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精选14篇)
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篇1
数学知识竞赛
五年级试题
一、填空(每小题7分,共91分)
1、甲、乙两地相距300米。小明和小军各从甲、乙两地相背而行,7分钟后两人相距860米。甲每分走37米,乙每分走_____________米。
2、小明在计算一道除法时把除数38错当成83,计算结果商与余数都是38,如果除数没看错,商应该是____________。
3、口袋中有1分、2分、5分和1角的硬币若干枚。小红从中取出三枚,小军从中取出两枚,结果小军的两枚比小红的三枚还多2分钱。小红和小军取出的五枚硬币的总值最多___________分。
4、六位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是92.5分,他们的成绩是互不相同的整数,最高分99分,最低分76分,那么,按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第三位同学至少得______分。
5、把两个面积各是8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6、一个长方体表面积为50平方厘米,上、下两个面为正方形,如果正好可以截成两个相等体积的正方体,则表面积增加______平方厘米。
7、某小学各年级都参加的一次书法比赛中,四年级与五年级共有18人获奖,在获奖的人中有16人不是四年级的,有14人不是五年级的。该校书法比赛获奖的总人数是______________。
8、一只皮箱的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小光说:“它是954。”小明说:“它是358。”小亮说:“它是214。”小强说:“你们每人都只猜对了位置不同的一个数字。”这只皮箱的密码是______________。
9、在如图的空格中填上数字(数字可重复使用),使任何三个相邻格子里的数字和是15。数学知识竞赛五年级试题第1页(共2页)
10、小强前几次数学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使平均成绩达到86分。这一次是第_____________次考试。
11、一个化肥厂原计划14天完成一项任务,由于每天多 生产化肥3.5吨,结果9天就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生产化肥____________吨。
12、甲乙丙丁四个人共卖了10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拿出6个面包的钱,乙和丙都只拿出2个面包的钱,丁没带钱。吃完后一算,丁应该拿出1.25元,甲应收回___________元。
13、如右图,在三角形ABD中,BC=DC,AE=2BE,已知乙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则阴影部分面积是 ________平方厘米。
二、解答题。(第1小题9分,第2、3小题各10分;共29分)
1、盒子里有红、黄两种颜色的小球,其中红球比黄球多48个。每次从盒子里取出9个黄球,12个红球,取了若干次后,红球和黄球同时取完。盒子里原有红球多少个?
2、有大、中、小三个正方形水池,它们的内边长分别为4m,3m,2m,把两堆碎石分别沉没在中、小水池的水中,两个水池的水面分别升高了4cm和11cm,如果将这两堆碎石都沉没在大水池中,那么大水池水面将升高多少厘米?
3、小王每小时步行4千米,小张每小时步行5千米,他们从甲到乙。小李每小时骑车10千米,从乙地到甲地。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小李相遇后6分钟,小王与小李相遇。那么,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要多少小时?
数学知识竞赛五年级试题第2页(共2页)
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篇2
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在方格纸上画画、算算. (8分, 第1题4分, 第2, 3题每题2分)
1.左边图形的面积大约是平方厘米.右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在上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直角三角形.
3.一个梯形的高是5厘米, 如果把它的上底向一端延长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形.画出这个梯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阅卷感悟
这是一道五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主要考查学生的估算、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动手画图的能力, 从参测的187份试卷看, 学生在第1题估算上失分较少, 而在2, 3题作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上失分较多, 它观照着学生动手作图能力的缺失, 同时折射出我们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上的单一, 即重基础知识教学, 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影响着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思考与对策
翻阅试卷后, 我及时了解四位授课教师, 他们也感到很失望, 因为期末复习时反复强调此类型题目必考, 而且加强了练习的力度, 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动手画图能力不强所致.但既然说到能力, 就不是一蹴而就所能达到的, 它需要长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 说到底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但是道理人人都懂, 可落实在行动上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知易行难”是我国古代知识论中的重要话题, 那么如何做到从低年级起抓好小学生的画图能力培养呢?
(一) 在教学评价操作上, 设立多元的目标体系
过去我们在评价上只重视定量评估, 即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不及格率、成绩分布是否为正态等, 虽然简单易行, 但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看, 显然是有些偏颇的, 特别是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 我们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 还要考虑每一名学生的数学发展, 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需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定性评估, 认真查阅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 特别要关注学生在数学的动手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况, 切不可以分论英雄, 要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薄弱环节, 有的放矢地加以辅导, 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
(二) 在教学理念的转变上, 尤其关注能力培养
我们要树立为国育人的宏愿, 中国人动手能力弱由来已久, 这不仅表现在基础学科的数学, 同样存在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 已经成了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的瓶颈.因此, 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要把培养小学生动手画图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第一要务予以落实, 并且从一年级抓起, 从小学抓起, 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 小学生的画图能力一定会增强, 并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三) 在教学的设计上, 要有全局思想、战略的眼光
一是要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 全面把握各个学段在动手画图等操作性方面的要求, 做到心中有标准, 教学有方法, 切忌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急功近利思想.
二是要认真研读小学数学的全套教材, 准确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编排体系, 从整体出发, 有步骤、有系统地培养小学生动手画图的能力, 切忌只低头拉车, 不抬头望路.
三是要认真研究学生, 切实把握每一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在每一节课上予以辅导, 达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它既包含数学的基础知识, 也涵盖数学能力的培养.
