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材料

2024-09-18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材料(精选13篇)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材料 篇1

争做“六心级”教师

----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感

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及系部相关活动,针对自身情况,加强学习规范要求,现体会如下:

一、爱国守法:要有忠心。

爱党、爱国、爱人民,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杜绝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别是网络资信,有扩大和不真实的宣传,看了后难免会影响情绪,从而带到教学中去,不自觉中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决定以后少看网络评论,多看新闻联播。

二、敬业爱生:要有爱心。

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做到爱校、爱岗、爱生。特别是在爱校方面要继续努力,已经在学校过了七年之痒。要多关心学校的发展。对学生尽量充分体现:爱心、关心、细心、耐心、真正做到用心。在班主任工作上还要多下工夫,回顾班级照片,找到我的很少,以后一定要多和学生相处。

三、教书育人:要有良心。

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教书是个良心活,这是我外公在我考上师范后对我的忠告。当老师的十八年,我一直没忘记,时时叮嘱自己。当然现在我也有兼职,可这也是无奈之举,一个月三四千元的收入是难以应付家庭开支的。但我一定会保证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严谨治学:要有真心。

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对于这点十分遗憾,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无有效的教研成果,虽然恪守学术规范,但未能勇于探索,精益求精。争取本学年内发表论文两篇。(真心是学术规范,争心是 1

勇于探索。)

五、服务社会:要有责任心。

勇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本人理解服务社会应该是充分地完成所担当的社会角色的任务。对我而言,我尽力做好一名党员、一位教师、一个班主任、一个丈夫、一位父亲、一个儿子等等。当然从职位角度我尽力做好一位教师,如果这些角色有冲突,我尽量平衡。在此之余我也在为市残联做服务,虽然不是免费的,但也是尽尽自己的心意。以后要提高自己,争取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为人师表:要有恒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示范一下不难,示范一生就不容易了。尽量做到向“上善若水”看齐。像水一样对所有人都有用;像水一样淡泊名利,向你低处流;像水一样常抱一颗平常心;像水一样能适应环境,引领社会风尚;像水一样能包容肮脏,海纳百川。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有人说快乐是一种选择,有人说快乐是一种理念。教师职业给我带来的体验是苦是乐呢?从物质收入角度看,尚不尽人意,我还不敢和一般朋友说我的真实工资水平。从精神满足这一角度看,职业生活的情感性给我带来了愉悦。教师职业有其苦,但更多的是乐:机智应变,巧引善导之乐;启愚化顽,学子转化之乐;弟子情操,慰师谢教之乐;桃李八方,来鸿千里之乐„„我要争取做六心级教师,既要有忠心、有爱心、有良心、有真心、有责任心、有恒心。我当教师,不仅仅在奉献,在学生们中间,我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亲眼看到学生一天天茁壮成长,就会由衷高兴,产生一种强烈的幸福感,这种职业的成就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所以我说,我痛必快乐着。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材料 篇2

教师的职业道德, 简称师德, 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 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 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称。当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而且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而且教师自身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 积极地进行修养和锻炼, 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我认为, 高校教师应从以下方面来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一、高校教师应积极学习并确立正确的师德理论

教师道德理论是一个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它能够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师生观、学生观, 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教育效能感。不但能够让教师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 还能激励教师积极进取, 不断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教师只有积极学习并确立正确的师德理论, 才能在工作中辩别是非善恶, 不会迷失方向, 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高校教师。

二、各高校应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学习

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要通过主客观因素的协同努力, 特别是通过自身不断学习, 加强自我修养, 不断自我发展和提高而逐步形成的。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提高, 这样才能形成真正完美的师德。

(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是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高校教师应该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 科学地认识社会, 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并抵制腐败道德观念, 深入提高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 增强教师明辨是非善恶和师德评价的能力, 才能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

(二) 向教育家、名师和优秀教师学习

高校教师在提高师德修养中, 要向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教育家, 以及身边的名师和优秀教师学习。所有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 都可以是教师道德理论的具体化, 都具有鲜明、生动、形象、感人的特点, 体现了优秀教师的道德风尚。正如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所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 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三)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探索学习

高校教师在社会生活中,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 通过分析思考, 学习其中优良的东西。孔子主张“以人为镜”, 主动与别人的言行得失进行辨别比较, 进而反省自己。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省也”, 应善于发现、善于反思、善于总结、善于提高。

三、各高校应建立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除以上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外, 高校制度建设也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各高校为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需要建立并完善能满足其教师自身价值的激励机制体系。往往有效的激励具有很高的促进作用, 比如:晋升激励、素质激励和目标激励等。高校应按照相应的原则, 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建立教师聘任制度、监督制度、奖罚制度、学生对教师的评议制度等。

四、高校教师应积极进行职业道德实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应是道德实践。高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职业道德实践, 能够真正体会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 能够进一步对自身良好师德的塑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增强自律性和自觉性。

(一) 在工作中刻苦钻研业务

作为高校教师, 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这样才能站在更高一层的平台, 提高“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技能。

