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差公式》观课评课(精选6篇)
《平方差公式》观课评课 篇1
《平方差公式》观课评课
我有幸观赏到王静老师一堂精彩的新授课——《平方差公式》。下面就此节课提出一点本人浅显的见解,望老师们批评指正。
首先,本节课一开始直接引出本节课内容,非常自然,并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目标明确,突出了目标的引领作用.学生能围绕目标参与学习,乘法公式的引入,使学生既复习了多项式的乘法运算,又形象直观地理解了乘法公式的内在实质。
其次,在平方差公式认识和验证阶段,王老师在教学设计方面打破了教材原来的安排,把第二课时中的几何解释融入第一课时。先让学生从代数的角度入手,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知识,推导出平方差公式,紧接着从几何角度加以解释,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之后,设计了一个“寻找a,b”的环节,通过这个练习进行难点的突破。引导学生反思练习过程,得出“谁是a,谁是b,并不以先后为准,而是以符号为准”这一结论。紧接着给出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从代数、几何两个角度证明平方差公式,但是从哪个角度入手,有利于知识的衔接,便于学生理解。最终决定让学生猜想结论,再用代数和几何两种方法加以探究和证明,符合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贯穿于这节课的始终。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这样大大提高了这节课的效率。
最后,在平方差公式的应用阶段,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点拨为主的教学。对于公式的性能严格要求学生理解,课堂内的练习量、内容及安排上恰当好处,有基本运用公式,有变式运用公式,也有适当的加深应用,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的课件给教学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课堂中王老师语言清晰,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基本功好。
然而,再完美的课堂也有些许不足之处,给王老师提一些小建议望共同学习:一是引入部分,如果可以先设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猜想,归纳,这样来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二是王老师在介绍公式结构特征时,只说“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只有符号不同”.对于课本中的公式文字说明是“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的理解:公式中“a,b不仅表示一个数或字母,还可以表示代数式”。但这里说的是“两数”,原因是所有的规律最初都是在具体的数字中发现的,然后才推广到字母。所以这里说的数不再是具体的数,而是代表一个整体。王老师未能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出特征,以致学生在完成例题和练习题的过程中,对在运用公式之前需要变型的题型,频频出错。三是在验证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时,让学生大胆上黑板演示过程繁琐,缺乏精炼,直观,不能让大部分学生弄懂。如果能让学生起来分享自己的看法,老师利用PPT直观演示出来,同时给出恰当准确的解释,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平方差公式》观课评课 篇2
一、基于学生视角观课评课的意义
众所周知,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教师课堂上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该指向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有效达成。教师讲得再精彩, 如果讲台只是其个人表演的舞台, 教学成为了教师一种独舞, 学生最终沦为观众或看客, 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令人遗憾的是, 当前我们的观课评课大多围绕教师打转转, 把目光聚焦在教师的个人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等方面。当我们过度关注教师单方面的行为, 必然会忽视对学生的观照与审视。教师精彩演绎容易遮蔽我们的眼睛, 让我们误认为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就是有效教学。殊不知, 抛开学生的教学, 再精彩也不过是镜花水月。教师观课评课时心中始终要牢记一点: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 教师永远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因此, 我们观课评课除了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外, 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 把目光聚焦在学生身上。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更好地审视教师的教是个人才艺的展示抑或是“作秀”, 还是着力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当观课评课真正落脚于学生的学时, 我们才能看清教师的教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 洞察学生的学是否有效, 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反观教师的教学行为, 固化优点, 改进不足, 观课评课才能起到提升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的作用。
二、基于学生视角观课评课的路径
确立了学生视角, 我们在具体的观课评课活动中才会有的放矢, 把目光聚焦在学生的“学”上。
(一) 观课重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处的“学”并非指传统意义上的学, 而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首先, 看学生在课堂上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接受, 是否有饱满的情绪, 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是全员参与, 还是部分学生甚至是几个尖子生参与, 特别要注意是否有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其次, 看学生能否主动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是否善于合作探究、乐于交流表达, 是否有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 敢不敢怀疑书本、对教师的答案说“不”;再次, 看学生朗读是否到位有感情, 练笔时学生是否开得了头, 有没有下不了笔的情况, 甚至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情况, 问问学生出现状况的原因, 便于分析课例;最后, 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 既要看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达成, 还要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所收获, 更要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获得熏陶与发展。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 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 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素养。
