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仲裁办述职报告

2024-07-01

市仲裁办述职报告(精选7篇)

市仲裁办述职报告 篇1

市仲裁办述职报告

2014年,德州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大局,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以宣传扩源为重点,大力推行仲裁法律制度,全力拓展仲裁业务领域;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办案质量。案件受理数量实现“翻番”,案件标的额实现了“翻两番”,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面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组织开展“个人自主命题讲座”活动,每位同志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自主选择题目、自主设计风格和形式轮流演讲,现场点评。全年共开展讲座15次,提高团队意识和仲裁工作能力。二是开展知岗位、知职责、知标准“三知”活动。在梳理仲裁办工作流程基础上,将工作分工、工作目标、工作标准、时限要求和分管责任逐条逐项落实到人,签订责任状并上墙公示,做到人人职责目标时限明确,根治了“慵懒散”现象。三是实施了“白班上墙,工作督办”制度。对重点工作、案件实行“月中督办、月底通报,销号管理”,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四是狠抓建章立制、确保整改落实。按照整改落实方案要求,新修订完善办公办案制度28项,修订制度过程中既注重结合实际、详尽恰当,又注重提高操作性,办公办案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道路。

二、强化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仲裁法律意识 一是积极参与资本交易大会、12.4宪法日重大活动,现场指导、现场咨询、散发宣传材料宣传仲裁,收到明显成效。二是主动做好与各种宣传媒体的合作。先后在《德州日报》长期刊登“有经济纠纷找德州仲裁”提示语及招聘仲裁员广告、在中心广场大屏幕、行政综合楼及政务中心平面媒体播放仲裁公益广告、设立了仲裁简报、及时更新仲裁网站,印制宣传发放宣传材料8000多份。通过及时反映仲裁工作动态,介绍仲裁特点,公开典型案例,有计划、有步骤地宣传普及仲裁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仲裁法律意识和仲裁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坚持不懈开展“法律健康体检活动”。强化服务意识,改变工作作风,改“坐门等案”为上门服务。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点对点宣传,强力突破。主动免费帮助企事业单位审查完善合同,提供清理债权债务方面的法律服务、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9名工作人员组成4个调研小组,深入有关单位企业走访调研。走访企事业单位170余家,收到了仲裁宣传与法律服务双重效果。四是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拓展仲裁服务领域。加强与银行业、保险行业、律师业、金融办、房地产管理中心等相关行业和单位沟通联系,积极与政务中心、中小企业局、共青团等单位合作,开设仲裁法讲座,将仲裁法律制度列入对企业家的培训内容,提高仲裁影响力。以交通事故和医疗纠纷处理为切入点,争取各方面支持,开拓仲裁业务新领域。

三、紧紧把握公平正义主题,不断提高提高办案质量

一是修订完善各项办案制度,从案件受理、收费减免、秘书办案、办案时限、评估鉴定、法律文书审查、案卷移交归档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办案程序中的有关事项,确保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仲裁权威及公信力。二是借鉴其他仲裁委员会的经验,创新仲裁办案方式方法,积极开展了“仲裁确认”工作。通过为民商事合同提供仲裁确认,确保合同得到及时有效履行,减少了纠纷的发生。办案中,灵活运用调解手段,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共识和谅解,促使矛盾尖锐的经济纠纷得到有效解决,快速结案率达到90%、调解结案率达到50%。三是加强案件审查监督,保证案件质量。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重大疑难案件进行专家论证,确保案件审理质量。加强审理时限监督,积极清理积案、陈案,保证按时结案,不断提高办案效率。加强对办案仲裁员的监督考核,实行案件终身负责制和责任倒查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

市人民防空办班子述职报告 篇2

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成立于20**年9月,20**年5月完成单列设置,是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和市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2014年上半年,在广东省人防办、清远市委、市政府和清远军分区的正确领导下,清远市人防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桥头堡”发展战略,以建设“战备人防、效益人防、和谐人防”为指引,以实现“人防六个率先突破”为核心,深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较好地履行了人防工作职责。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2014年,市人防办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全省人防工作要点和我市发展整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2014重点工作和实施方案。在上半年工作中,市人防办调遣精兵强将,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指挥工程建设。一是推进市人防指挥所建设完善。其中指挥中心地面附属办公区完成验收、交付使用,今年3月,市人防办和下属2个事业单位迁入办公。二是完善人防机动指挥所建设。不断规范完善机动指挥所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扩展指挥所功能;同时,制订学习训练方案,加强相关人员对机动指挥所的学习训练,增强技术人员组织指挥能力,更好地发挥机动指挥所的功用。5月13—15日,组织参加了相关兄弟市机动指挥所协同训练。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省的考核。

(二)人防工程建设管理。通过加强“结建”工作,规范报建管理和质量监督检查,促使人防工程建设量质齐升。一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人防工程报建审批。二是全面落实人防工程专业监理制度和施工图设计专业审查工作。三是加强执法检查。拟定完善执法制度及相关资料,形成长效的不定期例行巡查。完善了一批执法检查设备,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执法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四是有序推进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开展。目前已获得国家人防办颁发的资质证书,完成质量监督手册编制,初步拟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初稿。

(三)人防工程维护管理试点工作。今年我市作为全省人防工程维护管理试点,目前已在调研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的人防工程产权(人防工程平时使用证)管理办法,计划待形成报告后提交市政府及省人防办,为省出台有关加强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制度提供经验。

(四)编制《清远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目前已完成初审。预计今年将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并纳入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使我市人防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五)警报通信系统建设完善。为巩固提高我市人防警报通信体系建设,我办着手开展市区警报系统优化改造、人防多媒体防空警报器建设工作。

(六)召开全市人防工作会议。4月11日,我办组织召开了全市人防工作会议,也是近年来首次召开的全市规模人防系统工作会议。会议部署了今年工作重点目标,对各县(市、区)人防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工作沟通和业务指导,有利于统一全市人防系统工作人员思想,共同推进全市人防建设的全面和谐发展。

(七)成立市民防协会。为加强我市民防行业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民防事业改革发展,在我办的指导下,3月10日,清远市民防协会正式成立。

