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课堂

2024-09-01

奥尔夫课堂(精选8篇)

奥尔夫课堂 篇1

如何在小学课堂使用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针对幼儿时期的小朋友,用于幼儿园居多,那如何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小学阶段呢?实验三小的学生音乐的基础相对薄弱,不能长此以往把传统、单一的“师教生唱”模式运用于课堂,小学生本就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级,对音乐的认知又少,如果长此以往则会让孩子对音乐失去兴趣。奥尔夫教学法比较适用于我校学生音乐的学习,但不能全套照搬。

一、从节奏旋律开始着手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任何音乐都建立在节奏之上。是音乐的生命之源,所以在教学中节奏的教学是重中之重。但如何让学生学会这学枯燥无味的节奏呢?

秘诀就在于律动与声势动作,在节奏的练习中开始不会强调这是什么节奏,这个节奏叫什么名称。而是在听音乐中教师引导学生先感受节拍,从而再进一步去感受节奏,这时师才会在黑板上板书出节奏,并采用手脚相配合的律动让学生在玩中学。

二、音乐中的游戏

在教学歌曲时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会采用,但不会全部都按照传统教学的方式,需两相结合。

如,二年级的歌曲教学《阿西里西》,教师先采用传统教学“师教生唱”的方式让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与印象,并能够跟教师慢慢的演唱歌词。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采取《钻篱笆洞》游戏的方式让下学生把歌曲印入脑海,并能熟练的唱出。因为在游戏的过程中若想获得胜利学生必须注意歌词和节奏的把握,若是输了便会有惩罚。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歌曲当中,在不知不觉中便很好的掌握了歌曲。

三、音乐舞蹈的紧密结合

有许多音乐会让学生有翩翩起舞的感觉,每次在听赏歌曲或者乐曲(钢琴曲、交响乐等)时,学生会不自觉得跟着音乐做出一些动作。

如:五年级的学生在听赏新东北风时,学生会模仿敲锣打鼓的动作,若是教师能跳出一些东北秧歌的舞步进行教学,学生会更加感兴趣。在舞蹈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的注意节奏节拍。还有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曲目《娃哈哈》。师在课前布置了回家学习或自编新疆舞蹈动作的作业,在课时会有小比赛,看谁学的或编的舞蹈动作最好看与歌曲最合拍。这样学生会为了成为最优秀的从而自主学习歌曲。而音乐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并能自主主动的去学习,教师只是起了引导的作用。

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运用在小学生领域的研究我还是不够透彻,会疏忽一些地方,奥尔夫音乐教学内涵精髓只能深入探析,结合实践教学经验融入科学教学策略,从小学生的能力特征、性格特点出发广泛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广泛的音乐学习热情才能最终切实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奥尔夫课堂 篇2

关键词:奥尔夫,节奏,朗诵,模仿,创编

一、奥尔夫节奏教学概述

卡尔·奥尔夫 (Carl Orff, 1895-1982) 法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人。1924年和友人一起创办了“体操—音乐—舞蹈”京特学校, 开始了他作为音乐家的生涯。奥尔夫不断地实践、创造, 终形成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技术迅速地在德国乃至全世界传播, 被公认为是对世界近现代音乐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的最重要的体系之一。

本世纪20年代, 受到当时的文化艺术思潮以及相关教育思想的影响, 奥尔夫通过京特学校的创办, 萌发了“建立一种新的节奏教育”的念头, 把音乐教学的重点从片面的和声转移到节奏上来。

奥尔夫在其音乐教育实践中发展了一种独特的音乐创作新风格, 他本人把这种新音乐称作“Elementar”音乐, 即“原本的”音乐。在教育行为上是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 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亲自参与, 甚至自行设计、即兴表现。这种表现产生纯粹的内心需要, 即是从本能中被诱发出来的。而能够把语言、动作、音乐融在一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节奏训练在这里既是入门的先导, 也是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奥尔夫认为, 这不仅符合于人类音乐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 也符合儿童的自然天性。