(二)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高校教师应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在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 树立良好的教育风气和学术风气, 坚决抵制学术腐败,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 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

(三) 学习和生活中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本身是需要爱心和耐心的, 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 高校教师应在学习和生活中, 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 发现并纠正其缺点, 鼓励并发扬其优点,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

五、高校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材料 篇3

【关键词】践行 教师职业道德 规范 启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21-02

教师职业的作用在不断增强,因此,对教师在职业上的要求,尤其是道德上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是因为教师是以人际间的信赖关系为基础发挥作用的,动摇这种信赖关系的行为,便会妨碍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一般服从于普遍的道德规范,只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特殊性。即在纵向关系上以尊重基本要求,在横向关系上以平等为基本规范,爱则为核心,在此基础上派生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

一、把对学生的爱上升为教师工作的动力

把爱作为教师工作的动力,才能使教育工作超越技术的层面而进入学生的心灵。在教育中对年轻一代的爱护并非降低格调,而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师生双方的价值和自我的升华。热爱学生这种感情是一种巨大的改造力量。这种力量强烈地影响着学生,造成了对学生起教育作用的最好的气氛。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一)爱的境界。爱能使教育教学工作变得生动活泼,而不是死气沉沉。爱能使教育变成水中盐——有味无痕。教师在学生面前越是不显露自己的教育任务,越是不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看作是为了教育的目的而专门组织起来的,那么教育的效果就越好、越成功。不是出于爱,教师就无法达到这种境界。

(二)爱的需要。热爱学生不仅是一种感情,而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是每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的内心需要,也是由教师的创造性的探索精神所决定的。只要是热爱学生,教师便总是能够找到好的方法,使学生显示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心,产生愉快的感情体验等。

(三)爱的考验。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偏爱某一个、某一类学生。诚然,有些学生惹人喜爱,有些学生则不易被人喜爱,尤其是那些成绩不好、难于控制、存在某些缺陷的学生。一个教师如何对待这类学生,实在是一个教师爱的考验。这些不招人喜爱的学生,多半是错误教育的结果,他们常常是怀有怨恨的、受过创伤和精神折磨的孩子,他们通常不想学习,性格孤辟,很难使人接近。对待这类难教育的学生,回避是不负责任的,他们比别人更需要照顾和温暖、关心和爱护。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并且需要特别有分寸。教师的教育责任就是补偿学生由于偶然的命运而失去的东西。

二、尊重是对教师的一个普遍要求

日常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家长,尊重其他的教师和领导等。

(一)尊重学生。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活生生的人来对待。要做到这一点,不但需要深刻理解一系列人生观的问题,而且要求教师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允许漫不经心地、肤浅地对待人。尊重学生,需要教师的智慧和良心,尊重所有的学生,毫不例外地对他们采取宽容的态度,这对教师是有益处的。

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把学生作为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品质和职能的体现者,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二是要适度地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也是对教师自己的严格要求,这种要求必须是建立在人性、人道的基础上的,才富有教育的意义。三是要容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独立性,宽容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尊重学生的家长。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是教育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接触,不管家长的个人品质和特点如何,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教师除了道德上的威望外,没有任何别的权力。尊重学生家长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教师要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不要把责任推给家长;二是教师要主动、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三是不要在家长面前放大学生的缺点;四是耐心听取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批评意见;五是委婉地、有根据地向家长提出要求,配合学校对其子女的教育与管理。

(三)尊重其他的教师。对学生发生教育影响的,不仅只是单个教师,而且还有整个教师集体。在集体中一个教师能增强还是削弱另一个教师发挥教育作用的可能性,要看这个集体中形成的关系的性质如何。如果一个集体中的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状况是团结、合作而友善的,那么,这种关系就有益于教育过程。不良的关系会导致经常性的紧张、冲突、顶撞,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不是用于教育和教学工作,而是用于调节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这样必然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

由于每一个教师都有一定的政治、道德、教育、美学的观点,都有不同的经验、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而他们又承担着共同的教育任务,因此,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和解决教师间产生的矛盾,而避免更大冲突的发生。

每一位教师要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向上。只要我们教师全力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每位得到发展的学生都会给社会更大的贡献,会使社会前进的步伐走得更快。

(四)尊重领导。领导是我们人生历程中很重要的合作伙伴,尊重自己的领导,是我们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必须做的。尊重领导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修养,也是被领导认可是实现自我的桥梁。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如何尊重领导(特别是校长),具体要做到:

一是教师要尊重和维护领导的道德权威,其实维护领导的权威,如同学生维护老师的权威,我们天天要求学生尊重老师,常说“亲其师,信其道”,我们需要永远记着,维护领导的权威体现在方方面面,时时处处。

二是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帮助领导。尊重领导、服从命令是第一位的,这是上下级开展工作、保持正常工作关系的前提,是融洽相处的一种默契,也是领导观察和评价自己下属的一个尺度。因此,下属尊重领导,服从命令,天经地义。自古对错都不是绝对的,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站到领导的高度再思考一下,也许会体谅领导的决定。

