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是一种精神(精选9篇)
文化传承是一种精神 篇1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好也不能拿。”
“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家人每每这样告诫我。相信每个家庭,都有一些规矩要每个成员自觉遵守。起初,我并不明白其中的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懂得,这就是大人常说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中的家规。
我这个人呢,优点不多,缺点倒是一大堆,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说形象吧,初见我,第一印象可能还不错,可过不了几分钟,你就会发现,我的腿便会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而且可以单腿或双腿抖,甚至还可以不同频率地抖。一抖起来,我就会陶醉,感觉这才是世上最美的旋律!同学们也常说:“要是学校举行抖腿比赛,你准是冠军……”别说,我觉得这话特受用,听得我心里很是舒服,于是,抖腿的习惯一直保持着。
这不,在家写作业时,我蹲在凳子上,把凳子腿翘起来就抖上了。这时,奶奶进来了,见我这样子,沉着脸说:“你这样子,不跌死你才怪!”这话听得我云里雾里,愣在那儿。“女孩子就要有个女孩子的样,成天这样坐没个坐相,站没个站相,像话吗?”
奶奶开始教育我了,“你要是养成了习惯,出了社会,你就会不自觉这样,到时候出洋相了,我看你哭都没眼泪出!”
当时,我不以为然,心想:“这么夸张,至于吗?”渐渐地,我发现,家里每个人在外都站得笔直笔直的,像一颗颗挺拔的松树,任凭风吹雨打,也绝不会倒下。在家呢,个个都坐如钟,只有我一个“北京瘫”!我顿时恍然大悟,奶奶为何如此在意形象,原来好的形象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形象好不好,直接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甚至自己的未来。我若有所思,下决心一定要树立好自己的良好形象。
长大些,我便迷上了玩玩具。那时,邻居是一“土豪”,家里新潮玩具遍地都是,这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成了她家的常客。有些女汉子味的我,对娃娃什么的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倒是车子更能吸引我的目光。我无意中发现了一辆后火红色的小车,玩了一上午,依然爱不释手。回家时,便顺手牵羊了。
晚上,我把脏衣服一丢,便跑到了我的动漫王国里去了。不一会儿,妈妈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一脸严肃。等我看清妈妈手中的小车后,脑袋里一激灵!我低下了头,静静地听着妈妈的训斥:“东西再好,不是自己的也不能拿,你说你……”
自此,我明白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已经长大的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圈子。我会常和同学相邀着去踏青山赏美景。有天晚上,我跟奶奶说了周六和同学约好出去玩。可是到了周六,明媚的阳光从窗里照进来,我躺在床上,说不出的舒服,我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的沐浴,迟迟不肯起来。虽然和同学约好出去玩,但一想到床上的舒适,就不愿动了。奶奶看我迟迟不起床,急忙把我拖起来,还跟我讲了好几个关于诚信的故事,什么“曾子杀猪”“季布一诺千金”等,结论是:“说到做到,不放空炮。”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急匆匆地洗漱过后,抓了个馒头就出门了。
“言必信,行必果”,已经是我的人生信条,我的朋友也多了起来。
简单的三条家规,塑造了现在有着良好形象和文明素养的我。相信,每家每户都有着自己的好家风,如果人人都能继承和发扬,释放正能量,世界就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文化传承是一种精神 篇2
2004年的春天, 我正是唱着这首歌, 随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赴河北革命老区太行山所属的十八个县进行“太行情, 老区行”慰问演出。在每天不间断的的演出中, 我这个从小在城市长大, 几乎没受过苦, 刚出校门不久的年轻文艺工作者。第一次真正走进了太行, 许多课本上、电影电视上讲的东西, 第一次亲眼目睹, 亲耳所闻。西柏坡的灯光, 百团大战的烽火, 抗日军政大学旧址, 英雄王小二的故地……那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用歌声去报答老区, 报答太行, 报答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前赴后继的先烈。每当我唱起这首“报答”时。总感到是在为我们做出牺牲但依然没有走出贫困的亲人诉说感激之情。所以当唱到“想起你的爱我就饱含热泪”时又总是热泪盈眶。我的演唱究竟有无感召力, 自己并不知晓, 但的的确确是在用心演唱, 用情带出了歌声。
我们每天翻山越岭, 每天面对上万群众, 用文艺的形式去宣传鼓舞百姓, 尽快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以此同时, 老区的精神, 也让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品格受到锤炼, 让每一件艺术作品接受了社会和大众的评说与考验。
白了头”。它的创作带有一定的即兴性。
过去在商南, 一到开荒挖地农忙种籽时节, 都要组织起许多劳工, 来进行抢时抢种;这是一种临时性的自发互助合作组织形式, 也是当地历史俗成的一种传统方式。它能集中时间, 集中劳力, 通过“撵赛”“拎工”极大地提高劳动紧张程度与效率, 达到打歼灭战的作用。因而也就成为即兴创作山歌, 唱山歌、赛山歌的极佳场合。或轮唱、或对唱、或合唱、或由一个领唱大家来和, 或由一人或数人唱歌众人一齐吆号子;在这期间会有人即兴唱一些姐儿歌来愉悦气氛, 如有女子在群山中回应则效果会更佳, 这样大家在一起边唱歌, 边劳动十分地热闹。这时的山歌就起到鼓劲加油和调节气氛的作用。
三、歌词、旋律以及演唱特点
