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建议重要性的认识

2024-05-18

对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建议重要性的认识(精选3篇)

对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建议重要性的认识 篇1

对学校布局调整及规划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县城镇化建设正在逐步推进,进城务工农民不断增加,他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强,这一现象导致了我县农村适龄儿童数量急剧减少,同时也给我县城镇入学带来巨大压力。过去那种布点多、分布散、规模小的学校布局已经暴露出规模效益低、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等弊端。对中小学布局作科学调整已成为提高我县整体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学校布局调整,绝不是简单的撤、并、建,而是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条件和方式取代传统落后的教学条件和方式,是教育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步骤。布局调整不仅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涉及到教育资源的迁移,还涉及当地党政和人民群众利益,甚至涉及到国有资产的产权处理问题,是一项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

一、政策导向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国务院、财政部、教育部等下达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解决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生上学远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我县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以此为契机,我县政府制定了本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布局整规划,掀起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高潮。

二、基本情况 修文县地处黔中,距省会贵阳38公里,总面积1075.7平方公里,所辖四镇六乡,总人口28万。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我县在“十一五”期间制定了《修文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并按规划逐步推进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我县在“十一五”初有各级各类学校151所,其中公办学校134所、民办学校17所。公办学校中,独立高中1所、完中2所、初级中学13所、小学70所、教学点39所、职业高中1所、幼儿园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中,完全中学5所、初级中学6所、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所、幼儿园4所。全县高中在校学生4345人、初中在校生15610人、小学在校生26696人、幼儿园在园学生5093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299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306人;公办学校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850人,小学专任教师1506人、幼儿园专任教师45人,特殊学校专任教师20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7人。

“十一五”末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7所,其中公办学校87所、民办学校10所。公办学校中,独立高中1所,完中2所,初级中学10所、小学50所、教学点14所、一贯制学校2所、职业高中1所、幼儿园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2所、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所、幼儿园4所。全县高中在校学生4447人,初中在校生13899人,小学在校生18329人、幼儿园在园学生4082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125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015人。公办学校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897人,小学专任教师1228人、幼儿园专任教师97人,特殊学校专任教师29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5人。

三、修文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实践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县深入进行了学校布局调整及规划建设,“十一五”初、末我县学校、教师、学生数对比如下:

学校数 教学点 39 14 一贯制 2 幼儿园 7 6 在校学生数 幼 儿 园 5093 4082 普特校 职 高 通中学 299 125 306 1015-231.7% 850 897 1506 1228 小 学 专任教师数 幼儿园 45 97-115.6% 高中 完中 初中 小学 特校 职高 高 中 初 中 小 学 特校 职高 十一五初十一五末对比1 1 0% 2 2 0% 13 10 70 50 1 1 0% 1 1 0% 4345 4447 15610 26696 13899 18329 20 29-45.0% 7 5 28.6% 学条件、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确实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坚持“建设一所,完善一所”的原则。调整前的学校基本上都存在规模小、设施不全的缺点,有限的资金过于分散使用,难以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学校合并后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以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设备,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修文县实验小学、实验二小、王官九年一贯制学校、扎佐中学等学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其次,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调整前,由于缺少教师,很多学校只能开出语、数两门课,一个教师包班的现象常常出现,因此,学生无从享受到优质教育。以扎佐一小、扎佐二小、六桶小学等为例,调整后,学校规模扩大,硬件与师资配备相对齐全,学生在音乐、美术等方面也 23.1% 28.6% 64.1% 14.3%-2.3% 11.0% 31.3% 19.9% 58.2%-5.5% 18.5% 从中可以看出:我县的学校数、学生数、教职工数均在减少,但办能享受到优质的师资资源了。

再次,农村寄宿制学校得以发展。我县已建成久长中学、六广中学、六桶中学、大石九年一贯制学校、洒坪中学等寄宿制学校。这些学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好食堂、供水、厕所、澡堂等生活必须设施,家庭困难住宿生一律按国家政策享受相应的生活补助,学校还安排生活老师负责学生生活及安全,解除家长及学生后顾之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了农村学生每天走十几里路上学的问题,给农村孩子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通过学校集体生活,农村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更容易养成现代社会的文明习惯。

