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相关规定(通用8篇)
债券相关规定 篇1
一、综合(1部)
1)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2年第1号)
二、债券交易品种(171部)
(一)国债(15部)
1、综合(5部)
1)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托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国债字[1997]25号)
2)关于印发《国债跨市场转托管业务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03]1025号)
3)关于发布《国债跨市场转托管业务细则》及有关事宜的通知(中债字[2004]25号)
4)新发关键期限国债做市有关事宜公告(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公告2011年第6号)
5)关于印发《国债承销团组建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库[2014]186号)
2、记账式国债(1部)
1)关于开展国债预发行试点的通知(财库[2013]28号)
3、储蓄式国债(4部)
1)关于印发《储蓄国债(电子式)质押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银发[2006]291号)(电子版)
2)储蓄国债(电子式)管理办法(试行)(财库[2009]73号)(电子版)
3)关于公布实施《储蓄国债(电子式)相关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中债字[2009]51号)(电子版)
4)储蓄国债(电子式)管理办法(财库[2013]7号)(电子版)
4、凭证式国债(1部)
1)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办法(银发[1999]231号)
5、国债交易(2部)
1)关于试行国债净价交易有关事宜的通知(财库[2001]12号)
2)关于贴现国债实行净价交易的通知(财库[2007]21号)
6、国债期货(2部)
1)关于发布《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国债期货交割业务指引》的通知(中债字[2013]87号)
2)关于发布《国债作为期货保证金业务债券质押操作指引》的通知
(二)地方政府债券(29部)
1、综合(6部)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二号)(电子版)
2)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
3)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4)转发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40号)
5)关于2015年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财库[2015]102号)
6)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下达第2批置换债券额度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2、一般责任债券(11部)
1)印发《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09]21号)(电子版)报告
2)关于印发《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库[2009]19号)(电子版)
3)关于印发《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的通知(财库[2011]141号)(电子版)
4)关于试点省(市)地方政府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自行发债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市场[2011]23号)5)关于地方政府债券利息免征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5号)
6)关于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财库[2014]57号)(电子版)
7)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财预[2014]351号)
8)关于开展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初步清理甄别结果自查工作的通知(财办预[2015]2号)
9)关于印发《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库[2015]64号)
10)关于做好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财库[2015]68号)
11)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15]47号)
3、专项债券(3部)
1)201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15]32号)
2)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财库[2015]83号)
3)关于做好201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财库[2015]85号)
4、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9部)
1)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
2)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0]412号)
3)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0]2881号)
4)关于规范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有关审核标准的工作指引(初稿)(电子版)
5)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的有关要求(电子版)
6)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1]1388号)
7)关于印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监管有关问题的说明通知(银监办发[2011]191号)
8)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2]463号)
9)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3]10号)(电子版)
(三)企业债券(38部)
1、综合(6部)
1)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21号)
2)关于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财金[2013]1410号)(电子版)
3)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相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4]1044号)(电子版)
4)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企业债券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财金[2004]1134号)
5)关于试行全面加强企业债券风险防范的若干意见的函 6)关于充分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功能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5]1327号)
7)对发改办财金[2015]1327号文件的补充说明(发改电[2015]353号)
8)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化方向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
2、试点和准入(1部)
1)关于外资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和交易企业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办发[2015]31号)
3、发行、登记和托管(14部)
1)发布实行《实名制记账式企业债券登记和托管规则》的通知(中债函字[2002]47号)
2)关于再次明确实名制记账式企业债券托管和开户问题的公告(电子版)
3)关于下达2007年第一批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及发行核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财金[2007]602号)(电子版)
4)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财金[2008]7号)
5)关于加强企业发债过程中信用建设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2]2804号)
6)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957号)(电子版)
7)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1890号)8)企业债券审核工作手册(电子版)
9)关于开展企业债券预审工作的通知
10)企业债券簿记建档发行业务指引(暂行)
11)企业债券招标发行业务指引(暂行)
12)关于公布实施《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债券簿记建档发行业务操作规程(暂行)》及《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债券招标发行业务操作规程(暂行)》的通知(中债字[2014]50号)
13)企业债券审核新增注意事项
14)关于进一步改进和规范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的几点意见
15)关于简化企业债券审报程序加强风险防范和改革监管方式的意见(发改办财金[2015]3127号)16)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13号)
4、专项债券(9部)
1)关于开展保障房项目企业债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检查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742号)
2)关于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棚户区改造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2050号)
3)关于创新企业债券融资方式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4]1047号)4)关于印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5]755号)
5)关于印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5]756号)
6)关于印发《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5]818号)
7)关于印发《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5]817号)
8)关于印发《项目收益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5]2010号)
9)关于印发《双创孵化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
5、清算结算(1部)
1)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债券本息兑付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09]2737号)(电子版)
6、风险管理(3部)
1)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银监发[2007]75号)
2)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债券存续期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1]1765号)(电子版)
3)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债券风险防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2]3451号)(电子版)4)
7、债券过户(2部)
1)企业债券分销过户等有关事宜的通知(中债字[2005]66号)(电子版)
2)关于发布《非交易流通公司债券转让过户业务规则》的通知(中债字[2006]126号)(电子版)
(四)金融债券(20部)
1、金融债券(7部)
1)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1号)
2)关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7]58号)(电子版)
3)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操作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6号)
4)关于联合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信息披露操作细则》的通知(中汇交发[2009]254号)
5)关于金融债券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后续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3]318号)(电子版)
6)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有关事宜(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4]第8号)(电子版)
7)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或到境外发行金融债券审批服务指南
8)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5)3号(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宜)
2、次级债券(8部)
1)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4年第4号)
2)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 资本工具合格标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2年第1号)
3)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2]56号)
4)关于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安排相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2]57号)(电子版)
5)关于修改《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的决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3年第5号)
6)关于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违规发行次级债券有关情况的通报(电子版)
7)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配套政策文件的通知——附件4 资本监管政策问答(银监发[2013]33号)(电子版)
8)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宜(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5]第3号)
