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发行(精选12篇)
债券发行 篇1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它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发行债券的价格受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按面值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债券。
一、公司债券的发行
企业发行的超过一年期以上的债券,构成了企业的长期负债。公司债券的发行方式有三种:面值发行、溢价发行、折价发行。企业应设置“应付债券”科目,并在该科目下设置“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核算应付债券发行、计提利息、还本付息等情况。
企业按面值发行债券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如果是溢价或折价发行则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票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二、利息的核算
利息调整在债券存续期间内可以采用直线法或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应付债券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应付债券在债券存续期间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债券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一)平价发行债券利息的确认
企业平价发行债券时,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名义利息与实际利息相等。企业应按照这个相等的金额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对于分期付息的债券)或者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对于到期一次付息的债券)。
(二)溢价发行债券利息的确认
企业溢价发行债券时,在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名义利息大于实际利息,应按照实际利息的金额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科目,按照名义利息的金额贷记“应付利息”或“应付债券——应付利息”科目,将二者的差额(即债券溢价的摊销)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例1:2005年12月31日,A公司经批准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50 000 000元,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票面利率为年利率6%。假定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5%。A公司该批债券实际发行价格为52163500元。
A公司根据上述材料,采用实际利率法和摊余成本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尾数调整
1.2005年12月31日发行债券时:
2.2006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费用时:
2007年、2008年、2009年确认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同2006年。
3.2010年12月31日归还债券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费用时:
(三)折价发行债券利息的确认
企业折价发行债券时,在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名义利息小于实际利息,应按照实际利息的金额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按照名义利息的金额贷记“应付利息”或“应付债券——应付利息”科目,将二者的差额(即债券折价的摊销)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例2:B公司于2006年12月31日发行面值为500000元,期限为4年的债券。该债券的票面利率为6%,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8%。B公司该批债券实际发行价格为466860元。
在债券发行期间,B公司应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每期的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计算过程如下表:
单位:元
*尾数调整
*尾数调整
1.2006年发行债券时:
2.2007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费用时:
2008年、2009年、2010年确认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同2006年。
3.2010年12月31日归还债券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费用时:
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三、债券的偿还
企业发行的债券通常分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或一次还本、分期付息两种。采用一次还本付息方式的,企业应于债券到期支付债券本息时,借记“应付债券——面值、应计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采用一次还本、分期付息方式的,在每期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债券到期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期利息时,借记“应付债券——面值”,按照偿还债券最后一期利息的金额借记“应付利息”,按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的金额之和贷记“银行存款”。
债券发行 篇2
遇到保险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公开发行债券的条件
公开发行债券的条件是什么?公开发行债券的条件包括发行人最近三年无债务违约或者迟延支付本息的事实和发行人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债券一年利息的1.5倍等方面,下面由赢了网小编在本文为您整理介绍。
发行主体范围及条件:
(1)发行主体范围:2015年1月新规出台前,发行主体包括四类:1.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境内股份公司;3.证券公司;4.拟上市公司。新规出台后,将前述主体扩大至所有公司制法人(地方融资平台除外)。但是,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交易所市场公司债发债主体排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
(2)大公募和小公募的发行条件:新规试行后,发行门槛大幅降低,交易所公司债分为面向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的大公募”、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的小公募”、面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的私募公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司债ppN三种。
大公募发行人需具备以下条件(如未达到下述条件的仅能进行小公募):
发行人最近三年无债务违约或者迟延支付本息的事实;
发行人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债券一年利息的1.5倍;
债券信用评级达到AAA级;
(3)发行主体财务指标要求:发大小公募的公司,其累计发行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40%。
(4)财务报告要求:发行人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或会计报表(截至此次申请时,最近三年内发生重大资产重组的发行人,同时应提供重组前一年的备考财务报告及审计或审阅报告和重组进入公司的资产的财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审计报告)
交易场所:沪深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发行审核流程:
《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取消了保荐制和发审委制度,取消事前向证监会报送发行方案和承销协议,取消后,申请文件报送主体由保荐机构改为发行人和主承;申请文件目录中的发行保荐书改为主承出具的核查意见。
证监会审核期限为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做出是否核准发行的决定。
面向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大公募)的审核流程:由证监会公司债券监管部对是否受理进行审核并决定,证监会对是否核准公司债发行做出决定。
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小公募)的审核流程:相较于面向公众投资者的审核流程更为简化。发行人需先向沪、深交易所提交公开发行并上市申请材料,由交易所对是否符合上市条件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发行人向证监会报送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证监会将以交易所预审意见为基础简化审核流程。如果交易所出具预审意见后,发行人发生重大事项变更的,亦应及时先向交易所报告。证监会为方便发行人,相关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批文均放在交易所现场办理。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中介机构:
(1)会计师、律师
(2)资信评级机构:公募有强制要求;私募对是否评级不做强制规定
(3)增信机构
(4)受托管理人:强制聘请,但私募债的受托管理人职责可自行约定。此外,规定受托管理人必须是证券业协会会员。
法规依据:
证监会:《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13号,2015-1-15)、《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4号——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申请文件》、《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3号——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2015年修订)》
沪深交易所:深交所《公司债券上市规则》,系为适应证监会《公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的要求,按照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的制度特征,在原有《公司债券上市规则》、《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等规则基础上形成的配套规则。在公开发行品种上,为公开发行的大公募”、小公募”设计了分类管理制度。简化了上市审核程序。
来源:(公开发行债券的条件http://s.yingle.com/jr/461334.html)金融保险.相关法律知识
发票税点谁来承担 http://s.yingle.com/jr/661453.html 票据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http://s.yingle.com/jr/661452.html 商业汇票记账错误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jr/661451.html 票据抗辩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450.html 票据关系与原因关系如何分析 http://s.yingle.com/jr/661449.html 对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法律要件有哪些 http://s.yingle.com/jr/661448.html 什么是支票保证 http://s.yingle.com/jr/66144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会议费里的餐费可以开具专票吗 http://s.yingle.com/jr/661446.html 如何防范先开发票后付款的法律风险 http://s.yingle.com/jr/661445.html 支票兑现前丢失了应该怎么处理 http://s.yingle.com/jr/661444.html 票据关系和票据关系当事人的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jr/661443.html 银行本票付款注意事项
http://s.yingle.com/jr/661442.html 现金支票填写错误怎么办
http://s.yingle.com/jr/661441.html 支票的出票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440.html 商业汇票的付款人是谁,办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http://s.yingle.com/jr/661439.html 票据权利纠纷案件怎么处理
http://s.yingle.com/jr/661438.html 票据保证需要保证人吗
http://s.yingle.com/jr/661437.html 什么是空头支票,空头支票是不是空白支票 http://s.yingle.com/jr/66143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开具发票运费谁来承担
http://s.yingle.com/jr/661435.html 汇票的承兑指的是什么意思
http://s.yingle.com/jr/661434.html 票据时效完成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433.html 汇票法定记载事项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432.html 公司要求员工开发票做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431.html 空白票据权利有哪些限制
http://s.yingle.com/jr/661430.html 新旧货物运输发票抵扣政策如何衔接 http://s.yingle.com/jr/661429.html 电子商业汇票与现行纸质商业汇票有何异同 http://s.yingle.com/jr/661428.html 支票怎么兑现 http://s.yingle.com/jr/661427.html 债权质押的概述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426.html 对空头支票有哪些处罚
http://s.yingle.com/jr/66142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小规模没有开票会自动抄报税吗 http://s.yingle.com/jr/661424.html 2018年4月国税定额发票现在还能用吗 http://s.yingle.com/jr/661423.html 支票与本票汇票的联系有什么不同之处 http://s.yingle.com/jr/661422.html 票据上是否无对等的权利和义务 http://s.yingle.com/jr/661421.html 票据质押会有哪些效力
http://s.yingle.com/jr/661420.html 银行本票可以背书转让吗