三是诚恳接受批评,做好本职工作。接受批评时的态度更能验证一个人的涵养和遇挫承受力。犯错误不要紧,关键是看犯错后的态度及补救措施,在受到领导批评时最需要表现出你的诚恳态度,不服气、发牢骚的做法产生的负效应足以让你和领导的感情拉大距离,关系恶化。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做好自己本岗位的工作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即“干一行,爱一行”,要做一件事情就要尽力去把它做好。

四是要忠诚于自己的领导。如果说智慧和勤奋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话,那么还有一种东西更为珍贵,那就是忠诚。作为学校的一线教师,忠诚于领导最直接的行为就是融入学校,和学校成为一个共同体。

三、平等是教师成长不可缺的重要因素

在这里所说的平等,特指人格上的平等,教育工作中的各种关系离开平等就很难进行下去。

教师如果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而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学生就不会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教育者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心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的需要、精神状况等就被忽视了,教师也就失去了爱的交流的途径,使教育丧失其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而变成喋喋不休的说教和服从的要求。

1.没有平等,师生之间就不可能有善意的论战关系,而只能是屈从和信赖的关系,这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2.没有平等,就不会有家长的积极配合,真诚地交换在教育上的想法和“秘密”。教师对家长颐指气使,就会丧失一股教育的力量,使教师变成孤家寡人。

3.没有平等,就很难有校长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尊敬和友善的关系。没有平等,校长就不能认真对待教师的批评意见,就会想方设法报复提意见的教师,这样一来校长的道德威信就会扫地,工作无法开展。

四、修身立德、言传身教是教师的一种专业要求

《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家庭教育一直是数千年来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阵地,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德育是核心,而且这种教育是终身的。少儿学做人,中青年要会做人,老了要教育后人,特别是以身作则。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勇于重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建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果断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

五、终身学习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教师还应具有刻苦研究,严谨治学的态度,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市场经济、影视文化、网络浪潮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经常的读书学习和进修。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真实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努力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假如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就会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参考文献】

[1]许佩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雅斯贝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篇4

来源: 作者: 新闻发布:梁玉玺 发布时间:13-03-28 15:20:33 点击:20091

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布《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就贯彻落实《规范》有关工作发出通知。这是继2008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首次制订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责任、道德原则及职业行为提出了要求: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二、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四、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五、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篇5

今天下午,通过参加“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在何处?”的在线研讨活动,使我深受触动。

本次国培,分别组织了“师德与教师心理调适”、“用爱心谱写师德之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等专题的学习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在何处?”的在线研讨活动。这一系列的专题学习与研讨,都把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学习放在了首位。

职业道德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它要求老师有坚贞的职业理想--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有浓重的职业情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有严格的职业规范--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有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

由于目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严重侵蚀着人们的思想,加上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道德习气和丑恶现象的侵染、冲击,教师队伍中出现了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爱岗敬业精神不强,职业立场不坚定,价值观念错误,师表作用下降等职业道德滑坡的倾向。“德之不存,何以为师;德之失范,何以信我。”正如同社会各界人士提出的质疑: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教师,岂能潜心教育,大胆探索,甘守清贫,无私奉献?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怎能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为人师表?一个没有“良心”的教师,又怎能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做到无愧于家长和学生?学生素质的提高,道德观念、健康心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熏陶他的教师的素质形象。正所谓“一个教师的今天,就是他所教学生的明天”。由此可见,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迫在眉睫!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结 篇6

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总结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我校通过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收获良多,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而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通过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的工作热情大大提高。

二、注意培养宽容公正的爱心。宽容公正的爱心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教师必须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呢?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它能

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所有的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通过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老师们大多注意培养自己宽容公正的爱心。

三、无私奉献的精神普遍得到发扬。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通过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大激发了老师们的奉献精神。

四、“终身学习”的概念深入人心。终身学习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通过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积极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这将极有利于从事教学活动。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所以,通过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校广大教师收益匪浅。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材料 篇7

丰台五小教师文化建设的总目标, 定位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塑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幸福”;以“进行学校文化建设, 以文化发展教师、文化发展学生”为工作重点;基本思路是“构建学习共同体, 让教师成为经验的分享者和快乐的合作者”。

一、建立学校“多元、多层次的学习共同体”

建立学校“多元、多层次的学习共同体”, 即以解决学校层面的课堂教学问题为目标指向, 在此基础上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整合。学校层面的学习共同体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学校内固定的各年级组、教研组, 其构成是按年级和学科为划分单位, 组成人员主要是相同学科的教师和学校的主管领导, 学科教研员和外来专家作为不固定的合作伙伴;二是学校内跨学科的研究小组, 其成员主要是有共同需求的不同学科的教师和专家等。

