合理的投入位点及最能实现利益的运作方式, 成为推动和带动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 才能克服农业领域, 农业体系层次的复杂性, 提高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

(三) 政府应为联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初生之物, 其形必陋。良好的制度环境是联社得以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法律、金融和财政制度这些配套制度的发展有利于联社的获得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

首先, 政府应积极引导合作经济由分散走向集中, 向成熟阶段发展。江苏省省委《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 (2008年11月4日) 已经明确指出“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或农产品行业协会, 提升组织化水平”, 为联社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这也表明江苏的合作经济组织已经向成熟阶段迈进。

其次, 联社是合作社走向成熟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 这就需要政府主要以协调者的姿态出现, 通过出台一些政策, 协调处理联社内外部的矛盾, 为联社顺利健康发展清除障碍。

再次, 目前联社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制约而无法扩大发展空间, 政府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 加大对联社的政策和财政的支持, 加强财政、税收、规费减免、用地、用电和“绿色通道”等方面的支持, 涉农贴息贷款项目和小额贷款向联社倾斜。

(四) 联社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寻求更大的发展

联社多元化方向发展会进入分化期, 可能出现3种趋势:进入衰退直至消亡;变异为法人企业或者公益事业;维持合作社形式并继续成长。第一种趋势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第二种趋势是一种质变, 第三种趋势是一种量变, 量变终究是要导致质变的。借鉴国外的经验, 在市场经济不成熟的阶段, 合作社变异成为企业更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 更具活力;在市场经济成熟和生产力水平较高的阶段, 合作社变异成为公益事业更能发挥作用, 更具生命力。

在目前市场经济不成熟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情况下, 建议联社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转变传统观念, 引入企业经营的理念去开拓市场、获得资金、吸引人才等, 融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潮, 充分发挥农民股东和生产者双重身份的作用, 通过生产关系转变的优势, 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带领农民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办好合作社、共同富起来[Z].

[2]、赵亚夫.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新探索[Z].

[3]、赵国杰, 郭春丽.农民专业合作社生命周期分析与政府角色转换初探[J].农业经济问题, 2009 (1) .

赵亚夫的乡土中国梦 篇3

初夏,笔者前往句容农村采访,一排排草莓大棚、一座座农家小楼展现在眼前。1986年,赵亚夫从日本带回的20棵草莓苗在此生根、发展,通过草莓致富的农民盖起的楼房,被亲切地称为“草莓楼”。“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这是被当地农民传颂了20多年的一句话。

年少立志 帮助农民致富

1941年,赵亚夫出生于常州,儿时的梦想是做一名新闻工作者。但真正让赵亚夫确定志向,并最终扎根农村的是一次少年时期的经历。当时他在医院看到,一个小时内,三位农民均因贫病交加无力医治而相继离世,这对年少的赵亚夫触动很深。从此他有了一个梦想,就是通过自己努力,让农民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1958年,赵亚夫于常州高级中学毕业后,考入江苏省宜兴农学院农学专业。1961年,20岁的赵亚夫被分配到镇江农科所工作,在武进、丹阳、宜兴等县农村蹲点了七年。其间,为了使农民解决温饱,赵亚夫虚心向农业老专家学习,潜心研究水稻、小麦高产技术。他和同事们一起,在宜兴县推广小麦、双季稻一年三熟制,创建了全省粮食单产最高的生产大队。

日本之行 催生三次探索

1982年,赵亚夫第一次来到日本,学习水稻种植技术。日本爱知县的渥美半岛,到处郁郁葱葱,山上有林,坡上有果。“那里的气候、地貌和镇江山区类似,我们那里大多荒山秃岭,人家却建得这么美!”巨大的反差让赵亚夫难以平静。从那时起,赵亚夫为梦想描绘蓝图:要让句容茅山老区像日本渥美半岛一样,满山的果树,满坡的蔬菜,满岗的鲜花,满山的财富。此时的赵亚夫已经40岁了,他从学日语开始,不分昼夜地钻研学习水稻、草莓、无花果、葡萄栽培技术。走出国门,看到了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第二年从日本回国,很多人都捎带家电,他则带回20棵草莓苗和13箱的农业科技书籍。就是从这20棵草莓苗开始,他率领农科人员与农民兄弟们一道开始了艰苦的探索。