3、商业银行混合资本债(1部)
1)关于商业银行发行混合资本债券的有关事宜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第11号)(电子版)
4、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6部)
1)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4]第12号)
2)关于发布《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交易操作规程》和《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操作规程》的通知(中汇交发[2004]330号)(电子版)
3)关于证券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相关问题的通知(机构部部函[2005]18号)
4)关于发布《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发行结算操作细则》的通知(中债字[2005]3号)(电子版)
5)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业务的公告(清算所公告[2012]5号)
6)关于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发行管理和信息披露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市场[2012]19号)
(五)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37部)
1、综合(7部)
1)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
2)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08]第2号
3)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规则(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09]第2号)
4)修订《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指引》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中期票据业务指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09]第14号)
5)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会员管理规则 电子版法规
6)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则(2012修订)(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2]2号)
7)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介服务规则(2012修订)(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2]第17号)
8)关于进一步推动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规范发展工作举措的通知
2、承销(7部)
1)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人员行为守则(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09]第12号)(电子版)
2)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后续管理工作指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0]第5号)
3)关于证券公司类会员参与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业务市场化评价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2]第18号)(电子版)
4)证券公司类会员参与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业务市场评价结果的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2]第19号)(电子版)
5)关于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协议文本(2013年版)》、《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团协议文本(2013年版)》的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3]第15号)(电子版)
6)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相关会员市场评价规则(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4]第1号)(电子版)
7)承销类会员(地方性银行类)参与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B类主承销业务市场评价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5]第1号)(电子版)
3、发行(2部)
1)关于进一步完善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有关工作的通知
2)关于进一步完善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工作的通知
3)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规则(2009)
4、超短期融资券(2部)
1)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超短期融资券业务规程(试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0]第22号)
2)超短期融资券发行登记业务操作指南(试行)(清算所公告[2011]2号)
5、中小企业集合票据(2部)
1)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09]第15号)(电子版)
2)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区域集优票据业务规程(试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1]第19号)(电子版)
6、非公开定向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部)
1)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定向发行规则(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1]第6号)
7、资产支持票据(1部)
1)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2]第14号)
8、项目收益票据(1部)
1)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项目收益票据业务指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4]第10号)
9、信息披露(2部)
1)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操作规程(清算所公告[2012]4号)
2)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信息披露表格体系(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3]第10号)(电子版)
10、其他业务守则(9部)
1)关于支持非金融企业(公司)使用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系统发行直接融资工具相关事宜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08]第9号)(电子版)2)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专家管理办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0]第3号)(电子版)
3)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指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0]第6号)(电子版)
4)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现场调查工作规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1]第5号)(电子版)
5)发布《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范指引》的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1]第8号)(电子版)
6)发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文件表格体系》的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2]第12号)(电子版)
7)关于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信息系统上线的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2]第16号)(电子版)
8)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自律处分规则(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3]第11号)(电子版)
9)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持有人会议规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3]第12号)(电子版)
10)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说明书指引(2011)
11)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尽职调查指引(2009)
(六)债券远期(13部)
1)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9号)(电子版)
2)关于债券远期交易准备事项的通知(中汇交发[2005]150号)(电子版)
3)关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信息披露和风险监测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05]141号)(电子版)
4)关于签署《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主协议》有关事宜的通知(中汇交发[2005]149号)(电子版)
5)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规则(中汇交发[2005]153号)(电子版)
6)关于债券远期交易结算保证金专户核算问题的批复(银支付[2005]99号)(电子版)
7)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结算业务规则(电子版)
8)债券远期交易保证金集中管理操作细则(中汇交发[2005]225号)(电子版)
9)关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保证金存款利率问题的通知(银发[2005]225号)(电子版)
10)关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主协议签署机构名单的公告(电子版)
11)关于银行间市场推出标准债券远期的公告(清算所公告[2015]7号)(电子版)
12)开展标准债券远期集中清算业务的公告(清算所公告[2015]8号)(电子版)13)发布《标准债券远期集中清算业务指南》的通知(清算所发[2015]33号)(电子版)
(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19部)
1、综合(4部)
1)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年第7号)
2)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5年第3号)
3)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08]23号)
4)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风险自留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3年第21号)
2、发行、登记和托管(3部)
1)关于发布实施《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登记与托管结算业务操作规则》的函(中债函字[2005]37 号)
2)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银监办便函[2014]1092号)
3)关于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管理有关事宜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7号)
3、信息披露(5部)
1)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4号)2)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池信息披露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7]第16号)
3)关于发布《个人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的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5]10号)
4)关于发布《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的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5]16号)
5)关于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的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5]20号)
4、风险管理(1部)
1)关于“小贷”资产证券化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1]256号)(电子版)
5、税务及会计核算(1部)
1)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5号)
6、回购交易(1部)
1)资产支持证券质押式回购交易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7]第21号)
7、试点及准入(4部)
1)关于国家开发银行、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开办第二期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项目的批复(电子版)2)关于开展国家开发银行第三期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项目的批复(电子版)
3)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2]127号)
4)关于中信银行等27家银行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的批复(银监复[2015]2号)(电子版)
三、账户管理(35部)
(一)综合(8部)
1)关于交易系统与簿记系统买断式回购和债券远期事前控制、债券远期成交数据传输接口试运行有关事项的联合通知(中汇交发[2005]31号)(电子版)
2)进一步加强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客户端管理的通知(中债字[2006]178号)(电子版)
