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论文(通用12篇)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论文 篇1
奥尔夫理念是一个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音乐教育理念,其主要的指向就是使得受教育者在语言表达、舞蹈动作、音乐节奏、艺术表演等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奥尔夫理念概念及特点
(一)奥尔夫理念概念。
奥尔夫理念的本质就是应用与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其创立者是德国的音乐教育家与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卡尔·奥尔夫十分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将音乐声势律动的训练融入到舞蹈教育中,从而使得受教育者的语言、动作与乐感都得到综合性的锻炼。
(二)特点
1. 即兴性。
奥尔夫理念认为,人对语言、音乐,以及舞蹈都有天然的情感性,这是出于本能的需求,对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动作与音乐节奏之间互相契合,音乐的节奏美就会激发受教育者自然天性,从而使之在一种毫无顾忌的自然的状态下受到音乐的感染,并最终提高自己的艺术本能。
2. 独创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奥尔夫理念的基本原则,奥尔夫理念认为,受教育者用自己的肢体动作与语言表达出主体的情感,这就要求舞者可以对音乐与舞蹈的理解,进而独创性地予以演绎,不仅如此,个性化的内心世界与音乐舞蹈的契合也是独创性外在表现之一。
3. 综合性。
在舞蹈的过程中,舞蹈者根据音乐来做出并变幻不同的舞蹈动作,从而使得音乐的节奏与舞蹈的节律相契合,从而激发内心强烈的情感,其最终的指向,即是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二、舞蹈教学音乐选择条件
(一)节奏清晰明了的舞蹈音乐。
在舞蹈的过程中,清晰明了的音乐节奏将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者对舞蹈动作的认知力与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其做好舞蹈动作的最大障碍,清晰明了的音乐节奏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音乐利用节拍的强弱、快慢、缓急来调控舞蹈的动作,从而使得舞姿在音乐的配合下整齐而又优美。
(二)节奏易于记忆的舞蹈音乐。
在舞蹈教学中,容易记忆的舞蹈音乐就可以使得幼儿在舞蹈训练中准确把握与应用。容易记忆的舞蹈音乐一般会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乐句短小,短小的乐句能够使得舞蹈学习者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音乐的起伏节奏,可以将音乐与舞蹈动作相关联,从而发挥音乐对舞蹈的表现力;二是音程跳动较小,只有将音程跳动幅度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就可以减少舞蹈动作的难度,避免难以把握或是无法把握舞蹈音乐辨识问题的出现。
(三)能够准确表情达意的舞蹈音乐。
舞蹈动作与学习者的情感逐渐存在直接性的关系,激越的情感会产生比较激烈的舞蹈动作,轻松的情感则会产生轻缓的舞蹈动作,据此而言,将借助于音乐刺激并引导内在的情感,从而使之发挥对舞蹈动作的促进作用十分重要。从这一个视角来进行分析,就应该编排出适合于舞蹈动作,能够表情达意的舞蹈音乐,这就会成为舞蹈学习者训练的一个必要条件。
三、奥尔夫理念在舞蹈教学音乐中的应用
(一)利用奥尔夫声势律动来提升学习者的舞蹈节奏感。
在舞蹈的学习与训练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较强的节奏感可以使得学习者可以在音乐的带动下翩翩起舞,从而使得舞蹈呈现出节奏明快、动作整齐的特质,给人以美的享受,奥尔夫理念中的声势律动则可以在这一方面发挥作用。
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采取拍手、跺脚、发声等手法来制造节奏,拍手与跺脚都是借助于击打身体上的某一部位来创设节奏,而发声则是利用不同的口型来发出节律性的声音,举例来说,在dong-da练习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演示基本拍的联系,然后再由学生自主性的模仿,最后则是在这一基础上自己创设出不同声势律动的作品,具体而言,第一,演示环节。向学生演示2∕4拍,并据此设计出相应的节奏型,即0X∣0X X∣0X X X X∣0X∣,在演示的时候,即使可以采取集体演示与分组演示相结合的方式,面对全体的学生进行演示,然后则是对问题小组进行针对性的演示;第二,模仿环节。模仿的环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本小组内配合声势律动设计出差别化的节奏型,要求小组内的学生予以模仿与熟悉,第二个阶段是小组间的模仿,重点是配合他小组声势律动来模仿节奏型,第三个阶段是汇集所有的节奏型与声势律动的作品,并鼓励学生自主性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舞蹈动作。
(二)以奥尔夫的创造性来激发舞蹈教学的创新力。
奥尔夫理念具有即兴性的特点,简单的说,所谓的即兴就是指学习者内心有来源于自然与本性的音乐的感悟力,在舞蹈教学音乐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契合于舞蹈教学的音乐,利用音乐来激发学习者的内在情感世界,从而使之在不自觉中将内心的情感通过舞蹈形式爆发出来,这一种状态就是一种近乎于自然的放松状态,对于舞蹈的学习者而言,这一状态下的舞蹈极易进行主观性的创新,这对舞蹈教师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于舞蹈教师而言,应该创设情境,在舞蹈音乐的选择、音乐释放环境的创设、舞蹈创新力的引导等方面加以指导。
(三)将奥尔夫综合性理念融入到舞蹈教学中。
奥尔夫综合性理念认为,舞蹈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即将音乐、舞蹈的动作、语言与艺术的表演融合在一起,这就对教师的舞蹈教学提供契机,教师在舞蹈音乐的择取上,可以从乐器与自制声乐中创设情境,既能够打造一个竞争性与情绪化的音乐与舞蹈氛围,又可以利用音乐来强化学生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从而使得学生在舞蹈中有章可循,从长远来看,将奥尔夫综合性理念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就可以打破固化舞蹈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性的艺术能力。
四、结语
奥尔夫理念对传统的教育予以纠正,在当前舞蹈教学的音乐选择与应用实践中,节奏清晰明了、节奏易于记忆、准确表情达意的舞蹈音乐都可以被作为选择的对象,并在应用中采取诸如利用奥尔夫声势律动来提升学习者的舞蹈节奏感、以奥尔夫的创造性来激发舞蹈教学的创新力、将奥尔夫综合性理念融入到舞蹈教学中等策略,就可以起到提升舞蹈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梅.浅论奥尔夫音乐在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07)
[2]朱骏玮.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J].音乐天地,2015(03)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论文 篇2
当今社会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挖掘和培养人多种生存必要要素,如自信心、创造力等。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普及和社会性,给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以幼儿园里的音乐来讲,首要任务是为更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也为他们向高深方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我园建构式课程有很多相通之处。我认为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更好的开展我园建构式探究课程。我园建构式课程的核心是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主张从小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真正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在尝试(探究)中学习。那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是如何进行这种探究学习的呢?