那么, 节奏是如何定义的呢?一般的音乐心理学理念认为, 节奏是通过声音的长短和有规律的轻重反复及其各种变化组合, 是音乐中时间移动的时值表现。

节奏在音乐中, 是音乐进行的时间的组织者。“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 不是旋律。” (奥尔夫语) 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 旋律则离不开节奏。所以,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 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基于此, 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二、奥尔夫节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我从事一线音乐教学多年, 对奥尔夫的“节奏教学”感触颇深, 本文着重谈谈奥尔夫节奏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 节奏朗诵

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是奥尔夫对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项伟大贡献。人们说话与歌唱在生理上和发声原理上有许多共同的东西, 如呼吸、吐字、音色的变化。所以, 利用语言 (说话) 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 令孩子们感到亲切。这也充分体现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因此, 语言进入教学可以说是奥尔夫主张的“适于开端”的教育观念的体现。

1. 从字、词开始节奏朗诵

字、词是语言中的最小单元, 孩子开始学说话就从字、词起。音乐中节奏也如此, 实际上就是固定节奏型, 即“节奏基石”。

在教学中, 我常从字词开始, 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节奏。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名字。一般孩子们的名字用二个或三个字, 少数是四个字的。学生朗读时, 基本上为以下节奏:

用学生自己的姓名进行节奏训练, 会使他们惊喜, 充满兴趣, 更易于记住这一音符。通过选择孩子们熟悉的词语, 来进行节奏训练, 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加强了所教的节奏型的训练, 加强了学生的节奏感。

2. 童谣、儿歌、诗歌的节奏朗诵

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许多的童谣、儿歌和诗歌。若从孩子们喜欢的儿歌、童谣或者诗歌开始节奏教学, 既能增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也更有利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箭双雕。

下例是一首童谣:

上面这首童谣中, 可以引导学生提取出以下3种节奏单元:

通过以上教学, 这些最简单的元素性节奏很快就被学生掌握。在轻松、快乐的朗诵过程中学习节奏, 何乐不为呢?

3. 歌词的节奏朗诵

歌曲教学在音乐课中不可或缺, 歌词又是歌曲的重要组成。歌词时值把握的准确程度, 很大一部分影响了歌曲的完整性。词曲的结合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重难点。要怎样朗诵歌词呢?当然是按乐谱节奏来朗诵。此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更准确地唱好歌曲。在歌词节奏准确的情况下, 加入音高不就是乐句了吗?这样做就打破视谱第一、先唱谱后填词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把教学中乐曲难点解决了。

例一:《青春舞曲》2/4

维吾尔族的民歌节奏较为密集, 歌词较多。在教唱前, 先让学生把歌词按节奏朗诵熟悉, 把字咬清楚, 音乐一出, 他们就马上会跟琴, 一首歌曲一会儿就会唱了。

(二) 节奏模仿

“所谓节奏模仿, 即不看谱, 通过动作和声响的模仿进行的节奏训练, 这是节奏教学入门时的教法, 这种练习最易把握节奏型的感觉和训练听辨与记忆能力。”节奏模仿也类似于“回声”, 教师用怎样的节奏, 学生也回应怎样的节奏, 这种方法还可以巩固教师所教授的节奏型, 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反应能力与协作能力。当然, 对于初级的音乐节奏的训练, 学生可用一种声势动作为模仿, 如拍手, 熟练后再加入踩脚、拍腿、捻指, 体验和发展更加敏锐的节奏感。

每节课五分钟的节奏模仿练习, 其一, 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 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二, 学过的节奏加以巩固, 温故知新;其三, 可以把本节课将要学的较难的歌曲、乐曲或是要欣赏的作品中代表性的节奏型, 通过节奏模仿练习得到解决, 并使之与后面的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承上启下。

(三) 节奏创编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贯穿始终的, 是一种对创造性精神和创造性能力追求的观念、原则。他认为, 节奏训练并不是简单重复、机械地训练, 它必须有敏锐的感知和主动的反应, “有感而发”, 具有个性特点化, 这也就是创造性能力训练、培养的开始。

