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券推迟发行(共8篇)
企业债券推迟发行 篇1
企业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企业债券, 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 出现推迟发行或提前收回债券的情况。《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其应用指南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计量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的摊余成本、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本文主要利用实际利率法针对债券发行中的推迟发行、提前收回企业债券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
一、推迟发行债券的会计核算
企业债券原定发行日期可能因特殊的原因 (如预计市场利率会下降) 而推迟发行, 而原定付息日期、付息期限一般不会改变。对推迟发行债券进行会计核算的关键是: (1) 确定发行价格。债券推迟发行时, 其发行日价格应该比原拟价格高。因为付息日企业付息款金额没有变化, 但企业占用资金时间缩短, 债权人会少得到推迟期的实际利息。 (2) 利息调整在后续期间的分期摊销。可以利用企业债券溢折价摊销表进行摊销。当法定计息期和会计计息期不同时:先按复利方式在法定计息期进行摊销, 然后将每一法定计息期的摊销额在所属会计期间内按照单利的方式进行再分摊。
例1:某公司为了筹集流动资金, 原定于2007年1月21日发行两年期的年利率是9%的债券, 面值是10万元, 每年的7月21日和1月21日进行付息, 1月21日的半年市场利率是4%,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 企业推迟到5月21日发行, 试进行会计账务处理。
债券发行时, 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 所以债券发行时会是溢价发行 (因为企业承诺以后每期支付的债券利息比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多, 企业必然要以超过债券面值的价格来发行, 即溢价发行) , 企业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发行价格=债券面值×P/F (r, n) +每期支付的固定利息×P/A (r, n)
该公司2007年1月21日的发行价格=100 000×P/F (4%, 4) +100 000×9%÷2×P/A (4%, 4) =101 814.95 (元)
债券推迟发行, 且计息日和资产负债表日不是同一天, 属于半年计息一次的情况。
推迟到2007年5月21日的发行价格=1月21日发行的价格+推迟期的实际利息=101 814.95+101 814.95×4%×4÷6=104 530.02 (元)
若2007年5月21日发行成功, 作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104 530.02;贷:应付债券——面值100 000、——利息调整4 530.02。
企业债券溢价摊销情况如表1所示:
单位:元
根据企业债券溢价摊销表做账:
2007年7月21日会计分录为:借:财务费用1 357.53,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 142.47;贷:应付利息4 500。借:应付利息4 500;贷:银行存款4 500。
2007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借:财务费用3 604.89,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95.11;贷:应付利息4 000。
2008年1月21日会计分录为:借:财务费用450.61,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49.39;贷:应付利息500。借:应付利息500;贷:银行存款500。
2009年1月21日会计分录为:借:财务费用446.58,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53.42;贷:应付利息500。借:应付债券——面值100 000, 应付利息500;贷:银行存款100 500。
二、提前收回债券的会计核算
企业债券发行在外一段时间后, 可能由于企业无法再使用这项长期资金, 或者市场利率大大低于票面利率等原因, 企业要提前收回一部分发行在外的债券, 一方面减少利息支出, 另一方面还可以发行利率较低的新债券。
企业提前收回债券时, 一般要以高于面值的价格收回, 还要计算上次付息日至收回日止的利息和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 转销收回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和未摊销的溢价或折价等) , 收回债券发行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提前收回的债券, 一般处理步骤如下: (1) 计算上次付息日至收回日止的利息; (2) 计算上次付息日至收回日止的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3) 转销收回部分债券收回时点的账面价值; (4) 收回债券时发生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例2:某公司2007年1月1日发行面值5万元、票面利率10%、5年期的债券, 每年的7月1日和1月1日付息, 折价3 690元发行, 第三年9月1日以103%的价格提前收回1万元面值的债券, 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折价摊销。
先计算实际利率: (50 000-3 690) =2 500×P/A (r, 10) +50 000×P/F (r, 10) , 得到:r=6%。
企业债券折价摊销情况如表2所示:
单位:元
因为此债券在第三年的7月1日已经付息一次, 所以9月1日的利息费用应从7月1日算起, 有2个月的利息, 故利息费用为:47 780.4×6%×2÷6×1÷5=191.12 (元) 。
应付利息=10 000×5%×2÷6=166.67 (元)
折价摊销额=191.12-166.67=24.45 (元)
根据以上分析做账:借:财务费用191.12;贷:应付利息166.67,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4.45。
面值是10 000元的债券未摊销的折价为:2 119.6÷5-24.45=399.47 (元) , 收回债券时发生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会计分录为:借:应付债券——面值10 000, 应付利息166.67, 营业外支出532.8;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99.47, 银行存款10 300。
综上所述, 对于债券的延期发行和提前收回的会计核算问题, 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核算, 我们可以根据企业债券摊销表做出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摘要:企业债券推迟发行和提前收回是企业债券发行中的特殊情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 本文就这两种特殊业务的核算采用实际利率法举例说明。
关键词:债券发行,企业债券提前收回,企业债券推迟发行,实际利率
参考文献
[1].朱学义.中级财务会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林祖乐, 严美姬.谈实际利率法应用中的三个问题.财会月刊, 2010;5
[3].徐源, 吴婕芬.浅析企业债券推迟发行期间利息的会计处理.商业会计, 2010;2
企业债券推迟发行 篇2