学校层面的学习共同体是研究解决新课程背景下教学问题的最基本的平台。学校内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层面的主要学习共同体, 其作用在于能够及时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筛选出影响教学效益的最迫切的问题进行研究。学校内跨学科的研究小组是学校层面的重要学习共同体, 其意义在于能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带来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这样就把每一位教师都带到问题研究中, 课题研究与教师发展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学校教学研讨活动中, 同组教师都要研究本组共同提出的问题, 都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呈现自己的学习、思考和问题解决的办法。虽然研究的切入点不同, 但解决的问题是一样的。所以在教研组共同体研究中以下职能凸显: (1) 共同体的教研职能; (2) 共同体培养青年教师的职能; (3) 共同体分工合作、交流共进的职能。

同时, 学校搭建了组内、组间和学校层面的关于计划、课题、课例研究和教学反思等的交流和研讨平台, 给予教师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建立了每月一次的组长交流机制, 以及每月一次的主管领导交流机制。

另外, 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以项目的形式来完成, 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例如, 要成立工作小组, 负责策划, 制定方案, 解决实施。这就是临时的一个学习共同体。

二、改变以往对教师的个体评价方式, 尝试群体评价机制

采取捆绑式的评价方式, 将竞争扩展为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竞争, 用外力来促进教师间的合作。2009年, 丰台五小开始探索年级组、学科组评价奖励办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年级组或教研组之间开展竞赛。学期末对各年级进行综合评定, 以此来强化组内的交流合作。在这种人为合作的教师文化模式中, 自发地引起教师间交流和互学的兴趣, 从而慢慢发展到自然合作。一段时间后, 教师从沟通中实现了双赢:增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获得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经验, 工作和改革得到了同伴的支持和认可, 获得了情感的支持等。交流和沟通几乎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 和谐、合作便真正生成了。

在自然协作的文化氛围中, 教师之间能接受、容纳不同的教育教学观点, 会较快地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这种和谐的文化气息激发着教师对自身职业产生依恋感、使命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自我发展正需要这样一种自然的、开放的、动态的文化环境, 而不能在封闭的环境中自生、在孤立的状态中自存。自然合作关系是丰台五小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文化状态, 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最佳途径。

三、进行积极的对话交流, 在赏识中催化生发教师的合作文化

丰台五小把激励作为学校教师文化建设的第一准则。每一个人都需要鼓励, 渴望得到赏识, 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在丰台五小, 教师上好了一节课, 表扬;教师完成了一个课题, 庆贺;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个好的创意, 激励;老教师有几句经验介绍, 掌声;后勤工作人员有了一个改进设想, 支持……当教师感到获得了赏识的时候, 他们的自我意识、专业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工作动机也会随之增强。

在今天的丰台五小, 无论哪项工作都力求让更多的教师来展示自我、展示组内的合作成果。每周操场上的国旗下讲话, 教师轮流上台;每周的全体教师会上, 每个组的教师要展示自己组内读书的成果、组内新闻发布等;经常性的老教师经验介绍, 年轻教师的工作感想交流等, 都是教师在把握话语权……同时, 学校大会上只要有发言者, 学校就要求有教师进行点评。丰台五小现在正在尝试创设一种被关注和激励的氛围。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 谁也不被轻视, 谁也不轻视别人,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坐标系里、在同伴的善意支持下追求成功和进步。教师合作使每个教师在张扬自我的同时, 又将在同伴互助下实现自我。在丰台五小, 上评优课着急和忙碌的不是做课教师一个人, 而是全组人。为研究如何上好课, 很多教师都可以放弃休息, 加班加点从不计较, 献计献策毫无保留。

全美首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发布 篇8

该规范将教师应遵守职业道德要求划分为五大类:对职业本身负责,认识到选择教师作为职业意味着要承担高于法律最低要求的道德责任;对专业能力负责,在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个人性格展示等方面追求最高的专业水平;对学生负责,尊重学生,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校集体负责,与集体成员建立良好、有效的互动关系;合理运用科学技术,遵循伦理道德,充分意识到通过技术手段交流、运用、创造和扩散信息的影响,慎重考虑技术手段的使用时间、地点及方式。

该协会表示,目前美国各州在教师职业行为标准及道德判断方面做法不一,因此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并不清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道德底线方面的期待。为此,该协会自2009年起开始收集各州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将其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标准加以梳理,形成相对统一清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供各州参考。协会会继续收集各界意见并持续更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而更广泛并及时地反映社会期待。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 篇9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

教师职业道德的六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作为教师必须先为人师,育人必须先行示范,教师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所有这些都集中在关爱学生上。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爱这一行,爱学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责,以心换心,以爱博爱,倾我所有,去换取明天的桃李芬芳。加强师德修养即是社会赋予我们教师的责任,是我们教师适应教育改革的必然需要。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个人学习心得 篇10

