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通用8篇)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1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
问题及其对策
——宜宾市屏山县屏边彝族乡 蒋义斌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是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的一个新飞跃,标志着我国反腐倡廉进入了新的阶段。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此就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对策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近年来,各级党委十分重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干部廉洁从政、依法履行职责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对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近年来,农村党员、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屡禁不止。有的贪污挪用集体资金、土地征用补偿款、私分集体公款等;有的在救灾救济物资和资金的分配上,不按规定程序,搞“一言堂”优亲厚友;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在村务活动中,特别是村集体经济动作中,搞“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如在村集体土地、山林、海滩涂的发包,不向社会公开招标,而是搞“暗箱操作”,搞内部承包,压低价格,从中谋取私利或好处。
2、思想腐化,道德堕落。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文化的渗透、蔓延,不断向农村各个领域扩张,一些理想信念不坚定和政治觉悟不高农村基层干部受到了腐蚀,致使精神空虚,道德沉沦,“涉黄”、“涉赌”的现象时有发生。基层干部参与赌博的现象呈蔓延趋势,而且赌博的形式多种多样。
3、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有些农村基层干部无视群众疾苦,贪图享乐,公款吃喝现象依然存在,把大量的村级集体资金浪费在餐桌上,有的借“开展工作需要”向有关人员送“红包”、送礼为名,壮大自己的腰包,虚列、虚增开支、虚报冒领、报销费用等。
4、作风霸道、欺压群众。一些基层农村干部不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自恃为村里“土皇帝”,地位高,开口骂人、动手打人时有发生,严重伤害 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破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与村民有关的各种事务时,不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执行,而是带着感情色彩处理问题,有的甚至出现了严重欺压群众的现象,如宅基地审批、涉农资金的补贴、农村低保等问题。在村务管理中,有些村干部想的不是把村级集体的财产管理好,促进集体财产的发展,而是考虑自己用钱怎样不受约束、牵制、监督。在用人上利用职务之便安插亲信朋友,大搞宗族化、亲属化,导致群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二)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不高、意识淡薄。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年龄普遍较大,主要是年青人大部分外出务工。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素质低,综合素质不高,宗族观念严重,封建主义思想蔓延,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存在不少“法盲”、“纪盲”干部。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不能与时俱进,对村民自治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民主管理意识差,有的村干部甚至成为一村一族的“土皇帝”,造成村务不公开,运作不透明、管理不民主,我行我素,为所欲为,出现无政府主义。
2、教育不实、流于形式。一是党风廉政教育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抓党风廉政教育搞形式,走过场,没达到应的目的和效果,加之农村基层干部生 活待遇低,教育、管理难度大,对农村基层干部存在重用轻教、重用轻管的现象较为突出。二是一些基层单位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没有针对性,抓党纪条规的学习力度不够;三是一些单位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的形式单一,有的局限于开开会,读读文件,效果不明显;四是抓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不够。
3、制度不全、落实不力。当前部分农村基层的党风廉政制度规定、村民自治制度等不健全,不落实。有的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形同虚设。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不按规定操作程序办事,让一部分人钻了空子,帐目不全、帐务不清、“白条”入帐的问题十分突出。
4、监督不力、惩治不严。一些基层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留于形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一签订就算完事,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执行不够有力,纪检、审计、公安、检察等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没有很好发挥。有的地方对群众反映的村干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查处不力。认为只要村干部能完成工作任务,不出事,就是好干部,而且在问题已经比较严重时还麻木不仁,甚至包着、护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造成惩治不严,致使问题越积超多,引起群众越级上访,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坚持教育、预防、惩治三者 的紧密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才能达到肃贪倡廉,消 除腐败的目的。
(一)强化教育、筑牢思想防线。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 的教育,筑牢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
1、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要广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花大力气抓好农村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工程,努力营造“廉洁可敬,腐败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加强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大力宣传农村党员、干部的正面典型,把农村干部的廉洁奉公,勤政廉政的光辉事迹大力加以弘扬。以感染农村基层干部,自觉提高自身廉洁自律意识,牢固树立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努力树立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形象。二是要加强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通过开展违纪违法村干部现身说法等活动,使农村党员干部从腐败分子身上汲取教训,自觉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自觉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加强民主法制教育。通过普法教育,利用民主法制知识培训、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栏等形式,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带头学法、守法,严格依法办事。另一方面,要加强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教育。提高干部的政策观念和按方针政策办事、运用方针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健全制度,注重制度落实。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用制度管人,注重制度的落实,达到真正的目的。
1、健全村务管理和公开制度。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实现重大村务由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民主决策,促进村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坚持“四议两公开”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坚持每月向村民张榜公示村级政务、财务和重大事务,真实、全面地向村民公布全村的重大信息,给村民一个明白。
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会计、出纳和实物保管人员分设制度。村级财务收支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和“六有”原则,即:有正规发票,有经办人签字,有用途说明,有财务人员审查,有主管领导审批,大额支出应有村民理财小组的审核意见并报上一级审批,杜绝违规操作。
3、健全村财乡管制度。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确保其有健全的组织、稳定的人员、完善的管理和充足的经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与村民理财小组的联络,定期对村重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核对,以便双方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实施有效的监管。
(四)强化监督,加强干部管理
反腐倡廉,监督是关键,加强监督制约,确保农村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
1、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度。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乡镇范围内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为村范围内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腐败问题,应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村党支部书记每年要把执行廉政纪律的情况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述职,接受监督。
2、真正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要创造条件,完善工作机制和体制,规范运作程序,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小组、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纪检小组的职能,对村级政务、财务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以保障村民行使法律赋予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加强群众监督。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乡镇要在各村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方便群众进行检举或提意见。要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为广大群众实施信访监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加强审计监督。把村级财务列入审计监督范围,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对重点开发项目、土地征用补偿收入、惠农资金等要列为重点检查内容。
(四)严查案件,严肃党纪国法
坚决查处各类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对查出的涉案人员,查出一个严肃处理一个,绝不姑息迁就,有力地惩治和威慑腐败分子,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 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发挥案件查处在基层党员、干部中的震慑教育作用,提高基层干部按章办事、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严肃党纪国法。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2
