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说明书

2024-05-22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说明书(通用8篇)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说明书 篇1

【商品名称】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

【拼音全码】ShuangQiSanLianHuoJunChangRongJiaoNang(BeiFeiDa)

【主要成份】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为复方制剂,含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辅料为: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硬脂酸镁。

【性状】胶囊内药粉为白色至黄色粉末,色泽均匀,间有菌粉色斑。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和腹胀,也可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及消化不良、腹胀。

【规格型号】210mg*24s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2-3粒,小儿一次1粒,一日2-3次。

【不良反应】未见不良反应。

【禁忌】1,抗酸药、抗菌药与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合用可减弱其疗效,应分开服用。2,铋剂、鞣酸、药用炭、酊剂等能抑制,吸附或杀灭活菌,不应合用。3,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注意事项】1、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为活菌制剂,应冷藏保存。2、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婴幼儿服用时可将胶囊内容物用温水或温牛奶冲服。3、避免与抗菌药同服。4、对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5、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6、请将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1、抗酸药、抗菌药与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合用可减弱其疗效,应分开服用。2、铋剂、鞣酸、药用炭、酊剂等能抑制、吸附或杀灭活菌,不应台用。3、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为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经适当配合而成的活菌制剂。三者组成了一个在不同条件下都能生长、作用快而持久的联合菌群,在整个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阻止致病菌对人体的侵袭,抑制有害菌产生内毒素,维持人体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

【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

【贮藏】密封。

【包装】210mg*24s/盒。

【有效期】36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3065

【生产企业】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

未见不良反应1婴儿服用可以剥开胶囊倒出药粉,用温水送服。2对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过敏者禁用。3当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4如服用过量或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就医。5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6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抗酸药、抗菌药与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合用可减弱其疗效,应分开服用。2铋剂、鞣酸、药用炭、酊剂等能抑制,吸附或杀灭活菌,不应合用。3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的功效与作用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和腹胀,也可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及消化不良、腹胀。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说明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母乳性黄疸患儿70例, 均符合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标准, 排除感染、溶血及遗传代谢因素, 实验室检查确定为高间接胆红素, 均为足月新生儿, 发病日龄3~5天。

1.2 分组资料

70例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9例, 女16例;发病日龄 (3.4±1.1) 天;体重 (3.9±0.8) k g;血清总胆红素 (2 8 0.0±34.9) μm o l/L。对照组男2 0例, 女1 5例;发病日龄 (3.8±0.9) 天;体重 (3.6±0.9) k g;血清总胆红素 (2 8 1.0±3 5.9) μm o l/L。两组患儿在发病日龄、性别、体重、血清胆红素水平方面接近。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停止母乳喂养, 间断蓝光照射及常规退黄治疗 (肝酶诱导等) 。观察组加用茵栀黄口服液 (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口服, 2 m l/次, 每日2次;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上海信谊医药有限公司生产, 每粒0.21g) , 1/2粒, 每8h口服1次, 溶于10ml牛奶或温水中服用。两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 且分别于用药前及治疗中测定血中总胆红素水平。

1.4 疗效标准

显效:肉眼黄疸基本消退, 血清总胆红素<85.0μmol/L;有效:肉眼黄疸大部分消退, 血清总胆红素8 5.0~1 7 1.0μm o l/L;无效:肉眼黄疸消退不明显, 血清总胆红素>171.0μmol/L。显效加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过程中胆红素水平下降情况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无论是第一天下降值还是日均下降值均大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疗效比较 (表2)

[例 (%) ]

由表2可见, 观察组显效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92,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15.88, P<0.01) 。

3 讨论

新生儿血-脑脊液屏障功能差, 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胆红素超过一定浓度时, 就可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因此, 积极治疗母乳性黄疸, 对减少高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属微生物调节药, 主要由嗜酸乳酸杆菌、粪链球菌、双歧杆菌组成。它能促进新生儿正常菌群在肠道的定植, 并且促进有益菌群繁殖, 抑制有害菌生长, 调整肠道菌群平衡。它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作用主要通过改善肠道内偏碱环境来降低β-葡萄糖醛苷酶活性, 从而减少肠肝循环, 使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同时肠道酸性物质产生使pH值下降, 肠蠕动受到刺激, 也可使肠道吸收的胆红素减少。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还能提高其摄取、结合、排泌胆红素的能力, 同时促进肝酶活性增加, 将葡萄糖醛酸与未结合的脂溶性胆红素结合, 形成水溶性胆红素而排出体外。