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倡导观课要关注学生, 并非就不关注教师, 而是强调学生是关注的重点, 观注教师的“教”是否有助于学生学得快乐, 学得轻松, 学得有效。
(二) 评课视角聚焦学生的学习效果
笔者注意到, 我们评价一节课往往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衡量。“××老师基本功扎实, 普通话标准, 教态自然, 有亲和力。”“教学目标适合, 教学流程清晰, 板书设计巧妙。”“教师对文本把握不到位, 课堂上关注自己教学过多。”诸如此类的评价语言, 我们并不陌生。综观平时的评课, 不难发现学生被我们遗忘了。按理说, 评课时学生不应该缺席, 因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最有发言权。教师的评课以及在课堂上的观察有可能蒙蔽了我们的眼睛, 导致我们对课堂教学效果误判, 与真实的教学实际相去甚远, 甚至大相径庭。
某教师在笔者班级上了《西门豹》。次日, 走进教室, 学生叽叽喳喳, “昨天我们好紧张哟!”“我举了三次手, 老师都不叫我。”“老师, 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官绅巫婆抓起来杀了得了?”“我写话还没有完成, 老师就叫停了。”听着学生的话语, 笔者不禁想起昨天评课现场老师们的发言, “教师关注学生。”“写话设计很好, 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 又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显然我们看到的与学生实际学习状态有所偏差。因此, 评课不仅评教师怎样教, 更为重要的是要评学生怎样学, 学的效果如何?
倘若我们在观课时关注了学生的学习, 那么评课时自然会从学生角度去评。以某教师执教《西门豹》为例, 笔者注意到该教师让学生自由读4至10自然段, 开始时书声琅琅, 两分钟后读书声稀稀拉拉, 读书的几个学生见其他同学没读了, 也打住了。写话环节, 有的学生下不了笔, 有的学生刚写一排, 教师就叫停笔。坐在最后一排两个学生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 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都为很多观课教师所忽略。透过学生课堂上的表现, 我们可以看出, 教者注重让学生朗读, 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用心读, 而是浮在文字表面, 难以走进文本, 触摸文字背后的意思, 所以不能理解西门豹这样做的用意所在。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采取自由读、小组读、默读等形式反复在字里行间里穿梭, 学生的感受会多一些, 体验会深一点, 交流时就不会找不到话说。这样的朗读才扎实。写话环节, 教师对学情估计不足, 预设不充分。教师让学生从被救的新娘、老人、没被杀头的官绅、巫婆中选择一种角色, 想对西门豹说什么?部分尖子生找得到话来写, 而中下水平的学生可能就下不了笔。教师如能为这部分学生搭一个梯子, 出示一个例句开启学生思维, 让他们依葫芦画瓢, 这样会降低写话难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另外, 教师对学生写话的评价不具体, 缺乏指向性, 没有指出写话好在哪里, 不足在何处。也没有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试着让学生修改。这样学生不知道好在哪, 不好在什么地方, 所以不仅没有知其然, 更无法知其所以然。
我国新型观课评课方式简述 篇3
【摘 要】目前传统的观课评课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内的专家教授和一线教师研究出的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视频切片式”“追问式”“同步互动式”“复盘式”以及“课堂观察LICC范式”,以望观课评课的有效性能落到实处。
【关键词】视频切片式 追问式 同步互动式 复盘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
观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水平,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当前学校的评课活动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观评课活动缺乏专业的听评课技术的引领,听课老师不清楚听课的目的,不知道要研究的内容,观评课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效果欠佳;评课老师的评价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触及教学深层次的专业问题,不能触及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或者仅仅是只提意见,不提建议。评课的结果很难对教师的成长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形式,确保课堂教学观评课的功能能够落到实处,国内的一些专家教授和一线教师研究出了几种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视频切片式”观课评课、“追问式”评课、“同步互动式”观课评课、“复盘式”评课、“课堂观察LICC范式”。这些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肯定,这对于改进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我国新型听评课模式简述
1.1 “视频切片式”观课评课方式
2006年下半年,上海市教委推出了862节录像观摩课[1]。在进行完一轮评课活动之后,为了能最大效能地发挥观课评课的功能,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成立的视频案例项目开发研究小组开发出了观课与评课的视频切片分析系统平台,成为“视频切片式”观课评课的良好载体。
“切片”的概念来自医学诊断领域,指用特质刀具把生物体的组织或矿物切成薄片,然后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用来检查组织是否发生病变。这个概念用在教育领域则是指根据学科的特点,利用视频切片分析系统这一资源来截取多个授课者课堂上的某个视频片段,如问题导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等环节并把同类学科同一个专业性问题集中在一起来进行对比观察,且每一个大的环节的下面设有小的切片集,如“问题导入”下设有问题情境、认知冲突等更为细化的小栏目。
“视频切片式”观课评课方式较好地改变了评课者对一节课泛泛而谈的现象,使评课者能够对某一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且在视频案例分析系统中设置有“分析模型”这一栏目,能较快生成课堂诊断的数据,与描述性的语言结合,形成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化评课方式,最重要的是教师能利用这个平台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这个视频切片分析系统平台并不具有普遍性,由于资源有限,不能进行很好的推广。
1.2 “追问式”评课方式
“追问式”评课方式[2]是2009年由上海洋泾中学的李海林老师提出并践行的,作为一种新型的评课方式,它一出现就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
