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建设共性问题

2024-08-14

党风廉政建设共性问题(精选8篇)

党风廉政建设共性问题 篇1

农村社区建设共性问题的调查思考

周志军

秭归县作为“杨林桥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发源地和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在大力推行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共性问题。近期,我们配合有关部门深入部分乡镇走访调查社区建设情况,结合基层反映的实际问题,我们认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共性问题困扰着秭归农村社区建设:

一是关于农村社区规模划分的标准问题。“杨林桥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是撤销村民小组,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成立农村社区。每个社区由30个左右的农户组成,社区成立理事会,设理事长1人,理事2—4人。实际上就是撤组建社,社区规模远小于原村民小组规模。但全县各乡镇在社区设置上却千差万别,情形各异。

大多数乡村在社区设置上不约而同遵循着两条标准:数量上一般没有超过原村民小组数;规模上基本是保持原村民小组的地域和人口。大多数村一个社区设置的地域人口规模和原村民小组差不多,部分村的社区甚至是把原先几个村民小组合并而成,个别村的每个社区就是合村并组前的自然村规模,一个社区就达到80-100余户300-500人左右。究其原因,我们走访座谈的大多数乡村干部认为,如果不考虑社区建设经费和运行成本,农村社区地域和人户规模不宜过大,否则就不利于社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大多数村简单按照原村民小组规模建立社区,主要就是怕惹出麻烦,担心增加村级运行成本。目前,在全县没有把社区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前提下,乡村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节省社区运行成本,至少必须把社区运行成本控制在村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包干经费内,不得突破原村民小组的运行费用,否则就要增加村级财务负担。如果经费问题得到保障,可能“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群众自愿、规模适度”的农村社区设置标准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统一。

二是农村社区的运转经费和社区理事会成员的报酬问题。各乡村维持农村社区建设正常运转,普遍存在工作经费不足、社区干部待遇偏低、基础设施较差的现象。

我县推广的“杨林桥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农村社区理事会成员是“自愿无偿为社区村民服务,不计报酬”的,年终由镇人民政府组织对社区工作进行考核,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工作开展好的社区实行以奖待补,没有增加村级负担。但从其他乡镇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社区保持正常运转不花钱,社区理事会成员开展工作不给报酬是不可能的,即使短时间内可以“不计报酬、无偿服务”,但难以长期维系和坚持。大部分村反映每个村为农村社区建设一年要多开支好几千元甚至上万元。部分乡村干部和社区理事会成员也质疑“不计报酬、无偿服务”社区运转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农村社区难道在组织管理和正常运转上可以避开利益环节吗?不同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以及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程度不一,那么在推行农村社区建设的进程中,真正让农村社区成为老百姓积极主动参与的新型村民自治模式,我们就必须正视农村社区的经费保障问题。

三是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实施存在的问题。农村社区建设,主要是通过社区自治组织,按照《社区理事会章程》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管好、办好自己的事情,破解“合村并组”后群众工作难做、公益事业难办的新途径。乡村干部反映,在组织实施社会公益事业中突显的问题是:一是社区内少数个别农户对公益事业的抵制,社区怎么处理。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社区建设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同一个社区内大家议定组织实施一项公益事业,有少数个别农户确实不属受益户,或者确实有实际困难难以承担他的义务,或者不愿意为了公益事业

承担个人损失,或者干脆不配合不合作甚至故意刁难。《社区理事会章程》执行机制和调处效力靠什么保障。二是社会公益事业义务集资筹劳也有一定的限度,否则会加重农民负担,挫伤农民的极积性。一旦集资筹劳的社会公益事业导致社区村民出现分歧或纠分,怎么处理?甚至形成半拉子工程导致较大损失谁来承担责任?后果难以预料。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能否参与协调和引导、怎么引导、协调类似事件?一般有社会公益事业急需组织实施的乡村,可能干群关系也不一定较好,村两委原先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组织实施。一旦社区群众自发组织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出了问题,村两委班子参与处理的态度和角色也是很难把握的。四是社区理事会与村两委的关系。杨林桥农村社区建设经验表明:社区理事会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和村委会的指导下,按照《社区理事会章程》行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职责。社区理事会是负责社区日常管理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以下基本的新型自治单元。村党组织领导社区理事会开展工作,村委会指导社区理事会开展工作,应该说村委会不能把社区当村民小组安排部署村务管理事物,社区小组不需承担村级行政管理职能。但在调查走访的大多数乡村里,农村社区作用仍然具有浓厚的村民小组的功能色彩,村两委仍然习惯于赋予社区职能作用行政化。杨林桥社区模式运行中,村两委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凭借村干部与社区理事会成员的个人感情请求理事会成员帮忙办理一些具体事情,但一般情况下社区理事会没有义务履行或代理村级行政事物。但在其他乡镇,农村社区和村民小组的设置、功能、待遇混淆甚至就是事实上的同一,那么社区职能的行政化趋向就在所难免,农村社区与村两委的关系不可能就是领导与被领导、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那么简单、规范,可能导致背离了我们推行农村社区建设的初衷,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和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目前农村社区设置还处于探索、实验阶段,各级行政审批、执法和统计部门仍然沿用村民小组的设

置。社区设置不规范甚至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乡村组织和机构在工作中也很难处理。

五是农村社区理事会的换届问题。从杨林桥镇农村社区理事会换届情况反馈来看,普遍反映理事会一年届期太短,换届操作成本高,人力、物力消耗大。换届过于频繁,不利于调动理事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社区长远发展,理事会届期运行效果也受影响。目前,许多乡村社区理事会基本上也是一年一换届,干部群众也有看法,参与座谈的同志普遍建议社区理事会届期适当延长或与村两委届期同步,既减轻社区换届的工作压力和经费负担,也更有利于促进社区理事会健康有序运转。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认为,为了秭归农村社区建设健康发展,共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当前,尤其应注重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认识。部分乡村干部没有仔细研究农村社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没有把握农村社区建设的精髓和要义,没有紧密结合乡村实际认真研究本地的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划小村民自治单元,形成社区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农村社区运行没有经费保障、理事会成员无私奉献,必须把握好一个可以承受的度,把社区村民捐资筹劳的积极性在一定的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保护好、利用好。二是进一步探索社区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村两委会与社区理事会关系的机制;二是社区理事会“一事一议”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三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激励和投入的长效机制;四是全社会支持、协调、统筹齐抓共管的机制。三是大力拓展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农村社区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和龙头,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永恒主题。我们要以便民、助民、利民、安民、富民为出发点,不断拓展农村社区服务领域,构筑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

络,实现农村社区服务的良性发展。真正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农民参与、农民作主、农民喜欢、农民满意的幸福和谐社区。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委党校)

党风廉政建设共性问题 篇2

1 国内部分开发区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六大共性问题

1) 前期报批手续不齐全;2) 招标投标程序不完善;3) 建设管理履职不到位;4) 对参建单位管理不足;5) 竣工后形成的实物资产缺乏相应管理制度;6) 绿化景观工程重复建设, 管理不到位等。如建设管理中业主在施工环境保障、地质勘察深度、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工程变更、合同管理、监理管理、跟审工作等方面存在一些管理问题,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资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

2 针对六大共性问题的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共性问题, 各开发区公司业主应重点做好建设项目前期阶段、实施阶段、竣工结 (决) 算阶段管理及参建单位管理方面的改进措施。

