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特点

2024-08-23

绿色债券特点(通用9篇)

绿色债券特点 篇1

绿色债券发行指引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对促进绿色发展、推动节能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支持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助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制定本指引。

一、适用范围和支持重点

绿色债券是指,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绿色城镇化、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循环经济发展、水资源节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染防治、生态农林业、节能环保产业、低碳产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实验、低碳试点示范等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项目的企业债券。现阶段支持重点为:

(一)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包括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以及余热暖民等余热余压利用、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改造、电机系统能效提升、企业能效综合提升、绿色照明等。

(二)绿色城镇化项目。包括绿色建筑发展、建筑工业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智能电网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

(三)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项目。包括煤炭、石油等能源的高效清洁化利用。

(四)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包括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浅层地温能、海洋能、空气能等开发利用。

(五)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包括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再制造产业等。

(六)水资源节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包括节水改造、海水(苦咸水)淡化、中水利用等。

(七)污染防治项目。包括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危废、医废、工业尾矿等处理处置。

(八)生态农林业项目。包括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产业。

(九)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包括节能环保重大装备、技术产业化,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等。

(十)低碳产业项目。包括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及相关装备的产业化,低碳产品生产项目,低碳服务相关建设项目等。

(十一)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实验项目。包括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项目。

(十二)低碳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包括低碳省市试点、低碳城(镇)试点、低碳社区试点、低碳园区试点的低碳能源、低碳工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及碳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我委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可采用市场化方式融资的绿色项目和绿色债券支持的范围,并继续创新推出绿色发展领域新的债

券品种。

二、审核要求

(一)在相关手续齐备、偿债保障措施完善的基础上,绿色债券比照我委“加快和简化审核类”债券审核程序,提高审核效率。

(二)企业申请发行绿色债券,可适当调整企业债券现行审核政策及《关于全面加强企业债券风险防范的若干意见》中规定的部分准入条件:

1、债券募集资金占项目总投资比例放宽至 80%(相关规定对资本金最低限制另有要求的除外)。

2、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不受发债指标限制。

3、在资产负债率低于 75%的前提下,核定发债规模时不考察企业其它公司信用类产品的规模。

4、鼓励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绿色债券。

(三)支持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利用债券资金优化债务结构。在偿债保障措施完善的情况下,允许企业使用不超过 50%的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营运资金。主体信用评级 AA+且运营情况较好的发行主体,可使用募集资金置换由在建绿色项目产生的高成本债务。

(四)发债企业可根据项目资金回流的具体情况科学设计绿色债券发行方案,支持合理灵活设置债券期限、选择权及还本付息方式。

(五)对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开展流域性、区域性或同类污染治理项目,以及节能、节水服务公司以提供相应服务获得目标客户节能、节水收益的合同管理模式进行节能、节水改造的项目,鼓励项目实施主体以集合形式发行绿色债券。

(六)允许绿色债券面向机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非公开发行时认购的机构投资者不超过二百人,单笔认购不少于 500 万元人民币,且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

三、相关政策

(一)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建设,鼓励地方政府通过投资补助、担保补贴、债券贴息、基金注资等多种方式,支持绿色债券发行和绿色项目实施,稳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二)拓宽担保增信渠道。允许项目收益无法在债券存续期内覆盖总投资的发行人,仅就项目收益部分与债券本息规模差额部分提供担保。鼓励市级以上(含)地方政府设立地方绿色债券担保基金,专项用于为发行绿色债券提供担保。鼓励探索采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收益权,以及知识产权、预期绿色收益质押等增信担保方式。

(三)推动绿色项目采取“债贷组合”增信方式,鼓励商业银行进行债券和贷款统筹管理。“债贷组合”是按照“融资统一规划、债贷统一授信、动态长效监控、全程风险管理”的模式,由银行为企业制定系统性融资规划,根据项目建设融资需求,将企业债券和贷款统一纳入银行综合授信管理体系,对企业债务融资实施全程管理。

(四)积极开展债券品种创新。对于具有稳定偿债资金来源的绿色项目,可按照融资—投资建设—回收资金封闭运行的模式,发行项目收益债券;项目回收期较长的,支持发行可续期或超长期债券。

(五)支持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企业、绿色投资基金发行绿色债券,专项用于投资绿色项目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投资基金的股东或有限合伙人发行绿色债券,扩大绿色投资基金资本规模。

(六)为推动绿色项目建设资金足额到位,鼓励绿色项目采用专项建设基金和绿色债券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已获准发行绿色债券的绿色项目,且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支持条件的,将优先给予支持。

重点支持六类设施建设运营的绿色项目

首先是节能:包括以高能效设施建设、节能技术改造等能效提升行动,实现单位产品或服务能源/水资源/原料等资源消耗降低以及使资源消耗所产生的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下降。

其次是污染防治:通过脱硫、脱硝、除尘、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以及其他类型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实现削减污染物排放,治理环境污染,保护、恢复和改善环境。

再者是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包括尾矿、伴生矿可再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废弃金属、非金属等资源再生利用、再制造等,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手段,实现资源节约,同时减少环境损害。

第四是清洁交通:包括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清洁燃油生产装置建设,新能源汽车推广等行动,降低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及污染物排放强度,实现节能减排效益。

第五是清洁能源:通过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替代化石能源消耗,减少化石能源开发、生产、消耗所产生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天然气等清洁低碳能源利用,实现污染物削减及温室气体减排效益。

最后,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包括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及灾害防控、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实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减灾防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效益;采取植树造林、森林抚育经营和保护、推进生态农牧渔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绿色债券特点 篇2

一、可转换债券与可交换债券的定义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可转换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可转换债券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时间内依据约定条件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

按照证监会2008年10月17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债券试行规定》,可交换债券是指上市公司的股东依法发行,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交换成该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司债券。具体地说, 可交换债券是上市公司股东将其持有的该上市公司股票质押给托管机构,再发行债券。该债券持有人是该家上市公司。并且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内,债券持有人能够按照债券发行时约定条件,用持有的债券换取发债人质押的上市公司股权。

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债券的动机是以抛售股票以外的方式出售股票,缓解资金短缺,同时也能增加上市公司本身的持股比例。

二、可转换债券与可交换债券的异同

从债券发行者角度看,可转换债券与可交换债券的相同点:1面值:每张都是一百元;2发行期限:最低一年,最长不超过六年;3票面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公司债券利率或者同期银行贷款利率;4约定赎回和回售条款: 都约定这两个条款。