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篇3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每空0.5分,共17分)
1.3除以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为(),得数保留三位小数,约等于()。
2.王老师的身份证号码是330724198009300011,我们可以知道王老师的生日是()月()日,今年王老师()岁了。
3.《哈利波特》一书一共有a页,小红每天看x页,看了3天,一共看了()页,还剩()米。甲、乙两地相距86千米,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x小时,86÷x表示()。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6cm和8cm,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dm,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5. 3米5厘米=()米 0.6平方米=()平方分米
72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6.在○里填上“<”、“>”、“=”。
9.3×0.95○9.310.5÷2.5○10.5÷1.25
4.95×99+4.95○49.5×102.3×4.6○0.023×46
7.口袋里有红球1个,绿球2个,黄球3个。任意摸出一个球,红球的可能性是(),绿球的可能性是(),黄球的可能性是(),黑球的可能性是()。
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8÷0.4=()÷43.5÷0.007=()÷7
9.一根彩带长6.4米,每1.4米剪一段,这根彩带可以剪( )段;60升油装入容量为7升的油桶中,需要( )只油桶。
10.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顶角的2倍,那么它的顶角是()度,底角是()。
11.粗心的小明计算一道乘法题时,把因数4.2错写成了42,结果得158,正确的得数应该是()。
12. 阴影部分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周长是()。整个图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13.在□里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
2.4×□-□×1.5=1.8
二、仔细推敲,认真判断(每题1分,共6分)
1.无限小数一定大于有限小数。()
2.5.010010001…是循环小数,0.7777不是循环小数。()
3.观察一物体时,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
4.2a×a>a。()
5.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6.一个整数除以一个小数,商一定比这个整数小。
()
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第1、2、3题每题3分,第4、5、6、7、8题每题5分,共34分)
1.妈妈带了50元钱到新世纪商场买25千克大米,钱够吗?(列式解答)
2.妈妈买了3千克橘子和4千克苹果共用27.60元,已知每千克橘子的售价是3.20元,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多少元?
3.一只鲸的体重比一只大象体重的37.5倍还多12吨。已知鲸的体重是162吨,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吨?(用方程解)
4.一个梯形果园,它的下底是240米,上底是180米,高是60米。这个果园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棵果树占地9平方米,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
5.学校买来的桌椅一套需要140元,桌子的价钱是椅子的2.5倍,桌子、椅子各需多少钱?
6.张大伯用篱笆围一块梯形的菜地(如下图,一边靠墙),篱笆长80米,求这块地的面积。如果每平方米收菜10.2千克,这块地共收菜多少千克?
7.某地通讯公司通话的收费标准有两种:
(1)月租18元,通话费每分钟0.18元;
(2)无月租,通话费每分钟0.22元。
若张老师每月的通话时间为150分钟,他选择哪种标准比较省钱?为什么?
8.五年级有14人分两组举行踢毽子比赛,成绩如下:
甲组:55,37,25,5,46,12,9。
乙组:31,36,34,15,21,34,18。
(1)请分别求出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你认为这两个组中,哪个组的成绩更稳定些?为什么?
七、选做题(共10分)
1.规律填数:1+3、2+4、3+5、4+6……第100个算式的和是()。
2.韩旺在计算一道小数除法算式时,把除数的小数点漏写了,结果得到的商是8.4。已知被除数是210,正确的商是()。
4.妈妈到粮食店买米。如果买20千克大米,所带的钱还剩5.5元;如果买同样的大米25千克,则差7元。妈妈带了多少元钱?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竞赛试题 篇4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共22分)
1、一个人的身份证号是:***818,这个人的出生日期()年()月()日,性别是()。
2、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竞赛试题:78分=()时;()立方米()立方分米=1008立方分米。
3、一个正方体木块6个面分别印着a、a、b、b、c、c,投掷若干次,字c朝上的可能性是()。
4、四年级同学植树x棵,六年级同学植的棵数比四年级的2倍少18棵,六年级植树()棵。
5、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4.2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最小是()。6、7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63,其中最小的自然数是()。
7、在0,1,2,18,4,23,91,7,9这些数中,偶数有(),合数有()。
8、= =
9、一包糖果,无论是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分给3个人,还是5个人都正好分完。这包糖果至少有()块。
10、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36m,它的表面积是()m2,体积()m3。
11、在2名男生和4名女生中挑选出一男一女两名主持人,有()种组合。
12、找规律:①1、4、9、16、25、()、()。
二、仔细推敲,认真判断。(对的打“√”,错的打“×”。)(9分)
1、大于0.3而小于0.5的小数只有1个。()2、0.9÷0.4=9÷4=2……1。()
3、和 相等,但分数单位不同。()
4、因为8÷0.2=40,所以8是0.2的倍数,0.2是8的因数。()
5、一块橡皮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6、7.596精确到百分位是7.6。()_小精灵 儿童网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2分)
1、要使 是真分数,是假分数,a应是()。A、1 B、10 C、11
2、下面式子中,()是方程。
A、2×5=10 B、2x=10 C、5x D、8x>15
3、如图,从左面看到的是()。A、□ ○ B、□ C、□ △ D、△
4、一个长方体水缸,长30cm,宽20cm,水深11cm,将一个铁球放入水中后,水面上升4cm,这个铁球的体积是()。
A、1200cm3 B、2400cm3 C、3600cm3
5、“六一”儿童节,用彩色小灯泡布置教室,按“三红、二黄、二绿”的规律连接起来,第99个小灯泡是()色。
A、红 B、黄 C、绿
6、在一个正方形花坛四周种树,四个角各种一棵,每边种5棵,共种()。
A、25棵 B、20棵 C、16棵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17分)
1、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6.73+8.5-2.73)×0.8 3.76×0.25+25.8 0.25×0.25×16 9.7×0.48+1.52×9.7-9.7
2、解方程。(5分)13x+65=169 0.5x÷7=0.9
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30分)
1、学校航模组有39人,比电脑组人数的2倍少5人,电脑组有多少人?
2、A、B两地相距453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已知甲汽车比乙汽车每小时快1千米,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3、李华同学在期中测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90分,英语是92分,比数学少2分,语文是多少分?