2.1 建设项目前期阶段

1) 搭建懂规划、懂技术、懂招商的综合水平较高的前期建设策划管理团队。

2) 严把新上项目决策关。新上项目决策前, 应把建什么, 为什么建, 怎么建, 什么时间建研究透彻, 形成完整的策划方案经决策层研究同意后, 启动项目前期方案设计工作, 并编制项目设计任务书, 向符合条件的设计单位书面下达设计任务。

3) 严把勘察设计质量关。因为前期设计阶段, 设计质量好坏是投资建设项目成败控制的关键。应建立勘察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变更设计公司内部多部门联合会审制度。重点对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时限、质量要求及成果深度等进行把控。

4) 严把项目发包方式关。对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比选、直接发包项目适用范围及条件进行严格把控。逐步建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单位履约评价体系, 实行黑名单清退机制。招标项目应重点规避投标人不平衡报价, 尽量减少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后期争议带来的损失。

5) 严把合同签订关。建立工程合同条文多部门内部会审制度。重点对勘察、设计、监理、咨询类合同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限、质量要求及成果深度、现场管理机构组建、实施期间的配合服务、责任义务、考核奖惩、违约处理等条款进行会审;对施工承包合同中的工程内容及工程量清单、工程款计量支付、工程价款变更 (含政策性变更、工程变更、未计价材料的认质核价等) 、建设工期 (包括节点目标) 、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组建、施工组织设计及人财物保障措施、考核奖惩、违约处理等条文的会审。通过建立工程建设合同条文拟定会审制度, 使前期设计工作与实施期管理充分结合, 确保实施期工程建设合同的履约和贯彻落实业主的建设目标。

2.2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

1) 建立完善工程建设四大基础台账和投资计划台账。根据开发区公司制定的工程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及流程, 搭建统一的“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口径统一、标准统一、动态更新的合同、计量、支付、变更“四大基础台账”以及计量支付、工程变更管理流程, 逐步实现计量支付、工程变更、竣 (结) 算支付网上申报审签和纸质件审签同步进行的项目过程管理模式。同时结合开发区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年度投资支付计划和月度投资支付计划项目清单台账, 依托“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过程精准化管理。

2) 切实做好施工环境保障。开发区业主单位建设期间做好项目用地的征迁及补偿工作, 创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 为施工企业正常施工提供保障。

3) 从开发区项目业主“源头”抓起, 杜绝三边工程。

4) 开发区业主作为牵头单位, 应有机统领建设管理工作。施工中出现问题时及时统筹协调解决, 对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擅自更改做法、偷工减料等违规行为进行重点查处。

5) 建立工程建设项目每月验工计价支付制度。由开发区公司分管副总牵头组建工程建设项目“每月验工计价工作领导小组”, 公司建设管理部门、合同法务部、总工办、纪检部门为成员。每月上旬“验工计价工作小组”以合同为依据, 会同施工、监理、跟审咨询单位对上月度现场完成的实体工程进行现场“验工”, 合格工程按程序办理计量和计价支付。其中“验工”内容包括实地查看项目现场施工进度和质量, 查阅计量项目已支付的资金支付情况和支付 (计量) 资料及附件, 包括合同管理、完工项目结算、各参建方按流程审签的已计量支付的审批表、计量项目的工程变更令、中间验收质量合格资料、图纸、测量资料、相关试验检测合格资料、主要材料质量合格资料及签证等原始支撑依据。

6) 建立快速的工程款计量支付和工程变更处理路径。工程建设项目能否按进度目标推进, 及时的工程款计量支付至关重要。开发区业主计量支付应实行经办人办结时限责任制, 明确各环节的办结时限, 为正常的工程款计量支付提供快捷的通道。

由于建设过程中具有许多不可预见的特殊性导致工程变更, 应由开发区业主公司常务副总牵头, 组建公司各职能部门组成的工程变更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公司的工程变更管理工作。按照管理权限, 分工程变更类别制定出变更管理办法及办理时限。权限内的工程变更, 每月可召开2次~3次工程变更领导小组专题会;需上报主管部门审批的工程变更, 由领导小组协调, 指派专人每周与上级主管业务部门进行跟踪对接, 力争每月促使主管部门召开1次~2次工程变更会议。其中涉及未计价材料认质核价项目, 由公司建设管理部门牵头会同合同法务部门按照工程变更办结时限要求, 充分利用智能信息化平台收集的各类工程项目的大数据, 对类似项目的单价进行分析, 在施工期间及时提出合理的初步核价方案 (正常时限应在一月内办结) , 报公司变更领导小组审定, 否则将按公司规定对经办业务部门和人员进行追责, 从而为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提供资金和制度保障。

7) 进一步抓好工程资料管理及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a.制定完善建设管理制度。如工程项目初设方案和施工图内审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工程计量支付管理办法、工程变更管理办法、未计价材料认质核价办法、工程信息化系统管理办法以及职能部门和人员绩效考核办法等;b.借助开发区智能信息管理平台, 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台账;c.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归档资料, 抓好工程项目日常的内业技术经济资料与实体工程同步工作, 为工程完工及时结算创造基础条件。

2.3 建设项目结 (决) 算阶段

1) 抓好完工项目交工验收工作, 对完工项目及时组织验收;2) 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工程变更问题;3) 抓好完工项目交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4) 建立完工项目专人负责, 现时办结, 责任追究制度。

2.4 加强参建单位的履约管理

1) 设计单位需加强的主要管理工作。

a.根据业主单位下达的设计任务书, 编制书面设计大纲及总设计进度计划报业主审定, 作为设计工作核定及设计费支付依据。

b.按业主要求及时提供满足各阶段设计深度的合格的方案设计图、初步设计图及设计概算、施工设计图, 并按照国家规定和职责划分报建设主管部门完成相关审批手续。同时有义务配合业主单位完成相关设计优化工作。

c.按照合同约定, 做好实施期间设计变更工作, 并及时按程序和要求提供合格的变更设计图。

d.做好建设期间的后期设计服务, 根据合同要求派驻设计代表及时处理建设期间的设计技术问题。

e.按要求及时配合完善完工项目的竣工图。

f.设计单位合同履约期间严控的违约行为:一是设计优化管理不足;二是设计范围管理不细致;三是设计单位出图不严谨;四是个别设计单位后补施工图纸不实事求是。

2) 勘察单位需加强的主要管理工作。按照建设期间有利于服务项目的宗旨, 同等条件下, 应优选本土化勘察单位。其主要工作内容参照设计单位主要工作。重点应对勘察工作内容、勘察方案、工作时限、质量要求及成果深度、实施期间的配合服务、责任义务进行重点管控。凡勘察成果深度不够的必须主动提出来。

勘察单位合同履约期间严控的违约行为:一是地勘报告深度不够 (如勘察方案点位布控、密度、钻探深度等) ;二是勘察合同中对误勘造成损失的追责条款未完善等。

3) 施工单位需加强的主要管理工作。

a.组建具备国家执业资格的现场项目管理机构。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现场组建项目管理机构, 并书面任命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管理机构的其他主要成员 (如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专业工程师及安全人员等) , 其主要成员必须具备国家相应的注册执业资格, 在项目实施期间不得更换 (除业主考核为不合格的人员外) 。

b.根据设计施工图, 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进度计划、专项施工方案等技术资料, 按程序报监理审批后报业主备案。

c.施工中严把质量、安全关。即把好施工质量和原材料质量关, 切实做好建设安全管理工作。

d.严格执行业主建设管理制度和程序。建立计量支付和工程变更管理台账, 按计量支付程序进行工程款计价支付。

e.及时编制完善完工项目的竣工资料, 按程序申请竣工验收。

f.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他责任和义务。

g.施工单位合同履约期间严控的违约行为:一是不按图施工、擅自更改做法、偷工减料、虚报数据等违规行为。二是施工单位对结算审计配合度不高, 导致结算进程缓慢的行为。三是采取置之不理的拖延方式, 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完全完结的行为。如审减金额较大, 施工单位又无法提供有效佐证资料时, 采取拒不签署审计定案表或直接签署不同意等方式拖延的行为。