http://s.yingle.com/jr/661419.html 票据无因性原则指的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418.html 票据签章的方式有哪些
http://s.yingle.com/jr/661417.html 什么是票据立法体例 http://s.yingle.com/jr/661416.html 票据当事人接受票据时要注意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415.html 汇票的定义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414.html 虚开发票罪的认定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jr/66141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付款人与承兑人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412.html 银行承兑汇票支付有什么作用 http://s.yingle.com/jr/661411.html 银行本票、转账支票、现金支票与期票的区别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410.html 票据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409.html 票据伪造有什么法律后果
http://s.yingle.com/jr/661408.html 挂失止付通知书应记载哪些事项 http://s.yingle.com/jr/661407.html 虚开发票治安处罚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jr/661406.html 世界上各种票据立法体例之间的差异 http://s.yingle.com/jr/661405.html 如何否定失票人追索权的制度缺陷 http://s.yingle.com/jr/661404.html 票据当事人在票据关系中要遵循哪些原则 http://s.yingle.com/jr/661403.html 票据抗辩权限制的内容有哪些 http://s.yingle.com/jr/66140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汇票付款日期有什么规定(2018)http://s.yingle.com/jr/661401.html 签发空头支票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http://s.yingle.com/jr/661400.html 上海健康证发票丢失能补吗
http://s.yingle.com/jr/661399.html 票据法律适用法的特点有哪些 http://s.yingle.com/jr/661398.html 倒卖假发票会受到哪些处罚
http://s.yingle.com/jr/661397.html 票据的狭义无权代理有哪些特点 http://s.yingle.com/jr/661396.html 持票人通常须基于什么情形取得持票人权利 http://s.yingle.com/jr/661395.html 银行承兑汇票操作步骤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394.html 本票中的票据行为具体包括了哪些 http://s.yingle.com/jr/661393.html 持票人权利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http://s.yingle.com/jr/661392.html 票据的法律特征及功能
http://s.yingle.com/jr/66139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金融企业呆账准备及其提取方法有哪些 http://s.yingle.com/jr/661390.html 票据时效有哪些特点 http://s.yingle.com/jr/661389.html 收到税率不对的发票会有什么后果 http://s.yingle.com/jr/661388.html 账目不清票据确实如何认定责任 http://s.yingle.com/jr/661387.html 票据的知情抗辩权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386.html 2018最新支票的有效期怎么规定(2018)http://s.yingle.com/jr/661385.html 本票的出票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资格 http://s.yingle.com/jr/661384.html 票据丧失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383.html 汇票的出票人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382.html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的手续费是多少 http://s.yingle.com/jr/661381.html 现金支票填写时要不要身份证 http://s.yingle.com/jr/661380.html 支票的再追索权期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jr/66137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票据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378.html 银行承兑汇票敞口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377.html 开具空头支票付款要承担法律责任 http://s.yingle.com/jr/661376.html 小规模不开票的收入可以不申报吗 http://s.yingle.com/jr/661375.html 虚开发票罪数额认定 http://s.yingle.com/jr/661374.html 银行本票和支票的区别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373.html 票据追索权行使期限是多久
http://s.yingle.com/jr/661372.html 哪些权利可以质押 http://s.yingle.com/jr/661371.html 被背书人受理银行本票审查事项有哪些 http://s.yingle.com/jr/661370.html 什么是转账支票追索权
http://s.yingle.com/jr/661369.html 票据贴现是什么意思,种类有哪些 http://s.yingle.com/jr/661368.html 汇票的种类具体有哪些
http://s.yingle.com/jr/66136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账户有问题收款不能用对方是支票可以吗 http://s.yingle.com/jr/661366.html 交契税发票把房号写错了怎么办 http://s.yingle.com/jr/661365.html 票据质押行为的性质是什么
http://s.yingle.com/jr/661364.html 什么情形可以使用票据追索权 http://s.yingle.com/jr/661363.html 票据业务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有哪些重点 http://s.yingle.com/jr/661362.html 合同违规开票违约责任
http://s.yingle.com/jr/661361.html 虚开发票罪如何认定 http://s.yingle.com/jr/661360.html 银行本票有付款人吗,本票的付款人是谁 http://s.yingle.com/jr/661359.html 票据关系的种类有哪些
http://s.yingle.com/jr/661358.html 票据权利消灭与票据无效的区别在哪 http://s.yingle.com/jr/661357.html 转账支票的出账时间如何计算 http://s.yingle.com/jr/66135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票据关系的当事人有哪些
http://s.yingle.com/jr/661355.html 商业汇票当事人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jr/661354.html
中小企业更需要发行债券 篇3
2005年10月27日,在“第一届东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与投资高层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表示,中国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据《财经时报》报道,国家发改委与深交所正在合作研究成长型企业的育成体系;人民银行也在考虑允许优质中小企业进入短期债券市场;《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已经修改到第3稿,不久可能出台,修改后的《条例》将大大降低企业债券的发行门槛,这意味着,以往只有大型企业独享的融资方式,中小企业也能参与。
过去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对企业发行债券作了严格规定,企业发行债券必须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甚至是国务院审批,且强制进行银行担保。这使得通常只有大型企业才能获得发债资格,中小企业想公开发债比登天还难。事实上,上述大企业融资渠道较多,他们既是银行的黄金客户,可以很容易地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也很容易通过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因此,这些大企业通过发债融资的需求并不强烈。而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大量有市场前景的技术创新企业,虽有强烈的融资需求,却很难通过发债方式得到解决。
然而,2005年12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债券交易流通审核将从事前审批改为核准制。这一手续的简化,将使一直低迷的公司债券进入真正放量时期。不过公司债此次开闸放水,尚不能立刻惠及中小企业。央行发布的公告中明确规定,公司债的实际发行额不能少于人民币5亿元,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这依然是一个相当高的门槛。也就是说,按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只有大企业才能通过公司债的方式进行融资。同时,这也意味着像萧总的中小企业主想通过尝试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愿望破灭。
债券发行费用会计处理改进 篇4
一、债券发行费用会计处理的不合理之处
1. 会计处理不符合可逆性的惯例要求。
上述规定中, 我们不难发现, CAS22对债券发行费用的处理存在着左右不对称的情形, 对同质业务的会计处理违背了可逆性的惯例要求, 即当发行费用大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时, 根据筹集资金的用途, 将二者的差额予以费用化或资本化, 借记“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等科目;而当发行费用小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时, 将二者的差额视同债券的溢价收入, 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在债券存续期间内按实际利率进行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
笔者认为, 对于债券发行费用不应由于是大于还是小于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而分别进行截然不同的会计处理。也就是说, 发行费用不论是大于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还是小于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 对其处理应该是一脉相承、前后一致、相互可逆的。相同性质的交易事项, 其会计处理理应相同, 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 费用化 (资本化) 时点不确定。
发行费用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之差到底是在发行债券时予以费用化 (资本化) , 还是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予以费用化 (资本化) , 费用化 (资本化) 的时点不确定, 要依据前者大于后者或前者小于后者来定。若是前者大于后者, 二者之差于债券发行时予以费用化 (资本化) ;若是前者小于后者, 二者之差于债券存续期间内分期进行费用化 (资本化) 处理。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 对费用支出进行费用化 (资本化) 的时点应该是唯一的、确定的, 不能随外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其交易的实质。
3. 费用化 (资本化) 金额不确定。
由于上述费用化 (资本化) 时点不确定, 导致不同时点进行费用化 (资本化) 的金额也不确定。若发行费用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之差是正差, 于债券发行时一次性全额费用化 (资本化) , 即借记“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等科目;若二者之差是负差, 则于债券存续期间内, 按实际利率分期进行费用化 (资本化) , 贷记“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等科目。显然, 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 对费用支出的会计处理, 正差就一次性全额费用化 (资本化) , 负差就分期费用化 (资本化) 。这样, 相同的经济实质却采用了截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 势必会给企业造成不同的财务影响, 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开启了方便之门。
二、债券发行费用会计处理的改进
总的改进思路是:不论发行费用是大于还是小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 一律于债券发行时将二者之差作为债券融资过程中必要的支出来处理, 记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并在债券存续期内按筹集资金的用途分别进行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这样改进的理由是:
1. 符合同质业务会计处理可逆性的惯例要求。
(1) 发行费用大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 且二者之差为正差, 于债券发行时将其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并在债券存续期间内按筹集资金的用途分别增加当期的财务费用或相关资产的成本。 (2) 发行费用小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 且二者之差为负差, 则于债券发行时将其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并在债券存续期间内按筹集资金的用途分别冲减当期财务费用或相关资产的成本。 (3) 发行费用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的差不论是正差还是负差, 其实质都是融资费用, 都是对债券存续期内利息费用的一项调整, 理应在债券发行时将其记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4) 当发行费用大于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时, 债券发行企业因多支出发行费用 (相对于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而言) 而少得的收入可以从以后各期少付利息中获得补偿, 实质上是对债券利息费用的一项调整, 因此应将二者的差额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5) 当发行费用小于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时, 债券发行企业多得的利息收入 (相对于发行费用而言) 可以从以后各期多付利息中获得补偿, 同样是对债券利息费用的一项调整, 因此应将此差额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2. 费用化 (资本化) 时点唯一确定。