发行人形成发债意愿并与发改部门预沟通→→证券公司尽职调查→→发行人内部审批程序→→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债券资信增级手段→→相关中介机构完成现场工作→→完成债券资信增级相关手续→→发行人和证券公司签订正式的公司债券承销协议→→证券公司和发行人一起完成组建承销团的工作,签订承销团协议→→以证券公司为主制作完成企业债券公开发行申请材料→→由所在地发改部门报市发改委→→获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发行核准→→向投资者初步询价,证券公司与发行人根据询价结果协商确定发行→→刊登募集说明书→→债券正式公开发行,机构投资者认购及销售网点发售→→债券募集资金到达发行人账户并验资确认,发行结束→向中央国债登记公司或证券交易所提出债券交易流通申请
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债券发行的相关规定:
A.证券法
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6000万元;
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
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
募集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债券的利率不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
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必须用于审批机关批准的用途,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和非生产性支出
B.企业债券管理条例
企业规模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符合国家规定; 具有偿债能力;
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发行企业债券前连续三年盈利; 所筹资金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
C.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
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类型企业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
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 最近三年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企业债券一年的利息;
筹集资金的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所需相关手续齐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应符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要求,原则上累计发行额不得超过该项目总投资的60%。用于收购产权(股权)的,比照该比例执行。用于调整债务结构的,不受该比例限制,但企业应提供银行同意以债还贷的证明;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的,不超过发债总额的20%; 债券的利率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 已发行的企业债券或者其他债务未处于违约或者延迟支付本息的状态; 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相关机构及其职责
I.发行人
提供债券发行所需真实、准确和完整的材料 配合各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 在主承销商的协助下,进行债券报批工作 积极与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沟通
II.主承销商
协调各中介机构开展尽职调查 牵头准备发行申请文件
进行债券市场调查,设计债券发行方案
协助发行人进行债券报批工作,促签发改委、人民银行和证监会 策划债券宣传方案,安排推介工作
组建承销团,领导承销团进行债券销售,并承担余额包销责任
III.信用评级机构
尽职调查,出具评级报告;发行完成后的跟踪评级
IV.会计审计机构
协助提供发行人三年报表;协助发行人完成尽职调查的财务部分
V.律师
企业债券推迟发行 篇3
关键词:企业债券 抵押担保 抵押权代理人 法律效力
抵押担保是目前国内企业发行债券的主要增信方式之一。实践中所采取的“先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再发行债券”的抵押担保模式,由于企业债券发行前债券持有人身份尚未确定,以“抵押权代理人”或者尚未确定的“全体债券持有人”名义进行抵押登记,存在被抵押登记部门拒绝或即使抵押登记部门予以办理,但抵押登记无效的潜在法律风险。那么,采用抵押担保的增信方式发行企业债券,在债券发行前就办理抵押登记是否可行?如果采取事前抵押登记,如何办理才能规避此类风险?以下笔者将结合工作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企业采用抵押担保方式发行债券的实践
(一)企业债券增信方式的演变
在2007年之前,企业债券发行的增信方式主要是由商业银行向债券持有人出具担保函,承诺对本期债券的到期兑付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1。
2007年10月12日,银监会颁布了《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银监发﹝2007﹞75号),其中规定“即日起要一律停止对以项目债为主的企业债进行担保,对其他用途的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信托计划、保险公司收益计划、券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其他融资性项目原则上不再出具银行担保;已经办理担保的,要采取逐步退出措施,及时追加必要的资产保全措施”。
2008年1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财金[2008]7号),明确指出“完善企业债券市场化约束机制,企业可发行无担保信用债券、资产抵押债券、第三方担保债券”。
随着上述文件的出台,国内企业发行债券的增信方式逐渐从原先较为单一的银行担保方式演变为包括无担保信用、第三方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财政增信等方式在内的多样化担保方式。
(二)企业债券抵押担保财产的类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规定,可以作为抵押担保的财产包括:(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二)建设用地使用权;(三)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六)交通运输工具;(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但考虑到抵押资产的价值波动率、变现成功率等因素,不是所有依法可以作为抵押担保的财产都会成为企业发行债券的抵押担保物。
目前实践中采用抵押担保方式发行债券所提供的抵押担保财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或/及其地上建筑物,这是最常见的抵押担保资产类型;二是海域使用权;三是采矿权。
(三)企业债券发行抵押担保的登记方式
目前企业发行债券采用的抵押登记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先发行债券再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1)在发行本期债券前,抵押人先出具《抵押资产承诺函》,承诺将明确的抵押资产用于为本期债券的本息偿付提供抵押担保,并在本期债券发行完毕后的一定期限内完成抵押资产登记手续。同时,抵押资产相对应的政府主管部门(比如:抵押资产是土地使用权的,其对应的政府主管部门为国土局)出具有关抵押资产抵押问题的书面说明,证明抵押人对抵押资产享有完整的权利,并同意为抵押人发行本期债券的抵押资产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2)发行人还要为本期债券发行聘请一家机构(一般为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作为抵押权代理人和抵押资产监管人,由发行人/抵押人与该机构签署《抵押担保协议》和《抵押资产监管协议》。