所谓“追问式”评课,就是以追问的方式,认定教学事实,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认知活动[3]。就是要求评课者仔细记录课堂教学事实,同时把错综复杂的教学事实进行归纳整理,并在这些教学事实的基础之上对执教者的教学指向、教学形态、教学效果等为中心进行一系列的苏格拉底式追问,从而达到帮助执教者认识教学规律、提升自身专业化高度的目的并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它的特点在于不是直接指出教师的问题,而是通过追问的方式,让教师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哪里。
“追问式”评课以其高度关注课堂教学事实、高度明确评课者参与者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追问探讨内容的专业化、学术化纠正了传统评课中“无事实”“无合作”“无研究”的“三无”现象,但“追问式”评课对于评课者的要求较高,若是评课者不能对问题有清晰的了解,对课堂有全局的掌控,“追问式”评课就无法顺利地进行。
1.3 “复盘式”评课方式
“复盘式”评课[4]是近年由徐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魏本亚教授首创的,一开始运用在语文课的评课中,后来也陆续被其他教师推广到其他的科目如数学、化学的评课中。
“复盘”是围棋术语,也称“复局”,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棋盘的对局过程,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和得失关键,分析当时走这步的想法,同时提出假设,如果不走这步,还可以走哪步,怎么走才是最佳方案。在复盘过程中,双方的思维不断碰撞,新的方案不断被激发,新的思路、新的理论也很有可能在此过程中诞生。
“复盘式”评课步骤如下:
执教老师上课,评课者详细记录听课内容或用录像设备记录执教老师上课全过程;
b.请执教老师用简洁的词语准确地填写并完成表格(可在听课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c.对照目标,审视教学。请执教老师将自己所写的教学目标与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相对应地连起来;
d.请一位听课老师把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相连,并大致分析通过这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
e.根据课堂反应的事实,反思教学过程,展开平等对话,进行多方交流,审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学习效果是否与教学目标相对应,发现问题,协商解决。
“复盘式”评课的方式更多的关注上课过程、关注学生,有效地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教师的热情,也增强了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同时能对一堂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有助于打造精品课堂,无疑是一种有效、高效的评课方式。
1.4 “同步互动式”观课评课方式
“同步互动式”评课是由江苏省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王愫懿[6]提出来的,是一种利用现代化录播手段进行的评课方式。
“同步互动式”评课指通过录像或是录播手段,在听课过程中,教研员根据授课教师的教学策划,针对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活动的安排、问题的导入等问题,边听边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与授课教师以及其他听课教师进行言语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改进方案。在“同步互动式”评课中应注意,评课的语言应简明扼要,直抓重点,而且应该预先确定评课的侧重点,使得评课有应有的效率,时间花在刀刃上。endprint
通过“同步互动式”评课,可以观察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段时期内是否取得了明显进步,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同时还可以观察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是如何来进行自己的诠释的,教师之间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1.5 “课堂观察LICC范式”观课评课方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7]所带领的团队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构建出的一种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的听评课模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把课堂解构成四个要素: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其中学生学习是核心,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5个视角,每个视角又被分解为3~5个可供选择的观察点,这样就形成了“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见表二)
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课堂的认识,也为我们理解课堂、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任务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认知地图和使用的研究框架[8]。
“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有效实施,需要依靠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它提供了课堂观察的程序,保证了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克服了传统评课的随意、零散、肤浅等问题。 “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且课堂观察的对象不是教师教学而是学生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明显,更重要的是,它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可靠性还有待考量。
2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新型的评课方式,“视频切片式”“追问式”“复盘式”“同步互动式” 观课评课方式和“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提高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听课评课不再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评课效率低下、随意性大、对学生的学习未能给予足够关注等严重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些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中,“复盘式”评课步骤清晰,便于实际操作,且最大限度促进了教师之间平等的交流合作,是值得推崇的一种评课方式。
听课评课是抓好课改工作的关键,评课时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一定得切合校情教情,把有效性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听课评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松林.视频案例:观课评课的新方法[J].现代教学,2007(04):16.