不管发行费用比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大还是小, 也不管这二者之差是正差还是负差, 将其予以费用化 (资本化) 的时点应该是唯一确定的, 都是在债券存续期间内每个会计期末, 按筹集资金的用途分别予以费用化或资本化。
3. 费用化 (资本化) 金额可靠确定。
虽然发行费用、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都是在债券发行时产生的, 但发生此费用所产生的受益期却是整个债券存续期, 根据配比原则, 此费用不应在债券发行时一次性费用化 (资本化) , 而应在债券存续期内按筹集资金的用途分次费用化或资本化, 按实际利率法分期计入各期财务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
4. 更直接反映融资结果。
改进后的会计处理, 将发行费用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之差于债券发行时直接记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这样处理, 使得发行债券的实收款与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高度吻合, 一一对应, 融资结果可以通过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直接获得, 简单直观, 并且方便了内含实际利率的计算。
三、债券发行费用会计处理改进前后对比
例:某上市公司于2008年1月1日发行3年期、票面利率7%的债券5 000万元, 实际收到债券款5 210万元存入银行,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发行时该公司支付发行费用250 000元, 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利息收入50 000元。该项筹资用于日常生产资金周转。为了简化核算, 按年度计提利息并摊销溢价。发行费用-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200 000 (元) (正差) 。
1. 改进前的会计处理。
(1) 2008年1月1日, 发行债券时:借:银行存款52 100 000;贷:应付债券———面值50 000 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 100 000。同时支付发行费用:借:财务费用200 000;贷:银行存款200 000。
(2) 2008年12月31日, 计提债券利息并摊销溢价。首先, 通过内插法计算出实际利率i=5.107%。然后, 计算得:2008年度应计实际利息=52 100 000×5.107%=2 660 747 (元) ;2008年度应摊销溢价=3 500 000-2 660 747=839 253 (元) 。最后, 会计处理为:借:财务费用2 660 747,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839 253;贷:应付债券———应付利息3 500 000。
(3) 2009年12月31日, 计提债券利息并摊销溢价。2009年度应计实际利息= (52 100 000+3 500 000-839 253) ×5.107%=2 796 631 (元) ;2009年度应摊销溢价=3 500 000-2 796 631=703 369 (元) 。借:财务费用2 796 631,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703 369;贷:应付债券———应付利息3 500 000。
(4) 2010年12月31日, 计提债券利息并摊销溢价。2010年度应摊销溢价=2 100 000-839 253-703 369=557 378 (元) (倒挤) ;2010年度应计实际利息=3 500 000-557 378=2 942 622 (元) 。借:财务费用2 942 622,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557 378;贷:应付债券———应付利息3 500 000。同时, 支付债券本金和利息:借:应付债券———面值50 000 000, 应付债券———应付利息10 500 000;贷:银行存款60 500 000。
2. 改进后的会计处理。
(1) 2008年1月1日, 发行债券时:借:银行存款51 900 000;贷:应付债券———面值50 000 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 900 000。
(2) 2008年12月31日, 计提债券利息并摊销溢价。首先, 通过内插法计算出实际利率i=5.243%。然后, 计算2008年度应计实际利息=51 900 000×5.243%=2 721 117 (元) ;2008年度应摊销的利息调整=3 500 000-2 721 117=778 883 (元) 。最后, 会计处理为:借:财务费用2 721 117,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778 883;贷:应付债券———应付利息3 500 000。
(3) 2009年12月31日, 计提债券利息并摊销溢价。2009年度应计实际利息= (51 900 000+3 500 000-778 883) ×5.243%=2 863 785 (元) ;2009年度应摊销的利息调整=3 500 000-2 863 785=636 215 (元) 。借:财务费用2 863 78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636 215;贷:应付债券———应付利息3 500 000。
(4) 2010年12月31日, 计提债券利息并摊销溢价。2010年度应摊销的利息调整=1 900 000-778 883-636 215=484 902 (元) (倒挤) ;2010年度应计实际利息=3 500 000-484 902=3 015 098 (元) 。借:财务费用3 015 098,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484 902;贷:应付债券———应付利息3 500 000。同时支付债券本金和利息:借:应付债券———面值50 000 000, 应付债券———应付利息10 500 000;贷:银行存款60 500 000。
通过对比改进前后不同的会计处理, 我们可以发现, 会计处理改进前, 由于发行费用 (250 000元) 大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 (50 000元) , 因此将这二者之差200 000元在债券发行时一次性计入了当期的财务费用, 导致债券发行企业当期财务费用虚增200 000元, 当期利润虚减200 000元, 这样处理, 不仅为债券发行企业操作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 而且违背了发行费用不应一次性予以费用化、理应在债券到期前分期摊销的配比原则。
会计处理改进后, 在债券发行时, 将这二者之差200 000元作为债券利息费用的一个调整, 先记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随后在债券存续期内分期进行费用化处理。这样处理, 还可以使发行时因多支付发行费用 (相对于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 而少得的收入200 000元从以后各期少付利息中获得补偿。事实上, 相比改进前的会计处理, 债券存续期的第一年就少付利息60 370元 (2 721 117-2 660 747) , 第二年少付利息67 154元 (2 863 785-2 796 631) , 第三年少付利息72 476元 (3 015 098-2 942 622) , 三年一共少付利息200 000元 (60 370+67 154+72 476) , 完整地体现了发行费用对债券利息费用的逐期调整过程, 同时也对债券发行企业的各期利润起到了平滑、修正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般公司债券发行费用会计处理的分析, 指出现行债券发行费用会计处理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 并举例说明改进前后不同会计处理对债券发行企业的不同财务影响。
关键词:一般公司债券,发行费用,会计处理,财务影响
参考文献
[1].韩冬芳.中级财务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企业发行债券操作流程 篇5
流程一:作出发行债券的决议或决定
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债券,由董事会制定方案,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代表 1/2 以
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国有独资公司发行债券,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作出决定。
流程二:提出发行债券的申请和批准
①公司营业执照;
②公司章程;
③公司债券募集办法;
④资产评估报告和验资报告;
⑤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文件;
⑥依照证券法的规定聘请保荐人的,还应当报送保荐人出具的发行保荐书。
流程三: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审批
流程四:制定债券募集办法并予以公告
①公司名称;
②债券募集资金的用途;
③债券总额和债券的票面金额;
④债券利率的确定方式;
⑤还本付息的期限和方式;
⑥债券担保情况;
⑦债券的发行价格、发行的起止日期;
⑧公司净资产额;
⑨已发行的尚未到期的公司债券总额;
⑩公司债券的承销机构。
流程五:募集债款公告所定期限内
方式一:适用范围: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的债券(即私募发行债券)的发行,具有
节省发行时间和发行费用,不必担心发行失败等优点,但这样发行的债券由于其购买债券的投资者是少数
特定的对象,因此一般不允许转让流通。
方式二:适用范围: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面向社会广泛的不特定的投资者的债券(即公募发行债券)的发
行。这样发行债券,发行企业要向承销商支付发行费用,如果采用代销的承销方式,发行企业还要承担发
行失败的风险。但这种方式发行的债券,一般都能在证券市场上流通转让。
在我国,根据有关规定,企业发行债券必须采用该方式。
流程六:置备公司债券存根簿
方式一:记名公司债券
①债券持有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取得债券的日期及债券的编号;
②债券总额,债券的票面金额、利率、还本付息的期限和方式;
③债券的发行日期。
方式二:无记名公司债券
债券总额、利率、偿还期限和方式、发行日期及债券的编号。
设置公司债券帐簿,不仅是公司管理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债权人负责,以供债权人阅览,为记名债券转
让或用于担保产生争议时提供凭证,以及为管理部门查询需要提供帮助。
二、企业发债担保相关事务
企业发行债券担保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良好信誉,为企业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债券)出具担保 函,为债券到期本金、利息的及时偿还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的金融服务产品。一般银行企业债担保分为部分 担保和全额担保。
由承销机构发售债券时,投资人直接向其付款购买债券,承销机构代为收取债款,代为向投资者交付债券。发行完毕后,承销机构通过银行向发行企业划转债款。债券发行公司交付给投资者的债券上,必须载明企
业名称、债券票面金额、利率、偿还期限等事项,并由董事长签名,公司盖章。
一、什么叫中小企业集合债
中小企业集合债 , 就是由一个机构作为牵头人 , 几家企业一起申请发行债券 , 是企业债的一种。
集合债券是运用信用增级的原理,通过政府组织协调,将企业进行捆绑集合发行的企业债券。采用 “统一冠名、分别负债、分别担保、捆绑发行”的方式发债。该债券利用规模优势,合理分摊资信评级、发债
担保、承销等费用,有效地规避了单个企业发债规模偏小、发行成本过高的弱点,使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成
为可能,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企业集合债基本定义和发行要求
(一)、企业集合债券的基本定义
企业集合债券是通过牵头人组织,以多个企业所构成的集合为发债主体,发行企业各自确定债券发行
额度分别负债,采用集统一的债券名称,统收统付,以发行额度向投资人发行的约定到期还本付息的一种 企业债券形式。它是以银行或证券机构作为承销商,由担保机构,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
等中介机构参与,并对发债企业进行筛选和辅导以满足发债条件的新型企业债券形式。这种“捆绑发债” 的方式,打破了只有大企业才能发债的惯例,开创了企业新的融资模式,它的出现是企业债券发行的重大 创新。
(二)、企业债券发行条件
参与发行企业集合债券的单个主体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 3000 万元,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类型企业的净资产不低于人 民币 6000 万元;、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不包括少数股东权益)的 40%;
3、最近三年可分配利润(净利润)足以支付企业债券一年的利息;
4、筹集资金的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所需相关手续齐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的,应符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要求,原则上累计发行额不得超过该项目总投资的 60%。用于 收购产权(股权)的,比照该比例执行。用于调整债务结构的,不受该比例限制,但企业应提供银行同意以 债还贷的证明;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的,不超过发债总额的 20%;、债券的利率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
6、已发行的企业债券或者其他债务未处于违约或者延迟支付本息的状态;
7、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8、发债企业需提供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三年(联审)的财务报告。
三、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发行流程、牵头人确定债券发行参与机构,如承销商、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担保机构;
2、牵头人制定发行人(融资主体)入围标准,企业推荐与遴选;
3、参与的有关机构进行尽职调查;
4、办理担保、再担保或反担保手续;
5、主承销商协助企业拟制发行文件;
6、参与机构组织内部评审;、向省级人民银行会同同级计划主管部门审批;、向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中小企业集合短券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我国指数化债券发行问题研讨 篇6
一、国外指数化债券发行的基本情况
(一)国外指数化债券的指数类型
国外指数化债券所选择的指数类型主要是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零售物价指数(RPI)或GDP平减指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指数化债券所选择的指数类型见表1所示。
(二)国外指数化债券的发行和流通规模
根据IIC统计资料显示,按真实市场价值计算,指数化债券市场已从2000年的2100亿美元上涨到2005年底的6610亿美元。美国、欧盟和英国作为世界指数化债券市场的主要构成者约占该市场的90%以上,2005年三个市场的规模分别为3500亿美元、1050亿美元和1920亿美元。由于名义利率不断变化,国外指数化债券的市场流动性较低,流通交易规模一般较小。