一、重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被国外称为:“从钢琴凳上(教师)、从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它是一种动态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需要懂任何乐理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比如在《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中,老师让孩子光着脚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是在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老师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同时增强数概念。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板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让幼儿用身体做乐器,这是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简单又有趣味的方式,例如:歌曲《一只哈巴狗》,在幼儿熟练用节奏型念歌词的基础上,再加以“声势”用捻指、拍手、跺脚等方式加强节奏的训练。活动中幼儿不仅掌握了整首歌曲的节奏感,并且幼儿在一种完全、自由、创造、充满乐趣的氛围中进行活动,对歌曲的音准也有很大的帮助,更易令幼儿感受音乐,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魅力之所在。
二、激发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人的主观性发展最高表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的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来看,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结果可能是幼稚、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幼儿的探索精神。奥尔夫以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体现创造性的教学。他让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声音,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做些什么,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
奥尔夫音乐活动是开放式的,它允许任何答案的出现,只要孩子做了就是好的。在教学活动中有一个《这是什么声音》的活动,老师请每人拿一种乐器,用动作来表示你的乐器可以怎么玩、能发出什么声音。小朋友们绞尽脑汁的想,才想出一些玩法。即兴随音乐做律动时,有些小朋友红着脸说:“对不起老师,我还没想好。”我回来后给孩子们发乐器,还没等我说什么,孩子们就已经在五花八门的玩了起来,瑶瑶把双响筒放在地上转,盈盈把双响筒当酒杯在喝酒,扬扬把槌子放进双响筒里捣动,乐乐说沙棰是鸡腿,程扬干脆把小钹的松紧带解下来,放在地上滚!多有创意!这说明孩子天生具有探究精神。例如在《走小路》活动中,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节奏。形式主要是用嘴、手、脚,发出的不同声音表现音乐的节奏,孩子们用自己想出的方法表现音乐,有的幼儿用手指弹脸发出声响,有的打响指等;也有的用弹舌来表现,虽然有些幼儿表现音乐方式不明显,但是极富想象力、创造力,整个活动都是以孩子为主体,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去尝试,不仅培养了幼儿初步感受节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所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探究精神,努力挖掘孩子的潜能。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与五大领域有机结合。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有机渗透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把语言引进音乐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法独具特色的部分。结合语言进行的节奏训练非常的有趣又没有任何难度。例如学习交通工具时,我们可以请孩子说出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交通工具,如卡车(x x)、摩托车(xx x)、公共汽车(xx xx),每一种交通工具代表一种固定节奏型(节奏基石),把孩子分成三组,每组反复念一个词,加上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就组成了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童谣、儿歌、唐诗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孩子们边念边加上身体动作,稳定的拍率、准确的节奏感在这里得到训练,一首儿歌可以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来为其伴奏,通过身体或节奏乐器甚至音条乐器来伴奏,合在一起就成了美妙的多声部作品了。通过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音乐或舞蹈的结构。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片进行即兴唱故事接龙。把故事用嗓音、动作、舞蹈、演奏、表演即兴的编成音乐舞蹈剧等等。
四、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对幼儿的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会听到很多世界名曲,如《狮王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欢乐颂》等;以往我们对音乐理论的知识,不会讲给幼儿,毕竟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理论的接触;例如:卡农。卡农的意思书面解释为:同一旋律以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在各个声部先后出现,后面声部按一定的间隔依次模仿前一声部进行,用这种手法写成的乐曲称“卡农曲”。轮唱曲即卡农曲的一种。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这种乐曲的特点,我们将幼儿分成五组,每一组拉成一圆圈,选择幼儿熟悉的歌曲例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第一个圆圈先开始顺时针转动并歌唱,第二句开头和第二个圆圈的幼儿一起唱,第二个圆圈的幼儿唱的同时也开始转动,以此类推,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圆圈进行,当歌曲唱完时,幼儿会发现第一个开始转动的圆先停下来了,然后再是第二个圆、第三、第四、第五个圆停下来,通过反复不同花样地进行,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卡农曲的形式,欣赏卡农曲的音乐,引导幼儿理解卡农的音乐感觉;在各项活动中不断挖掘幼儿创造力、音乐的感受能力。
奥尔夫音乐理念在托班的运用 篇3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中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要求教师带领孩子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带出学习方法,使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通过音乐活动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还能培养幼儿的一些道德品质。
一、利用音乐。消除孩子紧张的心理
托班幼儿刚入园,和老师、小朋友还不十分熟悉,大多数幼儿都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只是一味地用眼泪来诉说他们心中的恐惧。他们不愿意参加老师组织的活动,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为了让幼儿愉快、轻松、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拉近自己与孩子的距离。
我会播放一些幼儿熟悉的或者是一些动画片的主题曲,让幼儿随着音乐的旋律边哼唱边随意地做出各种动作,引导他们大胆参与,对敢于交往的少儿给予肯定。不管幼儿参与的情况怎样,或者唱得好不好、对不对,我都大声地鼓励、表扬,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大胆表现自己,提高音乐活动能力。渐渐地,幼儿对老师有了信赖感、亲切感,就能创造出和谐、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思维更积极,情感更丰富,也更乐于参加游戏,乐于与老师交往。
二、选择音乐,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的年龄较小,还不会主动交往,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音乐逐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例如,在组织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时,幼儿没有集体参与的习惯,就算是学会歌唱了,还是坐在座位上,不愿意站起来游戏。我决定从我们班几个比较活泼的孩子人手,我和他们围成了一个圆,手拉着手,一起边唱歌边做游戏。当那些坐着的幼儿看到同伴们和老师又唱又跳,玩得这么开心,也就产生了兴趣,主动地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要参与进来。
当和幼儿玩了几遍游戏之后,我突然之间又有了一个灵感,我还可以改变一下歌词,我把“看谁先蹲下”改成了“看谁先坐好”。果然幼儿的参与热情一下子高涨了许多。同时,我还选择了《找朋友》等一些音乐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来增进伙伴之间的感情。
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当有的孩子不愿意参加时,老师不能着急采用强制的方法让他们参加,这样不但不能取得效果,反而会让这些幼儿产生抵触情绪,更不愿意参加活动,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启发,让游戏的情节更有趣:“我们还可以拉个圆圈干什么呢?”“可以跑跑、跳跳、踢踢……”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兴致勃勃地创造出新的歌词和动作,玩得更有趣味了。宽松的环境,能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游戏,从而养成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习惯和能力。