[2]沙培宁.追问式评课:一种指向有效评课的研究活动[J].中小学管理,2012(05):59.
[3]王春燕.下水、追问、合作:追问式评课的取向——以李海林教授的追问式评课为例[J]. 现代教育论丛,2010(12):21-24.
[4]余耀清.“复盘式评课”的解读与思考[J].教学管理,2010(02):17-19.
[5]孙运利,蒋泓.“复盘式”评课在化学评课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08):22-24.
[6]王愫懿.同步互动式评课在教研活动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10):31-33.
[7]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教育研究,2012 (05):1-6.
[8]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范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3).endprint
通过“同步互动式”评课,可以观察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段时期内是否取得了明显进步,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同时还可以观察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是如何来进行自己的诠释的,教师之间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1.5 “课堂观察LICC范式”观课评课方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7]所带领的团队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构建出的一种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的听评课模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把课堂解构成四个要素: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其中学生学习是核心,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5个视角,每个视角又被分解为3~5个可供选择的观察点,这样就形成了“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见表二)
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课堂的认识,也为我们理解课堂、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任务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认知地图和使用的研究框架[8]。
“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有效实施,需要依靠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它提供了课堂观察的程序,保证了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克服了传统评课的随意、零散、肤浅等问题。 “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且课堂观察的对象不是教师教学而是学生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明显,更重要的是,它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可靠性还有待考量。
2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新型的评课方式,“视频切片式”“追问式”“复盘式”“同步互动式” 观课评课方式和“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提高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听课评课不再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评课效率低下、随意性大、对学生的学习未能给予足够关注等严重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些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中,“复盘式”评课步骤清晰,便于实际操作,且最大限度促进了教师之间平等的交流合作,是值得推崇的一种评课方式。
听课评课是抓好课改工作的关键,评课时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一定得切合校情教情,把有效性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听课评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松林.视频案例:观课评课的新方法[J].现代教学,2007(04):16.
[2]沙培宁.追问式评课:一种指向有效评课的研究活动[J].中小学管理,2012(05):59.
[3]王春燕.下水、追问、合作:追问式评课的取向——以李海林教授的追问式评课为例[J]. 现代教育论丛,2010(12):21-24.
[4]余耀清.“复盘式评课”的解读与思考[J].教学管理,2010(02):17-19.
[5]孙运利,蒋泓.“复盘式”评课在化学评课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08):22-24.
[6]王愫懿.同步互动式评课在教研活动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10):31-33.
[7]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教育研究,2012 (05):1-6.