赵亚夫的第一次探索,就是高效农业。他手把手地教农民种草莓,“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他感觉到一户一户地教太慢,就建起了上千亩的农业示范园,让农民在里面学习、实践,很快就带动了一大批农民。茅山老区白兔镇草莓种植户纪荣喜1989年开始在赵亚夫的指导下种草莓,早就盖起了楼房,开上了小汽车。“草莓品种是赵老推荐的,技术也是他亲自教授的,我们两口子就靠5亩地,一年赚个30万元没问题。”

草莓、葡萄、无花果、有机米……从最初的白兔,到春城、大卓、黄梅、茅山、后白、天王、高资、上党等乡镇,赵亚夫推广一个成功一个。

他的第二次探索,就是以种植大户为龙头,牵头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把农民集中起来,让农民学会经营和管理,“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随后方继生草莓专业合作社第一个成立,并取得成功,丁庄葡萄、黄梅桃子等一个个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也相继成立。这些组织面对市场、对接市场,把农业变成了产业。如今茅山老区各种各样的农业合作社达到400多个,覆盖农户3万多户。

发挥余热 让最穷村致富

句容戴庄试点是赵亚夫的第三次探索。他在苏南丘陵地区最落后的一个小山村,组建综合型有机农业合作社,创建了有机农业产业园区,试点生态农业,创造农业经营与农村管理“合二为一”新模式,并以戴庄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带动20个村。

2001年,赵亚夫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了,他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戴庄。当时的戴庄,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村集体不仅没有分文积累,还倒挂了80万元,是镇江市最穷的村。他决心用最新生态农业理念探索一条贫困村的致富之路。

当初刚到戴庄时,却并没有得到村民的认可。赵亚夫勾画的农村小康图景,在村民们看来是天方夜谭。赵亚夫第一次办的科技讲座,只来了两个人。回家后,赵亚夫一连几天都没睡好觉,他知道,农民是现实的,于是他决定要用实实在在的效益证明给农民看。

再度来到戴庄时,赵亚夫承诺给试种的农民免费提供有机“越光”稻种苗、有机肥和技术指导,不管好坏,每亩以1200斤水稻市价保底收购。

听过讲座的杜忠志答应尝试栽种1.6亩“越光”稻。赵亚夫来到村里,和杜忠志同吃同住,教他种殖技术。杜忠志按照赵亚夫教的方法,精心培育,当年就收获了700余斤“越光”稻,加工出来的大米卖到了8元一斤。杜忠志彻底服了,他现在逢人便说:“跟着赵亚夫,肯定能致富。”

杜忠志是戴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戴庄第一个在赵亚夫的指导下富起来的农民。如今他承包了有机桃园,还种植有机水稻和有机草莓,年收入20多万元。杜忠志的示范效应,调动了农民参与有机农业的积极性,随着有机农业面积逐年扩大,一大批农户富了起来。去年,戴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是2003年的9倍,由贫困村一跃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

古稀老人 仍在田间忙碌

三次探索,让老区农民的梦想生根、发芽,开出幸福之花。几十年间,赵亚夫每年至少有200多天“泡”在农民的田地里。他把百位农民培养成技术能人、致富能手,他手把手教过上千家农户,为农民授课30万人次,编写实用农业读物超百万字。他先后完成“稻麦栽培新技术”“草莓良种引进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江苏丘陵地区农业发展技术新途径”等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出版《草莓品种及栽培技术》《无花果栽培新技术》《草莓栽培技术图说》等专著。他创建了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句容)实验园,创建了我国南方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创建第一个江苏省(白沙)有机农业试验基地。

几十年来,赵亚夫的农业科技项目到哪儿,富裕就到哪儿,累计在茅山老区推广发展高效农业250万亩,直接給农民带来200多亿元收益。赵亚夫给自己定了“不收指导费、培训费、不搞技术入股”的“三不”原则。2008年,赵亚夫被授予“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称号,开表彰会时,他竟没一件像样西装。省里给他的30万元奖金,回去后被他捐出来发展戴庄农业。