4、妈妈用一个煤气炉做家务,洗米需要1分钟,煮饭需要15分钟,洗菜需要5分钟,炒菜需要10分钟。做完这些家务活,妈妈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5、同学们去春游,带水壶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既带水壶又带水果的有48人,每人至少带一种。参加春游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6、林老师带42名同学步行去公园划船。租船处有两种船只,大船可载5人,每只20元;小船可载3人,每只15元。林老师最少应交多少钱? 五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考试题
1、有数组{1,2,3,4},{2,4,6,8},{3,6,9,12},……那么第100个数组的四个数的和是()。
2、一个两位数除351,余数是21,这个两位数最小是()。3、2008除以7的余数是()。
4、五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考试题:在1、2、3……499、500中,数字2在一共出现了()次。
5、甲乙丙三人到银行储蓄,如果甲给乙200元,则甲乙钱数同样多,如果乙给丙150元,丙就比乙多300元,甲和乙哪个人存款多?(),多存()元。
6、食堂有大米和面粉共351袋,如果大米增加20袋,面粉减少50袋,那么大米的袋数比面粉的袋数的3倍还多1袋,原来大米有()袋,面粉有()袋。7、279是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和,如果甲减少2,乙增加2,丙除以2,丁乘以2后,则四个数都相等,那么甲是(),乙是(),丙是(),丁是()。
8、兄弟俩比年龄,哥哥说:“当我是你今年岁数的那一年,你刚5岁。”弟弟说:“当我长到你今年的岁数时,你就17岁了。”哥哥今年()岁,弟弟今年()岁。
9、甲对乙说:“我的年龄是你的3倍。”乙对甲说:“我5年后的年龄和你11年前的年龄一样。”甲今年()岁,乙今年()岁。
10、A、B两地相距21千米,上午9时甲、乙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乙到达A地后立即返回,中午12时他们第二次相遇。此时甲走的路程比乙走的路程多9千米。甲每小时走()千米。
11、一只汽船所带的燃料,最多用6小时,去时顺流每小时行15千米,回来是逆流每小时行12千米,这只汽船最多行出()千米就需往回开。
12、一条轮船在两码头间航行,顺水航行需4小时,逆水航行需5小时,水速是每小时5千米,这条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千米。
13、一座铁路桥全长1200米,一列火车开过大桥需要75秒,火车开过路旁的电线杆只需15秒,那么火车全长是()米。
14、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的铁桥用23秒,该列车与另一列长320米,速度为每小时行64.8千米的火车错车时需要()秒。
15、蜗牛从一个枯井网上爬,白天向上爬110厘米,夜里向下滑40厘米,若要第五天的白天爬到井口,这口井至少深()厘米。
16、周老师给学是发练习本,每人分7本还多出7本,如果每人多发2本,就有一个同学分不到,那么一共有()个同学,()个练习本。
17、王飞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了240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王飞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千米。
18、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采24个,雨天每天可采16个,他一连几天一共采了168个松子,平均每天采21个,这几天当中一共有()天晴天。
19、用10张同样长的纸条接成一条长31厘米的纸带,如果每个接头都重叠1厘米,那么每张纸条长()厘米。
20、有一牧区长满牧草,牧草每天匀速生长。这个牧区的草可供27头牛吃6周,或供23头牛吃9周,那么可供21头牛吃()周。21、20个队参加乒乓球团体赛,如果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场。
23、在一次运动会中,甲班参加田赛的有15人,参加径赛的有12人,参加田赛又参加径赛的有7人,没有参加比赛的有21人,那么甲班共有()人。
因数与倍数的题目
1.A是一个质数,而且A+6,A+8,A+12,A+14都是质数。试求出满足要求的质数A=()。
2.试说明非0三个连续自然数之和必是合数。
3.有216块糖果,如果平均分成若干份(没有剩余),分的份数在5—20之间,那么有()种分法。
4.小明参加小学数学竞赛,他说:“我得的成绩和我的岁数以及我得的名次乘起来是3916,满分是100分。”能否知道小明的年龄、考试成绩及名次? 5.某公共汽车站有三条线路的公共汽车。第一条线路每隔5分钟发车一次,第二、三条线路每隔6分钟和8分钟发车一次。9点时三条线路同时发车,下一次同时发车时什么时间?
6.大雪后的一天,亮亮和爸爸从同一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分别步测一个圆形花圃的周长。亮亮每步长54厘米,爸爸每步长72厘米,由于两个人的脚印有重合,所以雪地上只留下60个脚印。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
7.求满足除以6余3,除以8余5,除以9余6的最小自然数。8.五年级一班的43名同学去划船,大船可坐7人,小船可坐5人,需租大、小船各多少条正好坐满人?
9.甲、乙、丙三人绕操场跑步,他们跑一圈分别需要1分、1分15秒和1分30秒。三人同时从起点出发,最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再次在起点相会?