茵栀黄口服液主要成分有茵陈、栀子、黄芩苷和金银花。它的主要作用有抑制机体变态反应, 减少红细胞溶血, 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 促进胆汁分泌及排泄, 且能抑制β-葡萄糖醛苷酶活性, 促进肠蠕动, 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等作用。它还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扩张胆管, 加快胆汁分泌。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说明书 篇3

【关键词】小儿腹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小儿止泻贴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37-02

幼儿多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差,并受感染、天气骤冷、饮食不合理、食物过敏或胃肠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的发生,好发于秋冬季节,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被列为我国幼儿重点预防的“四病”之一。发病年龄段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居多,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偶伴体温升高、恶心、呕吐、腹痛,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多发疾病之一。根据文献记载[1],轮状病毒是诱发小儿腹泻疾病起源的首因,是1973年由澳大利亚人Bishop经电镜发现的一种肠道病毒,当患儿自身免疫功能降低,轮状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侵入患儿肠道,导致患儿肠道水和电解质的吸收能力降低,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恶性循环促进疾病的进一步加重。中医学在小儿腹泻的辨证论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属中医“泄泻”范畴,是由于脏腑娇嫩,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乳食不知自节,脾胃虚弱,遇寒温不能自调,一旦调护失宜,外易为六淫所侵,最终导致腹泻。单独使用西医广谱抗菌素类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疗患儿所有临床症状,因此,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止泻作用的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共同给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120例,均符合《儿科学》中有关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7个月至3岁,平均(2±1)岁;病程1~4d,平均(2.5±1)d;中医分型:湿热内蕴型26例,脾胃虚弱型34例。对照组中男28岁,女32岁;年龄8个月至3岁,平均(2.5±0.5)岁;病程1~3.5d,平均(2.5±0.5)d;中医分型:湿热内蕴型32例,脾胃虚弱型2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具有明显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同时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排除细菌性痢疾、生理性腹泻、阿米巴痢疾、食物过敏、霍乱、霉菌感染等引起的腹泻;同时,排除慢性腹泻急性发作期,腹泻时间<7d;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排除合并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肺炎等急症;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均征求患儿家属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大便病原学检查,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

1.3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常规给予补液,纠正水、钠电解质失衡,改善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处理。对于脱水明显的患儿,可静脉或口服补液。观察组给予小儿止泻贴外用,药物组成:胡椒、黄芩、地黄、肉桂、马钱子、大黄、羌活等;联合双歧杆菌联活菌胶囊口服,1次1粒,每日早晚各一次;对照组口服思密达冲剂口服,l岁以下,每日1袋;l~2岁,每日1.5袋;2岁以上,每日2.5袋。两组小儿在给药方面,均为3d,即1个疗程。经过系统治疗,对患儿的症状、体征及药物副作用进行对比。

1.4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临床儿科学》诊断标准,将小儿腹泻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类[2]:①显效:1个疗程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大便常规恢复正常,腹泻次数≤2次/d,粪便性状正常;②有效:1个疗程后,患儿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常规好转,腹泻次数减少至4次/d,粪便性状明显改善,但仍有一定比重水分;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伴随症状未见好转,粪便次数、性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思密达冲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显著,药物安全有效。

【关键词】小儿腹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小儿止泻贴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37-02

幼儿多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差,并受感染、天气骤冷、饮食不合理、食物过敏或胃肠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的发生,好发于秋冬季节,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被列为我国幼儿重点预防的“四病”之一。发病年龄段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居多,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偶伴体温升高、恶心、呕吐、腹痛,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多发疾病之一。根据文献记载[1],轮状病毒是诱发小儿腹泻疾病起源的首因,是1973年由澳大利亚人Bishop经电镜发现的一种肠道病毒,当患儿自身免疫功能降低,轮状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侵入患儿肠道,导致患儿肠道水和电解质的吸收能力降低,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恶性循环促进疾病的进一步加重。中医学在小儿腹泻的辨证论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属中医“泄泻”范畴,是由于脏腑娇嫩,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乳食不知自节,脾胃虚弱,遇寒温不能自调,一旦调护失宜,外易为六淫所侵,最终导致腹泻。单独使用西医广谱抗菌素类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疗患儿所有临床症状,因此,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止泻作用的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共同给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120例,均符合《儿科学》中有关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7个月至3岁,平均(2±1)岁;病程1~4d,平均(2.5±1)d;中医分型:湿热内蕴型26例,脾胃虚弱型34例。对照组中男28岁,女32岁;年龄8个月至3岁,平均(2.5±0.5)岁;病程1~3.5d,平均(2.5±0.5)d;中医分型:湿热内蕴型32例,脾胃虚弱型2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具有明显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同时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排除细菌性痢疾、生理性腹泻、阿米巴痢疾、食物过敏、霍乱、霉菌感染等引起的腹泻;同时,排除慢性腹泻急性发作期,腹泻时间<7d;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排除合并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肺炎等急症;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均征求患儿家属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大便病原学检查,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

