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发言稿

2024-06-24

分数的初步认识发言稿(精选12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发言稿 篇1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孩子们,中秋节时我们要吃什么?

(月饼。)你们喜欢吃吗?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吃。中秋节时,幼儿园老师要给小朋友分月饼。

1. 把6块月饼分给两个人你想怎么分?

为什么这么分?(平均分,每人3块,这样分公平。)你能列个式子吗?(6÷2=3。)

把4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呢?(每人2块,列式:4÷2=2。)

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呢?(每人1块,列式:2÷2=1。)

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呢?(每人分半块,列式:1÷2=半块。)

2. 这半块是怎么来的?请你到前面分分看。(纸质的月饼对折。)为什么对折?(平均分。)

3. 师:

怎么写呢?(老师写———表示平均分,平均分的份数写下边,每一份写上边。)

4. 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自己试着读一读。)

也就是说这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注意:长方形有3种折法,可以沿对角线折;正方形有2种折法。

师小结:我们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四、今天我们学习了几分之一的数,你能自己举例说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

如:我们组有6人,每人就是这组的1/6。

五、老师出示钟面,让学生先读出时间。

六、练习:

1. 书96页第2题;

2.93页第1题。

七、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9份。(一点一点折掉。)

小结:我们平均分的整体不同,每一份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

八、出示一条绳子。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然后汇报。老师把折完的绳子贴在黑板上。)

老师指着黑板上的绳子和分数,问:你发现什么了?(绳子越来越短。)

那么它相对应的分数会有什么变化呢?关于分数大小的比较,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九、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呢?首先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其次看看分的是谁,那么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2

经过五次试教,在不断的反思中形成了以下学案。

一、引入

1.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装在信封里,现在倒出来看看,有哪些学具?

2.请同桌把这些学具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到几个?

3.分一分。(有学生认为多了一个圆形就放在中间,有学生把一个圆也平均分成2份)

4.汇报分的情况。

5.师:分时遇到了什么问题?(1个圆形不能平均分成2份)有人分了吗?怎么分的?

二、学习新知

1.认识1/2。

(1)每人分到2个,用2表示;每人分到1个,用1表示;每人分到半个,该用一个怎样的数来表示呢?请大家想想办法,想好后可以到黑板上来写一写。

(2)你用哪个数来表示?(0.5、1/2、2/1)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呢?你在哪里见过?

(3)大家很有办法,用自己创造的数来表示半个。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半个,也就是说每人分到这个圆的1/2。跟谁的方法一样?

(4)谁听见老师是怎么读这个数的吗?又是怎么写的呢?

(5)1/2也是一个数,说得更具体些,它是一个分数。

(6)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同时比一比,看谁跟分数最先交上朋友。

2.探究1/2。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同桌再分一分、说一说。

(2)再次汇报分的过程及结果。

(3)你怎么看出平均分成2份的?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2份看得更清楚?(把折痕画出来)

(4)(指名)你分到多少?在哪里?为了跟你同桌区分,把你的作个记号,划上斜线。(指同桌)你呢?

(5)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这份是这个圆的1/2,那份也是这个圆的1/2。也就是说,任意一份都是这个圆的1/2,或每份都是这个圆的1/2。

师:还可以说得更简单些,即每份是它的1/2。

(6)读一读,你觉得哪些字词比较重要?为什么?

(7)观察图:有几个1/2?2个1/2合起来是多少呢?划斜线的这份是圆的1/2,那么整个圆是划斜线的多少呢?空白部分呢?

(8)刚才找到了圆的1/2,再任选一个学具,折一折、画一画,并划上斜线,表示出它的1/2。

(9)展示:上面图形中,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吗?为什么?(指名说说怎样得到的1/2)

结合图,说说1/2中的2、/、1分别表示什么?

(10)看着图,有问题提吗?或有什么话要说?

3.创造1/()。

(1)刚才把图形对折1次,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图形的1/2。

还能继续对折下去吗?(能)那么,其中的1份是这个图形的1/()呢?请大家用刚才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颜色的方法创造1/()。

(2)创造1/()。

(3)展示、汇报。

如1/4:你是怎么折的?这个1/4表示什么意思?从图中还能找到这样的1/4吗?共有几个这样的1/4?4个1/4合起来就是——1。

(4)猜一猜、想一想。

看着图与分数,如1/8,它是怎么折的?1/8表示什么?看到1/8,还想到什么?