如今,已是75岁的古稀老人赵亚夫,步履日渐蹒跚,精力也不如以前,但仍旧忙碌在田间地头,每周都会有三到五天的时间到老区村组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赵亚夫的手机里存了200多个农民的电话,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农民的各种需求,不少农民也把他的电话号码倒背如流。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每个月都要去一次绵竹,在当地建立起高效农业示范园。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为农民服务一辈子,践行乡土中国梦。”

55年的农村实践,赵亚夫用汗水和智慧辛勤浇灌着“乡土中国梦”,他也因此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2013年,赵亚夫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4年,赵亚夫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5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等单位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今年“七一”前夕,赵亚夫又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北京受到大会表彰。 (责任编辑 党亚惠)

《赵亚夫》观后感 篇4

电影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赵亚夫对年轻村官张伟明所说的一句话。赵亚夫说“选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让选择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是啊,赵亚夫选择了农业,并且身体践行的将人生精彩写在了土地上,帮助偏僻穷困的戴庄村成为一个现代化高效生态农业村庄。

作为基层年轻干部,要学习他把工作当着事业干的那种执着精神。基层干部面对的就是农民、农村,就更要有一心扎根农村,献身农业,服务农民,利用工作岗位职能想方设法为改变农村面貌、为实现农民致富增收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平凡岗位中奉献,在奉献中书写自己的精彩。

作为基层年轻干部,要学习他博大的人民情怀和务实作风。要把“亚夫精神”化作工作的动力,立足本职,沉下身子,走出机关、到基层去,了解群众疾苦,倾听老百姓呼声,满腔热忱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只唯实,干一行、爱一行,在本职岗位上书写出人生精彩。

赵亚夫精神 篇5

赵亚夫

历史教育是以历史教学为依托的。无论我们主张的是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还是人格教育、公民教育,若是架空了教学论的研究,其效果必然不佳。然而,传统的教学研究比较单一,所解决的问题多集中于对教学技能的阐释。大凡接受过师范院校正规训练出来的教师,则习惯上把教学研究等同于教科书的教法和课堂教学技能研究。近些年来,借课程改革的东风,这些观点和习惯有较大改观,我们开始采用“教学论”的思路,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以图解决深层次的教学问题,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事。

一 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历史教学界取得了很大成绩。用赵恒烈教授的话说,是大约10年就上一个大台阶。从教学研究的角度看,第一个台阶即恢复和重新厘定“中学历史教材教法”的时期,第二个台阶即创新并活跃“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的时期,第三个台阶即出台“大历史教育观”和初步创建“中学历史教育学”体系的时期。毫无疑问,这三次进步都把教学研究放在了首位,只是各自的研究层次不同而已。“教材教法”,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教科书的教法。“教学法”意在研究“教”与“学”双边的教学活动。“学科教育学”则欲把教学上升到教育的高度。事实上,“学科教学法”和“学科教育学”都已经触及了“教学论”的问题。不过,严格意义上的“学科教学法”的研究范围,应是学科教学的一般法则,它是“消费”教学理论的学科——使之适应教学的操作需要。

但是,90年代以后,我们则把它的研究“位格”拔高,该是自己本分内要做的事反而没有做好,使得“教学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相互游离,这是令人遗憾的地方。“学科教育学”好像一开始就不理直气壮。它就应该以研究学科教育理论为己任,倒要把自己打扮成无所不能的样子,结果给人的感觉是,它既不“理论”也不“实用”。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其一,研究队伍势单力薄。所谓学术水平的提高,多是依赖个体自身的努力,且研究领域单一,学术视野有限,致使学术进步的轨迹不是“双边”的,更不是多边的。所以“教材教法”“教学法”“教育学”相互重合的现象不可避免。其二,长期以来的师范培养模式和教学研究方式,导致大专院校的研究者和广大的一线教师,十分缺乏对理论的亲近感和透析能力。教学研究无异于“教科书分析”和“备课”的代名词,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等教学“论”,都是围绕着封闭的课堂教学进行的。其三,教育理论界仍存在较大分歧。尤其是现在,众多的、互为歧义的概念到处都是,不同派别的理论大相径庭,这使本来就缺乏理论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历史学科教学界更为茫然。但是,我们还是打出了“历史教学论”的牌子,这个“论”字如果不是旧日的“教学法”,那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翻阅了近5年来出版的所有历史教学著作,“教学论”的大致范围,包括教学方式与方法、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