1. 语言节奏创编

对于较小的儿童来讲, 从语言的创编开始进入节奏训练, 那是“适于开端”的教育观念。例如用“编一编”的游戏来巩固节奏型。在黑板上出示一句节奏, 如教师示范用语言表达:你好你好│同学们好│, 请同学们也用语言来即兴表示节奏, 于是大家会编起来:如此简单的一个游戏, 却使同学们从中得到了不同的感受, 也培养了他们的创作能力。

2. 利用节奏卡进行创编

节奏的组成最常用的全音符、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以及二分、四分附点音符和一些简单的休止符。把它写在一张张独立的卡片上, 让孩子们认读。当孩子们掌握简单的节奏卡时, 就可以让他们自由创编了。

(1) 填充式创编

教师摆出四张节奏卡片, 在儿童练习后, 撤掉其中的一张, 由儿童在所缺的位置上即兴地设计新的节奏型, 成为一道新的节奏练习题。

(2) 补充式创编

教师给出拍号, 摆出1~2小节节奏卡, 让学生们补充余下的小节 (一般为四小节) 的节奏卡。

(3) 完全式创编

让孩子们手拿节奏卡, 教师提出要求, 如拍号、节奏的疏密、小节数或特定的情境 (如下雨了, 火车开动了, 小朋友跑过来了) , 让孩子们创编, 他们会根据要求, 从平时的节奏积累和熟悉的环境入手, 完成节奏创编。如为《上学》写一节奏, 学生们就会:

利用节奏卡进行节奏创编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节奏创编的过程中, 要启发和引导学生, 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才能, 让他们的思路活跃起来, 并与生活和自然联系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编, 通过活动, 让学生觉得“我能行”, 增强自信心。也让他们在很好的创编气氛中, 相互启发, 发挥他们的独创性, 从而有更多的创意。让我们的节奏日益丰富, 成熟起来, 这也是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一种表现。

三、小结

奥尔夫创造了一种理论和实践的体系, 使儿童能够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世界, 节奏训练是入门的先导, 也是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作为音乐教师, 我们有义务启发我们的孩子与生俱来的节奏感潜能, 用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力, 走进音乐世界, 从中获得最完整、最全面的音乐享受。

参考文献

[1]李妲娜.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奥尔夫课堂 篇3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堂运用;节奏

卡乐·奥尔夫,德国人,他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受到世界各国音乐教师及音乐爱好者的一致肯定与推崇,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是将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适合于儿童的。在奥尔夫的课堂中,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还结合了朗诵、律动、舞蹈、表演、绘画等多种艺术元素。

一、从节奏入手,把握音乐灵魂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舞蹈和语言共同的元素,在音乐教学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在小学音乐课上,节奏训练显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教学起来非常简单,可以借助于任何乐器,也可以用肢体活动来表现,易被孩子们感受和领会,使学生更容易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但简单的节奏训练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在奥尔夫理念的影响下,我觉得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语言的节奏、体态的节奏、大自然的节奏、敲打出的节奏(身体、打击乐器)综合运用到课堂中,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歌曲学习中的难点,还可以大大提升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从游戏入手,调动多方面因素

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孩子们活泼好动,所以选择的教学方法多以游戏为主。一年级教材中有一首歌叫《小袋鼠》,歌曲描写了小袋鼠去摘果子,把果子装进大袋子里,挺着一个大肚子的可爱形象。在教学过程,我先以故事导入,接着提问,“哪位小朋友知道小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呢?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模仿小袋鼠呢?”老师根据学生的表演纠正,进而启发其他小朋友也排队在教室里模仿小袋鼠走路,以此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启发,“小朋友们,小袋鼠要去做什么呢?”“摘了沉甸甸的果子袋鼠又该怎么走路呢?”学生模仿动作。再运用打击乐伴奏,强音步子重,轻音步子轻。然后我弹旋律,小朋友们踏着旋律,踩着节奏进行表演。在小朋友们表演的特别兴奋时,我把歌词朗读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按节奏朗诵。最后加上旋律的学习,一首歌就在同学们做游戏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会了这首歌,也提升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从声势训练入手,全方位提升