(3)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审批机构批准发行债券后,发行人开始发行本期债券,并在本期债券发行完毕后的规定期限内办完抵押登记手续。
采用这种方式,由于本期债券已经发行完毕,债券持有人身份已经明确,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就不存在法律障碍。
2.先办理资产抵押登记手续,再发行企业债券
由于企业债券发行前债券持有人身份尚未确定,采用这种方式发行企业债券,通常的做法是:
发行人先行为本期债券聘请一家抵押权代理人和一家抵押资产监管人(抵押权代理人和抵押资产监管人一般为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可为两家不同机构,也可为同一家机构),由抵押人与抵押权代理人签署《抵押担保合同》,约定:抵押人应当在本期债券发行之前与抵押权人办理完成抵押资产登记手续,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双方应按照抵押登记机构的要求及时提供相关登记资料及文件。抵押登记机构就《抵押担保合同》项下资产抵押登记核发的他项权利证书或其他抵押登记证明文件的正本原件由抵押权人保管。在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审批机构批准发行债券后办妥资产抵押登记手续,再按照发行计划发行债券。
采用这种方式,由于本期债券尚未发行,债券持有人身份尚未确定,因此,存在被抵押登记部门拒绝办理抵押登记的潜在风险。
先办理抵押再发行债券的抵押担保效力分析2
(一)抵押权代理人代表尚未确定的全体债券持有人登记成为抵押权人的法律效力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物权法定主义原则。《物权法》第五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第六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物权法定主义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物权的种类和内容是由法律规定的。二是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因此,作为物权种类之一的抵押权,它的设立只能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凡是与法律规定不符的抵押登记,都面临着抵押担保设立无效的潜在法律风险。
nlc202309051218
《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物权法》上的抵押权项下的当事人只有“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并没有“抵押权代理人”这一概念。换句话说,“抵押权代理人”并不属于《物权法》上抵押权的内容。同时,目前我国还没有成立办理抵押登记的统一机构,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抵押登记散布于各个主管机构,涉及的抵押登记规定散见于《房屋登记办法》(建设部令第168号)、《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30号)、《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国海发[2006]28号)、《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试行)》(林计发[2004]89号)等。尽管抵押登记部门不同,但抵押登记时都要求提交抵押合同,明确抵押权人。由上可见,《物权法》项下的抵押权的成立要件之一就是抵押权人的身份必须是确定的。
对于采用先办理资产抵押登记再发行债券的方式发行的债券,由于债券持有人的具体身份是在债券发行后才能确定,为了能在债券发行之前完成抵押登记手续,通常由抵押人在本期债券发行之前与抵押权代理人办理抵押资产登记手续,抵押权代理人成为抵押登记证书上的“抵押权人”,或者抵押登记证书的“抵押权人”一栏直接填写为“全体债券持有人”。同时,由发行人/抵押人与抵押权代理人签署《抵押担保合同》,约定凡通过认购、交易、受让、继承、承继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并持有本期债券的投资者,均视同自愿接受抵押权代理人代为办理抵押资产登记手续的约束。
尽管上述先抵押登记后发行债券的操作流程设计得十分详尽,但在抵押权人不确定的情况下以“抵押权代理人”或者尚未确定的“全体债券持有人”进行抵押登记,显然不符合《物权法》有关抵押权的规定。基于物权法定主义原则,这种资产抵押将面临被依法认定为无效的潜在法律风险。
(二)在债券发行成功后,先前办理的抵押登记能否在未经变更登记的情况下直接对全体债券持有人发生法律效力
如前所述,在债券持有人(抵押权人)不确定的情况下,先由债券发行人(债务人)与其选定的抵押权代表人签订相关的抵押担保合同,并将相关抵押资产登记在该抵押权代表人名下,不符合《物权法》的相关规定。一旦债券发行成功,债券持有人的身份得到确认。那么,上述抵押登记存在的法律瑕疵能否在债券持有人身份明确的情况下自动得到弥补修正?《物权法》、《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等法律对此问题都没有进行明确规定。
笔者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曾经在《物权法》实施前,通过相关司法解释以及审判实务认可了当事人可以通过事后非变更抵押登记的补正措施来弥补先前抵押登记中存在的法律瑕疵问题。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以尚未办理权属证书的财产抵押的,在第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能够提供权利证书或者补办登记手续的,可以认定抵押有效。”这表明目前我国最高审判机关认可通过事后补办权利证书的方式直接弥补先前抵押登记中存在的抵押物无权属证书的法律瑕疵。
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国农业银行昆明市官渡区支行诉昆明策裕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及张锦、张行借款担保合同纠纷上诉案”[ (2000)经终字第224号]和“甘肃荣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兰州办事处借款合同纠纷上诉案”[(2005)民二终字第64号]中,也都认为抵押人在未办理产权证的情况下将房产抵押登记给抵押权人,但事后取得抵押房产产权证的,抵押有效,无须再行补充办理抵押变更登记手续。
上述司法解释以及审判案例所体现出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审判精神,是否意味着抵押登记中存在的任何法律瑕疵问题,当事人都可以通过事后采用非变更登记的补正措施来弥补?对此,笔者持否定态度。
上述司法解释以及审判案例都是发生在《物权法》实施前,相关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抵押权应当以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为准。而且上述司法解释及审判案例中的抵押财产所指向的对象都是确定的,只是在抵押登记时还未办理权属证件而已。然而,《物权法》出台后,明确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根据这一法律规定,只有登记在不动产登记簿上的内容,才具有抵押权的效力。在采用先办理资产抵押登记手续,再发行本期债券方式发行债券项目中,抵押物的权属都是清晰、无权利瑕疵,通常情况下相关权属登记部门还会配合出具相关文件用以证明抵押物的权属状况。唯一存在的法律问题就是抵押登记簿上的抵押权人身份尚无法确定。这与上述司法解释以及审判案例所对应的背景不同。明确的“抵押权人”是抵押权项下的最为基础的一项权利内容,抵押权人身份不确定,抵押权的法律效力无从谈起。由于债券发行前办理的抵押登记中,债券持有人身份尚无法确定,抵押登记簿中并没有记载明确的债券持有人的身份信息,因此,即使债券发行成功后,债券持有人的身份得到确认,在未补充办理抵押变更登记手续,将债券持有人的身份信息记载于抵押登记簿的情况下,先前办理登记的抵押权并不能直接对债券持有人发生效力。只有补充办理抵押变更登记手续,将全体债券持有人的姓名/名称记载于抵押登记簿,抵押权才会对全体债券持有人发生法律效力。