三、针对歌曲,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
音乐活动《袋鼠妈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歌曲,曲调活泼、自然。歌词“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相亲相爱。”抒发了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我在活动准备时,特意搜了一张小袋鼠在妈妈育儿袋里的图片,还带了一条大的三角围巾,准备扮演袋鼠妈妈。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这一张袋鼠妈妈和小袋鼠的图片,问孩子:“这是什么小动物?”宝宝们说:“是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我接着问:“袋鼠宝宝在哪里呀?”宝宝:“在妈妈的袋子里。”我用歌曲里的句子回答:“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装个乖乖。”我接着说:“袋鼠妈妈走到哪里,就把袋鼠宝宝带到哪里,说明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怎么样?”这时候有一个小男孩说:“妈妈很喜欢宝宝,宝宝也很喜欢妈妈。”我说:“对,宝宝和妈妈相亲相爱,相亲相爱就是你喜欢我,我喜欢你。”可以用动作来表示。宝宝们马上就用相互拥抱来表示。然后,我们就开始一起听这首歌曲,我发现当幼儿听到相亲相爱时,他们会不自觉地抱在一起,你拍拍我,我拍拍你,表现出相互的喜爱。
四、音乐游戏,培养幼儿协作能力。
2—3岁的孩子特别喜欢听着音乐来表演,无拘无束地在充满想象的音乐世界里展示自己,他们尤其喜欢音乐游戏,因为它的生动有趣。但有的幼儿喜欢表现自己,影响了大家的协作。如在活动《网小鱼》中,需要两个同伴手拉着手做鱼网,许多小朋友当小鱼,一个跟着一个钻过鱼网。可一开始游戏时老是有小朋友游到中间不游了,其他的小朋友因为他都要停下来。每到这时,他们总是大声喊叫“老师,他又不游了。”或者责问那个小朋友“你怎么停下来了?”看到这个情景,我会问他们“游戏有趣吗?”“这么有趣的游戏因为一个小朋友总是停下来,让其他的小朋友都玩不好,这么做好么?”几次下来,现在每逢音乐游戏时,小朋友都会主动地去邀请同伴或者大家一起玩,不会出现因几个小朋友而影响大家的事情。因为他们也觉得只有互相协作,才能完得开心。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论文 篇4
一、结合音乐、语言和动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套综合性的音乐教学体系,其中融合了语言训练、听力训练和动作训练。语言训练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和韵律的体验,主要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对传统民歌或者儿童歌谣的演奏,让学生从中体会音乐节奏。听力训练在于培养学生在听音乐或者演奏音乐过程中对音乐的反应和感知能力,教师在做这种训练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在让学生在课堂欣赏的过程中加入声势训练,从而使学生在混入声势的音乐欣赏中提高听力感知力以及听力反应力。通过动作训练,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节奏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另一方面通过动作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提高其形体上的节奏表现。动作训练的方法主要也是通过声势训练,利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拍打、捶打等方式使人体发出声音。奥尔夫所追求的不是音乐本身,而是借音乐去寻找人类已经遗失或将要丧失的本质的、最可贵的东西,而要达到这种目的,唯有通过这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才能获得。所以称它为“基本的”“奠基性的”。
从高校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我国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刻板,只是单纯由老师在课堂讲授,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音乐是一门需要以学生自我体验为基础和重点的学科,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能单方主导教学课堂,这样会磨灭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会磨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学习音乐,融入音乐情境,体验音乐情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审美体验。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了这一问题和需求,在其课程体系设计中不仅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且注重探索新型教育方式,从音乐本原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多样化的音乐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其主要原因在于理念的人性化和适应性。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包含两大重要理念,分别是“原本性”理念和“人本主义”理念。其中“原本性”理念主要强调音乐的复杂性,音乐并不是单纯的、简单的形式,而是一种复杂的系统集合,在音乐本原中融合了语言、动作等相关元素,音乐的表现是这些元素的一个集合。而“人本主义”理念是在强调音乐教育应该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在教育中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最重要的目标,这与目前我国在教育中所强调的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目标相契合。从其本质上来说,“原本性”理念和“人本主义”理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从人本主义的理念中可以看出一定的原本性理念的特征。正如《奥尔夫传》的作者托马斯说的:“奥尔夫的思想是建立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并以儿童的自然特点和生理特点为出发点。自我游戏、说话和发出乐音都是未成年人对自己定位和对世界定位的原始表现,同时也帮助他们获得了社会交际的最初经验。”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高校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下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推进高校音乐教学。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只是让学生单纯地欣赏音乐,然后向学生讲授其中包括的乐理知识或是其他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方式的长期作用下,学生会渐渐丧失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只是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不能实现音乐水平的真正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确保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下教师可以将语言训练、听觉训练和动作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逐渐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音乐学习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和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
三、融合中西教学方法,完善音乐教学体系
不同国家的音乐都会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都是在其特殊的自然背景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都带有很深的民族烙印。不同民族的音乐也都有各自的精华和其所适应的情境,在学习不同国家音乐的时候要充分了解不同国家音乐的特点并结合自己本民族的特点。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音乐上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盲目引进西方音乐,西方音乐欣赏和乐理知识讲授在音乐课堂中占很大比重,教学体系单一,而传统的民族音乐在音乐课堂上不受重视,教师很少介绍,学生也很少关注。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音乐是一种融合性、包容性文化,尤其是在当下全球化大背景下,文化融合、音乐融合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传授一种形式的音乐,也不能盲目引进西方音乐而置本民族音乐于不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重视对本土音乐的学习,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丰富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情感体验,提高其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但是结合目前现实情况,教师在制作课程体系的时候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将西方音乐与传统音乐进行恰当的融合利用,设置合理的教学比例,使得高校音乐课程学习安排更加科学。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音乐教学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从高校音乐教学的角度来说,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的互动效果,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性的“条条框框”,其整体内容和方法都鼓励和启发人们自己去创造和安排,其自身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不断地发展、前进。就像奥尔夫本人所强调的:“走遍全世界的,不是我为表明一种观念所写的《学校儿童音乐教材》,而是那个观念本身。”因而奥尔夫教育思想和教学法是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
参考文献
[1]王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4,(7):52—53.