1.3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常规给予补液,纠正水、钠电解质失衡,改善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处理。对于脱水明显的患儿,可静脉或口服补液。观察组给予小儿止泻贴外用,药物组成:胡椒、黄芩、地黄、肉桂、马钱子、大黄、羌活等;联合双歧杆菌联活菌胶囊口服,1次1粒,每日早晚各一次;对照组口服思密达冲剂口服,l岁以下,每日1袋;l~2岁,每日1.5袋;2岁以上,每日2.5袋。两组小儿在给药方面,均为3d,即1个疗程。经过系统治疗,对患儿的症状、体征及药物副作用进行对比。

1.4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临床儿科学》诊断标准,将小儿腹泻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类[2]:①显效:1个疗程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大便常规恢复正常,腹泻次数≤2次/d,粪便性状正常;②有效:1个疗程后,患儿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常规好转,腹泻次数减少至4次/d,粪便性状明显改善,但仍有一定比重水分;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伴随症状未见好转,粪便次数、性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思密达冲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显著,药物安全有效。

【关键词】小儿腹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小儿止泻贴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37-02

幼儿多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差,并受感染、天气骤冷、饮食不合理、食物过敏或胃肠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的发生,好发于秋冬季节,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被列为我国幼儿重点预防的“四病”之一。发病年龄段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居多,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偶伴体温升高、恶心、呕吐、腹痛,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多发疾病之一。根据文献记载[1],轮状病毒是诱发小儿腹泻疾病起源的首因,是1973年由澳大利亚人Bishop经电镜发现的一种肠道病毒,当患儿自身免疫功能降低,轮状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侵入患儿肠道,导致患儿肠道水和电解质的吸收能力降低,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恶性循环促进疾病的进一步加重。中医学在小儿腹泻的辨证论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属中医“泄泻”范畴,是由于脏腑娇嫩,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乳食不知自节,脾胃虚弱,遇寒温不能自调,一旦调护失宜,外易为六淫所侵,最终导致腹泻。单独使用西医广谱抗菌素类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疗患儿所有临床症状,因此,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止泻作用的小儿止泻贴,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共同给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120例,均符合《儿科学》中有关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7个月至3岁,平均(2±1)岁;病程1~4d,平均(2.5±1)d;中医分型:湿热内蕴型26例,脾胃虚弱型34例。对照组中男28岁,女32岁;年龄8个月至3岁,平均(2.5±0.5)岁;病程1~3.5d,平均(2.5±0.5)d;中医分型:湿热内蕴型32例,脾胃虚弱型2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具有明显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同时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排除细菌性痢疾、生理性腹泻、阿米巴痢疾、食物过敏、霍乱、霉菌感染等引起的腹泻;同时,排除慢性腹泻急性发作期,腹泻时间<7d;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排除合并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肺炎等急症;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均征求患儿家属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大便病原学检查,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

1.3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常规给予补液,纠正水、钠电解质失衡,改善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处理。对于脱水明显的患儿,可静脉或口服补液。观察组给予小儿止泻贴外用,药物组成:胡椒、黄芩、地黄、肉桂、马钱子、大黄、羌活等;联合双歧杆菌联活菌胶囊口服,1次1粒,每日早晚各一次;对照组口服思密达冲剂口服,l岁以下,每日1袋;l~2岁,每日1.5袋;2岁以上,每日2.5袋。两组小儿在给药方面,均为3d,即1个疗程。经过系统治疗,对患儿的症状、体征及药物副作用进行对比。

1.4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临床儿科学》诊断标准,将小儿腹泻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类[2]:①显效:1个疗程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大便常规恢复正常,腹泻次数≤2次/d,粪便性状正常;②有效:1个疗程后,患儿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常规好转,腹泻次数减少至4次/d,粪便性状明显改善,但仍有一定比重水分;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伴随症状未见好转,粪便次数、性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说明书 篇4

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均符合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并经B超、生化、电子肠镜或X线造影检查, 除外胃肠道器质性疾病以及糖尿病、甲亢等全身性疾病。32例中男13例, 女19例;年龄17~40岁, 平均29岁;便秘病程12个月至6年, 平均2.1年。所有病例治疗前1周未用或停用其他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

