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法教案

2024-07-06

仲裁法教案(共6篇)

仲裁法教案 篇1

仲裁法学教学教案

一.总则

(一)仲裁范围

1.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2.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3)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另行规定。

(二)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a. 是否提交仲裁。

b. 哪些提交仲裁。

c. 提交哪个仲裁。

d. 仲裁庭如何组成,由谁组成。e. 仲裁的审理方式、开庭方式。2.审理原则: a. 以开庭审理为原则,当事人可以约定书面审理。

b. 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当事人可以约定公开审理,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注意没有个人隐私)

3.协议仲裁人员原则: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4.管辖原则: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5.书面仲裁原则:仲裁协议必须以书面形式达成。6.独立仲裁原则: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三)基本制度

1.协议仲裁制度:当事人双方应达成有效的书面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或裁或审制度:a.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b.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c. 当事人在仲裁裁决被法院依法撤销或裁定不予执行,又未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法院应当受理。

3. 一裁终局制度:a.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b. 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一)仲裁委员会的设立

1. 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2. 仲裁委员会由前款规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

3. 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4. 依法可以设立仲裁委员会的市只能组建一个统一的仲裁委员会,不得按照不同专业设立专业仲裁委员会或专业仲裁庭。

(二)仲裁委员会应具备的条件

1. 一般条件:仲裁委员会具有法人资格。a. 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b. 有必要的财产。c. 有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d. 有聘任的仲裁员。

2.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规定:

a. 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法律、经济贸易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b. 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3. 仲裁委员会应当从公道正派的人员中聘任仲裁员,聘任仲裁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 从事仲裁工作满8年的。b. 从事律师工作满8年的。c. 曾任审判员满8年的。

d. 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

e. 具有法律知识、从事经济贸易等专业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

f. 兼职:国家公务员及参照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机关工作人员符合以上规定的条件,并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聘为仲裁员,但不得因从事仲裁工作而影响本职工作。

(二)仲裁协会

1. 设立:中国仲裁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设立时应向民政部申请登记。

2. 章程:中国仲裁协会的章程由全国会员大会制定。

3. 组成:仲裁委员会是中国仲裁协会的会员。

4. 职责:中国仲裁协会是仲裁委员会的自律性组织,根据章程对仲裁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仲裁员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5. 规则:中国仲裁协会依照本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

三.仲裁协议

(一)仲裁协议的类型

1. 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

2. 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书。

3. 其他有关书面文件中包含的仲裁协议。如信函、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

4. 通过援引其他仲裁条款进行仲裁。

(二)仲裁协议的内容

1. 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2. 仲裁事项。

3. 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如果当事人约定了两个以上的仲裁委员会,只要这一约定是明确的,也是可以执行的,当事人选择约定的仲裁机构之一即可。

(三)仲裁协议的效力

1.仲裁协议效力的确认机构:

(1)当事人双方分别向仲裁委员会和法院请求确认仲裁协议的效力时,法院有权作出裁定。

(2)如果一方向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另一方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无效:

A.如果仲裁机构先于法院接受申请并已作出决定,法院不予受理。B.如果仲裁机构接受申请后尚未作出决定,法院应予受理,并通知仲裁机构终止仲裁。

(3)如果一方当事人就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申请仲裁,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无效并就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起诉的,法院受理后应通知仲裁机构中止仲裁。(4)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5)确认管辖法院:当事人协议选择国内仲裁机构仲裁后,一方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请求法院裁定的,由该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中院管辖;当事人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由被告所在地中院管辖。

2. 仲裁条款的独立性:仲裁条款和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3.仲裁协议的无效情形:

(1)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

(2)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4)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5)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四.仲裁程序

(一)申请和受理

1.仲裁代理:

(1)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的,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范围比照民诉规定。

(2)外国律师不能以律师身份在我国进行仲裁代理。

2. 申请仲裁的条件:(1)有仲裁协议。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3)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3.审查与受理: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4. 当事人权利:

申请人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者反驳仲裁请求,有权提出反请求。5. 仲裁中的财产保全:

(1)必须由仲裁当事人在仲裁机构受理仲裁申请后,对案件作出仲裁裁决前,提出申请。

(2)仲裁当事人应向仲裁委员会递交申请书,而不能直接向法院递交。

(3)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被申请人所在地或财产所在地法院。

(4)当事人对法院财产保全的裁定不服,可以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5)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仲裁委员会不承担赔偿责任。

注意:申请只能先交仲裁委,再交法院;执行只能由法院来。

(二)仲裁庭的组成

1.仲裁庭的组成形式:仲裁庭可以由三名仲裁员或者一名仲裁员组成。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2. 当事人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和仲裁员:

(1)独任仲裁庭:当事人约定由一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2)合议仲裁庭:当事人约定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3)当事人没有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者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3. 回避:

(1)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a、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B、与本案有利害关系。C、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D、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2)申请回避: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

(3)回避的决定:

A、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

B、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由仲裁委员会集体决定。(4)回避的法律后果:

A、仲裁员因回避不能履行职责的,应当依照规定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因其他原因,如死亡、生病等也应当依照规定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

b、因回避而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后,当事人可以请求已进行的仲裁程序重新进行,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

C、仲裁庭也可以自行决定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进行。

4.仲裁员的除名:

(1)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情节严重的。

(2)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三)仲裁审理

1.当事人缺庭:a. 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b. 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2.证据收集: a.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b. 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收集的证据,可以自行收集。(比较民诉)

C. 鉴定: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部门鉴定,也可以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D.证据保全: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与财产保全的程序差不多)

(四)仲裁中的和解与调解

1.和解: a.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b.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可以根据原仲裁协议或重新约定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作出裁决书的不能反悔。

2.调解:a.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b.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c.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五)仲裁裁决

1.作出裁决的方式: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2. 先行裁决: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3. 仲裁裁决书: a. 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

b. 当事人协议不愿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的,可以不写。

c. 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

d.对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者仲裁庭已经裁决但在裁决书中遗漏的事项,仲裁庭应当补正;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可以请求仲裁庭补正。

e.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并不是送达当事人,因为仲裁原则上不公开审理,所以也没有宣判的问题)

五、仲裁裁决的撤销与执行和不予执行(体现法院对仲裁的监督)

(一)仲裁裁决的撤销

1.撤销仲裁裁决的理由:

(1)申请撤销:(法院不得依职权主动撤销)

a.没有仲裁协议的;

b.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当事人有权不履行!c.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d.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e.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f.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2)法院依职权主动撤销: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撤销。

2.申请(必须是仲裁当事人)撤销仲裁裁决的管辖和期限: a.管辖: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院申请撤销裁决。期限: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3.法院对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处理:

a.法院应当在受理撤销裁决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撤销裁决或者驳回申请的裁定(组成合议庭审查);

b.仲裁裁决被法院撤销后,因为原来的仲裁协议或本身并不存在,或无效,或失效,当事人必须重新签定仲裁协议仲裁或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c.法院作出的驳回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不得上诉,此时仲裁裁决有强制执行力;

d.法院受理撤销裁决的申请后,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无须重新组成仲裁庭),并裁定中止撤销程序。仲裁庭拒绝重新仲裁的,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撤销程序。

(二)仲裁裁决的执行与不予执行

1.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的期限和管辖法院:

(1)期限: 2年。(同民诉)

(2)管辖: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执行程序:参照民诉执行进行。2.对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

(1)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a.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b.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仲裁机构裁决的事项部分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部分超出仲裁协议范围的,对超出部分,法院应当裁定不予执行。c.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d.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e.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f.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g.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2)仲裁裁决被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诉。

3.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区别:

(1)提出请求当事人不同;(2)提出请求的期限不同;(3)管辖法院不同;(4)法定理由不同;(5)法定程序不同。

仲裁法课件 (7) 篇2

12页4727字

仲裁裁决是指仲裁庭对案件经审理后,根据查明的事实、认定的证据,对当事人的仲裁请求作出的支持或驳回的书面决定。

这个概念要注意几个要点:

1、仲裁裁决是书面决定;

2、是对当事人的仲裁请求作出的支持或驳回的书面决定;

3、是仲裁庭作出的书面决定,不是仲裁委员会;