然而,对于采用先办理资产抵押登记手续,再发行本期债券的情况,根据其他公开披露的企业债券发行文件及后续信息披露文件,笔者尚未查阅到有关债券发行成功后债券持有人补充办理抵押变更登记的信息,这不得不说是种遗憾。
债券发行前无法先行办理抵押登记问题的解决途径
企业债券发行方案设定为采用先办理抵押登记再发行债券的方式,一般是基于债券发行后兑付的安全性考虑。毕竟,如果先发行债券再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在债券发行完毕后至抵押登记手续办理完成的这段时间内,债券持有人持有的债券实际上处于一种无担保信用的境地。一旦该期间发生意外情况(比如:发行人或者抵押人发生债务纠纷,拟抵押资产被第三方债权人申请诉讼保全;又如:抵押资产因意外情况灭失损毁,等等),将导致本期债券发行的前提条件(抵押担保)无法实现,那么,债券的兑付就存在较大风险。
为了避免因无法先行办理抵押登记而影响债券顺利发行的情况,笔者建议考虑采用下列两种变通方式:
(一)将原计划作为抵押登记的资产抵押给第三方担保公司,由第三方担保公司为债券发行提供保证担保
这是一种法律关系比较清晰的抵押担保变通方式,具体是由第三方担保公司为发行人发行债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增加信用等级,作为担保条件,将原计划作为债券发行抵押担保的抵押资产转为抵押给第三方担保公司,作为反担保。由于第三方担保公司作为抵押权人,身份是明确的,因此,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不存在“抵押权人”身份不明确的法律障碍。
(二)第三方担保公司提供过渡性阶段担保
为了避免在债券发行完毕后至抵押登记手续办理完成期间,债券持有人持有的债券实际上没有担保信用而引发的潜在法律风险,在抵押登记部门不同意在发行债券之前先行办理抵押登记的情况下,可考虑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为上述过渡期提供过渡性阶段担保。一旦抵押登记手续办理完成,第三方担保公司的阶段担保责任就可解除。然而到目前为止,笔者尚未查阅到已经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券项目中有采用这种阶段性担保方式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变通方式都会额外增加发行人的发行成本。第三方担保公司为发行人发行债券提供担保,需要向发行人收取一定金额的担保费用。这是发行人必须要权衡的一个问题。
注:
1.也有例外情形。2006年6月份发行的2007年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亿元10年期企业债券是国内首单以资产抵押为发债担保的企业债券。在本期债券中,建行承担了抵押资产监管和偿债专户监管的职责,成为国内首家提供此类服务的商业银行。
2. 基于目前我国企业债券抵押担保资产类型主要是房屋等不动产物权以及建设用地使用权、采矿权、海域使用权等用益物权,因此,本文只围绕需要办理抵押登记才设立抵押权的抵押资产类型展开讨论。对于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即设立的其他抵押资产类型,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作者单位:福建建达律师事务所
责任编辑:印颖 孙惠玲
企业债券推迟发行 篇4
一、企业推迟发行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
企业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债券,而企业债券原定发行日期可能因特殊原因(比如预期市场利率会下降等)推迟发行;企业推迟发行债券时,原定付息日期、结息期限一般不变。企业债券的发行价格取决于发行时的行情。当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时,企业债券按票面金额发行(或称平价发行);若市场利率低于债券票面利率,企业要以超过债券面值的价格来发行,即溢价发行;相反,若市场利率高于债券票面利率,企业只能以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发行,即折价发行。
二、推迟发行债券利息的产生及会计处理方法
当企业推迟发行债券时,自原定发行债券日期开始直至企业实际成功发行债券期间产生了推迟发行债券的利息,该利息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进行处理,笔者以下论述了两种处理方法,即分期摊销处理法和一次核销法。为简化计算,本文选择了企业平价发行债券的情况进行处理。
(一)分期摊销法
例:企业为筹集流动资金原定1月1日(当日市场利率10%)发行3年期总面值80 000元,票面利率10%的长期债券,因故推迟到3月1日发行,每年1月1日与7月1日付息,3月1日发行成功,所收款项存入银行(发行价精确到元)。确定步骤如下:
1. 推迟发行期间产生的债券利息
推迟发行期间产生的债券利息=债券面值×实际利率×推迟发行期间/会计期间=80 000×10%×2/12=1 333(元)
2. 推迟发行价格的确定
3月1日发行价格=80 000+1 333=81 333(元)
3月1日发行时会计分录如下:
3. 计息及摊销利息调整
(1)实际利率的确定。由于债券推迟发行,导致债券的发行价格与其面值产生了差异,即债券推迟发行期间产生的利息。根据会计准则规定,这部分利息在对债权进行初始计量时记入了“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这部分利息调整额应该在债券的存续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实际利率可由下列等式反推计算:
企业债券发行价格=债券面值×[1÷(1+市场利率)n]+债券面值×票面利率×{1-[1÷(1+市场利率)n]÷市场利率}
公式中,n:表示债券在全部期限内的计息次数,例题中,3年期债券,每年付息2次,则n=6;市场利率:表示计息期限的利率,如当年市场利率为1 0%,每半年付息一次,则市场利率=10%÷2=5%。相关数据代入公式,则:
80 000×[1÷(1+i)3]+80 000×5%×{[1-1÷(1+i)3]÷i}=81 333
解得:实际利率i=4.68%
(2)计息、摊销利息调整。
7月1日计息时会计分录如下:
以后各年度继续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方法同上。
(二)一次核销法
即企业成功发行债券时,先将由于推迟发行债券产生的利息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在第一次付息时和该付息期限内剩余时间产生的利息一并核销掉。仍以前例为例。
1. 推迟发行期间产生的债券利息。
推迟发行期间产生的债券利息=债券面值×实际利率×推迟发行期间/会计期间=80 000×10%×2/12=1 333(元)
2. 推迟发行价格的确定
3月1日发行价格为=80 000+1 333=81 333(元)
3月1日发行时会计分录如下:
3. 计息并一次性核销利息调整
(1)7月1日计息时会计分录如下:
(2)一次性核销利息调整时分录如下:
此时,由于推迟发行而产生的利息已经处理完毕,以后处理与平价发行债券处理相同。
企业债券推迟发行 篇5
一、责任单位
沅陵县发展和改革局财贸外经股
二、责任人
财贸外经股
三、初审依据
1、《公司法》
2、《证券法》
3、《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国务院第121号令)
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企业债券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财金[2004]1134号)
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财金[2008]7号)
四、申报条件