(三)投资者受保障程度和附息情况
作为保守型的债券,加拿大、意大利、美国和英国指数化债券半年付息一次。欧盟国家,如瑞典和法国指数化债券一年付息一次,而澳大利亚指数化债券则每季度付息一次。债券期满,指数化债券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本金数额进行偿还,偿还价值一般不低于债券面值,发生通货紧缩时也提供一定的本金保障。在通货膨胀率为负时,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指数化债券的投资者可获得100%的本金偿还,而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日本不提供通货紧缩时期的本金保障。
(四)国外指数化债券的应债来源
由于能有效地规避无法预期的通货膨胀或长期利率上涨,为长期投资者资产组合的分散化和投资组合风险的改善提供有效操作对象,指数化债券的应债来源主要是养老基金、保险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在欧洲,保险公司是指数化债券的主要持有人。美国由于法律限制保险公司投资指数化债券,主要投资者是套利基金和养老基金,套利基金通过指数化债券对冲名义债券承担的通货膨胀风险,养老基金运用指数化债券减少实际负债的通胀风险。表3为丹麦指数化债券应债来源的分布情况。
(五)指数化债券的发行主体
美国财政部作为指数化债券的唯一发行主体,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发行政策,即每年发行四次指数化债券:一次5年期,两次10年期,一次20年期。2004年2月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还推出新型3年期CPI期货合约。欧盟区内发行主体呈现多样化趋势,法国、希腊、意大利的非政府部门也参与指数化债券发行。就发行主体的广泛性而言,英国作为指数化债券发行最发达的国家,除财政部外,相当数量的公司积极参与指数化债券发行并在发行时获得AAA评级。
二、我国发行指数化债券的必要性分析
(一)微观主体层面分析
1.投资者层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金融市场的日趋完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心态日渐成熟,对新型金融投资品种具有广泛兴趣和较高的可接受度。指数化债券所具有的较强抵御通货膨胀能力和有效降低投资组合风险的特性,使其成为金融市场机构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满足了机构投资者规避风险或持有不同资产组合的需求。
2.发行主体层面
(1)有利于促进国债期限结构的完善。对于国债偿还而言,存量期限分布合理能使国债到期日形成合理序列以避免偿债高峰的出现,均衡还本付息压力。目前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单一,大部集中于3-5年,长期或超长期国债所占比例很小,国债期限结构缺乏均衡合理的分布。指数化债券的期限一般较长,最短期限为5年,最高为30年。因此,发行指数化债券可适当增加长期国债的比重,促进我国国债期限结构的完善,避免和缓解偿债高峰压力,有效地促进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2)有利于降低发行成本。传统债券的本息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侵蚀,债券投资者一般会要求通货膨胀风险溢价,即要求高于无通货膨胀风险债券的利率,。而指数化债券基本上消除了通货膨胀风险,避免了传统债券投资者所要求通货膨胀风险溢价从而降低发行主体的发行成本。管圣义(2008)说明国外研究表明指数化债券发行的确能降低成本。
(3)有利于政府债务成本的预测,减轻政府通缩时期的债务利息负担。理论上,若通货膨胀高于预期水平,发行主体可以节省实际成本支付;若通货膨胀低于预期水平,发行主体实际上支付更多的发债成本。尽管国债发行时所确定的票面利率合理,但经济发展的变化并非主观预测或高级计量模型所能准确推算,当通货膨胀率长期低于预期水平,发行主体的的债务负担将不断增加。指数化债券息票支付和本金偿还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实际水平变动,发行主体能够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对成本进行相对准确的预测,在通缩时期减轻政府偿还债务本息的负担。
(二)宏观经济层面分析
1.有利于经济部门获取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预期的有用信息,预测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由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指数化债券的利率代表实际利率水平。传统债券的收益率为名义利率,若传统债券的收益率上升,与其期限结构相同的指数化债券收益率未变,则表明通货膨胀率有上升的可能;当指数化债券的收益率上升,传统债券的收益率不变时,则未来通货膨胀率则有可能下降;传统债券的收益与通货膨胀指数债券的收益上升幅度一致时,则可认为实际利率上升而通货膨胀预期不变。通过考察不同期限结构的传统债券和指数化债券之间的升降关系,各经济部门可以获得真实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预期的有用信息,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
2.有利于丰富资本市场的投资品种,吸引更注重实际价值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促进市场投资行为的理性化。一般的投资保值品如贵金属、不动产投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通货膨胀对资产价值的侵蚀,但是当经济出现短期内的剧烈波动时,将会极大地影响这些投资产品的实际价值。在通货紧缩时,虽然指数化债券和保值投资品的收益都会减少,但此时指数化债券的本金偿还一般设有最低额,可对投资者的利益实施有效保护。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投机气氛浓厚,指数化债券作为债券市场投资品种的创新可以丰富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品种,增加市场投资行为的理性成分。
三、我国指数化债券发行中应注意的问题与相应对策分析
第一,注重所选择指数的可靠性、合理性。指数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有:1.满足发行者和投资者的保值需要;2.公众可获得性;3.最接近通货膨胀运行轨迹;4.最广泛程度的可接受性;5.以高频率公布。在所有可供选择的指数——CPI、GDP deflator、RPI和WPI中,CPI最符合以上各原则,因此被大部分国家所采用。国内有学者认为,我国应选择GDP平减指数而不是CPI,因为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在80%左右,而我国仅为50—60%,投资和贸易占GDP的比重则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我国CPI对经济整体价格的覆盖面比发达国家要小得多,而GDP平减指数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我国通货膨胀的总体状况。笔者认为,即使在国民所得统计制度最完善的美国,GDP平减指数也只能每季度公布一次,美国指数化债券选择CPI-U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我国指数化债券选择CPI不仅符合以上指数选择的基本原则,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统计资料收集的实际现状。
第二,理性分析指数化债券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力。从货币政策角度看,指数化债券有利于确定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但是在公众心理预期因素的影响下,市场存在无法用经济学原理进行解释的不合理现象,所以政府在指数化债券发行过程中对公众心理预期因素必须加以高度重视。由于指数化债券具有极低的流动性,美国大部分学者认为理论上可以运用它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之一来确定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该方法能否产生预期效果值得置疑。
第三,采取多样化的交易方式增强公债流通市场的活跃性。指数化债券流动性较差,流通交易量较小,安全、稳定的长期回报使其主要为机构投资者持有。因此,政府在指数化债券发行时必须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公债发行和流通市场状况,尽量减少发行对公债流通市场活跃性的影响。在经济低迷或通货紧缩时,政府应减少指数化债券的发行规模,避免市场流通性不足的进一步恶化;在经济高涨或通货膨胀时,则应扩大指数化债券的发行规模,并通过回购业务或衍生交易增加市场活跃性。此外,应逐步实现指数化债券应债来源的多样化,使政府在应债来源的选择上拥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减少其对公债交易流通市场的负面影响。
第四,合理设计指数化债券细节,避免增加政府成本预测难度和债息负担。举债必须支付利息,借债者需要谋求最大限度地缩小债息成本开支,指数化债券发行也不例外。理论上一直以未来物价下跌时,指数化债券本息随之下调,政府可以直接减少本息支付,降低筹资成本作为其区别于名义利率债券的优点之一。实践中,指数化债券的发行将加大政府成本预测难度,在未来价格上涨时,本息支付的增加会加大政府筹资成本。此外,债券期满时,政府的本金偿还保证和投资者索取的流动性溢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的债务负担。
第五,充分考虑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额的大小。指数化债券的应债来源主要为国内投资者,国外投资者占比不超过5%,对海外资金的吸引力有限。因为对国际投资者而言,除非他们持有较大比重的该国货币,否则购买以这种货币为面值的指数化债券没有任何意义。此外,指数化债券也无法提供外币投资者寻求的高额回报和短期调整组合。因此,一国政府必须对指数化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获取的融资量进行准确估计,以确保发行过程中的针对性,及时、足额地筹集所需资金。随着该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政府在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后可以设计适合国际投资者需求的指数化债券类型,实现一国公债品种的多样化,以在最广泛的范围内吸收资金。
第六,高度重视指数化债券发行对政府反通货膨胀决心的影响。发行名义利率债券时,政府有“人为”制造通货膨胀的倾向,即使通货膨胀不会刺激经济的增长,也可减轻政府的实际债务负担。指数化债券的发行将大大弱化政府制造通货膨胀的动机,因为发行指数化债券意味着政府将受到财政法规的束缚,其实际偿债负担不会因通货膨胀的发生而减轻。正是如此,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将指数化债券称为“沉睡的警察”。但是,指数化债券发行后,由于政府在心理上不必担心通货膨胀对投资者产生的影响,实施治理通货膨胀措施时容易出现延误情况,不利于政府反通货膨胀决心的强化。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思路研究 篇7
在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下, 地方政府面临着事权与财权不平衡的困境, 一方面, 公共设施建设的任务下移, 另一方面, 没有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权利, 资金来源被限制, 在双重挤压下, 经济增长的压力也随之而来。所以, 本文就探讨财政困境下的地方政府是否能通过发债的形式自救, 而为了能够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促进它的诞生, 我们能够做出哪些努力以及使这种形式能长久造福一方政府和百姓, 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来维护系统的良好运行。
二、地方政府债券的历史沿革
我国发行债券的过程磕磕绊绊, 从曾经历史上出现的地方政府债券以及近几年国家的一些尝试中, 我们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债券仍处在萌芽阶段。
(一) 建国初期~1981年, 碎片化发行。建国初期, 国共内战, 内耗严重, 资金极度缺乏, 为了加快经济恢复, 1958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经济建设公债条例》, 黑龙江, 安徽等地区首次发行了地方政府债券。
(二) 1981年到1995年, 逐步叫停。1981年之后, 国债的发行挤压了地方政府债券, 由此地方政府出现了财政困难, 发行叫停因此出现几次反复。随后中央政府在1995年颁布的文件中, 严格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财权集中于中央手中。
(三) 1995年~2007年, 全面禁止阶段。虽然不能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但在建设的资金严重需求下, 仍是积累下了很多的隐形负债来满足资金的需求。
(四) 2007年~2009年, 政策松动阶段。2009年, 由财政部代理发行2, 000亿元债券, 列入了省级预算管理, 这标志着地方债券开闸放水。
(五) 2009年~2014年, 实践与探索。2009, 2010年, 中央代发代还2, 000亿元债券, 2011年, 上海、浙江、广东、深圳4地被批准在发债规模内可以自行发债。但是地方政府的发债权的限制仍没有放宽。2013年, 自主发债的地方政府增加了江苏省和山东省, 达到六个。
(六) 2014年5月21日, 财政部下发通知。上海、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浙江、广东、深圳、青岛等地方政府将在本年度试行债券自发自还。
三、地方政府债券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真正意义上的地方政府债券的诞生被众多学者们呼吁了很久, 因为它的确在地方政府的财务困境中会起到开路先锋, 打开局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 有利于地方政府缓解资金压力。尽管我国已经规定了科学的财政体制, 但仍然是一个理想化的愿景。在事权和财权没有合理分配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 资金短缺的问题已经严重到地方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公共设施的建设。资金支出的责任层层下放, 财权却集中在中央手中, 必然导致失衡。“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债权”仍是个目标, 这个体制的长期性决定了资金需求的长期性。加上我国地方政府“以GDP为导向”的考评思路, 不够科学的考评体系导致地方政府强烈的发展冲动, 进而对资金的需求进一步膨胀。
(二) 有利于地方政府治理。地方政府在长期缺乏独立性的环境中, 扮演的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在中央政府和辖区居民之间的代理角色, 在与辖区居民的互动中并不活跃, 双方也处在并不是很了解对方的立场上, 这样无论是居民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和支持还是地方政府了解居民的所需所求方面都达不到对方的期许, 民主化不够, 地方凝聚力不够。如果地方政府能够自主发行债券, 直接方面, 可以利用资金, 实实在在为当地提供急需的公共产品, 为居民谋福利;间接方面, 发行债券要求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 居民对政府政策的了解监督都会大大增加, 有利财政稳健和地方政府民主化的进程。
(三) 分税制体制的自我完善。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有其独立性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决定地方政府做事能力之一的是有多大的自由度和独立性, 这又在于地方政府是否能够拥有财权。分税制的彻底实行, 就可以解决这个权责不一致的问题。“有多少面粉, 做多大的饼”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 能够自主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实现, 就是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水到渠成的关键。