(八)开展专题调研。为深化人防改革,力争在探索平战结合、融合发展的改革中取得新成效,今年上半年我办针对关系到我市人防事业发展的4个问题组织进行了专题调研,一是清远市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案;二是结建式人防工程的产权问题的建议;三是人防指挥所综合利用的建议;四是组建综合应急分队的建议。计划7月中旬可完成。

二、提升服务效能工作情况

今年来,为提升服务效能,提升工作水平,市人防办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推进审批制度改革。4月,我办按照省、市关于做好网上办事大厅建设的要求做到“二集中,三到位”和并联审批,对人防行政审批流程进行了优化完善,工程科加挂行政审批科牌子,相关审批人员全部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公。制定了《清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行政审批工作管理制度》,有效提高了审批效率。二是对现有审批程序进行重新梳理优化。3月,我办更新缴费流程,改为窗口统一开票完成收取易地建设费的方式,使群众可以直接在窗口开单交钱办理业务。切实方便了群众办事。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今年3月,我办及下属2个事业中心搬迁至新办公楼,为提高服务效能,规范办公秩序,我办先后制定了《清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办公秩序规范制度》、《清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战备值班制度》、《清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行政审批工作管理制度》、《清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指挥中心管理制度》,重新修订了《清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财务管理制度》、《清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考勤工作制度》。四是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各科室、中心加强了对内部人员的学习教育,开展了岗位职责测试、业务培训、政策法规学习、保密学习等活动,着力提升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从内部提升服务效能。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成立于20**年9月,20**年5月完成单列设置,是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和市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2014年上半年,在广东省人防办、清远市委、市政府和清远军分区的正确领导下,清远市人防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桥头堡”发展战略,以建设“战备人防、效益人防、和谐人防”为指引,以实现“人防六个率先突破”为核心,深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较好地履行了人防工作职责。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2014年,市人防办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全省人防工作要点和我市发展整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2014重点工作和实施方案。在上半年工作中,市人防办调遣精兵强将,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指挥工程建设。一是推进市人防指挥所建设完善。其中指挥中心地面附属办公区完成验收、交付使用,今年3月,市人防办和下属2个事业单位迁入办公。二是完善人防机动指挥所建设。不断规范完善机动指挥所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扩展指挥所功能;同时,制订学习训练方案,加强相关人员对机动指挥所的学习训练,增强技术人员组织指挥能力,更好地发挥机动指挥所的功用。5月13—15日,组织参加了相关兄弟市机动指挥所协同训练。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省的考核。

(二)人防工程建设管理。通过加强“结建”工作,规范报建管理和质量监督检查,促使人防工程建设量质齐升。一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人防工程报建审批。二是全面落实人防工程专业监理制度和施工图设计专业审查工作。三是加强执法检查。拟定完善执法制度及相关资料,形成长效的不定期例行巡查。完善了一批执法检查设备,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执法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四是有序推进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开展。目前已获得国家人防办颁发的资质证书,完成质量监督手册编制,初步拟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初稿。

(三)人防工程维护管理试点工作。今年我市作为全省人防工程维护管理试点,目前已在调研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的人防工程产权(人防工程平时使用证)管理办法,计划待形成报告后提交市政府及省人防办,为省出台有关加强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制度提供经验。

(四)编制《清远市人防工程总体规划》。目前已完成初审。预计今年将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并纳入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使我市人防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五)警报通信系统建设完善。为巩固提高我市人防警报通信体系建设,我办着手开展市区警报系统优化改造、人防多媒体防空警报器建设工作。

(六)召开全市人防工作会议。4月11日,我办组织召开了全市人防工作会议,也是近年来首次召开的全市规模人防系统工作会议。会议部署了今年工作重点目标,对各县(市、区)人防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工作沟通和业务指导,有利于统一全市人防系统工作人员思想,共同推进全市人防建设的全面和谐发展。

(七)成立市民防协会。为加强我市民防行业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民防事业改革发展,在我办的指导下,3月10日,清远市民防协会正式成立。

(八)开展专题调研。为深化人防改革,力争在探索平战结合、融合发展的改革中取得新成效,今年上半年我办针对关系到我市人防事业发展的4个问题组织进行了专题调研,一是清远市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案;二是结建式人防工程的产权问题的建议;三是人防指挥所综合利用的建议;四是组建综合应急分队的建议。计划7月中旬可完成。

二、提升服务效能工作情况

今年来,为提升服务效能,提升工作水平,市人防办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推进审批制度改革。4月,我办按照省、市关于做好网上办事大厅建设的要求做到“二集中,三到位”和并联审批,对人防行政审批流程进行了优化完善,工程科加挂行政审批科牌子,相关审批人员全部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公。制定了《清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行政审批工作管理制度》,有效提高了审批效率。二是对现有审批程序进行重新梳理优化。3月,我办更新缴费流程,改为窗口统一开票完成收取易地建设费的方式,使群众可以直接在窗口开单交钱办理业务。切实方便了群众办事。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今年3月,我办及下属2个事业中心搬迁至新办公楼,为提高服务效能,规范办公秩序,我办先后制定了《清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办公秩序规范制度》、《清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战备值班制度》、《清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行政审批工作管理制度》、《清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指挥中心管理制度》,重新修订了《清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财务管理制度》、《清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考勤工作制度》。四是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各科室、中心加强了对内部人员的学习教育,开展了岗位职责测试、业务培训、政策法规学习、保密学习等活动,着力提升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从内部提升服务效能。

三、改进工作作风工作情况

今年2月以来,我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同时结合中央八项规定、我市“正风行动”、“公述民评”等活动,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一是切实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展各项学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意识和作风意识。二是深入服务基层和群众。上半年,我办领导班子带队多次深入基层人防办、窗口、企业和扶贫村调研走访,指导工作开展,倾听基层和群众意见建议,解决困难。三是结合人防机关“准军事化”建设,开展军事训练和教育活动,制定了市人防办“准军事化”体能训练规定,对干部职工长期开展体能训练。并结合“军事活动日”开展训练活动。5月16日,我办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市人防教育基地开展了知识讲座、军事队列训练和实弹射击等科目的训练。不断提升人员军事素养,培养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四是完善相关制度,根据中央及省、市关于八项规定精神,5月,我办出台了《清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管理制度》,并进一步修改完善了财务、接待、公车使用、日常办公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严格标准,规范行为。树立人防办务实节约的工作作风。五是积极开展“正风行动”和“公述民评”等活动,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内部自律教育和岗位值勤检查,不断巩固作风改进成果。