《姐儿歌》是五句体歌词, 如一男子正在山坡上砍柴当望见对面远山上的心上人时就会即兴演唱一首“姐儿歌”, 歌词是:“这山望到那山高, 望见娇姐捡柴烧, 你没柴烧我来砍, 你没水吃我来挑;莫把骄姐晒黑了!”以自己的歌声传达对心上人的爱意。它的头两句由远及近, 写景写人。三、四句深入一层, 以排比句式表达了“我”的关切之情, 第五句“莫把乖姐晒黑了”一出, 入木三分地把他的怜、爱、疼、恋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姐儿歌”的歌词主要的特色就是集中在第五句上, 它是整首歌曲的核心, 也为整首歌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首山歌的曲调也有着它自身的特色。首先从民族五声调式上看, 它属于徵调式山歌。从曲式结构上看, 它属于a b c a b五段体结构。从全曲可以看出这首山歌的前两个乐句是全曲的基础, 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形成一种上下句并置关系, 且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结尾。而第三乐句从节奏、旋律以及速度等各方面与前两句不同, 它的作用可能就是为了与前后两个大部形成鲜明的对比。第四、五句是第一, 二句的变化重复, 这一作法是为了使首尾统一, 从而使全曲有终止感, 另外它也与第三乐句构成并置和对比的关系, 使曲调的流动性更强了。由上可见, 这首山歌属五句体山歌, 它在中间不仅运用了并置上下句双句体的结构原
正当我们马不停蹄地奔走在一个有一个不为人知甚至解放五十多年没去过剧团的村落时, 团里接到了河北省举办青年歌手大赛的通知。当时我们的演出地点是距省城100公里的山区, 为了参赛又不影响演出, 我只好奔走在城乡之间, 我参赛的歌曲正是“报答”。不知道是我的运气还是我的演唱打动了评委, 我这个刚走出校门不久, 第一次参加大赛, 在与众多来自省内外有实力的歌手角逐中, 我竟获得了河北省民族唱法第一名。面对金奖, 心中真是万语千言。要感谢首先要感谢那千百个舞台磨练了我, 万千的观众鼓舞了我, 让我唱出了我们和百姓共同的心声。获奖的第二天我又奔向了太行, 在一个个舞台上, 再一次去验证这块奖牌的意义。
多少年过去了, 虽然在以后的演出和比赛中又得到了新的锻炼和提高, 但“报答”这首歌已成了我的保留曲目。实践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 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源于生活又还给生活得艺术作品才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社会和生活把我养大, 教我走上了艺术之路, 我就应象“报答”这首歌中所唱的那样, “奉献不已, 鞠躬尽瘁。”把一颗心都捧给“我的祖国, 我的家乡, 我的兄弟姐妹。”做无愧无悔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则, 同时, 也由于第三乐句所独有的“转”和对比的作用, 使整首歌曲体现了某些“三部性”曲式结构的特征。
姐儿歌在演唱的时候, 在它特定的框架里, 又有着一定的随意性。唱起来, 每句都多有起伏, 拐弯的悠扬曲调, 并且有着很长的拖音;因此它在歌唱的时候, 大都随着曲调, 在特定的地方;根据词音加上诸如“啊”、“呀”、“呦”、“哇”、“吔”、“唻”、“哩”及“也呵呵”、“呦呵呵”、“咿呀咳”、“呐嘿嘿”、“伊尔呦”等不同的语气词, 它的使用不仅起到了必要的连接作用, 而且衬托了歌词内容的意境, 进一步表达和提升了情感, 使得唱起来朗朗上口, 听起来优雅悦耳。例如, 这首姐儿歌的歌词是:“十八岁大姐美娇娇, 手拿镰刀砍柴篙, 你要没柴我来砍, 你要没水我来挑;莫把娇姐晒黑了!”在唱起来的时候, 就成了这种情况:“十八岁大姐 (也呵呵) 美娇娇 (哇呵呵!) 手拿 (着) 镰刀 (喂也) 砍柴 (呦呵呵) 篙;你要没柴 (来) 我来砍 (呐嘿嘿) , 你要没水了 (了) 我来挑 (呦呵呵) , 莫让 (啊) 娇姐 (耶) 晒黑 (呦呵) 了 (耶) !商南县的农民就是这样用他们的智慧把一首平淡的歌词唱的如此唯美动听!
小结
“姐儿歌”以其优美动听, 切近生活的特点被收录于中国民歌曲集, 在这里世代生活的人们则是最大的受益者, 他们上山劳动, 在家劳作都可以用姐儿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调节生活气氛。虽然他们居住在一个与世隔绝、交通闭塞的山区里, 但是那里的人们却能在辛勤的劳动中, 从枯燥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
作者简介
“工匠精神”是一种传承 篇3
追古溯今,“工匠精神”在中国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而中国造船业更是其中典范,从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到新中国万吨水压机诞生到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无不凝聚着造船工匠的心血和智慧。但反观现实,中国造船在细节质量上与造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如何把“工匠精神”传承和发扬光大,推动我国造船质量有根本性飞跃,这已成为行业的一个热点问题。为此,本刊就“工匠精神”的提出原因、内涵及其与创新关系等问题采访了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林洪山和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张勇民,一同探讨助力“工匠精神”更广更深地融入船舶行业的对策。
“工匠精神”提出正当时
问:我们国家为什么这个时候要提出“工匠精神”?
林洪山:目前,很多制造行业都一窝蜂地转到互联网上,而对基础制造和基础工业重视不够,导致网上营销模式遍地开花,产品质量一般。这种情况下,国家提出“工匠精神”是及时和必要的。提出“工匠精神”起码基于两方面考虑:第一,我国是制造大国,是世界工厂,如果没有基础技术的支撑,产业转型都转到虚缈的层面上是不切实际的,而“工匠精神”正是保证制造基础的必然途径。第二,“工匠精神”和互联网+、智能制造是互动促进的,没有精益求精的制造和合格高质的产品,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也做不好。此外,如果每一环节、细节做得不够精密和良好,出现质量、设计等问题,就会使科研创新延期或滞后。
问:“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应该是什么?