4、是案件经审理后,根据查明的事实、认定的证据作出的。

仲裁裁决包含的问题主要有:裁决的种类、裁决的形式和内容、裁决的作出、裁决草案的核阅、裁决的补正、费用的承担。

第一节仲裁裁决的种类

根据仲裁裁决作出的时间和内容,可分为最终裁决、中间裁决、部分裁决,有的教材认为还有先行裁决。

根据仲裁裁决是否在当事人缺席庭审的基础上作出,可分为对席裁决和缺席裁决。教材中所说的是否放弃答辩权应当不是缺席裁决,而是对席裁决。

根据仲裁裁决是否依据当事人的和解协议作出可分为和解裁决(合意裁决)和非和解裁决(径行裁决)

一、最终裁决

即通常意义上的裁决。指仲裁庭在查明的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就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全部事项,仲裁请求作 出的支持或驳回的终局性的书面决定。这个概念特别要注意“终局性”三个字,其意义是:标志着仲裁程序的终结和仲裁庭使命的完成。仲裁裁决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其执行由国家法律保证的国家强制力予以保证。仲裁裁决对于当事人之间争议的实体问题是终局的,当事人即使对裁决不服也不能在仲裁机构申请复议,也不能到法院上诉,唯一的救济途径是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或申请不予执行。

二、中间裁决

教材的概念:是仲裁庭在仲裁程序进行的过程中和最终裁决作出之前的适当时候,就案件的某些问题作出的临时性的裁决。教材进一步指出:该裁决不是终局的,不构成最终裁决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仲裁程序的进行,解决仲裁程序过程中的紧迫问题,和就重要的事项作出暂时性决定。

我认为:教材的这个概念是对国际商事仲裁的一些书籍及某些教材的借述,而没有对我国仲裁法及国际商事仲裁的近期发展状况多作了解而产生的错误。其根本性的错误在于它违反了裁决的“终局性”本质特征。其次,它没有照顾到裁决应当着重解决案件的实体性问题,即当时人之间的争议,当事人的仲裁请求、反请求、答辩(抗辩)。

从教材第192页所述的事例,可以看出都是程序性的问题,在仲裁实务中,若处理这些程序性问题以仲裁裁决形式 作出,将造成一系列让仲裁庭、仲裁机构不知所措的问题。如:教材中所述的当事人对中间裁决的故意不执行;又如:当事人将其提到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对于前述实务与概念的矛盾,若是处理程序性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仲裁决定的名称作出决定,因此可将其划入仲裁决定中;若是处理实体问题,使用中间裁决的名称,就必须在裁决书尾部注明“本裁决为终局裁决”,否则就不是我国仲裁法所称的仲裁裁决。

三、部分裁决

指在仲裁庭在仲裁程序进行的过程中,仲裁庭已经查明了部分事实并能就该部分事实作出责任判断而作出的裁决。部分裁决是终局性的。我国《仲裁法》第55条规定:“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裁决是终局性的性质。而在最终裁决时,先行作出的部分裁决不能被更改,它只能是最终裁决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裁决。实务中的处理是将其录入最终裁决书中。

四、缺席裁决

是在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席庭审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时,仲裁庭进行缺席审理后作出的裁决。

一般是指被申请人,在有反申请之反请求的案件情形 下,申请人也存在缺席裁决的情况。我国《仲裁法》第42条第二款规定:“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五。和解裁决(合意裁决)

指仲裁庭根据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的裁决。可以不写事实和理由,是终局性的,并可以强制执行。

从略讲解。

第二节仲裁裁决的形式和内容 从略,以前授课已讲过。第三节仲裁裁决的作出

一、仲裁裁决作出的期限

法定期限与约定期限之分以及相结合。我国是采取约定期限的方式。但实务界、学术界都有对仲裁规则中对于仲裁裁决作出的期限的规定视为法定期限、约定期限之不同意见。这其实是对仲裁规则的性质的分歧,而不是对仲裁裁决作出的期限的分歧。一种意见是认为仲裁规则是仲裁法的组成部分,是广义仲裁法概念的范畴;一种意见是认为仲裁规则是当事人关于争议解决方式的契约性的约定组成部分。要指出的是,不论二者分歧如何,实务中的意义并不大。