2 方法

2.1治疗方法鼓励患者多饮水、多运动、多食用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服用谓舒长通 (陕西博森生物制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每粒0.4g) , 2~4粒, 每日3次;培菲康 (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每粒210mg) , 2~4粒, 每日3次;治疗4周。4周后复查肝肾功能, 记录不良反应及症状缓解情况并随访。2.2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以排便时间、次数、大便性状及伴随症状改善为依据。治愈:2d以内排便1次, 便质转润, 解时通畅, 腹胀或排便伴随症状消失, 短期 (暂定4周) 不复发;好转:3d以内排便, 便质转润, 排便欠畅, 伴随症状明显缓解;无效:症状未改善。治愈率加好转率为总有效率。

3 结果

本组32例中治愈20例 (62.5%) , 好转10例 (31.3%) , 无效2例 (6.3%) , 总有效率93.8%。随访2个月, 治愈20例中复发6例 (30.0%) 。复发病例再用该方法治疗后仍然有效。不良反应:共有4例 (12.5%) , 其中稀便、腹痛各2例;32例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4 讨论

功能性便秘具有较高的患病率, 在亚洲人群中可达14%[1]。近年来,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青年人便秘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 严重影响现代人的生活质量, 造成工作和生活的不便。我国有研究发现, 在临床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的患者中, 经内镜检查有2 2.6%的人由于长期滥用泻剂而出现结肠黑变病[3]。因此, 合理选择药物对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极为重要。

谓舒长通主要成分为动物胆汁提取物、槟榔粉、维生素B1等。动物胆汁提取物中含有胆酸、胆盐、胆红素及乙酰胆碱样物质, 能促进肠肌兴奋, 增强结肠肌收缩, 促进胆汁分泌, 改善胃肠功能, 帮助脂肪在肠内消化吸收, 排除体内毒素, 促进维生素B族和K族的吸收。槟榔碱有拟副交感神经作用, 亦能增加肠道蠕动和胃黏膜分泌功能。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缺乏时乙酰胆碱水解加速, 致神经功能传导障碍, 影响胃肠功能。

便秘患者常有肠道菌群的紊乱和过度生长。培菲康含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 它们组成了人体的肠道益生菌群生物屏障, 对人体消化道具有整肠作用, 从而对腹泻、便秘及肠道感染起调整及治疗作用[4]。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谓舒长通与培菲康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

参考文献

[1]Talley NJ.Definitions, epidemiology, and impac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J].Rev Gastroenterol Disord, 2004, 4 (2) :S3.

[2]杨新庆, 喻德洪, 黄莲庭.进一步提高慢性便秘的诊治水平[J].中华医学杂志, 2000, 80 (7) :486-495.

[3]侯晓华.重视慢性便秘的规范治疗[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7, 19 (3) :131.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说明书 篇5

【关键词】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3.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6-0053-02

小儿腹泻也被称为是小儿消化不良,是小孩在婴儿时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的表现[1],患者主要是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一旦出现腹泻以后,治疗不及时就会造成小儿体内电解质紊乱,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小儿的生命安全。临床发现,对小儿腹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进行进一步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改善,因此逐渐在临床上被使用。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腹泻患者,分别采取复合维生素B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以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兼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试验选用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个月到3岁之间,平均年龄(1.1±0.7)岁,其中腹泻低于3d的患者35例,超过3d的患者15例;稀水便40例,黏液便10例;腹泻1d超过4次,但小于6次的患者22例,1d超过6次低于10次的患者28例;对照组5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个月到3岁之间,平均年龄1.2±0.6岁,其中腹泻低于3天的患者35例,超过3d的患者15例;稀水便38例,黏液便12例;腹泻1d超过4次,但小于6次的患者例数23例,1d超过6次低于10次的患者例数27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复合维生素B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除采取上述治疗方法外,兼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剂量为:年龄在1岁以下的患者每天服用2次,每次服用0.5g,年龄在1g到3岁之间的患者每天服用2次,每次服用1g[2]。同时还冲服蒙脱石散剂,剂量用法为年龄在1岁以下的每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1g,年龄在1~3岁之间的每天服用2次,根据具体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每次服用1~2g。两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以口服或者是静脉注射的方式补液和补盐,避免患者出现体内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并且指导喂养,疗程为3d[3]。