林洪山:“工匠精神”的内涵应该从四个方面考量:一是一线员工要有个人境界和价值取向,要有做得最好的追求,而不是计较报酬、应付完成的态度;二是要有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很显然,从字面看,“匠”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要有斤两有水平,而工匠又分为知识型和技能型,如船厂的钳工、焊工和铆工都是技能型,电工等则是知识型。要成为工匠就必须具备一定知识和娴熟技术技能。在中船黄埔文冲就有一批这样的工匠,如全国焊接技术能手邓奕柱、广东省技术能手叉车司机熊茂和中船集团技术能手设备调试工周济华;三是工厂必须有一套利于每个工位、工序和环节精益生产的机制和办法。要改变目前传统做法,实行纵向分工向横向分工转变,由以工种定人变为以岗位定人。只有专门分工突出专项才会有专才和工匠产生。本公司正在探索“岗位复合技能”做法,这将有利于规避因环节多、人员配合交接不默契带来的浪费和不细致;四是社会要形成一种追求极致的质量风气,以杜绝返工现象和低劣产品出现,从而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问:能否谈谈国外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和独特做法吗?
林洪山:很多制造业发达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工匠精神”,并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十分佩服德国的做法。德国的制造业是世界闻名的,而它的“工匠精神”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德国的中学生或大学生都非常重视到工厂去实践干活,也就是说在读大学或大学毕业工作之前他们基本上都经过技能训练并掌握了一定的实践技能。大学生通常不会比一般工人的动手能力差,而社会上也不会看低工人,并且其工资待遇也不会拉开太大差距。德国制造质量之所以能位居领跑位置,正是因为它崇尚基础技术的社会风气和国家导向。
日本的制造模式是学美国的,它的做法也很了不起。在日本企业,每个工人是按工位固定的,一个人就干一个活,而且这个工位的设备是不变的。与此同时,日本企业有一个特点:工资每年都会涨,员工干得越久工资越高越受尊重,而跳槽别人会认为你工作不行。因此日本人做事非常专注,不会动不动就跳槽。这跟国内跳槽成风无疑是一个鲜明对比。另外,日本企业不会一窝蜂去做一个产业,而是扎根一小块做精做强,所以它的百年企业很多。日本造船引进了汽车生产模式,每一零件和工位分工都是以流水线方式作业。有了这个基础和节拍,它们要实现智能制造或机器人设备升级就相对容易得多了。日本基本上是一个船厂一个船坞,只造一种船型,不管船市如何好,它也不会大建新船厂,而是做好船型的研发创新,力争保持技术领先和成本不断降低。
“工匠精神”决定企业产品创新高度
问:相比其它制造业,你认为“工匠精神”对造船业是不是更重要?为什么?
张勇民:“工匠精神”对于造船业的确比其它行业更显重要,这是因为造船业更加系统化,不单是制造某一个部件,而是一个整体和集成,涵盖了船体设计、轮机、电器、装配、装潢等五大块。要造一艘好船就离不开五大块的精益求精,而这个目标就靠“工匠精神”来实现。没有好的工匠,即使方案再好,也不可能达到好的设计效果。由于造船领域广,所以船厂需要的优秀工匠数量多且种类不同。
本公司主要业务是建造铝合金高速客船,产品质量是值得信赖的,这完全得益于我们有一大批优秀工匠,以及我们实实在在地培育“工匠精神”。目前,公司的铝合金焊接技术在国内同行领先,被称得上工匠的焊接技工就有20多人。另外,我们的装配工也是非常出色的,可把双体船两个片体中心平行线度数控制在2毫米内。正是我们在细节上至臻至善,才最终中标巴西奥运客船建造项目。我们在培养一线技工时非常注重其是否热爱船舶行业,并认真执行包括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培训体系,而一个技工要真正成为一个工匠也并非易事,没有3~5年的扎扎实实在基层岗位上埋头苦干是绝对不可能成为工匠的。
问:“工匠精神”与创新有联系吗?原因在哪里?
张勇民:“工匠精神”与创新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相对制造而言,创新可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产品的新设计和新方案,通俗说就是研发新产品。这是源头创新,也是人们普遍公认的创新;其次是建造工艺、流程等创新,而这正是工匠所在的领域,其完成很大程度决定于工匠的专注、能力和协同操作,如质量的保证、劳动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等。没有工匠的精益求精和娴熟无误操作,就无从谈起工艺技术提升和质量提高。英辉南方就非常注重工匠的工艺创新,如通过对铝合金焊接技术的沉淀、探索和创新,焊接水平不断突破,不仅焊接质量提高,而且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30%,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具体到船厂,我们创新一个产品首先要画出来,然后由工匠去造出来。因此,这个设计不管多么高大上,最终实现落地仍靠贯穿于每个环节的工匠。这就说明了新产品的设计首先要切合企业工匠的能力和设备的实力,即工人能不能按照方案做出来,技术设备是否可以满足制造要求,而不是天马行空不顾现实地抛开人和装备的臆想创新设计。曾有人把一艘船设计成一辆赛车形状,设计很诱人也很完美,但无法实现,因为赛车体形小,是分块模具生产,精度控制非常好,而作为庞然大物的船舶根本就无法达到那样的精确程度。设计可以有很多想象成分,但工匠水平是实实在在的,是短期无法逾越的。由此可见,工匠的水平能力决定着一个企业产品的创新高度。企业创新要持续并做得有声有色,工匠队伍是基础。只有设计和工匠完美结合,才会造出高质量高性能产品。
目前,机器代人正方兴未艾,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进入制造领域,并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但机器肯定是不能完全代替人,因为特别好特别精密的东西一定是靠人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和精雕细琢地做出来的,这是标准程序化机器人很难做到的。纵观现实,我国其实非常缺乏工匠,尤其是在倡导“大众创新”的环境下培养各行业工匠、营造“工匠精神”显得更实际更迫切。这就要求我们应该走“校企结合、以企为主”的道路,提高一线工人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
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性存在 篇4
实践证明,书香校园创建过程中切实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背景,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夯实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增进了德育和情感的发育,促进了文化的自觉认同。阅读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润物无声中,“真”的追求、“美”的诉求、“善”的表达,浸润着校园,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在和谐的传达中,也不经意地诠释了学校文化的内涵。
鉴于上述认识,学校近年来着眼内涵发展,以构建书香校园为突破口,通过实施“立体化阅读”策略,奠定了学生的学业基础,提升了师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提高了学校文化的影响力,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一、通过“经典诵读”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