目前,我县正逐步形成“一乡两校一园”的寄宿制标准化学校建设格局。为缓解城镇学生入学困难问题,龙镇、扎佐等较大乡镇将逐渐兴建第二、三小学,第二、三中学,县城内修文四中标准化学校也正在筹建当中。

同时,我县正在实施“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扎佐二小、洒坪中学已基本完成建设,扎佐中学、久长中学和六桶中学正在进一步的建设当中。按照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标准,坚持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建设,做到30年内不重复建设。要配足这些学校的教师和实验仪器、电化教育、信息技术、图书、体育器材等教学设施,加强管理,切实提高新建、扩建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办学效益的最优化。

(二)遵循的原则

1、坚持家长满意原则。全县学校结构布局调整要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来进行科学的设校布点,要作为一项关系民生问题的重要工程来实施。4 撤出学校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做好、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取得其同意后逐步实施。撤点并校后建办的寄宿制学校,必须让家长满意。

2、坚持分步实施原则。全县学校结构布局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根据以后5-10年及更长时期的人口流动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国家规定的有关学校建设的要求和标准,科学布点,按照资金投入能力、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接受程度,逐步推进,成熟一批调整一批。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并优先安排有危房改造任务的县城、乡镇所在地学校的布局调整。

3、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交通情况、人口覆盖状况,寄宿制学校基本实行“一乡两校”,允许极少数行程较远、交通不便的村级教学点暂时保留,避免“一刀切”。

4、坚持示范带动原则。要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学校进行布局结构调整试点,探索出学校布局调整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推广。要保证重点学校,兼顾一般学校,分乡分校逐步实施,促进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三)调整内容及措施

1、调整内容

(1)对学校布点的调整。按照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村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出生率、服务半径和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遵循“建设一所,完善一所”的原则实行学校标准化建设。

5(2)对学校选址的调整。学校位臵应选在交通便利、位臵适中、环境适宜、远离污染源、校区无架空的高压输电线路通过的地段,最好是尊师重教氛围较好的村庄。

(3)对学校规模的调整。根据各乡镇总人口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及相关规定,普通初中及小学的占地面积须达到相应的亩数,教学班必须达到相应的规模。

(4)对校园规划的调整。按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的要求进行合理布臵,力求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措施

(I)制定合理的标准,进行科学规划。无论是制定调整规划方案,还是在具体实施工作中,都要切合本地实际,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的标准也必须与地方实际相结合,不搞“大统一”。所谓标准的“合理”,就是要在“方便就学”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二者间找到切合点。

(2)确定合理“距离”,避免学生上学难。学校服务半径的确定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一个关键问题。有的地方规定,小学服务半径为1.5km,初中服务半径为10km。对于具体距离的确定,应以人为本、合理制定,确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学校布局标准。

(3)建立和完善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配套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因学校布局调整后出现的剩余教职工进行合理分流,既要使调整后的教师 6 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又要对分流的教师进行妥善安排。

(四)局限与不足

1、学生求学困难,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增加学生辍学率。据调查显示,在修文县,有近1/5的学生每天上学单程超过2公里,近1/10的学生单程在5—8公里,特别是在一些偏远乡村,交通十分困难,学生上学存在安全隐患。而学校因投资不到位,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设备,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造成学生求学难。

2、农村寄宿学校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学生生活条件较差。尽管许多中心学校提供寄宿服务,但是仍有一些乡村受资金所限至今无法解决学生住宿,不少学校即便能够勉强提供寄宿,条件也大多简陋,后勤配套设施难以到位,学生的生活、安全、卫生和医疗等缺乏必要保障,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中心学校班额徒增,大班额现象出现,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学校撤并后,学校规模扩大,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繁重的工作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被撤学校的资产处臵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目前,修文县一些已撤并学校的校产资源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很多搁臵的校舍如不尽快利用将很快破败,导致国家资产白白损耗和流失。

(五)对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思考

(1)以县域统筹为前提,统一调配资源必须站在区域战略的高度上,从城乡统筹的全局观出发,对县域全部的中小学教学资源进行重新调配,合理整合,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一是要根据人口规模、地 7 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布局调整规划和目标;二是在实施调整时,不强迫、不盲目,应按照一、二、三类学校三个层次逐级调整,形成连锁反应,保证顺利衔接。