1.3 疗效判断及依据[4] 疗效判断的依据:痊愈:3d内患者的腹泻、呕吐等临床相关症状消失,大便次数也正常;有效:d天内患者的腹泻、呕吐等临床相关症状有所缓解,大便次数也基本恢复正常;无效:3d内患者的腹泻、呕吐等临床相关症状没有消失,大便次数也仍然较多,处于不正常状态。临床总有效率=(痊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50*100%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结果表明,治疗组50例患者中,痊愈人数有24人,所占百分比为48.00%,有效人数有22人,所占百分比为44.00%,无效人数有4人,所占百分比为8.00%,总有效人数达到46人,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痊愈的人数有18人,所占百分比为36.00%,有效人数有19人,所占百分比为38.00%,无效人数有13人,所占百分比为26.00%,总有效人数达到37人,总有效率为74.00%。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6.00%,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婴儿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影响小儿对营养的吸收,对小儿的成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腹泻会造成小儿的身体素质较差,抵抗力也较差[5]。蒙脱石散属于肠粘膜保护制剂,可以有效地保护肠粘膜屏障,对于消化道粘膜有着较好的覆盖作用,并且可以通过与粘液糖蛋白的相互作用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能力,阻止病原细菌等入侵,但是其作用效果比较缓慢,因此临床效果有待提高,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能够很好地适应患者肠胃环境,具有更大的缓冲作用和适应能力,能够起到有效治疗腹泻的作用。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分别采取复合维生素B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以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兼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良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各方面的治疗开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关琴.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3):1800-1801.

[2]石美珠.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1):143-144.

[3]梁荣梅.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8):1234-1235.

[4]张立恒,郑玲.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联用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100例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4):650-631.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说明书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例SAP患者为观察对象, 均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1]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处于急性反应期,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 (APACHE-Ⅱ) 评分不低于8分。临床表现为腹胀、腹泻、恶心呕吐, 上腹部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排除伴肠麻痹、胆道梗阻病变, 肠穿孔、肠瘘、脓毒症所致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 复发性SAP、精神疾病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其中男40例, 女20例;年龄31~67岁, 平均 (57.5±4.0) 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6小时, 平均 (8.6±3.1) 小时;病因:胆源性20例 (33.3%) , 高脂性24例 (40.0%) , 大量饮酒16例 (26.7%) ;并发症:胰腺脓肿25例 (41.7%) , 假性囊肿15例 (25.0%) , 呼吸功能障碍12例 (20.0%) , 胰腺及周围组织坏死10例 (16.7%) , 肾功能障碍8例 (13.3%)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0例 (16.7%) , 糖尿病5例 (8.3%)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行去除病因治疗, 胆源性SA P经胆总管探查, 行取石或胆囊切除治疗;高脂性SAP予以降脂治疗;酒精性SAP给予抗胰液、胃酸分泌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禁食、胃肠减压、补液、解痉、止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及抗感染治疗。对照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 入院后2~3天于胃镜引导下置入鼻空肠管 (导管远端放置于空肠) , 置管后8小时给予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的肠内营养乳剂 (TPF-D) 500ml, 初始速率25ml/h, 12~24小时后逐渐增加剂量, 2~3天内增至80ml/h, 肠内营养液总量维持在2000ml/d。每输注4~5小时暂停1~2小时, 每次输注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管道, 保持管道通畅。初期热量和氮量不足由静脉补充。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0.21g/粒) , 4粒/次, 水化后加至肠内营养液中, 经鼻饲管注入, 2次/d。两组均治疗14天。

1.3 观察指标 ① 治疗前后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 检测白细胞计数 (WBC) , 滴定法 (酶促反应4 小时) 检测脂肪酶 (LPS) , 酶比色法 (麦芽七糖苷) 检测淀粉酶 (AMYL) , 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 (CRP) ,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及白细胞介素8 (IL-8) 。② 统计两组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③ 治疗前后分别对SAP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 以0~3 分表示, 0 分:肠鸣音消失, 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严重;1 分:肠鸣音明显减弱, 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稍有减轻;2 分:肠鸣音稍有减弱, 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明显减轻;3 分:肠鸣音正常, 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消失。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 SS 16 .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 ( ±s) 表示, 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表1) 治疗前两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 (表2) 治疗前两组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症状和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1、2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3、4分别为治疗前后组间比较

2.3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21.1 ± 2.5) 天,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30.8 ± 5.2) 天,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21, P < 0.01) 。

2 .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SAP根据病程进展可分为急性反应期、进展期和恢复期。其发病初期, 各种病因引起胰酶激活, 胰腺组织自身溶解和消化, 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炎症反应, 激活了机体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多种细胞释放出大量炎性介质, 使机体免疫反应失控, 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导致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3]。临床应将抑制炎症介质、内毒素释放, 调节肠道内菌群作为治疗SAP的主要途径。