10.用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拼成一个正方形,至少需要()张这样的长方形纸片。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 篇5
1.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如()、()、()等。
2.图形的变换包括()、()、()等。
3.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4.273是()、()、()这三个质数的倍数。
5.一个数是5的倍数,又有因数3,也是7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
6.20以内所有的质数的和是()。
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一个仓库的容积是500(),一瓶墨水60()。
8.把3个棱长为2cm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摆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是()cm2。
9.表面积是96平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0.用铁丝做一个棱长为12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至少要用()分米的铁丝,如果在这个框架外糊一层纸,至少需要()平方厘米的纸。
二、仔细推敲,我会辨。(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数最大的因数就是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除2以外的质数都是奇数,偶数都是合数。()
3.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5.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一定相等。()
三、细心斟酌,我会选。(16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合数至少有()个因数。
A.2B.3C.无数
2.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积是()。
A.奇数B.偶数
3.100以内是3和5的倍数的最大奇数是()。
A.75B.90C.95
4.一个长方体的长扩大2倍,宽扩大2倍,高不变,体积()。
A.扩大2倍B.扩大4倍C.扩大8倍
5.至少要用()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才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A.4B.8C.100
6.长方体的底面扩大为原来的6倍,高缩小为原来的13,体积()。
A.扩大为原来的2倍B.扩大为原来的6倍C.缩小为原来的13
7.求电视机箱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求机箱的()。
A.重量B.体积C.表面积
8.一个容积是15升的药桶,装满了止咳药水。把这些药水分装在100毫升的小瓶里,可以装()瓶。
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篇6
检测过后,带着“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求X”这个问题,笔者查阅分析了全镇679位学生的试卷,在这679张试卷中,得满分的仅有32人,多数学生都没按照题目的要求把求X的过程表示出来,有的学生直接写出了X的值,有的学生把X的值直接写在了X处,还有的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写出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求出了X的值。
二、错因分析
1.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存在偏差
小学生在初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教材通过给纸片涂色表示分数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1: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照下图平均分,并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完成填空时,多数教师都会通过激趣的方法提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接下来引导学生得出1/2=2/4=4/8,然后师生一起探讨,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观察后,师生一起共同总结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缺乏灵活性
为什么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做填空题觉得容易,而做其他的题目有些难呢?应该说是学生受教材中例2的影响,教材通过例2向学生展示了分数基本性质的具体运用。在学习例2之前,教师通常会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数吗?
例2: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学生对于完成上述两题感觉非常简单,顺手可以写出答案,当教师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时,学生往往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像记流水账一样的进行回顾,在回顾的过程中寻找出问题的答案,回顾的过程只有利于语言表达,而不利于用书面的形式表示出来。例如:学生在解答试卷中16/30=(16+32)/(30+X)这道题时,多数学生很容易发现,等式右边的分子是16与32的和,正好是左边分子16的3倍,那么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式左边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3,变成48/90,可以得出48/90=48/(30+X),于是就联想到了48/90=48/[30+( )],也就是说等号左右两边的分数的分母是90,然后就能得到答案。
仅一步之遥,多数学生为什么没想到“30+()=90”的中括号要变成X,究其原因,学生在理解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是从分数的大小理解的,而分数的大小相对整个分数而言的,这类练习只是对分数基本性质字面叙述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读题分析,学生会直接把答案写出来。可是,面对试卷时,多数学生没有考虑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求X,就是要把“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拓展到能够用书面的形式表示出等式左右两边分子或分母的相等关系,也就是说,先把给出的等式左右两边的分数化成分子或者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再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把相等的分子或分母表示出来,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数X,例如解答试卷中(X+7)/20=2/5这道题时,解题过程如下:
3.学生受解方程模式的影响
在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了解方程,并且多数学生都掌握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数量之间的关系解方程,遇到求X,学生就很快想到了解方程,当看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求X”这一要求时,又显得有些茫然。
五年级数学寒假自测题 篇7
1. 15.3/0.03=( )/3,这是根据( )。
2. 0.05吨=( )千克 2平方米5平方分米=( )平方米
3.两数相除,如果要求保留两位小数,就是要求精确到( )位,在列竖式计算时,一般要除到小数点后第( )位。
4.两数相除的商是3,除数是C,余数是D,则被除数是( )。
5.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4,其中第一个数是9.6,是第二个数的1.2倍,第三个数是( )。
6.方程5x+7=17的解是x=( ),求x的过程叫( )。
7.除数是3.3,被除数是24.42,商是( );如果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商是( )。
8.把 2.058 、2.058 、 2.058、 2.058用“>”号连接起来。
9.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13.56,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10.一桶油连桶重8千克,倒出一半后,连桶还重4.5千克,桶重( )千克,剩下的油重( )千克。
二、我能作出正确的选择(5分)
1.下列各式中,属于方程的是( )。
A.3B+7=13 B.5x-3>7
C.7x=10 D.53-7=46
2.根据15.7×3.2=50.24,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
A.0.157×320=50.24 B.50.24÷0.32=157
C.157×0.032=50.24 D.50.24÷0.32=1570
3.对25€?4进行简便运算时,可运用(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商不变性质
4. 15.9979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A.16 B.15.99 C.15.998 D.16.00
5.一个梯形的面积是90平方厘米,上底是20厘米,下底是25厘米,高是( )。
A.2 B.4 C.6 D.8
三、我是小法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x”5分)
1.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中也一定有几位小数。( )
2.如果要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看小数点后第三位,这以后的都不用管了。( )
3.因为1.5/0.2=15/2,所以1.5/0.2=7……1。( )
4.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5.因为axb譩可以写成ab,所以ax5可以写成a5。( )
四、我是神算手
⑴ 30除以0.75的商,比7.5与17.7的和大多少?
⑵ 3.69比一个数的3倍少1.5,这个数是多少?(用方程解)
5.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割补图形,并选择一种计算出结果。(单位:分米)(6分)
6.算一算电话费(4分)
平均每天的电话费是多少元?
五、我能活用知识,解决问题(30分)
1.五年级的陈军同学练习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开始做20道题要5分钟,经过两个月的练习后,他做口算题的平均速度是原来的2.5倍,现在做20道口算题,陈军同学要多少分钟?
2.马山镇小学四、五年级共有学生396人,五年级的学生数是四年级的1.2倍,该校四、五年级各有学生多少人?(用方程解)
3.星星服装厂原来做一套服装用布2.6米,由于改进裁剪工艺,每套服装可以节约用布0.2米。照这样计算,现在做130套服装的布,原来只能做多少套?
4.虾每千克35.6元,鱼每千克9.2元。妈妈买了0.5千克虾和1.2千克鱼,付出30元,应找回多少元?