4) 监理单位需加强的主要管理工作。

a.组建具备国家执业资格的现场项目管理机构。

b.根据项目特点, 按照国家规定编制项目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大纲, 报业主审定, 作为监理工作的主要依据。

c.按合同约定和业主授权, 做好项目“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一履职”工作。即做好监理方的质量、进度、造价控制, 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 综合协调及安全监理履职工作。做好建设期间重要结构物的旁站监理工作。

d.严格执行业主建设管理制度和程序。及时按程序审签建设期间的技术经济资料, 编制完成本项目的监理档案资料。

e.监理单位合同履约期间严控的违约行为:一是监理单位在审核进度款计量支付时把关不严;二是部分项目无法提供监理日志;三是监理人员不按合同要求到岗或擅自更换等。

5) 造价及第三方咨询单位需加强的主要管理工作。

a.派驻具备国家执业资格的咨询人员。

b.收集分析全过程建设管理资料, 对现场实体工程进行详细查勘。

c.实事求是处理造价咨询中发生的问题。

d.及时出具合格的造价咨询成果资料。

e.造价及第三方咨询单位合同履约期间严控的违约行为:一是造价咨询报告出具不及时;二是咨询成果质量不高, 审减金额差异较大等。

6) 切实督促各单位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业主、各参建单位应相互促进, 安全生产工作百日紧不可一日松,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有丝毫放松和大意。须时刻保持警惕, 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 坚决防止大而化之,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等各项工作, 坚决防控重特大安全事故, 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 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 它既是对部分开发区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一种警醒和强化, 又是对投资建设项目管理领域的又一次探讨。我们应该看到, 虽然我国经过多年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 大多数开发区的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已不断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仍然较大, 项目管理水平整体上仍还不高, 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仍需要更多专业管理人士对投资建设管理领域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提高。

摘要:针对国内部分开发区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六大共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主要包括前期报批手续不齐全、招标投标程序不完善、建设管理履职不到位等, 并从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实施阶段、结算阶段分析了解决措施, 以提高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党风廉政建设共性问题 篇3

一、把握好省级地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三个定位

(一)从各种不同规划之间的关系看,省级地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是服从和服务于地方发展规划的专项规划

目前的规划类型主要有三,一是综合性、总体性的发展规划(总体规划、规划纲要),二是特定领域(行业、专业)的专项规划和特定地区的区域规划,三是密切结合当地城乡实际情况的地方规划。省级地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是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延伸和细化,属于应急领域的专项规划。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总体布局,统筹安排应急体系建设内容。省级地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不仅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形成支持关系,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基础上,构建本地区应急体系总体框架,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与其他领域专项规划及地方规划相互衔接,形成合力。

(二)从应急体系覆盖的领域和涉及的部门来看,省级地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又是跨部门、跨区域具有综合性的专项规划

我国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每个大类又有许多小类。这些突发公共事件诱因复杂,影响范围和扩散方式都各有特点。应急工作虽然是一个独立的领域,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涵盖信息、指挥、队伍、物资保障、交通运输等环节,涉及气象、水利、地震、林业、安全生产、卫生、公安以及发展改革(经贸)等部门,省级地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质上又是跨部门、跨行业、跨行政区域具有综合性质的专项规划。规划编制应体现“综合管理”、“资源整合”、“快速应对”等理念,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存量资源,建好增量资源。要处理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与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各领域专项规划的关系,原则上不改变部门职责分工,不打乱专业领域格局。对已有专项规划的建设内容,侧重从强化和完善应急体系总体功能的角度提出实施要求;对正在编制或尚未编制专项规划的建设内容,侧重提出建设方向和重点任务。省级地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不能是相关专项规划的拼盘,要立足于本地区应急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对相关专项规划和建设任务起到指导、平衡和综合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从省级政府在全国应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省级地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还是提高政府应急能力的中观层次规划

从内容涉及范围看,国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着眼于宏观层次的统筹布局,为各地区、各部门编制和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提供框架和指南;省级地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着眼于中观层次的应急资源安排,既要与国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保持承接关系,又要兼顾县(市、区)级应急体系建设的共同需要,同时也要与相邻地区的规划相协调,需要发挥承上启下、左右平衡的关键作用。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地理、经济社会、人口、民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常见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和特点不同,应急管理薄弱环节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各地应急体系建设任务也各有侧重。省级地方应急体系建设作为全国应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抓住应急体系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解决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规划建设好必需的、共性的基础项目,为强化应急管理能力提供物资条件。在编制规划中要注意把省级地方应急体系与国家应急体系和基层应急工作有机衔接,尽可能资源共享,防止片面追求体系完整、内容全面,造成资源配置的重复浪费。

二、把握好省级地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三个要素

(一)规划内容要紧紧围绕应急响应环节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包括预防监测、预警准备、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四个环节,其中应急响应相对于省级政府来说,是需要重点考虑的突出环节。我国“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决定了省级政府在所辖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过程中承担重要责任。中央政府的指挥决策、各部门各地区提供的人力、物力资源,都要通过省级政府具体部署和组织实施,县(市、区)应急现场信息和重大事项也要在省级层面上进行综合、协调。预防监测、预警准备涉及面广、专业技术性强,需要通过各个部门建设的全国性监测预警体系来完成;恢复重建工作与大量政府常态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工作重心在县(市、区)政府一级;大量应急实践表明,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政府第一时间的应急响应(事态评估、紧急救援、紧急处置等),对救助生命、控制事态、减少损失以及后续各项应急处置措施的效果具有直接影响。这种第一时间的应急响应时效性很强,县(市、区)政府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能力难以满足要求,中央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的各种支援在时间上又需要一个过程,因而省级政府应急响应能力成为地方应急体系建设中最核心的问题。在编制省级地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过程中,需要通过普查调研摸清应急资源保有和配置状况,找准制约应急响应能力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任务和项目。

(二)规划原则要体现实事求是

首先,省级地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要密切结合实际,切忌千篇一律。要根据本地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类型特点,以及重点事件类型在时间、空间上演变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应急响应能力的建设任务。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经常发生的类型,如东部沿海的台风、海洋灾害,沿江河地区的洪涝灾害、地质灾害,西部地区的沙尘暴、寒流、雪灾等。要高度重视破坏性强,对生命和健康影响大的类型,如地震、森林草原火灾、突发流域性水污染、不明原因传染病等。其次,要量力而行,区别轻重缓急。各地在应急资源的存量和布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定要统筹现实和发展需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急需、最薄弱的方面。对于应急救援队伍、物资保障系统、指挥信息平台等功能复杂并投入较大的项目,可以实行一次性总体设计,分步建设。再次,要坚持节约和精干原则,处理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新建项目的关系,防止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在省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现有各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信息等资源为基础,用较少的投入,实现较大的应急功能提升,避免互不通气、自成体系、能力闲置。