(5)1/4、1/8与1/2一样,都是分数。从图中,可以看出1/2、1/4、1/8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4.创造()/()。

(1)刚才把图形对折1次、2次、3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只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得到1/2、1/4、1/8。那么,能不能涂2份、3份,甚至更多呢?又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分数呢?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继续创造分数。

(2)先思考准备涂几份,再创造分数。

(3)汇报:你创造的分数表示什么?

如2/4,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2份涂色,涂色部分是它的2/4。联想:看到2/4,还想到哪个分数?(2/4、4/4等)各表示什么?

(4)2/4、3/4、4/4也是分数,与前面的分数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5)你认为分数还有吗?写一个,并读一读。

如7/8,其中的8、7各表示什么?7/8呢?看到7/8,还想到哪些分数?

(6)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如7/8,8是分母,/是分数线,7是分子。

三、练一练

1.观察主题图,用分数说一说图意。

2.看图写分数。

3.出示一条彩带。

(1)猜一猜:平均分成几份?这一份是多少?

(2)补充:1分米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然后看图填空。

(3)汇报:你是怎样想的?除了这三个分数,还想到哪些分数?

(4)出示第二条彩带。想一想:哪条长?为什么?

四、总结

1.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你脑中的分数是怎样的?

2.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认识分数的?(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等)

课后反思:

1.在磨课中,学会课前研究。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钻研教材,通俗地说就是读教材、理解教材,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本单元是第一次接触分数,主要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分数的简单加减法。由于是初步认识,本册教材涉及到的分数,分母都不超过10。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抽象地学习分数的一般意义与各种性质,并且所有形式的分数都在研究范围之内。所以本节课中,不能盲目地提高教学要求。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是以“平均分”为基础,与倍数也相通,同时又是后继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基础。

钻研教材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对教材作出恰当的处理。本教材是将“认识几分之一及几分之一比大小”作为一课时。笔者将“认识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整合为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对分数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将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在磨课中,学会处理课堂上的生成。

课前预设教学流程时,要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学中,教师最希望学生能按预设的程序进行,害怕出现生成不会处理。其实,课堂上可能会因为生成而精彩。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折出圆形的1/2时,学生说这条折痕就是圆形的对称轴,其他学生检查自己的图形后表示赞同,此时教师没有发表意见。在创造几分之一时,学生介绍1/4的折法时,说:“把长方形对折再对折,把对称轴的折痕画出来,平均分成了4份,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这1份就是长方形的1/4……”不等该学生说完,就有学生举手表示有意见。他们认为:这2条折痕中只有1条是对称轴,不能说把对称轴的折痕画下来,确切地说是把平均分的折痕画出来。创造1/2时,折痕是对称轴,辨析的理由不充足,所以暂时放一放;创造1/4时,争辩时机到了,折痕中有对称轴,也有不是对称轴,所以给时间让学生辨析,达成共识,再次加深学生对图形对称轴的理解。因此,一旦课堂上出现生成,教师不要手忙脚乱,而要思考:要不要处理?何时处理?怎么处理?

3.在磨课中,学会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逐步转化过程。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潜能外化的规律,所呈现的教材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理想状态是:认识1/2后,学生能创造几分之一,接着会创造几分之几。其实这样想、这样做的教师把学生估高了,到最后只有几个学生在主动学习,其他学生都很茫然,学习气氛沉闷,原因就是把要求拔得太高。“从整数的认识到分数的认识是一次质的飞跃”是有道理的,1/2还没认识到位,学生怎么会去创造其他的分数呢?所以在教学时,应这样设计:(1)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引出1/2;(2)重点认识1/2,理解1/2的意义,并折出图形的1/2;(3)创造几分之一;(4)创造几分之几。这样设计,从集体学到自主学,学生具备了学的条件。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从不会到会,从学会到会学,更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

在课改中磨课,给我的启示很多。要设计好一节课,应从目标的定位、学习材料的选择、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的认知起点与认知规律等多方面考虑,让学生先学扎实,再学创新,逐步提高要求,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提高和发展。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3