式、教科书处理方法、教学资源建设、学业评价与考试、教师专业化等方面,内容是比较广泛的。但是,除了个别几本书外,不少著作只存名目而极少理论,骨子里仍然在表述教学法的东西。教学论“论”什么,怎样“论”,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论”教学的目的是要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我看,这个“论”,首先是有关教学理论的“论”。所以要抓深层次问题,要有充实的上位理论做支撑。引申说,我们讨论的不是研究者的视角在不在“实际”问题上,而是要明确在怎样的“实际”问题的上。为了“实际”,仍去走“怎样教教科书”的老路,更新教学方式也好,创新教学模式也罢,其活动本身都会失去意义。我们当然不赞成这样的研究立场。然而,如果要讲有理论的“论”,就需做到两点:理论依据的“源”与“流”是什么?选择理论依据的理由是什么?其次是有关操作原理的“论”。教学既是艺术,也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看其掌握教学技术的能力。过去,我们看这种能力较为单一,关注的只是教学技巧。现在,教学技术不仅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而且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技术含量已经占据了教学研究的主要位臵。比如,教学分析方法、分组学习的组织方式、行动策略研究、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信息技术的使用等与教学有效性有关的技术。更重要的还有由教学技术生成的教师运用策略和作为教学领导者等诸多的专业技能。专业化的教学技术是成熟教学艺术的基础,即将教学进至到自然育化的程度。总之,如今我们对“历史教

学论”的建设,还仅是涉猎而已,完整的学科教学论体系还有待完善,教学论研究的范围还有待拓展,教学论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此次课程改革让我们获得的最大机遇,就是将课程论与教学论整合。谈课程问题即讲教学问题,反过来亦是。因此,更方便我们深刻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对教学目标(行为功能与取向)、组织(行为模式与结构)、过程(行为实施与设计)、方法(行为内容与法则)、评价(行为工具与效能),这些最基本的教学论问题,势必要从课程意识、开发、实施的有效性方面思考,以求教学能够真正作用于每位学生的发展。一句话,我们欲求的教学论理应具有理论指导的功能和意义。

二 教学的境界,即是学问的境界。学问的境界,即是做人的境界。像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更是如此。所谓“教无定法”或“教法无法”,是在这个层次才成立的观点。过去,我在大学讲教学法课,一个学期要54个学时,总觉得太多了。因为它的实际内容,就是操作上的注意事项,10个学时足够了,其他的内容若不是站在讲台上以“占课时”的方式获得,对师范生而言仍属雾里看花。而教学实习仅有4到6课时的“试讲”,其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在教学法之上,本应有个口径较宽、理论扎实的基础理论课程做铺垫,可谁都知道这个基础在一般的师范院校有多差。这就造成了两个使教师的教学很难上境界的主因:越是整体学术研究水平低的学校,越重视教学法;越重视教学法,其教师的教学观和技能越是保守。自己没有学问研究的经验和探究问题的习惯,才会去依赖教学法。从功利的角度讲,教学法是为了满足两个基本需要:大众教育和普及文化的需要;为了保证最基本的教学水平,需要把教师训练成统一的规格。即“教学法”,不过是教学的一般规矩。但是,规矩不是境界。“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事实上,能够把教学提升到境界的教师则凤毛麟角,因为超越教学技术的功夫,不再受制于规矩。正如廓庵禅师《十牛图》中的寓意:由“寻牛”而起“得”的意念;进而借助正确的方法而“见迹”、“见牛”,先知道“牛无非是牛”的道理;再有“得牛”、“牧牛”后的丰富感受;待“骑牛归家”时,就会放下与牛相斗的内心冲突,以平静的心情进入“忘牛成人”的境界,至此牛还是牛,但已脱去早先“见牛”时的粗俗;所谓“人牛俱忘”的境界,已非技能和观念所能支撑,而是觉悟到可以法道自然的程度;由此“返本还原”而“入廛垂手”。以最平常的形式讲解最平常的道理,以最平常的道理解释最平常的人生,这便是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最高境界了!然而,言之教学,亦是由磨练教学的技术开始,“欲得则得”,得的多,体验的就多;而理念的作用,既指引觉悟的路径,也平和观念的冲突;当能够把理念和技术纯化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动时,我们就进到了第一个高境界。当能够“返本还原”时,技术、理念、人格便浑然一体,教学的信念完全不是外在的东西,理论都显得无足轻重,因为真正指导教学的不是什么理论,而是教师所自信的人生,这便进入了第二个高境界;到最后一个境界时,就连任何的理