声势是奥尔夫首创的音乐活动形式,它是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运用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等身体律动来进行节奏训练。对于孩子们来说,利用自己的身体,拍打出有规律的节奏,可促进他们动作的协调发展,也能使大脑神经控制动作的能力和保持平衡的能力有所发展。声势活动能为孩子们营造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同学们来完成,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情绪就会高涨。学生不仅能感受音乐的曲式结构,也可通过舞蹈中的组合、换伴等环节告诉孩子们要坦然接受被拒絕,注意表演气质等。

四、从即兴发挥入手,培养创新意识

即兴演奏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的一大亮点,由于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都非常简单,伴奏常常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在音乐的学习中可以多让他们即兴发挥来为歌曲伴奏。即兴演奏可以让孩子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自己创造自己的音乐,充分发展个性和创新意识,自信心也极大提升。

奥尔夫课堂 篇4

1、在熟识乐曲构造并会随乐律动嬉戏的根底上,探究为乐曲匹协作适的乐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展演奏。

2、根据身体动作的示意,探究用铃鼓的'不同方法演奏B段;在嬉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并进展合乐演奏。

【活动预备】

1、阅历:幼儿已欣赏过“超级玛丽〞的电玩嬉戏并会随乐律动嬉戏

2、物质:相关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碰铃各8套,大鼓一套

【活动过程】

1、随乐进展超级玛丽的律动嬉戏,再次感受嬉戏情节的乐趣

2、看图谱分角色再次表演嬉戏情节

(1)总结图谱与身体律动的关联,整理玛丽闯关的道路

(2)看图谱,分角色表演动作

3、探究为乐曲匹协作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展间关演奏嬉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示意,探究用(铃鼓)的不同使用方法匹配B段;用(圆舞板)和(碰铃)匹配A段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好随乐演奏(ABA),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展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嬉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进展合乐演奏。(第二关)

①根据故事情节进展探究在(毒蘑菇)处累加大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状况而定。

②假设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争论失败的缘由,再次进展闯关演奏。

(4)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展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4、局部幼儿律动嬉戏,局部幼儿乐器伴奏,完好随乐闯关表演(终极挑战)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了解乐曲ABA结构以及乐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2.大胆想象,在A、A′段创编打鼓吹号的动作,在B段创编玩具兵操练的动作。

活动材料:

1.录音机、音乐磁带。

2.玩具兵图片、和三段音乐匹配的图片三张。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旋律。

1.请你听一首乐曲,听完了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完整欣赏一遍)

2.觉得很快乐、很开心,你脸上的表情会怎样?(出示笑脸)

3.现在我们来给他穿衣服,听了刚才的音乐,你觉得可以给他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出示上身)

4.听了刚才这首乐曲,你觉得脚可以做什么动作?(出示脚的动作)

二、介绍乐曲名称、内容、结构。

1.刚才这首乐曲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玩具兵进行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耶塞尔写的。

2.这首乐曲讲的是有一个魔法师,他有一个玩具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兵。有一天,玩具箱里忽然响起了大鼓、号角的声音。玩具兵们一个个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精神地走出来到操场上去操练。操练结束,大鼓号角又响起来了,玩具兵们向玩具箱走去,魔法师用力挥动魔术棒,“嘭”的一声,玩具兵们都不动了。

3.我就是那个有法术的魔法师,我除了会变出许多玩具兵,我还有一个神奇的本领,会给音乐画画,现在我把这个魔法教给你们,请你们伸出手跟我一起画画。——(第二次完整欣赏一遍)

4.看!我们画的画像什么?

5.从图上看,这首乐曲一共分几段?哪两段相同?

