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共4篇)
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篇1
我的教育故事
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李艳桃
本周一我班一学生由某很让我头痛,他本人学习刻苦但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别的同学沟通,家是外地的,一个15岁的孩子独自到这学习很不容易,母亲务农,父亲在南方打工。他本人的成绩在年级20名以前。周一中午他的父亲突然给我打电话讲,儿子不想上学了,我一听就懵了,为什么?听他父亲的描述,我明白了五六分,就告诉家长不要急,等我了解一下再说。下午要和这位学生如何沟通让我纠结一个中午。下午我到了班级就找到这个学生,从生活和他聊起来,你爸近段给你电话没有?你妈又来看你没有?现在在校学习生活有什么困难吗?他听到这些有些激动,说:老师,我不想上学了。我要找的问题出来了,就让他说原因是什么?他说:我现在感到很孤独,成绩也在下降,没有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别的学生看他的眼神他都感到不舒服,不愿在这上了……
我沉思了很久,帮他开始分析:
1、初中生要学会和伙伴、同学交流沟通,将来上高中、上大学、走向社会会离父母更远,父母不会跟着我们一辈子。
2、竞赛没有取得名次,不能说我们学习成绩不好,只表明我们在这一学科不是非常优秀,只要努力一把就能赶上。
3、周边同学爱动,关系不好处,我们可以调换位置,找志同道合的同学在一起。
4、人要有理想、报复、追求,不为周围环境所动摇,才能成就大事。
通过近1个小时的交流,他的心理顾虑解除了,表情也愉快多了,我们又商量把座位换到他愿意坐的位置。经这一周的观察,该同学本周状态大有好转,家长打电话反馈,没事了,孩子还想在这好好上学。
这件事情让我感触很深: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走进学生的心灵中,平等的和学生相处,把学生的困难和烦恼作为自己的困难和烦恼,帮助他解决掉,可以挽救一个孩子,帮助一个家庭,为他们的幸福做出一点努力——欣慰!
走下讲台倾听学生呼声 篇2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学生 问题 指导
英语教学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主动探知问题的过程中得以优化的。教师唯有深入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帮助他们探寻破解的策略。走下讲台的教师能够给学生一种可亲、可敬的亲和感,让他们在受到关注的过程中自然表达和大胆交流,增强学习的活力和动力。教师走下讲台,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善意的提醒、鼓励的眼神中增强学习动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
一、关注学生疑惑,实行面对面指导
学生遇到难题时,定会紧锁眉头,渴望得到指导帮助。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疑惑,多走下讲台倾听他们,使得师生之间产生一定的亲和感。面对学生的疑虑,实行当面指导和点拨,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开阔。
从学生的疑虑问题出发,多靠近他们,让他们主动说出自己的感想,使得他们不再产生学习紧张感和畏难感。例如,在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5 “Wild animals”的Reading A Giant pandas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整体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利用笔记的形式划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就“Can you say different growth of giant panda?”等提出自己的问题,让他们有主动表达的机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主动参与他们的问答过程,就“The characters about different growth of giant panda”和“How to protect wild giant panda?”等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让学生在熟练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增强感悟。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疑虑,实行面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就“The value of giant panda”等从文章中指出相应的内容。
关注学生的疑虑,实行面对面指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感知空间,便于他们在主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破解对策和想法。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回避,应主动迎上前,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疑虑,让他们有更宽广的表达空间。根据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多剖析原因,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让学生获得更多提高的机会。
二、重视学生争辩,实行反思性追问
走下讲台融入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多关注他们的争辩,让他们在彼此交流中主动暴露思维感知,形成更深刻感知印象。让学生有足够争辩的自由,对比较激烈的讨论争辩,教师应多现场参与,深入了解相关问题。
关注学生的争辩,能使得他们在主动策应课程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获得意想不到的答案。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1 “Friends”的Reading“Best friends”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章表达的“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about their friends”,引导学生就“Which character of your best friend do you like best?”“How do we make good friends correctly?”进行相互讨论交流。对学生喜欢不同朋友性格的争辩予以指导,让他们在主动说出自己意见的基础上,给他们更多的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和争辩焦点,可通过引导追问的形式,像问题“What do you learn from your good friend?”等,让学生有自我总结反思的机会。
让学生的争辩有广阔的空间,帮助他们在主动交流中发现问题,更能够使得他们的感知具有深度和广度。教师针对各自不同的意见,切不可随意否定任何一方,而是让双方在主动摆出道理和观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予以点拨,让学生在二次总结反思的过程中产生全新的认知。对于学生的争辩观点,可建议他们在提交问题的过程中,辅以必要的证明要素,让他们在阐述相应的观点看法中主动生成思维,以此产生碰撞的活化,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学习过程方法。
三、鼓励学生展现,搭建宽广性舞台
尊重学生的发展创新,多给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使得学生在不受拘束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天真和烂漫。学生英语学习展现的过程,也是他们认知思维不断活跃和表达不断完善的过程。
走下讲台,让学生在主动交流的过程中,大胆呈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使得他们更积极地参与互动。给学生搭建自由互动的平台,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才能主动表达和拓展,不断丰富思维想象。多给学生表扬肯定,像,一个点头微笑、一个肯定眼神、一次热烈鼓掌等,让他们在备受关注的过程中,主动释放学习活力和强劲动力。教师还可参与学生的展现,成为他们展现自己才能的一员,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感知。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展现,多从过程表现中挖掘值得肯定的地方,让他们在受到激励鼓舞的过程中增强信心。引导学生针对实际主动畅谈感知,更能够使得教学富有情趣和意义。
综上所言,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多走下讲台,驻足学生身后进行指导,让他们在充分暴露自己的学习思维感知中主动调整策略方法,有利于他们获得丰富感知体验。关注学生疑虑,引导总结反思,有利于查找问题症结;重视学生闪光点,欣赏激励肯定,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动力。教师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更是体现了生本主义理念,以尊重和信任赢得学生的青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3年)[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3.