四、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情况

XX年市金融办主任五述工作报告 篇3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市金融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不利影响,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积极作为,扎实推进,实现了全市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按照有关要求,现将市金融办领导班子XX年以来的职责履行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报告如下:

一、述德情况

一年来,市金融办领导班子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从思想XX度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修养,坚决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价值追求,严格对照“三严三实”标准,牢固树立“五种意识”,强化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始终保持对群众要有感情、有感恩之心,真正把群众的冷暖疾苦记在心里、抓在手里。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打牢廉政思想基础,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五新”大调研、大讨论等系列活动,加强全办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全体人员转 变观念,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拖拉、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态度不好等影响政风行风建设的不良因素,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塑造良好的机关形象。

二、述学情况

学习是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一环。一年来,市金融办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加强学习,以加强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实践调研为主线,着力提高自身素质,提升领导力。一是理论学习重思想提升。领导班子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了党章和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相关文件及领导讲话精神,组织收看一系列先进典型事迹纪录片和反腐倡廉宣传片,开展走进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和警示教育基地、重温入党申请书和入党誓词“两走进两重温”活动。另外,领导班子成员主动参加市委中心组学习会,按时完成“江苏省领导干部在线学习”任务,及时传达十八届四中全会、市委工作会议、市政府全体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集中学习超过20次,累计集中学习时间40小时。二是业务学习重成效应用。在日常工作中,领导班子坚持学用结合,在常学常用上做文章,努力把科学理论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转化为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的能力,转化为指导推动金融工作的思路方法和践行科学理论的实际行动,把学习成果应用到促进经济金融创新发展 上来,全年共举办企业上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专题辅导讲座3次,邀请知名学者及金融专家作专题报告8次,会同中行举办科技金融、融资租赁等2期xx金融主题沙龙活动。另外,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深、学透、学好有关“新常态”论述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科学准确研判形势,着力研究解决对策。三是调研实践重问题解决。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问卷调查、明查暗访、召开座谈会、举报电话等形式开门纳谏,收集材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共梳理出“四风”方面问题14条、工作意见和建议27条,同时明确了整改落实的牵头领导和责任处室。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挂钩帮扶联系点开展了结对帮扶“四个一”活动,了解贫困户家庭现状、子女教育、现实困难,对未纳入帮扶对象的困难农户进行全面走访摸底,对实际年人均收入低于4000元的农户进行重点统计和汇总上报,共计建档立卡150户;走访村民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和资金运转状况,并帮助联系对接银行机构,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融资难题。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开展“三解三促”调研活动,深入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及担保机构、挂钩扶贫村、贫困户、实体企业,重点研究并努力帮助解决各方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述职情况

信贷投放平稳增长。一是抓争取。帮助、引导各银行机构加强与省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联系对接,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千方百计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规模,落实全年信贷投放目标。二是抓投放。按旬通报各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情况,按季召开全市金融形势分析会,不定期召开贷款投放汇报会、推进会,促进银行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三是抓考核。制定下发全市金融工作考核办法,按季考核通报市级各银行机构贷款投放情况;加强财政性存款与贷款挂钩考核,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截止XX年末,全市银行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99亿元,比年初增加123.4亿元,增长8.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83.1亿元,比年初增加201亿元。全市银行机构存量存贷比92.75%,增量存贷比162.88%,新增资金净流入达77.6亿元。

机构引进成效显著。一是大力引进银行机构。江苏长江商业银行xx分行、南京银行xx分行已正式开业运营;常熟农商行在宿城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营业地点已装修完毕,将于年底前开业;民生银行拟来宿设立分支机构,目前正在进行选址。二是大力培引融资租赁机构。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融资租赁中心”发展目标,制定出台《关于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意见》,吸引外地融资租赁机构落户xx,市国丰公司设立江苏淮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已经 正式开业运营;丰植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功落户xx,注册资本10亿元,营业用房正在装修,预计1月份开业运营;市产发集团在香港设立的子公司计划在宿设立外资融资租赁公司,正在有序推进中;江苏省再保租赁公司拟在宿设立办事处。

直接融资规模扩大。截止XX年末,全市企业新增直接融资139.64亿元,同比增加34.43亿元,增长32.73%。其中,企业债13亿元、短期融资券30亿元、非公开定向发行票据17亿元、股票增发14亿元、中期票据10亿元,信托融资19.38亿元,理财直融6亿元,融资融券2亿元,区域集优0.9亿元,私募债2.5亿元,融资租赁10.3亿元。

上市工作成效显著。按照“突出重点、分类建档、动态管理”的要求,大力培育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筛选出拟上市后备企业46家;按旬通报益客食品、山亿新能源、阿尔法药业、箭鹿毛纺等拟报会企业上市进程,每月召开拟上市企业座谈会,定期走访拟上市企业,帮助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快报会企业上市进程;组织2次资本市场知识培训会,通过广泛开展培训交流活动,激发了企业上市热情。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股权融资,今年全市场外市场挂牌企业达到25家,其中,新三板4家、上海股交中心18家、江苏股权交易中心2家、前海股权交易中心1家。

投融资平台功能增强。加大平台投融资力度,按月统计 各公司投融资情况,积极拓宽平台融资渠道,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截止XX年末,市属5家国有投资公司投融资规模248.29亿元,完成目标的206.91%,其中,到账融资220亿元,投资28.29亿元。拟出台市属国有投资公司实体化运营意见,确定实体化经营方向,明确主营业务,优化股权结构,严防债务风险;完善人员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金融改革有序开展。一是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我市被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确定为省级试点市。目前,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泗洪县、沭阳县开展试点工作,两县均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泗洪县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推广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截止目前,已为58个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4812万元。二是积极探索转贷方式创新试点。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我们积极组织辖区内各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试点工作,目前全市有泗洪农商行、沭阳农商行、民丰银行3家银行进入省级试点范围,全年共为14家企业解决5289万元转贷资金,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贷款转贷中“先还后贷”造成的资金周转压力。