(三)规划建设重点要突出系统功能

第一时间应急响应能力建设要注意突出整个系统具有共性的基础性功能,在项目安排上优先考虑加强指挥信息系统、专业救援队伍、应急物资保障、运输保障、现场通讯保障等方面能力建设,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布局,在时间上区分轻重缓急,使本地区各种资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要按照应急指挥运行机制,规划好省级政府及专业部门、市(地区)、县(市、区)相关应急机构,特别是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在指挥信息系统方面的基础技术条件、联通方式、运作模式等共性项目;应急队伍建设方面,要针对第一时间应急响应的需要,规划好具有综合能力的若干应急队伍以及装备条件和培训演练条件等;应急物资保障建设方面,针对重点应对的事件类型对物资的需求,规划好管理平台、实物储备、能力储备、配送调用等方面的建设任务;运输保障建设方面,要围绕第一时间响应将人员、物资运送到现场的现实需要,规划好提升运输、配送能力的具体建设任务;现场信息通讯保障建设方面,要从现场应急处置实际需要出发,规划好各类处置队伍之间以及与上级指挥机构的通信手段建设,实现现场信息的集成。

三、把握好省级地方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应急预案的三个关系

(一)“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的关系

应急预案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了分级分类,明确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处置突发事件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管理程序,以及基本制度的框架,体现了对应急体系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方面的要求,侧重于“软件建设”。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着眼于人力、物力资源方面“硬件建设”,重在优化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的配置,使应急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支撑。“软”与“硬”结合才能构成应急体系的整体,预案与规划相互支撑才能形成处置突发事件的实力。

(二)“统一目标”与“整合资源”的关系

应急预案侧重于统一应急管理目标,使政府相关部门的力量集中到最大限度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利益方面来,全面提高应急工作的时效性。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侧重于整合各种分散的、孤立的应急资源,在发挥存量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快信息、队伍、装备、物资、运输等薄弱环节的能力建设,为实现应急管理目标提供有效的手段。应急预案“自上而下”,通过“统一指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机制,把应急管理责任逐级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自下而上”,通过具体的关键项目建设,把分散配置的应急资源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责任与必要的物资资源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发挥应急体系的整体优势。

(三)“运行管理”与“条件保障”的关系

应急预案重点考虑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干什么、谁来干、怎样干”等需要立即明确的即时性行动,侧重于解决以时效为中心的运行管理问题。应急体系建设规划重点考虑各种应急行动所需要的配套资源,侧重于解决“有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直接涉及的条件保障问题。没有物资基础的整合与建设过程,应急工作运行效率将受到制约;脱离了应急预案对应急行动时间和效果的要求,即使有比较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也无法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虽然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应急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信息、队伍、物资等资源相对分散,但是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实践,也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通过编制和实施各级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有效整合现有存量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好关键的、急需的增量资源,我国各级政府的应急能力将得到全面提高,应急体系建设也将进入不断完善并良性循环的新阶段。

党风廉政建设共性问题 篇4

泸州市合江县佛荫镇下大力气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在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全县“三个仍然存在”的问题,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进行认真查找,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解决思想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解决思想认识、执行不力、权力运行等方面存在的五大问题,营造气正风清的良好氛围。

(一)强教育,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深的问题。一是把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纳入大宣传工作规划,将学习贯彻《工作规划》、《廉政准则》列入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组织班子成员进行了集中学习。二是开展专题宣传教育。召开了全镇机关干部、各村主要负责人会议,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实施办法》,使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到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了《规定》精神上,增强了全镇党员干部的自觉性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心。

(二)正风气,着力解决勤廉意识不强的问题。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办专栏廉政文化墙、学生制作廉政漫画、公益广告等宣传形式,充分阐明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意义,以及廉政建设在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使党员受到一次系统的廉政教育,确保机关内外风清气正。通过深化党风廉政“三化”建设,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和切实制定风险防范机制,有力促进了工作质量的提高,使广大党员干部作风转变、效能提高、本领增强,推动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全镇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达到“以廉促政”的联动效应。

(三)重示范,着力解决工作执行不力问题。一是党政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新一届镇党委一班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民主、团结、勤政、廉洁。坚持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八个严禁、52个不准”原则,始终坚持靠领导班子的勤政廉政带动镇村两级干部的勤政廉政。二是党政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从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等小事做起,倡导慎小事、拘小节,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三是强化“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保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制度。对各分管领导和部门领导实行年终考核;对各支部党建工作和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单项记奖惩,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一岗双责”工作格局。

(四)严监督,着力解决权力运行失衡问题。一是加强责任监督。镇党委重点对“监督制度”进行了细化,把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单位“一把手”的监督摆在突出位置。要求单位“一把手”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原则,管好自己,按“三严”要求抓班子带队伍;二是坚持制度监督。党委班子成员每年以书面形式报告本人廉洁自律情况,在公务用车、公费接待、办公用品采购、国有资产处置等重要收支加强监督;在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比选)、民政资金联审等重要环节加强监督;在计生、民政、财政等重要办所和重要岗位加强监督。三是坚持用权监督。三重一大事项坚持集体研究决定,不搞“家长制”,“一言堂”。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治理领导干部“请吃、吃请”的要求,治理干部“走读”,对领导干部用车和机关职工值班管理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四是坚持公开监督。落实村务“四公开”,建立“八大台帐”。作为考核村“两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基本依据。在坚持村主任一支笔审批的同时,各村都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加强了对村社财务的监督管理。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义务监督村务管理。建立村组财务代理中心,实行村社帐委托镇代管,所有现金收入全部存入银行帐户,取款实行“三段印章”。对村级财务非生产性支出实行限额管理,严格执行“下村不喝酒,村级零接待”的规定,积极推行村代会常设制,落实财务公开制度。

党风廉政建设共性问题 篇5

“司法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根源。”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的专门机构,不仅承担着反腐败工作的重大职责,而且也面临着对自身反腐败工作的巨大挑战,其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检察院和检察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检察工作服务大局职能作用的发挥。“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是检察院衡量全部检察工作的根本标准,也是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思想。“公生明、廉生威”,一个清正廉洁的检察官,能促进法律公正,提高执法公信力;反之,如果检察官不廉洁执法、贪赃枉法,必然没有公平正义而言。同时,也会损害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其次,检察机关只有自身做到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才能具有公正、文明、廉洁执法的执行力,才有资格去监督别人,才能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全面、正确、充分履行检察职能,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一、检察机关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

(一)检察机关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所面临的主观问题。

从全国总体上看,检察队伍建设是健康发展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职务犯罪呈现出高智能、低年龄、集体化的特点,大案、要案、串案上升;个别检察人员“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得还不牢,在执法活动中不公正,不严格,不廉洁,不文明的问题仍然存在,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依然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力度不大;制度执行监督力度还不够深入。

(二)检察机关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所面临的客观时代背景。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落实“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是开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担当维护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服务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新提高,束缚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突破阻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是我们检察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指针。

二、新形势下,检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业务,轻廉政,思想认识不深

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坚决贯彻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强化办案措施,加大办案力度,检察业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案多人少的矛盾相对来说较为突出。少数部门及干警包括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业务工作上,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风廉政建设是“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对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深,没有把廉政文化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思想教育工作不深入,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不强,放松自我约束,忽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在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在消极腐朽思想面前经不起考验。有的中层干部和干警认为,自己只是普通的党员干部,既无人事权又无财权,更无决策权,对于党风廉政建设不放在心上,对错误的思想倾向教育、批评、制止不够及时。