5.李平家装修新房子,他爸爸花2625元钱买了50块地砖,用来铺客厅。后来想在餐厅和厨房的地面也铺同样的地砖,这时,地砖降价了,每块降了3.5元,而铺餐厅和厨房需要25块地砖。李平爸爸还要花多少钱去买地砖?
六、我的潜力真大(10分)
孙伯伯和李叔叔从相距4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驾车出发,孙伯伯开的车每小时行54.5千米,李叔叔开的车每小时行65.5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优生试题 篇8
(十一)(分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320和9
35的大小。
2.比较715和14
65的大小
3.比较56101513、17、23、33的大小
4.比较5134、469145、6、8、9、12的大小。
5.比较301015637、33、46、19、5
17的大小
6.将***0、2004、2008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7.比较1001001与1000
10001的大小。
8.比较12233、511、7的大小
9.将1213、1617、2223、32
3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0.将2、3、4、69131925、12
5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1.在1116509914、1653、984987、8487和96中,最小的分数是()。12.31510128、58、23、17、19这五个分数,按大小比较,中间的一个是(13.在457、1225、30149、9、201
402中最大的一个是()。).14.比较44435554、22253336与8887
9998的大小。
15.下列四组分数的大小关系如下,正确的是()A:
16.有两个分数A和B,A=
***134、56、67、78B:78、67、56、34 C:56、78、34、67 D:78 ***38502B=***,这两个分数比较,哪个大? 17.试比较与的大小。
18.比较22212223与3331
3334的大小。
18.写出四个大于
20.写出三个大于
五年级数学小总结试题 篇9
一、填空;
车间里的几个师傅计划合作一批零件,如果每人做25个,那么比计划少25个,如果每人做30个,那么正好完成计划。车间里共有几位工人师傅?一共计划做多少个零件?
解:设
数量关系式是:()=()
方程是:()
二、选择
一组学生栽树苗,如果每人栽6棵,还剩10棵,如果每人栽8棵,还少6棵,这组学生有多少人?
解:这组学生有x人。正确的方程是()
A6x-10=8x-6
B6x+10=8x+6
C6x+10=8x-6
D6x-10=8x+6
三、先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应用题(只列式不计算)。
1.今年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小明比妈妈小24岁,小明今年几岁?
2.小胖和小丁共有43本漫画书,小胖的`漫画书本数比小丁少5本,小胖、小丁各有多少本漫画书?
3.小丁买了两套丛书,两套丛书的本数相同,单价分别是6元和4.5元,共花了52.5元,每套丛书有多少本?
4.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长约14.4千米的公路,甲队完成的路程是乙队完成的2.2倍,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完成多少千米?
5.在公路上,一辆自行车正以260米/分的速度行驶,在离它米处,一辆摩托车正在追上来,5分钟后摩托车追上这辆自行车,求摩托车的速度。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 篇10
一、选择 (每题4分,共48分)
1.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是正数,这个有理数是().
A.正数B.负数C.非零数D.非负数
2.适合a=a3的有理数a有().
A.1个 B.2个 C.3个 D.无数个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负有理数即是正有理数
B.零表示不存在,无实际意义
C.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D.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稀土元素有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我国稀土资源的总储藏量为1 050 000 000吨,是全世界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将 1 050 000 000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05×1010吨 B.1.05×109吨
C.10.5×108吨D.0.105×1010吨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x=1,则|x-1|的值为零
B.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C.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
D.若 a<0,则|a|=-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项式3a-5b+1的项是3a,5b,1
B. 和3a2-ab+b2都是多项式
C. 和 都不是多项式
D.3a2b4-a5+2ab-4是六次四项式
7.若x≠0,y≠0,且 x2y3+kx2y3=0,则k的值为().
A.0B. C.-D.1
8.若a<0,ab<0,计算|b-a+1|-|a-b-5|,结果为().
A.4B.-4 C.-2a+2b+6 D.2a-2b-6
9.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x2·x4=x8B.(2a2)3=8a6
C.(a+1)2=a2+1D.(±4)2=±16
10.若8a3bm÷28anb2= b2,则m,n的值为().
A.m=4,n=3 B.m=4,n=1
C.m=1,n=3 D.m=2,n=3
11.设a,b都是有理数,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a≠b,则a2≠b2B.若a>|b|,则a2>b2
C.若|a|>|b|,则a>bD.若a2>b2,则a>b
12.已知a,b为实数,且ab=1,设M= + ,N= + ,则M,N的大小关系是().