从债券发行者的角度看,可转换债券与可交换债券的不同点如右表所示。

三、可转换债券与可交换债券会计处理举例

1. 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根据新的会计准则要求,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期将包含的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将负债确认为应付债券,权益确认为资本公积。债券期结束,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时,计算转股数,将可转换债券的负债和权益成分全部转入股本和股本溢价。

例1:甲公司是上市公司乙的股东,能够对乙公司实施重大影响。乙公司于2010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按年付息的可转换债券,面值20 000万元,票面利率6%。假定2011年1月1日甲将持有的可转换债券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票,这里假设转股价格为10元。乙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时二级市场与之类似的不附转换权的一般公司债券市场利率是9%。

(1)2010年1月1日乙公司发行时:可转换债券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200 000 000×(F/A,9%,5)+200 000 000× 6%×(P/A,9%,5)=200 000 000×0.649 9+200 000 000× 6%×3.889 7=176 656 400(元),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200 000 000-176 656 400=23 343 600(元)。

(2)2010年12月31日乙公司确认及支付利息时:财务费用=176 656 400×9%=15 899 076(元),票面利息= 200 000 000×6%=12 000 000(元)。

(3)2011年1月1日乙公司行使转股权时:转股数= (200 000 000+12 000 000)/10=21 200 000(股),可转换债券的利息调整=23 343 600-15 899 076+12 000 000= 19 444 524(元)。

2. 可交换债券的会计处理。可交换债券是可转换债券的变异品种,二者基本要素相同,包括面值、票面利率、 市场利率、换股比率、债券价值、权益价值。在债券发行期、利息确认期的会计计量方法一致。但是债券持有人行使转股权时的会计处理不同。

例2:甲公司是上市公司乙的股东,能够对乙公司实施重大影响。甲公司于2010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按年付息的可交换债券,面值20 000万元,票面利率6%。假定2011年1月1日乙公司可按转股价格将所持债券的面值转化为质押的乙公司自身的股票。甲公司用其持有的乙3 000万股票质押,该股票按募集说明书公告日前20个工作日均价计算的市值为30 000万元,该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24 000万元,账面价值为27 000万元。这里假设转股价格为10元/股。甲公司发行可交换债券时二级市场与之类似的不附转换权的一般公司债券市场利率是9%。

(1)2010年1月1日甲公司发行时:可交换债券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200 000 000×(F/A,9%,5)+200 000 000× 6%×(P/A,9%,5)=200 000 000×0.649 9+200 000 000× 6%×3.889 7=176 656 400(元),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200 000 000-176 656 400=23 343 600(元)。

(2)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确认及支付利息时:财务费用=176 656 400×9%=15 899 076(元),票面利息= 200 000 000×6%=12 000 000(元)。

(3)2011年1月1日乙公司行使转股权时:当质押股票的市价高于转股价格时,转股对乙公司有利,乙公司会行权。转股数=200 000 000/10=20 000 000(股),甲公司质押股票的投资成本=240 000 000/30 000 000×20 000 000= 160 000 000(元),甲公司质押股票的损益调整(乙公司利润引起的,假设已知)为20 000 000元,可交换债券的利息调整=23 343 600-15 899 076+12 000 000=19 444 524 (元)。

摘要:可转换债券和可交换债券在海外发展成熟,在我国发展迅速,本文先简单比较了可转换债券和可交换债券的特性,然后对于这两类债券的会计处理进行了举例说明。

感受绿色债券四重 篇3

首先,绿色是一种标志。追求绿色标签有额外甄别操作的成本,但相关参与主体并非赔本赚吆喝,而是在具备基本商业可行性的前提下增强正能量。在这一层面,绿色债券发行人可将绿色作为提高项目通过率、获取绿色审批通道及潜在利税补贴的重要手段;绿色债券参与人会追求宣传效应,彰显企业人格化的高层次需求——追求绿色沉淀于品牌的附加价值,演绎环保、尽责、服务人性化、高品味等情怀。

其次,绿色是一种责任。政府可以从加大绿色激励约束的角度督促绿色责任落地生根。例如,加大项目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实施环境税等措施,逐步收紧碳配额;对于绿色债券发行人或者上市公司,要求进行格式化的强制环境责任披露,作为社会责任披露的一部分;当投资机构对外募集资金时,需要说明投资于绿色工具的比例;鼓励政府部门、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和国有控股企业示范进行绿色投融资;引导市场部门成立专业绿色投资基金。随着绿色政策约束的增强,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将正确认识商业运营中的环境风险,进行审慎评估,采取绿色行动,以促进股东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

再次,绿色是一种专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绿色债券而言,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要通过专业中介和技术工具,使绿色债券项目所蕴含的外部正效益(特别是环境效益)能够显性化和商业可持续化。例如,通过专业承销机构,绿色项目投资方的资金需求与绿色债券投资方的资金供给有效对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或官方机构的认定,使绿色效益可信、可测、可验;通过指数机构编制的绿色专项指数,引导投资者以低搜索成本、低交易成本实现绿色投资配置;通过专业中介将绿色项目内生成碳资产,利用碳市场将项目的节碳价值变现;等等。

最后,绿色是一种生活方式。这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个体不但作为生产者考虑绿色项目生产和投资,更要作为消费者考虑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当每个消费者的绿色意识觉醒,绿色就会真正成为社会意识,进而发展到像需要阳光、空气一样,成为常态。绿色债券的发展也将从一小步跨越一大步。

可以想见,绿色从标志到责任、到专业,再到生活方式的四重奏,复杂而又和谐、精炼而又细腻、清新而又深刻,将不断演绎出生态文明日益深化的主题。

责任编辑:宗军 印颖

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 篇4

固定利率债券指在发行时规定利率在整个偿还期内不变的债券。固定利率债券不考虑市场变化因素,因而其筹资成本和投资收益可以事先预计,不确定性较小。但债券发行人和投资者仍然必须承担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如果未来市场利率下降,发行人能以更低的利率发行新债券,则原来发行的债券成本就显得相对高昂,而投资者则获得了相对现行市场利率更高的报酬,原来发行的债券价格将上升;反之,如果未来市场利率上升。新发行债券的成本增大,则原来发行的债券成本就显得相对较低,而投资者的报酬则低于购买新债券的`收益,原来发行的债券价格将下降。

