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文卷详解

2024-06-14

江苏高考语文卷详解(共3篇)

江苏高考语文卷详解 篇1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 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 ...... 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答案】C 【解析】A.tán/dàn,yè/yàn,nàn/nàn;B.xiān/xiǎn,bó/bó,xié/yè;C.dù/duó,zhǎng/cháng,jiě/xiè;D.cēn/ shēn,mǐ/mǐ,xù/ch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答案】D 【解析】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咸有机碳,封存于水生 海量 精品

生物体内。

▲ ▲ ▲

【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

【解析】属‚提取关键词‛题型。解题步骤:1.读题,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2.分层次,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题中要求‚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接着‛、‚最终‛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

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5分)(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

(2)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

(1)▲ ▲(2)▲。【答案】(1)安徒生;《海的女儿》。

(2)示例:愿上海世博会像我一样,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愿中国小朋友像喜爱我一样喜爱上海世博会。

我来到上海世博会,仍然生活在童话之中。

上海世博会为我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解析】一是要紧扣身份,如外国人、童话人物、首次来中国等;二是要体现祝愿或赞美。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海量 精品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答案】B 【解析】B.容止:仪容举止(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止‛即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②表现其妻之贤惠,④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⑥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答案】C 【解析】‚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答案】(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解析】(1)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

(2)要点:使、累其心、抑(副词。表示语气。相当于或许、或者。)、海量 精品

判断句。

(3)要点:所交、一时、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

附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过了一年,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世家荣耀。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悦从容。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则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忧。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都评说得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如果不是,就感叹道:‘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天下苍生赋税很重、生活困难,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强势出来作乱,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我作为妇人,死了还得能有夫君埋葬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因为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此处翻译值得商榷,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安居贫而不困,一是性识明而知道理,对上文的总结。可翻译为:她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的情形,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大多像这样。‚之所以‛可不必译出。)哎!她一生受我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悲痛。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写吗?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海量 精品

(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见复关,▲。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2)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3)诗云:“ ▲,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4)奇文共欣赏,▲。(陶渊明《移居》)(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6)▲,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答案】(1)泣涕涟涟(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行百里者(4)疑义相与析

(5)剑阁峥嵘而崔嵬(6)不知天上宫阙 又恐琼楼玉宇 【解析】‚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一句难度稍大,其他都比较容易。其中《诗经〃卫风〃氓》未选入教材但在《考试说明》规定的39篇之内,然而多年未考,今年再不考查,怕是说不过去。此外,这几年杜甫、苏轼都常考查,而李白一直未曾考过,今年考到实属预料之中。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 海量 精品

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海量 精品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解析】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解析】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答案】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解析】探究题。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想牛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练人。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谈 静 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 海量 精品

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很宜于入画,或者说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有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便懂得我所谓静趣了。

(选自来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括号内)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答案】C 【解析】A.‚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说‚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并非角度不同,而是‚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16.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答案】(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海量 精品

(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解析】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

思路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思路3:以‚…‛为线索,选取了那些材料来表现主旨。

思路4: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时间、地点、逻辑[并列、递进(层层深入)、正反对照]、情感变化等。

17.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答案】(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

(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 ‚静趣‛。

【解析】理解词句的含义。它包括三层次意思: 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深层含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分析句子的作用及表达效果,领悟句子蕴含的哲理,谈谈对关键句子的认识。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应注意的问题:①不要人为地‚拔高‛;②要学会多角度理解。

七、作文题(70分)18.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答案】略。

【解析】作文《绿色生活》写作引导

总体上说来,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相对于去年的‚品味时尚‛来说,相对容易些,不管城市还是乡村的考生都有话说,都有东西可写,学生不会在考场上看到题目出现顿时的思维休克,但真正要写好,也非容易。这类题目是典型的易写难工,要写好必须在立意上高人一等。

一、关于此篇作文的立意,可以写环保,面对当今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我们要提倡过一种低碳的绿色生活。但这是大部分考生在第一时间内的第一思维,如果仅从此角度而写,很容易人云亦云,造成撞车。