武潭镇中心小学 王姣

一、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90~91页。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难点: 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月饼图,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若干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农历8月15是我国的什么节日?(中秋节)小朋友们,在中秋节会吃到什么?(月饼)。王老师也给同学带来了一个大月饼(出示月饼图),这月饼里可有学问,老师先提几个问题。

2、妈妈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小明和小红,那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月饼呢?(2个)。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小红,那每个小朋友分几块月饼呢?(1个)。

3、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板书)

4、那妈妈现在只有一块月饼了,能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吗?(能)(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板书)每人分得多少呢?(一半)

5、你们会分吗?老师这里有一块大月饼,想请人分一分,上手吧!(小朋友动手分)

6、(月饼平均分成2份)小朋友们看,月饼被分成了几份?(2份)比一比,这俩份的大小一样,这个小朋友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7、小结:把这块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了2份,这样的一份就是你们说的一半

8、这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预设1:学生回答12,听说过这样的数吗?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预设2:老师介绍,月饼的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

1、认识1|2(1)初步认识1|2

1、把一块月饼怎么样?(手势)(平均分成了2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块月饼的1|2.把手拿出来,我们一起,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这样的一份是这块月饼的1|2.2、我们知道了1|2的意思了,你知道怎么写吗?先写横线,代表平均分,再写2,表示分成了2份,那要表示这样的1份,就在上面写1.3、谁来读一读(2人单独读,齐读)

4、这一份是月饼的1|2,(手指另一份)那这一份呢?(也是1|2)小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块月饼的1|2.5、现在能不能说说我们是怎么得到这1|2的?(小组内互相说一说)(2)动手探索1|2

1、这是月饼的1|2,瞧,这儿还有一张长方形纸,那它的1|2又该怎么表示呢?活动一小组合作要求:单独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再在小组内讨论,怎么得到长方形纸的1|2;汇报展示。

2、谁第一个上台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出长方形的二分之一的?(指名上台演示)汇报展示(三种:横着、竖着、斜着)

3、(课件出示长方形纸的三种折法)这三种折法各不相同,凭什么说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呢?这三种折法都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两份。而且涂色部分正好是其中的……(1份)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两份,那每份就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

4课件出示判断题)这四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吗?哪些是?(第二和第三个)。第一和第四个图形不也是分成了两份了吗?(它们的两份不是一样大的。)准确的说它们没有……(平均分!)

5、小结:看来不论是一个苹果、一个长方形还是一个正方形,咱们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王老师相信,同学们已经对二分之一有了较深的认识,对不对?

2、认识1|4(1)引出认识1|4

1、一块月饼俩个人分,每人分得这块月饼的1|2,现在又来了2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呢?活动二小组合作要求:用圆代替月饼分一分,单独完成表格;再小组内讨论

2、汇报展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四分之一,写作1|4.(2)折1|4

1、这张正方形纸的1|4是什么样的呢?动手折一折,再用彩笔涂上阴影,表示出它的1|4.活动三要求:自己动手折出它的1|4,并用阴影表示;小组讨论有多少种不同的折法。

2、汇报:你是怎么得到正方形的1|4的?

3、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正方形的1|4?(小结:折法不同没有关系,只要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都是它的1|4.)

3、认识几分之一

1那认识了12,1|4之后,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生1:我想认识八分之一。生3:我想认识十六分之一。)

2教师板书学生所的分数:1/

4、1/

8、1/

3、1/6……你能用刚才折一折的方法,把你最想表示的这个几分之一用斜线涂出来吗?行吗?拿出准备好的纸片折一折并涂一涂,开始!(巡视指导)先表示完的同学可以展开来想一想,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又是怎样表示的? 3现在王老师最想知道,你把纸片平均工资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又是它的几分之一呢?谁每个到前面来?汇报展示。

(三、)运用分数意义,比较分数大小

1、那老师有一个问题: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那么,相同的图形,比如出两个圆一模一样大,能不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呢?

2、(收集学生中用圆纸片表示不同分数的作品,并贴在黑板上,写出对应分数:1/

2、1/4)请同学们仔细地比较这里的涂色部分。你能说一说,这里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哪个分数更大一些?(二分之一)王老师有个问题:明明这个2要比4更小,怎么二分之一反而会比四分之一大呢?(四分之一分成了四份,每份就更小一些,而二分之一只分成了二份,每份就更大一些。同样一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那每一份就越……小

3、那在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之间,我们应该用上什么符号?(大于符号。)

4、(出示同样大小的圆纸片)如果张老师表示出它的八分之一的话,你觉得八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相比会怎么样?(更小!)