[2]蒋京丽.初中英语课堂活动指导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3,(01).
[3]刘载维.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及指导策略[J].中学生英语·中旬刊,2014(04).
《老师请走下讲台》读后感 篇3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想让课堂有着春天的希望,教师的语言必须有阳光的味道。”而这种阳光的语言应该是温暖的,是和煦的,却又必须能够提供生长的能量,能给予生长拔节、蜕变茁壮必要的滋养。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课堂语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方式。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课堂语言?在运用课堂语言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避免“一言堂”和“独角戏”
在课堂上切忌搞“一言堂”和“独角戏”,你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或云里雾里或思想走神。这样的课堂是最没有效果的,也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因为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求师生平等,实现双向交流。双向交流不是简单地你问我答,最终结果还是老师说了算。在课堂上,教师应允许学生出现“另类”声音,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平等参与课堂交流。教师要换一换口吻,多用尊重性语言,要学会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要杜绝侮辱之声,要摒弃蔑视之声,要多用商讨之声,在特殊事件上应更显尊重。
二、准确把握沟通的切入点
准确把握沟通的切入点,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如何寻找切入点呢?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在引起学生共鸣的方面寻找切入点,在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寻找切入点,在学生闪光的方面寻找切入点,在学生疑惑的地方寻找切入点,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的地方寻找切入点。在沟通中教师应时刻保持倾听状态,要洗耳恭听。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流露真情,以求达成共识,在倾听的时候要摒弃说教,通过心灵沟通解决敏感问题,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代替说教。
三、营造气氛,加强课堂互动
教师说话要营造快乐的气氛,要提高课堂的快乐指数。着名特级教师桂贤娣就拥有这样的语言魅力,她说她能保证学生上她的课每5分钟就能笑一次。反观自己的课堂,学生可能一节课都没有露出笑脸。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语言基本功的修炼,注重语言的表达技巧。要学会使用快乐亲切的语言、幽默的语言、智慧的语言、激励性语言、委婉的提醒性语言、礼貌用语等,以此提高课堂的快乐指数。教师还要及时察言观色,适时调整应对策略,把学生的疑惑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应有一双捕捉细节的慧眼,读懂学生的表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篇4
如获至宝的抱着书回到家,心里还是不住的泛着嘀咕:身为教师的我们,为什么要从学生那里学教书?我们应该学些什么?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翻开书慢慢品味其中的道理。书中说:教师不懂学生,他的教学也常常难以被学生看懂。“从学生那里学教书”的研究价值在于:首先是“教启于学”——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进而是“教改于学”——根据学生实践调整教学;最终是“教成于学”——根据学生实绩评价教学。教师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都要基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虚心从学生角度反思自己的知识信息、思维方式,细心观察学生学习的反应,从中思考自己应该怎么教好书。
读了书的第一篇后,我认为:作为教师,一名基本合格的教师,一定要有“心”,我们不但要有爱心、耐心、平常心,还要细心,更要有责任心。
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这么多年来,带过很多班,虽说班级的孩子存在个体差异,但作为老师我是否细心地观察过每一个学生?分析过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否都是相同的爱心、耐心?仔细想想,似乎做得并不尽善尽美。在孩子面前,教师应该“蹲下身子”,去和学生作平等的交流;更要拥有和保持一颗童心,用“我”之童心,和孩子们的童心去作自由的交流和碰撞。李镇西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是的,教师能否让学生感受真诚,取决于教师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教师能否让学生充满生气,取决于教师是否怀有一份童真;教师能否让学生焕发活力,取决于教师是否洒下一路童趣。黑格尔说:“火是一样烫手的,但是大人与小孩的忍受都各不相同。”它告诉我们,教师唯有成为孩子,才能真切感受学生的真实感受。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这些话告诉我们,教师唯有成为孩子,才能真正成为教育者。“是呀,我们现在倡导的是学生是教学的主导,“教学中,一些“差”生常常让教师生气,经常听有的教师抱怨自己的学生启而不发、问而不答,上课死气沉沉。其实,症结往往不在学生身上,而在于教师对没回答好的学生没说好,让他无法体面地坐下。”
这是《从学生那里学教书》一书中的一段话,我也深有同感。平时上课时,举手的总是那几个学生,高远、杨云飞、赵梓竹比较积极,王亚楠是举手了,可把他叫起来他就忘了怎么回答了。这课越上越是冷冷清清,搅得我的心也凄凄惨惨的。以前,我总怪学生举手不够积极,还发狠整治那些上课从来不举手的同学,可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反思自己抛出的问题学生听懂了吗?反思自己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体验接近吗?反思自己是否对学生回答要求过高,语言组织够水平了吗?一味地把所有的错都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推给学生:这波澜不惊的课堂是学生们造成的,这平淡无味的课是学生们选择的,一切与我无关!尤其是那些后进生,一堂课下来,你们有主动举过一次手吗?有大胆地跟我对视一次眼神吗?即使有心叫到你,也是一声不吭,木头一个,让你坐也不是,站也不好,真是让我恼火!想到这里,我觉得以后应该转变观念,好好反思自己,时刻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问题。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时,自己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推荐阅读:
讲台07-18
讲台能力10-04
三尺讲台爱心浇灌05-31
三尺讲台向党心08-18
三尺讲台我的梦10-08
讲台上默默的守望作文11-07
戒尺应不应该归还讲台06-17
讲台上的背影作文650字05-30
手工丝网花搬上小学讲台07-30
情倾三尺讲台 民族团结花绽放06-12