二、如果通过写乡村宁静自然静谧的田园生活,化大为小,仔细刻画乡土人情,写出充满乡间气息的古朴的自然风光,激起人们对乡间绿色生活的回归的欲望,那将会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如果更妙趣一点,就抓住‚吃‛等日常生活来写,写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吃‛上也越来越讲究了,越来越精了,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什么都吃,而 身体疾病也越来越多,因而提倡一种绿色生活的良好习惯,这样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四、如果立意更深刻写,将‚绿色‛看作喻体,‚绿色生活‛就是一种健康朴实平和的生活,‚绿色生活‛喻指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面对当今社会经济转型期,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人心浮躁,感到前途迷茫,自杀、他杀 海量 精品 的事件层出不穷,如‚富士康十二跳‛、前期校园恶性事件等,贪污、暴力、色情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如重庆打黑中落马的文强、北京的‚天上人间‛的覆灭等。对此呼唤人们过一种没有世俗污染的自然的生活,崇尚生活的本真,享受人间的真情真爱的‚绿色生活‛。这样的立意就更高远,必能引起阅卷老师的青睐。关于本文的文体,我个人认为写记叙文和时评文更佳,写记叙文可以通过描写写出乡村质朴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激起人们对乡村自然的‚绿色生活‛的景慕之情。写时评文,可以针砭时弊,激浊扬清,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果写议论文,写成总分总式,容易胶柱鼓瑟,过多扎堆,让阅卷老师产生视觉疲劳,难以出彩。

附:谢氏墓志铭

夫人享年三十七,用夫恩封南阳县君。二男一女。以其年七月七日卒于高邮。梅氏世葬宛陵,以贫不能归也,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润州之某县某原。铭曰:

高崖断谷兮,京口之原!

山苍水深兮,土厚而坚!

居之可乐兮,卜者曰然。

骨肉虽土兮,魂气则天!

何必故乡兮,然后为安?

海量 精品

江苏高考语文卷详解 篇2

1、C【解析】 A项中“峰峦”应读“luán”;B项中“执拗”应读“niù”;D项中“苦心孤诣”应读“yì”。【评析】此题考查正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认读能力,难度不大。

2、D【解析】A项中“段章取义”应为“断”;B项中“推祟”应为“崇”;C项中“眩耀”应为“炫”。

3、B【解析】“变换”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此题侧重于指云不规则的变化,故用“变幻”;传递:有一方交给另一方。传承:传递,接续,承接。此题去“接续”意,故用“传承”;“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此题只说“小花”,故用“赏心悦目”。【评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难度适中。

4、D【解析】A句式杂糅,改为“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或“大家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B搭配不当,“优美的舞姿”不能“萦绕在耳畔”,故去掉。C搭配不当,“开通”和“栏目”不搭配,将“开通”改为“开辟”。

5、C【解析】第一空要和其后的“烈得近不可闻”衔接,故选①;第二空和其后“最豪奢的新贵”对比,故选③;第三空前有“潮湿”,后有“飞不远”,故选②。

6、(1)所谓伊人(2)黄梅时节家家雨(3)门前流水尚能西(4)舍身而取义者也(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1)-(4)为一般性默写,易错字只有“伊”;(5)为理解性默写,抓住关键词“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来填写语句。【评析】此题考查古诗词名句默写,有直接默写,也有理解性默写。

7、(1)斯科特(2)保尔(3)武松【解析】三段材料分别选自;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元末明初的文学家的《水浒传》。【评析】此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设题提示性强,难度不大。

8、(1)示例一:不少初中生数学笔顺不规范;示例二:“火”“方”“忆”三个字笔画顺序很容易写错,特别是“忆”字【解析】读全图中信息,注意调查对象的人数和“按规范笔顺书写的人数”的比较、按规范笔顺书写三个字的人数的变化。(2)最后一笔是竖有下垂之意(下垂之感)【解析】观察图片,模仿老师的话的特点来写。(3)示例一:按照规范的笔顺书写汉字,写出来会很好看;笔顺混乱,写出来的字九不好看。示例二:笔顺规范对于写好汉字很重要。【解析】找出三位家人的共同话题,概括总结得出答案。【评析】本题综合考察了语言运用能力,难度较大。

9、将木头、璞玉和钻石进行对比,突出“拥有青春的人”所应具有的人生态度。【解析】段中作者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其效果是为了突出段意,手法和效果即是此题答案。

10、(1)完美天才(2)把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份事业做到完美,做到极致。【解析】(1)联系此处后面达﹒芬奇的例子,可找到现成答案;(2)联系此处前后,可概括出答案。