三、分段欣赏。

(一)欣赏B段。

1.过渡:看来,你们已经把我的这个魔法学会了,看!接下来我还要变魔法,我这里有一根神奇的魔杖,现在我要把你们都变成玩具兵,我说“变变变”,念到最后一个“变”,你们赶紧就把自己变成一个玩具兵,你想变成什么玩具兵就用一个动作告诉大家。

2.教师转动魔杖:变变变!

3.啊!你是**玩具兵,你做的很神气。谁和他是一样的?还有谁和他是不一样的?你是什么玩具兵?(请幼儿上来表演)

4.好玩吗?我们再来变一次!不过我有个要求:这一次请你变出一个和刚才不一样的玩具兵。

5.呀,你现在是**玩具兵,你是**玩具兵。这么多的玩具兵,你们都来操练吧!你操练时会怎样神气的走?试试看!**玩具兵你是怎样操练的?(个别幼儿做动作。)

6.好,现在你们都要听魔法师的指挥,我说开始后,你们一起操练——(B一遍。教师哼唱自编的操练歌词,速度偏慢)

7.真不错,现在,我们再来操练一次,这一次要比刚才那一遍更神气、并加快一些速度。(跟着录音机音乐第二遍练习,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唱)

8.刚才我们听的玩具兵操练的音乐是第几段音乐?(师点一遍完整音乐。假如幼儿反映不大,在去掉两个乐句后,轻轻哼唱。)

9.我这儿有三张图片,你觉得哪张图表示玩具兵在操练,就把它贴在第二段上。

(二)欣赏A段和A′段。

1.现在,我们来听听你第一段音乐,仔细听,里面好象听到了什么声音?——(A一遍。)

2.你们会听着音乐做吹号、打鼓、走路的动作吗?——(请幼儿在座位上练习,用小手在腿上练习走。A一遍。)

3.现在玩具兵起立,我们找个空地方听着音乐练习打鼓、吹号和走路,注意不要和别人相撞。

4.师:表演得真神气。听,大鼓号角声又响起来了,玩具兵要走玩具箱了,魔法师挥动魔杖,“嘭”玩具兵都不动了。——(A′段一遍幼儿坐位表演,最后摆一造型。)

5.看,这儿还有两张图片,哪一张表示玩具走出玩具箱,哪一张表示玩具兵要走回玩具箱?(请幼儿摆图)

四、完整欣赏。

1.谁来告诉我刚才我们听的乐曲叫什么名字?它一共有几段?哪两段是相同的?

大班奥尔夫音乐 篇6

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准备: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若干,呼啦圈六个。

过程:

一、幼儿进场,要求幼儿的脚步随音乐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师:秋天到了,小树叶们从树上落了下来,跟着秋风姐姐跳起了舞。

l、听,风越吹越慢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2、哟,风又大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3、真累,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二、理解并学拍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1、小树叶长得真漂亮,有几片小树叶也想飞上来玩一玩,你看,这片大树叶“*”的一声,就飞到天上去了。这片小树叶也想上来,可它有点害怕,于是又找了一片小树叶,两个人“**”两声也飞到了天上。

提问:

A、大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我们把大树叶飞上来的节奏叫一拍。

B、小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小树叶很灵活,所以一下子就飞上来了。

C、一共有几片小树叶飞上来呢?(2片)我们把一片小树叶飞上去的节奏叫半拍,用手来拍拍看。

2、大树叶和小树叶飞上去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用手拍一拍。原来,树叶们呆在一起,就是一句好听的节奏了。(幼儿练习用手拍节奏)

3、落叶的节奏还会变呢!看,把他们的位置换一下,就变成什么样的节奏了?