其次,是对孩子无私的爱。教师要热爱孩子。“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从中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真正从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深入到孩子中去,关注他们的举动,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很好的为幼儿服务,这样就在他们中树立了威信。我们哪个老师不想让每个孩子好起来,我们教师辛勤劳动,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热爱孩子就意味着尊重,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要认真考虑自己对孩子的每一个意见,每一个做法,无论如何都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得角落——人得自尊心。我觉得热爱幼儿要面向全体,尤其是个别性格特殊的幼儿,能容纳他们的天真,能容纳他们的错误,这种爱才是博大而深沉的!多表扬,多给他们戴一些高帽子,少批评,即使批评也尽量不在全班幼儿面前批评。让爱的暖流也能流进他们的心田。让他们也感受到生活也有阳光。

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要加强学习,不断进取,出色的完成工作。切实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工作水平。坚持从严治教,提高自身建设,在教学上要多加探索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艺术。

(一)不断学习,更新幼儿教育观念,主动、积极地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幼儿人格,真诚关爱每一个幼儿,做孩子们的朋友、妈妈。

(二)加强服务意识,保教并行。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幼儿教育重在保教并行。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自命清高,真正融入到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睡,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动向。

(三)学习阳光心态,做阳光教师。以平和的心态积极面对每天的琐事,闹中取静,学习幼儿的好奇心,积极探索发现幼儿的纯真心灵。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班级规范的意义 篇11

[关键词]班级 规范 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教育事业一支不容忽视的有生力量。但是,由于升学比例的一边倒趋势,导致中职的入学人数呈现不均衡状态。反映到学校内部,班级人数不均衡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当前中职学校班级人数的状况

通过调查,多所中等职业学校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学校班级人数不均衡:有的班有六七十人,而有的班人数高达九十多人,有的班则仅有三五十人。

(二)班级人数不均衡对教学的不利影响

班级的人数不均衡不利于教学。学校若只考虑经济效益,忽视教育教学规则,忽视班级的人数不均衡现状,既有悖于教学初衷,也是对学生极大地不负责。会造成学生思想不稳定以致大量学生流失。

1.现代教育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关注每个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但在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的情况下,人均教师资源就过少,教师无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学生在校期间无法得到教师的辅导与帮助,便不能取得有效进步。

2. 班级人数六七十人、八九十人,对一个六十平方米的教室来说,人均不到一平方米空间,甚至只有0.6平方米。班级人数过多,人均可活动空间就变小,给人拥挤杂乱的感觉。心理学专家警示说,拥挤是现代生活的一种隐患,有很多心理疾患与人群拥挤有关。拥挤带来的是混沌的空气、烦恼和紧张的情绪,长此下去,就会危害人的健康。拥挤还会使人处于“戒备”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哪怕遇到一点小刺激便容易怒吼,甚至大动拳脚,以求“舒解”。因此,班级人数过多会造成紧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躁动不安,教学秩序失常,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3.教师在拥挤的教室上课,很难和学生配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则因此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导致精神紧张、压抑、成就感降低,以至情感过度耗费、自信心受损等,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职业倦怠感。除了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还可能引起相关生理疾病,如偏心痛、高血压、胃溃疡、神经症、精神病等。教师身心饱受这些困扰,既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更不能保证教学效果。

4.班级人数不均衡不利于统筹实习安排,不能很好地实现设备设施优化配置,使资源浪费,实习质量下降。由于各班学生人数多少悬殊,如果配备实习试验设备以较多人数班级为准,学校既缺乏足够的财力,也必然导致设备不能全部、充分地利用,相对地增加了教学成本,造成教学资源闲置;反之,如果教学设备不配套或数量偏少,除了常规技能训练项目无法完成而影响教学质量之外,还会出现同班学生不能同时进行实际操作的现象,就会影响教学秩序,延长教学时间,影响实训进度,使教学计划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职校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差,很多学生到职校本来就是抱着学门技术、改变命运的想法而来的。没有良好的教学秩序,缺少足够的实习设备,他们学习技能的期望得不到实现,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失去学习动力,甚至放弃学习,流入社会。

(三)均衡班级人数的积极意义和必要性

1.有利于配备实习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实习设备成本高,学校很难一次性投入足够资金将其全部配置齐。因此,班级人数均衡,学校在添置设备时,就可以有计划配备,节约投资,降低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学生实训时,人人都有动手机会,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2.有利于提高实习效率,提高实习质量。班级人数均衡,可以有效地配备实习指导教师。使教师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习情况,检查每一个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项目标准,从而提高实习效果。

3.能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有精力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精心照顾每一个学生,有时间和他们交流沟通,建立互信,让每个学生都进步,增强自信。

4.有利于下厂实习教学的组织与落实。由于实习教师与学生比例合理配备,实习教师就有时间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有精力在实习教学中收集新技术,并及时调整适合于生产实际的操作方法,根据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及时地给予讲解,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积累生产经验,确保实习质量,达到实习的教学目的。

(四)如何使班级人数均衡

职校班级人数可根据专业分别定量,一个班可定为40人左右。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思想、文化基础比较差,必须让人均教师资源多一些,实现对学生有效地关爱和有效地教学管理。

2.职校学生以学技术为主,实习时可保证每人有实训岗位。一个班由两个实训教师指导,每个实训教师带20个学生,可以适时地对他们讲解知识,可对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指导,能达到以师带徒的最佳效果。