胰腺“休息疗法”曾是治疗SAP的原则之一, 目的是避免刺激胰腺分泌而加重胰腺炎症反应。以往通过禁食来实现, 但长期禁食会致肠黏膜细胞凋亡、萎缩, 细菌及毒素移位等, 最终致患者胰腺等脏器感染而威胁生命[4]。因SAP患者处高代谢状态, 呈现明显的营养负平衡, 实施肠外营养虽可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 但长期的肠外营养对静脉损伤大, 且肠道失去食物机械刺激, 会使肠黏膜萎缩和屏障功能下降, 导致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移位, 胰外感染的可能性加大[5]。早期肠内营养可通过胃、十二指肠或空肠置管, SAP患者胃部合并症状的可能性大。为避免胃食管反流、呕吐、误吸的发生, 本文使用鼻空肠管给予营养物质, 可刺激肠道蠕动, 增加肠黏膜营养物质的供应, 加速患者肠道功能恢复, 并能保持胰腺相对静止[6]。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包括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和粪链球菌, 可调节菌群平衡, 在肠黏膜表面形成一层菌膜, 增强患者肠道的屏障功能;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 阻止致病菌繁殖、侵入[7]。

SAP患者因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 肠黏膜通透性增加, 导致肠道内毒素及细菌发生移位, 促使CRP、TNF-α及IL-8 等炎症因子大量产生。且S AP患者胰腺出现水肿、出血甚至坏死, 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胰液外溢, 胰腺分泌的LPS与AMYL等大量入血, 导致血清中两者含量明显升高[3]。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保护受损的肠黏膜, 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两者联合有助于纠正肠道菌群紊乱, 抑制有害菌产生内毒素, 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 增强肠道黏膜的防御功能, 改善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 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减少LPS与AMYL入血[8]。本文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WBC、CRP、TNF-α、IL-8、LP S与AMY L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改善又促进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 所以治疗后观察组症状和体征评分也优于对照组。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表明早期肠内营养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用较安全。

综上所述, 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综合治疗SAP效果较好且安全,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减轻炎性反应。由于本次研究收集样本数量较小, 且时间有限, 尚需不断扩大样本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 2007, 45 (11) :727.

[2]边晓玲.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J].苏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5, 25 (5) :896.

[3]谭崇友, 曹丹丹, 覃雪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不同时期肠内营养对肠源性感染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21) :5205.

[4]蒋欢, 蒋丽琳, 张凯, 等.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保护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 (11) :1496.

[5]许春芳, 黄晓曦, 沈云志, 等.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华内科杂志, 2011, 50 (5) :370.

[6]戴丽星, 何静.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感染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4, 43 (17) :2204.

[7]石屏屏, 吴玲云, 王建军.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 (11) :1489.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说明书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60例, 所有患者发病急, 病程≤2.5 d。患者大便呈蛋花样或稀少, 经便常规检测未见红细胞和白细胞, 少数小儿患者的白细胞数量3个/HP。对患者粪便进行细菌培养, 均呈阴性。利用ELISA对患者的粪便进行检测, RA-Ag为阳性。将6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相关医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60例患儿就诊前并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

方法:对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 (脱水治疗, 令患者体内的电解质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试验组在进行基础性治疗的基础上, 对小儿患者加用炎琥宁注射液, 剂量50~80 mg, 静脉滴注, 1次/d, 并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 1粒/次, 3次/d。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 静脉滴注病毒唑, 1次/d。根据病情的不同, 滴注3~5 d后, 观察相关疗效。对本组60例患儿均不使用抗生素。

治疗标准:依照急性腹泻临床治疗相关标准, 将临床疗效划分为以下3个级别: (1) 显效:患者经过72 h持续治疗后, 大便性状和次数恢复正常状态, 相关临床症状消失。 (2) 有效:经过72 h持续治疗后, 大便性状以及次数接近正常水平, 身体状态得到一定的好转。 (3) 无效:经过72 h治疗后, 患者无明显好转迹象发生, 甚至出现恶化迹象。

统计学方法:本试验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t检验以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情况:经过χ2检验, 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停止腹泻的平均时间经过t检验, 得出t=45.28, 两组相关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上述数据说明了利用炎琥宁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有显著疗效。见表1。