[2]王玮.奥尔夫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音乐时空,2014,(18):179.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论文 篇5
这套教案超级实用,正规早教中心应用教案.我自己也是宝宝妈哦,希望所有的宝宝都能
健康成长。
亲子早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哦,奥尔夫音乐课程详细教案,每一位亲子教师和妈咪们都值得拥有的,此教案共分4期,每期有11课都有配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案
学习目标:在学习匀速、变速节奏的基础上,培养宝宝学习音乐的兴趣,加强对音乐本质的理解和对韵律的把握,体验音乐的不同情感
课堂流程:
1、节奏问好
2、律动
3、复习上周曲目
4、学习新的曲目:引题、串讲歌词、念唱歌曲
5、结合曲目学习乐器的演奏及配乐表演
6、根据歌曲的律动进行体态表演
7、游戏表演
8、结合曲目进行美术练习
9、结束再见
教师要求:
1、活泼,朴素自然,循循善诱引导儿童表现原本的音乐
2、可用叫声、动作、食物、故事来做曲目引题
3、节奏表现稳定自然,同时善于带动宝宝和教师一起做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5445997757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论文 篇6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人体结构姿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动态的造型艺术。它作为广受欢迎的学前教育课程之一,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奥尔夫音乐理念的核心在于倡导让幼儿与自然亲密接触,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其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观念,备受全世界诸多学前教育者的广泛支持。因此,将奥尔夫音乐理念融入学前舞蹈教育,是激发幼儿舞蹈兴趣,提升幼儿学习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 奥尔夫音乐的概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2 奥尔夫音乐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创造精神的塑造,在课堂上,孩子用蛙鸣筒模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课堂中还让家长参与课程,父母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
2.1 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绝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2 创造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象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2.3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2.4 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其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挥的空间。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有所区别,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持续创新,不断地发展。
2.5 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3 奥尔夫音乐理念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3.1 教学形式提倡“综合性”
教学舞蹈多元化,让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具有综合性的首要条件就是将教学舞蹈与其他领域课程相结合,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奥尔夫音乐不是孤立的,通常和美术、艺术、诵读和戏剧等相结合,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而结合了音乐教学的舞蹈理念,立足于幼儿园体系,恰当地与幼儿园的周计划主题相匹配,融于各种學科领域之中,舞蹈教学形式有多种途径,可以配合幼儿园选取具有地域位置特征的文化,同时可以让幼儿体会多元化的知识和文化,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学会更多的知识。
3.2 教学理念上遵循“参与性”
让幼儿自然的感受舞蹈,体会舞蹈,摒弃传统的观念和教学模式,没有过分的追求舞蹈动作技巧和柔韧度以及动作的单调模仿,幼儿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动作,被动的参与者,而是主动的参与大自然,将身体与自然想融合,而是放松身心,将感受到的情绪与身体想融合,自然而然由内而外主动的参与者,让幼儿随声心动的感受最原始,最自然的肢体感觉,享受其中的乐趣并热爱舞蹈。
3.3 在舞蹈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式的技能训练 ”不可否认,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幼儿来说是最不可缺的,我们应当综合多种方法,促进幼儿在舞蹈教学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不仅要让幼儿融入自身的情绪体验,还要培养审美能力,在舞蹈和音乐中充分展现肢体动作,进而创新概念,幼儿的生活经验与舞蹈相结合,赋予舞蹈生动化,实不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兴趣去查找一些舞蹈视频资料,然后再领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舞蹈理念,并积极参与到舞蹈创作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技巧。
3.4 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相结合,体现奥尔夫的民族性
奥尔夫的教学活动大多都是采用家乡音乐作为舞蹈的基本材料,它的音乐与我国的很多歌谣节奏以及唱法及其相投,而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一本宝贵的财富,其中一些表面上形式简单、短小的民族音乐作品,却往往都是经久传唱,历久弥新的,如:歌曲《两只老虎》、《泥娃娃》、童谣《外婆桥》、儿歌《小白兔》、《大西瓜》,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等等,这些都是幼儿易于理解并且容易接受的领域。
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博大精深,教师应在以后的教学中,仔细领会其中的精髓,用以指导学前教学工作,努力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未来的、具有创造力、独创性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奥尔夫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师丰富舞蹈课堂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舞蹈学习空间,将舞蹈与情感相结合,自主创新舞蹈,运用舞蹈技巧来展示舞者的思想,真正感受到舞蹈的乐趣与魅力,最终达到舞蹈教师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涂远娜.奥尔夫音乐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与实践[J].黄河之声,2015(10):51.
[2]王菊.论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可行性[J].儿童音乐,2016(7):56-60.
[3]孙宏,李亚楠,王丹,等.基于幼儿园舞蹈教育现状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5(14):216-217.