(二)针对性不强。长期以来,党风廉政建设更多强调的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检教育,而忽视了对一般干警廉洁意识的灌输和廉洁从检行为的培养。2 基层检察干警工作繁杂又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实际工作做得多,而静下心、坐下来参加学习的时间较少,导致一般干警从思想上认为廉洁从检是领导干部的事,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甚至出现了党风廉政建设“形式主义”、“无用论”等错误观念,无形中产生了“思想意识腐败”。

(三)氛围不浓厚。党风廉政建设互动不够,宣传不力,参与性不强。除单位领导和职能部门外,一般干警很少主动参与到廉政建设活动中来。对廉政建设严肃有余,方法不活,创新不够。有的一提到廉政建设,首先想到的是“上大课、做报告、树典型”等“老三篇”,学习内容仅仅停留于看看教育视频,照本宣科,不能结合实际灵活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制度落实与监督不力。一方面,当前已经出台的一些制度的弹性较大,在具体操作上有较大的浮动幅度;有的制度存在相互矛盾、重叠的现象,执行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客观上导致制度落实不到位。纪检监察部门对制度的落实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研究探索落实的方法不够深入,监督检查不到位,使有些制度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力,使得一些不廉洁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监督意识不强,还没有在思想上确立起勇于监督、善于监督、积极监督、主动监督的思想观念。此外,没有充分运用各种监督力量开展监督,如对如何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研究得不够;媒体等领域参与监督的方式、方法匮乏;民主监督,往往是事后表态拥护的多,而事前参与的少;群众监督往往因为不了解真实情况而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三、新形势下检察系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途径

面对检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健全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廉政体系,从源头上抓实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检察形象和威信。

(一)抓好教育,夯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腐败”。为帮助广大干警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党的兴亡的高度来认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坚定全体干警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筑牢全体干警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检察机关必须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建设,重点加强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并行的思想教育,着力解决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上与检察机关要求不一致的问题,教育和引导干警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保持廉洁自律的政治本色。

一是要紧抓经常性廉政教育。结合每年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宣传活动,组织全院干警全面系统地学习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纪政纪条例条规,使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清醒地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了解违反纪律将会受到什么处理,营造“学纪、懂纪、守纪”的良好氛围,增强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下,不被利所惑、不受情所困、不为私所动,正确处理“权与法”、“情与法”、“钱与法”的关系,增强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侵蚀的能力,使廉洁从政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要把正面引导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要注重发现和培植身边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遵纪守法、廉洁勤政、秉公执法的好典型,弘扬正气,尽力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说服身边人,同时,抓住系统有代表性的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剖析其踏破道德防线、僭越党纪国法界限的演变过程以及“一人不廉,全家不圆”的严重后果,使全体干警从中吸取教训,起到“廉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不断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拒腐防变能力。

(二)健全机制、从严治检、强化责任,夯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党中央在针对反腐倡廉的指示中曾经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一个坚决,二个更加注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抓好这个重点,必须抓住源头,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廉政建设的各个环节,体现到各个方面。

一是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业务工作一同落到实处,实行从上至下,“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让每一位领导干部责任明确、各负其责,哪个科局室出现违法违纪问题;除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外,还要视情追究科局室负责人直至分管领导人的责任。同时,要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与评先表彰、提拔任用、晋职晋级直接挂钩,功过分明,奖惩分明。

二是要健全各项廉政制度,注重预防。深化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立并健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要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遵守 5 《检察人员廉洁从检“十项纪律”》、《四个一律》、《六个严禁》,减少并逐步杜绝管理上的漏洞,要千方百计扩大信息渠道,全面掌握干部职工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友情况,将监督范围向8小时外延伸扩展,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把问题化解在“质变”之前。切实做到以制度规范人,以规章规范事,从严管理。

首页12尾页

扩展阅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工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关系党的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党风建设的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抓党风建设,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党的基层组织纪检机关作为协助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机关,必须明确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

1、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

党的形象代表和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党的认识、评价和信任。实践反复证明,有了好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必须有好的党风,才能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前进。我们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良好形象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领导革命事业的坚强核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把优良作风贯穿在执政实践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了举世 6 瞩目的巨大成就,始终保持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作风有了新的发展和内容,形成了立足国情、面向世界、锐意改革、致力发展,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的新作风,带领全国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党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也存在不适应形式、不符合人民意愿,甚至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以及共产党人理想道德准则的突出问题。一些地方的工作长期搞不上去,经济发展缓慢,社会问题突出,突发性群众事件时有发生,党群干部关系紧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的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政权的巩固,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大量事实说明,决不可小看党风问题,必须从事关推进改革、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高度认识党风问题,把党风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建设一个重要问题来抓。

2、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人心向背

古人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兴邦、失民心亡国的例子很多。在决定政权存亡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心。不少亡国之君的教训就在于得天下之后就骄横起来,不仅穷极奢华,而且欺压百姓,最终失掉民心。当今世界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下台,尽管各自原因很复杂,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党脱离了群众,丧失了民心。对这些历史和现实教训,我们一定要明鉴。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取得政权以后,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形势和任务多么不同,我们党都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人民群众会保持血肉联系。有了这一条,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衷心拥护。我们党 7 的奋斗历史证明,人心所向是决定党的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定要珍惜这个基础,巩固这个基础,扩大这个基础,这是我们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利大了,有些党员、干部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侵蚀,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的权利为人民服务,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甚至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这些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根本对立的行为,必然为人民群众所不满,被人民群众所唾弃。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决不可麻木不仁,掉以轻心。

3、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是否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信任和支持,就一定会失败,一定会垮台,一定会亡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我们党在加强党与人民群众联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一些党员干部中间存在的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不符合人民利益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歪风屡禁不止。如果不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而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就会严重影响人心向背,影响群众的信任,这对执政党来说是极其危险的。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要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出发来关心党的作风建设,每个党员首先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树立好的作风而不懈努力。

4、党的作风是带动全社会形成和保持良好风气的根本保证

党风问题并不是孤立的问题。党的作风是党的思想理论、政治倾向、整体素质、组织纪律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和反映。党的作风状态,直接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人民群众也往往根据党风的状况对党作出评价和评判,尤其是在执政的条件下,形成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各种因素中,党风属于核心地位。党风对民风起着引导、制约和决定的作用。党是全社会的表率,党风决定民风,党风好社会风气就好,党风不好社会风气也会受影响。党风不好,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严重,就会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是社会道德水平下降,以至败坏社会风气。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党必须在党风建设方面起表率作用。这是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总而言之,党风是党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执政党的党风,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一定要抓好党风建设,并且,必须要明确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编辑推荐内容 [学习心得体会]检察官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2014年9月11日)[慰问信]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检察机关教育工作者发慰问信(2011年12月11日)[工作心得]谈检察机关如何构建和谐社会(2011年12月8日)[心得体会]检察机关学习法治理念体会(2011年12月8日)[调研报告]关于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的思考(2011年12月3日)[先进事迹材料]检察机关反贪副局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011年12月2日)[财务工作总结]检察机关财务 9 工作总结(2011年11月26日)[工作总结范文]检察机关包村工作总结(2011年11月24日)

关键词搜索: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您还可以返回 党风廉政建设 栏目浏览更多相关范文。

(2014年11月2日 责任编辑:)

党风廉政建设共性问题 篇6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整个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农村面貌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辛勤工作,廉洁奉公,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状况还不能令人乐观,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础薄弱。乡镇纪委书记分管工作过多,精力分散,我们县多数街道镇乡的纪(工)委书记都分管了大信访或其他行政工作,任务繁重,难免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同时农村基层党内生活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普遍存在。