服务实体经济水平逐步提升。一是加大银企合作力度。今年共组织3次银企洽谈会,签约项目总数1236个,协议贷款突破260亿元。二是提升小贷担保服务能力。截至XX年末,全市担保机构在保余额211.19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占全市年末贷款余额的14.25%,担保贷款平均放大倍数4.97倍。XX年全市担保机构担保总额237.38亿元,同比增长15.02%。全市小贷公司在贷余额32.4亿元,累计投放贷款169.48亿元。三是推进企业网上直接融资。完善xx金融服务网功能,加强网站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功能,为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搭建沟通渠道,解决银企对接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全市实现“金融服务网”网上融资659笔、金额143.24亿元,企业融资效率大幅提升,融资成本有所降低。

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完善处非工作机制。结合xx实际情况,完善全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以风险点排查、集中宣传月活动、非融资性担保机构清理规范为重点的防范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引导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共清除非法集资广告资讯XX余条,排查非法集资风险点30个,稳妥处置违法违规行为,全市实现金融安全平稳运行。二是着力化解企业信贷风险。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联系,建立银行和企业沟通协调机制,不定期召开企业信贷风险化解协调会议,积极防范和协调化 解企业信贷风险和担保圈风险,稳妥解决绿陵集团、鸿大化工、烨泰玻璃、米面加工企业、沃特凯尔、天辰纺织、建设集团、翔盛集团、欧亚薄膜等企业信贷风险,共帮助有关银行处置化解贷款风险7.32亿元,今年全市银行共核销贷款2.32亿元。三是完善中小企业应急互助机制。完善市区应急互助基金运行模式,进一步扩大应急互助服务范围。截止XX年末,全市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基金规模已达7.73亿元,规模比年初增加0.83亿元,XX年共计为全市企业提供借款1061次,借款40.02亿元,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

四、述法情况

今年以来,市金融办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法用法”工作,领导率先垂范,干部自觉守法,实现学法用法普法新跨越。

认真学法用法。班子成员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带头学法用法,将“学法用法”工作纳入学习计划,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行政诉讼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治标杆,并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同时,组织全体人员进行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学习和行政执法知识考试,利用参公集中培训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了《依法行政》、《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等相关课程,学习法律法规的时间超过20个小时,全体干部学法用法、遵纪守法、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对市金融办行政权力事项进行清理,共保留行政权力2项;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在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执法行为、严肃工作纪律及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改进措施,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市金融办相关小贷公司、担保机构设立、变更等审批流程进行梳理,在本办网上公示各项行政权力,全面公开事项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积极落实政务公开管理责任,加大政务公开和宣传工作力度,实现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全覆盖。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案件。

开展普法宣传。通过在电视台、报社、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广泛宣传经济金融法律法规,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市金融办的工作职能,更多地关心支持全市金融工作。利用处非集中宣传月、国家宪法日等活动,大力宣传金融法律、法规,全年共发放宣传资料40万份,接受群众咨询5000人次。邀请市政协委员视察金融工作,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主动汇报工作和征求意见。认真回复12345热线涉及市金融办职能的各类咨询举报投诉,人民群众对全市 金融工作的满意度日益提升。

五、述廉情况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部署,坚持注重预防、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将金融业务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统一安排部署,全面推进全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抓制度建设,强化党员干部“不能腐”的机制保障。领导班子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班子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和处室职责任务,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任务、目标和责任落实到处室和人头上。完善公务接待制度,推行党务政务公开,调整完善财务审批制度,控制行政经费支出,禁止公款旅游、公款大吃大喝、公车私用等行为;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

抓宣传教育,巩固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思想基础。突出宣传教育的直观性,组织干部职工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剖析典型案件实例,用反面典型揭示腐败行为的危害,促使大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把反腐倡廉教育和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办干部自觉净化生活圈、工作圈、社交圈,正确处理工作与人情的关系,真正做到干净干事、依法用权;突出宣传教育的机 制性,坚持每周早会学习廉政制度,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1次、专题培训2场。

抓惩治腐败,健全党员干部“不敢腐”的监督体系。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其他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其他人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切实做到令行禁止,认真组织填写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申报表,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婚丧嫁娶申报制度,对因私出国进行登记备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实施意见》等规定,做到头脑清醒,警钟常鸣,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社会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仲裁办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4

2019年上半年,xx仲裁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xx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三个更加”目标要求,落实“一三三五”工作思路,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仲裁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开创仲裁工作新局面。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对仲裁工作的全面领导。

制定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意见,班子成员每月开展集中学习和研讨,抓好学习内容的落实。制定党组会议清单,开好党组会议,邀请派驻纪检组全程监督。落实党组会议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保证各项决策科学规范。制定党组及成员职责清单,落实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执行党委(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顺利完成职级首次和后续晋升工作,完成副处以上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抽查核实工作。做好党务政务公开,确保政令畅通。深入细致开展调研研究,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工作的开展,班子成员共开展调研24次,梳理排查出问题32个,制定整改措施20项,已完成整改16次,其余正在整改中。召开专题党组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对照综合考核出现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二)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把坚决服从中央和“两个坚决维护”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最高政治原则,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风险评估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从岗位履责、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三个方面及领导岗位、中层岗位、一般岗位三个层次横向纵向查找风险,完善防控措施。坚持“三会一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及为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开展廉政谈话,全面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开展“灯塔在线”党建知识答题,在全市基层党组织排名前列。开展德廉知识学习和网上学法考法。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加大对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力度。坚决纠正“四风”及10种新表现。28名党员干部参加重大活动安保维稳,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三)继续深入推行仲裁法律制度,不断提升xx仲裁的社会公信力。