[4]黃娟.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在高职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J].北方音乐,2014(14):176-177.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初探 篇7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原理
1.综合原理。艺术的进步有赖于科学的发展, 科学的发展又促进了艺术门类的划分, 分门别类的艺术一直是独立而又密切相联的体系。音乐发展到今天, 早已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的, 它是一种系统的整合, 歌唱、跳舞, 再加上乐器的演奏, 才能表达音乐丰富的内涵, 方能体现音乐真正的魅力。奥尔夫指出:原始的音乐就是从反映人类本来状况中产生的, 是人们原始活动的综合表达, 是人类外在活动和内在心灵的紧密融合。人类发明音乐, 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形式, 音乐总是和语言、动作、舞蹈以及劳动等人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 音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
2.创造原理。每个人都是从小长大成人的。面对纷繁多彩的世界, 每个孩子都有天然的敏感性, 好奇心驱使孩子时刻在思考, 感受所能接触的一切。对世界的理解, 每个孩子因环境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见解。小孩看到图画, 是有可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达图文内容的。小孩接触音乐, 是有可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表达音乐含义的。在没有受到社会环境过多污染的情况下, 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体验, 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种不同其实就是创造, 所以, 孩子有天然的创造性。作为音乐教育者, 我们的责任是挖掘孩子的潜能, 引导孩子从事艺术家的工作, 指导和鼓励孩子用音乐去创作, 发挥他们天赋的想像力。
3.人本原理。情商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 也是影响人们智力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人们往往不知道怎样去培养情商, 其实, 奥尔夫教育法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奥尔夫倡导, 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 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来开发孩子的潜能。原始的音乐就是要求人必须自己参与其中的, 音乐的作用是使人们成为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并乐在其中, 仅仅作为聆听者, 不是音乐活动的目标。以人为本, 释放孩子本能, 营造一种氛围, 让孩子自然地置身于音乐意境中, 亲身体验音乐, 在看、听、感中, 引导孩子学、做、唱, 在孩子跳和唱中, 促进其情感的宣泄, 培养音乐感, 推进情商发展。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既可以达到音乐就学的目的, 也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4.融合原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强调理念, 不搞固定的模式, 没有标准课程。它解开框框的束缚, 提倡音乐教育工作者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本国的文化, 结合民族的传统, 落地生根, 发出新芽。它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给各国各民族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形成各具特色的奥尔夫本土化特点。
按照融合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工作者就可以结合本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语言、各种民歌童谣甚至是地方方言来进行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音乐, 更容易被理解, 被接受。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音乐形式总是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因此, 即使具体内容不同, 只要理念相同,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就不会受时代、国家、民族、地理的局限, 而是可以不断融合, 推陈出新。
5.平等原理。平等原理就是平等的看待和对待每一个孩子, 认为每个儿童都是有艺术本能的, 都能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这个原理出发, 不预设前提而扼杀孩子的天性, 不认为哪个孩子有音乐细胞, 哪个孩子没有音乐细胞。在音乐教学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这与圣人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异曲同工。奥尔夫强调要引导每个孩子对音乐语言的理解, 从小培养儿童的节凑感, 体会乐曲韵律, 让孩子的天性在音乐世界里尽情挥洒。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优势, 也是它的可贵之处,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面向全体学生。音乐教育不为培养贵族, 而应重在启迪儿童心智, 开发人体潜能。要真正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 就必须面对大众, 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所有孩子都有机会感受音乐, 学习音乐, 表现音乐。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开放式教学。它打破传统音乐教学的“死记硬练”, 把孩子从吹拉弹唱的固定模式中解脱出来, 不再被动地只是听老师教, 教后自己练。而是造成一种环境, 把孩子由被动变主动, 老师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 把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和音乐基础知识融入到学生主动参与, 自然学习之中, 尽最大可能使孩子感受不到学习音乐的无聊、无趣、乏味。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它不提倡孩子老是被动地学习固化的音乐知识, 而是在传授本源音乐的基础上, 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 通过观察、体验而有所“悟”, 创造性地学习音乐。
4.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团结合作。它通过活动、表演、比赛等形式把孩子集中起来进行学习或演奏。由单纯的个体化训练引向团体合作、互学互帮的天地, 让孩子早早地体会主导与协助、团体和个人的关系,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孩的集体荣誉, 感受团结的力量。
5.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寓教于乐。它让学生“玩”音乐, 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 在“玩”中产生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 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群体协调能力, 玩中乐, 乐中学。
当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不是学习高深音乐技能的好方法, 只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 在利用奥尔夫教育法教学时, 既要充分发挥其优势, 也要明白其局限,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浅谈奥尔夫音乐及特点 篇8
关键词:奥尔夫的教育体系,特点,传播,实践,意义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音乐领域传来一种新的音乐———奥尔夫音乐。这一时期记载了我国教育大改革的历史轨迹, 中国音乐教育也在这一背景下经历了质的蜕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三十年, 在历经多轮课程改革后, 我国音乐教育观念逐渐成熟、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日趋合理、教学方法愈发多样化。在此过程中, “对国外优秀音乐教育体系的引进和发展”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例如, 德国的奥尔夫、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伊、日本的铃木镇一等都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探索出了各自理念中的音乐教育体系, 其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最为深远。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凭借其独特性和先进性在世界各国获得了广泛的传播, 并以其开放的态度接受着各国的反馈, 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过程。
奥尔夫教学法的创建者卡尔·奥尔夫 (1895-1982) 是一位卓有成绩的德国作曲家, 音乐作品在全世界经常上演。他同时也是位音乐教育改革先驱。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教材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他认为, 传统音乐教学法舍本求末, 过度强调技巧, 却忽略了音乐的生命、创造和表达。而这种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 培养儿童的乐感, 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 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热爱音乐。
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 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 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 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 去倾听, 辨别, 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随着科学的发展, 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 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 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 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 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奥尔夫音乐不是单纯的音乐, 而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化为原始的, 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 因此可以说音乐是一种综合的艺术。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 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 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 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 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 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 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从本土出发, 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 更为人们所接受, 具有通俗性, 人们更易懂。因此, 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 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 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 而是不断创新, 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 在这样的学习中, 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 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 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 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 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 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创造精神的塑造, 在课堂上, 孩子用蛙鸣筒摩仿秋夜的蛙声, 用腕铃描绘春江细雨, 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 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 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华夏爱婴还让家长参与课程, 父母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 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