浮动利率债券是指发行时规定债券利率随市场利率定期浮动的债券,也就是说。债券利率在偿还期内可以进行变动和调整。浮动利率债券往往是中长期债券。浮动利率债券的利率通常根据市场基准利率加上一定的利差来确定。美国浮动利率债券的利率水平主要参照3个月期限的国债利率,欧洲则主要参照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指设在伦敦的银行相互之间短期贷款的利率,该利率被认为是伦敦金融市场利率的基准)。如1984年4月底,前苏联设在英国伦敦的莫斯科国民银行发行了5000万美元的7年期浮动利率债券,利率为伦敦同业拆借利率加0.185%。

浮动利率债券的种类较多,如规定有利率浮动上、下限的浮动利率债券,规定利率到达指定水平时可以自动转换成固定利率债券的浮动利率债券,附有选择权的浮动利率债券,以及在偿还期的一段时间内实行固定利率,另一段时间内实行浮动利率的混合利率债券等。

由于债券利率随市场利率浮动,采取浮动利率债券形式可以避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之间出现任何重大差异,使发行人的成本和投资者的收益与市场变动趋势相一致。但债券利率的这种浮动性,也使发行人的实际成本和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事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较高的风险。

绿色债券特点 篇5

什么是债券回购?

债券回购交易是一种以债券作抵押的资金借贷行为,就是以债券为质押品的一种短期资金借贷的行为。在交易中,买卖双方按照一个互相认可的利率(年利率)和拆借期限,达成资金拆借协议,即以券融资方(资金需求方)以相应国债作足额抵押,获得一段时间内的资金使用权;以资融券方(资金供应方)则在此时间内暂时放弃资金使用权,获得相应期限的债券抵押权,其中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质押而获得资金使用权,到约定的时间还本并支付一定的利息,并于回购到期日收回本金及相应利息,从而“赎回”债券。这当中卖方的目的在于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而买方的目的在于获得资金的使用权。在实际交易中债券是质押给了第三方即中国结算公司,这样交易双方更加安全、便捷。而资金持有人(逆回购方)就是正回购方的交易对手。

什么是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部分银行信贷资金也通过证券交易所开办的债券回购市场流入股市,助长了股市投机行为,增加了银行业的资金营运风险,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甚至诱发了经济犯罪案件。因此,停止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的债券交易,同时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开办债券交易业务,将有利于切断银行资金流向股市,抑制股票市场上的过度投机行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开办银行间债券交易业务,还将有利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和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机制的建立。随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一个高效和安全的货币市场来实现对于流动性的管理。中央银行也需要建立键康的货币市场,以便更多地运用间接的调控手段、调控工具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通过开办银行间债券交易业务,将使中央银行更有效地通过对货币市场的影响来实现其政策目标。

交易成员的债券回购业务必须通过全国统一同业拆借市场进行,不能在场外进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为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办理交易成员债券回购业务的债券托管和结算机构。参与回购业务的交易成员必须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债券托管帐户,并存入真实的自营债券。并且规定,买方不能在回购期内动用回购债券。交易成员在进行回购业务时,债券与资金必须足额清算,不能买空和卖空债券,不能挪用个人或机构委托其保管的债券进行回购业务.不能通过租券或借券等融券行为进行回购业务。中央结算公司应制定相应规则,对买空和卖空债券行为进行控制和监管。中央结算公司不得向交易成员融券或透支。债券回购折算比例(即用于回购的债券与所融通资金的比例)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并定期公布。

债券回购交易的流程如下:

(1)回购委托——客户委托证券公司做回购交易。

(2)回购交易申报——根据客户委托,证券公司向证券交易所主机做交易申报,下达回购交易指令。回购交易指令必须申报证券账户,否则回购申报无效。

(3)交易系统前端检查——交易系统将融资回购交易申报中的融资金额和该证券账户的实时最大可融资额度进行比较,如果融资要求超过该证券账户实时最大可融资额度属于无效委托。

(4)交易撮合——交易所主机将有效的融资交易申报和融券交易申报撮合配对,回购交易达成,交易所主机相应成交金额实时扣减相应证券账户的最大融资额度。

(5)成交数据发送——T日闭市后,交易所将回购交易成交数据和其他证券交易成交数据一并发送结算公司。

(6)标准券核算——结算公司每日日终以证券帐户为单位进行标准券核算,如果某证券帐户提交质押券折算成的标准券数量小于融资未到期余额,则为“标准券欠库”,登记公司对相应参与人进行欠库扣款。(由于采取前端监控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参与人和投资者“欠库”的问题,只有标准券折算率调整才可能导致“标准券欠库”。)

(7)清算交收——结算公司以结算备付金账户为单位,将回购成交应收应付资金数据,与当日其他证券交易数据合并清算,轧差计算出证券公司经纪和自营结算备付金账户净应收或净应付资金余额,并在T+1日办理资金交收。回购到期日,交易系统根据结算公司提供的当日回购到期的数据,为相关帐户增加相应可融资额度。融资方可以在可融资额度内进行新的融资回购,从而实现滚动融资;或者,融资方可以申报将相关质押券转回原证券账户,并可在当日卖出,卖出的资金可用于偿还到期购回款。

绿色债券特点 篇6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发行人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债券的行为,保证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招标发行工作公平、公正、有序,维护债券发行各方的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现场管理规则》(银发〔2002〕第199号文印发,以下简称《管理规则》),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及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机构(以下称发行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债券的行为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债券,是指由发行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债券招标发行进行现场监督管理,并对发行人申请招标发行债券进行备案管理。

第五条债券招标发行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将派出观察员进行现场监督。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的职责是:监督现场人员执行《管理规则》和本细则,保证债券招标发行现场工作公平、公正、有序。

第六条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以下简称发行系统)的技术支持部门,为债券招标发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披露服务及信息安全管理。

第七条发行人、投标参与人等相关各方在招标发行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管理规定,禁止欺诈、串通等损害公平竞争的行为。

第八条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招标发行现场(以下简称发行现场)包括发行室、密押核对室、值守室三个区域。发行现场只允许发行人的工作人员、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技术支持部门的系统操作人员进入。其他人员在债券招标发行期间,未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不得进入发行现场。

第九条进入发行现场前,所有人员应将随身携带的手机等通讯工具关闭并存放于专用保管箱,不得携带任何通讯工具进入发行现场。

第十条债券招标发行期间,发行现场内的所有人员不得离开发行现场。

第二章债券招标发行备案

第十一条发行人招标发行债券的,应与投标参与人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招投标权利义务关系。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招标发行债券的,除应遵守《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1号发布)外,还应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以下备案材料:

(一)准备公开披露的文件目录;

(二)债券招标发行承诺函(具体格式见附1);

(三)债券招标发行工作人员名单(具体格式见附2);

(四)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非金融企业及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机构招标发行债券的,应至少提前三个工作日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以下备案材料:

(一)主管部门批准本期债券发行的文件;

(二)本期债券发行办法和招标书,发行办法应至少包括招标方式、招标量、招标标的、中标确定方式、应急招投标方案和缴款方式等具体内容,招标书应包括本期债券情况和招标条件;

(三)投标参与人名单(附根据本细则第十一条签订的协议);

(四)准备公开披露的文件目录;

(五)债券招标发行承诺函(具体格式见附1);

(六)债券招标发行工作人员名单(具体格式见附2);

(七)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发行人不得变更已备案的文件。如确需变更的,发行人应重新备案。

第三章发行现场基本要求

第十五条发行现场应与其他区域保持隔离,不同发行室之间应保持隔离。第十六条发行现场应具备必要的无线电信号屏蔽功能。

第十七条发行现场应建立进入登记制度并配备相应设施,发行室应建立

进出登记制度并配备相应设施。发行现场进入登记记录和发行室进出登记记录均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20年。

第十八条发行现场应安放具备录音功能的专用联系电话,债券招标发行期间,发行现场所有拨入和拨出电话录音记录均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20年。

第十九条发行现场应配备存放手机等通讯工具和其他物品的专用保管箱。第二十条发行室应安放发行系统的发行人终端、观察员终端、技术支持终端,配备专用打印机和应急投标传真机。

第二十一条债券招标发行期间,发行现场须保持发行系统、专用联系电话、应急投标传真机等设备通讯线路畅通、运行正常,并切断任何其他对外通讯线路。

第四章发行人注意事项

第二十二条发行人使用发行系统前,应就严格管理所属工作人员不泄露债券投标相关信息、服从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监督等事项签订承诺函(具体格式见附1),并将其列入公开披露的文件目录予以公开披露。

发行人应在每期债券招标发行前签订承诺函。债券招标发行频率较高的,可按年签订承诺函。

第二十三条发行人使用发行系统前,应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备本年度债券招标发行工作人员名单(具体格式见附2),并将报备后的工作人员名单提供给技术支持部门。工作人员名单报备后不得变更。确需变更的,须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并重新报备。未经报备的人员不得进入发行现场。

第二十四条发行人应对所属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加强教育,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不得做出违背债券招标发行公正、公平、有序原则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发行系统登陆、招标信息核查、招标书发送、应急投标处理及中标处理等常规操作。

第二十六条债券招标发行期间,进入发行室的工作人员数量不得超过4名。

第二十七条工作人员进入发行现场前应履行登记手续。债券招标发行期间,工作人员不得离开发行现场,不得在发行室以外区域逗留。不同发行室的工作人

员应相互回避。

第二十八条工作人员进入发行室前应履行登记手续。债券招标发行期间,工作人员不得离开发行室。确需离开的,须向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说明原因,在征得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同意并履行登记手续后,方可离开发行室。

第二十九条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债券投标相关信息。

第三十条债券招标发行期间,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明示或暗示投标参与人修改投标价位、增加或减少投标量及进行其他有违债券招标发行公平、公正、有序原则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债券招标发行期间,工作人员不得与外界联系。确需联系的,须向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说明原因,在征得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同意后,方可使用发行室专用联系电话对外联系。

第三十二条债券招标发行期间使用应急投标方式的,发行人应在对外披露的招标结果中说明应急投标机构名称与应急投标原因等有关情况。

第五章技术支持部门注意事项

第三十三条技术支持部门应签订承诺函(具体格式见附3),就严格管理所属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发行系统技术维护工作、不泄露任何债券投标相关信息等事项做出承诺。

第三十四条技术支持部门应建立健全发行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杜绝任何债券招投标相关的数据流失和信息泄露。

第三十五条技术支持部门应做好发行系统技术支持工作,确保发行系统、专用联系电话、应急投标传真机等设备通讯线路畅通、运行正常,保证发行现场满足本细则第三章所述各项要求。

第三十六条技术支持部门负责进入发行现场和进出发行室的登记工作,对进入发行现场和发行室的工作人员、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进行身份识别、人员数量清点和分类登记工作,保证进入发行现场的所有人员符合本细则有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技术支持部门负责专用保管箱的存放和看管工作,并负责对有关登记资料、发行现场专用电话录音资料、应急投标书、应急投标原因说明书等所有招投标相关资料进行保存管理。

第三十八条技术支持部门负责核对应急投标书密押、将应急投标数据输入

发行系统等应急投标工作环节。

第三十九条债券招标发行期间,技术支持部门的系统操作人员进入发行现场前,应履行登记手续。债券招标发行期间,技术支持部门的系统操作人员进入发行现场后,不得离开发行现场。

第四十条债券招标发行期间,技术支持部门应对发行现场进行必要的无线电信号屏蔽。

第四十一条债券招标发行期间,技术支持部门应安排系统操作人员在值守室内值守。如遇发行系统出现运行故障,需技术支持部门的系统操作人员进入发行室的,经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同意并履行登记手续后,技术支持部门的系统操作人员方可进入。故障排除后,技术支持部门的系统操作人员应立即登记退出发行室。

第四十二条技术支持部门的系统操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债券投标相关信息。

第四十三条技术支持部门应于每季度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书面报告上一季度债券招标发行工作有关情况。

第六章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注意事项

第四十四条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应切实履行现场监督职责,负责监督发行现场相关人员遵守《管理规则》和本细则。

第四十五条债券招标发行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进入发行现场和发行室前都应履行登记手续。债券招标发行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不得离开发行现场。

第四十六条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债券投标相关信息。第四十七条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发现相关人员出现违背《管理规则》和本细则的情况,应立即指出纠正。如有关人员拒不改正违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有权拒绝在债券发行结果上签字。

第四十八条债券发行结果须经发行人授权的工作人员和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签字确认后方能生效。

第七章应急投标注意事项

第四十九条投标参与人应指派熟练掌握发行系统投标、应急投标等相关操作的工作人员承担债券招标发行的投标工作。

第五十条投标参与人应加强投标终端的日常维护,保证通讯线路畅通和设备运行正常。仅在出现系统通讯中断或设备故障的情况下,投标参与人才可以通过应急方式进行投标。

第五十一条投标参与人通过应急方式投标的,须提供加盖投标参与人单位法人公章的应急投标原因说明书,说明系统通讯中断或设备故障的具体情况,并在招标结束后两个工作日内送达技术支持部门。技术支持部门负责对应急投标原因说明书进行保存管理。