传承文化是教育的基本职责,通过传承文化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至关重要。目前,不少学生缺乏理想、缺乏责任感、特别是对祖国的民族文化、历史地理、传统美德知之甚少,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根本,是全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和最优秀的精神财富;是成人之本,民族之魂,定国之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诸多经典作品,是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是民族精神得以弘扬的深厚土壤;其精华历久弥新,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光彩。学习传统文化典籍能够使师生更加了解、热爱中华民族,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使其思维、思想更具有深刻性、丰富性和哲理性。传统文化大都是文、史、哲的统一,其中很多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启发人们用哲学方法思考问题,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同时还可以激发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培养人的集体主义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行。此外,传统文化还能够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正如一个国学大师所说:“一个民族数千年文化,精华不过几本经典而已,节选出的数百短篇作代表,单字在其中,文法在其中,文艺在其中,思想在其中。以此立下根基,则无书不可读,无理不可通,此乃执简御繁之道。”为此,引导学生熟悉民族传统文化,热爱民族文化,继承发展民族优秀传统,培养民族精神,就成为学校教育的要务,也是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的必然过程。
为使学生在记忆力最佳的黄金时期,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与各路大师在一起,踩在伟人的肩膀上,开启智慧,奠定一生高远的见识和优美的人格,实验小学自2003 年以来,不断完善和丰富校本国学课程。国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国学启蒙和经典诵读,教学通过每周固定一节课课时和每日晨间诵读来实现。国学启蒙的主要内容是经典名篇的赏析,历史名人故事,山东地方的历史名人与名作等,融故事性、欣赏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为学生喜闻乐见。经典诵读的主要内容是古今中外经典,中华古代经典主要篇目是《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孝经》《百家姓》《论语》《大学》《中庸》,唐诗200 首,宋词二十首,曲赋二十篇;下学年,学校还将在中高年级增加英文原版的经典篇目,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雪莱·十四行诗》《理想国》等。另外,学校在选材上注意了选取确属“经典”的精华部分,剔除了不适合现代社会、与科学民主精神违背的内容,在传承古代优秀文化的同时,注意与时代接轨,使文化传承充分重视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学校通过常年坚持“四个一”活动,保障诵读活动形成常规,取得实效:每天晨间诵读一次,时间在20 分钟以上,采用教师带领下的集体诵读方式进行;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每月学校在各班用集体背诵的方式测查一次,为减轻学生的负担,测查不采用答卷形式,也不采用逐一过关的形式,允许个别孩子有差异。测查看三个要点:一听集体诵读的流畅度,二看集体诵读的神韵,三查识字情况。每学期在读书节上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比赛和成果汇报活动。为使诵读活动生动活泼有气氛,班级背诵活动经常采用“拍手歌”“换词唱经典”“小小擂台赛”“师生对诗”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增强诵读的趣味性与实效性。鉴于经典诵读篇目的流畅性和韵律感,便于无意识记,学校每日在大课间和学生到校过程插播优美的配乐诵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大量的经典篇目。如:把经典诵读的内容配上富有韵律感和现代感的音乐,变成课间操的伴奏曲,让学生在手舞足蹈的同时学习经典。把图书摆在教室的角落,让读书成为学生休闲娱乐的方式。在对所读经典熟读后,结合其他形式,进一步拓展、感悟、领会。如:把诵读内容编成有韵律的配乐诵读,让学生随着音乐律动。各班级还独创了许多方式,让学生在“书、写、画、摄、讲、演”等活动中提升了诵读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程度往往不取决于口语中的字词水平,而取决于扮演生僻字角色的大量书面文字。学校的实践证明,通过拼音大字本的经典诵读,学生无意识地提前识字,早期阅读程度大大提高,轻松克服了课堂语文生字词的教学障碍。最为明显的是低年级,在诵读完《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后,识字量就达到四千字,相当可观,这是每学期一本教材的传统语文教学所不可比拟的。经典诵读的效果表明,诵读大大增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文学底蕴,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二、通过“持续默读”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终身学习是现代人超越传统人的被动生存状态而提升生命质量、改善生活水平的基本方式和途径。为此,学校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是培养终身的阅读者,即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然坚持学习的人。传统观点中,教师认为阅读是课内语文教学的补充,家长认为学好课本才是最重要的。对语文之外如情感的发育、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背景的拓宽、文化的自觉认同等方面的作用的认识还不够。
我们认为,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每一课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学生必须先会读文字叙述的数学题,才能了解题意;才能读懂社会学科或自然学科的课文,如果阅读能力低下,就无法回答每个章节后的问题。由于学校课程的每一项内容几乎都根植于阅读,因此,阅读是所有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核心。也可以说,阅读是今日校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要素。默读是一种最实用、最有价值的读书方法。比朗读要快得多,有利于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为此,实验小学通过“持续默读”工程实现了师生的人文精神陶冶、阅读习惯养成、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校园文化的提升。
第一,学校提供条件、创设氛围。大量地丰富了图书馆馆藏图书,全天开放多个阅览室,建设了电子阅览室,班级建立了图书角,倡导了班级图书漂流活动,使全体师生时时有书读,处处可读书,最大限度地提供读书方便和激发读书热情。