如今, 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 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 表现音乐的丰富性。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 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 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奥尔夫音乐将会成为儿童学习的必选之一, 让更多的人在快乐中学习, 受益。
参考文献
《奥尔夫音乐教育对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商秀梅江西教育学报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卿上海教育出版社
奥尔夫英语音乐教育的应用性研究 篇9
教育是我国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采用有效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但原先我国的“教学方法多以句型训练、语法翻译、以汉语来讲英语的字母、单词、句子的老一套为主,教学趣味性差,不太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所以教学效果欠佳”[1]。目前,中国正大规模地推广一种新式的音乐教学方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该方式将枯燥的音乐教育音乐化、情景化,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儿童的潜能,开发儿童的右脑,同时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旨在寓教于乐。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是音乐教育的主流,可以说这是一种十分成熟的创造性教学方式。前人的研究表明,幼儿英语教育音乐化是可行的,能够广泛地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语音的敏感度,但并没有明确地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我将该教学方式应用于儿童英语教学,实践后取得了异常出色的效果和成绩,有效解决了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适合在中国大范围推广。我主要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英语早期习得中的作用,以及把奥尔夫教育中的优势运用到儿童英语早教中去。
儿童双语教育被认为是能启发儿童,开发儿童智力,帮助儿童树立另一种世界观,最终儿童成长为国际性人才的有效教育手段。而如何让孩子们习得英语也是我国一直在摸索的。国内儿童双语教育市场各式各样,有中国教师主持,亦有外国教师主持;有各类兴趣班,亦有各类辅导班;有亲子教育,还有家教式教育。但林林总总的教育方式普遍存在着英语环境严重缺失、语音标准化困难、母语控制强、儿童兴趣缺乏及“哑巴”英语等问题,这些问题正在挫伤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很多儿童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反思我国儿童英语教育的现状,总的来说,无非是两类形式。其一,过于强调语言习得。部分教育模式仍长期使用以单词、老师上课一字一句解析学习英语的陈旧模式,忽视了学生对英语及音乐的热情和环境对他们学习的影响,忽视学生在通过游戏音乐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吸收的能力。其二,过于强调兴趣培养。我国音乐教育传统模式是单纯地教唱英语,强调音乐性,缺失音乐的律动性、情境性。学生主要是模仿着老师的发音等,很被动。这类教育短期内,学生有一定的兴趣,但长期则无法提高语言习得能力,即学生只是简单地学会唱英文歌而已。这样单一的兴趣培养因为语言习得的缺失而丧失了长效性。在这两类教育中,更具有负面影响的是,无论家长还是教师均一味地追求出成绩,严厉地对待学生,若学生不能达到期望就将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由于每个人在学习能力方面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目标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老师的预期目标很远,于是他们自然对英语教学敬而远之,教师也无能为力。这正阻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步伐,导致每个人都学过英语却一直停留在初期阶段。
二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的,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完全获得知识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元素性”音乐教育,“元素性”包含了音乐的入门各要素,又包含音乐作为一个人自生生态平衡、人格全面发展的不可缺的因素这一重要原则。[2]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是旋律和节奏,而是儿歌等不同艺术形式的有趣的游戏。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声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它与传统的教育方法完全不相同,因为这其中把音乐融入了教育中。奥尔夫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学生“动”起来学习音乐,然而,这和我国音乐教学有很大的出入。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课堂上,教师的音乐引导会让学生沉浸在欢乐的游戏中,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着英语氛围的熏陶。“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重点在于让小朋友们在音乐游戏中无意识地学习英语。这不仅不会让他们对学习有不开心的印象,反而会使他们的学习效率提高不少,培养孩子的认知、体格及语言能力、韵律节奏感,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对英语、音乐的热爱。
“幼儿感知能力发展较快,除各种音程外,还可听辨一些简单的和弦;可以记住八到十六小节的乐曲;可以完整地演唱、演奏一般的乐曲。对音乐的兴趣逐渐增大”[3]。“奥尔夫英语音乐教育法”则是将“奥尔夫音乐教育”应用于儿童英语教育之中。“并且大部分儿童的模仿能力较强,在听到一个新的句子或词之后有一个几秒中的沉默期,这之后便能基本准确地发出听到的音”[4]。这个教学方法的应用,综合考虑了儿童的生理构造、儿童心理学、二语习得等各个领域所提出的儿童英语教育存在的现状和提出的问题。在该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以下五点是特别需要引起教学者注意和重视的。
1. 合适的音乐
根据语言习得的图式理论,奥尔夫音乐英语教学法中,首先要选取的就是节奏简单、具有重复性、耳熟能详的音乐。所以英文歌曲的选择应该为经典儿歌歌曲,歌词不必太难,只需要有几个关键词的出现就可以了。《快乐游戏》这本教材即具有以上特点。教材中的英文歌曲音乐动听,层次分明,在美国风行几十年,家喻户晓。在一遍一遍重复的音乐下,孩子会不自觉地跟着节奏拍手,会跟着音乐哼唱。儿童的学习能力是无法忽视的,只要他们重复几遍就可以完全记住音乐的旋律。旋律熟悉后,英文的词汇和句子马上就会习得。
2. 相符的游戏
“对于幼儿来说,玩耍和游戏都是他们积累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在玩耍中快乐成长,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和能力”[5]。如果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法真正融入英语学习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不仅强调好的音乐,更强调好音乐的参与性,即游戏和情景。因此,在教学之前,应设计好本次与音乐相符的游戏动作。比如一首简单的英文歌曲《Follow Me》,可以设计了七个动作(包括拍手、小花、兔子、翻手腕等),让小朋友一边哼唱一边跟着做动作。这些动作都是比较简单的,在平时小朋友们上幼儿园的时候也会接触到。一开始只有手或者脚的动作,一会以后换成难度稍大一点的手脚并用的动作。游戏中,大多数小朋友可以在几次重复之后一边唱一边跟着老师做动作并且在重复的单词“follow me”上声音比较清晰明亮,从而使他们在游戏中明白“follow me”的意思。
3. 变化
儿童注意力集中问题也是儿童教育中一个很难攻克的课题。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变化是吸引儿童注意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儿童的注意力大概只能集中半个多小时。一旦教学时间过长,孩子就会坐不住,并且可能使教学场面变得混乱。所以在教学之前,必须让小朋友们做好各项准备,比如上好厕所,尽量中途不出现各种突发状况。一旦中途停止教学很有可能会无法再次上课。音乐虽然可以吸引他们,但重复会让他们觉得乏味。而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游戏和情景启发则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有效手段。
4. 重复回忆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无疑,这在儿童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在每次上课前及上课后都应重复弹奏一下以前学过的歌曲。小朋友们一听到熟悉的音乐就会自觉地唱起来,这不仅可以让学过的英语单词更加牢记,还能帮助小朋友们纠正可能错误的发音。在一次一次的重复中,小朋友们可以不用音乐起调就自己唱出歌来,这时就可以不再重复前面的歌曲了。
5. 乐器
现在国内英语教育正在大力宣传“多媒体”设备,强调电脑、电视、触摸屏的应用,甚至在很多教学中,大家都是直接放录音,但有些设备播放的歌曲模糊,反而对孩子造成错误的指导。这样的教育手段完全不符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宗旨。电子设备的应用固然有其优势,但恰恰是儿童心理所不喜爱的。儿童喜爱可以直接触摸到的、能自己实践的教具,所以在“奥尔夫英语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选择用钢琴或者吉他来伴奏。这样一来,好处显而易见。其一,音乐不会失真。儿童的音乐分辨能力得到提高。其二,儿童的参与性提高。孩子们能直观地看到老师弹琴的样子,对音乐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老师甚至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触摸弹奏,同时强化教学内容。其三,因材施教。器乐教学方式是真正考虑到儿童习得能力的一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速度得到控制,并随时根据孩子的习得程度进行调节。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压力大大减少,能轻松地跟上老师的节奏。
在实践教学中,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对改变我国儿童英语教育的现状及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缺乏兴趣培养的英语教学的状态大有裨益。音乐是属于右脑习得记忆的,英语却是左脑记忆,右脑记忆很早就是公认的最佳记忆。“奥尔夫英语音乐教育法”正是利用了人类的生理习得功能,同时结合语言习得教学法、儿童心理学等,旨在让孩子在轻松愉悦地环境下进行有效的二语习得。
参考文献
[1]廖道胜.论中国幼儿英语教育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S3) .