二、仲裁庭意见不一时的裁决原则

我国《仲裁法》第53条规定:“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 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同时我国《仲裁法》第54条还规定:“„„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

实务中,一般是持不同意见的少数仲裁员往往还是签名,不签名的是很少的情况。

三、少数仲裁员的意见可否写入裁决书中

我国的规定很清楚,不能写入裁决书中,但可以附在裁决书后。说明少数仲裁员的意见不是裁决书的组成部分。

第四节仲裁裁决草案的核阅

一、概况

国际仲裁界以及我国仲裁界的通常做法,都是仲裁机构的工作人员(办案的仲裁秘书)、负责人都要核阅裁决书草稿的。虽然实务界和学术界都持有不同的反对意见,但各仲裁机构都坚持了这一做法。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正确的做法。

二、贸仲和各仲裁机构的裁决书核阅制度

一般都有一个专门的处室负责对裁决书的初审把关,签署核阅意见后,分两种途径处理;一是通过核阅,提交本机构负责人签发,而是未通过核阅,提醒仲裁庭注意。第二种途径往往有时还比较麻烦,仲裁庭坚持意见不改,甚至在提 交专家资询小组,在专家资询小组提出专家意见时都不改,这时仲裁机构是无法指令仲裁庭改正其裁决意见的。

我国仲裁实务中,往往是仲裁员希望仲裁机构对裁决书给予审阅,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三、关于专家咨询委员会

一般隔仲裁机构都设有专家咨询委员会这样的咨询机构,不是常设的,有重大疑难案件问题就开展咨询活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活动的启动一般是由仲裁机构的负责人提起,参加咨询活动的专家一般都是咨询所涉问题专业方面的专家,故专家咨询委员会一般都有专业分组。

第五节仲裁裁决的补正

我国《仲裁法》第56条规定:“对裁决书中文字、计算错误或者仲裁庭已经裁决但在裁决书中遗漏的事项,仲裁庭应当补正;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可以请求仲裁庭补正。”

这好理解。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没有对裁决书进行解释的规定;实务中,各仲裁机构更没有解释的习惯。

第六节仲裁费用的承担 略讲„„

本章思考题没有,因为教材中的内容与实务差别过大,掌握内容就行了。

第十四章仲裁裁决的撤销 第一节撤销仲裁裁决的内涵

一、撤销仲裁裁决的含义

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具有法律规定的可撤销的情形,法院经审理后裁定撤销该裁决的行为。体现法院为保证裁决的公正性,而对仲裁进行的监督和干预。

其特点是:

1、是人民法院对仲裁行使司法监督权的行为

人民法院行使仲裁司法监督权的途径有三:确认仲裁协议的效力、撤销仲裁裁决、不予承认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2.撤销仲裁裁决只适用本国仲裁裁决

对外国仲裁裁决或港、澳、台地区的仲裁裁决,法院无权撤销。

3、撤销仲裁裁决以当事人提出的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为前提。

没有撤销仲裁裁决案件涉案当事人的申请,任何人、机构、组织都无权提起撤销仲裁裁决的审判程序。

4、撤销仲裁裁决应当具有法定的情形。

我国《仲裁法》第58条规定:“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裁决:

(一)没有仲裁协议的;

(二)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三)裁决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裁定撤销。

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撤销。

二、撤销仲裁裁决的意义 见教材211页稍作讲解

三、关于撤销仲裁裁决程序的存废问题 见教材212页稍作讲解 第二节撤销仲裁裁决的事由 见教材212页至226页稍作讲解 第三节撤销仲裁裁决的程序

一、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

(一)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 必须具备法定的条件

1、提出的主体

必须是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件的当事人。教材第226页 最后一自然段所称“当事人以外的其他第三人也可以成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主体。”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教材所说的“继受”,当不是第三人的问题,而是原当事人全部权利义务的继受。

2、可以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范围

掌握两点:一是一国法院只能撤销本国的仲裁裁决;二是我国施行一国两制,大陆、港、澳、台四个地区系四个法域,四个地区只能各自撤销本法域内的仲裁裁决。

3、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期限

我国《仲裁法》第59条规定:“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4、具有法律规定的可以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事由 前已作讲解,见仲裁法第58条的六种情形。