第二,开设了读写大课。每周两节,精选篇目,分类规范、分层推荐,教学生会选书,会读书,印发读书笔记,记录读书感悟,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读写课的主要内容为:教材中的经典诗文和现代美文为阅读重点;结合写作的名篇赏析;国内外优秀的图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参考新课程标准推荐的读书目录给学生选择不同的图书,包括中国的传统经典和名著,以学生现代生活的时代为主题的优秀健康读本,适合学生阅读的具有较高内涵的经典外国名著。
第三,开展每日的持续默读活动。每天下午第二节课的后20 分钟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持续默读”时间,这一时间全校师生共同进行自由阅读。学校要求教师陪着学生一起阅读,做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学生,调节读书氛围,培养读书习惯。共同持续默读时间没有任务性阅读,没有指定书目,大人读大人喜欢看的有益书籍,孩子读孩子喜欢看的健康书籍。教师学生的书籍当中不忽略报刊杂志,不歧视好的漫画书,充分凸显阅读自由,彰显阅读个性,让师生体验个性化自由阅读的精神愉悦和兴趣。持续默读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增进同伴间读书情况的了解,相互影响、分享、交流、共享,便于持续恒久地保持阅读热情和通过环境不断提高阅读品位。更有意义的是,这会使学生把持续默读时间没有读完的书作为放学后回家的第一件事,接着读,细细品,产生了可贵的后效性,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据调查和测验显示,持续默读中,由于阅读去除了功利性,倡导回归阅读本真,倡导阅读的自由性和个性化,因此,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性别的学生在阅读行为中自然地体现出了不同的阅读特点。低年级学生以童话、军事、浅显的科普科学读物为主,偏爱形象生动、故事性强、童真童趣、绘本类图书。低年级男孩子偏爱自然科学内容,如动物世界、恐龙系列、军事等方面的书籍。《译林》和《夏洛的网》一类流行书目更为低年级儿童喜爱。三四年级的学生以小说、绘本、科普、童话、报刊、作文赏析、科幻类图书为主,五年级的学生则以儿童文学、中外名著、人文历史、百科知识为主。中高年级学生开始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趣,表现出明显的阅读理性。男孩子喜欢科普类、探险类如《鲁宾逊漂流记》《神秘岛》等,女孩子喜欢读儿童文学、童话、《感动人心的100 个故事》等。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内容呈现出与年龄特点相适应的特点,即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内容由浅显到深刻,阅读视野由狭窄到逐渐宏阔,阅读的品味逐渐提高。通过常年坚持的持续默读活动,学生读书速度大大提高,读书量大大增加,三年级以上学生由每学期平均读2.2 本课外 书增加到人均15.8 本,有的同学每学期读大约近50 本书。
持续默读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其学科理解力,有效提高了学习力和学业成绩。学校在轻松的不断减负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实现了功利性和人文性的有益结合。童蒙养正,书润童年。为使阅读过程充满活力,学校积极创设氛围,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学校每学期都要常规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寓读书于活动,以活动引领读书。讲:每日语文课上的阅读、交流、口语交际;背:古诗,佳句,格言;写:手抄小报。赛:征文比赛,快速阅读、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展:摘抄展、优秀笔记展、剪贴本、获奖展。画:诗配画;演:在读书节、艺术节上,演童话剧、课本剧等。此外,学校还通过阅读足迹记录册、阅读晋级等形式,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选阅读之星。通过对群体读书质量、读书氛围和读书活动的评价来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学校的责任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师在阅读中亲近大师,拥有思想,直抵精神,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师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融入社会,而不是逃避现实,逃避责任。
正是在这种亲近文化、亲近书本的过程中,学校得到了良性发展。阅读滋润了师生的底气,阅读给予了师生灵气,阅读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三、通过“亲子阅读”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由美国知名专家组成的阅读委员会耗时两年,成就了美国25 年来最重要最具“常识性”的教育文献《成为阅读大国》。其主要研究成果中,有两项简单的论述很震撼人心。一是给孩子朗读,能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二是证据显示,朗读在家庭中有效,在课堂上也成果非凡。朗读应该在各个家庭和各个年级进行。朗读过程中需要发音器官的配合,并通过声音和语气、语调等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对于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作用。给孩子朗读,能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拓宽知识背景,增进理解力,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专家认为:朗读是唯一的且最重要的活动。其比成绩单、家庭作业、评估表等更重要,朗读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不需要高文凭,就可以得心应手。事实证明,如果背景知识匮乏,或错误,即使你阅读到新的信息,也没用。就读书来说,对背景知识了解越少,读得就越慢。研究证明,人的阅读能力、理解力与听力在不同的年龄段和受教育水平下程度不同,八年级以上阅读力和听力才趋近相同。比如,一个六岁孩子可以听懂6000 个词的故事,但却看不懂一本300 字的书。故在小学段,仍需要大量高程度的词汇入耳入脑,提高词汇储备。因此,成人的朗读就十分重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孩子在家的时间是在学校时间的6 倍,说明家长必须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基于家庭的亲子阅读就显得十分重要。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夫人芭芭拉的一套祖传的教育秘诀就是家庭朗读活动。有足够的材料证明,给孩子读书是一个融洽亲子关系、提高孩子阅读兴趣、提升儿童思维情感品质的有效途径。
为发挥学校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为凝聚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推进学校的文化构建,为寻求家长认同和支持,实验小学提出通过“立体化阅读活动”拓展、开放、延伸到家庭的策略,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因此,学校费了较大的力气推进家庭亲子阅读和朗读活动。在推进过程中,我们确定了家庭亲子阅读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听家长朗读吗?二是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拥有自己的较为丰富的家庭藏书?三是每个家庭的亲子阅读能坚持多久?