企业向管理部门申请发债初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类型企业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不包括少数股东权益)的40%;最近三年可分配利润(净利润)足以支付企业债券一年的利息;筹集资金的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所需相关手续齐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应符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要求,原则上累计发行额不得超过该项目总投资的60%。用于收购产权(股权)的,比照该比例执行。用于调整债务结构的,不受该比例限制,但企业应提供银行同意以债还贷的证明;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的,不超过发债总额的20%;债券的利率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已发行的企业债券或者其他债务未处于违约或者延迟支付本息的状态;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五、申报材料
企业向管理部门申请发债初审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1、发行人关于本次债券发行的申请报告;
2、主承销商对发行本次债券的推荐意见(包括内审表);
3、发行企业债券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债券资金用途、发行风险说明、偿债能力分析等;
4、发债资金投向的有关原始合法文件;
5、发行人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连审)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如有担保人的,须提供担保人最近一年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
6、企业(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企业(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摘要;承销协议;承销团协议;第三方担保函(如有);资产抵押有关文件(如有);信用评级报告;法律意见书;
7、发行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中介机构从业资格证书复印件;本次债券发行有关机构联系方式;其他文件。
六、办理程序和时限
(一)县属企业将申报材料报送县发展和改革局办公室,办公室登记后,转送财贸外经股承办。
(二)承办人确认申请文件和材料齐全后, 报市发改委转报省发改委呈报国家发改委核准。
(三)办理期限为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
七、监督检查
(一)建立完善岗位分工责任制和股务会制度,股室内部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自检自查。
(二)局机关有监督检查职能的部门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接受人大、政协等方面的监督检查,通过公开公示的形式接受社会监督。
(四)县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对本制度的执行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八、责任追究
(一)过错责任内容
行政审批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有下列过错情形之一的,必须追究责任:
1、对符合条件的申报项目不予受理的;
2、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准予核准或者超越法定职权核准的;
3、违反法定程序做出核准的;
4、不按法定期限办理的;
5、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6、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者接受他人财物的;
7、私自泄漏申请单位项目信息的;
8、其它过错行为的。
(二)责任主体认定
行政审批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故意违规、违法办理或者因过失造成严重后果的,按下列条款确定责任:
1、承办人故意违规、违法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2、二人以上共同行使职权造成过错的,主办人承担主要责任,协办人承担次要责任,共同主办共同承担全部责任。
3、股内集体讨论决定的行为出现过错的,股长为责任人。
4、行政行为经有关领导批准出现过错的,应追究批准人的领导责任。
(三)追究形式
1、股以下(含股级)有关责任人违反本规定,情节较轻的,由局机关纪检监察机构责令改正,进行诫勉谈话或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依法给予相应处分,并调离现有工作岗位,一年内不得从事与该岗位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工作。
2、副局级以上有关责任人违反本制度的,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企业债券推迟发行 篇6
关键词:实际利率法,推迟债券发行
《2010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规定, 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 应当自首次执行日起改按实际利率法进行计量, 并在随后的会计期间采用摊余成本计量。很多情况下, 企业会由于各种原因, 使得准备发行的债券无法及时发行。此时, 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和债券溢折价的摊销比较复杂。
一、企业推迟发行债券价格的确定
债券的价值等于债券投资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 即债券本金和利息的现值, 因此, 在确定债券发行价格时, 应计算债券在各个付息期的利息和到期时本金的现值。根据债券的票面利率和实际市场利率, 债券可分为溢价发行、折价发行和平价发行。企业由于某些特殊原因, 致使债券推迟发行, 此时债券的价格应为债券正常发行时的价格加上推迟发行期间债券的实际利息。
例:某公司原定20X1年1月1日发行5年期, 利率9%, 面值为10万元的债券, 每年7月1日和1月1日付息。市场利率为8%。但由于某些原因, 公司决定该债券推迟至5月1日发行。用实际利率法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解析:假设按原计划1月1日发行的价格为P, 每年7月1日和1月1日应付利息=100 000×9%×1/2=4 500 (元) , 则发行价格P=100 000/ (1+4%) 10+4 500/ (1+4%) +4 500/ (1+4%) 2+4 500/ (1+4%) 3+4 500/ (1+4%) 4+4 500/ (1+4%) 5+4 500/ (1+4%) 6+4 500/ (1+4%) 7+4 500/ (1+4%) 8+4 500/ (1+4%) 9+4 500/ (1+4%) 10=104 055 (元) 。
推迟债券发行的价格=发行价格P+推迟期的实际利息=104 055+104 055×8%×4/12=106 829.80 (元)
会计处理为:
二、企业推迟发行债券溢折价的摊销
企业成功发行债券之后, 应按实际利率法, 在随后的会计期间采用摊余成本计量, 摊销发行债券时的溢折价。
1. 承上例, 20X1年7月1日计息, 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溢价的会计处理见表1。
单位:元
当20X1年7月1日摊销债券溢价时, 要注意实际利息=104 500×4%×2/6=1 387.4 (元) 。很多会计人员认为实际利息=106 829.80×4%×2/6=1 424.40 (元) , 但是, 由于106 829.80中包含了1-4月份的利息, 如果再用106 829.80×4%×2/6则为复利计算, 这体现了真实占用投资者的资金。会计处理为:
2.20X1年7月1日付息时的会计处理为:
3. 以后各期溢价摊销的会计处理为:
借记“财务费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其中, 金额为溢价摊销表中的对应金额。由于在计算时存在小数误差, 因此, 最后一期的溢价摊销额等于上期未摊销溢价, 应采用倒挤的方法。
4. 收回债券时的会计处理为:
参考文献
企业发行债券核算的探讨 篇7
一、公司债券的发行
企业发行的超过一年期以上的债券,构成了企业的长期负债。公司债券的发行方式有三种:面值发行、溢价发行、折价发行。企业应设置“应付债券”科目,并在该科目下设置“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核算应付债券发行、计提利息、还本付息等情况。
