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信任和爱融入教育

2024-09-26

将信任和爱融入教育(精选4篇)

将信任和爱融入教育 篇1

将信任和爱融入教育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实小振东 屠孝平

读了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我分享到了全美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发现雷夫老师是一个敢讲真话、有智慧、充满爱心的老师。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帮助孩子的教育事业中,是一种源自“真我”而奋斗的目标而乐此不疲。正如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曾说过的:“人类刻苦勤勉的重点就是获得幸福,因此才有了艺术创作、科学发明、法律规定,以及人类的变革。”雷夫把听从心灵的召唤,把“师”字写到了最大。看到在自己的辛苦努力下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让他感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即使在我无法思考的时候,这些学生所做的事情,依然能让我每天精神抖擞地提早到校。”读罢全书,我对雷夫老师的教育模式有了的认识: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源于信任

信任:书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温暖”。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的问题。开学第一天,雷夫就与孩子们玩游戏,让孩子们从游戏中知道: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雷夫老师允许学生有原因的犯错误,但是不能破坏老师对他的信任。当然他也愿意给学生赢回信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雷夫老师更加注重身教,像他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雷夫老师告诉学生:“只要尽力,考试不是那么重要,就算考坏,明天太阳照样升起,地球也不会毁灭。考不好只代表一件事:你还没有弄懂这个题目,老师再为你讲解一次”。雷夫老师以热情的教育态度,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作为教师,面对的是各色各样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总想着让学生整齐无痕地统一步骤,规范好自己的言行,让孩子们能乖乖地听话。既然如此,前提条件是学生能主动地听老师的,那大多数情况,老师都会很严厉,让学生对老师有种敬畏感,从而不敢亲近老师,做出不规矩的行为来,那么,老师的目的也达到了。对比雷夫老师,他却“以信任取代恐惧”,让孩子能真心实意地相信他。也正因为孩子对雷夫老师的“死心踏地”,也让雷夫老师更好地开展“寻找第六阶段”的有效活动,激发了孩子的自我要求意识的提高。

二、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在于巧用资源

雷夫老师很懂得教授方法,让孩子懂得学习,他特别重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学习。在他看来,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一个高段语文老师,可能更多的也是在思考怎样的阅读方式是适合学生的最佳方法,而雷夫老师他做得更为细致:他从为孩子选择读本,帮助不会阅读的孩子,让孩子对阅读作出评估,以及把阅读和世界联结起来,从小细节方面使热爱阅读的孩子能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行动口号吗?它应该有,应该成为每个孩子行动的目标,方向。一群平凡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在“成功无捷径”信念的支持下,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这位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做老师,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时刻不能忘记爱学生是我们的根本。“教育,从儿童立场出发”。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爱孩子,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将信任与爱融入教育,也是我读罢此书后,需更加坚定的信念。

将信任和爱融入教育 篇2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而课堂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而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 其标志之一就是看他的讲授艺术 (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 , 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若教师的讲授语言枯燥无味, 讲授方法千篇一律, 只注重自己讲, 忽视学生听, 长此以往, 不但会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无求学之意, 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转变教育观念, 弃旧扬新, 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 那么教师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吃透新课标, 领会精神实质

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 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改变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忽视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过分追求考试分数的错误想法。要树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处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能力和人格修养之间的关系, 积极倡导有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 注重联系生活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准确把握教材, 改进课堂教学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应不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材编排思想的基础上,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有目的地选择、运用教材中的内容, 把听、说、读、写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 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要经常组织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 接受熏陶感染。课堂设计要联系课堂内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三、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依据的。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呢?首先,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有趣、生动、新颖的教学情境, 在活跃课堂气氛上下功夫。“活跃”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 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 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 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来因材施教。在课堂上,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水平, 进行诱导和启发, 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 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感受与疑问,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四、鼓励质疑求异, 迸发创新火花

“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 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表现在质疑上, 有时候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质疑”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有质疑、有问题, 才会有思考、有创新。对待学生积极主动的质疑, 教师要珍惜, 同时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让学生各抒己见, 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

将环保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中 篇3

目前人们所关注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温室效应、臭气层空洞、酸雨等,都与化学有直接的关系,在化学教材中都有体现。因此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与利用,并对与生态有关的素材予以利用,一定要找到教育切入点,对多媒体视频、课件以及课堂讲解予以充分运用,保证环保知识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被形象生动地渗透进去,这一方面使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另一方面还使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得以增强。此外,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责任心得以增强。