第五十二条应急投标书应按投标参与人与发行人预先约定的方式填写,并由投标参与人经办和复核人员签字并盖章。

第五十三条投标参与人须在发行人公告的投标截止时间前将应急投标书通过应急投标传真机传真至发行现场。应急投标传真机将在投标截止时间关闭。

第五十四条应急投标书应字迹清晰,意思表达明确。

第五十五条存在以下情况的应急投标书认定为无效:

(一)接收时间超过发行人公告的投标截止时间;

(二)要素不满足准确性、有效性、完整性要求;

(三)密押核对不符;

(四)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其他情况。

第五十六条经发行人的工作人员确认应急投标书中各项要素准确、有效、完整,由技术支持部门的系统操作人员核对密押正确,并经技术支持部门的系统操作人员、发行人的工作人员和中国人民银行观察员签字认可后,由技术支持部门的系统操作人员将投标数据输入发行系统。

第八章附 则

第五十七条技术支持部门发现发行人、投标参与人或其他发行相关方存在违规行为时,应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发现上述相关方存在违规行为的,可向技术支持部门反映或直接向中国人民银行举报。

第五十八条本细则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绿色债券特点 篇7

长期以来, 建筑业, 特别是民用建筑业一直是许多国家的第一支柱产业, 因为它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息息相关, 在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建筑材料中, 除了水泥 (砂石、砖块等) 以外, 主要是木材和钢材。森林是保持地球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 不宜多砍伐, 已是众所周知、不争自明的事实, 就是作为主要结构材料的钢材, 在重视节能、环保和安全的当今世界也有些不堪重负、力不从心的感觉, 显示出要退出历史舞台的姿态。“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助长了这种趋势。所谓“绿色建筑”就是低碳、节能、环保安全, 可回收再生, 可循环发展的建筑业或建筑材料。能负此重任的绿色建筑材料非铝莫属, 因为经对比分析, 当今世界的主要材料中, 铝更具“绿色”的特点。铝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蚀;可表面处理;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特殊形状和规格的型材、管材、棒材和板材及锻件材等;不粘水, 有良好的水密性、气密性和防漏水性能;可回收率达90%以上, 再生能耗低、成本低、可反复循环使用;易运输, 施工装卸方便, 维护费用低等优良特性, 是最理想的轻量化材料, 而轻量化正是实现“绿色建筑”—低碳、节能、环保、安全的重要途径, 因此, 以铝代木、以铝代钢正成为“绿色建筑”的重要趋势。

绿色债券特点 篇8

关键词:绿色债券 绿色金融 增信机制 第三方认证

国外绿色债券发展经验

(一)国外绿色债券的发展状况

化石能源消耗和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迫使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探索绿色金融机制,并先后推出绿色信贷、绿色实业基金、绿色证券基金、绿色银行等融资手段。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发行了全球首只绿色债券,开启了绿色债券的发展之路。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融资手段,绿色债券在2013年之前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但之后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2013年全球发行绿色债券规模超过110亿美元,2014年高达366亿美元,而在2015年更是达到424亿美元。

目前,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非常丰富,包括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如欧洲投资银行、世界银行、非洲发展银行、挪威银行等)、中央银行、地方政府(巴黎、伦敦、多伦多、加利福尼亚等)、工业企业(美国微软公司、美国福特公司等)以及商业银行(如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等)都发行了绿色债券,此外,部分高等院校(如麻省理工学院)也发行绿色债券用于绿色建筑。在投资者方面,绿色债券的投资者群体也在不断扩围,已经由传统的公共机构、中央银行向全球财富管理机构、大型企业扩展。在产品方面,经过多年发展,绿色债券的品种类型日益多样化,绿色项目收益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与绿色投资或指数挂钩的衍生债券品种相继出现(见表1)。

另外,与普通债券不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绿色项目,所以国外绿色债券一般还需要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认证。从国外实践看,目前有超过半数的绿色债券进行了绿色认证,而且多数选择由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出具认证报告。

(二)国外绿色债券的制度设计

1.政府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直接发行绿色债券

环境问题是典型的公共问题,所以绿色债券在发展早期主要由政府、开发性金融机构发行。例如,斯德哥尔摩、巴黎、加利福尼亚等地区的政府均发行过一般责任型绿色债券,夏威夷政府还发行过绿色基础设施收益债券。此外,英国、美国的部分地区还专门成立了绿色银行,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为绿色项目提供贷款。由政府直接参与绿色债券的发行,一方面可以放大政府在公共领域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示范效应;而由开发性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则可以为绿色债券提供产品渠道和流动性。

2.使用多种增信方式降低绿色债券违约风险

目前,发达国家发行的大多数绿色债券都引入了增信机制,包括以特定绿色项目及其收益权作抵押、由更高信用等级的机构提供担保等。例如,柏林市商业银行在2015年发行的绿色保证债券就使用了特定项目资产作抵押;纽约能源研究发展局为纽约州发行的绿色资产支持证券提供担保。

3.实施优惠财税政策提高绿色债券吸引力

从国外绿色债券的实践经验看,财税优惠是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具体政策有价格补贴、贴息、减免税等。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向符合条件的绿色债券持有人提供税收优惠或补贴来代替债券利息支付,或者直接向发行人发放现金退税补贴;巴西政府允许绿色债券投资者不缴纳利率所得税。

4.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绿色债券标准化管理体系

绿色债券因募集资金投向绿色项目而区别于普通债券,所以在发行管理方面,绿色债券也与普通债券有显著不同。2014年,绿色债券原则执行委员会与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合作推出了绿色债券原则(GBP标准),随后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又开发了与GBP标准互补的CBI标准,自此绿色债券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具体来说,GBP标准和CBI标准共同明确了绿色债券的管理实施指导方针,包括绿色债券的定义、投资项目范围界定、绿色债券项目评估筛选、募集资金账户管理、资金使用效益评估等,而且这些内容都要经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认证评估并定期对外披露。

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环境及趋势

(一)我国发展绿色债券的紧迫性及政策环境

当下,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掣肘,甚至成为影响居民生活的重大民生问题。据估算,我国耕地面积污染超标率达19.4%,污染超标的水源占可饮用浅井和江湖水的比例达75%,城市PM2.5的年均浓度为65毫克/立方米,远超世卫组织25微克/立方米的第二阶段标准。如果从经济成本的角度看,根据美国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统计,在过去十年,我国环境污染成本接近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