企业按面值发行债券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如果是溢价或折价发行则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票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二、利息的核算
利息调整在债券存续期间内可以采用直线法或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应付债券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应付债券在债券存续期间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债券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一)平价发行债券利息的确认
企业平价发行债券时,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名义利息与实际利息相等。企业应按照这个相等的金额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对于分期付息的债券)或者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对于到期一次付息的债券)。
(二)溢价发行债券利息的确认
企业溢价发行债券时,在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名义利息大于实际利息,应按照实际利息的金额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科目,按照名义利息的金额贷记“应付利息”或“应付债券——应付利息”科目,将二者的差额(即债券溢价的摊销)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例1:2005年12月31日,A公司经批准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50 000 000元,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票面利率为年利率6%。假定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5%。A公司该批债券实际发行价格为52163500元。
A公司根据上述材料,采用实际利率法和摊余成本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尾数调整
1.2005年12月31日发行债券时:
2.2006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费用时:
2007年、2008年、2009年确认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同2006年。
3.2010年12月31日归还债券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费用时:
(三)折价发行债券利息的确认
企业折价发行债券时,在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名义利息小于实际利息,应按照实际利息的金额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按照名义利息的金额贷记“应付利息”或“应付债券——应付利息”科目,将二者的差额(即债券折价的摊销)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例2:B公司于2006年12月31日发行面值为500000元,期限为4年的债券。该债券的票面利率为6%,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8%。B公司该批债券实际发行价格为466860元。
在债券发行期间,B公司应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每期的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计算过程如下表:
单位:元
*尾数调整
*尾数调整
1.2006年发行债券时:
2.2007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费用时:
2008年、2009年、2010年确认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同2006年。
3.2010年12月31日归还债券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费用时:
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三、债券的偿还
企业债券推迟发行 篇8
绿色债券,是指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发行者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而且募集资金的最终投向应为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所谓绿色项目,就是那些气候、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项目。通常来说,绿色债券是指任何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
绿色债券来源于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发行的气候意识债券,并规定募集资金只能用于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项目。之后几年,欧洲复兴银行等其他多边机构纷纷效仿,推出了以环境为主题的债券,最初主要针对由于汇率政策而对外币债券感兴趣的日本投资者和来自北欧的气候友好型投资者,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需求与日俱增,在2010年成立了绿色债券的投资基金,专用于绿色投资,而债券的发行也更加针对主流投资者。
在2007-2012年的这6年间(图1),全球信贷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很小,仅约100亿美元,但近年来,绿色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展势头良好:从2013年开始,整个市场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截止到2015年,绿色债券的全球发行量已经达到418亿美元,这其中大部分由国际金融机构发行。根据气候倡议组织(CBI)2015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发行的绿色债券40%来自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但随着市场发展,企业展现出了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发行了约35%的绿色金融债。在投资者方面,则仍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但个人投资者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市场也从欧洲向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亚太地区扩张。
近年来,绿色债券的增长主要由新兴市场的政策驱动。目前为止,公司企业、开发银行和地方政府等都已成功发行过绿色债券,并且众多机构投资者和散户也被吸引积极购买,市场反响良好。
绿色债券的中国发展之路