围绕上述问题,学校通过高频次的专题讲座、专题辅导、发放专门资料和开展主题沙龙等系列互动性活动,来解决家长的观念和认识问题。互动主题有很多,如《孩子的书架,家庭精神的宝藏》《孩子今年要读哪些书》《五年级的学生需要家长朗读吗》《亲子阅读怎样进行》《假期指导孩子阅读的妙招》,由于内容和方法得当,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调研结果表明,学校94%的家庭都积极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这些家长每天都能够抽出10分钟以上的时间为孩子朗读,和孩子共同阅读。每个家庭的藏书量都在逐年增加,一二年级家庭藏书量有1/3 的学生能够达到200 本以上,四年级学生藏书量不少超过500 本,三至五年级学生平均藏书量达到400本左右。大多家庭都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少数家庭能够有意识的培养整个家庭的阅读习惯。假期阅读是学校家庭作业中的重要内容,假后的读书晋级各年级都有详细标准。通过口头提问、家庭调查、家长评价、读书足迹追踪、读书会上的交流情况,分别从读书数量、读书质量、读书习惯、经典背诵、古诗积累、习作运用、词句积累等方面进行考查,为学生晋级,借以激励学生,引发更为持续的读书兴趣和阅读行为。
有人说,阅读不是每天直接给你东西,它在你的性格里,它在你的举止里,它在你的谈吐中,它在你的词语里。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与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还有很多的智慧和见解,是你在受教育的课堂上和别的书里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地看见的。慢慢地,慢慢地,这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
实践证明,“立体阅读”策略的实施切实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背景,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夯实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增进了德育和情感的发育,促进了文化的自觉认同。阅读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润物无声中,“真”的追求、“美”的诉求、“善”的表达,浸润着校园,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在和谐的传达中,也不经意地诠释了学校文化的内涵。人文性是教育之所以为教育的根本所在。无论在怎样的时代,人们对学校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人文情结,视之为留守人文精神的神圣殿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认同的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和异化。21 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是新的人文精神的再造。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
竞争是一种精神 篇5
没有了对手和较量,没有了危机和竞争,任何事物都会因松懈而倦怠,从而走向颓废甚至灭亡。关于这个警句的故事很耐人寻味:一个参加过二战的英国老兵去日本旅游,看到3个日本孩子在玩一种叫“生存”的游戏,一张一张卡片上分别有虎、狼、狗、羊、鸡、猎人等图案,三个孩子各执一副。游戏规则是:虎能通吃,但两个猎人可以打死一只虎;一个猎人可以打死一只狼,但两只狼可以吃掉一个猎人;虎和狼都被消灭后,一只羊能吃掉一只狗。他大惑不解,怎么会有这样的逻辑?日本孩子的回答是:“虎和狼都没了,狗就会处在放松状态,这时,不但羊能吃掉它,两只鸡也能将它消灭。没有了对手和较量,没有了危机和竞争,任何事物都会因松懈而倦怠,从而走向颓废甚至灭亡——我们的教科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同学们,多么发人深思、催人警醒啊!正是有了危机和竞争意识,日本,这个资源极度贫乏、人口众多的岛国,才会在二战的废墟上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竞争,是一种精神。每当我们看到体育场上运动健将们奋力拼搏的时候,我们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振臂高呼。使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高呼的是运动员勇往直前、不甘落后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体育将失去其真正的意义。同样,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将变得毫无生气。有了竞争意识,人才会有顽强的生命力。龟兔第一次赛跑,由于兔子骄傲自满而惨遭失败,而在第二次赛跑时它能急起直追,终于反败为胜。因此,可以这么说,兔子的失败,是因为没有竞争;兔子反败为胜,是因为有了竞争。
竞争,是一种动力,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竞争,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不会提高。几百年前,爱迪生发明了有线电话,本世纪初美国推出了无线电话,改为民用时又推出了模拟电话,俗称大哥大,后来摩托罗拉、爱立信、飞利浦等公司争相推出数字电话,在短短的几年里,大哥大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齐全,价格越来越便宜,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竞争,有了竞争,才有社会的迅猛发展。
竞争,还是一种生存本领。在社会上,竞争就好像一位铁面无私的裁判,他永远遵守这样一条游戏规则:优秀队员,将受到百般宠爱;末流队员,将被罚出场外。在深圳的人才市场,高竞争之长者较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且收入高;而低学历、又无特长者,找工作十分困难,偶尔运气好,但也只是些收入低、不太稳定的工作。芸芸众生,适者生存。因此,为了生存,为了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学会竞争!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说过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也就是这个道理。同学们,我们将要跨入的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将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和对手竞争;为了提高生命价值我们必须不断奋斗。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必须学会竞争!在学校里,我们竞争什么呢?争创文明班,争当“三好”学生,今天的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运动都是我们学习竞争、检验自己能力的好机会。比一比,哪个同学的红花多;比一比,哪个班的红旗多;在竞争中,我们的收获会很多很多……当太阳出来的时候,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就开始奔跑,狮子知道,如果它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就会饿死;羚羊也知道,如果它跑不过最快的狮子就会被吃掉。同学们,当我们长大,当我们进入全球化的社会,我们面对的竞争和挑战是严峻的。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学习竞争的规则。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所淘汰!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科学,学文化,一句话: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征途上,是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的。只有那些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人活的是一种精神 篇6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了撒哈拉沙漠地区。茫茫的沙海里,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烧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队员们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可是大家的水都喝光了。
这时,队长拿出一个水壶,说,“这里还有最后一壶水。但是在走出沙漠以前,谁也不能喝。” 一壶水,成了穿超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队员们求生的希望。水壶在队员们的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每每使队员们在濒临绝望的时候,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
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的魔掌。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了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
缓缓流出来,却是一壶满满的沙子。
传承和发扬也是一种责任 篇7
关键词:传承;发扬;责任
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既是特定时代形势发展的政治所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责任所在。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对于“传承和发扬”最具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就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初期的“文艺复兴”。没有“百家争鸣”所引发的人们思想上的大辩论、治国方略的兼容和发扬,也就不会有秦汉的国之一统;没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解放,也不会有以“自由”为标榜的资产阶级思潮的萌生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发展。可以说,传承与发扬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助推器。