4、谁能上来让落叶变成不一样的节奏呢?(请个别幼儿变换节奏,其余幼儿练习)

三、游戏:小落叶回家

l、师:秋风姐姐带来了六间小房子(呼啦圈),你们想不想进来作客?不过一间房里最多只能站两片小树叶。现在我们一起唱歌(歌曲附后),被秋风姐姐点到的小树叶就可以飘到小房子里了。(游戏第一遍)提问:这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那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

2、原来:小树叶站在房子里,也是一句好听的节奏。除了拍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3、你们想不想也变成节奏?谁来当秋风姐姐?(游戏第二次)

四、认识十六宫格,学拍并创编十六宫格中的节奏

l、师:小树叶们快回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里要举行舞蹈比赛,请小树叶们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怎么编呢?秋风接姐姐编了一个,你看:(出示十六宫格如图一)

a、一片大树叶表示什么?

b、一片小树叶表示什么?

c、空白的地方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节奏

a、这么多的格子连起来,就是小落叶的舞蹈了,我们从红色格子开始来拍拍看 b、加点音乐好不好?跳舞没有音乐可不行。

c、参加比赛光用手可不行,我们让脚也动起来!

d、跳得真棒,要是再整齐一点就好了。

e、你们这么有本事,我也有本事。你看,让我的小格子翻个身,从绿色格子开始,就变成不一样的舞蹈了,我们再来跳跳看。师:原来,从不同颜色的格子起拍,节奏会变得不一样。

3、师:风姐姐的舞蹈编好了,你们的任务还没完成呢!看,那边地上有许多小树叶,你们六人一组,商量一下,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来跳跳看。(请幼儿合作,将树叶贴到十六宫格纸上,并商量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出不同的节奏。)

4、师:小落叶们,把你们的舞蹈带过来!

A、这是哪组编的?谁来跳给大家看一下?(请一位幼儿跳)

B、这是谁编的舞蹈?(请几位幼儿同时跳)C、这又是谁编的?(请这组幼儿一起跳)

5、师:每一组小落叶都编得这么好看,到底谁去参加比赛呢?这样吧,我们把这三个舞蹈连起来一起去参加比赛。第一段用什么动作表示?第二段?第三段?(全体幼儿把三段舞蹈连起来跳)

五、师:森林里的舞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落叶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听音乐出活动室)

粗心的小画家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所表现的幽默、滑稽的情趣。

2、学习运用看图片理解和记忆歌曲的方法。

3、善于观察事物,知道做事情要认真、细心。

活动准备:钢琴、课件、丁丁画错的画、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丁丁

给孩子们介绍一位新伙伴,看看他是谁吧?(播放课件:小朋友们好!我叫丁丁)继续听听丁丁的自我介绍吧,让我们对他有更多的了解。(课件:我是一个小画家,有一大把彩色铅笔。我对别人讲,我什么东西都会画)

二、学习歌曲

1、引导前半部分歌词。

提问:丁丁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幼儿回答,教师用歌曲中的节奏小结前半部分歌词。

2、学习后半部分的歌词。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看。理解并记忆歌词,发现并指出图中的错误,如:四肢脚的螃蟹、尖嘴的小鸭、圆耳朵的小兔等。

(2)熟悉歌词。教师直接用歌曲中的节奏问一问。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边做夸张的动作边清唱歌曲《粗心的小画家》。

2、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并拍节奏。

3、在钢琴的伴奏下轻声学唱歌曲。

4、聆听音乐,注意提出难点:唱准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最后

一句的弱拍起音的笑声。

四、表演歌曲

鼓励幼儿自由创遍动作,并结伴表演唱。

(教师可引导幼儿创编四只腿的螃蟹、尖嘴的小鸭、圆耳朵的小兔、没有尾巴的大马等惊奇有令人哈哈大笑的动作,充分体验到滑稽、幽默的情趣)

五、品德教育

1、提问:今天学了这首歌,懂得了什么道理?