绿色债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债券起步较晚。2007年,中国银行业开始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发布了初步的绿色信贷指引。直到2012年,较为详细的绿色信贷指引才发布。在此基础上,中国银监会于2013年发布了《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该表规定了11个“绿色信贷”环境投资种类。201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牵头的绿色金融工作小组发表了《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报告,提出了构建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等市场和工具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了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并将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015年12月22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2015版)》,明确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的界定和分类。
在发行上,中国的第一支绿色债券是在2014年5月8日,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14核风电MTN001”,为我国首单“碳债券”。2015年7月16日,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发行了中国首只绿色债券,并由国际专业第三方机构DNVGL进行了认证。2015年10月13日,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总规模10亿美元的3期双币种绿色金融债,成为我国金融机构在海外市场发行的首支绿色债券。2016年1月27日,浦发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200亿元绿色金融债,成为我国债券市场首支“贴标”绿色金债。
中国绿色债券的市场特点
就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而言,按不同的发行主体,及其对应的不同监管机构、不同政策划分,主要有绿色金融债、绿色公司债和绿色企业债三类。由央行监管,照央行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执行的,以金融机构作为发行主体,所发行的在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的是绿色金融债,是目前国内发行体量最大的绿色债券品种。而由证监会审批,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绿色公司债则占比较少。数量更少的是由发改委监管、可同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绿色企业债,目前数量不多。
从绿色债券发行的项目门类来看,目前主要涵盖环保水务、江河湖泊治理、轨道交通、新能源、运输、材料、公用事业、技术硬件与设备、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汽车等。其中以铁路交通为代表的清洁交通、污染防治债券数量占比较大,据统计已超过发行总数的一半。此外,中国绿色债券的计价方式目前主要以人民币为主,占比九成以上,其余少量以美元计价,在境外发行。
绿色债券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虽然中国目前正在面临工业化进程开始以来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但这也意味着绿色投资领域有巨大的空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其报告中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关键词来概括中国的发展理念,并将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关系全局的深刻变革联系在一起进行阐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了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构建推动和促进全方位创新的政策共识,并将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在债券发行环节上,相关部门与机构也是“大开绿灯”:发改委在《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中明确提出,在同等情况下,绿色债券比照“加快和简化审核类”债券审核程序,同时在募集资金占项目总投资比例、发债规模核定标准上放宽要求,并在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引导、拓宽担保增信渠道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而上交所则专门设立绿色公司债券申报受理及审核“绿色通道”,提高绿色公司债券上市预审核或挂牌条件确认工作效率。这些措施无疑将进一步提高相关主体发行绿色债券的积极性。
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和资本市场的认知加深下,绿色债券的市场规模实现了高速增长。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已发行58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占全球发行量的30%。下半年绿色金融债的发行还在提速,7月已发行400亿元,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3000亿元,在全球发行量中将占到半壁江山。根据CBI(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发布的气候债券年度报告(中文版)《债券与气候变化:市场现状报告2 0 1 6》显示,中国以2 4 6 0亿美元的发行存量成为气候相关债券的最大发行国(图2),占全球总量的36%。人民币也成为最主要的气候相关债券的发行单位。
由此可见,中国绿色债券虽起步较晚,但其规模在中国呈几何式膨胀,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船舶企业与绿色债券
船舶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意义
实际上,自《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内河船型标准
化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和《2014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等政策落地以来,我国船舶造修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绿色债券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对于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的船舶企业融资需求端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根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编制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的相关说明,与船舶制造行业息息相关的节能技术改造、交通运输(船)资源在线集成系统建设运营、风力发电设施建设运营等被明确认定为绿色产业项目,上交所2016年3月发布的《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也以此为公司债募投项目的绿色属性认定标准;无独有偶,国家发改委也于2016年2月发布《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明确了“包括节能环保重大装备、技术产业等”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将成为发行绿色债券的重点支持对象,而船舶造修升级无疑应是其中的重点内容。那么具体而言,船舶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有何重要意义?