5、管辖的法院

见仲裁法第58条的第一款的规定,仲裁机构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6、提出申请的形式

书面为原则,也可口头提起,但人民法院应当记录在卷。

(二)当事人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效力 见教材第228页讲解

(三)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撤回

掌握这是当事人的权利,权利人行使权利以权利人意思 自治为原则,故当事人可以申请撤回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只要申请撤销的仲裁裁决不违反我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社会公共利益。

注意,当事人撤回申请后,不得再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以防止权利滥用。

二、撤销仲裁裁决案件的审理

(一)审理的组织 见教材第229页

(二)审理的方式 同上

(三)审理的期限 同上

三、撤销仲裁裁决案件的处理 见教材第229页至231页

四、裁定撤销仲裁裁决的法律后果

我国《仲裁法》第9条第二款规定:“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教材中引用的这一条文有错,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231页,划记一下。

第四节重新仲裁

我国《仲裁法》第61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撤销裁决 的申请后,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并裁定中止撤销程序,仲裁庭拒绝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撤销程序。”

重新仲裁是仲裁裁决的救济制度,给予了仲裁庭完善仲裁程序和消除裁决瑕疵的机会„„

教材第233页的这一段叙述很精彩。实务工作中,各中级人民法院已经越来越多地采取了这样的做法,帮助仲裁庭、沟通仲裁庭,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法院可以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的情形

《仲裁法》第61条中的规定“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这是一个主观上的标准,是较难掌握的。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12月26日通过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1条规定,具体包括仲裁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两种情形;但教材第234页的分析认为的意见是可以理解的,并且在实务中是可行的。这里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只有在审理国内仲裁裁决案件时才能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

三、重新仲裁的程序 见教材第234页讲解

本章思考题,见教材第236页的两个思考题,都应当掌 握。

第十五章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本章涉及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内容较多,应重点介绍国内仲裁裁决的执行问题。故宜以教材的第二节为主讲述。本章无难点,观点争议不多,可以教材直接讲述国内仲裁裁决的执行的内容。本章小结: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试题 篇3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法》于()年发布,其中第十章对劳动争议进行了规定。(2分)A.1993B.199

4C.199

5D.1996 您的答案为: B 解析: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于()年发布。(2分)A.2007

B.2008

C.2009

D.2010 您的答案为:D 解析: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于()年发布。(2分)A.200

1B.200

2C.200

3D.2004 您的答案为:A 解析: 4.国务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于()年发布。(2分)A.1990B.1991

C.1992

D.1993 您的答案为:D 解析: 5.国务院《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于()年发布。(2分)A.1985B.1986

建立

B.中

C.1987

D.1988 您的答案为:C解析: 6.1987年至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时期。(2分)A.断C.空白D.恢复和发展 您的答案为: D解析: 7.1956年至1986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时期。(2分)中断C.空白D.恢复和发展

A.建立B.您的答案为:B 解析: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于()年发布。(2分)A.2005

B.2006

C.2007

D.2008 您的答案为:B解析:

A.2006年12月30日

B.20079.《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颁布的。(2分)年4月30日您的答案为:C解析: C.2007年12月29日

D.2006年12月29日

10.《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颁布,()实施的。(2分)月30日,2007年4月30日

A.2006年12

C.2007

B.2007年12月29日,2008年5月1日年5月1日,2008年12月29日您的答案为:B解析:

D.2006年12月29日,2007年5月1日

11.1949年至1956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时期。(2分)中断C.空白D.恢复和发展

A.建立B.您的答案为: A解析: 1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实施的。(2分)年12月30日您的答案为:A解析: C.2007年4月30日

A.2008年5月1日B.2006

D.2007年12月29日

13.拖欠工资争议的时效为劳动关系()。(2分)个月C.终止之日

D.终止后1年

A.开始之日B.开始后3您的答案为:D 正确答案为:C(新法为1年)解析:

二、多项选择题

14.《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拓宽的调解渠道有()。(2分)调解委员会B.劳动仲裁部门