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村干部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农村财务管理混乱, 村主要干部不能按财经纪律办事, 侵占集体资金、财产;个别基层干部利用职务之便, 私自划拨宅基地、违规审批手续等;一些地方拉票贿选已经由个人偷偷摸摸的隐蔽行为, 发展为有预谋的半公开行为。这样就影响了选举公平性, 导致一些真正想为村里办实事的优秀人员对农村选举“望而却步”, 导致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下滑。
2. 部分基层干部存在作风漂浮、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有些基层村干部纪律作风意识淡薄, 缺乏责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 缺乏对上级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 觉悟性不高;有的平时工作不扎实, 虚报浮夸, 欺上瞒下;有的工作不负责任, 缺乏守土有责意识, 在其位而不谋其政, 不积极主动解决好管辖范围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大小事情都往上面推。
3. 基层村干部综合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基层村干部文化程度较低, 理论政策水平普遍不高, 对农村政策认识不足, 掌握不准, 有时在传达时走样, 有的在执行中发生偏差, 一些村干部在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 不收敛不收手、反而变本加厉, 毫无畏惧之心, 权钱交易, 腐化堕落, 甚至以身试法, 触碰法律底线。
4. 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充分。村务监督委员会没有很好发挥监督作用, 有些监委会成员怕报复、怕伤和气、怕招来麻烦, 造成不敢监督, 不愿监督;有个别村书记, 在重大事项、决策处置上, 存在故意隐瞒, 不按工作流程办事, 有意识不让其监督委员参与, 事后在补办监督手续, 以蒙混过关, 致使监督机制停留在纸上, 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不敢腐”的问题。
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 农村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教育弱化。受近些年经济因素的困扰, 农村党员领导干部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 党风廉政建设摆不上应有位置。对农村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教育不到位, 部分党员干部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偏低, 另一方面, 自律意识、法律意识的观念不强。
2.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力。少数农村党员领导干部中, 对民主法制建设的地位作用认识模糊。农村党员干部选举中制度不够完善, 按程序办事不够, 使选民对选举过程的各个环节了解和参与程度不够。他们管理不民主, 内部控制制度也不严格, 引发了许多群众的不满。
3.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缺位、松懈。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如退耕还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政策和农村社会事业支持政策等, 这些惠农政策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 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4. 各项政策落实不到位, 村民政治参与水平较低。在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农民的文化、法律素质不断提高, 农民主人翁地位日益提升, 农民群众主动维权意识逐渐增强, 通过政治参与形式诉求利益的愿望变得强烈, 但现实中, 农民群众政治参与渠道并没有想象中的通畅, 存在诸多障碍。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对策
1. 教育是根本。深化思想教育, 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一方面丰富学习内容。各基层党组织应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和活动安排, 丰富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创新学习方法。要针对农村的特点来进行, 结合农村居住分散、生产季节性强、管理体制相对松散的特点, 采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易于接受、乐于参加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2. 制度是保证。腐败源于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 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发生最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节。健全完善基层换届选举制度, 当前“贿选”现象在基层选举中普遍存在,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过于简略, 必须严格制定《村民委员会选举法》的实施细则, 规范选举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抓党风廉政建设, 重在强化党委承担起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各相中心工作结合起来。
3. 监督是关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监督是关键, 建立健全具有农村特色的监督制约机制, 确保监督到位。坚持民主监督, 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 对照检查廉洁自律执行情况, 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增强党内监督意识;强化政府监督, 成立以乡纪委书记为组长, 农经、民政、财政、司法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 定期、不定期对各村情况进行抽查,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 组织建设是保障。选准配强领导班子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事实证明基层组织建设好的地方, 农村的面貌就有了新的局面, 而基层组织涣散的地方工作就难以开展。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促使村支部书记切切实实把基层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来经营, 真正为基层群众服务好;选举村干部应推进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应逐步调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结构, 使得干部队伍在年龄搭配、性别搭配、文化程度搭配、岗位设置等各方面逐渐走向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耿涛.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水平[J].中国监察, 2008, (3) .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3
一、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在廉政教育方面,宣传教育与实际需求脱节,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一是对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把教育当成“软任务”,认为可有可无。二是对教育对象不研究、教育内容不选择,仓促上阵,笼统教学,缺乏针对性和震撼力。三是教育形式单一,手段不丰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重理论宣讲,轻实际调查;重课堂讲授,轻互动思考。
(二)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度更新执行不到位,规范约束作用削弱
一是制度更新滞后。部分制度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对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及时推陈出新,制订和出台新的举措和制度,出现制度空白。二是制度难于落地。有些制度原则性过强,随意性过大,缺乏操作性,又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配套落实措施或实施办法,使制度难以有效贯彻。三是制度执行不力。很多企业普遍存在制度不执行、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屡查屡犯、屡禁不止,充分暴露出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三)在队伍建设方面,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力量薄弱,缺乏权威性
一是纪检监察机构建设滞后。目前,仍有个别企业没有设立纪检监察专门机构,而是将纪检监察工作纳入综合部门,大大削弱了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力量。有的企业虽设立纪检监察专门机构,但是人员配备偏少,身兼数职,在开展工作上顾此失彼,总体上应付检查的多,主动开展工作的少。二是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素质不高,生产经营的业务不懂,纪检监察的业务不熟,工作能力达不到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工作任务难以全面落实,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方面的能力更是薄弱。
(四)在机制建设方面,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督约束不得力
一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少数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末能按照“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要求正确履行职责,未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部分企业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只满足于开会作布置、发文提要求,习惯于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嘴上强调安排多,行动落实措施少,缺乏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帮助指导和督促检查,严重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际作用。二是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监督比较薄弱。一些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薄弱,漏洞很多,缺少规范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约手段。普遍存在原则规定多、具体细则少,口号要求多、操作规程少的现象,尤其在监督制度上守则多、罚则少,缺乏可操作性,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
二、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建议
针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优化三支队伍,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组织力量
一是优化领导干部队伍。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真正把作风过硬、勤政为民、一心为公、廉洁无私、群众信任、组织放心的干部选入班子队伍,尤其要精心配好党政“一把手”和纪委书记。对班子中存在的腐败和不团结等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严防影响到其他党员干部。加大对各级领导班子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监督力度,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二是优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按照“政治坚定、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严把入口关,确保配齐配强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注重对他们的政治教育,强化党性修养,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改善知识结构,着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从全局上分析把握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能力和纪检监察监督检查的能力。