5、这是同样大小的圆形,咱们比较出了分数的大小。那同样大小正方形,同样大小的长方形,你们觉得表示出的分数能比较大小吗?

6、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四位同学准备的图形正好一样,那谁表示出的分数最大,谁表示出的分数最小呢,马上比一比。学生组内相互交流。

(四)、认识分数的写法与各部分的名称

1、我们每个人都有名字,分数也不例外。中间的这根线表示平均分,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在我们的教材上,给它这样命名的,叫--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一个数表示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我们教材上也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分母。上面表示几分之几,跟分母很有关系,起了个名字,叫分子。

2、(出示卡片)17,1|9,1|15,1|20,5|16,认分母分子,读分数。

(五)巩固练习

1、书91页做一做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4

玉太学校侯小林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鼠妈妈分饼子的故事好吗?鼠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毛,一个叫二毛,哥俩长得挺机灵的,又非常喜欢吃鼠妈妈做的饼。有一天,鼠妈妈做了4个饼,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吃,要使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子同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来帮帮鼠妈妈?第二天,鼠妈妈做了2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又应该怎样分呢?谁也来帮帮鼠妈妈?第三天,鼠妈妈有点累了,这天她只做了1个饼子,还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再来帮帮她?(半个饼子用数字怎样来表示呢?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数学王国的新朋友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认识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老师用一个圆代表一个饼。谁来帮鼠妈妈分一下?

展示对折的方法:对齐,保证是平均分。剪开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进行展示。“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师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

师:刚才老师是怎么写这个1/2的?先写短短的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平均分成了两份,就在这条横线下面写上2,表示这样的一份就在横线上写1。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1/2。

②这一份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请学生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二分之一表示的意义。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学生动手折自己的纸片,并给其中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3)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在用纸创造二分之一后提问: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二分之一?

请生说一说。如: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等。

(4)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出示1/3图,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不能,你觉得可以怎样表示?生说一说。

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分别说一说。教师板书。

(二)认识四分之一

⑴出示1/4,大家认识这个分数吗?

1/4的意义: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份,其中一份就()的()分几一。

生说,师板书。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分数的大家庭有好多成员,今天我们认识的是几分之一。(补充板书课题:几分之一)⑵动手操作:请大家用手中的正方形折一折四分之一。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四分之一。

⑶展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不同的折法,并互相说一说各自四分之一的意义。⑷扩展延伸: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圆的五分之一呢?那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呢?请生分别来说一说。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判断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是几分之一?图略。

(2)看课本主题图,你能从中找到几分之一

(3)说一说生活中的几分之一。

(4)折一根绳子,反复折,从而产生不同的分数。

四、知识梳理,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你觉得你有什么收获?

五、趣味探究,拓展留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饼平均分给大毛和二毛,它们各得到二分之一,可是大毛不干了,他说,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多吃点,我要吃这个饼的四分之一。同学们:你们觉得大毛真的能吃到更多的饼吗?请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去验证一下吧!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大毛二毛1/2读作:二分之一

第一天22把一个()平均分成()份,()就是()的()分之一 第二天111/3读作:三分之一

第三天1/21/21/4读作:四分之一

像1/

2、1/

3、1/

分数的初步认识反思 篇5

本节课是第一次出现分数,而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学习开始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即“一半”的认识,引入到1/2的理性认识,并使学生在具体的“分月饼”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我还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月饼”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本节课,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和正方形纸的1/4,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本节课我认为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教材的重组。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后,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而是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及分数的读写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发言稿 篇6

一、发现学习, 让学习过程变成愉快的探索之旅

发现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发现学习中, 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接受和记忆现成的知识, 而是主动经历知识的发现、形成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 而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 提供帮助。

以下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实录中的三个片段:

片段一:引发冲突, 产生新知。

师:下面该分月饼了, 只有1个月饼, 还能平均分成2份吗?

生:能!

师:准备从哪儿分?怎么分?

生:从正中间分。 (课件演示。)

师:每人分得多少?