(2)不断完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大管理力度。目前看来,寄宿制学校后勤保障和配套设施条件正在逐步完善,只有加大管理力度,充分用足用好住宿补助经费,才能切实保障学生和教师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3)固定资产合理使用,防止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对因布局调整而停办的学校,闲臵的校合土地,应加强管理,充分利用。首先要确定农村学校的产权,应当归村民集体所有的就归集体所有,应当归国家所有的绝不允许流失。其次,可以通过改变用途,挖掘其经济价值,并把所得收入用于学校布局调整,使得到保留的学校能够快速发展。对校舍和土地等不动产可具体采取改造、互换、转让、出租、拍卖等办法处臵。

(六)结语

对县域中小学校进行布局调整规划,是提高广大乡镇和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一个难得的历史契机,是党和政府采取的一项旨在优化农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臵农村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的重要政策。我县要充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尽快采取措施,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与建设,促进我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2012年2月

对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建议重要性的认识 篇2

1 县域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法律精神

1.1 政策导向

1986年,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 我国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当时, 各级地方政府以农村初高中为重点, 撤并了一批规模过小的“麻雀校”, 但并未过多涉及农村小学。

2001年, 国务院下达《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 以此为契机, 各地政府纷纷制定本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掀起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高潮。2002年和2003年, 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下达了《关于完善农村已无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各地政府也都加快了布局调整的步伐。据2005年初教育部发布的《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 2004年全年我国撤并中小学4万多所。

2007年6月9日教育部先后发出《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解决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生上学远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 要求各地立足本地实际, 充分考虑教育发展状况、人口变动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 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教学的原则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确保适龄儿童少年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1.2 布局调整规划内涵

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是指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 将比较分散的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适当集中起来, 重新进行区域中小学网点布局和规划, 以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的一项工作。

学校布局调整, 绝不是简单的撤、并、联办交叉, 而是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条件和方式取代传统落后的教学条件和方式, 是教育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步骤。布局调整不仅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 涉及到教育资源的迁移, 还涉及当地党政和人民群众利益, 甚至涉及到国有资产的产权处理问题, 是一项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 在推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时, 要正确、科学地理解党和国家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 结合民族贫困地区的实际, 认真调研, 科学研究, 合理规划, 并因时因地制宜, 分步骤实施, 逐步过渡, 积极稳妥地推进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2 南宁市横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实践

2.1 背景

目前, 南宁市横县拥有各类中小学733所, 其中小学677所, 中学56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6.4万人, 其中在校小学生9.6万人, 在校初中生5.4万人, 在校高中生 (含职高) 1.4万人。

随着横县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适龄上学儿童人数不断增加, 现有的中小学布局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最突出的问题是校点较多且分布不甚合理, 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严重影响了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 横县成立了横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并于2006年2月正式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编制工作, 目前, 调整工作已进入具体实施的后期阶段。

2.2 指导思想

2.2.1“五字方针”

以乡镇中心小学建设为重点, 带动撤点、合班、并校, 使中小学布点相对集中, 以达到资源配置集约化。可采取“撤、并、联、挂、改”五字指导方针。

2.2.2“五结合”思想

“五结合”即:与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相结合;与逐步建立完善乡 (镇) 中心学校和寄宿制学校体系相结合;与发展幼儿教育、农民职业教育相结合;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新机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相结合;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2.2.3“五坚持”思想

“五坚持”即:坚持依据生源定留舍;坚持依照地理位置合理设点;坚持因地制宜、集中建校;坚持政府依法确定和公布校点, 县级教育、财政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规划, 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保留学校;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实施, 根据各地生源、经济、地理等因素, 分五年或更长时间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任务。

2.3 调整内容及措施

2.3.1 调整内容

(1) 对学校布点的调整。按照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村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结合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出生率、服务半径和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实行“规模”办学的原则。

(2) 对学校选址的调整。学校位置应选在交通便利、位置适中、环境适宜、远离污染源、校区无架空的高压输电线路通过的地段, 最好是尊师重教氛围较好的村庄。

(3) 对学校规模的调整。利用指数法对全县学生数进行预测 (见图1) 。

根据各乡镇总人口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 全县7~15周岁学龄儿童由2005年的145018人增加到2010年148459人, 占全县总人口的13.08%, 其中小学段 (7~12岁) 由92879人增加到97933人, 占学龄人口66%;初中段 (13~15岁) 由52139人减少到50526人, 占学龄人口34%。