3. 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对班级进行规范。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材料 篇12

1 终身学习, 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师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为己任的专业人员。教师要想完成这一任务, 就必须努力学习, 认真研究, 掌握本专业的科学知识与教育科学知识。具备广博精深的知识, 是师者必须具备的条件[2], 否则, 难为人师。随着社会的进步, 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陶行知说:“我们要继续不断地学, 才能继续不断地教。”教师永远肩负着学习任务, 教师应有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从培养目标看,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应该按照生产第一线职业岗位 (群) 的要求培养人才。这在客观上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是专业理论教学的专家, 还必须具备职业岗位的技能与经验[3]。具有娴熟的专业实践技能是高职教师培养职业人才必备的条件, 而现实中, 这恰恰是多数高职教师所缺乏的, 高职教师要深入行业岗位生产的第一线, 不断学习专业技能, 不断积累专业实践经验。

当今,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极大地促进了应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例如, 检验医学是一门具有多学科理论交叉, 发展迅速的应用技术学科。因此, 从事检验医学专业教学的高职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 与时俱进, 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学习新知识, 更新思想观念, 拓宽知识面, 优化知识结构, 使其适应临床检验职业岗位的需求, 只有这样, 才能担负现代检验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任。

2 终身学习, 学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高校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学术水平, 才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 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还是知识的发现者和创新者, 高校教师如果不从事学术研究、探索与发展新知识, 就不可能把握和了解本学科知识的发展前沿, 因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科学研究作为高职教师的本职工作, 要求高职教师不断获取新知识, 及时了解本行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使自己处于科学或新技术发展的前沿。高职教师进行科学或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 就需要集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储备, 并对已存在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升华, 再从自己研究的思维方式出发, 提出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所以, 教师仅仅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 还需要不断拓宽知识面, 以满足科学或新技术研究的需要。

高职教育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较晚, 我国高职院校多数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形成, 科学研究基础薄弱, 教师普遍缺乏科学研究的素质, 从而制约了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 也影响到高职教师个人的职称晋升。高职教师要改变观念, 清醒地认识到科学研究与教学是同等重要的, 要加强自我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 学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从而更快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3 终身学习, 更好地服务社会

高职院校是与社会实践联系最紧密的高等教育类型, 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推动和引导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教师的使命和必须履行的职能。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由教师的活动直接体现, 如果高职院校的教师脱离职业岗位, 远离社会, 高职院校就不能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 将直接决定其社会服务质量的高低。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是教师的人才培养职能和应用技术研究职能的合理延伸。高职教师作为服务者, 服务职能包含在高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通过培养专业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但其服务者的角色, 更主要体现在高职教师以学术研究为基础, 通过直接参与社会事务, 为社会做出贡献。高职教师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包括人才培训、学术报告、咨询建议、政策论证、科技成果转化、课题评审等学术性服务。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强弱, 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 取决于教师在行业中的学术地位。高职教师要结合社会服务的要求, 不断努力学习, 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 使自己成为行业的专家, 学术的带头人, 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我院医学检验学科承担地方临床检验中心工作已十余年, 专业学科教师组织本地乡镇基层医院检验科开展室间质量评价,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临床检验质量, 每年利用学术年会为基层检验人员开设讲座, 培训临床检验人员的岗位工作技能, 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服务功能, 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实现了院校与社会共赢。要想保持这种良性发展态势, 我们的专业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 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4 终身学习, 促进文化传承创新

胡锦涛说:“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胡锦涛把文化的传承创新明确为大学的第四大功能, 这对我们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文化传承创新与科技创新具有相同作用, 因此也应具有同等地位。传承是创新的前提, 扬弃是文化创新的特有方式。社会发展形成了社会文化, 各行各业的发展形成了行业的文化, 例如大学有大学文化, 医院有医院文化。高等职业教育文化传承创新, 首先要专业教师学习、认识前人积累的专业文化成果, 将其作为专业文化传承可能性的起点。在此基础上, 扬弃旧义, 创立新知, 传播专业文化到社会, 再延续到学生。但文化传承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需要高职教师大量学习, 培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 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摘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赋予高校教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分析高校教师四大职能的特征, 以阐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树立与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必要性, 从而提高教师学习的自觉性, 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主动履行自身职能。

关键词:高校教师,终身学习,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1.