[8]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范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3).endprint
通过“同步互动式”评课,可以观察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段时期内是否取得了明显进步,能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同时还可以观察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是如何来进行自己的诠释的,教师之间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1.5 “课堂观察LICC范式”观课评课方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7]所带领的团队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构建出的一种教师同伴合作研究课堂的听评课模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把课堂解构成四个要素: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其中学生学习是核心,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5个视角,每个视角又被分解为3~5个可供选择的观察点,这样就形成了“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见表二)
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课堂的认识,也为我们理解课堂、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任务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认知地图和使用的研究框架[8]。
“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有效实施,需要依靠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它提供了课堂观察的程序,保证了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克服了传统评课的随意、零散、肤浅等问题。 “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且课堂观察的对象不是教师教学而是学生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明显,更重要的是,它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可靠性还有待考量。
2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新型的评课方式,“视频切片式”“追问式”“复盘式”“同步互动式” 观课评课方式和“课堂观察LICC范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专业的听评课技术,提高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听课评课不再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评课效率低下、随意性大、对学生的学习未能给予足够关注等严重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些新型的观课评课方式中,“复盘式”评课步骤清晰,便于实际操作,且最大限度促进了教师之间平等的交流合作,是值得推崇的一种评课方式。
听课评课是抓好课改工作的关键,评课时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一定得切合校情教情,把有效性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听课评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松林.视频案例:观课评课的新方法[J].现代教学,2007(04):16.
[2]沙培宁.追问式评课:一种指向有效评课的研究活动[J].中小学管理,2012(05):59.
[3]王春燕.下水、追问、合作:追问式评课的取向——以李海林教授的追问式评课为例[J]. 现代教育论丛,2010(12):21-24.
[4]余耀清.“复盘式评课”的解读与思考[J].教学管理,2010(02):17-19.
[5]孙运利,蒋泓.“复盘式”评课在化学评课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08):22-24.
[6]王愫懿.同步互动式评课在教研活动中的尝试[J].化学教育,2012(10):31-33.
[7]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教育研究,2012 (05):1-6.
浅谈观课评课感想 篇4
我们之前的只能算得上是听课而谈不上观课,每次都是一帮老师坐在教室的后边,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教态是否自然,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等等。内容太具体、呆板,反成了泛泛空谈。导致教师往往是点到为止,没有重点,缺少深层次的剖析。我们评也是往这些方面评,结果可想而知,教师到底能有多少收获?能促进教师的多少发展?今天听了专题讲座后,我大概知道了如何观课、议课。
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其次要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探究、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
体育课观课评课要点 篇5
看课:
一、听
二、看
三、记
四、想
一听: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测评,动作要点和保护措施--简洁、明了。启发--得当,抓住关键。激励--客观、及时。小结--高度概括、点到实处
二看:
1、体育课是否指向课程目标
2、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
3、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4、学生学习的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1、突出——体育课程的性质
2、强化——运动技能为载体 教师的主导体现
1、教学设计符合实际
2、教案规范
3、教态与精神状态
4、示范准
5、纠错得法
6、传统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
7、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8、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9、合理控制学生的运动负荷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
学生理解教学目标、学习任务与相关知识
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与方法方面有所进步
学生课结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师生互动与教学氛围热烈 三记:
四想: 创新点、闪光点、疑惑点、启发点 失误或不合理的现象
转瞬即逝教学新思路、新点子
运用符号或速记的方法将一些重要信息及时记录下来
本课的亮点有哪些?
这些亮点有否推广或借鉴价值?
整个教学过程哪些方面是合理的?哪些不合理?
不合理的原因在哪?提出改进设想与建议。
(二)体育课评课 “评什么”? 根据《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体育与健康课评课内容大体可以围绕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Ⅰ
教学设计层面 Ⅱ
教学过程层面 Ⅲ
教学效果层面 Ⅰ教学设计层面
1.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思想的理解与把握。
是否能有机地将“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指导思想贯穿于课的始终。
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
2.关于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要全面、具体、可操作、可测评 课目标在单元的定位是否准确 体现单元目标的细化 涉及认知、技能体能与情感三个方面 切合学生的实际
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
谁?
(教学对象)
做什么?