[2]刘云松.浅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的认识[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4) .
[3]王丽红.儿童音乐心理学浅说[J].大舞台 (双月号) , 2008 (02) .
[4]张晓晴.当前中国儿童二语习得现状[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8.
[5]李妲娜.奥尔夫教学法 (Orff-Schulwerk) 在中国[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5 (03) .
奥尔夫节奏教学在音乐课堂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奥尔夫,节奏,朗诵,模仿,创编
一、奥尔夫节奏教学概述
卡尔·奥尔夫 (Carl Orff, 1895-1982) 法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人。1924年和友人一起创办了“体操—音乐—舞蹈”京特学校, 开始了他作为音乐家的生涯。奥尔夫不断地实践、创造, 终形成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技术迅速地在德国乃至全世界传播, 被公认为是对世界近现代音乐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的最重要的体系之一。
本世纪20年代, 受到当时的文化艺术思潮以及相关教育思想的影响, 奥尔夫通过京特学校的创办, 萌发了“建立一种新的节奏教育”的念头, 把音乐教学的重点从片面的和声转移到节奏上来。
奥尔夫在其音乐教育实践中发展了一种独特的音乐创作新风格, 他本人把这种新音乐称作“Elementar”音乐, 即“原本的”音乐。在教育行为上是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 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亲自参与, 甚至自行设计、即兴表现。这种表现产生纯粹的内心需要, 即是从本能中被诱发出来的。而能够把语言、动作、音乐融在一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节奏训练在这里既是入门的先导, 也是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奥尔夫认为, 这不仅符合于人类音乐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 也符合儿童的自然天性。
那么, 节奏是如何定义的呢?一般的音乐心理学理念认为, 节奏是通过声音的长短和有规律的轻重反复及其各种变化组合, 是音乐中时间移动的时值表现。
节奏在音乐中, 是音乐进行的时间的组织者。“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 不是旋律。” (奥尔夫语) 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 旋律则离不开节奏。所以,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 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基于此, 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二、奥尔夫节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我从事一线音乐教学多年, 对奥尔夫的“节奏教学”感触颇深, 本文着重谈谈奥尔夫节奏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 节奏朗诵
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是奥尔夫对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项伟大贡献。人们说话与歌唱在生理上和发声原理上有许多共同的东西, 如呼吸、吐字、音色的变化。所以, 利用语言 (说话) 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 令孩子们感到亲切。这也充分体现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因此, 语言进入教学可以说是奥尔夫主张的“适于开端”的教育观念的体现。
1. 从字、词开始节奏朗诵
字、词是语言中的最小单元, 孩子开始学说话就从字、词起。音乐中节奏也如此, 实际上就是固定节奏型, 即“节奏基石”。
在教学中, 我常从字词开始, 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节奏。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名字。一般孩子们的名字用二个或三个字, 少数是四个字的。学生朗读时, 基本上为以下节奏:
用学生自己的姓名进行节奏训练, 会使他们惊喜, 充满兴趣, 更易于记住这一音符。通过选择孩子们熟悉的词语, 来进行节奏训练, 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加强了所教的节奏型的训练, 加强了学生的节奏感。
2. 童谣、儿歌、诗歌的节奏朗诵
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许多的童谣、儿歌和诗歌。若从孩子们喜欢的儿歌、童谣或者诗歌开始节奏教学, 既能增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也更有利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箭双雕。
下例是一首童谣:
上面这首童谣中, 可以引导学生提取出以下3种节奏单元:
通过以上教学, 这些最简单的元素性节奏很快就被学生掌握。在轻松、快乐的朗诵过程中学习节奏, 何乐不为呢?
3. 歌词的节奏朗诵
歌曲教学在音乐课中不可或缺, 歌词又是歌曲的重要组成。歌词时值把握的准确程度, 很大一部分影响了歌曲的完整性。词曲的结合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重难点。要怎样朗诵歌词呢?当然是按乐谱节奏来朗诵。此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更准确地唱好歌曲。在歌词节奏准确的情况下, 加入音高不就是乐句了吗?这样做就打破视谱第一、先唱谱后填词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把教学中乐曲难点解决了。
例一:《青春舞曲》2/4
维吾尔族的民歌节奏较为密集, 歌词较多。在教唱前, 先让学生把歌词按节奏朗诵熟悉, 把字咬清楚, 音乐一出, 他们就马上会跟琴, 一首歌曲一会儿就会唱了。
(二) 节奏模仿
“所谓节奏模仿, 即不看谱, 通过动作和声响的模仿进行的节奏训练, 这是节奏教学入门时的教法, 这种练习最易把握节奏型的感觉和训练听辨与记忆能力。”节奏模仿也类似于“回声”, 教师用怎样的节奏, 学生也回应怎样的节奏, 这种方法还可以巩固教师所教授的节奏型, 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反应能力与协作能力。当然, 对于初级的音乐节奏的训练, 学生可用一种声势动作为模仿, 如拍手, 熟练后再加入踩脚、拍腿、捻指, 体验和发展更加敏锐的节奏感。
每节课五分钟的节奏模仿练习, 其一, 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 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二, 学过的节奏加以巩固, 温故知新;其三, 可以把本节课将要学的较难的歌曲、乐曲或是要欣赏的作品中代表性的节奏型, 通过节奏模仿练习得到解决, 并使之与后面的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承上启下。
(三) 节奏创编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贯穿始终的, 是一种对创造性精神和创造性能力追求的观念、原则。他认为, 节奏训练并不是简单重复、机械地训练, 它必须有敏锐的感知和主动的反应, “有感而发”, 具有个性特点化, 这也就是创造性能力训练、培养的开始。
1. 语言节奏创编
对于较小的儿童来讲, 从语言的创编开始进入节奏训练, 那是“适于开端”的教育观念。例如用“编一编”的游戏来巩固节奏型。在黑板上出示一句节奏, 如教师示范用语言表达:你好你好│同学们好│, 请同学们也用语言来即兴表示节奏, 于是大家会编起来:如此简单的一个游戏, 却使同学们从中得到了不同的感受, 也培养了他们的创作能力。
2. 利用节奏卡进行创编
节奏的组成最常用的全音符、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以及二分、四分附点音符和一些简单的休止符。把它写在一张张独立的卡片上, 让孩子们认读。当孩子们掌握简单的节奏卡时, 就可以让他们自由创编了。
(1) 填充式创编
教师摆出四张节奏卡片, 在儿童练习后, 撤掉其中的一张, 由儿童在所缺的位置上即兴地设计新的节奏型, 成为一道新的节奏练习题。
(2) 补充式创编
教师给出拍号, 摆出1~2小节节奏卡, 让学生们补充余下的小节 (一般为四小节) 的节奏卡。
(3) 完全式创编
让孩子们手拿节奏卡, 教师提出要求, 如拍号、节奏的疏密、小节数或特定的情境 (如下雨了, 火车开动了, 小朋友跑过来了) , 让孩子们创编, 他们会根据要求, 从平时的节奏积累和熟悉的环境入手, 完成节奏创编。如为《上学》写一节奏, 学生们就会:
利用节奏卡进行节奏创编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节奏创编的过程中, 要启发和引导学生, 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才能, 让他们的思路活跃起来, 并与生活和自然联系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编, 通过活动, 让学生觉得“我能行”, 增强自信心。也让他们在很好的创编气氛中, 相互启发, 发挥他们的独创性, 从而有更多的创意。让我们的节奏日益丰富, 成熟起来, 这也是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一种表现。
三、小结
奥尔夫创造了一种理论和实践的体系, 使儿童能够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世界, 节奏训练是入门的先导, 也是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作为音乐教师, 我们有义务启发我们的孩子与生俱来的节奏感潜能, 用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力, 走进音乐世界, 从中获得最完整、最全面的音乐享受。
参考文献
[1]李妲娜.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奥尔夫音乐教育:为了孩子的音乐 篇11