11、充满自信,敢于梦想,敢于行动。【解析】“我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歌璀璨的切面……呈现出来”可以看出其自信,“管事去想……很美妙的事了”可以看出其敢于梦想,:我不停挑战……精彩“可以看出其敢于行动。【评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难度较大。

12、示例:做人做事都要充满信心,要不断地战胜自己,颠覆自己,用新的胜利战胜旧的胜利,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解析】这句话和上文所举的桂纶镁的例子相得益彰,结合桂纶镁的品格来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即可。【评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语句和文章中心的理解能力,难度很大。

13、“我”和家萱都制作了让自己母亲“安心”的各种证明。【解析】家萱做了让母亲安心的海报,“我“有让母亲安心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这些是“我”和家萱相似的做法,可以概括出答案。

14、甲句“一张一张”“小心地”这些词,使描写更细腻,更能表达“我”的理解、无奈等复杂心理。【解析】甲句“一张一张”突出节奏慢而认真,“小心地”表达更细腻,再联系原文即可看出我的复杂心理。

15、烘托散步特殊的环境气氛,衬托“我”当时难以言喻的痛处。【解析】散文中的环境描写大部分是为了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再联系原文内容即可作答。【评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难度中等。

16、“散步”这一细节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前面大量的篇幅都是为这一细节做铺垫,以“散步”为题,文章构思显得更巧妙。【解析】联系前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文章层层铺垫后出现这一细节,主题在这一充满真挚感情的细节中得以升华。

17、示例:本为看似浅显,却蕴含深意,不仅表达了人们感同身受的对至亲的爱,也有作者对母亲的生命逐渐走向衰老引发的思考。【解析】联系原文的主题,综合两个材料的含义,答案应该是两个方面—情感和生命思考。【评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难度很大。

18、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解析】根据诗句描绘画面实际上就是用优美的语言解释诗句,在解释的时候抓住意象,第三句写山,第四句写白鸥,围绕二者在诗句中的特点描述即可。【评析】此题考查对古诗句的理解,难度很大。

19、愉悦、快乐【解析】根据上一题,可以获取信息:诗中写的都是乐景。乐景抒发乐情,联系原诗不难想到愉悦、快乐。【评析】此题考查对古诗情感的体会,难度不大。

20、(1)长,高(2)穿戴(3)躺着休息,睡觉,躺而不睡(4)偏爱【解析】“修”在文言文中最常用的义项就是“长、高”;“服”活用为动词,并和名词“衣冠”搭配,推断词义;“寝”

取其常用意;“私”活用为动词,和“我”搭配,推断词义。【评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难度不大。

21、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解析】注意句式为判断句,虚词“之”“者”的翻译。

22、头脑清醒,有自知之明【解析】透过行为看人物的性格特点,看别人后又和自己比较,足见其自知。

23、(1)处所(2)依附,依靠(3)知道,明白【解析】“所”作为名词,译为“地方、处所”;“依”取其常用以;“喻”可以根据后文推断,此处为“不喻”,后文有“始思鸥言”,开始不明白,才会有后来的重新思考,故推断为“明白”。

24、B【解析】B二者均为代词,它。A前者为介词“在”,后者为介词“比”;C前者为连词“因为”,后者为介词“拿”;D前者为代词“他的”,后者为语气副词,加强语气,可译为“可要”。

25、示例一:劝告人们要自主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示例二:说明爱与恨、祸与福相互倚伏,相互转化的道理。【解析】读懂文意,仔细分析燕子和鸥对话,把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可以总结出答案。【评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寓意(主题)的理解,难度较大。

【译文】海鸥在海中的小岛上遇到了巷子里的燕子。

燕子对海鸥说:“我能到您的处所,可是您不到我的处所,为什么呢?”海鸥说:“我性情孤傲又放纵,不喜欢依附人,这就是原因。”

燕子说:“我凭着依附人和他们相处,所以刮狂风的时候有遮挡,下冷雨的时候有遮蔽,烈日炎炎的时候有遮护。从这方面来看,您还是困苦的。”海鸥说:“我困苦却有不困苦的方面存在,不像你被困苦蒙蔽着因而没看到(自己的困苦)。

燕子说:“我之所以依附人,因为人(不仅)不憎恶我而且喜欢我。您认为我困苦,是嫉妒人喜欢我吗?海鸥说:“你说人对我,是喜欢,还是憎恶呢?”燕子说:“都不是。”海鸥说:“我因为性情孤傲、放纵、自得其乐,我不在乎人憎恶还是喜欢。如果按照人的看法,我不被喜欢,也不被憎恶。可是被人喜欢多么危险啊!”