生:半个。

师:刚才每人分到的苹果用数字2来表示;矿泉水用数字1表示。那么半个月饼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生:二分之一。

师:你真了不起!说出了一个新的数, 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二分之一。

师:你们知道它叫什么数吗?

生 (齐) :分数。

师: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片段二:探索新知, 理解概念。

师:联系刚才分月饼的过程, 想一想分母2表示什么?

生1:分母2表示平均分成2份。

师:分子1呢?

生:分子1表示其中的1份。

师:你们所说的“它”是指什么?

生:整个月饼。

(1) 提出问题。

生:想!

(2) 学生操作。

(3) 展示交流。

师: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片段三:灵活运用, 主动建构。

师:很好!看来产生分数的前提要怎么分?

生:平均分。

师:总结得真好!

二、接受学习, 让学生搭上数学知识的直通车

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 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句话中的认真听讲指的就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不仅能让学生高效率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而且还为发现学习奠定重要的知识基础。

如, 教学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时, 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数的写法等知识, 既非重点, 也非难点, 并无探索的价值, 可以直接讲授给学生。为了达到扎实掌握知识、渗透数学文化、拓展数学视野的目的, 教师可以将上述内容和分数的发展史精心整合成资料直接呈现给学生。

片段四:

1.直接介绍资料。

师:我们一起去资料库看看, 好不好?

生:好!

课件播放如下文件:

2.小组合作交流。

师:从这则资料里, 你学到了什么呢?先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

3.全班分享收获。

师:谁愿意与大家分享?

生1:古代人在分东西的时候, 发现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就发明了分数。

生2:我学会了四分之三怎么写。

师:请你指导老师写在黑板上, 其他同学拿出笔来一起写。

生2:先写小短横, 再在小短横下面写4, 最后在小短横上面写3。

师:谢谢!其他同学都会写了吗?

生:会!

师:大家还学到了什么呢?

生2:我还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哦, 请介绍一下。

生2:这条小短横是分数线, 4是分母, 3是分子。

生3:我还知道了分数线就表示平均分。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

上述资料图文并茂直接呈现, 学生好比搭上了知识的直通车, 学得高效, 学得扎实。当然, 接受学习也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更不是简单的学生听教师讲, 而是合理地组织材料、恰当地呈现材料、有效地组织交流, 是教师与学生平等沟通, 思维对话, 互动生成, 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有机整合, 让学生一路收获最美丽的风景

事实上, 在一节课中,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往往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更多的情况是二者交替进行——在接受中有发现, 在发现中也有接受。

从上述前三个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学生发现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适时、恰当的指导, 因此可以称为“有指导的发现学习”;而从片段四可以看出:尽管采用的是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 但由于教师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开放性以及合作交流,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分数的初步认识发言稿 篇7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并学会比较这类分数(几分之一)的大小。2.经历用不同折法表示分数的过程,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教学准备:ppt课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每人三张同样的纸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均是3的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孙悟空在保护师傅取经的途中,有一天,特别想念他的老家,还有他的孩儿们,趁空,他一个筋斗云便飞回了花果山,看到两只小猴正玩得满头大汗,孙悟空心生怜爱,决定变些水果给这俩小猴。悟空变出了什么水果呢?

2.(4个梨)师: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你准备怎么分?

生:每只小猴两个。

师:嗯,这样,每只小猴分得的同样多,在数学里我们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红色)

3.师:刚才分梨的过程,用数学的语言可以这样说:“把4个梨平均分成2份,1份是2个,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梨?”用掌声表示一下。

4.(2个苹果)师:还有2只苹果,你准备怎么分?

生:把2只苹果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1个。

师:再用掌声表示一下: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苹果。

5.(1个西瓜)师:还有一个西瓜,咱们也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得到1份。用掌声表示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西瓜。(怎么没有掌声了?)

生:半个不好拍。

师:哦,半个不能用掌声来表示,而且,半个是生活中说法,数学中我们把半个叫作1/2个。跟它打个招呼:HI,二分之一!

这也是数字王国里的一位成员,它还有一个大家庭叫作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认识分数

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一个分数,很有纪念意义,我们把它写下来,板书1/2。

1.分数的读法

师:这个数字读作什么?板书读作:二分之一。大家还记得1/2是怎么得来的吗?