(二)少数村干部法律意识、纪律意识不强,作风不实,知法犯法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1、财务管理混乱。部分村社将集体收入不入帐,直接坐收坐支,存在“口袋帐”、“包包帐”现象,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群众意见大。比如,福禄镇红山村7社社长将本社摩托车司机捐资款700余元,直接用于维修公路,收支均未入帐;浸河村二社社长将集体出售柏果村和大门的收入20xx余元直接用于公路开支,坐收坐支,甚至因久未做帐,各种票据丢失,造成上万元的支出采取白条入帐,上万的支出无法回忆,至今帐目不清。

2、集体资金随意挪用。个别基层干部随意挪用集体资金,有的长期挪用不归还,或私自将集体资金借给他人,有的还将收入不入帐据为己有,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如福禄镇红山村一社原社长将集体现金7000余元私自借给本社村民,至今无法收回,造成集体经济损失;健龙乡小河村在04年合并社时有一名社干部挪用集体奖金500元左右,至今未还;八塘镇前进村于20xx年处理村加工房时收入200元,村主任将此收入不入帐据为己有,20xx年该村村委会换届时,此事才暴露出来;大路镇某村一企业在20xx年建成投产后,为感谢当地对建厂的支持帮助,自愿向所在村集体捐资1000元,村干部收到此笔资金后未入集体收入,据为己有,直接20xx年12月,村级组织换届时,知情者才举报此事,后经查证属实,有关人员受到了严肃处理,又如三合镇财政所会计陶海峰贪污挪用公款一案,长达几年,镇里都不知道,直到县审计局要去审计该镇财务时才得以暴露。

3、财务支出审核把关不严。村委会干部在未详细了解支出用途等情况下,在单据上潦草签字同意报销,导致虚开发票,村干部白条自批自支现象较为普遍,不符合财务制度相关规定。

4、社干部由于职数减少只有组长一人,社的帐务只有组长一人管理,一个人批条,一个人说了算,造成问题较多。比如我们调查的大兴镇符家村,经济条件好社年收入集体资金有几千元,上交20%给村后,留80%社里开支,社长一人管理,且开支在200元以内的,都由社长一人支出和签字报销,由于绝大部分开支都是小额发生,因此存在无法监督的局面。

5、个别干部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到位。对涉及集体利益的重大事项,不民主决策,主要表现为乡镇在重大决策、工程发包、大笔资金使用上,不召开办公会议研究,或办公会上仅靠主要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现象。村社区对资产处置,农村低保,重大开支等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社员大会,凭关系、感情,全人说了算,村组重大事件一事一议执行不到位。如八塘镇敢英村在20xx年开展农村低保工作中,所确定的低保户全是村支书、村主任的亲戚,群众意见很大,镇纪委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进行了纠正,挽回了影响。

6、个别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态度强硬。个别乡镇干部对群众办事不耐心,不认真,不仔细,有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群众的困难采取“拖”、“推”的方式,不主动想办法做解决问题。特别是涉及到为农村农民办事的窗口部门甚至会出现农民多次上门无法办,群众意见较大。

党风廉政建设共性问题 篇7

关键词:广电媒资,易被忽视,共性问题,探讨

一、关注和探讨共性问题的意义

本文从科学角度进行阐释媒资建设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里, 最让我们产生共鸣的观点是:“科学问题是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已知状态与未知内容之间的差距、矛盾的主观反映”。这个表述或许最能说明媒资建设中所需要关注或解决的问题。在从事广电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以下简称“媒资”) 的相关工作中, 真正一个系统的问题绝非几个简单的定义或描述能完全阐述和概括。真正的问题, 必经大量的学习、了解、比较、分析、思考后才能发现和提出。因此, 发现问题, 正视问题, 找准问题至关重要, 找到问题才可能找到方向, 找到前进的道路。这正是本文价值之所在。

二、广电媒资建设中易被忽视的共性问题

“媒资”涉及音视频、信息等众多技术, 其复杂性和实施难度不言而喻。同时,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因其本身的一些特点, 也使得其推广比起其他数字化、网络化系统更艰难。本文作者结合本职的工作和重庆广电在现有系统中对媒资的应用, 我认为在现阶段, 以下是影响广电传媒业在未来大规模实施“媒资”时易忽视并需要高度关注和解决的一些共性问题:

(1) 从业人员普遍没有认识到媒资系统在未来竞争中的核心和特殊地位。媒资系统将是未来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的核心系统。为什么说它是居于核心地位的, 这是大家普遍没有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就包括不少技术人员对它理解也不深。更有不少领导和同仁认为, 它不过是一个技术手段和技术系统而已。但是对它能够带来的变化和连锁反应, 因为没有更多的了解与学习, 包括亲身的体会和使用, 使得大家普遍都难以对其有正确的认识, 就更难以领会到它在未来竞争中的核心和特殊地位了。

(2) 国内广电系统的媒资管理, 相对于金融等行业, 起步较晚, 导致我们普遍缺乏整体运营的观念。因为起步晚, 到底该怎么做, 系统内有些什么好经验可借鉴, 也是缺乏的, 摸着石头过河, 比比皆是。所以, 我们现阶段各级广电机构和台站所拥有的设备和系统, 相当部分都是根据模拟时代工作的需要和工作流程而产生和设计的。所以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岛, 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排斥与互不兼容也是普遍现象, 而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 媒资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 它采用完全不同的数字技术、运营理念和管理办法, 给广电行业的从业者们带来诸多的不适应和冲击也很正常, 未来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营运和管理, 更是需要大家用心思考和学习的。

(3) 不少单位单纯从技术与设备角度考虑媒资, 普遍由技术部门提出建设和营运方案, 在设计前期易忽视对用户意见的搜集与整理。媒资能否建好且实用, 绝非技术部门一家闭门造车就行, 用户需求至关重要, 特别是前期若忽视对使用者意见的搜集与整理, 易对其在整个集团或体系中的定位与功效等考虑不够。特别是因安装使用这一系统后带来的连锁变化与影响等, 都可能因与用户等沟通不够而出现一些该有功能的遗漏或缺失, 不需要的又可能因部门的利益而扩大化。结果建成后, 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使用效果不理想。

(4) 广电系统在媒资系统的存储和应用特点研究和思考上还远远不够, 特别是应用明显不足。现在大家的想法与需求很多, 也陆续推出了一些系统, 但这些系统都不够稳定, 且系统间还有不小差异, 普遍不兼容。而重庆一些区市县建媒资系统, 因条件所限, 相关领导就提出能否用几十万来建, 更多的是希望花100万至300万能够建成适合区市县要求和特点的中小型媒资库。但不难想象, 从几十万到上千万, 这其中不同的投入必然导致不同的效果。然而, 在实践中, 它们的效果好否, 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这是需要通过应用来检验的。因此, 广电系统的媒资从业人员应树立相应的观察和研究意识, 从最初设计阶段起, 就有计划地搜集、记录、分析、研究媒资在应用和运行中出现的各类状况, 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 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使用的层面, 否则无法改进和提升系统的整体功效。

(5) 媒资应用效果和绩效评估较复杂且涉及多方利益, 导致不好操作。媒资建设效果好否, 是否满足了用户需要?特别是大量采集的资料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 有多少是无效冗余, 有多少是有效、高频使用资料?应怎样评估其效率、效益?特别是针对不同的媒资应如何来科学分类评估?这尽管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 但囿于技术和评估手段的有限, 特别因为应用和研究的不足, 导致了在这一环节上的普遍性缺位。另外, 不少建设者也因为身处利益关联者的地位, 也难以自亮家丑, 因为一旦全面评估系统绩效, 势必优劣立现。