A.企业劳动争议

D.乡镇

C.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您的答案为: A,C,D 解析: 15.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成员有()。(2分)同级工会代表C.用人单位代表

D.职工代表

A.劳动行政部门代表B.您的答案为: A,B,C 解析: 16.《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出台的影响有()。(2分)体系B.完善劳动关系调整体系

A.完善企业用人制度

D.推动《劳动

C.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合同法》的贯彻落实

您的答案为: B,C,D 解析: 17.以下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内容适用范围的有()。(2分)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争议

A.因确

B.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D.因除名、辞退、辞职和离C.因工作方式、内容和职责发生的争议职发生的争议

您的答案为: A,B,D 解析: 18.特殊调解协议指的是因支付拖欠()事项达成的调解协议。(2分)报酬B.工伤医疗费

A.公正及时解决劳动

D.推动《劳动合C.经济补偿金

D.赔偿金

A.劳动您的答案为:A,B,C,D解析: 19.《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立法宗旨是()。(2分)争议B.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C.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同法》的贯彻落实 您的答案为:A,B,C 解析: 20.《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体适用范围有()。(2分)B.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您的答案为:A,B,C,D解析:

C.劳务派遣

A.民办非企业单位

D.非全日制用工 21.对于()案件,实行“一裁终局”。(2分)议案件C.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发生的争议

A.小额争议案件B.大额争

D.执行企业劳动标准时发生的争议

您的答案为:A,C解析: 22.以下是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存在问题的是()。(2分)维权成本高C.受案范围窄

D.其他问题

A.周期长、效率低B.您的答案为: A,B,C,D 解析:

三、判断正误题

23.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分)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为:A 解析: 2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于2010年发布。(2分)您的答案为:A解析: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25.对于大额争议案件,实行“一裁终局”。(2分)您的答案为:B 解析: 26.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内容适用范围。(2分)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为:A 解析: 2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内容适用范围。(2分)A.正确

A.正确

B.错误 B.错误

您的答案为:A解析: 28.工会要参与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2分)您的答案为:A解析: 29.1988年至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恢复和发展时期。(2分)错误

您的答案为:A解析:

A.正确B.30.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2分)错误

您的答案为:A解析:

A.正确B.31.在对争议案件实行“一裁终局”时,可以不考虑劳动者的诉权。(2分)正确B.错误

A.正确

A.您的答案为:B解析: 32.拖欠工资争议的时效为劳动关系终止之日。(2分)您的答案为: A 解析:

B.错误

33.劳动争议处理的途径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2分)A.正确B.错误

您的答案为:A 解析: 34.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2分)A.正确B.错误

A.您的答案为:A解析: 35.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2分)正确B.错误

您的答案为:A 解析: 36.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内容适用范围。(2分)您的答案为:A解析:

A.A.正确

B.错误

37.《劳动法》于1990年发布,其中第十章对劳动争议进行了叙述。(2分)正确B.错误 您的答案为:B 解析: 38.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2分)您的答案为:A解析:

A.正确

B.A.正确

B.错误

39.国务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于1993年发布。(2分)错误

您的答案为:A 解析: 4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于2005年发布。(2分)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为:B 解析: 41.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2分)您的答案为:A解析:

A.正确

B.A.正确

B.错误

42.1956年至1987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建立时期。(2分)错误

您的答案为: B 解析: 43.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工单位的违法用工行为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体适用范围。(2分)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为:A 解析: 44.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2分)您的答案为:A解析: A.正确

A.正

B.错误

45.国务院《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于1988年发布。(2分)确B.错误

您的答案为:B解析: 46.个人承包经营用工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体适用范围。(2分)正确B.错误

A.正确

A.您的答案为:A解析: 4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9年5月1日实施的。(2分)错误

您的答案为:B解析:

B.48.《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12月29日颁布的。(2分)A.正确B.错误

您的答案为:A 解析: 4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于2001年发布。(2分)您的答案为:A解析:

A.正确

B.A.正确

B.错误

50.1949年至1957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中断时期。(2分)错误

《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原版 篇4

第四十九条 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第四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与本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依照本法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十三条 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仲裁法教案 篇5