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其中, 轮状病毒是导致小儿腹泻的元凶, 也是造成小儿脱水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轮状病毒的发病机理主要是以不健康食物为载体, 入侵到小儿肠道中的上皮细胞, 并在此进行复制与转录, 令小儿患者的肠黏膜受损, 肠内绒毛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令小儿患者的肠道不能正常吸收营养, 造成营养吸收发生障碍, 致使患者肠道内的渗透压和以前相比增加, 导致患者出现了脱水性腹泻。在以前, 医护人员通过抗生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但这是在医疗卫生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的办法, 利用抗生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会造成小儿肠道功能紊乱, 肠内菌群失调, 令腹泻现象不能得到根本的缓解, 导致病情的加重。相关医学资料指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存在着病毒性血症之过程, 这样的过程会导致患者腹泻加重, 进而导致患者的肠道外器官受到损害。患者在轮状病毒肠炎病期内, 会导致细胞的免疫功能缺陷的情况, 令患者的免疫调节出现紊乱, 另外还会令患者的体液免疫的整体功能缺陷。所以将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的自身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加强, 是治疗该病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当前情况来看, 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没有最佳治疗药物, 病毒唑是治疗该病较为常见的药物。病毒唑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 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这种药物是有一定局限性存在的[2]。病毒唑对病毒腺苷激酶有着超强的依赖性。在使用该类药物的过程中, 会导致很强的依赖性。患者使用病毒唑的不良反应也相对明显, 从当前医疗情况与水平来看, 已经不建议将该药物进行临床推广使用。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的钾钠盐是炎琥宁的有效治疗成分。通过相关病毒的灭活试验表明, 该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有效将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灭活。并在根本上切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的相关途径, 在根本上抑制了病毒DNA或RNA的合成路径。切断了病毒的复制途径, 在根本上抑制了患者病情的发展, 进而将患者的病毒血症加以治疗。值得一提的是炎琥宁对小儿患者有着免疫调节的作用, 能够在根本上增强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同时炎琥宁也能将患者的脑垂体进行兴奋, 增加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 在根本上促进了ACTH的释放, 加强患者脑部垂体中ACTH的相关生物合成, 进而在根本上将患者抵抗病毒的应激能力加以全面提高, 促进病情的恢复[3]。

和成年人不同的是, 小儿的肠道菌群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导致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当小儿进食了不洁食物之后, 食物中的细菌会依附在小儿肠道内繁殖, 在腹泻的情况下, 肠道中厌氧菌的活性和以往相比下降约1 000倍。在发生腹泻的时候, 利用微生物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最为恰当。该种疗法能够在根本上补充肠道内的有益菌, 也能够促进双歧杆菌和粪肠球菌以及嗜乳酸菌在肠道内的活性。在肠壁处形成一个生物菌膜, 来抵御病菌的侵害, 将患儿肠道内部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加以改善, 将自身的免疫活性从根本上加以激活, 增加自身机体的免疫能力。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能够将其有益菌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肠道内部, 在患者的肠道内部形成一个有益的保护屏障。肠道中的双歧因子在相关内部的数量激增, 在小儿患者的肠道内部的巨噬细胞活性增加, 将患者的免疫力提高。另外, 三联活菌能够有效将人体内需要的有益菌加以补充, 将原本菌群失调的肠道调节到正常水平, 清除对人体有害的细菌, 进而在根本上减少了有害菌的生成, 减少了肠道内原性毒素的生成。就当前情况来看, 三联活菌胶囊是一种理想的肠道环境调节剂, 将炎琥宁注射液和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进行联用, 能够增强患儿的抵抗能力, 可以令患者的肠道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进而增强患者的身体功能。就当前情况来看, 尚未发现2种药物联用有并发症, 因此, 值得在临床中将其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分析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60例, 随机平均分成两组, 试验组利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的方式进行治疗, 对照组利用病毒唑进行治疗。依照病情不同, 制定325 d为1个疗程。结果:试验组相关医学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炎琥宁,双歧三联活菌散剂,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44-145.