三是优化义务廉政监督员队伍。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点多线长,牵涉面广,情况复杂,单靠纪检监察机构,力量有限,必须充分依靠群众,走专群结合的路子。设立党纪政纪监督岗,挑选部分政治素质高、自律性强、群众基础好、责任心强的普通党员为义务廉政监督员,完善廉政监督网络,切实发挥他们接触群众密切、掌握信息灵便的优势,参与反腐倡廉建设。
(二)强化三种意识,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发展
一是强化服务大局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责所在。要紧紧围绕大局开展工作,自觉服从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切实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到党建工作全局中谋划和推进,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要主动深入生产经营第一线,参与重大经济活动,在参与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有效维护企业政令畅通,保证企业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营造一个凝聚人心、风清气正、依法经营的发展环境。
二是强化统筹协调意识。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单靠纪检监察部门唱“独角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坚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总揽全局,统筹各方,不断完善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组织、人事、审计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
三是强化创新意识。纪检监察机构必须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不断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认识,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发现新问题、捕捉新信息、掌握新动态、提出新思路,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不断拓展党风廉政建设新途径,努力扩大反腐倡廉建设新成效。
(三)健全四大机制,保障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推进
一是抓教育,健全自律机制。要切合实际、更新观念、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真正把反腐倡廉教育抓深抓实、抓出成效。在教育对象上要突出层次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区分层次,选好重点,针对不同人员进行不同主题宣传教育,对领导干部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对广大党员要侧重党风党纪教育,对重要岗位工作人员要强化廉洁自律教育,对普通群众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根据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突出抓好三方面教育: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抓好基本理论教育,不断增强党性、党风、党纪观念;抓好传统作风教育,坚持发扬优良传统和光荣作风。在教育方法上要突出灵活性。反腐倡廉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要重视环境熏陶,把环境“宜人”与“育人”结合起来,使单位环境成为反腐倡廉教育延伸的“课堂”,使党员干部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要注重典型示范,坚持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引导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抓制度,健全防范机制。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力度。对重要经营管理决策及执行环节,尤其是企业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财务管理、重大项目管理、招标投标、物资采购、产品销售等关键环节,强化过程控制与监督。对管人、管财、管物、管事的重要岗位人员,合理分置权力,加强人员内部交流,强化上下流程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规范程序,建章立制,控制风险,堵塞漏洞。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
三是抓监督,健全约束机制。要突出监督重点,延伸监督触角,编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反腐倡廉监督网络,提高监督效果。在监督对象上,着力抓好对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在监督内容上,加强对企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落实“三重一大”民主决策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在监督渠道上,积极推行党务、企务公开,实现由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转变,增强工作透明度;在监督力量上,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监督职责,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不断整合监督力量,使党内监督、监事会监督、纪检监察监督、职工民主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4
发布时间:2008-03-18 作者:梁旭 朱光金 张雪 访问次数:177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各地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群众,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拓创新,强化政府引导,加大帮扶力度,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现就如何有效推进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2006年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以富裕农民为中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以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关键,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保障,做好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并决定用两年时间在南宁市武鸣县和原邕宁县所辖区域开展新农村建设连片试点工作,要求各市、县选择城市县城周边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示范,带动面上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优势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各地把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快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农民收入大幅提高。2007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突破3000元达3224元,同比增长16.4%,增幅创1996年以来新高。;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近年来,通过相继实施的“村村通工程”、“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农村消费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要使农村消费环境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来完成总投资65426万元,其中生态能源、教育文体、医疗卫生、广电通信、屯内绿化、村屯规范等投资8986万元;四是新型农民培训不断深入人心。全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300万人次,培训农民工130多万人次,累计外出务工人数超过700万,劳务创收约220亿元;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发生可喜变化。全区所有县(市、区)提前一年完成“两基“攻坚任务;63 l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免交学杂费,24.5万家庭困难学生得到生活补助,真正实现了“上学不交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达到40个,1809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全区有59个县(市、区)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贫困人口再减少了10万人;六是村容村貌文明风尚呈新变化。全区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着力开展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等“五改”活动,让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七是基层组织民主建设不断得到巩固。全区深入开展和实施“三级联创”、村级组织“五村、两规范”建设、“四个培养”等活动和工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二、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上下不统一、不对应,职能不明确,不利于工作协调
广西自治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自治区农业厅,办事人员主要从其农业厅内抽调部分同志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从自治区农业厅职能来看,难以协调这项工作。全区部分市、县只下一个文件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但是新农村建设的办事机构、人员、经费、设备没有真正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日常事务工作,没有专门机构、人员具体实施和操作。有的地方领导力量不到位,工作没有思路,资金不落实,问题不解决,几乎完全停留在农民自发建设的阶段。
(二)一些地区的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一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部分县(区)、乡(镇)、村领导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部分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面拨的款,所有的建设项目资金都是上面扶持安排的,自觉主动地参与性不高。二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只重硬件建设轻生产发展,以为修了几条村路,盖了几幢新房,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就是新农村建设,忽略了生产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
(三)连片试点推进的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急于求成、简单粗糙的倾向
一是投入资金分散,难以有效整合资金。新农村建设涉及部门多,上级投入资金渠道按部门下达,一些单位对试点建设选择和项目审查标准不一,投入分散资金不能有效整合,影响建设效果,且条条框框多,不利于实施单位具体操作。二是时间紧、任务重,准备工作不够。新农村建设项目多而广,缺乏规划设计人员,规划滞后,一些地方规划进度慢或者根本无规划,新农村建设无章可循;工程技术力量不足,特别是村、屯道路建设质量监管工作不到位,真正掌握技术的施工质量监管员少。有些村屯道路建设没有施工质量监督员,全凭施工单位良心施工;有的在建道路路基坎坷不平,高低相差很大,达不到施工质量要求,施工人员照样施工,使道路质量存在很大隐患。三是统一政府投入标准,工作方法简单。无论是平原,还是丘陵山区,不分富裕村屯,还是贫困村屯,通村道路、通屯道路和沼气池等建设项目的专项补助资金标准都是一个样,致使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负担苦乐不均。
(四)新农村建设项目专项补助资金不足,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负担重