(完成的学习行为)
做到何种程度?(行为水平)
学习条件?(完成学习行为的条件) A、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
例如:“能够独立完成前滚翻”,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也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前滚翻”,而不应采用“使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等用语。
B、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要表述的是学生能够作出某种行为,如:“跳过”、“说出”、“完成”等等。
行为动词的使用是行为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C、行为条件 行为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也就是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地图”、“不靠帮助或保护”、“在十分钟内”、“利用网络”等。
D、表现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学生至少跳过90公分”,“通过这一堂课行进间低手投篮的学习,学生至少能完成动作,投篮命中率40%”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3.关于教材
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教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以生为本”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
教材的处理:
(1)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所选择的教材内容主辅教材搭配是否合理
(2)能否准确把握教材的性质(身体练习)、特点(运动文化)、价值(身心发展需要)
(3)教材有否一定的运动技术含量
(4)教材的重点、难点应突出
(5)注意教材在单元的位置,能为后续的教学创造铺垫
(6)能根据教材特点来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
4.关于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教材最主要内容。在技术结构起纽带作用。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术。
教学难点:指教学重点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环节或技能。难点的突破:
(1)由于动作抽象造成难点,要以“形象、直观、生动、实践”教学加以突破 ;(如:滚翻的团身、投掷的角度、抛物线)
(2)由于身体素质造成难点,要加强“针对性的专项练习”的方法加以突破;(如:循环训练法、运动处方、训练小组)
(3)由于对新动作生疏造成难点,要以“观察、学习、交流、帮助”方式加以突破;(如:体操、跨栏教学、球类对抗)(4)由于技术难度大造成难点,要采用“化整为零,分解击破,”方法加以突破;
(如:跨栏、体操器械)
(5)由于问题错综复杂造成难点,要“综合分析,化复杂为简单”的方法加以突破;
(如:分解教学、帮助纠错)5.关于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课的目标、教材内在特点、场地器材情况、学生实际和季节气候等方面情况,灵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组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学法指导
1、创设良好环境
(硬环境:场地器材,软环境:人际关系)
2、运用学习条件指导(设施、设备)
3、心理调节方法
(耐久跑的变化、器械项目)
4、发挥小干部作用
(骨干、组长、体育优秀生的作用)
5、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各种学习方法和练习手段
(反50米跑、斜线发球、让距跑、自选高远度)
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能否将传统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法有机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学生学习。
注重学法的指导,有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比较、自我评价等方法,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是否合理,有效。
6.课的整体结构是否完整,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体育课的相关规律。
7.课的运动负荷、心率和练习密度的预计有无依据。8.能否体现教学特色。Ⅱ
教学过程层面
教学过程是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民主气氛是否浓厚,能否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既有统一要求,又关注区别对待。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效。 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身体实践活动,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 组织教学是否合理有序,严而有序,活而不乱。 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科学恰当,有机相连,环环相扣。 场地、器材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是否经济、实用,符合教学的需要。
教学过程的对学生的学习反馈与评价是否及时、客观、准确。
Ⅲ
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达成是否达到课的预期效果。身体练习是否有效(脸发红、出微汗)有否学会课目标所要求的运动技能 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有否表现 课结束还有意犹未尽的练习需求。
课堂教学氛围是否体现师生平等、和谐。
评课记录
伦智江:
提问方式导入课题比较好,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路 清晰,教师示范很细,但是有些小细节没有把握好,这是需要改进 的地方,但是整体看来还是不错的。 牟进礼: 1、提前热身能使学生把各个关节活动开很不错; 2、提问细节很好能让学生自己发散思维去动脑考虑问题; 3、每一个细节都衔接的很好,为新授课做基础; 4、新授课部分逻辑性很强,每个环节都具有目的性; 5、分组练习思考问题,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6、细节指挥很到位; 7、对学生品德教育很好。王允林: 1、上课的各个环节都很正规; 2、教师示范比较到位,站姿很好; 3、各个环节把握的比较好; 张茂刚:
课堂目标已达成,学生的衣服都很整齐,可见平时上课对学生的要 求很到位,在讲解过程中示范很好而且很细心,在练习的时候学生 展示少一些,需要改进。陈令步:
准备活动好,从开始到讲解动作的过度很好,由易到难,这样学生 更容易理解,这点很好。没有检查学生的鞋子是否是运动鞋。马先荷:
准备活动很充分,学生动作到位,教师示范很细,先讲分解动作再 让学生展示,然后让学生自己找问题教师一一纠正,在练习的时候 采取两人合作的方式很好,这样能互相看到对方的动作。在比赛中能 培养学生团结的精神。我觉得应多加一些小游戏能加深印象,提高课