性都是多余的,当然信仰也不存在于任何形式。当然,这三个高境界都是以读书为基础,以思考为阶梯的。书读的越多越有见识,思考的越深越有自信。见识和自信又往往是教师因知道社会和学识的深浅,而会将智识自然而然地流露给学生。所以,古今中外的大学者皆不侃侃而谈,更不口若悬河。我以为,历史教学如果有“品”的意味在,即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以上三种中的任何一种),我们的教学论研究就还有不同的而且是较长的路要走。这个禅家事例中偈语所提示的环境、步骤、话语形式、常态且开放的互动方式等条件,与时下教育科学研究推崇的“行动研究”和“质的研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历史教学论要解决的问题,无疑应高于教学法要解决的问题。以往我们熟悉的研究方式,主要是基于描述性分析的定性研究。“教授法”研究由任务、对象到知识结构分析,从课堂教学方法到教学中的学习指导,无不是封闭性研究。而“教学法”研究,虽然加入了课程模式、教学方式一类新内容,但研究视野、研究方法并没有根本改观。只是在学习心理和测评研究方面,才多少借用到定量研究。鉴于这样的基础,我们还不好提从定性研究转向量的研究的口号,因为即使成功完成了这个转变,历史教学研究也还是落后于时代,更何况量的研究遭到教育理论家和人文社会学科专家的质疑久矣,整合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倒是教育界普遍的共识。所以,历史教学论依据此次课程改革纲

领的要求,应当为树立新型的课程文化有所建树,而且这个建树无论是渐进式的进步还是跳跃式的发展,都应该接受质的研究方法。

有关质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国内教育理论界已有不少介绍,还有陈向明教授、叶澜教授等人的卓有成效的实验。仅就理论而言,质的研究是对定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它从现象学(phenomenology)、民族学(ethnology)、生态学(ecology)获得理论依据,特别是“扎根理论”(ethnomethodology)——以切身体验研究民族状态,人种志(ethnography)——包括以生态学为背景的民族精神研究(ethology)等方法论,对质的研究的形成影响最大。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是:强调自然情境中的研究;连续性与整体性的观点;自下而上的归纳材料;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及人性化;文字形式的描述;动态、演化的研究过程。与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相比,它的研究过程是开放的、循环往复的,而不是一次的、线性的。采用质的研究改善现行历史教学论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起码可以在以下方面多有贡献: 第一,使我们注重观察自然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和活动状态。从平常处入手,追求真实、长效的学习成就。改变现在“开始,轰轰烈烈;过程,冷冷轻轻;汇报,硕果累累”的教学研究路子,要能够“蹲下去”,抓教学细节。学科教学论应用理论中的课程价值取向和组织方式,须通过激活师生双方的学习智慧,从平实处去做有效性教学的大文章。平实是以自然为前提的,而非人为刻意制造的情境。自然状态中的互动,才能获得真