以农村道路建设为例,通屯的道路都是机耕路,路基不好甚至没有路基,根据新农村道路建设的技术指标要求进行施工测算,通屯道路按路宽3.5米、18公分厚水泥算,水泥路造价在17万元/公里左右,若按政府补助通屯道路12万元/公里、群众必须自筹3万元/公里计,每公里资金缺口约2万元左右。以村屯规划为例,自治区、南宁市下达给邕宁区村屯规划设计任务415个,目前实际完成规划任务不到一半,原因是规划设计经费不足。据规划部门预算,每个规划点所需规划测量设计费不低于6500元,但自治区、南宁市仅补助每个村屯规划测量设计费2250元,规划资金缺口较大,城区财政困难,配套资金未到位,并且乡镇又无资金投入,较难完成上级下达的规划任务。2006年,邕宁区完成村道建设17条137.5 1公里,屯道建设53条115.75公里,其中群众自筹资金投入村屯道路建设已达1225万元。2007年全城区要建设488公里屯道,农民还要集资1500万元左右。同时,新农村建
设还要投资水利、生态能源、教育文体、村屯绿化、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电信等项目,这些项目也都要农民按一定比例自筹资金解决,农民自筹资金负担重。
(五)“重建设、轻管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没有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措施
通过新农村建设,建成了一大批村屯道路、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公共基础设施。我们在试点区县调研时看到,一边是热火朝天的修了通村道路,又修通屯道路,一边是竣工不久的村屯水泥道路路面出现了破损、坑洼、翻沙等现象。问问一同调研的县乡同志,村屯道路的维护谁来做?大家相顾茫然,一脸无奈。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迫切需要规范性的维护管理措施,不然一定会出现有新村没村貌,建的起养不起的情况。
三、加快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领导机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机构落实、工作任务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应当担任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明确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相应责权,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协调单位,具体负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了能够使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建议自治区、市、县(区)把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设立为一个政府议事协调办事机构。
(二)探索建立一个政府、农民群众和社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应当正确处理国家扶持和农民自强的关系,既要保证国家扶持资金的到点到位,又要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引入参与式服务的方式,扶持经过村屯农民群众讨论,当前农民群众最需要的建设项目,把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为我建设”、“要我建设”变为“我要建设”。同时,营造一个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集中全社会的力量深入持久的共同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
(三)因地制宜、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分类指导
根据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结合广西农村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视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些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的经济比较发达,农民收入水平较高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按照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着力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大村容整治力度、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为其他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探索经验。同时,可以采取市场化的办法,选择3—5个大中城市富裕的城郊地区,开展引导房地产企业参与投资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允许房地产企业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上,进行商品房小区和农民回迁房新区建设;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500-2500元的大部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自身积累能力还比较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放到重要位置,同时协调推进其他各项建设,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农村建设路子;一些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500
元的地区,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等方面,确保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
(四)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一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对农村投入增长的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重在“多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自治区政府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二是应当以县域为单位对农业政府性投资进行整合。积极开展以县域为主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全面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包括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畜牧、林业、水利、能源、交通等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的原则,实行项目资金到县一级的统筹使用和统一管理,变分散式投入为捆绑式投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整合资金,明确鼓励、支持以县域为单位根据当地实际,确定不同区域、不同村屯的建设项目专项资金补助标准,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积极稳妥推进项目建设,保证项目建设质量,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明确政府、农民和社会的职责,建立激励机制。新农村建设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教育引导农民。让财政资金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要完全包办。拓宽农民的思路,帮助农民熟悉市场、找准市场。抓好示范工作,培养起值得农民学习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大户、农民企业家,或为农产品开发、销售服务的致富带头人等典范,逐步建立农村人才激励机制,树立起农民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四是加快建立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要形成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自治区财政要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项目扶持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鼓励,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五)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确定重点投资项目
建设新农村,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进行指导,必须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建设、土地、发展与改革、农业等有关部门,以村委为单位,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以中心村为重点,以农村现代化为标准,对村庄、道路、学校、卫生所、商业网点、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统一布局。规划起点要高,布局要合理,突出特色,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在规划的基础上,加强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研究,按照轻重缓急的要求,确定建设重点,研究和提出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要将农民最需要、最迫切、影响最大、见效最快的项目作为重点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和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
(六)充实工程质量监督员,加强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质量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新农村项目建设质量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一是从市、县有关部门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到乡村指导项目工程建设;二是聘请大、中专理工类毕业生参加新农村项目建设,担任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员工作;三是从有项目建设任务的村屯选派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责任心强、有工作能力的村民或村委干部担任质量监督员。政府和有关部
门要举办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培训班,培训质量监督员。通过技术业务培训,使监督员明确工程质量监督的标准、技术要求和工作方式方法等,能够担负起监督项目建设施工质量的重任,确保工程质量。
(七)继续抓好试点,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方法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5
存在问题及对策
物管中心 2008年5月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惩防体系《实施纲要》,打造清明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去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在基层,廉政文化已渐入人心,初具规模。但不可否认,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所开展的一些工作仅满足于做表面文章。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解决。
一、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体缺位,廉政文化建设的合力尚未形成。
廉政文化反映了一个地区廉政状况与水平,体现政治文明的程度,基层党委和政府理应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担负起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职。纪检监察部门主要应承担组织协调职能。但事实上,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单边突进”的问题。多数地方未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项目纳入议事日程,统筹安排考虑,而是过于缩小廉政文化功能,把应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协调变成了负责承担,造成廉政文化建设主体缺位。这种主体的缺位,一方面导致了纪检监察部门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单个作战,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上片面理解为廉政文化建设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认为与己无关,不愿意配合,不主动参与,因此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由于认识不统一,组织协调不够,致使廉政文化建设无法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党风廉政大宣教格局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找到纪检、组织、宣传、文化等部门职能的交互点,难以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2、对象偏颇,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不够广泛。