开庭应当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当事人约定不公开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个工作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向仲裁庭请求变更开庭的时间、地点。是否变更,由仲裁庭决定。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第三十三条 申请人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者反驳仲裁请求,有权提出反请求。

第三十四条 仲裁庭作出裁决前,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除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外,仲裁庭应当终止仲裁。

第三十五条 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在开庭过程中有权发表意见、陈述事实和理由、提供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对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当事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为其提供翻译。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与纠纷有关的证据由作为当事人一方的发包方等掌握管理的,该当事人应当在仲裁庭指定的期限内提供,逾期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十八条 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收集的证据,可以自行收集。

第三十九条 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机构鉴定;当事人没有约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机构鉴定。

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鉴定机构应当派鉴定人参加开庭。当事人经仲裁庭许可,可以向鉴定人提问。

第四十条 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出示,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仲裁庭应当依照仲裁规则的规定开庭,给予双方当事人平等陈述、辩论的机会,并组织当事人进行质证。

经仲裁庭查证属实的证据,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四十一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第四十二条 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纠纷,经当事人申请,仲裁庭可以先行裁定维持现状、恢复农业生产以及停止取土、占地等行为。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先行裁定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但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第四十三条 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签名、盖章 或者按指印。

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如果不予补正,应当记录该申请。

第四十四条 仲裁庭应当根据认定的事实和法律以及国家政策作出裁决并制作裁决书。

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第四十五条 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裁决日期以及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起诉权利、期限,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印章。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应当在裁决作出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裁决书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起诉权利、期限。

第四十六条 仲裁庭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四十七条 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长的,经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四章 附则

第五十条 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第五十一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和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示范章程,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法规定共同制定。

第五十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仲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仲裁法教案 篇6

一、充分认识颁布施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重要意义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这部法律的颁布施行,对于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颁布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劳动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劳动关系不和谐,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劳动者切身利益就得不到有效保障,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当前,我国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但劳动关系领域中的一些突出矛盾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通过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和程序,为公正及时地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矛盾,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必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完全符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

(二)颁布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1994年7月颁布的《劳动法》确立了包括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内的劳动保障法律制度框架,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发,全国人大提出了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立法的新要求。经过努力,去年劳动保障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先后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是我国劳动保障立法的重大成果,对于加快中国特色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建设,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颁布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大举措。劳动

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是解决劳动纠纷的一项基本制度。我国自1987年恢复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以来,先后通过颁布《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法》,明确了以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为主要环节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对解决劳动争议、维护争议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以及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劳动关系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组织机构体系不完善、争议处理能力不足、处理周期过长等突出问题逐步显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根据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愿和要求,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强化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职能作用,健全了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这部法律的颁布施行,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能力,为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纠纷,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主要内容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基本法律制度加以继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以及劳动争议处理的新特点,在劳动争议处理的适用范围、基本程序、组织机构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时效和期限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法律规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要加强学习研究,正确把握法律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并在工作中抓好贯彻落实。具体地讲,要侧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这部法律的新规定:

(一)扩大了法律调整的适用范围。为建立统一的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加强对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对劳动者的保护,《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适用范围作出了与《劳动合同法》一致的规定,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均适用本法。同时,将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等都纳入了劳动争议处理渠道,相应扩大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

(二)完善了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强化了调解工作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增长较快、劳动争议处理能力相对不足。为了把争议最大限度地解决在基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维持“一调一裁两审”基本程序的同时,更加注重协商和调解。法律明确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同时将调解作为劳动争议处理的重要程序,规定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对于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了调解协议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是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原则。为了充分发挥调解在基层劳动争议处理中的作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不仅规定在仲裁程序中应当先行调解,而且单列一章专门规定了当事人申请仲裁之前的调解程序,明确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并且完善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成,从而拓宽了劳动争议调解渠道。同时,为提高调解协议的效力,还明确规定调解达成的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对于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三)明确了健全劳动争议仲裁组织机构的新要求。为解决我国目前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健全、不适应劳动争议多发实际需要的问题,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实现办案职能和行政职能相分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明确了仲裁委员会的具体职责,强调要在仲裁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办理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同时,对仲裁员的任职条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完善了劳动争议仲裁制度。针对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中当事人申请时效偏短、审理期限较长等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仲裁制度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一是延长了申请仲裁时效。按照现行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当自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在实践中,一些劳动者因为超过时效丧失了获得法律救济的机会。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法律将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延长为一年。二是缩短了劳动争议仲裁审理时限。按照现行规定,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如案情复杂确需延期的,经法定程序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延期不得超过三十日。为了进一步提高仲裁效率,法律缩短了仲裁审理时限,规定应当自受理仲裁案件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延期不得超过十五日。三是更加合理地分配了举证责任。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考虑到用人单位掌握和管理着劳动者的档案等材料,又特别规定,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不提供的应承担不利后果。四是规定对部分案件实行仲裁终局。为防止一些用人单位恶意诉讼以拖延仲裁审理时间,加大劳动者维权成本,法律规定对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在劳动