(6) 没把各方情况吃透, 不顾自身条件, 贪大求全, 建成后发现问题多多, 使自方处于进退两难之地。自20世纪90年代起, 一些媒体先后有些媒资项目上马, 但是都不很成功。这里面既有当时技术条件所限, 也有作为先行者, 无可借鉴成功经验, 探索成本过大、经济实力等各方面还不匹配等诸多因素。而这些失败教训也给我们今天的建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 从相关的案例和分析材料中, 我们可以看到, 很多时候当事人和决策者, 往往可能受媒资建好后美好愿景所鼓舞, 在建设时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实际需要和条件, 而只是唯恐落伍,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脑袋一热蜂拥而上, 评估不够, 只想又大又好, 导致建成后效果不彰。

(7) 对媒资的建设规模与投入产出比等缺乏深刻认识与理解。说到媒资, 大家很容易想起目前中央电视台庞大而巨额的投资。据中央电视台同行介绍, 处理成本在初期是9000多元/小时, 仅这一项支出就可能让省级以下的广电各级决策者们望而却步。而即使小一些的系统也动辄上百万至一两千万, 甚至更高的投入。所以, 对多数省级广电集团或更小的地市级传媒而言, 的确是不小的负担。可各个集团或单位, 有无必要和中央电视台一样, 搞大而全, 尽可能保存更多的各类资源?这是很多单位决策时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事实上, 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媒体的地位与资金等各方面的优势, 是其他任何一家地方级媒体无法超越与比拟的。而各级地方的媒资系统完全没有必要贪大求全, 但确有不少地方电视台的领导放出豪言壮语, 希望与中央级媒体一较高下, 打造或是中部, 或是东部, 或是全国之最的媒资系统。这种志向让人钦佩, 但是否有必要?有资源与之匹配吗?媒资系统到底建到多大规模是合适的?怎样投入是最优质的?投入与产出比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比例才是科学的?这种种的疑问, 都因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还不多, 而使其成为正确认识与理解媒资建设的难点。

(8) 广电系统的各级领导对媒资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在认识上普遍欠缺。由于媒资是一个比较复杂与功能全面的系统工程。而在广电系统中, 各级主要领导相当部分是从事新闻、经济或文科类专业的人才, 学科背景的差异, 导致了在理解具体技术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时, 有一定困难。早期一些广电媒体已上了播出网, 制作网等系统, 所以, 在很多领导的意识里, 认为媒资也就是一个功能更全面一点的存储系统而已。基于此, 他们往往把存储与制作网、播出网的数据交换当作了首要的问题。而实际上, 对媒资而言, 制作网仅仅是其部分数据来源而已。其他的如卫星接收, 各种模拟磁带数据采集, 日常的新闻素材采集, 各类文字、光碟等资源及广电网络传输等多种媒体都有可能构成媒资系统的数据来源。应用来说也不可能仅仅SDI、DVB播出, 而流媒体、网络电视、云端存贮及计算、工业4.0等多种新技术, 全集团或全台的综合业务管理等都可以通过此系统来发挥和显现作用。对此, 因为技术的难度与壁垒等多种因素, 使不少领导对它认识不全面、不到位, 难免会对其应用和推广产生不利影响。

(9) 广电系统的素材管理普遍缺位, 新闻素材管理更是大大缺失。电视台、电台花费了大量宝贵时间, 巨大设备投入而拍摄的珍贵素材带, 尤其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新闻素材带, 本应很好地加以保存, 并可在以后的节目编辑中反复多次使用。但目前情况是, 不少省级台的同仁都询问我们有必要保存素材吗?特别是新闻素材更有必要吗?有成片不就行了吗?因为不少台都不搜集新闻素材, 但实际情况是每天记者编辑拍回的新闻素材, 因节目时间所限, 能播放的非常有限, 那些难以再现的珍贵历史画面, 由于没有相应的设备和管理手段加以保护, 往往被无情地删除, 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我们所在的部门恰恰就极大地弥补了这一块工作的不足。目前, 我们所在的科室, 经过几年的运转, 已经保留了几万条经过处理的新闻素材, 而2008年仅仅常规素材带的使用量就达到12567盒/次, 近几年常规素材的使用也是普遍上万盒/次, 可以说全集团各部门对于我们的素材带是极为依赖和需要的。而素材内确有极为宝贵的信息与内容, 对节目创作显然大有帮助。虽然, 它们的一些画面非常敏感, 不少不能播出, 但是, 用于科学研究或历史性保存, 无疑又是不可缺少的。而在重庆范围内的地市级电视台, 不少同行因为意识或条件所限, 也是大部分电视台不对素材进行筛选和存贮等处理, 造成了大量有价值素材资料的流失。

(10) 电视台保存有大量的播出节目带, 现在媒资建设中只是进行简单的数字化处理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新闻、体育、文艺等各类有自制版权的节目正是电视台的独特价值之所在, 具有很强的重复使用性, 同样需要进行有效的保存, 以备将来之用。但是由于模拟磁带容易老化, 给节目的长期存储带来困难, 同时模拟磁带经过反复编辑, 对信号质量损害较大, 导致许多节目带已经无法使用。而现在重庆不少电视台采取的方法就是简单地把它数字化处理即可, 而同步的对其挖掘性的开发与研究却因种种原因而没有开展起来, 这也影响了媒资整体功能的发挥。

(11) 在存储对象和怎么保存的问题上, 省市级媒体之间的意识差别不小。以重庆广播电视集团电视新闻中心资料科为例, 现在按照集团相应的技术和要求, 所保存的主要是磁带资料, 即视频部分。采取BET、DVCPRO、数字带及SONY数字蓝光碟保存这几种方式, 另外就是针对部分重要的时政内容, 因工作需要和方便各方调用, 也采取了使用DVD、VCD光盘存贮的方式。而全台对节目文档、台词、摄制记录、字幕等, 没有条件也没有要求进行保存。这也是国内不少电视台的做法。而我们认为:更科学的节目资料保存除视频、音频外, 还该有文字、图片以及相关的数据等, 在存贮磁带、数字化光碟等介质外, 也应有文稿、唱词、图片、光碟和编目信息等多个内容在内。在资料部门的定位上我们提出的是:努力做到“三服务”:暨资料部门应为广大记者、编辑创作服务;为新闻及节目管理服务;为新闻研究服务。然而因为条件等诸因素所限, 理想和现实之间尚有不小差距。我们有幸在重庆相关会议上做了发言, 对重视媒资和资料存贮等进行了呼吁, 使一些区县广电系统引起了一定重视, 并设立了相关岗位和资源, 但也还有一些区县仍然认为多此一举, 保留播出带足已。这也就是真实的状况。