[2]方鹤松, 魏承毓, 段恕诚.腹泻疗效判断的补充建议[J].临床儿科杂志, 2011, (8) :147-148.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说明书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腹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29例, 女31例, 年龄25~70岁, 平均 (50.31±7.81) 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27例, 女33例, 年龄27~72岁, 平均 (52.76±8.52)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病例纳入标准: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大便次数>3次/d, 且伴粪便性状改变;能配合治疗和随诊。病例排除标准:经大便培养有致病菌生长;B超、钡灌或肠镜检查诊断肠道肿瘤、肠结核、炎性肠病、肠道寄生虫等器质性肠道病变;合并影响本药物治疗的其他疾病;近3d内使用过抗生素、止泻药物及其他益生菌制剂;年老体弱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有腹部手术史或无法合作者。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腹泻及功能性肠病诊断标准》[2]。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联合黄连素片 (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治疗, 饭后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0.63g, 2次/d, 饭前口服黄连素0.2g/次, 3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片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黄连素片 (同上) 治疗, 饭前口服黄连素0.2g/次, 3次/d, 左氧氟沙星片0.2g/次, 3次/d。两组在治疗前3d和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治疗本疾病的相关药物, 治疗期间采取清淡、易消化饮食, 禁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14d、21d记录临床症状变化及复查大便常规。治疗3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并对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1年复发情况的调查。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治疗3周后, 大便次数1~2次/d, 大便常规、外形及性状正常, 腹部不适或腹痛、腹胀等伴随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大便次数2~3次/d, 大便外观基本正常, 为成形软便, 大便常规偶有红、白细胞, 偶有腹部不适、腹痛等伴随症状;无效:大便次数仍为3次/d以上, 水样便, 临床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 大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不改变。对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随诊, 并加以记录, 再次出现慢性腹泻的症状, 且符合慢性腹泻的诊断, 记录为复发。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病例数×100%;1年复发率=1年复发例数/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药物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及1年复发率比较, 分别见表1~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 对照组总有效率78.3%,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25.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检测肝、肾功能, 均未出现明显异常。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慢性腹泻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胀气、排气排便后疼痛、稀便与硬便交替出现等。易反复发作, 可达数月不愈, 有的长达数年甚至几十年, 临床疗效不能令人满意, 常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有病理性及功能性、炎性及非炎性, 社会、工作及生活压力, 环境污染亦会导致慢性腹泻。正常人体肠道内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微生物群, 形成了稳定的微生态系统, 必须保持其中各微生物菌群间的平衡, 而不易患病[3,4]。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慢性腹泻的重要一环, 调节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是微生态制剂, 为复方制剂, 其组份为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口服后, 在肠道吸收充分, 可迅速发挥作用, 其可抑制并清除肠道中的致病菌, 调整肠道菌群平衡[5]。临床主要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和腹胀, 也可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腹泻及慢性腹泻。其药理作用是直接补充正常生理性细菌,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抑制肠道中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的菌类甚至病原菌[6], 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 合成机体所需的维生素等物质, 并激发机体的免疫力, 从而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同时,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降低机体的过敏反应, 有利于治疗一些肠道过敏性的慢性腹泻。慢性腹泻发生后, 肠道微生态系统常会遭到破坏, 任其自然发展后, 微生态系统很难自愈并达到平衡, 腹泻就会迁延不愈。再加上临床中对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使病情加剧。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的使用, 会调整微生态系统, 对抗致病菌, 使肠道菌群尽快达到平衡状态, 加速治愈。

黄连素又名盐酸小檗碱, 是从黄连、黄柏等植物中通过提取处理后所得到的一种生物碱类, 其具有清热解毒的良好效果, 在中医治疗领域中具有显著地抗感染功效, 使用范围非常广。有研究表明, 黄连素还具有明显的预防血小板凝聚、降血压、抗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作用, 对于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一些常见疾病均能产生良好效果。此外, 研究发现, 黄连素能抑制结肠平滑肌收缩[7], 从而缓解腹痛。黄连素抗菌范围较广, 可阻止肠道致病菌侵袭人体肠道细胞, 减少致病因素,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黄连素还有一大优势就是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小。

本研究观察了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黄连素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及1年复发率, 结果显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黄连素治疗慢性腹泻的总有效率为96.7%, 左氧氟沙星联合黄连素组有总有效率为78.3%,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黄连素组的疗效明显有优势, 且两组1年复发率分别为25.9%和42.6%, 以上两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的结果与相关报道相一致, 表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黄连素对慢性腹泻的治疗, 总有效率高、1年复发率低, 均有明显优势, 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耐受性好, 安全性高, 可考虑作为慢性腹泻的成熟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 评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黄连素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方法 将120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黄连素治疗的观察组、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黄连素治疗的对照组, 观察两组治疗3周后的疗效及1年复发率, 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25.9%, 对照组1年复发率为4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黄连素治疗慢性腹泻安全、有效, 复发率低。

关键词:黄连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慢性腹泻

参考文献

[1]华建平, 马桂凤, 张秋寅.微生态调节剂对慢性腹泻的治疗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 2001, 21 (3) :186-187.

[2]刘劲松, 侯晓华.慢性腹泻及功能性肠病诊断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3, 10 (10) :578-580.

[3]王曦钟, 吕益中, 粱水权, 等.微生态制剂与胃肠黏膜屏障[J].中国基层医药, 2005, 12 (2) :217-218.

[4]侯鹏飞, 崔征.微生态药物治疗慢性腹泻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 2008, 29 (13) :42-43.

[5]魏中亮.培菲康联合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32) :55-56.

[6]BorruelN, CarolM, CasellasF, et a1.Increased mucosal tumour necrosis factora production in crohn’S disease can be down regulated ex vivo by Pro biotic bacteria[J].Gut, 2002, 51 (5) :659-664.

上一篇:横店之旅小学作文下一篇:中学生暑假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