者在法定期限内不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用人单位向法院提起撤销仲裁裁决申请被驳回的情况下,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五是减轻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免除了劳动争议仲裁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三、切实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贯彻实施工作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贯彻实施工作,既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良好机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务求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全面开展学习培训和宣传工作。加强法律的学习、宣传和培训,是法律贯彻实施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把切实抓好本系统干部职工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作为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基础环节,领导同志要带头学习研究,每一位同志都要深刻理解制定颁布这部法律的重要意义,熟悉各项法律规定。特别要加强对劳动争议调解员、仲裁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认真宣讲这部法律,使大家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法律的精神实质,熟练掌握和运用法律条款,切实提高依法处理劳动争议的能力和水平。要大力加强舆论宣传工作,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纳入“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知识,使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正确理解法律规定,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引导鼓励劳动争议当事人通过法律渠道解决劳动纠纷,努力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二)加快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完善相关的配套法规和政策,健全劳动争议处理各项制度,是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重要条件。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对现行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妥善处理好现行规定、制度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衔接,凡与法律相抵触的,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法律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新规定,特别是针对受案范围、申请时效、裁决程序、办案时限等方面的新变化,抓紧完善办案规则,规范办案程序。要结合当地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案件受理、立案、调解、审理以及证据、监督和纠错等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劳动争议仲裁的效率和公信力。

(三)大力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是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能的关键。各地要以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契机,认真总结近

年来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加大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工作的力度。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创造条件解决好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争取再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动争议案件较多的县、市、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普遍建立相对独立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实体性的办事机构,合理配备办案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并将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切实抓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注重预防,调解为主,有利于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争议当事人双方的对抗性,这是世界各国解决劳动争议的共同理念,也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确立的重要原则。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会同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协商、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作用。一是要继续指导和帮助企业依法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探索建立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商解决劳动纠纷的机制,提高企业内部自主解决劳动争议的能力。二是要依托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依法推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逐步形成企业外部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三是要指导各类调解组织不断完善劳动争议调解程序和工作制度,逐步实现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筑牢解决劳动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五)着力加强劳动争议处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劳动争议处理队伍,是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能的重要保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根据劳动争议处理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对劳动争议调解员、仲裁员的任职资格条件,明确了对他们的素质要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法律规定,指导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进一步加强仲裁员、调解员队伍建设,在充实队伍和提高素质上下功夫。要把稳定现有的队伍摆在突出位置,并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增配专兼职仲裁员和调解员,建立健全资格准入制度,将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人员吸收到劳动争议处理队伍中来。要大力开展培训工作,研究制定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不断提高仲裁员、调解员的业务素质。要加强管理,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努力建立一支品德高尚、作风过硬、工作高效的劳动争议处理队伍。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试行仲裁员职级制度,为逐步实现仲裁员职业化积累经验。

(六)注意研究解决法律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劳动争议多发期,劳动争议案件呈现持续较快增长的态势。随着《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劳动关系方面可能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由于一些用人单位对某些条款的误读甚至有意规

避,加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受案范围、申请时效等作出了新规定,劳动争议有可能进一步增多,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形势更加严峻。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密切关注劳动关系的新动向,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指导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有关调解组织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通过加强能力建设,充分挖掘工作潜力,努力多办案、办好案,切实维护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上一篇:辉瑞面试问答汇总下一篇:小学导课策略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