按规定, 普通初中占地面积不少于40亩, 学校规模必须在18个班以上;小学占地面积不少于10亩, 学校规模必须在6个班以上 (不含学前班) 。

(4) 对校园规划的调整。按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生产区等不同功能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力求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3.2 措施

(1) 制定合理的标准, 进行科学规划。无论是制定调整规划方案, 还是在具体实施工作中, 都要切合本地实际, 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 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的标准也必须与地方实际相结合, 不搞“大统一”。所谓标准的“合理”, 就是要在“方便就学”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二者间找到切合点。

(2) 保留必要的“一师一校”和“复式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实际情况, 对应该保留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 不仅要保留, 还要加强投入、加强管理、加强指导, 对教师进行培训, 并深化理论研究, 探索适应学校自身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 保证教学质量。

(3) 确定合理“距离”, 避免学生上学难。学校服务半径的确定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一个关键问题。有的地方规定, 小学服务半径为1.5km, 初中服务半径为10km。对于具体距离的确定, 应以人为本、合理制定, 确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学校布局标准。

(4) 建立和完善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配套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因学校布局调整后出现的剩余教职工进行合理分流, 既要使调整后的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又要对分流的教师进行妥善安排。

2.4 调整规划后的得与失

2.4.1 显著成效

从总体上看, 在横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 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确实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调整前的学校基本上都是规模小、设置安全, 有限的资金过于分散使用, 难以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学校合并后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 以改善办学条件, 更新教学设备, 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其次, 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调整前, 由于缺少教师, 有的学校只能开出语、数两门课, 一个教师甚至包揽全年级的课程, 因此, 学生无从享受到优质教育;以外, 部分农村教师为了赶集或干农活, 随意调整上课时间, 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调整后的学校优先聘用优秀教师, 辞退不合格教师, 优化了教师队伍。

再次, 农村寄宿制学校得以发展。这解决了农村学生每天走十几里路上学的问题, 给农村孩子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通过学校集体生活, 农村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 更容易养成现代社会的文明习惯。

2.4.2 局限与不足

(1) 学生求学困难, 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增加学生辍学率。据调查显示, 在横县, 有近1/3的学生每天上学单程超过3公里, 近1/8的学生单程在5公里~10公里,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乡村, 交通十分困难, 学生上学存在安全隐患。而学校因投资不到位, 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设备, 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造成学生求学难。

(2) 农村寄宿学校硬件建设滞后, 学生生活条件差。尽管许多中心学校提供寄宿服务, 但是仍有一些乡村受资金所限至今无法解决学生住宿, 不少学校即便能够勉强提供寄宿, 条件也大多简陋, 后勤配套设施难以到位, 学生的生活、安全、卫生和医疗等缺乏必要保障, 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 中心学校班额徒增, 教师教学与管理工作繁重, 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学校撤并后, 学校规模扩大, 校内寄宿学生增多, 由于并入学校的学生年龄小, 生活自理能力差, 因此, 教师除了承担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外, 还必须分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负责学生的课外生活管理, 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非常大。繁重的工作分散了教师的精力, 甚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 被撤学校的资产处置不当,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目前, 横县一些已撤并学校的教育资产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 仅以校舍为例, 或转让, 或出租, 或拍卖, 其所得资金并未全部投入到学校的修缮和改造, 而暂时搁置的校舍如不尽快利用将很快破败, 导致国家资产白白损耗和流失。

3 广西县域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践的启示

3.1 以县域统筹为前提, 统一调配资源

必须站在区域战略的高度上, 从城乡统筹的全局观出发, 对县域全部的中小学教学资源进行重新调配, 合理整合, 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一是要根据人口规模、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 科学合理地制定布局调整规划和目标;二是在实施调整时, 不强迫、不盲目, 应按照县办学校、乡办学校、村办学校三个层次逐级调整, 形成连锁反应, 保证顺利衔接;三是实施调整时, 教学资源由县里统筹安排, 师资安排以充实调整后的联办学校为主, 教学设备的调配以就近小学优先为原则, 兼顾中心学校、联办中学。