我国的污染问题根源于失衡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结构,例如我国的重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达30%,该占比位居全球之首,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十八大报告阐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国内外环境治理经验表明,末端治理必须配合金融手段,具体来说就是发展绿色金融产业,将资金从污染行业中挤出,转而投入绿色行业中。目前,我国已经在绿色金融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有益实践,例如2012年中国银监会印发了《绿色信贷指引》, 2013年印发了《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在2014年印发了《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在2014年印发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12月,人民银行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出台了绿色金融债券和绿色债券的相关发行管理办法,启动了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2016年3月,上交所印发了《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将我国绿色债券品种扩大至公司债券,进一步丰富了绿色债券的品种。

(二)我国绿色债券的市场需求及发展空间

在中国,绿色债券是一片蓝海市场,未来应用前景广阔,不仅体现为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还表现为市场需求巨大。从绿色产业投资需求角度看,根据人民银行工作论文的研究结果,未来五年我国的绿色产业投资需求至少每年2万亿元,结合近几年我国的财政收支情况,预计政府出资占比仅为10%~15%,而社会资本投资的占比却高达85%~90%。基于此,假设其中社会资本的20%依靠绿色债券来融资,则未来五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年均发行规模就高达3400亿元,占我国2015年全年债券发行总额2.3万亿元的15%。

nlc202309091009

从发行人发债需求的角度看,《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末,我国银行业机构绿色信贷余额7.59万亿元。根据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计算,2014年末我国银行业机构的贷款资金来源中,存款与债券的比例约为9:1,即10%的信贷资金来源于债券资金。在人民银行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背景下,假设绿色信贷按照每年10%的增速增长,到2020年,我国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规模将超过1.3万亿元。

(三)绿色项目与债券品种的对接

与国外的绿色债券相比,我国绿色债券刚刚起步,制度有待完善,品种有待丰富。目前,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上交所、深交所均针对绿色债券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但从已有的产品看,国内绿色债券仍然是绿色项目与传统债券品种的嫁接,即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特定绿色信贷或绿色项目的债券。借鉴国际上绿色债券的发展路径,我国的绿色债券品种也将更加丰富多样。

一是预计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将逐步由现行的企业法人(一般企业和金融机构)扩展至地方政府和境外机构。例如,由地方政府发行专项绿色债券,用于当地绿色项目建设,该债券的发行与偿付资金均纳入当地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由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绿色熊猫债券,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好地培育国内绿色产业。

二是在交易结构方面,预计绿色项目将更多与创新型债券品种对接,孕育绿色项目收益债券、绿色可续期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例如,以未来能产生稳定现金流和收益的待建绿色项目为载体,发行绿色项目收益债券,专项用于该项目的建设;发行绿色债券用于海绵城市、智能电网、核能等百年绿色工程;以现有的绿色项目为基础资产,发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

(四)案例分析

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2016年5月中旬,我国债券市场已经存在7只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共计520亿元,其中绿色金融债券5只、绿色票据1只、绿色企业债券1只(见表2)。

除此之外,亿利洁能(600227.SH)在2月6日发布公告,拟申请发行不超过25亿元的绿色企业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高效清洁热力项目;嘉化能源(600273.SH)也于5月12日公告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拟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不超过8亿元的绿色公司债券。

我国发展绿色债券的政策建议

(一)落实现行绿色债券配套政策

目前,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上交所、深交所均就推行绿色债券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在财税支持、增信担保、简化审核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见表3)。

但目前诸多政策还停留在“鼓励”层面,或者短期内无法落实,对推广绿色债券的作用有限。推广绿色债券,还需将现有的政策落到实处,例如国家层面成立绿色债券基金用于贴息补助,政策性银行向绿色债券募投项目提供配套低息贷款,担保机构为绿色债券提供担保不受杠杆限制等。

(二)积极扩大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范围

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在管理层面统筹出台政策,扩大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范围,积极推动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发行绿色债券;同时鼓励发展绿色资产证券化和绿色项目收益债券,进一步将发行主体扩展至特殊目的载体。此外,建议结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亚投行的业务开展,积极吸引境外机构到中国境内发行绿色熊猫债券以及鼓励境内机构到境外发行绿色债券,推动绿色债券的跨国或国际发行。

(三)提高绿色债券吸引力并培育投资者

要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建议将提高绿色债券吸引力放在重要位置,培育绿色债券的投资者网络。一是对部分投资者投资绿色债券实行最低额度管理,建议主管部门将商业银行投资绿色债券的规模和比例纳入考核范围,对公募基金、社保基金投资绿色债券设定比例下限;二是对绿色债券投资者实行税费减免,即对投资绿色债券而需缴纳的所得税予以减免;三是提高绿色债券的流动性,允许所有品种的绿色债券可用于质押,同时降低绿色债券纳入质押库的评级门槛和提高其标准券折算率;四是扩大绿色债券的流通交易场所,允许绿色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市场、商业银行柜台市场等自由交易流通,同时可以进行质押回购;五是降低商业银行投资绿色债券的风险权重,缓解商业银行的资本压力,释放更多的绿色债券投资空间。

(四)严格规范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的使用

绿色债券是专门为支持绿色产业而发展的债券品种,要求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既定绿色项目,所以必须严格规范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的投向与使用,防范资金挪用和虚假绿色项目产生。绿色债券发行人应建立独立的专项账户,用于对接绿色债券资金,同时对该账户进行单独的台账管理,不得与其他账户混同,从而实现资金去向和使用的可追溯;要有专业第三方机构对募集资金的流向和使用进行跟踪评估,不仅要确保资金用于绿色产业,防止募集资金被挪用,还要对绿色项目的投资后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实现对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使用的全流程监控。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要求发行人定期(例如每半年)向投资者披露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

(五)规范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管理体系

绿色认证是国际上发行绿色债券的普遍做法,其目的在于详细阐述募集资金的投向和使用,从而提高债券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吸引更多投资者。从我国的实践看,目前我国所推行的绿色债券对第三方认证的要求有所不同,其中一些鼓励发行人聘请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绿色认证,而有的则依托主管部门自身专业司局进行绿色认证。笔者认为,为推动我国绿色债券发展,有必要借鉴国际做法,规范绿色认证。一是建议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债券认定规则”,明确绿色认证机构的准入门槛、行为准则,规范绿色认证机构的行为。二是对于出具独立第三方绿色认证报告,且承诺在绿色债券存续期内定期向市场披露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环境效益的发行人,主管部门可给予绿色审批通道,提高审批效率。

作者单位:海通证券债券融资部

责任编辑:廖雯雯 印颖

参考文献

1.绿色金融工作小组.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R].2015-1-3.