文化的力量必须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廉政文化只有走进千家万户,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当前,基层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普遍把领导干部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强调的是,党政领导干部要如何抓,如何身体力行、带头示范。当然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作为文化建设,仅仅注重对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文化应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普通党员、一般干部和人民群众也应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而不能失之偏颇。现在采取的廉政文化建设措施,如推行“一把手”讲廉政教育课、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警示教育、开展“三廉工程”等,都是从强化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的角度来考虑的,而针对普通党员、一般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廉政文化建设,基本上处于边缘地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农村、学校、社区、企业中的庞大群体,远离社会这个大舞台,在小范围内转圈圈,使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缺乏坚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效果也可想而知。
3、制度滞后,廉政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难以形成。
法规和制度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也需要制度作保障。目前,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形式更多的侧重于文化层面,而对制度、体制上的设计和安排缺乏系统性,刚性约束不强,超前性研究不够,制度建设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廉政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惩戒机制和长效机制等方面研究得不够深入存在明显缺陷。这样,导致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缺少了应有的制度保障。
4、机制不活,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在基层,发展廉政文化,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即会上强调的多,会后抓落实的少;突击性开展工作的多,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工作的少;认为是临时性工作的多,长期抓、抓长期的少;可用资源多,真正占领的阵地少。加之自身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不健全,得不到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往往陷入 “推一下,才动一下”的被动局面,处于一种无序地发展状态,从而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5、形式单一,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不太明显。
目前,基层各地在廉政文化建设上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主要呈现为政府推动型,单位和部门的主动性不够。在活动的形式上,缺乏生动活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素材与形式。从实践中看,其表现形式、宣传载体、文化阵地,往往是记在纸上、贴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会议上;外加标语和口号;再不够,就把廉政教育片搬上荧屏凑数,就这么简单的“老三套”。忽略了文化的渗透性,使基层廉政文化同地方传统、民族风情,干群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网络信息等现代传媒割裂开来,让其缺少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无形中步入简单化、说教性的怪圈。
二、存在问题的现实根源
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观念落后,在主观上影响了基层廉政文化建设。
现阶段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之所以没有得到根本上的遏制,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多数人没有把廉政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植根于心中,忽略了廉政文化建设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忽视了让自己积极参与到廉政建设中来,不能形成一种让治理腐败机制良好运行的人文氛围。另外,“官本位”文化始终占据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在廉政建设中过分强调“官德”,而忽视民众的参与,这种传统落后的文化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有了这样的人文氛围,基层在廉政文化建设中重领导干部,轻一般党员干部和群众,也就不足为怪。
2、经济基础薄弱,在客观上影响了基层廉政文化建设。
目前,基层的经济目前还处于一种欠发达的发展阶段,这在现实上决定了发展经济是基层当前的头等大事和第一要务。这种思路无疑是正确的,符合基层的实情。廉政文化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好了,反过来也可以促进物质文明的健康发展。在实践中由于基层各地没有全面辩证把握这一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忽视了廉政文化建设,即使抓廉政文化建设也过多考虑政治需要,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和味道,造成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缺位和弱化,这种主体的缺失从根本上制约了基层廉政文化的繁育和成长。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欠发达,基层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投入明显不足,致使基层开展廉政文化活动所需的财力、物力、人力得不到保障,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廉政文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3、民主政治不健全,也影响着基层廉政文化建设。
由于基层群众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基层民主进程不快,适应廉政文化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较为脆弱,这种社会自主意识的弱化,必然导致廉政文化建设参与力量的单薄,阻滞了基层廉政文化的发展。同时,由于廉政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法规和制度加以保障和约束。目前,在建设的手段上往往偏重于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为主,在机制的构建中,过分强调政治伦理,而忽视政治制度建设,这无疑也减缓了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步伐。
三、今后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深化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按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普通党员干部的要求,把握重点,大胆创新,注重实效,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深深扎根群众,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1、广泛宣传,深化认识。
当前,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廉倡廉的良好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积极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和深化,充分认识廉政文化建设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个重要内容,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具体体现。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就必须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帮助基层干部群众及时消除“无用论”、“与己无关论”、“形式主义论”等模糊认识,克服“图形式、走过场”的表面现象,摆正廉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2、明晰主体,形成合力。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基层党委、政府必须将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要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主抓,部门各负其责,纪委组织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变“软任务”为“硬任务”。要将廉政文化建设与经济工作进行统筹考虑,形成一套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实行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变“要我抓”为“我要抓”。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职责,统筹兼顾,协调配合,不折不扣地完成廉政文化建设中应该承担的目标任务。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变“不时抓”为“经常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部门是基础,监督是保证,领导是关键,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或履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给予相应党政纪和组织处理。
3、植根于民,扩大基础。
当前,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要千方百计消除政府部门“热”、普通群众“冷”;行政推动“多”,老百姓参与“少”的现象。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唤起他们主动投入廉政文化建设的热情,使之成为廉政文化的创造者、参与者。一是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要运用一切手段普及科学、技术、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创新廉政文化建设新思路,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把农村变成先进文化的阵地,使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一只生力军。二是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的热情。丰富活动载体,运用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调动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整合基础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要素的作用,拓展廉政文化市场,以城镇带动农村,以党员干部带动群众,延伸廉政文化的触角,形成廉政文化繁育发展的良好条件,使廉政文化之根深扎于基层。