3.2 倡导就近入学, 扩大教育机会

“就近入学”是学生应享有的权利, 然而实际上, 布局调整实施后, 许多规划中规定的人性化措施并未落实, 地方上也往往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许多学生面临着无法“就近入学”的困难。因此, 地方政府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决策过程中应以农民为本, 力求尽量考虑解决中小学生就近入学问题, 同时还应为远距离的学生提供方便的就学条件。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带来的寄宿制问题, 应加强管理力度, 防止安全问题发生。有条件的地区应尽量安排校车接送学生上学。

3.3 完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 加大管理力度

从目前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所产生的问题来看, 寄宿制学校后勤保障和配套设施条件的严重不足以及管理力量的薄弱已成为制约调整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加大对寄宿学校的投入, 建设学校教学楼的同时, 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切实保障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生活。

3.4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解决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负担重问题

为了改变学校撤并后教师工作负担过重, 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 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寄宿制学校老师的工作负担。可增加一些寄宿制学校的编制数, 核定专职生活管理人员负责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工作。还可以通过跨学校教师交流互助, 如从教师资源富裕的学校协调教师到教师紧缺的学校去工作, 学校可采用轮岗制度分期分批轮派教师去工作, 以保证这些教学点的教学质量。同时, 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3.5 应实施以强带弱, 联合发展的兼并式调整

实践证明, 目前的调整方式, 过快、过急, 实施兼并式调整方法可使人、财、物、事等教育资源都归属同一单位。一旦归属学校的发展与个人息息相关, 即可有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

3.6 固定资产合理使用, 防止资产流失、资源浪费

对因布局调整而停办的学校, 闲置的校舍土地, 应加强管理, 充分利用。首先要确定农村学校的产权, 应当归村民集体所有的就归集体所有, 应当归国家所有的绝不允许流失。其次, 可以通过改变用途, 挖掘其经济价值, 并把所得收入用于学校布局调整, 使得到保留的学校能够快速发展。对校舍和土地等不动产可具体采取以下办法处置。

(1) 改造。将校舍改造为幼儿园、校办工厂、德育活动基地和培训基地等。

(2) 互换。通过政府, 将闲置的学校土地与有关单位互换, 扩大接收学校的规模并减少开支。

(3) 转让。将房地产有偿或无偿转让给上级部门或兄弟部门。

(4) 出租。在保证学校财产安全的前提下, 将撤并学校出租给承租人, 租金可用于对撤并学校学生进行补助等等。

(5) 拍卖。在有关部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 根据法律规定拍卖固定资产, 拍卖所得资金可用于接收学校的建设, 或对撤并学校学生进行补助等等。

4 结语

对县域中小学校进行布局调整规划, 是提高广大乡镇和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一个难得的历史契机, 是党和政府采取的一项旨在优化农村基础教育结构, 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 进一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政策。当前, 广西部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所凸显的问题已为我们下一步的调整工作提供了思路:一方面, 要尽快采取措施, 制止一些地方不合理的撤并行为, 并对已经造成的不良后果给予及时有效的调整;另一方面, 应尽快对各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及实施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与评估, 确保各地能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 促进广西农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贤伟.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负面影响[J].教育科学研究, 2007, (8) .

[2]黄汉如, 罗增雄.关于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6) .

[3]骆从良.调整中小学校布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2005, (2) .

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规划 篇3

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规划

早胜镇地处宁县南部,东与良平乡接壤,南接中村乡,西与焦村乡隔沟相望,北与春荣乡以川为界,全镇总面积106.37 K㎡,共辖17个行政村,1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490人,其中农业人口40379人。

教育布局结构受建设初期“一村一校”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教学点多、学校规模小、教育资源浪费、整体水平不高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相当一部分完全小学在校学生将陆续降至四五十名,按照现行学校经费体制及教师编制标准,这些学校一是经费短缺,二是师资紧张。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使农村小学生同样能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根据早胜镇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整体调整学校的布局结构,利用五年的时间过度、完善、巩固,在全镇集中办2所寄宿制完全小学,2所中心点小学,5所教学点;1所中心幼儿园,6所中心行政村幼儿园。

具体计划是:

一、2010年撤并:

⑴撤并屯庄小学五、六年级(五年级9人,六年级12人,总计21人)并入清华小学,保留四年制教学点;

⑵撤并刘家小学一、二年级(一年级5人,二年级4人,总计9人)并入李家小学;

⑶撤并胡家教学点三、四年级(三年级7人,四年级7人,总计14人)并入李家小学,保留一、二年级教学点;