2.秦绪红.发达国家推进绿色债券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12):98-100.

3.万志宏,曾刚.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现状、经验与启示[J].金融论坛,2016(2):39-45.

4.王遥,曹畅.推动绿色债券发展[J].中国金融,2015(20):43-45.

5.王遥,徐楠.中国绿色债券发展及中外标准比较研究[J].2016(2):29-38.

6.肖应博.国外绿色债券发展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5(4):82-86.

绿色债券特点 篇9

为进一步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管理,规范债券交易相关行为,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组织市场成员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自律规则》(协会公告[2009]16号)进行了修订,于2013年6月27日经交易商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同意,现予公布施行。

附件: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自律规则(修订稿)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2014年4月28日

附件:

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自律规则

(2009年10月23日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2013年6月27日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管理,规范市场参与者相关交易行为,有效防范市场风险,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微博]有关规定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章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债券交易(以下简称“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的相关交易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现券交易、回购交易、债券远期和债券借贷等。

第三条本规则适用对象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

第四条本规则所称市场参与者是指从事本规则第二条所称交易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会员机构,以及自愿接受交易商协会自律管理的各类法人机构投资者及非法人机构投资者。

法人机构投资者是指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的法人机构,以及参照法人机构管理的其他机构。非法人机构投资者是指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投资者,包括但不限于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保险资金产品,以及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其他非法人机构投资者。

第五条本规则所称交易相关人员是指在本规则第四条所规定的机构任职,从事及管理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交易、风险控制、清算和结算等相关业务的人员。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一节法人机构投资者

第六条法人机构投资者应建立与所从事的交易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法律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和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处理系统,并配备履行上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业务处理职责所需要的具备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

第七条法人机构投资者应完善治理结构,明晰前台、中台、后台业务分工,实现交易前台、中台与后台的有效隔离,保证岗位设置符合业务需要与风险管理需要。

中台风险控制人员应切实履行对前台交易的审核职能,发现明显偏离市场公允价格及不合规情况时,及时向主管人员报告。后台清算结算人员应独立确认已达成交易的细节,及时、准确地完成清算结算。

第八条法人机构投资者应建立交易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对各级执业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问责制度。对在交易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交易相关人员,应依照规定及时惩处。

第九条法人机构投资者应根据不同交易目的,实现自营业务和客户业务的账户隔离,并进行独立的风险控制和会计核算。

客户业务是指法人机构投资者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接受客户的委托或授权,按照与客户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开展的投资和资产管理业务。法人机构投资者除客户业务以外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交易业务均属于自营业务。

第十条法人机构投资者应建立与业务相适应的交易权限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交易业务授权管理制度或审批制度。

第十一条 法人机构投资者应严格控制操作风险,明确交易操作和监控中的各项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交易文件的生成和录入、交易复核、交易确认、风险审核、清算结算、异常报告、会计处理。

第十二条 法人机构投资者应保存交易相关记录,电子版与纸质版记录至少应保留5年。

第二节非法人机构投资者

第十三条 非法人机构投资者的管理人及托管人应接受交易商协会的自律管理,并符合本章第一节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 非法人机构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规定要求,不得超出产品约定的投资范围从事交易业务,不得为规避行业监管规定或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从事交易业务。

第十五条 管理人的自营账户与所管理的非法人机构投资账户之间,以及同一管理人管理的不同非法人机构投资账户之间,均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要求进行交易管理,严禁利益输送。

第十六条 非法人机构投资者应具有专门的投资管理人员,投资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业务能力和任职资格。

第十七条 管理人及投资管理人员应主动避免可能的利益冲突,对于与所管理的非法人机构投资账户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应进行说明,并报送交易商协会。

本条所称利益冲突是指管理人及其投资管理人员与所管理非法人机构投资账户的利益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对抗,进而有可能导致非法人产品的投资者利益受损的情形。

第三章行为规范

第十八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应本着诚实守信、规范经营的原则从事银行间债券市场各类交易,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执业道德,不得损害客户及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正当权益,不得干预或影响市场交易。

第十九条 市场参与者应建立交易相关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任职资格的交易相关人员。交易相关人员须按规定参加有关职业道德、市场纪律及市场相关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并达到培训要求。

第二十条 市场参与者应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从事交易,恪守商业道德,杜绝恶性竞争行为。

第二十一条 市场参与者发布的报价和进行的交易须以本机构真实交易需求或客户真实需求为基础,不得规避内部合规、外部监管要求而开展交易,不得误导或欺诈他人,不得进行虚假交易。

第二十二条 市场参与者任何一方不应在达成交易后单方面更改或者撤销交易约定,对于交易单方违约而给交易对手造成的损失应由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 市场参与者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应遵循商业原则,交易价格应不偏离市场公允价格。本条所指关联方的含义与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中关联方的含义相同。

第二十四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不得进行内幕交易。内幕交易是指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或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的相关交易。

第二十五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不得通过开展交易进行利益输送,利益输送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一)以自身实际控制的账户为交易对手,通过交易价差实现利润转移;

(二)通过第三方交易实现利益输送;

(三)其他利益输送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不得通过价格操纵、交易量操纵等方式影响相关资产的价格水平,妨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获取不正当利益。市场操纵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一)与他人串通,利用资金优势、持券优势进行连续虚假交易,以影响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

(二)以自身实际控制的账户为交易对手进行对倒交易,以影响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

(三)其他市场操纵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不得通过以下欺诈性的行为,获取不正当利益:

(一)发布明显不合理或虚假的报价;

(二)刻意编造、传播可能影响交易价格和交易对手判断的虚假和错误信息;

(三)向客户或其他非专业性机构故意隐瞒相关风险;

(四)其他误导和欺诈其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第四章诚信档案

第二十八条 交易商协会建立交易相关人员诚信信息档案数据库(以下简称“诚信档案”),对相关诚信信息进行日常管理。

第二十九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的诚信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一)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国籍、身份证或护照编号、居住地址及联系电话、从业机构、职务或工作岗位、工作地址及联系电话、执业注册记录、教育经历、工作经历、交易从业经历、相关职业培训及所获资格证书;