(四) 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行为。长期以来, 地方政府在不能自主发债和强烈的资金需求的夹缝中, 另辟新路, 纷纷通过投融资平台筹措资金, 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导致政府债台高筑, 投融资平台乱象纷呈。相较之下, 地方自主发债具有透明度高、规范性强的优势, 规避了投融资平台所具有的弊端。
四、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的运行环境建设
一项事物的诞生一定要有适宜的环境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否则就会夭折。地方政府债券的衍生一样需要宏观环境作基石, 环境建设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动员地方民主作用, 加强监督。发展地方独立的债券融资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是地方财政自主权的赋予。为保障地方举债权这一公权力不偏离公益目的, 须将政府举债行为置于规范与监督之下。地方举债行为除了来自中央的监管, 更重要的是提升地方治理水平, 唤醒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调整“中央———地方———辖区居民”之间的关系, 调动地方民主对政府举债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地方政府对于辖区事务管理具有信息掌握的“现场优势”监督更为有效, 能够弥补中央政府因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产生的监管无效。
(二) 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促进央地关系法治化。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的建立过程实质上是地方争取财权的过程,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法治化清晰化是地方债券融资制度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我国宪法没有对政府间财政关系作出规定, 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中, 仅《预算法》第八条抽象规定:“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 缺乏可操作性。地方事权财权的不稳定必然导致地方债券融资缺乏可持续性。所以说, 分税制是处理央、地关系的基本制度。发展制度化的地方债权融资机制, 需要继续深化分税制改革促进央地财政关系的法治化。
(三) 修改和制定法律, 为地方债券发行提供合法性保障。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应遵循法制化原则, 应当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将地方债券融资“法制化”, 确保债券发行“有法可依”, 为地方政法债务融资提供合法性保障。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好比开山辟路一般, 创造一个债券发行与流动的宏观环境。目前我国政府债券市场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不系统、不协调、不完善的问题。法律法规体系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法律法规, 部门规章庞杂繁多, 没有清晰的脉络;二是各部门, 从上级到下级, 各有标准, 制度规范不能由上覆盖, 也不能很好地形成互补。
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法律制度, 需要建构好一个具有大格局的完整框架法律体系, 不再是哪疼治哪, 这远远不够, 而且并没有长远效果。在法律法规不系统的情况下, 各种条例, 规章层出不穷, 也是逃避问题的表现。万事开头难, 有格局, 有框架的法律体系的建立才是对债券市场负责任的表现。
五、我国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
(一) 建立地方政府债券信息披露机制。地方政府债券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很有必要性, 主要体现在下面五个方面:地方政府作为债券市场参与者的必备条件;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的风险管理意识;有利于投资者对地方政府债券进行合理定价;有利于对地方政府进行信用评级;有利于提升政府活动透明度, 维护政府形象。而且地方政府公开包括政府债务在内的政府财政情况,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财政风险管理的大趋势。我国地方政府信息披露机制是发行债券的基础, 信息披露在现阶段有一个最优度, 各级政府, 各地政府都有适宜的信息披露度, 即最优化, 理想化, 高效化的社会的信息披露机制, 逐步达到这个标准的时候, 我国的政治, 经济, 文化也都在逐步提升。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披露制度。
1.定期向公众披露政府财务状况。选择年报, 月报, 周报多层搭配的定期报告制度, 并将信息网上公布, 是在网络时代互联网对政府监管的要求。本着对监管层、当地民众以及投资者负责的态度, 地方政府应当将资产负债、财务收支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定期进行充分披露。
2.披露地方政府债券融入资金的项目信息。从公众手里筹集来的资金不能由着政府自己去随意挥霍, 投向具体项目的信息和跟踪信息都应持续公布。项目的信息必须进行披露, 根据相关财务信息估算出的项目的净现值, 内部报酬率以及可行性分析报告。
3.设立重大地方财政事项通知解释制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债券之初, 对公众的信息披露中已包含了资金投向, 偿债来源以及资金管理的内容。而随着项目的进行, 在债券的存续期间, 宏观环境, 政策程序等众多影响因素一定会发生许多的变化, 将对债券产生影响。尤其当冲击事件发生的时候, 地方政府应当立即评估其后果, 并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视、网络、自媒体等多渠道多方式向公众发布消息作出说明。
(二) 建立政府信用评级制度信用环境。评级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会强化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对于地方政府来说, 在政府自觉能够公开的信息程度之外, 还需要评级机构的参与来督促政府提高透明度, 这样一来, 向投资者呈现出真实偿债能力的地方政府。上层监管机构也可以参考其出具的评估报告, 提高监管效率, 降低成本。而地方政府评级制度的探讨, 有很多相关的论文给出了建议。政府的信用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 有学者提出下列的权重来评估地方政府信用:地方政府财政健康 (40%) , 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 , 地方经济发展程度 (30%) , 地方政府治理效率 (10%) 。以GDP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价模式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财政的健康稳定, 不能很好地评价政府信用, 以上的评价模式更加科学地涵盖了地方政府信用评价的方面。
(三)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风险预警体系。地方政府债券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可从下面5个大方面来着眼:一是要实行严格规范的债券融资决策责任制, 二是要建立地方政府负责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三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管理, 四是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地方政府债券偿债机制, 五是要加强金融监管。
六、地方政府债券的主要特征设计
(一) 地方政府债券期限几何。债券期限的设计关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设计期限一般要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考虑经济周期与趋势, 资金投放后利息偿还的时间与经济趋势相吻合的话, 使得财政不容易吃紧, 像齿轮之间一样吻合, 经济也会像部件运行良好的汽车一样跑得更加安全和快速。二是项目周期, 与经济周期同理, 不过在看好项目的投资人眼中, 项目的收益能够直接满足利息偿还的需求代表着这笔资金运用的活力和正确性, 能够极大提高投资人的信心。三是国债的发行和其他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时机和期限, 与国债或者其他经济形势很好的地区债券撞期, 应该是毁灭性的打击,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期限设计有着重要的联系。
(二) 地方政府债券利率的设计。债券利率的设计必然要考虑相关利率几何。
1.市场利率情况。市场利率是借贷成本的直接反应, 也是投资者比较的首要选择。市场上必要权威的利率比如Libor, Shibor等都是很重要的参考数据。在我国这样高储蓄率的环境中, 同期银行储蓄利率是地方政府债券利率的一个隐含的下限。
2.公司债券利率。除了少数信用评级高的企业发行的债券, 一般来说, 地方政府债券利率要略低于公司债券。
3.同期国债的利率。国债在信用和保障方面强于地方政府债券, 所以具有很强的替代性, 地方政府为了能够发行成功, 必须高于国债利率。
4.利息税率。利息税率过高则会失去大额投资人, 大额投资人多为了避税而购买政府债券, 找到一个最优税率也与利率设计有很紧密的关系。
(三) 债券资金投向项目的设计。地方政府债券筹集来的资金不能用于日常运营, 这是基本原则之一。投向项目多在公共产品设施之类, 在财政到了跑轨的边缘时, 还可以将其抵押出售, 来缓解财政危机。
七、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的编制
(一) 债券发行收入预算。应当考虑上年度发行债券额度的结转以及本年度预期没有使用完的额度向下年度结转, 同时应当列出大的建设项目的筹资计划明细。
(二) 债券支出预算。债券支出预算细化, 编制表格, 具体到每个环节。
(三) 债券偿还预算。偿债来源也应在预算表之内, 作为信息公布的一项。
八、结语
地方政府债券的诞生需要大环境的支撑, 就像蛋壳里孵出小鸡来, 就必须有母鸡的保护。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呼吁是一个起点, 是改善中国法律环境、债券市场环境的一个契机, 也与贯彻分税制财政体制有紧密联系。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成功, 则象征着中国债券相关法律制度, 监管机制, 信息披露机制, 债券市场化程度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一级财权, 一级事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前者创造科学合理平衡的央地关系, 后者能否稳健筹集资金, 发展当地经济可以检验这种平衡是否稳定。
参考文献
[1]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 2015, 2:5~15
[2]财政部财政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政府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 2012, 19:2~4
[3]沈艳娇.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 2013, 4:15~25
[4]贺俊程.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运行机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 6:50~150
[5]王永钦, 戴芸, 包特.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债券设计:不同发行方式和最优信息准确度[J].经济研究, 2015, 11:73~77
[6]孙维.当前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 6:46~52
债券期限与发行价格的关系探讨 篇8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筹措资金的现象越来越多。发行债券必然要确定债券的发行价格, 而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又依赖于对债券发行价格产生影响的因素。
众所周知, 债券的期限是影响债券发行价格的因素之一, 但期限与债券发行价格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究竟怎样, 即期限变动将对债券发行价格产生怎样的影响似乎不太容易被人理解, 以至于在目前所见到的有关财务管理教材或相关专著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认为债券的期限越长, 则发行价格越低。其实, 这样的认识与客观事实并不吻合, 可见, 将期限对债券发行价格的影响这一问题弄清楚是十分必要的。
二、债券期限与发行价格关系的理论分析
那么, 期限与债券发行价格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要找到此问题的答案, 我们可以从债券 (假设为最典型的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 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入手, 同时为了便于分析, 我们假设影响债券发行价格的其他因素 (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及市场利率) 保持不变, 并且债券的发行价格等于其价值。
债券发行价格=债券面值× (P/F, 市场利率, 期限) +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P/A, 市场利率, 期限)
上式中, (P/F, 市场利率, 期限) 为复利现值系数, (P/A, 市场利率, 期限) 为年金现值系数。
该公式显示, 债券发行价格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到期所需要偿还的债券面值的现值;二是各期所需要支付的债券利息的现值。
可见, 期限确实是影响债券发行价格的因素之一, 它是在对债券面值和债券利息进行折现时产生作用的。期限的变动, 不仅会影响债券面值的现值, 而且会影响债券利息的现值。
具体而言, 期限的延长, 一方面将使债券面值的现值降低, 另一方面又将使债券因计息期增加而导致债券利息的现值增加。那么减少的债券面值的现值与增加的债券利息的现值孰大孰小呢?这要取决于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大小。
当票面利率大于市场利率时, 为了弥补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存续期间多支付的债券利息, 债券将溢价发行, 这时的债券溢价额其实就是对发行人今后各期多支付债券利息的事先补偿。因每期都要多支付利息, 所以, 发行人总共多支付的利息会随着期限的延长而增加, 即某期的债券溢价额就是该期多支付的债券利息的现值, 而债券溢价总额等于各期债券溢价额之和, 也就是说, 这时因期限延长而增加的债券利息的现值将大于期限延长而减少的债券面值的现值, 其结果便是期限变动引起债券发行价格同方向变动, 即期限越长, 债券发行价格越高。
当票面利率小于市场利率时, 为了弥补债券购买者在债券存续期间少得到的债券利息, 债券将折价发行, 这时的债券折价额其实就是对债券购买者今后各期少得到债券利息的事先补偿。因每期都可少支付利息, 所以, 发行人总共少支付的利息会随着期限的延长而增加, 即某期的债券折价额就是该期少支付的债券利息的现值, 而债券折价总额等于各期债券折价额之和, 也就是说, 这时因期限延长而增加的债券利息的现值将小于期限延长而减少的债券面值的现值, 其结果便是期限变动引起债券发行价格反方向变动, 即期限越长, 债券发行价格越低。