堂气氛,整堂课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付守坤:
在这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这节课很完整,总体比较稳,可能因为 风的原因我认为声音再大一点会更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 性,有榜样示范,带着问题去练习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很好,能让学 生自己突破难点。需要改善的地方:成体操队形散开的时候排头走的 太远,再就是语言上需要进一步改进。
《弯道跑》课后反思 在《弯道跑》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采用了自主体验学习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表现自己,能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本次课的重难点,在练习中积极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练习能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弯道上快速跑必须克服离心力,才能沿着弯道前进,正确的 跑姿是提高速度的关键。
在场地设计方面,用两组双弯道进行了处理,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后,自己也及时地进行了反思,在评价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 提高,这是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更加体会到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师由传道授业者转向学生学习发展的引导者,一味的说教或填鸭式的教学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解放思想,创 新思维,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 性,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不断的充实 和完善自我,争取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后抛实心球课使我受益匪浅。刘老师在课堂上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充分利用上节课的内容巧妙的过渡到了本节课的内容。准备部分明确了学习目标和课堂要求,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安全教育,体现了体育课“安全第一”的思想。而且本节课教师将自编球操和动感的音乐融入到了课堂之中,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带着愉悦的心情享受着这节后抛实心球课,通过这节课孩子们掌握了动作要领,更是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了体育课带来的乐趣,我想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孩子们不仅会学习体育运动,更会喜欢体育运动,逐渐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
我认为本课的亮点在于:
1、帮助学生明确学的目标、练的价值
在本堂课准备部分教师让学生知道自己要上什么课,学什么东西,跟之前所学内容有无联系,使学生知道要学好这些内容要掌握哪些动作要领和辅助动作,并注意哪些注意事项,怎么保证自身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并明确练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后抛实心球动作要领。
2、在课中插入自编内容,注入新鲜元素
本节课刘老师将自编的热身操和放松操自然的融入到课堂之中,在准备部分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参与的积极性。自编球操也使学生对实心球有了具体的感性认识,而在练习过程中的音乐元素的加入更是丰富了课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参与度。总之刘老师的课充分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下在项目的选择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上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教学手段富有娱乐性、趣味性和竞争性。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造和创新,使之符合青少年的需要,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片面追求成绩的弊端。
3、动作练习方法科学合理
在教学内容部分将胯下和头上抛实心球分别练习并有机结合,在后抛动作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并展示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合作和探究能力。随后教师在学生集体练习中穿插了集中纠错和个别纠错,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在联系中突出了出手角度这个重难点,并在练习过程中借助绳线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快乐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对于这节课我个人的一点建议:
本节课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对个别身体协调性较差的学生应给与更多的关注,适当增加练习次数,进行有关后抛实心球的具有竞争性的小游戏。
何捷王荣生教授教我观课评课 篇6
王荣生教授教我观课评课福州教育研究院
何捷
受徐冬梅女士邀请,到南京参加2017年亲近母语教育论坛。其间,有幸聆听了王荣生教授和徐冬梅女士的互动访谈。王教授谈起了他的观课评课很独到的见解:怎么评价一节课的呢?一般而言,好的课,绝不是什么都教的。好的课,教师会找准一个教学点,把这个点教“透”,在这个点上,让学生学“会”。
访谈结束,我陪着王教授先来到休息室,趁着大家还没到的间隙时间,我向王教授提问:“王老师,您的观课评课简约方法很形象,但我并未领悟透彻,能否和我再说说。”
真的,没想到王教授很细心地给我解答。很庆幸,我遇到的都是这样有修养,有包容心的学者。他说:“小何,你看,无效的课堂有两个特征。第一,老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累。一篇课文能讲的东西特别多,而老师往往从头讲到尾,什么都扯进来讲。遇到一个知识点就讲一个知识点,看上去很用心,实际上零零散散的,教得破碎。这样教,学生是没有真正学到知识的。语文课堂,终归是要教些知识的。第二,课堂看上去很民主,你讲几句,他讲几句,大家讲几句,老师再讲几句。信息在师生间游走,丰富却不深刻。”
两个标准,真的很形象,时下我们看到的课堂,好多都呈现这样的“象”,因为老师的心中没有“数”,执教缺乏的就是“理”。《易经》的三个关键词——“像”“数”“理”,用来衡量课堂,检测教学,真的管用。王老师还举例说,他曾经在课后紧跟着到老师的办公室去问他:刚才那个小朋友说些什么?老师已经不记得了。试想,才刚刚下课,连老师都不记得了,那学生又记得什么呢?