3)关于公司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交易流通和登记托管有关事宜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7]第19号)
4)关于采集人民币跨境债券融资、人民币跨境间接投资以及非居民个人境内人民币账户余额等信息的通知(电子版)
5)更新《债券账户业务指引(境内机构适用)》的通知(中债字[2012]62号)(电子版)
6)对债券账户进行清理的通知(中债字[2013]7号)(电子版)
7)进一步清理债券账户的通知(中债字[2013]82号)(电子版)
8)非法人产品账户管理规程
(二)开户(10部)
1)债券托管账户开销户规程
2)美元债券托管账户开立问题的说明(电子版)
3)企业年金基金债券账户开销户细则(中债字[2007]22号)(电子版)
4)关于保险机构以产品名义开立债券托管账户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08]122号)
5)关于信托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信托专用债券账户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8]第22号)
6)基金管理公司为开展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的有关事项(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5号)
7)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开立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账户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债字[2012]16号)(电子版)
8)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组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的通知(中债字[2013]11号)(电子版)
9)机构投资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办理债券账户业务的通知(中债字[2013]47号)
10)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联网和开户操作指引(电子版)
(三)登记、托管(17)
1)证券投资基金参与银行间同业市场债券交易托管结算业务规程(电子版)
2)证券公司参与银行间同业市场债券交易托管结算业务规程(暂行)(电子版)
3)中央债券簿记系统债券转托管业务操作规程(中债字[2001]053号)(电子版)
4)受理证券公司债券登记和托管业务的公告(电子版)
5)境内美元债券登记托管和兑付业务暂行细则(电子版)
6)2005年债券债权登记日、截止过户日有关事宜的通知(中债字[2005]6号)(电子版)
7)再次明确实名制记账式企业债券托管和开户问题的公告(电子版)
8)签署《债券发行、登记及代理兑付服务协议》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债字[2006]146号)(电子版)
9)关于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司债券发行、登记托管、交易流通操作细则》的通知(中债字[2008]8号)(电子版)
10)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1号)
11)关于办理集合类债券登记托管业务相关事宜的通知(中债字[2009]72号)(电子版)
12)规范办理债券登记托管业务的通知(中债字[2010]34号)(电子版)
13)债券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业务规则(清算所公告[2014]13号)14)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债券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业务操作规程(清算所公告[2014]14号)
15)发布《债券发行登记业务操作指南》、《债券交易结算业务操作指南》、《账户业务操作须知》的公告(清算所公告[2014]15号)(电子版)
16)启用新版《债券发行、登记及代理兑付服务协议》及简化签署流程相关事宜的通知(中债字[2014]100号)(电子版)
17)债券账务数据查询操作指引(中债字[2015]47号)(电子版)
四、债券一级市场(47部)
(一)综合(4部)
1)中债估值不再通过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的通知(中债[信息][2010]14号)(电子版)
2)中债单债券VaR(风险价值)系列指标上线试发布公告(电子版)
3)启用《债券注册要素表——资产支持证券专用(2014年版)》的通知(电子版)
4)派发债券代码和债券简称有关事宜的通知(中债字[2015]41号)(电子版)
(二)一级市场发行(12部)
1)关于印发《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现场管理规则》的通知(银发[2002]199号)
2)关于国家开发银行境内发行美元债券有关问题的批复(银复[2003]106号)(电子版)3)关于国家开发银行发行2008年境内美元债券的批复(银复[2008]27号)(电子版)
4)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0]第10号)
5)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招标发行管理细则(银办发[2011]128号)
6)关于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工作规范》的通知(中债字[2011]97号)
7)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工作规程(2013修订)(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3]第13号)
8)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簿记建档发行规范指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3]第14号)
9)关于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集中簿记建档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4]第3号)
10)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市场[2014]16号)
11)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预发行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4]第29号)
12)做好债券预发行系统设置等准备工作的通知(中汇交发[2015]58号)
13)关于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系统招标发行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市场〔2010〕11号)
(三)境外发行(3部)
1)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7年第12号)
2)关于境内非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外资[2012]1162号)
3)关于推进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改革的通知(发改外资[2015]2044号)
(四)上市流通审核(10部)
1)关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上市交易的通知(银发[2003]71号)(电子版)
2)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上市交易的通知》有关规定的通知(中债字[2003]37号)(电子版)
3)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上市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04]11号)(电子版)
4)关于国家开发银行境内美元债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4]146号)(电子版)
5)关于发布《公司债券交易流通核准操作规则》及相关事宜的通知(中债字[2006]63号)(电子版)
6)采用电子方式提交公司债券交易流通申报材料的通知(中债字[2010]69号)(电子版)
7)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管理有关事宜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1]第3号)
8)调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有关管理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9号)
9)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债券交易流通规则(中汇交发[2015]203号)
10)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第9号公告发布前未交易流通债券办理交易流通事宜的通知(中债字[2015]49号)(电子版)
(五)承销(1部)
1)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2]16号)
(六)其他(17部)
1、信用评级(3部)
1)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的信用评级的有关具体事项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4]第22号)
2)关于印发《保险机构债券投资信用评级指引(试行)》的通知
3)关于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作业管理的通知
4)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业务自律指引(2013)
2、增信及风险管理(7部)
1)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社债券投资监管工作的通知(银监办通[2003]35号)(电子版)
2)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债券投资、银行卡等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06]140号)(电子版)
3)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风险管理计量参考基准的通知(银监发[2007]48号)(电子版)
4)关于外资银行开展债券担保业务有关事项的意见(银监办发[2008]250号)
5)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09]129号)
6)关于修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决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4号)(电子版)
7)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010]13号)
3、税务及会计核算(6部)
1)明确现券交易交割日与债券付息日为同一天时债券利息归属问题的通知(中债字[2002]76号)(电子版)
2)关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到期收益率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04]116号)(电子版)
3)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银行承兑汇票、债券返售(回购)业务会计核算手续》的通知(银监办发[2004]347号)4)关于完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到期收益率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07]200号)
5)调整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债券应计利息计算公式的通知(中债字[2007]88号)(电子版)
6)关于债券买卖业务营业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50号)
7)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到期收益率计算标准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7] 200号)
4、执业规范(1部)
1)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相关人员行为守则(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09]第10号)
五、债券二级市场(97部)
(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19部)
1)关于批准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办理债券回购业务的通知(银货政[1999]102号)(电子版)
2)关于印发《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的通知(银发[1999]288号)(电子版)
3)财务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管理规定(银发[2000]194号)
4)关于《金融机构加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宜》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2]第5号)5)关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准入备案制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办发[2002]90号)
6)授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承办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准入备案工作和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准入管理等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第3号)
7)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07]56号)
8)关于证券投资基金能否投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复函(证监会基金部函[2008]141号)(电子版)
9)证券公司为开展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有关事项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11号)
10)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0]217号)
11)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3]69号)
12)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市场[2014]1号)
13)关于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市场[2014]35号)
14)做好部分合格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市场[2014]43号)
15)关于做好期货公司及其资管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备案工作的通知