2、小结:做事情要认真、细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不能骄傲,要虚心。

活动延伸:

奥尔夫课堂 篇7

一、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分析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含义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也是由他创造出来一种新型教学体系,这个教学体系主要是以“音乐教育“为主所创建,取名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一教学法重点强调节奏,使其通过多样艺术进行表述,把表演、舞蹈以及音乐等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构建出综合教学形式。在高校教学中,将奥尔夫音乐教学进行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掌握音乐知识。另外,就高校学生来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还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音乐技能、音乐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强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属于音乐教学中效果最为理想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在音乐实际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了更好将学生舞蹈、动作以及音乐等进行结合教学,其具体应用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原本性。音乐教育主要是以人的思想为教学理念,让人通过音乐表现出自身情感和情绪之间的交流,所以,音乐教学需将“人”作为教学重点。第二,参与性。这一教学法主张:在音乐学习中,通过学生的全面参与,要切身体验,同时围绕“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第三,创造性。在音乐教学中,除了需要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中,培养其音乐素养,更是需要激发学生在音乐中的创造力、想象力。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将歌唱、语言以及舞蹈等通过即兴创作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在音乐中的创造能力。第四,综合性。在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目的在于将舞蹈和歌唱等进行综合教学,每项环节的教学是紧密相连的,缺一不可。由此得出,只要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综合性应用,才能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彰显音乐的本源

贝多芬认为作曲是对人思想、情感和外界因素的转化和释放,因此,他对音乐表示极度的热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音乐不仅是对人活动的阐述,还是人情感的抒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和心灵之间的沟通,在学生学习音乐的同时,主观意识上对自己的情感进行抒发。另外,奥尔夫认为音乐从学生的本源产生,教师教学也应从学生的心理角度进行思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应用,则应学生的主观意识为主,以游戏引入的方式,开展特色化音乐教学,使学生在合奏和游戏的过程中,寻找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二)教学法应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进行

因为高校录取学生的年龄大约在十八岁左右,是以高考后的学生为主,所以,普遍存在对音乐缺少学习经验的情况,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教学时,不可以过多关注学生技能训练以及理论学习,而是需要利用音乐学习养成学生艺术修养,并在其综合素质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就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来讲,音乐教学理念还包括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以及示范能力,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可以很好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有效优化传统教学中存在不足,例如:过于强调“技能化”和“专业化”,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另外,这一教学法还可以很好帮助刚接触音乐的学生,降低其在音乐学习中存在的忧患情绪,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音乐教学中,实现音乐和心灵的沟通。

(三)更好适应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

无论是从学科自身价值进行分析,还是从音乐促进功能的阐述,均与普通理论课程的地位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长期教学得出,我国并没有对音乐极爱学给予高度重视,导致学生自身音乐水平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高校的音乐教学,不仅存在教学模式老旧的情况,而且还普遍存在音乐教学理念落后,特别是专科院校,例如:钢琴教学“重技巧、轻伴奏”和声乐教学“重唱法、轻音乐表现”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比直接造成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现阶段,音乐教学在这一形式下,应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革,确保高效音乐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教学任务是对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二者是音乐创造的主观能动力,贯穿整个音乐教学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对音乐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优化,利用演讲和朗诵、情境演示与配乐训练等多种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例如:在高校钢琴课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实用价值的提高,教师可设置情境教学以及游戏编排等方式,将学生分为相互对等的小组,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带动学生学习氛围。以《三只小熊》为例,将学生按照弹唱和编词、舞蹈以及游戏等进行分组,在准备工作结束后,每组学生以小组表演的方式,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肯定与认可。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即兴创编等活动,充分对学生的情感进行表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对民族文化的渗透

音乐作为人们精神文化的寄托,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注重音乐和文化的融合,利用实际教学对民族文化进行渗透,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广东民间音乐-《落水山》、藏族《洗衣歌》(索朗旺姆)以及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等,通过对优秀民族音乐、歌曲以及舞蹈的展示,彰显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它们是民族人民对本民族的热爱,还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基于此,在进行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民族有所了解,利用其现有的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对民族音乐、歌曲以及舞蹈创作背景的阐述,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充分理解,促进自身音乐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相比,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利用其创造性的特点,提出音乐发展的根本为:对动作和语言的应用,同时说明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通过学生对音乐知识点的需求与自身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设定。基于此,国内高校在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音乐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肢体动作和语言的表达,利用音乐的旋律、节奏以及学生的听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高度认识。

参考文献

[1]王玮.奥尔夫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音乐时空,2014,18:179.