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1/2

师:你能猜到 1/2的2和1与分西瓜有什么联系。

生:……

师:对了,这个2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一个西瓜分成了几个1/2,你看出来了吗?

生:2个。

2.理解二分之一(折1/2)

折。师:咱们刚才从分西瓜中认识了1/2,你能通过折一折,发现纸片中的1/2吗?(学生折,师巡视)发现了吗?一共有几个?涂出其中的一个。展。分别展示不同的折法,让学生认识1/2的不同分法。结。师:咱们找出了这么多的1/2,你能说说到底什么是1/2?1/2就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3.分数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会读分数,想不想知道分数怎么写啊?板书分数各部分名称。

同步练习:下面图中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都不能,一个没有平均分,可以化成1/4,一个没有平均分成2份,是1/8)

4.理解1/4、1/8等分数

猜:那么这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分别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呢?你为什么这样猜?折:你能折出这两个分数吗?引导学生折,并涂出1/4、1/8。联想:在分数这个大家庭中,除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可能还有……(板书)

5.同步练习

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逐题指名口答,答完后全部显示,让学生对比,这些分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6.比较大小,归纳方法

(1)听故事(猪八戒分西瓜)。

(2)比大小。

师:说说你笑的原因。(猪八戒上当了)这个故事里隐藏了两个分数,你发现了吗?你能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吗?

1/4>1/8(教师板书)。

(3)尝试证明。奇怪吗?你能说服老师吗(最好找到证据)?(用刚才折出的1/4和1/8纸条比较)让学生说说你的理解。

把黑板上的分数用“>”连接,并引导观察。

得出结论:分子都是1,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4)同步练习。1/3 ○ 1/6 1/4○1/8 1/6○1/5

7.实践应用 深化新知

完成P89第5题。

8.感受收获 体验成功

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课后注意寻找生活中哪里有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篇8

温宿镇六校 李薇薇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开始,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进行教学,“分数初步认识”中“初步”的主要含义:一是单位“1”只有一个物体组成;二是出现的分数都是真分数且分母比较小。三是不出现分数的定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意义,还是读写方法、计算方法,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作出了以下要求:知识能力要求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过程方法的要求: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

2、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有与同伴合作的体验。情感态度的要求:1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学习分数初步认识之前,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已经有了用整数来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经验基础,还学习了用除法来求平均分物体数量的计算方法,具有了平均分物体的操作能力。但是,分数的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学生学习时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习惯。因此,教材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要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由于是初步认识,本册教材涉及到的分数,分母都不超过10。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根据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互换思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带有思考的动手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富有创造力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使学生能富有激情地、充满想象力地学习数学;通过交流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倾听、敢于发言的积极学习态度;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美,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时主要利用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1/2,认识1/2,将学生已有分东西时每份分得同样多的生活经验加以提升,沟通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升华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老师再通过课件和实物的演示,揭示出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9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围绕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本节课,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在学习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时,也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第四,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通过直接操作认识理解分数。还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动画呈现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场景,让学生在表示“几分之一”的学习习惯的驱使下,对“如何表示半块蛋糕”这一新的问题进行了大胆尝试、猜想。这样设计,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备,重视了生活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力,尊重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意识,使课堂成为多层面、交互式活动的窗口,探索成果异彩纷呈,学习热情高涨。在拓展运用中,想分数、分巧克力、分糖吃的游戏中等习题的安排也都体现了这一点。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联系常见的事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强化应用分数的意识。

第五,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把“学习数学”变成“做数学”,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由此,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如能给孩子搭一个舞台,孩子们就能舞出最精彩的人生。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完整数后,第一次学习分数,是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本课教学,我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新的变化。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水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注重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分数的初步认识发言稿 篇10

【关键词】分数 认识 教学设计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48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的分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初步学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所表示的含义。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几分之一和分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认识“分数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示卡片、学生准备各种图形的纸张。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师讲述孙悟空分饼的故事,电脑播放动画。

2.动画中孙悟空讲述,学生用手势表示。

4个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学生拍掌表示,师板书:2)。

2个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学生拍掌表示,师板书:1)

1个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学生拍掌表示,此时学生不知该怎样表示二分之一,显得不知所措)。

师:请问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能说说吗?(让学生作答)

师:像这样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分得的结果,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这样的例子吗?请谁来给我们谈谈?(引导学生举例)