[2]克里斯托弗.K.纳普尔, 阿瑟.J.克罗普利.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M].3版.徐辉, 陈晓菲,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13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1

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总结如下:

1、在爱岗敬业方面,我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从出勤方面来说,我在学校的时间可以说是最多的教师之一。能做到每天早上X点到校,下午放学后才回家。

2、在为人师表方面,我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注意处理个人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以身作则。在尊重家长方面,我爱听取学生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和学生家长接触比较多。这学期还特地到家访了四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的一些特别难的问题。

3、在关爱学生方面,我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从我所从事的学生思想工作的情况来看又有点特殊,接触的后进生特别的多,要是不从心里爱他们,那确实是无法想像的。当学生受伤的时候,我一般是主动送到医院的,这学期此类事件发生了三件。

4、在终身学习方面,我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我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教师自身的学识与

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我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再则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特别的快,所以我一直坚持信息技术的学习进修。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2

一年来我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教育局、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所任班级教学质量有了大面积提高,现就将一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通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3

我们单位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政治水平,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安排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点要求,其中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温暖学生心灵,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

作为教师,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

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寻教育梦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以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为河西区建立首善之区贡献力量。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4

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自己在过去的教学工作,写几点心得体会:

一、自省促进自我成长:

教师,为人师,三字包含的内容很深,也很广。不仅要对学生负责,要对社会负责、也对科学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如果在教学中马马虎虎,在大环境中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履行教学工作而已。如果平时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更是促进自我成长的有效途经。我们常教育学生:“贵在自知之明”。试问自己做到了吗?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善于正确对待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在客观上自己认为能做到,并且认为自己做的很好。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即便是我们所为“思想后进生、学习差生”我觉得只要我们用心,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应服务于全体,好生差生都是生;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三、必须养成学习习惯:

在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必须养成学习习惯。我们应继续学习的理由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教师如果不学习就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如果不能胜任工作,那么工作量就不会有了,现有的知识量也无用了。我和学生年龄相差并不很大,但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不得不虚心向孩子学。这也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我们此时光有一桶水,也是不足用的。我们若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我们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就是“老古董”!一旦不被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太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因此,学习本身还在拯救自己。将学习与工作合在了一起,我们的美好生活一大半就会在工作中实现。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5

昨天教工会上,书记领着大家一起认真学习了20xx年修订的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有6条,一改老《规范》8条的形式,内容更加紧凑,结构更加严谨。保留了传统要求中的精华,摒弃过时的糟粕,抓住了当今时代发展变化的脉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内容要求上更具体更具有时代性,把“爱岗敬业”改成“敬业奉献”。既然敬业,热爱自己的工作,肯定是热爱自己的岗位,敬业比爱岗更深一层,可舍去前者;而补充了表现时代特点的“奉献”一词,在敬业的基础上还要表现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乐于奉献,树立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严谨治学”改成了“终身学习”等。

新规范中语言更具有人文性,在“热爱学生”这一条中,“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把“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改为了“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严格要求”有一种教师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感觉;“严慈相济”既有“严”的管教,又有“慈”的给予,充分表达出教师既要有父之严,又要有母之爱,两方面都要让孩子受益,更显人文关怀;“耐心教导”改成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友”给人以亲切、信任、平等、易接近的感觉。“良师益友”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能终身受益的好老师、好朋友,建立了师生平等关系,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新规范的修改,作为教师的我们还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认真学习的同时,要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照规范要求自勉,愿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真正像规范中所要求的拓宽知识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学生的成长,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6

学校组织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分为八个方面,对于师德我又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对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体会: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

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爱我们的事业。不论当初是何种原因选择了这个职业,我认为一旦选择就应该尽吾所能。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只有每个人努力才会让这个家越来越好。为人师者更是如此。我们所承担是祖国的教育事业,关乎国家未来的兴亡,责任重大,更应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第二、要热爱学生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我们要爱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他们的学习,他们的发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不论何时都应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

第三、要为人师表

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按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师德,时时处处作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我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起了“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7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中小学教师的行为操守的一种规范,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它从六个方面对教师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学习后我感受剖深。

一、爱国守法。

遵纪守法,这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有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之心,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做一名爱国守法的公民。

二、爱岗敬业。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一种品质,是想,如果一个人从事一项工作,如果不喜欢、不愿意,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吗?作为一名教师,就更应该具备这个素质。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热爱这个职业,全身心地投入,对工作要高度负责,认真备好每次课,认真辅导每个学生,不但要自己爱岗敬业,更是对学生的一种以身垂范。

三、关爱学生。

学生,作为我们教书育人的对象,都是人人平等的,不能因为哪个学生聪明、哪个学生笨;哪个学生听话、哪个学生调皮而有所偏爱,更不能言语讽刺、挖苦,对学生心灵产生不良影响。应该保护每位学生,关爱每位学生,教育学生同学间要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书育人。

虽然表面上只有4个字,但却含有丰富的内涵。以前总认为,将学习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一些做人的道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但现在我重新认识到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责任,当作一种义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同时最后的评价也要改进,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要充分运用综合的评价的手段,将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

五、为人师表。

中小学生年龄都很小,思维方式都没有成形,他们很喜欢模仿,而模仿的对象一是家里的父母,二就是学校的老师。作为教师,就得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作为学生模仿的标杆,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知识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一直停滞不前,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适应教书育人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学习、钻研,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总之,经过对规范的学习,使我对教师的行为准则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这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只有按照道德规范做人,不断严于律已,不断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8

每当我们在提高成绩的压力之下不得不采用体罚学生的方式时,我常常在脑海中出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那么,怎样在不体罚学生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成绩呢?以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了一条就是:教师应做一流的激励大师。