化学学科包含着极其丰富的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化学中的很多章节都会有环保知识的相关内容,同时为学生提供有用的情景素材,像工业“三废”与生活污水排放的危害、空气污染指数、光化学烟雾、禁用含磷的洗衣粉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等。而且新课标也对化学教学有明文规定:“保证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生态及正确使用化学物质观念得以树立。”由此可见,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务必重视保护环境教育与化学知识教育的有效结合,将保护环境教育重点突出来,尽最大努力使学生环保意识得以树立。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理念

就本质而言,所谓化学,其实就是将实验作为学习基础、以学生为学习主导的自然性科学。此外,化学中的实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同时产生大量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被排入水中或者直接在空气中扩散,导致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实验教学中,是对学生环保教育予以加强的大好机会。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此外,对污染相对较为严重的演示型实验,一般会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式演示教学,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增强其感性意识,另一方面还能使排放有害物质的量得以减少,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增强,最终使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得到一定提升。

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排放废渣、废水以及废弃物一方面会对生态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健康。对于这种情况,就要求学生一定要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妥善处理剩余药品和废物。对于反应后的残余物,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或者作无害化处理。教育学生不能随便倒进下水道,这样不但会腐蚀下水道,而且会造成水体污染,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在生活实践中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仅靠严谨的课堂讲授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多种课外活动的形式,与当地经济发展时所遇到的生态问题进行完美结合,并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有一个环境在其周围的意识。并意识到污染物对生态自然所造成的危害,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关注环境,尊重环境,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要求学生不要乱扔白色垃圾;不要乱丢废电池;洗衣服时适量使用肥皂,不用合成洗涤剂;做饭时减少油脂、作料的污染,保持房间清洁,避免残汤剩饭,不往下水道里倾倒食物残渣和废食油等。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广大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理念,并不断探索其渗透策略,从而对高中生的环保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帮助其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其周围环境进行一定的保护。

参考文献:

肖震。高中化学课堂环保意识的渗透[J]。高中数理化,(24)。

将情感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之中 篇4

关键词:情感教育,融洽气氛,体育教学,师生关系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使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根本措施。为此, 教师应深钻教材, 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 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因素,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器械、跳跃等项目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顽强、勇敢的精神;游戏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遵守纪律、活泼乐观、进取创造等优良品质;韵律操、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的优秀品质;练习短跑可以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精神。在教学短跑时, 让学生观看大型运动会短跑项目的录像, 讲解并提出相应要求, 注重思想教育因素, 克服紧张、畏惧心理, 运用自我放松法, 想象自己在一个笔直的管道里跑步, 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转移注意力, 使学生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动作技术上, 这样既促进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也使他们进一步培养快速反应能力。

二教学方法触及学生情感领域, 满足学生精神需要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如教学立定跳远时, 通过“闯关”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 在规定的区域内, 要求采用立定跳远的方法, 连续向前跳三次, 看谁能“过关”。在投掷练习时, 采用游戏“炸碉堡”, 首先画好场地, 中间放一个瓶子, 表示“碉堡”, 规定投中得两分, 碰到得一分。形象化的教学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感到锻炼是一种享受, 而不是一种负担。学生的积极情绪一旦被激起, 对学习起到无穷的推进作用。

三营造融洽氛围, 激励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效率

感情是教育的基础, 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 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 把学生放在主人翁地位, 这样师生之间互相乐于接受, 产生心理相容、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教师对学生抱有炽热的情感、诚挚的友善, 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 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积极的情感回报。亲其师, 信其道, 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驱动力, 学生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课前, 教师准备器材, 画好场地;教学中, 教师勇于吃苦耐劳, 工作认真负责, 和学生一起做准备活动, 示范认真规范, 练习时积极为学生当陪练, 耐心帮助后进的学生,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学生, 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四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增进师生友谊

研究表明, 人们心理障碍的产生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学校和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而愉悦的学习环境, 营造一种好学上进、互相友爱、讲究文明的集体氛围, 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在这个集体中, 既有统一的活动, 又有显示个人才能的机会。这样的氛围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归属感, 而且能给他们带来自豪感和幸福感, 对发展学生的乐观、开朗、进取的性格大有裨益。

五建立良好、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影响教育工作的开展, 它使学生吸收尊重、诚实、友好、善良、平等、同情等道德经验, 增强趋善避恶的能力。教师的影响会长久地存在于学生的心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所形成的关系会产生长远的社会效果,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是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 必须进行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关系就是教师不仅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 而且把他们看作是具有各种特殊个人品质的人,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区别对待、高度重视。当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时, 学生则作为一个既有思想又有情感的人参与活动。这时, 教育活动就会真正成为影响个性的过程, 情感与情感交流的过程, 学生便能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白微.论情感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

上一篇:国有企业党建问题研究下一篇:形容好文章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