A.M>NB.M=NC.M 二、填空 (每题4分,共20分) 13.把下列各数用“>”号连接起来:-4 , ,0.7, ,-0.7,-4,2,0. . 14.2.088万是精确到位,它有个有效数字. 15.若|a|=3,|b|=5,且ab>0,则|a+b|=. 16.已知x+y=7,xy=12,那么代数式x2y-x2+xy2+x2的值是. 17.若8÷ 2=2n,则n=. 三、计算 18.(每题6分)计算 + . 19.(每题8分)计算1×- + ×- + ×- +…+ ×- . 20.(本题8分)已知a2x3+ax2-4x3+2x2+x-1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且多项式4a+b的值是12,求多项式5a2b-6ab-3ab2-2的值. 21.(本题10分)一只球从a米高的地方落下,着地后弹起到 米的地方,第二次落地后又弹起到 × = (米)的地方……当球第八次落地时,这只球经过的路程的和为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1.C2.C3.D4.B5.C6.D7.C8.B9.B10.A11.B12.B 二、13.2> >0.7> >0>-0.7>-4>-4 14.十415.816.8417.5 三、18.±2或0.(提示:分情况讨论)19.- .20.略.(提示:先求出a=2,b=4,然后代入求值即可)21. 米. 关键词:可能性,公平性,科学性 【案例回放】 (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自主创作) (一) 出示情境:四人玩游戏 师:“现在4位小朋友玩游戏, 在商量谁先走。” “如果现在以转盘为例, 你能给他们设计一个公平的方案吗?” (出示转盘) (二) 学生进入电脑自主创作系统设计方案 (说明:同桌两人一台电脑, 电脑中有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件。这环节中学生可以自主把一个圆等分若干份, 可以进入画图软件涂色) (三) 汇报方案 (一般的学生都是设计成4的倍数, 其中有位同学将转盘设计成了9份) 展示方案 (见图) 。 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她这个方案不公平的, 这里一共9份。” 其他学生也窃窃私语、纷纷交流。 “那我们请这位学生自己介绍一下方案, 好不好?” (这个想法也是我事先没预设到的, 不知道学生怎么想, 先采用缓兵之计) 这位学生说:“老师, 我是把它平均分9份, 这样的话四个人分别选红、黄、黑、绿四种颜色, 每个人转到的可能性都是2/9, 如果转到蓝色重新转。” 师:“哦, 她是这样想的, 哪位同学明白他的意思?” 生2:“她的意思是平均分成9份, 如果转到蓝色重新转一次。” 老师:“那你们看这个方案公平吗?” 生3:“我觉得是公平的, 因为每人选中的可能性一样。” (大部分同学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生4:“我觉得不公平, 因为那个人转到蓝色重来的话, 他就多一次机会了。” (这时又有部分同学立场发生变化了, 也认为不公平了) 生5:“老师, 我有不同意见。你看, 如果一开始转到红色, 他的可能性是2/9;如果他第一次转到蓝色, 第二次选中的话, 他的可能性就变成了3/9了, 所以不公平。” 生6:“对对, 如果他一直转到蓝色, 总是重来, 那他的机会很多, 所以不公平。” 这时我提醒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 大家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就会公平?” 生:“只要大家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就可以了。” 这时另外一个学 (下称生B) 说:“我认为是公平的, 因为四个人一共8份, 每人都有2份, 蓝色不用管, 那么每个人选中的可能性都是2/8, 所以是公平的。” 师:“每个人选中的可能性一样不一样?他认为每人可能性是2/8?” (时间关系, 学生在迷糊中认同可能性一样) 生:“是2/9。” 师:“那我们看, 黄色选中的可能性是多少?红色、黑色、绿色呢?” 生:“它们都是2/9, 所以是公平的。” ……下课时间到, 在仓促之中, 匆匆结束了。观看结束后, 一位专家 (某师范学院教授, 下称F教授) 对此规则也提出了否定的看法。F教授说:“一个圆平均分成9份, 蓝颜色是1/9, 你到了最后的结论是红颜色2/9, 黄颜色2/9也是公平的。但是有两三个同学站起来讲我摇到蓝色, 再摇一次, 也就是摇到红的就算了, 摇到蓝的再摇一次, 学生认为这样也是公平的。但是你老师没有提出这样公不公平, 抛开了蓝颜色1/9。学生说摇到蓝的再摇一次, 也是公平的, 你没有告诉学生这是不公平的。学生回去就会带着这样一个疑问或想法, 再摇一次也是公平的。其实再摇一次概率越来越小, 乘法原理。”本来对于学生这种方案课前我是有预设的。经验告诉我这个规则毫无疑问是公平的, 对学生提出每个人获中的可能性是2/9也没有多去思考和研究, 所以当初也没有提出疑问, 反而对生B说可能性是2/8提出了疑问。听了F教授的质疑, 我当时就简直像被当头一棒, 犯晕了, 有点无地自容。 【反思诊断】 后来细细回味专家的质疑:一是这个方案不公平;二是转到蓝色1/9再转, 选中的概率越来越小 (无法计算) 。便坐下来认真思考了这两个问题。 一、方案究竟是否公平? 如果学生第一转到蓝色再摇一次, 是真的不公平吗?“抓阄”是否公平这个看来再明白不过的、并且全人类一直都在使用的问题, 进入数学课堂后便糊涂起来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常识:判断是否公平, 应该看每个人在最初面临的情况是否一样。所有人面临的选择一样即公平。比如五个人摸A、B、C、D、E五张卡片, 任何人都有同等的机会先摸和后摸, 都有等同的摸到和摸不到的可能性, 任何人都有挑选卡片的权利, 先摸的不一定赢, 后摸的不一定输。先后顺序不影响每个人的“运气”, 因为不同时是绝对的, 同时是相对的!———事实上, 不可能做到“同时”, 就算喊“1-2-3-开始”大家齐摸, 也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同时”。 再看上述转盘, 显而易见, 对于4个同学来说, 每个人面临的选择是相同的, 谁先谁后也不会影响获胜的可能性, 谁都有1/9的可能性转到“再转一次”, 毫无疑问是公平的。 那么, 为什么学生认为不公平?从他们的直觉可以看到, 最初他们认为是公平的, 认为不公平的原因是“每个人获胜的可能性等于2/9, 但是先转的同学的可能性大于2/9, 而不等于2/9”。 二、可能性究竟是多少? 通过运用全概率公式计算, 非常惊奇地发现, 这个可能性竟然恰好等于1/4!正好是生B的直觉:“我认为是公平的, 因为四个人一共8份, 每人都有2份, 蓝色不用管, 那么每个人选中的可能性都是2/8”。下面概述思考计算过程。 获胜者获胜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直接转到规定色, 可能性是2/9。第二种情况:第一次转到蓝色, 重来。如果第二次转到了红色, 那么概率由乘法原理得:1/9×2/9。但第二次又要遇到两种情形即转到红色和蓝色, 所以又分两种情况计算。由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得第二种情形现在概率为: 【反思感悟】 一、用竖式计算 0.86×7 3.3×16 0.19×40 3.7×4.6 0.29×0.07 1.06×25 0.72×0.15 3.7×200 4.5×0.002 14.21÷7 28.6÷11 1.26÷28 51.3÷0.27 2.19÷0.3 5.58÷3.1 25.6÷0.032 5.98÷0.23 19.76÷5.2 6.21÷0.03 0.76÷0.038 19.2÷12 4.05÷0.005 46.8 ÷ 0.52 74.4÷0.93 二、按要求计算 1、保留一位小数 1.2×1.4 0.37×8.4 3.14×3.9 4.8÷23 1.55÷3.6 7.09÷0.52 2、保留二位小数 3.18÷7 246.4÷13 5.63÷6.1 40÷7.5 0.86×1.2 2.34×0.15 1.05 ×0.26 0.34×0.54 0.012×0.25 3、除不尽的用循环节表示 2.29÷1.1 153 ÷7.2 23÷3.3 三、脱式计算 1.25+4.6+0.75 3.4×7×1.5 0.8×0.25×0.4×1.25 7.2× 1.6+0.8 (16.8+1.47)÷0.7 0.75×18÷0.15 2.07÷0.23÷0.45 21.36÷0.8-12.9 7.28+32÷2.5 1.25+4.6+0.7 (3.2+0.56)÷0.8 1.08×0.8÷0.27 2.05÷0.82+33.6 44.28÷0.9÷4.1 9.07—22.7÷3.4 4.85+0.35÷1.4 0.87×3.16+4.64 40.5÷0.81×0.18 8.9×1.1×4.7 6.58×4.5×0.9 3.6×9.85-5.46 四、简便计算 0.7×2.35+7.65×0.7 8.8×12.5 32.4÷0.4÷2.5 9.78+9.78×99 1.23×98+2.46 (12.5+0.125)×8 2.5×3.2×12.5 9.2×1.35-0.2×1.35 8.8×5.4×5 3.87×101-3.87 101×5.6 12.5×27×0.8 6.23×10.1 0.125×2.5×40×0.8 0.89×99 2.5×3.6 1.25×5.6 27.78×4.5-7.78×4.5 0.25×99 2.5×(4+0.8) 8.7×12.5×80 100.54÷25÷0.4 56.8×43.7+6.3×56.8 2.02×8.5 1.25+4.6+0.75 56×1.25 9.8×25 3.8+4.29+2.1+4.2 4.8×0.25 0.5×2.33×8 4.4×0.8-3.4×0.8 12.5×0.4×2.5×8 2.5×7.1×4 16.12×99+16.12 一、口算。 