师:你们所说的确实让我们感到迷惑,那到底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些分得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出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一)学习几分之一

1.学习二分之一

(1)明确平均分

师:我们就来帮孙悟空师徒的忙。把这个饼从中间切一刀,谁来切?(指名一学生出去切)。

师:他刚才是怎样分的?(平均分)平均分是什么意思?(每份分得同样多)。

(2)明确二分之一的含义

动画演示把饼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明确二分之一的含义: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让学生互相说含义)

(3)学习二分之一的写法

电脑演示书写的过程,让学生说出书写顺序,全班书空。

2.动手操作,造分数

(1)师:我们已经知道1/2所表示的含义,用纸折出并涂出每一份占这张纸的1/2,你会折吗?(小组活动并相互交流。)

(2)小组汇报

(3)强调平均分

师:老师闭上眼睛就能折出每一份占这个圆的1/2,相信吗?(师任意折,问学生是否表示每一份占这个圆的1/2,为什么不是?)

(4)引导学生类推,造出更多的几分之一

①师:你们折出的1/2折得多好啊,你还想用自己的双手折出更多的几分之一出来吗?

(学生回答:我想折出1/3、1/4、1/6、1/8……)

②学生造分数活动,小组内相互交流。

③小组汇报并把学生作品板书。

(二)学习几分之几

1.引出几分之几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表现非常出色,现在老师想表演一个魔术给你们看,想看吗?(师拿黑板上其中一张表示六分之一的纸再涂上一份。)

师:变了吗?怎么变了?(刚才涂的是一份,现在的涂的是两份。)

师:现在它还依然表示1/6吗?(不是)那应该表示几分之几?为什么?(生答,重点引導学生说清理由,明确2/6的含义。)

2.小组变分数(几分之几)

小组活动,相互交流,小组汇报,并说说所变分数的含义。

(1)学生看书,明确分数各部分名称、写作、分手、分母所表示的含义。(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齐读板书。

(2)教给学生熟记方法:我们伟大的母亲把自己的孩子高高举起来,熟记分母在下,分子在上。

(3)回顾课前疑惑。师:你们学得真好!那课前你们所迷惑的问题,现在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了吗?(指名学生回答。)

三、走近生活,应用数学

1.你刚才说得太棒了,奖你一朵智慧花,但必须有个条件,这盆花的几分之几?(继续进行奖花游戏)

2.你们拿到了智慧花,开心吗?现在跟老师聊聊你们大组、小组有多少人?你们班男生、女生有多少人?(学生齐回答)仍然能用这些数据说一些分数吗?(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3.完成P96的1、2、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看动画演示并讨论:猪八戒给沙僧吃的是这块三文治的1/2吗?为什么?(小组汇报)

5.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四份,每份一定是它的四分之一。

四、全课小结,反思求进

1.数学要与生活联系起来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要注重交流

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3.要勇于动手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分数的初步认识发言稿 篇11

一、在观察操作中丰富学生的表象

【教学片段1】分—平均分—认识分数。

利用学生分月饼的情境,明确:两个人分两个月饼,1个人分得1个,“1个”就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展示整数“1”)

师:如果1个月饼要公平地分给两个人,那又该怎么分呢?一个大一个小公平吗?

生:不行,不公平,要一样多。

师:想一想,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分得一样多的分法叫做什么?

生:平均分。

师:分得一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板书)。这平均分得的半个月饼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那么要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创造一个新的数表示这“半个”吧!

师: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是一半,是两份中的1份,现在我们就用“1份”这个词来表示“一半”。一半是其中的1份,另一半也是其中的1份。你们看,这里还有一个同样大的月饼,我们可以用它来表示分之前情况,贴在下面,用“2”来表示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上面贴分之后的情况,用“1”来表示其中的1份。(板书)

师:同学们,在左边的同学手中有一个西瓜,在右边的同学手中有一个三角形,你们也像老师一样分一分,公平地分给两个人。

学生操作,集体展示。

师:把1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这是其中的1份,另外半个也是其中的1份。我们再拿出一个一样大的西瓜,用刚刚的办法来表示,用“2”来表示平均分成两份,用“1”来表示其中的1份。(板书)

生:三角形也可以用“2”来表示平均分成两份,用“1”来表示其中的1份。(板书)

师:请你们观察这几个实物或图形,观察这几个数,都是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1份,这样表示还挺清晰的。可是2和1这么写好像又会和整数混在一起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和整数区分一下?