(二)奖励信息:

受到所在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和组织表彰、奖励的情况,包括表彰单位、表彰内容、荣誉称号或奖励等级、表彰时间;

(三)警示信息:

受到行政主管部门和交易商协会的警示或提醒、受到有权调查机构的检查或调查、被投诉或举报,以及通过内部自查发现的违规情况;

(四)处罚处分信息:

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自律规定所受的刑事、民事、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包括做出处罚处分决定的机构、处罚处分原因、处罚处分类别、期限、生效时间。除刑事、民事处罚外,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主要包括:

1、受到行政主管部门或执法部门的处罚;

2、受到交易商协会的处罚,包括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公开谴责、责令改正、责令致歉、暂停相关业务、暂停会员权利、认定不适当人选及取消会员资格等;

3、受到市场中介平台机构的处罚或处理。

第三十条 市场参与者应指定专门部门专人负责,及时将本机构及交易相关人员的诚信信息向交易商协会报备,相关人员变动应及时告知交易商协会。

其中,基本信息部分,机构高管人员及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员的基本信息由所在机构进行报备,其余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由相关市场中介平台机构提。

第三十一条 交易商协会将根据以下信息更新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的诚信信息,并告知信息主体:

(一)机构主动报备的有关信息;

(二)行政主管部门核实、通报的有关信息;

(三)交易商协会公告、通知等公开信息;

(四)交易商协会与市场中介平台机构的共享信息;

(五)其他公开信息。

第三十二条 诚信档案中的信息将用于:

(一)相关司法机关执法的参考;

(二)监管部门行政许可、业务试点等评价考核的参考;

(三)协会对机构或人员业务督导、自律处理、市场化评价,聘任有关专家,以及向市场提示风险等的依据;

(四)市场参与者选择专业服务机构、交易对手的参考;

(五)相关机构招聘从业人员的参考。

第三十三条 交易商协会提供诚信信息查询服务,并对诚信信息的查询情况予以记录。

第三十四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认为诚信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交易商协会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第三十五条 对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需要保密的信息,交易商协会工作人员和其他知情者有保密义务,并承担相应的保密责任。

第五章自律规范

第三十六条 交易商协会可对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的交易进行常规调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电话访谈、书面调查、问卷调查、现场调查。调查对象应积极配合,及时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材料。

第三十七条 交易商协会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相关行为进行日常监测监督,监测监督内容包括交易价格异常、交易量异常、关联方交易以及其他给市场带来较大影响的交易情况。

第三十八条 市场参与者进行交易时,若出现交易价格、交易量等要素明显偏离市场合理范围,或交易对手集中度过高等情况,应加强主动管理。

(一)市场参与者应建立异常交易的内部甄别机制,明确交易要素偏离度超出正常范围的内部标准,及时识别异常情况,并书面说明理由,存入档案;

(二)相关市场中介平台机构应按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及时将发现的相关异常情况传输至交易商协会。

第三十九条 市场参与者应互相监督,发现违反法律法规、交易商协会自律规定及本规则的行为时,应及时向交易商协会举报,并提供有效的证据材料。

第四十条 市场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自身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向交易商协会投诉,并提供有效的证据材料。

第四十一条 交易商协会在收到举报(投诉)相关材料后,按照本规则和相关自律规定进行调查取证、核实认定。

第四十二条 交易商协会可根据以下情况及需要启动可疑调查:

(一)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移交的事项;

(二)协会常规调查、交易监测发现的情况;

(三)市场参与者举报(投诉)有关情况;

(四)其他需要调查的情况。

可疑调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电话询问、书面调查、约见谈话及现场调查。调查对象及相关市场中介平台机构在符合相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应积极配合,及时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材料。

第四十三条 交易商协会将根据市场参与者的业务开展情况及交易相关人员的执业行为,实施市场化评价工作,并公布评价结果。

第六章自律处分

第四十四条 交易商协会通过调查,未发现调查对象有违反本规则规定的,不给予自律处分,并告知调查对象;发现确有违反本规则相关规定且情节较轻的,由交易商协会秘书处专题办公会决定;情节严重的,提交自律处分会议议定;处分决定中涉及取消会员资格的,经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交易商协会将移交有关部门。

第四十五条 市场参与者未按本规则第十七条、第三十条的规定向交易商协会报备相关信息的,经调查核实后,交易商协会视情节轻重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警告处分,可并处责令改正。

第四十六条 市场参与者未按本规则第六条至第十六条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内控及风险管理制度,未按本规则第十九条的规定建立和执行交易相关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或未按本规则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异常交易甄别管理的,经调查核实后,交易商协会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可并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公开谴责处分。

第四十七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有违反本规则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至二十三条规定的行为,或未按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二条的规定配合调查的,经调查核实后,交易商协会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可并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公开谴责处分,可并处责令致歉、暂停相关业务或认定不适当人选。

第四十八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有违反本规则第二十四至二十七条规定的行为,或存在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经调查核实后,交易商协会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公开谴责处分,可并处责令改正、责令致歉;情节严重的,给予暂停相关业务、暂停会员权利、取消会员资格或认定不适当人选处分,同时建议给予有关责任人员市场永久禁入处分。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处理。

第四十九条 对市场交易的自律处分相关程序比照《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自律处分规则》执行,未尽事宜另行规定。

第五十条 受到交易商协会自律处分的交易相关人员,应重新参加交易商协会组织的诫勉培训,全面学习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相关职业道德、市场纪律及业务规则等方面的知识,并达到培训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规则由交易商协会秘书处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

1、《交易商协会交易相关情况举报(投诉)表》

2、《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相关人员信息报备表》

(来源:交易商协会网站)【G135】9月13-14日上海“非标金融的非诉法律服务创新与金融类律师业务转型拓展实务培训”

一、金控机构资深法务人士主讲:资产管理业务交易结构以及前沿法律问题解析

二、信托公司资深法务人士主讲:金融信托创新与非标业务的法律实务热点问题

三、金融机构资深法务人士主讲:私募债和债券投资金融创新热点法律问题探讨

【绿色债券特点】推荐阅读:

债券价值08-23

政府债券08-25

债券回购09-01

市政债券09-24

公司债券11-30

债券发行12-11

地方债券12-25

债券基金01-02

债券投资风险05-26

广西企业债券06-08

上一篇:期末联欢会主持词下一篇:移动公司优秀员工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