那么,教师应怎样激励学生呢?我这里总结了以下几条具体方法:

一、赞美激励法

这种方法我们教师是经常用的。没有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对你的学生进行赞美。有人说:在恰当的时候从恰当人口中得到一次真诚赞美比金钱和名誉更有意义。这样的奖励所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部分是因为教师在第一时间里注意到了学生的进步,并及时的加以表扬和肯定。所以不妨对你的学生说:“太棒了”、你真行”、“真不错”等等来激励他们的点滴的进步。

二、认可激励法

认可也是赞美的一种形式,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尤其是老师以及自己所看重的人的肯定。学生的再不起眼的好表现若能得到老师的认可,都能对ta产生激励作用。比如:拍拍学生的肩膀,写一张简短的纸条,这类非正式小的表彰,比学校召开盛大的表彰大会的效果会更好。但此种方法不宜平凡使用。如果用得太多,其价值和效果就会降低。

三、指导激励法

如果你给予学生一的指导,就不仅帮助ta提高了成绩,更表示你关心ta,在乎ta。

四、荣誉激励法

荣誉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可以为学习优秀的学生颁发荣誉称号,加强对他们的认可。比如可以在自己的班里设立“创意先锋”、“智慧大师”、“爱心大使”“进步明星”等的称号,定期评选。就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我相信,当我们经常而且恰当地运用激励法,我们就可以不用或相对少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成绩。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9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更加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增添光彩。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这份事业,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规范》还提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才能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学生作为自己的全部工作。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关爱学生就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凡事要求学生不要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只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下健康地成长。

总之,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感染学生,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10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教育教学过程,对自己已有的观念和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超越实证材料与方法,使思想的自由度、探索性与创造程度得到拓展与提升,从而谋求和品味到理性沉思所带来的幸福。教学反思还能满足认识兴趣,增加理论旨趣,整理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从而扩展精神世界,提高教师捕捉教学问题的能力,加深分析教学问题的深邃程度,为教师提供审视教学的“慧眼”。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大力提倡教师多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能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能增进对于学生,对于教师自己的了解,深化对于教育理论、教育理念的认识,同时也会根据教学现象得出一些经验,提出一些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教师教学反思后可能得到的结果。如何科学地对待这些反思的结果,是教学反思能否产生积极效果的关键一环。要使教学反思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成长中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不仅仅需要反思,更为关键的是在于反思之后做什么。笔者认为,教学反思过后,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第一,反思之后是交流。

教师要将自己教学反思的结果与人交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曾经说过:“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流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与人交流可以激发思考的灵感,可以完善发展自己的反思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善待评判与反对声音,反思的结果只有在反对和评判声中才能完善与发展。

第二,反思之后是学习。

教学反思是一面镜子,思,然后知不足,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容易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从日常教学现象中提出新问题,当这些问题依据自己现有的水平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学习,向同事学习,向有经验的老教师、专家请教,阅读相关的书籍自我学习。反思之后的学习针对性、目的性强,因而这种学习更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学习的效率也更高。如果遇到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羞于请教,懒于阅读,这种反思就失去了意义。

第三,反思之后是检验。

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仅仅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得出的经验,和各种认识等教学反思的可能结果,其正确与否,效果如何人,都需要再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接受教育教学实践的检验,使这些教学反思的可能结果得以修正和完善。只有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为正确的教学反思结果,才能真正成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成果。如果教师对于反思的结果想当然的认为其正确,仅仅从反思到反思,从理论到理论,不进行实践检验,就大规模的应用,就作为研究成果加以推广,这是对教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不负责任,也将最终制约教师自己的发展。

第四,反思之后是改进。

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是在教学反思成果的指导下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反思的结果经过实践检验后,教师运用教学反思的成果,来指导改进教育教学活动,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学行为进行改进,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和对教育理念、教育理论的认识运用与教学中,使之产生积极的效果。教学反思之后一定要有行为的更新,这样的教学反思才具有真正的实际意义。如果把反思的成果束之高阁,为了反思而反思,为了完成管理部门的任务而反思,教学反思的应然价值就不能实现,教学反思的成果就不能得到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第五,反思之后是反思。

反思之后的反思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⑴对教师反思行动的反思。当我们在反思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反思本身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需要考虑到究竟在什么时候反思才能更有利与教学?在教学中反思达到什么程度才是理想的状态?在教学反思行动中,会不会影响教学本身的质量?反思过程中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成长是如何统一的呢?反思与创新如何来统一呢?等等,只有对以上问题本身进行反思才能提高教学反思的科学性。

⑵对于反思对象进行多层次,多视角多次反思。教学活动的日常反思绝不能一蹴而就,对于不同的或者同一个反思对象,不同的人进行反思,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产生新的疑问。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心境下,反思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与不同的主体共同反思,认识也会有所不同。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也会提示出新的答案、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学反思的内容才能全面、客观。

上一篇:广播电视新闻学求职信写作下一篇:临沂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