依托xx国际院士港成立xx知识产权仲裁院,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创新创造创业千亿级产业链。制定服务军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探索建立服务军民融合发展仲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我市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在银行业推行仲裁法律制度取得突破进展,工商银行、华夏银行、农业银行xx分行,xx银行、xx农村商业银行、中信银行xx分行已经把部分借贷合同规范了仲裁条款,xx农村商业银行19起纠纷已进入仲裁程序。在保险行业推行仲裁法律制度效果明显,10家保险公司选择仲裁方式解决纠纷。xx现代物流仲裁院各项工作逐步展开,对我市物流企业现状及对仲裁服务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提高了仲裁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继续通过“法治xx”“代表之声”等媒体专栏及xx仲裁网、xx政务网、人民网、大众网、今日头条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网络传媒宣传推行仲裁,及时发布xx仲裁工作动态,上半年,省政府法制办网站刊发新闻稿件4篇,省仲裁发展促进会网站刊发13篇,发布34条新闻动态,57条微信公众号,33条微博,编报4篇“法治政府信息。面向社会各界举办仲裁法律讲座,与李沧区司法局开展仲裁法律讲座,与xx日报、财经日报、xx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制作专题节目、刊发专栏文章。积极参加“行风在线”,回答网民和听众问题,回复率100%,满意率100%。

(四)案件办理工作扎实推进,仲裁活动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严格案件受理和审理各项制度规定,严格落实案件科学组庭、专家论证、裁决书核阅、当事人意见反馈等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仲裁程序,保证每一起案件公平公正。积极争取司法支持,与市中院、xx海事法院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仲裁司法审查案件联动工作机制实施细则》,围绕仲裁案件保全、确认仲裁协议效力、仲裁裁决执行、当事人申请撤销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等,与市中院相关部门建立了常态化工作联系机制,促进对仲裁的司法保障。

上半年,共受理案件1955件,协助当事人办理保全案件59件。裁决结案88件,调解和解结案1867件,组庭后一个月内审结案件267件,结案率为82.3%,组庭后一个月内结案率79.7%,调解和解率73.7%,平均结案天数为17天。严格落实案件核阅责任制度,上半年没有被法院撤销仲裁案件。

(五)加强仲裁机构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仲裁专业化水平。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开设6期周五讲堂和道德讲堂,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大公务员平日考核力度。选派办案秘书参加论坛和培训,全面提升能力素质。与市律协举办“提升仲裁公信力”论坛,以会代训,提高仲裁员执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对新办案场所进行装修整改,为当事人提供“一条龙”细致、周到、便利化法律服务。

强化“亲和仲裁”服务理念,发挥调解职能作用,积极参与“五位一体”大调解,完善调解与仲裁对接工作机制,建立多元化解纠纷信息平台,更好担负起处理纠纷的社会责任。指导胶州仲裁中心与胶州市政府有关部门沟通,运用仲裁方式妥善处理好拆迁安置纠纷,对700多户涉及拆迁安置的当事人逐一协商调解,促成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防止矛盾的扩大升级,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仲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

二是“亲和仲裁”社会各界知晓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宣传推行仲裁法律制度形式还相对单一,“亲和仲裁”依法、公正、亲和、高效的核心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社会公众了解、认知、认同仲裁程度有待提升。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号召,贯彻落实“四个扎实”重要指示,围绕省、市委中心工作,不断深化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xx仲裁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建设、营造我市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环境发挥重要作用。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的意见》,优化“一带一路”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建立诉讼、调解、仲裁有机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成立中国xx国际仲裁中心,按照《关于大力推进xx仲裁事业发展打造一流仲裁机构的议案办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推进互联网+仲裁建设,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仲裁法律服务平台,满足新领域对仲裁法律服务的需要。

二是狠抓办案质量和效率,努力提高xx仲裁公信力。结合案件审理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定期举办业务技能培训,促进案件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选派办案秘书参加仲裁机构业务骨干高级研修班。严格把关,细心核阅,确保仲裁裁决案件质量和效率。

市仲裁办述职报告 篇5

XX市机构编制委员会:

自2005年以来,全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XX件,涉及人数达XX人。其中仅仅2010年受理的案件XX件,处理方式为调解XX件、裁决XX件、案外调解XX件、其他方式XX件,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的XX倍。随XX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劳动争议案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XX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下设的办公室一直以来既无机构编着制,又无专项的办案经费,目前具体工作由我局调解仲裁管理科承担,就去年受理案件情况看,我局调解仲裁管理科办案人员基本上要做到二天一开庭,三天一审理,平时具体业务工作完全依靠仲裁科的2名在编人员和1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来完成,开庭审理案件还需从XX市总工会等单位抽人帮忙,业务工作量已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严重影响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近年来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出现了许多前所未遇的新情况、新问题,致使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出现了案情复杂、处理难度大、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等新特点,而且我局调解仲裁管理科对内代表行政部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对外代表人民政府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全市的劳动争议案件,这样的体制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完全体现独立、公正办案的原则。

依据人社部第5号令《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第十条“仲裁委员会可以下设实体化的办事机构具体承担争议调解仲裁等日常工作”的规定、人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通知》(XX号)第四点“……争取用三年时间,在 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争议案件较多的县(市、县),普遍建立以仲裁院为主要形式的,财政经费保障、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能力的实体性仲裁办案机构”的精神以及《XX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通知》(XX号)第一点“……争取在3年时间内全省地级市全部成立劳动争议仲裁院”的要求,现参照XX、XX、XX、等5个市已分别成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实际情况(其中XX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定为副处级事业单位)。拟成立

XX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现将有关事项请示如下:

一、单位性质。拟成立的XX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是隶属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的副处级财政全额拨款的参公事业单位。

二、主要职责。负责XX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根据XX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授权组成仲裁庭,依法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接待有关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对企业及其职工开展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宣传,指导企业依法用工;参与调解和仲裁涉及劳动人事突发事件,群体、疑难及重大案件;负责管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文书、档案、印鉴及信息统计;负责市属用人单位及中、区直单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指导下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机构及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承办上级领导、组织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请求核定编制7名,其中副处级1名,科级3名。内设机构为三个,具体为:办公室、立案调解庭、审理庭。所需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或调配进入。

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

XX局

市建委清欠办工作总结 篇6

近年来,市建委结合行业实际,坚持把农民工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维护稳定工作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加强农民工队伍素质建设、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措施