首先,绿色债券拓宽了船舶企业的融资渠道。实际上,船舶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并长期依赖于信贷融资等间接融资方式,融资渠道单一,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的当下,这一资金需求端的困境则显得尤为突出。而绿色债券的出现则拓展了船舶企业为绿色重点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直接融资渠道。与此同时,《指引》还鼓励绿色项目采用绿色债券与专项建设基金相结合、“债贷组合”等组合融资方式,无疑撬动了更多的资金杠杆来满足船舶企业的资金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于普通债券而言,绿色债券具有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资金投放更为安全,其募投项目能更好地满足长期、可持续的投资需求,这些投资特点与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公益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理念与要求更加符合,无疑将极大地拓展债券投资者范围,丰富船企的融资渠道。
其次,绿色债券有助于船舶企业维持财务健康。船舶企业历来具有债务杠杆较高、财务压力较大的特点,而相对较短的信用贷款期限并不能支撑期限较长的投资项目,导致了“短贷长投”的困境,因此财务风险一直都是无法回避的话题。绿色债券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船企可以选择发行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中长期绿色债券用以支持一些中长期的绿色项目,很好地改变了融资端与投资端期限错配的窘境,缓解了债务偿还压力;另外,对于那些信用良好、发行利率较低的高信用船舶企业来说,发行绿色债券可以置换高成本债务,显著降低存量债务的融资成本与相关财务负担。而未来可能的如贴息支持、较低的投资门槛、优惠的税收相关补贴等优惠政策的落地,或将进一步降低船舶企业的财务成本,利于维护船舶企业的财务健康。
再次,绿色债券的创新属性提高了船企融资的灵活性。船舶企业的投资项目普遍具有规模大、期限长和阶段性资金回流的行业特点,传统融资的定期还本付息模式实际上面临着挑战。绿色债券则充分体现了发行方案的创新与灵活性,发债企业可根据项目资金回流的具体情况,科学设计绿色债券发行方案。《指引》支持绿色债券发行企业合理灵活设置债券期限、选择权及还本付息方式,用以有效地匹配募投项目的现金流特点。与此同时,绿色债券募集资金还可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营运资金,这也为船舶企业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保证了资金融通的灵活性。
更为重要的是,绿色债券有利于引导船舶行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高效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常态时期,绿色债券的发行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对绿色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监管部门对于绿色债券发行的“大开绿灯”,会促使船舶企业将更多的募集资金投向相关绿色产业与绿色项目,引导绿色债券资金的流向,从而促进整个船舶行业借助绿色产业与项目的“上马”来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
船舶绿色债券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强船舶行业统筹与规划。船舶行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无疑具有丰富的绿色内涵,未来也将成为绿色债券募投资金的重点投向,因此船舶企业或将在绿色债券发行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今,绿色债券方兴未艾,船舶业如能加强整个行业层面的统筹规划,积极储备行业优质“项目池”,制定相关自律行规,建立完善定期的行业建设项目披露机制,形成行业合力,不仅有助于各类投资者更加了解船舶行业的属性,改变信息不对称情况,而且有利于从行业高度寻求有靶向性的政策支持,调动船舶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投资建设项目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力地促进船舶行业的转型升级。
大力培育绿色融资第三方鉴证机构。与普通债券相比,绿色债券具备了更强的信息透明度,显著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利于发行企业降低发展成本。但目前来看,对发行主体的信息披露要求应更为系统、客观和具体,这就需要市场培养一批数量和质量兼具的第三方鉴证机构,以其专业的视角对绿色债券发行的事前评估、募投资金用途的事中监控和还本付息后的事后评价进行系统而科学的鉴证,让资本市场、投资者、监管层知晓,真正推动绿色债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企业债券推迟发行】推荐阅读:
广西企业债券06-08
企业债券二级市场06-19
企业债券会计处理07-13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流程11-07
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政策解读08-20
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难点与对策06-07
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对策选择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