传承是出发点,发扬是落脚点。传承的目的是为了发扬、发展,只有发扬和发展,传承才有意义,才有生命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因油而生”、“伴油而兴”,在20世纪60年代举世闻名的石油大会战中,在我国石油工业的高速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并在大庆油田发展实践中不断深化、丰富和完善。它既是航标,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也是旗帜,需要我们以践行不断为其增色,永葆鲜艳,让大庆精神与时俱进。石油会战时期,与天斗、与地斗,目标是“甩掉贫油国的帽子”;今天,面对低油价和企业改革发展困境,我们要与思想斗、与观念斗,目标是“ 走出困境”。要牢牢抓住大庆精神艰苦奋斗、求实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弘扬传统,迎难而上,在思想上武装自己;同时,在继承中发扬大庆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从思想解放中找思路,从观念转变中找出路,靠精神传承,焕发创业激情,运用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破解发展难题,赋予大庆精神与时俱进的新内涵,助推大庆油田和祖国石油工业更好更快发展。
传承是一种认知过程,发扬则是一种践行过程。传承是感性的,是思想上的吸收、认知和宣贯,而发扬则是理性的,是由认知上升到行为的践行过程,是传承的升华。“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富含着从思想认知到行为践行的一个哲学命题。即“知”与“行”的统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共和国建设征程中的一部伟大精神史诗,是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更是推动大庆油田持续稳产的不竭动力源泉。作为油田的传家宝,各级组织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持续推进,充分发挥油田的政治优势,积极做好大庆精神鐵人精神的宣传教育与群众性学习工作,确保学习教育常态化、系统化和多样化,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更富群众性,让精神内涵真正内化于职工群众的心中、脑中,体现在职工群众的行动上、工作上,真正实现用精神指导工作,用精神推动发展。要采取多种形式,发挥榜样的力量,运用多种新元素、新方法,增强大庆精神对干部员工的感染力;要定期组织职工参观铁人纪念馆、历史陈列馆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基地;分时段、分层面邀请老会战、老劳模、老典型为在岗职工做现场报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组织青年职工亲自动手拍摄微电影、发微博、发微语、写心得、开辟网络学习展播专栏等;组织编写印发会战时期小故事、观看电影《铁人》等等,通过广泛、持续的群众性教育活动,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能够真正进班组、进岗位、进站队,让员工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中启迪心智、净化思想、提高修养。要树立典型、打造样板,既充分学习、发扬会战时期老典型的光荣事迹,又结合当下时代特征从不同层面总结选树新时期、新典型,真正从职工群众中选拔出立得住、站得稳、职工称赞、群众拥护的劳模典型,让典型带动身边群众,让典型感染周围职工,实现职工工作有榜样,有拼劲,有劲头。要结合当下工作实际持续创新,把发扬会战优良传统与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科学结合起来,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核心要求细化到日常规章制度上,量化到生产岗位上,融入到生产过程中,体现到行为规范上,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企业发展同行,衍生出更多更好的契合时代特征、符合行业特色的新方式、新方法,实现企业发展和精神传承的同步提升,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长久地根植于工作岗位,融入到生产环节。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把当前的形势任务宣贯与大庆传统教育有机结合,用大庆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精神传承应用到实际践行中,面对困难不躲,遇到矛盾不绕,咬定目标不放,立足岗位,尽职尽责,群策群力,紧紧扭住“提质增效”这个核心,把精神力转化为行动力,为大庆精神注入与时俱进的时代动力。
参考文献:
学习《对话是一种精神》有感 篇8
——学习《对话是一种精神》有感 施晓青(江西省信丰县第三中学)
内容提要:对话——一种全新的教学精神,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一种全新的教学追求。对话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师生对话是根本的;对话中的“独白”是不折不扣的对话。经典的“独白”犹如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关键词:对话精神有感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第9期的卷首刊登了编辑部的一篇短文——《对话是一种精神》。读后,我打开电脑,通过百度搜索有关“对话”的专著、论文,了解和拜读了王尚文的《语文教学对话论》、孙建军的《语文对话教学》、孙建锋的《小学语文:享受对话教学》、黄福艳刊登在《语文建设》上的《关于语文对话教学的再思考》、浙江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方相成的《论对立统一张力下的语文对话教学设计》、《走出语文对话教学的误区》、《语文教学对话的起点、过程与目标》、福建省厦门市民立小学张小黎《对话教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感触颇多。
感触一: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文章开篇就说:“‘对话’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人类存在的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精神,根据哲学范畴来理解,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奥林匹克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而在当今我国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中,急需对话精神,呼唤着对话精神。正如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的:“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发扬对话精神,开展好真正的对话教学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对话——一种全新的教学精神,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一种全新的教学追求。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发扬这种精神、这种理念,才会有潜能开发、精神唤醒、独特性彰显、主体性弘扬,才会有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悠然心会。感触二:师生对话是根本。
短文中指出:“语文教育的对话主要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自我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等。其中最根本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师生对话是师生之间蕴含着教育性的互相倾听和言说,是师生精神的相互碰撞的过程,是师生共享世界的过程。”对话教学让师生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概括起来说,也就是我国语文教育家汪广仁所说的:“在平等中对话,在对话中共享。”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我——它”关系,而是一种“我——你”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真诚的“友谊”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对话必须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教与学是民主的,教师与学生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对话不应只是话语形式上的对答,而应是民主平等关系的确立,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沟通和彼此的接纳。对话意味着互动,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建构,意味着师生共同进步。二是要善于、乐于倾听。传统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倾听教师”,对话教学强调的是由“学生倾听教师”转为“教师倾听学生”。正如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文中指出的一样:“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现代心理学家们认为:倾听,不论是倾听他人或者接受他人的倾听,在人际关系中都是极为重要的,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倾听。教师倾听学生,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倾听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欣赏,无形之中给学生勇气和信心。教师不仅要乐于倾听,更要善于倾听。要借助言语的引导,真正听出学生讲述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观念等,听出“言外之意”、“话外之音”。
感触三:独白是对话吗?