15÷0.25=1.5×2/5=5/9×1.8=2.5×0.4=24×3/8=2.4+1.6=5/12÷5/6=5/7×21/25= 二、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4.67-(2.98+0.67)73.8×16-73.8×6(4/5+1/4)÷7/3+7/10 三、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计算。 1、一个数比40的30%多1.2,求这个数。 2、18减去它的1/3是多少? 四、填空。 1、甲数是21,乙数是30,甲数比乙数少()%。 2、五年级有学生29人,比女生多16%,女生有()人。 3、三亿六千五百五十五万零五写作()。 4、一块三角形菜地,边长的比是3∶4∶5,周长为84米,其中最短的边长()米。 5、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 6、3.6时=()时()分 7、单独完成同一件工作,甲要4天,乙要5天,甲的工效是乙的工效的()% 8、抽样检验一种商品,有38件合格,2件不合格,这种商品的合格率是() 9、把7/8∶1.7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10、一个挂钟时针长5厘米,它的尖端一昼夜走了()厘米。 11、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4厘米,高2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是()。 12、甲数的2/3等于乙数的3/4,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五、判断。 1、因为3÷1.5=2,所以3能被1.5整除。() 2、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订《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所用的钱数成正比例。() 4、减数与差的和,等于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的1/2。() 5、如果a除以b等于5除以3,那么a就是b的3/5。() 6、一个数乘以分数的积小于被乘数。() 7、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8、4和0.25互为倒数。() 9、A、B都是自然数,因为A÷3/4=B×4/5,所以A>B。() 10、任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π倍。() 六、应用题 1、一个打字员打一篇稿件。第一天打了总数的25%,第二天打了总数的40%,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打6页。这篇稿件有多少页? 2、学校有男生540人,比女生人数的5/6少60人,学校有女生多少人? 3、一堆煤,第一天运走的吨数与总吨数的比是1∶3,第二天运走4.5吨后,两天正好运走了总数的一半,这堆煤有多少吨? 4、用铁皮做一个长3米,宽0.8米,高0.5米的长方体水槽(无盖)。大约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平方米,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5、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某校组织97名同学去公园玩,带800元钱够不够? 6、生产一批零件,单独完成甲要20小时,乙的工效是甲的80%。如果两人合做,几小时生产这批零件的9/10? 7、童乐幼儿园共有150本图书,其中的40%分给大班,剩下的图书按4∶5分给小班和中班,小班和中班各分到多少本? 本课程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五年级上册第一章《倍数与因数》的内容, 本节课是“复习巩固+拓展探索”性质的课程, 主要是对第一章的知识进行复习强化, 并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 本章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 新课标对本章教学内容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倍数和因数以及质数和合数; (2) 知道2、3、5的倍数特征,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 (3) 了解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或偶数。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2、3、5的倍数特征》、《质数与合数》本章所有的课程, 但是, 在对逐个知识点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的掌握情况比较好, 把所有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学生就很难掌握, 容易混淆。因此, 本节课将本章所有的知识点混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强化巩固, 并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与技能 (1) 复习自然数, 整数的范围界定, 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2) 加强训练2、3、5的倍数特征, 能够灵活找出符合2、3、5倍数特征的数字。 (3) 拓展探究, 探索4和25的倍数特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现复习巩固的目的。 (2) 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以及合作探究, 拓展新知。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 收集有用的信息, 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2)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在探索非零自然数的特征的过程中, 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 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教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三、教学重难点 (一) 教学重点 (1) 复习旧知识, 加深练习, 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灵活性。 (2) 探索新知识, 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4和25的倍数特征。 四、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课程采用“复习巩固+拓展探索”的教学模式进行, 在“复习巩固”环节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 采用各种不同的题型, 利用各种奖励机制,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拓展探索”阶段引导学生积极体验, 鼓励交流合作, 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五、学习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节课在智慧教室环境下进行教学, 需要准备的学习资源以及工具主要有: (1) 优课系统; (2) 电子书包的实时监控系统; (3) IRS出题系统; (4) 云端书柜; (5) 电子书包教学资料 (PPT课件、练习题) ; (6) 电子书包的电子联络薄 (电子错题本) ; (7) 电子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 复习复习巩固 11.热身抢答 教师利用智慧树引导学生回顾第一章所学的知识点。 教师利用电子黑板展示PPT课件中关于第一章的练习题, 学生集中精力进行抢答或者跟教师一起回答。 