生1:加个逗号。

生2:加个括号。

师:如果我们给它们加上个小横线,这不就区分开了吗?这个数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分数”。(板书)

师:这个数就读作“二分之一”。分数可特殊了,只有在平均分的时候,才可以用分数表示。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1份,是半个,是整个月饼的一半,是两份中的1份,我们就用分数1/2表示,另外半个也是1/2。

师:想一想,小横线可以表示什么呢?“2”又表示什么?“1”又表示什么?

生:小横线可以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1份。

师:把1个物体,像月饼、西瓜、苹果等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1份用1/2表示。

概念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抽象出某一类对象或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在教学时,注重从学生所熟悉的感性材料入手,分月饼、分图形,利用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物体的经验,三组数据形象地对比,从整数引入分数,让学生既从内在意义上,也从外在表现上初步感知“分数”,把新的认知起点与旧有的经验联系起来了。学生还通过板书感受到了“分数”在人类历史中的形成过程,为后面介绍分数的历程埋下了伏笔。

二、在类比思考中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片段2】涂一涂、比一比。

师:实物中有1/2,三角形中有1/2,你能不能也在其他的平面图形中折出1/2呢?请你拿出彩纸,自己动手折一折,然后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2,并用1/2标注出来。学生动手折。小组交流展示(图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么多的图形,为什么阴影部分都能用来表示1/2呢?

生:虽然它们的图形大小不一样,但是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每1份都能用1/2表示。

师:所以这块阴影部分就是这个圆形的1/2,而这个正方形的阴影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2,它们的“主人”可不同啦,一定要说清楚。

【教学片段3】折一折、画出“几分之一”。

师:生活中不仅有1/2,还有许许多多几分之一。你还知道有哪些几分之一吗?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现在就请你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折一折、画一画等方法创造出更多的几分之一,记得要标出你折的分数。

学生折后,集体交流:折的是几分之一?是怎么折的?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对“平均分”后产生的分数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安排了一些富有思维性质的操作性活动,让学生从图像中、直观感悟分数的大小,获取直接的经验。在认识1/2时,并不拘泥于某一种图形的1/2,而是选择不同的图形来让学生动手操作表现它的1/2,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直观地体会到“为什么图形不同,但阴影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

三、在概括反思中增进学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只有通过概括,为概念下好定义,学生才能运用推理、迁移来继续学习更多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在本节课中,先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呈现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综合、比较而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特征,从“分”到“平均分”,再到“分数”,从“二分之一”再到“几分之一”,一系列展现学生生活经验的环节促进了概念的建立。接着,让学生总结分数的含义。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完整地用数学语言说出分数的含义确实有些难度,因此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 ,采用课件 展示分数 的概念“把________平均分成_________份,其中的1份就能用分之一来表示”,让学生能够模仿着说,再自己说,降低了思维的难度,帮助理解概念的含义。最后,举例生活中的分数,了解分数概念的演变历史,建立起分数的概念与已有的相关整数概念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串联起系列概念,为后面继续学习其他数的概念奠定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后反思 篇12

“分数”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在教学领域内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来龙去脉”,学习才会充满兴趣和动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作出几点尝试:

一、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 4 块糖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很快的答到“平均分”每人分 2 块,很公平。接着我又提出了“把 2 个苹果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也很快答出了“平均分”每人分 1 块。接着我又趁热打铁问“把 1 个苹果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让学生感受 当所分物品的个数是非整数时,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从而引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个人得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从而引出新课“分数”。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与尝试中体验到时分数的产生过程,在教师的梳理与指导下初步感知分数的概念。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方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本课当中我充分的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折一折”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分数的形成过程,把原本复杂、抽象的东西变得到简单、直观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新练习,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习是主动的,感悟是深刻的。当我引导学生发现新分数,再让学生学具上表示分数时,学生的表现, 令我都不禁为他们鼓掌叫绝。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出了 1/8、1/16 „„

概念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用分数自身魅力可以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因此,我设计了从图形中找分数,折纸找分数,生活中的分数等活动,既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

上一篇: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下一篇:祸不单行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