实的学习体验。一句话,有真实的教学过程,才有真实的研究成果。因此,历史教学论研究理应体现教育的深刻性。至于采用怎样的教学活动方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第二,不仅要提出问题和假设,还要特别关注和把握教学过程中各种实验变数,并能够对观察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和解释。质的研究面向日常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它需要教学环境的不同角色、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甚至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够在开放的、有弹性的情景中自由互动。在互动中相互间所建构的意义和世界,既需要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形成个性化特征,又需要包容或神入,即从共生、共存的立场,形成整体性认识。因此,质的研究中的素材采集及其丰富性,对话语解释的态度和方法,在体现教育深刻的同时,也反映了方法论的独特性。质的研究在成立之初,就吸收了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应该说,历史教学论导入它有先天的条件。对如今的历史教学论研究现状而言,我想,当务之急是实现四个转变:将单一的陈述式历史教学向综合的问题式历史教学转变;将较为封闭的历史教学环境向开放的历史教学环境转变;将过于一元化的历史教学观念向多元化的历史教学观念转变;将太多概念化的历史教学向由学生可以支配的更为生活化、智能化的历史教学转变。这样,历史教学论就要研究问题的意义,解说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学习问题的生

赵亚夫精神 篇6

学亚夫精神 做合格党员

红十字会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亚夫精神,做合格党员。”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70多年前,伟大诗人艾青在他的名作《我爱这土地》中充满哀伤和忧郁;而今天,“全国三农人物”、农业专家赵亚夫对他脚下的这片土地除了爱,更多的是欣慰和期待。尽管无情的岁月已带走老人的青春,但从未能阻挡住他前进的步伐,他的传奇仍然在继续,他依然可以用夕阳的余晖去酝酿句容农业新的春天。

如今,“向亚夫看齐,做最美党员”,已成为句容大地上最为动听的声音。它是市委市政府发出的号召,也是全体党员的不懈追求。我想,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学习亚夫精神,争做一名合格党员。那么,最能体现赵亚夫身上那些优秀品质的,就是“把群众当亲人,把自己当仆人”。

把群众当亲人,就得在心中时刻装着他们。我是一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个为民服务平台,几乎天天和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打交道,但如何能做到发自内心、不厌其烦、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呢?我从赵亚夫身上获得了启迪,那就是像他一样,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把农民当亲人,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身为基层干部,能力可以有高低,但为民服务的情怀不能有差别,必须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以朴实、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的认可;以求真务实、苦干实干之风,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佳绩。把自己当仆人,就要牢记使命。记得赵亚夫同志最朴实无华的一句话“我答应他们(农民)要帮他们脱贫,帮他们致富,我不能食言。”多少次,组织上安排他到市里、到省里工作,他说我不能离开他们,他们需要我。为此,他甚至走起了“后门”,推荐其他同志去,要求把自己留下。我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像赵亚夫那样信守入党时的铮铮誓言。

把自己当仆人,还得担得起责任。为了“兴农”两个字,赵亚夫同志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24次远渡扶桑,学习研究农业技术,指导句容农业实践,为句容农业发展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天。身为基层干部,不应妄自菲薄,要勇于担当,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而身为红十字会一员,更要始终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宗旨,关注民生,服务大众。

记得有人说过,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绚烂,我们又何尝不一样?我们只能来一次,只能有一个名字。而你,你要怎样地过你这一生,你要怎样来书写这个名字呢?无疑,赵亚夫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他就是是标杆。我们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争做“合格党员”,为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电子商务就业岗位----赵亚欣 篇7

其次,如果自己英语水平过关的话,可以去外贸,你就称是国际电子商务方向,如果没有学外贸实务方面课程的话,你可以称选修过、或旁听过。暗地里也只需稍微补一下,足可以应付面试。

第三,如果技术过关的话,对硬件、软件比较熟悉,熟练掌握一项开发技术,可以应聘相应的技术职位。或去IT、互联网行业应聘销售、服务,这就需要理解技术,不是一般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能一下做到的。

第四,女生可以考虑应聘行政职位,一般文员、秘书、助理之类的,电子商务学生有足够的竞争力,因其对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更容易适应。不一定非是文秘专业。

第五,自主创业,看个人情况。现在在网上开个商店那么容易,只要有东西可卖,就可以一试,而不需像传统那样,非要到工商部门先注册。不用交税、省去房租。做网商真是很容易。

上一篇:区防汛救灾情况汇报下一篇:大运民间记忆十大关键词新闻发布会发布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