江苏高考语文卷详解 篇3

2.古诗默写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①潮平两岸阔。② 松间沙路净无泥。

③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④ 但愿人长久。

⑤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⑥ 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⑦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⑧ 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⑨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⑩ 不应有恨,?

3.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1)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2)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3),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4)惶恐滩头说惶恐,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5)欲济无舟楫。,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欲上青天览明月。,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7)谈笑有鸿儒。(刘禹锡《陋室铭》)(8),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1.良 心(17分)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而我,也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小题1】在整个事件中“我”对父亲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将下表补充完整。(4分)

冷漠——()——()——感激

【小题2】通读全文,说说题目“良心”有哪些含义?(4分)【小题3】按照提示回答问题。(5分)

(1)分析选文第⑦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

(2)怎样理解第?段划线的句子?(3分)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小题4】文章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选择其中一组对比进行分析。(4分)

2.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甲】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象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象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象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看着那裹着灰沙的风从他面前扫过去,他点点头。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驰,象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象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胜利是祥子的!及至遇上顺风,他只须拿稳了车把,自己不用跑,风会替他推转了车轮,象个很好的朋友。

【乙】那是一个明朗的清晨,我和老师散步到一个较远的地方。但在我们回家的路上,天气变得闷热起来,好几次我们不得不在路旁的树下小憩。最后一次歇息在离家不远的一棵野樱桃树下。树枝茂盛又好攀登,莎莉文老师用手一托,我就上了树,找个枝杈坐了下来。树上真是凉快舒畅,于是莎莉文小姐提议就在这儿吃午餐。我乐坏了,答应她一定安静地坐在那里,等她回去把饭拿来。

忽然间风云突变,太阳的温暖完全消失了,天空乌云密布,泥土里散发出一股怪味。我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常有的预兆。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我一动不动地坐着,紧紧地抱着树干,一阵阵发抖,心中祈盼着莎莉文小姐快快回来。

一阵沉寂之后,树叶哗啦啦齐声作响,强风似乎要将大树连根拔起。我吓得抱住树枝,惟恐被风吹走。树摇动得越来越厉害,落叶和折断的小树枝雨点般向我打来。虽然我急得想从树上跳下来,却又不敢动弹。我觉得大地在一阵一阵地震动,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掉到了地上,这震动由下而上地传到了我坐着的枝干上。我惊恐到了极点,正要放声大叫时,莎莉文小姐赶到了,她抓着了我的手,扶我下来。我紧紧抱着她,为又一次接触到坚实的大地而高兴得发狂。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1.【甲】文中祥子拼命拉车为何最终没能够成功买到车?【乙】文中的海伦·凯勒收获了什么新的知识?(2分)

2.请结合文段简析甲乙两文在写景上有何不同。(4分)3.有人评价(A)段中的祥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有人评价(B)段中的海伦·凯勒被评为20世纪美国的十大偶像之一,他们在困苦中的不同结局给了你什么启示,请你在网上“读书吧”中跟帖发言。(150字之内)(4分)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皆若空游无所依依:依托B.斗折蛇行斗:北斗星C.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D.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之”,同“乃记之而去”中“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D.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伤仲永》)【小题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潭水的清澈。B.从乙文“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可以看出,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打扰这里的恬静的生活。C.甲乙两文都写作者仕途上遭受挫折,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D.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第②段侧重于描写,乙文第②段侧重于叙述。【小题4】翻译句子(4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5】甲乙文段中画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阅读《核舟记》,完成后面小题。

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__________,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日“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__________,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日“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高可二黍许许:(2)钩画了了了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中轩敞者为舱。(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小题3】王叔远在核舟上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文中哪些语句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觉?(3分)

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7分)【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年且九十()(2)方磨铁杵()(3)始一反焉()(4)媪自言姓武()11.【小题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且焉置土石 C 以君之力 无陇断焉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惧其不已 D 操蛇之神闻之 其如土石何告之于帝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_______________(1分)【小题5】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一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小题7】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1.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后面小题。雨晴【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小题1】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为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下一篇:读石嫣事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