16)“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备案信息系统”有关事宜公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告[2015]第1号)(电子版)17)私募投资基金银行间市场准入备案材料
18)关于私募投资基金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市场[2015]17号)
19)关于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5]220号)
20)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工作规程(2013)
(二)债券交易(14部)
1)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0]第2号)
2)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债券交易联网管理办法(暂行)(中汇交发[2002]55号)(电子版)
3)关于印发《债券拍卖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中债字[2001]46号)(电子版)819 4)债券柜台交易业务数据处理操作规程(电子版)
5)保证金(券)实施细则(电子版)
6)关于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汇交发[2009]243号)(电子版)
7)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规则(中汇交发[2010]283号)
8)关于发布《含选择权债券业务操作细则(2012年修订版)》的通知(中债字[2012]40号)
9)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重要通知——禁止从我公司客户端录入任何未经交易系统达成的债券交易的结算指令(中债字[2013]58号)
10)进一步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的券款对付结算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12号)
11)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自律规则(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4]第5号)
12)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报价商与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债券交易规则(中汇交发[2014]255号)
13)关于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债券交易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4]14号)
14)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相关业务自律管理程序性机制安排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5]11号)
15)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9号)
16)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信息披露和风险监测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05〕141号
17)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和支持银行间债券市场双边报价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1]75号)18)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自律指引(2013)19)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自律规则(2009)
15部)
1、综合(8部)
1)关于债券回购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银货政[2000]140号)
2)关于公开市场业务债券回购交易工具及起始时间的通知(公开市场业务公告[2003]第5号)(电子版)
3)关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是否可以利用计划资金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从事债券逆回购业务的答复意见(电子版)
4)同意发布《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交易主协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2]第17号)(电子版)
5)《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交易主协议(2013年版)》文本(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3]第2号)
6)配合《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交易主协议(2013年版)》实施相关工作的通知(中债字[2013]102号)(电子版)
7)非会员机构签署使用《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交易主协议(2013年版)》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4]第8号)(电子版)
8)关于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境外参加银行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交易的
9)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协议文本(2013年版);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团协议文本(2013年版)(交易商协会公告[2013]15号)
2、买断式回购(5部)
1)关于开展国债买断式回购交易业务的通知(财库[2004]17号)
2)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4]第1号)
3)增加中央债券簿记系统买断式回购业务结算功能的通知(中债字[2004]23号)
4)关于签署《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主协议》有关事宜的通知(中汇交发[2004]141号)(电子版)
5)债券买断式回购交易结算业务操作细则(中债字[2006]167号)
3、质押式回购(2部)
1)债券交易净额清算业务质押式回购质押券管理规程
2)银行间债券市场质押式回购匿名点击业务交易细则(中汇交发[2015]295号)
(四)清算结算(27部)
1)债券交易结算违规操作处理规程(中债字[2001]046号)(电子版)
2)关于开办债券结算代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0]325号)
3)债券结算代理业务操作规程
4)债券柜台交易结算业务规则 5)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支付债券和再贷款利息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97号)
6)关于中国工商银行等39家商业银行开办债券结算代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329号)(电子版)
7)关于哈尔滨市商业银行等四家金融机构开办债券结算代理业务的通知(银发[2004]168号)(电子版)
8)办理国家开发银行第二期境内美元债券A券交易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电子版)
9)关于债券结算代理业务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3号)
10)债券交易结算保证金集中保管操作细则(中债字[2005]51号)
11)关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债券交易结算规则》的批复(银复[2005]61号)(电子版)
12)债券交易结算规则(中债字[2005]76号)
13)关于2006债券结算代理业务开展情况的公告(电子版)
14)印发《关于对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实行债券结算手续费优惠的实施细则》及相关事宜的通知(中债字[2007]26号)(电子版)
15)关于2008债券结算代理业务开展情况的公告(电子版)
16)应急业务操作规程(中债字[2008]92号)(电子版)
17)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登记结算业务的公告(清算所公告[2011]3号)18)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净额清算业务规则(试行)(清算所公告[2011]4号)
19)规范开展债券交易、清算监测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清算所公告[2013]7号)(电子版)
20)完善债券交易结算服务有关事宜的通知(清算所发[2013]49号)
21)关于银行间市场本币交易系统债券交易统一实行券款对付结算方式有关事宜的通知(中汇交发[2013]313号)
22)券款对付结算业务实施细则
23)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管理有关事宜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8号)
24)关于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务融资工具跨境人民币结算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办发[2014]221号)
25)债券柜台交易登记结算业务规则(清算所发[2014]93号)
26)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净额清算业务规则(试行)》的公告(清算所公告[2015]5号)
27)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净额清算业务指南(清算所发[2015]16号)(电子版)
(五)做市商(6部)
1)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7]第1号)
2)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工作指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10]第2号)3)2011年三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情况及做市商评价情况的通报(电子版)
4)增加商业银行柜台债券业务品种有关事项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4]第3号)
5)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尝试做市业务规程》及相关事宜的通知(中汇交发[2014]132号)
6)中国人民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审批服务指南(电子版)
(六)质押业务(5部)
1)颁布《债券质押业务操作流程(试行)》的函(中债函字[2000]025号)(电子版)
2)小额支付系统质押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电子版)
3)质押券管理服务指引(电子版)
4)关于发布《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实施细则》、《小额支付系统质押业务操作规则》及有关事宜的通知(中债字[2014]49号)
5)银行间债券市场质押券标准折算率规则(中汇交发[2015]296号)
(七)其他(11部)
债券相关规定 篇2
可交换债券 (Exchangeable bond) 或称可换股债券,是一种复合型衍生债券。可交换债券的投资人可在约定的期间之后,将债券按比率转换为股票,但转换标的为发行公司所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票。可交换债券一般发生在母公司与控股的上市子公司之间,即由母公司发行债券,债券到期时可以转换成其上市子公司的股票。可交换债券的条款设计与可转换债券 (Convertible Bond) 非常相似, 发行要素通常有票面价格、利率、换股比例、发行期限、可回售条款及可赎回条款等。
发行可交换债券作用如下:一是融资,由于可交换的债券发行人可以是非上市公司,所以它是非上市集团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有效手段;二是收购兼并,当在收购兼并过程中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可以在实施收购之前发行专门为收购设计的可交换债券;三是股票减持,可交换债券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可以通过发行可交换债券有序地减持股票,发行人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获取现金,同时也可避免相关股票因大量抛售致使股价受到冲击。比如香港的和记黄埔曾两度发行可交换债券以减持Vodafone;大东电报也用此方法出售所余下的电讯盈科的股份。
作为新型的金融工具,可交换债券的优点在于:一是发行可交换债券可以为发行人获取低利息融资的机会。可交换债券在债券发行时赋予了持有人股票的看涨期权,因此发行利率通常低于其他同等信用评级的固定收益品种。二是可交换债券可以让发行人在高出市场价的情况下处置普通股投资。在海外发行可交换债券的诸多成功案例中,英国的宇航公司 (B A e) 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1 9 9 9年6月,恰逢宇航公司并购英国GEC公司的Marconi Electronics业务,并购价格超过70亿英镑,为此采取一系列措施筹集资金。当时,宇航公司 (BAe) 在英国国内发行6.86亿英镑的可交换债券,票面利率3.75%,期限为7年,其标的为BAe持有的英国奥兰奇移动通信公司 (Orange plc) 5%的普通股股权。该可交换债的转股价较Orange PLC当时的价格有将近27%的溢价,而在发行可交换债券之前,宇航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卖出了所持有的奥兰奇移动通信公司16%的股权,仅筹得7.63亿英镑。三是风险分散化使可交换债券在发行时更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由于其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主体不是同一公司,因此可交换债券中的债券价值和股票价值并不直接相关,债券发行公司的业绩下降、财务状况恶化并不会同时导致交换标的股票价格的下跌。特别是当债券发行人和股票发行人分属于不同行业时,投资者的风险更为分散。在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风险分散的特征使可交换债券的价值大大高于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可交换债券的缺点在于,如果股票一发行人的股东性质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比如原母公司持有上市子公司股票,由于发行可交换债券出售了一部分股权, 如果母公司减持欲望强烈、发行更多的可交换债券,那么子公司的股东将变得更为分散,甚至可能影响子公司的经营。另外,可交换债券发行方案的设计较可转换债券更为复杂,要求投资人具有更为专业的投资及分析技能。
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的异同
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仅一字之差,二者之间有相同之处,同时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同点:
1、面值相同。都是每张人民币一百元。
2、期限相同。都是最低一年,最长不超过六年。
3、发行利率较低。发行利率一般都会大幅低于普通公司债券的利率或者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4、都规定了转换期和转换比率。