好课,是要找准“教学点”的,是要“宁凿一口井,不挖十条沟”的。
问题来了,如何确证一篇课文的“教学点”呢?文学解读是见仁见智的,有没有一定的标准或者说是方法呢?这个问题,是讲座中大家没有提及,也是解开“观课评课简约方法”的核心。王教授给了我实用的“三维定位”法。一篇课文,总有学生读得懂的地方,也总有学生读不懂,需要教的地方。学生的困难,理论上就应该是我们的教学点。教学点,就是教师要通过教学带学生到达的地方。确立教学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是这一文本留给读者的共识。一篇文章究竟好在哪里?哪里需要教?这并不是随随便便,你说了算,他说了算了。其实,是有一种基本的共识——这篇课文值得教的地方。这,应该是大家相对公共的认识。一篇文章的“最要紧处”,是得到最多人关注的地方。其二,要特别注重学情的基础。面对你要执教的学生,学情处于何种水平,理解这篇课文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教师要处于学情的层次和角度去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样,你才能够将教学建立在学情的基础上,发现教学点。第三,应该是一种经验推断。很欣赏老师凭借自己的执教经验,在备课设计时做好推断。
听王教授的讲解,我不由得想到了师父于永正,想到如能将这3点结合起来观照,一节课的教学要点应该明朗了。阅读教学的困惑暂时得到缓解,不过,我还希望询问“作文教学的要点如何确证”。王教授一下子看出我的心思,不等我问,主动告诉我:“小何,我知道你擅长写作教学。其实,写作教学也一样。首先,要想一想‘这篇文章最终写成什么样才好’。教师心里要有一个将要抵达的目标。我相信这个目标应该是一种公共认识,而不是教师的偏激与固执,应是符合大众审美的好文章。然后,再想一想要写作的小孩,面对这样一篇文章,要抵达目标写出来,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问题可能出现在哪里?小孩的困难,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指教的地方,就是教学要点了。最后,你可以在设计如何顺利突破难点的方法,怎么教,也就很清晰了。”
王教授的指导,听得我心情异常激动。真心感谢王教授用如此质朴的话语,形象的解读,一下子带我来到了豁然开朗的教学胜景。我突然想到这一季我执教的《写喜爱的动物》一案。备课时,我就想:喜爱的动物,应该是和人很亲近的。在人的眼中,应该是像朋友一样的。应该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而不是一个动物的标本。所以,写出的文章如果好,就要能体现动物的特点,就要凸显动物和人之间的情感。那么,小孩写作的困难在哪呢?就在于“贪多求全”。小孩会想当然地从外形、活动、休息、进食、脾气等方方面面,试图去写周全,写圆满。但写得越多力量越分散,越是一种格式化,标本型的动物样态,一点活力都没有。“喜爱”就是对“某一特点”的喜爱,而不需要爱上全部。“喜爱”就因为“在一起”的亲近,而不是远远观看的疏离„„最后在这节课上,我确立了“把特点凸显出来”“把我写进文中”两个要点,让小孩着力写出动物的一个特点,写出自己和动物交往的故事,以此凸显喜爱之情。果然,孩子们这样写了,笔下的动物特别惹人喜爱,因为情感就粘合在朴素的文字之中。
记得徐冬梅女士访谈王荣生教授时,王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老师应该要回归到课堂,要把课堂当成自己的主阵地,应该要把儿童学习语文的主要问题解决在课内。”问题解决在课内,课内得法才能拓展课外,才能在课外广袤的语文学习天地中如鱼得水。而现在,太多老师喜欢无限拓展,把精力散耗在课外的各种活动中。如果我们不教给小孩真正管用的功夫,就把他们放出去自由地摸爬滚打,这实则不是负责任的做法。
【《平方差公式》观课评课】推荐阅读:
《平方差公式》教学评课稿09-14
平方差公式的导出08-02
平方差公式公开课09-25
《运用平方差公式法分解因式》教学设计09-24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反思05-23
完全平方公式数学初一下册教案10-18
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教学反思07-09
【教学反思】 平方根10-23
平方根教学反思10-01
公顷和平方千米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