作为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所追求的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而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它打破了科学的系统性,摆脱了科学对音乐的桎梏,更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乐的起步。
原本性
与传统音乐教育不同的是,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不是单独的音乐表现,而是结合了动作、舞蹈、语言的综合表现,也就是“原本性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
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是适合于儿童的。正因为此,奥尔夫音乐教育可以说是为了孩子的音乐,让孩子在全身参与的过程中培养乐感,感受音乐。
综合性
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即兴性(或称创造性)
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有限,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因此具有对音乐的天然的创造性。
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如同艺术家一样,用音乐去挖掘、创作、发挥想象力。即使是没有乐器时,他们也能用手、脚、筷子等代替乐器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创造性。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
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
本土化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是开放性,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都能本土化。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人们可以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就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本土化的音乐更为人们熟知,且因具有通俗性而更加易懂和接受。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还能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可谓是个美好的设想。也正因为此,奥尔夫音乐教育才不会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下去,永不过时。
自生命开端的
音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智能,音乐是人人需要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在挖掘人人俱有的音乐潜能,是在开发和培养、发展这个天性,使孩子健康成长,去感受和体验音乐语言、节奏、韵律。
在奥尔夫音乐里,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是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其中创作自己的音乐,表现自己的感受。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论文 篇12
奥尔夫编写的音乐教材采用的是最原本的、最朴实的音乐素材, 如用简易、不断反复的固定节奏, 用易唱的五声音阶旋律, 用最常用的大、小调式, 用短小的回旋曲式……他用这些最基本的音乐表现要素来表达人类最本原的思想情感。他认为, 表达得越具有本原性、单纯性, 效果就越直接、越强烈。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主体性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 教育人才是目的。因此,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 使他们乐意参加音乐活动, 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 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同时, 也必须为今后要从事音乐艺术的孩子打好基础。奥尔夫说:“我想到的不是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教学, 而是最广泛基础上的教学, 哪怕是中等的和才能较差的儿童也能参加。”因此, 他主张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 在师生、儿童之间平等对话和交流中, 共同建构音乐教学活动。如:在校门外空地上上课, 教师爬到树上吹笛子, 孩子在地面上围着树干敲打乐器、唱歌、跳舞。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综合性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观认为: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 (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 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上看, 音乐、舞蹈、语言本来就是连为一体不能分割的。儿童从事音乐学习行为实际上就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再现, 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音乐范围之内。在综合性艺术观的指导下, 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组合了大量的自由吟诵、即兴舞蹈、歌唱、奏乐等艺术实践活动。可以说, 音乐、舞蹈、语言及创作、表演、欣赏等艺术实践活动的一体化综合性教学己经成为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注册商标”。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创造性的音乐教育
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样, 奥尔夫倡导的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正如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思想所确认的:音乐是一种必须由人们自己创造的音乐, 人们不是作为听众, 而是作为合奏者参加到音乐中去。奥尔夫还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 自己去创造音乐, 是最重要的。”因此, 仔细观察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就会发现:创造, 尤其是即兴创造在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中占有很大比例。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它对幼儿音乐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音乐教育应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奥尔夫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天性”、“儿童是音乐活动的源头, 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儿童的内在需要”。因此, 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的建构应充分尊重儿童, 促进儿童个性的自主发展, 必须研究和了解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将贴近儿童生活的素材和内容纳入到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去。例如, 奥尔夫就将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 儿童的名字、儿歌、童谣以及花草树木等作为词的起点。这些素材符合儿童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是儿童容易进入的天地。
二、音乐教育应整合多种艺术形式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 儿童不仅唱歌识谱、演奏乐器, 而且还自由朗诵、即兴舞蹈、歌唱、奏乐。这种歌、舞、乐三位一体与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形式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 同时也符合个体发展处于初始状态的儿童的音乐学习的天性。它为儿童创造了获得全面、丰富、综合的审美体验的机会。因此, 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避免人为地割裂各种艺术形式, 应合理整合各种艺术形式, 发挥它们的综合效应。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本身就是综合的活动, 只有将课程内容、形式、方法等综合起来, 才能促进儿童健全的审美心理的建构, 使其成为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三、音乐教育应注重发挥儿童的创造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论文】推荐阅读: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07-11
感受奥尔夫音乐08-18
奥尔夫音乐教育08-18
奥尔夫音乐节奏教案08-22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06-21
奥尔夫教学法音乐07-19
奥尔夫音乐教学教案05-16
拍蚊子奥尔夫音乐教案07-08
小班奥尔夫音乐小乌龟08-22
奥尔夫音乐的教学心得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