5、都可约定赎回和回售条款。即当转换(股)价高于或低于标的股票一定幅度后,公司可以赎回,投资者可以回售债券。
不同点:
1、发债主体和偿债主体不同。可交换债券是上市公司的股东;可转换债券是上市公司本身。
2、发债目的不同。发行可交换债券的目的具有特殊性,通常并不为具体的投资项目,其发债目的包括股权结构调整、投资退出、市值管理、资产流动性管理等;发行可转债用于特定的投资项目。
3、所换股份的来源不同。可交换债券是发行人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份,可转换债券是发行人本身未来发行的新股。
4、对公司股本的影响不同。可转换债券转股会使发行人的总股本扩大,摊薄每股收益;可交换债券的标的为母公司所持有的子公司股票,为存量股,发行可交换债券一般并不增加其上市子公司的总股本,因而不会影响每股收益,但在转股后会降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
5、抵押担保方式不同。上市公司大股东发行可交换债券要以所持有的用于交换的上市的股票做质押品,除此之外,发行人还可另行为可交换债券提供担保;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要由第三方提供担保。
6、在交割方式上,可转债一般采用股票交割。而可交换债券在国外有股票、现金和混合三种交割方式。无减持意愿的发行人可选择现金交割。现金交割对股价的冲击较小,但是,当股价大幅上涨时,发行人也面临一定的风险。《规定》中未提到交割方式,但笔者认为应当给发行人更多的选择权。
发行可交换债券应注意问题
(一)对投资者的保护问题
笔者认为一个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应注意投资者的保护问题,应该使投资者免除不良公司的欺诈,这样才能树立投资者信心,不至于稍有风吹草动便大量抛售其拥有的金融资产,越抛售资产价格越低,引起更大量的抛售,形成市场恐慌。
10月1 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了《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修改后的《规定》强化了对换股风险的防范,增强了对债券持有人利益的保护,进一步强化了制度的规范性。
一是规定发债主体限于上市公司股东,且应当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公司,公司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良好,内部控制制度不存在重大缺陷,公司最近一期末的净资产额不少于人民币3亿元。
二是对用于交换的上市公司股票的资质提出了要求,首先,该上市公司最近一期末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 5亿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其次,用于交换的股票应当为无限售条件股份,且股东在约定的换股期间转让该部分股票不违反其对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承诺;第三,用于交换的股票不存在被查封、扣押、冻结等财产权利被限制的情形,也不存在权属争议或者依法不得转让或设定担保的其他情形。
三是明确用于交换的股票的安全保证措施,防范债券的违约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规定》明确规定,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及其孳息,是本次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担保物,用于对债券持有人交换股份和本期债券本息偿付提供担保。当债券持有人按照约定条件交换股份时,从作为担保物的股票中提取相应数额用于支付;当债券持有人部分或者全部未选择换股且上市公司股东到期未能清偿债务时,作为担保物的股票及其孳息处分所得的价款优先用于清偿对债券持有人的负债。
四是采用可转债转股价格的确定原则,要求“公司债券交换为每股股份的价格应当不低于公告募集说明书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且在调整或修正交换价格时,如造成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数量少于未偿还可交换公司债券全部换股所需股票的,公司必须事先补充提供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并就该等股票设定担保,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二)目前发行可交换债券效果理性分析
可交换债券从理论上分析是一种较好的金融工具,但在实际运用中其效果如何还需长时间的观察与理性分析。
笔者认为可交换债发行的高门槛将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限售股股东挡在门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推出的初衷,将导致政策目的与政策结果无法形成有效的匹配,这种错位将使得政策的效果打上折扣,根据企业债上市规则,公司债的实际发行额不低于5000万,如果要发行可交换债券,上市公司股东所持有股票的市值应该要在打完7折后不低于5000万才能发行,也就是持股市值的底线要在7142.85万元。这些对于很多小非而言意味着已被挡在门槛之外。对于标的上市公司同样也有限制,根据《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一期末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或者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据统计,最近一期末净资产在人民币1 5亿以上的公司仅4 7 4家,尚有1150家上市公司不符合标准。
对于达到发债条件的股东来说,也不一定有发可交换债的兴趣:一般而言,发行可交换债的股东无非有两种诉求,一是不愿减持股票,但缺乏资金,利用股权质押来进行融资,另一种就是有减持股份的愿望。是否将债券转换成股票,这个选择权由债券持有人掌握,那些不具有减持愿望的大非,肯定不愿将筹码的决定权交给他人。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要支付利息给债券投资者,如果通过可交换债达成减持目的,在债券存续期需要持续维护债券正常交易运行,发行可转换债券需要履行相关的程序,存在一个审批过程,并且要支付中介费用,减持成本明显高于在二级市场直接减持。
一般投资者对可交换债券可能不会太感兴趣:一方面,可交换债在中国资本市场是个全新品种,需要投资者对其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从实际操作过程中,投资者无论是进行债券投资还是股权投资,可交换债都不是最好的选择。由于可交换公司债的利率较低,理性的债券投资者更愿意购买普通公司债券,而不是可交换公司债。尽管利率低,可交换债券的信用风险并不低。以往法人股质押都以净资产作价并打折,但根据《规定》,发行债券的金额不超过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按募集说明书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计算的市值的70%,也就是说,对待大小非的可交换债券是市场价格的7折,一旦股价下跌超过30%,就不足以进行担保了。以可交换债来投资股票同样“不划算”。按照《规定》,“公司债券交换为每股股份的价格应当不低于公告募集说明书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这一规定在持续下跌的市场环境下并不合理。
摘要:我国自2006年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 已成功解决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 A股进入全流通时代, 这必将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 但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 也引发了新问题, 即大小非问题。在目前国外多国陷入金融危机, 经济衰退大背景下, 大小非解禁必将极大损害A股市场, 但若对其进行限制, 则违背当初管理层与其之间契约, 使管理层失信于民, 因而证监会推出可交换债券这一金融工具, 本文将探讨与其有关的一些问题, 例如其与可转换债券的异同, 作用如何, 以及对投资者的保护等。
关键词:可交换债券,作用,发行条件
参考文献
[1]、程胜.2006.可交换债券及其在资本市场的运用. 财务与会计
债券违约求偿途径及相关问题探讨 篇3
关键词:债券违约 破产 求偿 担保
自2014年超日债利息违约后,中国公募债市场上又连续发生了多起实质违约事件,私募债市场上更是违约频出。在刚兑打破后,一方面,信用债投资需要加强事前甄别、尽量避免“踩雷”成为共识;另一方面,就市场整体而言,违约损失不可避免,那么如何尽量降低违约后损失率,投资者可以通过何种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同的求偿方法在不同违约情况下适用性如何,就逐渐成为债券从业人员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在梳理法律条文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总的来说,对于普通无增信的债券,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投资者主要可以通过破产诉讼和违约求偿诉讼两条途径追偿;对于有增信措施的债券,债权人还可直接要求担保人代付或通过处置抵质押物获得赔偿。除了以上法律保障外,我们还对现行投资者保护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总结。
破产诉讼
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违约情景都适用《破产法》,因此本文开篇先介绍破产诉讼,厘清申请破产的条件和程序,便于进一步理解破产诉讼和普通违约诉讼的区别。
(一)破产条件
根据我国《破产法》,债务人申请破产需满足债务违约和资不抵债(或明显缺乏偿债能力)两个条件。
债权人也可以申请债务人破产,而且在目前国内的司法体系下,对债权人的权益还相对给予了一定保护,表现在债权人提起破产申请条件放宽且举证责任轻等方面。原则上,只要存在债务违约,债权人就可以提起申请,不一定需要债务人资不抵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债权人提起破产申请不以债务人资不抵债为必要条件,但最终法院裁定债务人破产仍然要基于以上两个破产条件,如在破产宣告前发现债务人不符合破产条件的可裁定驳回申请。
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后,债权人需在规定申报期限(最短不能少于三十日,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内向法院指定的管理人申报债权,并自动成为债权人会议成员,可对核查债权、监督和申请更换管理人、决定继续或停止债务人营业、通过重整计划和通过债务人财产管理、变价、分配等方案进行表决。未申报的债权人,在破产财产分配前可补充申报,并不意味着不能获得赔偿,但失去了在债权人会议上进行表决的权利。
(二)破产程序
破产主要分为重整、清算、和解三种程序,其中债权人可以提起的只有重整和清算两种,和解只能由债务人提出。
1.重整
重整是指对无偿付能力债务人的财产不立即进行清算,而是在法院主持下由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制订重组计划,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债务人按一定方式全部或部分清偿债务,同时债务人可以在管理人的监督下继续经营其业务。其主要程序流程如图1所示。
一般来说,在重整期间,各债权人不能单独个别地追索债权。但如果企业在重整期间有显著不利于债权人的行为,或经营状况继续恶化,法院可以在债权人的请求下裁定中止重整程序,宣布债务人破产。也就是说,只有重整确实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企业才会真正破产。因此,重整更适合于债务人经营仍有好转可能,只是财务负担过重导致违约,如甩掉一部分包袱后经营状况可能出现实质性好转的情形。
图1 重整程序流程简图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
2.清算
清算是指由法院强制执行、变现债务人全部财产,按法定顺序公平清偿全体债权人。其主要程序流程如图2所示。清算适用于债务人自身经营出现不可逆转的恶化,即使剥离一部分财务负担仍不能好转,且如不立即清算,偿债能力将继续下降的情形。
图2 清算程序流程简图
(三)破产诉讼适用情形
破产诉讼比较适用于债券到期时债务人已资不抵债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且债券到期前债务人已有多笔债务逾期,甚至主要财产已被其他债权人申请财产保全的情况。
在实践中,由于公募债券违约仍有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因此其违约往往确系债务人已无偿债能力,纯粹想逃废债务的情况较少。另外由于国内债券缺乏交叉违约条款,债券投资人相对银行等其他债权人来说对企业资产的控制能力天然较弱,因此公募债券违约时债务人大量资产往往已经被其他债权人采取过限制性措施,典型的如财产保全。根据《破产法》第七条,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符合破产条件,提起破产诉讼得到法院支持的可能性较大。而且,根据《破产法》第十九和第四十六条,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解除且执行程序中止,未到期的债权视为到期、附利息的债权停止计息,进入破产程序后同一顺位债权的受偿率相同,因此如果债券到期前债务人已有多笔债务逾期,甚至主要财产已被其他债权人申请财产保全时,直接提起破产诉讼对晚到期的债券是有利的。
违约求偿诉讼
(一)违约求偿诉讼适用情形
违约求偿诉讼主要适用于债券到期时债务人还有一定偿付能力,不满足破产诉讼条件的情况。如前文所述,虽然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只需要提交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证据,并不需要提交企业资不抵债或提供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证据,但是债务人满足“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以及“资不抵债或提供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两个条件下才能进入破产程序。因此,理论上如果债务人还有一定偿付能力,即使债权人提起破产申请,最终进入破产程序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另外,如破产申请被受理,则未到期债权到期,设定的财产保全也被解除,作为先到期的债券持有人此时申请破产只能使得更多的债权人参与分配已经所剩无几的财产。因此综合来看,如果债券到期时债务人还有一定偿付能力,且债券到期日相对债务人的其他债务更早,债券投资者只提起违约求偿诉讼获得的赔偿率可能更高。
(二)违约求偿诉讼相关法律规定
违约求偿诉讼主要依据的是《合同法》和《民事诉讼法》。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债务人如不履行按期足额偿还本息的约定,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要求债务人在限期内偿还本息,还可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金、损失赔偿额、逾期利息等。
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一条,债务人除主债务之外还应当支付利息和费用,当其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并且当事人没有约定的,需要先支付实现债权的有关费用和利息,再对主债权进行赔付。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章,在诉前或诉中,如债务人的行为或其他原因,使债权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债权人可提起诉前财产保全或者诉中财产保全,具体保全方式包括查封、扣押、冻结等。不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财产保全期限有上限,结果由法院裁定并执行,并不像抵质押等物权可以给予债权人确定的优先受偿权。
2.申请财产保全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限制当事人行为、防止财产流失。