(12) 电视台的记者、编辑手中, 不少同志都建有小而全的个人资料库, 如何及时回收、共享并合理调动这部分资源思考还不够。记者、编辑手中的资料不仅对个人而言非常宝贵, 同时, 也是媒体单位非常稀缺的一笔资源。它们是否能完好保存、全面管理和充分再利用均将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并且这也是关系到技术提升和多种业务开展的一大战略性行为。而各类影视资料, 特别是磁带保存的这些资源, 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 大量的各类非成片类的节目长期以来散落在记者、编辑手中, 缺乏系统管理。怎么抢救、发掘它们, 使其更快、更好地发挥作用?怎样尽可能采取较好的方式, 使大家都愿意主动将手中的资料拿出来共享, 这是不少从事媒资工作的同仁们普遍都感觉头痛的难题。据我们所知, 中央台采取了一些较好的做法, 但省、市级电视台为此采取得力措施且取得较好效果的还不多。目前这些资料分散在各部门和编辑人员、记者手中, 有些已经无法找到或损坏, 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13) 先进的技术系统与专业人员短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作为一个相当先进与高效的系统, 它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如何科学地对每天采集的资源进行鉴别、分类与处理, 如何更好、更主动、更高效地服务于各方, 特别是及时地对用户需求做出反应, 这是一个大问题。现在重庆广电集团等不少省级电视台所采取的方式是:原有旧的节目的编目及数字化处理等, 交外来承包公司, 而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则由媒体自行处理, 这难免就造成了一些环节的相互脱节。而在专业化分工的今天, 能否引进或培养一批技术基础好、专业性强的人才队伍, 不仅仅是后期的工作能否胜任, 其实已直接影响到系统功能的发挥了。在北京、上海等同行中, 他们配备的各类专业人才是比较齐全的, 硕士、博士等分工明细, 学有所长的专业人才已经充实到了媒资建设的各个岗位。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不少岗位的任职资格基本上均为硕士研究生或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 当然, 他们代表了全国的最高水准, 地方台与之相比肯定有不小差距。但是其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 也代表了这个领域未来的用人发展方向。没有高素质的各类专业人才, 再高级的媒资系统要想充分发挥作用, 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

三、结束语

党风廉政建设共性问题 篇8

关键词:企业;党风廉政;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D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4-3520(2014)-02-00226-02

一、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党风廉政教育力度不够。在企业内部,对各项经营指标的考核很重视,但对党风廉政建设有所松懈,究其实无外乎:一是教育流于形式,习惯于学文件、读报纸,方式死板陈旧,内容空洞乏味,仅仅局限于说教,结果是走过场;二是教育缺乏针对性,缺乏细致周密的计划,政治学习走过场,没有及时对出现的党风廉政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三是纪委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纪委的监督职能让位于企业的经营目标,如何对“一把手”进行有效监督,是大家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二)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以来,大多数国有企业认真抓了责任制落实,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积极主动担负起抓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任,带头贯彻执行 “一岗双责”,并取得较好效果。但是,也有部分企业存在这样一种倾向,认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要是党委、纪委的事,制度由他们定,工作由他们干,行政“一把手”责任不到位,对此项工作很冷淡,造成了党风廉政建设与生产经营之间形成 “隔离带” ,从而导致“谁分管,谁负责”的“一岗双责”制度形成虚设。

(三)监管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督力量薄弱。监督机构不健全,监督不力,有些企业内部监管人员多为兼职,大多 有“职”无权,上级的监督难以渗透和全方位覆盖,造成对企业监督落空;二是监督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一方面监督的标准和要求不到位,另一方面监督的手段不到位;三是监督实效不足。企业的领导民主意识不强,有些企业不注意发挥职工的民主监督作用,不重视厂务公开、干部民主评议等工作,致使企业在“三重一大”问题、领导干部的廉政监督和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存在不透明、不公开,使民主监督软弱无力。

(四)党风廉政惩处不严。审查处理违法违纪是实施廉政教育的最佳时机,具有警示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查处违法违纪干部不严的现象,有的该查处的没有查处;有的该给予纪律处分的,批评了事;有的该追究法律责任的,给予纪律处分;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既放纵了违法违纪行为,又助长了腐败之风,客观上造成了教育效果弱化,没有达到查处一人教育一片的目的。另一方面,忽视了对党风廉政问题源头治理的方针政策,没有把好日常教育关,问题出了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导致最后的处理不能达到警示的作用。

二、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一)狠抓宣传教育,营造廉政氛围。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从“查一阵、抓一阵”向建章规范化转变,避免时松时紧,要常抓不懈,木鱼常敲,紧箍咒常念。首先,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宣传教育要长远规划、整体安排,与宣传教育重点有机结合,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穷对付”。其二,宣传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求实创新,选好切入点,使宣传教育有新意、有力度、有效果。其三,要把握正确的宣传教育导向,坚持正面教育,超前教育,引导企业中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防微杜渐,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其四,加大对企业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结合学习《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教育企业领导自重自爱,慎思慎行。通过宣传教育,起到“有病看病,无病强身”的目的,积极营造“清廉光荣、腐败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坚持制度创新,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对重要环节的监控是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也是规范国企领导人员权力的运作行为有效措施。监督权力运行是实施监督最实质、最重要、最经常、最有效的监督。根据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的特点,真正执行厂(企)务公开制度,凡不涉及商业秘密的都应公开,让职工知道,做到“让群众明白、还领导清白”。一是决策环节。着重从“管钱、管人、管财”等环节的监控。主要监控企业是否建立并遵守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是否存在个人独断专行,擅自作出重大决策等问题;二是财务管理环节。主要是通过对资金流动过程和企业帐户设置的监控,看企业财务审批制度是否规范,无有违规动用大额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做假帐、账外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三是重要物资购销、工程基建环节,是否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四是选人用人环节。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是否遵循有关程序和规定。

(三)规范操作程序,强化监督考核。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必须在操作程序上下功夫,使之形成系统的监督制约网络。具体讲,首先对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规范程序要按照《廉政准则》和《若干规定》等规范制约;二是充分利用民主评议找出问题,加强规范制约;三是对在关键岗位、重要部门掌管一定人、财、物的权力者,要采取重点管理,通过内部审计、外部监督等方式规范制约;四是通过政绩考核、竞争上岗等激励方式规范制约。在规范制度制约的形式上,一是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特别是要把“一把手”的责任落实到位,按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明纪律,抓好责任追究。二是要实行企务公开,进行广泛的民主监督,变“暗箱操作”为“阳光工程”,把企业管理者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交给广大职工,增强透明度。三是要对升职、调任、退休等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公正评价。四是监督要全面,官大官小都要监督;上班下班都要监督,监督要扩展到“八小时以外”,伸展到领导干部的交友圈、生活圈,说的做的都要监督;企业效益好坏都要监督,真正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体系。

(四)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一是完善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的设置,对纪检监察人员的配备作出硬性规定,可按照企业的党员数或生产总额按一定比例配备纪检监察干部人数。如是执行公司制的企业,纪检监察人员可按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并担任相应职务,把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转化为董事会的决策监督或监事会的法定监督,使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二是企业配备的纪检监察人员的素质要在同等职位素质水平之上,使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在履行监督职能的过程中敢于坚持党性原则,爱岗敬业,使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在企业中“有位、有为、有威”。三是加强对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素质的建设。定期举办企业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班,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纪检监察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和企业之间纪检监察工作的交流。四是改革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设置,以确实解决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内部监督机构泛散、虚设的问题。

“惩治于即然、防范于未然”。惩治作保障,防范为基础,两者是相互依赖,不可顾此失彼。因此在反腐败斗争中,坚持标本兼治,既要坚决同已经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作斗争,又要努力做好消除产生消极腐败现象根源的工作,从源头预防和控制国有企业腐败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孙伟.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发展,2009.9

[2]林喆.“半截子民主”与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检查日报,2007.11

[3]高峰.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大庆社会科学,2007.5

上一篇:原来我也很幸福的作文下一篇:G20峰会场馆参观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