当票面利率等于市场利率时, 债券既不溢价也不折价而是按面值发行。既然是按面值发行, 说明不管期限长短, 发行价格将始终不变, 即这时因期限延长而增加的债券利息的现值将等于期限延长而减少的债券面值的现值, 也就是说, 这时的期限不影响债券发行价格, 影响债券发行价格的因素只剩下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这三个。
三、举例说明
假设某企业发行面值为1 000元, 每年年末付息的债券。
1. 假设票面利率为10%, 市场利率为8%。
当期限分别为1年、2年、3年、4年、5年时, 债券发行价格如表1所示。
表1中的数据显示, 当票面利率大于市场利率时, 债券发行价格一直高于债券面值, 并且随着期限的延长, 债券溢价额越来越大, 发行价格越来越高。
金额单位:元
其实, 该问题可这样理解:期限延长一方面使债券面值的现值减少, 另一方面又使债券利息的现值增加, 并且因增加的利息的现值必然大于减少的面值的现值, 所以两者合计必将使得债券发行价格上升。例如, 相比4年期债券, 发行5年期债券一方面使债券面值的现值减少54.4元 (735-680.6) , 另一方面又使债券利息的现值增加60.06元 (399.27-331.21) , 并且因增加的利息的现值大于减少的面值的现值, 所以两者合计使得债券发行价格上升13.66元, 与表1中的计算结果——债券发行价格上升13.66元 (1 079.87-1 066.21) 一致。
或者这样理解:第5年的溢价额=第5年多支付的利息1 000× (10%-8%) × (P/F, 8%, 5) =13.612 (元) , 而第5年的溢价总额=第5年的溢价额13.612+前4年的溢价总额66.21 (1 066.21-1 000) =79.822 (元) , 与表1中的计算结果相吻合 (79.822与79.87之间的差异是因现值系数的小数点尾差引起的) 。可见, 债券溢价总额是随着期限的延长而不断累积变大的, 即期限越长, 溢价总额越多, 发行价格越高。
2. 假设票面利率为10%, 市场利率为12%。
当期限分别为1年、2年、3年、4年、5年时, 债券发行价格如表2所示:
金额单位:元
表2中的数据显示, 当票面利率小于市场利率时, 债券发行价格一直低于债券面值, 并且随着期限的延长, 债券折价额越来越大, 发行价格越来越低。
其实, 该问题可这样理解:期限延长一方面使债券面值的现值减少, 另一方面又使债券利息的现值增加, 并且因增加的利息的现值必然小于减少的面值的现值, 所以两者合计必将使得债券发行价格降低。
或者这样理解:第5年的折价额=第5年少支付的利息1 000× (12%-10%) × (P/F, 12%, 5) =11.348 (元) , 而第5年的折价总额=第5年的折价额11.348+前4年的折价总额60.77 (1 000-939.23) =72.118 (元) , 与表2中的计算结果相吻合 (72.118与72.12之间的差异是因现值系数的小数点尾差引起的) 。可见, 债券折价总额是随着期限的延长而不断累积变大的, 即期限越长, 折价总额越多, 发行价格越低。
3. 假设票面利率为10%, 市场利率也为10%。
当期限分别为1年、2年、3年、4年、5年时, 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如表3所示:
金额单位:元
表3中的数据显示, 当票面利率等于市场利率时, 债券发行价格不会随着期限的变动而变动, 始终按照面值发行。
其实, 该问题可以这样理解:期限延长一方面使债券面值的现值减少, 另一方面又使债券利息的现值增加, 并且因增加的利息的现值必然等于减少的面值的现值, 所以两者的影响正负刚好抵消后不会改变债券发行价格。
下面我们借助于坐标图来形象、直观地反映期限与债券发行价格两者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 当票面利率大于市场利率时, 债券发行价格一直高于债券面值, 并且随着期限的延长, 债券发行价格朝着逐渐上升的方向越来越偏离债券面值;当票面利率小于市场利率时, 债券发行价格一直低于债券面值, 并且随着期限的延长, 债券发行价格朝着逐渐下降的方向越来越偏离债券面值;当票面利率等于市场利率时, 债券发行价格一直等于债券面值。
四、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当票面利率大于市场利率时, 期限越长 (短) , 债券发行价格越高 (低) , 即期限与债券发行价格同方向变动; (2) 当票面利率小于市场利率时, 期限越长 (短) , 债券发行价格越低 (高) , 即期限与债券发行价格反方向变动; (3) 当票面利率等于市场利率时, 期限不影响债券发行价格。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与举例来说明债券期限与债券发行价格两者之间的正确关系:当票面利率大于市场利率时, 期限越长, 债券发行价格越高;当票面利率小于市场利率时, 期限越长, 债券发行价格越低;当票面利率等于市场利率时, 期限不影响债券发行价格。
关键词:期限,债券,发行价格
参考文献
[1].林秀香.财政部规划教材《中级财务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债券发行 篇9
绿色债券,是指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发行者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而且募集资金的最终投向应为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所谓绿色项目,就是那些气候、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项目。通常来说,绿色债券是指任何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
绿色债券来源于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发行的气候意识债券,并规定募集资金只能用于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项目。之后几年,欧洲复兴银行等其他多边机构纷纷效仿,推出了以环境为主题的债券,最初主要针对由于汇率政策而对外币债券感兴趣的日本投资者和来自北欧的气候友好型投资者,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需求与日俱增,在2010年成立了绿色债券的投资基金,专用于绿色投资,而债券的发行也更加针对主流投资者。
在2007-2012年的这6年间(图1),全球信贷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很小,仅约100亿美元,但近年来,绿色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展势头良好:从2013年开始,整个市场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截止到2015年,绿色债券的全球发行量已经达到418亿美元,这其中大部分由国际金融机构发行。根据气候倡议组织(CBI)2015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发行的绿色债券40%来自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但随着市场发展,企业展现出了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发行了约35%的绿色金融债。在投资者方面,则仍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但个人投资者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市场也从欧洲向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亚太地区扩张。
近年来,绿色债券的增长主要由新兴市场的政策驱动。目前为止,公司企业、开发银行和地方政府等都已成功发行过绿色债券,并且众多机构投资者和散户也被吸引积极购买,市场反响良好。
绿色债券的中国发展之路
绿色债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债券起步较晚。2007年,中国银行业开始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发布了初步的绿色信贷指引。直到2012年,较为详细的绿色信贷指引才发布。在此基础上,中国银监会于2013年发布了《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该表规定了11个“绿色信贷”环境投资种类。201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牵头的绿色金融工作小组发表了《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报告,提出了构建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等市场和工具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了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并将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015年12月22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2015版)》,明确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的界定和分类。
在发行上,中国的第一支绿色债券是在2014年5月8日,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14核风电MTN001”,为我国首单“碳债券”。2015年7月16日,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发行了中国首只绿色债券,并由国际专业第三方机构DNVGL进行了认证。2015年10月13日,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总规模10亿美元的3期双币种绿色金融债,成为我国金融机构在海外市场发行的首支绿色债券。2016年1月27日,浦发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200亿元绿色金融债,成为我国债券市场首支“贴标”绿色金债。
中国绿色债券的市场特点
就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而言,按不同的发行主体,及其对应的不同监管机构、不同政策划分,主要有绿色金融债、绿色公司债和绿色企业债三类。由央行监管,照央行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执行的,以金融机构作为发行主体,所发行的在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的是绿色金融债,是目前国内发行体量最大的绿色债券品种。而由证监会审批,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绿色公司债则占比较少。数量更少的是由发改委监管、可同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绿色企业债,目前数量不多。
从绿色债券发行的项目门类来看,目前主要涵盖环保水务、江河湖泊治理、轨道交通、新能源、运输、材料、公用事业、技术硬件与设备、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汽车等。其中以铁路交通为代表的清洁交通、污染防治债券数量占比较大,据统计已超过发行总数的一半。此外,中国绿色债券的计价方式目前主要以人民币为主,占比九成以上,其余少量以美元计价,在境外发行。
绿色债券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虽然中国目前正在面临工业化进程开始以来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但这也意味着绿色投资领域有巨大的空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其报告中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关键词来概括中国的发展理念,并将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关系全局的深刻变革联系在一起进行阐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了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构建推动和促进全方位创新的政策共识,并将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在债券发行环节上,相关部门与机构也是“大开绿灯”:发改委在《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中明确提出,在同等情况下,绿色债券比照“加快和简化审核类”债券审核程序,同时在募集资金占项目总投资比例、发债规模核定标准上放宽要求,并在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引导、拓宽担保增信渠道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而上交所则专门设立绿色公司债券申报受理及审核“绿色通道”,提高绿色公司债券上市预审核或挂牌条件确认工作效率。这些措施无疑将进一步提高相关主体发行绿色债券的积极性。
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和资本市场的认知加深下,绿色债券的市场规模实现了高速增长。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已发行58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占全球发行量的30%。下半年绿色金融债的发行还在提速,7月已发行400亿元,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3000亿元,在全球发行量中将占到半壁江山。根据CBI(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发布的气候债券年度报告(中文版)《债券与气候变化:市场现状报告2 0 1 6》显示,中国以2 4 6 0亿美元的发行存量成为气候相关债券的最大发行国(图2),占全球总量的36%。人民币也成为最主要的气候相关债券的发行单位。
由此可见,中国绿色债券虽起步较晚,但其规模在中国呈几何式膨胀,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船舶企业与绿色债券
船舶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意义
实际上,自《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内河船型标准
化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和《2014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等政策落地以来,我国船舶造修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绿色债券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对于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的船舶企业融资需求端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根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编制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的相关说明,与船舶制造行业息息相关的节能技术改造、交通运输(船)资源在线集成系统建设运营、风力发电设施建设运营等被明确认定为绿色产业项目,上交所2016年3月发布的《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也以此为公司债募投项目的绿色属性认定标准;无独有偶,国家发改委也于2016年2月发布《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明确了“包括节能环保重大装备、技术产业等”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将成为发行绿色债券的重点支持对象,而船舶造修升级无疑应是其中的重点内容。那么具体而言,船舶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有何重要意义?