3.申请财产保全并不是完全没有成本的,申请人需提供担保。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担保相当于财产保全数额;诉中财产保全是否提供担保以及具体担保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另外,如果申请有错误,申请人还需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4.提起诉权财产保全的,需在法院裁定后三十日内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
5.财产保全对已设定其他担保物权的财产无优先受偿权。
担保求偿和抵质押物处置
债券增信措施实际上是额外给予债权人的偿债保障。对于有保证的债券,债权人可直接要求保证人代偿。对于有资产抵质押的债券,债权人对于抵质押资产具有优先受偿权,可以通过处置抵质押物获得赔偿。
国内债券市场比较普遍的增信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保证、抵押、质押,依据的法律主要是《物权法》、《担保法》、《破产法》等。这三种增信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保证是人的担保,主要受《担保法》约束;抵质押都是物的担保,同受《物权法》和《担保法》约束,当两法有冲突时,遵照特别法《物权法》。抵押物主要是不动产,质押物多是动产或权利。另外,在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后,对担保人、抵质押物的求偿还需参照《破产法》的有关规定。
(一)担保增信情况下的求偿
1.保证分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
根据《担保法》,保证有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一般保证对债权人的保护相对较弱,只有在对债务人财产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履行债务时,才能要求一般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一般保证人承担的是一种“补充责任”。相应地,在连带责任保证下,只要债务人不能按时足额清偿债务时,债权人既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对债权人的保护力度较高。
目前,国内债券市场上主流的保证方式是连带责任担保,而且担保人相对违约的债务人来说往往有较好的清偿能力,因此债权人一般可以直接追偿至担保人。目前已到期违约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和出现违约可能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大都由担保人直接代偿,如13中森债由海泰担保代偿。
2.有担保债权人的三种求偿方案
根据《担保法》和《破产法》,在破产案件中,有担保的债权人求偿可以有三种方案:(1)直接向担保人要求全额清偿;(2)向破产管理人全额申报债权;(3)部分向担保人求偿,部分向管理人申报。在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案中,担保人可在其代付责任范围内向管理人申报债权;在第二种方案中,在破产案件完结后,债权人可要求担保人对未清偿的部分进行代付。
3.担保期限和诉讼时效
根据《担保法》,保证期间首先为约定时间(不得早于债权到期时间),如未约定,则为债权到期日起六个月,约定不明的则为债权到期日起两年,在此期间债权人需提起求偿要求。另外,由于《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是两年,作为从合同,根据《担保法》提起诉讼的时效还需参考主合同(即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
(二)抵质押增信情况下的求偿
根据《担保法》和《物权法》,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按照规定将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在抵质押物权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抵质押物权并未保证权利人绝对的优先受偿权。虽然抵质押物权赋予权利人对抵质押物的优先受偿权,在破产案件中其顺位超过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但根据《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债权人本息受偿仍弱于两类费用:一是实现抵押权的费用,二是划拨土地使用权需补缴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2.抵质押物权生效以登记或占有等为条件,未办理登记或占有的,不具备相应权利,晚办理的,求偿顺序被动后移。具体抵质押物权登记有效性见表1。
表1 抵质押物权中登记有效性
资料来源:《物权法》,中金公司研究
3.处置附有房产的抵押土地时,可能存在房地抵押拍卖所得分割问题。根据《物权法》和《担保法》,办理抵押登记时,房地一并抵押,但在办理抵押后,其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属于抵押财产,在实现抵押权时可一并处分,但新增建筑物所得价款,抵押权人无权优先受偿。
4.抵质押权的诉讼时效与主债权一致,根据《民法通则》适用两年诉讼时效。
5.同一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如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先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对债权人的保护不一定强于单纯人的担保。
6.重整期间,对债务人特定财产享有的担保权暂停行使。
7.破产申请前一年对原来没有设定担保的债务追加担保的,可能被撤销。
其他需要改进的债券投资者保护制度
对于债券市场而言,其实除了需要研究违约后可以采取的投资者权益保障措施外,在违约前甚至债券发行完成时就需要做好的投资者保护措施还有很多。如目前市场就存在着持有人大会制度不健全、交叉违约条款设置缺乏、抵质押增信存在潜在风险以及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淡薄等问题,使得债券投资者相比贷款、信托等其他债务的债权人在某些方面显得更为弱势。希望未来相关制度能陆续完善,为债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持有人大会制度不健全
目前债券市场上对投资者的保护制度主要是持有人大会制度,而从多起违约事件中反映出,这种制度对投资者的实际保护效力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1.债券发行文件中关于投资者保护和债券持有人大会的内容比较模式化,召开持有人大会的触发条件不够细致具体
以“11天威MTN2”募集说明书为例,其中召开持有人大会的条件(见表2)基本都是明显的信用资质恶化情景,而缺乏细致的个性化情景约束。当上市公司天威保变将亏损资产置换给天威集团,从合并口径看似乎没有影响集团的偿债实力,但从集团独立口径看却为未来丧失偿付能力埋下了伏笔,后续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使得集团对其失去实质控股权,集团偿付能力已经下降很多,但就开会条件来看,似乎没有一条完全符合。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12洛矿MTN1”以及多个资产划拨受政府主导的发行人所发债券中。
2.持有人大会审议事项实际意义不大,而且虽然投资者可以提议,但所提议案并不直接具有强制执行力,能否落实仍要依赖与发行人协商的结果
目前在国内,募集说明书对于会议审议议题并无明确规定,实践中有的审议事项实际意义并不大。在“11天威MTN2”的例子中,持有人大会虽然审议的是关于天威合并范围变化的事项,但无法改变这一既定事实。而且,投资者虽然提出了追加担保增信的提议,但由于持有人大会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最终天威集团回应称,“《募集说明书》明确载明,本期中票不设担保,而该项决议构成了对‘11天威MTN2’法律关系以外主体的权利要求,难以做出回复”,投资者也没有依据对其追责,因此整体上持有人大会决议能否落实,仍取决于发行人与投资者共同协商的结果。
从国外债券市场经验来看,在募集说明书中其实可以设置非常细致的事先约束条款,一旦出现约定情形(如重大资产变化、财务指标超限、其他债务违约等),就即刻启动相应保护措施(如债券加速到期等),或者明确约定重大资产重组等可能影响发行人偿债能力的事项必须经过债券持有人同意才能进行。
表2 “11天威MTN2”持有人大会召开条件及应急事件
资料来源:11天威MTN2募集说明书,中金公司研究
(二)交叉违约条款设置缺乏
国内债券市场上缺乏交叉违约条款设置,使得债券持有人在某种程度上处于次级地位。
1.目前我国债券基本不设立交叉违约条款,只有应急预案设置中有一定交叉违约特征,但落实到实际操作一般只有督促发行人公开披露和召开持有人大会两项措施,实际保障效力较弱
所谓交叉违约条款,是指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由于目前我国债券普遍不设置交叉违约条款,债权人只有在自己持有的债券到期时才能追究违约责任并进行求偿,如果先到期的债权人已将有效资产实施保全、求偿等法律措施,后到期的债权人就很难获得有效的资产清偿。加上债券投资者对于债务人资产的把握能力本就弱于同为债权人的当地银行,如果缺乏交叉违约条款,则更加处于不利之地。
在“11天威MTN2”案例中,公司早在2014年就已出现多笔债务逾期,从2014年三季度起就已资不抵债,但中票投资者碍于债券未到期这一硬伤不能求偿,而且在此期间有效资产几乎已经全部被其他债权人通过法律程序冻结,甚至最为有效的上市公司股票也已被法院裁定拍卖后由兵装财务优先受偿,此时即使召开持有人大会甚至起诉破产,可能也很难获得有效的资产清偿。根据“11天威MTN2”募集说明书,发行人在发生其他债务违约时,可启动投资者保护应急预案(见表2),应急预案设置具有一定的交叉违约特征。但具体到应急方案中,只有督促发行人公开披露以及召开持有人会议两种方式,仍然没有法律强制力,使得保障方案流于形式。
2.现行法律制度对于交叉违约的保护也不是很清晰,在债券尚未到期但其他债务出现违约的情况下,能否依法求偿还有待观察
交叉违约涉及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概念。由于交叉违约只是债务人的其他债务出现违约,投资者实际持有的债券可能尚未到期,并未实际触发债券违约条款,因此涉及到预期违约的概念。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的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明确提出自己已经不能履行合同的义务,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的义务。不安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表明另一方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在对方没有恢复履行能力或者没有提供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合同履行的权利。规定不安抗辩权是为了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借合同进行欺诈,促使对方履行义务。
在我国《合同法》中,涉及预期违约的条款主要有第九十四和第一百零八条,但其对于什么行为可以“明确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语焉不详;涉及不安抗辩权的主要是第六十八和第六十九条,但主要限于赋予受害人解除合同的权利,而对于后续赔偿、要求违约方追加担保等方面则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因此,这些条款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都还存在较大争论,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抵质押增信存在潜在风险
目前在债券抵质押操作中,都是先发债后办理抵质押登记,因此在发债完成至办理抵质押手续前这段时间,投资者面临的风险较大。如前文所述,不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物权都以登记为生效要件,如果在发债完毕至办理抵质押手续前债务人出现违约事件,投资者将无法对该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如果在此期间发行人与其他债权人订立合同并办理抵质押登记,根据有关法律,同一物上设定多个抵质押权,清偿顺序是以办理登记先后顺序来确定的,则使得债券投资者的优先受偿权被动后移。另外,实际在办理抵质押过程中还可能面临很多不可预计的障碍,如产权纠纷等,将影响手续办理进程和效力,都会给债券投资者带来额外风险。
在实践中,由于受到市场情绪、簿记进度等影响,债券发行有可能推迟或取消,要做到“先办手续后发行”确实有一定难度。不过,如果在发行文件中给予更为细致的约定,可能使得投资者权益受到更合理的保障,例如给定办理抵质押登记确定的时间限制,并约定在此期间不得在同一物上设定其他抵质押物权,否则即构成违约,投资者可选择债券提前或加速到期等。
(四)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淡薄
目前,债券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尤其是在个人投资者较多的交易所债券发生违约时,出现了“监管机构和主承销商积极,而投资者淡定”的怪象。例如,在超日和湘鄂债出现盈利恶化、债券尚未到期时,主承销商多次给发行人及其实际控制人发函要求提供保障措施,而相应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时,多次出现持有人出席人数达不到会议有效条件,使得会议决议不生效的情况。甚至在湘鄂债案例中,债券进入回售却仍有部分债权未回售登记。因此,尽管目前国内债券投资者保护制度不够完善,持有人大会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但至少是一个按规则充分表达投资者诉求的途径,投资者应多加关注并积极参与。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债券相关知识 篇4
1、荷兰式招标(单一价格招标):在标的为利率时,最高中标利率为当期国债的票面利率;在标的为利差时,最高中标利差为当期国债的基本利差;在标的为价格时,最低中标价格为当期国债的承销价格。
荷兰式招标又称(单一价格招标),是指按照投标人所报买价自高向低(或者利率、利差由低而高)的顺序中标,直至满足预定发行额为止,中标的承销机构以相同的价格(所有中标价格中的最低价格)来认购中标的国债数额。我国常见的荷兰式招标类型
(1)以价格为标的的荷兰式招标,即以募满发行额为止所有投标商的最低中标价格作为最后中标价格,全体投标商的中标价格是单一的。
(2)以缴款期为标的的荷兰式招标,即以募满发行额为止的中标商的最迟缴款日期作为全体中标商的最终缴款日期,所有中标商的缴款日期是相同的。
(3)以收益率为标的的荷兰式招标,即以募满发行额为止的中标商最高收益率作为全体中标商的最终收益率,所有中标商的认购成本是相同的。
在这种招标形式下,如果市场对债券需求强烈,招标商为能够多认购国债,往往会将价格抬升较高。这种结果对发行人当然有利,但容易使新发债券的发行收益率因为竞争厉害而有人为压低的态度,在净价交易制度下,附息债券进入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可能低于面值。但当市场对债券需求不大时,最低中标价格可能会落得很低,新发债券的收益率相应被抬得很高。这当然对发行人不利。因此,站在国债发行和管理者的角度,当市场需求不好时,不宜采用荷兰式招标。
2、美国式招标(多种价格招标)是指中标价格为投标方各自报出的价格。标的为利率时,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为当期国债的票面利率,各中标机构依各自及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折算承销价格;标的为价格时,各中标机构按各自加权平均中标价格承销当期国债。
多个价格招标方式的优劣势
吊装作业相关规定 篇5
一、起重工操作人员安全要求
1、起重工必须经专门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严禁酒后作业。
2、起重工应健康,两眼视力均不得低于1.0,无色盲、听力障碍、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眩晕、突发性昏厥及其他影响起重吊装作业的疾病与生理缺陷。