(一)机构健全,认真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

市建委高度重视并严格落实各项清欠政策措施及规章制度,把清欠工作当作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工作,全面做好解决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今年1-10月,共受理拖欠工程款案件3件、涉及金额589.15万元;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55起,涉及金额931.85万元,涉及农民工人数1947人,以上投诉案件都全部解决,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稳定。

(2)建章立制,切实依法维权

一是制定工资支付制度。建设工程和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单位在办理开工手续时,收取工程造价总额的2%作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并要求施工单位每月必须按时造册发放农民工工资,建设部门定期检查。工程竣工申请验收时,审查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不予验收,对无力支付的用其保证金支付。

二是严格用工管理制度,印发了《关于加强建设等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的通知》、《建筑业企业务工人员工资支付管理实施细则》等办法,全面督促企业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健全务工人员管理台帐,推广使用记工考勤卡,明确工资支付程序、时间,切实加强用工管理。

三是建立民工工资专项巡查、稽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民工工资专项监督检查活动,专项整治施工企业劳动用工行为,特别是在学生开学前夕、春节前后、农忙季节等特殊时期,对所有工地全面进行检查,督促项目部发放工资,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3)积极协作,提高维权效果

加强部门协调合作。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通了农民工维权电话,制定了联席会议、信息通报、调查研究、跟踪反馈等制度,明确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定期举行联席会议,通报案情,分析原因,找准维权服务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提高维权服务水平。与市仲裁委联合举办农民工维权专题会议,开展农民工维权现状及对策调研,掌握农民工就业、生活、权益需求状况,为开展维权服务制定措施和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

农民工是建设领域的主力军,对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成立相应的机构,专人负责,建立责任制,层层落实,解决好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从政治的高度和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落实到位。因未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而造成事端的要追究责任,凡是不按合同支付工程款的建设单位,将不予办理竣工备案,停止其明年所有工程的开工建设,对不守信的开发企业不予年检,并记入诚信档案;而建筑企业恶意欠薪的视情节给予停止三个月、六个月或一年投标资格,外地企业恶意欠薪的清出**市建筑市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规范建筑市场行为,从源头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严肃查处违法拖欠行为,对施工企业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要坚决予以惩处。继续强化劳务分包工程的监管工作,重点治理转包、违法分包、以包代管等问题。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对所承建项目的农民工管理工作负总责,对分包队伍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实施有效的监控。

(二)突出抓好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制定本企业施工现场农民工注册登记、考勤、工资发放、劳动纠纷处理办法等劳动用工管理制度。企业要给每一个项目部配备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对项目部的劳动用工进行动态管理。二是企业必须按月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在工资发放前,施工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公示工资发放表,工资必须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资投诉受理机制,对出现的农民工投诉上访案件,教育、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四是建立建筑业劳动用工结算纠纷仲裁机构,以便施工企业一旦发生劳动用工结算分歧时,通过司法程序予以快速裁决和处理,预防和减少劳资纠纷,维护劳务市场秩序。

(三加强联动执法,健全奖惩机制。积极会同市劳动、工商等部门加大联动执法力度,并运用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奖优惩劣。开展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用工管理、工伤保险为重点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帮助、指导企业规范用工管理,纠正和查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市医改办调研基层卫生汇报材料 篇7

——在市医改办基层卫生服务座谈会上

2010年11月2日

一、基本情况

(一)区情

房山区辖区面积2019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下辖20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462个行政村、107个社区。常驻人口91.2万;户籍人口76.7万,其中农业人口36.4万。

(二)区域卫生资源

2009年,全区公共医疗卫生机构54个,其中:中央市属厂矿医院12个、民营7个、区属35个。病床5583张,卫生人员827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461人。千人口(按常住人口91.2万计算)拥有医生2.6人、护士2.1人、病床数6.1张,分别是全国同期水平的1.49倍、1.51倍、1.84倍(2009年全国千人口拥有医生1.75人、护士1.39人、病床3.31张)。

其中:区属卫生机构35个,包括二级医院4所、一级专科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20所、一级街道医院1所、公共卫生机构6所、其它3所。病床3765张。卫生人员492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757人。卫技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34.8%,中、高级职称占46.55%。固定资产9.74亿元,万元以上设备2824台件,房屋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

(三)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水平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 200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战略,强化政府主导,加大卫生投入,卫生工作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继2002年被评为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区之后,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牙防工作先进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卫生区,并先后被列入全国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区、全国防盲先进区创建单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10月实施以来,实现了“三个提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效缓解。通过制定“政府出大头、农民出小头”筹资增长机制等惠民政策,农民参合积极性迅速提高,2004年参合率65.6%,2008年之后持续保持100%。筹资标准提高,2010年与2004年相比:人均筹资由58元增加到520元,增长796.6%;筹资总额由1671.22万元增加到21450.5万元,增长1183.5%;政府补助在筹资总额中所占比例由71.21%增加到91.5%,增长20.29个百分点。保障水平提高,2010年与2004年相比:受益家庭由2%增加到100%,门诊报付率由0增加到42%、住院报付率由11.8%增加到55%,住院最高封顶由2万元增加到25万元。

二、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主要举措,慢病管理的探索和创新

(一)农民四种慢病基本治疗药物免费提供

1、启动四种慢病管理体系。2003年实行新农合制度以来,农民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然而,仍有部分农民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无力支付新农合医疗费用的自负部分,特别是慢病患者尤为突出。2007年,通过对6乡镇1914名慢病患者调查显示:慢病防治费用对于农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人每年药费500元以下的有599人、500-1000元的724人,1000元-5000元的516人,5000元-10000元的75人,平均每人每年慢病药费 支出在1000元左右。而且慢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重,老年人多数没有经济来源,长期的药费负担往往导致因病致贫。针对这一问题,2008年,区政府牵头、区卫生局具体实施《房山区健康新农民促进工程三年规划(2008-2010年)》,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四种慢性病进行总体设计与干预管理。干预人群为年满40周岁且当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经过常规体检、区级医院专家确诊定制治疗方案,签订协议后即可享受免费用药与定期跟踪。干预周期为5-10年,旨在通过规范化药物和非药物综合干预,达到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人均期望寿命的目标。