4、创新路径,丰富形式。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6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自2004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安远县紧紧围绕省、市工作部署,严格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总体要求,严格遵循“山水村庄和谐相融、产业村庄互为一体、避险避灾充分考虑、就医就学相对方便、文化脉络得以传承”的工作理念,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进“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2007年被评为江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先进县。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简单化”。重硬件、轻软件,重规划、轻执行,重建设、轻管理,认为新农村建设三五年就可以搞好,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二是“片面化”。以偏概全,注重形式,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少数基层干部过度热衷于新村庄建设,乐于村庄建设的外观的整齐美观,过分强调村容村貌的整洁,甚至把建了几栋楼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型,以村庄楼房多寡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而严重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在公共服务、精神风貌、科技教育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三是“短浅化”。在基层,哪里简单就抓哪里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把新农村建设仅仅定位于硬化几条路、改几户厕、装几户自来水、粉刷几栋房子等简单的村庄环境整治,忽略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如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社区建设、新经济组织建设等问题,缺乏足够重视,措施乏力。
2、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强, 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在基层,有的农民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偏差,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措施认识不够,对新农村建设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积极性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村民存在“有钱才办事”的错误认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许多新农村建设点上普遍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3、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经济的承受压力加大。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我县是典型的边远山区小县,农村较为贫困,广大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道路硬化、改水、改厕、墙壁粉刷,猪牛栏改建的任务繁重,而目前省、市下拨及群众自筹、挂点单位帮扶的资金相对有限,还远远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上当地农民收入还不是很高,而建设进度又不能耽误,就只能动员群众加大投入加快进度,这就相对地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农民经济的承受压力也就无形地加大了。据了解,有的建设点的农户除了享受上级补助以外,还要另外投入4000元左右的资金到新农村建设中去,这对于我们这个贫困山区小县的农民来讲,不是一个小数目。
4、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在我县广大农村,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守旧封闭,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大部分农民没有自己的致富产业,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的农民把赌博当娱乐,在农村已成为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一些消极思想和陈规陋习沉渣泛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对推进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1、要树立长期奋斗,打持久战的思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的历史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为民造福、长期奋斗,打持久战的思想,切实贯彻落实好十七大精神,突出践行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统筹好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渐缩小和消除城乡差距,严格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和市委“五新一好”的要求,统筹兼顾,立足长远,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2、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一是要广泛宣传。把中央、省、市、县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进一步的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方针政策、总体目标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广大农民群众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消除等、靠、要依赖思想,从而使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二是尊重农民的主体性。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做起,确保农民从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财产权利,不断满足农民的物质利益需求,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使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3、破解新农村建设资金“瓶颈”问题,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我们可以在下面八个方面下功夫:集中用活政府配套资金;动员带活农民自筹资金;捆绑整活支农项目资金;统筹盘活部门帮扶资金;多措调活企业帮扶资金;荣誉激活社会捐赠资金;股份引活产业发展资金;分类搅活集体盈余资金。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7
关键词:农村文化,问题总结,对策建议
1 前言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的反映, 具有双重引导作用, 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生活能塑造出稳定的社会环境,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文化道德;不良的文化氛围则会有碍社会稳定。农村文化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大局, 改善农村文化面貌, 平衡农村文化供需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的文化建设。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农村文化建设从总体上来说仍停留在起步阶段, 基础设施薄弱, 财政投入不足, 落后文化滋生入侵, 错误的发展政策等导致农村文化建设远远无法满足日益旺盛的文化需求。因此, 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应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将其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意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
2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总结
2.1 薄弱的文化基础无法满足日益旺盛的文化需求
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健康文化生活的期待不断增强, 而薄弱的文化基础无法满足日益旺盛的文化需求,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随着发达科学技术在农村
个重要因素, 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 通过培训、引进的方法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 (2) 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教育与培训, 政府要在资金上做出安排, 资助开展各种培训以提高其农业新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服务和管理的能力; (3) 重点培训村干部、种养大户、流通大户等具有较强信息需求的服务对象, 提高他们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和处理分析能力, 再依靠他们把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 让他们在农户信息化过程中引导农户、帮助农户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 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新疆地方特色、民族人口及分布情况、地域文化特性, 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法、步骤和管理手段来建立少数民族语言的农村信息资源库和综合农村信息软件平台, 努力提高少数民族信息化知识水平。这样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村镇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和建设中的广泛运用, 一方面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大大减少了劳动负担, 使人们有大量的空余时间从事文化活动;另一方面, 现代传媒对农村的影响力随着传媒在农村的广泛普及日益增强, 使农民接触各类文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 参与文化互动的机会也日益增多。 (2)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突出的表现在对文娱消费比重的增加。 (3) 农村义务教育和各种技能培训的普及, 使得农民文化视野不断扩大, 在文化载体的选择运用和文化内容的接受上呈现出多样性和主观性, 开始追求中、高档文化商品。
2.2 农村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方式单一
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缓慢呈现出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当前文化生活参与方式单一的巨大矛盾。目前我国农村可供居民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途径、形式和渠道非常单一, 在农村许多地方, 农民看书难、买书难、看电影难的现象仍十分普遍, 而“文化下乡”活动只是杯水车薪, 远远无法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此外,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使得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步履维艰。
2.3 基层党委政府“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倾向依然存在
农村各级党委和乡政府在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导下, 对农村给与了高度关注, 如修建公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上的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失地农民生活保障、进程农民
推进, 巩固民族团结, 促进和谐新疆。参考文献:
[1]王华丽, 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
以新疆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 (11) :190-192.