首先,绿色债券拓宽了船舶企业的融资渠道。实际上,船舶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并长期依赖于信贷融资等间接融资方式,融资渠道单一,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的当下,这一资金需求端的困境则显得尤为突出。而绿色债券的出现则拓展了船舶企业为绿色重点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直接融资渠道。与此同时,《指引》还鼓励绿色项目采用绿色债券与专项建设基金相结合、“债贷组合”等组合融资方式,无疑撬动了更多的资金杠杆来满足船舶企业的资金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于普通债券而言,绿色债券具有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资金投放更为安全,其募投项目能更好地满足长期、可持续的投资需求,这些投资特点与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公益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理念与要求更加符合,无疑将极大地拓展债券投资者范围,丰富船企的融资渠道。
其次,绿色债券有助于船舶企业维持财务健康。船舶企业历来具有债务杠杆较高、财务压力较大的特点,而相对较短的信用贷款期限并不能支撑期限较长的投资项目,导致了“短贷长投”的困境,因此财务风险一直都是无法回避的话题。绿色债券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船企可以选择发行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中长期绿色债券用以支持一些中长期的绿色项目,很好地改变了融资端与投资端期限错配的窘境,缓解了债务偿还压力;另外,对于那些信用良好、发行利率较低的高信用船舶企业来说,发行绿色债券可以置换高成本债务,显著降低存量债务的融资成本与相关财务负担。而未来可能的如贴息支持、较低的投资门槛、优惠的税收相关补贴等优惠政策的落地,或将进一步降低船舶企业的财务成本,利于维护船舶企业的财务健康。
再次,绿色债券的创新属性提高了船企融资的灵活性。船舶企业的投资项目普遍具有规模大、期限长和阶段性资金回流的行业特点,传统融资的定期还本付息模式实际上面临着挑战。绿色债券则充分体现了发行方案的创新与灵活性,发债企业可根据项目资金回流的具体情况,科学设计绿色债券发行方案。《指引》支持绿色债券发行企业合理灵活设置债券期限、选择权及还本付息方式,用以有效地匹配募投项目的现金流特点。与此同时,绿色债券募集资金还可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营运资金,这也为船舶企业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保证了资金融通的灵活性。
更为重要的是,绿色债券有利于引导船舶行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高效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常态时期,绿色债券的发行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对绿色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监管部门对于绿色债券发行的“大开绿灯”,会促使船舶企业将更多的募集资金投向相关绿色产业与绿色项目,引导绿色债券资金的流向,从而促进整个船舶行业借助绿色产业与项目的“上马”来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
船舶绿色债券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强船舶行业统筹与规划。船舶行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无疑具有丰富的绿色内涵,未来也将成为绿色债券募投资金的重点投向,因此船舶企业或将在绿色债券发行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今,绿色债券方兴未艾,船舶业如能加强整个行业层面的统筹规划,积极储备行业优质“项目池”,制定相关自律行规,建立完善定期的行业建设项目披露机制,形成行业合力,不仅有助于各类投资者更加了解船舶行业的属性,改变信息不对称情况,而且有利于从行业高度寻求有靶向性的政策支持,调动船舶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投资建设项目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力地促进船舶行业的转型升级。
大力培育绿色融资第三方鉴证机构。与普通债券相比,绿色债券具备了更强的信息透明度,显著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利于发行企业降低发展成本。但目前来看,对发行主体的信息披露要求应更为系统、客观和具体,这就需要市场培养一批数量和质量兼具的第三方鉴证机构,以其专业的视角对绿色债券发行的事前评估、募投资金用途的事中监控和还本付息后的事后评价进行系统而科学的鉴证,让资本市场、投资者、监管层知晓,真正推动绿色债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债券发行 篇10
代表牛津、剑桥在内的20所顶尖大学的罗素集团认为, 国家目前没有对大学本科生的教学成本提供足够资金, 从而造成高校资金严重紧缺。罗素集团表示, 用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远不像依靠纳税人的钱那样没有独立性。为此, 高校可能要为之支付高达6%的利息。
罗素集团建议, 资本市场在设定借款条例之前对大学的声誉和质量进行评估。一些能够吸引“重大投资者”的大学将被允许发行大量债券。这些债券甚至可以以低于市场的利率销售给校友, 以鼓励他们积极购买。罗素集团在给布朗勋爵负责的高校财政和学费的跨党审核中提交了有关发行债券的报告。罗素集团提交的报告指出:此项提议将增加高校的资金, 并且不会给政府带来额外的经费负担。
近期我国债券市场发行情况及特点 篇11
债券发行情况
(一)债券发行规模有所增加
2013年,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人民币债券(含央票)9.01万亿元,较上年增加0.97万亿元,增幅为12.11%(见图1)。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8.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0%,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95.32%;交易所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4219.66亿元,同比增长48.21%,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4.68%。
与往年增速相比,2013年债券发行规模增速在经历了2011年的低点1后,在2012年小幅回升的基础上继续上升,增幅较2012年4.16%的水平上升7.95个百分点。
图1 1998年以来我国债券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中国证监会
从各月发行情况来看,年初两个月、年末两个月及6月份的发行量较低,其中2月份发行量为年内最低,仅5084.99亿元,其余各月的发行量均在8000亿元以上,其中7月份的发行量为年内最高,达9521.96亿元。
在各月发行规模中,除7、8月两个月外,其余各月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发行量均占到发行总量的30%以上,其中3月份发行量和占比均达到年内最高,发行量为5034.66亿元,占比为54.39%。相应地,各月的企业债券2净融资额也随着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量的变化呈现相同变化趋势,3月份达到最高的3870亿元,6、12月份分别仅为323亿元和251亿元(见图2)。
图2 2013年各月债券发行和企业净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中国证监会
(二)利率债占据发行券种主体地位
从发行券种看,国债发行量为1.69万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发行国开行金融债券1.22万亿元,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政策性银行债券0.85万亿元,三者发行量合计约占发行总量的41.84%,在总发行规模中占据主要地位。国债的发行保证了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开行金融债券、政策性银行债券的发行,支持了政策性金融改革的继续深化以及“两基一支”建设、“走出去”战略、金融支持“三农”等国家战略方针的落实。
全年,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券2848亿元,地方政府自行发债65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建设。2012年人民银行暂停了央行票据的发行;在时隔17个月后,2013年5月人民银行重启了央票发行,全年央行票据发行5362亿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支持。
表1 2013年我国债券市场发行券种结构(单位:亿元、%)
券种发行额占比券种发行额占比
总计90133.50 企业债券4752.305.27
国债16945.0118.80短期融资券8324.409.24
地方政府债3500.003.88超短期融资券7535.008.36
央行票据5362.005.95中期票据6716.307.45
国开行金融债券12235.8013.58集合票据5.170.01
政策性银行债券8524.509.46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60.920.07
政府支持机构债券1900.002.11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5668.086.29
政府支持债券0.000.00资产支持票据48.000.05
金融债券1321.001.47上市公司债券3219.423.57
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2995.903.32可转债551.310.61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157.720.17可分离债0.000.00
国际机构债券0.000.00中小企业私募债310.670.34
数据来源: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
(三)公司信用类债券增速放缓
受下半年利率上升影响,2013年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增速有所放缓。全年公司信用类债券共发行3.72万亿元,同比增长3.75%,增速比上年减少55.26个百分点。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32.84万亿元,同比增长6.82%。
在发行券种中,位居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量前五位的分别是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和企业债券,发行量分别为8324.40亿元、7535.00亿元、6716.30亿元、5668.08亿元和4752.30亿元,其中,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的发行量分别同比下降0.37%、20.55%和26.88%,超短期融资券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量分别同比增长29.42%和50.77%(见图3)。此外,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的上市公司债发行量为3219.42亿元,同比增长28.39%。
图3 公司信用类债券主要券种发行量及变化
(编辑注:图例“2012年”和“2013年”分别改为“2012年发行量”和“2013年发行量”,“同比”改为“2013年同比增速”,横轴中的“定向工具”改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
数据来源: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中国证监会
受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量增速放缓影响,2013年社会融资总量中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减少。全年企业债券净融资1.8万亿元,同比减少453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10.4%,较上年低3.9个百分点。从净融资结构来看,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券净融资分别比上年减少2156亿元、374亿元、1883亿元、259亿元和1156亿元,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净融资比上年增加1346亿元。
nlc202309040537
(四)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大幅增长
2012年5月,为支持证券公司创新发展,拓宽券商融资渠道,我国债券市场在时隔7年后重启了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当年共有包括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5家券商发行了16期561亿元短期融资券,比重启前的29亿元发行规模大幅增长了18.34倍。2013年,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继续快速发展,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发行量2996亿元,同比增长4.34倍。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为券商补充流动性提供了低成本的债权融资方式。
债券发行市场的主要特点
(一)债券发行成本提高
2013年,债券发行成本总体较上年明显提高。从全年来看,国债招投标利率为3.94%,较上年上升34个基点;金融债发行利率为4.44%,较上年上升44个基点;公司债发行利率为5.53%,较上年上升37个基点;中票发行利率为5.68%,较上年上升40个基点;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为4.80%,较上年上升46个基点(见表2)。
表2 主要券种发行利率及利差
项目2013年2012年2013年较上年利差(基点)
发行只数(只)发行金额(亿元)票面利率(%)发行只数(只)发行金额(亿元)票面利率(%)
国债招投标利率7016944.013.94226114362.263.601734.05
地方政府招投标利率243500.004.0585182500.003.110394.82
金融债发行利率37320497.034.444921521734.104.009143.58
公司债发行利率204900.295.52561381587.565.153237.24
中票发行利率91811217.075.683877011379.525.288539.53
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133919991.404.8013100915365.474.341945.94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从发行利率年内走势来看,上半年较为平稳,6月末以来受市场资金面紧张、债券投资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发行利率不断走高,大幅拉升了债券发行成本。在利率债方面,国债、地方政府债、央行票据、国开行金融债和政策性银行债等发行利率全面上升。以国债为例,12月份发行的3个月期国债利率为4.76%,较上年11月发行的同期限国债利率高170个基点;10月份发行的1年期国债利率为4.01%,较上年10月发行的同期限国债利率高107个基点;11月份发行的5年期国债利率为4.13%,较上年8月发行的同期限国债利率高118个基点;8月份发行的10年期国债利率为4.08%,较上年12月发行的同期限国债利率高53个基点;12月份发行的30年期国债利率为5.05%,较上年8月发行的同期限国债利率高93个基点。
图4 10年期国债发行利率与到期收益率
(编辑注:删除图例处的绿条)
注:阴影部分为2012年
数据来源:中央结算公司、Wind资讯
在信用债方面,发行利率也明显上升。以中期票据为例,12月13日发行的3年期中票利率达到8.23%,较1月7日发行的同期限中票利率上升了264个基点(见图5);12月27日发行的5年期中票利率达到8.26%,较1月9日发行的同期限中票利率上升了166个基点(见图6)。从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来看,12月26日发行的3年期定向融资工具利率为7.92%,较2月9日发行的同期限定向融资工具利率上升了259个基点。
图5 3年期中期票据发行利率 图6 5年期中期票据发行利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二)短期债券发行占比上升
从发行期限看,短期品种占比上升,长期品种占比下降。2013年,银行间债券市场1年期以下和1~3年期限品种发行占比分别为31.75%和23.94%,与上年相比分别上升4.98个和11.04个百分点;3~5年、5~7年、7~10年和10年以上期限品种占比分别为18.15%、14.90%、8.28%和2.97%,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3.43个、4.51个、4.24个和3.86个百分点(见图7)。
图7 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期限结构
注:期限不含下限,含上限。
数据来源: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
(三)高信用评级的债券发行占比下降
2013年,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信用评级为A-级以上的债券占比有所下降。全年,主体信用评级为A-级以上的债券发行占比为91.07%,比上年下降6.53个百分点,比2005年以来累计发行结构中A-级以上的债券发行占比下降2.65个百分点。其中,主体信用评级为AAA级的债券发行占比为57.70%,比上年下降7.12个百分点,比2005年以来累计发行结构中AAA级债券的发行占比下降3.97个百分点。包含AA+、AA和AA-级在内的AA级债券发行占比则小幅上升,全年主体信用评级为AA级的债券发行占比为32.77%,分别比上年和2005年以来累计发行占比上升1.07个和2.19个百分点(见图8)。
此外,在2013年发行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无评级信息的超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集合票据和资产支持票据发行占比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全年,无评级信息债券的发行占比为8.81%,较上年上升6.64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的快速增长,2013年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量达5668.08亿元,同比增长了50.77%。
nlc202309040537
图8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用评级情况
(编辑注:图例中“2005-2013”改为“2005—2013年”)
注:AAA级含AAA和AAA-级,AA级含AA+、AA和AA-级,A级含A+、A和A-级,BBB级含BBB+、BBB和BBB-级,BB级含BB+、BB和BB-级,B级含B+、B和B-级。T指代2009年之前已发行品种的评级。“无”指代部分无评级信息的超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集合票据和资产支持票据。
数据来源: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债券发行市场的制度建设
(一)产品创新继续推进
2013年,我国债券市场坚持以创新促发展,继续推动产品创新。
一是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进一步扩大。2013年,共有6家金融机构发起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157.81亿元,其中,11月18日国家开发银行发行了80亿元的“2013年第一期开元铁路专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12月31日,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21号》,明确发起机构可以按照有关要求灵活确定风险自留的具体方式,以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参与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的积极性。
二是推动商业银行发行“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券。7月25日,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监管新规)实施后,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发行了首单15亿元按照资本监管新规要求、含有减记条款的二级资本债券。