2、确定临床用药。以北京市村级用药范围为参考,征求区级医院专家意见,以“保证基本医疗”和“提供基础治疗”为原则,确定18种药品作为村级基本用药。这些药品由区新农合管理中心集中采购,价格仅为市场同品种、同规格药品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以双鹤药业生产的降压0号为例,市场零售价每片1元,新农合采购价仅为0.4元。

3、实施情况。2008年先行试点覆盖6个乡镇、141个行政村,免费供药1.98万人,发放药品106万元。2009年又覆盖9个乡镇、131个行政村,免费供药1.49万人,发放药品累计243万元。2010年实现全覆盖,免费供药5.64万人,发放药品637.5万元。

4、定期监测、科学评价干预效果。区卫生局聘请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全程参与并指导,公共卫生学院成立由院长胡永华教授为组长的项目组,全国知名专家李立明、吴明等多名教授和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参与,连续数年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从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等多方面评估慢病干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跟踪回访,我们发现:一是农民的健康观念不断更新,健康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对慢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的认识不断强化;二是慢病二级预防进一步加强,通过体检、干预等手段,实现了慢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是用药人群个人负担大大减轻,按每月检查一次计算,累计减少2360万元,包括:诊疗挂号费150万元、交通费200万元、住院自负费用1260万元、药品低价采购节省750万元;四是新农合资金累计减少支出1500万元,包括:药品采购节约500万元、因长期服药减少住院费用1000万元。

(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加大慢病管理力度

1、实行四种慢病规范化管理。免费为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目前,我区高血压患者52170人,规范化管理率71.7%,有效控制率35.4%;糖尿病患者16735人,规范化管理率68.6%,有效控制率38.7%;冠心病患者管理人数23455人,脑卒中患者管理人数8352人。2010年,区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启动韩村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项目” 试点,共12个小组183名高血压患者参与到小组课程中,涉及11个村居委会和1个功能单位参与组织,覆盖1.8万人口。

2、加大区级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社区力度。区级医院在设备、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全方位支援乡镇卫生院,重点帮扶蒲洼、霞云岭、史家营三所深山区乡镇卫生院。组建以区级医院为核心单位、以乡镇卫生院为基本单位的两大医疗集团,开通流动医院、爱心服务车,组织专家每周定期下基层查房、会诊和进村入户义诊,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使农民在家门口 就能享受到区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机构服务前移,实行基层公共卫生归口管理,培训、指导、组织社区防保人员,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3、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责任制管理。组建321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配备268台笔记本电脑,绘制社区居民居住分布图,村(居)委会覆盖率100%。《健康知识手册》、《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指南》、《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温馨联系卡》每户一册。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免费配发移动电话,辖区居民可随时进行就诊预约、热线咨询。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工厂、进工地、进家庭。2010年1-9月份,组织健康讲座788场次,参加人数17934人;制作宣传栏808期,发放宣传材料140201份。区卫生局与北京移动公司房山分公司合作建立信息平台,定期给慢病患者免费发送各种健康温馨提示信息,自2008年7月信息平台开通以来,共发送健康信息11.6万条。充分发挥家庭成员在慢病防治中的积极作用,培养5000名家庭保健员。

三、基层医疗机构举办主体、运行模式

(一)举办主体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均由政府举办,村卫生室由村委会举办、区乡两级管理。

(二)运行模式

1、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部上缴区财政专户,支出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人员待遇由财政保证,彻底切断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疗行为挂钩的联系,杜绝大处方、不合理检查等以利益驱动为导向的医疗服务行为。2009年与2007年相比:区财政投入由1.15亿元增加到2.73亿元,增 长137.4%。

2、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包括公共卫生、医药卫生、财务管理、满意度调查四部分内容。实行日常考核、半年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作为人员续聘、解聘或调整岗位的依据。

四、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一)人员结构

1、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现有153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72人,占76.5%;行政管理、工勤人员246人,占16.1%。卫生技术人员中包括:医生608人(含全科医师141人)、护士228人(含社区护士113人)、防保医师87人。现有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760人,占49.6%,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67人,占10.9%。中级职称以上275人,占18.0%,其中高级职称7人,占0.5%。

2、乡村医生。2008年,出台《房山区乡村医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待遇保障机制实施细则》,全区1431名乡村医生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其中807名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基本待遇(基本医疗400元/月、公共卫生400元/月)。目前,全区乡村医生中专及以上学历占其总数的73.1%,有34名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二)教育培训

截止到2010年6月,全区有346名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防保医师完成560学时社区岗位培训的学习;362人参加康复、口腔、中医等七个社区岗位培训;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25学分达标率98%以上。2010年,参加“健康管理社区行北 京市全科医师公益性培训”360人次,参加市社区管理干部培训94人,社区医生骨干参加慢病规范化管理培训124人,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师资培训10人,参加北京惠民医药平台业务培训46人。乡村医生中医适用技术培训率100%。

(三)人员收入

2009年与2007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人均工资由3.9万元增加到4.2万元、公用经费由1.1万元增加到1.3万元,分别增长7.7%、18.2%。

2010年4月份,区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正式工年人均工资5.78万元下拨(含单位负担五险一金部分)。

(四)人员招聘

实行“优秀人才进得来、不合格人员出得去”的人员聘用制度。区卫生局每年统一组织系统各单位到外省市医学院校招聘优秀本科以上毕业生,招聘本地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专以上有派遣证的毕业生,2007年以来,招聘外地及本地生源220人,其中外地生源125人。清退聘用工251人。

五、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服务覆盖半径,以及分布情况;机构服务量及就诊的前五类疾病情况

(一)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全面完成。2005年以来,投资3.5亿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4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210个,建筑总面积14.5万平方米;其中: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社区站18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是市标准的1.2倍;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六室分开,平均每站建筑面积214平方米,是市标准的1.78倍;标准化村卫生室四室分开,平均每室建筑面积 86.57平方米,是市标准的1.92倍。