[2]孙霞、蒋平安、柴仲平, 新疆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农业网络信息, 2010, (8) :106-108.
[3]李道亮,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9)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4]崔玉玲、段金荣、伏晓慧, 乌鲁木齐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2) :59-60.
樊露露 (1984—) , 女, 汉族, 四川人,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 馆员,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职研究生, 研究方向:农村信息化。
工培训工程等保障工程的出台等。但从总体上看, 这些政策主要还是停留在物质层面, 对农民群众现代文明和精神文化的满足和建设仍止步不前。特别是有些基层领导人观念落后守旧, 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 让农民增收就行了, 至于文化发展好坏无所谓。还有部分领导重视政绩工程和个人英雄主义, 把主要的精力和财政用在发展经济和追求GDP的增长上, 忽视了基础文化的发展, 对文化经费的投入也是能省则省, 远没有达到中央关于发展基础文化财政投入的百分之一, 导致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缺少活力, 后尽不足。
2.4 不良文化入侵, 落后文化滋生
农村文明建设和精神文化活动的开展缺乏正确的引导, 使得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被低俗、恶俗、媚俗的文化所占领。如农村的赌博之风盛行与群众文化生活空虚、需求得不到满足息息相关。此外, 在农村乡镇集市红火的背后, 也存在许多不文明的现象。如江湖术士摆摊设点进行算命、装神弄鬼, 坑蒙拐骗的现象也存在, 这使得封建迷信思想沉渣泛起, 破坏了乡土的淳朴风气。文化渠道和形式的单一, 使得各种盗版书刊、非法音像制品大行其道, 淫秽色情光碟被大量出租和出售, 这种现象在农村并没有明文制止, 也没有管理部门进行引导和驱除, 严重毒害了农村的社会风气, 污染了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诱发了一些犯罪案件和不稳定的因素发生, 对农村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3.1 树立科学发展观, 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镇尤其是基层政府领导对精神文化的认识水平和决策水平关乎到农村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效, 文化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文化建设不能仅局限在为人民办几件好事, 也不能理解为临时性的社会文化福利活动, 更不是一件短时期的政绩工程。乡镇各级基层政府领导应该在上级党政府的领导下, 严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确认识到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辩证关系, 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关系, 坚持“两手抓”的方针, 不能厚此薄彼, 应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较高的战略层面给予高度的重视, 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当地的长远社会发展规划中,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相结合。
3.2 加大财政投入, 多渠道增强农村人民文化接触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缺少财政资金的支持。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短期内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解决文化发展经费的问题, 一方面, 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先进、高端、时尚的文化引入和着地难;另一方面, 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文化消费能力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因此, 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就需保障资金投向和调整, 确立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 加大前期经费投入。主要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1) 政府合理分配财政收入, 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贡献。应将有限的文化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农村文化室、传播站的建设, 使得农村文化活动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领导队伍引导, 促进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此外, 还可以集中使用资金, 搞一些规模较大的文化设施建设或其他文化项目的建设。 (2) 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以文补文等增强农村文化发展活力的活动, 纳入市场经济机制, 使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不完全依靠国家, 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提高联姻的契机, 一方面, 强化文化系统中人员的商品经济意识, 用经济知识辅助文化多维度发展;另一方面, 文化作为商品具有极高的价值, 用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使文化活动既创造出社会效益, 又带来经济效益。
3.3 重视人才培养, 抓好农村文化队伍素质建设
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开展农村文化的基本力量, 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智力支持和主要阵地, 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 具有十分鲜明的公益特征。因此, 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应将文化站作为第一线的公益事业单位进行配套建设, 充分发挥文化站的作用, 创新机制, 明确责任。主要可以通过如下方面抓好农村文化队伍素质建设: (1) 坚持落实农村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 保障农村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各项福利政策, 重视人才的培养, 尽可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 提高农村文化从业人员的专业业务素养, 通过加强对专职人员的文化培训, 使其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服务能力, 文化内涵等。 (3) 实现竞争应聘上岗的就业机制, 吸纳优秀的人才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之中, 切实增强文化事业的内部活力。
3.4 着眼提高农民素质, 开创“大文化”建设新格局
农村文化建设源于农村, 服务农村, 在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注意对农民整体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 只有从农民中来, 才能真正做到到农村中去, 服务农村群众, 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大文化”包括社会生活思想道德修养、品德风尚、教育体制、医疗卫生环境等多方面, 因此, 开创农村大文化建设格局, 应把握好三大要点: (1)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政府在发展经济中注意到了对进城务工农民技能的培训, 鼓励走出去和引进来, 但是忽略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等弱势群体。因此, 应该重视弱势群体, 打好农村基础文化大后方。 (2) 注意文化的全面发展。“大文化”的内涵在于全面, 即思想、文化水平、知识、技能、娱乐、体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在发展农村文化时, 要体现各个文化方面的综合与平衡, 杜绝偏一门的现象。此外, 还应大力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文化的较好发展和广泛延生提供物质支持和保证。 (3) 注意经济发展与文化的结合。文化作为第三产业, 发展较好则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发展农村文化中, 政府部门要意识到这一点, 将狭义的文化概念向广义的文化延伸, 打破文化活动就等于唱歌跳舞的狭隘偏见, 将农村基层文化工作定位于满足农民“求知识、求富、求乐”的综合化需求之中, 在文化活动中融入多元化知识, 如科技、法律、经济、市场知识等, 让农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收获乐趣的同时, 更能领略到致富的本领和较高的精神文化思想, 充
秦皇岛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
王芳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河北秦皇岛066004)
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文化服务的总和, 其构建的
程度和水平是衡量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国家首批28个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 秦皇岛市在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 应努力改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创新农村文化服务方式、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等, 这将对秦皇岛市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把握机遇, 努力构建农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 秦皇岛市不仅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创建目标、建成国家示范区, 还要从本市实际出发, 制定一系列政策、培树一批典型、探索一条路径、形成一套机制, 为秦皇岛市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当前要努力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具体来讲, 就是充分发挥市级文化部门的辐射带动作用, 着手建立完善以县市区“两馆”为龙头, 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 以村级农家书屋、文化室和农村文化中心户为载体的四级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发挥市图书馆、歌舞剧团、新华书店、电影公司等市级文化部门的辐射带动作用。把文化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倾斜, 改善农村文化资源缺乏状况, 为农村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是秦皇岛市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
二是充分发挥“两馆”龙头作用。要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两馆”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两馆”和电影队的龙头作用, 推进分发挥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总结