⑷撤并沟圈教学点一、二年级(一年级3人,二年级5人,总计8人)并入院子小学;

⑸撤并谭腊教学点三、四年级(三年级9人、四年级7人,总计16人)并入遇村小学,保留一、二年级教学点;

全镇保留六年制小学14所,教学点5所。

二、2012年:

建办早胜寄宿制小学,覆盖北街、南街、遇村、谭腊4个

行政村,学生人数达到1100人。

⑴并入早胜小学学生857人:其中一年级103人、二年级

139人、三年级175人、四年级145人、五年级146人、六年级149人。

⑵并入南街小学学生166人:其中一年级25人、二年级2

5人、三年级30人、四年级25人、五年级27人、六年级34人。

(3)并入遇村小学3-6年级学生77人:其中三年级23人、四年级18人、五年级13人、六年级23人。保留一、二年级教学点,学生数39人,其中一年级19人、二年级20人。(谭腊教学点1.2年级10人并入遇村教学点)

全镇保留寄宿制小学1所,六年制小学11所,教学点5所。

三、2013年:

建办清华寄宿制小学,覆盖清华村、郭铺村、院子村、樊

村、来远村、西头村、六个行政村;学生数达到677人。

⑴并入清华小学学生143人:其中一年级21人、二年级20

人、三年级15人、四年级21人、五年级31人、六年级35人;

⑵并入郭铺小学学生122人:其中一年级19人、二年级1

2人、三年级20人、四年级24人、五年级20人、六年级27人;

⑶并入院子小学学生130人:其中一年级22人、二年级3

3人、三年级23人、四年级19人、五年级14人、六年级19人;

⑷并入樊村小学3-6年级学生95人:其中三年级36人、四

年级21人、五年级18人、六年级20人。保留1、2年级教学点36人,其中:一年级16人、二年级20人。(刘畔教学点1.2年级12人并入樊村教学点)

(5)并入来远小学学生117人:其中一年级21人、二年

级23人、三年级25人、四年级11人、五年级18人、六年级19人。

⑹并入西头小学3-6年级学生70人:其中三年级16人、四

年级13人、五年级17人、六年级24人。保留1、2年级教学点35人,其中一年级13人、二年级22人。

全镇保留寄宿制小学2所,六年制小学5所,教学点6所。

四、2014年:

建办南北中心点小学,覆盖南北、尚家、寺底三个行政村,学生数达319人。

(1)并入李家小学3-6年级学生132人:其中三年级32人、四年级36人、五年级37人、六年级27人。保留一、二年级教学点,学生数37人,其中一年级14人,二年级23人。(胡家教学点11人并入李家教学点)

(2)并入南北小学103人:其中一年级15人、二年级18人、三年级17人,四年级29人、五年级13人、六年级11人。

(3)并入尚家小学3-6年级学生84人:其中三年级27人;四年级20人、五年级19人、六年级18人。保留一、二年级教学点,学生数35人,其中一年级16人、二年级19人。

建办大庄中心点小学,覆盖大庄、屯庄、寺底三个行政村,学生数335人。

(1)并入寺底小学144人。其中一年级28人二年级23人、三年级26人;四年级22人、五年级30人、六年级15人.(2)并入大庄小学145人。其中一年级25人、二年级20人、三年级28人;四年级28人、五年级22人、六年级22人。(葡萄沟教学点9人并入大庄小学)

(3)并入屯庄小学教学点学生46人。一年级15人、二年级13人、三年级9人、四年级9人。

全镇保留寄宿制小学2个,中心行政村小学2所,教学点5所。

四、2015年建办:

1.早胜中心幼儿园,学生数达240人,覆盖南街村、北街村。

2.建办李家幼儿园:学生数达140人,覆盖李家村、曹家村。

3.建办南北幼儿园:学生数130人,覆盖尚家村、南北村、寺底村。

4.建办大庄幼儿园:学生数120人,覆盖大庄村、屯庄村。

5.建办清华幼儿园:学生数150人,覆盖清华村、郭铺村。

6.建办院子幼儿园:学生数达120人,覆盖院子村、樊村。

7.建办西头幼儿园:学生数达150人,覆盖来远村、西头村、遇村。

上一篇:禁毒征文作文下一篇:“五五”普法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