此部分主要涉及第一章概念性的知识点, 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 对概念性的知识点进行快速的复习, 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进行充分热身。 22.交互巩固 教师打开优课系统, 在电子黑板上进行展示, 利用集合类型的题目对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综合复习。一共有四个集合也就是四次机会, 学生推举男生代表、女生代表在电子黑板上进行答题, 在答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在数字列表中添加新的、易出错的、较难的数字, 增加题目的难度, 启发引导学生 (如图1) 。 此环节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教师不断地出难题考验学生,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被选为代表的学生充满了自豪感, 男生代表和女生代表展开了男生和女生之间的竞赛, 这样没有被选为代表的学生也会有一种亲身参与感,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3.自由出题 教师利用电子书包IRS出题系统中的自由出题, 让学生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首先, 教师发送判断题的选择项 (即√和×) , 然后口述判断题的题干, 学生迅速作出选择确认提交, 教师通过电子书包的终端监控以及计时答题界面监控学生的答题情况 (如图2、图3) 。 此环节是一个高度紧张的环节, 教师在口述判断题题干的时候全体学生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并积极思考, 惟恐听不清题目无法提交答案而落后于其他同学, 并且在答题的过程中IRS系统始终在计时, 超过时间限制就无法提交, 学生可以在计时界面看到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提交顺序, 提交答案较前的学生会充满自豪感, 这样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 每个人都争做最好最快的, 所有的学生都不甘落后, 积极参与。 (二) 拓展探索 11.交互体验 教师通过电子黑板将千数表派发到学生端的云端书柜上, 学生迅速进入云端书柜点击下载, 学生利用云端书柜的工具尝试标记出千数表中哪些是4的倍数, 在寻找4的倍数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器等辅助工具 (如图4、图5) 。 此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积极调动自己以往的知识储备, 并利用电子书包的优势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 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22.协作交流 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协作探究, 小组内成员将各自探索的成果互相展示, 通过组内的交流讨论对于4的倍数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并且教师要求各小组举出例子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最终小组代表进行小组探索结果汇报。在协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学习, 听取他人的意见, 还可以对他人的想法提出质疑, 组内成员对于同一目标共同努力, 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3.网络探索 在网络上搜索“25的倍数特征”, 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资料, 讨论汇报。此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树立“互联网可以作为学习工具”的意识。 (三) 综合练习 11.IRS出题 教师利用IRS出题系统将巩固练习题发到学生电子书包端。 练习一 (单项选择型) :喜羊羊“我帮您”热线号码是:A-5的最小的倍数;B-最小的自然数;C-7的最大的因数;D-既是4的倍数, 又是4的因数;E-它的所有因数是1, 3; F-最大的一位数;G-只有一个因数。你能根据以上信息, 猜出这个热线号码是多少吗? A:5074391B:1072390C:5072391D:1072391 练习二 (多项选择型) :1既是2的倍数, 又是5的倍数的数 () ;2既是2的倍数, 又是3的倍数的数 () ;3是4和25的倍数的数 () A:2656, B:405, C:15096, D:1800, E:1980, F:3550, G:4095 练习三 (生活应用型) :有60个乒乓球, 装在若干个盒子里, 要求每盒装的同样多, 且每盒不多于15个, 不少于8个, 有哪几种装法 (在电子书包的草稿纸上完成或拍摄上传) (如图6、图7) ? 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综合性的题目对学生深入检测, 利用IRS出题系统将题目传送给学生, 学生提交答案, 教师能够利用测评系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并针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另外, 在IRS出题系统中教师可以随时展示学生的作品, 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反馈的效率, 不用把所有的问题都留到课后去解决, 而且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可以被展示, 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总结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评测分析总结自身的学习情况, 并将本节课做错的题目归纳到自己的错题本内, 学生利用评测分析, 可以按照学科、时间等信息检索出测试正确率及错题本信息, 也可按照时间和学科查看“我的错题本”, 针对课堂答错的题目, 可以重新答题, 并把最新的答题信息记录在系统中。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测评分析功能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 帮助自己梳理、归纳、总结知识点 (如图8、图9)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智慧教室的环境下进行, 教师充分利用电子书包以及电子黑板的优势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使数学复习课不再枯燥乏味。教师利用学生刚学完“2、3、5的倍数特征”产生的负迁移, 直接抛出问题 (4和25的倍数特征) , 激发了学生原有认知和探究欲望, 本课中, 学生很快地进入问题情境, 探索、猜测、反思、观察、讨论, 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索者的角色。 【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推荐阅读: 五年级下册数学圆试题10-20 五年级上数学期末试题05-24 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11-27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试题10-17 五年级数学期末质量测试题07-04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试题09-20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青岛版)10-15 五年级数学2单元考试题11-29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测试题07-25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10-14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篇11
五年级寒假数学计算试题 篇12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篇13
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篇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