三是创新发行永续类债券及中期票据。10月29日,武汉地铁发行了国内首只永续债——13武汉地铁可续期债;12月18日,国家电力发行了首只永续类中期票据。
(二)债券发行方式不断完善
一是启动国债预发行试点。3月25日,财政部、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国债预发行试点的通知》,其中规定国债招标日前4个法定工作日至招标日前1个法定工作日可进行预发行交易;7月15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将7年期记账式国债作为首批开展预发行试点的券种;9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国债预发行相关试点办法,随后国债预发行试点于10月1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启动。国债预发行试点的启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国债的发行定价效率。
二是进一步规范金融债券定向发行要求。9月26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关于定向发行金融债券相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金融债券定向发行的定义和特征、认购人资质要求等内容,支持了金融机构多样化的债券发行方式要求。
三是推动金融债券跨市场发行。首批120亿元国开行金融债券于2013年12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进一步促进了场内和场外市场的互联互通。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为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向债券发行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促进市场创新发展,1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上海清算所上线债券招标发行系统,为其登记托管的债券品种提供招标发行服务。上海清算所运营的债券招标发行系统为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系统的组成部分。据上海清算所发布公告称,将自2014年1月24日起正式对市场提供债券招标发行服务,所提供服务的产品范围将以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及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产品为主。该系统正式上线后,将使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招标系统容量扩大数倍,为债券招标发行提供进一步的技术支持。
债券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3年,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坚持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继续发挥和提高债券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功能及水平,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引导债券市场加强对国家振兴类企业、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的金融支持。全年共有1233家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2170只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融资规模达2.8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1%。其中,有321家十大振兴类企业发行了559只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7772.9亿元;有28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行了512只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8953.2亿元;有320家现代服务业企业发行了604只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6628.1亿元。在交易所市场,全年分别发行了3219.4亿元公司债和551.3亿元可转债(见表3)。
表3 2013年主要类型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情况
企业类型发行家数(家)发行只数(只)发行金额(亿元)
十大振兴类企业3215597772.9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845128953.2
现代服务业企业3206046628.1
数据来源: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二是多角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13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继续支持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全年有21家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1100亿元专项用于支持小微企业;有100家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35期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资金71.6亿元;交易所市场全年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310.7亿元,有效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和资金需求。
三是加大对“三农”、保障房建设等惠及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2013年,有93家涉农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137只涉农企业债务融资产品,募集资金1332.8亿元;保障性住房相关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515亿元,支持了148个项目、29.7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
总体来看,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方面,我国债券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在进一步增强。
注:1. 自2000年开始,我国债券发行规模增速逐年提高,到2003年达到最高的79.29%。此后,债券发行规模增速震荡回落,2011年落至阶段最低点,同比减少20.06%。
2. 此处企业债券指的是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债券,包含原铁道部及改制新成立的铁路总公司发行的债券。
3. 包含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非金融企业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和资产支持票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
责任编辑:罗邦敏 夏宇宁
浅谈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监督 篇12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现状
随着我国地方城镇化速度的加快, 地方基础设施与公益性项目的建设规模相应地在不断增大, 地方政府承担着城市建设的责任, 财政支出持续高于财政收入, 地方政府财政稳定受到严峻考验。地方政府为了筹集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资金, 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手段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其中发行债券是重要的融资手段之一。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规模主要取决于债券的发行模式、债券资金的用途、债券的偿还压力等几个方面。表1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概况。
数据来源:财政部网站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在满足地方政府资金需求, 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增加投资者投资渠道, 丰富金融产品市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
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监督的博弈分析
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监督工作中,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减少发行主体与监督主体之间的博弈, 下面将通过创建一个债券发行主体与监督主体之间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具体的博弈过程。
1.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基本假设
(1) 博弈主体为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方与监管方, 发行方与监管方所有的行为都是理性的, 即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2) 博弈双方都是风险中性的, 债券发行主体即地方政府的目标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 债券监督主体的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用最大化。债券发行方与监管方的效用大小取决于各自的收益与成本。
(3) 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包括:发行主体的策略选择为 (合理, 不合理) , 监督主体的策略选择为 (监管紧, 监管松) 。
(4) 博弈双方的行动顺序为:发行主体首先发生合理使用或不合理使用的行为, 监督主体在发现发行主体的策略后, 再决定监管力度紧或是监管力度松。
(5) 博弈双方互相掌握对方的全部策略、信息、效用水准, 即发行主体与监督主体之间的博弈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结构分析
基于以上模型假设, 发行主体与监督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可以通过博弈树来阐述, 发行主体在不同策略下获得的效用可以表示为G1、G2、G3、G4, 监督主体在不同策略下获得的效用可以表示为R1、R2、R3、R4。这样, 通过博弈树描述的博弈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3. 博弈双方的效用水平
根据博弈树表现的博弈关系, 发行主体与监督主体获得的效用水平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发行主体选择合理使用策略, 而监督主体选择监管力度松策略, 此时发行主体获得的效用G1为U (G) , 监督主体获得的效用R1为U (R) 。
(2) 发行主体选择合理使用策略, 而监督主体选择监督力度紧策略, 此时发行主体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并未发生变化, 发行主体获得的效用G2为U (G) , 而监督主体因加强监管力度而增加了成本, 因此监督主体获得效用R2为U (R) —U (C) 。
(3) 发行主体选择不合理使用策略, 而监督主体选择监管力度松策略, 此时发行主体由于使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不合理, 会增加发行主体的隐性收益, 同时也增加了发行主体的成本和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 (bond risk) , 因此获得的效用G3为U (G) —U (IB) ;监督主体的成本并未发生变化, 因此获得的效用R3为U (R) 。
(4) 发行主体选择不合理使用策略, 而监督主体选择监管力度紧策略, 发行主体由于受监督主体的监管, 需要整改不合理使用行为, 产生了一定的整改成本, 因此发行主体获得效用G4为U (G) +U (IB) —U (RC) ;由于监督主体加强了监管, 从增加了监管成本, 监督主体获得的效用水平表示为U (R) +U (GC) +U (BR) —U (C) 。
4. 博弈双方在不同策略组合下获得的效用矩阵
发行主体与监督主体在不同策略组合下, 各自获得的效用水平如表2所示。
5. 博弈双方策略选择分析
(1) 当发行主体选择合理使用策略时, 监督主体最优的选择为监管力度松。此时双方都获得最大的效用, 此时的纳什均衡为: (合理使用、监管松) 。
(2) 当发行主体选择不合理使用策略时, 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获得收益大于成本, 即U (GC) +U (BR) >U (C) , 如果发行主体获得的隐形收益大于整改成本, 即U (IB) >U (RC) , 此时博弈双方的纳什均衡为: (不合理使用, 监管紧) , 如果U (IB) <U (RC) , 此时博弈双方不存在纳什均衡;二是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所获收益小于成本, 即U (GC) +U (BR) <U (C) , 此时博弈双方的纳什均衡为: (不合理使用, 监管松) 。
综上所述, 当发行主体存在不合理的使用行为时, 监管机构可以选择监管力度松和监管力度紧两种方式;当发行主体合理使用地方政府债券时, 监管机构可以选择监督力度松的策略。2011年以来,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工作逐渐规范, 但关于地方政府债券的监督工作却出现了空白, 这给地方政府债券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风险和危机, 因此现阶段我国很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监督机制, ,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券的监督, 提高地方政府债券的使用效率, 保障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1. 尚未健全地方政府债券监督法律体系
我国在发行国债、监管企业债券以及建设债券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债券监督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文件对债券的发行、交易、使用、偿还等过程做出了明确规定, 我国国债的发行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积累了经验, 对开展地方政府债券监管工作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 国家也制定了一些行政法规规范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工作, 但在法规建设方面普遍存在“重发行, 轻监督”的问题, 致使地方政府债券监督法律体系不完善。我国尚未制定一部专门针对地方政府债券的法律, , 这也导致地方政府债券监督工作混乱, 出现监督部门工作不协调、效率低等问题。
2. 地方政府债券监督部门权限不够明确
为了保障监督主体在债券监督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 必须明确监督主体的监督责任和权限, 确保监督主体独立地开展债券监督。现阶段我国不同的债券类型由不同的监督主体监管, 财政部负责监督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使用、偿还等工作。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则分别负责管理企业发行的债券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由于我国债券发行监督主体混乱, 各监督主体之间开展监督工作的标准不一样, 进而导致债券监督工作效率低下, 浪费监督资源、各监督主体之间工作不协调等问题, 这也影响到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健康发展。
3. 地方政府债券监督范围仍需扩大, 监督流程仍需完善
财政部对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监督工作制定了行政法规, 主要是针对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发行程序、定价机制和交易场所等。但是对于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债券监督工作的各方面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监管部门过于关注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 而轻视了对地方政府债券的监管, 甚至在某些地方政府债券监督领域出现空白。例如地方政府在发行债券时的信息披露问题、政府承担偿债责任的关联性问题、债券资金使用监督问题以及重要责任人问责等诸多问题都没有实质性的规定。同时,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地方政府债券监督工作的具体流程, 监督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券的监督工作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参考, 容易出现监督部门开展监督工作时主观性过强, 影响监督效果。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在不断增大, 偿债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所面临的风险程度日益上升, 因此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 建立健全地方债务监督机制尤为重要。首先, 建立地方债券发行监督机制要从源头做起, 严格限制违规举债并进行限额管理, 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方式, 防止出现由于债务规模过大造成的风险失控;其次, 健全发行监督体系, 明确人大监督主体地位, 建立起上级政府、社会民众、市场主体多方参与的监督体系;第三, 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 增加债券发行透明度, 强化市场作用, 把信息披露、信用评级、审计问责机制充分融入地方债券发行监督体制中。只有规范管理, 有效防控风险, 才能有效发挥地方债券的作用。
注释
1[1]陈莉.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10.
2[2]黄宁.市政债券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及其运用[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5 (12) :21-24.
3[3]王丽英, 胡伊燕.我国推进地方债自主发行问题研究[J].现代财经, 2012 (05) :12-18.
4[4]王晓光, 高淑东.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预警评价与控制[J].当代经济研究, 2005 (04) :53-55.
5[5]金大卫.我国地方政府发债:制度根源、风险控制、法律规范[J].财政研究, 2010 (01) :27-29.
【债券发行】推荐阅读:
企业债券推迟发行11-06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流程11-07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11-28
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政策解读08-20
甘肃省2016年证券从业《证券发行与承销》: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核准试题07-27
证监会04-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201501110-23
第九章债券与基金的发行与承销第十一节、基金承销与上市推荐10-15
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10-17
债券价值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