[2]林琳.论高校音乐教育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实践意义[J].戏剧之家,2015,17:187+189.

奥尔夫课堂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应用

据调查表明,学习音乐最主要的阶段就是在幼儿时期。在此期间,幼儿的听觉、感觉、知觉等各种感觉能力都比较缓慢,而音乐的教育正好能够发展幼儿的各种感觉能力。因此,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奥尔发音乐教学法是当前世界影响很深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它主要的就是通过其本身的特殊的教学方式启发并激发出学生被隐藏起来的习性,使他们能够感受音乐、爱上音乐并能够享受从音乐中获得的乐趣。在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奥尔夫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内涵

奥尔夫教学法的创建者是联邦德国的一位卓有成就的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它是一种独创的音乐教学体系。这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以一种独特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存在于世,现已对众多的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我国在音乐教育中也受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极大影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崇尚的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一理念,与我国原先对于音乐的认知有着本质的不同。奥尔夫认为音乐就是要激发人们原本被遗忘的这种表达思想和情绪本能欲望的能力,并对这种本能加以提升,使人们能够自然流露的表达出来。奥尔夫在此种音乐教学方法中所强调的学习音乐主要原则即是“综合式、即兴式”,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动”起来。他曾说过:“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脚、动手,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奥尔夫认为在对儿童的音乐教学中不应当过多的注重技巧。他指出儿童的手指肌肉发育的还不够完善,在此时期,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比技巧的锻炼更加的重要。因此,奥尔夫教学法更注重的是音乐本身的生命力和表达性,它的音乐教学主要是运用多种乐器等表现形式并与语言和律动相结合,使孩子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并在音乐学习中为孩子们提供许多即兴创作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奥尔夫教学方法还强调一种本土创作。以下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具体特点:

(一)注重节奏

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生命的源泉,因此,他强调音乐的教育应当以节奏为出发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儿童培养儿童节奏感时是以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同时进行的,并且儿童节奏感的训练通常是放在第一节课的开始。

(二)以打击乐器为主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通过深入研究儿童的特性后决定采用打击乐器为主要的学习乐器。因为,奥尔夫认为孩子们好玩并极富好奇心,而打击乐器鲜明的节奏感和简单易学正好满足了孩子们的这些特性。

(三)即兴演奏

在采用奥尔夫应约教学体系下,教师们打破了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可以允许孩子们在课堂上即兴演奏以此来开发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评价

(一)提倡综合性的教育

奥尔夫曾说:“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习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他认为“原始的音乐”是人类最本能的音乐,是人类本能最自然、最直接的流露。但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原始的音乐并不仅仅指的是音乐本身,而是将其和其他的相结合,例如舞蹈、动作和语言等,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在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乐器演奏,还能够通过与其他表演艺术相结合而学习到其他的歌曲舞蹈。

(二)以儿童为主体,一切从儿童出发

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主要针对的是儿童,所以在对音乐教学的选材上主要选用的就是那种适合儿童天性的童谣、民歌、谚语等等。在儿童学前音乐教育的各方面中,无论是节奏、律动还是演奏乐器的选用均是以儿童为出发点,完全符合儿童的特性,并且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更加符合儿童们的自然天性。

(三)激发儿童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强调的是要儿童们主动学习音乐,并能够在即兴演奏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和设计自己的音乐。同样的,奥尔夫教学法也鼓励儿童们能够有自主创作的精神,并能够通过特制的奥尔发乐器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因此,奥尔夫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儿童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爱上音乐、享受音乐。

四、结语

综上所述,是对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评价。奥尔夫教学法本着以儿童出发的观点,并结合其独特的观点和理念影响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不久的将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一定会成为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的主流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晓丹.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音乐时空,2013,(02).

上一篇:运动会选定加油广播稿下一篇:2018部编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