短文中明确指出:“无论是问答、讨论,还是倾听、独白,都是对话。”
在《百度文库》《浅谈“独白与对话”》一文中对“独白”是这样下定义和解释的:“独白是一个人用排除其他人打断的可能的形式来说话。„„在独白中,表达者认为自我意识是
完整自足的,将他者‘物化’为被动的,没有自主意识的客体,表达者用自己的意志去统一、同化他者。”
黄福艳在其《关于语文对话教学的再思考》一文中是这样解释“独白”的:“独白是不是对话?大多数人认为对话是互动、交往的教学,而不是单向独白。因此课堂上教师不敢有丝毫的独白,生怕被冠以‘话语霸权’的帽子。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读。教师在知识水平、思想深度和情感体验等方面比学生高一个层次,对文本的理解比学生更成熟,更具有权威性。只要这种权威不演化为‘话语霸权’,不是作为唯一的标准直截了当地呈现出来强制学生认同,那么,即便是独白,只要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促发学生的接受动机,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虽然是独白的形式,但实质是对话的理念和精神。因此,不能简单地认定独白就不是对话。”
一篇网文——《语文需要“对话”也离不开“独白”》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给‘独白’留一点空间,有的课一旦有了‘独白’就会激情四溢,有的课一旦有了‘独白’就会余味无穷,有的课一旦有了‘独白’就会生动传神,就会刻骨铭心,成为人一生的美好记忆。”
浙江师大王尚文教授对对话中的“教”、“独白”也有一段解释:“对话型教学对传统的训诲型、传授型教学,不是简单的否定、断然的拒绝,而是积极的扬弃。换言之,对话型教学不是完全颠覆传统的‘教’,不是要完全改变传统‘教’的形式,不是没有‘教’,而是要勇于‘教’,善于‘教’。只不过在‘教’的实质和内容上,对话型教学较之训诲型、传授型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此可见,对话中的“独白”有别于传统的训诲型、传授型教学中的“话语霸权”,是不折不扣的对话。经典的“独白”犹如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它与“倾听”一样重要,只不过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
参考书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孙建军.语文对话教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黄福艳.关于语文对话教学的再思考.语文建设,2010,(4).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作者邮编:341600;信箱:1648179013@qq.com)
励志演讲稿:竞争是一种精神 篇9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演讲的主题是“竞争是一种精神”
没有了对手和较量,没有了危机和竞争,任何事物都会因松懈而倦怠,从而走向颓废甚至灭亡,关于这个警句的故事很耐人寻味:一个参加过二战的英国老兵去日本旅游,看到3个日本孩子在玩一种叫“生存”的游戏,一张一张卡片上分别有虎、狼、狗、羊、鸡、猎人等图案,三个孩子各执一副。游戏规则是:虎能通吃,但两个猎人可以打死一只虎;一个猎人可以打死一只狼,但两只狼可以吃掉一个猎人;虎和狼都被消灭后,一只羊能吃掉一只狗。他大惑不解,怎么会有这样的逻辑?日本孩子的回答是:“虎和狼都没了,狗就会处在放松状态,这时,不但羊能吃掉它,两只鸡也能将它消灭。没有了对手和较量,没有了危机和竞争,任何事物都会因松懈而倦怠,从而走向颓废甚至灭亡——我们的教科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同学们,多么发人深思、催人警醒啊!正是有了危机和竞争意识,日本,这个资源极度贫乏、人口众多的岛国,才会在二战的废墟上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竞争,是一种精神。每当我们看到体育场上运动健将们奋力拼搏的时候,我们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振臂高呼。使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高呼的是运动员勇往直前、不甘落后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体育将失去其真正的意义。同样,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将变得毫无生气。有了竞争意识,人才会有顽强的生命力。龟兔第一次赛跑,由于兔子骄傲自满而惨遭失败,而在第二次赛跑时它能急起直追,终于反败为胜。因此,可以这么说,兔子的失败,是因为没有竞争;兔子反败为胜,是因为有了竞争。
竞争,是一种动力,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竞争,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不会提高。几百年前,爱迪生发明了有线电话,本世纪初美国推出了无线电话,改为民用时又推出了模拟电话,俗称大哥大,后来摩托罗拉、爱立信、飞利浦等公司争相推出数字电话,在短短的几年里,大哥大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齐全,价格越来越便宜,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竞争,有了竞争,才有社会的迅猛发展。
竞争,还是一种生存本领,
在社会上,竞争就好像一位铁面无私的裁判,他永远遵守这样一条游戏规则:优秀队员,将受到百般宠爱;末流队员,将被罚出场外。在深圳的人才市场,高竞争之长者较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且收入高;而低学历、又无特长者,找工作十分困难,偶尔运气好,但也只是些收入低、不太稳定的工作。芸芸众生,适者生存。因此,为了生存,为了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学会竞争!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说过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也就是这个道理。同学们,我们将要跨入的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将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和对手竞争;为了提高生命价值我们必须不断奋斗。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必须学会竞争!在学校里,我们竞争什么呢?争创文明班,争当“三好”学生,今天的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运动都是我们学习竞争、检验自己能力的好机会。比一比,哪个同学的红花多;比一比,哪个班的红旗多;在竞争中,我们的收获会很多很多……当太阳出来的时候,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就开始奔跑,狮子知道,如果它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就会饿死;羚羊也知道,如果它跑不过最快的狮子就会被吃掉。同学们,当我们长大,当我们进入全球化的社会,我们面对的竞争和挑战是严峻的。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学习竞争的规则。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所淘汰!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科学,学文化,一句话: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征途上,是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的。只有那些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同学们,搏击长空的小雄鹰们,未来的天空是阳光雨露和风霜雨雪组成的,让我们在竞争中练就一对强劲有力的翅膀,让我们在未来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更多精彩的励志演讲稿推荐,大家敬请分享:
励志演讲稿:激流勇进再创辉煌
励志演讲稿:为祖国喝采,给青春增色
【文化传承是一种精神】推荐阅读:
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10-20
演讲:家风是一种传承10-14
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08-31
传承中华文化 发扬革命精神演讲稿08-26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演讲稿09-12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初三作文09-12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100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