2、社区卫生服务人人可及。2007年,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之后,我区仍有120个行政村、2.7万户、7.2万人未能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标准(即山区居民步行30分钟、平原居民步行20分钟可及社区卫生服务)。为保证全区居民均等享受社区卫生惠民政策,区政府批转我局制定的《房山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三项措施:一是无乡村医生的34个村建立健康促进工作室、每村配备1名社区卫生员,有乡村医生的86个村按1村1名配备乡村医生,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员、乡村医生经区卫生局、药监分局联合培训合格后,为本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零差率药品销售等社区卫生服务。二是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按照乡村医生每人每月1500元,社区卫生员每人每月8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三是为山区9个乡镇配备巡诊医疗车,每周下乡巡诊两次,为山区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方案后,平原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实际覆盖半径平均1-1.5公里,山区平均2-5公里。

(二)基层卫生机构服务量及就诊的前五类疾病情况

1、服务量。2010年1-9月份与2009年1-9月份相比: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及出诊181.8万人次(其中门诊177.9万人次,急诊2.9万人次,出诊6440人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住院2166人次,下降11.7%;上转病人7395人,增长11.9%;下转病人1406人,增长119.3%。

2、就诊疾病情况。经调查韩村河、阎村、周口店、河北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疾病情况,显示近期就诊前五类疾病依次为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分别 占就诊总量的30.75%、22.75%、18.3%、17.5%、14.9%。

六、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率先在全市启动门诊和住院专网直报系统

2007年3月,区新农合管理中心与23个乡镇合管办、区内29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全封闭联网作业,参合农民从以往的“看病—付费—村—乡镇汇总—区管中心审核复验—报销资金拨付乡镇—村—返还个人”8道程序、3-6月时间,简化为门诊随诊随报、住院出院即报,报销时间仅需10分钟左右。2009年,网络直报终端进一步延伸,平原参合1500人以上、山区参合1000人以上的90个行政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开通。

(二)社区专网建设稳步推进

卫生局科教信息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与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网将于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便于卫生综合业务数据的实时报送、卫生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十二五”期间,我们准备搭建区内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辐射型服务网络,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业务链、服务链形成机制链,区域平台引入高清晰的远程医疗视频系统,按照“多专多社区,我做你看,你做我看”的全科培养可持续性机制,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水平。

(三)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运转有序

2004年以来,区卫生局先后投入50万元,开发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软件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包括基本信息、电子病历、健康体检三部份内容,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化验结果等,进行智能分析,对检查结果进行柱状图、饼状图、线形图等图形分析及数据统计,同时出具健康处方。目前,我区农村居民电子档案建档 率已达到70%。

(四)医院管理系统试点先行

窦店、十渡、张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行试点建设医院HIS管理系统,目前系统运行稳定。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乡镇卫生院整体转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编制增量不足

目前,我区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既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是乡镇卫生院,处于两难境地:一是保障基本医疗功能不削弱,维持一级医院的规模,这就要求按照20%的比例配备行政工勤人员予以后勤保障,但又不符合包括医技、专科医生、药剂、工勤管理人员在内不得突破编制总数25%的社区人员配备比例。二是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就必须派人员进入社区,全区188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仅进驻144个,农村卫生面临房屋建好了、设备配齐了、而无人可派的严峻现实。

按照京编办【1990】34号《市区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中心卫生院按农业人口1.5-2.0‰,一般卫生院按1.3-1.5‰配备。房山区14所中心卫生院、6所一般卫生院服务农业人口40万(不包括外来常住人口10万),应核定编制800人。全区188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按每站5人配备,即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防保医师及检验、药剂各1人,应核定编制940人。以上两项合计1740人,而实际核定1396人,缺编344人。目前,实有在职人员1532人,其中正式职工978人,聘用工554人,超编136人。

目前,乡镇卫生院只能保证门急诊和社区卫生服务需要,住院医疗只能退居次要位臵。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促进 农民医疗消费门诊量激增,再加之门诊住院费用直报及处方限量制度的全面实行,致使医院管理人力成本成倍增加,这一点在城区是不存在的。由于编制短缺,设在村里的卫生服务站的值班人员不仅负责医疗、护理、取药、收费、建档、发药、健康咨询等基本工作,还要自己做饭,取暖,打扫卫生,甚至一些条件差的站点还要外出打水。社区卫生人员每人每月工作竟达到360小时,相当于45个工作日,进修、培训也无法安排。

建议:出台相关政策,综合考虑地区服务人口、地域面积、医院功能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设臵数量(按照5人/站的标准进行核编),适当增加社区服务机构人员编制,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

(二)人才短缺成为制约社区卫生发展的瓶颈

基层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乡镇卫生院通过落实市政府“四个一批”人才政策,引进一批外埠医学本科生、研究生,人才短缺的问题得到缓解,但很难留住人才。据调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待遇较低,引不来人。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后,卫生院人员工资虽然有了一定增长,但对本科人才的吸引力仍然不够。例如:2007年,我区以解决进京户口的优惠政策,计划招聘河北医科大学本科生41人,实际只招聘到20人。二是条件艰苦,留不住人。卫生院特别是山区卫生院工作条件艰苦,文化生活贫乏。据统计,五年来,卫生院累计调出142人,其中98人调往市区医院;2005年为卫生院招聘淮北医大大专毕业生30人,目前在岗仅有6人。三是保障机制不到位,稳不住人心。目前对卫生院实行的倾斜政策主要集中在解决卫生院职工个人事业发展方面,包括社区工作医务人员可提前一年晋升中级职称、晋升中级职称免考英语和计算机、允许晋升副高级职称等,但这些倾斜政策并 未解决医务人员最关心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经济收入较低、工作条件较差、照顾家庭不便、个人业务发展受限制是涉及农村卫生院医务人员切身利益的主要问题。

建议:出台统一政策。一是建立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工资水平,采取填平补齐的方法达到同地区二级医院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二是探索区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重点对近几年引进的医学本科生、硕士生,实行区域内统筹使用、统一调配,定期流动,变单位人为行业人。

(三)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滞后

一是房山区财力有限,财政对卫生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二是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各软件开发商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各自为战,如: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合作医疗等报销网络均要求专网专用,资源不能整合,政策又不一致,导致人力浪费,工作量加大,窗口运行速度减慢。三是卫生信息化人才短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将信息化专业人员纳入编制管理。

上一篇:五年级作文:我喜欢的文具盒下一篇:收费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