3、工作前,必须穿戴好规定的防护用品,必须戴好安全帽、穿好安全鞋,高空及悬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4、必须随时保持起重机械设备及工具的完好状态,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特别是钢丝绳、吊具、夹具及安全附件、安全防护装置,必须性能良好、安全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上报,严禁使用带病残伤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5、不得违章作业,并有权拒绝和制止他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6、起重工除必须遵守本岗位安全及技术规程外,还必须遵守天车司机、吊车司机及电动葫芦技术及安全规程的一般规定,严格遵守《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起重作业十不吊》。
7、大雨、大雪、大雾及风力六级以上(含六级)等恶劣天气,必须停止露天起重吊装作业。严禁在带电的高压线下或一侧作业。
8、每次施工作业必须指定作业负责人和指挥人,使用统一的指挥信号(手势和笛声)。作业时必须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听从统一指挥。
二、司机岗位安全要求
1、必须服从指挥信号的指挥。
2、熟练运用手势、旗语、哨声的使用。
3、熟悉常用材料重量,构件的重心位置及就位方法。
4、熟悉构件的装卸、运输、堆放的有关知识。
5、能正确使用吊、索具和各种构件的拴挂方法。
6、熟悉起重机的技术性能和工作性能。
三、指挥信号工岗位安全要求
1、具备指挥单机、双机或多机作业的指挥能力。
2、正确地使用吊具、索具,编插各种规格的钢丝绳。
3、有防止构件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中变形的知识。
4、掌握起重机最大起重量和各种高度、幅度时的起重量,熟知吊装、起重有关知识。
5、掌握常用材料的吊运就位方法及构件重心位置,能计算非标准构件和材料的重量。
7)能熟练地运用手势、旗语、哨声和通讯设备。
四、起重机司机岗位安全要求
1、懂得吊装构件重量计算。
2、遵守起重机安全技术规程、制度。
3、掌握钢丝绳接头的穿结(卡接、插接)。
4、了解所操纵的起重机的构造和技术性能。
5、懂得在制动器突然失效的情况下如何作紧急处理。
6、懂得一般仪表的使用及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排除。
7、明白起重量、变幅、起升速度与机械稳定性的关系。
8、操作中能及时发现或判断各机构故障,并能采取有效措施
五、吊装作业程序
1.吊装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有特殊工种操作证,才准予上岗操作。2.吊装作业前,应预先在吊装现场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吊装作业时,严禁在已吊装物下通行或站人。
3.吊装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安全帽应符合GB2811的规定,高处作业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规定。
4.吊装作业前,应对起重设备、钢丝绳、揽风绳、链条、吊钩和安全装置等各种机具进行检查,必须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运行。
5.吊装作业前,必须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并按GB5082规定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听到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何人发出,都立即执行。
6.吊装作业前,必须对各种起重吊装机械的运行部位、安全装置以及吊具、索具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吊装设备的安全装置应灵敏可靠。吊装前必须试吊,确认无误方可作业。7.任何人不得随同吊装重物或吊装机械升降,在特殊情况下,必须随之升降的,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经过现场指挥人员批准。
8.汽车起重机工作前应按要求平整停机场所,牢固可靠打好支脚。
9.吊装中吊装作业现场的吊绳索、揽风绳、拖拉绳等应避免同带电线路接触,并保持安全距离。
10.重物不得在空中悬停时间过长,且起落速度要平稳,非特殊情况不得紧急制动和急速下降。
11.吊装作业的项目单位,必须指定作业监护人,监护人必须熟悉吊装作业现场环境及重要物料管线、设备。作业单位也应落实相应现场监护人。作业单位的现场监护人必须对作业相关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落实。作业单位和项目单位监护人必须坚守现场,并作好
应急处理。
六、在吊装作业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吊装:(十不吊)
1、指挥信号不明;
2、超负荷或物体质量不明;
3、斜拉重物;
4、光线不足,看不清重物;
5、重物下站人;
6、重物埋在地下;
7、重物紧固不牢,绳打结、绳不齐;
8、棱刃物体没有衬垫措施;
9、重物越人头;
10、安全装置失灵。
七、吊装时基本安全要求
1、穿绳安全要求:确定吊物重心,选好挂绳位置。穿绳应用铁钩,不得将手臂伸到吊物下、面。吊运棱角坚硬或易滑的吊物,必须加衬垫,用套索。
2、挂绳安全要求:应按顺序挂绳,吊绳不得相互挤压、交叉、扭压、绞拧。一般吊物可用兜挂法,必须保护吊物平衡,对于易滚、易滑或超长货物,宜采用绳索方法,使用卡环锁紧吊绳。
3、试吊安全要求:吊绳套挂牢固,起重机缓慢起升,将吊绳绷紧稍停,起升不得过高。试吊中,指挥信号工、挂钩工、司机必须协调配合。如发现吊物重心偏移或其他物件粘连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起吊,采取措施并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
4、摘绳安全要求:落绳、停稳、支稳后方可放松吊绳。对易滚、易滑、易散的吊物,摘绳要用安全钩。挂钩工不得站在吊物上面。如遇不易人工摘绳时,应选用其他机具辅助,严禁攀登吊物及绳索。
5、抽绳安全要求:吊钩应与吊物重心保持垂直,缓慢起绳,不得斜拉、强拉、不得旋转吊壁抽绳。如遇吊绳被压,应立即停止抽绳,可采取提头试吊方法抽绳。吊运易损、易滚、易倒的吊物不得使用起重机抽绳。
6、捆绑安全要求:作业时必须捆绑牢固,吊运集装箱等箱式吊物装车时,应使用捆绑工具将箱体与车连接牢固,并加垫防滑;管材、构件等必须用紧线器紧固。
7、起重机在停机、休息或中途停电时,应将重物卸下,不得把重物悬吊在空中。
8、遇有恶劣气候如大雨、大雾和施工作业面有六级(含六级)以上的强风影响安全施工时应暂停吊装作业;起重机发生漏电现象应暂停吊装作业;钢丝绳严重磨损,达到报废标准时应
暂停吊装 作业;安全保护装置失效或显示不准确时应暂停吊装作业。
八、构件及设备的吊装运输安全要求
1、作业时应缓起、缓转、缓移,并用控制绳保持吊物平稳。
2、码放构件的场地应坚实平整。码放后应支撑牢固、稳定。
3、作业前应检查被吊物、场地、作业空间等,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4、超长型构件运输中,悬出部分不得大于总长的1/4,并应采取防护倾覆措施。
7、暂停作业时,必须把构件、设备支撑稳定,连接牢固后方可离开现场。
九、吊装带的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① 不允许超负荷使用吊装带,如同时使用几支时,应尽可能是负荷均布在几支吊装带上。不允许将软环同任何可能对其造成损坏的装置连接起来,软环连接的吊挂装置应是平滑、任何尖锐的边缘,其尺寸和形状不应撕开吊装带缝合处。③ 在移动吊装带和货物时,不要拖拽。
④ 不要使吊装带打结、打拧,不允许吊装带悬挂货物时间过长。⑤ 不允许使用没有护套的吊装带承载有尖角、棱边的货物。⑥ 当货物停留在吊装带上时,不得将吊装带从承载状态下抽出来。
⑦ 如果在高温场合或吊运化学物质等非正常环境下使用吊装带,应按照制造商的指导、建议进行时用。
⑧ 吊装带弄脏或在有酸、碱倾向的环境中使用后,应立即用凉水冲洗干净。
⑨ 吊装带应在避光和无紫外线辐射的条件下存放,不应把吊装带存放在明火旁或其他热源附近。
4.吊装带的报废标准
吊装带在使用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予以报废。① 织带(含保护套)严重磨损、穿孔、切口、撕断。
② 承载接缝绽开、缝线磨断。
③ 吊装带纤维软化、老化、弹性变小、强度减弱。④ 纤维表面粗糙易于剥落。⑤ 吊装带出现死结。
⑥ 吊装带表面有过多的点状疏松、腐蚀、酸碱烧损以及热熔化或烧焦。
⑦ 带有红色警戒线吊装带的警戒线裸露。吊车司机安全注意事项
十、吊索具及钢丝绳安全要求
(1)使用新购置的吊索具前应检查其合格证,并试吊,确认安全。(2)吊索的水平夹角应大于45°。
(3)作业时必须根据吊物的重量、体积、形状等选用合适的吊索具。
(4)使用卡环时,严禁卡环侧向受力,起吊前必须检查封闭销是否拧紧。不得使用有裂纹、变形的卡环。严禁用焊补方法修复卡环。
(5)严禁在吊钩上补焊、打孔。吊钩表面必须保持光滑,不得有裂纹。严禁使用危险断面磨损程度达到原尺寸的10%、钩口开口度尺寸比原尺寸增大15%、扭转变形超过10%、危险断面或颈部产生塑性变形的吊钩。板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的50%时,应报废衬套。板钩心轴磨损达原尺寸的5%时,应报废心轴。
(6)编插钢丝绳索具宜用6×37的钢丝绳。编插段的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且不得小于300mm。编插钢丝绳的强度应按原钢丝绳强度的70%计算。(7)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钢丝绳不得继续使用: 1)钢丝绳直径减少7%~10%。
2)在一个节距内的断丝数量超过总丝数的10%。
3)出现拧扭死结、死弯、压扁、股松明显、波浪形、钢丝外飞、绳芯挤出以及断股等现象。4)钢丝绳表面钢丝磨损或腐蚀程度,达表面钢丝直径的40%以上,或钢丝绳被腐蚀后,表面麻痕清晰可见,整根钢丝绳明显变硬。
红酒交税相关规定 篇6
红酒进口报关前需要报检,检验检疫需要的资料:
1、国外产地证正本;
2、国外卫生证书正本;
3、标签内容中文翻译;
4、产品标签样张(定型包装食品,原材料类的一般不需要)。检验检疫窗口批复通过后,会出货物进口通关单,用以报关。红酒报关——出税——交税——核税——放行。在货主收到进口红酒后,一定要送样做检,这个过程是必须。经检验合格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会核发CIQ证书,一般为15-20个工作日,这个证书是为证明该批进口红酒符合人类食用标准,可以进入市场销售。
目前,进口瓶装红酒现行税率:
1. 红酒进口关税:14%(关税:CIF ×14%);
2. 红酒进口增值税:17%(增殖税:(CIF+关税额)×17%); 3. 红酒进口消费税:10%(消费税:[(CIF +关税额)/(1~ 10%)]× 10%)。所征收的税项,以人民币交纳。
内部财务相关人员、制度及流程设置
一、账的设置(内外两套账)。
1、对内设置一套流水明细账,为公司实际的现金出入账,仅为对内使用,由出纳人员填写。月末由会计人员汇总审核。
2、对外设置一总账、两日记账,分别为: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日清日结,由出纳人员负责如实逐笔填写。月底由会计人员负责汇总审核填写总账。
3、购置一保险柜,每天库存现金最高为__________元。
4、本着节省资金的目的,现公司规模比较小,还不建议上财务软件,建议雇佣兼职会计实行手工账。
5、仓库库管有两套账,出库账和入库账,相应的分别设置出库单和入库单。
二、公司人员的设置
1、一名兼职会计人员 1)负责每月的报税工作。2)制定相关的赁证及财务资料。
3)对外出报表,主要《资产负责表》和《利润表》等。
4)定期对仓库工作进行盘点,以监督库管人员的账实相符(这样就节省了一名入库人员设置)。
5)负责对内流水账的汇总,对外账本总账、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的汇总工作。6)指导出纳人员的工作。
2、一名出纳内勤人员
1)负责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的记账工作。2)负责现金的收支、银行账款的查实。
3)制定每月工资发放表、日常借款领用单等业务单据。4)开销发票的日常管理。5)平时的电话、往来业务的接洽。6)配合听从会计人员的具体业务安排。
3、库管一名
1)负责仓库的入库清点,并记入入库明细账。(入库时由我或是库管以外的第三人一同入库,清点货物,做到账实相符)。
2)负责发货的出库,与出纳人员配合好工作,见到出纳人员的发货单或是发票等赁证,才予以发货,且记入仓库出库明细账本,做到账实相符。
4、司机一名
1)负责某某小车的安全运输工作。2)保持车的维修养护及清洁。
债券相关规定 篇7
不同国家甚至一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不同金融市场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联动性和领先-滞后关系, 或溢出效应 (spillover effect) 。在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投资环境剧烈变动时, 投资者倾向于在股票和债券两类资产中选择投资流动性和预期收益率高、风险较低的标的资产, 即表现为"Flight to Liquidity"和"Flight to Quality"特征。因此, 理论上股市和债市的价格及其波动溢出呈现负相关关系, 即“跷跷板效应”。然而,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 股市和债市的相关系数和波动溢出效应具有时变特征。
曾志坚和江洲 (2007) 通过VAR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股债两市收益率之间存在长期的领先-滞后关系, 并且收益率间的月度相关性是时序变化的。王茵田和文志瑛 (2010) 基于VAR模型并引入市场变量和宏观变量研究发现股债两市流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领先-滞后关系并互为因果关系。王璐和庞皓 (2009) 发现中国股市和债市波动溢出具有明显时变特征和不对称性。胡秋灵和马丽 (2011) 基于BEKK模型发现两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随市场行情变化, 即牛市或熊市中仅有股市-债券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震荡市中存在双向波动溢出, 而反弹行情中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
综上所述, 国内学者通过选取不同的指标变量和实证方法对股债两市场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但比较少的文献研究股票、债券和基金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以及与大类资产配置的联系。
二、我国股票、债券和基金市场历史走势相关性概述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由图1可知, 债券市场走势比较平稳, 而股市波动比较大, 并且和基金市场走势呈现一定的同向相关性。那么从历史数据来看, 中国股债市场轮动是否符合“跷跷板效应”?事实上, 在2003~2012年间股债轮动按月份计算的频率不超过50%, 其中很多月份呈现股债“同涨同跌”的现象。历年行情可以概括为:03年股债同向变动;04年股债双熊, 预期持续主导行情;05年股跌债涨;06年债小牛、股大牛, 政策预期是主因;07年股大牛债跌, 股市表现脱离各种周期;08年股跌债涨, 经济基本面因素主导;09年债跌股涨;10年股债齐跌, 债市调整领先股市;11年股跌债涨, 紧缩调控初显成效;12年股跌债涨, 受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 紧缩调控效果持续。总体而言, 债市在股市呈熊市、震荡市情形下表现一般较好, 近两年更受政策导向发展很快。
三、三市场的动态相关性实证研究
(一)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检验
本文选取沪深300指数、中信标普全债指数、中国基金总指数作为变量, 以2007年10月16日-2013年2月26日的日收盘价为样本数据, 共1307个数据, 来自Wind数据库。根据样本期内A股走势大致划分如下:2007年10月16日-2008年11月4日为熊市行情, 2008年11月5日-2009年8月3日为牛市行情, 2009年8月4日-2013年2月26日, 为震荡市行情。
由于金融资产价格通常是非平稳序列, 而对数收益率序列多是平稳序列, 我们以、、分别表示股市、债市和基市指数的日收盘价的对数收益率序列, 则样本期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变量检验结果如下所示:
注:J-B为正态性检验的Jarque-Bera统计量, Q (36) 是滞后36阶的自相关检验的Q统计量, ADF检验通过SIC准则自动选择滞后项, ARCH效应为滞后5阶LM检验。***、**、*分别表示在1%、5%、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样本期内股票市场波动明显大于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 三市场对数收益率序列在1%显著性水平上均显著异于正态分布, 呈现尖峰厚尾特点。根据滞后36阶的Q统计量检验结果, 三收益率序列均存在自相关性。通过观察序列自相关性和偏自相关性系数表, 股票和基金指数收益率序列在5%显著水平与滞后36阶自相关, 而债券收益率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与1阶开始的滞后值都相关。此外, ADF检验表明三序列均不存在单位根而是平稳序列, ARCH-LM检验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三对数收益率序列均存在ARCH效应。
(二)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由于样本数据是平稳的, 所以建立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本文首先根据AIC、SC等准则确定熊市、牛市、震荡市三个样本序列组对应的最优滞后阶数均为1, 即建立VAR (1) 模型。其次, 对以上三个样本进行估计后, 通过AR根图检验模型稳定性 (所有点都在单位圆内) 。最后, 借助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模型的动态性特征。
1、Granger因果检验
分行情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熊市行情中变量RST、RBT、RFT互相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牛市行情中变量RST能够单向Granger引起变量RBT的变化, 而变量RST和RBT与RFT之间不存在明显的Granger因果关系;震荡市行情下变量RST和变量RFT都能够单向Granger引起变量RBT的变化, 而RST和RFT之间不存在明显的Granger因果关系。总之, 股票市场对债券市场在牛市和震荡市中表现为单向传导效应, 而震荡市中基金市场收益率也对债券市场收益率有所影响, 这可以解释为基金提高债券类资产配置比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债券市场的繁荣。
2、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
本文将脉冲响应时期数定为10期, 纵坐标代表冲击新息的标准差, 横坐标代表天数。而方差分解图中纵坐标代表来自其他两个市场的波动对内生变量波动的贡献度 (%) , 横坐标代表滞后天数。
由图2可知, 熊市中股市波动性主要来自前2日其自身波动性的变化。其中, 债券市场冲击对股市波动影响为负, 并在第2日达到最大, 随后逐渐衰减至第5日为零。基金市场对股市波动影响为正值, 并在第2日达到最大, 随后逐渐衰减至第3日为零。债券市场受其自身波动时间最长, 受股市波动影响为正向并在第2日达到最大, 基本不受基金市场影响。然而, 基金市场受股市波动正向影响最大, 主要集中在前3日, 受债市影响为负且主要集中在前4日。
此外, 运用相同方法分析牛市和震荡市数据得到不同的结果。牛市中股市波动性也主要来自滞后期前3日其自身波动性的变化, 仅在前2日受少量基金市场波动影响, 基本不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而债券市场在滞后期前5日主要受其自身波动影响, 受基金市场影响为负并在第2日达到最大后逐渐衰减至零, 基本不受股市影响。然而, 基金市场集中在滞后期前3日受股市、债市和自身波动影响, 其中来自股市的影响最大且先正后负, 受债市正向的影响很小。震荡市中股市波动性主要来自前2日其自身波动性的变化, 而债券市场正冲击对股市波动影响极小, 基金市场对股市波动影响为负并在第2日达到最大后衰减至第3日为零。债券市场受其自身波动影响时间最长, 主要集中在前5日, 受股市波动影响先正后负, 受基金市场为负, 均在第2日达到高峰后衰减为零。然而, 基金市场受股市波动正向影响最大并迅速在前3日衰减为零, 受自身波动正向影响在3日后衰减为零, 此外仅受债市很小的正向影响。
四、全文总结及展望
综上所述, 无论是熊市、牛市还是震荡市行情, 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的收益率基本都呈现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 只是相互之间影响的程度、滞后持续时间和冲击的方向有所不同。其中, 股票市场日收益率的波动主要来自前3日其自身系统性的风险, 且对基金市场的影响大于基金市场对股市的影响。债券市场日收益率波动主要受其自身波动前5日影响, 熊市中是股市波动的正影响, 牛市中受基金市场负向影响, 震荡市中同时受股市和基金市场的少许影响。而基金市场日收益率在三种市场行情下主要在滞后3日内受股市波动的正影响 (90%以上) , 其次是自身市场波动的正影响 (5%左右) , 受债券市场的影响最小且方向随市场状态不同。
由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范围包括股票、债券及央行票据等, 基金投资管理需在不同的股市行情下及时调整投资组合结构, 从而达到分散风险并取得预期收益的目标。根据投资组合原理, 风险资产组合配置问题包含大类资产的收益率、波动性和相关性, 尤其是相关系数对组合风险、进而对配置比例影响很大。因此, 把握不同股市行情下股票、债券和基金市场的收益率相关性和风险传导特征, 对于大类资产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 从投资收益波动性角度研究了我国股票、债券和基金市场分别在熊市、牛市、震荡市中的动态相关性, 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的收益率在三种行情下基本都呈现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 只是相互之间影响的程度、滞后持续时间和冲击的方向有所不同。股票市场收益率的波动主要来自本身系统性的风险, 且对基金市场的影响大于基金市场对股市的影响。债券市场收益率波动主要受其自身波动影响, 并在熊市中受股市波动的正影响, 牛市中受基金市场负向影响, 震荡市中同时受股市和基金市场的影响。而基金市场收益率在三种行情下主要受股市波动的正影响 (90%以上) , 其次是自身市场波动的正影响 (5%左右) , 受债券市场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溢出效应,VAR模型,动态相关性
参考文献
[1]曾志坚, 江州.关于我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收益率联动性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 2007 (9) :58-64
[2]王茵田, 文志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溢出效应研究[J].金融研究, 2010 (3) :155-166
[3]王璐, 庞皓.中国股市和债市波动溢出效应的MV-GARCH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9 (1) :152-158
我国对跨国破产的相关规定 篇8
跨国破产的核心问题是破产的域外效力,主要是指对债务人在某个国家的破产宣告,对该债务人在他国财产的效力和影响。这种域外效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承认外国法院主导的破产程序,本国债权人不得在这一破产程序之外单独受偿,停止本国的执行程序,也不得发起平行的破产程序;二是允许外国破产管理人接管债务人在本国的财产;三是本国债权人要参与到外国法院和破产管理人主导的债权人会议、破产财产分配等程序,统一申报债权、统一受偿。
管辖权
我国《企业破产法》第三条规定:“破产案件由债务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理论上对“债务人住所地” 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在实务中可以明确的是:在中国注册成立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的破产案件,由中国的法院进行专属管辖。外国法院如果受理了在中国注册成立的企业的破产案件,其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将不会得到中国法院的承认和执行。同理,中国法院也不可能受理外国企业的破产案件。
另外,《企业破产法》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只能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提起”。这一规定如果适用于涉外破产案件,则意味着即使国外法院原本对于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案件享有管辖权,在中国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此类民事诉讼只能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中国法院提起。当然,此条规定不能得出“外国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只能向受理破产申请的外国法院提起,中国法院不再享有管辖权”的结论。
法律适用
破产法律制度既涉及程序问题,又涉及实体问题。故跨国破产案件的法律适用也可以从程序法的适用与实体法的适用两个方面来分析。
我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 。第四条规定:“破产案件审理程序,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
由上述规定可知,我国法院受理的破产案件,破产程序方面应当适用我国《企业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此为强制性规定,不可变通。
但是,破产程序中涉及的各方当事人实体债权债务关系的判断,以及某些法律事实的确认,并不一定是基于我国实体法律。跨国破产案件当中可能涉及以下实体法律规范适用规则。
1.法人及其分支机构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组织机构、股东权利义务等事项,适用登记地法律;
2.合同债权债务关系,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3.侵权责任,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
4.不动产物权的归属以及不动产价值的评估,应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5.动产物权,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律;
6.优先债权(如担保物权、船舶优先权、劳动债权和税收债权等)的确定应适用优先权产生的法律。
对外国破产程序的承认
我国《企业破产法》第五条规定:“依照本法开始的破产程序,对债务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财产发生效力。对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破产案件的判决、裁定,涉及债务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财产,申请或者请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进行审查,认为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不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不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裁定承认和执行”。因此,对于向我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破产程序的条件以及我国法院对此类申请如何进行审查分析如下。
1.哪些主体可以申请:我国《企业破产法》第五条没作限制性规定,我们认为(国内外)债权人、(国内外)债务人、外国法院都可以;
2.申请的目的是什么:接管、变现、分配外国破产债务人在中国境内的财产;
3.申请的基础:外国法院作出的已生效的破产案件的判决、裁定;
4.我国法院对此类申请进行审查的依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国与国之间的互惠原则。
5.我国法院对此类申请进行审查的标准: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不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不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跨国破产重点问题
一个国家对其本国的破产制度怎么规定都可以,但跨国破产案件的核心问题是一国破产程序的效力能否得到别国的承认、怎样得到别国的承认。跨国破产的效力,或更准确地说是“破产的跨国效力”,是指对债务人在某个国家的破产宣告,其效力是否及于该债务人在他国的财产。我国《企业破产法》第五条对于“我国破产人在外国的财产”以及“外国破产人在我国的财产”是如何受到跨国破产程序的影响进行了原则性规定,即我国法院针对我国破产人启动的破产程序,效力当然及于我国破产人在外国的财产,外国法院对我国破产人在外国的财产作出其他判决,我国法院不予承认。外国法院对该国债务人启动的破产程序,效力不必然,也不直接及于该国破产人在我国的财产,而要经过我国法院司法审查后,转化为我国法院的裁定,才获得在我国对其财产的执行力。
对于我国破产企业在国外直接拥有财产(实体财产),或者外国破产企业在我国领域内直接拥有财产(实体财产)的情形,《企业破产法》第五条之规定适用起来是比较简单的。然而在实践当中,由于我国在外商投资、境外投资领域的政策法规,以及我国特有的外汇管理制度,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一般不会直接拥有某项财产,而是通过投资设立外资企业(子公司)的方式使其资本进入中国,并通过其子公司来在华获得实体资产。同理,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通常也是在外国投资设厂,或者对当地企业展开跨国并购(股权并购而非资产并购),而不是以中国母公司的名义直接在当地购买实体资产。对于所谓的“跨国公司”来说,其在不同国家的经营实体都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只是互相之间存在母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关系。子公司在当地获得的实体财产并不属于母公司,外国母公司在中国的财产只是对其子公司的股权,或称投资者权益。
债务人对外投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资子公司,应将债务人对该全资子公司的投资权益列入债务人的财产,而不能将该子公司的财产列入债务人财产。全资子公司与母公司的财产是互相独立的,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产并不享有直接的所有权,子公司并不因母公司的破产而破产,列入债务人财产的只能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其实我国早有类似的司法解释(虽然是针对国内企业之间存在母子公司的情形,但在企业跨国破产过程中也可参考适用),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2〕23号)第七十七条:“债务人在其开办的全资企业中的投资权益应当予以追收。全资企业资不抵债的,清算组停止追收”。推而论之,债务人对外投资形成的一切股权和收益都应当列入债务人财产。债务人对外投资除了设立全资子公司外,还包括以股东身份参股、联营、合作等方式。债务人破产时,其参股、控股的公司并不列入破产范围,管理人所要收回的是债务人的股权。如果债务人以股票或者其他有价证券方式拥有股权的,应当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列入债务人财产。
如果债务人在另一国投资设立的分支机构没有独立法人资格,类似于我国法律规定的分公司、分厂、分行、营业部和代表处等性质的机构,在破产程序中应对这类分支机构的财产和债权、债务编制成册,一并列入债务人的财产,分支机构的财产就是债务人财产的一部分,一并进行破产清算。相关依据可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第七十六条:“债务人设立的分支机构和没有法人资格的全资机构的财产,应当一并纳入破产程序进行清理”。
[作者系北京市中伦(青岛)律师事务所律师]
【债券相关规定】推荐阅读:
非法集资相关规定05-11
职工探亲相关规定09-30
募集资金相关规定11-15
临床用药相关规定11-24
法院拍卖相关规定总结05-28
上菜程序及相关规定06-19
公司注销登记相关规定08-12
工伤保险相关规定08-18
费用报销相关流程规定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