综上所述,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也是响应党的第十七大, 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然而, 从我国农村文化的普及情况来看, 其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 农村现有文化体系远不能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薄弱的文化基础无法满足日益旺盛的文化需求;基层党委政府“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倾向依然存在;农村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方式单一;不良文化入侵, 落后文化滋生。解决农村文化落后, 提高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 (1) 树立科学发展观, 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财政投入。乡镇各级基层政府领导应该在上级党政府的领导下, 严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确认识到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辩证关系, 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关系;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是完善乡镇文化站枢纽功能。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核心和纽带,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争取资金加大对各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力度, 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不断提高乡镇文化站的综合服务水平。
四是进一步发挥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和农村文化中心户的基础作用。近几年来, 农家书屋、文化室和文化中心户发展较快, 在农村文化工作网络上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目前, 需要进一步解决经费, 加强管理, 引导农民朋友积极参与, 建设更多、更实用的基层文化服务网点。
2改善条件, 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随着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 秦皇岛市公共文化设施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 全市的文化基础设施仍相对落后, 特别是基层和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很不完善。当前, 要以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 以县、乡 (镇) 和社区基层文化服务设施为 (2) 多渠道增强农村人民文化接触重视人才培养; (3) 抓好农村文化队伍素质建设立足于农民素质的提高; (4) 开创“大文化”建设新格局, 在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注意对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只有立足于农民才能真正做到服务农村。
参考文献
[1]王娜娜, 浅谈我国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魅力中国, 2010年第22期.
[2]魏侠、李辉, 谈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民营科技, 2012年第03期.
[3]张瑞雪,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年第11期.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8
【关键词】德育教育 存在问题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69-02
在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农村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中学生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由于农村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以及农村价值取向的影响,德育管理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就当前农村初中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探究。
一、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德育工作重视度不足
由于农村教育的局限性,教学设施的缺陷,以及升学率的严峻影响,使得农村初中德育教育没有真正引起重视,德育工作依然处于教学盲区。农村教学延续着应试教育的旧路,学校以及家长依然将学校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教师也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产生,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德育教学方法较为简单
由于农村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以及受到传统教学经验的影响,农村德育教学方式较为简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以管理手段进行德育教学培养,制定出各种德育管理措施以及德育评判标准,让学生按照德育制度进行德育工作衡量,并且通过各种奖罚制度加强德育工作宣传,这种教学方式多为被动型的教学,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的懂得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其次,简单的进行知识教育,将德育工作作为知识进行宣传,没有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德育工作对提高学生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意義。
3.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在德育教学方面,德育管理不仅包括学校德育建设,也包括家庭德育教育与社会德育教育等内容,但由于农村环境自身的限制,学校同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这就使得学生德育工作停留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的和家庭德育工作相结合,消弱了家长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视。另外,家长过分注重学校教育,将学生德育工作全权交予学校,而由于学校自身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学生不良品行的形成,各种打架斗殴,吸烟赌博的现象产生。而家长往往又将这些因素归咎于学校。其实,这些都是由于学校同学生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的。
二、加强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学校德育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德育管理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学生德育建设的基本保障。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做好学生德育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生德育工作建设,加大学生德育干部队伍管理,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德育理论学习,在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模仿表彰活动,对德育表现突出的学生、班级进行表彰,引导学生对德育方面的重视,真正的将德育培养当做自己的职责;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通过先进个人评比、模范教师表彰等活动,激励教师在德育方面的关注度,进而带动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2.塑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环境塑造人,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够培养良好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学校要积极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阅读,严禁学生进入酒吧、舞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另外,要建立起一体化德育建设体系,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统一的德育建设,在内容、形式、措施上进行协调共进,避免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为学生德育建设塑造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
3.优化德育教学模式
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解“艰苦奋斗 勤劳节俭”一节中,可以先让学生模拟“锄禾日当午”的情景,让学生分组表演在太阳下种田的情景。在表演的时候,要让学生自己想象那种艰苦劳作的场景,想象火热的太阳,干燥的空气,想象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间生活。让学生感受自己父母辛勤工作的情景,再通过讲解一粒粮食的来源,让学生学会勤劳节俭,珍惜粮食;另外,在讲“与人为善”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公交车上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各种年龄阶段的人群,各种行为的人员。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看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行为。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德育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从自身角度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开展长期德育建设活动。例如在三月份可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教育活动;每个周五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比赛,可以举办一些书画宣传、知识竞赛、安全教育、等活动,充分利用好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等工具,塑造校园文化,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建设,另外,暑假期间也可以布置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公益活动中,为德育建设培养良好的外围环境。
三、结束语
初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思维模式尚不成熟,人生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加强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提高农村德育工作建设,当然,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相对复杂繁重,开展起来较为困难,这就需要学校在做好自身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学校同家长,学校同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整体上进行德育工作的建设,为农村德育工作开展塑造一个立体化的教育模式,开展农村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学生德育建设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东方.对我国目前传统德育的思考教育探索.[J]人民教育出版. 2010.3
[2]曲建武.增强德育的时效性研究.[J]教育科学.2001.5
[3]陈小春.关于农村初中德育建设探究.[J]温州大学学报.2005.2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推荐阅读:
当前农村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05-14
当前我省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07-05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0-23
浅谈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10-16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23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08-26
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